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实验室资质认定汇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实验室 现场评审 体会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是根据我国《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监部门对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具备相应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定和承认活动。根据我多年的质检机构工作经历,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前期准备要“求全”
一要人员全。为保证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成立迎检工作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机构和岗位设置及职责等重大事宜的决策,掌握认证工作的进度及运行情况,协调和处理各部门之间的衔接。
二要材料全。一是申请书上报时要求的材料要全,特别是《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表》和《仪器设备(标准物质)配置一览表》,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技术能力和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拟定认证申请项目。二是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下发、修订、运行的管理体系文件和程序文件内容要求,且便于操作。三是记录本单位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的文件资料要全,包括管理体系、规章制度、人员能力、设备运行、开展能力验证、内审及管理评审等情况。
三要仪器全。根据申请认定的项目,将各项目检测方法标准中要求的仪器设备编制成表。凡申请项目表中所列项目涉及到的仪器设备必须配齐,并对所用仪器进行计量检定、校准或校验。要制定仪器设备运行检查情况表,对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记录。对于那些使用频率高、准确度要求高、易损坏及发生过损坏事故的仪器设备,在两次正式检定、校准、校验期间要进行期间核查。
四要准备全。为了方便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评审前实验室需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中的19个要素进行对照,完成一次全真的“现场评审”的模拟演示,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进行纠正,通过内审自查白纠,达到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并且查漏补缺,确保评审能够顺利通过。
二、现场评审要“求细”
现场评审由于专家人员少、时间短、项目多,必须建立在相互了解、沟通、信任的原则基础上,作为被评审方应积极主动地为评审活动提供帮助。比如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电脑、打印机、网络、临时文件资料室等,并提供专门的小型会议室,以提高双方的办事效率。现场评审双方应先就评审日程具体商议,通过沟通,制订出详细可行的评审活动安排。一般为:预备会议、首次会议、现场参观、下达考核任务、评审员现场评审、评审组碰头会、交换意见、形成正式的评审意见、末次会议。
第一,首次会议要注重系统汇报。一般由评审组长主持,全体评审员和实验室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以及有关人员参加。需要注意的是,现场评审不仅考被评审方的业务能力,也考管理水平。在首次汇报时除重点介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维持和实验室能力建设改进外,还应围绕质量方针,结合单位实际,确定质量体系以及运行情况,从管理层面叙述具体的思路、做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尽可能使评审组较全面、客观地了解在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中所做的工作,使现场评审更富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完整性。
第二,现场参观要注重及时沟通。现场参观能使评审组对实验室内部管理与检测能力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要求,介绍人的介绍词应简明扼要,要注意对问题进行记录,如能纠正立即纠正。为保证评审的顺利进行,可指派熟悉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和有关技术方法,具有较强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人员作为评审组联络员。
第三,考核任务要注重规范完成。由硬件组成员下达考核计划,样品交接,并明确考核结果上交时间。这是评审组较关注的一项考核内容,检测结果直接判定实验室能力建设的好坏。所以要合理安排检测人员,确保考核持证上岗,做到从容应对。接样、任务下达、样品交接、样品预处理、样品分析及出具分析报告等全过程,都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确保一次性报出合格的检测结果。
第四,现场评审要注重技术全面。现场评审一般分为软件组和硬件组,评审员通常采取查、看、问、听、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审。要求实验室人员对每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全面细致掌握到位,做到心中不慌、步骤不乱、有问必答、有难必解。为保障评审效果,要为每一位评审员配备一名联系人;为软件组的评审配备一间房间;为需要外出监测评审的应及早确定路线;发现问题,及时解释,能够纠正的立即纠正。
第五,交换意见要注重有疑必答。在进行末次会议之前,评审方将与被评审方进行沟通,最终确定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沟通对象应为领导层,建议熟悉工作的质管部门人员也参加;对于评审方提出的问题如有疑问,应立即提出,并提交相关证据。
三、整改提高要“求效”
评审组批准与否,取决于整改时间长短和是否到位。要正视所存在的差距,真正把整改意见落到实处。
(一)责任落实到人。针对末次会议上评审组提出的缺陷项目和整改意见,逐条深入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出整改计划和整改要求,并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同时明确整改完成期限。
(二)集中精力整改。要根据整改计划和要求,组织技术力量制定具体整改措施,抓紧时间查漏补缺。质量负责人及时组织质量监督员对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时效性进行跟踪,对责任部门提交的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和有效性评价。要注重整改过程中相关文件的修订和资料收集,对每一个不符合项做到整改件件有落实、项项有凭证,包含整改前后对比,同时图、文并举,尽可能做到清晰直观,一目了然,充分见证其整改过程,以客观地反映出整改的效果。
(三)跟踪评价结果。由质量管理部门指定相关人员对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时效性进行跟踪,对责任部门提交的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和有效性评价,并根据汇总的纠正记录和所附证明材料编写整改报告。同时,为进一步强化中心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质量体系规范运行,提高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要进一步组织全体人员深入学习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中心制定的质量体系文件,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有关规定要求进行规范运作,长效管理,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积极谋求上级主管部门支持
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决定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和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创建工作后,站领导积极向省农委主管处室汇报,得到省农委大力支持,并多次协调省质监局落实有关工作,使省质监局通过了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请示。
2.积极寻求上级技术部门支持
省土壤肥料总站是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测土配方项目技术支持单位,省土壤肥料总站具备多年的检测工作经验,人员素质高,技术力量强,是农业部部级检测中心。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紧紧依托省站技术力量,多次派骨干人员学习检测技术,学习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并多次请总站测试中心专家来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现场指导,并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认真研究、落实,不断对化验室进行改进、提高,使化验室质量体系运行越来越规范。
3.积极动员全体人员认真落实
站领导对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实验室资质认定和标准化验室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相关事宜,确定了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成立了组织机构,落实了负责人员,以站长为表率,全员共同努力,在完成其他工作的同时,保质保量完成了质量体系建设工作。
4.认真规范开展试运行工作
4.1改扩建实验室,完善基础设施 首先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检测流程要求,对原化验室进行改扩建,化验室面积由原来的200平方米增加到339平方米。对功能房间进行划分,设置了业务室和检测室,改造了磷钾检测室、氮检测室、样品室等14个功能房间室,对水、电、空调等设施进行改造,使之达到标准化验室要求。
4.2派骨干参加内审员培训,规范建立质量运行体系 2010年7月份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派业务骨干参加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审员培训,认真学习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容及要求,并取得了内审员证书。在省站指导下,组织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等质量文件,和省标准院建立了检测标准查新业务,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确认了检测项目,查新了标准,确保检测标准现行有效,确定了检测人员,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场)化验室建设指导意见》附表要求补充了检测仪器,并进行了检定。制定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18项。
4.3建立资料档案,规范管理 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有关要求,建立了仪器档案、人员档案、检测报告档案等质量体系档案,对本站实验室原有资料和练兵中形成的记录及时进行分类、归档,形成了完善的档案体系。
关键词:质检;资质认定;准备工作;
前言:
实验室的资质认定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实施:针对实验室的现状进行资源调查和分析;确认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确定实验室的组织机构,调整补充配备资源;落实各部门以及个人的责任制度,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要求,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准备工作进行分析。
一、管理要求准备
1.成立资质认定机构
首先要成立资质认定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确定领导小组的最高管理者,根据机构的工作性质及内容要求,制定出符合本实验室自身实际发展状况的迎审工作统筹计划,确定管理部门的检测业务范围,将质量管理体系中各个要素的职能分配落实到相关部门,并根据部门所承担的检测任务来赋予其一定的权限,以便于指导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工作。然后,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岗位设置,并开展工作人员培训,组织质量管理的文件宣传工作,检查实验室内的软件及硬件的配备情况。最后,为保证检测结果数据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实验室的法人代表要进行书面承诺,表示绝不干预实验室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严格遵守“三不得”规定,并发表公正性和独立性的声明。
2.确定申请检测项目
根据实验室的工作需要、技术能力以及仪器设备的配备情况,提出既定申请的项目。复查换证的单位需对复审项目数和扩项项目数进行统计。为了规范填写,需要在申请前对申请项目进行按别分类,分别列出项目所依据的检测方法及标准,并编制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表。
3.落实岗位责任制度
