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构成论文范文

建筑构成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构成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建筑构成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明清建筑;建筑风格;形成因素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虽然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型,但在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是在园林领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园林都是最具艺术性的古代建筑群。中国历代都建有大量宫殿,但只有明清的宫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现存的古城市和南北方民居也基本建于这一时期。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是明清城市最杰出的代表。北京的四合院和江浙一带的民居则是中国民居最成功的典范。总之,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并非一味地走下坡路,它仿佛是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夕阳,依然光华四射。

以往的建筑历史研究者,常常因明清时期单体建筑艺术性的下降而贬低明清建筑。实际上,明清建筑不仅在创造群体空间的艺术性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在建筑技术上也取得了进步。明清建筑到达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官式建筑由於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标准化,在清朝政府颁布了《工部工程作法则例》,民间则有《营造正式》、《园治》。由于制砖技术的提高,此时期用砖建的房屋猛然增多,且城墙基本都以砖包砌,大式建筑也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由于各地区建筑的发展,使区域特色开始明显。

明代的官式建筑已高度标准化,定型化,而清代则进一步制度化,不过民间建筑之地方特色十分明显。这些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当时中国的自然条件、宗教政治、生活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自然因素

北方:气候寒冷,为防寒保暖,建筑物墙体较厚,屋面设保温层,加上对雪荷载的考虑,建筑物的用料较粗大,建筑外观显得浑厚、稳重。

南方: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房屋通风、防雨、遮阳等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墙体一般较薄(或仅用木板、竹篱笆),屋面较轻,出檐大,用料细,外观显得轻巧。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合院建筑的代表。它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由于北方气候寒冷,为了增加室内的保暖性,四合院的墙体一般都比较厚重;为了抵挡风沙、防噪音,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四周都不设窗,对外只有一个街门,主要靠朝向内庭院的一面采光,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温馨空间。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为了增加日照,四合院的院落非常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由于气候炎热,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江浙一带很多地区的住宅都设天井,不仅达到采光通风的效果,又能减少一定的太阳辐射。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南方民居多用粉墙黛瓦,给人以素雅之感,房屋的山墙喜欢作成“封火山墙”,可以认为它是硬山的一种夸张处理。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这种高出屋顶的山墙,确实能起到防火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

西双版纳干阑式民居通风非常好,首层架空既可以避免首层地板的潮湿,又可以防虫蛇。高寒地区的厚墙、小门小窗。这明显是为了增强建筑的整体保温。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粘土厚度由十米至百余米,开洞后不会坍塌,适合做窑洞住宅,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由此可见,自然条件的影响,对建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宗教政治因素

封建社会,衣食住行均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特别是建筑,不仅具备使用功能,更多表现出的是等级的社会功能。

四合院的布局主要是对称式的平面,封闭式的外观,这与我国封建礼教、宗族制度有很大关系。家族观念中等级制度最为重要,讲究长幼有序、内外有别、主尊奴卑。因此,四合院的等级主要表现为: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四合院是由北房、东西厢房和倒座四面建筑围合起来的院落。

通过一座小小的垂花门,便是四合院的内宅了。封建社会,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耳房可单开门,也可与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书房。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中型以上的四合院还常建有后军房或后罩楼,主要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

三、战争因素

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土楼分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两种。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客家人原是中国黄河中下游的汉民族,1900多年前在战乱频繁的年代被迫南迁。在这漫长的历史动乱年代中,客家人为避免外来的冲击,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起初用当地的生土、砂石和木条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多层的方形或圆形土楼,以抵抗外力压迫,防御匪盗。这种奇特的土楼,后来传布到福建、广东、江西、广西一的带客家地区。从明朝中叶起,土楼愈建愈大。在古代乃至解放前,土楼始终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的楼堡。

福建永定承启楼是土楼的最典型的代表,建于清顺治年间。外圆环平面直径达72米,高12.4米,布局上共有4环,中心为大厅,建祠堂,内一圈为平房,外一圈为2层,最外一环底层用作厨房、畜圈、杂用,二楼储藏,一二层对外不开窗,上2层为卧室,回廊相通各室。外环高大,但内环和祠堂低矮,故内院各卧室采光通风良好。出于防卫需求,土楼外墙高大厚实,一般达1-1.5米,外环楼层开箭窗,外小、内大,既利防卫又利使用。土楼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和强烈的宗族特性。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

此外,我国其它地方的民居也都很有特色。总之,民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法式”、“则例”等条条框框的约束,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资料:

第2篇

应该在一限度之内控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侧移。具有更高的抗震设计要求。对于高层建筑进行结构的抗震设防设计,在考虑正常使用时的风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同时,还必须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确保在小震的情况下不损坏,在大地震时不倒塌。

2.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2.1要求我们工作人员要做好相关资料搜集工作,来确定最终的计算参数。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来说,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决定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参数。如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温度、气候条件、以及不同的地质条件,而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要参考这些基础而又重要的数据。所以,做好相关的资料搜集对于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意义重大。

2.2要充分利用结构设计软件。我们知道,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以及融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要想不断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质量,就必须采用先进、科学的计算机软件,来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设计数据的准确性,但是,我们工作人员也决不能过度依赖计算机软件所计算出的结果,要对计算机所得出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断,确定无误后在应用于设计工作中去。

2.3在结构设计工作开展中要认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大多数结构设计人员常犯的错误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只重视建筑横向框架的设计,而忽视纵向框架的设计,而往往科学的抗震设计要将横向设计和纵向设计有效结合,才能设计出科学的抗震性。也就是说横向设计与纵向设计二者同等重要。所以,在抗震设计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循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这就要求结构设计应设计成延性结构。延性结构的变形能力能够有效地承载一定的地震作用。

2.4重视概念设计存在的差异进而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结构概念设计阶段,我们应该如实参考建筑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并且将该建筑所具备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安全性、没关系、经济性,最终确定建筑结构的科学方案。同时在概念设计中应处理好总体布局与关键细节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兼顾,从而全面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性。

2.5在进行建筑结构方案设计及相关设计内容中,其设计工作人员在执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统一的规范管理内容。对出现异议的情况,应当由相关的专门负责人进行解决。其最终意见主要由专门负责人以及总工程师进行确定,不能一意孤行,以免对工程质量和进度造成负面影响。

3.结语

第3篇

1.1地下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建筑结构设计单位在设计建筑结构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对地基稳固度的重视程度。地基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地下室设计状况的影响,所以说做好地下室的设计工作时非常重要的。从我国很多建筑结构设计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没有严格要求地下室设计成效;在未详细了解建筑物墙体厚度、混凝土强度、建筑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就盲目地开展地下室设计工作,这直接影响到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可靠性,对将来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而言,埋下了安全隐患。

1.2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的施工步骤都是按照事先设计的施工图纸展开的,所以对于整个施工环节来说,建筑施工设计图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图纸设计工作的成效,会对整个直接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然而,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状来看,很多施工团队都忽视了设计图纸工作的重要性,采取了不认真的态度对待施工图纸设计工作,使得施工图纸不够严谨,缺乏学科、合理性。例如,在设计各层结构的具体施工图的时候,使用了不标准的图集,也没有弄清楚各层梁、柱、墙的详细构造。

1.3建筑选址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如此可见,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头。这句话运用到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中,也就意味着要做好最基本的结构设计工作。对于任何建筑施工项目而言,倘若选址存在不稳定状况,那么再好的建筑结构也无法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当前,在建筑选址中存在的选址缺乏合理性、科学性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系数,不利于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

2建筑结构设计对策

2.1优化建筑结构设建筑结构设计单位在优化设计高层建筑结构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问题:(1)设计工作要为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服务;(2)要尽可能地控制好工程造价,将之设计在可接受范围内。对此,需要建筑结构设计单位,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投资商的经济实力和实际的施工需求,权衡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与建筑施工企业投资回报之间关系。所以建筑结构设计单位,要借助“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压弱拉”的原则,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促使建筑结构设计单位制定的方案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2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筑结构设计师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之前,应该要加强与承包商、投资商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通过与他们之间展开的交谈活动,了解到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要求,同时充分了解本次到建筑工程的施工基调,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以及地质条件进行整体把握,明确建筑方每个部门需要注意和配合的地方,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案确定下来。

