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二年级下册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下册教案

第1篇

雷雨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正确读写“雷雨、乌云”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字运用的妙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以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景象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认识“压、蝉”等5个字,会写“户、新、迎、扑”这4个字。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挂、坐”等字词运用的准确性。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试着背诵课文。

4.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下雨的情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巩固生字,回顾前文

1.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

压力

蝉鸣

窗户

垂下来

扑过来

2.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3.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背一背。

在复习检查第一课时内容的同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板块二

理解感受,雷雨中景象

1.过渡:雷雨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自由读一读第4~6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作者听到了什么?

3.理解“哗,哗,哗”。

(1)作者为什么连用3个“哗”?

(2)学生交流:连用3个“哗”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雨下得大,下得急。

(3)指导朗读。

4.理解“看不清”。

(1)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雨下得大?

课件出示: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2)想象:雨越下越大,能看清什么?

(3)词语积累:这么大的雨,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倾盆大雨、滂沱大雨)

5.体会雨的变化。

(1)理解“渐渐地”:你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上“越来越……”这种句式说说雷雨中景物的变化,比如:雨越下越大,房子越来越看不清,后来雨越来越小,雷声也越来越小。

(3)结合图片,朗读第4~6自然段。

6.试着背一背第4~6自然段。

【设计意图】把文字转化成画面,是语言文字的内化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雷雨的美妙。

板块三

理解感受,雷雨后景象

1.默读第7~8自然段,说说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

2.边读边想象画面。

(1)感受天空的变化:天亮起来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①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你有哪些感受?

②理解“挂”。

(2)感受空气的变化。

仔细闻一闻,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3)感受小动物的变化。

课件出示:

蜘蛛又坐在网上。

①体会蜘蛛的心情:这时的蜘蛛是怎样的心情?

②对比体会“坐”,与“垂下来,逃走了”作对比,从而体会到“坐”字表达出的蜘蛛的心情。

(4)和雷雨前的景象对比朗读。

(5)试背第7~8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是语文课上的主要训练点,也是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过程。通过朗读体会景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板块四

迁移表达,整体提升

1.学生借助板书,说一说变化。

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指名说。

2.朗读全文。

3.试着背诵课文。

4.联系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见过的雨。

第2篇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利用课件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回忆上节课讲的内容。

雷雨前:

乌云(

)树叶

)蝉(

)树枝(

蜘蛛(

)闪电

)雷声(

二、品读课文

1.描写“雷雨中”的部分,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等等。

2.为什么说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呢?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回答问题。

3.雷雨后,说一说这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引导学生对比雷雨前后有什么不同?

空气

蜘蛛

池塘

青蛙

雷雨前

雷雨后

三、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课后作业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__了,__也__了。

3.照样子写词语:黑沉沉__

五、板书设计

雷雨

第3篇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

教材版本

统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

16《雷雨》

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感知,会说雷雨前的景色变化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要学生会说雷雨前的景色变化,就要通过理解重点字词、理解句子,联系生活感知展开想象,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低年段学生生活经验积累不足,要联系生活感知说出雷雨前的景色变化,学生是较难感受的。

难点

教学方法

1.通过感情朗读和联系生活想象,感知雷雨前的景色变化。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会用词的精准。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雷雨的过程的?分别是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过渡:雷雨前的景色有什么变化?今节课我们来学习“雷雨前”的内容。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边读边圈出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物。

4.你们都圈出了哪些景物?看看你们圈的与老师圈的一样吗?

5.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对照课文来理解一下。

(1)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读句子,想想“满天”说明了什么?

②“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动作演示一下。

③“压”字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说说这样的天气给你什么感觉?(闷热、喘不过气来。)

④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

(2)出示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一动,蝉一声也不出。”

①师生交流:你感觉到周围的环境怎样?

②从两个“一……不……”说明了什么?

(3)出示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师生交流:“忽然、乱摆”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4)朗读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师生交流:“垂”是什么意思?能把“垂下来”改为“落下来”和“掉下来”吗?

②引导学生对比理解。在生活中还常常用到这两个词语,出示练习:

金黄的稻谷(

)下头。

苹果从树上(

)下来。

叶子从树上(

)下来。

兔子的耳朵从头上(

)下来。

学生做练习。

(5)理解并积累“越来越……“。

①闪电和雷声有什么变化?听雷声音频,出示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②师生交流,两个“越来越……”说明了什么?

③你能补充两个“越____越____”的词语吗?

6.想一想,雷雨来临前其它动物们有什么反应?

