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实习小组意见范文

实习小组意见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实习小组意见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实习小组意见

第1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实践;意义

维果茨基在“最近发展区”概念中强调:它是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或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中,所体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中,同样也体现在与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合作学习中。通过小组内部的争论、研讨、磋商等方式,从而找到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我们倡导合作型学习方式,构建小组合作式的班级管理体系,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自信心和成功心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操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精神。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在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其次,促使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生掌握管理权的同时,自主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群策群力,积极激发自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后,塑造学生的成功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处于被激励状态,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操作实践如下: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分组的基本原则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即按照学生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为特优生,B类学生称为优秀生,C类学生称为待优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异组同质即分组要尽量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公平竞争和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选拔和培训小组长,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要选拔小组长,并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可以规定每组的A1、A2、B2、B3、C1、C3六位学生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的作业收发员,各作业收发员要对本小组的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要检查别人过关,自己就必须要先过关,无形中就给每个组员都提出了要求。

三、合理安排座位,适时调整坐次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要想达到这种最好的效果,就要注意课桌椅的排列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六人小组前三后三的方式,或采用六人小组前后一列的方式,但都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合理搭配,以方便他们互相帮扶。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出现不平衡,这时就要根据测试成绩,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四、动态管理,量化考核

量化考核或评价对于班级管理十分重要。每学期初,可以带领学生讨论制订《班级管理公约》,按照公约规定,每天对各小组的个人和小组集体表现进行量化打分,由各小组的记录员负责记录在案,分数一周一公布,一月一评比。班级公约中,量化计分应该包括多项内容,如完成作业、纪律、卫生、体育等方面都应该确立具体的奖扣分细则。这些分数都会将计入小组量化管理中的“测试”一项中。年级统考,个人的成绩上升或下降位次都有奖扣分,小组成员的总平均分上升或下降位次,也都应该有奖扣分。

五、班级评价,重在激励

没有奖罚的分数量化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利用好量化分数表彰先进和惩罚后进。例如,小组成员定期开展互评活动,互相找出其他伙伴的优点、缺点,并由小组长进行点评,找出本组好的典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被授予“进步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等称号,适当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二是在每月最后一周的班会课上评选出优秀小组长,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学习标兵,根据评选标准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小组。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奖励。三是小组量化总分倒数第一的小组成员每人买五元的文具,在下一周的班会课上,亲自送给量化总分第一的小组成员。

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种服务,面对这一群单纯而又有思想的青少年学生,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班级小组管理也应随着学生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不能推陈出新,这种管理制度也必然会不适应学生和班级发展的需要。

第2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模式组建

1.分组

农村初中班额大、人数多,可7~8人一组,每班10组左右。每一组组内的人员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加以搭配,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既能各展其长,又能互补其短,真正达到合作的目的。

2.合作意识的培养

组内成员分工只是其主要职责,而不是各行其是,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如在资料收集中每个成员都是收集者,在辩论时每个成员都是辩手,既要互相充实资料,还要携手“作战”,以团体的实力战胜对手。

3.合作方式引导

校内小组合作学习有课堂探讨和课外活动型,这是农村初中语文学习最突出而主要的学习模式;随着社会传媒条件的日益改善,校外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节假日开展,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和小组电话群、QQ群开展学习,互相解决语文学习中的疑难点、作业问题等,本人既是以组员也是以群主的身份加入到这个学习中,

实现我班语文学习的“远程管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是影响其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必须认真分析,仔细考虑,精心设计。

例如:《桃花源记》教学的小组讨论可以给各组分配以下任务:

①陶渊明的生平、诗文及思想

②《桃花源记》景物(桃、竹、桑、良田、美池等)的文化含义

③桃花源人和渔人的形象分析

……

通过小组学习活动整理出来的研究资料被分享并向全班同学介绍。在小组学习活动的基础上以评价、解答方式完成《桃花源记》的教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助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包括任务的达成情况,还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等。从评价的主体来看,主要有组员自评、组员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学中可灵活运用。

合作学习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教学空间,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要当好“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精心设计组织小组活动并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俏.合作学习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材・教法,2003(6).

第3篇

明确组件的需求和限制后,可以进行组件的顶层设计——建立域模型。域模型要确定系统中涉及的主要概念性对象。这个阶段,不关注组件内部细节,只关注组件与其他部件的交互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抽象[1]。经过前面的需求分析,不难得出图2设计:

2优化域模型

软件设计的一条公认的准则是追求软件模块的“高内聚,低耦合”。换句话来表述更容易理解:模块设计追求清晰的概念,单一的功能[2]。考虑到我们仿真系统的支撑网络是以太网(平台支持以太网、互联网、反射内存网等),可以设计一个通用的从设备引擎类派生,完成与平台的交互任务,利用以太网通信完成与GPS设备的交互。如此一来,设备引擎类也实现了重用。(图3)

3详细设计

限于篇幅,不可能展现详细设计的全过程。在此阶段,如果将对象模型划分成静态模型(实体模型)和动态模型[2],将有助于产生良好的设计。静态模型负责保存信息,不具有行为能力。动态模型负责按照一定的规律改变静态模型中信息的状态。这样划分有三个优点:第一:静态模型有利于信息交换;第二:对象职责清晰。第三:静态模型的实现更灵活。在本例中,发送给GPS设备的命令、GPS设备返回的状态和位置数据以及组件和订购的属性都属于静态模型。以太网通信、GPS引擎、设备引擎、命令发生器、数据解析器等属于动态模型。(图4)