2.3明确参数含义在建筑工程中的有些专业术语难以区分,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师而言,在没有明确参数定义的前提下,开展设计工作,必然会影响到设计质量。理论上而言,参数是没有明确界限的,但是在具体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每个参数都需要界定实际有效意义,所以设计人员应该明确参数的含义,并在实际的设计工作过程中,对这些参数加以正确利用。

3结束语

第4篇

远程教育的特征随着现代的发展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远程教育是指将课程到校园外的一处或者多处学员的教育,现代的远程教育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学员的教育,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三代,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学生通过远程教育进行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指导学生,实现师生的相互沟通。通过远程英语自主学习,学生不仅能学习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层次,自主决定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习时间的长短,这种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远程英语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更好地掌控学习过程、学习资源,自愿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有效掌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余文森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如果学习与人的客观性、受动性相关,那么自主学习则与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相关,学习者通过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完成自己的认知过程。

2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远程英语自主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往往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使学习的主体更加明确。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的要素主要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建构主义在远程英语自主学习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多媒体不再是教师独有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发展成为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为学生创立了情境。

2.1多媒体环境下知识建构的原则建构主义在远程自主学习的广泛应用是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向,并将传统的以课堂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多媒体教学的推广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在Web2.0迅速兴起之后,教师可以全网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源,也可以在分析学生的需求之后自行设计课件,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学习资料和英语交际环境。笔者认为,多媒体不单是一种传播并共享教学资源的工具,它还是完成知识建构的一种手段和知识交流的一种渠道。多媒体环境下的远程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其教学优势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实现知识的共创与分享的同时,还应将教学形式多样化,实现沟通信息化和学习自主化。

2.2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建立的原则首先,要坚持创设情境的原则。建构主义理论坚持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完成教学目标,而是学生技能在各种情境中的自如应用,是一种真实情境的学习体验。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如何设计语言情境将成为远程教育的中心问题,只有将设立的情境与生活情境相一致,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和生存能力。其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建构主义理论坚持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网络提供的大量教学资料,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取学习材料,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学生作为意义的建构者,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决定了不同的消化程度,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并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提供适当的帮助。远程英语自主学习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协作,互相帮助,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向能力略高的人请教和探讨,培养其合作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坚持资源多样化的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各种信息资源,建构主义强调其主要目的是用来学习,而不是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应该提供各种类型各种渠道的教学资料,比如网络资源、数字资源、多媒体课件等等,进而支持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意义构建。

3远程英语自主学习的意义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储备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此基础上才能建构新知识。通过远程英语自主学习,除了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外,还具有以下及几点意义: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远程英语自主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学生在经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之后,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优越性,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学生通过对英语知识的在线浏览,完成笔记和其他文档的编写,建立会话情境等,充分感受到自主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区别,加深对学习的感知力。长期的远程英语自主学习,不仅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还能让他们更加有自信解决遇到的困难,培养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第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远程英语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行为包括计划行为、方法行为等。经常远程英语自主学习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积极地思考,逐渐摆脱了被动学习的状态。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师生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学生可以多渠道向教师和能力较高的学生提问,比如QQ、邮箱等工具,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这种远程教育的环境下,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不同功能的学习行为,而且反思学习行为和总结学习行为的效果最为显著。第三,提高英语语言能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日益复杂的语言环境使得英语语言能力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衡量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英语的考试成绩。研究发现,学生通过远程英语自主学习,英语成绩得到明显提升。远程教育创设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会话,学生可以讲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在实现人际交流的同时,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4远程英语自主学习的问题

远程教育虽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也存在较严重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学校在网上开设了远程英语自主学习的课程,网络英语自主学习虽然提供了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但是多数同学还不能够深刻理解网络自主学习的作用,对学习缺乏计划、监控和评价。远程英语自主学习的平台一般对学生操作水平要求比较高,大部分学生无法接受网络学习,对网络学习的认知水平和适应性较低,体会不到网络学习的优势。甚至有些学生从来不在网上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既浪费了资源又荒废了英语学习,缺少自主获取网络信息的动力,使得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当前英语自主学习最大的障碍就是学生观念不能尽快转变,多数同学能接受的还是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所以要想推广远程英语教育,就要尽快转变观念、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5建构主义理论应用的远程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英语学习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性别、年龄、学习环境、语言学能、学习策略等,自主学了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还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关。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完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等手段,最大限度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5.1建构学习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它认为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起到了指导和协助作用。在远程教育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探究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才是学习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在网络平台上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检索并结组探讨,在探讨中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此外,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如看英文电影等,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探究动机,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英语学习。

5.2建构学习环境,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建构主义认为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具有社会性的特征。目前来看,学生学习英语遇到的障碍主要是缺乏语言环境,无法将已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可以设定相应的语言情境,模拟现实环境,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句式和语法。通过远程教育,把日常生活常见的场景放在网络平台,建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与实用性。学习策略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还有利于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除注重建构学习环境外,还应该加强学习策略的训练。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监控,督促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严格执行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熟练使用知识管理工具和具体的学习策略。在网络平台上建构的学习环境并不是真实的场景,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社会情感策略的训练,鼓励学生和老师或者其他同学交流感想和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5.3建构社会性学习,完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英语学习是一种互动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学生在远程英语自主学习时,不仅要有独立精神,也应该具备合作精神,有效地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可以改进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项目,通过交流学习经验体会、社会体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总结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方法。实践项目可以涉及商务、旅游等方面,将实践的结果做成PPT上交,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评价对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制定与远程教育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可以建立质量监控系统,提示、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建立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学习情况,作为评价的参考。还可以利用网上考核平台,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阶段测试,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过测试情况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习质量。

6结束语

第5篇

钢筋工程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很重要的影响。只有在钢筋选购、加工、存放、安装等环节中确保其质量,才能为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提供便利,确保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对于钢筋加工、存放阶段,第一,需要确保钢筋原材料的质量,做好钢筋原材料的验收工作。在进场过程中,对其产品合格证、型号、强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不合格或不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的钢筋材料进场;钢筋的存放必须整齐,同时由于钢筋具有容易生锈的问题,需要做好必要的防锈保护措施。在钢筋的加工方面,应该结合工程施工图纸的具体要求,根据工程设计的结构形状等进行加工。同时将加工好的钢筋配件进行合理存放,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于钢筋安装,第一需要将安装过程中必备的工具准备妥当,然后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同时加强对钢筋安装人员的培训,使其严格按照钢筋安装规范进行操作。对一些柱梁交叉处钢筋纵横交错及其他钢筋较多的柱筋应分组编号,以防混淆。对一些斜柱、异形柱,柱钢筋应用钢管支架对钢筋进行临时固定。对于规格大于22mm的应采用机械连接。总之钢筋工程务必保证其级别、规格、数量、长度、间距、锚固长度及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

2混凝土工程

高层建筑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具有配筋多、体积大、结构复杂等特点,同时对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控制施工温度,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混凝土的配置、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避免混凝土结构强度受到影响。作为一种水硬性材料,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必须进行适当的养护,可以说养护施工是混凝土质量的有效保障措施。进行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为了在混凝土硬化期间,防止其表面的水分过渡流失,影响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强度,避免其表面出现裂缝。现阶段,混凝土工程养护施工中一般利用新型的养护工艺,即加入养护剂。利用养护剂能够有效的隔离空气与混凝土表面直接接触,避免水分流失,确保混凝土内部水化反应的进行。当然,在进行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该对养护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对于大体积凝胶材料混凝土来说,其养护时间一般不能少于14天,同时也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如天气、温度等进行具体考虑。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其表面水分流失快,需要在其表面用一层塑料薄膜进行养护,及时调整混凝土内外温度差,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目前,在我国高层/超高层混凝土结构中,C40-C60及混凝土应用已较为普遍,采用高强混凝土可以减少构件截面尺寸,增加有效使用空间,降低自重,节省材料费用。另外,高强混凝土流动性不佳,使泵送难度加大,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进步,国内的泵送混凝土主要采用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

3垂直运输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垂直运输作业很多,并且运输量一般较大,给指挥工作增加了难度,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尤为重要。所以,在垂直运输过程中,需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机械,如施工电梯、塔式起重机、输送泵等等,这样才能确保垂直运输的安全,提高工程运输的经济效益。

4总结

第6篇

关键字:工程监理面临问题对策

一、前言

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是专业化、社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受业主的委托,以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公正地管理合同,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得以最优实现。

