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考语文复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做好期末复习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白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消化吸收、查漏补缺、强化巩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复习比学习新课更为重要,因为新课是一个一个散的“知识点”,而复习往往要求形成“知识链”“知识树”“知识网”,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综合的知识素养与更强的应考能力。
其次眼光要瞄准高考。知识的网,是一天一天织成的。再说,对前三个学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复习,应该成为整个高三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复习不仅仅为期末的考试做准备,更要为毕业考试和高考做准备。一套试卷,考查的知识毕竟有限,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只眼要盯着期末考试,另一只眼还应瞄准高考。
二、期末复习的重点与要求
根据高二考试范围要求,将重点考察以下几本教材内容:《中国经典文化研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而《中国小说欣赏》在本期未曾配发,所以,课内知识的复习将以前三本为主。
1.《中国经典文化研读》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重点文言字词。要求:一词多义要确定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具体义项;古今异义要弄清在古代的意思;词类活用要弄清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活用的类型与意思;通假字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找出其通假的本字。
②重点文言句式。掌握五种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特殊疑问句。要求会结合语境和相关的语言标志会识别,会翻译。
③文言翻译。要求一一落实重点字词(实词虚词),体现文言句式特点,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④文言断句。重在从内容上进行句读断句,注意联系有关的句式特点,注意识别古文中的专有名词,它们都有助于帮助我们断句。
⑤注重名篇名句的默写。
复习建议:文言文阅读理解,一定要注意“整体把握,诸因互解”;要注意对教材名篇的分项梳理与归纳,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可以联系一点课外的或高考文言文试题进行训练。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积累字词短语。
②加强散文这种题材的赏析训练,把握此种文体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方法。
3.语言运用。复习建议:题型千变万化,但都与语言的实际运用有关。强调三点:
①入格。不管是那种形式的语言运用题,一定要符合特定的要求。一是特定的应用文体的要求,如对联、贺信、一句话新闻、开场白、警示语、标语、口号、图文转换、仿句等等。二是要符合有关的作答要求,认真看清,建议勾划出来,并逐条遵照落实。
②得体。这是语言运用的核心所在。主要就是要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场合,符合特定的运用要求。
③显美。语言运用不应该只求答完就了事,要力求作答的精准雅美,充分展示自己的人品修养文采才华。
4.作文。在抓好常规训练的同时,突出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复习建议:
①注意审题、点题、扣题;
②注意列提纲,至少要考虑中心、材料(详略、先后)、结构、手法、开头结尾等;
③注意书写与卷面
5.试题演练。
搜集几套期末模拟试题,准备在这最后复习阶段加强演练,使自己面对试卷心中有数。
三.时间安排
关键词:外语专业现代化;文化转型;复合型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3)05-0041-0005
中国改革开放所致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全球化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给高校外语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跨文化能力是进行富有成效的国际交往不可缺少的关键素质。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能力的这一新要求,在兼顾外语学科自身特殊性的前提下,高校外语专业应拓展其专业建设视角,加强对外语目的国社会和文化的深度了解,推进高校外语专业文化转型和复合型化,使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外语人才能力的新需求。
此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也使高校外语专业面临转型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新华社,2010:7)。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下,高校外语专业也应进行相应的信息化转型,促进外语教育信息化建设。
1 高校外语专业文化转型:文化性和跨文化性
为使高校外语专业适应时代对外语人才能力的新要求,我们须对目前的外语教学模式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强化外语教学作为文化教学和跨文化教学的学科意识,引进文化和跨文化外语教学新视角,重视外语目的国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促进高校外语专业的文化转向。在实施外语专业文化转向时,不是要放弃原有的、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而是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的视角,使高校外语专业和教学更加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基于这一认知,我们应对现有的外语专业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文化转型。文化性和跨文化性应成为文化转型的两个内容层面。
1.1 文化转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互相兼容,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语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外语是语言学习者开启目的国文化的钥匙,也是了解外国文化的媒介。作为语言教学,外语教学在很多方面同时也是文化教学。基于这一外语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外语专业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语言教学层面,而应增加语言目的国文化知识的传授,使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目的国语言的同时,也了解目的国文化、人们的文化习性和行为方式。在语言内容选择方面,在外语教学中可以兼顾反映语言目的国文化价值和行为要求的语言内容层面,如成语、谚语和文化语言表达方式等。在这方面,除语言性外,在教学中引进文化内容,使外语教材内容尽可能兼顾文化性,增加文化背景知识。在传授外语知识时,结合教材题材和课文内容,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目的国文化背景知识和国情专题,如政治制度、法律文化、经济制度、教育制度、日常文化等(杨盈、庄恩平,2007:13-21,2008:16-21),使外语教材不仅是语言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文化教学内容的载体。
为使外语专业人才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拓展外语人才的知识层面。在这方面,除语言性知识外,外语专业学生还需要国情性、文化性和跨文化性层面知识。语言性知识指扎实的语言基本实践能力和语言使用表达能力,构成四个知识层面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是国情性、文化性和跨文化性知识层面。国情性知识是人们理解语言目的国当代社会现实的重要前提;文化性知识是理解语言目的国文化的重要背景知识;跨文化性知识是进行文化间交流的重要前提。语言性、国情性、文化性和跨文化性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构成新形势下外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
1.2 跨文化性转向
综观近年来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新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学界备受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冯源源,2005;张红玲,2007,2012;高宝虹,2001;李平,2010等)主要涉及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以及网络跨文化外语教学。“将跨文化教育融入外语教学不仅能使外语学习本身更有意义、更加有趣,而且能促进外语教学社会人文目标的实现,使外语学习者成为既掌握外语交际能力,又具有跨文化意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张红玲,2012:4)。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先后将“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看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列入教学目标之中:“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除英语外,教育部外语教育指导委员会也要求其他外语专业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如2006年通过的《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德语本科教学大纲(新版)》要求德语教学重视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大纲对外语专业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要求下,虽然跨文化意识逐渐融入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受到外语专业的重视,但因各外语专业教学大纲没有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等诸种原因,迄今为止外语专业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创新和外语教学跨文化转向缓慢,一些外语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依然滞后,这方面提出的模式创新依然不能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外语专业人才能力的新要求。
为之,高校外语专业应更加重视外语专业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就外语专业特性而言,跨文化性是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特有的认知特点。从跨文化诠释学视角看(王志强,2008:47-80),这种认知方式具有互动性,即借助于目的国文化了解本我文化,或借助于本我文化了解目的国文化。在这种互动认知关系中提高针对A和B文化的文化敏锐性和文化互动理解。在外语教学中,中国学生借助语言目的国文化反观本我文化,敏锐中国文化意识,感知和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外语专业学生有着本我文化认知特殊性,将这一文化认知特殊性纳入外语专业教学中,可促进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互动认知,提高其跨文化能力。
基于外语教学这一文化反观认知特点,在以语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可引进基于互动文化认知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法,使单一的目的国语言教学模式成为具有互动认知性的外语教学模式。如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对比方式和文化反观提问方式,让学生在了解目的国文化时也了解本我文化,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获得双重文化认知,敏锐本我文化意识和他我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王志强,2006:64-70)。
除语言教学外,外语专业跨文化转向也涉及文学教学。基于文化性和跨文化性的要求,外语专业文学教学也应由文本语言性转向文本文化性和跨文化性。在这一情况下,跨文化文学教学要更加兼顾中国学生对外国文学特有的诠释方式和文学理解视角,促进外国文学教学双向和互动理解方式(王志强,2006:64-70)。除文本性外,外国文学教学可增加文化性和跨文化性视角,从作品自身和特有的语言目的国社会现实和相应的历史背景角度去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文化背景和深层次内容,使文学作品成为了解目的国文化、社会和人的思想重要媒介和窗口。基于外国文学教学这一跨文化性认知特点,因自身的文化属性和由此奠定的中国文化视角,学生在解读目的国文学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本我文化视角解读语言目的国文学,在这一文学诠释过程中形成中国学生特有的外国文学认知方式。但是,在现有的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人们更多地按照目的国文学研究者的评论和诠释方向,教授和诠释特定外国文学作品。在这一认知习惯下,中国学生的本我文化认知方式常被忽视。为此,中国外语专业文学教学和研究应拓展跨文化视角,允许从本我视角教授和诠释特定外国文学作品,并通过外国文学反思本我文化,敏锐中国文化意识,这将使中国外语专业文学研究由单行道变成双通道,即:通过文学这一媒介反思本我文化,界定本我文化视角。这种基于跨文化互动认知的外国文学理解方式和教授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外国文学的传统教授方式。这种开放式的文学解读和文学教学方式也是对传统方式和传统视角的拓展和补充。
1.3 高校外语专业文化、跨文化转向对教师的新要求
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文化和跨文化转向也对教师提出了教学能力拓展的新要求。为之,外语教师要不断更新已有知识,加强继续学习,在原有语言文学知识基础上拓展文化知识和跨文化知识。在这方面,教师授课不能只是传统知识的重复,而应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教学在于创新研究,在这一外语教学新型理念下,外语教学现代化方可实现。外语专业内现代化转型也要求我们在以语言和文学为主的基础上拓展专业研究视野,增加文化性和跨文化性研究视角,建立文化和跨文化学术研究平台,贯彻“教学促进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高校办学理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使外语教学和专业模式更加适应时展的新要求。2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化:跨专业性和跨学科性
如果说,外语专业文化和跨文化转向是涉及外语专业内的视角拓展,那么,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化转向则涉及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层面。在这方面,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语言为主的单一性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高校外语专业应由纯语言文学单一学科性向复合型转向(戴炜栋,1999;胡文仲、孙有中,2006;罗世平,2000),推进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的文理学科交叉融合。在这方面,跨专业性、跨学科性被看作是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化的主要特征。
一些高校的外语专业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其复合型化转型,但在教学模式和专业转向方面更多局限于英语专业。一些外语院校相继推出了“专业+外语”或“外语+专业”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开始的外语专业复合型化的发展更多局限于经济、贸易、工商管理、法律、新闻传播和国际政治等学科。在这方面,外语院校建立的非外语专业和学科虽然有其特有的专业特色和外语优势,在这些学科内较大力度地增加外语教学和外语课程,但复合型专业在外语选项上具有单一性,外语以英语为主,较少涉及其他语种。外语专业内没有进行专业复合型化的转向,许多外语专业依然沿用以语言文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为使外语专业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对特殊高端外语人才的需要,以语言文学为主的外语专业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进一步进行复合型化转向,使外语专业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外语知识和外语能力,而且也有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外语专业复合型化转向要兼顾国家和地方对不同外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以此决定其专业复合型化的方向和专业选项,如德语专业可以选择以经济和旅游专业为主的复合型专业,通过德语专业和旅游专业的结合,建立德语文化旅游翻译专业,它旨在培养中国涉外旅游市场所需的,拥有扎实的德语功底、并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知识的德语旅游翻译专业人才。
此外,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方面也应推出有利于外语专业复合型化的相应措施:实施外语专业和非外语类专业的学位互认制度、校内学分互认,开设开放式课程,引进跨院系和跨学科、跨专业课程选修机制,推出“专业+外语”双学位、“双外语+专业”、“专业+外语1+外语2”等人才培养方式。
3 高校外语专业信息化转型
除了上述文化转型和复合型化外,高校外语专业也应推进其信息化转型,使之更加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推进外语教育信息化建设。
3.1 高校外语专业信息化转型的时代要求