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者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要下雨了》谈一谈,如:蜻蜓低飞、蚂蚁搬家、小鱼游出水面呼吸等。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7.有感情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老师范读课文,提出要求:认真听老师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闭上眼睛,想象雷雨前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可从乌云压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动物逃跑等方面引导想象,给人沉闷、不安,甚至有些害怕的感觉。)

(2)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8.以填空的形式尝试背诵第一至三自然段。

满天的乌云,(

)。树上的叶子(

),蝉一声(

)。

忽然(

),吹得(

)。一只蜘蛛(

),(

)。

闪电(

),雷声(

)。

小结

第4篇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感受滑雪橇时的愉快心情。

2熟练的演唱歌曲,并能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够用清晰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轻快弹性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打击乐伴奏

【教具】钢琴,沙锤,串铃,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随音乐律动进教室,播放《小雪撬》伴奏,学生拍手进教室。

(设计意图:。)

二、直接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师:让我们再一次聆听这首歌,看看哪位小朋友能为歌曲起个好听的名字?

师:这首歌曲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小朋友在雪地里玩雪橇嬉戏打闹的场景,你们滑过雪橇吗?滑雪橇是什么样的感受?

师:老师现在兴奋的都想滑雪橇了,不如让我们一起吧,全体起立?如果让你用动作来表示滑雪橇,你会用什么动作表示?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这个动作。

师:还有什么动作?

师:滑雪场上除了滑雪的小朋友,还有很多观众,他们在欢呼,我们来试试欢呼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把这几个动作串在一起,模仿下滑雪橇的场面吧。

师:有的同学好像滑的不够尽兴,让我们再来一次,好吗?

师:滑雪橇是不是很累啊?现在让我们静静的聆听音乐,听听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

2打击乐伴奏

师:有沙锤声音,那沙锤模仿的是雪橇和雪地摩擦发出的沙沙声,还有挂在狗脖子上铃铛的声音,还有小动物走路发出的声音,有这么多的声音,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些朋友,看看你们还认识不认识它们。

师:分别来模仿沙锤、串铃、双响筒动作,并口读衬词。

师:一起来做沙锤和串铃。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音乐滑雪橇吧。

3节奏读词

师:学习一首歌曲,我们首先要看题目,然后再看拍号,还有歌词,曲谱,那我们先从最简单的歌词学习。

师: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吧,跟老师的节奏读词,老师读一句,你们跟读一句,注意状态。

师:现在我们用“LA”模唱曲谱,老师唱一句,你们跟唱一句。

4演唱歌曲

师:边听音乐边看歌词,你认为这首歌曲,哪句最不好唱,为什么?

师:现在让我们从最难的“啦”开始学起。

师:跟着老师的钢琴一起来演唱歌曲,老师唱一句,你来唱一句。(纠正错音)

师:你们能试着完整演唱第一段吗?

师:你们可真棒,第二段能不能试试?

5完整演唱歌曲

师: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唱歌曲,看看谁唱出了滑雪橇的欢快心情,注意声音、气息。

师:你们唱的可真好,我都感受到你们愉快的心情。

(设计意图:。)

四、表现歌曲

师:现在请有打击乐的同学,做打击乐,其他同学一边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一边做滑雪橇的动作。

师:感觉大家有点紧张,没放开,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歌,叫什么?

师:这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大家都知道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冬天的美好都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来年冬天,有机会的话,让我们一起去,滑雪吧,去滑雪场感受下滑雪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兴奋。

第5篇

小雪橇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德育渗透点):通过歌曲的学习,表现在雪地里嬉戏时的喜悦心情。

能力:能用清晰、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知识:学唱歌曲《小雪橇》,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为歌曲伴奏。

重难点

1、学唱歌曲

2、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学具

教材

环节设计

导学过程

复案

活动目的

活动内容

师生活动

在歌曲会后让找个别同学唱一下,变换演唱形式,检验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创设一种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律动进教室《斗牛士之歌》

1、常规教学

2、师生相互问候

3、发声训练

师: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学生

师:强调唱歌姿势,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

揭题明标

学生讨论

质疑问难

从音乐表现要素上,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所表现的雪橇形象,体会旋律的特点。

在表现中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学习目标

1、学唱歌曲《小雪橇》,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为歌曲伴奏。

2、能用清晰、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1、导入:

2、听歌曲范唱

3、再次播放

4、视唱

5、模唱全曲

6、学唱歌词

7、解决难点

8、表现歌曲

训练点:

9、完整演唱

陶笛吹奏部分旋律

师:播放欣赏过的管弦乐作品《雪橇》,说出乐曲的名字?

生:感受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及乐曲表达的快乐的心情。

师:能说说吗?