工程建设监理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已经初步形成新的工程项目管理的格局框架,促进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水准的提高,其对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投资和工期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腐败行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建设监理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但与此同时,建筑工程监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下文中将会讲到问题及其对策。

二、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面临的问题

1.监理市场不规范1.1监理业务的承揽方式不规范。当前监理业务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主要是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及业主私招乱雇、系统内搞同体(或连体)监理等,致使建设监理的作用在相当多的项目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2行业性和区域性保护限制了发展空间。任何行业都应该遵守最基本的市场规律,而市场规律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而没有市场的开放就没有市场竞争。当前监理市场的开放受到了制约,主要体现在行业性保护和区域性保护,垄断经营、封锁市场、抵制外来企业进入;有些地方主管部门利用监理企业需要到当地注册的政策规定,蓄意保护当地或自己下属监理企业等等。

2.监理工作不到位

2.1人员不到位

20世纪90年代以米,全国基础建设项目的迅猛增长,使得现有工程监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数量不能满足工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各业主单位在招标时要求的人员资质都偏高,有的监理企业为了中标不得不在多个项目上报同一批人员,因此一旦中标,换人以及很多项目的总监只挂帅不出征和空挂监理人员的现象屡见不鲜。

2.2管理不到位

受利益驱动以及为了企业生存的需要,有的监理企业把承揽的项目承包给个人或转包到某个较低资质的企业,而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这样势必会造成企业对项目直接的管理不到位,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2.3监理权力不到位

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内容是。三控、两管、一协调。,而实际上赋予监理工程师的权利仅局限在质量控制上,如果没有其他的权利作保障(特别是计量支付权、设计变更审查权),承包人不会接受或不听监理工作指令,监理工程师对质量的控制也会大打折扣。

3.监理收费低,还没有完全做到市场化事实上,监理单位的收费是有国家明文规定的,但由于目前监理行业竞争激烈,而且监理单位逐渐增多,所以收费不规范,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我国监理取费是根据[1992]价费字479号所规定的标准,但是由于业主无根据地压价和监理同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使得不少项目无法达到应有的取费标准,资金不足使得各监理单位只能勉强维持监理工作的运转,这势必影响监理事业的发展。

4.监理人员的自身较低的素质状况阻碍了全过程监理的实施

目前,许多建立单位中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多是以前搞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及施工技术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或者干脆是未经过培训就上岗的离、退休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对现行规范标准不了解,这就不可避免地在部分人员的思想上对监理产生片面认识,把监理片面的理解为质量监督。另外,由于他们当中有为数不少的人员只懂工程技术,却缺乏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这几方面都是国际监理工程师所必需的。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虽然我国工程监理目前存在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是我国建设体制改革和监理制度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建设监理的发展前景还是宽阔的。我们应抓住新一轮改革的机遇,勇敢迎接挑战。下文从政策法规、监理机构自身和监理机构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1.法规制度的完善

要想解决上文中所提高的各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法规制度上来完善,使得监理行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监理协会、监理企业应关注建筑法修改的机遇信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思考。我们迫切需要行业代言人,将监理行业的呼声传达到立法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目前正在修改讨论阶段,建筑法的修改势必引起一系列建设法规、标准和规范的修改调整。如《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应对企业资质等级的划分,资质等级标准(如注册监理工程师的人数和其他注册造价师、咨询工程师的要求等)重新界定。又如《监理工程师考试和资格管理办法》,应放宽考试资格要求(目前监理工程师报考资格中取得工程师三年的条件是所有工程建设体系资格考试中条件鼓苛刻的),而应加强后续教育。再如招投标法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要求监理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上时必须进行招标等规定。

2.监理企业应抓好队伍建设、抓好制度建设、抓好企业改制,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法规制度上完善后,就应该从企业自身找原因,坚持完善自身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从事监理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索质要求是较高的,应具有技术、经济、法规和管理的综合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监理企业应具备两类工程咨询人员:一类是技术型咨询人员,他们主要提供设计,进行技术交底,以及在实施中协调和解决出现的技术问题;另一类型是管理型咨询人员,他们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确保工程项目投资、质量、进度目标的实现。虽然监理企业不可能同时具备工程监理、设备监理、招投标、采购、造价咨询、前期工程咨询等资质,但必须储备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监理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加强风险管理,实行监理责任保险制度,适当转移责任风险。

3.人员素质的培养(道德素质和技术素质)监理企业由于利润较大,所以对人员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道德素质和技术素质。从提高道德素质方面来说,要提高监理人员道德素质,做到既不能,随意向承包商索取物质需求,同时也要防止监理人员和承包商一起造假,共同欺骗业主的行为发生。

从提高技术素质方面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平时加强经验的积累,注意对工程中易出现的通病的总结、汇总。每一道工序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针对该工序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通病和施工特点,事先提醒施工管理方注意及要求他提出相应的保证措施,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检查其落实情况。二是在监理单位成立时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要对其资质进行严格审查,这包括审查监理单位中监理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和专业配套能力、监理技术装备、监理经历和管理水平。监理单位开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资质水平常因人员变化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因此对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应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在规定期限对监理单位的资质进行复查,以确保监理单位有承担相应监理业务的能力。三是监理工程师培训和考核要严格管理。首先,在对监理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经济、管理及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真正担负起监理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黄春华.当前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思考.经济管理论坛.2005

[2]陈道群,王友祥.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公路与汽运.2006

[3]刘健新.监理概论.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4]李天翼.建筑工程监理的现状、问题和解决办法.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

第7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造价控制;变量问题;控制措施

从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造价控制方面来分析,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对整个建筑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结构设计的影响已超出总工程造价的50%以上;而从建筑结构设计周期来分析,其阶段的设计周期仅占总工程建设周期的20%,可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阶段对总工程造价的影响有多大。就现阶段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工程造价来看,值得建筑企业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造价合理。

1建筑结构设计的工程造价

1.1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造价基本概念。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项目,前期工程规划以及结构设计环节非常重要,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围绕核心,从建筑结构设计中能够充分显示出施工技术与工程造价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并予以有效的施工方案实现施工顺利、成本合理的目的,这样对工程造价来说也能够提高控制能力。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满足建筑方案要求,确保建筑项目整体设计合理,以达到建筑工程竣工后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目标,促进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筑项目工程造价是指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决策、设计等各环节投入成本的总额度。1.2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造价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工程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建筑工程中技术与经济两个元素从对立的走向转变成统一走向的过程,目的是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能力的同时,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投入,在以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各个成本投入环节非常多,在经过合理规划后,并取得决策确认,就可以作为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因此,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非常重要。经过多年对工程造价的了解与分析,工程结构设计与工程造价之间的影响关系非常明显,以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影响率。可见建筑结构设计对工程造价好坏的影响非常大。

2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的变量问题

2.1工程造价机构配置不合理所引起的变量问题。就当前建筑项目设计中,结构设计环节至关重要,相应的工程造价结构配置也需要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而现阶段,在建筑工程结构造价控制机构配置不合理已成为影响总工程造价的直接因素之一。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处于平等关系,甚至还有很多建筑工程中对工程造价部门的存在不够重视,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与执行部门,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由于权限与独立性问题、部门地位问题、结构配置不合理问题导致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居多,就拿独立性问题来说,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极容易发生后续工程造价的问题与误差,导致资金投入过大,浪费情况居多,不合理利用成本现象普遍,最后导致工程资金投入加大的问题。2.2控制造价环节缺乏执行力所引起的变量问题。执行力是一个任务是否能够有效完成的关键,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其相关部门的执行力也一样重要,而现阶段在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执行力严重缺乏,部分建筑企业对造价控制的重要性不够了解,也没有意识到造价控制的执行力会直接影响到总工程造价的结果。因此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措施上仍是以传统的方法为主,不具备科学性,造价控制管理人员对工作的态度也不够认真,造价控制数据的准确性也有待审核与验证,进而造成资金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发生。2.3缺乏准确的目标所引起的变量问题。在建筑项目结构设计环节中工程造价过程缺少一个明确的控制目标已成为影响工程造价控制重要因素,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意味着工程造价控制处于盲目的状态中,这是一种级不负责任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具体表现是施工企业在确定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目标时,不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制定目标,不能形成一个有机地整体,对工程造价目标的一致性十分不利,降低后期施工工作的完成效率。

