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岗位调研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一是2000年中央批准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同年,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聘用制。2006年8月31日又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2007年年底人事部召开了全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座谈会,要求各地加快进度,尽快入轨运行。2008年7月,省里召开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对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二是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是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通过事业单位实行岗位总量控制和最高等级控制,组织引导事业单位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换。三是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也是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对于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中的政策和原则。
(1)实施范围: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所规定的范围是一致的。从单位看,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均纳入实施范围,使用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参照执行。从岗位和人员看,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及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正式工作人员,都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2)岗位类别:根据国家确定的事业单位通用岗位类别,事业单位岗位包括三类,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3)岗位等级:
a、管理岗位等级设置: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到十级职员岗位。管理岗位最高等级职员岗位设置,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规格确定。
b、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到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到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到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八到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到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c、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4)岗位结构比例:
a、主体岗位占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实施意见》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即: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管理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b、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的控制目标为1:3:6。省、市、县三级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的控制目标为:省属事业单位3:3.4:3.6,市属事业单位2:3.7:4.3,县(市、区)及以下事业单位0.6:3.4:6.全省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内部不同等级的结构比例控制目标为: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5级、6级、7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8级、9级、10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11级、12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岗位结构成宝塔形上小下大。
c、工勤技能岗位的结构比例。工勤技能岗位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省控制在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省控制在5﹪左右。
(5)岗位条件:
岗位的条件由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构成,其中基本条件由国家制定,任何人员上岗都必须符合岗位基本条件的要求,具体条件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制定,同一等级的岗位在不同的单位其具体条件可以不同。
(6)岗位聘用:
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应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聘用条件不得低于基本条件。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的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竞聘上岗后应签订聘用合同书,然后部分人员即可按规定相应调整个人工资。
一、 实习单位简介
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天韵咖啡厅是迪欧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一个托管门店即迪欧咖啡中翔广场店。该门店于2018年12月8号试营。主要销售快餐、咖啡、茶水等服务。属于个体工商户,为营业税纳税人。公司有四个部门:后勤、外场、厨部、吧台;后勤人员有门店经理、会计、出纳、采购。后勤人员主要负责门店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货物采购。外场人员主要是对客服务,提供必要的帮助。厨房人员烹制的快餐和吧台人员调制的咖啡茶水共同带来营业收入。
二、 岗位工作流程
门店成本控制岗位日主要工作流程是,早上配合各部门对外购货物的质量、数量、品种、进行验收,根据各部门的领料单填制出库单;中午审核统计各单据应付与已付物料金额,将购货情况在称菜记录本上反映,并将物料价格最近变动情况标记出来。分配各部门成本记录到日早报当中。通过日早报反映门店营业情况、各部门成本率、各种原料成本情况,及时向门店经理与部门主管反映,提出成本管控的措施。