师:播放歌曲,听这首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又使你想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随音乐模唱歌曲。

生:模唱

师:弹奏旋律,指导学生准确视唱歌曲的曲谱。

师:与学生接唱歌谱,师演唱二、四、五、六乐句,生:第一、三乐句。

师:感受歌曲旋律

师: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解决难点。

生:完整演唱歌曲。

师:指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师:请学生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领唱、合唱演唱。

生:完整演唱

师:加入乐器伴奏,模拟铃铛声。

师:完整演唱。

三、课后小结

一节课有始终

1、检测

2、小结

师:总结本节课收获

师:小结

板书设计

小雪橇

课件

第6篇

主备人

时间

课题

集体议课修改

二次备课修改

学习目标

1.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孩子们在雪地里嬉戏时的喜悦心情。

学习

重点

能用自然地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小雪橇》

学习

难点

1.在高音演唱时的音准,以及演唱时声音的弹性。

2.一字多音、

附点节奏、

切分节奏的准确演唱。

集体议课修改

二次备课修改

一、组织教学

1.音准训练(唱音程)

二、导入

1.教师播放歌曲

《小雪橇》

,并提出:“请你听听音乐中的孩子们在干什

么,”

学生活动:聆听

《小雪橇》歌曲范唱,简述歌曲内容是:“滑雪橇”

“他们心情很高兴。

2.

揭题、板书

过渡语: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ー首歌曲,名字就叫《小雪橇》

三、解决难点,学唱歌曲。

1.听

(1)初听:“孩子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或“歌曲

的情绪是什么”

(2)复听,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3)再听,找出相同的旋律或节奏。(歌曲中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的节奏相同,其中第一乐句的1、2小节与3、4小节旋律相同)

2.学唱歌谱

(1)学唱单音5、3、6

(2)学唱第一、三乐句。

(3)完整演唱一、三乐句。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分乐句学唱第一段歌词。

(1)解决难点。教师示范演唱,学生模唱学习。

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问题1:

高音2音准位置不够重复的“啦”字演唱时弹性弱

解决方法:首先学习慢速有弹性的说清“啦”字,然后再演唱。

问题2:

2.i

72|

1—

一字多音的准确演唱。

解决方法:一字多音运用加入韵母并加以观察的方法解决。

(2)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5.学习第二段歌词

(1)解决难点:

3

5

3

|

2.1

7

2|

1—|

1—

拍手

哈哈

哈哈笑。

最后结尾句与第一段歌词不同,

由一字一音

,

变成

“手”

字对应两个音。

解决方法:主要是让学生独立观察,聆听旋律,教师示范解决。

(2)完整演唱第二段歌词。

6.完整演唱全曲。

四、拓展(乐器伴奏)

1.加入串铃或碰铃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音乐组集体备课评课记录表

记录人

参与人员

评课过程记录

康巴什第二小学

音乐组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第7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世界奇珍异树,通过观察了解树的种类,树干树叶的特点,通过欣赏、讨论交流,用绘画形式表现树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掌握树干叶子等基本画法的基础上,用线条或色彩表现出树,并在树上树下添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交流、观察、欣赏,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激发对树木、对自然热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了解各种树木的特征,树叶的特征,树干的特征,学习并运用各种绘画工具表现树,并在树上树下添画。

教学难点:用线条灬色彩表现出树的结构特征并赋予美感。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头饰

学生准备:记号笔、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一棵大树树干的放大图为导入,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

师:老师把它缩小看看是什么啊?

(二)揭示课题:树上树下(一)

师:原来是一颗大树啊,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树上树下(一)》

(三)新授

1.对比观察树干的肌理、树干的形状特征

⑴我们带着放大镜,仔细观察集中几种有哪里不同?并示范树干纹理画法。

⑵我们先来观察三组图片中的两颗树的树干各有什么不同点?(弯与直,粗与细,高与矮)

2.请学生说一说你了解的生活中常见的树有哪些,并说说它们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树根、树干、树叶,教师示范叶子的画法)

师:昨天肖老师让小朋友们回家搜集资料,看看你了解哪些树呢?

松树:造型像宝塔

柳树:长长的柳条

枫树:枫叶红黄色

银杏树:叶子像扇子

3.总结树的基本结构

师:好,欣赏过这么多树,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看看树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回答生成“树根”“树干”“树枝”“树叶”)

4.不同季节叶子的颜色不同

5.进入神奇的树王国,欣赏世界上各种奇珍异树,开阔学生眼界

师:肖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奇珍异树,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树王国

猴面包树:植物界的老寿星之一,其寿命可达5000年左右

瓶子树:生长在热带

谢尔曼将军树:这棵巨杉被认为已有2500年历史

百马树:世界最粗的树

(四)教师示范画大树,第一次学生作业

1.让学生用记号笔或彩笔直接画一棵大树

师:欣赏过这么多美丽的大树,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动手画一画大树呢?肖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画,比一比谁画的又快又好。

2.作业评价

(五)《狐狸和乌鸦》小故事,让学生自己演故事,激发学生自己围绕树添加故事。

师:《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我相信小朋友们都知道吧,又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演一演?(三位学生:狐狸、大树、乌鸦)

师:他们演的好不好啊,我们掌声鼓励他们一下。《狐狸和乌鸦》师围绕一棵大树展开的故事。原来我们可以添加一些,把他编成一段小故事。

(六)观察树上树下

教师幻灯片出示小朋友画的树,让小朋友发现除了画树还可以添加鸟、动物、小草、人物等背景,使得画面更丰富。

师:看看黑板前面这些画和刚才我们小朋友画的有什么不同?

