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帮扶乡村工作计划范文

帮扶乡村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帮扶乡村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帮扶乡村工作计划

第1篇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永办字[2013]26号文件要求,依托部门职能优势,因地制宜,全力帮扶打造成高速公路沿线以及工业园西区周边具有独特庐陵文化风格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二、帮扶举措

1、全局动员,全员上阵,齐心帮扶。4月初,召开局全体职工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工作,成立由全局人员组成的帮扶工作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并明确分工,已多次深入到村了解村情民意,研究帮扶措施。

第2篇

一、开展宣传工作。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措施,着重宣传农民建房“八个禁止”和“八不八多”美丽乡村建设新理念和原则,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上来,使广大农民群众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工作目标和建设方法,明确自身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责任、义务,树立自信、自助、自立、自强、自建的观念,激发农民群众的内在动力,引导农民积极投资投劳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二、积极发展富民产业。结合当地实际,指导驻点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结合郭城村实际,大力发展井冈蜜柚、绿色蔬菜、畜禽养殖等富民产业,突出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建设。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新型农民培育,使帮扶的新农村建设村点形成“一村一品”产业,60%以上的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走在全市前列。

三、着力抓好乡村整治建设。积极协助帮扶点按照“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科学规划镇、村(社区)空间布局,实行村镇体系规划、集镇规划、村庄整治建设规划联动。继续按照“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要求,搞好村庄整治,使驻点村庄路面全面硬化,98%农户接通自来水,95%农户建水冲式卫生厕,农户普及电话,90%农户普及有线电视(含微波接收);农户住房院舍整洁,村内道路、水沟、池塘通畅;搞好人畜分离,杂物堆放整齐,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搞好“三绿一处理”建设(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力开展造林绿化,使村内外主干道、庭院、空闲地林木覆盖率达35%。定期开展卫生打扫和垃圾处理,抓好垃圾分拣分类工作,加快农村垃圾回收网络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杜绝简单填埋或简单焚烧的错误做法,确保村庄环境干净整洁。要整治无序建设和违规建房,坚决落实“一户一宅”制度和省里规定的农民建房面积标准,切实做到“八个禁止”,确保村庄人居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五美”要求。逐步实现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街坊美化、环境绿化、产业强化、商贸繁化、服务优化、管理细化、生活现代化“十化”目标。

四、大力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指导帮扶村按照“身心美、生活美,家庭邻里和谐、党群干群和谐”的要求,结合镇村联动和村落连片整治建设,突破村组行政界限,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完善村民议事、文化活动、医疗卫生、警务调解、农资超市、便民服务、休闲广场等社区服务设施,开展创业文化、科学文化、群众文化、道德文化、法制文化建设,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社区”等管理机制,完善村规民约等民主制度,探索创建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积极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工作,开展“特色文化新村”、“文明和谐社区”、“星级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村风文明和民主管理。

五、切实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引导村级组织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完善公共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协助党政组织把矛盾、问题处理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切实发挥好群众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活动,组织机关干部与困难党员群众结对开展“1+1”帮扶,定期走访慰问贫困户、五保户等,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省“五新一好”的目标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造福百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以特色产业发展、村镇整治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为重点,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把驻点帮扶村打造成具有庐陵风格,“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五美”乡村。

二、工作安排

2013年,我局的新农村建设村点是镇村衙前,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时间自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总体分三个阶段:

1、启动对接阶段(2013年4月):组成帮扶工作组织机构,深入对口村开展帮扶工作对接,根据村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帮扶工作内容,明确帮扶工作重点,制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中旬):根据确定的帮扶工作任务,具体组织开展帮扶工作。

3、迎接考评阶段(2013年12月下旬):迎接县新村办组织考评组对我局驻村帮扶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考评。

三、工作任务

1、着力抓好村庄整治。以驻点村环境建设为重点,规划村庄发展蓝图,加强环境建设和改造。大力修整村庄道路,实现路面全面硬化,村庄道路实现绿化,农民庭院基本实现绿化美化,主要道路实现亮化;改造村庄自来水设施,让农民用上清洁饮用水;全面治理村镇脏、乱、差现象,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改善农村面貌;生活污水处理做到明、暗有序排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改造畜禽舍,做到人畜分离;建设标准化厕所,改善卫生条件;重点整治无序建设和违规建房,坚决落实“一户一宅”制度和省、市有关农民建房的文件精神,切实做到“八个禁止”。

2、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帮扶工作组要结合当地实际,指导驻点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畜禽水产、井冈蜜柚、高产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业,积极推进庭院经济、务工经济、乡村旅游、观光等,培植壮大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使帮扶的新农村建设村点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农民增收走在全县前列。

