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生执业工作计划范文

医生执业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生执业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生执业工作计划

第1篇

以独家产品双黄连口服液在医药市场站稳脚跟的太龙药业(600222.SH),市盈率已高达1826倍。但其无论在业绩还是市值规模上都在行业中排在200位左右。随着 “大健康”概念的热炒,太龙药业也“跟风”进军这一领域。但近日公司公告,称将以228万的价格出售控股子公司“焦化怀牌饮料有限公司”33%股权,不知是否是在这一风潮中暂时迷失了方向。

公司为何要出售子公司股权?经营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在大健康产业还会有什么新举动?《投资者报》记者近日联系公司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日还未获得合理解释。

山药汁生意“美梦”遭破灭

12月3日,太龙药业公告,公司将以228.8万元出售控股子公司“焦作怀牌饮料有限公司”33%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太龙药业将由控股地位的51%降至参股的18%。

看起来,太龙药业进军大健康产业并不如想象得一帆风顺。

子公司焦作怀牌主营业务为山药汁饮料,原名为焦作太龙大健康食品有限公司,今年1月刚刚更名。这也是太龙药业旗下唯一一家以“大健康”概念命名的公司,2014年成立,主要产品为铁棍山药饮品、口服液等。公司由太龙药业与河南乐食汇共同出资设立,其中太龙药业出资51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1%;河南乐食汇货币出资130万元,实物出资360万元,共占注册资本49%。这样看来,太龙药业想以保健饮料食品为切入点,在“大健康”概念下分一杯羹。

不过,接下来焦作怀牌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虽然2015年9月,太龙药业的怀山药饮料正式生产并完成首单发货。而且当年太龙药业还在年报中提到,“怀山药饮料已经上市形成销售,该产品上市后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和消费者口碑。”

但是,这一生产山药饮料的子公司自2014年10月成立以来处于连续亏损状态。截至2015年12月31日,焦作怀牌的营业收入为129万元,净利润亏损260万元;截至2016年9月30日,该公司营业收入为865万元,净利润亏损467万元。

当初公司选择怀山药饮料作为“大健康”产业的第一步,是想更方便利用本地药材。但是当时的“美梦”并未实现,而且一部分投资者还认为,公司当时有可能是想借“大健康”概念炒作股价,而并非真心创办实业。当时,太龙药业的“大健康产业”曾引发投资者广泛关注。在201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太龙药业曾回应,“在大健康产业领域将进行产品和经营模式的创新与尝试。”股价也因此一度上涨。

那么太龙药业的山药汁生意为何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做呢?曾经的蛋糕被描绘得大而诱人,但在真正要吃的时候却发现无处下嘴。

除了山药汁,2014年,公司还曾想生产钙加锌口服液、五味西洋参颗粒等保健品。

但截至2015年底,这些保健品只有钙加锌口服液成形,却也面临着种类繁多的其他钙加锌口服液竞争,前景并不太明朗。

业内人士称,虽然大健康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很多药企的商业模式仍未清晰。药企发展大健康a业,试水快消品,有时会很难突破自己的惯性思维。产品上游具有诸多优势如快消品生产车间卫生级别高、原料有优势,但中下游却存在很多“硬伤”,往往缺乏成型的体系,营销团队、客户、渠道也存在短板。

产品结构 调整失策

不仅大健康产业进军遭挫折,其实自2014年来,公司业绩已显露下滑迹象,当年营收12.5亿,同比小幅下滑3.87%。公司解释,是因为下游经销商集中进行认证,药品销售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公司开始压缩低毛利率产品的销量,对部分资质不佳品种低价销售。

不过,调整产品结构的措施起码没有在短期内见效,因为2015年,公司业绩仿佛坐上滑梯,2015年及2016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10.17亿、6.55亿,分别下滑了18.8%、10.2%。净利润更是大幅坠落,2015全年只有440万,下滑91%,2016年前三季已初显亏损迹象,约亏70万,同比下降近130%。

2015年公司究竟发生了什么?

据公司称,2015年国家新版药典出炉,监管力度逐步加强,公司还是像2014年一样继续压缩低毛利产品销量,调整产品结构。 公司主要业务板块有药品制剂与饮片、固体化学制剂、医药商品流通等。

这几个板块收入都下滑严重,药品制剂业务下滑46%,公司称是因为调高了大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市场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产品发货量减少很多。

而固体化学制剂收入下降77%,公司称也是由于主要产品市场招标价格不断下降,公司开始调控产量。医药商品流通板块则是因监管加强,药品流通业务量减少,品种发生变化,同比下降25.6%。

第2篇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线损管理;强化策略

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受线损管理工作水平的直接影响。由于我国县级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起步时间晚,发展时间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使得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受到限制。因而,针对这些问题,深入地分析探讨加强线损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响应国家提出的节能降耗发展战略方针,对于我国县级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线损及线损管理概述

(一)线损

线损是指在输配送过程中电能发生损耗的现象。线损按照计算依据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1.统计线损

统计线损的计算依据为电能表指数,线损率公式为:

×100%

2.理论线损

理论线损的计算依据为供电设备的实际参数值与电力网在某一时间段的运行方式及负荷情况。

3.管理线损

管理线损,顾名思义即指管理因素造成的线损,通常情况下,管理线损=统计线损―理论线损。

4.经济线损

由于理论线损受供电负荷大小的影响,其最低线损率被称之为经济线损。

5.定额线损

定额线损是根据供电系统在运行过程的实际线损,经测算后规定的供电企业需要达到的线损指标。

(二)线损管理

线损管理即指供电企业以控制和降低线损为目的所采取的措施。线损管理主要包括技术降损和企业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线损管理工作是供电企业实现和提升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

二、我国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工作现状

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015年世界能源组织的各国线损率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看出国外较发达国家的电网线损率基本在5%~7%之间,线损率能够直观反映一个国家的线损管理水平。我国的线损率虽然在近年来控制在7%之内,但是这一数据在实际统计过程中没有将县级电网的线路损耗计算在内,统计范围实质是远小于其他国家的。根据国家电力局的统计数据,我国县级供电企业下属的配电网的线损电量,占全国电能总损耗的60%以上,我国的线损率实际上是远超出7%的。因而,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线损管理,尤其是县级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强化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管理体系

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工作的强化,应首先完善管理体系,根据企业的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将线损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的关键发展战略部署,建立由企业领导亲自带头,各职能部门主管负责管理的节能降耗领导队伍。成立以下属供电所、市场营销部和电网调度所为主的分配、分压、分级、分线的电变压器管理团队,形成系统化的管理网络和组织体系。

同时县级供电企业还必须健全现有的线损管理规章制度,以实现对节能降损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结合管辖地区实际情况和企业管理现状,完善《线损管理实施细则》、《线损管理规章》等具体线损管理条例。明确划分各级线损管理组织的权责,通过逐层管理,强化监督机制,防止出现管理混乱、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

此外,县级供电企业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线损管理指标体系,使线损理论计算工作能够在高效、有序的环境中开展,及时发现并改进电网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并为线损指标的下达提供科学依据。

(二)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随着节能降损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县级供电企业中各种新设备开始逐渐普及,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开始被广泛使用,这要求县级供电企业必须通过专业的培训提升所有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需要重视线损管理相关专业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企业在倡导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同时,应定期组织开展线损专业知识讲座,举办知识竞赛,给予表现突出的员工一定的奖励。同时在工作中企业还可以采用“师徒制”,即让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员工、技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年轻员工或新进员工积累经验,快速成长。

(三)加强降损管理

1.优化电能计量技术,控制计量误差

电能计量技术的优化首先应对电能计算仪器加强管理,定期进行校验、轮换,及时排除表计故障。加强线损考核关口表的日常管理及安装,避免出现线损考核数据不够准确的情况。电能计量设备的选配应科学、合理,坚持实行电能表报废更新制度,防止出现淘汰表计或是电能表型号与性能不相符的情况。积极推广使用电子式的电能表。严格管理电能表封印钳,并安排专人负责加封,同时做好记录,严格执行“谁封表、谁负责”的制度。加大计量改造工作力度,使计量装置接线标准化、规范化,确保电能计量装置的防盗性能。

2.严厉打击窃电行为

县级供电企业应成立负责外查和内稽工作的电稽查队伍,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窃电行为。外查队伍主要负责稽查窃电和违约用电行为,不定时的进行防窃电突击检查,重点针对边远地区、娱乐场所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窃电或违规用电行为,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行处理。内稽队伍主要负责电力营销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测,严格地贯彻企业规章制度,对于违反工作章程的员工给予提醒、警告,对于涉嫌为违规、违法操作的员工按照国家法律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县级供电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当地公安局、派出所合作的方式,打击偷窃电行为,保护企业的正当经济利益不受侵害。

