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应用心理学论文范文

应用心理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应用心理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应用心理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实践能力;薄弱

1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成因

1.1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不合理

尽管我国素质教育提出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老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整个课堂的核心,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障学生在自由且宽松的氛围之下进行自主学习,但是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需要在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之上,明确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要求,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不难发现,许多老师忽略了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的分析及研究,目前所采取的教学策略过于落后及传统,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应用心理学的应用要求相偏离。在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学校和老师也没有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大部分的课程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及培养,导致大量的教学资源被浪费,其中不科学不合理的课程安排及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实践时对老师过于依赖,直接将个人的学习重点放在理论学习上,难以意识到理论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之间的相关性。在课堂教学实践时,老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

1.2师资力量不足

与其他学科相比,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比较短,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对应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偏少。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理论和实践上的缺乏严重束缚了该专业的稳定发展,老师的综合实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另外有一部分学校在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时没有对老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最终导致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持续下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较低。

2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2.1改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

要想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充分体现教学的实践作用和价值,在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过程之中学校和老师需要加强联系和互动,结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质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教学模式的改革情况,保障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进行主动实践。教学方案及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和核心,了解学生在实践动手过程之中的实质水平和要求,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来说,大部分的实践必须以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践和创新实践为主题,严格按照这5大板块进行相应的调节。其次专业培养方案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老师必须以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体,保障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合理比重,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教学设计师老师和学校还需要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积极的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环节,实验心理学尤为关键,老师需要积极落实实验教学环节,突破传统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保障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习的技巧。

2.2提升师资力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校必须要关注师资力量的提升,其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在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时学校必须要进行的组织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注对实验教学规律的分析及研究,促进后期实验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其次,我国院校还需要采取定期检查的形式,对该专业的老师进行有效的培训,保障培训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为了积极发挥继续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学校还需要组织老师参与进修学习,给予老师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作为老师自身来说,在教育实践时还需要不断学习,了解同行的优秀做法和经验,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为了从整体上突破目前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采取客座讲座的形式来提高目前的师资水平,积极落实不同的教育实践活动,保障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为老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支柱。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关注对不同教学模块的分析及研究,落实好后期的教师评价和反馈环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后期的这些实践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保障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2篇

应用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一个应用特色明显、实践性要求突出的专业。应用心理学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运用在高三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从如何把应用心理学应用到高三学生的教学、如何通过应用心理学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如何通过应用心理学对学生进行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希望对我国高三学生的教学管理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1应用心理学优化高三课堂的教学

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如何使高三的课堂教学以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教学资源的情况下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成为高中教师关注的焦点。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达至最佳的教学效果也成为应用心理学教育工作者深深思考的一个课题。心理学理论认为“情绪系统和认知系统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两个子系统”所有信息加工过程都含有情绪成分。

心理学研究早已发现“人们在中等愉快情绪下学习单词比在悲伤情绪下回忆量要大”,因此,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知识变得尤为重要。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键问题是如何控制学生的情绪,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不同特点灵活地组合运用下述愉快策略。确定符合教育对象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不太难也不太易”尽可能使全体学生体验成功。适度的赞扬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有利于学习,过度的批评会引起消极的心态,不利于学习。

因此,对学生进行赞扬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适度鼓励高三学生,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提高他们的自信。对于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高三教师应该特殊注意,这部分学生严重缺乏内在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对这类学生要经常的给予鼓励,经常地谈心和交流,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

高三学生经常会出现焦虑的现象,焦虑主要伴以紧张和恐惧情绪,有时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逃避、自责、自卑等情况,教师应该对于有过度焦虑感的学生,降低任务的难度,放宽任务完成的时间。强调个别谈话,指出存在问题,减少公开批评。减少学生之间比较等方法。

当然适度的焦虑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焦虑感过低的学生应该给予适度的刺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可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往往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情况。运用多媒体、示教等手段创设情景、不断变换视觉、听觉等刺激。制造悬念,呈现新颖、奇特的刺激都是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好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心理学教育方法中一个常见的和重用的方法,学生个体兴趣是其自身带入课堂的兴趣,情景兴趣是其在一个特殊的情景中参加一种特殊活动时体验到的兴趣。高三教师应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列举符合生活需要的例子;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如面部表情、姿态表情与语调表情;结合课程内容运用幽默的语言讲述课本内容等。总而言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具体课的不同特点,并配合教师的个性特点,灵活组合运用有关情绪策略,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2应用心理学对学生进行教育

根据高三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特征,学校应该制定专门的适合学生心理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课程要针对解决和疏导当代青少年成长期的各类典型心理健康问题并且要长期坚持和定期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要经常开展各项活动,另外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缓解学生的压力。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和测试,定期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测试,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3应用心理学对学生进行管理

因为高三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应用心理学一样都要去研究人的心理,只是研究的侧面不同。学生的心理活动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对高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富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可以掌握过程中个性、群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借以帮助高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拟定合理管理方案,激励全体学生奋发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定期的对高三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在校期间树立远大抱负,努力学习知识,不断追求进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四有”新人,使他们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运用“激励”原则,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激发动机原则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在我国一些高中的管理当中,对高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常常是硬抓硬管,堵而不疏,这种治标不治本的高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代高三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因此,应充分利用激发动机原理,采取激励的原则与方式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问题的组织保证,学生希望自己的教师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渊博的科学知识,能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在思想交流沟通中需要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使之相互理解、信任、尊重。超级秘书网

相对来说对教师风趣幽默、关心学生、教学质量和待人热情等品质期望值比较高。因此,必须通过应用心理学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疏导技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个体差异等特点来进行交流,做到能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以达到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

加强对高三学生的心理适应的方法对于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最终为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有较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加大对高三学生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传播媒体、手段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社会主义优良精神和作风宣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从心灵上接受一种至强、至重、至美的洗礼。

第3篇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该专业的建设强调医学与心理学的结合,注重学生在医学模式下对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和技术实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精神压力日益增加,过去的精神疾病干预模式日益受到社会的质疑,并非所有人的精神问题都需要进行住院和药物治疗,大量的边缘性人群需要心理学的干预和技术支持。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伴随社会需求的日益旺盛趋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作为教学基础设施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统领专业发展方向的基础性文件内容,同时,系统规范的教材也是突出专业发展特色和指导专业健康科学发展的基础性指标。教材的内容、技术指标、考核方向,直接影响着专业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很大的引领作用。

二、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建设的特色

1.教材数量大,涉及的课程范围广,作者结构丰富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从应用的角度为学科的建设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扩展空间,作为辅助教学资源的教材在内容和数量上也将会有很大的储备空间,从第1版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的9本扩展到第3版的25本,几乎涵盖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涉及的所有学科。在数量变化的同时,教材编写的内容、结构和编写人员的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最初的10所院校到目前的近50所院校的参与,涉及的课程日趋细化,教材兼顾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性,集中于最新的学科进展,尤其是在方法学的讲授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更大的操作空间。编写人员的学历、职称呈现正态化分布,不仅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体现编写人员素质的提高,丰富的工作经历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而且有刚刚步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参与编写,能够提供新颖的思路,体现了时代性,更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2.教材内容新颖、科学性强、系统性好、实用性突出

在教材内容中突出新颖性,学生能够在教材中接触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专业导读性内容,拓展本学科领域;作为本科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心理咨询技术的使用方面建立起层级化的知识传授体系,基础知识-发展理论-测量技术-预防技术-干预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介绍,使其循序渐进的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兼顾学生未来专业发展,按照:疾病干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基础学术研究方向,进行了教材体系的建设工作。与时俱进的开展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在新一版教材中加入了《员工心理援助教程》、《性心理学》等,具有新的社会发展需求的教材,为新课程开发和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奠定了良好基础。

3.构建适合学科发展的教材评价体系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科研成果,更新评价理念,探索出适合学科发展的教材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学校内评价和学校外评价。学校内评价主要由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督导小组和教学部门协作完成,通过定期教学检查、督导听课反馈、授课教师自评和学生调查、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学校外评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与参编教材成员联系,探讨教材使用的普遍性和实际效果;二是调查教材知识在毕业生实习中和工作后的应用效果,从而发现教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校内外结合的教材评价体系应不断从教材建设、教材选用和教材管理等方面不断改进。

4.建立健全教材激励机制

为充分调动有专业背景和编写才能的教师加入到编写教材的队伍中,学校鼓励和支持高质量教材的编写,从而促进教材建设的发展。建立健全编写教材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报销制度,编写优秀教材的奖励制度,为教材建设创建了牢固的经费保障体系。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建设成效

1.教材建设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突出了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色

教材建设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教材作为衡量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愈加明显,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从而造就更多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医学院校面临着重大的教材建设课题。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生的医学特色,在本套教材中通过引入《神经心理学》,《心身医学》,《中医心理学》《行为医学》等独具医学特色的课程使学生对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知识运用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熟悉和自觉向医学领域去发展自己的专业,其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学习中逐步得到明确和技术支持。这种引导有效的区别了其与综合类院校和师范院校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技术要求和未来发展定向,其特色更加鲜明,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和专业化。

2.教材建设推动本学科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1)应用心理学教材的出版和使用情况

目前该套教材已经在国内全部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医学院校中得到广泛使用,初步推广院校达到34家,该教材在部分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也得到了选择性使用,教材内容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尤其是这些多样性的教材使教师和学生的选择更趋多样,教师以教材为蓝本为学生开设的课程更有特色性,学生的课程选择也更多,同时还兼顾到了院校的特点和本人的兴趣。全套教材作为一个系统的参考书目也得到了广大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学爱好者的认可,很多社会培训机构也以此为基础进行专项的心理学培训。

