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阶段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阶段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写作教学;兴趣;实践;评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214-01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少学生对写作也是充满恐惧感。要想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首先要重视写作教学,然后才能据此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策略。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更新理念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方渡中学的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当前时期初中阶段语文写作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重视兴趣培养,从被动写作转变为主动写作

现如今,很多学生乃至教师提到作文就色变,都存在一定的畏惧感,从而导致很多学生都无法主动地进行写作,全部都是被动的进行写作,作文质量可想而知。同样,在现如今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但在教师和家长的思维中根深蒂固,也对于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枯燥的思维定式和匮乏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们从内心惧怕写作,从而不能更好的接受更多的写作指导,然而,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对于学生平时的影响还是考试的影响都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重视学生心理因素的培养。其实,写作,不但是一个记录的过程,更是一个内心展现的过程。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写作视为一种美好的陶冶情操的途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回首想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因此,提高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作文写作指导过程中的又―重要研究课。当然学生们在不断的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不免略显乏味,学生们困于教室中使得眼光具有局限性,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带出课堂,带出应试教育,全面的走向现实,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感受、创作。学生们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发现写作的思路,学生们自己本身产生想要写作的兴趣,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佳作。在此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于学生的创作进行正确的引导。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两个方面,不断地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兴趣和写作动力。写作兴趣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作为新时期教师的我们要把学生写作兴趣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勤阅读,勤实践,注重积累

不容否认,初中语文作文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不再是小学语文作文简单的流水账式记叙,也还未达到成熟的论述文章水平,这一阶段的教学是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初中语文作文需要结合实际,在实践中观察并形成各种素材,再通过作文写作的方式进行加工创造。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素材和资料积累,鼓励学生在课外大量地阅读,适当地给学生指引阅读的方向,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中自己最为喜欢的句子并做简要的品析,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这样一来,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中,学生定会在平时的习作中尽力模仿,在模仿中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空间,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一节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在课上介绍自己在近期阅读著作或是自己所摘录的最好的句子、段落,给优秀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通过这样的长期的积累,可以使学生掌握的实践资料和文学功底都有一定的提升。在实践中开展作文教学还可以通过日记、课外小组互动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日记来训练学生自主的写作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通过小组互动学习来促进写作的交流,扩展思维,对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这也符合了新课改教学贴近实际的要求。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鼓励学生阅读、实践,从而为写作提供素材。

三、合理,创新,多模式批改作文,最大化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育教学 课堂 兴趣 情境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05-01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初中阶段生物学科的教学。如何进行优质的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已经成为我们当前教师重点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是当前初中阶段生物教育的要求。作为一名初中阶段生物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生物优质教学的开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重视兴趣的激发,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前进的内在动力。兴趣也是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中顺利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生物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从而以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这是初中生物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运用知识,激活思维,是兴趣不竭的源泉。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发、强化学生的奋斗精神需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足“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使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我们还可以巧设悬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好奇心是创新的起点,它可以驱使学生萌发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初中学生好奇心非常强,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而且,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问题的导人情况也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有时在一节课的前面导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精彩的导人无疑会为课堂的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接受较快。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只有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学生才会投入学习,达到有效教学。

2 创设合理情境,带动学生思考

真正的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思考,只有思考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我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创设问题情景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及智能水平,从而符合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才能有利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太难,使学生无从思考。在提问前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材料作为铺垫,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身体的感触与体验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置问题情景。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和新的知识发生矛盾。此时,学生会惊讶万分,形成强烈的期待感,急于探究,寻求矛盾的症结,给予解决。如在介绍“遗传”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真正的生物教学应该伴随着思考,只有通过合理的思考,学生才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3 重视方法的指导

第3篇

如今,很多学生乃至教师谈到作文就色变。很多学生排斥写作,很多时候都应付写作,很多不真实,流水账,简单应付交差,时间长了,就像滚雪球一样更加的排斥写作。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积极地改变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帮助学生从内心改变对于写作的看法,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写作。其实,写作,不但是一个记录的过程,更是一个内心展现的过程。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写作视为一种美好的陶冶情操的途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回首想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说的正是这种对于写作拥有着极大兴趣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提高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学生们在不断的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不免略显乏味,学生们困于教室中使得眼光具有局限性,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带出课堂,带出应试教育,全面的走向现实,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感受、创作。学生们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发现写作的思路,学生们自己本身产生想要写作的兴趣,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佳作。在此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于学生的创作进行正确的引导。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两个方面,不断地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兴趣和写作动力。例如,一直以来部分地区的交通堵塞现象,这是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不管是出行还是自身健康,都对于学生产生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并且作为全国上下热议的话题,教师就可以通过结合这一个热点,让学生参与进关于交通的讨论之中,从切身实际出发,让学生有着更多的话来说。从而,达到我们作为写作指导过程中提起写作兴趣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去写作,把写作当成自己的事情。

二、合理,高效的写作指导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的作用毋庸置疑。在教学过程中,我总会指导学生把朗读作为习惯,做到信手拈来。听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直接或间接促进学生书写的发展。因为读是写之源,只有读得多了、记得多了,到了要写的时候自然就会信手拈来。就像俗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于是我常常让学生多朗读一些课本上的优美语句,并进行摘抄,从而丰富自身的素养,这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指导学生用教材作为范例,做到学以致用。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筛选的,可以说是提炼后的精华。这些文章具有代表性、教育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熟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教材,用好教材,让学生从读文教学中摄取材料,吸取思想,借鉴范文的构思和技巧,学习表达的方法,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螺旋式提高,积累作文素材,以教材文章内容作为写作的范例,做到学以致用。不仅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通过方法的指导,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也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近了一步。

三、积极地阅读,提高素质,丰富内涵

阅读服务于写作,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说,阅读是吸收、储备,写作是倾吐、输出,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我认为,首先,朗读与背诵相结合。实践证明,让学生背诵文章精品,大有裨益,这些文章提供了大量组合价值极高的知识零件。精妙的词语,优美的语句,独到的构思,甚至标点的用法,均是极好的借鉴。若孤立地学习,难见成效,只有共贮大脑,才能收到整体效应,获得迁移巧用的活力。同时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精读的要旨是:熟读精思,深刻领会。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它告诉我们离开了熟读,就很难谈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但是熟读并不等于一遍遍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深入地思考,深刻地领会。略读的要旨是:观其大略,择要吸收。“观其大略”,据说是诸葛亮的读书经验,“不求甚解”,只求全局把握。而“择要吸收”则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内容到形式,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去选择、吸收。精读与略读是互为补充的,应在阅读中交叉运用,充分发挥两种阅读方法的优势。通过积极地阅读,丰富了自身的内涵,从而提高写作技能。