4实现的要点

组件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编程工具为VisualC++编程语言和MFC类库。MFC类库提供了Windows程序的一种实现框架和丰富的编程资源,也施加了许多约束。我在框架的约束下进一步优化了设计,试举两例:合理利用消息传递隐藏GPS引擎类的实现细节。为了最大限度的重用以太网通信,不应在以太网通信的代码实现中涉及GPS引擎类的实现细节。理想情况下,以太网通信应该不知道它在为哪种特定的组件做。因此,不在以太网通信的实现中直接调用GPS引擎的操作函数,转而采用消息传递。当从网络收到GPS数据和状态时,有相应的消息从以太网通信发送给GPS引擎,后者响应这些消息以完成更新属性、数据解析等工作。通信无需知道GPS引擎的消息响应函数以及具体的处理过程。如果今后GPS组件需要修改时,通信的代码可以保持不变。仔细考虑指针类型。C和C++语言编程中由于指针使用不当引发的各种程序问题数不胜数,因此需要仔细考虑指针的使用。以太网通信类需要在不同的组件中重用,直接在以太网通信类中包含GPS引擎类的指针是不合适的,取而代之是包含一个CWnd类的指针。在运行时,该指针指向GPS引擎类的对象实例,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在以太网通信类中使用指针调用GPS引擎类的操作函数,尽量减少了以太网通信与GPS引擎类的耦合。相反,GPS引擎类只在GPS组件中使用,因此可以在GPS引擎类的实现中直接包含以太网通信类的指针,以方便直接调用以太网通信的接口函数。

5结论

第4篇

中山市三角中学 赵怀兵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创新教育等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我校在进行“双体互促”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中尝试采用了分组教学、合作尝试学习的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对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了巨大作用。

一、运用分组合作方式,尝试解决问题

分组合作学习尝试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为依据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由于改变了传统班组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其教学步骤基本如下:

第一步 教师创设情境,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 学生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尝试解决问题,同时自学课本,教师给与必要的提示与辅导。

第三步 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教师巡视情况。

第四步 以小组为单位抽样展示尝试结论。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展开讨论。

第五步 教师简要小结,肯定对的,指出不足,适当讲解,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

在这五步过程中,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第二步和第四步。合作学习不是尖子生做小老师,中下生当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要贡献思维成果,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立学习的成果,只靠个别优生唱戏,这样的合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例如在上初中第一册《〈咏柳〉赏析》这一课时,教师首先提示由“吹面不寒杨柳风”给人的联想时应抓住哪几个关键词并能想象到有何感觉,然后出示《咏柳》诗,并提出问题:每一句分别抓住哪个关键词并是什么大意,你分别联想到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写出来,然后同小组讨论交流,后抽一小组代表提问,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小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已初步掌握了“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最后自读课文,比较与自己的赏析有何不同。学生不但诗歌赏析,而且锻炼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二、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1.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 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 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2.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提供了制度保障

分组合作尝试学习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合作学习小组是由4-6人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集体,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而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这种原则一方面使得各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从而会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出和输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推理的质量和保持长时间记忆的精确性;另一方面又使各小组牌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3.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分组合作尝试学习变传统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合作型目标结构,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变个人之间的竞争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力。

4.分组合作尝试学习的生生互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相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更经常、更亲切、更丰富多采,它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的不同,对事物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学习合作,将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战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三、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席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途径。

当今世界三大教学理论学派之一的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对创新教学的认知结构描述是:(一)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二) 带着问题观察思考(三)解决问题的假设(四)组织材料(五)分析材料,引出结论(六)检验假设。分组合作尝试学习的主要教学环节与此相类似。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既不是“满堂灌”也不是“满堂问”。其教师的活动方式为讲和示(明示和暗示);学生自学的方式为听读说

写观思练做;学生互动的方式是互查互议互评;师生的相互活动为谈启研。而尝试本身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尝试解决问题时,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创新的意识,能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学会了如何学习。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这是创新的能力的基石。

四、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思想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

语文教学是学科教学,只是知识群体的一部分,它和其他学科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学生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不仅仅追求的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效果,它还追求学习中思维的、情感的、思想的、心理的等等综合效应。

首先是激励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伙伴之间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跃创造了条件。讨论不同于物品交换。合作学习交换的是思想。必定产生1+1>2效果。

其次是语言的高效训练。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必须动脑、动手、动口,是老师又是听众,无论是从语言信息的提取迅速性还是保持的持久性上,合作学习都比传统的老师讲授要高明得多。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使教学的单位时间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每个学生独立地在课堂上表情达意的训练次数和时间都比传统的老师与学生单向教学的问答式要多得多。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

教了近四十年学,说实话,我在课堂上一直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授课。课堂上,我基本遵循“自主探究”、“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教师点拔”、“学案巩固”的步骤进行。