“在信息技术运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以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教育信息技术对中国外语教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胡加圣,2011)。”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力推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要保障,对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了战略部署(新华社,2010:7)。“现代教育技术所带来的方法手段的变化将成为外语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张正勇,2010:145)。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外语专业也应作出相应的信息化转型。
3.2 关于高校外语专业信息化转型的几点建议
3.2.1 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营造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是信息化时代下外语学习的新要求。在这方面,外语教学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的外语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中学习外语。如,通过建设同声传译教学实验室,创建将口译、外语听、说技能培养融为一体的外语学习环境,促进口译教学的专业化、技能化、实战化。
3.2.2 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
在创建信息化外语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应大力建设信息化的外语学习资源,包括:加强优质外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外语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外语学习课程等,如,通过建设数字教学音像资源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卫星电视资源以及音视频外语教学素材等教育电子资源进行网络化存储和一体化整合,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外语学习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共享。在这方面,通过信息化媒介和平台,推出传授外语语言性、国情性、文化性和跨文化性层面知识的新型学习方式。
3.2.3 促进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整合
外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整合的水平。因此,外语教师应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等信息化学习资源和手段开展外语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整合。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对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应用能力。
3.2.4 高校外语专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思路
为推进外语专业信息化转型,高校应从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四个层面建设高校外语专业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朝着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教育部,2007)。
如图1所示,高校外语专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思路主要涉及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四个层面:一是在学校层面,主要为外语教学信息化提供资源、技术和环境支撑。学校可使用WebCT、Blackboard、Moodle等较为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工具建设网络外语学习平台,同时,通过建设数字教学资源库、语音实验室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二是在教师层面,通过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整合,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备课方式等的信息化,以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三是在学生层面,着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培养学生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四是在社会层面,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在外语教育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建设外语类的开放课程、外语教育资源库等,搭建外语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提高外语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4 结语
【关键词】新课标 ; 高考语文 ;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39-01
语文是每一个中国学生的必修课,在每年的高考中是作为开考的标志性科目存在着,其考试的内容也是被讨论得最多的,由此可见其在高考中的重要性。高考语文复习主要是老师们按照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将高中语文所涉略的各类考点分门别类的整理、疏通。并在此基础上,将各个知识点一一突破,夯实其语文基础。最后将这些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提高语文的运用能力和素养。
语文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提高高考语文复习质量,就应当根据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及考纲的变化,理解新的高考精神,从实际学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制定相应的计划,安排好各个考点的复习。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推陈出新,并注重回归课本,抓住语文学习的本质
一直以来,在高考升学率的重压之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练习。对考点反复练习,总结经验,将学生训练成为解题得分的高手,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本身在于语言的运用和交流,以及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了解。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学生们渐渐失去那股子对语文的热情和灵性,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学习,有的甚至对阅读产生了抵触,失去了情感的共鸣,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然而,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是: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1]这与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宗旨完全一致。因而,在面对高考语文复习的实际情况时,老师应该将“练”和“读”结合起来一起实施。在“练”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希望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在“读”的过程中,不仅要诵读、吟咏,培养学生语感,情感共鸣。还要多读,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有益身心的读物。比如说《读者》、《青年博览》、《视野》、《美文》、《语文报》等报刊杂志,其文章短小精悍,富有哲理,言辞优美,阅读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多角度理解和思考,发散思维,积累作文素材。[2,3]
针对高考语文复习,我们一方面要根据《新课标》的实际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以高中语文教材为蓝本,回归课本去复习。
“回归课本”除了需要提升对课本本身所包含的字音、字形 、字义和名家名篇之类的能力层次低的识记性内容的巩固外,还应该包括理解、分析 、 鉴赏、 表达应用、探究等较高能力的提升,能够举一反三。例如利用课本中所学习的解析古诗词的方法去鉴赏、分析课外的诗歌;运用古文学习中所积累的古文知识点去翻译和理解课外的古文阅读;将自己在课本中积累的字词句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另外,语文复习时还要将课后的课外阅读也一并纳入,因为在名家名句填空的选考题部分可能会涉及这一部分知识的考察。
二、夯实基础,明确重点
众所周知,高考的第一轮复习是针对各科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在高考复习中尤为重要,根据《新课标》的考纲安排,字音、字义、字形、病句、标点符号、文学常识、语言运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写作仍是高考语文考察的几个方面。在复习时,老师要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和衔接,面面俱到,各个击破,引导学生找出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学生则要积极配合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善于积累和灵活运用,按照自己真实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复习计划,尽最大努力去夯实基础,力争在考试时不心虚、不焦虑。
高考语文的复习还要注重明确重点,任何一个科目都有自己的重难点,语文也不例外,区分出重难点,有利于复习计划的安排,调整复习时间。从历年来的高考试卷可看出,其阅读和作文所占分值的比例是绝对的,同时也是最能区分出考生语文能力的部分,尤其是作文,其语文功底一看便知。所以,我们在备考时必须重视这两部分的复习。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方面,可以加大阅读量,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训练,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方法或规律,运用到其他文章的分析上。比如可以从整体上先了解整篇文章的体裁、结构和作者背景,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后,再结合训练时碰到此类文章如何应对的经验和方法来具体分析。也可以根据试卷的侧重点来实际考量,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进行下一步分析。古文阅读方面,主要还是多读多记,回归课本。因为古文阅读中出现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和翻译的考查,都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其解决办法基本类似,只要古文基础扎实,应对高考不是困难。[4]
作文的写作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训练。由于高考作文绝大多数都是自选文体,所以在复习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较为擅长的文体多多练习。如擅长想象的同学,可以尝试小说体裁;擅长实事求是的,可以尝试议论文、杂文等体裁;文学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尝试散文等体裁。
三、系统复习,综合运用
每年的高考,是出题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一场就较量。尤其是语文考试,纵观五千年来的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且不说现代文阅读的可考范围有多广,就说古文阅读和诗歌鉴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一些经典之作,可用来考试的地方不胜枚举,多如牛毛,不若理科考试那么固定,所以,对于语文的复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面系统的复习,并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不能暗藏侥幸。一定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点和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考试的过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总之,高考语文的复习要顾虑到方方面面,既要考虑新课标的要求,又要帮助考生在考试中从容淡定的应考。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和反复巩固,要注意的是回归课本,创新固本;稳扎稳打,夯实基础;灵活运用,系统复习。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语文).
[2] 杨勤霞,抓根固本全面出击快乐学习[J].语数外学习,2013(09).
一、目前高考语文复习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错误做法
从目前复习现状来看,各地普遍存在重视复习资料而轻视教材课本的现象,甚至有人认为,现在的高考,基本上是考课外的知识,重在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只要用好复习资料,读不读课本关系不大。很多地方的高考复习,也往往会走进一些误区:(1)片面追求课外知识及课外练习而丢弃课本;(2)所做的课外迎考试题与课内知识脱节;(3)重视重复练习而轻视课本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课文不重视,甚至到了高三复习阶段,为了节省时间去进行系统复习,连高中必修选修课本也忽略甚至完全抛弃;有的也只是蜻蜓点水地过一遍,没有深入复习阅读课本,或者复习了却没有抓落实,及时检查巩固不到位;还有的只一味地做大量的强化训练题,模拟试题、仿真题、压轴题满天飞,结果昏头转向,备考复习效果差。
二、高考真题和教材课本的密切关系
高考语文试题很具有导向性,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与课文结合紧密。从高考的语基、阅读、语言综合运用、作文等题目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试题与教材的结合点,即“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下面以近几年江西高考语文卷为例说明高考卷和教材的紧密联系。
1.(2013年江西卷第14题)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这道诗歌鉴赏题考查考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下面几个方面直接或间接考查课本:(1)“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活用了课本上的两个典故,它们分别出自《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文和必修5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文。(2)“兰”“蕙”“菊”这三个意象在必修2屈原的《离骚》和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湘夫人》一文中都可以找到依据。《离骚》中涉及的是“兰”“蕙”这两个意象,课文“既替余以蕙兮”有“蕙”的意象,课文注解为:“蕙,香草名,也叫‘薰草’,俗名‘佩兰’。……蕙,揽,比喻高尚的德行。”“兰”的意象在屈原《湘夫人》一文中,原文为:“疏石兰兮为芳”,又有注解:石兰,香草名。至于“菊”的意象在课文中例证很多,必修5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就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菊”因为纯洁脱俗,备受陶渊明的钟情。2012年江西诗歌鉴赏题考了“杨柳”“飞絮”两个意象,这两个意象在课文多处有明显的痕迹,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就有“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表达的是离别思念之情。(3)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是必修4重点介绍的豪放派词人,他的词风格沉雄豪壮,善于活用典故,熟悉了辛弃疾,对阅读理解他的作品很有帮助。
2.从2011年开始,江西高考的古诗文默写就明确规定只默写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古代诗歌散文,这本身就是重视教材,回归课本的指挥棒。
3.大阅读选取了黄永玉的散文《平常的沈从文》。考生阅读这篇散文应该顺风顺水,因为沈从文的文章风格,他的为人幽默风趣,以及他卓越的才华和从容潇洒的人生态度,我们在高中语文必修5拜读他的《边城》时就已经熟稔了。这是高考题要求我们重视课本中名家名篇的一个导向。
4.语言综合运用题更明显。以2013年江西高考语言综合运用题为证: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这道题,直接考查考生对选修课本的掌握程度,可谓“明目张胆”地高举了回归课本的旗帜,导向明显,不能忽视。
5.江西卷客观选择题中,每年都鲜明地体现回归课本的导向,特别是字音字形题,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来自课本的注解。
如:2012年的字音题:
谥(shì)号 熟稔(rěn) 青荇(xìng) 锱(zī)铢必较
整饬(chì) 优渥(wò) 监生(jiàn) 执拗(niù)
2013年的字音题:
蟊(máo)贼 湍(tuān)急 模棱(léng)两可
载(zài)体 涔(cén)涔 愠(yùn)色
畏葸(xǐ) 殒身不恤(xù)
字形题:回溯 皇天后土 影碟 残羹冷炙 金碧辉煌 城阙 编纂 恻隐
6.文言文的考查和课本结合很紧密。每年的文言文考题选文在教材外,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教材内,答案也在教材上可以找到。如2012年江西高考文言文就考了“给、劳、胜、籍”,2013年考了“从事、工、质、昏”等实词,这些实词在课文中都能找到影子。文言文的复习,要回归到教材课文的梳理上来,回归到课本常用实词、虚词、句式的归纳整理上来。
三、高考语文复习回归教材、重视课本的有效方法