四、结语

第4篇

要办成功的教育,就必须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具备成功的必备才能,让他们能更好的在社会中生存并尽己所能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更为优秀的合格人才,才能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目前初中生,正处在一个对学校、对社会、对家庭都非常敏感而又非常好奇的阶段。他们渴望了解社会中的一切现象,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伦理道德和教育模式存在质疑;他们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但同时又对这些人的教诲心存疑虑。他们盼望自主同时又希望有一个充满智慧和科学头脑的人给他们以约束,指点迷津;他们处在青春的叛逆期,任何僵硬的、在他们看来死板的、不合时宜的教育方式都会受到他们的反感甚至批判;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合适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与特长,同时他们的心思又常常放在一些别的事情上,不能专心学习。这就需要学校的教育改革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强行规定他们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因为成功的学生管理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限制;成功的学校教育需要面对的是一群充满热情、朝气蓬勃的孩子,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机器;社会需要的也不可能是一群装了一脑袋死知识的“两脚书橱”,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具有鲜明个性和杰出能力的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和知识渊博、思维新颖开放而风趣包容的老师一起学习;90%以上的学生渴望教育公平,希望学校能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得以充分的张扬。

所以,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就要把完成学校教学任务与发展学生的特长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主抓学校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必须要提倡“素质第一、能力第一”的教育理念,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兼顾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上重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质,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课堂实验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探究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奥妙,通过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好学习、乐于学习。

在学校的学生中,因家庭环境、就学经历、自身天赋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各有不同。因此,让不同的学生接受同一种模式的教育无异于让小猫和啄木鸟在同一个浅碟中喝水——一个能喝到而另一个只能看到。我们必须要杜绝这种看似“绝对公平”而实际上是不公平的“一刀切”式教育,提倡分层次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兴趣和不同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

例如,有些学生基础好,而班级中又有一些学习很吃力的学生。如果纯粹“一刀切”,所有学生都接受同样难度的学习,学习好的同学可能觉得简单,而学习吃力一点的学生又会认为学习太难,失去了学习兴趣,“破罐子破摔”——从而放弃学习。所以,对学习基础好、课堂学习容易学会的同学,我们可以适当对他们增加一些有难度的知识;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吃力,家中又没有人辅导的同学,我们可以适当减小一些作业难度,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题,使他们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心理,拥有学习的成就感,不再厌恶学习,然后我们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辅导,其结果可能远比“一刀切”要好的多。

在学生的学习中,有些学生擅长于此,而有些学生擅长于彼,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评价时,也不能单纯从一个方面进行全盘肯定或者否定。因为学生不可能是全才,我们不能对他们要求面面俱到。在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时也要照顾学生不同的兴趣,让他们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

第5篇

21世纪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其中道德素质是现代人整体素质别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应该通过加强“学会做人”的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将来不仅要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还要独立生活。在社会上,他们要与人相处;在家庭里,他们要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必须学会做人,塑造健全的人格,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实质也是讲学习要首先学会做人。作为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而且还应使学生具备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因此要教会学生做人就必须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做人教育”。

二、做人教育的途径

1.在劳动中培养做人的品格

今天,人们把独生子女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个性、嗜好、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普遍归结于没有兄弟姐妹。这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而剥夺了他(她)们参加各种劳动的权利。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好功课,不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劳动,也不让孩子插手家务劳动。

家庭劳动教育,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对孩子的日后成才和生活幸福也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孩子从小参加劳动,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从而更加孝敬父母并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孩子参加劳动有利于逐渐养成劳动习惯,进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积极的劳动态度,逐步锻炼出刻苦耐劳的性格、艰苦朴素的作风。通过劳动,他们学到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都是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所不能缺少的。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在长身体时期,合理地给他安排一点劳动,不但不影响他的学习,而且对促进其身体健康、身心健康,使他有效的进行智力活动是有积极作用的。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培养孩子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

劳动可使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是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证。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创造整洁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灵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都自觉主动地承担家务劳动,可以增进家庭的团结、安定,使家庭气氛和谐。每一位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做合格的家庭成员,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做父母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是为了孩子的一生的幸福。通过劳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即在外关心同学、老师,在家关心父母、长辈,长大成家后才能关心妻子、丈夫。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

2.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做人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生活中的教材是丰富的。学生的生活与交往、劳动、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说学生的生活是各个方面的融合体。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实践机会就越多,经验积累就越多。学生的每一个生活领域,都有丰富的做人教育内容。教师的视野要开阔,不能把学生限制在某一方面。限制学生的生活就等于限制学生的实践,限制学生的实践就等于限制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做人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做到发自内心的孝敬父母,进而引申为尊重师长;让学生学会持家,进而引导他们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其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学生懂得享受到美好生活需要自己去创造的道理等等。学生要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做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要给学生设置走向社会的障碍,限制学生的社会活动;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去,把有组织的活动和学生的自主活动组合起来。让学生融入社会,用自然法则去教育、约束、规范学生,用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去影响、感染、锻炼学生,用自主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再成长。

3.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做人

第6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 初中阶段 方式方法 重要性

1.良好的家庭教育态度是孩子远航的思想基石和前进动力。作为家长,每个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更值得尊重。在这种成才心切的感情的驱使下,很多家长整天板着脸,给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诸多要求,不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空间,更不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有些家长对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轻则怒目相向,重则体罚加身。至于态度强硬、言语苛刻,更是司空见惯。孩子们每天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身心受到严重挫伤,自尊心也不同程度的受到打击。每天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其结果是:思想压力越大,学习成绩越不理想。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好好一个孩子,就被家长的重压给毁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在现实教学中,常常遇见的案例。让人心生惋惜。针对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我的建议是:请家长们彻底改变自己的思想模式和教育态度。因为每个有正常思想的孩子,只要他能考到100分,他绝对不会想考99分。所以,请家长们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首先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每天不要喋喋不休,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教育改革都提出减负了,你们的思想怎么就不能相应的做一下调整和转变呢?第二,要改变自己对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的态度,不要板着一副臭脸对孩子严加苛责。您要知道我们也曾经从孩子时代过来,哪个孩子不愿意听赞美的话和理解的话呢 ?最后,要不吝赞美和鼓励自己的孩子,让他有健康乐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他身心愉悦的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当中,我们常说赏识教育,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即是这个道理。