(2)教材体现了医学背景的专业特色

教材是知识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体现了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也反映了医学院校的特殊专业背景。教材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紧密结合,适合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系统而全面地为课程体系改革服务,既体现了医学背景,又符合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成果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寻找到一条教材建设的特色之路。

(3)教材建设促进了专业课程改革和学科发展

教材在编写之初是至于学科要求和最新学科进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内容,在此基础上专业课程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为专业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与学科发展紧密联系,推动了应用心理学向更大的发展空间迈进。在教授学生最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激发教学对教学内容和形式改革的探索,尤其是本套教材中更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应用技术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入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学会主动关注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来服务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

(4)教材建设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教材是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扩展专业视野的重要途径和媒介,好的教材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知识,提高了专业素养,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指明了方向。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可以获得更多的选择和知识甄别,教师在以教材为基础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授课过程中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促使其更多地阅读专业书籍,查询专业资料,教学相长,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整体素质也随之改善。

3.构建综合性教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视野

第4篇

关键词:新批评理论;英美文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053-02

作者简介:李莉莉(1975-),女,黑龙江五常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研究。一、新批评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新批评理论兴起之前,批评家们往往忽视了文学作品本身,认为外在环境对创作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有时也会侧重于分析作家情感和个性因素等内在环境的作用。新批评理论将批评的重点从作家转向作品,强调作品本身具有的审美效应。该理论认为作品是不受其他因素控制或支配而独立存在的,其本身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展示了一种特别的意义。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究这一意义,而这一意义是蕴涵在作品之中的客观内容,是读者都能够通过阅读作品获取的。

1.“文学本体论”

“文学本体论”是新批评理论中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本体论”原本是个哲学概念,研究的是事物的“存在”和“本质”。“文学本体论”探讨的是文学存在中的“本源”与“本质”,研究的是作品的结构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文学是一个独立的和独特的世界,文学作品一经产生便成为独立于作者和读者之外的一个客观实在,它不依赖于客观世界而存在。因此,研究者把文学作品称为‘本体’,并提出了‘文学本体论’的概念”[1]。在他们的观点中,文学作品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独立自足的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它们共同作用的产物就是作品的意义,而这一意义的产生依赖于作品本体。艾略特提出的“非个人化理论”为这一观点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艾略特论证了作家个人和传统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优秀的作家就得不断地放弃当前的自己,归附更有价值的东西。一个艺术家的前进是不断地牺牲自己,并不断地消灭自己的个性”[2]31。他还认为,作家只有把自己的“个人情感”转变为“人类的普遍情感”,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所以文学批评不应该关注作家,而应把重点放在对作品本身的研究上。兰色姆也指出,文学作品由构架和肌质两方面的内容构成,“诗歌是一种松散的逻辑构架,伴有局部不甚相干的肌质”[3]。他清楚而准确地阐释了文学本体论的观点,其中构架是作品的内容和逻辑结构,是能够用散文语言转述的部分,而个别细节是无法用散文语言复述的,这部分就是肌质,是作品的精华所在。“文学本体论”强调作品是独立的,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存在物,文学批评要以作品为出发点,应把关注点放在作品的内容和结构上。

2. “意图谬误”与“感受谬误”

阅读文学作品时会涉及到“作家—作品—读者”这三个环节,新批评理论强调的是作品这一中间环节,以便将该环节从这一关系模式中剥离出来。新批评理论家维姆萨特认为,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存在着“意图谬误”与“感受谬误”两种误区。前者是指“将诗和诗的产生过程相混淆,这是被哲学家称之为‘起源谬误’的一种特例,其始是从写诗的心理原因中推衍批评标准,其终则是传记式批评和相对主义”[4],即以作家的经验或创作意图为标准来阐释或评判作品,这既不是“适用的标准”,也不是“理想的标准”。作家一旦完成了作品,就不能再控制和支配它了,他与作品之间便脱离了关系。如果作家在作品中展示了创作意图,那么就没有必要脱离作品对其进行讨论了。维姆萨特还指出,“将诗和诗的结果相混淆,也就是将诗是什么和它所产生的效果混为一谈……其始是从诗的心理效果推衍出批评标准,其终则是印象主义和相对主义”[2]257。也就是说,在对作品的解读中不能加入读者的“感受谬误”,不能将读者的个人情感等同于作品的情感内容。读者的心理感受由其文化程度、其对作品的理解程度等因素来决定,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则是不变的,而且只有内在因素才能决定其内容。

3. “细读”模式

新批评理论认为,作品的内涵体现在语言和结构之中,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而准确的分析。“细读”模式要求阅读者要细密地研究作品的上下文及其言外之意,并对每一个词的含义进行注解,以便从中发现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包括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程度不等的意象等。只有经过这样的细致分析, 才能看出一部作品的总体状况, 从而确定其艺术价值[4]。读者要仔细推敲词语、句子、意象和形式结构,探求其中所暗含的意思、相关联想和言外之意等,在互相限定和制约的语境中明确其真正的含义。“细读”模式强调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要对作品进行精细入微的分析,特别要关注典故、意象和拟声效果等文学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5]。对作品意义的挖掘应该以客观的论据为基础,因而需要充分地解读作品中所暗含的创作技巧,这样才能反映出作品中所包含的有机结构和意义。

二、新批评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启示

第5篇

一、对幼儿英语教学的认识

我所开办的幼儿英语学习班,培训4—7岁年龄的幼儿。这个成长期的幼儿,正处于智力开放盛期,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

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刺激,实践纠正,加强巩固,最终达到应用的过程。无论母语的难易程度如何,一般人都是母语学习的成功者。然而不少人却在外语学习中困难重重,原因何在?

先来看看母语的学习过程。婴儿学语言叫母语学习。婴儿跟着母亲或家庭中其他成员,在反复说叨、示范中把特定的声音和特定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由婴儿反复模仿、记忆直到应用。如"九个月的婴儿,通过大人的反复示范,能作一些"拍拍手"欢迎欢迎,"点点头"你好你好,"招招手"再见再见等动作。

当再遇到同样的场合,便可根据记忆,把听懂了的声音和大脑储存的信息联系起来,做出准确的动作和反应。再长大些的婴儿就经常吱吱呀呀地学发音,模仿大人说些简单的词汇。逐步用不完整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直至能用流畅的口语与他人交谈。到了学前班、上小学的年龄,识字认字积累书写知识,学语法,学写作,从而进入学龄儿童的培训学习。

再看成年人学外语,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成年人在有了国语语言表达的基础和习俗,对学习外语免不了存在固执排他的成习,成年学外语先是研究书写符号、语法结构、读音规则,然后才练就阅读、翻译、写作,最后练听和说这样一种强制性的语言学习途径。难怪不少成年人学外语事倍功半,颇费周折。

幼儿学外语最大的特点是顺其自然,是学外语的最佳期。幼儿具备用母语表达的初步能力,存在有意识求学好学的雏形,对接受外界新事物有敏捷而易学的本能;幼儿头脑的知识面单纯,如同一张白纸,对接受外界新事物具有准确而恰当反映的本能;幼儿心理好奇心强,学习英语采用声音、图片、实物、行体动作等配合引导,创造英语学习环境,促使顺其自然的学好英语。掌握幼儿学英语的有利条件,把握幼儿学英语这个最佳期,为以后继续学英语开创良好条件,建立良好基础。

二、利用幼儿心理特点开展英语教学

任何事物与同类事物中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幼儿心理特点较显的有: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强和好奇心强。把幼儿的心理特点,引导应用在学习英语上,学习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A、利用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能学会纯正的英语发音。

经过教学比较,幼儿学发音要比成年人学发音准而快。幼儿没有成人那种固执排他的成为。幼儿学发音愿接受老师的指导。如遇发音不准,给以纠正,立可见效。当逐渐接近准确音调时,继续指导并加以表扬鼓励,就能迅速模仿达到准确。

发挥幼儿的模仿能力,掌握纯正的英语发音,必要的条件是教师的发音要准确,若不重视这个条件,将会给幼儿和成长后学英语带来较大的困难。

在发音上能体现幼儿期是学外语的最佳期,莫过于这样一个事实:生长在两地的两个幼儿,学会说话后各自的地方口音很明显,然而一旦有机遇,将南方出生的幼儿移居北方,他成长后的音调就成了北方调。这就是幼儿模仿的魅力。相处在说家乡话、地方话的环境中生活的老年、成年和幼年,一旦号召学国语、讲普通话,在这些年龄层次中,最先能改变过来,先能学好普通话的是幼儿,年纪越大的越难改,甚至是南腔北调的典型者。

所以,若要掌握纯正的英语语音语调,必须抓好幼儿时期的音语培训。

B:发挥幼儿记忆力强的特点,可以学得更多的词汇,增强语感。

在教学中作个这样一种试探:用了两周四次共六学时由教师面授的时间,幼儿学会了1—900的英语数数。具体作法是,在幼儿能用国语数出1—10位数的基础上,先教会1—10的英语数数,然后,再分次数会十位、百位数按序进位的组词数数。以配合联系实物,配合歌韵曲调,编成顺口溜的念读,加深记忆,效果很好。

用数字联系实物教学,既可加深对数字的记忆,又可扩大词汇量。作法是:

先把1—10的阿拉伯数字写在黑板上,教师指着数字,口中发现相应的英语读音,当幼儿能用英语按顺序熟念后,即按阿拉伯数字标画出与数字相同的实物。如1—10支铅笔,1—10朵鲜花,1—10株树等等。这样把数字与实物联系起来记忆,幼儿很乐意接受练读、背诵,直至熟练。

经反复测验,数字教学效果好,既记得牢,又增添了生词。经过这种方式培训的幼儿,时隔几个月后,他们对1—900的数仍记忆牢固,能流畅地数出1—900的数。

C、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强,采取边学边玩,形式多变的教学法,引导幼儿从玩中学,乐中学。

幼儿的好奇心有两面性,一是求新好学;二是好动而缺耐力,利用求新好学的一面,因势利导地学习英语,使其感到新奇而愿学。对待好动而缺耐力的一面,我采取多变的教学形式。如做游戏。歌唱、跳舞、做操、看图片等等形式,配以相适应的英语词汇,边玩边学,引其在快乐中学会英语词句。

例如:我采用开玩具店的形式。轮流选其中一幼儿扮做老板,其他幼儿扮做顾客,进行问候、客气请求、数词、感谢和告别等词句的练习:

——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

——Goodmorming/afternoon/evening

——MayIhelpyou?