3实现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具体措施

3.1制定一个明确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一般是采用制定方案的初步估算来制定所谓工程造价控制阶段的初步目标,对于包含具体技术设计的建筑工程将使用初步设计概算作为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对于没有具体技术应用的建筑则可以不经过修改直接将初步设计概算作为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3.2完善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制度。完善的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制度是有效实现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要建立完善的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制度需要保障已经制定的工程造价控制制度要完的工程造价控制的绩效评价体系,提升整的执行下去,其次要建立一套合理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奖惩分明,最后是要明确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各阶段的目标和具体责任人,明确的目标和职责是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控制的最有力的保障。3.3合理选择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是保障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控制的关键因素,当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是采用价值工程的数据信息来对工程价值的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并使用限额设计的方式实现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规范化。尽管限额设计的方法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该方法在设计阶段的方案的制定和施工管理以及设计概要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一些不合理或者运算错误的地方,要及时的发现并解决,以保证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合理性。3.4实现建筑结构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数字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十分适用于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数字化的发展,当今社会先进的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为工程造价的控制带来了无限的上升空间,要合理使用现在互联网中庞大的信息资源,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的数字化发展是未来工程造价控制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研究专门的工程造价控制的计算机软件仍是提升工程造价控制方式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方法。数字化条件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必然会提高工程施工中的管理质量和控制效率。

尽管各大施工企业都具备比较完善的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会发生一定的问题,要加强行业交流和技术水平的探讨,取长补短,全面提高工程造价控制措施的科学性,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聂鸿魁 单位:秦皇岛维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第8篇

(一)建筑结构课堂教学观念落后

以前中职教学中工程结构类的学生一毕业出来就可以到很好的单位工作,而如今因为社会竞争力不断增大,高学历学生也普遍增加,加之自身的教学水平跟不上时展,导致中职学校的工程建筑类的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许多中职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理论性教学,教学观念过于落后。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以致工程建筑类中职生毕业后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适应能力低。例如,中职建筑类教师上建筑结构课时的课本依旧使用旧教材,传授旧教材的理论,但旧教材许多理论已脱离实际,导致中职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脱节,因而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建筑结构课程不完善

建筑结构课程资源不完善,严重限制建筑结构课堂的开展。例如,刚接触建筑结构课程的中职生对建筑材料、房屋构造、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预结算等基本知识与专业术语几乎没有什么认识,因中职工程建筑类的课程资源不完善,给中职生学习建筑结构课程添加相当大的难度,不利于中职生对建筑结构课程的掌握。

(三)教学方式不合理

在建筑结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中职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受体,学生被动式听教师讲课,这样的灌溉式教学模式[2]严重制约了中职生独立与思考能力的发展;有的教师上课仅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或不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3]方式,只注重教的速度,忽视教与学的质量。单一的、不合理的教学方式严重打击了中职生学习建筑结构的积极性,阻碍中职生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挥。

二、改进教学方法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改进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职教师应该加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强调传授专业理论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建立新的教学思想,积极促进教学教育创新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结构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二)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在《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4]的改革指导下,中职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将被时代抛弃的内容摒弃,以教学计划、“以就业为导向”原则,重新优化、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性将建筑结构基本结构理论和概念与实际工作中工程结构设计、施工融合为一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有效性。例如,《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课时时,教师可以在介绍常用结构体系的时候将下一章节《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的知识点带过,减少不必要章节的课时,因此达到课时高效性的效果;又如,中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后就业实际情况删减一些教学内容。如大多数中职生毕业后无法参加建筑结构设计的工作,因此,中职教师在上专业课程时可以略过柱的承载力的计算。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中职教师应改进建筑结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模式由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转变,新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发挥指导性作用,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展开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讨论的多样化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建筑结构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建筑结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水平。

1.多媒体教学模式

在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让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上《结构施工图》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将要学到的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施工图(砌体房屋结构施工图、钢屋盖施工图)通过多媒体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施工图的认识,将看图技巧传授给学生,同时举一些现实建筑施工图的实例,强化学生对结构施工图的掌握。

2.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一般通过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中职建筑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方便以后展开课堂讨论活动。例如,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材料》一课时时,中职建筑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大家所见过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材料,并将其罗列出来,由此可以展开小组比赛,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以每个小组最后罗列出来的材料数量作为评分标准。由此可以让学生对建筑结构课程产生兴趣与探究精神,开拓学生对建筑结构的视野。

3.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中职建筑结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性。例如,在《墙体承重体系及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课时,中职建筑教师可以模拟一个买家与买家的场景,让学生亲临现实角色,根据顾客(教师)的要求,设计一份墙体承重体系及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建筑结构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小结

第9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城市化也在加速发展,这种社会高速发展的现状也给我国的建筑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商机与发展前景,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只注重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了质量的保障。土建工程作为建筑实施中最基础的项目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稳定程度和质量高低,因此必须注意建筑工程实施中对土建技术的应用。

二、土建技术的概念和常见问题分析

1.土建技术的概念

所谓的土建技术指的是与水、土有关的基础工程设施的设计、建造以及后期养护维修等一系列的工作,目前大部分的工程项目都是用的土建技术。随着建筑行业建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建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深入和扩展,在未来的工程建造中也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土建技术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虽然建筑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一直在不断发展我国应用土建技术的进程,但是毕竟起步比较晚,且起点不高,也就导致土建技术仍然存在着影响工期、成本、工程质量等方面问题的不完善和不成熟的部分,这些技术上的漏洞使企业财产和利润时常发生成本超额输出和利润回收困难等问题。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一个细小的误差都有可能导致更大的失误出现,比如盲目套取方案图纸导致计划和实际情况不匹配、内部荷载力计算失误、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选取失误等等,都会影响建筑物整体的质量。

三、钢混结构特点和优势分析

1.刚混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坚实和坚固,且受力比较均匀,在实践中能够很好的节约材料,实现企业资源最有配置的目标。其中,均匀受力的特点能够保持建筑物不会因为外部横向荷载力和竖向荷载力等的作用导致裂缝或者位移,提高了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程度。

2.钢混结构所支撑的建筑工程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能够在台风、地震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下避免财产的破坏和生命安全的威胁,有效的防止外界因素对居住条件的破坏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破坏。因此,钢混结构也成为了现代工程建造中很多企业所追崇的一种建筑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种类的建筑项目之中。

3.钢混结构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的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钢混结构的技术相对于简单,原材料成本较低,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因此所耗费的前期投入以及后期维修费用都较低,预期未来可能发生的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财产损失也较小,因此从期初到期末,整体的成本支出都比较低,给企业盈利带来了很大的空间。

4.钢混结构由于结构的简易性,因此在设计环节和施工过程中都给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由于钢混结构具有安全稳定的性能,且施工难度小,因此整个成本大大降低,安全隐患也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内,所以整个施工的效率和建筑的质量都会随之上升,工作量降低,工作周期减短,人工、材料、机器等一切投入也会随之节约。

四、钢混结构在土建技术中的应用

1.关于建筑施工混凝土土建技术的应用

混凝土技术在整个建筑项目中就充当着皮肤组织和筋脉的作用,如果皮肤塌陷、筋脉不稳,就会给整个工程项目造成巨大的损失和错漏。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时,一定要挑选适合的混凝土辅料和主料,并配以合理的比例配比,使混凝土的韧性、抗拉伸性、抗负荷性、抗冷热性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同时,混凝土技术的合理使用也会减少墙体裂纹以及内部构造裂缝的产生,起到了粘合整个建筑的重要作用。

2.钢混结构中的土建防水技术的应用

防水技术是土建工程项目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防水工作不到位就会使工程内部产生裂缝和泄露,影响建筑的使用,并且为后期的维修增加了很大人工压力和资金成本,对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形象声誉都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防水关的掌控是相关技术施工人员和管理层不应忽视的重要问题。

3.钢混结构在土建屋面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建设时,房屋的屋顶工艺和屋面技术对于建筑的整体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这些组成部分的防水性能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因此要挑选合适的防水材料,加固屋顶和屋面钢混结构的防水性能,使房屋更加的坚固耐用。在注重防水目标实现程度的同时,也要秉着人文关怀主义,关注居民和建筑使用者的健康状况,尽量选取污染程度较低,对人体无公害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满意度高的工程建筑。

