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社会工作督导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社会工作者多青睐青少年和儿童的服务活动,忽视其他服务
社会工作者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关注显著高于妇女、老人、残疾人等其他人群。从受助者的角度看,青少年儿童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有比较充足的业余时间,而社工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彼此很容易接触并熟悉起来,因而该群体非常乐于参与社工组织的活动。妇女、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则明显不同。妇女,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村改居”的妇女,大多忙于生计,许多人在周末也需要加班,基本没有闲暇时间,所以很难将她们组织起来开展活动。而且在她们眼中,大多数社会工作者都是年轻人,人生阅历不够,工作经验不足,她们往往不会对社工服务予以认可,在遇到困难时不会想到向社工求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一些社会工作者尝试着开展亲子活动,通过孩子把妈妈引入到活动中来。这样的做法一般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从妇女的角度来看,通过活动她们可以相互认识,在过程中如果相处得融洽,会把这种关系延续到生活中;从社工的角度看,如果能够通过活动和这些妇女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些人很可能成为以后开展服务活动的支持者。但是,这只是一个技巧,它的适用性很有限,为了更好地开展妇女方面的社会工作,需要社工努力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能吸引和帮助她们的服务活动。以当时的实习经历为例:当时社区中挖掘一名会瑜伽的义工,然后招募18―50岁以下的妇女学习瑜伽,把时间定在周末,当时很受社区妇女们的欢迎,也收到了很好的服务效果。
与妇女群体相比,老年人的业余时间很充足,他们的儿女都忙于工作,因此该群体的生活较为单调。社会工作者把他们组织起来,定期开展一些娱乐和学习型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也常常受到老年人的好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会遭遇到比较大的困难,“语言障碍”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由于社工本身的年龄、知识背景与社会来源所限,我们常常无法很好地掌握方言,而许多土生土长的老人都不会普通话,由此导致沟通不便甚至误解,这是许多在南方地区从业的社会工作者都会遇到的障碍。相关机构在服务点配置人员时,要全方面考虑,把会说客家话的社工配置到需要用到这些方言的岗位;还可以在一些本地居民较多的服务点进行定期语言培训;另外,采用政策和待遇优势吸引本地人从事社工行业工作。
二、社区活动和小组开展较多,个案工作易受冷落
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各有其独特的工作程序和技巧,从理论的角度看,它们没有等级差异。然而,在实际的社会工作过程中,大多数社会工作者都偏向于社区和小组活动,而冷落个案工作方法。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在机构分配给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和指标中,社区活动和小组活动部分占据较大部分;另一方面,各个工作方法的难易程度有区别。社区活动从策划、组织、开展到总结都相对简单,一次活动出现的意外状况较少,其形式基本是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的娱乐活动,很容易调动起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小组工作也多围绕服务人群的兴趣培养和学习的主题,如青少年手工制作、亲子绘画、老年电脑学习班、羽毛球或兵乓球学习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很少遇到困难。而个案工作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实务活动,个案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有些相似,社会工作者需要以本专业精神为指导,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这对社会工作者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实务中,从界定服务对象到与其建立信任关系,再到实质性的助人服务的开展,每个过程都需要社会工作者投入很大的精力。另外一个有较强中国特色的是,很少有遇到困难或者问题的居民来求助于社会工作者,大家对于娱乐性的活动很积极,但是很少提出困难性的求助。很多社会工作者为了完成个案工作的指标,不得不找一些平时关系较好的居民来充数,其工作内容和总结也可能是自己编写和杜撰的,所做事情有很强的应付性。
三、实务活动监督不够
在活动开展之前,社会工作者都会有一个活动策划,这个策划包括活动目标、理论应用、具体程序、活动经费申请、活动问题预评估等项目,在活动结束之后也会有满意调查表、活动总结和新闻稿等档案要处理。但是这些程序式的事务在实践过程中常常被扭曲。一个活动一旦开展起来,往往很难按照活动策划的步骤实现,常常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突发状况。在撰写活动总结时,大多数时候也只是进行例行的格式化阐述,多数时候不会把真实问题与处理方式写在活动总结中。更有甚者,满意调查表都是由社会工作者自己或者其同工来填写的。
社工从业者常常认为,将活动策划、总结、照片、满意度调查表、新闻稿等文件整理在一起,活动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人们不太在意以下问题:整个活动是怎么进行的,中间发生了什么问题,是否尊重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技巧,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只要新闻稿写得出彩,照片拍得好,就可以算是成功的活动案例,就有可能发表在报纸上。而机构更关注的是每个社会工作者举办了多少次活动,是否完成了指标,在社会上是否为机构产生了广告效应,等等,这种形式与社会工作的专业作用和精神有所背离。
四、文牍和行政事务繁重
为配合开展服务活动,让工作更有规划性和反思性,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要制订工作计划和撰写工作总结。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每个工作者除了必要的活动总结,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编写周计划、周总结、月计划、月总结等一系列文件,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对此类文件又缺少严格的检查和惩罚措施,因此大多数人都不太上心,常常敷衍了事,或是随手编写,或是复制之前的日志甚至是别人的日志,大多数文件都是在需要提交时临时抱佛脚来完成。这样的计划与总结对我们开展服务活动很难发挥实质性的帮助与引导,社工从业者与管理者都需要反思:是否需要更好的方式去替代或者改进此类事务?对于一种实践性的专业和职业,这种静态、冗杂、死板的工作方式如何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除此之外,由于社会工作的服务点采取驻派方式,社会工作者由机构派遣和管理,它们受机构和用人单位双重领导。因此,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们常常会被用人单位派出去做一些非专业行政性的事务,比如帮助用人单位打印、整理材料、写报告以及不少跑腿打杂的工作。这对社会工作者的正常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使得社工的专业形象大打折扣。
五、社会工作者的聘任与督导机制问题
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和公益性很强的职业,它对从业者的个人素质有很高要求,并不是所有的人经过教育和培训都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有些人工作很积极热情、乐善好施,有些人则消极冷漠,甚至斤斤计较,经过专业的培养和工作锻炼后,前者常常会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社会工作者,而后者就很难说了。然而由于本行业目前存在许多问题,很难吸引和留住社会人才,于是就对求职于社会工作者的人员来者不拒,缺乏严格的选拔与考察机制,使得社会工作者队伍良莠不齐,影响了社会工作的服务效果和质量,进一步造成了社会工作发展的恶性循环。这是目前每个社会工作机构都面临的难题。
督导机制角色偏于行政化。深圳社工机构采用香港社工+本土督导的方式,着重培养本土督导的发展。在理念上,本土督导依照“一线社工――督导助理――初级督导”的层级关系。这种层级关系并不是严格的上下级关系,督导从事的并不是简单的管理和领导工作,而是担当类似咨询师的作用,督导需要与被督导者开展彼此的良性互动,对后者在实务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建设性的指导,帮助其成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督导并不能认清和摆正自己的角色和功能,把自己定位在领导者的角色和地位,认为下级社工和人员要无条件服从自己的意见和工作,这与督导的理念是不一致的。
同时,督导或督导助理的督导专业性水平也让人质疑。这类岗位的选拔需要一定的实务工作年限,由于本领域人才流失问题严重,每个机构符合条件的人并不多,这就降低了岗位的竞争性。我们曾经遇到一位督导助理:她本是刚从校园毕业不到一年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某社区做了一年的一线社会工作者后,由于其他人员来来回回换了一遍,她竟成为了本社区内资格最老的人员,不得已才被推选到社区督导助理的职位。实际上,她自己的实务能力颇为有限,更不知道如何督导别人,于是苦不堪言。这个案例并不是个案,很多督导或督导助理只是在机构多呆了一些时间,比其他工作者从事一线实务的时间长一些,其专业水平不一定比别人高,那么其督导的作用就让人产生质疑了。
*年是我中心成立的第二年,趁着社会工作大发展的春风,机构将继续秉承“扎根社区,服务社群,助人自助”的宗旨,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以继续建设好一个凝聚爱心,服务社群的专业社工组织为目标,致力打造社工服务品牌,扎根*,服务*。*年度中心工作计划如下:
一、坚持一个中心:以专业服务为己任
*社工事业现在正处于起步阶段,作为*第一家专业社工机构,我们有义务为社工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通过开展青少年、老人服务,让服务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庭,不断推进社工+义工的服务模式,但是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仍不高,各级部门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还缺少认识。
今后的中心工作,我们将以加强*乃至*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社会工作为己任,继续坚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按照社会工作服务程序,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大胆探索,在社会工作知识的培训、宣传,还是社工岗位的开发、社工专业服务的介入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探索本土化的服务模式,积累可推广的经验。
二、做好两项工作:自身建设和社工宣传
(一)自身建设
*年,我们将继续完善中心在管理方面和服务方面的建设。管理方面,继续建立健全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树立中心的品牌意识,打造中心的品牌文化。服务方面,加强项目规范,建立更加丰富的资源库,同时加强与*等高校社会工作系的联系,挖掘优秀的社工人才,并加强粤港台社工督导的沟通,打造专业的品牌团队。另外,加强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服务技巧,提升服务质量。
(二)社工宣传
社会工作作为中国大陆新兴的一个事业,并不为广大群众所完全认知与接纳,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对于社工的宣传也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心将通过深入社区宣传、报刊、网络等途径进行社工知识宣传。
*、深入社区:中心将在节假日不定期到社区举办活动,让居民在参与活动中对社工有深刻的认识。过去的一年中心在南桂、桂园社区的成功充分表明了这一途径的可行性,今年我们将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宣传。
*、网站:在新浪等网络媒体上开通了博客、微博,定期、及时更新中心的活动、项目开展情况。并争取在今年内完成中心网站的建设。
*、媒体:争取与《*日报》、《*时报》《*电视台》等*本地媒体合作,中心的活动通讯、宣传社工文化,让居民在日常活动中对社工有进一步的认识。
*、宣传专刊:通过活动宣传单张、项目通讯、月刊、年报等各类宣传手册,及时传递服务信息,加强中心服务动态介绍。
三、打造三大品牌项目:为老服务、青少年服务和社工人才建设
(一)以养老机构为载体开展为老服务
老龄化社会呼唤专业服务的介入,养老机构的老人需要社工的慰籍。经过对*老人服务的现状评估,整合中心的现有资源,中心在*市、*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将为老服务定位为以养老机构为载体,深入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
一是开展桂城长者颐乐中心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项目。
在获得桂城关爱基金的资助下,中心将在桂城长者颐乐中心开展专业服务。包括建立社工部,开设社工岗位、建立社工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打造院内社工文化,开展员工专业团队建设、开展长者专业服务等。通过整合院内外的志愿者、场地设施、设备等资源等,为长者提供充足的资源服务;协助长者建立自助互助组织,满足长者的需要,提升长者的生活质素。
二是拓展其他的养老机构服务。
继续与*其他的养老机构加强沟通,探讨服务模式,寻求可合作的途径,建立为老服务的专业品牌。
三是开展西樵福利中心的社工督导和培训。
在西樵镇zf的支持下,采取了zf派驻社工,机构派驻督导的*+*合作模式,整合港台的社工专业资源,为西樵福利中心的员工提供系统专业的培训。派驻专业督导定期为西樵福利中心社工提供专业指导,为西樵福利中心设立社工岗位、制定规章制度、打造院内文化、培养专业团队、开展专业服务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支持。
(二)以学校为阵地开展青少年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开展的*动力快车、阳光伙伴励志营项目经验分享,对中心开展青少年的服务区域有了重要的认识。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孩子的学习、情绪、智力、人格都有重要的影响。学校也是联系家庭和社区的纽带,为专业服务的介入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因此,今年中心的青少年服务采取驻校社工的形式,开始一个新的服务模式的探索。
策划“阳光动力”助学与助长计划,争取关爱基金的支持,在桂城的两所中学(一所农村、一所城市)开始试点。一方面研究农村、城市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青少年行为特征等,借助专业手法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生活、情绪等方面开展专业性辅导工作,探索不同的驻校社工服务的介入模式;另一方面探讨社工与教师、家长的沟通合作模式,总结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同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有需要青少年得到及时的服务,推广“爱己及人,助人乐己”关爱精神,培养活力健康新一代。
通过驻校社工服务,进一步推广学校社会工作,关心青少年的全方位发展,实施培养青少年的“全人计划”,协助青少年学生能够正视生活现状,挖掘自身潜能,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并能在活动中成为桂城义工中的一分子,参与“爱家、爱桂城”的行动。
(三)以培训为手段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本土社工人才建设,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是中心今年的另一重要工作。一是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考前辅导,帮助应考人员把握考试大纲规定内容,加强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应试能力,提高,加快人员转型;二是通过专题培训,进一步普及社工知识,提高工作效能,推广社会工作服务理念和技巧;三是通过业务考察、交流,实务训练,拓宽本土服务人员的专业服务手法,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做好四项工作:预估策划-项目实施-评估反思—总结研究
(一)预估策划:加强对服务人群和区域的调查研究,借助访谈提纲、问卷等工具,通过社区探访、焦点访谈等形式,深入一线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
制定各类服务人群的访谈提纲和问卷,完善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加强项目策划的培训和指导,继续策划出符合市民需求、zf需要的专业服务项目。
(二)项目实施:在现有的服务项目中,将进一步规范服务的流程,建立服务的标准,规范各类文书档案,形成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的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按照项目书的内容和进程,坚持专业服务的原则,有序开展各项专业服务,确保项目进度和服务品质。
(三)评估反思:根据项目要求,做好*年度关爱基金资助的三个项目、西樵山复退军人医院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项目结项工作。
做好项目的自评、项目服务的文书、图片、音像资料整理、分档保存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财务审计报告等,做到管理规范、材料完整、交代清楚,确保项目评估顺利通过。同时,要加强项目服务的反思,及时弥补不足,积累经验。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习;社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107-012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功效——知、觉、行三者的整合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是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它不仅研究和探讨纯粹的理论知识,而且更注重直接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就是专业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如何应用方法技巧、如何理解理论原则等专业知识。通过专业实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方法与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专业价值观、职业守则和专业伦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按照台湾东海大学曾华源教授的概括,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协助学生学习理论与实务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成熟判断与行动的能力。意识上的使用自我。认同专业价值观以及实现自我的成长。
二、舞台剧《社工专业实习风波》——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现状
戈夫曼的拟剧论就是借助戏剧的类比而对日常生活进行的研究。借用一下戈夫曼的拟剧论中相关的概念描写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现状,通过舞台剧《社工专业实习风波》的形式表现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学生面对的窘迫情况,也许是和以前的研究不同的情况,我并不想一味的批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因为有很多的客观因素制约着他们角色的发挥,功能的实现。从一个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身份出发,结合戈夫曼的拟剧论,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一一表达出来,希望能够引起进一步的研究和深思。
(一)半虚拟半现实的大舞台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始终倡导加强实践性教学,但在不少院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专业实习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实习为主要手段的社会工作专业也是如此。所以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这个大舞台,整体呈现出一种半虚拟半现实的特点,是随着剧中人的角色的扮演,剧情的慢慢发展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二)“羞涩”的剧本期望
剧本期望就是社会规范对各种社会角色的限定。社会是一个一直在演出的戏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生活舞台上的演员。但是,在个人行动的后面隐藏着强有力的“剧作家”,这个“剧作家”就是社会体系,它不允许个人离开剧本。人们的行动受社会体系预先写好的“剧本”的限定。但是由于社会大舞台半虚拟半现实的整体特点,所以社会乃至是公众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并没有明确的剧本期望。理所当然的是,实习学生的表现就无所谓满意与否,合格与否,因此从根本上来讲,没有明确的指标评估实习的过程。所有的实习以最后老师的评定分数来终结。
(三)模糊的剧本角色