3.提升抄表核算工作质量

抄表工作直接影响线损率的计算统计,因而县级供电企业必须规范抄表流程,提高抄表人员的责任心,建立完善的抄表工作制度。供电企业应统一抄表的路线和日期,禁止随意更改,防止出现少抄或漏抄情况,避免抄表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线损率的计算。同时供电企业还必须重视抄表的正确率和实抄率,杜绝弄虚作假行为。此外,核算电量电费工作必须严谨负责,最大限度降低核算误差,相关部门负责人必须严格审核电量电费核算清单,通过与以往数据的对比、分析,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四)加强区域电网的规划建设

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建设方案是控制和降低线损的基础和前提。因而县级供电企业在规划区域电网建设时,必须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优化电网布局和结构,保证电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及可靠性。同时,在区域电网设计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节能降损环节,优化组合供电范围、变压器容量、网络整体布局、电压等级,从根本上实现节能降损目标。

四、结束语

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和提升密不可分,当前我国县级供电企业在线损管理工作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需要企业完善线损管理工作体系、全面提升企业员工专业素质、加强降损管理工作、合理规划低区电网建设项目。同时,我国县级供电企业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创新线损管理模式、方法、技术,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赵钒钋,肖晓鹏.基于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配网线损管理的措施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6(07).

第3篇

阳江质监局多次深入企业调研有关标准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帮助企业解决标准化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在企业标准制订和新产品标准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指导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以点带面推动企业标准化进程。

在该市支柱产业——刀剪制造业方面,阳江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体现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城市竞争优势的是其优势产业及产业集群。

为壮大区域产业集群,扶持阳江五金刀剪业的发展,阳江市质监局从建设保持阳江刀剪产品优势的长效机制出发,将该市阳东县东城镇这一刀剪产业集群区域建设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五金刀剪标准化的示范镇。

该局工作人员表示,阳江质监局计划用三年时间逐步在镇内建立起覆盖专业指导产品的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良好行为;争取五年内上规模的企业采标率达85%以上,出口产品应符合进口国标准和技术法规的相关要求,对其中涉及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应100%采标。

2011年,国家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质监局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成功落户阳江并顺利建成,该中心发挥的检测及研发作用,为阳江市刀剪产品的检测及相关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2012年,广东省刀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筹建,为阳江市乃至广东省刀剪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工作方面,该局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制修订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同时,强调加快标准化体系向第三产业延伸,促进阳江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据了解,阳江质监局重在指导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以标准化促进产业化,推动农产品生产上规模、质量上档次、管理上水平,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第4篇

这次职成教年度会议和技能大赛表彰会议在安康召开,昨天上午我们各位代表参观考察了旬阳、石泉两个县级职教中心,下午又到了安康市,交流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和作法。我和与会代表都有一个切身感受:一是感受到了近年来安康城乡发展的新变化;二是感受到了近年来安康教育事业的新发展,特别是安康教育事业对安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新贡献;三是感受到了安康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形成了市长、县(区)长分管教育,分管的市长、县(区)长主抓教育的领导机制,这是我们全省唯一的,足以体现安康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在会议举办过程中,安康市委、市政府给以高度重视,市教育局以及县(区)的同志们为我们这次会议顺利、圆满举行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我代表省教育厅和所有与会同志对安康市委、市政府,安康市教育局以及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是在全省职教战线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意见精神,全力推进职成教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教育部职成教年度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回顾2011年工作,分析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部署2012年全省职成教重点工作任务,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省教育厅将今年确定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年,足见省教育厅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改革发展是职业教育重要主题,下面,围绕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回顾总结2011年的工作,不断增强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信心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省职成教育在省委、省政府及委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职成教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创造了新亮点,积累了新经验,作出了新贡献。

(一)改革招生制度,确保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稳定招生规模。一是充分发挥骨干性中、高职示范校的办学优势,探索实施中高职 “五年制连读”试点工作,省属11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与7所高职院校联合举办五年制高职。二是创新招生形式和方法,广泛开展城乡合作办学和东西部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既满足了优质职教资源扩招需要,又解决了农村薄弱学校培养能力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探索中职技能大赛优秀获奖选手免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工作。这些创新举措,有效促进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全年完成招生31.45万人,超额完成了教育部和省政府下达的年度招生任务,保持连续5年招生规模稳定在30万人以上,为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积极实施基础能力提升工程,我省职业教育的骨干体系初步形成。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落实省财政专项资金2.25亿元,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1.6亿元,有效地推动了我省中等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建设。一是加强骨干学校建设。落实9所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资金1.22亿元,通过13所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任务,建设省级示范中职学校10个。全省各类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5所(其中,国家级示范15所、省级示范校33所、国家级重点学校49所),占到全省中职学校的24%。二是以中职学校达标验收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开展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达标验收,通过“合并、共建、划转”等方式整合职教资源,与2010年相比,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减少48所。安康、咸阳、宝鸡等市在加强市级职业教育资源统筹的同时,大力实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工程,建成了彬县、旬阳、陈仓、府谷等一批骨干县级职教中心。三是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在学校布点调整的基础上,要求各地以设区市为单位,积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避免专业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汉中市实施“一县一品”专业建设战略,形成了南郑县汽车专业、宁强县电子专业、西乡县茶艺专业等特色品牌。

第5篇

一、“十一五”以来电子发展基金主要成效

电子发展基金设立于1986年,是中央财政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十一五”期间,我们扎实做好电子发展基金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安排了一批产业发展急需、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的项目,为产业较快实现企稳回升、加快结构调整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2010年,电子发展基金累计实际投入34.71亿元,支持项目1825个,突出支持了五个方面。

(一)重点支持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显著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软件、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及其材料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产业,也是基金一直重点支持的领域。

――软件业领域。以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为核心,支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开发,建立中间件构件库和应用开发平台,完善嵌入式软件发展环境。针对软件服务化趋势,加快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累计支持项目561个,安排资金9.31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软件打破了国外软件长期垄断的局面,自主知识产权数据库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中间件研发水平大幅提升,中文办公软件成熟度不断提高,应用软件实现快速发展。2010年,软件产业规模达到13364亿元,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为18%。

――集成电路领域。以打造芯片与整机大产业链为目标,重点支持了3G移动通信芯片、数字多媒体处理芯片、平板显示和LED控制芯片等研发和产业化。累计支持175个项目,安排资金3.96亿元。比照电子发展基金管理模式,2005年,国家设立了集成电路研发资金,累计支持项目209个,投入19.5亿元。

――新型显示器件领域。围绕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和薄弱环节,基金以面板生产为重点,安排项目89个、资金3.68亿元,支持了PDP、TFT-LCD、OLED等产品领域和玻璃基板、显示光学膜、背光源等关键环节,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

(二)完善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光二极管、太阳能光伏等新兴领域产业链条,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

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网络演进升级需要,基金注重对新兴领域的引导支持,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加快推进计算机和视听产业升级,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

――第三代移动通信方面。以新一代网络建设为契机,投入资金2.285亿元,带动社会投入22亿多元,支持TD-SCDMA项目88个,涵盖芯片、操作系统、终端、测试仪器仪表等,推动形成了完整的TD-SCDMA产业链,为大规模试商用和正式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发光二极管(LED)方面。投入资金5900万元,支持了20个项目,推动LED芯片制造、器件封装以及检测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建立LED产业标准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取得一系列关键工艺和技术的突破。

――太阳能光伏方面。围绕电池及专用设备、硅材料生产及循环利用等环节,投入资金3650万元,支持项目26个。我国已基本掌握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的关键工艺技术,制造设备国产化率超过50%,太阳能电池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形成了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信息安全技术产品方面。投入资金2.96亿元,支持了29个项目,在防火墙、防病毒、防入侵、身份认证、网络隔离、安全审计、可信计算、备份恢复等领域取得较大技术突破,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三)培育骨干企业和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相结合,推动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2010年,电子百强企业半数以上曾得到基金支持,这些企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基金重点支持了9家龙头企业,投入7.09亿元,华为、中兴、联想、大唐等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基金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四)完善行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和区域协调发展。

自2007年起,基金先后投入7200万元,带动地方投入7亿多元,支持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支撑平台和18个地方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2010年,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软件收入达到1064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80%,聚集效应明显。

(五)大力支持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十一五”时期,基金选择汽车、机械、服装等行业,投入资金6700万元,支持了51个工业软件和应用电子研发项目,提高了对两化融合的支撑能力。通过倍增计划,基金投入1.48亿元,支持了徐工集团等204个企业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基金还支持了一批服务于“三农”的产品研发和应用,支持了维哈柯、蒙古等少数民族文字软件研发和推广应用。