2.合理的学习方法是事半功倍的重要保证。很多家长只是注重为孩子报这样那样的补习班,期望通过补课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于是乎大家可以看到在双休日家长们带着孩子背着书包争先恐后的奔赴各种课后补习班,不辞辛苦的在那里耐心守候,翘首期盼,巴不得自己进去课堂帮孩子多学点、多记点,其情可悯。在这里,我要告诉心急的家长们:只要您的孩子上课时间在老师讲解新知识点的时候能够认真听讲,掌握课上所学的内容,在课堂剩余联系时间和课堂作业及家庭作业的环节保证独立思考完成相关学习内容,在考试中想考个理想成绩是轻而易举的。真的没必要在花那么多额外的钱去补习班。不仅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更剥夺了孩子们可怜的休息娱乐时间,真是得不偿失。所以,我劝各位望子成才心切的家长,改变一下您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告诉孩子好好抓住课上宝贵的45分钟,只要他认真听老师讲课了,掌握了知识的要领,课后加以复习和巩固,考试是完全可以拿到理想成绩的。

3.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团结合作,和谐共处在未来成长路上的重要性。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着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太多的领域需要优秀的人才的加盟合作。每位精英人才的智慧的综合将会转化为社会发展的生产动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发展。然而,现实是,太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过分宠溺,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为他做什么都是应该应分的,心里没有感恩的概念,不理解别人的付出是需要回报的,至少是要懂得轻重的。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让我们心寒的一幕:很多孩子冷漠而自私,对亲人的付出不但没有学会感恩,相反还有很多孩子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更有甚者,由于家人迫于维持生计,有些冷落了他们,很多孩子就变得很叛逆,发展为不良少年。一幕幕反面教材让我们不寒而栗,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但是亲爱的家长们,你们是否想过如果您从自身做起,多一些对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多几分赞美与包容,多与您身边的人和谐共处,用您亲身的成长和生活经历为孩子做样板,您这样的身体力行是不是要比空洞的说教会好很多很多?!

4.要抓好孩子们的品德教育。我们常说“德才兼备”在这里,“德”放在第一位,说明在教育领域里,德育是第一重要的。“德”是品质、是思想、是抱负、是担当、是责任。无论历史发展到那一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要靠有理想有担当有远大抱负的人的共同努力,团结奋斗,和谐共存。今天的花朵就是明天的栋梁。纵观世界每个高度发达文明国度的国民的道德水准都是相当高的。换言之,一个国家道德水准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我们想要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首先请家长们从抓好家庭教育的品德教育开始,让孩子有优秀的思想,真诚的品质,乐于助人的精神,懂得感恩的心态还有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让他们从少年时代就明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懂得只有用自己今天的努力换取明天祖国的强大,不受外国侵略势力的的道理,激发孩子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唤醒他们思想沉睡的角落,抖擞精神,努力学习,激流勇进,才能保证孩子们未来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生机蓬勃!

5.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举足轻重的教育环节,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对孩子未来的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人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基于此,我郑重地请各位家长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不当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多一些温馨,多一些理解,多几分包容。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贴包容的处事方式,渊博厚重的知识内涵为自己的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标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走上健康乐观的成长之路,给孩子一个美好而光明的未来。

第7篇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双重结合的基础课程,具有知识性、操作性、技能型和工具性的特点,其课程内容主要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具体介绍和实用讲解,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与通讯技术、互联网的开发工具等多个有关于数据和信息的应用技术内容。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我国IT界人才短缺的现象逐渐暴漏出来。因此,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的课程应该尽早从初中阶段就要重视起来。针对我国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如何去构建一个高效、丰富并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信息技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进行深入思考的。

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者认识上存在不足,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育都不够重视。不论是在课程的课时安排上还是课堂操作方面,都没有实行较为正确的做法。同时,虽然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在迅速发展,但是我国初中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却不尽满意。信息技术课程庞大的知识体系包含了很多新思想和新方法,但是学生有时过多的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上机进行动手操作,导致实践和理论水平的不对等,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也很有限。

(二)教学模式单一古板,课堂氛围枯燥乏味

由于大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育者也没有积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研究,只是实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一味的进行的理论知识灌输,老师和学生孩子间没有过多的互动,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死板、枯燥,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也很缺失。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不高的惯性思维,不主动学习计算机技术,对初中生的整体知识结构非常不利。

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特色教育教学的建议

(一)优化教学方式,提倡分层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推行下,对于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标准是更加注重优质教学、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在展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就需要更加注重优质的教学方法指导,合理开展分层式教学。首先,分层教学方式是根据整体学生中,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各不相同来分为阶梯状,进而实现针对性的差异性教学,弥补每个层次学生的不足,满足学生们不尽相同的知识需求和难题解答。其次,就是面对学生之间良莠不齐的状况,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练习题,在操作过程中关注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利用小组划分的方式,小组之间的每位同学进行练习探讨和优势互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操作水平和学习能力。因此,优化初中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开展适宜的分层次教学方式,才可以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二)增强合作,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的标准和学科本身的性质来说,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既要求了学生对理论知识要扎实掌握,更要增强上机操作的练习实践能力。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要想学好这门学科,不仅要对理论部分的基础知识进行透彻的了解,更要通过这些理论方法学会如何实际操作。要想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首先要积极推动学生之间进行主动合作,提高学生们互相帮助的意识。在面对一项大课题操作的时候,通过团队之间的分工合作,不仅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下达的课题任务,更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过渡年龄,因此他们对同伴的依赖相对于父母来说会稍微多一点,通过课堂中的不断交流和协作,能使学生强烈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在这样充满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更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理论质疑,要勇敢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在一道题中有更加便捷的程式算法就应该积极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特色信息技术课堂

有心理学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和保持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生的记忆力和创造力是平常状态下的三至五倍。”由此可见,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我国推行新课标教育的中心思想下,全面的、综合的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创新教学方式是重中之重。构建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来说,是极其具有战略意义的,而创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就是建立初中信息技术特色教学的前提保障之一。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抓住学生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来带入到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进而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老师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站在朋友平等的角度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课堂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理论课,而是针对学生的兴趣所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一门课程。这样进行相互交流、积极探索的课堂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课堂。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当今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发展潮流的时代。随着我国IT行业快速发展,我国IT界人才短缺的现象也逐渐暴漏出来。因此,在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的课程应该尽早从初中阶段就要重视起来。在初中阶段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特色教育教学的有效对策,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构建一个高效、丰富并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信息技术课程,对提升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孟金鹏.探究当前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特色教育教学[J].读与写,2015,(01):166.