对结构严密的社会交往来说,社会有个“剧本”,它全面地规定了各种成员要扮演的角色,学习一个角色就要了解对一个相应的社会身份所期待和要求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在国内,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社会工作从业者的行为规范无章可循;实习机构对社会工作实习生这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缺乏认识,从而产生角色模糊。同样,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学生也不知道从何下手,来到机构,只能按照实习机构的要求来做,大部分学生成为了打杂人员,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失之交臂,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
(四)最小交集的剧组
戈夫曼把在“表演某种剧情时进行合作的一些人”,称之为剧组。在我国内地比较偏重于社会工作理论和教育方法等层面上的研究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研究相对较为滞后,且缺乏有丰富专业知识和直接实践经验的实习督导,而且大部分学校的实习督导由于对实务工作缺乏了解不能给予实习学生以及时、有效的指导。实习机构在实习的过程中也缺少责任意识,实习学生长期积攒的情绪、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最终以一份实习报告、一个实习成绩而退场。
(五)投资最少的舞台剧
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依据其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不同,一般分为: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最常见的实习形式是间隔式实习和并行式实习。”(库少雄,2003)。无论是就地实习或赴外实习,还是集中实习或分散实习,都需要一定实习经费作保障。由于我国公共教育经费现状和各高校用于实习经费现状,及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接待实习生的机构要收取实习管理费和实习指导费,导致通过缩短实习时间、减少实习内容、简化实习程序、减少实习次数去实习,因此社会工作的实习效果就难以达到其目的和要求。
三、让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成为你未来做社工的“缓冲垫”
所谓缓冲垫,顾名思义就是起到缓冲的作用。学校的社工教育不仅包括理论,也包括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不仅是在将理论转化成实践,也是积累经验的一个机会,作为一个工作过的社工来说,实习更是为我们今后选择社会工作在铺路,所以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真的很重要,会成为我们未来做社工的“缓冲垫”。
(一)学校乃至学院
1.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提上日程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与社会工作专业课堂理论教育同样重要,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机会。学校的学院应该重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中国自上而下的行政性影响力比较大。
2.储备专业化的师资力量,增加实习投资经费
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过程中,专业而有经验的督导老师就显得格外重要。新形势下,学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应该尽量招聘具有社工专业背景的老师,尤其要与其他专业的老师区别开来,储备专业化的师资力量,这样对于专业,对于学生都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3.建立名副其实的督导模式
由于专业化师资力量有限,督导老师在对实习学生督导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对多的状况。督导有时候也就变得似乎很名副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没办法探讨得很深入,话题也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所以我的建议是建立名副其实的督导模式,尽可能建立小范围的督导模式,最好在三个人以内。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一个社工班的学生为40——50人左右,专业老师也就4、5个人。我想学校是不是可以分阶段集中实习,学生分批实习,只不过老师就会很辛苦。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至于具体实践的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
4.做实牵线搭桥工作
老师与实习机构保持联系,经常抽空到机构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做实牵线搭桥工作。这样,一方面现场督导了学生的实习工作,另一方面,也会给实习机构一种无形的压力,更加重视专业的发展。专业实习工作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习机构
1.提供良好的实习平台,提高实习学生的主体性
很多的实习机构由于缺乏对社工专业的认识,对社工专业学生的实习角色很模糊,不知道该安排他们干什么具体的工作,所以就把他们纳入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内。我想随着社工渐渐走近人们的内心,这样的情况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实习机构要与学校的督导老师进行沟通,提供良好的实习平台,提高实习学生的主体性,倾听他们的意见,毕竟只有实习学生自己参与进来,才能充分发挥实习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增加责任意识,真实评价学生的实习工作
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机构方面的了解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准确的。为了能够让学校方面对学生实习有一个准确客观的评价,构有责任协助学校和实习导师对学生进行实习评估。无论是专业上的表现,还是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实习机构都有绝对的话语权。对于学生来说,每次评价都是下一次进步的开始。
(三)实习学生
1.“手中有剑”才能升级为“心中有剑”
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学好我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做到“手中有剑”,通过一次次的实习,我们拔剑出招,一次次的实战的机会,积累经验,总结得失,渐渐的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剑”,成为真正的高手。
2.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孙子兵法》有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说的激进一些,社工专业实习有时不免也是战场,不提早准备,只打没把握的仗,怎么有胜利的可能呢?所以在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要做好实习准备,包括实习机构的情况以及关于服务对象等等的一些背景性资料。例如,我们的服务群体是自闭症儿童,像我们这种门外汉,就需要补充大量的新鲜血液。这样,进入实习机构以后,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3.将实习当做工作前的一场场练兵
全身心的投入实习过程,并将工作的进展记录下来。将每一次的专业实习都当做工作前的练兵,珍惜每一次实习的机会,发挥专业角色,如果碰到问题及时和督导老师进行沟通。通过一场场的练兵,我们会从刚开始的懵懂无知,到后来游刃有余,轻车熟路。
4.做好实习后的总结反思工作
实习是自己的事情,无论收获多少,都是宝贵的经验材料,是今后工作的一个平台,一个缓冲垫,一个可借鉴的模版。所以,我们要做好事后总结工作,形成书面材料,并妥善保存。毕业之后,工作中碰到了很多的困惑和挑战,由于可借鉴的经验很少,所以经常一头雾水,如果有了实习这张王牌,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小结
文章通过回顾自己的社工工作经历,结合自己上学时的专业实习经验,提出了一些关于实习的思考。主要包括实习的功效,并借用戈夫曼的拟剧论,导演了一出《社工专业实习风波》的舞台剧。通过舞台剧《社工专业实习风波》的形式表现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学生面对的窘迫情况,也许是和以前的研究不同的情况,我并不想一味的批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因为有很多的客观因素制约着他们角色的发挥,功能的实现。最后提出作为教育机构学校以及实习机构,又该作何努力,配合学生的专业实习工作,让社工专业实习成为学生未来做社工的“缓冲垫”。
参考文献:
[1]吕青.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意义,困境与出路[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24):52-55.
[2]游洁.对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反思[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42-45.
[3]卢时秀.浅析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89-190.
基金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研究”(12CGL122)。
作者简介:谭磊(1979―),女,汉族,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引文格式:谭磊, 朱媛媛, 何剑东.行政视野下广州市社会工作组织运营困境与对策[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14(3):47―53.
摘 要:近年来,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在政府巨资购买下呈“井喷式”发展态势。文章借助参与观察法,提出广州市社会工作组织在行政运营上存在以下困境:组织架构同质性有余而本土化不足;从业者偏少,“职业倦怠”出现;决策欠缺长远性、科学性规划;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和利用低效;信用监督机制缺失等。这些不足在个案――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得以验证。化解的对策是:重视绩效评估,提升容忍区下限;重视信用监督,力求公开透明;增加从业者数量,倡导开放式沟通。
关键词:社会工作组织;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行政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4)03-0047-07
在我国,社区工作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是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创办,得益于本地政府对新加坡“政府主导”模式的借鉴。目前世界范围内,社区治理方式有三种典型模式,分别以美国、日本和新加坡为代表,美国代表自治模式,新加坡代表政府主导模式,日本代表的则是前两者的混合模式。不管何种模式,社区治理的共同特性是非赢利组织高度发达,在社区服务供给、居民参与方面发挥了政府和自治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1]175179
近年来,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的社会工作组织在广州的发展急速而迅猛。2012年,广州市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启动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的社区服务创新工作。100余条街道均以一年200万元的合同金额,公开向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招标购买服务,先后成立的160多家组织承接了政府外包的150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也催生出多家社会工作评估机构与行业协会。欧洲学者S.Kuhnie和R.Selle依据非赢利组织与政府互动的状态及财务依赖与控制状态,将组织分为四类:整合依赖型、分离依赖型、整合自主型、分离自主型。[2]显然,在我国本土化语境中,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多数属于整合依赖型,即组织与政府沟通频繁,接触密切,财务高度依赖于政府,同时在法律上受到高程度控制,部分组织与政府沟通较少,带有分离依赖型特点。
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为依托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作为新生事物,运作三年以来,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在行业创新与成效令人欣慰的同时,依附色彩浓厚、管理不透明、从业者不稳定等问题频频见于报端①。行政管理合理规范与否对社会工作从业者与专业服务造成的影响极大,而近年来社会工作组织内部行政却“犹抱琵琶半遮面”,学界鲜有相关论述。本文试图从行政角度出发,以G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实证案例,探索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内部管理现状,以促进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国内其他地区民办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有关概念、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所指的“行政”,专指社会工作行政。在美国著名社会学者雷克斯・A・斯基德莫尔看来,社会工作行政是指组织工作人员将组织的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行为,涉及行政人员、领导者与所有其他职员,基本过程通常是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3]4本研究选取S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下设的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基于以下考虑。第一,高校教师创办民办社工机构是广州市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的特色。S组织成立于2011年,为广州某高校社工专业教师创办,能体现行业发展的本土化特色。第二,广州市大规模采购民办社工组织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兴起于2012年,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运营起点时间与此吻合,时间虽短,却代表了广州市150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大多数运营时长。在探索过程中,广州市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政策背景的相似性和运营方式的同质性,也使得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行政模式具备典型性。
本研究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进行,在社会工作组织的真实工作场景中进行直接、无结构式观察,以全面、深入地描述社会工作组织的行政状态。研究者的角色定位于“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4]。近五年来,本文研究者作为广州市多家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专业督导,对本地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行政运营具有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能够公开询问相关问题,并获取各类运营资料,因此,身份的便利性使研究开展具备充分的优势。在参与观察中,本文研究者重点研究了作为个案的G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运行方式,反思现状,并寻求改进之道。本研究亦属于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合作模式。行动研究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社会工作者柯立尔、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对社会科学的反思,目前已成为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中,社会工作组织的社会工作者已不是简单地作为研究对象,而是和研究者一起共同参与整个研究过程,并运用研究结果干预问题情境,促进从业人员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提高其社区服务能力。
二、广州市社会工作组织的运营困境
(一)组织架构同质性偏高,本土化不足
目前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普遍采用直线参谋式架构,即组织层级之间存在水平和垂直的关系,而参谋(如督导、顾问、研究部门等)作为专家协助直线部门的管理者,其优势在于接近特罗普曼(Tropman)所描述的组织结构的“扁平”形态,[3]108能避免层层控制的等级制度的束缚,使组织服务工作开展更具执行力和变化性,便于一线社工与管理层之间建立交叉互动关系,进而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但这种“扁平”的宽三角形,在应对一定的工作量,特别是下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庞大指标量时,多采用延伸底边,即多设职能部门的方式。这就比较容易出现各职能部门服务领域不清晰,工作互相重叠(如家庭部和妇女部)或留有真空的现象(如义工专项服务无管理),这一问题一般还会随着职能部门的增加而越发突出。目前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部门设置,尤其是一线服务领域的设置,多为服务合同限定的青少年部、家庭部、长者部、义工部等,这种部门划分方法在服务实践中并非完全吻合本街道或社区的服务需求,雷同性高而本土化不够。
(二)社会工作者数量偏少,出现“职业倦怠”
社会工作人员配置偏少是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共性难题。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广州市共有2 618名持证社工,其中大部分为机关事业单位或街道社区任职人员,真正从事一线社工工作的人数估计仅600名。按照有关规划,广州市到2015年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5名社工,亦即全市需要7 500名持证社工。[5]以G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例,根据项目协议要求,目前社工人员配置数量为20人,但该街道总人口数量为11.3万人,社工与居民的数量比例为1∶5 650。而截至2007年3月,在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注册的社工人数已超过1.3万人,也就是说,香港平均每530人中就有一名社工。[6]研究者关注的G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数量不足20人,难以全方位覆盖到辖区内11.3万常住人口,只能以特殊人群或生活困难家庭为服务对象,难以将专业服务扩展至“有需要”的社区居民身上。在工作压力过大以及激励机制不足等因素催生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从业者队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导致工作低效或频繁离职现象的发生。
(三)组织决策的长远性、科学性不够
一般情况下,广州市各社会工作组织下设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会根据合约规定和需求调研来制定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但部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缺乏建立在中心使命和愿景基础上的长期战略性规划,部门基本只围绕自身的需求调研和工作指标量来开展工作,对组织服务使命和发展目标欠缺深入了解,出现指标导向的工作模式。作为基本需求调研工具的问卷,本身也会存在问题:一方面是调查总体不明晰。由于部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尚未与街道行政部门建立起信息资源共享,掌握的样本总体信息不全面,数据缺失较多。另一方面是抽样方式和操作流程不够科学,较难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大大影响了需求问卷调查的可信度,进而影响所制定计划的科学性。
(四)资金来源单一,且有效利用程度偏低
广州市所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都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营,所使用资金基本来源于政府拨款。这种资金筹集的优势十分明显――来源稳定,但是资金的来源单一化的劣势也同样明显――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一方面,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只能根据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来谨慎使用资金,难以应对新出现的居民需要或者突发性居民需求,社工也缺乏根据居民具体需求的变化开拓新的服务领域的兴趣。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在资金来源上过分依赖政府的现状使得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缺乏独立性,行政色彩浓厚,依附性高。从微观角度来讲,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财务上受制于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尽管部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也会争取其他社会渠道的资金支持,但这些资金的数量有限,对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资金的来源结构影响甚微。
在调研中亦发现部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存在突击花钱的现象。开启服务时大多数社工都力行“节俭”,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活动预算,无疑值得肯定。但因每个部门的活动经费有既定金额,所以,当出现资金有结余时,便会出现短期内集中使用资金的行为,这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工作组织对资金的有效利用程度偏低。