二、“十一五”期间电子发展基金使用和管理的体会

第一,制度不断完善是用好财政资金的前提条件。基金已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在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方面形成了示范。

第二,良好的工作机制是管好资金的重要支撑。基金管理形成了部门配合、部省互动、司局协作的工作机制。财政部和工信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管理,地方电子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参与组织和管理。基金项目审查委员会和基金办成员依据职责,携手合作、互相支持,确保政策执行的一致性和整体协调性。

第三,适应产业发展内在规律是确保项目成效的必要条件。基金根据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优先支持产业发展急需、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的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不断增强核心产业竞争实力。进一步将支持领域向产业两端倾斜,加大新型材料和核心领域专用设备的研发投入,从源头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第四,创新支持方式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基金管理不断创新,自1999年开始,拿出部分资金采取股权投资方式对企业进行支持,探索创业投资支持方式,开创了财政资金按基金管理、以创投方式支持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三、进一步做好电子发展基金管理工作的思考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贯彻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和产业政策,结合过去五年各省区市管理部门和企业反映的问题,以提高资金使用的质量效益为核心,创新管理制度,完善支持方式,进一步做好基金管理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基金申报、评审程序。加强中介机构为申报企业提供研究、咨询服务的监管,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加强项目评审前对专家权利与义务的宣讲,督促专家履行评审职责。利用申报通知、基金网站加强申报企业相关经济、技术指标实现和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的检查。

二是进一步加强项目的追踪问效。电子发展基金是补助工艺技术的开发以及新产品的研发的,资助资金只能用在这个范围内。要继续加大对项目的追踪问效力度,严格审查资金使用开支范围,科学评估使用效果,确保效益充分发挥。

第6篇

(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研发需求及

指南修改建议征集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战略高技术部署和前瞻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现面向全省开展2021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研发需求及指南修改建议征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大研发需求征集

本次重大研发需求征集主要面向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我省优势领域和前沿领域,聚焦制约我省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材料、重大装备和核心技术,梳理一批省内企业亟需通过技术攻关予以破题和解决的重大研发需求,作为今后计划项目组织实施的重点方向予以优先部署。各企业提交的重大研发需求应目标明确、场景清晰、参数具体,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1、问题描述。说明期望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的具体技术瓶颈和技术难题,要求内容具体、指向清晰,有明确的性能参数指标,并充分描述说明现实应用场景,并包括自然条件、工况环境、成本约束等边界条件。

2、研发意义。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等角度,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说明开展研发攻关的重要意义。

3、研发建议。如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思考,可提出具体建议,如可能的技术路径、技术方案要点,以及推荐牵头实施的单位或专家(不局限于省内)等。

二、指南修改建议

1、加强战略高技术部署,聚焦我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凝练需求、突出重点,对现有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指南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领域技术方向进行增补完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新增技术方向需附说明材料,已有技术方向可以提出调整或删除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技术方向增补完善突出以下三点:

(1)对接国家科技创新有关规划部署,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增加本地区有条件及优势进行布局,有望在近年内获得重大突破,引领未来产业发展,且现有指南未涵盖的前瞻技术方向。

(2)聚焦地方优势产业整体提升及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以提高技术供给质量为重点,对现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的技术方向进行增补完善,重点增加完善地方及产业发展亟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方向,提高指南技术方向与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强化科技对产业高端攀升的支撑作用。

(3)注重技术方向的有效性,对属于陈旧、淘汰的技术方向,或与现行产业发展趋势明显不匹配的技术方向,可建议删除。

2、请各设区市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围绕产业前瞻技术研发方向,结合当地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强2021年重点项目的前期组织,依托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组织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单位,以加快产业前瞻技术研发为主攻方向,科学凝练项目主题,遴选出共识度高、前期基础好的重点项目建议。

(1)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新组织作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由联盟技术委员会组织研发实力强、创新水平高的联盟成员单位及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单位,研究凝练项目主题,提出重点项目建议。

(2)加大跨区域资源整合力度,围绕地方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由龙头骨干企业根据产业发展的前瞻技术方向,在全国范围内吸引行业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合作,以形成重大标志性原创成果为目标,凝练项目主题,提出重点项目建议。

(3)充分对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瓶颈,加强重点项目组织和谋划,为后续申报国家重点专项培育优质项目源;围绕我省已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以支撑专项实施和推动成果落地为目标,组织优势单位对相关配套技术及装备开展针对性研制,凝练项目主题,提出重点项目建议,为推动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在江苏落地奠定基础。

重点项目建议每个设区市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管委会限报8项。

三、其他事项

请各单位根据通知要求,提出指南修改建议及重大研发需求,并按附件格式和要求填报相关材料,加盖公章后于11月20日前由各设区市科技局汇总报至省科技厅高新处,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jskjtgxc@163.com。

联系人:施笑南   张竞博

联系方式:025-83363239  83379768

附件:1、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

技术)项目指南

2、2021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研发需求征集信息表

3、增加技术方向说明材料格式

4、2021年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

术)重点项目建议表

    (此页无正文)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10月30日    

 

附件1

 

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

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指南

 

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性技术为目标,开展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技术竞争制高点,引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为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产业前瞻技术研发

本类项目重点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具有较强带动性的产业前瞻技术,提升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引领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1.定向择优任务专题

1011高质量大尺寸(6英寸及以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硅基和碳化硅基的大尺寸(6英寸及以上)氮化镓材料外延生长技术研究;开展大尺寸氮化镓单晶材料的生长技术研究;实现氮化镓材料的电学性能调控,针对光电子和微电子应用,分别实现高电子迁移率、半绝缘和低电阻率的氮化镓材料制备,并完成相关器件的性能验证,支撑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创新发展。

考核指标:(1)实现6英寸、8英寸硅衬底上高质量氮化镓基外延材料生产,位错密度达到107cm-2量级,翘曲度<30 um,AlGaN/GaN异质结二维电子气浓度>9E12cm-2,迁移率>2200cm2/V·s。

(2)实现6英寸氮化镓单晶衬底制备,衬底TTV<20 um,表面RMS<0.3nm,厚度>600 um,位错密度达到105cm-2量级,电阻率在0.01~109Ω.cm可调控。

1012 T1100及以上碳纤维材料制备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开展T1100及以上级别的新一代碳纤维制备技术研究,突破T1100高品质原丝纺制技术、均质化预氧化碳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大通道外热式预氧化炉、宽幅高温碳化炉等关键生产装备。

考核指标:拉伸强度≥7000MPa,拉伸模量≥324GPa,批次内离散系数≤3%,批次间离散系数≤5%,断裂伸长率≥1.9%,含碳量≥95%,纤维直径≥5um,纤维规格≥12K。

2.高端芯片

1021 基于RISC-V架构CPU及第三方IP研发集成、微控制单元(MCU)、数字信号处理(DSP)、5G通信用射频芯片等高端芯片的设计技术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平台设计技术

1022 高压功率集成电路、新一代功率半导体器件及模块等先进制备工艺及装备制造技术

1023 多芯片板级扇出(Fanout)封装、多芯片系统集成(SiP)封装、三维封装等先进封装测试技术

1024 大尺寸低缺陷高纯度单晶硅片、高功率密度封装及散热材料、高纯度化学试剂、高端光刻胶等关键材料制备技术

3.纳米及先进碳材料

1031 新型纳米传感器等微纳器件和纳米改性金属、二维纳米材料等新型纳米结构、功能材料制造与应用技术

1032 氮化镓、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

1033 大丝束等碳纤维低成本制备及复合材料设计应用技术

1034 高品质石墨烯宏量制备技术及改性、跨界应用技术

4.区块链

1041 共识算法、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核心算法、开源软件及硬件

1042 高性能分布式存储、区块数据、时间戳等区块链存储核心技术

1043 非对称加密、多方安全计算、可信数据网络、隐私保护、轻量级密码等区块链加密核心技术

1044 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溯源、区块链物流、区块链数据共享等区块链应用技术

5.人工智能

1051 无监督学习、神经网络、类脑计算、认知计算等核心技术及软件

1052 AI视觉算法、自适应感知、新型交互模态、AI开源软件等应用关键技术、软件及系统

1053 嵌入式人工智能芯片、神经网络芯片、图形处理器(GPU)芯片等人工智能专用硬件和模组制造技术

1054 智能脑机接口、智能假肢、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可移动智能终端关键技术