第8篇

【关键词】智慧管理 初中阶段 “苏派教育”

初中阶段的“苏派教育”在全国影响很大,很值得学习与研究,因为它拥有诸多闻名全国的初中校,这些初中名校支撑起了初中阶段的“苏派教育”。

洋思中学是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开启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先河;东庐中学首创的导学案、讲学稿在全国应用范围之广,效用之大,大有燎原之势;再如海门市东洲中学用智慧管理和情智课堂让该校走出了江苏、走向了全国;还有溧阳市后六中学、扬州市梅岭中学、苏州市景范中学、无锡市江南中学等学校,他们无论在办学条件、办学环境,还是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历经多年的改革探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得到省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成为省内外初中学校学习借鉴的榜样、表率、标本。

当然,初中阶段的“苏派教育”中,好学校还远远不止上面这些,江苏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每一年都要评选“江苏省最具有影响的学校”,至今至少有50所这样全省、全国知名的学校。正因为此,在基础教育界才流传着这样一个评价:“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初中教育。”

江苏的这些初中学校为什么能够这样有名气?为什么江苏能够涌现出这么多知名初中学校?为什么江苏初中的这些学校都别具特色?是什么最终成就了初中阶段的“苏派教育”的辉煌?

原因很多,涉及方方面面。但我以为最根本的一点还是初中阶段“苏派教育”实施的是前瞻性的科学管理——智慧管理:凭智慧管理出成效,凭智慧管理促发展,凭智慧管理成名校。

何谓学校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不是经验管理,不是指令管理,不是长官管理,不是服从管理,不是功利管理,不是设备管理,不是金钱管理,不是今天管理,不是冰冷管理,不是死板教育。

智慧管理应该是科学管理,应该是用心管理,应该是规律应用管理,应该是敬业与专业的管理,应该是哲学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应该是人本管理,经营管理——它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它经营的是人心、人性、人情,经营的是学生的发展、老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经营的是学生的未来、老师的未来、学校的未来;智慧管理应该是关乎人的发展的大策略、大方向、大战略、大思想、大系统的宏观管理、长期管理。

在智慧管理之中,校长是智慧管理的核心,他们的管理智慧促进了学校巨大的变化、宏大的发展。无疑,蔡林森是智慧的——将一个“三个三流”的学校打造成全国知名学校;陈康金是智慧的——将自己的朴实想法变成了可以通行的教学之道;张炳华是智慧的——不仅提出了“智慧管理”,更亲身实践着“智慧”管理,通过智慧管理让东洲中学成为海门教育的一张名片;胡建军是智慧的——他通过细节管理,在细微处见精神,把一个农村学校变成全省一流的学校。当然,其他学校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他们这个学校的灵魂——智慧的校长,智慧管理的校长。

剖析这些具有智慧思想的校长以及他们在学校所实施的智慧管理,我以为“智慧管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践的智慧管理。

实践的智慧管理是以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管理,意即“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此蔡林森是也。在洋思中学的发展中有很多问题,钱的问题,人的问题,物的问题,学校搬迁的问题,课堂低效的问题,政府支持的问题等。问题之多,问题之杂,问题之碎,没有一点智慧是不行的。最终蔡林森校长依靠自己的智慧,依靠中层领导的智慧,依靠全体老师和学生的智慧,通过大量的富有意义的实践,最终让一个濒临灭亡的学校起死回生,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无穷的青春与活力。

二是理念的智慧管理。

理念的智慧管理不仅是依法、依规、依常进行,更是不断地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教学理论构建,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理念系统,此陈康金是也。为了找到课堂教学更为有效的门径,为了真正发挥师生在教学的作用,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为了能够变“苦学苦教”为“乐学乐教”,陈康金提出了“导学”的理念,并不断地丰富,最终形成了系统的导学案教学策略,让学习不再困难,让教学不再复杂,让学生发展更好,让教师教得更欢。

三是实践与理念相结合的智慧管理。

最好的学校管理既是实践的智慧管理,又是理念的智慧管理,是两者充分的结合。显然,张炳华是也。张炳华所编撰的《智慧管理》一书是对这两种管理的全方位的总结与提升,这种智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所有学校所应追求的。

无论实践的智慧管理、理念的智慧管理还是理念与实践共生共长的智慧管理,都不是拍着脑袋凭空臆想出来的。它们都是做出来的,都是管理出来的,都是依靠先进的理念、前瞻的理论、科学的指导、丰富的教育教学行为,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脚踏实地地干出来的。如果只是靠自己的所谓的聪明的大脑一时想出来,而没有教育教学的沉淀与积累、内化与深化,没有学校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提升与再造,那这种管理充其量只是小聪明的管理,小技术的管理,而谈不上是大智慧的管理,其管理只能适用于一时,适用于一处,适用于一面,而不能推广、放大、走远。

我们所谈的智慧管理,是一个管理团队对一个组织单位的管理,而非是一个校长对一个组织单位的管理,尽管校长对智慧管理有着核心的引领作用。我以为,智慧管理至少有以下四个重要特点:

第一,人本性。一切的智慧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依从人,服从人,服务人,发展人,提升人。这里的人,不只是学生,而是众人,包括学校里的教职员工,一个都不能少,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要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作为人的自尊,都享受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快乐,让每一个人都能体现与实现作为人的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古人讲:“爱人者,人恒爱之。”这种人本性,就是把人始终放在第一位,把爱人始终放在第一位,把人的发展始终放在第一位,人成了智慧管理的受益者与促进者。人本性,是智慧管理的根基,唯其如此,智慧管理才有意义与价值。