进行这“五步”的前提是订好评价机制。这种评价由以往地评价个人到评价小组。小组的利益关乎到每个小组成员,每个同学都不想让小组落后,就得同心协力,若一组中有一个同学不努力,其他同学就会施加舆论压力,使他努力向前赶。我⒚堪喾殖12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每节课小组回答对一个问题,就奖励十分。一般题目闭答,较难点儿的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后抢答。这样一周一总结,周末评出优胜小组,予以物质奖励。学生不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学习而是在“荣誉”的驱动下学习。此举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可谓“一箭双雕”。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味的相互讨论。在讨论之前,每个学生都应在头脑中有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有“自主探究”的过程。事先头脑中没“谱”,盲目的交流就是浪费时间。那么,对于一贯“梦见学习就头疼”的学生,这一步能走好吗?一定能!首先,作为老师应让同学们知道:结论错了不要紧,但你应该说出是怎么得出来的,这就要求每个同学都要经过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其次,小组内有舆论压力,一个同学“没的说”,其他同学肯定要进行督促,孩子们的自尊心很强,在“先锋”队员的带动下,这部分同学也会奋勇直前。最后,对这部分同学,即使见解错误,只要能说出思考过程,教师也要大力表扬,同时要求小组其他成员不要歧视和嘲笑,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让这部分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在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后,同学们自动地由“自主探究”状态转入到“小组讨论”的状态。四个或五个同学将自己的见解宣布,并讲出各自的看法思路,相互补充、修改,在小组内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此答案有可能对,也有可能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参与热情不高的小组的讨论,这样可以鼓励小组成员,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方式比起课堂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学生显得更主动,更加积极,可谓全身心的投入,最终小组内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意见。在这一步中教师根据题目难度,规定一定时间。

小组内达成共识后,小组间的“成果展示”势在必行。成果展示的方式很多,可以让小组代表口头表述答案,也可以到黑板上书写化学方程式,还可以到讲台上去自己安装仪器,进行实验演示。在这些代表进行的时候,其它小组可以给他挑毛病,甚至给予否定,重新给出另一种答案,这时,整堂课的气氛到了一个至高点。一些基本的问题,通过这一步可以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予以总结。对于一些难点,在班级内可能会有几种观点同时并存。此时此刻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急于想知道答案,教师“趁热打铁”给予点拨,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一定会十分深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发表意见的小组要及时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就如同探险一路经历了艰难困苦,这种学习经历会让学生刻骨铭心,学生成绩怎么不提高呢?

最后一步必不可少。学生在学会知识后,要及时巩固学案内容,包括学案中的习题要及时解答,特别对于化学这一门自然科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用来解释简单的日常现象。学以致用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巩固练习。

作业可以分层布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作业的难易程度适中。对作业和练习的批改要进行总结,以达到查缺补漏之功效,哪些知识点易出错,理解不深刻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在作业上显现出来。

第6篇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的有效途径,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面,谈几点教学体会与大家商榷。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发散性恩维,是指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辐射的思索和联想,广泛地搜集与这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和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发展的一种思维品质。创造个性,则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幻想、敏感性等。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的差异,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就好像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而向四面八方产生的辐线,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作为学习主体的个体,可以通过与别人的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中能够广泛地搜集与这一中心问题相关的各种感性材料、思想和观点,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路。同时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析、判断去处理相关的信息,并形成独特的发现或见解。每个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的同时,就是在从事自我学习的创造活动,而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桥,通过动态的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活力,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较差,采取互动的学习形式时,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指导小组成员采取合适的讨论、交流方式,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或推诿中浪费学习时间。在小组活动中采取轮流制,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在分组讨论时,要注意问题本身的讨论价值,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在相互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影响讨论的实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个别学生的创见,随时就学生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将讨论引向深入,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创见。同时,还要注意运用调控手段,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既要敢于发表自己的创见,又要善于修正自己的误见,听进别人的意见,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2.交还自,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然而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被老师牵着走,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我校在进行语文学法指导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师生学习定向的重要手段。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以此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强。在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特别要创造一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条件,如提出“这个字你想怎么记”“这段话你准备怎么读”“学习这篇课文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的过程中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生学习“朋”字时,老师问学生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时,许多学生都说两个“月”合起来就是“朋”,但是有一名学生却编了一个故事来记这个字,这名学生由此发现了一种同学们还没用过的编故事记字的办法。这难道不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吗

3.在练习的层次上也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

在设计练习题时,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设计出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层次去选择、去创造。例如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带“门”字框的字,再编儿歌,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哪怕只编了一句老师都给予肯定,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获得创造的乐趣。短短的几分钟,学生就编出了“日字进门惜时间”“口字进门问问题”“马字进门别乱闯”“耳字进门听新闻”等十几句儿歌,学生课终而意未尽,教师又把创造的空间延伸到课堂之外,鼓励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回读儿歌巧识字的方法去记生字,学生在这种练习中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的火花。

4.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生动程度不同,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就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经常变换新颖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善于模仿,喜欢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转换学习角色的方法,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和表现欲,从而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转换学习角色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4.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4.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与学生本来是平等的,但是当某些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表率时,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挥其创造的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第7篇

关键词:紫砂雕塑;削足适履;艺术鉴赏

1 前言

紫砂艺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作为雕塑的一种,紫砂有属于自己的造型语言。紫砂雕塑随着历史的步伐应运而生,在经历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有了自身的定位和文化依据。雕塑的材质是石、玉、木、陶还有其他材料等,技巧娴熟深谙此道才是关键,只有拥有一颗纯净的心灵才能将陶塑技艺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2 紫砂雕塑作品《削足适履》的艺术鉴赏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古代许多事物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历代的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

论起紫砂雕塑,一是没有茶壶那么风光;二是不如茶壶适用性广。不管是论产生时间,还是规模资质,似乎紫砂雕塑与茗壶都难以相提并论。论宗说派,紫砂雕塑没有时大彬、徐友泉、邵大亨等名家压阵;说款论式,它没有茶壶中光货、花货、筋纹之名目分类。在紫砂历史上,紫砂雕塑不过是从花货茶壶派生而出的,论宗当推陈鸣远。作壶之余,他制作的饱含田园风味的豆架瓜棚类紫砂器,堪称开了紫砂雕塑之先河。