3、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指导帮助驻点村按照科学规划、配套建设、完善服务、管理民主的原则,科学引导农村社区建设。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通过新社区建设,提升精神文明水平,实现乡风美。

4、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引导村级组织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完善公共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协助村委会把矛盾、问题处理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切实发挥好群众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活动,组织机关干部与困难党员群众结对帮扶,定期走访慰问贫困户、五保户等,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四、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年内要到驻点帮扶村集体办公1-2次,每季度听取一次帮扶工作汇报、研究一次帮扶工作。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每季、分管领导每月要到驻点帮扶村检查指导一次。帮扶工作组要整合各类工作资源,加强上下沟通协调,围绕驻点村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任务,认真扎实开展工作。单位要大力支持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工作,对帮扶工作组的同志政治上多关心、生活上多照顾,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第4篇

一、明确重点,强化帮扶力度

我局高度重视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帮扶点的建设,将之纳入全局今年的工作重点,及时召开班子会议研究,成立帮扶工作小组,统筹谋划和安排,结合全县工作要求和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计划,并在人员配备,经费安排上给予倾斜。

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协助村委会工作,大力推进房屋改造,拆除破旧房舍,整治主干道、入户路路基,全面推进“六改四普及”。

二、强化责任,积极落实帮扶措施

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结合自身职能,加大帮扶力度,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帮扶工作的投入。根据相关要求,我局及时落实帮扶资金0.5万元,并于3月7日足额拨付至黄南村,用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组能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协同镇工作组人员做好相关工作,重点做好村庄整治和产业发展,做到“出力帮扶”。帮扶工作组成员积极下到所挂点上,实地了解村情、民情,多次与镇村干部协商沟通,协调解决拆旧、植绿、整治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3月10日起,帮扶工作组经常深入到黄南村,协助村委会和理事会一起工作,确保了帮扶工作时间。

三、尽力而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在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督导下,经各方的积极努力,黄南精品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村庄面貌有了新改观。41栋老旧房,6000平方米已拆除,31栋新建房已完成基脚工程,拆除并清理场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第5篇

一、明确重点,强化帮扶力度

我局高度重视杨万线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帮扶点的建设,将之纳入全局今年的工作重点,及时召开班子会议研究,成立帮扶工作小组,统筹谋划和安排,结合全县工作要求和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计划,并在人员配备,经费安排上给予倾斜。

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协助村委会工作,大力推进房屋改造,拆除破旧房舍,整治主干道、入户路路基,全面推进“六改四普及”。

二、强化责任,积极落实帮扶措施

杨万线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结合自身职能,加大帮扶力度,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帮扶工作的投入。根据相关要求,我局及时落实帮扶资金0.5万元,并于3月7日足额拨付至黄南村,用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组能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协同镇工作组人员做好相关工作,重点做好村庄整治和产业发展,做到“出力帮扶”。帮扶工作组成员积极下到所挂点上,实地了解村情、民情,多次与镇村干部协商沟通,协调解决拆旧、植绿、整治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3月10日起,帮扶工作组经常深入到黄南村,协助村委会和理事会一起工作,确保了帮扶工作时间。

三、尽力而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在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督导下,经各方的积极努力,黄南精品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村庄面貌有了新改观。41栋老旧房,6000平方米已拆除,31栋新建房已完成基脚工程,拆除并清理场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第6篇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紧紧围绕“夯实党的基础、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这个总体目标,以造福百姓、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环境整治为重点,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努力把驻点帮扶村打造成支柱产业作用明显、村容环境干净整洁、惠民机制健全完善、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基本堡垒更加稳固的具有独特庐陵文化风格的美丽乡村。

二、主要任务及完成时间

1、成立驻村帮扶工作组(3月底至4月初)。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帮扶工作,成立驻村帮扶工作组,工作组进驻帮扶村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听取村民意见,为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抓好宣传发动工作(4月中旬)。印发宣传材料,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把驻点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来上,让他们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工作目标和建设方法,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内在动力。

3、培育发展富民产业(4月底至12月初)。结合驻点实际,指导制定富民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种植井冈蜜柚、高产油茶等富民产业。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专业养殖等富民项目,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60%以上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

4、协助抓好村组整治建设(6月至12月)。按照“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的要求,协助驻点村抓好环境整治,争取使驻点村组道路硬化通达率、水入户率、水冲卫生厕所入户率达100%,90%农户普及有线电视,协助驻点村按照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确求,大力开展造林绿化,使村内外主干道、庭院、空闲地林木覆盖率达40%以上,逐步实现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环境绿化、产业强化的目标。