实验室内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辅助工作人员的比例要得当,要保证每一个在岗人员都具备与其履行职责相符的学历、知识、经验和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实验室应确立出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确立过程需要配有委任文件。技术责任人应具备工程师以上的技术职称,对业务掌握熟练,并通过委任考核。技术负责人在本实验室中,主要负责包括检测技术开发在内的各项技术活动,各类技术文件的审批及人员技术能力的认定工作。质量负责人主要负责本实验室的质量活动,以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运行、实施和维护。与此同时,也要对实验室的授权签字人进行确立,一个实验室至少要有两名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应熟练的掌握检测技术和检测的管理程序,熟悉与所承担签字领域相对应的技术标准和方法,熟悉检测报告的审核和签发过程,对检测结果能够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判断,熟悉评审准则及与之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文件要求的能力。实验室内还应配备与工作质量和数量相符的监督人员和内审人员,监督人员和内审人员由本单位任命。
4.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描述的一套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重要依据,因此,实验室的管理者应重视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是以本单位的职能进行分配的,要按照其职能对其进行分配和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既能从总体和原则上满足评审要求准则,又能在方式方法上符合实际情况。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就要开始对其进行试运行阶段,通过试运行期间的考察,对文件中所出现的协调性及符合性问题予以纠正,以便对其进行完善。
5.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实验室应定制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计划,定期对实验室的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审核频率至少每年一次。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工作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当内部审核出现对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产生怀疑时,实验室应及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再检测并予以纠正。内审的所有记录均应予以保存,以备评审组检查。
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最高管理者应组织一次管理评审,其主要内容包括: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结果;质量控制活动、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等有关实验室各方面的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有效和适应,并对体系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6.准备评审汇报材料
评审首次会议上,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要向评审组成员汇报本实验室的实际概况,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的机构简介,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申请认证技术能力领域及项目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仪器设备配置,以及为了迎接本次评审工作的准备情况等。
二、技术要求准备
1.检测人员培训考核
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内审员培训,让所有人了解评审准则的基本内容,明确资质认定重要性和本人职责及作用。所有从事抽样、检测、签发检测报告及操作设备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上岗授权必须明确具体,为了证明上岗人员能够达到相关要求,在上岗前要进行统一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考核记录应进行整理保存,以备现场评审时检查之用。
2.组织仪器设备鉴定
仪器设备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检测结果的质量,所有的设备都要定期进行鉴定和校验,以便其都能达到国家基准。对部分性能不稳定、使用频率高、使用环境恶劣和经常携带的仪器设备进行核查,以确保其准确可靠。仪器的每次核查,都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录,现场评审时需提供核查计划及记录。
3.规范检测工作程序
正确的选用检测方法标准。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时,在其申报的检测项目方面应有齐全有效的相应标准。实验室应了解检测项目所需配备的标准,确保使用标准是最新的有效版本。
规范标准物质管理。首先要保证所提供的保证值准确可靠,且所具备的一种或多种特性在规定的范围内不产生变化;其次,必须具备便于保存、运输和使用等多方面的良好性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档案资料整合收集
实验室应建立起多种档案,以便对实验室内的一切客观情况进行记录,档案包括仪器设备档案、人员技术档案以及检测报告和相关记录的归档管理等。为了保证档案的有效性,已作废或失效的档案应在封面右下角加盖“作废”公章。
5.改善实验室大环境
实验室测试项目之间应互相之间不产生干扰,试验区和办公区需分开,当区域间工作相互之间产生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人身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实验室内的仪器应分为在用、闲置和报废三个类别,所有仪器均采用三色标识管理,决不允许有不明状态的仪器出现在实验室内。实验室内应规范安全作业管理程序,并配备必要的作业防护措施、防护用品和消防器材,还应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和环境保护程序。
6.配合现场评审工作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工作配合主要包括:准备考察材料、制定现场考核项目计划和准备现场考核项目并核对标准变更情况等。
总结:
质检机构的实验室资质体系转版,需要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全体员工积极的参与配合,必须做好质量体系的整体规划,修订完善的系统性文件,对检测工作进行规范,以确保体系的有效性。依靠认真的组织评审工作,建立出体系改进的机制,资质认定工作必定能够顺利的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巫绪康. 浅谈质检机构资质管理工作[J]. 环境研究与监测,2012,
关键词:第三方检测 质量
一、第三方检测存在的必要性
作为河南省工程质量管理特色之一的第三方检测始于2005年,原因是之前高速公路上接连发生几次重大质量事故,在社会上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相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均受到牵连,一些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甚至被列入黑名单。建设单位事后了解到是个别监理责任心不强,与施工单位相互勾结,串通一气,以工程质量为代价,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给工程质量、进度、建设单位声誉造成了较大影响,而项目业主内部也缺少第一手资料。为此,05年河南省交通厅下发了关于高速公路质量管理十项措施的规定,明确要求建设项目法人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进行日常检测,并聘请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机构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检测。质量检测机构直接向业主汇报质量情况。此举目的是帮助业主掌握现场质量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加强质量工作,促进监理工作,强化质量意识。
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就如同业主的眼睛一样,使项目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心中有数,对质量隐患做到防范于未然。
二、第三方检测单位所做的工作
目前河南省大多数高速公路项目单位聘请专门的检测机构对项目巡回检测,第三方检测单位根据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检测人员,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独立实验室,配备压力机、击实仪、混凝土恒温养生箱、标准养生室等,这些仪器均需经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标定认可,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独立性。
根据工作方案,第三方检测单位每周或每旬定期出具质量汇报材料,向业主反映工程建设方面的问题,检测范围涵盖路基工程、桥涵工程、内业资料、原材试验等,同时第三方检测单位还坚持现场检测,如压实度、回弹等独立自主完成,以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在检测过程中第三方检测单位实行事前、事中、事后三级质量检测方式,事前控制主要是检查施工单位原材料、内业资料、审核其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事中控制则是在平时巡检过程中检查施工单位正在作业的工程,如路基压实遍数,虚铺土方是否超厚,模板接缝是否顺直有无错台,灰剂量是否加够,监理有无旁站等。事后控制则是在同项目公司质检部组织的专项大检查中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检测,检查完毕以后对各标段进行评分,以此作为项目公司进行评分的依据,促使施工单位改进工程质量,监理单位加强监管。
三、第三方检测工作成效
[中图分类号] R730.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40-0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1.10明确规定:“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监督工作是保证检测/校准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1]《评审准则》,质量监督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是在一个单位最高管理者的授权下开展的,是代表最高管理者实施质量监督的,是检测全过程有效运行的保证。下面即本中心质量监督工作概况,仅供参考。
1 编制质量体系文件为质量监督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1.1 质量监督员条件
1.1.1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从事本专用3年以上的业务人员。
1.1.2 经过认定评审准则和监督要求、监督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1.2 质量监督员的能力
1.2.1 熟悉本监督岗位工作的标准和程序,了解工作目的,掌握结果评价;识别监督岗位所从事质量活动中的关键过程和存在问题;掌握质量管理体系中与监督岗位的关键接口。
1.2.2 熟悉并执行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熟悉评审机构方针、政策以及对实验室的有关要求。
1.3 质量监督员的数量
《评审准则》中没有对监督员的数量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分析监督员的职责和要求,根据中心实际情况按约1:5的比例设置质量监督员。合理设置监督员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应考虑中心的组织机构设置,每个科室都设立了质量监督员。其次,要考虑科室的人员组成,因本中心各科室人员有限,质量监督员全部为兼职,从事科室日常工作的同时也从事监督检查工作。再次,要考虑监督员的专业领域,监督人员应当熟悉各项检测/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担任[2]《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
1.4 监督员的权利。
监督员不是摆设,监督工作也不只是流于形式,应赋予监督员足够的权利。当发现检测/校准工作发生偏离,影响检测数据和结果时,监督员应当令其中止检测/校准工作[2]。对纠正措施和结果不满意时,可以与相关人员沟通,并与科室领导共同商讨,提出整改建议等;
1.5 质量监督员的职责
1.5.1 监督检查业务技术工作是否按程序运行,每两个月至少填写一份质量监督记录。
1.5.2 检查业务技术工作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等是否现行有效。
1.5.3 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向质量控制科和质量负责人汇报并提出改进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2 制定质量监督工作计划,确保质量监督活动有序进行
2.1 制定年计划
中心质量体系要求每年年初制定质量监督计划,计划要求依据19要素展开监督工作。根据各科实际工作情况,要有计划、有重点的对本科质量工作进行监督。
2.2 督促计划实施
保证质量监督工作不流于形式,监督活动持续有效。中心质量体系规定每2月上交质量控制科一次质量监督记录,质量控制科设置专职人员负责质量体系相关工作的管理。质量监督工作依据计划实施,及时提醒未上交质量监督记录的科室进行质量监督工作。
3 掌握质量监督工作范围及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对实验室工作进行监督。