第二,科学性。一切的智慧管理都必须依从科学,服从规律,尊重实践,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问题出发,一切从身边出发,一切从发展出发。智慧管理的科学性要求管理简单而不复杂,因为科学本身并不复杂;要求管理有序而不是随意,因为程序科学才能实现教育科学;要求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因为科学是不断丰富的,不断充实的,不断补充的,“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一个校长的管理智慧是有限的,集大家智慧才能有无穷的发展空间与潜力。科学性要求智慧管理的实施必须不断尝试,不断发现,不断攀高,不断创新。

第三,时代性。一切的智慧管理都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伐,能用敏锐的洞察力明察世界,体察教育,洞察社会,及时、有效地调整与时代不相符的传统管理策略,不断地否定自己,再否定自己,在否定自己中求得和谐、平衡、创新。这种智慧管理是与社会的大气候吻合的,必须符合本校、本地的实际发展状况,它是一种大气的管理,是一种稳健的管理,是一种稳中求变、稳中思变、稳中渐变的管理,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管理,是一种不断产生正能量、积聚正能量、放大正能量、引领正能量、传递正能量的管理。

第四,独特性。即一切的智慧管理都必须是特有的、个性化的、富有特殊文化色彩的管理。智慧管理中有许多共性的内容,本质的思想,体现着智慧管理的规律性、广泛性。但智慧管理在共性中必须有其突出的个性,殊途同归,各具色彩,“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适合自己的管理才是真正的智慧管理,而绝不是“拿来”,也不是稍加变化。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你无我有的管理才有生命力,才有发展力,才有吸引力,才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也就是说,张炳华先生的智慧管理非蔡林森的智慧管理,不能照搬,不能照用。而如果我们的管理是那种千人一面的管理,那这种管理只是管理的复制品,只是管理出来的赝品,缺少本身的特色,缺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管理绝对谈不上是智慧的管理。

无论是智慧管理的人本性、科学性、时代性,还是独特性,“发展”二字应该是贯穿始终,因为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智慧管理的主旋律就是发展;没有发展,没有真正符合人的发展,没有真正符合时代的发展,没有真正的独特的个性发展,智慧管理就会变味,智慧管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如果智慧管理果真有上面四个特点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试着用这四个特性来审视我们当下的学校管理,来审视我们初中阶段“苏派教育”的发展,我们就会得出另一种结论,那就是我们初中阶段“苏派教育”还那么完美吗?还那么富有成效吗?

其他我们不说,可能也无法说。单说我们江苏初中的“减负”工作,要将“减负”工作落实到位,这可是一项充满着智慧管理的工作,是需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校长、我们的管理团队拿出足够的智慧来管理与执行才能真正推进的工作。无疑,这项工作做得好,的确有利于江苏教育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子孙后代的成长。

但其推进情况又是如何呢?不能用很差来形容,但足可以用“不容乐观”来形容。

试问江苏的初中教育学校有几家不仍以分数为中心,以分数来评价老师、学生?有几家不是分数压倒一切?有几家不是想着法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仍在加班加点?有几家真正做到了开足、开全、上好所有课程,上好大课间,开好体艺“2+1”?有几家真正真心实意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课堂的高效,课后师生负担真正得到减轻?又有几家将时间还给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培养与张扬?又有几家真正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特别是对所谓的差生、对没有“希望”的学生负责?又有几家真正形成并保持了自己的特色而傲然挺立?假如你去调查学生,又有多少学生感到学校是乐园的?……

虽然我未曾对全省所有初中校进行调查,但我清楚,与我交流的诸多学校确实存在“五严规定”执行的无力与无可奈何。为了适应社会,为了适应家长,为了符合上级领导的要求,他们只有变着法子、换着花样、“巧妙”地推行各种“减负招数”,“严格”执行着“五严规定”,其背后所行却是“心照不宣”。一个惊人的事实是,“五严规定”现在对于高中阶段各校已经基本上是“一纸空文”,基本上已经“复辟”与“归位”了——“五严规定”对于高中校来说,可能只是一项摆设了——对上、对下各有一套手段应付。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智慧管理”,“智慧管理”对这些学校而言不正是讽刺与幽默吗?

……

显然,用智慧管理的四个特点来比照初中阶段“苏派教育”的学校管理,就有很多学校不相符合,我们以为,这种所谓的智慧管理是假智慧管理,是秀智慧管理,是形智慧管理。

2013年3月2日晚上十点,我打开电视机,收看了央视“新闻周刊”,主持人白岩松向大家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北京市今年春出台了中小学“减负”“八项规定”。但在其剖析之中,让人充满着各种担心、忧虑——政策出台容易,执行起来可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学校的管理,这也引发我的沉思——北京市的“减负令”会不会也如江苏一般只是一阵风,是形式化,是走过场。如果能够执行,那能执行多久?最终会不会也是“虎头蛇尾”“偃旗息鼓”?我衷心期盼着北京市的学校能通过真正的“智慧管理”来完全推进着减负“八项规定”的全面实施。

诚然,我们不能因为没有完全做到就否认我们初中阶段“苏派教育”,更不能因为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就否定我们初中阶段“苏派教育”。事实上,完美无缺的智慧管理是不存在的。但是,“发展无止境,追求无穷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走在全国基础教育界前面的江苏,只有看到真正的问题,只有正视真正的问题,才能引发高位的学校智慧管理,才能全面促进初中阶段的“苏派教育”向更深层次迈进,才能继续引领全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第9篇

如何在当前的农村初中学校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一、看准机会,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思想教育

班主任若真正爱护学生,那首先应该理解学生感情,尊重学生人格,在平等立场上同他们谈话、交往,在交往当中寻找教育时机,只要班主任注意调查研究,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加主动、有效。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更为重要。

(1)捕捉学生“闪光点”。对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表扬与激励。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后进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是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后进生转化的最佳时机。

(2)选准教育时机。在教育时机未出现时,班主任要耐心等待,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

二、与学生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

对学生有一份爱,再加上扎实努力的工作,与同学建立起了团结、亲密的师生之谊,那么他们有什么想法、要求就会主动找班主任谈心,寻求帮助,同时班主任也深入到他们中间,关心、了解每一个同学,师生关系融洽,严而有格,严而有情,班集体的总体成绩也就会有较大进步。事实证明,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主动的去做他们的一员,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敬重,才能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前进,才真正尽了一个班主任应尽的职责。

(1)课堂上要多些微笑。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

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敢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主动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因此班主任要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节课,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表扬激励的语言不离口。这种做法会使班主任和学生在课堂上关系融洽了。