(七)第二次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

在原有画的基础上添加,使得树上树下更丰富,更有趣味。

作业要求:

1.画面有故事情节,色彩丰富;

2.用你喜欢的工具材料大胆画;

3.注意构图画面完整,要有美感。

评价:

互评,自评,他评,也可以和大家讲讲你所画的故事。

(八)拓展

1.欣赏古代的陶罐器皿,灯具,都是根据树的形状设计的。

2.欣赏现在生活中树的装饰元素。

师:我们古代的人就学会用树的元素装饰器皿

第8篇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

2、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创作表现蚂蚁的形象;

2、小组合作创作,明白团结合作的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投影仪、奖励星、学生创作用纸、篮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1、播放动画《蚂蚁团结就是力量》

2、你们见过蚂蚁吗?它长得什么样子?我们看看蚂蚁的图片吧!

师:蚂蚁的结构是什么?

生:头、胸、腹、触角、脚

师:总结,我们已经了解了蚂蚁的结构,快下雨了,这么可爱的蚂蚁接下来会怎么做呢?谁能告诉大家。

生:快跑……

生:躲起来……

师:都是好办法,可是它们家里有许多东西,怎么办?

生:搬家

板书课题《小蚂蚁搬家》

二、新授课程,掌握蚂蚁外形及搬家场面

师:搬家,谁能告诉大家,蚂蚁是怎么搬家的?我们看一段动画看他们是怎样搬家的?

(播放课件蚂蚁搬豆)

看录像时要求仔细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动作,一粒大青豆,一只蚂蚁搬不动,它怎么办呀?

师:同学们,我们看了蚂蚁搬豆的短片后,思考一下,为什么一个人完不成的任务,而多人就能完成,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生:团结起来力量大。蚂蚁勤劳、有智慧。

三、开阔思维

大胆创作

勤劳、有智慧的小蚂蚁,今天你们就用画笔来表现蚂蚁搬家的场景。可以用拟人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蚂蚁搬家的场景。

1、首先请大家欣赏课本上的绘画作品,家蚂蚁怎样搬家?

2、下面请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几幅作品。

学生通过观察产生联想,蚂蚁可运用背、顶、抬、推、拉、滚、开车等运输方法运各种食物、家具、电器等,还可增加大树、小鸟、鱼、乌云、山洞、小木屋等拟人场景,丰富画面内容,提高创作激情。

师:哪幅画画的好?好在哪?

生:构图饱满、色彩鲜艳、动态多样。

四、作业要求:(伴随音乐作业)

1、构图饱满

2、色彩鲜艳

3、动态多样。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学生拿自己的作品上讲台,让学生评价,喜欢谁的画为什么?

3、小朋友们,在蚂蚁搬家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第9篇

教材分析

纸版画不同于其他绘画,是将手工与绘画相融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剪、刻、撕剥、拼贴等方法制成版面,然后用多种方法印出来的。通过纸版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本课是引导学生用纸版画中最常用,最基础的撕纸拼贴法,运用拓印制作有趣的脸。人物头像对学生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平时经常描绘,但用较厚的纸张剪贴出有趣的五官和头发,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人物的真实写照,应着重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五官的特征,运用夸张的方法表现制作脸部底板。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纸版画的有关知识。

2、

技能目标:通过拓印练习,学习制作头像纸版画的方法,提高造型能力。

3、

情感目标:感悟纸版画材料的质感和艺术美,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人像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难点:理解并合理进行底版中剪纸头像的拼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双面胶、勺子、

(教师)课件、范作若干、画纸、双面胶、勺子、(剪刀, 灰硬卡纸(剪)、素描纸(印)、黑色卡纸(贴底板)、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

师生交流,同学们好,我是何老师,今天很高兴能给我们班的孩子们上课,所有的孩子都面对何老师,对转过来,手可以轻轻的放在我们的大腿上,也可以放在桌子上。好,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1、

导入。(5分钟)

(1)师:今天何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好了这是一张白纸,这是? 生:铅笔 师:老师的这根铅笔是有魔力了哦。仔细看。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师摹印硬币) 师:变出来了,是什么? 生:一元钱 师:你们知道怎么变出来的吗?请你来说说 生:下面放了一元硬币。 师:你真聪明,这个方法呢,叫摹印。(板书:摹印)是利用硬币上凹凸不平的纹理印出来的。还有一种更有趣的方法,首先在硬币上印上颜色,然后轻轻放上纸,再看这是什么? 生:勺子 师,这可是何老师的秘密武器哦,我用勺子给它磨一磨。看,印好了。这个方法我们称为拓印。