3.1 质量监督员的主要监督范围
3.1.1 人员
监督被监督人员资质的符合性。如各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情况,中心业务人员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情况,人员技术档案的动态管理,重点监督科室新上岗、转岗、操作新仪器、操作新项目人员的培训上岗,以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相关人员定期培训与持证上岗情况。
3.1.2 设备和标准物质
监督设备的选用和操作能力,标准物质的验收及使用情况。如仪器设备标识、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情况、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情况、标准物质的使用及验收等。
3.1.3 服务及供应品采购
监督试剂和消耗品的识别和制备能力。外部支持服务(仪器检定、校准、维修)和供应商的选择应保证检验质量,需对供应商进行调研。对所购仪器设备和消耗材料在使用前按检验所要求的标准规范进行验收。供应商相关记录归档情况。
3.1.4 设施和环境
监督环境及设施符合性及识别能力。检查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监督检测人员对环境管理制度熟悉、执行情况(注意实验室对有关环保、生物安全等法规执行情况)、检查环境监控仪器是否满足要求(环境监测仪器的检定校准证书、环境监控记录)。
3.1.5 检测和校准方法
监督检测和校准方法的掌握和使用能力。优先使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确保中心使用的标准为最新有效版本、中心相关科室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及仪器操作规程中的检验程序符合标准规范,标准变更时,应及时修订科室作业指导书。
3.1.6 量值溯源
每年年初制定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确保量值追溯到已有的国家计量基准。依据计划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到国家认可的计量单位进行检定/校准。对使用频繁和性能不稳定的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需进行期间核查。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使用应有记录。
3.1.7 抽样及样品处置
监督抽样能力及样品处置程序。按照程序文件的规定和适当的统计方法抽取样品,保证抽(采)样的科学性、代表性和有效性。样品处置需注意样品的唯一标识、状态标识、留样及登记记录等。
3.1.8结果报告
监督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 、逻辑性。特殊时期有重点的监督,如年始时样品编号的年份、使用新仪器时仪器受控号的填写、标准变更后新标准号的描述、原始记录修订后新旧原始记录的替换、检测结果经网报时数据输入是否准确等等。
3.2 监督重点
质量监督必须把握好适当的监督机会,紧紧抓住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和可信性的:关键技术、关键环节、技术难点,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监督,才能起到良好的监督效果。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必须及时实施质量监督:①开展或实施新检测项目、新标准、方法(包括标准变更)时②检测方法发生偏离时③新上岗人员、转岗人员、在培人员、短期聘用人员刚独立进行工作时④新近或修理后仪器设备使用时⑤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客户投诉、能力验证检测任务时⑥质量仲裁检定时⑦发生客户投诉时。
3.3 监督方式
质量监督方式以现场监督为主,以查看、询问等方式进行。主要以两种监督方式进行监督。
一为横向监督:针对1-2个要素进行监督,分次完成全部要素。
二为纵向监督: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或报告,进行所有要素或大部分要素的监督。
4 发现不符合工作及时纠正,确保检测工作质量
4.1对出现的不符合工作或对潜在造成不符合的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对其进行跟踪验证
对监督员开具的不符合项,科室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认真分析、查找产生不符合工作的根本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并落实人员对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4.2 定期召集质量监督员会议, 分析评价质量监督效果
质量负责人和质量控制科定期(季度)召集质量监督员会议,汇总质量监督记录和不符合项的纠正情况,总结质量监督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造成不符合的原因,研究探讨解决方法,调整监督计划,有的放矢地开展下一步的质量监督活动。
质量监督是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第一道防线,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验室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只有中心的每个科室、每个人员的努力配合,才能保证质量监督活动的顺利进行,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综合实验室;质量监督;问题
“质量”这两个字对我们大家来说都不陌生,“质量”的好坏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质量一词已成为当今社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词汇之一。比如像我们所熟悉的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生活质量、服务质量等等,对于检测实验室来说“产品”质量同样是一个实验室的生命。检测实验室的“产品”就是检测报告[1],它像其它的产品一样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制造出来,因此需要对检测全过程进行监督。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能力准则》中4.1.5g)条款、5.2.1条款、5.2.3条款[2]以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4.2.4条款[3]均对•质量监督提出了要求。由此表明质量监督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监督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增加用户的信任和安全感,同是也是拓展市场的基础,利于提高实验室业绩数量和经济效益[4]。目前实验室凡是依据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能力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的管理体系,实验室均进行了质量监督。但通常情况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均未起很好的作用,部分流于形式。笔者所在的实验室是一个包括动检、植检、微生物、化学、玩具、纺织、金属材料等多领域的综合实验室,获得认可的检测参数近3000多项。笔者将结合在日常质量监督过程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谈谈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质量监督的有效建议。现就实验室质量监督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质量监督计划制定时考虑不充分
质量监督是通过现场目击、核查报告和检测原始记录、面谈、模拟实验等方式对人员的初始能力(在培人员)和持续能力(在岗人员)进行监督。实验室在制定质量监督计划时,未对监督的方式进行明确,监督的计划中未包括对在培人员的初始能力进行监督,监督对象均是在岗1至2年左右的人员。制定的质量监督项目均为常检项目,针对不常检的,且获得认可的项目,实验室往往忽视。因此在制定质量监督计划时应有“防患于未然”的思路,有新进人员、离岗后返岗人员时,应对该类人员的能力进行充分监督,对于实验室检测频次较少的项目,实验室更应增加监督的频次,在监督计划中应明确监督方式,才能更好的实施质量监督。
2未把握监督时机,按照监督计划完成任务即可
对于综合实验室,通常由各检测室制定质量监督计划,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总的质量监督计划。各检测室再按照最终制定的质量监督计划开展质量监督,但各检测室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质量监督,未充分的把握质量监督的时机,导致关键时刻如①检测难度大,操作过程较为复杂的基质或检测参数时②近期检测参数出现临界值时③新设备投入使用时或已有设备修复新启用时④使用的标准发生更新且重新验证时;⑤使用的规程偏离标准或作业指导书时⑥质控活动过程中⑦承担外部分包任务时⑧客户有特殊要求时⑨承担仲裁或质量鉴定时;⑩初检人员承担复检项目时,并未进行监督。因质量监督必须把握好适当的监督时机,紧紧抓住关键环节,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监督,才能起到良好的监督效果。
3质量监督员能力、设置不匹配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能力准则》中4.1.5g)条款明确规定了担任质量监督员的资质条件①了解检测的目的;②熟悉各项检测方法、程序;③懂得如何评价检测结果。从上述条件显而易见监督员应是某专业领域的资深人员。它的职责是发现偏离、记录分析、适时汇报、监督改进。目的是为了解决技术运作过程控制的弊端,寻求即时改进。如某监督员在对冻煮香螺肉中孔雀石绿实施监督时,发现GB/T19857~2005《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规了加工产品与鲜活水产品提取方式与净化方式不同,实验室人员在未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的情况下,直接采用鲜活水产品的前处理方式进行检测。因此可以看出质量监督员的责任重大,但目前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大,而质量监督即是一项技术工作,又是一项质量管理工作,因此即熟悉检测方法又熟悉管理的人员在多领域的实验室很难满足,特别对于平时检测项目少的专业领域,本身人员配置就相对较少。因实验室在平时应对质量监督员加强培训,不断提高质量监督员的监督技能,同时质量监督员应监督员要心系持续改进、增强改进意识。质量监督的充分性表现为各专业领域设立足够的质量监督员,综合性的实验室包括很多专业领域,则需在各领域均设立监督员。如化学领域、动检、植检等均需设立监督员。笔者认为仅大的专业领域设立监督员是不足够的,如化学检测领域涉及的检测手段有光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常规理化检测等,不同的检测手段之间差别较大,对于综合性实验室,人员分工相对较精细。如果只在化学领域设立一名监督员可能导致监督的不充分。因此在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在不同的检测手段方面均设立不同的监督员,以满足达到充分监督的要求。
4质量监督与日常检查混淆不清,且将监督过程进行固化
质量监督的三要素包括被监督员、监督员、监督的内容(检验检测全过程)。往往实验室制定的管理体系文件中没有对质量监督活动如何操作做出规定,导致所做的质量监督活动与日常检查一样。日常检查是对整个工作包括文件的实施、实施效果的检查过程,它可以是文件是否受控、室内是否清洁。质量监督是从受理报检至报告出具的检测全过程,其它的不在质量监督范围内。实验室将质量监督记录形成表格,规定监督过程就包括人、机、料、法、环的监督。然而每一个监督活动,应该是都不一致的,因此对监督记录的内容填写不应做出具体的规定。
5质量监督与绩效考核挂钩,导致质量监督流于形式
通常实验室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包括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而且该指标通常是处罚性质。质量监督是发现不符合项的途径之一。因此质量监督员在监督过程中避重就轻,或者整个监督过程未发现不符合项,但在真正的检测工作中,这往往是不可能的,导致监督流于形式。笔者认为不符合项可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但是应突出如同类不符合项发现二次应进行相应的处罚。
6不能够充分的利用质量监督记录
实验室质量监督记录与其它的记录孤立起来,不能有机的结合。实验室体系管理越规范,“管理成本”势必会加大,与检测实验室“快进快出”的要求相违背。导致大家对新的管理模式的不适应和怀疑,尤其在业务工作量大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质量管理增强了,而业务需求的满足度却下降了的情况。这势必要求体系运行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日常一项质量监督记录可当做多项质量记录来充分利用。如日常的人员培训效果评价,可采用质量监督的方式进行,该记录即可做为人员效果评价,也可作为日常质量监督记录。实验室在每次检测时使用的标准物质进行质控,可作为内部质量控制记录保存,可作为人员培训效果评价或持续能力评价,也可作为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或质量监督记录。质量监督对于实验室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它能及时有效地将不合格阻止在初发生阶段,最大程度避免不合格报告的出具。因此保证质量监督活动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充分发挥质量监督活动对保证体系持续有效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毛英 彭徽 单位: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l]刘凤玲.检测/校准实验室如何保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M].72~74.山东省优秀计量学术论文选编(2011年度).
[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M].CNASCL01:2006.