6.未来网络与通信

1061 多网络协同组织、可软件定义多模式无线网络、边缘环境网络功能虚拟化等新型网络关键技术与设备制造技术

1062 6G移动通信、毫米波与太赫兹无线通信、窄带物联网(NB-IoT)、光通信、北斗导航通信、微纳卫星星座等新一代信息网络关键技术与设备制造技术

1063 量子秘钥分发、量子光源、量子中继等量子保密通信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研发

1064 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及保密关键技术

7.智能机器人

1071 多模态人机自然交互、通用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机器人联邦学习等关键技术及软件

1072 人工触觉皮肤、高精度驱控一体化关节、新型精密减速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及检测关键技术

1073 医疗及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足式行走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整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1074 高精度重载机器人、先进工业机器人、特种作业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整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8.增材制造

1081 记忆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精细球形金属粉末、高性能聚合物等增材制造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1082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高精度阵列式打印头等增材制造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1083 4D打印、复合材料打印、移动式增材加工修复与再制造等增材制造先进加工工艺及关键设备制造技术

1084 面向制造领域的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批量化增减材制造关键技术和设计制造软件系统

9.数据分析

1091 云存储、离散存储等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技术

1092 高性能计算、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核心技术

1093 数据挖掘、非结构数据自动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数据处理技术

1094 面向生产制造、能源管理、智能交通等场景的大数据应用软件及系统

10.先进能源

1101 高效低成本N型双面电池(TOPCon)和薄膜电池等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高可靠性低成本发电组件关键技术及工艺

1102 页岩气、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一代清洁能源关键技术

1103 可再生能源制氢、高效储氢加氢、安全用氢等关键技术

1104 能源互联网、微能量收集、新一代储能等关键技术

11.智能与新能源汽车

1111 辅助和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智慧座舱、能源管理等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

1112 分布式驱动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固态激光雷达、车物互联(V2X)底层通信等关键技术及部件

1113 固态锂离子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高功率密度动力电池、高性能充电系统等关键技术及部件

1114 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及轻量化设计及制造技术

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本类项目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提供技术支撑。

1.新材料

2011 高端光电子材料及先进显示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2012 特种高分子、特种陶瓷、特种分离膜、金属有机框架(MOF)、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制备技术

2013 高温合金、钛铝合金、海洋用钢、高端轴承钢、高性能纤维等新型结构材料制备技术

2014 新材料高通量计算方法及软件、高通量制备、表征及评价等材料基因组关键技术

2.电子信息

2021 国产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工业控制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高端软件及硬件关键技术

2022 激光显示、Micro-LED等新型显示器件、工业级插件和连接器、有色金属氧化物(ITO)靶材等核心电子器件制备技术

2023 真空蒸镀机、高品质化学气相沉积(CVD)装置和湿法工艺等核心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2024 虚拟增强现实、数字媒体等先进数字文化科技关键技术

3.先进制造

2031 磁悬浮轴承、高端液压(气动)件、高精度密封件、微小型液压件等高性能机械基础件制造技术

2032 激光加工、精密铸造、高精度光学器件加工等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技术

2033 高端数控机床、大吨位智能化工程机械、高精度智能装配装备、智能化大型海工装备、航空发动机等大型整机装备设计、控制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

2034 网络协同制造、按需制造、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软件系统

4.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2041 薄片化晶硅电池、钝化膜及钝化发射极、背面电池(PERC)等高性能低成本太阳能光伏关键技术

2042 10MW以上风电机组、低风速整机等先进风机关键技术

2043 大容量柔性输电、远距离特高压输电、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与消纳等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2044 三废高效洁净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微界面反应、新型余废热高效利用等节能减排关键技术

5.安全生产

2051 安全生产信息化、灾害事故监测预警、危险气体泄漏检测及精准定位、生命探测等灾害预警侦测关键技术

2052 危险环境作业、安全巡检、应急救援等机器人,高机动救援成套化装备等安全生产智能装备制造技术

2053 便携式自组网通信终端、远距离透地通信及人员精准定位、井下水下远距离救援通信等应急救援通信关键技术

2054 危化品贮槽应急堵漏、危险气体泄漏安全环保处置、险恶环境灭火救援等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

6.其他非规划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

2061 除上述所列技术方向外,其他满足我省经济社会重大需求且技术创新性高、突破性强、带动性大的非规划创新关键核心技术。

 

 

 

附件2

2021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

核心技术)重大研发需求征集信息表

需求名称

 

需求单位

 

联系人

姓名

 

职务

 

电话

 

主要涉及领域

(交叉学科请多选)

  新一代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前沿新材料

  智能制造

  高端装备与关键零部件

  大数据与先进计算

  未来网络与通信

智能网联汽车

  先进工业软件

  安全生产

  其他                  

问题描述

说明期望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的具体技术瓶颈和技术难题,要求内容具体、指向清晰,有明确的性能参数指标,并充分描述说明现实应用场景,并包括自然条件、工况环境、成本约束等边界条件。(600字左右)

性能参数

对标产品及单位(型号)

如属于领跑技术,可不填写

关键技术指标及参数

 

研发意义

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等角度,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说明开展研发攻关的重要意义,展示其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400字左右)

研发建议

(选填)

如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思考,可提出具体建议,如可能的技术路径、技术方案要点,以及推荐牵头实施的单位或专家(不局限于省内)(400字左右)

 

附件3

增加技术方向说明材料格式

技术方向名称

 

一、重要意义

组织开展该重点技术方向研究的重要意义,如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瓶颈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研究基础

关于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如与该重点技术方向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链与产品、国际研究前沿、我国我省当前具备的研究基础、与国际的差距以及我国开展该项研发任务的优势、创新点及产业化前景。

三、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关于总体目标与任务部署的考虑,如着重在前沿部署、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开发部署、应用示范上开展部署,或者围绕任务目标开展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部署。对各重点任务需要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作出专门说明。

四、预期成果形式

预期取得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以及商业模式,重点要说明预期形成的产业、产品及其市场应用前景。

 

附件4

2021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

与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项目建议表

项目建议名称

 

所属技术方向

 

建议牵头单位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简介

 

课题设置建议(课题3-5个,同单位最多1个)

序号

课题建议名称

承担单位

1

 

 

2

 

 

3

 

 

4

 

 

5

 

 

第7篇

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是指以乡镇卫生院为单位对辖区内的乡村卫生组织和人员,按照区域规划原则,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员配备、分配制度等方面,采取统一管理的模式,其基本内容是在乡镇政府、县卫生局的领导下,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的各项卫生工作行使管理职能,对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业务、财务、药品的统一管理,对乡村医生进行聘任、奖惩等方面全面管理。

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把广大乡村医生紧紧团结在乡镇卫生院周围,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方针政策,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作用,提高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健康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行一体化管理有利于规范诊疗行为和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有利于杜绝假冒伪劣药品的流入,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利于预防保健任务的落实,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任务

乡镇卫生院按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承担相应任务。做好日常门诊、住院病人医疗服务康复工作,应用西医、中医和中西结合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防病治病,参加抢险、救灾、急救等卫生工作,参与医疗卫生科技活动和收集有关材料。贯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做好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和疫情报告工作,推进计划免疫,开展食品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的技术指导和职业病防治,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工作。推动爱国卫生活动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群众改善居住、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条件。协助县卫生局做好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管理及技术监督指导,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制定乡村医生系统化、正规化培训工作意见,有计划地选送乡村医生进修培训,乡村卫生人员逐步实行”一证”、“三制”、“四统一”的乡村一体化管理。一证即《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三制即对乡村医生实行聘任制、工资制、养老保险制;四统一即对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业务、财务、药品的统一管理。

村卫生室的工作任务

宣传、贯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有关村卫生室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乡村医生系统化、正规化的工作计划参加培训。

按照乡镇初级卫生保健规划要求,制定本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预防为主,认真做好的传染病、地方病为重点的防病工作,强化计划免疫工作,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充分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妇幼保健工作,认真做好常见病、发多病的诊疗工作,做好门诊、出诊、巡诊等医疗服务工作及危重病人的转诊工作。积极发展中医中药事业,开展健康教育,传播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准确按要求完成有关卫生信息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统计和上报工作。

村卫生室的设置、审批

按照《县农村卫生室设置规划》,设置村卫生室。设置村卫生室须由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卫生院考核合格,报乡镇政府同意后,报县卫生局审批。

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配备及管理

1、村卫生室按农业人口2‰的比例配备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必须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资格证书》以上资格,并经县卫生局年度资格注册考试合格的人员。新增的乡村必须取得《执业助理资格证书》以上资格。

2、乡村医生实行聘任制、工资制和养老保险制。

聘任人员必须是合格的乡村医生,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卫生院考核合格后,经乡镇政府同意,报县卫生局审核备案,由乡镇卫生院聘任,并发给乡村医生聘任书,聘期一般为2年。