5、维护驻点村和谐稳定(5月至12月)。切实引导村级组织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完善公共服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稳妥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协助村支“两委”处理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的苗头、倾向性问题。积极开展“三培两带服务”工作,推进“三唯两从”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局机关党员、干部与驻点村困难党员群众结对帮扶,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三、工作要求

1、局主要领导为帮扶工作第一负责人,每季度到驻点村检查指导一次工作,亲自部署和解决问题;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每月抽出一定时间到驻点村推动工作、抓好落实;局党政班子年内定期听取帮扶工作组汇报,研究帮扶工作措施,切实解决帮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第7篇

教育扶贫2017年工作计划一:

一、工作目标

把推进教育扶贫工作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构建全覆盖的教育扶贫多元扶持机制,支持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升学,提升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完善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的工作体系,实现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巩固和提升义务教育均衡普及成果,提高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的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二、工作任务

(一)巩固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1.继续大力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好民生工程,201X年完成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目标任务,加强对民族乡(镇)、贫困村学前教育发展工作的指导。

2.继续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优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义务教育,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同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连续三年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追踪和目标检测。

3.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落实县长、乡(镇)长、局长、校长、家长等“五长责任制”。根据本地城镇化进程,科学把握人口流动规律,建立健全区域内义务教育学生流动趋势和管控,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乡(镇)政府要建立儿童、少年花名册,做到人头清、数据准。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转学等学籍管理。进一步落实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成果,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做好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工作。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确保应免尽免、应补尽补。

4.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建立普通高中综合预算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模式和路径,鼓励各类高中办出特色和水平。

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4·20”职业教育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按期完成,加快推进合格、示范中职学校建设,争取与优质中职学校结对共建,切实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对接扶贫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建设,着力提高中职学校为贫困地区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加强招生统筹管理,积极引导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中职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帮助贫困学生免费接受中职教育,增强贫困山区人口创业就业能力。深入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服务民族乡村扶贫工作。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引导优质培训机构到贫困地区建立培训基地,依托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针对需求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技能人才。

6.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借力“宽带中国”战略与“光网四川工程”加快推进本地教育信息化进程,201X年建成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稳步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201X年学校宽带接入的比例达到50%以上,同步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201X年90%的教学班拥有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备或交互式电子白板,并实现在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普遍性使用。全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201X年完成教师80%和初中以上学生60%的实名注册工作,并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应用。

(二)强推重大教育扶贫项目。

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项目计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201X年,争取投入200万元,支持片区乡中心校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着力义务教育“保基本、兜网底、补短板”。

(三)健全扶贫济弱资助体系。

1.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园幼儿保教费。从201X年春季学期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全部纳入面上的保教费减免范围,并据实免除保教费。其中: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按照实际收费标准据实免除;对在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按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费补助标准给予等额补助,其收费标准高于财政补助标准的部分,由学生家庭承担。

2.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实行“三免一补”。“三免”:全面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作业本费。“一补”: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学期500元、初中生每生每学期625元。

3.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的学费。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期1000元(每学年2000元)。

4.在中职助学金基础上,再给予贫困家庭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从201X年秋季学期起,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在发放助学金的基础上,再给予每生每学期500元(每学年1000元)的生活补助。

5.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新入学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给予学费和生活费补助。从201X年秋季学期起开始实施,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新入学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含高职、专科、本科),按照每生每学年4000元的标准给予学费和生活费补助(学费资助2000元、生活费补助2000元)。

(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1.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积极争取省属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实施,增加招聘数量。

2.对乡村教师实行倾斜政策。进一步完善符合乡村教师工作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和标准条件,全面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在聘用管理上对乡村教师予以倾斜。加大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改善教师生活条件。

3.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研究制定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办法,多种途径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201X年全面启动试点工作。

4.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国培计划”、省级和市级教师培训项目,开展教师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县级201X年组织不少于50人的集中培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教育扶贫工作责任。

成立县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筹、研究、部署、协调全县教育扶贫工作重大决策和具体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困难和问题,监督、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有效落实,全县教育扶贫工作由主要领导总体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股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推进。切实强化责任落实,逐层细化教育扶贫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逐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扎实稳步推进。

(二)健全工作机制,统筹教育扶贫协调推进。

健全教育扶贫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与扶贫移民、财政、发改经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明晰部门工作责任,共同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健全教育扶贫工作跟踪机制,定期分析、研究、安排、跟踪和落实;健全教育扶贫工作议事机制,适时分析研究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确保教育扶贫工作高效开展。