(2)揭示主题:拓印有趣的脸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拓印一张有趣的脸(板书:有趣的脸),第一步我们要制作一张凹凸不平的底板。就是制作一张脸,(底板就是拓印的物体)

2、探究。

(1)师:那用什么材料做呢? 猜猜看,谁猜出来了?(其实答案就在你们的桌上,仔细找找) 生:纸 师:是呀,被你猜中了。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做呢?不用任何工具,只用我们的手。开动你的小脑筋,谁想到了 生:撕 师:真聪明,就是用我们的巧手“撕”出一张脸。有四位小朋友已经撕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展示撕好的底板4张) 师:你觉得谁的底板最有趣呢?为什么?小组讨论一分钟 师:时间到,谁来说一说?(3位学生) 生:爱心脸型、三角形 师:恩,很好。那你还可以想到其他的脸型吗?(1位学生) 生:梯形 师,你想象力真丰富,请坐!再请你来说(1位) 生:眼睛一只大一只小 师:很棒。他观察到了眼睛,你还发现什么呢?(1位) 生: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在撕的时候,可以撕的夸张些,比如撕的大的很大,小的很小,甚至可以将五官进行变形呢。这样的脸就更有趣了。 师:看到这么有趣的脸,我也想来试一试。谁来当当小老师,教教我,我得先撕什么呢? 生:脸型 师:谢谢你,请坐!,那我撕一张瓜子脸,撕的时候我们用食指和大拇指按住,两手往不同的方向撕,速度要快。看,我撕好了。这时候有个小朋友他也撕好了(小脸教具准备好)你觉得他撕的怎么样? 生:太小了 师:对啊,所以撕的时候要把脸型撕的大一些 师:下面我要撕什么呢?你说 生:眼睛,鼻子,嘴巴 师:还有呢? 生:嘴巴,耳朵 师:恩,说的真好,其中我最喜欢鼻子了,我就先撕个大大的鼻子吧。 师:好了,谁愿意来帮我把鼻子贴上去呢?(撕好的五官准备好,双面胶贴好撕好) 生放鼻子 师:恩,谢谢你的帮忙,请回吧。那我可以这样贴吗?这样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侧脸 师:小眼睛真亮。我还需要一只半圆形的耳朵,谁来帮我撕一只?(我们可以利用纸的直边) 生撕眼睛。 师:有眼睛了,谢谢你。接着我还撕了眉毛、眼睛、嘴巴、还有耳朵。我把他们都贴上,加上眼珠就变得更生动了。看看还需要什么? 生:头发 师:我再找找,我觉得这段不错,这段也不错,这个也给他贴上。完成了。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何老师的脸宝宝诞生了。底板做好了,第二步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上色     印(直接印了吗?印之前我们得先上墨) 师:真棒。看好了,这是油滚,上面黑色的是油墨,先在油墨中用油滚将油墨滚涂在拼贴好的底板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来回滚动,看到底板油墨均匀了,就可以进行拓印。把宣纸覆盖在底板上,轻轻放下,不要移动。先用我们的手按一按,再用勺子的反面,磨一磨,磨的时候两个手指按住勺子的正面,从上到下,从左往右均匀的研磨。注意用力均匀。看到表面有脸型后,就可以轻轻拿起纸。 师:印好了。我的作品完成了,我把它贴在展板上。看了何老师的作品,再来欣赏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吧,在他们的作品中你学到了什么? (课件欣赏作品) 生:倒过来,侧脸 师:我们桌上有两张纸,灰色的纸是我们用来撕的,撕好后放在黑色纸上面。明白了吗? 师:好,开始吧

3、创作表现  生创作,师指导(音乐、作品播放) 师:印好的小朋友把作品拿上来吧,贴到我们的展板上,整理好桌子,还可以帮助其他的小伙伴 印不好的,别灰心,涂上颜色再尝试印一张,老师相信你能行!

4、评价小结

师:你看。经过我们的巧手这么多的脸宝宝已经诞生了,你最喜欢哪一张?

生:鼻子有趣,头发有趣(2位学生)

师:我也很想认识一下这位小画家,是谁的。哦,原来是你的,印的真不错,请坐。也可以来夸夸自己的作品,好在哪?也可以说说不足 生: 师:你总结的不错,请坐

4、

课后拓展

师:还有许多作品都很棒,同学们,今天我们拓印了有趣的脸,用纸撕贴制成底板,经过上墨,拓印出有趣的画,我们的作品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纸版画。看,还有两位小朋友也带来了他们的作品,你发现什么了?