乡村医生的工资来源主要是业务收入,乡村医生工资为基础工资、浮动工资和奖励工资。基础工资标准按职称和工龄定;浮动工资按乡村医生工作量和贡献大小确定;奖励工资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医德医风综合考核情况进行确定(工资分配办发另行制定)。

乡镇卫生院从村卫生室业务收入和乡村医生工资中各提取一定资金,提取比例由乡镇自行确定,统一为乡村医生办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手续,乡村医生退休后,每月按投保比例领取养老金。

乡村医生职责,负责门诊、出诊、巡诊和家庭病床的治疗工作;负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负责辖区内健康检查和疾病普查,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工作,做好各种表格的填报和疫情报告,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

村卫生室的建设

村卫生室要有专用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m2,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值班室、卫生室建设要与村两委办公室建在一起,地皮不少半亩,由村集体提供。房屋建设资金村集体三分之一,乡村医生集三分之一,向上级争取三分之一,每个村卫生室房屋建设资金大约6万元。(村卫生室建设可以由卫生院投资建设或村集体贷款建设,也可以乡村医生集资建设)。

村卫生室配备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出诊箱、接种包、注射器(50支以上)紫外线灯、高压灭茵设备、消毒柜、污物桶、有盖方盘、药品柜、诊查床、健康宣传柜、诊断桌椅等基本设施应配备与其诊疗科目相适应的器械。药品应配备120种以上。

村卫生室的管理

村卫生室实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体制,各乡镇政府成立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一体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和监督。领导小组由各乡主管镇长任组长,乡镇卫生院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乡镇卫生院分管副院长担任,下设行政管理、财务核算、药品供应等组织。

一体化管理实行“四统一”管理

行政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在辖区内对乡村医生统一聘任,统一调配和使用,对卫生室长进行统一聘任,对卫生室及人员统一考评,统一奖惩,统一工作标准和质量要求,统一监督管理,统一规划设置,统一建设标准。

财务统一管理、村卫生室定期向乡镇卫生院报帐经乡镇卫生院核算后,作为乡村医生发放工资的根据,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各类帐册、卡薄,做到核算准确,手续齐全,收款有据,收支有明细帐薄,帐帐相符,帐实相符(村卫生室财务管理办发另行制定)。

业务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对乡镇医生进行定期培训,并建立健全村卫生室档案和乡村医生实绩档案,统一村卫生室处方,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和各种统计报表。统一工作要求,统一诊疗标准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明确任务目标,并对卫生室进行业务考核,村卫生室要做到制度健全,各种记录齐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措施落实,诊病有登记,取药有处方,村卫生室实行24小时应诊制度。

药品统一管理、村卫生室药品由当地卫生院统一供给(药品配送办发另行制定)。

村卫生室设室长1人,由合格的乡村医生担任,村卫生室实行室长负责制,卫生室人员分工负责,管钱不管物,村民委员会要加强卫生室集体财产的管理,强化监督,定期张榜公布卫生室的经营状况。

奖惩

对做出优异成绩的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县卫生局和乡镇给予表彰,对连续受到县级以上表彰的优秀乡村医生在晋升,调配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

乡村医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通报、批评,经济处罚或解除聘用合同,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乡村医生注册证》《助理执业证书》等处罚。触犯刑律的由法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1、道德品质败坏者;

2、无故脱岗超过6个月;

3、服务态度差、群众意见大、经过多次教育不改者;

4、拒绝执行乡镇政府,乡镇卫生院、村民委员会交给的工作任务和不承担社会卫生工作任务者;

第8篇

一、总体要求

以履行法律法规和职责规定为主线,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医政监督、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为重点,以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大部门协调与合作,努力推进卫生监督各项工作。

二、工作重点

一是在职能交接前,认真做好餐饮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公共场所和消毒、涉水产品卫生监督管理。不断提高传染病防治和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继续深入开展打击无证行医专项整治工作。三是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和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三、工作计划

(一)餐饮服务监管工作

1、餐饮服务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根据《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部分领域监管职责的意见》(七政发[]9号)文件精神,卫生部门负责对咖啡店、茶楼(馆)、冷热饮店、酒吧等为顾客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在职能交接之前,我所将一如既往加强餐饮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同时加强与工商、质检、药监、公安等部门的配合,加强沟通,凝聚合力,形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机制。

(二)卫生监督重点工作

1、生活饮用水监督工作计划

(1)监督对象

二次供水单位。

(2)监督内容

①填写被监督单位信息卡,建立二次供水单位信息档案。

②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每年1-2次,覆盖率达100%,并做好卫生许可证换发证前的审核工作。重点检查市政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情况,制管水人员持健康证明情况,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制订落实情况,制水工艺情况,涉水产品情况等。对违反《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条例》的行为,提出整改意见及处罚。

③开展水质检测.对市政供水单位—自来水公司的出厂水、末梢水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检测2次,检测指标包括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浊度、pH。对辖区内二次供水单位进行余氯(如为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则不测)、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浊度、pH检测。

2、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1)检查对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的七类28种,以住宿场所、沐浴场所及美容美发场所为重点。

(2)监督内容

①填写公共场所监管被监督单位信息卡,建立公共场所监管被监督单位档案。

②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对辖区内住宿场所、沐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1次以上,查处无卫生许可证营业、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上岗等违法行为。

③对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住宿场所、沐浴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监督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和顾客用品用具消毒措施落实情况。

3、学校、幼儿园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1)监督对象

辖区内学校、幼儿园。

(2)监督内容

①建立学校、幼儿园信息卡和档案。

②开展学校、幼儿园卫生监督检查:以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供水设施卫生状况及饮用水水质情况为重点,加强辖区内学校、幼儿园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学校、幼儿园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等基本卫生条件的建设管理,对影响学生健康的学校、幼儿园教室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等教学卫生环境开展监督检查。

③会同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硬件建设,落实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制,探索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开展学校食堂卫生、饮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配合教育、工商等部门抓好学校周边卫生环境整治。

4、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计划

(1)监督对象

游医、个体诊所、营利性医疗机构。

(2)监督内容

①全面开展执业医师的执业资格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营利性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的聘用人员,严肃查处无证执业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的违法行为。

②深入开展农村医疗市场整顿治理,重点加强对农村个体诊所执业范围和个体医生执业资格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无证行医、非法坐堂行医的违法行为。

③采取联合多部门大行动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医疗服务市场进行全面整治,及时查处非法行医行为。

④充分利用乡镇卫生监督员,畅通打击非法行医群众投诉举报网络,及时发现非法行医线索。

5、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计划

(1)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对全区医疗机构开展1次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疫情报告、消毒管理、医院感染控制、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开展情况,严肃查处隐瞒、缓报疫情,造成传染病传播的违法行为。

(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管。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疫情报告、医疗废弃物管理、菌(毒)种管理等。是否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疫情报告进行分析、调查与核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否对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检查和业务指导等。

(3)继续抓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贯彻。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法律职责,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增强全社会依法防治传染病的观念。

(4)继续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监督检查工作,特别是冬春交替期间,可能出现的“非典、甲流、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化各医疗机构、学校及公共场所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应急方案,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增强意识。

6、医疗机构监督工作计划

①建立医疗机构档案。

②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经常性卫生监督频次每年不少于1次,覆盖率100%。重点检查医疗机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及其医务人员执业资格、执业注册情况。依法查处擅自变更执业地址、扩大诊疗范围、私自转让或变相出借、出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聘用非法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卫生案件稽查工作

1、做好全区卫生案件的执法监督与稽查工作。包括案件立案、调查与处理;突发事件报告、调查、处置。

2、做好对卫生监督执法的投诉、举报、受理和查处工作。包括对上级布置、交办的事项处置及完成情况、监督员行为规范的监督稽查。

3、组织卫生监督执法检查。

(四)加强卫生法制建设

1、进一步健全完善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行政执法职能,确定各执法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标准,进一步完善卫生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并完善卫生违法案件协查制度、大案要案督查督办制度,依法严格规范并实施卫生行政处罚程序,加强卫生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

2、认真开展对卫生执法人员着装风纪、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制作、投诉举报案件处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稽查工作,努力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执法水平。

(五)加强卫生监督宣传工作

1、充分利用“3•15”、宣传周活动,开展《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宣教活动,大力宣传卫生法律法规,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全区群众的卫生法律意识和卫生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营造良好卫生执法环境。

2、举办全区各医疗机构、公共场所、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卫生法律法规培训班。

3、在区政府网站和工作简报中公示卫生监督检查结果。

4、对大案要案查处要加大曝光力度,扩大社会影响,震慑违法行为。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工作责任。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事关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任务非常艰巨,责任十分重大。各科室负责人、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均要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度来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承担起监管职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2、明确重点,加强日常监管。各科室负责人、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要根据本工作计划,认真谋划,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切实加强监督,做到务实、高效,确保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第9篇