4.关于建筑施工的土建钢筋连接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的钢筋就如同人体的骨骼一般重要,没有坚实的骨架,在宏伟的建筑也会沦落坍塌,因此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土建钢筋连接技术的相关规范,不断发展钢筋连接技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灵活安装钢筋结构,使工程建筑的主体得到更为坚实的支撑,保证项目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土建工程的质量水平和使用满意回馈程度。

5.混凝土梁与圆管柱连接点的技术深化

一般二者相连接并不是简单的套筒式联结,因为套筒式联结方式虽然施工简单,速度快且耗费的人工、物力都较低,但是缺乏可靠的坚固性和韧性,所以一般来说施工方会选择采取更为坚实紧密的焊接环形联结,在连接的过程中要注意很多安全事项,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形钢板的宽度,不能太窄,否则会加大焊接难度,也不能过宽,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因此,在连接混凝土梁和圆管柱时的施工要点就是对于环形钢板宽度的控制。

6.混凝土梁主筋和十字形劲性柱连接点的技术深化

在混凝土梁与H形劲性柱翼缘等相互连接时一般采用的是套筒连接,或在钢柱腹板上进行打孔,在柱翼缘板上进行布置时要注意梁筋数量的控制、肢数控制以及位置控制,保证混凝土梁安装的稳定性、对称性和安全性。同时,这也是一项需要加以重视的技术,因为如果连接点的技术安装工作没有做好,对于后期的使用、养护维修都会造成巨大的问题,比如会因为外界压力产生位移,从而导致建筑裂缝、断裂等因素,从而诱发水、电等一系列使用的麻烦和障碍,因此做好链接点的安全工作和监督控制对于整个建筑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第10篇

1)课程知识点多且更新快,授课内容容易脱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传统课程,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严谨,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实验方法的完善,新的结构和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因此该课程的内容在不断扩充,分析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任课教师不了解新规范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就很难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和当前的设计方法脱节。

2)教学实践环节的针对性不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是一般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现实行的“3+1”的教学模式就是针对该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所谓的“3+1”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在本科四年中拿出一年的时间用于教学的实践环节,这里的实践环节包括各种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学生通过课程设计会对一些基本结构和构件的设计有初步的了解,但在生产实习环节大多数学生从事的只是最基本的体力劳动,对实际工程的认识不够。现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每个知识点大多均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炼而成,如果学生缺乏对工程结构的认识,那么对于高层结构中的概念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就理解不够。

3)教学学时偏少,与抗震课程内容交叉重叠,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在一般本科院校中,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为32学时,且开在第七学期,临近毕业学生面临就业、考研等多重压力,很难安心学习;在课程内容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内容与荷载结构设计方法、结构抗震设计的部分内容交叉重叠,分开教学导致知识点分散,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教学中大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接触不到实际工程,体验不到以理论来指导实践的快乐,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考核方式不尽合理。现在的高校仍然采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传统的考试模式,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的方法,考试形式单一、内容片面,很难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作者根据近2年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联系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大纲和考核方式,让学生接触工程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取得了一些成果。针对上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些许问题,课题组的老师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改革并在2012年申请了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获得了资助。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法

1)精简授课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在荷载结构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修完之后开设的,与这些先修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内容交叉重叠,如竖向荷载和风荷载的计算;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的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分析计算方法等这些内容均与先修课程重复,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满足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做好授课计划,事先做好已有知识和新内容之间的区分和衔接,避免与前述课程内容重复,造成学时的不必要浪费。在课堂讲解中做到重复的内容讲差别,相似的内容讲典型,重点锻炼学生运用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加强学生对概念设计的理解。在现有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材中,概念设计一般位于教材的第一、第二章,主要讲解结构体系与布置原则,但实际上,概念设计贯穿于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在教学中以生动易于学生理解的实例讲解晦涩难懂的理论,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

3)改革考核方式,重点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土木建筑行业,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相关的行业规范是《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抗震设计规范》。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以教材为主,而很少学习规范或者阅读一些参考资料,这就违背了一名未来土木工程师所必须遵循的基本理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师意识,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引用规范中的条文进行讲解说明,既可以使学生接触到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又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考取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职业资格有一定帮助。在考核方式上,采用注册结构工程考试的考试模式,开卷考试,在考试过程中可以携带相关教材以及规范,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扎实,达到“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4)强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设计竞赛等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高层建筑结构课堂理论教学中,采用“五延伸”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向现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各种知识竞赛、设计竞赛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a.课内教学向实验现场延伸,能够使学生对各种不同的结构有感官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b.课内教学向课程设计延伸,采取手算为主、电算校核、手算电算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初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c.课内教学向毕业设计延伸,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初步具备结构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实现“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d.课内教学向设计竞赛、学科知识竞赛延伸,组织校内各种设计竞赛,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培养动手能力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内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e.课内教学向课外科技活动延伸,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

3结语

第11篇

(一)财务部门在付款前的审核注意点

1、参与合同条款的拟定工作

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法人的名称、经营地址、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这基本的九项内容,如有补充条款可再签署补充合同。财务人员在接触到草拟的合同文本时,可对以上九项内容逐一进行审查。法人的全称、经营地址是否与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上的法人名称、地址一致。采购合同要对标的的规定清楚明白,对型号、规格、品种、等级等约定清楚,以免引起不避要的纠纷。数量是必备条款,没有数量的合同是无效合同,验收人员需要根据合同约定的数量进行验货签收,财务人员需要根据数量和单价核算总价后进行付款。建筑施工合同条款可以对质量的检验方法、质量责任的期限和条件予以约定。质量保证期一般为一年,质保期满后再支付尾款。有些采购合同涉及到货款、运杂费、保管费、装卸费等可能支出的费用,要约定好由哪方付款。履行期限是当事人履行义务,完成工作的时间界限。采购合同中卖方的履行期限是指交货日期、买方的付款日期;建筑工程合同履行期限是从开工到竣工的时间。财务人员要对付款日期重点审查一下,有的业务经办部门办事拖拉,不留足财务人员审核的时间,签署工程类合同的时间就是付款的时间,或是距离付款时间只有几天时间。纠其原因是因为经办部门没有按照合同管理的流程所致,财务部门发现此情况要大胆向经办部门和有关上级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更改付款时间。履约地点有时是确定采购合同中运费由谁负担,风险由谁承担的依据,履行地点也是在发生纠纷时确定由哪一地法院管辖的依据,所以地点在合同中应当规定明确具体。履约方式是指付款方式,是一次性支付还是分批次支付,以及结算方式。建筑工程合同多为分批次支付,甚至跨年。小额采购合同为一次性支付,大额采购合同会留有质保金,财务人员要根据合同标的重点审核。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不适当履行,依照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约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如约定定金、违约金、赔偿金额,保护双方的经济利益,如合同中出现如对方违约没有经济惩罚或赔偿,明显损害企业经济利益的现象,财务部门要指出来修改条款。解决争议的途径有双方通过协商和解,或由第三人进行调解,或通过仲裁解决,或通过诉讼解决。解决争议方法的选择对于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利益的保护是很重要的,应该慎重选择。

2、合同签署环节的审查

合同对方需提供法人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银行开户许可证复印件作为财务审核资料留存备查。法人不能签署合同的,需提供授权委托书证明原件。从事建筑施工工程的企业需提供相关行业资质证明。提供企业年检资料,调查企业的经营情况,评估其财务风险和信用状况。对外正式订立的合同应当由单位法人或由其授权的人签名或加盖有关印章;企业应当要求部门经办人员按规定的权限与当事人签署合同,超越权限的属无效合同。合同由法人或委托授权人签署后,方可加盖单位合同专用章。不得加盖企业部门章,不具备没有法律效应。为了防止已签署的合同被更换页码,财务部门可要求各页码之间加盖骑缝章。

(二)在付款中财务部门要做的工作

1、按批次付款的合同需进行专项及后续管理

会计在付款凭证摘要上写清楚“合同总价为XX,此次第X次付款,比例为X%”。将所有分批次付款合同复印件统一编号,为以后付款作依据。对单个的合同再进行跟踪记录。财务人员在轮岗调离工作岗位时,与下一任会计要交接合同付款登记本,以保证财务付款的连贯性,有据可察,心里有数。