1.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一步到位,态度上回归本位。高考语文复习从一开始就要在思想上有回归课本的强烈意识,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把课本的复习纳入高考语文三轮复习的全过程,采取双轨并行的复习路线,即一条线选择利用复习资料根据高考题型进行系统复习,另一条线回归课本,有计划地复习课本,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语文高考要求考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必然要抓纲务本,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要依据。因为大纲是老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依据,是语文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本是联系教、学、考的纽带,是训练并形成各种能力的重要凭借。脱离大纲、架空课本复习,如同无水之源,是绝对不利于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
2.充分保证语文复习时课本的复习时间不落空。具体做法是第一轮复习每节课安排20分钟时间复习课本,对必修选修的九册课本进行全面的系统复习,不留死角,根据体裁的不同归纳整理,分门别类,有条理地积累知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第二轮复习还要每节课安排时间再提炼课本,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比如把课本中《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三篇课文比较阅读,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归去来兮辞》一起理解,积累实词虚词名句,提炼作者的不同观点,培养阅读能力。
3.利用课本积累基础知识,夯实基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第一板块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这是一个难点,没有对课本的复习掌握,没有时间的投入,没有一个稳定的牢固的记忆,基础就夯不实。落实就是生命,该记的要记牢,考试才有源头活水,如字音、字形,如成语的积累,近义词的辨析,文言实词的记忆。尽管表面上默写题就8分,但这是基本分,大家都应能得到的分数,得不到就太遗憾了。字音、字形、熟语、近义词的复习一定要利用课本。我们的做法是,利用优秀的学生分别按必修1到必修5再到选修课本的顺序提炼概括字音、字形、熟语、近义词,打印出来,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根据复习课本的进度去识记巩固,然后定时听写。这种训练表面看是为了解决语文基础知识这几道题,实际上是争取语文考试成绩优良的基础。
4.作文素材的提取离不开教材,课本是获取高考作文的丰富素材库。高考改卷老师最喜欢的素材,一是从课本上精心挖掘出来的人、事、物,一是从现实中提炼出来的时鲜素材。历年的高考作文题均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直接、间接的写作材料,找到分析问题的方法,获得有益的借鉴或启示。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这里涵盖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学名著,涌现了一大批的文化巨匠,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同学们在写作时总是感到素材太少,从而导致“言之无文”。其实,我们的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同学们如果能灵活运用好我们课文中的素材,定能克服作文应试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也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
5.重视诵读教材中的名篇名段,借此来提高阅读能力。语文高考概括起来就考查考生三方面的能力: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对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培养的根本在课本。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是经过专家们精心挑选的经典作品,是我们阅读的优秀范本,这里体裁齐全,流派多样,写作手法万般,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复习中,要注意回归课本,即对课文中优秀篇章文段的思想主题、艺术技巧、结构思路等都要很好地把握,并要针对性地设计较典型的迁移训练以提高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 高考语文复习 有效性 复习方案
1.引言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试卷从总体上说仍旧是考查基础知识。对于高考之前的语文复习,师生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有效引导”中使学生达到“有效掌握”的程度。语文虽是主修科目,但与数、英、理化科目相比,却被“弃”为边缘学科。因此,对于毕业班级的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在复习中得到提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以如何提高高考语文复习的有效性为研究课题,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进行阐述。
2.教师是语文复习的“指挥棒”
备考阶段,由于科目众多,大多数学生往往会处于盲目复习阶段。为了使学生在备考语文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教师要在最开始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复习思路。
2.1把握考点
教师必须对最近五年之内的《语文考试大纲》进行有效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授课内容做出合理安排。高三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阅读。针对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安排可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又可分为对文章客观内容的把握和在把握客观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文章主旨情境的理解。古文阅读板块则是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阅读。(2)语言基础知识。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词语的读音、汉字使用的规范、成语使用、语句衔接、仿写、病句改写等。(3)作文。包括各类体裁的写作。
针对《教学大纲》做出的大体分类下还可做更系统的划分。例如,在古诗阅读理解中,可按古诗的题材分为边塞诗、怨妇诗、宫廷诗、山水田园诗,等等。每一类诗所使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又可做更详细的区分。为使学生的语文复习能够卓有成效,教师要在学生进入高三之前就对这些考点内容的分类、把握做足充分准备,并对照当年考试大纲对之前所做准备进行修正。把握教学内容、掌握考试重点,教师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2复习思路引导
高三语文备考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夯实基础,第二阶段是巩固,而第三阶段则是在巩固基础上的提高。
2.2.1夯实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语文课本的“地毯式”、“不留死角式”的复习。高考考的是基础知识,知识来源于课本,教师需要使学生对其有明确认识,目的是使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回归根本。这一阶段教师应重点督促学生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做到熟练背诵和默写。教师可利用早辅或晚辅的时间对背诵和默写的效果进行检查。除背诵、默写外教师也要根据考试内容做针对性训练,比如对字词读音、字词使用是否规范的训练等,可从课本中选取。这种方式也可促使学生重视课本。这一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教师的角色严格敦促和检查,同时也要适当引导。
2.2.2巩固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巩固前一阶段的复习成效的。如果说前一阶段的基础是通过大量练习夯实的话,这一阶段教师则主要通过选取典型易错试题做针对性考查,并对考查内容做精细讲解。例如,对于选择病句的试题,教师应该对该种题型进行分类讲解,使学生对每一类病句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有清楚的认识。
2.2.3提高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各个省市的高考真题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真题是用来备考的最好资料,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考试的难度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也要对真题试卷做详细讲解。一个有经验的高中语文教师能从试题出发了解出题者的出题目的,并在讲解试卷时结合《考试大纲》为学生做充分解析。
以上三个阶段,是笔者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总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不是孤立、无联系的,恰恰相反,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阶段在突出复习重点倾向时,也要做到平衡分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复习中平衡掌握知识。
2.3提高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
高三总复习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训练,要使学生对语文复习保持旺盛精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例如,每节课开始的前五分钟,教师可以讲一例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历史事件。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又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学生是语文复习的“行军者”
每一个进入备考阶段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在内心产生一种焦虑,笔者认为化解这种焦虑最有效的方式是学习。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果做到对每一考点心中有数,这种来自知识的焦虑就会减少。在备考阶段中,教师是复习的指挥棒,在课堂中要按照教师的引领,在课下要按教师的要求做相应练习。笔者认为,学生在跟随教师步伐的同时要有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案,这套方案应与自己老师的复习策略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1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同为夯实基础阶段。由于每个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在达到教师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补足自己认为有待完善的部分。例如,有的学生把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部分早已背过,而在字词读音上还有待提高,那么就可以在背诵上分配较少一点时间,而在自己薄弱的部分做大量练习。
3.2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要做到抓好重点,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与要求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除此之外,还要有计划性,对所复习内容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适合自己的短期复习计划。
3.3第三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的的基础上,笔者建议:(1)在这一阶段学生自己要对《考试大纲》进行研读,同时要做到不丢弃课本。(2)时常回顾总结。学生要为自己准备一本回顾总结的笔记本,每天都要在本子上进行回顾总结,目的是检测复习中存在的漏洞。(3)每天定时做模拟题。此时做题时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使用题海战术。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总结,要使语文复习备考达到师生要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教师与学生必须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妍.高三语文复习有效性浅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5),10.
关键词:高考 能力 规划 训练
高考语文年年变,次次新,学生显得焦虑,教师感到迷茫。面对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的复习现实,何处才是如愿的归途?我们认为,一切着眼于提高能力,方是搞好高考语文复习的上策。
一、锁定能力,明确出发点和归宿
常言道:万变不离其宗。放眼高考,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的能力始终是考点。鉴此,首先,通过解读《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强化目标意识,确定复体思路。其次。以高考试题、试卷为蓝本,把握高考试题创新的基本思路及命题规律。研究近年来乃至往届高考试题的总体设计、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方法、规律,让学生熟悉题型,熟悉考法,甚至了解批法,以便学生熟悉考题框架,消除陌生和畏惧心理,提高解题效率。再次,立足研究,摸索命题趋向,把握复习的侧重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时段、多层次的能级训练,形成运用知识的四方面的能力:一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二是古诗文的阅读能力;三是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四是写作能力(包括叙事能力,说理能力,说明能力)。最后,教师心中要有“熟,透,化”的“一盘棋”的总体规划,有法可依,忙而不乱。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围绕能力,制作通盘的规划
1.确立阶段性和层次性
总复习可进行四个阶段的安排:第一阶段――横向复习,即依据课本有选择性地进行复习,使课本知识系统化。一方面,着重讲授筛选后的文言文。继续积累拓展,并从阅读习惯与方法抓起,强化文言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进行文化著作的研读。教会学生研读(即研究性阅读)方法,通过“通读与博采,质疑与设问,比照与思辨及逻辑与辩证”等多种环节加强研读能力的培养。第二阶段――纵向复习,按照考纲分设四个专题,项项落实,项项训练,最后穿线连珠,达成系统化。第三阶段――综合训练阶段,进行限时限量的系列训练,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第四阶段――集中性综合训练与自由复习的交叉阶段,既全面检测学生综合运用的各种能力,又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查漏补缺,进入考前调整状态。由分到合,循序渐进,注重能力,力求环环相扣,步步落实。其中,作文训练穿插其中,重指导,重讲评,重落实。
2.加强可控性和针对性
所谓可控性,就是定量控制,即对课时量、课堂教学容量及训练量进行控制。前、中、后三个时期略有区别,基本做法是:采用讲、练、评结合的方式,前期以讲评为主,后期以练评为主,训练有的放矢,减少无效劳动。所谓针对性,就是定度控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适时调整训练的节奏和内容。
3.求取灵活性和效用性
复习计划除了时间和内容的安排,还有教学方法的安排。某一阶段某一专题某一课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力求具体缜密,有效可行。同时又能根据复习进展的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出最大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三、强化能力,落实训练的扎实措施
1.增强课本的底气
(1)以新授课文为试卷,强化训练。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学生必须“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据此,我们大胆地将新课当试卷,有针对性地出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观察、想象等能力。(2)向课本外拓伸延展,在比较中提高能力。概念性的知识,固然需要讲清,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化知识为能力。
2.注重“练、讲、评”的有机结合
(1)在“练”字上动脑筋,下工夫。重视分类训练,重点练,练扎实,练到足够的深、广度。通过精练,力求触类旁通。首先,讲究练习的明确性、单一性和系统性。以文言文为例,出题时有意识地安排点读、释词以及有关古汉语语法方面的能力训练。练习时注意设置梯度。其次,练习并注意分析:①试题的测试目标;②立意与命题的角度;③干扰项的设置;④解题的思路和依据。(2)在“讲”字上做文章。评讲时注意做到:帮助学生总结、交流经验,树立样板,鼓励学有创见;归纳、概括练习题的基本类型和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一方面,讲知识内容和试题特点,达成认知共识。另一方面,讲方法,促成能力迁移。
3.求实、务实,构建知识系统,增强应变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语文学习;应考能力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努力掌握知识点,是为了在考试过程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考方法与技巧,也是取得优异成绩所不可缺少的。语文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然而学生的应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引起重视,从而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一、注重日常的积累