(三)突出舆论宣传,营造教育扶贫良好氛围。

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微博、微信等宣传载体,及时、有效地宣传教育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要求、帮扶措施、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关爱贫困家庭学生,进一步提高教育扶贫工作的知晓度,努力营造教育扶贫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四)强化督导检查,促进教育扶贫有效落实。

将教育扶贫工作纳入对局机关各股室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组织专门力量从教育扶贫工作的目标要求、节点任务、措施落实及效果反馈等方面定期督导检查各类教育项目实施、学生资助政策落实等教育扶贫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适时和通报全县教育扶贫工作的动态和成果。

教育扶贫2017年工作计划二:

一、工作目标

(一)学前教育。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需求,做好幼儿园基本情况资料信息统计。201X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9%。

(二)义务教育。做好贫困村小学(教学点)信息统计。201X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

(三)高中阶段教育。201X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基础教育巩固提升计划。一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落实《达州市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2014-201X年)》,新建公办幼儿园26所。改扩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51所,校舍11.36万平方米。改扩建薄弱高中学校4所,校舍2.51万平方米。二是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积极化解“大班额”问题。完善“控辍保学”责任机制,严格控制在校学生流失。三是继续推进学校体育艺术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普及型体育艺术活动。督促指导各县(市、区)举办一次中小学生运动会,学校举行一次运动会和艺术节,努力使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专长,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0%以上。四是做好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工作。继续抓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网络多媒体教室”项目,解决教育主管部门对口帮扶联系点学校宽带覆盖和接入问题。

第8篇

一、“传帮带”内容

(一)加强“三项改革”等业务的指导。加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村级建制调整及社区优化改革和村(居)民小组调整优化等工作的指导帮带,使县厘清“三项改革”工作思路,稳妥推进工作落实。

(二)强化城乡基层治理。以村(居)务公开、组务公开为指引,帮助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提升基层治理政策制度保障。统筹推进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职务空缺和涉改村原则上按“一肩挑”配备。研究“一肩挑”相关管理监督、报酬待遇政策。提前谋划村“两委”换届,大力推进交叉任职。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面提升基层自治队伍的基层治理能力。

(三)培育社会组织辅助公共服务。加强与县民政局沟通交流,将我市村(社区)建立社会组织情况和好的经验提供给县,并加以指导帮助,使县民政局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开展互帮互助服务为宗旨的公益性、服务性、互的农村社会组织,其成员主要是具有独立民事责任能力的经济文化管理能人、老党员、老干部等有威望、有能力和热心为本村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人士。努力在全县营造乡村精英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多元参与、协商共治能力。

二、帮扶措施

第9篇

      一、某某户的基本情况。某某户一家3口人,稳固住房面积50.16米,人均住房面积16.72平方米;户主妻子精神残疾(无证),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户主与妻子共同育有1子,正在读中职中专;主要经济收入是:户主偶尔外出务工收入、种植优质水稻、种桑养蚕。2018年由于生病住院做手术无务工收入,家庭稳定经济年人均纯收入2245元,年纯稳人均收入不足3500元。

    二、采取的帮扶措施。

(一)帮助其妻子办理精神残疾证。在2019年9月30日前帮助户主护送其妻子去相关蒲庙镇卫生院检查取证、办理精神残疾证件。

(二)是动员户主某某继续种植优质水稻1.3亩,种桑养蚕6亩,持续稳定发展产业项目、保持经济收入;

第10篇

5月25日上午,乡召开全体机关干部和村(社区)干部工作会,会议由乡长主持,会议首先由党委书记传达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中开展开展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本乡实际安排部署了乡“挂包帮”活动。其次,由党委副书记、乡长再次就社会管理创新“三本台帐”建立提出新的要求。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人员。经乡党委研究,为切实做好“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活动,决定成立乡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乡长和党委副书记担任,成员由副职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摸清家底,制定帮扶计划。在今年年初,乡党委就结合基层组织大调查活动,对全乡各村(社区)进行摸底,做到家底清、数据实,制定出本村今年要工作计划。乡党委也对“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工作进行研究,进一步理清了帮扶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制定了帮扶计划,也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

(三)结合“挂包帮”、“作风转变年”活动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三本台帐”的建立,认真落实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乡党委、政府根据县委办《关于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的实施意见》(委办〔〕16号)和县作风转变领导小组《关于开展“面对面做好事,心贴心解民忧”活动的通知》(县作风办〔〕5号)文件精神,已按要求建立了“挂包帮”活动帮扶需求台帐、帮扶工作台帐和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台帐和“面对面做好事”台帐,乡党政领导每人结对帮扶2户,其他乡干部和村四职干部各结对帮扶1户,所有乡干部都已给结对帮扶对象送去资金100元,并为帮扶对象提供了技术或信息,制定帮扶计划。