笔者运用独特的思维模式设计制作了《削足适履》紫砂雕塑作品。这跟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照本宣科的典故一样,都是说明不从实际出发,做事死板,典型的教条主义等特点。

笔者美术功底扎实,是艺术上的多面手,紫砂、书画、雕塑等都有涉猎。《削足适履》以手工完成雕塑人像艺术,栩栩如生人像塑行,细致塑行,维妙维肖,也因紫砂泥触摸富有弹性感,富有一番逼真性。人物面部形象生动,宽阔丰满,敦厚温和。身材比例匀称,结构合理,袒露的胸骨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体态自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态感。

雕塑是三维空间造型的艺术,它不仅有着丰富的立体感、真实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紫砂陶塑运用紫砂的特殊泥性,却别于其他泥塑,有着极大的可塑性和装饰性,以紫砂泥料进行塑造。笔者创作紫砂陶塑多(下转第70页)年,对于陶塑有着自身的理解。一块泥要打造怎样的塑像事先都要做好功课,对于草稿,比例分析等都要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拍打、捶捏泥料都是为了让塑像更加结实。

紫砂雕塑近几年来,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吸引收藏家的原因很多。首先,紫砂雕塑的艺术特点和材质是主要原因之一,以泥片成型为基本技术手段的紫砂工艺使其作品运用特殊的艺术语言进行创作,这种特殊的紫砂语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相对来说,国内艺术院校和国外陶艺家更欣赏和重视运用这种紫砂语言,还有就是紫砂雕塑作品的结构特点,肌理效果呈现的美感别具一格。

紫砂雕塑属架上、陈设类雕塑,它适合置于室内、案头,或放于掌中摩挲,造型以精致秀雅为上乘。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自秦汉以来风格由雄浑逐渐向瑰丽精巧发展,至明清更是纤巧繁复有加,这种欣赏口味的变迁一直影响至今。紫砂雕塑的繁荣应该呈多风格、多题材,艺术样式有抽象、有具象,有传统、有现代的百花纷呈的局面。要创造一种相互宽容、学术民主的氛围。应该培植一支富有个性、有探索创造精神的陶艺群体,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不为功利所左右,潜心钻研紫砂技艺,尤其难能可贵。创作精品是笔者所追求的目标,与泥为主是一种选择。

第8篇

《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采用项目教学,大部分项目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经过两年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所有项目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通过与学生、任课教师交流发现,对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效果产生分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教师层面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不充分,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教学理念、指导能力也直接影响小组合作教学效果。

2.学生层面

中职生大部分人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欠妥、求知欲不浓的情况。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专业成绩好的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弱势学生由于自身条件,对专业学习逐渐丧失信心,这就造成严重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3.学习环境

任务导入、场地布置、设备摆放没有仿真工作场景,没有新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采用单一教学策略,将导致学生学习乏味。

由此带来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指导教师策划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何进行学习过程评价,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影响要素简析

1.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

工艺,是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技术等。借鉴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学原理,立足于职业教学课堂教学层面,用工艺性思维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细节,以求强化学生专业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是指指导教师进行策划、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因素

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主要涉及: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条件。如教师能力、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环境等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方式。包括分组的时机、分组方法、成员构成、任务设定等。

小组合作学习成效评价。即评价指标设计、评价方式选择、评价方法运用(测量方法、观测点)、评价结果判断等(测量方法、观测点)。

三、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思考

1.课前思考适用性

(1)教师能力要求。教师应具有双师型工作能力,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汽车维修能力,能讲解、演示。

(2)学生学习基础。课前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判断学生以现有知识能力能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学习环境。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引领学生合作学习学习,对设备、场景布置要求较高。

2.课中关注操作细节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成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实施,而分组时机、成员构成、任务设定等则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

(1)选择合适的分组合作学习时机。教师要紧扣项目(工作任务)目标,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抑或预设需探讨的问题,抑或及时捕捉动态课堂教学资源作为讨论点。

(2)合理的小组成员构成。

(3)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设计、评价方式选择、评价方法运用(测量方法、观测点)、评价结果判断。

四、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实践

以《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课程学习为例,在进行该课程教学设计时,我们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教学方法方式对教学内容的适用程度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展开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讨论。例如:项目一《汽车专用万用表的使用》,该项目教学主要以演示教学法为主,其学习内容均直观、可测。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示一目了然,没有过多的疑问需要学生讨论,辅以教师、学生相互之间的指导提示,很快实现学习目标。所以该项目不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2.分组时机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

基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以下几种分组时机。

(1)一分到底,即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中途分组,即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必需的内容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3.小组成员结构科学合理

学生个体学习基础差异较大,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各合作小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4-6人。主要考虑到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后期动手操作,同时易造成讨论范围过大浪费讨论时间。小组成员构成主要参照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理论基础几个方面,将优中差各层次学生编入各组,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到最终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多元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

评价指标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把评价指标确定为工具、仪器选用、燃油压力测试、电路分析、诊断思路等八项。评价指标的确定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同时加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评价体现多元评价。根据评价指标选择观察点,有了合适的观察点,学生才能有效判断自己的学习成效,知道自己通过学习的得与失。