(五)信用监督机制尚处于缺失状态
澳门理工学院研究员李燕萍认为,社团信用是社团在严格自律基础上诚信守法而获得的社会认同与尊重。[7]152内、外监督机制的完善是社团信用构建的基本保障。信用监督组织的构建,既遵循了法治社会的制衡规律,又有效克制了社会工作组织于公益与私益(组织与成员)间存在的矛盾。各国实践亦表明,有效的制度约束是非赢利组织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国内社会工作组织的信用监督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和透明。从内部看,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中少有组织设立监事会或及时向社会公开财务信息与服务报告,内部自律机制尚未健全;从外部看,尚未有第三方组织或行业组织承担起有效的监督职责,评估组织做出的评估报告多数只向民政部门或社会工作组织报告,并未有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的先例。从国际来看,非赢利组织普遍缺乏能力回应资金提供者、政府和服务对象多方期望,没有评价自身绩效的能力。[8]然而,广州市作为我国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先行地,为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亟需在组织信用监督机制完善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示范。
三、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个案研究
(一)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简介
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某街道,成立于2012年4月,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由广州市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营运。目前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已承接广州市6条街道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其中之一。目前该中心配备含社工在内的20名工作人员,为辖区内19个社区的老人、儿童、青少年、残障人士等提供综合性社会工作服务。主要运营场地为街道政府提供的一栋四楼建筑,室内面积约1 500平米,设有包括个案室、小组室、多功能活动室、职员办公室、储物空间、档案室在内的功能区(室)20余间,设备完善,功能齐全。
(二)G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运行管理状况
1.人力资源配置――中心管理和服务团队 图1为G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运营架构图,从中可了解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情况。
从图1可见,G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采用直线参谋式组织架构,同时存在水平和垂直的关系。在垂直结构中,由项目总监至中心主任、主任助理、部门主管到一线社工,存在由上至下的指挥关系;同时,在中心主任层面存在水平关系,督导团队作为专家参谋,协助直线部门的管理者完成管理团队、提升服务的任务。各层级人员资质大体如下:项目总监为具备企业管理背景的S社会工作服务组织高层管理者,督导团成员为来自香港、澳门和内地社会工作行业或专业的教育资深人士;中心主任一名,为中级社会工作师,有3年以上社会工作一线服务经验和1年社工组织管理经验;副主任职位暂时空缺:两位主任助理均为助理社会工作师,有着2到5年的社会工作一线服务经验;长者部等部门主管基本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有1年以上的一线服务经验;各部门根据指标数量的不同配备2―4名社会工作、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社工从事一线服务。
在组织架构上,可围绕本社区居民的主要需求设立职能部门,突出社区自身的特殊性,不必生搬硬套其他组织的部门设定,同时鼓励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内部积极进行部门分工调试,避免出现服务的死角或重叠区。 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服务人员配置中注重跨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这种所谓的“个案管理”②方式符合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趋势。2013年,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曾在处理某婚姻家庭个案时,由法学专业背景的社工负责法律法规的解释工作,而由社会工作和心理学专业的社工负责处理服务对象的资源链接和情绪疏导工作。这种一站式打包服务的个案管理方式有效提升了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专业服务的效率和服务层次。
2.计划与决策
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具有明确的年度计划,暂时缺乏宏观层面上的战略远景规划。基于家庭探访和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项目之初会制定中心一年度各部门的服务计划。S组织的《行政工作指引》规定,各部门月底需提交本月工作总结和下月工作计划,每周末上交本周工作总结和下周工作计划。中心的日常行政决策由中心主任在听取助理及部门主管的意见后做出,各部门内部具体决策由部门主管负责做出。中心每月和每周均会召开例会,对一月(周)工作进行总结,并集体讨论下一月(周)工作任务。无论是中心主任还是部门主管在做出决策时,都会考虑下属员工的意见。例如,在考虑某次需求调查的抽样方式时,中心主任充分听取了各部门社工的建议。这种较为民主的决策方式充分体现出社会工作行政与工商企业行政或政府行政的巨大差异,“各级员工参与行政过程,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整个组织的方案。”[3]14中心的决策过程相对民主,拥有决策权的中心主任和部门主管基本都会考虑其他人员的意见。
据研究者观察,对于一些偏向于关乎机构整体而非部门或个人的问题,工作人员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进一步来讲,表现出一线工作人员对于G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目标的认同感偏低。同时,决策的方式和过程也有待改善。一些决策的做出并没有准确界定情境和问题,也没有充分收集和分析事实,更没有考虑一些预期替代方案,因此,导致决策结果掉入拖延、过分简单化、非理和错误导致沮丧的决策陷阱。[3]69-70
3.财务管理 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财务管理上受制于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质上不具备独立的财务管理权力。任何资金预算与使用均需上报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得到审批后方可支出。根据财务管理制度要求,每半年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亦须向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交财务报表。同时,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被要求按与购买方签订的服务协议预算划分财务记录项目,并逐一记账,保存财务记录、发票等。在年终评估时,由第三方评估组织派出专业会计进行审核考察。在具体预算方面,月底各部门填写好本部门下月预算表并上交行政人员;行政人员整合后交到中心主任处审核签名;最后上交到组织总部,申请下月中心的费用。
针对中心在财务管理上的现状,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改善:一方面,在资金来源上要更加注重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专门设立专有部门负责资金筹措,在“开源”这一环节上下足功夫;另一方面,对于中心资金的使用,全体社工都要对其用途和作用有清晰的认识,从服务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制定每项开支,避免节余过多或严重超支现象的产生。
四、结论与对策
本文基于行政视角,以参与观察的方式研究广州市近两年兴起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运营现状与困境问题,既是对广州市政府耗资2.63亿资金[5]以“井喷”方式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成效考量,也是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内省和反思。研究认为,广州市社会工作组织在行政运营方面,目前存在以下有待破解的困境:组织架构同质性高,未突显本土化特征;从业者偏少,“职业倦怠”现象出现;组织决策欠缺长远性、科学性规划;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和利用低效;信用监督机制缺失等。作为研究的个案,在不足两年的时间中,以G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典型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与决策、财务管理等方面勇于尝试,内部管理日趋稳定。在从业规范尚未成形的行业发展背景下,S社会服务组织及其G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稳定有序,探索成果值得肯定。然而,作为新生事物,该组织也存在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激励机制薄弱、资金来源单一与使用效率欠佳以及计划决策过程尚显稚嫩等不足。
基于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行政运营的综合考查,本研究提出三方面的对策。
(一)重视绩效评估,提升容忍区下限
东华大学王锐兰教授将绩效容忍区概念引入到非赢利组织服务绩效评估中,认为,非盈利组织的服务对象或者利益相关者,通常不能选择并精确评价非赢利组织的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因此,会有一个既定的容忍度,并构成预定的期望区间,即容忍区,在这一区域内任何绩效改善对利益相关者的感知影响都是微弱的,只有当服务超出这个容忍区时,才会对利益相关者的感知质量产生真正的影响。[9]这一绩效容忍区概念对社会工作组织的启发是,如果组织试图改善服务绩效,就一定要努力突破容忍区的上限;如果组织认为服务绩效可停留在容忍区内,就要警惕不能使服务能力落于容忍区之下,否则利益相关者(服务对象、政府部门等)会因失望而放弃该组织。从绩效评估的角度,社会工作组织的行政能力建设包括对组织使命的合理分解能力、设立组织中长远目标的能力、融资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设计多种薪酬标准能力、工作者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能力等。
(二)重视信用监督,力求公开透明
需要内外合力,以构建社工组织公开透明的信用机制。具体来说,信用监督机制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内部监督层次。其完善与否体现出社会工作组织自治能力的高低,反映了非营利组织向大众证明其使命和效率的需要,属较高标准规范。在社会工作组织内部需设立监事会,负责监督法人的行政运作与财务;制定切实制度,保障员工行使监督权利。其次是行业监督层次。在社会工作行业层面,需设立专门的行业组织以引导、监督社会工作组织改良服务过程。在美国,非赢利性组织互律机制充分发展,包括非赢利组织联合会、行业社团的互律以及独立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如美国全国慈善信息局(NCIB)致力于慈善组织评估准则的制定和定期向公众评估报告,为非赢利组织提供引导和激励,也对社会公众评价、参与、支援非赢利组织起到重要作用。最大的非赢利组织联合会 IS由800多个自愿组织、基金会组成,制定了美国非赢利组织的伦理守则,它在非赢利部门中采取劝告、说服及传播好经验的方式实现行业自律。最后是外部监督层次。由政府为非赢利组织订立最低行为规范标准,透过正式法规,由政府和社会公众来执行监督。对政府而言,要维持低门槛进入的法律条件,合理分类社团,有针对性地设立管理手段。发挥会计、审计、税务等部门的作用,实施专业检查。建立司法监督制度,引入司法审查,保证受损权益者获得法律救济,社会工作组织权力产生外部效果以及内部发生纠纷时,进行司法干预。除专业机关监督外,倡导含媒体、公众在内的社会舆论参与社会工作组织的评论、批评与督促改进。非赢利组织信息是社会共有财富,为社会成员共享,要公开财务和与服务相关的定量信息,以便全面评估其是否履行其使命,[7]140152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内部监督带有自愿属性,而外部监督则具强制性,行业监督体系位处两者之间,其中介与引导作用尤其值得重视。内外三层次信用监督机制亦可概括为纵向(政府与社会工作组织)和横向(同行、受益者、媒体和公众)监督机制并行,相互结合和制约。
(三)增加从业者数量,倡导开放式沟通
倦怠感的产生受繁重工作量、工作自不够、社会认知度偏低等因素影响。政府部门有必要从资助经费、鼓励政策等着手,有步骤地培育和增加社会工作者的数量,以缓解该行业人力资源匮乏的困境。20世纪末,美国约有160万个非赢利组织,平均每12人就有1人服务于非赢利组织。[1]165庞大的从业者队伍确保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度及合理的工作强度。2012年,我国中央政法委、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9个部门和群团组织联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国家将大力培育专业人才,到2015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5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10]在专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对职业倦怠的缓解肩负有直接和关键性责任,组织需要在内部营造开放式交流氛围,鼓励员工民主参与,从团队激励、社区居民参与及志愿服务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多元化尝试。
综上所述,广州市社会工作组织行政困境的解决出路,一方面有待于政府职能的不断清晰和完善,与社会工作组织建立相对平等关系,提供支持性和约束性并行的外部政策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工作组织亟待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信用监督机制,形成开放式团队沟通氛围,主动回应组织内、外部问责,实现透明化、科学化、可持续和民主式行政运作模式。
注释
①见刘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呈行政化趋势》《南方都市报》GA06版,2013年6月15日。此文公布了由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的《2012年广州市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与2013年展望》报告,指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存在“部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已成为基层政府附属单位”“不专业及财务、管理不透明”等问题。
②全美社会工作协会的董事会主席这样形容“个案管理”:它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根据案主及其家庭的需要进行评估,在适当的时机,通过对他们提供安置、协调、监控、评估和倡导等一系列服务以满足案主特定的复杂需要,这种提供服务的方式就是个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尹保华.社区建设创新与社会管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S KUHNIE R SELLE,GOVERNMENT.Voluntary Organization: A Relational Perspective[M].Aldershot:Avebury,1992.
[3]雷克斯・A・斯基德莫尔.社会工作行政:动态管理与人际关系[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43.
[5]谭秋明. 今年花2.64亿买社工服务[N]. 广州日报,2012-09-14.
[6]艾建琪. 香港社会工作覆盖到社会各个角落[N]. 深圳商报, 2007-04-17.
[7]黄兆辉.小政府、大社团――澳门的后-后现代性与后传统生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8]SANDRA L,BOZZO.Evaluation Resources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Usefulness and Applicability[J].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2000,10(4):463―472.
[9]王锐兰.解读非赢利组织绩效评价――基于民主政治视野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72.
社会工作教育 专业实习 实习教材
一、多面经历
(一)无能为力的社工实习
娜娜是一个性格开朗亲和力极强的女孩子,曾在北大人民医院做过为期26天的专业社会工作实习。说她开朗,整个谈话非常轻松,毫不戒备分享了很多她的实习经历,讲述那些颇有触动的故事;说她亲和力强,短短5天时间接手的个案,她与服务对象一位老奶奶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掌握了老奶奶的很多个人信息。她聪慧好学,初入医务社工这个陌生的领域,自己便查找了文献资料了解美国、日本的医务社工模式,以便能够顺利展开工作。当然,在机构督导和学校督导的指导下,她又尝试阅读了其他相关论文,了解医务社工体系。身穿白大褂,给病患指路,陪患者聊天,这些带给一个尚未走出校园的天真女孩无限享受,病患的一声谢谢、一个微笑都让她欢喜感动,如天使一般闪现在需要帮助的人周围。然而,是什么让这个涉世未深的精灵感到些许遗憾,甚至发出无能为力的感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总会激情洋溢、满腹理想,然而社会的大舞台确实和我们想象得太不一样,至少让我们看清真正的生活其实很单调,甚至艰辛。
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响当当的大牌,社工专业学生在学校虽不能呼风唤雨,但一定信心十足!然而习惯了小环境的优越和温室的安逸,难免在遭遇风雨的时候会有些不堪。娜娜经常要向服务对象澄清自己的身份。因为医院环境的特殊性,工作人员身穿白大褂,病患家属自然以为她是医生或者心理医生。社工的认可度和熟知度远不及志愿者,实习中对身份的界定可谓必要。
作为社工的实习生,当然希望能够运用到所学知识。北大人民医院作为全国第一家成立社会工作部的机构,一定能为社工学生提供广泛的平台空间任其施展才华,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假想。娜娜每天都要做的工作是送书,让病人挑选喜欢的书籍阅读。当问之此活动的目标及意义时,她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告知不太清楚。让整个社工部都引以为豪的志愿者招募培训活动也让娜娜陷入了深思,原因在于她只是机械地选简历、面试、阅卷、培训、考核,一系列看似规范的流程,作为面试官的她竟不知选拔的标准,这是何等的讽刺!除此之外,用娜娜自己的话来说,“个案是实习的一个任务,是一个作业。随便找了一个。让护士长帮忙看看哪个比较合适,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我只是一个陪伴。换成一个非社工专业背景的人,他也可以胜任的。我做的那个个案,就是很‘水’。”随便挑一个人就能作为个案,个案为期5天,这是多么的可怕!专业与否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的,这不足以让一个堂堂的大学生感到无能为力。真正困扰清纯女孩的是什么呢?
娜娜讲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蒙古的十多岁小女孩四楼坠楼,伤得很重,无意间进入病房她吵醒了她,觉得她很可怜,不知道该怎么帮她。而另一个让娜娜纠结万分。心内科住着白族的夫妇,妻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需要做手术,丈夫辞了打工的工作来北京。家里非常困难,每天吃的饭就只是馒头咸菜,欠了很多钱,一个孩子在老家上高中,还有一个在外面打工,丈夫住在很小很小很小很简陋的房子里陪着她。娜娜只能通过捐衣服和送饭,来表达一丝同情,而她认为这已经是做到的极致了。最当务之急的无非是妇女的病情和资金,就病情而言,不懂医术,资金问题也只能去筹款。第三个故事,她偶尔会看到医院的门口会有人打着横幅静坐。同医生、护士查房时也会发现患者病房自己养着鱼、养着花,挂着自己的窗帘,就像自己的家一样,而这些医院是不允许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娜娜通过询问医生、护士了解到这是典型的医患关系不和。碍于很多原因,医院不让工作人员“碰”,娜娜自己也感叹“这不像是社工。太不社工了!”。这也是机构实习的伦理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
面对这样的事情,娜娜除了同情只能选择无奈。因为专业的筹款、治病、处理矛盾她根本不懂。而本人问到参考书籍时,娜娜连用五个“对”和两个“这个太重要了”来回答我,表示愿意参考实习教材。
娜娜说到社工、医生都是良心活,要对自己、对病患负责。那除了一颗善心之外,社工教育、实习教材对促进实习的专业进程也颇有促进作用,让专业发挥能量,取代无能为力。通过此访谈,本人总结了如下方面纳入实习教材。(1)专业澄清,什么是社会工作?(2)明确机构实习工作内容,对工作目标、内容加以解释说明。(3)重视专业化的发展,如规范实习期间的各种工作记录表。(4)阐述社工专业技巧及扮演的角色。(7)明确实习机构准则。
(二)硬流程遇上软文化
和玲妹聊天的一个多小时让我时而紧张时而放松,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她在北京的专业社工实习不太愉快,担忧自己追问会再次把她带入那段纠结的往事。当她谈及香港的实习经历时,我又是如此羡慕,同样经历过香港实习的我却少了很多她那样纯真的感受。
北京流程化的工作让玲妹深感无奈,即使是国际领先的各种设备的运用,还是会让工作漏洞百出。先进的指纹识别技术记录着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培训考核制度也让志愿者服务不敢松懈,各种规章制度、服务记录间接增强了志愿者的责任感。然而,送书服务竟然出现了书籍丢失的现象。通知志愿服务的短信连日期也忘记了修改,重复着好几个月前的模板。这样冷冰冰的硬流程拿什么吸引我们?在尝试个案工作时,她也同样提到了无能为力。玲妹说到做个案是领导的意思,服务对象大多情况下不需要这样的服务。这让我哭笑不得,原来是为了所谓的任务、业绩生硬地开展个案工作。更好笑的是,看来不仅是服务对象不需要这样毫无意义的聊天服务,连我们的工作人员也在尽量偷工减料。我们书本里关于个案工作的介绍可不是聊天呀!