2、按照合同的具体要求加强财务结算

凡未按合同条款履约的,可暂停付款。建筑工程合同未提供竣工报告,建筑技术验收人员未验收确认的,财务部门不得付款。采购合同应该签署采购合同而未签合同直接购买,财务人员可要求重新补签合同。采购厂家需提供加盖公章的验收单或送货单,企业收货人员在验收单据上签字表示确认签收,相应承担所收货物的质量及数量等经济责任。对结算价格进行认真核算,并与发票进行核对。遇到一次将全款发票开出,分批次付款的,要作好登记工作,将全款发票复印件留存作为下一次付款的原始资料粘帖,并在付款凭证上注明全款发票所在的凭证号,以便审计查找。

(三)合同履行完后的财务工作

1、加强合同的变更控制与管理

建筑工程类项目具有复杂性、长期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财务人员要认识到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变更是正常现象,强化变更意识,健全合同变更管理制度、报告制度。合同变更要有审批手续,变更价格要有据可依,说明情况,逐级审批,避免随意更改合同。对登记在册的合同,要把相关变更资料准备齐全,备查存档,留给财务人员方便查询。

2、财务人员要作好合同资料的交接工作

一个建筑工程可能涉及几任会计,付几次款,跨年度支付是正常现象。还可能会变更合同,或再签署补充合同或协议。未经手的会计不知情,只有依靠记录详实,表达准确明细的合同资料,记录了项目的来龙去脉。注明合同应付款情况,已付款情况,发票情况,经办部门,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和经办人,才能保证财务工作的万无一失。

二、财务人员在合同管理中职能发挥的途径

(一)加强财务人员对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只会算帐,不参与企业的内控管理,提到合同管理更是觉得是经办部门的事情,与财务工作无关。更别说建立合同资料备查机制,复印合同,逐笔登记,在付款凭证详细说明更觉得多此一举,甚至只管眼前,不考虑以后,没有想到合同管理的延续性,财务人员一旦有这种懈怠情绪是很可怕的。因此要对财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长抓不懈的工作来做。建立考核、奖励、监督的长效机制,与财务人员的升职、评优、工资挂勾,鼓励财务人员提升自己的业务修养,敢于对不符合管理规定的现象说不,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财务氛围。

(二)加强对财务人员合同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问题研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 long-term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list of some common problems with universal, hope through to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se common problem analysis, can to their peers of certain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structure design, research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关系着建筑物的使用性能,还关系着工程施工的具体方案,影响了工程的经济效益。

本文重点研究了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以保障设计质量能够达到理想要求。

二钢筋混凝土的承重选型及布置

⑴房屋高度、高宽比超过现行规范、规程的限值。现行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给出了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限值。实际工程中经常存在这样的问题:某高层建筑房屋高度超过最大适用高度或高宽比超出规定限值,甚至有个别高层建筑房屋高度和高宽比均超出规定限值,且既无可靠的设计依据,在抗震设防区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抗震加强措施,给结构抗震带来安全隐患。另外还有一点也容易被设计人员所忽视,就是房屋适用高度除与结构体系类型和抗震设防烈度有关外,尚与场地类别和结构规则程度等因素有关,当结构位于Ⅳ类场地或平面与竖向布置均不规则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一般降低20%)。如某高层建筑32层,高115.8m,框架剪力墙结构,7度设防,Ⅳ类场地,根据规范其适用高度为120m,但由于建于Ⅳ类场地,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若按降低20%考虑,其最大适用高度应为96m),则该高层建筑需按超限高层建筑来

考虑。

⑵结构布置不合理。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结构的布置要合理,即结构布置尽可能的“规则”。由于引起结构不规则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建筑体型,很难一一用若干简单的定量指标来划分不规则程度并规定限制范围。正是由于缺乏规范依据及相应的设计规定,加之对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缺乏应有的了解,有些设计人员往往对结构规则性把握不够,有时甚至听任业主和建筑师的要求,在实际工程中出现了不少规则性很差、对结构抗震十分不利的高层建筑。①平面扭转。由于平面不规则、质量与刚度偏心和抗扭刚度太弱的结构,在地震中会因产生扭转不规则而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在布置抗侧力结构时,应使结构均匀分布,令荷载合力作用线通过结构刚度中心,以减少扭转不规则的不利影响。②楼板局部不连续。一些高层建筑中经常带有较大范围的错层,使楼层的楼板不连续,楼板的平面刚度急剧变体导致结构不规则。目前在工程设计中应用的多数计算分析方法和计算软件,大多数都假定楼板在平面内不变形,平面内刚度为无限大,这对于大多数工程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当楼板平而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人和开洞时,被凹口或洞口划分开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较为薄弱,在地震作用中容易相对振动而使削弱部位产生震害,楼板可能产生显著的面内变形,因此应该对凹入或洞口的大小加以限制,并应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③楼层的突然变化。当结构上部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收进时,收进的部位越高、收进后的平而尺寸越小,结构的高振型反应越明显,当顶部刚度过小时会出现鞭梢效应。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结构的扭转效应和峰向地震作用效应明显,对抗震不利,因此应按规范对收进后的平面尺寸和外挑尺寸加以限制,设计上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④竖向构件不连续。在高层没计时,底层为了有一个较大的空间,常将底层设计为带转换层的大空间结构,使上部结构不落地,采用梁上起柱的办法,这就形成了柱构件上下不连续,容易使结构形成薄弱部位,对结构的抗震极为不利。

⑶结构缝宽度设计不合理。对于超长的工程建筑物,为了减少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应合理地设置伸缩缝。有些设计人员采用后浇带代替伸缩缝,后浇带根本不能解决温度变化的影响,只能减少混凝土材料干缩的影响。对不便于设置温度伸缩缝的超长结构,除留设施工后浇带外,还应采取其他构造加强措施,如加强顶层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对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适当配置直径较小、间距较密的温度筋,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对于地下室结构尽量不要设缝。有些设计人员常在高层建筑地下室.与裙房地下室之间设置沉降缝,这虽可解决两者问的沉降差异问题,但地下室设缝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地下窒底板和外墙在沉降缝处的节点处理非常复杂,施工困难,易出现渗漏水等质量问题,另外还常会导致高层部分的基础有效埋深不足。因此,笔者认为对地下室结构宜尽量不设缝,而采取其他技术措施来解决差异沉降问题,如采用桩基,使绝对沉降和差异沉降控制在允许范闱内,或在主裙楼之间留设施上后浇带,待主楼封顶后再连成整体。

三地基基础设计方面

⑴对基础的选型或施工的可行性考虑不够充分。如某高层建筑,设计时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尖穿越6~8m的卵石层进入中风化岩1倍桩径。按照现有的施工条件,桩尖穿越较厚的卵石层十分困难,成孔质量也很难保证,如果根据附近相似地质条件的工程经验,以卵石层为持力层,并在桩端进入卵石层一定深度后进行桩底注浆,同样能达到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桩基沉降的目的。

⑵高层建筑基础有效埋置深度不足。在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容易忽视规范的相关规定。如某高层建筑30层,H=106m,地下1层,设计采用桩基,筏板基础埋深为5.5m,不满足《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CJ6―99)第4.0.2条中关于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的要求,该基础的埋深应不小于H/18=5.9m。有些工程主楼为高层。裙房为多层,两者之间用沉降缝断开,使主楼地下室在沉降缝一侧没有可靠的侧限。高层建筑规范规定,基础有效埋深应从具有可靠侧限的地面算起,而在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容易忽略”可靠侧限”这一蘑要因素。

⑶单桩承载力取值出现偏差或缺乏计算依据。①由于成桩的工艺各不相同,因此地基土对不同的桩型的支承能力也就不相同。也就是说,要按照规范中的经验公式计算单桩的竖向的承载力的时候,对不同的桩型以及极限端阻力也是不一样的。设计者经常会忽略这些差异。因此计算的单桩承载力就会出现偏差。②验算桩身承载力时,没有考虑施工工艺系数 或桩身压曲的影响;对抗拔桩,仪计算桩身承载力,没有进行桩身抗裂验算。③有地下室时,在按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时,没有扣除地下室深度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由于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不宜过长,试桩一般都在基坑开挖前进行,基坑开挖后,地下室深度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已不再存在,因此不应考虑。④桩端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常忽略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和桩基沉降验算;也有的工程桩端以下硬持力层的厚度过薄,小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第3.2.3.5条规定的不宜小于4d(d为桩径)的要求,且持力层以下存在很厚的软弱下卧层,而在单桩承载力取值时又没有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使房屋的安全和使用存在隐患。