第10篇

学校

教师

学科(版本)

美术辽海版

课题

刮出来的画

章节

第一单元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线条表现丰富性、多样性的认识。借助以线条表现的形式,加入小面积刮除的绘画部分,即线与面的搭配,使画面更加富于变化,在表现手法上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次有益尝试。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对比了解刮蜡画与其他形式画作在风格、创作手法上的区别。

2.了解刮蜡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初步学会单色和彩色底版制作的方法,学习运用不同材质的工具进行刮画,体会不同材料刮画的技巧。

3、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措施

重点:

学习制作底版及刮画的方法。

难点:

尝试运用不同媒体创作刮出来的画。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媒体使用及分析

(白板使用功能)

导入

1、利用提问,导入本课。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已有的绘画经验,为学生理解刮蜡画与其他画作的区别做铺垫。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绘画经验观察作品,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其对作品创作工具、创作风格的直观感受。

2、展示一幅优秀的刮画作品。

3、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刮出来的画》。

教师让学生回想,你都用什么工具画过画?你还知道能用哪些工具来画画?

学生谈谈对刮画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问:①欣赏了这副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②你有什么不同问题要提出?

学生回答。

幻灯片出示刮画作品

新授及创作

1、教师出示两张不同的范画(用黑笔直接画的效果和刮出来的画的效果)。

2、出示两种底版(单色底版和多色底版)请学生上台任意地在两种底版上刮图案。

3、教师提问既然刮画要先涂颜色,涂颜色你们会吗?(会)该怎么涂呢?

4、自主学习书中刮画底版制作的方法,想想制作步骤。

5、需要注意的问题。

6、学生讨论。

7、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8、给你的刮画取个好听的名字。

9、学生自由创作,大胆尝试。

教师提问:刮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呀?

师小结:以前的画是用笔直接画上去的,而刮画是先涂颜色再刮。

教师提问:为什么一张画刮出来是单色的,一张刮出来是彩色的?

学生观察比较并回答。

教师出示平涂和渐变的范画,让学生了解涂颜色也可以这样涂。

师生互动讨论:

(1)制作步骤:平涂或渐变的底色加涂深色刮画

(2注意点:涂色:先淡后深,一层盖一层

(3)学生讨论并实践利用手中的工具能刮出什么漂亮的,画工具不一样,刮出来的效果也一样吗?

作业要求:

1.大胆想象,画面内容要丰富。

2.涂色时颜色要均匀且厚,可单色,可多色。

3.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尺、牙签、钥匙等)进行刮画。

学生边刮画边想画的名字。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作业展示

展示并评价作业

第11篇

16.《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2个生字。

2、能边读边想象第一部分所描写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的不同景象。

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语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景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留心观察天气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1、

会认“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2个生字。

2、

边读边想象,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第一部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

“垂”字的识记与书写指导,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多种手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

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

2、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6课《雷雨》,学生观察

字怎么写?与师一起板书课题。

3、

同学们见过雷雨什么样子吗?师介绍雷雨,雷雨又叫雷阵雨,多发于夏天的午后,它来得快,下得大,去得也快。

二、

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

播放朗读,谈感受。

2、

自读课文,提要求。

(1)、标出文中自然段。

(2)、圈出文中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请教拼音或同桌。

2、同桌互读生字,纠正同桌的读音。

3、出示生字,检查认读。(

抽读、跟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学生接龙读课文,同学们读得很流利,我们来看看图,这幅图描绘的是什么景象?(雷雨中)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的雷雨中?(4-6自然段)

2、哪些自然段写不下雨的景象?1-3自然段和7-8自然段都是写没下雨的情境,那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3、《雷雨》按照雷雨前(1-3自然段)、雷雨中(4-6自然段)、雷雨后(7-8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自读自悟

(一)、研读雷雨前的景象

1、请同学们默读、思考:雷雨前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的变化?在文中用“—”画出来。然后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

(1)、乌云(学生画乌云)

A.

看课件乌云图,课文是怎样描写乌云的?

B.

体会词语:满天、黑沉沉、压(仿说ABB类词,动作演示“压”),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乌云多、厚而且低的特点。

C.

读出乌云逼近、天气闷热的感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D.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此时好安静啊,为什么这么安静?他们害怕了,

因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过渡:除了乌云,还写了哪些景物?

(2)、大风(学生画大风)

A.

指名读第2自然段

B.

小组讨论:大风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按照老师刚才学习乌云的方法,进行小组学习。

C.

给忽然换个词:突然

D.

看课件图,感受大风的猛烈,演示小树乱摆的样子。

E.

指导朗读该句。(风来得好急好猛啊)。

F.

这么大的风,你们害怕吗?不仅你们害怕,蜘蛛也害怕了。指名读描写蜘蛛的句子。

G.

看图理解“垂”字什么意思?观察写法,组词,用“垂”字造句。对比句子,把垂换成“爬”字如何?体会“垂”字的精准(蜘蛛因为害怕落下来的情景)。

H.