第9篇

关键词:专职教师;绩效考核;博弈分析;纳什均衡

中图分类号:O2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43-02

高校专职教师作为高校教育师资队伍中的重要成员,对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以至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专职教师的绩效考核也成为高校师资队伍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马志强[1]等人从高校是否应该实行考评的角度,指出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是教师绩效考评的前提和基础。司林波[2]等人进行了高校教师年度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李华东[3]、陈杰[4]等人则通过建立高校与高校教师之间的委托模型,对高校教师从教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杨雪滢[5]等人从博弈论的角度对高校教学的督导效能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唐仁春等人构建了社会、高校和学生三者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高校教育质量管理进行博弈分析。本文拟利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和重复博弈的理论和相关分析方法,重点分析督导组与专职教师之间的博弈关系,以期为科学、合理地进行高校专职教师绩效考核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一、模型描述

高校专职教师绩效考核的过程是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之间动态重复博弈的过程。评价对象系指学校的专职教师,评价主体通常包括督导组、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等四个方面。高校专职教师绩效考核过程涉及到的参与者众多,关系复杂。本文主要考虑督导组与教师之间的博弈,通过对双方博弈行为和策略的分析,寻找使得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均衡策略。

1.博弈的要素。①参与者,博弈的双方分别是督导组和专职教师。督导组代表了校方的总体利益。专职教师则代表了个人利益。②策略,督导组对专职教师的评价有客观评价、主观好评、主观差评三种行为选择;而专职教师在督导组做出评价之后,有努力工作、不努力工作和消极怠工三种行为选择。③信息,在博弈中,行动的顺序、行动空间以及在每种策略组合下博弈双方的收益都是督导组和教师的共同知识。督导组与教师之间的博弈属于完全信息且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④收益,假定教师付出努力的成本为e;教师不努力工作付出的成本为0;教师消极怠工时候可以获得的额外收入为s。督导组代表学校的利益,在教师努力、不努力及怠工的情况下,督导组获得的收益分别是:R(e)、R(0)、R(s),并且,R(e)>R(0)>R(s)>0。督导组做出客观评价需要支付的成本(比如:监督费用等)为C。督导组主观评价则不需要支付任何评价成本。督导组代表校方做出主观好评,则需要支付给教师的奖金为B;做出主观差评,则教师会被处以罚金F。如果督导组做出客观评价,则会根据教师努力、不努力和怠工的行为情况分别给予奖金B(e)、B(0)、B(s),并且,B(e)=B,B(0)=0,B(s)=-F。

2.博弈模型构建。假定初始自然状态,专职教师的教学表现为工作业绩一般,即处于不努力工作状态。据此,可以建立高校专职教师绩效考核过程中督导组与教师之间的博弈树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参与者1代表督导组,参与者2代表教师)。

二、单次或有限次重复博弈分析

1.单次博弈分析。如果高校的绩效考核仅进行一次,即督导组和教师之间进行的是单次博弈。由图1可知,当督导组选择客观评价时,由于B(0)+s>B(0)>B(0)-e,教师会选择消极怠工。当督导组选择主观好评时候,由于B+s>B>B-e,教师会选择消极怠工。当督导组选择主观差评时,由于-F+s>-F>-F-e,教师仍然会选择消极怠工。在单次博弈中,无论督导组给出怎样的评价,教师都会选择消极怠工。当然,代表校方利益的督导组也会选择以最小的成本付出,即选择主观差评。督导组选择主观差评、教师选择消极怠工分别是博弈双方的严格占优策略。由逆向归纳法知,此博弈具有唯一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即:督导组给出主观差评,然后教师选择消极怠工。博弈的结果是,双方所得的效用为(R(s)+F,-F+s)。显然,在单次博弈中所得到的纳什均衡并非原博弈的帕累托效率意义最佳策略组合。

2.有限次重复博弈分析。如果阶段博弈G有唯一的纳什均衡,则对任意有限的T,重复博弈G(T)有唯一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其结果就是阶段博弈G纳什均衡重复T次。如前所述,在督导组与教师之间的阶段博弈过程中,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解。因此,如果督导组与教师之间的博弈重复T次,由于前面T-1次博弈的结果已经成既定事实,无论前面阶段博弈的结果如何,最后一阶段(第T阶段)博弈结果都是唯一纳什均衡(主观差评,消极怠工)。按照逆向归纳法的思路,在有限次重复博弈的过程中,唯一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就是阶段纳什均衡(主观差评,消极怠工)重复了T次。督导组和教师在这T次重复博弈过程的总收益分别为:(R(s)+F)·■,(-F+s)·■(δ为贴现因子)。

三、无限次重复博弈分析

当绩效考核被作为一种制度纳入常规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时,该博弈则成为无限次重复博弈。设Ei表示第i阶段教师的行为选择,并且,Ei={e,0,s}。第i阶段,在督导组进行客观评价时,应该支出的奖金为B(Ei-1)={B(e),B(0),B(s)}={B,0,-F}。δ为贴现因子。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下,督导组和教师之间的博弈树模型如图2所示。

设博弈双方在博弈过程中采取如下战略组合:

督导组采取策略s1:在第一阶段采取客观评价,在第i阶段,如果前面i-1阶段的结果都是(客观评价,努力工作),则继续选择客观评价,否则选择主观差评;如果督导组在某阶段选择主观差评,则以后都选择主观差评。专职教师采取策略s2:在第一阶段选择努力工作,在第i阶段,如果前面i-1阶段的结果都是(客观评价,努力工作),并且在当前阶段,督导组选择客观评价,则继续选择努力工作,否则选择消极怠工;如果教师在某阶段选择消极怠工,则以后都选择消极怠工。