(2)遇事要有耐心。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那么就需要班主任有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欲速不达。班主任要研究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让学生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3)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爱,班主任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得学生对教师崇敬、信任和亲近,形成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

(1)用爱激励学生。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班主任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同时,班主任的爱应是公正的,一个班集体中品学兼优者有之,班主任不应偏信偏爱;品学均差者有之,班主任不能冷淡歧视。否则受冷淡遭歧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班主任有时在谈话或处理一件小事时,都应小心一点,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一次我在批改午间练习本时,发现班上最好的一位同学居然错了,还有几位同学也错了,在评讲时,我提醒了那位成绩最好的同学,下次要注意了,结果另外一位同学在评价老师时,居然说老师有偏见,不喜欢成绩差的同学。这件小事引起了我的重视,我也找了那位同学的谈话。

(2)用爱温暖学生。班主任一要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二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事的原则,使学生"悟"出做一个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三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你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四要从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如学生生病后,我总能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头,与班上的同学一道照顾他,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班集体的温暖;天气变化了,我提醒学生注意加减衣服。

第10篇

问题生就是表现为思想懒散、行为习惯差、学习较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问题生在班上会不同程度受到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稍不注意就会对本人和集体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一、问题生的产生原因

初中生年龄较小,经验又少,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尚未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远大理想和进取心,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不感兴趣,怕苦畏难,自暴自弃,形成了学习能力低下,行为习惯落后的境况;还有的学生对其他事物非常感兴趣,如电视、网络、游戏等,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上课时人在心不在,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上课睡觉的情况,时间长了就成为问题生。学校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从小就娇生惯养,教师说不能说,管不能管,加之家长听之任之,不予配合,甚至护短,以至于造成学生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稍遇挫折便自暴自弃,学习急转直下。由于农村家庭的父母进城务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离开了父母的约束,再加上爷爷奶奶的娇疼溺爱,他们更是无拘无束。即使在家,有些家长整天打麻将,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一些学生耳闻目睹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之后染上了不良习气,不思学习,贪图享乐,厌学逃学,甚至结交社会上的小混混,造成心理扭曲,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

二、问题生的教学教育策略

首先老师要转变观念,关注问题生。教师要转变“只教好学生”的观念,多给问题生一些关注,课堂上多给他们一些机会,提一些他们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对于问题生,要允许他们落后。教师要因人施教,不能急于求成,由于学困生的基础差,接受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即使比较简单的问题,他们有时也不能解答上来,这时教师千万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使他们感觉到教师的重视,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再次,要拿起表扬的武器,大张旗鼓的表扬问题生哪怕是极小的进步。要转化问题生,就必须关心他们,一视同仁。遇到问题生出现问题,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信任。只有这样,问题生才有可能沿着老师的期望发展。

1.寻找亮点

亮点是指偶然表现出来的积极思想和良好行为,以及他们的某些特长。亮点的出现,正是教育问题生的良好契机,应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激发他们改变的内部动因,满足他们要求关爱和渴望尊重的心理需要。

2.兴趣引领

学生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产生了积极的追求欲望时,内心活动总是十分丰富,这时候就容易接收外界的影响,是实施教育的有利时机。

3.情感投入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有一些让他激动的事,这正是教师向他施教的动情点。祝贺、帮助、安慰、关心等,将会增强转化问题生的效果。

4、持之以恒,不言放弃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45-01

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在现代教育条件下,如何利用现代化资源开展中国古代诗词教学活动,以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水平,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这篇文章将从中国古代诗词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现代教育条件下初中阶段的中国古代诗词教学两大部分展开,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国古代诗词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无论哪个时期的初中语文教材编排,古代诗词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唐诗宋词到汉乐府到《诗经》,古代诗词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正是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

1、中国古代诗词对学生文学积淀的重要作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谈到古代诗词教学,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其作为文学载体的工具性作用。大凡古代诗词,其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极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或直抒胸臆,豪放恣肆,或含蓄隽永,温婉宜人。“言为心声”,诗词大都是其作者的情感流露与抒发。通过意境来表达感情,通过比喻、双关、用典、象征、通感等修辞手法来刻画其景其情。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正是语文学习者所应该直接接收的教育内容。如何从古代诗词学习中学会鉴赏和分析诗词作品,积累写作手法和文学知识,以更好地表达和运用汉语,也是学习者学习的直接目的。

2、帮助学生的人格塑造――中国古代诗词潜在的巨大语文教育价值

每首诗词皆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其中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作者的性格和思想。初中语文教材上所选作品皆有明显地代表性。其中名家之作体现了作者独有的人格魅力,即使是出现的《诗经》中民歌性质的不可考其作者的作品,其作品本身内容也是人文化的表达。

3、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古代诗词中所涉及的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学生培养其文学审美能力的重要凭借。以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其词所包含的历史典故,所表达的对古人的英雄豪气的崇拜,就是传统文化知识的展现。让学生读懂其词,明白其深意,能鉴赏豪放词的文学魅力,能积累中国文化的精神,就是诗词教育对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现代教育条件下,初中阶段的中国古代诗词教学

1、改变以教材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加强语文教学与网络资源的融合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并无固定操作模式,尤其在新课程倡导的课程资源开发这一点上更是空白一片。”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也势必与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网络资源的优点在于它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不受资源的时空限制,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彻底改变。

在古代诗词教学中,利用网络来搜集教材之外的资源,扩充知识量,拓展学习面,是实现诗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教材外相关文本资源,图片,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给学生,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比如说在《蒹葭》的教学过程中,搜集并展示名家对此词的点评,稍作讲解。播放此词改编的歌曲(《在水一方》)或古曲,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来体味词的韵味,都是可以加强教学效果的。

2、改变教师的机械传输模式,增强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走进新课程丛书》指出“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一地机械地知识灌输,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有义务自主地开发教学资源。大致做法归纳如下:

(1)根据校本实际,参照国家课本教程标准的要求,列出古代诗词学习中的参考书目。

(2)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阅读交流活动。对同一作品,同一作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在诗词教学之后,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自己的鉴赏能力。

3、改变过去的以讲授为主的语文教学方式,把听说读写的教学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据老师的讲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理解、积累。但相对于理解的学习方式来说,这样的理解是被动的,往往禁锢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思考,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以文字为载体流传的古代诗词,综合利用听说读写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创新。