主题词:工地试验室筹建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地试验室是为满足建设项目现场施工需要,由施工单位或建设、监理单位设置的现场检测机构。依据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在施工现场对工程项目所用材料、构件、工程制品、工程实体的质量和技术指标进行自检或抽检。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职责:进行施工单位的取样检测。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职责:见证或平行检验施工单位试件。作为加强工程建设现场质量管理而临时设立的试验室,工地试验室是工程建设现场质量控制和评判的重要基础数据来源,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生产。工地试验室在工程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工程提供科学参数,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了一定基础。
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规范工程建设现场试验检测活动,保证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工地试验室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应由具有等级的母体试验检测机构有效授权,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工地试验室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试验检测服务,工地试验室实行授权负责人责任制。下面从几个方面浅谈下工地试验室的组建及管理: 一、工地试验室功能区要求:
工地试验室建设应满足工程实际需要,满足合同并符合有关的规定及业主的正当要求,因地制宜,勤俭节约。工地试验室的地址选择:根据业主指定或工程现场具体情况选择交通运输方便,水、电(三相电)使用方便、行政管理方便的地址筹建工地试验室。
试验室整体布置要求各项目部试验室要求有足够的建筑和使用面积,办公区主要分为办公室、资料档案室、分析化学室、土工室、集料室、力学室、水泥室、水泥混凝土成型室、标准养护室等办公操作室。
工地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应满足其工作任务的要求:试验室应设置在砖混结构的房间内,地面应铺筑水泥地面,墙壁作简易粉刷,同时应砌筑牢固平整的试验操作台。试验室应清洁整齐,检测设备的放置应便于操作,应按其功能要求,合理分类,避免互相干扰。室内采光好,管道、线路布置整齐,有安全管理措施。每一操作室均要求独立一间,不得与其他操作间共用,每间操作室使用面积不得低于10M2,标准养护室不低于20M2。
二、工地试验室资质要求:
工地试验室为母体检测机构的派出机构,是受母体监督和管理的,应具备独立检测能力。设定流程如下:1、工地试验室土建工程完工、仪器设备到位标定后,由工地试验室负责人,将工地试验室的组建情况书面报母体检测机构,并根据项目业主要求及有关规定,上报工地试验室资质申请的材料。报母体检测机构的工地试验室资质申报材料主要是工地试验室审查认定申请表,内容包括试验仪器登记表、试验人员登记表等。
2、母体检测机构应对工地试验室资质申报情况进行审查,合格后,审批工地试验室资质认定申请,由母体检测机构负责人对工地试验室主任及其它试验人员进行聘任授权,并附公司资质证书复印件,资质证书复印件上必须由母体检测机构签署用途日期等,并加盖母体检测机构公章后有效。工地试验室应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试验检测工作,超出母体检测机构授权范围开展的试验检测工作无效。工地试验室未经母体检测机构审批、主任未经母体检测机构经理授权聘任的,不得以母体检测机构的名义开展试验检测工作。
3、得到授权后,工地试验室要组织相关的资料,编写资质申请书,向项目所在地业主提交能力证明材料,其中包括了母体信息,工地试验室人员信息,仪器信息,能开展的检测项目和类别等,证明已经具备试验能力,然后由质监站能力核验,核验通过,即可开展试验检测。
工地试验室人员要求:
工地试验人员要熟悉建设工程试验检测的标准、规范、规程及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和操作等,具有一定的从事建设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经历和良好的业务素质。试验员应持证上岗,一般工地试验室应配置2师6员,条件允许还应增加试验工。并且检测工程师检测资质应涵盖项目所有类别,技术负责人应具备工程师职称,并具有3年以上负责试验检测工作经历。人员应该建立档案,包括上岗资质(主要为试验员或检测工程师证),身份证明,职称证,毕业证,个人简历,有的还应有岗位合同文书等材料。
工地试验室设备要求:
工地试验室的仪器设备必须通过计量检定(校准),仪器设备应满足工地试验检测项目需要,仪器编号、建档――档案内容应包括仪器标定证书,仪器使用说明书,仪器设备管理记录等;仪器设定专门保管人,建立标识卡,谁负责这部分主要试验,谁就负责保养和维护仪器。仪器标定和自检自校――主要仪器都由具有资质的计量部门标定,小型仪器或者规范无强制性要求的,可以由试验室自校。工程未结束前,各工地试验室不得将现场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移作他用,确因试验检测项目结束,现场不需要的仪器设备,经本工程建设单位(项目法人)同意后,可移作他用。
工地试验室的制度要求:
工作和管理制度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计量证书(复印件)等应张贴在相应的墙上。主要包括:
1、工作程序和质量管理
2、岗位责任制
3、试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4、安全和卫生制度
5、样品、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6、有关试验检测标准、规范、规程及技术文件等
六、加强母体试验室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
为了提高工地试验室整体水平,确保试验室出具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合法性,更好地发挥试验室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母体试验室要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指导和监督,并对工地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定期对工地试验室检查,规范操作程序。
七、增加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权威性
建试验室的主要任务是为工程提供试验数据,为工程整体质量服务,所以加强与施工现场其他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十分必要。应建立工作联系和工作汇报制度,及时将检测数据和报告结果提供给相关部门,定期召开工程质量分析会,试验室全体试验人员就重大问题加以讨论、研究,反映问题和工作汇报。从试验检测角度分析工程质量控制情况,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辅助质检部门控制工程质量。同时,对于施工队伍的计价,必须由试验室相关负责人参加,以达到全员控制工程质量,增加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权威性。八、结束语工地实验室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质量控制和评判的直接基础数据来源,对于工程建设质量与施工安全越来越重要,工地试验室管理也应该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搞好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保证试验质量。
参考文献:
[1]、《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TB 10442-2009).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月12日,福建省纤检局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三合一”扩项评审,新扩、变更274项标准的检测能力,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外标准74项,鞋类产品检测标准136项。
近年来,我省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不断拓宽和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鞋类产品加工和生产,并逐步走上了鞋服一体化的发展道路,鞋服一站式检测需求日益强烈。针对这一情况,省纤检局主动贴近企业需求,不断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于2010年9月开展鞋类产品检测能力建设。经过近一年半的精心筹划和准备,该局已具备了鞋材及成品鞋的检测能力,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和国家级资质认定后,该局检测能力将涉及纤维、纺织品、服装、皮革、纸制品、箱包、拉链、鞋等领域,可执行的国内外检测标准数达1036项,能够更加便捷地为我省及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服装、鞋类及服饰相关产品的一站式检测服务。(来源:福建省纤检局)
重庆市纤检局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近日,201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综合评审会议在金质花苑酒店举行,经过紧张的答辩和评审委员投票,重庆市纤维检验局独立开展研究的项目《转基因彩茧创新制丝工艺研究》以高票数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重庆市纤检第一次获得重大科技奖励,具有里程碑意义。重庆市纤维检验局申请科技进步奖的研究项目――《转基因彩茧创新制丝工艺研究》是以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科研团队研制的彩色转基因蚕茧为对象,重点研究了转基因蚕茧的基本性能、彩丝性能、缫丝性能和织造性能,创新地开发了制丝助剂、制丝工艺和丝绸制衣,为推动转基因蚕茧由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来源:重庆市纤检局)
湖北省纤检局开展2012年春季全员培训
为增强全局干部职工开拓创新、服务大局意识,提高履职能力,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全面实现,湖北省纤检局本着“学所需,学所用”的原则,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开展春季培训。
此次培训从1月30日至2月7日共7天,借助“职工周末大课堂”平台,采取学习文件、专题讲座、全员讨论、科室负责人汇报等方式。系列讲座围绕《燃烧激情,跨越发展,开创新年工作新局面》、《贴近纺织业,扩大话语权》、《全力打造功能齐全的检验检测平台》、《全力打造满足企业需求的咨询培训平台》、《全力打造高端超前的科研创新平台》、《全力打造服务产业发展的监督预警平台》、《燃烧激情,无私奉献》七个主题展开。通过领导带头、典型引路、全员讨论进一步增强全局干部职工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主动意识,进一步理顺全局干部职工工作理念、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职业道德、政策水平、协调能力、职业技能,进一步培养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职工队伍。(来源:湖北省纤检局)
1.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对现行涉及实验室安全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如危险品类管理制度、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各类特种设备和仪器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实习守则、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根据需要重新拟定新办法或修订已有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及时废除,按年度将全部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并予以,逐步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更新机制。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设专人负责教学科研项目的审核评估,严格把关实验项目的安全环保要求,形成实验项目审核评估机制。对二级单位不好解决、职能部门间互相推诿扯皮的重大安全隐患,可直接向主管校领导汇报,实行急事急办、大事快办,形成重大隐患直通快报机制。将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教职工评聘挂钩,对安全责任范围内管理有严重问题的人员,考核一律不合格,形成一票否决的评聘机制。将实验室安全工作与人事制度挂钩,以加强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提高其自觉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
2.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检查制度推行“三级三查”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即学校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二级单位每月组织一次安全自查、实验室每日进行一次安全巡查。安全检查的内容要合理规划,安全检查的流程要精心设计,检查要做到科学性、便捷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推进实验室安全检查的多样化发展,如预约检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日常巡查、全面检查、联合检查、重点检查等,防止安全检查出现“盲区”。加强对检查中发现的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整治。检查完毕后及时下达“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实验室负责人拟定整改措施报二级单位核查后,反馈给下达通知的监督单位,形成切实有效的安全隐患治理闭合回路管理,保证隐患得到及时解决。
3.强化重点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严格执行购买、领用、备案等环节的审批管理,全面推行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账的“五双”管理制度。另外,将采购数量及库存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坚持领用制度,严格控制领用数量。将实验室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流程指引,鼓励实验室对危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标准的自行排放,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对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的,由学校委托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置公司集中消纳。利用合适的地下场所建设危险废弃物存储库,用于及时回收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尽量减少危险废弃物在实验室的留存时间,逐步使废弃物处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加强放射辐射和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与管理人员的监管,实行“全部注册、定期检验、定期培训、持证上岗、随时淘汰”的管理措施,定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上级部门检查合格。
二、转变理念狠抓安全意识教育
1.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认真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对高校安全稳定规划中的要求,深入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实现实验室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到新生入学、新教工入职培训规划中,使其一入校就了解各项制度和要求,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养成重视实验室安全的习惯。编写《实验室安全知识读本》、《实验室事故案例分析集》、《实验室操作规程汇编》等学习资料,保证师生人手一册,避免在实验中犯常识性的错误引起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利用实验室安全网络学习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网上自学和网上考试的平台,自学考试通过后可获得学分,并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必备条件;鼓励二级单位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科研要求,为学生开设特色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认定学分。结合举办讲座、观看录像、板报宣传、大屏幕播放等形式,时刻提醒,引起注意,全方位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