——Yes,pleaseMryIhaveadog,please?

——Hereyouare.

——Howmuch?

——10yuan

——Hereyouare.

——Thankyou.Bye-bye!

——Byebye!

又如做操。由我做示范,幼儿排成队列,模仿教师的动作及发音,配放磁带音乐,进行人体各部位和器官的英语称谓练习,站队时进行祈使句及左、右、中的词汇练习。如TurnLeft!Turnright!Cometothemiddle!如果其中有的幼儿转错了方向、就会引起大家哄笑,他就会努力去记住哪个英文单词是左,哪个是右。做操时由于配有音乐和动作,幼儿很感兴趣,一会儿站直了摸头,一会弯下腰摸脚。若单词记忆不准确,就会摸错部位,自感不当,很快纠正,与大家步调一致。如此反复做操,在很短的时间里,幼儿能记住一大堆有关身体各部位,各器官的词汇,而且记得牢固,长时间不忘。

我又用彩色铅笔或粉笔绘画的形式,进行英文表达颜色词汇的练习;用英文字母打牌,进行26个英文字母大写小写的认读练习;用捉迷藏进行英文方位介词的练习等等教学方式,把幼儿心理特点引导应用到学英语上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参加学习的幼儿很乐意听课。每到授课时间,总是主动摧促他们的父母带领,准时来到英语学习班。似乎,把上英语学习班当成了去俱乐部游玩那样的轻松乐意。

三、诱导式教学法

幼儿英语教学,捕捉幼儿心理特点,诱导其积极的一面用于学习,我把它称为诱导式的教学法。这个方法好就好在幼儿乐意学,学得快,成效高。经过一段时间英语学习的幼儿,平时有意无意地用英语呼唤周围所接触的一切。好奇地显示自己的本领。无形中巩固了已学得的英语词句。他们遇到一起学过英语的小朋友,像似遇到了知音,抢先用英语打招呼。玩耍时能用英讲表达周围的物和景为荣耀。就此幼儿在课外自寻练习环境,教师在课堂创造学英语环境,两者配合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

诱导式的教学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的体会是:

a、顺其自然,发挥优势,诱导贯串在每个教学环节。

幼儿在学习上的心理特点,好学而贪玩,好学而缺乏耐力,好表扬而厌批评,顺其心理,乐意接受诱导式的教学,疾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从听、联系、记忆、模仿到应用,各个环节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是相互衔接的整体。诱导必须贯串每个教学环节,使幼儿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玩是手段,学是目的。

b、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步步为营

幼儿学英语要达到的学习目的,是在普通日常生活用语上达到会听、会说和会用。这三会既要按序分阶段有所侧重的进行教学,又要把握三者环扣式的深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经常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①语言环境与多听多练的关系——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利用现代化手设,如录像带、录音带等。模拟场景,如做游戏、扮演角色等,创造英语语言环境,给幼儿更多的听和练的机会。②教与学的关系——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促使幼儿乐意配合学习。③学习进度与定期检查的关系——每学一段时间,进行小测验,以了解幼儿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④深化与复习的关系——利用幼儿喜好的形式,经常重复练习学过的内容,在巩固已学得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扩大学习内容。

c、教材、教案和教学实施的选择,必须相互衔接,以适应幼儿学习的特殊性。

诱导教学,关键是幼儿乐意接受。教师选教材、立教案和制定教学实施计划,都须以此原则为依据。教师是这个舞台的主导者,要依实处理好衔接关系。选教材决不要等同成人教学那样,列些句型,加几个替换词,生词死记硬背,语法条条框框。若依此让幼儿反复学、反复练、势必出现枯燥、厌烦,引不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适应幼儿的教材。如《玛泽的故事》采用动画片的形式,夸张地描绘外星人玛泽来到地球,与人们接触的故事,配制录像带、录音带,以适应幼儿玩中学、乐中学。

第6篇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其影响范围波及整个心理学界,冲击着当代心理学体系,形成了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又称第三势力)。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完整的人是“躯体、心智、感情、精神和心理力量的统一体”,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情知结合、整体作用的过程。人不仅是思维的存在,同时也是情感的存在。人所投入的不仅仅是智力,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格而成长的,人在活动中进行思考、赋予感情、做出判断。

人本主义心理学十分重视个体的经验,认为经验是人类认识与变化发展的基础,学习活动一旦与人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将是卓有成效的。由此看来,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同学生自身的经验发生联系,由学生去体验时,才能产生。教学不是单纯地组织学科内容,还要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对学生来说有意义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到学习材料与个人生活、人生目的的相关性,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体验中自我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发展。

二、人本主义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人本主义的观点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依据。语言是人自己的财富,人掌握、运用语言是为了传达他的体验、决断和情感。语言用来传达信息,语言的本质却并不完全就等于传达信息。“语言不仅只是工具,不只是人所拥有的许多工具之一种,恰恰相反,正是语言才提供了人处于存在的敞开之中的最大可能性”。

我国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之一是较多偏重对学生逻辑认知层面的开发,偏重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学生的情感品质不能很好地形成,人格发展就会出现裂痕。具体表现有:第一,学生感受力下降。学生获得了对其所获取信息进行描述、推理与编码的能力,而同时也许渐渐失去了对人对事的感受能力。第二,认识兴趣的泯灭和扭曲。认识兴趣不仅是认知学习的动力,更是人的情感特征。可是在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下,学生缺少对事物的探究欲和好奇心。

对此,人本主义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所持的理念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格而成长的,单纯地着眼于认知活动与智力发展,人格是不能获得健全的成长的。语文的学习需要认知与思考,还需要赋予感情、做出判断。学生学习过程中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与喜悦,丧失了学习内容与自己情绪体验的关联,单纯地停留在语言符号、概念、逻辑上,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展开。语文的三大主体内容识字、阅读和写作中,识字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只有肉化到人的情感个性之中,融人人的生命之中,才能进入深层的心理结构,才能变为人的素质。一个有优良素质的人,在鲜活的社会现实中内心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后,将情感抒发出来,才能变成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既要进行各种认知活动,又要进行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既把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又把它作为一种情感体验过程。认知与非认知的和谐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生命的成长,忽视任何一方,人格将不能健全,语文教学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将无法发挥。

三、体验——人本主义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1.字词学习——入境

由于小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光读抽象的文字不一定能有很深的体会。因此,根据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借助各种形象化的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置身文本中,激发、引出和培育相应的情感体验就必不可少。主要手段有提供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示范操作,提供形象直观的画面、图表、视频、音乐等。将文本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的感悟。

典型案例:教学“秋天来了”

我在教学“秋天来了”时,学生背诵课文,受平时习惯的影响,把“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读成“一片片树叶从树上掉下来”。对—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词语有难度。我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让他们到外面拾一片树叶回来,一只手拿树叶,一只手拿橡皮,同时放手,看有什么不同。学生说:“树叶轻,下落慢;橡皮重,下落快。”下落速度慢的,我们用“落”,下落速度快的,我们用“掉”,不用管物体的轻重。比如飞机降落,我们能说一架飞机重量轻吗?学生明白后,我又出了一组填空练习:太阳( )山、书从桌上()下来。这样,学生再背诵课文就没有一个字读错了。动手操作,胜过教师千遍讲解。

2.阅读学习——移情

文学作品是对生活的升华,透过它,总能触碰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或激动快乐或惆怅伤感或迷茫失落。对这些情感的记忆或反省,将有助于学生实现人格的成熟。小学生情绪情感方面的特点是情感丰富、稳定性不强、易受感染。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移情既符合其学习特点又是语文教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之路。

典型案例:教学反思“浅水洼里的小鱼”

“浅水洼里的小鱼”描写了一个小男孩以他的善良、执着,将被冲上海滩滞留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条一条不断扔回大海的故事。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文章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小鱼的怜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因此,通过反复阅读,课堂效果良好。可是就在学完课文的不久,我却看到了另一幕。秋游时,班里的孩子围在一个水池边,手上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蝌蚪和小鱼。他们有的将蝌蚪装在矿泉水瓶子里准备带回家,有的将垂死的小鱼直接扔在水池旁……

课堂学习显然没有对实际行动起到指导作用,知与行分离。这时我开始思考,人的“善”到底从哪来?记得,一次听全国优秀班主任唐老师的演讲时,他说道:“我们的老师有责任让孩子成长在一个道德情操高的班级集体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是从说教中来,一定要让孩子们亲身感悟,应该在“一种切身性的真实可感的伦理境遇中去把握伦理的脉络,体会伦理与生命的深深纠缠,由此而发生与个体当下生命处境的真实关联……个体生命自然地切入伦理叙事的芊芊脉络之中。”这种伦理与生命深深纠缠的真实生命处境,才是孕育儿童“善”的母体。