(1)听:通过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或者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搜集并展示名家朗诵,让学生通过听觉来体味诗词含义。加深理解。

(2)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搜集查证诗词含义,形成自己的观点与主张。

(3)读:让学生自己朗读,将自己带入诗词作者的角色态度,体味诗词含义。

(4)写: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之后将诗词学习的感受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理解形成书面文章。既是对诗词学习的巩固,也是对学生写作的锻炼。

第12篇

由于没有了升学大门的把关,导致一部分还不具备读初中水平的同学过早地进入初中。不得不让一部分老师又发感慨:现在的学生啊,一届不如一届。经济条件好了,学生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可惜的是,补充的营养似乎只长了个子,没长脑子。由此,我不仅联想到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来衡量,笨老师太多了。也许你不会相信,在我上初三年级的过程中,曾遇到两个个案,一个是我在讲电学部分的知识时,让学生用初二年级的知识演算一道电学题目,经过学生的思考,让三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示范演练,其中一位学生竟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R=U/I+U/I=2U/2I。第二个是在给学生讲述完网络通信的知识之后,让学放开思路,打开想象的大门,设想在现代化的今天,如何建立一个“移动”的办公室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1)需要哪些设备就可以装置“移动办公室”,而作为工作人员,你认为他们需要哪些素质?(2)请同学们设想一下“移动办公室”的前景。问题提出之后,我向学生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提示,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作自由发言,很多同学都积极思考,并且整个课堂都显得非常活跃。五分钟之后,学生做了积极的发言。同学甲:“移动办公室”是利用电脑建立起来的办公室。设备:电脑,网卡;工作员的素质:不欺骗人。“移动办公室”的前景:可以让人随时代的发展而翱翔太空。同学乙:“移动办公室”是利用手机建立起来的办公室。设备:手机(而且是可以挂QQ的);工作员素质:懂得上网就行。“移动办公室”的前景:让人想什么就有什么(班上同学顿时大笑,又不是吃“白粉”,贵州人称的海洛因)。同学丙:老师,“移动办公室”的建立就像贵阳修建的“移动公厕”一样建立起来的办公室。设备:有修建房屋的材料即可;素质:修建过程中别赚国家的钱则可。

“移动办公室”的前景:今后也一定能发展到农村。同学丁:……。

从个案一可以看出,学生在做题时出错是一种及其普遍的现象,但出现这种不应该出错的现象,又能体现什么样的问题呢?从个案二又可以看出,学生的回答确实非常积极,而且是经过认真的思考之后才得出的结论,作为农村学生能回答出这样的结论,作为老师的我已经非常满意,不管学生的回答对与错,合理与不合理,体现了素质教育正引导学生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人口多,经济基础薄弱,人均文化素质也不高(尤其在农村)的前提下就大搞九年义务教育是不是有点为时过早。但不管怎么样,国家提出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都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来说,我们不可能因此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可能因此就对学生一票否决。而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样的问题,又该在以后的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去解决这类问题的出现呢。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总结出一些心得,与大家相互交流。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对自己各项能力肯定程度的一种意志和信念,通常的表象是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得比较好的心理特征。自信心是人心理素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能否正常地面对生活,接受挑战。所以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对这样的学生,应该学会宽容,而不是轻则吼,重则骂。宁愿让这类学生多一点自大,少一点自卑,因为他们太需要自信了。另外,我们还可以向学生灌输自信观念、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通过事例说明每人都有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注重批评和表扬的结合性

批评学生是一种教育手段,而教育好学生才是教育目的。如果批评和表扬的方式运用恰到好处,将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批评和表扬的方式运用不当,便会造成学生的对抗心理,弄不好还会给其他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相信,教师的威信不是靠批评,体罚学生树立起来的,我们应该学会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做到关心爱护学生、爱岗敬业、教书为人、为人师表。这样,我们自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达到在合理批评学生时,能够使学生信服。

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作为农村学生同样需要健全的人格,由于在对待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意识比较浅薄,所以教师在这方面的任务就更重一些;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一个只会考试的机器,教师在这里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师生平等民主的教学观;二是为学生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用坚强的意志感化学生;三是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恰当鼓励,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保证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第13篇

关键词:初中阶段;心理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16-01

目前,严峻的现实提醒着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由于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孤立无助,只好都隐藏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由此我认为,我们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把心理疏导放在教学的首位,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作为一名初中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对于心理辅导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心理健康应该重视环境因素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间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于是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40多个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的心理健康课程很是重要。心理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同时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各年级的学习特点,分别制定心理素质教育的年级目标。例如对于初一的同学。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加强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的指导。而对于初二的同学。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问题,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而对于初三同学,要求也随之提高,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升学观,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与训练。有了目标,下一步就该实施内容了。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学习心理教育。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妨碍他们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学习心理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考试心理的调适和训练、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教育等。(2)反应适度教育。人的行为反应,无论敏捷与迟缓,都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反应适度教育包括:正视现实,正确对待现实;认识挫折的双重性;增强学生的自制力;提供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不断进取。(3)健康情感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情感学习是中学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情感与一般疾病关系密切,更是心理疾病的重要诱因。健康情感教育包括: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形成稳定平衡的心境;了解感情活动产生、发展、形成、表达的规律,初步培养健康的高尚情感;学习并掌握"制怒"的方法,培养幽默感等。

3.重视心理教育的意义

第14篇

一、现代农村教育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现如今,素质教育的滔滔浪潮席卷中华大地,素质教育形势喜人。然而,大多农村的中小学校在发展素质教育方面仍徘徊不前,教师工作能力的优劣评判标准依然是学生的成绩的优劣,这就迫使广大教师不得不沿用"应试教育"的那套做法,只关心学生的分数,不考虑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品质和各种技能,以致造成"高分低能"的"好学生"。究其原因,没有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要评价目标的教学管理评价模式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大障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初中政治课应从教学改革入手,做法如下:

1.增加信息量,提高学生摄取正能量的能力

目前,许多农村中学的硬件设施如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等都不健全;远程教育栏目形式呆板、陈旧,内容不能及时更新;电视、报纸、有益的刊物等数量不够;缺乏接近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影像作品。笔者认为,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要给学生订一些国内的优秀期刊、报刊,并引导、激励学生拓展知识面,努力多读一些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杂文等,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收看具有正确导向的电影、电视、视频作品,传递正能量。通过耳闻目染,感染和转化学生。调动家庭、社会配合学校,齐抓共管,取得素质教育的更大发展。