(四)加强宣传,营造全社区参与服务群众工作良好氛围。一是召开好乡村、社三级会,在大会上学习宣传“作风转变年”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步骤;二是各村利用村级广播,广泛宣传开展“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活动的目的意义,重点对象、工作步骤等,让广大群众知晓党委、政府在开展“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活动,让群众支持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

三、下步打算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好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回村支持,开展帮扶。

第11篇

通过综合采取“两主四特”产业帮扶、引农进城帮扶、技能培训帮扶、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带动帮扶、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业帮扶、社会保障帮扶帮扶措施,确保到2014年末,全区减少贫困人口2.4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年初的18%降至14.5%以下;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水平,进一步缩小我区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缩小我区农村居民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二、基本任务

对全区37460户124147人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通过“一户一策、一户一帮扶单位、一户一帮扶联系人”措施,重点对因灾因病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有产业项目、经过扶持当年能脱贫的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实现年内24000人脱贫致富。

三、帮扶原则

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区、乡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把本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工作计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发展规划,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根据本工作计划,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特困地区、特困群众倾斜,形成扶贫开发合力,推动行动计划实施。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贫困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重点支持全区20个乡(镇、街办)27个扶贫开发重点贫困村。加大对较偏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乡村扶持力度。根据不同贫困群体特点,落实扶贫政策,实行差异化的扶持措施。

社会帮扶,共同致富。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完善机制,拓展领域,注重实效,提高水平。强化政策措施,鼓励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对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对因灾因病陷入暂时性贫困的人口提供救济救助,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家庭实行易地搬迁扶贫。

四、帮扶措施

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区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重在抓好《实施方案》中农村扶贫开发10项重点工作,从源头解决全市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一)“两主四特”产业帮扶。根据全区“三大功能分区”(即生态功能区、优先发展区、重点开发区)规划纲要,各行业、产业专项规划及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总体要求,结合各产业特点,分区域、分项目、分需求进行差异化扶贫。

1.种植甜柚。以乡(镇)的丘陵缓坡山地为中心区域,对10000贫困人口的果园进行低产园改造,转换优良品种,每亩补助元。通过低产园改造,提高甜柚产量和品质,实现脱贫致富。

2.生猪养殖。以乡(镇)为中心区域,对15000贫困人口扶持发展果园养猪,实现“猪、沼、果”绿色发展,对贫困农户养殖生猪存栏3头,年出栏6头以上的,每头补助元。

3.种植油茶。以乡(镇)为中心区域,对10000人贫困人口扶持发展油茶。通过建立油茶苗木基地,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贫困农户进行苗木资金补助,每株良种油茶苗补助资金元,并对种植每亩补助元。通过补助贫困户的前期投入资金,减少贫困户的发展压力,实现脱贫目标。

4.种植优质稻。对10000人贫困人口扶持发展茶叶。对新开发种植茶叶的贫困农户进行每亩元补助。通过补助贫困户的前期投入资金,减少贫困户的发展压力,实现脱贫目标。

5.种植蔬菜。对5000人贫困人口扶持发展蔬菜种植。对蔬菜基地建设的贫困户给予每亩50元补助。通过资金补助,使贫困户有能力发展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脱贫目标。

6.种植花卉苗木。对5000贫困人口扶持发展花卉苗木。对发展花卉苗木的贫困户给予每亩400元的前期投入资金补助,对公共事业所需花卉苗木,政府优先在贫困户中购买苗木,解决种植户的投入和销售压力,实现脱贫目标。

(二)引农进城帮扶。按照自愿原则,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合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项目,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极差、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和村落实施移民搬迁。

1.进城进园型。即通过各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区,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同时在重点项目或工业园区附近建设公租房,为贫困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确保进城就业的贫困家庭“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年内逐步解决3000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2.劳务输出型。即通过就业、创业培训学得一技之长外出打工或创业,不愿外出的可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年内可解决2600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3.政府供养型。目前,全市现有残疾人5.1万人,包括享受低保2.9万人、享受五保3321人。其中:低保补助标准为每人90-200元;五保集中供养补助标准为每人245元/月、分散供养补助标准为每人220元/月,政府每月支出约440万元用于维持低保及五保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

(三)技能培训帮扶。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教育“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资源,为5000人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1.侧重就业培训。针对农村“8090后”有一定文化素质又有就业意愿的,按月按季度定期举办劳务就业培训班若干次,预计培训转移就业3000人。