语文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语文考试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因此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且还要对学生的应考能力引起重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对学生的考试引起了高度重视,认为提升学生考试能力的基础与根源在于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不断积累,古语有云:厚积薄发。只有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才能在考试的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能量。语文是一门知识容量很大的学科,尤其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明显发现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数量很多,学生只有把工夫下在平时,才能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鼓励学生注重日常学习过程中的积累。
二、熟练掌握高考题型
在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掌握高考的题型十分重要。学生想要在考试的过程中变得游刃有余,首先应该对考试的题型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考,这样学生才能消除考试过程中的畏惧心理,做好应考准备。对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考试而言,不管是进行的大型考试,还是日常的小型考试,基本与高考的题型相似,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高考的题型,不管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的练习过程中,使学生的应考目标更加明确,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的目的。
三、有针对性的练习十分必要
高考语文题型有很多种,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考查目标,需要学生采取不同的应考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应该具有针对性,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提升自身的语文应考能力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有目的性。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与技巧。高考试卷的短篇阅读文章与大阅读,虽然都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学生的应考能力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师可以分别对学生的两种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应考方法与技巧。教师在培养学生应对不用考试题目的应考能力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应考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短篇文章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应考方法与技巧,进而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实战练习使学生能够对掌握的应考方法与技巧做到熟练应用。
四、提升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考方法与技巧,还要提升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不管遇到考查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点的题目,还是遇到没有见过的生僻题目都能够做到沉着应对,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尤其在考试的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突出,人们形象的将分数比喻成学生的“命根”,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十分刻苦,在考试的过程中由于压力过大,学生也可能会出现情绪比较紧张的情况,尤其在高考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会因为心理素质较差影响考试成绩。例如:有些学生在日常的小考试过程中往往能够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而在大型考试过程中往往掉链子,因为紧张等多种原因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尤其在高考过程中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较为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失误。
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的应对考试,可见提升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让学生明白考试只是一个测试,并不能代表一切,同时为了更好的消除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紧张心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备考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对提升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也有很大的帮助。
五、对重点知识引起重视
教师在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把握重点知识。有些知识点是基础知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语文学科学习;而有些知识点是重点知识,不管是在大型的考试过程中,还是在小型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对于这些知识点,就要引起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重视。当然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还不够丰富,而教师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哪些知识点容易出现在考试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尤其在临近大型考试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出现不知该从何着手复习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把握考点,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分数的目的。
六、提高学生复习的计划性
一、端正思想态度
考前,复习时间不长,但在语文学科上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语文成绩的提升也大有可能,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考前的复习对语文成绩的提升没有作用。我们都知道,只要态度端正,方法恰当,任何一位同学都有可能成为考场上的“黑马”,关键看大家会不会渴望这样并认真去做。语文的提高,有时需要点语感,而语感这东西,说来也怪,你长期不接触语言材料,那么你将会有很强烈的陌生感,语感也就自然而然地远了;而你如果每天花点时间看些文字方面的东西,语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强化。但在平时的学习中,有的同学轻视语文,所以即使在老师的安排下,花了很多时间,成绩却得不到提高;相反,有的同学很重视语文的学习,并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语文成绩可以提升,所以即使花的时间不多,成绩却能上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态度决定一切。简而言之,态度要正,心态要好,信心要足。
二、圈定复习内容
考前时间短,复习自然不能漫撒大网,讲求面面俱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复习之前要圈定复习的内容和范围,分析考纲与考题了解要考什么。因为这个时候,我们一般是考什么就复习什么,时间紧迫,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明确考纲的变化,明确往年考试的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具体来说,不重要的不必纠缠;必考题、常考题中那些自己易误的、掌握不牢的要着重复习;考试的难点,要不厌其烦地弄通弄透,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之,要明确考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掌握复习方法
(一)检测法
结合高考的考点进行知识梳理,对自己进行深度剖析。分析自己,就是查缺补漏,针对考点,明确哪些是自己掌握了的,哪些是自己不太会的。一一分析清楚后,就可以制定最后一轮的考前复习计划了。如18个常考的虚词,我们可以用笔记本把18个虚词的用法写出来,已经会的就算通过,不会的就要加强记忆。这样就可以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巩固自己掌握不牢的知识上,也就提高了复习效率。运用检测法时可以在早上回忆,睡觉前回忆,还可以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归纳梳理。
(二)回归法
1.回归教材。以江西卷为例,江西卷的命题思想就有“回归教材”一说,注重考查教材中的重要知识,注重对所学的重要知识进行能力的迁移和拓展,那么我们复习时就要注重回归教材。教材内容较为庞杂,应该怎么下手呢?我认为可采用如下的方法:(1)以单元为单位,分类突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学会整合,比如诗歌单元、古文单元、小说单元(必修1第一单元和必修5第一单元)、散文单元(必修1写人记事散文、必修2写景状物散文、必修4第三单元杂文议论类散文)、戏剧单元(必修4)、随笔评论单元、应用类文体单元(必修1新闻、必修2演讲词、必修3科普说明文、必修5自然科学小论文),其中诗歌单元、古文单元、小说单元和散文单元是重中之重。(2)以知识点为序列,依次过点,比如①复习字词句知识。②通过对不同文体单元的复习,了解各类文体的重要知识,并习得该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和作答方法,比如古文单元重视字词句知识,小说单元注重三要素和主题。(3)用好“单元提示”和“研讨与练习”,按“单元提示”复习其中的重要知识和方法,按“研讨与练习”进行思考或适当表达训练,因为“研讨与练习”中的题规范严谨,且多是高考题的母题。
2.回归错题本。主要是利用好零散琐碎的时间,识记,理解,并分析错因,进而能正确运用。
3.回归高考真题。主要是要对近三―五年的江西高考语文真题了然于胸,熟悉各类题的思考方法和答题模式,了解其中的命题规律和答题规范。
(三)归纳法
高考题型基本上是固定的那些种类,题不在做得多,而是要对题型进行归纳。归纳题型就要回归到自己做过的试题,领悟试题解析的方法,总结文章阅读的技巧、作答的思路和写作思维等。尤其是主观题,如诗歌鉴赏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形象、语言、手法、情感四大类,从思维角度归纳就是“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又如小说题,主要围绕小说三要素和主题来考查,另外兼顾语言和手法。那么就可结合各类题型进行思路、方法的归纳,这样遇到相应的题型,就可采用自己归纳的思路与方法去思考和作答了。
(四)突出作文审题和积累素材
[关键词]高考复习诗歌鉴赏点面结合统筹兼顾
今年的高考落下了帷幕,回顾整整一年的高三语文复习全过程,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心头――如何让高考语文复习落在实处,真正做到切实有效?反思自己的复习教学,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点面结合,统筹兼顾的复习策略。点面结合,统筹兼顾的复习策略在高考语文复习过程中如何具体运用呢?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就以诗歌鉴赏为例,略谈一二。
一、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考点,做好理论准备
研读《考试说明》,就是要弄明白高考考什么。高考复习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师不妨先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学一学《考试说明》,吃透其精神,把握住考试方向。尽管语文试题灵活度大,但抓其精髓,定能寻得破解之法。明确知道考查的内容,以此作为指导思想,高考复习有了针对性,才能行之有效。
对《考试说明》的解读,能使教师明确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同时发掘重点、难点,寻找到整个知识体系的突破点,这就为“以点带面,统筹兼顾”的复习策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把握知识体系的重点、难点,找准突破口
在明确了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之后,就要找准突破口,建立一个个小的专题复习点――即“以点带面”中的“点”。
在认真解读《考试说明》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情,确立如下的几个专题点:
1、形象
形象是诗歌的基础,感受理解分析形象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根据诗歌形象的分类,确立三个“点”: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1)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前者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自身的形象,后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李凝的隐士形象。
(2)事物形象是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如虞世南《蝉》中“蝉”的形象,雍裕之的《江边柳》和曾巩的《咏柳》中“柳”的形象。
(3)景物形象则是指各种诗歌中描绘得生动、形象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如王令的《送春》中出现的“残花”“子规”“燕子”“东风”等意象,白朴的《天净沙》中写到“老树寒鸦”“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典型的秋天景物形象。
从三个角度解读诗歌的形象,选取典型的诗歌作品加以分析,鉴赏的方法可以归纳为:感知形象――分析形象特点――体会形象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语言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理解和赏析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语言可以从语法、修辞、风格等不同角度进行鉴赏。根据高考出题的特点,分为两个专题点:炼字和语言风格。
(1)古人历来讲究炼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炼字也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高考全国卷,王维的《过香积寺》中的“咽”“冷”;2004年浙江卷,李白《菩萨蛮》中的“空”字。2006年高考上海、广东、江苏、江西、福建、辽宁等卷都出现了炼字的考查内容。
炼字的重点要关注动词,以此作为突破口,掌握炼字的意义作用。要强调的是炼字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价值,二者紧密关联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看,解题的步骤可分为:解释字义――放人原句,描述景象――揣摩用字的准确性,注意修辞、语法现象――结合语境,分析情感。
(2)语言风格。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乃至鉴赏作品的思想感情。
辨析语言风格,重点在于掌握常见的风格特点,要有相关的术语概念。如朴实与华丽、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豪放与柔婉、简约与繁丰、庄重与幽默等等。2006年江苏卷,元人魏初的《鹧鸪天》中提问“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这一题就涉及词人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的风格。
语言的表达效果往往和内容形象相关联,生动逼真地表现出形象的特点,营造一定特点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及精神境界。
3、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一个方面。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有关表达技巧的结构图,理清表达技巧的具体内容。表达技巧的分类多种多样,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现整理如下:
选择最常见的表达技巧作为“点”,以这个“点”带动整体知识的“面”。举一反三,迁移拓展,再加上在习题训练中的不断积累,便可攻破这一考点。
4、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对这些方面的内容做出“评价”。所谓“评价”,应指评定某个对象的高低优劣。做好评价工作,要关注两个问题:“是什么”和“怎么样”。要能让学生表述出“怎么样”,必须先了解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体现什么态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学生了解诗歌题材的分类,即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咏物抒怀诗、思乡怀远诗、惜别送离诗、羁旅行役诗、爱国闺怨诗等。
三、进行解题指导。做到规范化答题
读懂诗歌是解题的第―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要理解诗歌内容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几点:1、题目、注释。2、知人论世。3、关注“景点”“情点”。4、把握诗眼。5、分析表达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53-01