2.注重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良好氛围利用文化修养从观念、道德、情感和品行等方面施加影响,帮助广大师生树立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提高整体的安全素质和安全修养,加强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管理方式从行政命令向服务转变,切实做好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特种设备仪器管理、技术安全咨询、安全状况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在安全隐患治理上积极协助整改,统筹策划,深入基层实验室进行细致指导,逐步消除师生员工在制度刚性管理下被约束、被管理的消极心态。灵活处理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勤于沟通,善于征求基层意见,避免生硬的指挥手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工作尽量做细,建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安全工作观念。
三、结合实际,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1.与时俱进,开展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建设组织人员对相关规章、法规和政策进行深入探讨,更新修订文件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称的内容,从制度设计层面保障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推行,努力扭转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使准入制度紧跟实验室发展。将实验室准入制度建设纳入二级单位及实验室考核体系,加大力度推动准入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降低学术权力的影响。联合各二级单位分别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知识题库,以保证准入制考核的针对性和科学有效性。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必须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合格并签订安全承诺书后方能上岗。将准入考核和门禁系统对接,只有通过准入考试的人员才能获得门禁系统的识别许可。
2.开拓创新,推行准入制考核手段的多样化发展以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学习与考试系统”为依托,搭建规章制度、通用安全知识、专业安全知识等分类学习与考试平台,广大师生可以利用此平台进行学习并通过考核,同时赋予二级单位、实验室在考试系统应用中更多的自主和选择权限。提倡二级单位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培训讲座、实际操作指导等多种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师生了解实验室基本情况、掌握安全防范、操作规程等知识技能,并达到考核要求。利用系统生成电子版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技能考核合格证”,考核合格的师生获得此证,无此证不能上岗实操。
四、加大投入规范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1.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研究以安全运行为目标,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中各项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达到实验室安全运行管理的标准化。通过监督检查和持续建设,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气等管线设施规范,实验室设备完好,实验室布局合理、通道畅通、整洁卫生,安全标志醒目齐全,安全防护设施可靠,抢救设施性能良好,达到实验室安全条件的标准化。根据每个实验室的类型、用途、规模等不同特点,为教学实验活动制定适宜的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达到实验室安全操作的标准化。
2.努力改善规范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安全与环保投入机制,把实验室安全工作经费列入常规预算支出科目,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有所调整。在实验室新建、扩建、改造过程中,以保证安全为前提,充分考虑实验室设计、建设、仪器设备安放及管线设施等方面的规范性。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防盗监控、危险废弃物集中回收点、实验室通风过滤、烟感报警、设备线路、喷淋装置等硬件保障设施的建设,切实防止危害师生的事故发生。在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上实行一票否决制,达不到安全和环保要求标准坚决不准上马。
五、提高认识,完善实验室安全应急机制
1.建立实验室预防预警系统切实做好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确定危险源的种类和等级,查清危险源的空间和地域分布,根据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采取针对性强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危险源的巡视检查工作,在危险要害部位安装摄像头或检测装置,并与学校安保控制系统联网。做好应对实验室突发安全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储备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所需设施、设备的完好和有效。对可能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并适时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完善各级实验室安全预案体系建立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辐射设备等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各类各级专项工作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成立实验室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力度,根据应急预案和现场需要,调动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根据需要调整救援抢险方案。严格落实重大节假日的巡查和值班制度,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做好事件处置和善后工作。
3.开展必要的突发事件预演活动针对类似火灾、中毒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根据制订的预案,进行预先演练,积累一些经验,使师生在遇到类似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着冷静应对。通过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突发事件的研究,结合各实验室的特点,制订符合实际的预演方案,通过演练使师生掌握逃生、自救及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
六、结束语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监督充分性评审准则
实验室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满足规定要求, 对实验室实体状况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的质量活动。质量监督是反映和衡量实验室体系要素是否完善、运行是否正常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1]。
质量监督的作用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实践中往往由于对“充分性”要求的理解不同,经常出现质量监督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有关质量监督充分性的讨论也很少,笔者根据工作经验谈几点对实验室质量监督充分性的看法。
1质量监督的充分性
ISO/IEC17025 :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均对实验室提出了质量监督的要求,质量监督是实验室审查认可和计量认证的共同要求。尽管两个准则在条文上不尽相同,但是都把质量监督的作用提升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高度。
ISO/IEC17025明确要求:“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人员,进行充分的监督”。虽然《评审准则》以对“关键环节进行监督”代替了ISO/IEC17025中对“人员”的监督,但在管理要求中同样提出了“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使用培训中的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即,“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参与检测/校准的在训人员应受到监督”。可见,不论是审查认可还是计量认证,质量监督工作不但是必须的,而且应该充分、有效。
充分有效的质量监督可以确保实验室检测/校准工作人员的能力满足要求并不断提高,确保由这些人员提供的检测/校准结果准确、可靠。充分有效的质量监督也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降低实验室的风险和运作成本。
2质量监督充分性的具体要求
2.1 体系文件的完整性
质量体系文件是开展质量活动的依据,开展质量监督活动要求编制有关质量监督的体系文件。质量监督是否充分首先反映在质量体系文件和质量监督记录是否充分。因此,必须编制监督程序文件、计划、记录表,并对监督活动进行记录。
2.1.1 质量手册应明确规定质量监督的总体要求,程序文件(是否独立均可)应明确质量监督的职责分工、质量监督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质量监督中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及改进的机会。
2.1.2 制订年度质量监督计划。计划应包括监督的方式、项目、频次、要求等。
2.1.3 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监督记录表,以表格的形式对监督内容进行文件化,监督内容涵盖上年度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薄弱环节,突出对检测活动进行评价,以及对不符合检测工作提出处理意见。
2.1.4 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实施需要监督工作记录的支持,每一次监督都应予以详细记录。
2.2 监督员的内在要求
监督员的内在要求体现在能力、数量和所赋予的权力等三个方面。
能力:选择熟悉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熟悉各项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具备善于观察、良好沟通能力和公正处理的高一级或同一级检测人员担任各检测部门、科室质量监督员,确保质量监督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实际监督能力。监督员应是直接参与相关检测活动的检测人员,以便在检测工作中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对检测人员和检测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必要时,应该安排监督员的岗前、岗后培训,确保监督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2]。
数量:监督员的数量应足够多,能够确保监督工作有效覆盖到实验室检测、校准工作的所有领域。尽管ISO/IEC17025和《评审准则》对监督没有量化的要求,但是,均要求对在培员工进行适当的监督;要求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应确保胜任且受到监督。这个条款隐含着“每一名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应受到监督”的要求,监督员的数量应能满足监督工作正常、充分开展的需要。监督员和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一般应在1∶10至1∶5之间,特殊领域实验室监督员的配备比例可以更高[1]。
权力:监督员应正式任命,并授权监督人员当场责令立即改正或者暂停检测工作;在处置发生困难的时候,可以直接向质量主管或技术主管或最高管理者报告;对有问题的检测报告可予以扣发;对不符合纠正措施、效果不满意的,可以提出继续整改的意见等权力,确保其能独立行使监督职能。
此外,监督员之间应合理分工,避免出现监督真空和走过场。对于人数较少的实验室,往往监督员由检测/校准要员兼任,经常出现兼职监督员没有受到监督的情况,成为监督的真空。因此,必要时可以考虑部分质量监督员由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兼任。为确保质量监督有效开展,监督员之间不宜采用相互监督的方式,建议任命不少于3名的监督员,并采用连环套的方式进行,即:A监督B,B监督C,C监督A。
2.3 监督内容的全程性
质量监督应贯穿质量活动全过程。一般来说、质量监督活动包含以下内容[1,3]:
2.3.1 抽样活动(包括封样作业)是否符合程序文件的规定, 是否符合规定的抽样方案。
2.3.2 样品的准备或制备活动及试剂和消耗性材料的配置情况是否符合规定。
2.3.3 样品的标识、实验状态标识情况是否符合规定。
2.3.4 所选用的方法(含抽样方法、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检测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现行有效。
2.3.5 所选用的仪器设备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满足检测活动要求。
2.3.6 所用仪器设备是否在有效周期内,其校准状态标识是否正确。
2.3.7 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安装、调整、维护保养和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符合操作规程和有关作业指导书的规定。
2.3.8 实验室、工作场所的环境设施条件,安全防护措施,处理应急突变能力,以及内务管理情况是否符合规定。
2.3.9 所使用的测试软件是否正确且符合规定(在自动化测试时对此尤应注意)。
2.3.10 检测操作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规定。例如检测项目先后顺序、检测方法、测试条件的确定、测试部位的选择等。
2.3.11 检测人员资格及资格保持。
2.3.12 检测数据的采集、记录及数据的处理情况是否完整,是否准确无误。
2.3.13 不确定度评定情况。
2.3.14 证书/报告的出具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规定等。
监督的内容应力求全面,避免出现盲点。必要时对所有的质量记录进行监督,即全程监督。要让所有的工作人员从事任何质量活动时,意识到应接受被监督。但是,对于具体的某一次监督活动,可以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对其部分进行,而不是每次都要求同时对全部内容进行监督。
2.4 监督时机的及时性
质量监督必须把握好适当的监督时机,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监督,才能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当实验室发生下列情况时,必须及时实施质量监督:
由新上岗或转岗人员、在培人员、短聘人员进行的检测活动;首次分包时;检测或校准过程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环节;新标准、新方法(包括标准变更后)刚实施时;方法偏离时;操作难度大的样品、参数时;新设备或修复后的设备以及无法进行期间核查的设备使用时;出现临界值时;新检测或校准项目开展时;现场检测或校准时;检测、校准场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检测/校准结果影响重大时(如质量仲裁或质量鉴定);委托方有投诉时;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时。
2.5 监督作用的有效性
质量监督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拦截并切实纠正不符合项[2]。监督中发现存在问题或不符合项,监督员应及时指出问题,并要求被监督对象改正,必要时责令被监督对象停止工作,扣发有关证书报告。当不符合处置较为困难时,应及时向实验室管理层汇报,由管理层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查找原因,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实验室具有潜在的不符合因素时,监督员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实验室应对其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监督工作的策划、计划、实施情况以及实施效果。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及时反馈给相关的人员,如提交给质量分析会,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不符合项,起到举一反三,不断改进的作用。
实验室监督工作可作为实验室内部审核的内容,也可作管理评审的输入。年度质量监督活动总结应提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会议,为不断改进实验室管理体系提供科学的依据。
3结束语
质量监督意义重大,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验室不断改进、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充分有效地实施实验室监督,可以确保实验室检测、校准工作人员的能力满足要求并不断提高,确保由这些人员提供的检测、校准结果准确、可靠,而且也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降低实验室的风险和运作成本。
参考文献:
[1] 张丹,闫道广,李莉. 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J]. 中国计量, 2009, (7):47-48 .