2.注重创业培训。针对一些长期在外打工,但有一定劳动技能且意愿回乡创业的,组织开展专项培训班,预计培训创业2000人次,并带动就业10000人,通过政策引导、融资扶持、后续服务和专家评估论证形式,让农民能够积极参与。

3.兼顾强化特殊岗位职业培训。针对工业园区用工需求,结合农民实际,举办起重机动车辆驾驶、电焊、焊工、刺绣、保洁、保安培训班,预计培训并带动就业3000人。

(四)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带动帮扶。按照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根据“抓规模、抓特色、抓加工、抓组织、抓服务”的原则,鼓励贫困农户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参与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农民合作社,扶持贫困地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贫困农户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创新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新型农业主体+市场+基地+农户”各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努力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全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76家,可安排2600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有省、市级龙头企业20家,可安排2800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加大扶贫资金对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确保每个贫困村有2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入社率达到50%以上。充分发挥各级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贫困农户作用,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详见附件5、6)

(五)基础设施帮扶。加快新农村建设向贫困村全覆盖,对27个重点贫困村每村安排10万元的整村推进资金,根据上级扶贫部门关于落实行业扶贫责任的要求和部门行业发展规划,把我区27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部门行业发展规划,突出重点领域,明确实施计划和目标。逐步完成27个贫困村自然村点整治,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25户以上人口自然村水泥路;进一步保障饮水安全;根本解决贫困村不通电或电压低问题,满足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保障基本口粮田,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以上。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严重滞后的地方,重点帮助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点,打造一批整村推进扶贫示范村,解决产业难发展、路难通、水难饮问题。(详见附件7)

(六)乡村旅游业帮扶。充分发挥罗霄山片区“红色旅游胜地与生态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的发展战略定位和市“国家旅游扶贫实验区”作用,用好用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劳动力培训、搬迁移民扶贫、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措施,积极支持一批旅游市场潜力大、旅游扶贫功能强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主要建设项目包括(“一座南山、十里蓉江、万亩果园”生态旅游长廊建设,实施地点为主城区至浮石乡;建设以大山脑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休闲区,实施地点为浮石乡;包装葡萄采摘园为中心的和谐秀美乡村观光园,实施地点为隆木乡;开发以家具体验为主题的商贸旅游,实施地点为东山街办;莲花山旅游区,实施地点为坪市乡;赤土畲族民俗旅游区,实施地点为赤土乡;市华星生态园,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为一体的葡萄种植加工产业基地乡村旅游扶贫项目)。

(七)社会保障帮扶。坚持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普及,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幸福指数。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保、住房民生工程,对帮扶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救助,使贫困地区群众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完善覆盖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从体制机制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化。

五、工作要求

(一)公正透明,确保平稳有序。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工作原则,对我区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农村贫困人口124147人全面登记造册、逐户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对有发展能力的5.1万人贫困人口归类为一类贫困户;对因病、因灾返贫、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低下、目前尚无致富门路具有发展能力的4.4万人贫困人口归类为二类贫困户;对残疾、智障、孤寡、缺劳少力没有发展能力无法帮扶的2.9万人贫困人口归类为三类贫困户。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点多面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一定要做好稳定工作。准确识别帮扶对象是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稳定开展的关键环节。各乡(镇、街办)要在做好到村到户宣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让群众准确把握有关政策。要充分发动村民民主评议,让村民民主决定帮扶到户的具体对象。要推行帮扶对象公示公告制度,接受群众的民主监督。

(二)因户施策,确保帮扶成效。要针对帮扶对象的不同贫困成因,制定针对性强、组合式的帮扶措施。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防止简单的“输血式”扶贫。对一类贫困户,通过引导,激发其脱贫致富的信心,结合帮扶对象实际情况,综合采取基础设施帮扶、移民搬迁帮扶、产业帮扶、技能帮扶、教育帮扶、保障帮扶帮扶方式,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方面为帮扶对象提供扶持,帮助其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尽快脱贫致富;对二类贫困户,给予重点扶持,以发展增收项目为重点,适当兼顾能力培育、应急性困难方面,结合“三送”工作,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采取一户一策,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方面重点帮扶;对三类贫困户,做出兜底性制度安排,列入最低社会保障,应保尽保,通过民政救助维持其基本生存。对村庄整治、移民搬迁扶贫、产业化扶贫和就业扶贫(“雨露计划”)各种扶贫模式,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做到瞄准到户、帮扶到户、扶贫效益到户。