1.证明该策略组合是纳什均衡。设教师选择策略s2。则,督导组选择客观评价,且教师努力工作时,督导组获得的效用为:u1(1)=R(e)-C+δ(R(e)-B-C)+δ2(R(e)-B-C)+δ2[B(e)-e]∧。如果督导组在第i阶段首先选择主观差评,则教师从第i阶段开始,以后会选择消极怠工。督导组从i+1阶段往后,如果选择主观差评,获得的效用是R(s)+F,而选择其他战略,它在以后任何阶段的利润都不会大于R(s)+F。因此,督导组以后都会选择主观差评。其效用为:u1(1)=R(e)-C+δ(R(e)-B-C)+∧+δi-1·[(R(s)+F)+δi·[R(s)+F]+∧。当u1(1)≥u1(2)时,督导组会选择给出客观评价,并且只要教师在第i阶段选择努力工作,督导组在第i+1阶段会继续选择客观评价。令u1(1)≥u1(2),得:R(e)-B-C≥R(s)+F。由此可知,如果教师努力工作时,校方获得的收益扣除发给教师的奖金和客观评价付出的成本花费之后的剩余收益不小于教师怠工时校方获得的收益与从教师身上获取的罚金之和,那么,督导组的最优策略为s1。设督导组选择策略s1。则,教师选择努力工作时,教师可以获得的效用为:u2(1)=B(0)-e+δ[(B(e)-e)]+δ2[B(e)-e]+∧。如果教师在第i阶段首先偏离合作状态,即在督导组客观评价下,教师选择消极怠工,则从第i+1阶段开始往后,督导组都会采取主观差评。因此,教师以后也会选择消极怠工。则教师所获得的效用为:u2(2)=B(0)-e+δ[(B(e)-e)+∧+δi-1[B(e)+S]+δi(-F+s)+δi+1(-F+s)+∧。当u2(1)≥u2(2)时,教师会选择努力工作,并且只要督导组在第i阶段选择客观评价,教师在i阶段及以后都会继续选择努力工作。令u2(1)≥u2(2),得:δ≥■。当δ≥■时,教师的最优策略为s2。贴现系数δ越大,则说明未来利益比较重要,而教师的未来利益取决于现阶段的表现和督导组的评价方式。因此,只要督导组采取客观评价,教师的最优反应策略就是选择努力工作。综上所述,当R(e)-B-C≥R(s)+F,并且δ≥■同时成立时,上述策略组合(s1,s2)是督导组与教师进行无限次重复博弈的纳什均衡。

2.证明该策略组合是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在督导组和教师之间无限次重复博弈的纳什均衡中,子博弈可以分为如下两类:①始于督导组选择评价方式的子博弈。如果到达督导组信息集的直接前列集中教师的策略是选择努力工作,则该子博弈就等同于原博弈,那么,(s1,s2)是该子博弈的纳什均衡。如果到达督导组信息集的直接前列集中教师选择的行为是不努力工作或消极怠工,则督导组将选择主观差评,而教师以后将选择消极怠工,那么,策略组合(s1,s2)同样是该子博弈的纳什均衡。②始于教师选择行为的子博弈。如果到达教师信息集的直接前列集是督导组进行客观评价,则该子博弈同样等同于原博弈。如果到达教师信息集的直接前列集是督导组以随机概率或个人偏好选择主观好评或主观差评,则在这个子博弈中教师将一直选择消极怠工,而督导组将选择主观差评。因此,策略组合(s1,s2)仍然是该子博弈的纳什均衡策略。综上所述,当R(e)-B-C≥R(s)+F,并且δ≥■同时成立时,策略组合(s1,s2)是督导组与教师之间无限次重复博弈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

3.该策略组合的现实解释。在督导组与教师之间的博弈中,如果督导组将教师的绩效考核作为一种教学制度实施,在考核过程中认真、客观地收集教师教学评估的材料,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程跟踪、监督,那么,教师将会选择努力工作。教师努力工作后,在督导组的客观评价下,又会获得相应的奖金作为努力工作付出的回报。此时,高校督导组和教师之间是一种长期的合作伙伴的关系,双方达到双赢的结果。但是,在现实诸多高校的专职教师绩效考核中,当高校进行客观评价时,仍然存在教师选择不努力工作或者消极怠工的风险。一旦教师选择不努力工作或消极怠工,高校进行客观评价就会支出考核成本,因此,高校会采取主观评价,使得整个考核过程流于形式。此时,就会进入一种非合作状态的博弈结果,呈现出高校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而专职教师也不努力工作甚至消极怠工的局面。

四、结论及展望

通过对督导组和教师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建议。

1.高校绩效考核应该作为一种长期的教学活动展开。只有当绩效考核成为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无限次重复博弈时,高校的绩效考核才能达到高校与教师的双赢。

2.高校绩效考核应该努力保证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性。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当督导组选择客观评价时,专职教师才会选择努力工作。

3.规范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激励和开发功能。在督导组和教师进行长期博弈过程中,达到(客观评价,努力工作)纳什均衡的基本前提是,在客观评价下,教师努力工作可以获得的奖励为B,教师不努力工作则不会获得奖励,如果怠工则会被处以罚金F。

4.促进考核形式的多样化,同时降低高校在评价过程的考核成本。博弈分析的结果表明,督导组进行客观评价付出的成本越低,督导组选择客观评价的可能性越大。

本文通过建立督导组与教师之间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高校绩效考核中督导组和教师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为了达到以督导组为代表的高校和专职教师的双赢状态,督导组应该公正、客观地执行长期制度化的绩效考核,并且规范和落实奖惩制度,提升绩效考核效果。

参考文献:

[1]司林波,赵晓冬.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方案设计及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8,(18):150-152.