三、门店成本控制现状
(一)采购制度不严
1、采购审批制度不健全
目前迪欧餐饮企业门店基本是由使用部门申请填写采购单,后勤部门见单负责采购。使用部门没有及时将请购单交与财务审核,以便行使监督权。
2、采购询价报价体系不完善
门店采购没有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市场价格咨询。对于零星的采购没有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对于公司统一配送的供货商的物资采购的报价分析反馈工作没有做好。对于价格的控制处于被动状态。
3、采购验货制度不严谨
物料主要来自总部工厂和门店对外采购。工厂到货,验货人员到场不全,无人监督入库的实际数量,也没有及时查看货物的生产日期。对外采购,质量与数量各部门没有严格按照采购单执行。验货的疏忽给供货商漏洞提供不新鲜的蔬菜肉类,价格和数量质量把关不严。
(二)、员工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1、仓储管理不到位
原料储存不当、成品半成品备料太多造成积压,仓管员没有定期检查物料的生产日期而带来的物料的变质。
关键岗位人员掌管人、财、物等重要部门并握有一定经营管理权,关键岗位人员从业行为是否规范,是决定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部分关键岗位人员政治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企业对关键岗位人员监督工作机制、管理方式有待完善等原因,关键岗位人员中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涉案金额往往巨大,造成国家重大政治、经济损失。从我们身边发生的案件看,职务犯罪破坏企业稳定,损害企业形象,严重干扰企业经济建设,暴露出企业在职工教育、管理制度、监督制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训极为深刻。因此,切实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监督,预防职务犯罪,成为国有企业当前急需高度重视,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开展监督工作的有效做法
(一)责任制是有力保证。
国有企业以关键岗位工作责任制为形式,将各项监督要求分解到岗、落实到人。通过建立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认真检查考核,强化责任追究,保证了关键岗位人员从业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制的要求,基本形成责任清楚、相互制约的监督体系,使存在的履职不当,有章不循、执行不力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二)关口前移是重要举措。
1、制定预防方案。
通过调查分析,准确掌握企业重大业务活动流程,所涉及的资金、岗位、人员等基本情况,摸清易于产生职务犯罪行为的主要环节,了解职务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与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确重点,制定预案,有针对性的强化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与管理。
2、实行公开招聘。
采用群众推荐、票决制、任前公示等方法,坚持公平竞争、能上能下、任人为贤的原则,在考察应聘者业务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应聘者价值观的判断,明确应聘者业绩历史是否清白,从而选拔具有高度责任感、强烈事业心、工作能力强、在群众中有较高声望的优秀人才任职关键岗位。把好招聘关口,提高了关键岗位人才的录用准确率,使心术不正者丧失投机钻营的机会,规避用人风险。
3、定期岗位轮换。
按照有关规定,依据关键岗位人员工作情况,结合干部人事调整、机构设置调整,将思想端正、作风严谨、业务熟练的人员交流到关键岗位任职。定期轮岗作为企业经常性管理工作,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培养复合人才,消除弊端隐患。
4、坚持同步预防。
在重大业务、重点工程进行的同时,业务双方或多方共同制订预防方案,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避免违纪违法现象发生;与关键岗位人员签订廉政协议,约束其履职行为,杜绝职务犯罪的可能。
5、规范招标投标。
招投标是经营活动过程重要环节,是易发职务犯罪领域之一。企业从积极预防的角度出发,建章立制,对招投标过程实行全程监控。通过审查项目立项和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程序及相关资质是否规范合格,及时制止违规操作,从而保证招投标的公正、公开、公平,保证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6、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机制的有效运作,是企业加强监督的重要方面。借助审计,对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效益性、合法性,及时发现问题,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关键岗位人员经营管理活动各个方面进行客观独立的审计评价,审计评价结果作为对关键岗位人员实施奖惩的重要指标参数。
7、重视举报。
职工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坚决维护企业利益是职工共有心态。通过加大举报力度,畅通案件线索来源,拓展与延伸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在对举报信内容分析研究、判断甄别过程中,查找制度上的缺陷和各项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腐败的环节,积极加以完善与防范。
(三)民主管理是广阔平台。
1、推进厂务公开。
厂务公开内容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重大决策方案、财务工作、人事工作、大额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有关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等内容。厂务公开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关键岗位人员行使权力的内容、过程、结果公开化,增强权力运作透明度,降低“暗箱操作”,发生权钱交易行为的概率。
2、开展民主评议。
职工代表、民管会成员按制度、程序对关键岗位人员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是依靠群众抓好对关键岗位人员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评议结果是考核关键岗位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通过民主评议,有力促进关键岗位人员队伍建设。
3、强化群众监督。