随着知识竞争时代的到来,文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从成人大专一直到在职硕士学位的攻读等,都是最好的真实写照。如今有些中职类学校不仅仅只发几张专业等级证书和一张技校的毕业文凭,明显的招生趋势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层次,同各高校联办成人教育,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考不上普高或大学的学子们选择就读中职类学校,而不是提早就业或交一大笔赞助费读普高。而成人教育就是顺应这种趋势,出现了一些例如“2﹢2”、“2﹢3”等办班模式,暨中专同大专连读,拿双份文凭,又能比读普通大学提早就业。
通过成人高考的形式既能为大专院校输送专业技能与文化素质兼备的生源,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小技校生上大学提升学历层次的难度,满足他们上大学的心愿,这种考试形式成为提升学历层次的一条捷径,达到与在普通高中考大学殊途同归的目的。现在许多技校类学校越来越重视这种考试形式,由此,技校类学校的成人高考班就应运而生了。
一、成考语文教学的现状
将成人高考这种考试形式作为职高生提升学历层次的一种有效途径,并将此纳入到中职教育中来也是近些年的事。所以相应的教学工作还在摸索阶段,我从教成考语文教学已历经数载,对成人高考班语文教学中的浅显感受和浅薄认识,让我对目前成考语文教学现状颇有感触。
1.社会关注不足。长期以来,社会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对普高语文教学的关注程度,将职业学校学生参加成人高考同已经工作的人参加成人高考的人等同起来。其实不然,工作的人都是取得了高中或同等学历的人,而中职学生仅仅还只是初中毕业并没有参加过高中课程的系统学习。虽然成考不如高考来的难度深,但是也是同样建立在高中文化基础之上的考试,对于一群本身基础知识就不扎实而又没有学过高中课程的中职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可想而知。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难免要用到相应的辅助教学用书。就拿书店里所售的各类教辅书为例,我多次到各大书店或上网去寻找成考教学相关的辅助书籍真可谓是“凤毛麟角”,几乎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最好只能退而求其次,买了一些高考类的书籍再加以选择利用。但是这些高考类的教辅书与成考教学的难度和教学重点都有一定的差异,也只能是将就着用。所以从这一件小事就可以感觉出社会对成考的教育是关注不足的。
2.教材编写的现状。由于现行职业学校都十分重视专业建设,文化基础课建设特别是教材建设这块相对滞后。虽然成人高考这种考试形式已沿用多年,但是并无特色。现行的成人高考语文教材受编写理念、编写力量和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所用文本具有缺陷,且建材改革停滞不前。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都进入了一个误区,最终导致职业学校成人高考班的语文教学实施越来越难,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3.教与学的矛盾现状。中等职业学校成人高考班是一种使学生能够较快提升学历层次的中等职业学校新型办班模式。一方面老师要将一群基础相对薄弱初中毕业生把他们像拔苗助长般的通过一年的成考知识复习,达到成考语文教学的预期目标,教学难度可想而知。例如成人高考班的语文教材没有与之配套的教参,也更不用说有配套的同步练习题了,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完成教材中规定的考点的教学,又要借助这些书本内的知识与方法延伸到课外知识的系统复习。这样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和老师对学生期望值过高的矛盾。
而另一方面是中等职业学校成人高考班把初中起点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这部分学生群体在升入中等职业学校以后,无所适从,不会学习,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外不阅读,汉字和标点符号的书写应用不规范,甚至连基本的行文格式都不能正常地使用。相比中职语文难度大许多的中职成人高考语文学习让他们彻底失去了信心,甚至连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都可以放弃不做。这些都让任课教师头痛不已但又无可奈何,严重的打击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所以作为一名成考语文教学的老师该如何应对这一矛盾主体,如何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如何让学生能在短期内是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达到成考的考试要求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突破了这些教学上的瓶颈,才能让中等职业学校成人高考班这种办学模式能经久不衰办下去。
二、教学方法的探究
【关键词】把握;职高对口升学;语文复习;六个阶段
一切为了高考,这是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拓展办学层次,探索实施中高职衔接举办对口升学班的根本目标。笔者带了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对口升学班,并从事语文学科教学。在对近三年对口升学、普通高考《考纲》和高考试卷的分析中了解到高考的材料在书外,知识点、考点在教材,重在考察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分析、归纳、鉴赏、综合运用的能力。考什么已经了然于胸,方向明确,在组织学生的语文复习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主要把握好六个阶段组织复习工作。
1. 研究分析,确立总复习阶段,提高高考针对性,准备时间为一个月
1.1 重新审视学生。经过两年的职业高中学习之后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把握学生的变化,为高考前复习提供指导复习计划的依据;重新审视学生成绩,通过中考文化课成绩与高中文化课成绩的变化曲线的比较,通过在高中阶段每一次考试文化课、专业课成绩的起伏轨迹,找准学生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运用、写作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依据学生智力发展空间,提出分层次学生各阶段复习达到的基本要求。
1.2 整合职业学校语文科的知识系统,做到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由于职业学校的教材版本不同,编写意图不同,教材的知识系统构建难以统一,不像普高教材一样知识体系完整统一,衔接完整。因此笔者利用空余时间对所教的语文教材进行知识点梳理,建立字词句、编章结构、应用文与作文为序的复习体系,这样条理清晰,知识点不遗漏。
1.3 研读考纲,做到复习目的明确。通过对近几年对口升学语文《考纲》学习、试题的分析,掌握基本的考点,包括常考点、易考点、必考点。同时分析考点出现的题型可能。在制定复习计划时注意落实到具体的复习归纳、联系之中。
2. 回归课本,以巩固基础知识为重点是总复习的第二阶段
尽管高考语文试题不会出现教材、练习卷的原题,选材均来自教材外,教材仍是语文复习最现成、最重要的资料。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是可以从课本的复习中获得的。语文基础模块、拓展模块的4本书是第一轮复习的重要复习材料,用时大约3个月。建立复习内容的知识板块,复习内容以高考《考纲》、试题衔接,涉及字音、字形、字义、实词虚词、病句、修辞、句式、单复句、文学常识、文章结构、主旨和表达方式等。复习方式为读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对课文,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诗文,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尽量多诵读,多默写、多感悟,以便把握规范的字音、词句和语法,领会文章的立意选材和谋篇布局的技法。背诵课文(段落)要求过背诵关、默写关。讲授中根据复习篇目的教学重点突出其知识点,让学生多思考领会。我在复习别提醒学生注意当前复习内容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目的在于一方面使学生根据自身原有知识基础、学习过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点的分值大小来确定自己的主攻复习对象,避免本末倒置。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起不随便丢分、防止过失性失分的意识,重视自己薄弱环节的巩固和提高。在这一阶段中,我还根据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增补了字词句的补充练习等资料,提供给学生平时识记,巩固基础。通过2——3次的测试评析之后视学生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3. 专题复习为难点,查漏补缺是总复习第三阶段
语文知识专题复习安排在第二阶段,为时大约2个月。各专题的复习时间是依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在分析了学生的月考情况后,我查找出学生各知识点存在的问题,知识点混淆,知识系统不清或没有建立。因此将第一阶段准备的知识按照《考纲》归纳成一个一个的独立系统,按照系统进行复习。复习时不是简单归纳成知识系统的“炒陈饭”,而是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建立知识系统,查漏补缺,把有限的课时用在这一方面,让学生多见、多训练。待一个专题过关之后在接着下一个专题,这样开始很慢,后来速度加快,效果不减,学生掌握程度高。如“仿写句式”,学生能仿写,但立意、文采欠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先列举了几例高考试题中的仿写句式试题,让学生观察与思考,评析高考参考答案,旨在考察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将句式、修辞、连贯和表现手法及写作等考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综合性”试题的代表,须予以高度重视。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出使仿写高分句式的方法:一是注意要仿写句子形式上的特点,包括句子的语气、基本结构、各分句之间的关系、肯定句还是否定句(或多重否定)、关联词语,语体、修辞方法以及表现手法。二是注意要仿写句子内容上的特点,分清是议论性句子的仿写还是描写性句子的仿写。明确议论性句子的仿写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把握材料的共性,注重内容的合理性。描写性句子的仿写注意语言、意境、情感的协调一致,语言表达与修辞的结合,注意内容的合理性。学生了解了仿写句式的一般方法后,我再组织他们进行仿写练习,并及时评议。总结仿写句式的注意事项:要正确理解试题中的显性和隐性的要求,看清句式的特点和句子间的关系,所写句子要和提供的语言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体。最后,再进行巩固练习。复习“仿写句式”专题花了几个课时,效果不错,学生的畏难情绪被克服了,完成本考点试题的方法也大体明了了,仿写的句式大都像模像样。
4. 强化作文训练是第四阶段的复习中要弥补的平时学生语文基础差,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差,写出的作文大多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语言冗杂:记叙文缺乏必要的描写、修辞,不生动形象;议论文没有应有的论据,缺乏说服力;应用文格式不规范、找不到错误的地方也就无从修改,过失性失分多。面对学生这种读书少、知识面窄、作文素材积累贫乏作文占分值大的问题,笔者从新生进校就开始,利用班主任工作之便,在晚上读报时间的前时段都让学生先说话或诵读书报,每天晚上两位学生,按学号轮流,人人参与。学生所讲读内容不限。利用班费购买名家名著、杂志报刊等建立语言角,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写作中生活素材;重视平时练习:日记、周记、片段练习、小作文不停地写,互相评阅讨论修改。在总复习阶段主要进行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写作修改的技巧指导、训练,将月考中的高分文章在班上展示,让学生知道的高分在那些点,这样才能得高分。总复习时间用20天,按照体裁格式、练习要领进行复习,强调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清晰。
5. 综合测试,适应性考试为第五阶段。时间在2周之内
在前面四个阶段完成之后,对学生进行一次规范的综合性、适应性考试,目的在于诊断学生通过系统复习之后掌握知识点、考点的情况和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存在的知识复习盲区,通过同学科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提出下一阶段补救措施;同时按照高考考试的要求,从安检、熟悉考场、了解考场指令、考试作答要求、考风考纪教育等流程进行熟悉,以“把考试当做高考,把高考当做考试”作为学生心理疏导的释放压力要求。通过适应性考试很好地帮助学生适应考试、适应考场环境。
6. 自由复习、教师释疑、心理疏导、考法指导为第六阶段,时间在10天左右
严格按照教研室统一要求及本校高三备课组计划进行复习。高三语文教学复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稳扎稳打,对高考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要面面俱到,即使没有涉及到的,只要和高考有关的,仍有复习的必要。备课要细,上课要实,作业要精,补漏要勤,检测要有针对性。为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做准备。第二阶段,知识的网络系统阶段。以专题训练为依托,以第一轮复习为基础,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以专题(中学生语文试卷设计)促归纳,让学生对所有考点的知识心中有数并自我成体系。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归纳,这样的东西才是他们自己的。第三阶段,模拟提高阶段。在模拟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必须精讲,而且坚决不再留任何尾巴。
二、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在高三我狠抓了高中五册必修课本及《史记》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逐句翻译课文,通过练习检查督促。试图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按照备课组的统一计划,注重每日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名句默写训练,让学生将能拿到的分数尽量拿到手。并且利用好早晚读的时间,安排好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诵读中加强相关知识的积累。对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却常读错写错用错的字音字形字义分类归纳,要求学生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
三、重难点的复习
古诗文在高考中占29分。不但分值高,而且难度大,而这些知识恰恰是学生语文成绩拉开距离最关键的地方。教师如果解决得准解决得好,就解决了语文中最为核心的部位。鉴于此,我用了大量精力和时间首先复习了古诗文。从背诵入手,扎实复习了古诗及鉴赏的所有知识;从阅读入手,解决了文言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材中涉及到的背诵篇目,都要求学生背诵,这样就使学生形成了文言语感,为准确翻译做了准备。然后根据考纲把15个主要文言文虚词120个主要的文言文实词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文言活用及固定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及古文化常识都进行了详细的复习。
四、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那种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平时注意以精制滥,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成为我们首选的训练题。我们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每周一小练,双周一大练(综合训练),训练适度,效果比较明显。
五、加强阅读,促进写作
加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不但对解语知题有利,因为命题材料多出自报刊,更重要的是对写作很有帮助。我们认为,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僵化、思路闭塞,与平时的不读书、孤陋寡闻密切相关。似乎可以这么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读的书多了,视野开阔了,既积累了写作素材,也学会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同时又学到了巧妙的构思、活泼的语言,顿悟了作文之道。因此,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显得尤为迫切。高三一年我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1)要求学生课余尽可能多读一些精美的时文、散文、小说,归纳积累这些作品在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选材取舍、遣词造句方面的突出之处。(2)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利用周记进行练笔、积累材料。(3)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选例文,认真研读揣摩,利用文中材料进行仿写,然后对照原文,比较优劣,找出差距。(4)注重作文实战训练,认真选题,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导,在卷面、书写、标点等方面严格要求。(5)传授学生写作技巧。
六、认真分析学生每次考试情况,对症下药
每次考试之后,必须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从四个方面落实教学任务:
1.细化内容 化虚为实,化大为小,每节课要求学生干什么,都有明确的目标,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认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
2.序化训练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练习上做到训练有序,合理安排各个考点的训练思路、训练内容,做到层层深入,不断推进,反复强化。
3.量化分析 对平时的每次练习、考试,我们都进行全面的分析,认真统计分析每个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中的“软肋”,建立学生的学情档案,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思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深化辅导 课后辅导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一环。