一、总体要求

以履行法律法规和职责规定为主线,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医政监督、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为重点,以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大部门协调与合作,努力推进卫生监督各项工作。

二、工作重点

一是在职能交接前,认真做好餐饮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公共场所和消毒、涉水产品卫生监督管理。不断提高传染病防治和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继续深入开展打击无证行医专项整治工作。三是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和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三、工作计划

(一)餐饮服务监管工作

1、餐饮服务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根据《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部分领域监管职责的意见》(七政发[]9号)文件精神,卫生部门负责对咖啡店、茶楼(馆)、冷热饮店、酒吧等为顾客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在职能交接之前,我所将一如既往加强餐饮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同时加强与工商、质检、药监、公安等部门的配合,加强沟通,凝聚合力,形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机制。

(二)卫生监督重点工作

1、生活饮用水监督工作计划

(1)监督对象

二次供水单位。

(2)监督内容

①填写被监督单位信息卡,建立二次供水单位信息档案。

②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每年1-2次,覆盖率达100%,并做好卫生许可证换发证前的审核工作。重点检查市政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情况,制管水人员持健康证明情况,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制订落实情况,制水工艺情况,涉水产品情况等。对违反《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条例》的行为,提出整改意见及处罚。

③开展水质检测.对市政供水单位—自来水公司的出厂水、末梢水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检测2次,检测指标包括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浊度、pH。对辖区内二次供水单位进行余氯(如为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则不测)、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浊度、pH检测。

2、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1)检查对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的七类28种,以住宿场所、沐浴场所及美容美发场所为重点。

(2)监督内容

①填写公共场所监管被监督单位信息卡,建立公共场所监管被监督单位档案。

②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对辖区内住宿场所、沐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1次以上,查处无卫生许可证营业、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上岗等违法行为。

③对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住宿场所、沐浴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监督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和顾客用品用具消毒措施落实情况。

3、学校、幼儿园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1)监督对象

辖区内学校、幼儿园。

(2)监督内容

①建立学校、幼儿园信息卡和档案。

②开展学校、幼儿园卫生监督检查:以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供水设施卫生状况及饮用水水质情况为重点,加强辖区内学校、幼儿园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学校、幼儿园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等基本卫生条件的建设管理,对影响学生健康的学校、幼儿园教室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等教学卫生环境开展监督检查。

③会同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硬件建设,落实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制,探索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开展学校食堂卫生、饮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配合教育、工商等部门抓好学校周边卫生环境整治。

4、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计划

(1)监督对象

游医、个体诊所、营利性医疗机构。

(2)监督内容

①全面开展执业医师的执业资格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营利性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的聘用人员,严肃查处无证执业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的违法行为。

②深入开展农村医疗市场整顿治理,重点加强对农村个体诊所执业范围和个体医生执业资格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无证行医、非法坐堂行医的违法行为。

③采取联合多部门大行动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医疗服务市场进行全面整治,及时查处非法行医行为。

④充分利用乡镇卫生监督员,畅通打击非法行医群众投诉举报网络,及时发现非法行医线索。

5、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计划

(1)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对全区医疗机构开展1次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疫情报告、消毒管理、医院感染控制、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开展情况,严肃查处隐瞒、缓报疫情,造成传染病传播的违法行为。

(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管。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疫情报告、医疗废弃物管理、菌(毒)种管理等。是否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疫情报告进行分析、调查与核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否对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检查和业务指导等。

(3)继续抓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贯彻。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法律职责,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增强全社会依法防治传染病的观念。

(4)继续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监督检查工作,特别是冬春交替期间,可能出现的“非典、甲流、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化各医疗机构、学校及公共场所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应急方案,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增强意识。

6、医疗机构监督工作计划

①建立医疗机构档案。

②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经常性卫生监督频次每年不少于1次,覆盖率100%。重点检查医疗机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及其医务人员执业资格、执业注册情况。依法查处擅自变更执业地址、扩大诊疗范围、私自转让或变相出借、出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聘用非法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卫生案件稽查工作

1、做好全区卫生案件的执法监督与稽查工作。包括案件立案、调查与处理;突发事件报告、调查、处置。

2、做好对卫生监督执法的投诉、举报、受理和查处工作。包括对上级布置、交办的事项处置及完成情况、监督员行为规范的监督稽查。

3、组织卫生监督执法检查。

(四)加强卫生法制建设

1、进一步健全完善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行政执法职能,确定各执法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标准,进一步完善卫生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并完善卫生违法案件协查制度、大案要案督查督办制度,依法严格规范并实施卫生行政处罚程序,加强卫生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

2、认真开展对卫生执法人员着装风纪、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制作、投诉举报案件处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稽查工作,努力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执法水平。

(五)加强卫生监督宣传工作

1、充分利用“3•15”、宣传周活动,开展《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宣教活动,大力宣传卫生法律法规,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全区群众的卫生法律意识和卫生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营造良好卫生执法环境。

2、举办全区各医疗机构、公共场所、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卫生法律法规培训班。

3、在区政府网站和工作简报中公示卫生监督检查结果。

4、对大案要案查处要加大曝光力度,扩大社会影响,震慑违法行为。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工作责任。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事关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任务非常艰巨,责任十分重大。各科室负责人、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均要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度来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承担起监管职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2、明确重点,加强日常监管。各科室负责人、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要根据本工作计划,认真谋划,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切实加强监督,做到务实、高效,确保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第10篇

一、总体要求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生职责,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保障乡村医生权益,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和管理指导;将村卫生所(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实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具体目标:

——到年底,全市行政村实现村卫生所(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建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设置、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一体化规范管理机制。

——到2013年年底,乡村医生中专以上学历达到8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资格比例达到20%。

——到2015年年底,乡村医生中专以上学历达到10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20%,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资格比例达到40%。

——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使乡村医生补助水平与村干部补助水平相衔接。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包括在乡村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二)实现村卫生所(室)全覆盖

1.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所(室)。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村卫生所(室)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所;村型较大、人口较多或自然屯较为分散的行政村,可在距村卫生所(室)较远或居民较为集中的自然屯下设村卫生室,村卫生室数量不得超过行政村总数的10%;人口较少或交通便利的村,可联合设置村卫生所。乡镇所在地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所。村卫生所(室)设置规划由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经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当地县(市、区)政府批准实施,同时报省和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加强基础设施和规范化建设。村卫生所(室)的业务用房和基本设备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要求建设配备。村卫生所(室)房屋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做到预防保健室、诊查室、治疗室和药房分开;开展留观、静脉滴注业务的应增设观察室。按照《全市农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对村卫生所(室)实行规划设置、内部布局、人员执业、标识标牌、设备标准、制度规范、公示内容、医疗文书、药品耗材采购和健康档案“十统一”规范化建设。

3.多种方式举办村卫生所(室)。村卫生所(室)可以由乡村医生联办、个体举办,或者由政府、集体或单位举办。各地区要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村卫生所(室)的房屋建设和设备购置。

(三)实现乡村医生全覆盖

1.合理配备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可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所室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办的诊所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本着方便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按其服务人口数量、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服务半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合理制定乡村医生需求计划。原则上,每千人应有1名乡村医生,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每个村卫生所(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各地区乡村医生需求计划确定后,报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上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实行全员竞聘上岗。要按照“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原则,制定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实施方案,以在村卫生所(室)执业并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人员为竞聘对象,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开展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工作,将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较高、群众认可的人员选聘到村卫生所(室)。乡村医生可在全乡镇或全县范围内调剂聘用。对竞聘上岗的乡村医生履行聘任及注册登记手续,与乡镇卫生院签订聘任合同。同时,妥善做好落聘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对于落聘的乡村医生,在以后的招聘工作中要优先聘用。对于乡村医生人数不足的地方,可打破户籍限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保证每个村卫生所(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各地区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全面完成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工作。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具体办法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等部门制定。

(四)加强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管理

1.严格乡村医生执业管理。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在村卫生所(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准入管理。新进入村卫生所(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乡村医生考核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组织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培训和考核,并将培训、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继续执业的依据。要每两年对乡村医生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限期再次考核;对再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各地区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全面完成村卫生所(室)内不具备执业资格人员清退工作。

2.强化县(市、区)级卫生等部门管理职责。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发挥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的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管。要建立健全符合村卫生所(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组织乡村医生培训。要科学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加强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必须在所在行政村公示,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对在村卫生所(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县(市、区)级卫生、财政、物价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