语调一转,来到了南部的香港,玲妹瞬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绝对不是开玩笑夸张,连语调也变得柔和了许多。各种生动地描述如何与督导相处,同事间如何互动,服务对象又是怎样回应她设计的活动,绘声绘色,让我有些羡慕嫉妒。是什么魔法让玲妹如此享受这样的实习过程?她讲到最多的是文化。几个对比。一方面和督导的关系。在北京的实习,“没有去找老师或者督导去解决遇到的问题,那样感觉像是在反抗。而且机构的督导老师是很繁忙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你也不可能从她那里获得更多的学习的资源。”而在香港,“专业不仅体现在技巧,还体现在一种跟人的交往上面。我逃避的一些东西也会在日记里面写,然后督导会说你要想清楚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大家是这样的态度或是怎么样?是一种启发式(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和同事的关系。北京,玲妹接手了一个个案服务,服务对象是一个极为健谈的中年人,这让其他实习生有机会幸灾乐祸了,因为一般开展个案的时间是一个小时,而玲妹总会“被聊天”两个甚至三个小时,直到下班不得已必须离开才能结束。香港,“我们的同龄人,相处得非常好,非常热情,他们的工作任务也很辛苦,他也会像我们展示他的一些工作内容、他的工作态度。”和服务对象的关系,在北京,“我不太喜欢那样的环境,哎,跟那些就是病患呀在一起,你特别无能为力。”在香港,“那些老人真的对你就是很好,会带你去当地吃好吃的东西,这些真的有时候都不敢跟导师说,他会说跟你们拍照好不好,他会随身带个小相机,随时拍照,就很开心。”玲妹回忆时甚至说“他们是不同的角度在展现一种东西,可能这些人在告诉你些什么确实也可以编成一部教材。”玲妹还说,“我一定会看一下机构有没有什么变化呀,包括这个老年人还在不在呀”。
社工就是和人打交道,如果没有文化、没有情感,恐怕确实让我们面对死板的即使是先进的机器、流程也会少一些温暖。
玲妹主动谈到了实习教材的必要性,实习不仅得有情感,也得有实实在在的本领。实习教材应该包括如下方面:(1)机构导引手册:历史、社工发展历史、职能、使命。本行业其他服务机构的信息,与其他领域的异同。(2)专业知识介绍,涉及不同的主题、技巧、实际的案例。(3)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特点。如医院需要了解“科室有哪些病人,这些病人遇到什么问题,这些病的特点,设身处地跟他们聊一些内容,而不是你从哪里来呀,要做手术不要怕,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4)形式彩色配图小册子,短篇幅系列丛书。(5)当地的风土人情。(6)文化。包括团队归属感。
(三)小小社工,绽放能量
宇洋是一个极其重视社会实践的女孩,她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很多都是宏观体系,难以理解,甚至是不能与时俱进的。当然她并没有否认教材、课本对实习专业性的指导作用,但在她看来,一个好的社工需要有三方面的素质。第一,性格方面,需要有良好的亲和力,为人处世、与人打交道要特别灵活,表现出贴心、处处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第二,书本上的专业知识需要内化到自己心里,有认同感。第三,不是刻板依靠那些书本知识,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灵活多变。
而说到教材,她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反向梳理知识,即将一线的工作方法,总结成一定的书面知识,推广到更多类似的领域。这些知识不能是你感受到了,你知道了,就算了,当然需要有这么一个梳理,以便给更多的从事相关领域的人以参考。而这样梳理的体系需要有针对性、群体性,注重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另外,社工的价值理念如接纳、自决、个别化也很重要。最关键的是需要有事例作为支撑。列举一些共性的主题,能够让读者有所借鉴社工如何介入。
很难想象宇洋在谈及实习时,虽然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是蛮愉快的回忆,但总会感到失落。她也提到了无能为力,这样描述她的感受“我们不知道我们学了社工跟这里面的人区别在哪?或者说我们学了社工之后能为这个机构做些什么?就是好像我们不学社工的人同样能做得很好,我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当时就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们一些人情绪也不是很高。”原来做专业实习的同学都会有如此感受,不知道我们的价值体现于哪?不知道我们的专业性体现于哪?
宇洋的经历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建议,她说“融入很重要,你不融入的话,就无法了解那些人的真实需求和想法,你总是在,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他们,其实看到这个过程只是看到表面的东西。除非你真的非常热爱这个群体,否则经过一段时间后,都会觉得受到打击。”
如何感同身受,如何发挥自己小小的能量,真的值得我们继续思考。
(四)让实习生在学习中绽放光芒
小磊参加过很多次社会工作的专业实习,我也很吃惊他竟然阅读过实习教材。在他的推荐下,我也找到了两本实习教材。其实就是针对实习的指导手册,目前参考的比较多一些。他认为社工教育让他学会了尊重人,少一点批判,多一些鼓励,多一点反思,少一些等待。这种价值观层面的影响对他而言感触颇深。这也是在我问到实习教材的内容时,他极力强调伦理的作用。
小磊认为:“我们应该让实习生学习社会工作伦理。你的价值和社工的价值,你的身份、角色和机构的角色,你和案主的关系,你和案主的一些理念。社工你所成长的生活经历,你所使用的方法,或者对案主使用的那一套技巧,都会有影响。其实我们应该有反思性的。什么才是社工的价值?什么是你的价值?什么是案主的利益,什么是机构的利益?去做一件事情,你应该让实习生应该有一个自我觉醒,自我觉察。虽然你做的事情你觉得对案主有利,但是你没有想想背后的一些价值。实习生应该学会自我的反思,自我的调整,这样才有一个实习的意义。”
另外,谈到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时,他讲到应该主要从实习过程入手,从最初的准备,如心理准备,如何给机构留一个好的印象。到实习生的实习计划,整个实习的时间安排、每天的工作量、工作内容介绍,再到实习生的反思总结、最后的报告。一些案例可以作为参考,而不是完全依赖。
和小磊的谈话,让我感受到一种力量,明确实习目标、安排好实习工作,重要的是反思,不带有自己的偏见去实习,真正从他人角度出发,在实习中成长收获。
(五)双刃剑“独特性”加“案例分析”打造实习教材
小郭是今年大四毕业的社工专业的学生,成绩向来很好的她选择了去深圳做一线社工,这样的选择让我有些意外。当和她聊起来实习经历以及找工作的经历后,我相信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很多访谈中,我的访谈对象都讲到了社工的无能为力,专业技巧的受限,可是和她聊天的过程,她总是那样轻松,能将活动目的、工作技巧介绍得很清楚。也许和实习的机构要求有关,当然也离不开她对社工的思考。
小郭对于实习教材的使用并没有特别的想法,她总是在强调实习机构、服务群体的独特性。她认为:“服务对象和机构都有独特性,教材会总结一些共性的东西,那对于我们去理解这个对象,它是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说你真正的要去契合到这个服务对象,肯定是只有这个教材是不够的。如果说能有这样一本教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这个群体,那就是特别有用的。对这个服务对象、这个服务群体他们有一些了解,了解他们的一些特征以及他们的内心更多的感受。通识性的那些东西我们在课堂上差不多都有些涉及。”
的确如此,如果实习教材过多去强调方法、技巧、伦理,而忽略了机构和群体的特性,那教材会和其他参考书籍类似,甚至不能像其他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那样将方法技巧介绍得更为详细,也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不过说起案例,引起了小郭更多的兴趣,她希望能通过对群体服务的案例分析,给我们实习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六)改造“技巧”武器,融入微观服务
从我认识师兄以来,他不是在做社会工作实务或是相关研究,就是在行动的路上。能够请他谈谈他的实习经历,我给很多新的思考和启发。
实习之前的工作坊,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的,但是经历过香港“北斗”项目的同学一定感触很深。师兄介绍工作坊中的伦理很重要,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在其中我们的自我反思更是必要,如何将教条的知识转为内在修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和我之前访问的小磊提到的东西很像,他们都赞成实习注重社工伦理,我想这实在有必要放入实习教材中,可以和我们实习前的准备合并,而工作坊的形式就是很好的模式。
和师兄的谈话,给我第二个较大的启发是,师兄讲到了专业教材、实习教材、实习指导手册三者的关联。他认为:“专业教材相对来说是更加通识一点,面向群体可能更大众一点,它提供的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比较偏向理论的。在机构中遇到的问题,教材中可能是没有的。”师兄做了这样的对比“如果说《社会工作概论》是一个比较宏观的话,那么《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这些就是属于比较中观的,实习教材就相对来说属于更加微观,更加切合不同机构的特点,也更加贴近实际。”的确如此,如果知识体系都涉及得差不多,都是通识的技巧、理论,那么实习教材就没有必要了。所以,实习教材更应该偏向于微观,更具独特性。那为什么会说到实习指导手册呢?师兄认为:“教材这个概念会更加严肃、权威一点。大范围使用,需要考虑对每个学生是不是适用,教材很多知识点都是上升到比较概括性的高度,实习指导手册相对会更微观。”这也让我重新思考,虽然之前的访谈都会涉及到教材的必要性,但是如何定义还需要慎重。那么教材也好、指导手册也罢,需要包括哪些体系呢?
根据师兄的建议,可以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针对实习生,一些准备工作。怎样去找机构,在机构中如何跟工作人员协调,如何跟服务人员沟通,这种可能只是作为整个社会工作服务技巧的分支。其次是对机构的了解,包括简介,机构何时成立的?机构的文化、所秉承的理念、服务群体、以及所开展的一些具体的服务。在这些过程中,它所遇到的困难是什么?针对这些困难,它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最后是非常详细的案例。整个案例过程是什么样的,它采取的服务是什么样的,它中间遇到问题是怎么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怎么样的,甚至今后从更高层面对案例服务过程、问题解决进行一个评述。
如果说实习教材是必要的,那么必须和专业教材有所区别,而在教材的编排内容方面还需要更为谨慎,更具指导意义。将专业技巧改为适合服务的武器,真正打好漂亮的仗。
二、研究发现
经过本人对六名研究对象的访谈,了解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过程中,对教材使用的必要性、如何使用教材、教材应包括的内容体系等提问,研究对象根据自己所经历的专业实习,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起初,本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教材对于社工专业实习的作用,而访谈之后,本人发现,访谈对象都讲到了参考书籍或者指导书籍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但是否应该称之为实习教材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如果定义为实习教材,那么必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运用到课程体系中,既要与传统的教材做出区别,又要加入实际案例进行评析。而如果是手册定义,则为实习做好指导即可,无需耗费大量师资力量。结合访谈对象的经历,本人认为实习的指导书籍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降低研究难度,对教材的研究改为对实习指导手册的研究。而指导手册包括社工专业方面的内容,但更倾向于机构的导引手册,更加突出个性化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对社会工作的相关概念进行澄清。如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包括哪些?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有哪些?第二,社工伦理。明确机构、服务对象的利益,而不是体现个人能力和价值。第三,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介绍如何选择实习机构?如何与机构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顺利开展工作?如何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第四,实习机构的介绍。包括机构的历史发展、目标、使命、特色服务、工作开展状况、准则、文化。可以以机构导引手册的形式呈现,图片结合短小的文字介绍,每个机构突出自身的特色介绍。有可能附加同行业或相关机构的信息简介,能够给实习生直观的感受,了解此领域的发展情况。第五,服务对象的介绍。服务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特点、所处环境等大致介绍,便于实习生了解情况。第六,实习规范。如实习机构导引报告、工作时间、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实习日记、实习周记、工作记录表格的规范。实习生的自我反思也非常重要,形式可以是通过标准化的工作总结,也可以由督导进行指导。第七,精编案例,对机构所处理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评述,反向梳理知识,即将一线的工作方法,总结成一定的书面知识,推广到更多类似的领域,起到参考作用。特别是对服务遇到的困难、棘手问题做好总结。第八,其他技能。对团队凝聚力的发展、团队责任心的培养等。另外,特别应注意的是机构领导如何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让工作人员有归属感和融入感,能够真正投入工作。
三、结语
本文通过访谈六位参与过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学生,了解其对实习指导手册的态度。根据文本整理,发现访谈者对实习指导手册均持赞成态度,也提出了指导内容。在研究发现中已做出详细阐述。但是本文的局限性在于访谈对象均为在校学生,也仅仅是结合实习经历浅谈实习指导手册的作用。如果选择访谈对象为工作人员,不知道访谈结果会有何不同。当然,访谈结果也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社工实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一、排兵布阵,社工服务全覆盖
一方面,经过经调查分析我区残联工作领域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试点阶段设置10个社工岗位,采取“政府采购,民间运作”的方式,向社工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在区残联机关设置2名社工(区社工),主要负责服务在区级机构康复的残疾人,负责全区残联系统社工的组织、协调、联络、制度管理、工作汇总、宣传、大型活动组织及文案整理工作;8个街道依托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各设置1名社工(街道社工),运用个案、小组等专业手法深入辖区残疾人及家庭,进行基本情况收集、建档、访视、资源联络与整合、残疾人活动组织等工作。
另一方面,社工为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教育服务、就业服务、生活服务、文体服务、权益维护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等方面的服务,从社会的角度了解其各种需求,并根据需求状况制定全面的服务计划,通过资源整合、专业团队合作,解决残疾人生活、职业、教育、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力图让全区每个街道每个残疾人都享受社工的个性化服务。
二、 循序渐进,各项工作显成效
目前,__残联系统社工试点工作经过探索期(三月中旬至五月底)、体验期(六月至八月)、工作期(八月至十月)的工作摸索和经验积累,即将迎来十月至十二月份的评估期。经过认真总结与归纳,各项工作成效、措施和特点体现如下:
(一) 制度建设
上岗后便制订了《深圳市__区残联系统社工试点工作方案》,为__区残联系统社工的管理模式作了整体规划与统筹,该方案被市残联转发给各区残联作为参考借鉴的经验;经过__区残联领导、督导与各位社工的共同讨论,由区残联两名社工负责起草,制定了《__区残联系统社工例会制度》、《__区残联系统社工考勤制度》、《__区残联系统社工休假制度》及《__区残联系统社工报告制度》。经过2个多月的制度起草、修改、讨论、制定与落实,__区残联系统社工的日常工作得到了严格的规范,保证各项工作井井有序开展。
(二) 项目活动
第一,完成了__区残疾人基本情况与需求入户调查项目,社工对全区在册残疾人家庭进行走访调查,共建立1005个残疾人档案,掌握其就业、教育、家庭、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对今后残疾人福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直接的参考数据。目前已经完成了调查工作的数据录入、需求汇总和调查报告等文字工作。
第二,策划并参与__区社工宣传周活动,发放宣传单和服务卡,提供现场咨询、需求登记、入户走访、转介等服务,并通过活动与我区其他系统的社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三,参与各类扶弱助残活动。如接手区残联妇委会的贫困儿童扶助活动,进行长期的社工帮扶行动,与__区福利中心老人共渡端午节的活动,每周六上午开展自闭症儿童及家属互助活动,通过游戏疗法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增进家属之间的交流与支持;第四,协助区残联爱心大厦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的策划与启动工作,积极研究个案管理的运作模式,最大地发挥各服务项目的效能;第五,残疾人义工队伍建设。结合社工的价值理念,筹备组建我区残疾人义工大队,协助推动义工队伍的组织建设、团队管理、活动策划、宣传等工作。
(三) 实务工作
八名街道残联社工以街道残疾人综合(职业)康复中心为平台,现已建立了1005个残疾人基本档案,累计完成或正在进行 约55次简单康复训练,29次简单家居康复训练,37个残疾人个案工作,30个小组活动,46次公众教育活动及助残活动、30次照顾者辅导及配合区残联的各种相关工作。典型的小组及活动有:“和谐职康,沟通你我”——智障残疾人沟通成长小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知识学习小组、残疾人英语学习小组、“携手奥运,你我同行”——残疾人迎奥运活动、手工艺品兴趣小组、自闭症/智障儿童游戏小组、残疾人电脑培训小组、残疾人歌唱小组、特殊儿童暑期学习培训班、家居训练小组、烹饪美食小组、残疾人认知小组、盆栽学习小组、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小组等。
(四) 培训交流
第一,参加深圳市岗前培训7天,并参与市社工协会举办的各类讲座;第二,参加鹏星社工服务社