蜘蛛害怕了,别的小动物害怕了吗?谁来说说。

(3)、闪电、雷声(学生画闪电)

A.

播放闪电雷鸣声,体会越来越写出了闪电雷声的不断加剧。

B.

练习用“越...越...”说话。

C.

指导朗读

雷雨前,先是乌云密布,接着狂风大作,后来又电闪雷鸣。这就是雷雨前的变化,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自由读-展示读—分小组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了解了雷雨前景物变化及特点,其实下雨前除了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还有其他的现象也表示要下雨了,比如: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游出水面……

大自然可真神奇啊,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像本文的小作者那样认真观察,细心体会,去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奇妙之处。

作业:(任选一个)

1、

爱绘画的你,不妨根据课文内容,画画雷雨前的景色。

2、

爱观察的你,不妨观察一下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把它记录下来。

第12篇

线

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点线面及其排列方式、在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恰当地运用点、线、面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点线面及其排列方式,并运用点线面完成动植物的装饰。

教学难点:恰当地运用点、线、面,如何让点线面富有变化,有节奏。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铅画纸、油彩棒、白色的帽子模型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等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初识点、线、面

1.

小朋友们,这边有一个黄色的球,跟这浩瀚的天空相比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小点,你们同意老师的说法吗?

2.

好,那就让我们跟这个小黄球去走一走吧!(点击课件)哦,变成了一条线(几个圆组成),继续向前走,有什么变化?成了一大块面(由刚才的线组成)原来,点线面是可以任意组合的,瞧(点击课件,直观感受点、线、面的变化关系)

这其实就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点、线、面(板书)

(2)认识点、线、面

首先我们来看看点、线、面分别有什么特点(多媒体课件展示

点:活泼、小巧、简洁;线:千变万化;面:大块头,厚实)

(3)画画点、线、面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点线面,你们想画一画吗?请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白色帽子(一模一样),所以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将你的帽子和其他人的帽子区别开来(这是小练习,倒计时)请你们再次观察比较,刚才一模一样的帽子经过你们点线面的添加设计,立刻变得各不相同,真厉害!

(4)示范点、线、面

水老师也想画一画点线面(示范)

节日的夜晚就这样被水老师用画笔记录了下来

(5)欣赏点、线、面

我们没有谁去欣赏过画家们笔下的点线面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介绍一位喜欢用点线面创作的中国画家。这是著作之一《春》,用点线面完美的结合,通过一幅幅精美的画作画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身边的点、线、面

欣赏小朋友作业

(6)运用点、线、面

看了这门多的作品,你觉得你能运用好点线面了吗?今天的作业就是描绘点、线、面。老师将你们分成了三组。要求灵活运用点、线、面;可以是黑白形式也可以是彩色运用。

(7)点评作业

1.师评

2.学生互评

3.学生自评

师总结:在艺术的天空里,点线面才是真正的主人,让我们遨游其中,与他们共舞,享受他们那独特的艺术魅力。用点线面去描绘我们五彩的生活。

第13篇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七星瓢虫衣裳美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美术

章节

第二单元

学时

1

年级

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七星瓢虫图片的观察和知识学习,了解外形特征。培养合作和自主能力。

2表现七星瓢虫过程中增强造型能力。观察分析瓢虫的特点,并体会琪美感,培养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观察分析瓢虫的特点并体会琪美感,培养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学习者分析

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低年级采用猜猜

看看

想想

画画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导入设计上,利用童谣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中运用多次的观察比较互相讨论的方法,帮助启发学生思考解决本课重难点。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

兴趣导入

童谣形式激发兴趣

说童谣:

好像半粒花豆,却能除灭害虫。

忽而振翅飞起,忽而落在花丛。

学科整合

了解瓢虫相关知识,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通过看看想想戳戳活动,多感官,多学科的融入拓展知识空间。

查阅七星瓢虫资料

图片课件及作品欣赏

欣赏瓢虫图片

欣赏书上示范作品

从形,组成,颜色,图案分析体会瓢虫的美感,提高兴趣,引导学生创作

观察比较,互相讨论

创作

深入学生,

启发创作

剪贴制作七星瓢虫,突出表现瓢虫的衣裳美。

展示

第14篇

教材分析:孩子们平常很少会去认真观察瓦楞纸,甚至没想到利用瓦

楞纸不同的肌理效果来制作一些有趣的东西,本课旨在让

学生收集纹理粗细不同的瓦楞纸,通过观察其特征,并用

剪、撕、拼、贴等技法将瓦楞纸做成一幅画。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及二上的时候已经涉及到学习剪、贴、拼等

基础技能,并且具有了一定的想象和创造力,本课要学生

充分利用瓦楞纸特殊的肌理、纹路、颜色等特征对其进行

大胆的创造,使其变成一张画。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瓦楞纸,了解它的用途,学会用剪、拼、贴、甚至是

撕等技法来创作瓦楞纸画作。

技能目标:学习剪、撕、拼、贴等方法两两同学合作完成瓦楞纸画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废物利用的好习惯,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重点:学会如何用废旧瓦楞纸贴画。

教学难点:剪、撕、贴瓦楞纸需要耐心、细心和创造力。

准备:(师)瓦楞纸、范画、剪刀、双面胶、素描纸等

(生)瓦楞纸、剪刀、双面胶

教学流程:

一、

认识瓦楞纸

1、(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是什么?对了,硬板纸,也叫瓦楞纸,

是从牛奶盒子上剪下来的,你的呢?