(三)加大投入,严格资金管理。为确保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取得实效,除省支持的100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外,整合已有的各项扶贫资金,不断加大帮扶到户资金投入量占扶贫资金总量的比重,确保帮扶对象优先受益。要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注重整合涉农部门的各项支农惠农资金支持扶贫对象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农粮、水利、交通、城建、电力有关职能部门,要研究、部署和落实好直接增进帮扶对象户利益的差别性、特惠性政策举措并进行公示。各乡(镇、街办)、各部门要挖掘潜力,积极筹措资金向帮扶对象倾斜,帮助其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困难,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早日摆脱贫困。金融部门要创新扶贫信贷方式,积极实施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启动资金的小额贷款扶贫政策。严格扶贫资金管理,完善扶贫资金运行和项目管理机制,严格扶贫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实行扶贫资金专账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推行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公示和项目绩效评价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第12篇

县人民武装部:

在县委县政府、县人民武装部的正确指导下,我镇第三季度武装工作有序推进,根据武装报告制度要求,现将XXX2021年第三季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征兵工作。一是狠抓征兵宣传,“四到位”模式突出宣传实效。即:宣传手册发到位、政策解读讲到位、调查摸底记到位、干部入户走到位;最大限度调动了家属支持参军的热情、青年涌跃报名参军的激情、村邻乡亲对参军青年的羡慕之情。征兵宣传工作展开以来,共发放宣传手册300余本,张贴征兵海报悬挂横幅24条;二是“双合格”人员得到新突破。今年秋季,我镇应征网上报名人数27人,其中大学生16人,大学毕业生10人;上站体检总人数19人,其中大学生12人,大学毕业生8人,均达到计划任务数。通过体检政审,最终定位入伍新兵共3名,均为大学生,全力为部队送去优质兵源。

(二)民兵工作。一是积极组织我镇综合勤务排18名基干民兵到县武装部参与集合点验和检查,并于本季度8月组织优秀民兵骨干共8名到县人武部参加为期12天军事训练,为我镇民兵综合素质提升奠定牢固基础。二是组织我镇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对疫情防控、抗洪抢险随时待命,并积极参加我镇环境卫生治理等工作,助推我镇乡村振兴进程。

(三)持续抓好民兵整组工作。做好民兵应知应会抽问检查工作。通过电话抽问、微信群相关知识公告、一对一电话辅导等方式对民兵应知应会理论水平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我镇普通民兵和民兵干部的综合理论水平。

(四)拥军优属工作。一是协调民政足额发放各类优抚金,努力解决复员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二是结合“八一”建军节日,召开退伍军人座谈会,使他们有了归属感,荣誉感。增强了“铁锄为剑、敢于亮剑”的民兵血性豪气,使我镇军民一家亲的良好环境得到营造提升。

(五)助推乡村振兴。为巩固拓展我镇打赢脱贫攻坚战成果,持续改善脱贫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乡村振兴,镇武装部积极向凯里军分区请求加大对我镇帮扶单位(五河村、五河民族小学)的帮扶支持力度,争取帮扶资金13.94万元用于五河村文化中心修建和五河民族小学教育设施提升。目前项目正在有序实施推进中,确保国庆后取得竣工验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疫情和学校放假因素影响,征兵政审环节带来一定考验,但均已克服。

二是完成征兵任务数3名虽已达标,但仍然还有上升突破空间。

三、第四季度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跟进应征青年入伍后综合动向,及时了解他们入伍后身体、心理状况,部队生活适应等方面情况。

二是完成第三阶段迎检工作任务。

第13篇

一、目标任务

按照全省东、西两片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从2016年开始,将全省15个贫困县和1500个贫困村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扶贫工作计划,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推进贫困村新农村项目建设。从2016年开始,按照每2年开展一轮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到2019年开展2轮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工作计划的要求,每轮支持贫困村40个,2轮支持80个,约占支持15个贫困县重点村的40%,每个贫困村年支持额度40万元左右,2年累计支持80万元左右,总计支持资金6400万元左右,其中每年支持额度1600万元左右。

全省按照东、西两片划分,东片重点支持靖宇、长白、柳河、龙井、和龙、汪清、安图、图们8个县市,两轮支持36个贫困村,支持资金额度为2880万元左右;西片重点支持镇赉、通榆、大安、洮南、洮北、长岭、双辽7个县市,两轮支持44个贫困村,支持额度3520万元左右。支持项目主要有5类:道路建设、排水沟建设、村部建设、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和围墙大门改造项目,具体以当年项目申报指南为准。