第13篇

1.1结构形式对造价成本的影响结构形式的选择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内容对于工程造价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结构的经济和美观方面,在符合规范化要求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突出建筑结构设计的主体功能,这对于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极为有利。鉴于如此,我们需要在了解建筑结构体系的前提之下来对其结构形式做出合理设计,尽可能减少额外的工程投资。

1.2基础构造对造价成本的影响作为工程建筑的核心组成要素,地基构造被划分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两个部分,它们对于造价成本的控制不容忽视。天然地基由于避免了人为加固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程投资都相对较少,然而天然地基虽然有着较好的地质条件,若是发生地基与构造设计之间的矛盾时也是需要通过复合地基的应用来保证基础构造的稳固性。地基中的加固区由改良之后的天然地基土体与增强体两个部分构成,是常见的人工地基形式。桩基本身具备相对应的承载能力与沉降能力,由于操作灵活便捷因此其应用范围也相对较广。可见,不同类型的基础构造形成所耗费的造价成本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需要在尽可能保障结构稳定的前提之下来选择最为合理的基础构造形式。

1.3结构延性对造价成本的影响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而言,其中的结构延性是建筑抗震能力的有效保障,因此结构延性越好的设计其建筑物对应的抗震能力也就越高。抗侧力结构与抗震能力有着密切联系,而这一设计过程势必也会提高建筑物本身的安全风险。由此可见,延性较大的结构设计对应的抗倒塌能力也相应更强,其中针对抗震结构成本的有效控制也是减少造价成本的重要过程。

1.4钢筋混凝土强度对造价成本的影响当前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针对受力钢筋的选择普遍采用的是HRB335,而辅助钢筋则一般选择HPB,混凝土类型为C20-C40。不难看出,我国的钢筋混凝土相较于国外而言显然强度较低,价格高的混凝土势必将导致混凝土整体造价的提升。相同的施工情况下若是采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则会导致构件界面尺寸的减少,针对垂直运输量的成本控制对于减少工程造价极为有利。钢筋选择方面,强度较大的钢筋也势必将导致钢筋用量的减少,这也是控制造价成本的有效方式,这些内容都应当在结构设计环节中引起高度重视。

2通过建筑结构设计控制造价成本的有效措施

2.1将价值工程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对于建筑工程而言,造价成本控制需要在施工全过程得以体现,结构设计对于造价成本控制达到40~70%,因此重视结构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极其必要的。价值工程理论对于工程造价成本控制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最低成本投入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当前建筑企业提升产品价值的重要方式,其基本公式为V=F/C,这一工程突出了成本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其中价值用V来表示,而C和F则分别代表成本与功能,通过价值工程理论的计算能够有效推动价值与成本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同时作为价值工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功能与成本之间的组合划分也实现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2强化设计阶段对建筑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劣可从建筑物的传力途径、体系构建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得以呈现,因此从设计阶段来合理控制结构设计对建筑造价成本的影响是极为有效的。设计阶段需要关注的内容除了建筑物本身的功能与外观之外,还需要从建筑物的空间高度、使用功能以及内部平面设计等方面来促进结构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尽可能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从当前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不难分析,建筑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结构设计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特征,从结构效益出发合理规范建筑构造设计需要将工程实际状况与工程造价相联系,在对建筑物地质条件以及地基状况进行实地勘察之后再对建筑结构设计做出必要的调整与优化。从图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流程不难看出,从起初的概念化设计阶段到最终的结构设计验证都需要与结构工程投资相结合,尽可能突出工程建设的经济性与合理性。

2.3突出限额设计的合理化从工程建设的实际使用功能以及抗震能力角度分析,工程造价控制需要在特定的建设环节中得到确切落实,若是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则势必将造成资金浪费问题的产生,因此突出限额设计的合理化是尤为必要的。工程造价的合理实施与工程施工周期以及经济效益有着必然关联,因此限额设计还需要与设计竞争机制相联系,完善结构设计方案实施,将阶段内的投资额落实到每一个结构设计环节之中,通过动态管理的方式促进结构设计对工程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

2.4推行设计与建造工程一体化的承包方式设计与建造工程一体化承包方式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运用使得设计预算能够真正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来实现对工程造价问题的解决,从材料及设备等方面完善一体化承包的实施过程,这是对工程质量的保障,同时也进一步肯定了结构设计环节对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作用。

3结束语

第14篇

在建筑工程地下室的设计工作开展之前,要对建筑物所处的地质环境及周边环境进行详细的考察,由于地下室建造层数逐渐增多,其在建筑位置处于地底深处,因此地下室所处的地质环境是地下室设计的第一手参考资料。设计团队要根据勘查得出的数据结果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从而得出设计方案。此外,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工作十分的复杂,需要结合很多的实际因素来综合考虑,通常需要考虑使用功能、防火防水、坑道、通风、采光等等要求,设计过程中也注意多学科知识的共同运用。

二、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中的设计要点

1.地下室结构平面设计

在地下室的设计中通常会设计采光通风井,还要注意采光通风井的外壁要与顶板整体保证足够的距离,以免破坏地下室的稳定性。因整体建筑的建造需求,在地下室的施工建造过程中非常普遍的会出现超长现象,有时都会超过40米到60米,这样的加长的结构尺寸,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易出现裂缝等影响强度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时要采取高效的防裂缝设计。可通过以下方法开展设计:安设伸缩后浇带,在地下室超长时,所安设的后浇带的尺寸要结合实际的钢筋拉普拉斯情况及操作空间进行合理设定;将微膨胀剂掺入混凝土中;分割地下结构等等。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在进行最初的平面设计是,要全面考虑到建筑的人防要求,要结合其最终用途及使用要求做出合理的安全防水通道设计,并综合排风、通风及力求采光等相关专业条件进行科学的设计。

2.地下室外墙结构设计

地下室外墙结构的静止土压力系数是设计中重点考虑的因素,当静止土压力不具备试验条件时,就需要根据标准要求选取0.34~0.45的砂土和0.5~0.7的黏性土进行合理的操作。地下室外墙的配筋计算在实际设计中就要按照双向板的要求去计算带扶壁柱外墙的配筋,按地下室结构的整体电算去分析扶壁柱的配筋结果。此外还需要处理底板标高的变化,根据梁宽和梁内侧箍筋传递板的支座弯矩进行设计,在地面层的开洞位置设计外墙顶部的楼板支撑梁柱,并结合地下室外墙的实际情况以及车道底板的境况进行设计研究。地下室的外墙必须结合水、土的压力去验算外墙的抗裂系数,在设计中注意荷载、静止土压力系数,精确地进行室外墙的配筋计算和地下室的底板标高设计。

3.地下室保护层设计

对于地下室保护层和垫层厚度的设计中,必须保证相应的结构厚度保持有250mm,裂缝宽度则不能超过0.2mm,迎水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保持在50mm。充分确保结构厚度以及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规范限值,从而确保地下室保护层的质量

4.地下室抗渗抗浮设计

建筑地下室由于其所处的特殊位置,及施工季节的影响,可能存在雨水等因素,因此要对地下室考虑抗浮设计,特别是纯地下部分及裙房部位是抗渗抗浮工作的关键点。针对该问题通常可采取以下几种应用措施:(1)在不影响其它结构设计的前提下,应将基坑底的标高最最大限度的提高,达到抗浮效果,特别打出的是,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基础底板应采用平板阀板或梁板筏板。(2)倡导应用无梁楼盖与宽扁梁。(3)强化抗渗抗浮设计的另一个有效办法是增大地下室自重。(4)设抗拔桩。

5.地下室的防水设计

在地下室的设计中防水设计也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设计环节,在设计初期要进行实地考察,对建筑所处地区的气象环境进行调查,对降雨量等水量因素进行了解,后根据工程的实际性质来确定相应的防水等级有防水层层数,在防水材料的选择中也要选择质量高的、防水性能好的防水卷材,避免因防水材料失效而带来的防水失效问题。此外,还可采用自防水混凝土来增强防水性,设计足够的混凝土壁厚度,来完善地下室的防水设计。同时由于现在的很多住宅区楼宇的地下室多用作用停车场,因此在防水设计时还要注意地下室车道中积水的排放设计,注重承台及积水抗等的节点设计等等。