[2]李华东.高校教师从教行为激励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8,26(7):92-96.

[3]杨雪滢,张恩忠.基于博弈论的高校教学督导效能经济学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04):126-129.

[4]李光久.博弈论基础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民族特色;实训体系;创新

近年来,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很快,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也比较注重实践。但是与其它省的高校一样,广西高校对于艺术设计实训体系的建立还不完善,艺术设计的教育中,很多高校忽视了对民族特色的传承和保护。有的高校也建立了相关的实训体系,但是相对与其它专业的实训体系,民族特色设计实训体系并不完善。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实训体系对于培养新一代创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非常重要。因此,高校在建立艺术设计实训体系的时候,必须将民族特色的内容纳入其中,建立健全具民族特色设计的实训体系,承担传承和保护民族特色的重任。

1、广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民族特色实训体系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艺术设计专业成为当前热门专业,大多高校都增设了这门专业,广西高校的艺术生源也不断加大。然而,与此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本是一个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但是由于大多高校盲目的扩招以及课程设计的混乱、盲目的模仿教学,导致无法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更谈不上民族特色设计教学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建立了,这样就使本来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跟社会严重脱节。其中,特色课程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并已成为制约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瓶颈。其实,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居住着壮、汉、瑶、苗等12个民族,八桂大地孕育着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高校大可以利用这种优势来建立艺术设计的民族特色实训体系,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实践课程,还能从教育方面继承和发展广西的民族文化特色。

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在美术设计中民族特色设计的实践和运用,使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民族特色的能力得到限制,对于艺术设计中注入民族特色的尺度把握能力也较薄弱,这就使学生的实践目的与民族特色设计实训的目的相背离,使学生忽视了对民族特色设计实质、表现、组成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由于学生对相关传统元素的了解并不全面,导致在设计中有抄袭、提炼的现象,忽视了对传统元素、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等的自主应用。

2、广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民族特色设计实训体系建立的建议和措施

2.1注重本土民族特色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

民族特色设计实训中,并不能只用传统的实训课程进行实践,要将本土的民族特色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实践中的自主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民族特色设计的实训不是单纯的挪用和拷贝传统的民族工艺,而是在教师引导学生去全面了解和认识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在艺术设计中学会挖掘、改造民族特色,使这些特色成为他们艺术设计中的创新点,通过注重对传统民族特色的挖掘和运用,从而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有文化感和厚重感,使设计作品体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比如,广西的少数民族都保持着他们纯朴的民族习俗,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俗方面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和桥是广西民族风情旅游不可不看的四绝,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广西少数民族的风俗、特色,使学生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将这些特色融入到设计中,进行相关旅游产品的设计实践,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2.2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艺术设计的民族特色设计实训体系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需要将民族特色设计与其它的设计学科交叉融合,使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掌握民族特色的实践方法。总之,创新是民族特色设计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体现出一个作品的生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只有创新才能迎合市场的需要,为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就业未来提供保障。

2.3明确实训体系的目标,强调与教学课程相衔接

在民族特色实训的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考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不但能在实训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设计能力有所提高,还能使学生加深对艺术设计相关设计方面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组合能力以及构建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亲自体验广西红水河流域各村寨的风俗,体验壮族自治区的铜鼓歌舞艺术,并在这些风俗艺术氛围中进行实地写生,将人们的一犟一笑、一言一语等都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同时加入自己的元素,使设计更加具有生命力,也使这些文化特色在学生的笔下显得更有活力。为了做到实训体系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民族特色设计的实训体系要与相关艺术设计的课程充分衔接,保证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实训的过程中得到完美的发挥。

2.4打破传统的实训模式

民族特色设计实训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实训模式,做到与现代设计的教学理念相结合。比如:对于实训教师队伍的组成,可以由民族特色设计的专业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组成,这样能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和技术的双重知识,既能提高学生民族特色设计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表现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受到双重的影响对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实训的方式方面,可以将学生的写生实训与考察区域的特色文化、特色古建相结合,让学生思考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不同特点,并找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不同设计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作业成果的展示除了通过现有的展示方法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实地的测量、考察、图纸资料的收集、制作等方法来提交实训成果,这种多种展示方法相结合的作业展示手段能激发学生民族特色设计实践的创新和创作,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市场等对艺术设计色设计的需求。

3.结语

总之,艺术设计教育中,应强调人文内涵和民族特色,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挖掘,因此,在民族特色设计实训体系的建立和实训考察的过程中,要注重融进民族特色相关的元素,同时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理念相融合,以更好的追求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使高校在艺术设计承担传承和保护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更好的融入市场,迎合市场和社会的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石钧,赵晓彦.对高校创建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25(11):84-85.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兼职教师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还指出:“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可以看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各高职院校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改革,为满足工学结合需要,补充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也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

一、工学结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形式多种多样,它们的共同点是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工学交替”。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人企业、融入社会而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是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给予相应考核成绩。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生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采取边学习边工作的方式进行,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时提供人才支持,同时企业又为学生实习搭建很好平台。它的意义在于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掌握未来所从事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工作态度等。知识可以传授,而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来掌握,让学生在工作中掌握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本质要求。