社工半个月的岗前培训,参与两周一次的机构学习交流活动;第三,督导为社工提供了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辅导,包括在港和在深培训。7月中旬组织社工赴港考察培训4天,并结合残联社工的实际工作和专业知识不足等特点,制定并实施了在深培训计划,先后进行了“社会工作与我”、“对智障人士的认识”、“对自闭症的认识与处理技巧”及手艺品教授等培训课题;第四,会议制度的制定为社工的日常交流提供了畅通的渠道,两周一次的小组督导、每月一次的社工月度工作汇报会有力地促进社工间的工作交流,及时反馈工作信息。 (五) 总结与宣传
区残联社工负责对各类培训、会议和活动的文字记录和建档,按时向区残联、区社工协会、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报送工作情况总结,收集并报送各位社工的工作札记、感想和活动简讯,目前已累计12次的工作信息发表于相关的网站、刊物(如__区残疾人联合会网站、青翼社会工作网站、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网站、论坛和季刊)上;经过总结归纳,目前完成了6期工作简报。
三、 齐头并进,提升服务质量
(一)加强政策学习,巩固专业技能
针对社工工作经验缺乏、政策掌握笼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不足等现状,在区残联领导的支持和社工督导的指导下,结合社工的政策与专业知识学习的需求,初步完成了《__区残联系统社工政策汇编》。汇编中收集了政府在残疾人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申请、维权等方面的文件和业务办理流程说明;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__残联系统社工各项规章制度等。该汇编的制定旨在通过各类政策、专业知识的收集,方便社工在日常工作中查阅学习政策和理论,提高服务效能。
(二) 以人为本,资源整合,通力解决残疾人问题
1 对社区康复的认识偏颇,社会重视度不够
目前社区居民以及一些政府人员、医护工作者、残疾人及家属等对社区康复的认识就是生理功能训练和补偿。而社区康复的真实内涵是:“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卫生人员、教育人员、民政人员、社团、残疾者本人及其家属亲友等参加的社区康复系统,在社区进行残疾的普查、预防和康复的工作。使分散在社区的残疾者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的目标”。社区康复强调人人享有康复,目标就是让残疾人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它包含着从残疾普查、残疾的预防到医疗康复以及教育、职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康复。既要改善身心活动功能,也要努力解决上学、就业和家庭、社会生活适应等问题。只有在相关人员充分了解社区康复内涵后。才能在实践中构建切实可行的社区康复模式。如何尽快让相关人员正确认识“社区康复”,是推行全面康复的重要前提。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加强宣教工作,利用现代宣传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有线电视、流动板报、墙报、标语、派发传单、精读本举办讲座学习班等形式增强各级部门、患者及社区其他人士的认识,主动参与、组织、支持、配合社区康复工作全方位开展。让各级政府、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区物业管理、社会团体、群众机构、社会人士、学生、残疾家属等都能为残疾人康复、残疾人重返社会尽一份力量。
2 社区康复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社区康复是一个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工程。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社区康复调查中,残疾人对康复需求主要为:(1)就医方面的需求: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恢复一手功能的恢复(穿衣、进食、个人卫生、洗漱、整容);步行能力的恢复;语言沟通能力的恢复。包括使用假肢、矫形器、轮椅、助听器及其他补偿性用品用具;心理一行为的调整适应,认知能力的改善。(2)上学受教育培训方面的需求(残疾儿童及青少年):上学或参加学龄前幼儿园、学习班。参加文化学习、技能学习等学习班或培训班。(3)就业或自谋生计方面的需求:就业咨询,接受职业培训学习和掌握一技之长的谋生本领;在社区安排就业。或得到支持个体经营,或在社区庇护车间工作等。(4)融入家庭、融入社会的需求:要求在家庭社会不受歧视。能与家人正常相处。(5)参与社会活动和公共事务的需求。根据以上需求。社区康复所需要人才为:专业的康复医学人才,康复医师(全科医生兼),康复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康复理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中医师,康复护士,社会工作者,职业咨询师等。而目前我国多数(除全国少数试点区外)的社区康复技术人员是社区的全科医生或其他低层次的医护人员(农村)兼职承担,其中有部分经过短期康复培训。社区卫生医疗几乎没有物理治疗师,康复概念模糊。专业知识有限,康复治疗技术力量薄弱,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社区康复发展。为适应社区康复迅速发展,社区卫生医疗应配置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解决急需的基层社区康复人员。一专指专业的康复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康复理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中医师);多能是指兼职(主要是协调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和职业咨询师,同时是培训员和宣传员,这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重点完成社区对残疾人及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与全科医师及护士共同完成),协调配合完成教育就业社会的全面康复。这将使社区康复治疗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并在延续机构康复治疗方面得到可持续发展,并能迅速构建“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
3 康复治疗技术的社区化
社区康复是在社区层次上(城市小区、街道、农村乡镇、村)开展的康复工作,向伤残人士、慢性病患者、老年病患者、残疾儿童提供“就地、就近、方便、实用、简易、低廉、有效”的康复服务。机构康复技术含量高,费用较昂贵,有些难于移动等,对社区适应性欠缺,与社区康复专家强调的分散化和大众化存在差距。如何把机构康复治疗技术按照社区的水平和需要加以简化和适用化,然后转输给社区康复工作人员,需要康复专业机构(综合医院)技术人员、社区康复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联合开发研究出更适合社区康复的治疗及评估康复器材,这将是社区康复突破性的发展。然而要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需要相应的政策,各政府部门协调以及资金作为后盾。
4 多渠道筹资,解决社区康复经费短缺
目前社区康复的社会化筹资渠道并未建立。国家财政拨款有限而且难以到位,大多残疾人家庭困难。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残疾人多,贫困户多。需要的康复经费相对也多,而地方财政基本上是一种“工资财政”,投入很少,社区康复长期处于“无源之水”的窘境。残联投入有限。民政教育卫生部门由于国家投入不足,对康复对象提供服务越多,无偿投入的就越多,这极大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致使社区康复工作缺乏有力的物质保证。那么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解决社区康复的经费,建立有效的筹资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已经势在必行。(1)争取加大政府财政对社区康复的专项经费的投人;(2)发动辖区群众机构支持,社会知名人士组织资助;(3)以依托社区服务的现有机构。以及社区物业管理,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现有的基础设施,动员全社会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社区康复事业当中。开展助残、募捐等公益活动招募,鼓励大学生及义工志愿者帮助社区康复工作;(4)进行适当维持性的有偿康复服务,应加大社区康复治疗服务的医保范围,积极探索双向转诊及社区康复合理费用补偿机制,尽可能发挥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参与,只有保证一定的财力支持。才能促使社区康复稳定而持续地发展。
5 部门协调,努力构建适合国情的社区康复模式
社区康复组织管理是在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下,由各级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下设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卫生、民政、残联、教育、财政等各尽其责。以满足残疾人的根本需求作为工作宗旨和动力。具体的工作内容是:(1)卫生部门负责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完善基层卫生机构的康复服务
设施,为残疾人直接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培训人员,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康复知识和技能水平;普及康复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指导社区内的康复服务及残疾人开展自我康复训练:做好残疾预防工作。(2)民政部门负责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社区服务工作计划:提供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场所;制定优惠政策,对贫困残疾人进行救助。(3)教育部门负责指导教育机构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发挥特殊教育机构作用,对社区进行技术指导。(4)财政部门负责审批及落实社区康复各项工作的经费。建委部门负责社区无障碍通道设施的建设。(5)残联负责组织制定并协调实施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建立技术指导组,督导检查。统计汇总,推广经验,管理经费;组织康复需求调查;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档案: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建立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队伍:提供直接服务或转介服务;指导残联康复机构建设;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人自我康复意识。建设服务网络,提供康复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福利企事业单位等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资源共享,形成社区康复服务网络,为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康复服务。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湖北 武汉 430030)
摘 要:武汉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把建设幸福武汉作为六大重点奋斗目标之一,强调以建设幸福武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012年6月,该市公布的《武汉市建设人民幸福城市规划》明确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的需求层次逐步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有质量的衣食住行,产生对文化、教育、健康、旅游、环境文明等方面新的需求,进一步发展形成对安全、情感和归属、受到尊重、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笔者作为武汉市老科协“心理健康在幸福武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项目参与者之一,同其他老专家、老领导一起探究了该市心理健康建设的现状以及相关策略。笔者将视角放在了该市精神卫生工作上来,运用社会工作视角分析了该市心理健康建设的情况,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城市建设;心理健康;建设
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241-01
笔者2013年参与了武汉市老科协关于《心理健康在幸福武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项目,同市老专家老领导一同探讨心理健康对于幸福城市的作用以及提升策略。此项目研究中,笔者作为该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从社会工作、精神科的视角探索了该市居民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一、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情况
2010年,武汉市就出台了《武汉市精神卫生条例》。如何利用地方法规,让各级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如何将地方特色扩大化同时规范化,也一直是该市各级领导实施《条例》工作的重心。2006年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为全市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管理的技术指导单位,负责制定全市精神卫生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和考核方案,并负责组织防治知识培训,联合市局其他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社区防治专业人员及市、区残联的相关人员,组建市级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专家库,定期对基层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通过这样一个具有武汉特色的三级防治网络,七年来针对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进行了精神科相关知识的培训。从居民身边着手,让社区内就有居民的心理、精神健康管家。
除了监管病人之外,三级防治网络联合民政局、公安局,对重性精神病人进行联合监管,并且定期将数据上报给公安机关,防止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使得管理更加规范。三级网络的联合运用也为社会稳定和城市建设作出了一份贡献。
二、存在问题
1.精神科工作人员缺口过大
我国注册精神科医师只有2.05万人,护士3万人。平均10万人中仅有1.5名精神科医生、2.2名护士,而世界平均水平是4名精神科医生、13名护士,相差甚远。据统计,截至2013年8月,武汉市执业精神科医师仅有370名,只占约0.887%。从以上数据看来,该市精神科专业的医护人员缺口巨大。
2.《武汉市精神卫生条件》落实欠缺
《武汉市精神卫生条例》正式颁布已经三年了,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有诸多困难。如各部门配合不够默契,还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等。同时,条例中明确指出各级部门都有义务对公众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但大众对精神障碍仍有偏见,均对心理疾病、精神障碍患者敬而远之。公众明显对心理健康知识还缺乏认识和理解,这也让患者及家属增大了病耻感,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疾病。
3.社区防治、随访工作有待加强
对比北京的心理健康建设工作,该市在意识、方法上仍存在差距。武汉市20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有一名全科医生负责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工作只是这202名全科医生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因此,每年武汉市卫计委都会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对基层医生进行精神科知识培训,为的就是让每一位市民身边都能够有这样一个“精神保险箱”。尽管在培训等方面作了努力,但是相比于国内其他先进城市,武汉市的社区防治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4.经费投入不足,优惠政策力度不够
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多数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苦于无钱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接受治疗,而家属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和制止其非正常行为,对于普通家庭,依然是沉重的负担。
三、结语
在知晓了武汉市心理健康建设现状后,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建设的重视,加大相关经费的投入,并且加强宣传力度,让公民慢慢知晓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各大高校、专科院校增设相关专业,培养更多人才,满足社会服务的需求以及重视各级网络的精神防治工作,这样“多管齐下”才能够在心理健康的每一个小方面让居民都有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玺,朱海燕,王尚全,等主编.《健康四大基石》,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孙娜云,张文露,吴均林,等.我国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模式比较:医学与社会,2010,23(11):95.
[3] 赵静,刘新颖,王丽.社区心理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与运用.中国全科医学,2011,26(14):3062.
[4] 吴均林,周指明,巫云辉,等.城市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现状研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4):389—390.