一、开展认证产品及企业的巡查。制定2018年度认证巡查工作计划,共完成3C强制性认证产品企业检查21家,立案查处1起,检查自愿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16家,开展各类认证现场检查22家,开展有机产品认证专项检查1次,对纳入“丽水山耕”的农产品进行了认证摸排和认证指导工作,共指导完成3C认证企业4家。对电动车行业从工业许可证向认证转变进行指导2家。
二、开展重要计量器具监管工作。组织开展世界计量日等系列宣传工作,发放《计量与生活》手册500余册,受理市民关于计量法律法规等各类民生计量咨询及举报投诉30余起。开展环境保护、交通安全、医疗民生、加油机等计量专项执法检查5次,对集贸市场、大型超市、眼镜店、金银饰品店等单位开展计量巡查,共巡查单位165家,查处违法案件5起,向社会发出消费预警1起。加强计量器具制造管理,对新碧的旺达电子厂生产的电子秤违法行为立案处理;对另一家生产红外线测距仪企业提出整改要求。同时推广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使用平台。
三、开展检验检测机构检查工作。将按照新实行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监管,开展检查检测机构检查9家,对接指导新成立的检验检测机构3家,开展检测机构风险排查1次,开展计量能力认证考核现场监督5次。
四、积极开展众创帮扶工作。组织企业开展计量知识和管理能力及计量体系认证培训1期10家。上报了缙云县计量专家帮扶锯床行业方案,入选全市被省局命名的计量帮扶行动丽水市2大方案,出动计量检定人员和锯床中心人员帮扶企业15家,解决技术问题2个,免费上门检验检测34家。落实最多跑一次精神,办理仙都啤酒厂等专项社会计量授权复查审批2项,其他公用计量授权审批9项。
2019年工作计划:
一、以民生计量为重点,夯实基础,构建计量大监管格局。
1.加强民生计量监督,开展水表、停车计时装置、环境计量专项检查,加强医疗机构、集贸市场电子计价秤等计量日常监管,提高检定率。2.积极探索“政府搭台、部门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的计量大监管机制建设,建立社会共治新格局。
二、以认证监管为抓手,发挥功效,推进缙云产业上台阶。
1.提升认证认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农产品、节能和低碳产品认证等自愿性认证工作。2.加强认证市场监管,加强3C产品、有机产品等重点领域的认证监管。3.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证后监管,建立风险监测排查制度。4.配合开展浙江制造认证,积极开展丽水山耕认证工作。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局“质量提升”活动整体部署,以增强检测检验执行能力,确保检测检验工作安全和准确,深入分析影响和制约检测检验水平的各方面因素,着力解决检测检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检测检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按照制度健全、能力适应、行为规范、监管到位的要求,达到全面提高检测检验工作质量和检测检验管理工作水平的目标,切实为质监工作提供可靠的执法基础和技术保障,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检测检验服务。
二、整顿范围
此次整顿活动以质监系统内技术机构为主。包括市计量测试所、市特种设备检验所、市纤维检验所、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及县局技术所。
三、整顿内容
紧紧围绕《省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活动方案》提出的整顿活动五个方面主要内容,从以下五个方面认真落实:
(一)加强学习,重点学习与自身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提高对检测检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对此次整顿活动的现实意义的认识。
(二)各机构认真组织学习体系文件,加强检测检验工作管理的制度建设,对照省局方案中的重点整顿内容,认真梳理。制定、完善能够覆盖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
(三)切实做好落实工作,坚决整顿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行为,解决检测检验中存在的超范围检测检验、未经检测检验出具报告/证书、私改数据、未按抽样标准抽样、委托检测检验出具的报告不规范等。
(四)加强人员管理,提高人员素质;特别是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符合市局制定的聘用人员条件。
(五)加强对技术机构检测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重点检查对技术机构监督管理的开展情况,自查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尤其是证后监管,避免“重发证,轻监管”或“只发证,不监管”现象。
四、整顿活动安排
本次整顿活动采取学习与整顿相结合、自查与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五个阶段:
(一)动员学习阶段(即日起至5月):
各单位要成立领导组织,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员学习以下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与各单位工作性质相关的内容;
2、与各单位相关的技术法规,如抽样方法、检定规程、检验规则等;
3、全面认真学习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等。
(二)自查自纠阶段(5月到8月):
1、各单位在此阶段要100%开展自查。组织所有人员开展自查自纠,主要对照《省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活动方案》的五项内容及重点工作,查找影响检测检验工作质量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意见;
2、各单位要对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进行内审,重点检查机构是否存在超范围检测现象;是否存在未检测检验出具报告、证书问题;是否未经认证开展工作;检测检验检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人员配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存在私改数据现象;是否定期对设备进行量值溯源;抽样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原始记录及出具的检验报告、检定证书、质检报告格式、内容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各单位严格自查对“委托检验制度”、“备样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没有相关制度的要及时制定并严格落实;检查近一年的委托检验情况,对近三年来检验机构完成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查、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工作质量进行检查;
4、各单位要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对大家提出的安全隐患、薄弱环节及突出问题进行梳理,有针对性的研究整改措施并加以实施。
(三)考核检查阶段(9月到10月):
1、由县局对所辖技术机构实行全员考核,考核率要达到100%。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现场做盲样、人员比对、机构比对、设备比对等多种方式,对考核过程和结果要有详细记录;
2、市级技术机构整顿工作的考核检查由市局组织相关科室按要求进行;
3、做好参加总局、省局的能力比对、实验室达标、技能比赛等活动的组织、准备工作;
4、市局将对各单位的整顿活动考核落实工作进行检查,做好迎接总局及省局检查组的准备工作。
(四)验收总结阶段(10月底):
县(市)局要切实加强对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所辖检测检验机构进行整改,并对整顿工作进行初验,市局将按相关要求组织验收。
(五)整顿提高阶段(12月):
各单位在前阶段整顿活动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针对本地经济特点,规划未来五年本单位工作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合理开展检验检测项目,在原有项目基础上力争拓展新的检测领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检测人员队伍,确保机构硬件、软件达到标准要求。
五、组织机构
(一)为加强对整顿工作的领导,市局成立检测工作整顿领导小组:
(二)责任分工:
1、监督科负责检测整顿工作的联络、牵头,并督导市局质检所整顿工作(其他科室配合)。
2、特设科负责督导市局特检所整顿工作(其他科室配合)。
3、计量科负责督导市局计量所整顿工作(其他科室配合)。
4、质量科负责督导市局纤检所整顿工作(其他科室配合)。
5、县局负责县技术所整顿工作。
六、活动要求
(一)各技术机构及监管单位要充分认识此次整顿活动的重要性。加强领导,认真安排,合理组织,制定出结合自身实际的整顿方案。可采取集中整顿或分段整顿等多种方式,创造性的开展整顿活动,必要时可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整顿活动;
(二)确保日常工作和整顿活动两不误,用整顿成果指导促进工作;
(三)各单位要对整顿活动全过程做详细记录,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保留音像资料;
(四)市局将成立督导组,开展实地检查督导,促进工作落实;
(五)信息报送。
1、各单位检测整顿工作实施方案于5月20日前报送市局检测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各单位要加强对整顿工作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使用,随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应明确一位同志作为本次整顿工作联络员,主要负责信息报送和联系工作,并于5月20日前将该联络员姓名、座机、手机、电子信箱等联系方式报到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所业务总收入40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72%,比去年同期增长27.1%;上半年共完成产(商)品检验5204批次,比去年同期3044批次增长41.5%。其中省监抽、定检511批次;省工商市场监测525批次,比去年同期285批次增长45.7%;完成农业局农畜产品例行监测840批次;完成条码续展16家,占全年29.1%,新增16家,占全年50%,办理机构代码1494家,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30%。
(一)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业务领域,业务量、报告量、客户量均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今年,我所业务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拓宽了业务领域,也确保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上级部门的市场监抽、市场买样、建设工程用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的专项监督抽查、与稽查队的合作、与报社的《商品质量报告》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合作,大大促进了我所业务量的增加,出现了业务量、报告量、客户量同时增长的大好势头。
1、继续做好上级各类指令性任务。对上级交办的任务认真落实、严肃认真的态度,圆满地完成任务,赢得了上级的信任,上半年,省、市局共下达我所食品、白酒、玻璃、人造板等监抽、定检任务511批次。
2、加强沟通、配合,继续做好大宗委托检测。上半年,与省工商、农业部门积极沟通,主动协调配合,承担了食品、钢材、电动车、饲料、肥料、种子等525批次市场抽检任务,比去年同期的285批次增长45.7%;完成农业局840批次的农畜产品例行监测抽检任务。
3、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市场商品检测工作,上半年与宿迁日报社合作的眼镜、人造板检验,省局下达的市场商品专项监督抽查,食品风险监测,建筑工地的专项检查等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所的业务工作,为上半年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4、扩展技术协议服务,以优质服务赢得更多客户。凭着多年的超值服务、诚信服务,为我所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业务量也在不断增高,经统计,全所上半年共与69个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其中2万元以上的大客户达到了14家。
(二)加强标准情报中心建设,提高标准情报工作水平
1、完善组织机构,改善办公条件。3月底,我所成立了标准情报中心,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部门的健全的标准情报机构。并对原稽查队办公用房进行了改造及装修,用于情报中心办公用房。
2、完善考核机制,提升工作效能。维持代码部原考核方案不变,条码、标准信息部总收入扣除24%以后,剩余发工资和抽出支出后,结余部分50%作为效益工资。
3、加强标准情报工作,工作成绩初步显现。今年上半年,对2008年和今年一季度代码数据库进行整理,仅上半年就完成13748份电子档案的扫描,占总任务的110%。召开了全市条、代码工作会议,将全市条码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及本所标准情报中心并筹备撰写一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报告。
(三)以中心建设为契机,提升技术检测能力
上半年,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满意的技术服务。
1、实施品牌战略,积极争创国家白酒中心。为充分发挥省中心的区域核心作用,我所以省白酒中心的名誉牵头举办了全省白酒品评员的培训班,到班学员36名,邀请了三沟一河的国家评委讲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促进了中心与全省各企业之间的合作。
经过四年的发展建设,省白酒中心在全省及周边地区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中心的综合实力已达到了全省领先水平,我们也将申报“国家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在市局党组、省局和宿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计划投资7000万元资金和规划50亩土地建设23000平方米的综合检测办公大楼,全力开创宿迁质检新局面。
2、完善技术装备,提高检测能力。上半年,我所添置了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原子吸收仪、酶标仪等高尖端的检测设备,检测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另外,省局补助的食品专项资金300万元检测设备和白酒、玻璃两中心共200万元检测设备,2008年度的食品能力提升项目160万元项目经费已开始实施,今年底全所将添置近700万的设备,这将是建所以来所有设备的总和,这将大大提升全所的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
3、实验室复评审顺利通过。6月5日—7日顺利通过CNAS实验室现场评审,认证项目覆盖范围包括食品、化工、轻工、建材四个领域,认可项目131项;6月13日—14日,我所及四个中心顺利通过省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其中本所认定项目达925个产品、38个参数;省质量技术监督宿迁食品农产品检测中心认定项目699个,参数33个,省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定项目65个,省人造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定项目23个,省玻璃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宿迁)认定项目12个。
4、有计划的加强人员培训,扩充技术人才力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更好的开展业务工作,上半年,我所开展了新春业务培训,有针对性的选派2人参加省局微生物检验员培训和2人次参加原子荧光光谱仪、气相色谱操作研讨班学习。另选派3人参加3C工厂审查员培训、3人次参加机动车安检机构审查员培训。此外,经过省局统一招聘,2名研究生经过层层选拔被我所录取,现已走上工作岗位,充实到我们的检验队伍。
(四)以“促发展、惠民生”为着力点,多措并举,提升单位形象
1、为迎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所在此期间开展百户居民家装甲醛含量免费检测活动,并于3月10日在宿迁日报、宿迁晚报上分别刊登了通告。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大大提升了我所的社会形象。