七、提高效率,上好讲评课
进入高三后期,我们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学生的复习训练也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忽略训练和试卷讲评的过程,光对答案耗时、耗力。我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这一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重方法指导,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
八、激发兴趣、营造民主课堂,提高课堂质量
大部分学生总觉得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高考语文成绩完全靠运气,而且到高三,各学科大量的做题,势必给可怜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没时间做语文看语文的局面。语文教学在夹缝中求生存,只能在课堂上要质量,要效率。努力为学生学语文、自己教语文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习环境。
一、拟好计划,确定内容,合理安排
教材阅读教学的个性阅读主要体现在诵读、揣摩、积累三个方面。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五部分,即:积累和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五部分。从高中语文的特点来看,要想达到这五部分的统一,阅读是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环节。因此,作为每天的学生早读安排,阅读应该占相当大的比重。
早读的时间相对较短,读什么,怎么读,目标必须要具体化,这样才能提高早读课的利用效率,为高三复习节约时间。一般来说,早读安排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可能更合适一些。
1.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包括重点字、词的读音、书写,早读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保证学生既能读得准、也能写得对;
2.文学常识、名篇名句部分,要把读与练结合起来;
3.文言文、诗词部分,因为它是高考的必考部分,一定要强化;
4.学生笔记中的相关内容,如重点知识、美文摘抄等相关知识。早读内容明确,只要这样让学生每天有事做,每天早晨有书读,才能让学生在每个学习日都有个好的开始――一日之计在于晨。
合理完整的计划,科学周密的安排是语文学科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特别是在高三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在安排学生早读阅读任务时,一定要从整个高三语文学科的语文复习计划着手,来系统地制定和安排每周、每天的阅读计划,其安排的大致依据应该是以下几点。
(一)内容紧跟专题复习,作文素材贯穿始终
记忆实验发现:心理学表明记忆百分比的曲线最初阶段是陡然下降的,然后才缓慢下降。根据这一遗忘规律,及时、合理、有序地复习巩固就显得很必要了,所以在复习某个专题时,我就安排学生用两三个早上读这个专题,基础知识专题训练掌握得好,既为下一个专题训练打下了基础,也为作文教学积累了素材。
从高考试题的构成来看,作文部分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所以关于学生写作方面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要,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很多学生写作能力差,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够,另一方面主要是学生写作方面的积累不够,也就是常说的写作素材太少,从而在写作的过程中觉得无从下笔,语言干涩。所以,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好早读的时间,让学生去温习和回味自己所整理的相关素材,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考试之前强化记忆的内容
记忆实验表明,若是需要长时间记忆的东西,必须经过反复复习,方能记牢,重学、重读的次数越多,记得越牢,遗忘越慢。茅以升先生的记忆秘诀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教育和引导学生“温故”。每次大型考试之前两、三个星期的早读课,都要求学生重复读字音、字形、成语、名句名篇等要求记忆的内容。这样多次重复之后,高考考查的记忆性的知识内容,学生因为反复拿来温习,自然把握性就会大大提高,能拿分的地方不丢分了,学生便有了成就感,就更加重视早读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三)考前一个月强化诵读文言文、美文
现代考试是以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高三阶段语文学科备考的主要内容。而在高考语文考查的内容中,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一直占得比重比较大,所以必须要加强学生这部分内容的准备。而诵读相关的文言文和现代文,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所以,临近考试,教师要重点安排相关内容的读和记,记忆必备的汉语言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常识、字词基本知识、古汉语基本常识等),这些是学生“文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题过程中最常见的部分,练好学生的“基本功”,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能力。诵读文言文,一方面可以增强文言文理解能力,提高文言文解题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作文准备了语言材料。
二、明确目标加强指导、
每个早读课,我都规定学生读的内容并确定目标,并且指导学生科学早读。教学生如何记忆语文知识也是一种语文学法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较好的记忆方法,才能有效地记忆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朱光潜先生认为语文的“诵读”要高声朗读,只浏览默读不行。记忆实验表明,若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去记忆所学内容,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调动各种感官的积极性,记忆效果会更好。因此每逢早读课,我都要求学生诵读出声音,并且做笔记。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诵读内容及时考核,并根据学生掌握的不同情况再次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及时抽查,加强监督交流
及时抽查是一种动力,是对学生的鞭策和鼓励。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及时有效的外部力量能够进一步强化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定期对学生早读内容进行抽查。抽查的内容有两项:一是记忆的内容;二是平时的课后作业。记忆的内容,往往以试卷的形式在早读课的十分钟完成。平时的课后语文作业在高三阶段,教师想要收全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早读课期间,我便让学生把作业放在课桌上,进行抽查面批。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学生会重视课后练习并能主动做好;二是面批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言知识及运用:对这部分知识的讲授要本着简明、实用、高效的原则,要结合实例讲解。耍根据“考纲”内容要求,将每点内容分解为若干测试点,将每个测试点配上5个左右的题目,强化训练,直到过关为止。语文基础既是技艺之学,也是积累之学,是检测学生真正语文水平的根本,所以这一知识板块的复习,必须重在挖掘以往知识库存并伴随着持续的大量的课外积累即“功夫在课外”的工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三语文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1本学期是高三最后阶段,这学期的任务重、压力大,从学生情况看,绝大部分学习目标明确,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从学情出发,中后层的人数较多,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较弱,且学生普遍都有轻视语文的思想,极少在自学时间学习语文,更无暇顾及课外的阅读,故而造成阅读水平提高不快,知识面窄,思路阻塞,文章洞;而基础不扎实又导致了语文迁移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在紧扣“考纲”,研究考题,把握方向,讲练结合,培养能力的指导下,拟订计划
一、教学安排
合理、周密地安排下学期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按三个月安排教学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X月X日至X月上旬。本轮复习的要点:一是狠抓“双基”不动摇,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二是以专项复习为主,综合复习为辅,注重能力训练。
第二阶段:X月中旬至X月中旬,以综合练习为主。综合有两条线:一条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一条是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的综合。
第三阶段:X月X日至X月X日,查漏补缺,调整心理,铆足干劲,冲刺高考。
二、主要措施
在语文复习应考要注意这么几点: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原则,对我们的总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学、更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能力。而不能摆花架子或寻求一蹴而就的捷径。
2、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练之有“法”,除了有训练量的保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题型研究,给学生提供规律性的解题钥匙。
3、重视“语用”训练。
语言情景题(改病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的变换、仿写、选择,语句扩展,语段压缩等等)要有专题突破的措施,总结规律,强化技巧,落实操作性训练的.“序”和“量”。
4、作文训练要到位。
“写作能力永远是语文能力的半壁江山”且高考的份量重,而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关键在练。本学期力求做到每周都有作文或写作指导。做好以下工作:
(1)、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
(2)、抓好审题立意,避免偏题离题。
(3)、根据学生实际订出写作目标,例如层次低的要求做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有材料,层次高的要求能辩证分析问题。
(4)、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所长,指导写作不拘于一种文体。
(5)、抓好写作的文体感,特别是b班的学生,避免写出“四不像”的文章。
(6)、精选例文,除了高考滿分作文外,不妨将各档次的文章也印发,让学生有个借鉴。
(7)、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2高三下学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复习计划以及学习计划,所以高三语文教学计划的重点也应该在这两个地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所教高三X、X班是学校的普通班,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太理想,语文基础较差,最令人尴尬的是部分学生根本不把语文学科当成一回事,普遍都有轻视语文的思想,极少在自学时间学习语文,更无暇顾及课外的阅读,故而造成阅读水平提高不快,知识面窄,思路阻塞,文章空洞。
二、教学设想
1、研究考试大纲,加强学习。
认真研究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并将近十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认真做了一遍,试图从中寻找一些考试规律,准确把握高考动态,并且及时加以落实。
2、狠抓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3、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分层教学。
根据不同学情,采用了“区别对待,分层施教,全民参与”的教学方法。
4、落实问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要抓住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授课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实效性。
三、具体的措施及注意问题
以最节省的时间换取最高效率,是我们的愿望。
1、复习以学年时间安排的内容为主线,将按照高考试卷结构分模块复习。
2、为学生精心挑选出质量较高的训练题,争取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3、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解题规律、解题方法,特别是梳理知识点进行单项训练时,老师切忌只是宣读答案的机器,点评练习,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主要实际问题,并将出题者的意图、目的、惯用的手法告诉学生,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4、语文靠的是积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半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而学生在繁忙的学生中总是忽视语文,为在课外争得时间,把部分训练题、部分作文、放在课外完成,教师要严加检查,务必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学习语文。
5、加强阅读训练。
没有足够“量”的阅读积累,就想通过试题训练产生“质”的飞跃,是不可能的,因而,各类文体的阅读贯串在整个高三的复习中。我们知道,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可随之提高,更能带动写作,且高考阅读份量不轻,因而抓好阅读是复习的一个重点。
6、依照《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将出题者惯用手法告诉学生,如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偷梁换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歪曲观点、漏掉条件等等。
尤其要注意训练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合乎事理、情理、逻辑的分析、综合、推断,将字面上写而未透的内容明朗化。克服学生回答问题时只会抄原文,不懂提取组合加工原文的毛病。
7、本学期,语文科要加强综合性训练,练速度、练能力,通过训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8、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9、写作方面,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
抓好审题立意,避免偏题离题;根据学生实际订出写作目标,例如层次低的要求做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有材料,层次高的要求能辩证分析问题。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3一、教学安排
合理、周密地安排下学期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按三个月安排教学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月28日至4月上旬。本轮复习的要点:一是狠抓“双基”不动摇,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二是以专项复习为主,综合复习为辅,注重能力训练。
第二阶段:4月中旬至5月中旬,以综合练习为主。综合有两条线:一条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一条是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的综合。
第三阶段:5月10日至5月30日,查漏补缺,调整心理,铆足干劲,冲刺高考。
二、主要措施
在语文复习应考要注意这么几点: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原则,对我们的总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学、更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能力。而不能摆花架子或寻求一蹴而就的捷径。
2、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练之有“法”,除了有训练量的保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题型研究,给学生提供规律性的解题钥匙。
3、重视“语用”训练。
语言情景题(改病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的变换、仿写、选择,语句扩展,语段压缩等等)要有专题突破的措施,总结规律,强化技巧,落实操作性训练的“序”和“量”。
4、作文训练要到位。
“写作能力永远是语文能力的半壁江山”且高考的份量重,而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关键在练。本学期力求做到每周都有作文或写作指导。做好以下工作: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抓好审题立意,避免偏题离题;根据学生实际订出写作目标,例如层次低的要求做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有材料,层次高的要求能辩证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所长,指导写作不拘于一种文体;抓好写作的文体感,特别是b班的学生,避免写出“四不像”的文章;精选例文,除了高考滿分作文外,不妨将各档次的文章也印发,让学生有个借鉴。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4从接高三教学的第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走好高三这一年。现在到了学期末,回顾自己这一学期走过的路,深感获益匪浅。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