2.政治课教师须更新观念,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政治课在课程安排上一直不受重视,甚至有些学校把政治课当做"副科"来对待,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教,教条条、划条条、背条条就可以了,结果是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个的"背多分",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前导性和未来性的特征决定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与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要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面向未来。农村政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放长眼光,从民族的高度来认识自身的职责,增强奉献精神,做到诲人不倦。学校应安排专业对口或相近的教师担任政治课教师,形成专职的政治课教师队伍。上级主管部门应创造条件给政治教师进修的机会,鼓励政治教师创新,对有突出贡献的政治教师给予各类物质和精神奖励。

3.教育主管部门须重视农村学校政治课的课程设置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城乡差别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简单概括为:为了"跳出农门而努力",为跻身社会的上层而努力。世界各国的农村教育教学普遍存在为升学和培养国家、民族优秀人才服务的问题。课程的编制只考虑"升学"和"培养国家英才"的需要,对普通公民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素养和道德水平缺少必要的关注。学校教材的编排、课程的安排存在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忽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等问题,脱离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形成教材和现实脱离,不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造成学科内容繁杂、偏深、偏难,脱离实际,缺乏实效性,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高分低能",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社会接班人的培养。

4.构造科学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

就目前来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还没有摆脱传统评价观念的束缚:一方面,把对教师的评价与评判等同起来,把对教师的评价与量化指标等同起来,将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的所有待遇直接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依然处在被评价的被动位置,教师没有表白、自省和反思的机会及空间。为了打破这种不良局面,构建真正有利于教师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在学习和吸收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构建既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能有效地对教师进行评价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评价体系。

二、"填鸭式教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要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就必须处理好"填鸭式教学"(即灌输式教学),着力解决灌输与探究的关系。灌输教育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首先,将"灌输"曲解为教师对学生强制性的生塞硬灌。在进行灌输教育时,要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为基点,让教师和学生在同样的地位上进行平等交流。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真正灌入学生的心田,输入学生的脑海,变成学生的精神食粮,产生最佳的灌输效果。

第15篇

[关键词] 义务教育;初中;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114-03

0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窦初开,思想叛逆时期[1]。在这个阶段很多学生的行为举止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或心理辅导。学生能否得到正确的思想教导,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否拥有一个美好的中学时代,关键在于一个学校具备一支怎样的师资队伍。宁夏地处西北,属于偏远地区,这里的环境、交通、资源、经济的发展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初中师资比较缺乏,教师的学历和学识普遍较低。为此课题组对宁夏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师资建设现状做了深入调研和分析,为提高宁夏初中教师的队伍素质提供对策和建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宁夏吴忠、中卫、固原、平罗等四个市县的10所城里初中和10所乡镇初中的300位教师,500名学生,20名学校的主管领导。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方面的资料,全面了解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我国中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拟定义务教育初中师资指标体系。

2)调查法。对本研究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获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问卷的设计:将问卷的各项指标和权重系数分配制成专家调查表,通过对3名教授、2名教育厅专家、3名初级教师、2名初中一级教师进行3轮的“调查-反馈-调查”函询,确立了所需指标体系。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办学条件将被调查的学校分为城里初中和农村初中,并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为保证所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特请各个学校的教职工负责。共发放调查问卷820份,其中教师问卷300份;回收291份,有效问卷284份,有效回收率为94.7%;学生问卷500份,回收496份,有效问卷494份,有效回收率98.8%;学校主管领导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100%。

3)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13.0和Excel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国家及宁夏政策的分析

宁夏多为山区,尤其是宁夏中南部地区是有名的贫困山区。在过去,这些贫困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教学条件极差,而现在情况大有改观,在国家大政策下发生了地域性变化。在生态移民工程之前,宁夏中南部山区的偏远农村都是靠天吃饭,吃水困难,农作物产量低,农民生活困苦,宁夏政府决定从2011年开始分批移民,在移民地建设配套工程,大大改变了原来的生活环境,由此带来了一部分教育资源的整合。过去农村中一些条件特别差的学校被合并或撤销,仅留乡镇驻地学校;在城市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由于经济、环境等种种原因,乡镇的学校在教学质量、教学条件和升学率上与城里的学校还有很大差距,教师待遇也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更多的乡镇中学教师和学生都向往城里中学。随着政策调整,从表面上看国家对农村学校的重视,使农村学校又重新引起家长的关注和期待。农村学校实行“免费餐”;设置国家特岗和地方特岗教师必须到农村支教;实行网络、假期国培项目,以期待从整体上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素质,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乡镇初中缺乏监督机制,教师看重工作环境和待遇等,学生看重教学质量、升学率等,也带来了较多问题,值得分析和讨论。

2.2 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分析

1)教师编制情况分析。根据调查,宁夏初中有60%的学校超编(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编制数),师资队伍从数量上达到了要求。但调查发现仍有学校还聘有代课教师,城市中学代课教师占到调查教师数的5.8%,乡镇中学代课教师占到2.8%。原因分析:城市学校受编制名额的限制,但工作量大需要更多的教师分担,只能聘请代课教师。乡镇学校近几年补充了大量特岗教师,加之学校合并师资整合等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短缺的问题,在工作量上也有明显降低。宁夏城里、乡镇初中教师工作量统计表,见表1。

2)师资队伍的结构情况。宁夏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师资队伍的结构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欠合理,学历结构达标率较低,缺少高学历教师。

调查数据显示, 20~30岁的教师占调查人数的41.2%,31~40岁的教师占24.5%,41~50的教师占28.1%,51岁以上的教师占6.2%。教师队伍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年长教师所占比例过少,年龄结构分布不平衡。从年龄结构上看,宁夏初中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年轻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不利于教学经验的交流学习和教学工作的进行。

从学历结构来看,城里中学的教师中本科学历占67.8%,研究生学历为1.2%;乡镇中学中本科学历占44.9%,研究生学历为0。说明宁夏城里初中本科学历教师比例偏低,高学历教师缺乏;乡镇中学本科学历教师更加缺乏,专科和中专学历教师仍然占有很大比例,教师学历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职称结构来看,初中见习教师占23.3%,中二的占22.4%,中一的占33.5%,中高的占12.2%,可见,职称结构不够合理,有待进一步的培养高职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