(生)3~5人说一说你今天带来的瓦楞纸是如何得来的?

如:电器包装盒、水果盒、快递盒、文具店买的专业美术瓦

楞纸……

(师)我们不难发现,这瓦楞纸好像更多地用来做成包装盒了,那

我们艺术家匠人、艺术工作者们又将瓦楞纸变成了什么神奇

的物品呢?

(PPT)欣赏台湾一家瓦楞纸主题咖啡馆,里面从墙面,到桌椅都

是用瓦楞纸做的呢,太神奇了,原来简简单单的瓦楞纸还

能有这么大的力量啊!

2、以上这些图片有没有激起你关于瓦楞纸物品的记忆呢?说一说你

看到过的瓦楞纸物品吧。3~5人说一说。

(师)说了这么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神奇的瓦楞纸》一课,来

感受瓦楞纸神奇的魅力吧!揭示课题。

二、

感受瓦楞纸

1、

板书“看一看”

请同学们看一看你面前的那张瓦楞纸,和老师手里拿的这张有什么区别呢?(生)颜色不同,厚薄不同……

“摸一摸”

再请大家摸一摸,告诉我你摸到它正反两面的不同触感吧。

“剪一剪”

老师示范用剪刀随意剪出几个形状

“撕一撕”

当你剪不动的时候还可以用双手直接撕,老师示范。

2、

讲完“剪一剪”“撕一撕”两个技法之后,让学生3分钟剪出或撕出5个左右的形状。形状随意,大小均可。

3、

“拼一拼”

我们现在剪、撕出来的形状太没有美感了,现在让我们来把它们拼一拼吧。

师投影仪下示范:注意用到瓦楞纸的正反面拼出肌理感、层次感。同时请小朋友上台和老师共同协作拼完。内容可以是人物、动物、物品、风景等等……

“贴一贴”

(师示范)用固体胶快速将每一片瓦楞纸贴在相应位置。

师展示完成的一张瓦楞纸作品《猫咪挠墙》

三、

欣赏瓦楞纸作品

1、ppt欣赏优秀瓦楞纸作业,注意,贴的时候有前有后,要擅长利

用肌理线条的不同排列营造出立体的感觉。再欣赏几张学生作品&

黑板上的创意作业。

2、小试牛刀,给同学们10分钟,先拼一拼再贴一贴,内容丰富,可

具象,可抽象,注意肌理和配色。面对面两个同学共同完成。师

巡回辅导。

四、

欣赏点评

评选出最佳创意奖、剪贴细致奖,抽象绘制奖等。

五、

第15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2、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彩虹色画一幅画;

3、增加学生的自然常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并能准确排序彩虹的七种颜色。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情感或者关于彩虹的故事。

教学难点:

运用混色的方法画一幅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

七标卡片、混色示范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设疑。

1、观察:风扇的扇叶涂色,使其转动,观察现象。

2、设疑:看到它让你联想到什么?

3、导言:老师的风扇里吹出的风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4、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欣赏感知。

1、设疑:彩虹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色卡并明确色相名称。

2、设疑:生活中每个颜色都随处可见,但是把它们像彩虹一样组合起来,你在哪里见过?

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彩虹色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设疑:你知道这七种颜色的正确排列顺序吗?

根据学生回答,正确排列色卡的顺序。

三、分析理解。

1、混色游戏:师生操作。

师:将红色水杯与黄色水杯混合,请学生观察现象。

生:将黄色水杯与蓝色水杯(蓝色水杯与红色水杯)混合,观察现象。

小结:课件出示实验结果。

2、请学生从油画棒中按顺序找出这七种颜色。

3、欣赏范画:课件出示,请学生说一说看过以后的感受。

4、混色技法:课件演示,用混色的技法表现有过渡色的画面。

四、自主表现。

1、大胆想象:

设疑:你想把彩虹画在哪里?有把握比其他人的想法更奇特吗?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想象。

2、作业要求:

A自由创作,把你对彩虹的想象大胆的画下来。

B涂色练习,把老师送你的线描画涂上绚丽的彩虹色。

3、作业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评价。

1、分组评价:自评与互评。

2、教师总评:详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