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掌握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3、突破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高三的教学工作绝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特别是教材的复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突破,紧扣大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掌握基础词语、用法和现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复习的目的。
对于专题专项复习要抓好常规落实。由于语文知识点多,分散广,再加上记忆的遗忘性,就要求哦我们注意多积累,做好基础知识和错题的分类整理,为高考的最后冲刺夯实基础。在落实上要加强课前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标点语病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上做好,即对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
高三阶段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
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
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阶梯能力,限度的避免失分。对于错误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鉴和学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醒适当拓展,将那些同类但不同问法的试题集中归纳。
5、做好学情分析,对症下药。
通过定时练习来检查我们在教与学上的不足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些,及时通过学情分析找准具体环节,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后学生的作业上发现问题。这样多管齐下,限度的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故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就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整个课堂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教学。
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我们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青,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等,我将积极发现并改正缺点。
经过一学期的踏实努力,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虽然成绩不是自己满意的,但自己对这学期努力的过程是无怨无悔。感谢领导的信任和老教师的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给予自己的理解和配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5本年度我但任高三语文课.针对高三教学的特点,特拟定本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所教高三(9)、(10)班是学校的普通班,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太理想,语文基础较差,最令人尴尬的是部分学生根本不把语文学科当成一回事,普遍都有轻视语文的思想,极少在自学时间学习语文,更无暇顾及课外的阅读,故而造成阅读水平提高不快,知识面窄,思路阻塞,文章空洞。
二、教学设想
1、研究考试大纲,加强学习。
认真研究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并将近十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认真做了一遍,试图从中寻找一些考试规律,准确把握高考动态,并且及时加以落实。
2、狠抓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3、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分层教学。
根据不同学情,采用了“区别对待,分层施教,全民参与”的教学方法。
4、落实问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要抓住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授课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实效性。
三、具体的措施及注意问题
以最节省的时间换取最高效率,是我们的愿望。
1、复习以学年时间安排的内容为主线,将按照高考试卷结构分模块复习。
2、为学生精心挑选出质量较高的训练题,争取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3、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解题规律、解题方法,特别是梳理知识点进行单项训练时,老师切忌只是宣读答案的机器,点评练习,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主要实际问题,并将出题者的意图、目的、惯用的手法告诉学生,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4、语文靠的是积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半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而学生在繁忙的学生中总是忽视语文,为在课外争得时间,把部分训练题、部分作文、放在课外完成,教师要严加检查,务必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学习语文。
5、加强阅读训练。
没有足够“量”的阅读积累,就想通过试题训练产生“质”的飞跃,是不可能的,因而,各类文体的阅读贯串在整个高三的复习中。我们知道,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可随之提高,更能带动写作,且高考阅读份量不轻,因而抓好阅读是复习的一个重点。
6、依照《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将出题者惯用手法告诉学生,如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偷梁换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歪曲观点、漏掉条件等等。
尤其要注意训练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合乎事理、情理、逻辑的分析、综合、推断,将字面上写而未透的内容明朗化。克服学生回答问题时只会抄原文,不懂提取组合加工原文的毛病。
7、本学期,语文科要加强综合性训练,练速度、练能力,通过训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8、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9、写作方面,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
工作总结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能不分主次轻重,需要面面俱到并且抓住重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1
从接高三教学的第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走好高三这一年。现在到了学期末,回顾自己这一学期走过的路,深感获益匪浅。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
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掌握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3、突破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高三的教学工作绝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特别是教材的复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突破,紧扣大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掌握基础词语、用法和现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复习的目的。
对于专题专项复习要抓好常规落实。由于语文知识点多,分散广,再加上记忆的遗忘性,就要求哦我们注意多积累,做好基础知识和错题的分类整理,为高考的最后冲刺夯实基础。在落实上要加强课前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标点语病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上做好,即对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
高三阶段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
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
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阶梯能力,限度的避免失分。对于错误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鉴和学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醒适当拓展,将那些同类但不同问法的试题集中归纳。
5、做好学情分析,对症下药。
通过定时练习来检查我们在教与学上的不足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些,及时通过学情分析找准具体环节,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后学生的作业上发现问题。这样多管齐下,限度的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故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就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整个课堂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教学。
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我们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青,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等,我将积极发现并改正缺点。
经过一学期的踏实努力,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虽然成绩不是自己满意的,但自己对这学期努力的过程是无怨无悔。感谢领导的信任和老教师的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给予自己的理解和配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__届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回顾过去一学年的工作,高三语文备课组在校长室和年级组的领导下,团结协作,群策群力,付出了心血,洒下了汗水,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成绩不够理想。现由我将过去一学年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立足考纲,明确清晰地把握备考方向。
在高考备考中,备课组首先认真学习、理解《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了解、分析了高考信息,认真研究高考题型,从而对高考趋向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不仅教师关注、领会、理解,我们还要求学生也了解、明确,知道考什么、怎么考。我们将考试说明作为一种备考资料印发给学生,还专门用了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解读,使学生也能明确备考内容和方向。俗话有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让学生认识理解考纲,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制定方案,扎实有序地落实教学目标。
1、将大纲、课标、学情三者有机结合,体现科学性。
2、收集信息,与市、区高三中心组的备考策略取得方向上的一致,体现现实性。
3、我们把整个备考复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重抓课本,夯实基础。
以《核按钮·教材梳理》为纲,完成对前面必修1—5册教材的梳理复习,特别是对课本中经典文言文的复习,包括知识点的梳理、归纳、应用,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题复习,注重课内与课外、专题与综合相结合的复习训练。本阶段重点目标是夯实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基础,进一步为提高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铺垫。
第二个阶段:专题复习阶段。
以《核按钮·考点各个击破》为纲,系统梳理高中阶段的知识,建立考点体系,明确复习重点,关注备考盲点,突破训练难点。本阶段的重点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并逐步巩固比较完整、全面的备考复习框架,掌握解题方法,促进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
第三个阶段:综合强化阶段(高考前)
最后的综合模拟阶段。提升综合解题能力,提高解题速度,强化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基本思路是:适量训练,保持感觉;回顾总结,强化能力;稳定状态,顺利冲刺。
三、精选习题,高效优质地进行训练。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真题的选择性训练。往年的高考试题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所以,我们让学生尽量多的接触经典的高考试题,做经典的高考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哪些是常考点,哪些是必考点,积累做题感觉。
我们选择备考资料的基本原则:
1、体例分明,简洁明确;
2、例题典型,答案翔实;
3、适度拓展,利于发散。
“有效训练”体现以下几点:
1、针对性强,注重解决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2、由点及面,构成系列,逐步推进;
3、引导思考,点拨规律,总结方法;
4、基本训练与强化训练结合;
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
四、强调规范,提高得分技巧。
备考中,我们反复强调,希望学生重视答题的规范,强化得分意识。比如做现代文阅读题,如何答才是比较规范;作文写作,如何体现文体规范。重视规范,可以把能得到的分拿多、拿满,这里的“规范”包括:1、答题思路的规范。准确把握题意,明晰答题要点;2、答题表述的规范。说得出来,讲得准确;3、答题格式的规范。书写工整,有条理,无错字语病。
五、保尖扶中提差,分层落实,整体提升。
根据学生的情况,在以下专题的处理上,教师确立分工,做到分层落实,整体推进与个别辅导相结合:(1)古诗文阅读;(2)现代文阅读;(3)作文。
六、关注动向,掌握最新信息。
通过网络及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留意备考形势的推进变化,吸收各方的信息,并做好我们的备考计划的适时调整。
1、积极参加区、市教研活动,从备考的上层动向了解相关的备考动向,吸收外校同行的备考经验,确是一种很好而有效的方法。
2、主动参加区里组织的评卷工作,这有利于我们作更具体客观的分析比较。
因为可以“跳出来”,因为对他人有所了解,看得清楚了,也就更能看清自己的问题。
3、科学分析每一次检测结果,注意从相关数据的统计中既分析学生作答的得失情况,也了解相关题目设置的情况。
4、注重与外校的互动交流。
我们曾经到苏南的横林中学和张家港的梁丰中学参观学习,到淮安市的龙头老大淮中学习交流,从学习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富有现实价值的复习迎考的建议和策略,并把这些建议和策略及时地运用到我们的备考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七、精诚团结,分工合作,努力前行。
完整明晰的方案,切实具体的步骤,这一切的实施还需要一个敬业的、富有战斗力的集体来贯彻、完成。我们备课组的18位成员,分工协作,发挥各自所长,整个备课组工作得到了扎实、有序的开展。
八、存在的问题。
1、对高考信息的把握还不够准确。
例如:高考第一题是考察错别字的,但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只是强调在作文中注意,没有单独去复习。
2、许多同志,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间投入上,基本上除平时课堂时间和课外适量的书面作业时间外,主动投入的时间和机会是极其有限的。在平时,学生可以花几个小时做数理化,花几十分钟背外语,而每天的时间是额定的,于是等他们打开语文课本时,早已睡眼惺忪,往往是几分钟也轮不上。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汉语是母语,很多学生认为学习难度不大,不存在问题;二是在学生中普通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语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投入的时间未必与最后的产出成正比,于是,秉着一个功利唯上的观念,语文学科的学习自然处于可学可不学的尴尬境地。其实,我们应该纠正学生这个观念,又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只能是痴人说梦,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而学生之所以没有收获或收获不大,不是田地的问题,而是耕耘的时间不足,或是耕耘的方法不当,那些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是因为他们天资聪颖,而是因为他们在语文学习上付出的比别人更多,他们的学习更得法。
3、对学生的语文基础认识不足,致使语文教学枪口过高。