6.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必须满足强度和变形问题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围护措施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现场能够实现安全经济省时的设计目的。在内支撑的设置中必须确保整个支护结构的合理性,满足设计内力要求,方便于对基坑支护结构和附近建筑的实时监测,实现信息化施工目的,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7.地下室的抗震设计

通常在建筑物的设计中,要将搞震设计做为设计的关键点之一,而地下室抗震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体的抗震性能。在对地下室防震性进行设计时,通常要确保其埋深大于地下室外地面的高度,这样在计算总高度时,会将地下部分排除只从地面高度算起。建筑地下室的相关建筑标准中有规定,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的上部结构部分应梁板结构,且上部结构不能是无梁楼盖的顶板。当地下室顶板标高变化超出梁高范围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除非采取进行处理后方可计入在内。

三、结语

第1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裂缝;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基础设施和商品住宅建设的飞速发展,在建筑工程中遇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越来越多,由于裂缝问题产生的纠纷也不断增加,成为一直困扰工程设计人员的问题。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和对近代工程材料的微观研究,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危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裂缝产生的影响,满足规范和正常使用的要求。

结构设计主要由承载力极限状态控制,但很多情况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变形(裂缝、挠度、位移等),尤其是裂缝,起控制作用。由于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自身物理特性原因,裂缝(包括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不可避免,但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如果过多发展,就会引起渗漏、保护层脱落、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等,严重影响结构耐久性、持久强度和美观。所以,结构设计尤其是大体积、超长混凝土结构设计,采取措施预防出现裂缝,控制裂缝宽度,对有害裂缝进行处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当中,裂缝的产生主要是针对混凝土而言的,基于此点,下面对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1、 由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

形成此类裂缝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以后,由于聚积在混凝土内部的水泥水化热很难散发出去,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较高,同时混凝土表面与外界接触时,表面的温度因外界环境的作用散热较快,此时便会使混凝土内外的温差过大,最终混凝土内部会产生压应力,而表面则会出现拉应力。混凝土由于刚刚浇筑完毕,其龄期较短,抗拉强度也相对较弱,当表面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便会出现裂缝。

2、 应力裂缝

形成此类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结构收缩徐变造成的。其中较为常见的裂缝形式包括结构自身收缩、干燥收缩、塑性收缩以及炭化收缩。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完成之后,其将会进入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不断蒸发,从而使混凝土的体积逐渐缩小,进而产生收缩,混凝土在收缩时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无法自由伸展,当约束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势必会导致现浇的混凝土板开裂,开裂的位置一般都出现在应力较为集中的地方。此外,若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便过早的拆模或是混凝土未完全凝固时便在其上施加荷载,也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3、由塑性变形引发的裂缝

这种类型的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硬化前,形成原因是混凝土在硬化前本身处于塑性状态,由于上部结构的均匀沉降受到一定限制,致使结构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结构当中,若骨料的粒径过大或钢筋的直径过粗以及混凝土的表面积加大时,均会导致混凝土的水平收缩较之垂直方向的收缩更加困难,进而形成不规则的裂缝,这些裂缝的表现形式为互相平行,裂缝之间的间距一般为0.3~1.0mm 左右,同时裂缝本身存在一定的深度。

4、结构裂缝

随着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些采用现浇楼板的建筑工程中,浇筑完成后的楼板承载能力基本上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但如果将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楼板时,则会导致墙体的刚度增大,从而是原有楼板的刚度减弱,这样有可能一些墙体的截面突变位置或是较为薄弱的地方产生裂缝。如墙角应力比较集中的位置等。

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裂缝的控制措施

针对上述影响混凝土结构收缩裂缝的因素,设计中可根据工程特点采用以下裂缝控制措施。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过高。 在满足承载力及防水要求的条件下,宜采用C25~C35 混凝土。

2、选用低水化热 、收缩小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掺加适量外加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严格控制砂石骨料含泥量,控制因水化热内部升温过高,控制外部降温速度,及时保水、 保温养护。

3、采用粉煤灰(掺量为水泥用量的 15%~30%),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

4、设置伸缩缝(考虑满足沉降缝 、防震缝要求),间距不可过长。

5、在合适部位设置后浇带,带宽 0.8m~1.0m,间距30m~40m,减少硬化收缩。 后浇带混凝土宜 2个月后采用较高标号(提高 5MPa~10MPa)微膨胀混凝土浇灌。

6、基础、 筏板、 底板等大体积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 阶梯推进施工,但要注意避免冷缝。

7、对于大体积混凝土、 超长结构,混凝土中宜掺加膨胀剂,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8、较长墙体,尤其是有防水要求的较长地下室外墙,应适当提高水平构造钢筋的配筋率 (0.4%~0.6%),采用细而密的配筋原则,间距 150mm 墙顶及中部设水平暗梁;墙与柱交接处设水平附加筋(配筋率为通长配筋的 10%~15%),伸入墙内 1.5m~2.0m,以减小应力集中。

9、露天的地下一层外墙及屋面等应加强保温隔热,减小温差;适当提高构造配筋率。 外露边梁应加强腰筋配置,梁侧宜设保温隔热面层。

10、地下室顶板及屋面可采用部分预应力,使混凝土预压应力达到 0.2MPa~0.7MPa。

11、外露挑檐、 阳台、女儿墙等每隔 12m 设伸缩缝,水平分布筋适当加大。

12、超长混凝土结构可采用无缝设计:由于温度应力只是在一定长度范围内是逐渐增大的,超过一定长度后温度应力趋于不变定值 根据这一规律,超长混凝土结构可以实现无缝设计。 具体做法如下:

在应力集中处设膨胀加强带,间距 40m~60m,宽度 2m,两侧铺设密孔钢丝网或快易收口网,并用立筋 8mm@100mm 加固,防止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加强带外侧混凝土采用小膨胀混凝土(水中养护 14d的限制膨胀率0.02%~0.03%),加强带采用大膨胀混凝土(水中养护 14d 的限制膨胀率 0.04%~0.06%) ,强度等级比两侧高5MPa~10MPa。 可以连续浇筑,也可以采用间歇式无缝施工法,在加强带一侧留台阶式施工缝 。无防水要求时,楼板加强带两侧可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 14d 的限制膨胀率为 0.01%~0.02%)。 墙体宜采用后浇加强带,先分段浇筑小膨胀混凝土,养护 14d 后再用大膨胀混凝土浇筑加强带。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释放收缩应力,避免出现裂缝。采用的掺加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应在设计图纸中注明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及水中养护 14d 的限制膨胀率(一般 >0.015%或更高)。 膨胀剂的质量、 掺量及膨胀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应通过试验确定。

13、对于重点工程,当不宜设缝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混凝土结构的最大温度应力,验算会否开裂及裂缝宽度,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裂缝控制措施。

14、在结构设计中应用钢纤维混凝土控制结构裂缝在钢筋混凝土梁的底部加人适当的钢纤维,使其与钢筋混凝土梁中的钥筋共同抵抗开裂,可明显提高抗裂能力,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同时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有关抗裂度或裂缝宽度的规定。对于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而言,当掺人钢纤维的体积率在1.0%~1.5%,受拉区钢纤维混凝土层达到0.3 倍的截面高度时,钢纤维就能很好的降低裂缝宽度。同时,受拉区钢纤维混凝土层达到0.3 倍的梁截面高度后,弯拉性能将接近全截面钢纤维混凝土梁。钢纤维混凝土构件的正常使用性能比钢筋混凝土构件有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为钢纤维依靠粘结力给混凝土基体裂缝尖端应力场施加了一个反向的应力场,缓和了混凝土基体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阻止了裂缝的进一步发展,使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开展滞后,使构件开裂较晚。钢纤维与未裂混凝同承担裂缝截面上的部分拉力,降低了裂缝截面上的钢筋应力,对裂缝开展起着约束作用,提高了裂缝之间混凝土的整体性和构件的刚度。

在实际工程结构中,混凝土出现裂缝是—个普遍性的现象,也是长期令技术人员困扰的—个复杂的技术难题。裂缝在大多工程中虽然不可避免,但却可以控制。只要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各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细致,严格遵守设计规范,一定能把裂缝控制在设计所要求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刘伟.  结构设计优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04)

[2] 朱海峰.  浅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