于是,我重新设计了一个情境课堂。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水池,让孩子们扮演小鱼。随着老师的情境描述“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小鱼还会干什么呢?有的浮出水面吐个泡泡,有的跟朋友碰碰屁股,有的摇头晃脑跳街舞……”接下来“太阳越来越大,水越来越少,只能往几个深水洼里面游”,渐渐地展开整个故事……孩子们将自己想象成小鱼,积极性非常高。水中游泳时悠闲自得,积极表达,水变少后面临挑战主动思考,快被“蒸干”时紧张恐惧,到最后“鱼儿们”拥挤成一团大喊救命。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的悠闲,才有最后的恐慌,正是因为有了恐慌,才让学生们体验到“小男孩”是如此的重要。

正如体验教学的倡导者辛继湘老师所说,如果教学只是让学生认真听讲、快速记住现成的结论,而不经过学生趣味盎然的尝试,不经过理智的挑战和思维的碰撞,不经过多次质疑、自主选择、独立判断,不经历痛苦、茫然、失望、喜悦、满足等种种情感变化,没有对大干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切体验,那么,很难说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更无从谈起,教学也就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更深层、更丰富的意义。

3.作文写作——抒情

随着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到了高年级,学生作文基本能做到用词得当、语言流畅、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构思精巧,但却缺少更重要的东西:真实丰沛的情感、生动鲜活的灵气、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与众不同、卓尔不凡的个性。最具人文性的作文,恰恰最缺少人文性,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重视了作文技能技巧的训练,却忽视了人文精神的陶冶。而作文中所蕴含的情感、灵气、个性又来自于哪里呢?

教师手记: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从体验式作文教学课堂中习得观察与体验的方法,并内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和技能,这也是体验式作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当最开始一个作文写不到150字的孩子,在看过秋天的视频和在公园的绿道上一边走一边亲身观察感受秋天景物变化之后,洋洋洒洒写出300多字,其中一句:“秋天的天是蓝蓝的,比妈妈带我看的大海还要蓝。远处飘着几朵云,一起风,白云就跟着风走……”一个二年级的小同学,学完并用心地表演二年级下册“丑小鸭”的童话故事课本剧之后,在作文本上写出一句感受:“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因为别人长得丑,而去讥笑别人,我会主动与他交朋友,和他一起玩。”我惊喜的发觉体验式作文教学已结青果,增添了再接再厉信心和勇气。

第7篇

初中学生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依靠形象思维支持的。他们喜欢直观形象,特别是对于动片更敏感。教学时,可根据新课内容,对学生没有见过的现象运用投影进行模拟,启迪思维进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授初中化学第二章《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这节课时,教师运用两台投影仪模拟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学生在投影银幕上看到钠原子核外离核最近一层排有2个电子,较近一层排有8个电子,最远一层排有一个电子,通过投影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这时教师指出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是这种情况,那么其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情况如何呢?由此而导入新课。通过投影解题,学生情趣盎然,急于学到新知识。

二、观片设疑法

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智力发展也是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微观粒子的变化。微观粒子既看不见,又摸不到只凭讲述去体会认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如善于运用投影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效果将大不一样。例如,在讲“分子”概念这节课时,教师先演示蜜烽从很远的地方,奔向花丛去采蜜的拉动片。针对投影片教师设疑,蜜蜂为什么从很远的地方奔向花丛呢?带着这一向题导入新课,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思维异常活跃。

三、观片类比法

“温故而知新”,一切知识都有其内在的联系,有些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引出的。运用投影复习旧知识,找到新旧知识联系点,新知识学习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复习内容不一定是上一节学过的,例如在教学完硫酸、盐酸性质这一内容后,在学习酸的通性这节新课之前,我们首先运用投影片复习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

复习之后,教师结合投影片指出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极相似,那么所有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呢?通过观片类比,引出“酸的通性”这节新课。运用投影,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新知识的掌握便水到渠成,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获得新知识。

四、观片激趣法

在教学《碳酸钙》这节课时,一上课就出示贵州石林中五颜六色的石柱、石笋、钟乳石投影片。教师问同学们这种景色美不美,同学们说美。接着教者就提出这种美景是怎样形成的呢?从而导入新课。通过投影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思维,强化学习动力,但切忌为兴趣而兴趣,要做到点到为止,做到活而不乱、留有思维余地。这种导入新课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8篇

随着我国应用型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也随之不断在改革和进步,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研究和深入发展比较缓慢,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应用型本科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觉得学生只要不要出大事,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对心理健康问题还是停留在认识期.有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和工作流程,但是在具体落实执行的时候却欠缺力度,很多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在人员配备,经费支持上也不够到位,导致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虽然有心理辅导室,但是却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为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没有得到应用型本科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现实问题较多.为了进一步研究,笔者对本市高等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高校中,72%的高校都有心理教育场所,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上都有,而应用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场所设置不完善,很多都是临时场所或教师办公室,没有固定场所;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75%的高校都配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用型院校在这方面相对薄弱.

2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士较为缺乏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专业人士是指心理学,精神医学上的专业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处理学生的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等问题,而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却是很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广州医药大学的赖丽曾在08年做过一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3所高校之中,有61.5%的高校配有专业人士,其中重点本科院校配备专业人员的比例占到了84%,而在被调查到的应用型高校里面,基本上都没有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士.这组数据也说明应用型高校专业人士的缺乏,也是他们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难题.目前虽然教育部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投入的经费,人员编制,待遇等问题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保障.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里面,心理健康老师普遍都是行政编制,很难在岗位上有很大的发展和突破,且待遇偏低,使应用型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处在一个较恶劣的环境下,这些问题也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很难招聘到优秀的专业人士.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并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和标准不完善,这些也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所欠缺,有的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际经验,而有的经验丰富却缺乏很好的理论知识,而这些都是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和深入的重要原因.

3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过于传统

当下,我国应用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以单独辅导为主,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并没有很好的普及下去.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也是适应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个性和共性的需要.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在和谐的大环境下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开展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因为其不仅能让大学生学习到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建立起良好的心态,而且还能使学生正确的去面对困难、挫折并能积极的调整心态.目前已有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了心理学的教育课程,但是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说教形式,只是将相关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并没有针对性的去展开实践,因此所起的作用不大,不能在真正意义上让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在学生中普及.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见,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为了控制和减少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针对新时代新情况,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学校和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开展好心理学课程学习和实践的同时,要针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去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开展相关活动,使应用型高校的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1引进心理教育专业人士

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培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在教育体系方面,学校可以将心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还要掌握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将他们的心理向积极的方向去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这样就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达到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条件的高等师范类院校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专业,为高校培养输送高素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

2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再认识

应用型高校的管理者,应该站在时展的前沿,研究当今90后大学生的成长特点,高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问题要客观分析,正确认识,从而做出相应的教育指导.同时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具体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心理科学,其主要是为了预防心理障碍和增进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健康的情感教育,人际关系的指导等等,所以要清楚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并使其与德育教育完美结合.

3进一步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型高校要贯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确保安全稳定,就必须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在高校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常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在大学中营造出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同时也可以借助现代高科技发达的网络力量去宣传,创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网站,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新形势下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三结束语

第9篇

需要是人从事活动的内驱力和诱因,是人积极的源泉,而中国大学生意识到的基本需要依次为求知、友情、建树和自尊自立等.以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高等学校教师只有把国家要求及高等医学教育需要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学生才有可能接受,才会产生内驱力而去行动.内部动机指儿科学学习活动本身就是学习者所追求的目的.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天生具有追求知识的愿望,会不断地追求知识的意义,并理解周围的事物.在儿科教学中应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产生根本性变化.临床儿科学是儿科诊断与治疗,所讲授的内容基本是以基础理论为主,即授课形式上以获得言语信息为主,但传统的儿科学教学是以学科分块的形式讲授的,往往造成知识分离,内容衔接差,学生难以把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难于在短时间内接受儿科学的临床知识,不能形成整体思维及临床思维特有的能力,从而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医学院校一般将儿科学课程开设在外科学及内科学之后,而儿科学有些疾病同内科学大同小异,造成学生不愿意认真学习儿科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理,突出儿科学的特点,并辅以真实病例及实习课对理论进行进一步的阐明,指导学生如何联系儿科病例进行思维,即调动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动机是指儿科学学习者受到外力推动,如金钱及名誉等外部诱惑而激发的动力.学习活动是满足动机的手段,儿科学学习的目的并非为了获取儿科知识本身,而是儿科学习成就以外的外部奖励,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可以利用外部动机鼓励学生学好儿科学,但必须注意外部动机并不出自学生本身的兴趣,故一旦消除,学生很可能放弃儿科学学习.兴趣是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而言,它则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1],从而调动学习兴趣.

2采取激励措施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学习效率

研究表明,人的及痛感均在大脑中形成,当人体某些感受器受到外界刺激时大量的感觉细胞发生变化,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感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中,会在其中引起正面或负面性质的、具有一定强度特征的、纯生理性的情绪性反应,或称情绪状态.因此,人的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及自身需要关系的反映,它构成心理活动的背景,对人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学生每天都经受不同的外界刺激而产生相应的情绪状态,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状态直接关系到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坏,既是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现象,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学习情绪的好坏是外界环境刺激所引起的学生内心体验,这种心理状态可以转化为学生对外界认识活动的主要激活因素和调控因素,影响或支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及行为,所以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是保证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最主要的方式是采取激励措施.