一、指导思想
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节约型城市为目标,坚持在发展中抓节约,以节约促进发展,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管理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区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完成计划指标。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期末降低16%以上;每万元GDP由*年的150吨取水量下降到140吨,下降6.7%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年的30%提高到50%;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30%提高到50%;耕地面积保持在18.8万亩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17.6万亩;万元GDP的SO2排放量控制在2.2千克以内,万元GDP的COD排放总量控制在5千克以内,城区新建居住建筑和新建公共建筑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节能。
(二)建设亮点工程。以盐鸿镇的生态建设为示范,建成5个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镇;以已评定的生态示范村为样板,继续创造条件,申报符合条件的生态示范村。培植7家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大力实施治污保洁工程,建设舒适优美的绿色环境,达到一流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区。为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创建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
(三)提高节约意识。通过宣传教育,使全社会正确认识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以及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树立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促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节约资源的行动中来,从而杜绝浪费资源、严重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现象,进一步促进企业依法节约资源,增强节约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节约资源的自觉性,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节约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制订中长期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建立节约型社会创新体系和有效激励机制;加强综合协调,促进上级有关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形成有利于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
(五)健全管理机制。区直有关部门的资源管理和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健全,确保落实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加强对执法人员思想政治、业务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各镇(街道)要设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节约型城区工业的建设。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区政府已成立*区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由柯茂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经贸局、发展和改革局、科技局、财政局、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建设局、水利局等单位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区教育局、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城管局、环保局、文广新局、统计局、法制局、总工会、团区委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统筹解决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中遇到的重要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经贸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二)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区政府已把计划完成指标列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之一,把对资源节约工作的投入作为各镇(街道)领导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绩考核指标之一;各镇(街道)要结合实际,将计划指标量化分解,制订分解表,明确目标、任务和进度,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全区考核工作由区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检查督导,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经区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三)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加快改造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玩具工艺、纺织洗染、电力、造纸等产业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向高技术、深加工、低物耗和无污染方向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可再生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点,促进我区现有服务业的快速提升;三是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加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逐步关停一批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四)加快技术进步。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将节能、节水、降耗、清洁生产、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作为我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重点,突破制约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把现有的科技三项费用、技术改造资金积极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改造项目,通过举办信息会、展览会和技术交流会等方式,加快推广应用成熟的资源节约先进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组织开发和推广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以技术进步促进资源节约。加快节能技术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奠定技术基础。
(五)依法加强监管。一是切实抓好相关法律、法规和贯彻落实。切实抓好《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水法》、《土地管理法》、《计量法》、《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条例》等有关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二是强化执法力度。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开展资源节约执法检查,发现存在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进行严肃处理;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重点用电企业委托相关的检测机构开展用能设备能源利用效率测试或电平衡测试;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增列资源节约篇章,并严格审核把关。
(六)抓好试点和示范推广。从清洁生产、清洁能源、节约用电、综合利用等方面抓好示范试点工作。近期要重点抓3个方面的典型:一是清洁生产。有计划、有步骤地在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组织开展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工作,积极推荐具备条件的企业列入省的清洁生产行列。二是节约用电。积极推广区供电局、路灯管理处和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的节电先进经验。三是综合利用。以区路路通混凝土有限公司利用粉煤灰作为原材料生产各种强度等级的商品混凝土为全区综合利用典型,推动更多企业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七)创建节约型机关。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节约型党政机关的意见》的要求,带头做好表率,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严禁滥用公款消费,杜绝办公浪费,精简各类会议,严格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降低办公成本。采取严格的节约措施,突出抓好节约用电,用水等工作,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要抓好政府采购,优先采购节能型、环保型的照明、办公用品和设备,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强对办公楼的管理,尤其是加强对公共部门用水、用电以及各类设备和车辆用油等方面的节约监管。要严格控制办公楼的空调温度不低于26摄氏度。建立政府机构节能指标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以公务人员人均用电、用水等指标为考核依据,每年度对在开展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活动中取得成效的政府部门进行奖励。
(八)贯彻和出台配套政策。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印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汕府办[*]179号),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实。区经贸局要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区节能中长期规划》;区规划与国土资源局要尽快制定解决土地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区水利局要尽快编制全区行业用水定额,制定全区节约用水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通过政策指导规划实施,从源头上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进行有效管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九)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每年度的节能、节水、节地等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宣传,多层次多渠道普及生活节约常识,循环经济知识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法律法规,将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主要渠道的作用,通过电视、电台等形式,开展创建节约型社会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对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行为要及时予以曝光;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普及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知识,形成全社会关注资源、重视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保证试点工作经费投入。区财政将根据试点工作开展的需要,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门用于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示范试点项目、宣传培训和节能服务能力建设等。该项资金由区经贸局牵头区发改局、财政局、科技局、农业局、建设局、城管局、环保局、统计局等部门安排计划,并加强监督和管理。
四、工作步骤
(一)继续发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阶段(*年4月—5月)
*年5月下旬召开创建节约型社会试点城区工作汇报会。由各镇(街道)和区建设节约型社会责任单位汇报开展该项工作情况,并结合我区开展的*年“创建好班子”评比活动进行考核。
*年6月底前各镇(街道)分别召开创建节约型社会工作动员大会。各镇(街道)和各职能部门要结合自身设计,根据本实施方案和有关任务分解的要求,制定出各自建设节约型社会试点城区的具体工作方案。
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采取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节约型社会工作的目的、意义、目标和措施。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参与创建节约型社会工作的宣传报道,动员全社会一齐关心、共同参与。
(二)实施试点阶段(*年6月—*年12月)
各镇(街道)和区建设节约型社会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工作意见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工作方案,以及有关职责分工和任务分解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在各级、各部门全面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试点城区工作的同时,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确定一批重点试点单位,实现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的良好局面。具体详见《附表》。
区建设节约型社会责任单位[包括各镇(街道)]每季度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成效。报告时间为下一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
*年8月,区建设节约型社会责任单位对阶段的试点工作进行总结,报区建设节约型社会试点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核评价小组对区建设节约型社会试点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试点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提出评价意见和奖惩建议。
精神科医生工作总结
自今年x月份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以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积极向科室主任、同事请教学习,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现将我本年度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支持医院领导及科室主任工作,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各项制度,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要求进步,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
二、工作方面
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各项工作,以勤恳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工作,把增强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作为一名刚刚离开校门参加工作的新员工来说,实际操作的工作经验缺乏是我的弱点。
为此,在日常工作中,除了积极工作,在实践中汲取经验外,还主动向身份的同事求教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虽然刚参加工作不久,在科主任、技术组长及前辈的支持和关怀,到目前为此我可以独立操作dr、ct等医学影像设备,并独立排班上岗。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得到了同事的好评。
三、组织纪律方面
我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工作守时,不迟到、不早退,始终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成绩方面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我们起草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学习活动的通知》。转发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通知,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了《医疗机构病案书写规范》,明确了今年医疗质量的目标,措施和业务指标,规范了广大业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教育大家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依法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为全院的安全医疗奠定了基矗。
(二)加大临床医疗质量的检查力度,争创一流的保健院。
为更好的落实临床医疗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我院医疗保健的服务水平,在彭院长的带领下,多次召开各科主任会议,布置临床工作,就我院医疗保健工作的发展广泛征求意见;为进一步抓好落实,院领导和其他业务主管部门,深入各科室,就业务学习,病历书写,疑难病历讨论,差错登记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
督导各科室严格按保健院的各项制度办事,查漏补缺,通过检查,使许多临床易于疏忽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定时召开各临床科室医疗安全会议,就各科室出现的差错及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加以讨论,商量下一步的工作及如何防范,为临床安全医疗提供了较可靠保证。
20xx年过去了,今后我将继续发扬优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精神科医生工作总结
从8月5号正式进入精神病院工作那天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了三个星期。回想这并不算长但因为涵盖了初次体验、正式上岗等诸多含义的日子,自己的感受还是倍加深刻的。
记得第一次去精神病院,我和同工是坐81路公交大巴去的,因为害怕迟到,所以提前查询了线路,然后提前了好几个小时就出发,然而并没有公交车是直接到医院的,通过问路步行十多分钟我们终于找到了医院。初次见面,医院给我的感受真的是太过安静,实在不像我平时所了解的医院。
在8月5号的下午,我们正式向精神病院办公室吴主任处报到,在简单交谈后,杨勇主任也正式与我们见面,并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医院的情况以及医院对我们社会工作员到来的欢迎和重视。从当天下午到8月9号(含休息日)原医院社工张利萍师姐对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概况,市民政局工作内容,“贴心民政”中涉及医院的部分,医院具体科室设置及职责所在,医院社会工作科的工作内容,精神病病员的接收、照顾、管理情况以及医院针对老干部、老军人所开展的疗养工作情况等在详细的熟悉了解医院情况后,杨主任再次与我们进行了交谈,并让我们拿出了具体的工作计划书。与此同时我和蒋玉珍在帮助完成办公室工作的基础上,开始进入疗养科,针对当前来疗养的8位援朝老功臣开展工作,这包括:与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经历、想法以及对疗养生活的要求等;配合疗养科老师们开展适合老人的小游戏小活动,如篮球击瓶比赛、打乒乓球、打麻将等;帮助照顾老人进行查体等由于医院女病员的不断增多,护理工作难度的加大,杨主任安排我们进入了医院第五病区即医院女病区。这样的安排,主任也是出于让我们更加全面了解精神病院、精神病人的考虑。然而第一次面对如此众多(73人)的精神病人我们还是恐惧和忐忑的,很庆幸的是有那么多的医生护士老师们及时的与我们进行交谈,教导我们关于精神病的知识,与病人沟通的方式,消除我们的害怕心理。至此我们已经在病房工作了两个星期。
回想这一阶段的工作,从最初的兴奋到后来的茫然再到现在的慢慢清晰,我想我也经历着由理论走向实践、由空想走向脚踏实地的过程。记得最初医院领导经常问我们来到医院后想要做些什么,想要怎么做,自己当时真的是茫然的,那是因为不了解更是因为没经验。然而当看到医院社会工作科的办公室,听到好多人谈论新来的社工时,心里还是很激动的,这至少表明医院是支持社工的,同事们也是知道社工的。这是在此工作了一年的张利萍师姐的功劳,她为我们将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如此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对于工作我也有自己的好多设想。比如:
(1)建立医院社会工作的档案,进一步扩大社工的影响。想着要及时记录社工科的每一次工作进步,在医院设立宣传社工的小黑板,让工作人员、病人家属知道社工的存在,社工可以帮助他们做些什么等;
(2)进入医院周围的社区开展活动,比如宣传精神病的预防、护理知识、医院的情况等;
(3)在医院工作人员中展开工作。如根据情况适当尝试改变坐班车是大家固定的座位安排、餐厅里吃饭时的座次,从而加强大家的交流,促进关系的和谐;
(4)尽可能的寻找有需要的病人家属开展个案、小组工作等;
(5)针对休养老军人开展的老年服务工作
工作中除了不断努力还是有好多困惑和想法的,比如:
(1)不知道如何针对精神病人开展社会工作。精神病人本身所患疾病的特殊,决定了不能有太多的情绪波动,所以我们不能谈他们的家事,不能问他们的困难事。而且因为病人身体情况的虚弱,知识水平的局限,可以开展的小活动如体操锻炼都很少。所以,我真的很想了解更多的关于在精神病院工作的知识。
(2)病人来源地特殊性使得开展针对病人家属的活动变得困难重重。济南精神病院隶属民政系统,这决定了它所接收病人的救质。因此大部分病人来源于流浪人员、三无人员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更谈不上有家人联系。这让我原本设想的针对病人家属开展的情绪抚慰、支持等服务找不到对象。当然也是有病人有家属的,但目前还没有得以联系。
(3)工作过程中的忐忑。在精神病院的病房里,病人和医生的关系不仅仅是医患关系,还有更多的温暖存在。然而病人病理的特殊使得好多时候护士们是需要大声训斥来引起病人的注意并维持秩序的,更进一步的可能这也是医生护士维护自己安全的一种方式。但我和蒋玉珍至今都没有吼叫呵斥过病员,我们总感觉社工的理念不允许这样做,我们要把他们作为平等的人看待。可是有时候自己也感觉很迷惑,因为我们的尊重更多的是被漠视,甚至还因此被病人以为是“好欺负受到一些无理的动作对待。
我知道只有根据工作环境的实际,找寻适当的接入点才有可能做出好的成果,我愿意为我所追求的社工不断适应、不断克服、不断努力!
精神科医生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医院关于开展“和谐建设促发展,医疗服务上水平”主题系列活动,响应我院为民健康,从我做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0xx年争创活动,我们为创建和谐科室做了一下工作,目的就是进一步推进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职工做好医疗服务工作的自觉性,营造医患和谐互动的双赢局面,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就医感受和需要,让患者及家属理解精神卫生行业的特殊性。
一、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学习体会“以病人为关注焦点,构建和谐医院”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精神,牢记服务宗旨,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端正服务理念,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科室继往年开展“双争”之后,今年在全科范围内开展了“人性化服务、亲情服务”活动。活动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不仅有效地降低了病人就诊、住院费用,医疗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而且着力将优质服务贯穿全程医疗服务过程中。
一是树立优质服务理念,提出科室服务理念,树立起各具特色的服务理念和行为规范。
二是落实医疗服务规范,落实周六、日医生查房制度,建立“医患联系”随访制度。
三是拓宽医疗服务范畴,设置“咨询门诊”,特殊病床如家庭病床扶贫病床等。四是深化主动服务内涵,使住院病人有到家的感觉,全面照料病人的衣食住行。五是提供延伸式服务。护理服务范围从以往的病区。
服务延伸到入院前登记和出院后随访,一年来,科室在坚持对病人实施个性化医疗、人性化服务,吸引了大量患者的就医就诊,住院病人数明显增长,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多次向病人及家属征询各方面、各环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使科室整体服务链进一步完善。
二、加强医护医疗技术学习和提高,提供一流的医疗技术,打造一流的职工队伍
加强业务学习,三基三严训练,采取教育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和工作能力。如运用多种形式,强化正面教育,普及医德医风和岗位职业道德的修养,做到学习模范人物与先进典型相结合;评先树优相结合;利用专家会诊时间,讲课时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病历讨论,主任查房积累临床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加强。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了业务范围,满足病人的需求。
三、强化管理,创新管理,推行一流的医疗管理
深化严细实,加强医疗质量监督检查考核,做到依法行医,以德行医,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努力为就医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规范、温馨、细心、爱心、耐心服务。
1、认真学习特钢医院关于开展规范化服务科室22项措施,37条考核扣分标准,加大对医疗质量管理和惩戒力度。科内定期召开会议,每周一次,强调安全,质量,医生,护士职责执行情况;每月两次安全,质量检查,对不合格表现给以彻底整改、查办。抓好“三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入院时:全面查体,彻底搜身,详细病史,严格用药;住院时:严密观察,安全护理,文明服务,医患一家;出院时:注意事项,复查标准,热情欢送,令人难忘。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定期对病历进行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评估:病史采集的真实性,体检的全面性,辅检的及时性,诊断与治疗的综合性,病历书写及时程度。对病区内设施,病人衣物,床铺定期检查,定期搜身。对病人的饮食进行观察。病人一日三餐除特殊情况外必需督促病人饮食,对不进食者及时汇报并作相应处理。
2、积极调整医疗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降低医疗费用,取得显著效果。一是抓合理用药。二是抓单病种费用。三是抓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四是加快病床周转。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保证了科室今年圆满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费用指标,在科室业务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使各项费用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
四、不足之处
精神科医生个人总结
从8月5号正式进入精神病院工作那天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了三个星期。回想这并不算长但因为涵盖了初次体验、正式上岗等诸多含义的日子,自己的感受还是倍加深刻的。
记得第一次去精神病院,我和同工是坐81路公交大巴去的,因为害怕迟到,所以提前查询了线路,然后提前了好几个小时就出发,然而并没有公交车是直接到医院的,通过问路步行十多分钟我们终于找到了医院。初次见面,医院给我的感受真的是太过安静,实在不像我平时所了解的医院。
在8月5号的下午,我们正式向精神病院办公室吴主任处报到,在简单交谈后,杨勇主任也正式与我们见面,并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医院的情况以及医院对我们社会工作员到来的欢迎和重视。从当天下午到8月9号(含休息日)原医院社工张利萍师姐对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概况,市民政局工作内容,“贴心民政”中涉及医院的部分,医院具体科室设置及职责所在,医院社会工作科的工作内容,精神病病员的接收、照顾、管理情况以及医院针对老干部、老军人所开展的疗养工作情况等在详细的熟悉了解医院情况后,杨主任再次与我们进行了交谈,并让我们拿出了具体的工作计划书。与此同时我和蒋玉珍在帮助完成办公室工作的基础上,开始进入疗养科,针对当前来疗养的8位援朝老功臣开展工作,这包括:与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经历、想法以及对疗养生活的要求等;配合疗养科老师们开展适合老人的小游戏小活动,如篮球击瓶比赛、打乒乓球、打麻将等;帮助照顾老人进行查体等由于医院女病员的不断增多,护理工作难度的加大,杨主任安排我们进入了医院第五病区即医院女病区。这样的安排,主任也是出于让我们更加全面了解精神病院、精神病人的考虑。然而第一次面对如此众多(73人)的精神病人我们还是恐惧和忐忑的,很庆幸的是有那么多的医生护士老师们及时的与我们进行交谈,教导我们关于精神病的知识,与病人沟通的方式,消除我们的害怕心理。至此我们已经在病房工作了两个星期。
回想这一阶段的工作,从最初的兴奋到后来的茫然再到现在的慢慢清晰,我想我也经历着由理论走向实践、由空想走向脚踏实地的过程。记得最初医院领导经常问我们来到医院后想要做些什么,想要怎么做,自己当时真的是茫然的,那是因为不了解更是因为没经验。然而当看到医院社会工作科的办公室,听到好多人谈论新来的社工时,心里还是很激动的,这至少表明医院是支持社工的,同事们也是知道社工的。这是在此工作了一年的张利萍师姐的功劳,她为我们将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如此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对于工作我也有自己的好多设想。比如:
(1)建立医院社会工作的档案,进一步扩大社工的影响。想着要及时记录社工科的每一次工作进步,在医院设立宣传社工的小黑板,让工作人员、病人家属知道社工的存在,社工可以帮助他们做些什么等;
(2)进入医院周围的社区开展活动,比如宣传精神病的预防、护理知识、医院的情况等;
(3)在医院工作人员中展开工作。如根据情况适当尝试改变坐班车是大家固定的座位安排、餐厅里吃饭时的座次,从而加强大家的交流,促进关系的和谐;
(4)尽可能的寻找有需要的病人家属开展个案、小组工作等;
(5)针对休养老军人开展的老年服务工作
工作中除了不断努力还是有好多困惑和想法的,比如:
(1)不知道如何针对精神病人开展社会工作。精神病人本身所患疾病的特殊,决定了不能有太多的情绪波动,所以我们不能谈他们的家事,不能问他们的困难事。而且因为病人身体情况的虚弱,知识水平的局限,可以开展的小活动如体操锻炼都很少。所以,我真的很想了解更多的关于在精神病院工作的知识。
(2)病人来源地特殊性使得开展针对病人家属的活动变得困难重重。济南精神病院隶属民政系统,这决定了它所接收病人的救质。因此大部分病人来源于流浪人员、三无人员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更谈不上有家人联系。这让我原本设想的针对病人家属开展的情绪抚慰、支持等服务找不到对象。当然也是有病人有家属的,但目前还没有得以联系。
(3)工作过程中的忐忑。在精神病院的病房里,病人和医生的关系不仅仅是医患关系,还有更多的温暖存在。然而病人病理的特殊使得好多时候护士们是需要大声训斥来引起病人的注意并维持秩序的,更进一步的`可能这也是医生护士维护自己安全的一种方式。但我和蒋玉珍至今都没有吼叫呵斥过病员,我们总感觉社工的理念不允许这样做,我们要把他们作为平等的人看待。可是有时候自己也感觉很迷惑,因为我们的尊重更多的是被漠视,甚至还因此被病人以为是“好欺负受到一些无理的动作对待。
我知道只有根据工作环境的实际,找寻适当的接入点才有可能做出好的成果,我愿意为我所追求的社工不断适应、不断克服、不断努力!