(二)推进贫困村村干部和村级合作组织带头人培训。结合省里新一轮万名村干部培训,每年对500名贫困村党组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级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重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三农”政策和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等,提高基层干部和职业农民创业、带富和致富能力,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每期培训10天,到2018年,按照每村培训1名的标准,全面完成1500个贫困村村干部和村级合作组织带头人的培训任务。

(三)推进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各美其美、全面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贫困村打造新农村升级版,建设美丽乡村。重点是推进部分贫困地区整县美化、积极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和法制建设。到2019年,在15个贫困县的贫困村中打造新农村建设文化名村50个。

三、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将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日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精心组织,科学推进,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新农村支持贫困村建设任务。

(二)整合资金投入。以新农村支持贫困村为平台,按照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户企业三帮一的要求,加大新农村帮扶工作力度,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集中向贫困村倾斜,切实解决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滞后问题,全面整治好农村环境。

(三)加强督导检查。将新农村支持贫困村建设纳入督点,重点督查贫困村规划制定情况、项目建设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情况、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美丽乡村创建情况,坚持标准,不打折扣,加强监管,保证项目建设平稳运行,发挥应有效益。

(四)创新机制模式。在推进新农村支持脱贫工作中,要积极创新能人治村、民主管理、整合投入、整村推进、产业兴村、商贸活村等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切实增强新农村帮扶工作的力度和成效。

四、责任分工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工作由省农委负责,按照“省级规划引导、市州协调推进、县为责任主体”的原则,明确各自职责。

一是省新农村办负责制定全省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工作任务、主要措施等,抓好工作指导和工作考核。

第14篇

一、工作做法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推进党支部阵地规范化建设。帮助联系乡完善支部阵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避免浪费,按照当地党委制定的统一标准完善党旗、党徽、宣传栏、党务公开栏、党建宣传阵地等党的元素布置和硬件配套设施。

2、共同开展党支部活动。开展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主题党日、讲党课、党务骨干交流等活动,丰富内容形式,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提升党员队伍活力。

(二)加强业务沟通交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1、注重培养锻炼,推动人才振兴。在结对乡中积极宣传党的相关知识,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参加。同时,党支部还适时宣传党的相关政策,为联系村提供就业的机会,此举得到共建乡的认可和支持。

(三)开展关爱活动,强化结对帮扶。

1、慰问困难人群。党支部计划组织党员到共建乡开展走访,收集困难党员信息,为困难党员送上慰问,给予他们来自党的关爱和关怀。

2、开展关爱帮扶。计划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共建村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党的深切关怀和问候。

第15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决战脱贫攻坚面临的疫情风险挑战,统筹联防联控打羸疫情阻击战,打胜脱贫攻坚战,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举措落实,为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咬定目标,坚持标准,补齐短板,精准施策,依托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持续发力,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稳定摘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任务:一是全力帮扶结对贫困户33户70人实现稳定脱贫,其中:、村27户60人,社区城镇贫困户6户10人。二是以9个贫困村为重点,继续分步实施全县农村公路拓宽改造建设,今年计划完成2个贫困村的通村公路升级改造。

三、主要举措

1、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交通保障。

一是争创“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县,加快公路升级改造步伐。以贫困村为重点,今年计划升级改造公路项目45个174.4公里,投资约2亿元,其中涉及贫困村项目2个。

二是加强已建农村水泥路的管养,加大公路隐患排查力度和路政执法力度,确保公路安全通畅。

三是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计划实施乡镇村公交延伸,进一步方便全县乡村群众快捷出行。

四是加强道路运输服务,坚持疫情防控,统筹帮助道路客、货运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交通运输不受大的影响。

2、落实帮扶责任和措施,拓宽帮扶途径,助力全面稳定脱贫。

落实好“一对一”帮扶责任制,要精准施策,还要分类施策。目前由我局负责帮扶贫困户中有9户未脱贫(包括新增接手的社区城镇贫困户6户)。对于已经脱贫的帮扶对象,同样要持续做好帮扶,责任、政策和措施落实不能脱;对于仍未脱贫的,要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有力措施。

一是加强产业增收,发展好村级农业合作社,继续种植高山有机稻、发展土鸡养殖和野茶种植、扶持农家乐旅游、实施光伏扶贫等项目。

二是增强就业增收,优先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保障贫困家庭稳定收入。

三是做好政策兜底保障,对弱能和特困群众,要落实好低保、医保、养老保险、救助供养等政策。

四是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关怀,做到每月至少走访慰问1次,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情况,随时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尤其是要密切关注疫情防控期间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五是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和队员要落实《驻村工作队管理“六项制度”》,提升工作水平,加大帮扶力度,驻村人员的吃住行等补助由本局解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