2.1影响激励是指教学人员及教学管理者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以调动其学习兴趣的方式.教师及教学管理者的素质、品德、风度、能力、水平和实干精神等均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主要因素.这要求教学人员及教学管理者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2.2情感激励是指教师和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朋友式关系的方式.教师应做到生活上关心、心理上沟通且学习上指导学生,使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目标上有认同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心理学认为,教师必须喜欢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使学生不但尊敬教师,而且从内心喜欢自己的教师,这种师生感情的建立是教学工作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关心帮助学生,尊重学生,以情感人,使学生感到温暖,实现师生之间思想的沟通和共鸣.延边大学临床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的教师年龄多数在45~55岁之间,而学生多数在23~25岁之间,因此师生之间较常存在沟通障碍,故教师应多想方法接触学生,了解其内心想法,理解和关心他们,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包括教材的呈现、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目前,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的讲演法仍是大规模集体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按照平均效果来设计教学[2].采用以讲演方式进行大规模授课的方式时首先教师用自己的热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授课内容与学生兴趣相联系,从以课堂及教材为中心方法,逐渐过渡到以问题及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上,从而达到掌握重点,了解一般,少而精,使相关知识得以融合贯通的目的,还应给学生留出想象空间,将启发式及讨论式的讲课模式带到课堂,做到自我学习,自觉提高.

4记忆阶段

记忆阶段是指尽可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阶段.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逻辑记忆力显著提高,可充分理解所学教材的意义和实质,并对所学内容能进行主动分析综合,掌握内在联系,进行记忆.根据此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运用比较、综合及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增进理解,强化记忆.在儿科学教学中有很多此类例子,如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的比较及各年龄段惊厥原因的比较等.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因素合为统一体加以考察的方法,将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

[参考文献]

[1]罗树华.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0.

第10篇

关键词:新闻应用理论 交互式教学 群体交互式 小组交互式 新闻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59-02

1 新闻应用理论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应用理论研究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编辑、新闻摄影、广告业务、新闻事业的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现代化传播手段。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新闻摄影学、新闻广告学、新闻经营管理学和传播技术等分支学科。”①所以,新闻应用理论教学必须在精炼理论的基础上,辅之大量的新闻实践活动,才能够让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创造理论的方法和思路。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新闻应用理论教学大多都是以教材为教学中心,以课堂讲授为教学手段,以学生笔试为考核方式。这种传统的“点对面”课堂模式虽然能够保证理论知识的充足,但是却缺乏实践活动对理论知识的修正和完善,学生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面对这一点,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瞻性地将新闻理论课与实践课并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喜所长,选择理论或者实践板块的教学活动,做到了因地制宜,按照学生的个性特长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但这种模式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在笔者所承担的“新闻评论学”的应用理论教学中发现,由于人数较多,课时有限,学生学习了关于新闻评论的写作基础知识,却苦于没能及时进行练习而强化理论知识;而有些选择新闻实践板块的学生出于对理论知识的厌恶而远离了理论知识的教学课堂。在笔者对学生进行的随机访问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新闻应用理论知识的印象就是“有用但不实用”,他们更喜欢选择新闻媒体实践,因为“可以从中得到实际有用的知识”。由此可见,新闻应用理论教学改革的重点就在于:如何让新闻应用理论知识变成实践指导方法。这种由“纸上谈兵”到“实战演习”的转变,主要依靠教师选择合适并且可操作性强的课堂学习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笔者“新闻评论学”的教学过程中,纯理论知识部分约占到30%左右,应用理论知识约占70%左右。例如,新闻评论的采访与写作技巧,报纸、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新闻评论的特征及制作要领等都属于新闻评论学中的应用理论板块。这些对实践操作要求极强的新闻应用理论也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新闻应用理论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②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并且突破了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问学生答”的单调性,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并使学生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双重交互中拓展问题的维度,加深问题的深度。

在“新闻评论学”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有步骤、分层次地实行“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比如说,先就新闻评论中某一话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与分析,然后其他学生予以补充和评价,最后教师对这两者进行综合点评。这种“交互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注重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创新,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答案的得出都是由学生自主进行,每个问题都可得出不同的答案,教师不做过多干涉,只在其中只扮演问题的“引导者”和话题方向的“掌控者”角色;而后者是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进而进行点评从而使得问题的答案趋于一致。

很显然,这种“交互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学生能在自我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加深对某一话题的理解。但是,由于“交互式教学”模式是多于三者之间的互动,并且学生在自我提问和自我解答方面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的组织过程当中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无法自我提问;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深刻;学生互动的话题偏离了教师的预期设置等等。所以,这种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就以在“新闻评论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来探索“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新闻应用理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院校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岗位适应较慢,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有研究指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很不协调,其中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明、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师资缺口和师资实践能力缺失是当前专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1]。另有研究认为,目前应用心理学专业仍然以理论传授为主,实践教学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许多地方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尽管把实践环节写进去了,但介绍相当笼统,一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实际开展,而有些常规性的实践环节,如见习、实习等,虽然定期实施,但组织不力,缺乏有效的督导、评估,致使实践教学收效甚微,甚至有名无实[2]。此外,一些调查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足是妨碍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瓶颈,聘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今后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3]。鉴于当前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对平顶山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13级和2014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3份,有效回收83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24名,女生59名;大二学生40名,大三学生43名。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问卷》,该问卷为自编问卷,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实践教学环境评价、实践教学条件评价、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其中,实践教学环境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即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态度;实践教学条件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物化条件;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实践教学计划与安排、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学生综合素质、各方面评价。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处理。统计方法涉及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结果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所做的评价均分为67.92,其中,实践教学环境(权重21%)权重后均分为15.12,实践教学条件(权重27%)权重后均分为17.82,实践教学过程(权重29%)权重后均分为18.13,实践教学效果(权重23%)权重后均分为16.85。上述一级评价指标均分与各自权重的比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实践教学效果(73.26)、实践教学环境(72.00)、实践教学条件(65.93)、实践教学过程(62.52)。通过上述学生评价可知,平顶山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总分并不高(67.92),在四个维度中,实践教学过程评分最低,而实践教学效果评分最高。实践教学过程评分最低,可能是因为目前平顶山学院正处于转型发展初期,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意识都亟待提升,实践教学还没有成为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实践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能随时收集各方面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实践教学计划制订不够详尽合理,教材的适切性较差,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较低。实践教学效果从学生综合素质(考研通过率、就业率及各类资格证书获取率)和各方面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评价)两个维度进行评估。本研究中,实践教学效果相对其他几个一级指标评分更高,可能主要是因为,各方面评价中教师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学习及能力素质的评价学生不甚清楚,因而从自我肯定的立场出发,学生宁愿认为教师和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学习和能力素质是较为满意的。另外,就学生综合素质而言,由于2016年平顶山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考研通过率较过去几年有较大增长,加之历年来应用心理学就业率及各类资格证书获取率都较高,因而这一评价指标的评分也较高。实践教学过程评分较低而实践教学效果评分较高,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效果评价维度在让学生实施评估中,应向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提供教师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学习及能力素质的反馈信息,以便于学生做出更客观准确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二)实践教学评价的性别差异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表明,应用心理学专业男女生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很一致,均认为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三)实践教学评价的年级差异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的总分及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效果两个指标的评价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二学生的评分均高于大三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一般与硬件关系更为密切,客观性强,因而这方面的评价在年级间的差异不显著。但实践教学过程及效果相对而言与人的心理感受和所获得评价信息有关,大二学生在大一时开设的心理学专业课程很少,因而到大二接触到较多的心理学必修课程时,自然会感到眼界大开,心理学知识扑面而来,觉得心理学的殿堂好大、好神奇。另外,大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含义和意义也许没有大三学生理解得深刻,因而会给本专业实践教学给出较大三学生更高一点的评价。而大三学生已经学过了较多的心理学核心课程,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明显较大二学生更多,但由于实践机会少,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才测评与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实践经验,不知道在现实中如何恰当而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他们对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尤其是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显著低于大二学生的评价。

三、改革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较低,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为提高该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本研究从实践教学环境、条件及实施过程入手,就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践基地、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制定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环境的核心所在,对人才培养起着导向、引领、调节、激励等重要作用。教育部对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据此,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应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强调专业建设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进程[4]。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主要有五大方面:课程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实践、社会实践和毕业实践[5]。培养方案要突出全程实践教学这一课程实施理念,从大一到大四,要明确各阶段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方面,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加大专业训练力度,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心理学专业技能培养除了开设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心理诊断与评估、人才测评、心理危机干预等课程,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朋辈咨询、校外心理辅导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实践方面,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主动参与任课教师的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心理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创业活动和科研活动之中,积累创业和科研经验[6]。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条件中的人力因素,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首要条件。当前,提升教师实训指导能力,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7]。一方面,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聘用;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拓展知识、技能结构,成为“双师型”教师。建设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管理部门需探索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心理学专业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到心理学专业实力强大的名校和研究机构访学、进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有计划地邀请心理学领域有影响的名校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不断开阔教师视野。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重要的物质条件,作为学生稳定的实习平台,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利用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和培养意义重大。学校在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8]。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建设应遵循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可以选择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的学校作为实训基地,从而便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个体心理发展进行纵向了解,同时,高危人群集中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消防、公安、监狱等单位也是较好的选择。