我们的学生只能是淮海的学生,他们不是淮洲的学生,更不是清中的学生,淮中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有待改进,对时间利用不够充分,对语文学习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普遍较差,课外阅读量少,语言表达不够流畅、精确,书写不够规范等等。
4、对个别考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寻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例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作文教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前车之鉴,后事之师。20__届高考语文的失利还有多方面的原因,相信20__届高三语文备课组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打赢20__届高考语文的胜利,为淮海中学明天添光增彩。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3
转眼间,高三上学期已经过去,回首一年的工作,感慨万千。在这一学期里,我们组的组员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收获了很多。先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共同进步。
我们高三语文组成员大部分是年轻教师,所以,从开学初我们就定下工作方式:围绕在高三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冯菊红老师周围,充分发挥年轻教师激情、努力的优势,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因为是“新课改”第一年,所以高三语文的工作压力非常大,需要带领学生学习很多之前从没有见过的知识点。为了更充分的备课,我们几乎每天都是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每个知识点。每次开始一个专题的学习,大家都各展所长,寻找知识点理论知识、经典例题;备课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疑难点;课后不断交流,相互学习课堂教学经验。一学期下来,每个老师都收获了很多,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教学能力。
二、科研不断,模式初现。
响应学校高效课堂模式的探讨,我们组经过不断讨论,提出了复习课“导练式”教学模式。为了验证这个模式的可行性,我们组八位老师分别分专题进行了课堂实践。如:冯菊红老师的“作文专题”、王东铭老师的“病句专题”、张小敏老师的“文言文翻译专题”、刘象乾老师的“诗歌鉴赏专题”、苏芬芳老师的“语言文字应用题专题”、史小菊老师的“小说阅读专题”、孙琰佩老师的“文学评论专题”,我的“传记阅读专题”。在这些专题复习课的课堂实践以及课后反思、研讨中,我们一次次修正模式各环节的名称以及课堂使用时间,逐步形成了复习课三程式:
①研讨型,其程序为:诵读巩固——归纳要点——展示交流——巩固练习。(课本)
②探究型,其程序为:考点解读——典例探究——重点训练——反馈小结。(专项)
③情景型,其程序为:例文展示——师生研讨——亮点突破——升格训练。(作文)
在校领导的指导、指正下,我们的“导练式”课堂模式得到了认可;在实践中也证明了,它可以有效杜绝老师“随堂课”现象,提高了语文课的课堂效率,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提高课堂效率,规范学生答题。
为了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我们实践应用了“导练式”课堂模式,而对于讲评课,我们正在逐步验证“15+25循环课堂”的模式,即:每次专题试卷学生课堂25分钟左右完成,然后教师收起批改,下节课15分钟讲评。这样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批改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卷面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知道,帮助学生进行规范答题,以便于提高成绩。
四、存在问题。
一测考试凸显了几个问题,如:学生卷面、答题时间的把握、答题步骤等方面仍旧存在问题,今后将在这些方面继续强化。学生对语文仍旧存在轻视心态,在下阶段要改变这种状况。
总之,一学期以来,我们组的八位成员辛勤工作,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取得了一测的较好成绩。下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扬长避短,争取取得高考的好成绩!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4
20__年高考已成过去,回顾过去一年的备考工作,真的感触良多。谈到高考备考,就让我想起了前阵子唐吉民老师说的一番话,他说高考是三个人的游戏,四个人在玩。想想也很有道理。但是,我认为,在我们的备考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备考,那就是方向、老师和学生。下面,我将就这三方面谈谈我们备课组的一些做法:
一、立足考纲,抓准方向,确保备考全面对路又重点突出。
(一)落实市教研室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确保教学对路。
在开学初的市一轮会议结束后,我们针对20__年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深入领会,争取把考试要求落实在每个专题中。整理归纳,精心选题,重点突出,忙而不乱,稳扎稳打。针对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制定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确保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工作踏实对路。
(二)积极参加教研,关注高考动态,广泛搜集有效信息。
我们非常重视信息的搜集,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手头上的报刊,电脑网络以及各地发来的资料。同时还与兄弟学校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共同探讨,不放过一条有价值的信息,让有效信息能为教学服务。
(三)钻研试题,精选练习,保证复习有效对路。
高三下学期,我们备课组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高考题、模拟题。通过熟悉考题,寻找命题的规律,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思考,对考点考题有了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对复习有了更好的把握;二是通过熟悉考题,提高选择练习材料的把关能力,精选习题,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使我们的复习更有效。
二、立足本职,细化规划,备课组群策群力又各施各法。
(一)备课组群策群力集体的智慧是保证备课组整体质量的前题。
在20__届高三语文备课组组建伊始,我们全体人员就达成共识,尽自己每个人的努力,形成集体的合力,齐心协力,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有所提高。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强调“一人为主,多人着手,共同参与”的原则。根据备考的专题板块和结合各位备课组成员的特长,将各专题板块落实到个人。然后在各专题开始前,按照教学计划让该专题负责人确立好议题,备课时一人主讲,大家讨论、补充,明确该专题的复习重点、教学方法和课堂具体内容。备课时畅所欲言,形成教学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和商讨解决。这样,大家经常沟通交流,互通有无,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二)备课组成员各施各法。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大家再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施行教学。再加上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呈现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出来的课堂不仅不会如出一辙,而且还会各有特色。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团队力量、集体智慧的优势,有挖掘除了个人潜能。正是因为这种合作无间的关系,让我们的教学成绩得到共同的提高。
三、立足学生,及时调整,确保复习合理有序又落到实处。
(一)开学初,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安排和教学思路。
高三一开始,我们认真分析了高二学期的学生成绩,找出了本届学生的薄弱环节与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共同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邓,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因此,我们决定,高三一年,我们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重点突出。高三不再侧重于新知的传授,而是对旧知的回顾汇总。使学生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把握规律,加深认识。在复习时,我们并没有丢掉教材。而是根据复习计划,在单项训练时把教材内容穿去,二者兼顾,融为一体。如在文言文部分,考点与教材联系非常紧密。重点实虚词都有教材内容。而且分项考查。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学过的课文再对照注释,认真地看一遍,然后再通过练习检测巩固复习成果。并且师生共同归纳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利用熟悉的知识积累文言文的感性材料,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而且,教材内容讲过捡拾起来就容易些,对于其中的重点也好把握,积累够了,也促进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针对每个专题板块,我们都能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但是,在这么多板块中,我们也不是平均用力的,而是重点抓住选择题和作文两大板块,强化训练,重点突出。
(二)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
1、在教学中观察发现,我们的学生存在学习能力不强而又心急想要蛇吞象的急躁心理。
针对这点,我们对学生课堂内容和课后作业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务求做到细化内容,化虚为实,化大为小。每节课要求学生干什么,都有明确的目标,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认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争把学习落到实处。
2、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我们在练习的安排上也作了一番考量。
在练习上尽量做到训练有序,合理安排各个考点的训练思路、训练内容,做到层层深入,不断推进,反复强化,提高复习效率,把工作落到实处。
3、在复习过程中,总会发现学生跟原先我们设想的不一样。
例如,开学初,在复习课内文言文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课外根本没看课文,做检测练习时也是翻书直抄,而不是回顾课文后进行自我检测。经过了解发现,学生花在语文身上的课外时间是少之又少,其他各科已经把时间挤得满满的,学习效果不能立竿见影的语文自然成为牺牲品。针对这点,我们只好调整我们的复习计划,放慢脚步,在课堂上多预留时间给学生看书。教学计划是拖慢了,但是复习的质量却是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学生阶段考试后,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每次月考的结果出来后,我们都会充分利用好该次考试的数据,找准我们学生的知识短板,狠抓薄弱环节,挖掘新的增长点,向规范训练要成绩。例如,在增城统测后,我们发现作文是学生的弱点,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我们以晚读写作训练和系统化训练为突破口,加大这方面的复习投入,很快有了起色,学生的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又如一模结束后,从全卷各小题的得分情况分析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得分较低的点在于字音、文言实词、文言文阅读的理解文意和翻译、理解句子涵义、实用类文本阅读等地方。针对以上薄弱点,我们在坚持不间断地对基础前四题进行反复训练,反复抓,抓反复的基础上,还进行了相应的集中训练,让学生在集中训练中总结规律,寻找做题的感觉。并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文意题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进行了专题讲解和专项训练。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还是在学生身上。只有立足于学生复习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安排和教学策略,才能保证复习的合理有序和落到实处。
以上只是本人小结的一些粗浅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5
紧张忙碌的高三上学期即将结束。总结高三半年来语文备课组的工作,可用“落实计划不折不扣,备教批考紧然有序。”来概括。
一、作好进度的安排
从20__年的9月份开始,高三复习就全面开始。高三开学之初,我们就依据学校的具体计划安排,制定了这一学期的整体备考思路及计划安排,划阶段、分层次、定目标、定任务。在备考相应阶段,力求每一步备考都有章可循,按时而动。备课组把语文复习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高考古诗文复习。第二阶段以课本为中心,夯实基础,重点进行会考复习。会考后开始第三阶段的专题复习。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联成网络,同时查漏补缺,准备最后的冲刺。高三语文课的课型分成知识传授课、专题练习课、作文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的课型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原则与策略
高考复习最关键的一点务求“命中”,求“效益”;否则,前功尽弃。
方向:紧扣《考纲要求》
充分领会《考纲要求》。要求还可以根据各部分题量及赋分情况合理地分配复习精力,安排时间,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提高复习效率。
三、加强备课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
刘慧昭老师,潘文龙老师,孙津津老师上一届高三的老师,高考复习有经验。胡明远老师是老教师。刘荷荷、陈淑微两位老师是新教师。我们都需牢记住自己作为一名高三教师所具有的特殊使命。
首先,在备考工作进行中,我们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思路,修订计划。有计划的实施复习突破。针对作文训练过程,开展深化立意训练。
在高三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完全按部就班,而是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重视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专题复习阶段,我们要求将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复习透。
四、复习策略
1、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们重视课本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我们试图利用试题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
2、突破重点,注重实效。
我们要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
为提高高三语文的复习实效,我们把那些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等,让学生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
3、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那种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前社会上滥编复习资料的现象十分严重,网上资源源源不断,我们注意以精制滥,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成为我们首选的训练题。我们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
4、争对会考,重点抓好备考指导思想和施教策略
从考纲要求、备考理念、备考方法、注意事项等及时交流。争对我校情况,备课组两次召开会议研讨会考复习。
青年教师由于新接手高考备考,在解题、选题、命题方面经验明显不足,所以要求青年教师定期命一套规范化的试题,以更好的促进对试题的认识与研究。通过努力,青年教师的解题、选题、命题能力大为提高。本学期刘荷荷、陈淑微都参加了命题。
此外,新老教师互相间总结经验,交流反思,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语文教学能力的目的,这也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今后,在教科研方面还需加强交流、沟通与适当的指导,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教研两方面的发展。
五、下一步的打算与措施
目前高三应届班也全面进入了二轮复习(考点复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复习效果好坏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1、向45分钟要质量。
2、备课要大量参考多种资料,力求知识的新、全、准。
3、上课要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启发学生主动去寻求答案,掌握原理。
坚决反对满堂灌,填鸭式。
4、多布置作业,及时收交,及时批阅。
多鼓励学生,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5、还要适当布置口头作业,及时抽查。
6、讲评高考模拟试卷,一定要注意讲清思路,教给学生方法。
特别是教给他们解读现代文的方法。
说到不足,我觉得我们的教研条件还很简陋,教研空气还有待浓厚,教研生态还很闭塞,我们知道教学涉及到课堂,教师,学生三方,任何一方被忽视就不会有好的效果。而高三学生成天被数理化和英语的围攻,已经无暇顾及早被边缘化的语文。很少有学生在课外攻语文的。学生的功利意识是很强的,特别是在这个世俗气息极浓的时代里。当然,这里有语文教师的责任。可是,当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作文唤不醒课堂上沉酣入梦的高三学子时,老师也是无计可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