扩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途径,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如规定企业重大决策方案的出台和实施,必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组织职工代表就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对策建议;以民主接待日形式,加强领导层与职工的沟通交流;以各种方式广开言路,倾听职工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职工监督。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对重要岗位人员监督工作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模糊和行为上的偏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偏重经营业绩。
注重完成经营指标,对加强监督,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各类监督检查和管理机制不尽完善,对关键岗位人员有失察、失控现象。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企业的考核也存在注重经营业绩,对关键岗位人员廉洁自律状况和队伍建设缺乏关注和监督的情况。
2、制度建设滞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多,原有制度已经难以与之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不及时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既不利于经营管理,客观上也为职务犯罪的产生创造可能、提供条件。一些关键岗位人员就是利用制度不完备形成的漏洞,采用各种手法实施犯罪行为。
3、监督形同虚设。
虽然制定了开展监督工作的相关制度规定,但在具体落实上缺乏力度,使监督形同虚设。另外,真正让监督者敢说话,说真话,是有效监督的关键。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企业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诸多方面受制于被监督者,缺乏相对独立性,弱化了监督本身具有的强制性,形成对有“复杂背景”问题监督难现象。
4、责任追究乏力。
对于发生的关键岗位人员履职不当、等现象,在依纪追究责任时往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处理时轻描淡写,采用批评、提醒、警示的方法较多,而违规者应当受到的撤职、罢免等“严厉”处罚使用较少。这种执纪不当,一方面削弱了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使职务犯罪者的蜕变过程,或者正在实施的犯罪过程得不到及时终止,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5、存在监督盲区。在对关键岗位人员加强监督,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长期以来较为重视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监督预防工作,理论研究充分,监督制约制度和廉洁自律规定较多较全。而对没有但任领导职务的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预防,存在关注程度不够、投入力量较小,覆盖面不广、产生监督盲区的问题。此外,重视对职务犯罪中贪污、挪用公款等“谋利”行为的防范监督,对渎职、失职行为的防范监督强调较少。
6、分配方式落后。
薪酬制度是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管理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薪酬制度是重要的激励和制约手段。部分国有企业受各种因素影响,传统平均主义的分配理念方式仍发挥着相当作用,关键岗位人员价值未能得到有效体现。业绩与薪酬的失衡,影响监督效果。
四、完善监督工作的途径
1、落实《实施纲要》。
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对于健全预防职务犯罪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监督,具有重要意义。应结合企业实际,确定重点领域,以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为依据,监督“三重一大”民主决策情况,在涉及现金收支、资金流动的业务与管理中健全防范职务犯罪制度体系;把握重点环节,规范和优化业务流程,堵塞与纠正程序上的疏漏、错位和越位,夯实管理基础,提升内部控制和基础管理水平;管好重要人员,增强关键岗位人员廉洁从业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2、建设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以鲜明的态度批判腐朽文化,从根基上摧毁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观念。通过建设企业廉洁文化,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职业道德教育,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牢固树立廉洁理念。对关键岗位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确行使权力、诚信守法教育,形成企业以廉为荣、风清气正的氛围,营造良好监督环境。
3、形成监督体系。
监督主体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机制创新为核心,权力制衡为手段,程序监督为重点,着重抓好党内监督与“三重一大”决策机制;预算、审计和财务监控机制;招投标与比质比价采购机制;关键岗位人员管理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建设,形成多层面、全方位的监督系统,实现无缝隙覆盖,是进一步加强监督工作,提高监督水平的基础。
4、开展效能监察。
效能监察是加强监督,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载体。效能监察紧贴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工作,注重业务风险分析、评估,注重过程中的控制、管理。效能监察通过对执行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维护企业正常秩序;吸收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促进企业基础管理的完善和优化;使用监察手段,随时纠正偏差,堵塞漏洞,保证企业和职工从业行为规范合法。
5、加大惩治力度。
惩治是一种特殊的监督预防形式。对关键岗位人员从业行为中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与地方纪检、检察、公安、审计等执纪执法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查办案件合力,克服困难、一查到底。通过查办案件,明确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监督措施,完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效果。通过惩治的威慑作用,维护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6、注重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