(三)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实用的实践教学方法

第12篇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 实践教学 立体化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十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我国多所高校包括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有调查显示,该专业学生认为本专业存在课程设置欠合理、理论联系实践少、实验少、教学手段较单一等不足,特别是“缺乏实践,缺乏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当前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最近对207名在校学生的专题调研中也发现,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表示了较为强烈的愿望!根据以往的调研和我们的体会,不少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长期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专业教育理论教学偏多,实践教学偏少;二是实践教学模式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实践教学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三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亟需具有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四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这方面突出表现为传统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基地偏重学校心理教育,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亟需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灵活机动的实践教学基地;五是实践环节与实际应用缺乏有机联系;六是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程度较低。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内容

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心理学教学中,应该始终把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实践紧密结合。心理学要与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等密切结合才会有生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等都大有裨益。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应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专业学习的需要,注重分层、多样化、立体化协调发展,以利于培养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

(一)实践教学目标建构的层次化、多元化

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应有不同取向的实践教学目标,可以在不同教学阶段进行多样化的单项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培养;或毕业、就业前的上岗前培训、技能提高培养等。在实践教学目标层次上,应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出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

1.认识实践

认识实践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的目的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感性认识;实践方式有教师讲解、课堂演示、实验演示、软件仿真模拟,进行课堂讨论,参观见习与实习、考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参观等。还可在假期安排集中实践,如心理学调查等。

2.模拟实践

模拟实践的目的在于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促进专业学习,为校外实践奠定基础。模拟实践主要利用校内实践场所,如心理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进行模拟心理咨询、普通话实践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

3.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实践的目的以形成和提升专业能力与素质为主。校内专业实践主要是在中、高年级进行综合性专业训练,如在心理实验、心理咨询、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广告与营销心理学等课程中的综合性项目中,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测量、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专业实践;校外专业实践主要是专业实习,时间至少8周以上,最好实施轮岗实习。

4.研究实践

研究型实践教学是指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是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完成课题研究为动力,经历选题、搜集资料、选择方法、研究设计、组织实施、分析结果、提炼观点、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的实践过程。研究实践的目的以展示能力、拓展能力为主。研究实践应提倡选用来自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实用性课题或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

研究实践应注意处理好一般要求与提高层次的关系:如对于那些有较强的专业兴趣、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在自愿的基础上试行导师制度,师生结对,具体指导。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创业大赛”等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专业意识、思想行为等多方面进行指导。要使各个不同层次上都有指导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本专业这方面近年来每年均有10余位学生的项目获得大学生挑战杯校级立项。

(二)实践课程设计的系列化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多元化

实践课程设计主要是在某一门专业基础或专业课内安排系列实践教学学时或专用周,这些课程主要有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行为矫正、心理学研究方法、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等。课程设计的选题尽量来自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使课程具有真实性,从而使结果具有实用性;课程设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根据现有学生已学的知识结构情况而定,并使课程设计题目层层深入,形成系列,从而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项目设计除了各种多样化的单项实践教学项目外,可以开展各种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根据专业情况和实践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可以采用“复制型”、“模拟型”:在校内复制、模拟某一实际工作现场,重在模拟职业环境、职业氛围和工作流程,建立与工作现场的设备和工作情景完全相同的实训场所,如学校心理咨询的场景训练等;也可以采用“虚拟环境型”:实训中的学生形成虚拟工作环境,采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法等手段开展实训活动,让学生以专业人员的身份(学校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社区心理学工作者、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师、企业营销人员等)出现,完成某项虚拟专业任务;还有“混合型”:即进行各种混合型实训项目训练。

(三)建构分层立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

1.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分层立体化建构

一是实验室实训课程的实践训练。实验教学是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自己主观努力完成的教学过程,它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是无可替代的。通过实验教学,主要是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基本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基本规律验证等)、专业综合实验(现代心理实验技能、专题实验等)以及研究性实验(心理学规律的探讨与研发工作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具体如开设SPSS与心理统计、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技巧等实验实训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心理学实验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实验操作台上通过机械和手工完成的实验,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它们各有功用,二者配合使用,可以相得益彰。然而实验教学应该避免完全以计算机软件系统模拟和代替传统的仪器操作的趋向,以利于培养学生整个实验的操作能力以及创造性研究实验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开放,要将实验室的所有实验项目对所有学生进行开放,对不同实验课程设立不同的实验教学计划,建立网上选课的机制,设立相关值班制度,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二是开设应用技能课程。这方面课程主要在校内通过校内实训场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实验室、团体心理训练室等)的课堂教学进行。以该专业学校心理教育方向课程为例,应用技能课程要围绕“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课程与教育”和“心理测评及应用”三大实践技能展开,以便完成对服务对象心理“了解”、“发展”和“补救”的任务。在应用技能课程教学中,可以广泛使用案例教学,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以案例情节为线索,自觉进入案例现场,充当其中角色,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应的实践技能。

三是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撰写与研究。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自主研究与探索。特别是教学计划中,第八学期最主要的教学工作就是指导学生撰写学位论文,这不仅是对过去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凝练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综合科研实践技能的检阅与提升的过程。

2.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分层、多样化建构

主要通过校外见习、实习活动,综合培养及检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其目标是形成独立而灵活的相关行业的从业能力。这项工作仅仅靠一两个实践教学基地是难以达到效果的。为了保证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校外见习、实习的效果,应形成较为完备的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梯队。如以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实践而言,我们适应面向针对不同层次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群体进行相关了的教学实践:一是针对普通心理需求的群体(如普通学校);二是针对一般问题行为群体(如青少年成长特训学校);三是针对严重问题行为群体(如劳教所);四是针对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群体(如康复医院)。

3.注意实践教学课内常规体系与课外非常规体系的协调建构

实践教学课内常规体系主要是指在教学计划中有系统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一是集中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实训环节,如在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等课程中增加实践内容,增加运用专业知识从事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二是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及专题性、有组织的系列社会实践。如将专业实习、见习与理论课穿行,让学生参加一些实际的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学得一些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课外非常规体系主要包括:一是积极指导与心理学相关的学生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每年组织心理社团成员开展大规模的新生心理素质测量与评价活动;经常举办应用心理学学术沙龙或学生论坛;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二是定期邀请校外名家和校内专业教师举办一些心理学专题的讲座,如“应用心理学发展前景”、“心理援助知识讲座”等;三是举办“心理剧”、“心理学知识大赛”等比赛,以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竞争意识。四是在校内通过导师制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研究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创业团队间的合作能力。对于有突出表现者,如各种重大学习竞赛、辩论大赛、演讲大赛、心理剧比赛、知识竞赛中获奖,在正式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者,经本人申请和学院批准后可酌情代替选修课或实践课对应的学分。五是校外实践。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必须参加的实践活动,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种调查与专题研究、案例分析和学生的兼职工作等。对于参与课外工作实践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置奖励学分。通过课外实践环节,拓展个性化教育的空间,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们指导本专业学生为主体的湘中大学生心理学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了多种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特殊教育学校支教活动、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该协会荣获“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荣誉称号(2007年)。

4.注意实践教学实体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协调建构

互联网的兴起,为拓展实践教学实体资源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平台。如实验室建设可以采用网络化管理,形成了各实验分室―实验室办公室―校园网的三级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建设开放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的运行机制,可以营造不同层次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网上递交报告、下载作业,教师可在网上批阅实验和设计报告、布置作业等;另外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验项目、课程设计项目和实习内容都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进行下载。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与教师的教学信息交流、与同学的学习资源共享,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实践教学的资源空间与灵活性。

5.注意实践教学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的协调建构

实践教学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如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考研方向选择毕业论文的选题,并结合毕业实习进行调研、访谈等,通过使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就业意向相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项工作与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均相关联。又如实验教学其实既包括实验室实验,也包括实习基地的实践性实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科研实现一体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四)在实践教学上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采用“启发式”教学,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如在实验教学中,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项目的比例,在实验过程中,分层次提出实验要求,并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在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出不同层次、不同设计要求的多个设计项目,加强引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必须完成设计文档。在设计指导安排上,学生可自主进入开放实验室,也可通过校园网进行预约,教师在网上进行设计过程的指导。

在教学形式上要注重多样化。如对于综合性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产学紧密结合型”,如在实践单位、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习的毕业前学生,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专业实践,由学校实践教师和所在单位专业人员人员共同指导实践教学;也可采用“试用型”、“定单型”,对于已经联系就业单位的学生,除结合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产学结合实践教学外,可以与就业单位进行订单式实践教学,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采用“提前就业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单独实习”;“创业型”,对于创业型专业人才,可以提供创业条件,进行创业实践训练。

(五)实践能力评价的多元化

对于实践教学的能力考核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等不同方面的评价;考核形式可以采用解决实际问题式考核、试卷式考核、小论文形式、口试、答辩、实践小组评议、自己申报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专家评价等不同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保障

1.相关政策与行政支持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坚实支撑

这方面包括:学校行政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持、在仪器供给和维护中的支持、在课程教学方式、大纲和考试设计、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赋予教师更多的灵活性和支持、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支持等。

2.“双师型”专业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主导力量

建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掌握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应用性知识和技能,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可通过参加专门的心理学师资培训、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以上证书、主动服务社会、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些有心理学应用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兼职来充实师资队伍。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既能从事心理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又能亲自参与各种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们现有6位教师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有多位教师面向校内外开展了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其中有教师如陈杰副教授也在学院和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于2009年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师荣誉。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教改与科研方面也注重突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取向,有较丰富的相关教学与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紧紧围绕当代应用心理学的重要专业方向之一――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为专业办学提供了较为强有力的学科专业保障。教师队伍在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方面面向广泛,社会效益显著。

3.积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社会资本,注重实训场所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校内实训场所建设主要由学校自己投资兴建;也可学校与社会共同投资兴建,引进企业或科研院所在校内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利用企业在学校投资实践教学设备为企业做广告宣传等方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主体也可多元化,要积极取得政府、有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劳教所等的支持。

总之,要逐步摸索一条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并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实验教学、实习、竞赛、毕业论文等相关环节不再孤立,彼此都能够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积极作用。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形成阶梯的立体化培养方式,让各层次的学生均能充分的发挥其个性,得到适合其的培养,并使之均能成为具备高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应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素琼,等.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A].李其维.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2]任其平,黄警钟.基于能力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改革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9-30.