2、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战胜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减轻工业企业负担,多措并举积极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我所出台了2009年促发展、增活力、惠民生措施。
3、为了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优化宿迁质检事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好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市局“服务发展、感恩社会”的精神,我所推出自5月1日起,每月拿出一个涉及民生的检验项目,面向社会开展“为经济发展服务、兴感恩社会之风”为主题的“百户定项免费检验"感恩惠民服务活动。
4、做好信息宣传工作。2009年上半年上报市局信息64条,采用率达到57条,在市以上媒体发表文章30篇。
二、存在问题
2009年上半年,我所各方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市局的要求和全年的目标还有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1、工作质量还需进一步加强,跟踪监督管理还未到位。上半年,食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报告质量和条、代码工作质量连续两次被省局相关部门通报,排名倒数后三名。
2、业务收入不平衡,工作创新意识不够强。目前尚有两个部门未能完成序时进度工作指标。在围绕中心业务开展、提高服务水平上,如何开拓工作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创新局面做得不够。
3、还存在一部分同志大局意识不强,本位主义严重。
4、部分同志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有待提高,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风气还未形成。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1、全力争创国家白酒中心。
2、继续开展代码办证,条码新办和续展工作,与省标准情报院合作,建立标准信息的联网查询系统。条、代码工作退出全省后3名。
3、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各类指令性抽检任务及工商下半年市场监抽任务。
4、进一步拓展农业部门、市场委检业务。在农业系统业务上寻求大发展,向测土配方、农药等方面发展;加强与县区、稽查部门协作,增加技术服务内容。
5、继续做好四个省中心建设,发挥白酒、玻璃等省中心辐射作用,做大市外业务,并积极向周边及省外拓展。
6、做好500万元检测设备方案中自行采购设备的调研、采购工作。
7、进一步规范质量体系运行,加强检验工作质量考核工作。使检验工作质量退出全省后3名,发证检验报告质量退出全省后5名。
8、继续深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行风建设不放松,确保不出现违规违纪事件。
9、开展一次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10、力争下半年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2项以上,省级以上期刊论文20篇以上,国家核心期刊2篇以上。
关键词:企业;转型;发展;挂牌;上市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2-03 -02
省生资总公司复建于1980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由于受前期国家经济过热影响,公司对外投资失控,应收款难以回笼,再加上外部环境变化,企业竞争力下降,公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摆在生资公司领导和全体员工面前的是生死存亡的抉择。为谋求生存,公司不畏艰难,勇于承担风险和挑战,在省物资集团的正确领导下,依据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物资集团相关文件精神,大胆谋划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认真研究并制定了公司改革改制方案,转换经营机制,稳步推进企业用工制度改革,有效开展人员分流和资产重组,在省属物资系统率先完成全员劳动关系的调整工作,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抢得先机,赢得了时间。公司发动干部职工群策群力,主动调结构,盘活资产,想方设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方式,将仅有的一点存量资产进行重组,组织员工投资入股,搭建生存平台,开展经营自救,先后组建了金伦公司、华东旧车公司、金长安科技公司等,这些公司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多年来生资公司坚持改革,不等不靠不要,在改革中寻找生机,在创新中谋求发展,新公司为生资公司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金长安科技公司现状
2009年生资公司在老的传统单一经营模式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主动转型,创新理念,负重奋进,在做好原有商贸业务的同时,通过资产重组,引进人才,对方带项目负责经营,我方出资金负责管理,组建了以股权为纽带的混合股份制企业――江苏金长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公司”),开展整体实验室环境和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全新领域,为生资公司谋求一条生存之路,发展之路,实现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经营模式。生资公司从一个传统单一的纯贸易型企业探索转型,以构建科、工、贸相结合的企业发展新格局。
时至今日,六年来新公司从无到有,在不断探索中奋力前行,现已成为行业颇具影响力的领跑者,从事的DNA实验室工程建设,处于国内先进行列。新公司根据工作的需要目前已将注册资金增加到1100万元,具有智能化与电子专业承包二级、装饰装修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二级、空气净化工程二级、机电安装三级等资质,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个国际体系的认证。新公司现有各类管理人员45人,专业从事建筑智能化、实验室工程等特殊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设备销售、技术研发及服务的高科技服务型企业。业务以江苏为轴心辐射全国,行业覆盖质检、商检、纤检、公安、医药、血站、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际专业检测机构等,工程涉及纺织、造纸、烟草、化工、涂料、医药、电子、精密仪器等十多个领域,已在恒温恒湿工程、机房工程、净化工程、智能化工程等承揽建设上产生积极影响,销售规模一直保持在3300万元左右,发展总体稳定,前景看好,符合预期。
然而,现有的规模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新公司难以逾越的台阶,成为新公司发展的一个瓶颈,原因有多方面的,我们深感资金匮乏是企业发展的拦路虎。企业要做大做强,首先要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企业因为抗风险能力差,可以抵押的实物资产有限,很少有银行愿意接受企业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订单质押、仓单质押、保单质押,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企业一直缺少利用金融杠杆做大做强的平台。为此,从2015年初开始公司着手挂牌新三板做准备。
二、新公司寻求挂牌新三板的动因
(一)完善公司治理,夯实基础管理、实现规范发展
企业上市新三板,都会依法着手明晰产权关系,规范纳税行为,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使登陆新三板后,企业的工作重点仍然会围绕资本市场,不断的完善公司治理,夯实基础管理、实现规范发展的过程。
(二)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使公司的资产价值将成倍甚至数十倍地增加,原始股东的价值也会得到最大体现
此外,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时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有效增强企业创业与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借助新三板市场上市融资,有助于企业打破融资瓶颈束缚,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而且股权融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独特机制有助企业实现股权资本收益的最大化。配股、增发、转债等多种金融工具有助于企业实现低成本的持续融资。
(三)中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后与主板市场上的企业一样,相当于为企业资产的“证券化”提供了一个交易平台,增加了公司股票的流动性
上市后资本市场的公开交易,也有利于发现企业的价值,实现企业股权的增值,为企业股东带来高额益价财富。
(四)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及市场影响力
企业传播品牌或形象主要有三个途径:口碑、广告和营销。其实,上市具有更强的品牌传播效应。因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就表明企业的成长性、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得到了承认,这本身就是荣誉的象征,对企业的品牌建设作用巨大。其广告效果可使企业快速在行业中引人注目,吸引市场的关注度。
(五)企业在新三板上市融到资后,企业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经过一阶段的培育,会将一个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培育成成熟企业,达到上中小板或创业板的上市条件,继而转板上市,融更多的资,使企业依托资本市场更好发展。
(六)财务费用
券商和审计律师中介机构的费用企业基本不用再支付,政府补贴部分即可全部涵盖所有。
(七)新公司积极创造条件,符合在新三板挂牌要求
新三板挂牌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依法设立且存续满两年;2.业务明确,具有持续经营能力;3.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合法规范经营;4.股权明晰,股票发行和转让行为合法合规;5.主办券商推荐并持续督导。对照上述要求,新公司除第4条没有股改外,其余条件均可以创造条件满足。
三、新公司发展愿景
新三板市场2014年末有1572家挂牌, 2015年末增加到5129家,挂牌速度惊人,预计2016年末将超过10000家。从目前新三板市场的特点来看,除满足新三板挂牌的基本要求外,以下六类企业更适宜在新三板挂牌:1.技术含量高处于初创期的企业;2.具备一定盈利能力却有发展瓶颈的企业;3.受IPO政策限定暂时难以上市的企业;4.寻求并购和被并购机会的企业;5.未来2~3年有上市计划的企业;6.尚未盈利的互联网企业。券商近期重点推荐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导向,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其他领域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性强的企业。经过分析和研讨,公司董事会认为金长安科技公司基本符合国家新产业政策,符合上新三板基本条件。我们想通过金融杠杆获得更多融资渠道,公司要做大做强必须走资本市场道路,而新三板的低门槛、低成本、速度快、不设财务指标的备案制度是新公司在这一融资平台上做大、做强的最佳选择。
当然从想上新三板到挂牌新三板,也不是轻而易举,一帆风顺,还需要做大量工作。2015年新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索。经努力和市场运作,新公司已于2015年11月份成功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简称“金长安”,企业代码690331,并获得300万元的科技融资额度,为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16年年初又被鼓楼区政府奖励5万元。公司先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有些手续先行规范,可以少走弯路,也为今后顺利挂牌新三板创造条件。
一、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员,特别是对急、危重病员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二、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员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员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室治疗。
三、诊断明确需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员,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按转院制度执行。
四、如遇危重病员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绝抢救。
五、对已接诊需会诊或转诊的病员,首诊医师应在初步检查并书写病历后,再请相关科室会诊或转诊治疗。对于急诊病员特别是危重病员,首诊医生应亲自或指定护士护送并做好交接手续。
六、涉及两科以上疾病的病员收治,由首诊科室(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会诊,协调解决,有关科室均应协同救治,不得推诿。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或主治医师查房时,下级医师和有关人员须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一次,一般在固定时间进行;责任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住院(进修)医师对所管病人,每天上、下午至少各查房一次。
二、上级医师查房前,住院(进修)医师须认真准备,并把所需各种资料备齐。查房时,主管医师报告病历、目前病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随时回答上级医师的提问。上级医师查房的意见和决定,要详细记录在当日的病程记录中。
三、科主任、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要检查医疗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确定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及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介绍国内外的新进展、新观点、新疗法;回答下级医师的提问;检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下级医师和护士对诊疗和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医疗、教学指导工作。对新入院病人,3日内应有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查房意见。
四、责任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认真听取下级医师的汇报,检查指导下级医师的工作;尤其对新入院、危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佳、有潜在医疗纠纷的病人进行重点检查和讨论;听取主管医师和护士反映的有关情况;倾听病人的陈述;检查病历并纠正错误记录;了解病人病情变化;检查医嘱和医嘱的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确定病人的诊断及治疗原则;决定病人会诊、出院等事宜;遇有危重及疑难病例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请示;对新入院的一般病人查房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危重病人入院后立即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出查房意见。
五、总住院医师查房,指导住院医师对新入院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提出初步的处理意见,指导危重病人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检查上级医师查房意见和医嘱的执行情况,检查病历书写和医疗质量。