精神科医生个人总结
自今年x月份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以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积极向科室主任、同事请教学习,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现将我本年度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支持医院领导及科室主任工作,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各项制度,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要求进步,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
二、工作方面
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各项工作,以勤恳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工作,把增强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作为一名刚刚离开校门参加工作的新员工来说,实际操作的工作经验缺乏是我的弱点。
为此,在日常工作中,除了积极工作,在实践中汲取经验外,还主动向身份的同事求教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虽然刚参加工作不久,在科主任、技术组长及前辈的支持和关怀,到目前为此我可以独立操作dr、ct等医学影像设备,并独立排班上岗。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得到了同事的好评。
三、组织纪律方面
我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工作守时,不迟到、不早退,始终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成绩方面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我们起草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学习活动的通知》。转发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通知,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了《xx医疗机构病案书写规范》,明确了今年医疗质量的目标,措施和业务指标,规范了广大业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教育大家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依法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为全院的安全医疗奠定了基矗。
(二)加大临床医疗质量的检查力度,争创一流的保健院。为更好的落实临床医疗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我院医疗保健的服务水平,在彭院长的带领下,多次召开各科主任会议,布置临床工作,就我院医疗保健工作的发展广泛征求意见;为进一步抓好落实,院领导和其他业务主管部门,深入各科室,就业务学习,病历书写,疑难病历讨论,差错登记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
督导各科室严格按保健院的各项制度办事,查漏补缺,通过检查,使许多临床易于疏忽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定时召开各临床科室医疗安全会议,就各科室出现的差错及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加以讨论,商量下一步的工作及如何防范,为临床安全医疗提供了较可靠保证。
20xx年过去了,今后我将继续发扬优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精神科医生个人总结
科室是构成医院的一个细胞,也是维护医院稳定发展大局的基础,医院的整体和谐取决于其内部每一个科室的和谐。为认真贯彻落实医院关于开展“和谐建设促发展,医疗服务上水平”主题系列活动,响应我院为民健康,从我做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0xx年争创活动,我们为创建和谐科室做了一下工作,目的就是进一步推进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职工做好医疗服务工作的自觉性,营造医患和谐互动的双赢局面,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就医感受和需要,让患者及家属理解精神卫生行业的特殊性。
一、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学习体会“以病人为关注焦点,构建和谐医院”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精神,牢记服务宗旨,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端正服务理念,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科室继往年开展“双争”之后,今年在全科范围内开展了“人性化服务、亲情服务”活动。活动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不仅有效地降低了病人就诊、住院费用,医疗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而且着力将优质服务贯穿全程医疗服务过程中。一是树立优质服务理念,提出科室服务理念,树立起各具特色的服务理念和行为规范。二是落实医疗服务规范,落实周六、日医生查房制度,建立“医患联系”随访制度。三是拓宽医疗服务范畴,设置“咨询门诊”,特殊病床如家庭病床扶贫病床等。四是深化主动服务内涵,使住院病人有到家的感觉,全面照料病人的衣食住行。五是提供延伸式服务。护理服务范围从以往的病区。
服务延伸到入院前登记和出院后随访,一年来,科室在坚持对病人实施个性化医疗、人性化服务,吸引了大量患者的就医就诊,住院病人数明显增长,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多次向病人及家属征询各方面、各环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使科室整体服务链进一步完善。
二、加强医护医疗技术学习和提高,提供一流的医疗技术,打造一流的职工队伍
加强业务学习,三基三严训练,采取教育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和工作能力。如运用多种形式,强化正面教育,普及医德医风和岗位职业道德的修养,做到学习模范人物与先进典型相结合;评先树优相结合;利用专家会诊时间,讲课时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病历讨论,主任查房积累临床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加强。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了业务范围,满足病人的需求。
三、强化管理,创新管理,推行一流的医疗管理
深化严细实,加强医疗质量监督检查考核,做到依法行医,以德行医,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努力为就医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规范、温馨、细心、爱心、耐心服务。
1、认真学习特钢医院关于开展规范化服务科室22项措施,37条考核扣分标准,加大对医疗质量管理和惩戒力度。科内定期召开会议,每周一次,强调安全,质量,医生,护士职责执行情况;每月两次安全,质量检查,对不合格表现给以彻底整改、查办。抓好“三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入院时:全面查体,彻底搜身,详细病史,严格用药;住院时:严密观察,安全护理,文明服务,医患一家;出院时:注意事项,复查标准,热情欢送,令人难忘。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定期对病历进行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评估:病史采集的真实性,体检的全面性,辅检的及时性,诊断与治疗的综合性,病历书写及时程度。对病区内设施,病人衣物,床铺定期检查,定期搜身。对病人的饮食进行观察。病人一日三餐除特殊情况外必需督促病人饮食,对不进食者及时汇报并作相应处理。
2、积极调整医疗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降低医疗费用,取得显著效果。一是抓合理用药。二是抓单病种费用。三是抓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四是加快病床周转。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保证了科室今年圆满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费用指标,在科室业务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使各项费用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
四、不足之处
《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
条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生活技能、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等教育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教育。
妇联副主席谢晓曦表示,每年5月第三周周一为我市家庭教育日。如果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应根据有关人员或单位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条例规定,父母如果不能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或机构教育未成年子女,同时通过各种方式与未成年子女及其他监护人和学校联系交流,定期团聚。
条例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和辅导。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参加学校家庭教育活动,其所在单位应当支持。
条例还规定,市、区县政府保障未成年子女在父母务工地就近入(托)学、参加考试、居住等。
下面是条例全文
《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家庭教育发展,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增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行政区域内家庭教育的实施、指导和服务,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影响。
第四条家庭教育遵循家庭尽责、学校指导、社会参与、政府推进的原则。
第五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直接责任主体,依法承担家庭教育义务。
第六条推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是政府、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
第七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八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是本行政区域家庭教育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妇联)负责家庭教育议事协调机构的日常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民政、卫生和计生、公安等部门,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家庭教育相关工作。
第九条每年5月第三周的星期一为本市家庭教育日。
第二章家庭实施
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生活技能、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教育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第十二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言传身教,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庭成员应当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传承良好家风,构建平等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十三条父母应当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父母未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或者机构教育未成年子女;
(二)通过各种方式与未成年子女及其他监护人和学校联系交流,了解掌握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定期与未成年子女团聚;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四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第十五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接受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参加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组织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主动与学校沟通未成年子女学习、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教育。
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父母离异的,双方应当继续共同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一方履行家庭教育义务时,另一方应当予以配合。
养父母、与继子女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应当履行对未成年养子女、继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
第十七条未成年子女应当接受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参加学校和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
第十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未成年人可以向学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妇联、民政部门、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反映、投诉、求助,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相关单位和组织应当及时处理:
(一)不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使未成年子女置于无人照看或者危险状态的;
(二)采用暴力、侮辱等方式实施家庭教育的;
(三)因父母死亡、失踪、重病、重度残疾,或者父母双方服刑、强制戒毒及其他情形不能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的。
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前款所列情形,或者未成年子女认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教育有损自己身心健康的,可以向相关单位和组织反映。
第三章学校指导
第十九条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制度,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第二十条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职工业务培训内容,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第二十一条教师进修培训机构应当将家庭教育课程纳入师资培训计划。
鼓励师范院校和其他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设置家庭教育专业或者课程,开展家庭教育研究。
第二十二条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交流活动。
中小学、幼儿园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和辅导。
中小学的家长学校每学期应当开展两次以上家庭教育活动。幼儿园的家长学校每学期应当开展三次以上家庭教育活动。
第二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按照要求参加学校家庭教育活动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联系和沟通。
未成年人在学校有违纪、违法或者其他不良、不当行为的,学校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无法告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告知后仍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学校应当向其所在的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通报情况。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有困难的,学校应当及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帮助。
第二十四条中小学、幼儿园及师范院校应当协助当地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第四章社会参与
第二十五条办理结婚、离婚登记时,婚姻登记机构应当对申请人进行家庭教育宣传指导。
第二十六条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服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指导。
鼓励医疗服务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孕妇学校、新生儿父母学校,开展公益性早期家庭教育指导。
第二十七条履行监护责任的寄养、助养机构或者家庭,应当履行家庭教育义务。
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对寄养孤儿的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未成年人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临时照料,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服务。其户籍所在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当对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并将其履行家庭教育义务的情况纳入监护评估内容。
第二十八条鼓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将家庭教育纳入单位文化建设,把家庭教育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和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为职工实施家庭教育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父母、其他监护人参加学校家庭教育活动,其所在单位应当支持。
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第二十九条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和组织,应当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
第三十条设立经营性家庭教育服务机构或者提供经营性家庭教育服务的,应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登记机关应当依法予以登记。
第三十一条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志愿服务。
第三十二条鼓励依法设立家庭教育基金会或者家庭教育基金,支持家庭教育事业发展。
鼓励单位、个人向家庭教育基金会、家庭教育基金和家庭教育社会组织捐赠。捐赠人的捐赠支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税前扣除。
第五章保障激励
第三十三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建立城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第三十四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并优先向孤残、留守、流动、遗弃、流浪、单亲或者父母服刑、强制戒毒等未成年人家庭和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救助和指导服务。
第三十五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家庭教育人才培训计划,组织编制家庭教育培训教材,培养家庭教育专门人才。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家庭教育大纲,根据未成年子女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等情况,分别确定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指导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
第三十六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可以向社会组织购买家庭教育公共服务。购买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可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作为承接主体。
第三十七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运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营造家庭教育文化氛围。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以专题节目、专题报道、专栏、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开展经常性、公益性宣传。
第三十八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入学、招生、住房等政策措施,保障未成年子女在父母务工地就近入(托)学、参加考试、居住。
第三十九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家庭教育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事项,建立家庭教育工作督查评估制度,对家庭教育工作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十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家庭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工作体系,每年开展四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处理家庭教育求助申请。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或者不当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单位和组织依法予以劝诫、批评教育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处理,并根据情节依法予以训诫、告诫或者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第四十二条家庭教育服务机构未依法登记,或者在教育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第四十三条负有家庭教育指导、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和组织有以下情形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家庭教育工作职责,不落实家庭教育政策和措施的;
(二)截留、挤占、挪用或者虚报、冒领家庭教育经费的;
(三)因工作失职致使家庭教育经费被骗取的;
(四)未成年人依照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向有关单位或者组织求助,有关单位或者组织怠于行使职权或者互相推诿,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行为。
1.1完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学校社区护理老师共同担任组长的社区护理实践小组,小组成员由技术业务娴熟、大专以上并具有丰富社区护理和全科医学经验的护士和医生组成。带教人员定期接受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系组织的教学能力与技巧方面的指导和临床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并接受教学小组组长的社区实践教学质量的督导,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
1.2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计划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合理的教学计划是高质量教学的必要前提。护理系根据教学大纲的原则要求,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社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实习作息时间、带教工作计划和实行进度安排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护理系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计划,必要时进行调整。
1.3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计划
社区护理本科生实习的时间共3周,分为两步进行:①进社区实习前一周在学校进行,由护理系社区护理教学老师完成,为护理本科生进入社区护理实践前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工作内容及方法的不同之处,初步了解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识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指导;②护理本科生进入社区医院后,由带教老师完成的医院环境、实习内容、社区临床操作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介绍和培训。安排于各科室对护理本科生的理论讲课和技术操作带教,尽量安排于实习第一周完成。护理本科生进入社区护理实践后,实行分组、交叉轮转各科,并在实习第二周末进行集中交流,提出实习意见,第三周进行强化和巩固。第三周末全部实习完成后进行社区实习小结。
2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
2.1全科护理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参照袁莉[2]的研究,包括全科护理、居家护理等。其中全科护理教学主要是进行基础护理技术的巩固,学习和实施换药操作,掌握犬伤的处置方法和相关知识。学习全科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并尝试对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2.2居家护理
跟随社区带教老师到社区居民家中遵医嘱进行护理操作和健康教育。护理本科生要求掌握出诊流程、技巧和注意事项。每一组护理本科生选取一位患者按护理程序进行病历的收集,提出护理措施,进入患者家中进行健康指导,后期进行护理评价,并将病案、护理措施等内容总结,以书面形式上交带教老师。
2.3健康教育
每组护理本科生须完成一次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和一次黑板健康宣传报。健康教育由带教老师联系时间、地点和人员,每组护理本科生完成一次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可为饮食、运动、疾病康复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实施方法可为制作幻灯片现场授课、现场演示、现场咨询等。另外,由医院提供宣传展版,每组制作一次黑板健康宣传报,内容和形式由护理本科生自由发挥。
2.4社区中医康复
通过听取中医医生的示范讲解,观察中医医生的实例操作,了解中医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中医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
2.5产后访视
访视人员在区妇幼保健院领取访视卡,在访视护士带领下,到产妇家中进行新生儿和产妇的访视。主要掌握访视的流程、访视的内容和技巧,学习产妇和婴幼儿的营养指导和注意事项等。
2.6儿童保健和预防免疫
护理本科生须掌握儿童保健和预防免疫的相关知识。了解儿童保健的程序和内容,掌握婴幼儿头围、身高等测量方法并进行实践,了解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营养指导方法。通过免疫接种护士的讲解和示范掌握计划免疫程序以及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接种方法、不良反应及处理,熟悉和了解儿童预防免疫的预约登记。
2.7妇女保健
了解社区妇科手术(安环、取环、人流等)常规器械的名称、用法、手术流程、配合做手术时的注意事项,并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
2.8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的管理
掌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的健康档案的建立的方法和访视的安排。在社区护士的指导下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访视,掌握访视的方式、技巧和访视内容;同时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的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流程。
3授课形式
3.1传统教学中应用人本原理
以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实现最佳效果的有利保证[3]。在社区实践教学中,社区带教老师言传身教,将与患者及家属交谈的方式、内容以及观察病情的要点教给护理本科生。护理本科生每完成一个指定的事件后,社区带教老师将应用赏识教育肯定其做得好的部分,并共同找出需改正和需提高的地方。当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和规范以后,在适当范围内让学生单独操作。
3.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首创,采用“先问题后学习”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4]。在社区护理本科生实践教学过程中,护理本科生将老师根据社区护理特点提出的具有一定代表性或学生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作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学习目标,让小组成员各自分析、收集资料后再与带教老师进行探讨和学习。从问题出发寻找原因的思路,既有利于评判性思维的发展,也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5];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4持续改进的教学方法