[3]谢倩,辛勇.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81-82.

[4] [7]阴山燕.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9),819.

[5]谢爱武.关于高师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40.

[6]吕建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33-37.

[8]方翰青.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20-21.

第13篇

关键词:眼动技术;应用心理学;教学体系

眼动技术在国外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在诸如消费心理学、广告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阅读心理学等心理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1].眼动仪及眼动分析技术在教育、心理、教育技术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国外的本科教学和研究教学中被普遍使用.相比其他心理学仪器设备,眼动仪价格相对低廉,容易被学生掌握,而且眼动仪可以很好地整合心理学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2],所以,在国内也有很好的应用.

1应用心理学传统教学的缺憾

(1)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紧密衔接.一直以来,本科教学中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由于场地和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只能局限于传统的知识讲授,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和操作.对于本科开放实验而言,由于开设的时间和要求等限制,无法直接和理论课程结合[3].采用眼动技术,整合相关专业课程,并且把3个层次的教学整合一体化显得十分必要,可以有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一体化[4].

(2)教学设计层次感不够,无法层层递进.以往的本科教学理论知识教学、开放实验和创新实验项目是分开进行的,无法以递进的方式整合人才培养目标.

(3)实验设计环节相对薄弱,无法精确传达实验精髓.在本科教学中,虽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实验心理学的课程,但是发现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还是有待提高.因此,不断完善项目设计、结合课程完善基础示范型实验、整合课程资源和优势、不断开展综合实践型实验和研究设计型实验、鼓励和培育应用创新型实验[5],是一个势在必行的选择.

(4)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偏颇,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期待可以培养出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研究型人才,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困难重重.我们可以利用眼动技术和实验教学,使实验课程与实践、应用相互结合,课程实验、自主设计与应用创新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其实践能力,提升其研究能力[6].

2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具体方法

2.1新人才培养模式目标

(1)应用心理学课程教学多元化,丰富课堂内容,实现基础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培养结合,突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步性和互动性.

(2)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3)通过本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眼动技术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锻炼学生灵活地操作和使用仪器开展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研究型人才[7].

2.2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

(1)把理论课的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理论教学先行,在理论授课3周后,开始实验教学工作,并且把实验教学和理论授课同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开放大型仪器设备供本科实验教学使用,提供科研能力锻炼的机会和帮助.项目不停留于形式上的熟悉仪器设备性能,而是要求根据所学进行具体的操作和使用,并且全程提供直接的指导和帮助,真正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3)利用国家和学校提供经费的支持,鼓励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开放式实验室实验是可以利用的有效形式,能够保证大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实验研究.

(4)在学院大力支持下,整合教学资源和优势,并且利用该项目提供的资助,配备专门的实验助理和助教,进一步协调和合作,在“1+3+4+3+3”的教学体系下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8]。

3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3.1理论课程与课堂教学实验、研究设计

理论课程教学依据常规模式进行,按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依次开展相关的授课工作.以我校心理学院心理学课程为基础,整合“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7门课程,并且把7门课程与“本科开放实验”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进行结合,拓展学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真正做到利用眼动技术整合学科、实验优势,培养综合型、复合型的心理学人才[9].

3.2开放实验教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课程,在课程教师和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借助教务处针对理科生的“实验室开放项目”课外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自选主题设计眼动实验,开展相关的开放实验教学.所有的实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设计实验和编制眼动实验程序,选择小组成员或班级同学作为被试,通过眼动仪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开放实验教学不少于32学时,最后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研究报告,并且根据教务处要求给予实验成绩,记1个学分[10].。

3.3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在课程学习和开放实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兴趣,指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有关的实验设计,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小组合作,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最近3年来,我院教师先后指导了多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并且获得资助,具有丰富的本科生项目指导经验.2010年批准立项的项目均已顺利结项,并且有4篇论文被«心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学报»发表.

3.4通过眼动技术统合课程实验、开放实验和创新实验项目

把课程教学、课程要求的课堂实验、研究设计与开放实验、创新项目结合是本研究项目的重点和特色.项目以“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最终确定了“1+3+4+3+3”的教学体系.一体化:利用眼动技术的通用性和在7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通过一个技术整合7门课程的实验教学,统筹安排、资源共享.三层次:理论知识与课堂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项目.3个层次递进实现教学的整合和人才培养目标.四类型:基础示范型实验、综合实践型实验、研究设计型实验、应用创新型实验.三结合:实验课程与实践、应用相互结合,课程实验、自主设计与应用创新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三能力: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研究能力.总的来说,就是一体化课程教学,利用眼动技术和眼动实验教学作为媒介,把7门主干专业课程相连接,真正实现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理论知识与课堂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项目3个层次教学内容递进;创设基础示范型实验、综合实践型实验、研究设计型实验、应用创新型实验共4个类型的实验满足不同阶段学习需要;把实验课程与实践、应用相互结合,课程实验、自主设计与应用创新相结合,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11].

4.眼动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成果

首先,对于学生来讲,通过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眼动技术,掌握编程技能,夯实基础知识,训练实验设计能力、跨专业课知识整合与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就业竞争能力.此外,还有利于提高心理学本科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发掘学生的科研潜力.其次,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促进眼动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心理学院又购置了一台SMIRED眼镜式眼动仪,为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本科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2].基于此项目教学,心理学院本科生申请到了2项大学生创新实验:2013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A类)“情绪性设计在多媒体学习中的作用———来自眼动的研究”;2012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A类)“恐惧还是偏好?儿童对危险刺激的优先加工”.近期,随着眼动技术的成熟,湖北省内各心理学教学单位陆续购入了一批眼动仪.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和讲义可以在省内各心理学教学单位和科研单位中进行推广,为探索眼动实验教学在应用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同时,基于此项目基础,心理学院眼动实验室举办了。

5结语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进步,但是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第一,如何在本科教学中更加积极地推广眼动仪的使用,比如鼓励更多的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和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时使用眼动仪,未来应该制订一个更加切实和基础的教学方案,把这种实验性项目执行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且从入学初就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最终把这种科研技术应用到本科生科研中.第二,眼动技术在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比如眼动技术并不容易掌握、操作也不是特别简单,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DuchowskiAT.Eyetrackingmethodology:Theoryandpractice[M].SpringerGVerlagNewYorkIcn,2007.

[2]RaynerK.Eyemovementsinreadingandinformationprocessing:20yearsofresearch[J].PsychologicalBlletinu,1998,124(3):372G422.

[3]周文彬,张雪琴.关于心理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分析与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80G183.

[4]曾祥炎.心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21G124.

[5]欧贤才.行为观察实验及我国行为观察实验室建设现状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213G216.

[6]蒋波,章菁华.1980—2009年国内眼动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心理科学,2011,34(1),235G239.

[7]莫书亮,向远明.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12(5):145G148.

[8]RaynerK.Eyemovementsandattentioninreading,scenepercepGtion,andvisualsearch[J].TheQuarterly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2009,62(8),1457G1506.

[9]张学民,舒华.实验心理学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向远明.心理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356G358.

第1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六种能力;五个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59-02

近些年来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指引下,各高校都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全面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突破点。作为以培养具备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应用心理学相关操作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如何在借鉴传统高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首要且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因此总结传统高校实践教学特点,弥补其不足,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途径。

一、传统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时间等增强实践教学的措施,但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大部分高校实践教学仍然是教学过程中薄弱的环节,普遍存在着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存在误区。许多心理学专业教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对实践教学目标理解肤浅,不能合理认识实践教学在实现教学效果中的作用,继续延续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的错误认识。

2.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薄弱。受制于学校经费等诸多因素,很多高校的应用心理学实验室设置单一,实验设备陈旧且数量、种类偏少;实训基地数目严重不足,即使在校内外有一些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实践基地,但基本都流于形式,很少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3.实验教学内容、手段和形式不合理。由于教师设计的实验项目不科学,或教学软件和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加之实验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即使学校增加投入建设了实验室,也会使实验室利用率较低,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容乐观。

4.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不规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常常依附于理论教学,既缺少专职的教师,也缺少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等。没有规范的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和考核办法,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1][2]。

以上问题反映出当前多数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既无特色,又无实际内容。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理应成为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构建设想

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定位于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能够直接进入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有别于传统高校中的实践教学,构建起一套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实践教学有目标要求、实施途径、具体措施和考核标准。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对实践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规划,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依据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全国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培养规范,结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和特点,实践教学目标应当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

具体而言,实践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其具有从事心理咨询或人力资源相关行业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认识能力,就是促使学生能够更自觉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及周围环境。二是专业能力,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科学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了解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情况,接触实际的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工作,增强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特点的感性认识,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三是实践能力,即如何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的动脑、动手能力。四是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实践训练锻炼其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决策能力等多项个人综合素质。五是创业能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谋生本领的需要,也就是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通过创业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择业能力和生存能力,这是高等院校推动就业的必然选择。六是就业能力。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基本保证。实践教学体系不是单纯培养实践技能,而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3]。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根据普通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课外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的传统实践教学内容,结合我校及本专业特点,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五个模块”:实验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模块、职业化教育模块和科研创新模块。