3.建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相关文件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实行设置、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七统一”规范管理,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和制度措施,不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4.推进村卫生所(室)信息化建设。将村卫生所(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进行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村卫生所(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在统一规范的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上,根据村卫生所(室)的功能定位设计有关软件,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

(五)将村卫生所(室)纳入相关制度实施范围

1.在村卫生所(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将村卫生所(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在村卫生所(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由乡镇卫生院负责采购与供应。各地区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及时启动村卫生所(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

2.将村卫生所(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所(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并将村卫生所(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要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村卫生所(室)医疗费用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用。鼓励各地区结合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同步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实行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利用支付政策引导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所(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六)落实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

1.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各地区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的“网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稳定的乡村医生补偿机制。

(1)按照卫办农卫发相关文件规定,将门诊统筹及一般诊疗费结合起来实施门诊总额预付,按照每名参合农民每年10元的标准向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支付一般诊疗费。

(2)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确定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分工,将不少于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乡村医生承担,并按照相同比例安排落实专项补助经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绩效考核拨付财政专项补助资金。

(3)按照政发相关文件规定,落实对每名乡村医生每年不低于1200元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

(4)按照政办发相关文件规定,省和县(市、区)两级财政部门按照农业户籍人口每年人均4元标准(省级财政2元、县级财政2元)落实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经费;对应用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村卫生所(室)给予优惠补偿政策。

(5)县(市、区)级财政部门要采取适当方式对村卫生所(室)运行费用给予专项补助,保证其正常运转。各地区要随着国家和省补偿政策的调整,及时按照新的补偿标准和规定落实地方政府配套补助经费。

2.积极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各地区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推进,采取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

(七)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

1.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从农村卫生和乡村医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制定乡村医生人才培养培训规划。采取多种途径,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提高人员素质,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并将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比例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未获得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要积极参加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培养项目,到2015年,乡村医生要全部达到中专及以上学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城市支农等多种方式,选派乡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培训,同时要选派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到村卫生所(室)带教,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临床实践技能。各地区要继续推广下级医生向上级医生拜师学艺活动,积极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鼓励乡村医生在执业中学会中西医两法,熟练掌握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中医适宜技术。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在村卫生所(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并将培训结果作为岗位聘任、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2.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摸清并动态掌握本地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执业情况,着眼长远,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从本地区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村卫生所(室)。有条件的地方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卫生所(室)工作。对到村卫生所(室)工作的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优先纳入规范化培训计划。各地区要结合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提高村卫生所(室)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农村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作为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与目标考核和评先定优紧密衔接,采取有力措施,实施强力推进。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搞好调研测算,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特别是财政补偿政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同时,要制定和完善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严禁非法行医、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考核等相关配套政策,保障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施。各区、县(市)政府要在本方案印发30个工作日内,将本地区具体实施方案上报市医改办、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第11篇

非常欢迎各位上级领导与专家莅临我中心检查指导,在此,我代表我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与专家致以衷心地感谢与崇高的敬意!

我中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有8个年头,今年又被列为我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单位和卫生为民办实事项目单位,我们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根据《我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制订了具体实施计划,在我市卫生局和街道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加强软硬件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认真发挥“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有序开展,现就我中心的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心的基本情况

我街道是我的商业中心,文化底蕴、历史沉淀深厚,辖区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社区、?个行政村,总户数?户,户籍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人,7岁以下儿童?人,育龄妇女数?人。我中心创建于?年,现有职工?人,退休人员?人。其中副主任医师?名,主治医师?名(中医类别主治医师3名),医师?人,执业助理医师?人,公卫医师1人,主管护师1名,执业护士?名(护师?名、护士?名),已经取得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人,在培训?人,全科规范/:请记住我站域名/化培训1人(在读),药学人员?人,其它卫技人员?人,卫技人员占?%。

二、创建工作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狠抓落实

为使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我中心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亲任组长,各职能科室长为成员,在组织上给创建工作提供了保证;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集中开会商讨创建大计,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分工负责,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健全各项制度、奖惩、考核机制,部署、督查各项创建工作的落实;同时,多次召开全院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具体事宜,从提高思想认识着手,使人人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之中,形成了浓厚的的创建氛围。

(二)措施到位,全面开展创建工作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设备。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要求,依照《我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审细则》,本中心投入?余万元用于装修房间、添置设施设备和信息化建设;根据规范要求,进行了功能分区,调整或设置了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办公室、健康教育室、全科诊疗室、中医诊疗室、康复治疗室、预检分诊室等;同时各社区新设置一个专用健康宣传栏,进行至少每年四期的健康教育宣传。

2、有序推进组织管理工作

(1)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办公室,由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接受上级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督导社区责任医生及驻村医生落实。

(2)建立健全责任医生团队会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重点疾病管理制度等。结合考核方案逐一落实。

(3)各科室分布示意图、服务项目及价格、各项惠民措施等上墙公示。

(4)制定社区责任医生工作目标,公共卫生考核分配方案,公共卫生各项经费按费随事走的原则,依照市卫生局的公共卫生基金分配指导意见落实。

(5)制定(来源:文秘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一体化管理文件,健全中心对站的管理考核机制。

3、以群众满意为基准,深化社区卫生服务。

(1)我们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指标,把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关爱弱势群体、开展爱心服务作为工作重点。今年本中心组织?余人的医疗体检队,到?个社区开展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共检查?人,充实了健康 档案,针对检出的社区慢性疾病,责任责任医生纳入了动态管理,定期进行上门随访与健康指导,得到社区干部与居民的好评。

(2)实行重点人群与重点疾病的服务,以慢病人群、特困、残疾人、低保、五保户等群体为工作的切入点,提高疾病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现管理高血压病?人,肿瘤?人,糖尿病?人,精神病?人,冠心病?人,肺结核?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或解除他们的病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3)在社区的健康教育宣传栏上公示社区责任医生照片、联系方式等,同时印发责任医生联谊名片,注明服务内容、方式、联系电话,便于提供服务、接受监督。

(4)结合参保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开展社区居民健康调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多少份,签订健康保健合同?多少份,与社区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积极推行责任医生制度和团队服务模式,与市级医院签订支援协议,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准确及时收集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动态跟踪管理,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

4、加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今年,针对我市出现的儿童手??病流行情况,全体责任医生挨家挨户调查摸底,及时做好宣传指导、预防、消毒等工作,共发放宣传资料?余份,并且对患病儿童进行了医学跟踪观察,每天上门随访服务,通过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我街道手??病得到了及时控制,累计只发生病例?例,无一例出现不良情况。在“?奶粉事件”中,全体责任医生发挥了连续作战的精神,对全部3周岁以下儿童进行了大筛查,及时掌握了本辖区儿童食用奶粉的情况,为控制事态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中心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无发生漏报、迟报与瞒报的情况。

5、努力推进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我中心在中医建设方面颇具特色,现有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名,中医科室有:内科、骨伤科、甲状腺科、推拿科及中药仓库与中药房等,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有:推拿、拔火罐、刮痧、敷贴、穴位注射等。现有中药品种?种、中成药?种、中药人员?名,中医药收入占全院总收入的一半。?年?6月,我中心被评为?建设先进单位。

6、创建工作实效

通过创建活动,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社区责任医生的满意率、知晓率明显提高,发放问卷调查100份,满意率达90%以上。

三、创建活动存在的困难和打算

(一)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如公共卫生财政、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人才缺乏,全科医师培训需要一个过程,人员入编尚有待政策的支持;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服务有阻力;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急需使用。

(二)今后打算:争取以政府为主导,强化职能,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加强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创新运行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和享受社区卫生服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12篇

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状况,为了确保今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年镇公共卫生工作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规范行为。

落实到人,今年我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加强领导。适当调整各村责任医生和协助人员,根据人口比例、村落范围、距服务中心(站)距离,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加强与公共卫生联络员的联系,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

二、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健康教育

内容详实。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

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2.健康教育课每季开课一次。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5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同上,每季要有照片存档。

并确保每户每年不少于一份,3.要有农户健康资料发放记录。使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或以上。

必须要有记录资料,4.开展孕妇和3岁以下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受教育率达80%

二)健康管理

并输入电脑。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9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

要求完整准确,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3.每季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积极动员欲婚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4.掌握辖区内婚龄青年名单。确保优生优育。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

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收费价格上墙,合理收费,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

对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2.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居民的自诊或转诊率必须达90%

3.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

并进行大力宣传,1.责任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上门访视中确保每户农户获得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

专人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使参合人员能及时得到报销,3.方便群众报销进行代办。农户对报销工作满意度达到90%或以上。