在社区护理本科生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与社区带教老师一直坚持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小组于社区护理实践结束时,由护理系老师和主带教老师共同组织护理本科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总结在实践中取得的收获,提出存在的问题,并上交一份实习小结。每位护理本科生填写一份由护理系设计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质量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实习内容量化表、实习的收获与不足、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对护理系的评价以及实习的建议等条目。护理系老师对护理本科生意见反馈表进行分析和总结,于每学期实习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沟通和交换意见。
5结果分析
历届护理本科生共560人填写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质量调查表》反映,对社区护理实习整体的满意度为65%以上,70%以上的护理本科生认为在社区实习有各种收获并对社区护理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在社区实习中有一定的收获;还有部分护理本科生认为社区的实习,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实人生经历和社会工作能力,增加职业自豪感。然而,也有同学认为社区社区带教老师总体存在理论知识欠缺、带教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学校应通过加强社区带教师资培训来解决。
6讨论
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社区护理实践能培养和提高护理本科生社会实践能力,激发护理本科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愿望,为他们将来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6.1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对护理本科生的影响
社区-学校合作性的社区护理实践教育模式是对护理本科生有利的合作方式。社区实践教学对护理本科生可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护理本科生参与社区服务,能早期接触社会,并深刻体会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体会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施护理并取得成效的前提,从而使护理本科生自觉地加强沟通知识、技能的学习;通过社区护理与护理教学相结合,护理本科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通过中医针灸和换药技术的观摩、实践,拓宽了知识面;通过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工作,提高了护理本科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的能力;通过入户家访让护理本科生积累了更多人际交往沟通方面的经验;在家庭护理的过程中,让护理本科生明确了服务态度,增强了服务意识,对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疑问,对社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讨论,并与国外的护理方法比较,对我国现阶段的社区护理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加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护理本科生的培养、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评判性思维能力[7,8]。社区护理实践还培养了护理本科生应用整体护理观念进行社区护理的能力,提高与患者、家属、居委会等各种不同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和各种工作场合的无菌观念,增加了对社区护理的认识。
6.2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提高了社区护理质量和教学质量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也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来许多正面影响,提高了社区护理质量。我国现阶段社区护理普遍存在护理人员理论水平偏低,本科护理实习生来到社区,为社区带来先进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为社区护理注入了新生力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实习生给社区带教老师的信息反馈可促进老师自身的进步,由此教学相长,从而把社区护理人员锻炼成为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德、全面的业务知识和护理技术、以及灵活的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②实践教学过程中,社区和学校带教老师间有很多机会进行沟通交流,这将有利于老师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以更好指导护理本科生社区实践学习;③护理本科生在社区的实践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区带教老师的护理工作负担。最后,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有利于学校带教老师了解社区护理工作现状,便于老师对知识进行更新,从而提高学校老师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6.3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社区护理实践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①社区护士人数少、从业时间短、专业素质不高、缺乏教学经验,且流动性较大,带教内容为日常工作内容,社区护理工作繁重,使得教师对护理本科生的指导不到位,护理本科生通常只能被动地跟老师做事,其主动性和独立性得不到足够的发挥,社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限制[9];②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多,范围广,但实习时间短,护理本科生在很多方面只有表浅的了解;③学校社区护理理论教学内容与社区实习内容存在一定程度脱节,护理本科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社区实践。
6.4小结
医生岗位竞聘演讲稿1
我是XXX,今年XX岁,主治医师,本科学历,XXXX年毕业于XX医学院。我竞争的岗位是门诊部主任。我之所以竞争这个职位,主要是因为我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和能力:我叫,男,29岁。我竞聘的是医院院专业技术岗位中临床医生(十二级)岗位。根据《医院全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的规定,我符合竞聘上述岗位,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1、我于年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毕业后一直在医院工作。并于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正式成为一名临床执业医师,在临床一线已经工作5年,符合临床医生岗位(十二级)岗位的要求。
2、有较为丰富的临床医疗技能及经验,在5年的临床工作中,我熟悉掌握了内儿科常见并多发病临床处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上我认真、负责,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切切实实为病人解决问题,不断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自己力量。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利益及社会利益。
3、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年3月至9月我到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顺利结业归来,通过进修提高了我的专业技术水平,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技术水平。提高了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能力。
4、开始年我承蒙院领导的信任,开始兼任医务科工作,在院领导的培养下,使我的行政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熟悉了医务科的职责任务和规范,认真处理医务科的各项日常工作,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
总之,多年的医疗工作养成了我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品质,成为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在动力。这是我做好这一极富挑战性工作的最大优势。
然而,人无完人,我自身不可避免的存在某些缺点,主要有:
1、我的.临床经验相对医院老同志来说还不够多,这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我的医疗技能水平相对大城市大医院的专家来说还比较低下,这也需要不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医疗水平。
2、我的社会交际水平还待进一步提高。
但是,我依然相信我能够胜任临床医生岗位(十二级)岗位的工作,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门诊诊疗常规。
2、在院长的领导下,继续从事临床一线的医疗工作,特别是科室需要抢救病人时立即前往。继续认真、负责的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社会利益。
3、服从医院领导,努力地配合院领导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管理工作,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来要求自己,并不断加强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完成医院下达的每一项工作指标和任务。
4、在医务科工作上将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制度、加大业务管理力度,根据医院坚持公益性的方向,重点抓好基本卫生服务的管理建设,进一步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协助医疗纠纷的调查处理。着重加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以使我院医务人员更好为人民群众服务,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实惠。
如果我这次有幸竞争成功,我将不辱使命,以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办法、全身心的精力,积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为门诊部,为吴中医院的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医生岗位竞聘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您们好!我怀着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对区×××中心改革的热情参与,我走上了今天的竞聘讲台.我叫xxx,高中学历,19XX年9月出生,年龄,XX岁,于19XX年7月参加工作,19XX年被评为医师.根据区计生委《关于生殖健康中心岗位设置和竞争上岗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岗位条件和自身实际条件,我决定参加的是:××门诊部医生竞聘上岗演讲稿3篇.
我参加门诊部医生岗位竞聘报告的理由如下:
第一,我参加医生岗位竞聘演讲稿工作时间早,19XX年7月就参加工作,政治思想觉悟高,对党和国家的人口政策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认识,听从组织部门分配,服从领导安排,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工作中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手术需要经常加班;团结同事,与同志和睦相处,能在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对病患者关心爱护,具有强烈的爱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心上的痛苦,想方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尊重病患者的人格,自觉维护病患者的个人隐私,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
第二,本人从事计生专业技术工作时间长,时间已有30年之久,经验丰富,并于19XX年被评为医师,具备岗位要求的资质和条件,属于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和掌握生殖健康门诊工作流程要求,擅长妇科手术,能按照上级部门的规定的技术规范,独立完成人流引产,安(取)宫内节育器及避孕节育手术,对女性生殖器感染,性病,不孕不育以及生殖保健等具有一定的诊治判断技术,能完成计划生育的相关手术.
第三,对生殖健康XX门诊的医生工作非常了解,能做到轻车熟路,驾熟就轻.我长期在隆化镇计生服务站,XX计生服务站工作,无论是XX门诊的业务环境,还是对XX各村社的人口计生情况,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今后履行好医生竞聘述职报告职责是一个很好的便利条件.
第四,具备履行岗位的条件,能够较好地履行好岗位职责.本人参加工作时间长,被评为医师专业技术职称的时间也长,经验丰富,而且对工作环境熟悉.工作热情高,无论是病患者上门求诊解难还是例行下村妇检,总是不辞辛劳,不怕走乡窜户,路途艰辛,工作业绩有目共睹,具备履行XX门诊医生岗位的条件和要求,能够履行好XX门诊医生岗位职责.
如果我门诊部医生岗位竞聘书成功竞聘XX门诊医生岗位,我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区生殖健康中心和XX门诊主任的领导和指导下,我将更加自觉地遵守好区生殖健康中心以及XX门诊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
2.积极参加中心统一安排的业务学习进修培训,加强自学,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服从区生殖健康中心和XX门诊的领导和分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我将严格按照计生工作质量标准,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认真履行医生职责和义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文明服务"的服务理念,自觉在工作中加强计生政策宣传,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做好计生服务工作.
4.不断加强医护,护患沟通,定期征求各方意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扬长避短.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亲情服务.
5.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或其他困难,我会积极主动向领导请示汇报,向中心专家请教,以"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精神面貌对待每一件工作.
6.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岗位经营意识,学习成本效益核算.在做好岗位工作的同时要节约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医疗成本,保障生殖健康服务工作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上是我对××门诊医生竞聘演讲稿范文的认识和表态.无论应聘成否,我都将坚持不懈地完善自己.如果竞聘上岗不成功,我也绝不会气馁,我将更加认真学习本领,服从组织调配.最后,借此机会,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医生岗位竞聘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叫ⅹⅹⅹ,今年37岁,1997年临沂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港上镇卫生院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临床工作,2014年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14年取得主治医师资格,2014年因工作需要调入花园乡中心卫生院担任业务副院长职务至今,现将本人竞争优势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_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多次被评为县、乡级先进工作者。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内科主治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_学_,通过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_有关临床基础知识,丰富了自己的_知识。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_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
练掌握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能熟练掌握内科心源性休克性、感染性休克、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及急性机磷中毒等急症的救治,独立进行内科科常用手术操作技能。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自任现职以来,本人诊治的内科疾病诊断治疗准确率在98%以上、从无差错事故的发生。
如果我有幸竞聘到中级职称(主治医师)这一岗位,我将积极响应新医改的政策方针,遵纪守法,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前提,以增强_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坚持走临床和社会工作相结合的道路,积极配合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以下各项工作任务。
(一)基础医疗质量:通过认真学_《医疗质量检查考核标准》,熟悉医疗文书书写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查对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首诊首科负责制度等医疗核心规章制度。通过基础_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医疗质量和医疗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多措并举,使全院的医疗质量明显提高。
(二)医疗文书质量:1、严格按照《山东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认真组织学_,每月配合医院进行一至二次病历质量督导检查,落实奖惩兑现,奖优罚劣,使临床医师的病历书写意识和书写质量大有提高。2、建立门诊手册,建立门诊输液观察病历。严把处方质量关,合格率要求在90%以上。3、门诊及住院科室的各项基础登记也能够按要求进行,基本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论文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评价方法,要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原则和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从教育评价的概念就可以界定教师评价的概念,教师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大范畴,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评价是在正确的价值指导下,按规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的判断,为学校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的过程。由于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只凭主观印象或几个人的选票是不客观、不公正的。因此,全面、客观、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的制定,不仅是对教师本身的准确评价和定位,更是未来教育事业的有力保障。
一、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目标
教师评价,从目标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评价,二是发展性评价。本评价体系的构建目标以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重在发展性评价。
奖惩性评价着眼于教师在评估前的工作业绩,表明教师是否履行了应有的工作职责,是否符合学院的规定和教学改革的要求。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对教师中的佼佼者给予及时的嘉奖,给较差者以警醒,借助外部刺激来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和科研,其评价结果可作为晋级、聘任、评优、奖励或降级、解聘等人事处理的依据,这是它的可取之处。但这种评价往往过于强调“约束”和“限制”,甚至把评价作为查找他人过错的理由,对教学科研工作相对熟悉的教师而言,其激励和督促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广大的青年教师来说,更多的是担心和惧怕,有时会影响甚至挫伤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教师的成长。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形成性评价。其特点是重视培养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强调评价者要对教师的过去、现在作全面了解,根据教师过去的基础和现实表现,规划其未来的发展目标;评价者和教师共同协商制定发展目标,并创设条件,促进教师努力达到这个发展目标。其评价过程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教师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使评价者和教师协商制定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现行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制度多是奖惩性的,评价过于功利化,在评价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偏重于课堂教学的评价,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评价;对理论教学的评价较重视,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评价较少或评价力度不够;对教师的教学理论素质较为重视,而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方面的素质重视不够,缺乏“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促进学校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的基本原则是评价的理论依据,是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评价原则不仅是统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规范,而且是指导、控制、协调评价过程的保证。
1.导向性原则。指对于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端正办学方向,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如果方向不明确,教师评价就会走上歧途,同时会对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带来消极影响。在评价中,必须对每个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书育人和教学的能力、工作绩效做出公正、准确而又全面的价值判断,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高职教育质量观确立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必须把学科本位的评价观念转向能力本位的评价观念上来。另外,高职教育不仅要突出职业能力中心,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要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等纳入到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工作计划中。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在确定和运用评价标准时要全面,不可片面。贯彻全面性原则,一方面要抓住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还要抓住评价过程,全面收集评价信息。高等职业教育要体现“职业性”的特点,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正式的评价指标体系。
3.客观性原则。在全面考核的前提下,要重点考核教师的工作实绩。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称职,归根到底还在于其在教学、科研中的成绩和贡献。因此在考核的内容和标准设置上,一定要在调研、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尽量体现客观公正性。
4.科学性原则。要想评价达到科学合理,设置好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要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充分反映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且评价的各项指标具有可测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要能区分出教师素质高低、能力强弱、贡献大小,还要能反映出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如根据教师职务的不同、授课类型的不同、专业不同等进行权重分配,以求达到科学合理。
当前,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正处于起步阶段,应当允许它有一个过程,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这是教师逐步适应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教师逐步学习教育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指标和标准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本校实际,同时一定要取得教师的认同。不要形成对教师的评价是管理者强加给教师们的印象,这不利于发挥教师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也要让教师明白,并让教师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评价的理论和知识,懂得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和技术手段。
三、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框架与内容
根据上述基本原则,高职院校教师评价的框架由德、能、勤、绩四个一级指标构成。(详见表1)
1.德。宋朝的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可见,人之为人首先是德。尤其是教师,教书育人是其天职,因此,必须以人育人、以德育德。教师的德有别有其他社会工作者,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德的特定含义。教师的德应是指教师从事教书育人这一特殊职业所必备的基本的政治思想、法纪意识和职业道德。
2.能。俗话说:“能者为师”、“学高为师”。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较强的能力,否则,就无法作为一位合格的称职的人民教师。教师的能是指教师从事教书育人所必备的智能与技能。
3.勤。教师的劳动,是育人的劳动。“十年树木,百人树人”,这说明育人的艰巨性。正因如此,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教师的工作既是有形的工作,又是无形的工作,既可度量,又难以度量。
4.绩。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成绩或成效,教师的工作也不例外。绩的衡量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比其它各项指标都重要,因为它是其它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总归属。可是,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业绩不是立竿见影的,这使我们对教师的绩的衡量有一定的难度。有难度并非不可度,只要我们找准切入点,还是可以反映的。
四、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运用
本指标体系的统计监测选用直接综合法,其主要原理是将用于同度量处理的指标数值,用简均法或加权平均法进行综合,形成一个总值,再按照总值的高低排出参评者的位次,从而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评价计分采用百分制,25个指标的权数值之和值之和为100。所以,在进行综合分值的计算时只要将进行同度量处理的指标数值即每个指标的分项成绩(Fi)乘以各自的权数值(Qi),再进行加总,就可得到一个总分值,公式为Zif=~FixQi。当进行横向监测评价时,O
为了使教师评价落到实处,取得应有的成效,应遵循如下基本要求:
1.严格控制评价过程,确保评价信息的真实性
(1)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使被评教师和进行评价的学生、教学督导人员等认识到教师评价的意义,使广大师生认识到教师评价是为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服务的,消除对教师评价的恐惧心理。
(2)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则,使评价者知道评价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明确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3)实施评价时,教学管理人员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看看评价活动组织得是否有序、是否合乎要求,并及时纠正一些不合规章的地方。
(4)对上交的评价材料要进行审核,对不合格的材料要重新组织相应的评价活动。
2.综合处理评价材料,全面、及时反馈评价信息
对于上交的评价材料要进行归类整理,使各位教师的评价信息汇在一起,根据评价材料,写出教师个人的评价报告及教师教学综合性的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中不仅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而且还提供若干指导性的建议,为教师指明提高教学水平的方向,提出某些建议。此外,评价信息必须尽快地反馈给到被评教师的手中,如果拖得过长,任课教师会因为评价信息的姗姗来迟,而不看重评价结果,对进一步改进工作的动力不大,兴趣不高。所以,教师评价活动一结束,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立即着手写出评价报告,并及时地送达给任课教师。如果有可能,最好把学生的意见、教学督导人员的意见、同行的意见都反馈给教师,让任课教师全面了解他人对自己教学的评价,明确自己教学的不足,并从他人的建议中获得改进教学工作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