六、住院医师查房,每日查房二次,准确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对危重病人、手术后病人须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检查患者;根据病情申请各项化验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主动向上级医师汇报;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了解病人的心理及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为上级医师查房准备好有关资料,上级医师查房时,准确汇报病历,提出诊疗方案及需要上级医师解决的问题,汇报上级医师指示的执行情况。
三、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一、危重病人抢救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涉及多专业病伤时,由主治科室负责邀请有关科室参加抢救。
二、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
三、急危重症、大手术、特殊病人及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告给医务科、护理部和主管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主持抢救病人的科室应向医务科填报危重病人报告单。
四、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坚守岗位,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医师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医师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原则上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特殊紧急情况下的口头医嘱应经主持抢救医师核对后执行。
五、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医师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医师。
六、需多科协同抢救的危重病人,原则上由医务科或主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医师。参加多科协同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特长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七、因纠纷、殴斗、交通或生产事故、自杀、他杀等原因致伤的病员及形迹可疑的伤病员,除应积极进行抢救工作外,应同时向保卫科汇报。
八、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及后勤部门,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或推脱,以充分支持和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九、病情许可情况下,紧急、意外事件病人可转重症监护病房以加强治疗。首诊负责医护人员必须床旁交接,详细介绍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保证危重病人抢救连续性。
十、医务科应动态掌握全院危重病人抢救情况,对抢救工作给予协调指导。
四、医务人员值班制度
一、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均须设医师值班。原则上应由住院医师任一线值班,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任二线值班,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三线值班。值班医师由科室报医务科批准备案后,方可单独值班。
二、值班表上报医务科备案。未经科主任同意,不得擅自调班。
三、一、二线值班医师必须在医院值班室值班。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不得随便找人顶替,确有特殊情况时经科主任批准并交待工作后方可调换。
四、值班医师在班期间,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人的临时处理,遇有疑难问题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处理。
五、护理人员邀请查看病人时,须立即前往巡视。如因公必须离开时,须向值班护士和上级医师说明去向及联系方式,遇抢救时须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返回。
六、药房、检验科、放射科、超声诊断科等科室,须根据情况安排好值班,坚守岗位,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医师交接班制度
一、值班医师接班时须按时到岗,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全面负责值班期间的医疗工作。
二、重、危病人须在病床前交接班,当班医师须在下班前将危重患者的病情及处理事项记入交班本,床前交班后由接班医师签字接收。
三、值班医师须巡视病房,特别注意检查危重病人和手术后的病人,遇有疑难问题时,须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并做病程记录。
四、值班医师须书写病程及值班记录。
五、值班医师应在每日病房交接班会上,汇报值班期间病人有关病情、治疗经过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对于入院2周后诊断仍不明确;住院期间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重要发现,导致与原诊断不符或治疗上需作重大变更的;治疗效果不好者,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二、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持,病区医师均应参加,必要时邀请有关科室人员参加。
三、讨论前由负责床位的实习医师、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整理好病例资料,住院医师汇报病史,介绍病情和诊疗过程;主治医师应详细分析病情,提出讨论目的及观点;正(副)主任医师结合国内、外资料综合分析,提出总结性意见,制订诊治措施。
四、讨论情况由经治医师及时记入病历及记录本,并经主持人审签。
七、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一、对手术难度较大、复杂、疑难、新开展的手术都必须进行术前病例讨论。
二、一般手术,讨论会由主刀医师主持,手术组医师,床位分管护士或邀请其他科室有关医师参加。术前谈话内容应在术前家属谈话前完成。
三、对于重大,疑难危重病人的术前讨论会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指定的主任医师组织讨论,并应邀请麻醉医师及有关人员参与讨论。
四、特大手术,新开展手术均须由科主任组织讨论。讨论时由经治医师汇报病史(包括所有检查结果),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指征和术前准备情况,然后由分管主治医师补充。
五、术前提出手术方案,预计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意外,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术后观察事项以及护理要求)。
六、讨论时应充分发表意见,全面分析,任何意见均应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最后尽可能达到意见统一,并作出明确结论。
七、术前讨论情况整理后应及时记入病案。讨论情况由经治医师及时记入病历及记录本,并经主持人审签。
八、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一周内进行讨论。特殊病例,如死因不明、医疗纠纷、意外死亡和刑事案件等死亡病例应在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一周内进行讨论。
二、死亡病例讨论会由科(副)主任主持,参加人员由科(副)主任决定,原则上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必要时由医务科及其他科室人员参加。对急危重及疑难死亡病例,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院内外专家及院领导等有关人员参加。
三、死亡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死亡诊断及诊治中可能存在的缺陷等,与会人员认真分析讨论,总结诊治经验。吸取经验教训,最后由主持者归纳小结。
四、讨论情况由经治医师及时记入病历及记录本,并经主持人审签。
五、如为医疗缺陷,应初步定性,提出处理意见,及时上报。
九、手术分级管理及手术权限准入制度
一、手术及手术医师分级
按《转发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医疗机构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管理规范>的通知》执行。
二、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各级医师确定主持某个手术前,必须在(本院或进修所在医院)上级医师指导下至少主持完成一定例数的病例(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手术复杂、难易程度确定具体完成例数),达到要求例数后由医师个人提出申请,经科室技术核心小组(由科主任及2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考核合格后向医务科申请该手术的权限。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的手术权限由医院专家委员会考核。所有医师须经审批同意授权后方可开展相应类别和级别的手术。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经授权的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经授权的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经授权的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经授权的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经授权的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经授权的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经授权的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经授权的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经授权的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经授权的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八)国家、省、市规定需资格准入的手术,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
(九)新调入、聘任的各级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前应在高一级的医师带教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核定权限。新调入的学科带头人须将以往开展手术情况总结申报,然后由医院专家委员会考核认定。
(十)进修、实习医师不授予单独操作各级手术的权限。进修医师确实需要的,由科室根据其职称和实际能力经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申报比实际职称低一级的手术权限,经医务科审批同意后授予相应手术权限。
(十一)外籍医师在本院行医手术的执业手续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十二)邀请外院专家会诊手术、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按照医院相关文件执行。
(十三)禁止(1)低级别医师做高级别手术,(2)跨专业手术,(3)开展未经授权准入的各类各级手术。
(十四)急诊手术原则上应由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手术。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生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期间,任何级别的值班医生在不违背上级医生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急诊手术中如发现需施行的手术超出自己的手术权限时,应立即口头上报请示。
三、医师个人手术权限准入和管理
(一)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的手术权限报医院专家委员会审批,其他各级医师的手术权限由医务科负责审批。
(二)各级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某类手术一定例数后填写《医师个人手术权限申报表》并提出申请,经科室技术核心小组考核合格、审批同意后向医务科申请独立操作该手术的权限。医务科根据申报医师的资质、手术开展情况、科室考核意见等对医师的个人手术权限申报进行审核。
(三)各级医师经医务科或医院专家委员会审批同意后授予所申请级别和类别的手术权限,授权后方可独立开展该类手术。
(四)医师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造成手术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将暂停医师该类手术权限3~6个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医师提出再次申请单独操作该类手术的权限,医务科或专家委员会根据考核情况决定是否再次授予。
(五)手术权限申报时间暂定于每年4月和10月下旬,医务科或专家委员会于申报的下个月底前评价、审核授予各级医师该年度的各级手术权限。
(六)未进行申报的医师不得单独操作各级手术,对超越权限的手术和人员麻醉科、手术室将不予安排手术。
四、手术审批权限
按《转发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医疗机构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管理规范>的通知》执行。
五、门诊手术:门诊手术只能施行局麻下的小型体表手术,禁止施行全麻、硬膜外麻醉和腰麻下的其他手术。
六、手术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手术审批权限。
七、对违反手术管理制度,造成医疗差错、事故、法律纠纷或医院经济损失的由当事人和科主任承担相应的责任。
十、会诊制度
一、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二、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三、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要在24小时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患者,可到专科检查。
四、急诊会诊:一般急会诊,由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并在会诊单上注明“急”字,应邀科室应在10分钟内到位。病情特别紧急(或抢救)可先通过电话邀请,后补填会诊单,应邀科室必须立即派医师前往。
五、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相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六、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相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科主任主持,必要时也可由申请方医师携带病历,陪同患者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七、科内、科间、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十一、转诊制度
一、凡住院病人因病情需要转科者,经转入科会诊同意,并在会诊申请单上签署意见,转出科联系好床位,方可专科。
二、转入科对转入患者应优先安排,及时转科。如急、危、重病人,转入科应尽快解决床位;如转科过程中有导致生命危险的可能,应待病人稳定后,由转出科医师陪送至转入科。
三、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开出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通知住院处,按联系的时间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向值班人员交代有关情况。
四、危重患者转科时,转出科室医师应向转入科室医师当面交代病情。
五、医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患者需转往外院诊治者,由科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必要时报院长或主管副院长),由医务科与转入医院联系同意后方可转院。
六、转院必须严格掌握指征。转院途中有加重病情导致生命危险者,不宜转院。
七、转院应征求患者亲属、单位意见,向其交代注意事项、是否护送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