(1)实验模块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构建含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结合各科课程的先行后续关系,适当增加独立实验课的数量。除实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之外,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也应合理设置、调整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少、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实验内容,增加现代实验内容和技术,合理配置演示型、验证型实验比例,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2)实习实训模块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广度、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增强专业技能型课程,如心理面谈技术、心理诊断技术、心理干预技术等,并且在这些专业课程中强化课内实训设计环节,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增加模拟岗位训练,增强专业技能的可操作性,支持学生获得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见习、实习活动,体现针对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4][5]。

(3)毕业论文模块是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鼓励学生选择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实践性研究论题。

(4)职业化教育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包括沟通、协调、组织管理能力,时间效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处理能力等;强化职业通用能力,包括计算机办公能力,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等。通过专项专题训练,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拓宽学生就业范围,使学生将来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5)科研创新模块则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将其纳入到创新学分管理之中。

3.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需要完善的教学管理文件作为依据,可以从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场地与设备、教师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学生实践指导手册五个方面予以构建。

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主体由学生、督导教师和专家三个独立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学生和督导教师从教师的实验课程、实训课程和实习课程的内容与实施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或实务的结合程度、实践过程记录、实践成果(实践报告)。主要观测点包括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或实务需要结合是否紧密,参与实践学生的实践记录是否详细,记录角度是否多样,指导教师批阅是否认真,交流是否充分,是否形成有一定影响的实践成果。专家对整个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水平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主要是看相关教学文件的内容是否全面完整,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符合应用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6]。

三、构建2-1-1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多年办学经验和独立学院生源特点,以上实践教学体系以“2-1-1”人才模式进行展开,即两年夯实专业理论基础,一年打造专业方向,一年强化个性发展,四年贯穿开展职业化教育,形成“夯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人才培养特点。

参考文献:

[1]李晓,丁月增,郑航.高校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4).

[2]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1).

[3]夏焕章.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

[4]庞爱莲,孟维杰.实践教学: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7).

第15篇

一、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当前教育部对于本科应用心理学的培养提出了相关的目标: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心理学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需要在各大政府事业机关、公益性机构、私营企业中从事相关的心理教育、治疗、咨询等业务的开展。我国需要在心理学领域中培养出高级的专业人才。同时在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以外,还需要培养出对于心理学中延伸到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复合型专业高级人才,在工作中不大能够胜任专业性的心理知识以外还能够从工作中对于人的心理问题进行解析的心理学人才。

(二)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素质应用性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素质的首要特征

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心理学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结构,对人类社会心理进行分析以外,还需要学生在对应用心理学的实践操作性要强。在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够在进入社会以后面对人们的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指导。同时学生在心里足额中还需要学会其他的相关技能。对于心理问题存在着的心理测量、实验技能与咨询交流都需要牢固掌握。在未来专业性是对一个优秀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的重要评价之一以外,其他的技巧的解决还是需要的。特别是实践性,实践性的残缺对于一个学习应用心理学的人才来说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了。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当前我国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对心理知识的掌握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对应用操作性上十分的欠缺。对于心理学实践性与操作性上的技能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方面特别的有问题。当前21世纪在对于人才培养上尤为突出的表达出对学生实践性的看重。但是在学生出身社会以后,通过相关的专家反馈出来的就是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完美的进行处理。自此导致应用心理学的培养人才上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三)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按应用心理系的学生再出来工作以后发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足导致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用人单位对于当前大学生出现的问题导致在用人的时候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性。当下的应用心理学对于社会上的各个阶层的需求心都十分巨大的,同时对于面对社会的需求我国的各大高校对于心理学的培养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强。但是由于过多的人员的收入导致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出现了偏差,大多数的学生在对于具体心理学案例的实践操作上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解决方案,导致学生在走出校园以后在对专业的对口上不能找到适合的相关工作。

通过相关国家数据的统计,我国各大高校在心理学中开设应用心理学的专业达到九十所之多,相应的我国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急剧增长,对于这部分的学生培养上资源达不到相关的配套,导致许多出来的学生在读完大学以后出来找工作都变得十分的迷茫,专业知识的不做加上操作技能的不做使得自己在未来的就业中激烈的状况下选择其他岗位进行发展。因此在对高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培养上急需要调整。

(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向

在当前各大高校对于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把单一学习应用心理学知识转变成为实践操作性强的专业。使得学生能够在走出校园以后能够直接对于工作上手。这也是当前各大高校在转变教育模式上的一个方面。把传统课堂教育结合到现代化的专业教育中去,培养出学生专业能力过硬实践操作性强的学生。

在过去传统的心理学教育中,大多的高效更加注重课堂上的教学,导致在心里教学中除下了过度的强调本科学位,对于心理学的知识教程更加的具体化,教学方面繁荣教条化倾向严重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知识的阶段过长,对于教师教授的东西不能够及时的消化,致使学生在学习过后,长时间的不用遗忘的速度加快。同时在应用过程的欠缺导致学生能力与技巧也十分的缺乏。当前我国高校的改革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建构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当下我国各大高校在培养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学生中指定的目标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各大高校在教学中只是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在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十分的缺乏。当前应该按照社会的发展制定与心理学项符合的教学规律与特点。培养出能够与社会衔接的应用性心理学本科生。

要以实践能力为本位选择设置课程体系。具体可以采取“两大模块”与“四个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两大模块”为“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在“学科基础模块”上设置“公共课程”和“学科课程”两个平台,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应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专业方向模块”上设置“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两个平台,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想要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与社会衔接就必须要按照,在各大高校中就必须要提高应用心理学的专业技能型,使得学生的操作能力加强。于此学生的教学理论学习时间就必须的压缩但是其他方面技能的学习就得不断的提高。

在对于应用心理学教育当中学校对于课程的排列就不应该一直处于过于严密的状态,过于强调专业性的严密导致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理论上的课时加重。学校对于当前的课程安排应该实现做不改变,对于学生教学中出现的相关于专业性联系不够严密的专业就应该砍出,同时对于细微的知识分支也应该移除。加大对主干知识的理论讲解以外还同时加大对主干应用教学知识的实践性,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在此学校还可以开设关于与其职业考试相关的课程使得学生可以明确以后在职业发展中的目标。同时增加选修的专业,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学习以外的专业技巧。

(二)建构深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在的应用型心理学的教育主要还是局限在课堂上填鸭式的传统教育,对于专业性应用性的教育十分的缺乏。教师在课堂上的纯理论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十分的困难,在他们看来学习的知识过于的抽象化,不能够通过实践来引出理论上的知识共鸣,在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于的困难,老师的教学效果不能提高。当前单一的模式下对于培养人才出现了巨大的问题。英才应该联系实际对于学生的教学中出现的抽象化过重的现象进行改进。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应该精简化,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应该简明重要化突出。同时对于理论进行实践性的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事态发展的过程,同时积极的改进学生在实际操作上出现的问题。同时通过各种模拟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实践进行改进。让学生在学习中把理论知识扎牢,同时实践能力提高。能够在未来实际的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

(三)建构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等实践教学机制

在心理学的教育当中,实践的操作型十分的重要,学生应该通过实践的操作型对于学生进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操作使得学生能够有了解心理理论知识的发展同时在同时在实践中对于实践报告进行分析与阐述了解当前学生学习的状况,对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方案,使得学生能够个更加深入了解到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学校建立的心理咨询的计算机试验点也能够理解能够与实际操作中更加贴近所学的知识。这样局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完全的发挥,潜力也能够得到调用这样不但可以使得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得到更加的深化。每个学生在训练中得到的经验在未来也能够通过事业中的案例中得到完全的应用。

(四)建构锤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专业见习、实习的长效机制

心理学见习与实习是独立专门而又极其重要的专业实践环节,对于当前的本科实际心理学操作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专业技能的提高与操作性的加强也至关重要。但是现在学生对于实习中出现的操作时间难以保证,同时出现形式单一的问题。建构锤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专业见习与实习的长效机制。开始对于学生应该采取对各专业的共同发展使得学生不是完全孤立在一个学科当中而是能够进行多元化的了解,使得实习的形式不再单一而是十分的具有层次性与实际感。其次在对于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质量不过关,教学系统有问题的现象出现,硬件上面的问题导致学习方面也不能够保障实践性的操作能够完成。因此学校应该建立起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设施,使得实习的专业性能够得到保障。最后,学校还应该对于学生的操作性提高进行大一一大二的每年定期的实习安排,使得学生能够在大四的时候拥有固定的操作能力,在未来的操作中能够有基础扎实,当前的学校就应该制定合理的方案是的计划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操作,学生能够按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五)建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还是对于应用心理学的评价上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的考察主要涉及的是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实践操作心得看重。因此当前对心理学的考评当中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考评中能够科学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对于学校的考评也能够完善,一套完善的应用心理考评,能够使得教学环节的实践质量得以提高。

在对于考评制度当中,对于专业技能够通过考评的标准进行改善。提高考评的多元化,在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以保证的同时,对于每门功课除了通过常规的考试测评以外还能够通过相关技能的考核,在学校要制定一箱专业的测评标准与程序,通过程序当中出现分散测验集中考核的状况了解学生当前的状况。

其次,在专业化的实践能力测试中学校应该采取教考分离的政策。学校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状况通过组织专业化的人才进行考试测评,每学期能够通过定向的分析测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其中当前能够安排两到三周的时间进行能力的考评,考评的方式能够通过多样性的方式。学生能够表现各种心理实际的咨询案例与可以通过实践性的心理报告测评,咨询与研究。同时在此通过严肃性的论文上交实验的报告与心理阐述。这样就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当前学生的发展状况与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尽早的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六)建构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