五)儿童保健

设施齐全,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为浙江省示范化接种门诊。实行按周接种,中心要求防保医生的新生儿建卡率100%五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90%以上,并掌握辖区流动儿童情况,及时按排接种。

积极参与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临时布置的工作。2.各责任医生要搞好预防接种宣传工作。

验证率95%或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90以上%由儿保医生负责。3.负责好辖区内儿童入托入学验证工作。

六)妇女保健

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

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解分娩结局。

普查率达45%以上,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

召开和参加例会,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七)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

建档率要求90%健康体检率80%或以上。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

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2.开展每年四次免费随访工作。

发现情况随时记入,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八)重点疾病社区管理

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

查螺、灭螺、查治病工作完成95%如发现病例及时上报,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协助做好疫点处理。

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3.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或以上。

综合管理率达80%同时建立卡片专案管理,4.协助政府、村委对精神病人的综合管理。定期随访,并在访视中指导合理用药。5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为重点慢性病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汇总上报。

九)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

第13篇

【2017年预防接种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工作目标

1.为全旗所有城乡0-6岁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为重点地区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的传染病。

2.一是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六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旗疾控中心要定期对防保人员进行考核指导。

二、主要任务

(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含电子档案),并做好预防接种资料管理。

(2)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确定受种对象。

(3)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口头、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农村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可设立临时接种点,适度增加门诊开放的频率和服务时间等,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4)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并填写知情同意书。

(5)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6)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7)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及批号,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8)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及时诊治,按照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处置原则进行处理。及时填写相关记录表,并向所在地的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三、工作要求

(1)接种单位要求。接种单位必须为旗卫生局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并具备《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2)接种人员要求。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

(3)主动发现预防接种对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积极通过民政、公安部门等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办法,主动发现未建卡建证的儿童。

(4)接种服务。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合理安排接种门诊日,有条件的机构每周至少开展2次接种服务。

(5)接种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接种期间要及时对每名受种儿童填写《预防接种门诊日志》,必须填写每个栏目。接种完成后要填写《预防接种门诊每日疫苗接种与乡镇疫苗管理情况汇总表》。

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接种单位要及时登记和转发《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三联单)》。

(6)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接种单位要及时录入和上传疫苗、注射器使用和接种等数据。

未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接种单位要按月上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

(7)做好疫苗管理,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1个月储存量,同时避免疫苗过期失效,对储存疫苗的冰箱须每日记录2次温度。

(8)所有参与接种的工作人员要接受国家免疫规划技术的继续教育。

【2017年预防接种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及参照上级20XX年考核目标责任书的分解,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下,以预防为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动员全社会参与是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的主要措施,为认真做好我区20XX年免疫规划工作,现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对20XX年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如下:

1.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搜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

2.加大力度继续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20XX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在我乡范围内继续实施,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麻腮、白破、乙脑、流脑无细胞百白破等疫苗。

3.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各种疫苗接种率的要求,即: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及时建证(卡)确保儿童规范建证(卡)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卡介苗、乙肝建卡率及建证率达90%以上;糖丸达、麻风腮、百白破建卡率及建证率达95%以上,各类疫苗达90%以上。

4.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集。

5.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运转。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运转情况,每天上午、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温度,损坏了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的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

6.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的有效手段,我区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安排好未种儿童的补证、补种工作。

7.加大力度,按质按量认真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录入儿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

8.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开展了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9.完善相关资料的整理。及时完成计划免疫相关的整理上报,每次接种后要及时上报儿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率报表。做好3月10日前统计20XX年儿童出生数上报及建台账基本情况统计表。

第14篇

【2017年预防接种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工作目标

1.为全旗所有城乡0-6岁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为重点地区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的传染病。

2.一是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六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旗疾控中心要定期对防保人员进行考核指导。

二、主要任务

(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含电子档案),并做好预防接种资料管理。

(2)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确定受种对象。

(3)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口头、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农村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可设立临时接种点,适度增加门诊开放的频率和服务时间等,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4)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并填写知情同意书。

(5)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6)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7)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及批号,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8)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及时诊治,按照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处置原则进行处理。及时填写相关记录表,并向所在地的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三、工作要求

(1)接种单位要求。接种单位必须为旗卫生局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并具备《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2)接种人员要求。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

(3)主动发现预防接种对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积极通过民政、公安部门等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办法,主动发现未建卡建证的儿童。

(4)接种服务。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合理安排接种门诊日,有条件的机构每周至少开展2次接种服务。

(5)接种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接种期间要及时对每名受种儿童填写《预防接种门诊日志》,必须填写每个栏目。接种完成后要填写《预防接种门诊每日疫苗接种与乡镇疫苗管理情况汇总表》。

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接种单位要及时登记和转发《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三联单)》。

(6)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接种单位要及时录入和上传疫苗、注射器使用和接种等数据。

未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接种单位要按月上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

(7)做好疫苗管理,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1个月储存量,同时避免疫苗过期失效,对储存疫苗的冰箱须每日记录2次温度。

(8)所有参与接种的工作人员要接受国家免疫规划技术的继续教育。

【2017年预防接种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及参照上级20XX年考核目标责任书的分解,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下,以预防为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动员全社会参与是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的主要措施,为认真做好我区20XX年免疫规划工作,现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对20XX年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如下:

1.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搜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

2.加大力度继续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20XX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在我乡范围内继续实施,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麻腮、白破、乙脑、流脑无细胞百白破等疫苗。

3.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各种疫苗接种率的要求,即: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及时建证(卡)确保儿童规范建证(卡)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卡介苗、乙肝建卡率及建证率达90%以上;糖丸达、麻风腮、百白破建卡率及建证率达95%以上,各类疫苗达90%以上。

4.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集。

5.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运转。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运转情况,每天上午、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温度,损坏了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的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

6.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的有效手段,我区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安排好未种儿童的补证、补种工作。

7.加大力度,按质按量认真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录入儿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

8.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开展了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9.完善相关资料的整理。及时完成计划免疫相关的整理上报,每次接种后要及时上报儿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率报表。做好3月10日前统计20XX年儿童出生数上报及建台账基本情况统计表。

第15篇

根据工作分工,我分管办公室、红会、审批和卫生监督等工作。

1、办公室工作:不断强化奉献意识、参谋意识、勤政意识和进取意识,坚持做到工作想到前、做到前、服务到前。务实高效地做好各类服务工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扎实做好办文、调研、督查、会务、接待、档案、后勤等繁杂的服务性工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办理人大建议5件、政协提案25件,均按时高效办结。全年共开展各类会议服务40余次,起草制发各类文件120多个,组织撰写领导讲话稿及各种综合材料60余篇,组织在主流媒体发表稿件50余篇,其中省级6篇,市级10篇,县级34余篇。成功组织开展了全县十佳“最美医生、最美护士”评选及表彰活动。

2、红十字会工作:不断拓展人道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各项救助活动。为减轻患乳腺癌和宫颈癌妇女家庭的困难,利用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开展了贫困妇女乳腺癌和子宫癌专项救助活动,共救助患者61人次,资金达6.1万元。为小学10名特困学生发放助学金15000元。从市红会争取物资,为中小学捐助运动鞋120双,价值7200元。为小学捐赠价值2万元的“六个核桃”书目。推进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捐献和遗体(角膜)捐献工作。在全县开展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血样采集工作,共采集血样300人份,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动员我县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捐献血样3人次,今年被上级红会评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先进集体。全面开展了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登记工作,5月份,村捐献了眼角膜、心脏和肾脏等器官,成为我县第三位遗体和器官成功捐献者,总数居全市首位,同时也被上级红会评为遗体及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先进集体。加强应急反应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卫生救护培训。积极协调社区、学校、厂矿、建筑等行业开展针对性强的应急救护培训,组织对鞋帮厂、制帽厂和污水处理进行应红十字急救护培训,共计130人次。对教育系统、华润风电厂的技术工人进行了医疗救护培训,培训人员达300多人。

3、卫生监督工作:一是全县医疗服务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采取日常监督和集中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监督检查,联合公安、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了联合执法集中行动,重点检查打击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打击医疗机构超范围执业和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等行为。全年共监督检查医疗单位1550余家,共查处非法行医7起、超范围执业1起、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1件、传染病防治案2件,共没收医疗器械7台,其他设备4件。二是水质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对全县20个饮水监测点的出厂水、末梢水进行采样检测,合格率100%。对学校饮用水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并针对存在问题下达监督意见书。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进行监督检查,共监督273户,覆盖率100%,同时,对5533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办理健康证。三是公共餐饮具卫生质量大幅提高。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管理,根据年初制订的工作计划及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县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每月对出厂消毒餐具进行消毒效果检测。四是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制度得到落实,县直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均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明确专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