(二)工学结合对兼职教师队伍的要求

要深入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切实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这两个特性恰恰是企业一线专业人才所特有的,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根本上需要得到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为较好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高职院校需要聘请企业一线的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其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指导和培养学生,使学生尽快较好的掌握岗位能力,提升未来的就业能力。教高[2006]16号文中也指出要加大兼职教师聘请力度,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从本质上讲这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总体上看,在聘任、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关注聘任,忽视建设

由于市场需求和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处于稳步、快速发展的状态。由于专业设置数量多、涵盖面比较大,涉及到多种行业、多个企业,仅凭高职院校或某一个系(部)很难与相关的行业或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缺乏对相关行业或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了解;而且国家行业协会体制尚未健全,现有的行业协会与高职院校之间尚未建立起长期、稳固的联系,行业协会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指导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客观上给选聘兼职教师造成了比较大的困难。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聘用的兼职教师,仅仅为解决专任教师的数量不足这一燃眉之急,较少的从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去考虑聘用问题,缺乏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由于聘请的兼职教师大部分来自企业,虽然他们具有比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经验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相对比较差,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较难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较难有效地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二)关注使用,忽视管理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通常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基本上能够按照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要求,认真按时地完成授课任务和实践教学任务。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大多来自各企事业单位,都是各单位的技术、管理、业务上的骨干,平时的工作任务都比较繁重,避免不了和兼职授课的时间发生冲突,有时也会出现漏课、迟到、上课匆匆忙忙等现象的出现。由于兼职教师的身份特殊,高职院校很难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及时的评价,由于缺少督导的监督,教学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障也成为了问号。

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大部分是来自生产、建设、服务的第一线,带来的知识和技术都是最新的、最前沿。专职教师基本上都是从事专业理论研究和授课任务的,缺乏的就是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发展的动态和情报,兼职教师上课后就离开院校或者就在企业上课,专职教师较难和兼职教师进行沟通,这就失去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最好机会,这也说明很多院校在专兼结合方面还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没有做好衔接和组织工作,不能给工学结合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经费缺乏保障

兼职教师属于学校编外人员,国家财政没有相应经费支持。学校自筹经费聘请兼职教师,给学校财政造成一定的负担,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规模的背景下,经费均较紧张,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聘请兼职教师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

三、构建满足工学结合需要的兼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办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师资力量,不仅可以弥补学校师资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兼职教师中不乏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人才,他们的实践课教学贴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很受学生欢迎,并可通过他们促进学校专职教师知识的更新,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合理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学校在制定总体发展目标和规划时要根据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工学结合改革进展情况,分析现有师资、预测未来师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要结合专职教师队伍的状况,考虑兼职教师的专业、职称或职业资格、学历、性别和年龄,达到整体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目的,使兼职教师队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真正起到充实、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作用。

(二)拓宽兼职教师来源途径

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兼职教师来源方面,建议通过主动与行业协会、企业联系来不断拓宽兼职教师来源途径。高职院校各教学管理、教学主体部门可主动寻求相关专业行业协会的支持和帮助,通过项目合作等形式,请他们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需求推荐行业内实践能力强、教学能力相对较好的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候选对象,以此来拓宽兼职教师来源途径;还可与相关企业进行产学研等深层次校企合作,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培养实践指导教师、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与合作企业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实践性课程教学均聘请合作企业业务骨干担任主讲教师,对于条件成熟的合作企业还可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企业不断拓宽兼职教师来源。

(三)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

学校人事部门、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各教学主体部门要通过多途径、多方面了解兼职教师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业绩、技术能力、教学能力等,择优确定拟聘用兼职人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相关管理部门应将拟聘用兼职人员的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称或职业资格、学历、专业工作年限、业务水平等级、从事兼职年限、从教专业、讲授课程等信息存档,建立完整的“兼职教师信息库”,充分利用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以便快捷地进行检索和查询兼职教师的个人档案,有效避免聘任兼职教师的随意性、盲目性,避免“临时抱佛脚”、“拉郎配”的窘况。

(四)加强兼职教师岗前培训

尽管兼职教师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技能和实战经验,但欠缺教学技巧,不能很好的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在聘用兼职教师时应该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适应工学结合需要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技巧等,提高兼职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熟悉授课对象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更好的将丰富的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创新兼职教师工作模式

对于兼职教师工作模式要进行创新,采取“1+1”的模式,即一名兼职教师安排一名专职教师合作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双方合作,互有分工,属于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要求完成的相关文字材料,如教案、教学计划进程等材料主要由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协商后完成,兼职教师的工作重点放在技能传授方面,通过专、兼职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可以拓宽专职教师的知识面,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直接对兼职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比较及时、真实的评价。

第12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物理实验提倡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发现的过程。物理实验的教学需要同学们相互配合,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小组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合作效率较低。可能的原因有:小组成员不和谐、配合缺乏默契、讨论激烈但完成任务效率低、学生对待小组合作学习态度不端正等。还有的小组成员之间个体差异较大,合作过程中往往被优秀学生“垄断”。

下面笔者就谈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及建议。

一、物理实验学习小组的组建

1.科学组建物理实验学习小组。学期初,科任教师邀请班主任、学习委员、课代表对全班学生按性别、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小组(4人为宜),在此基础上,每两位学生自愿组合成“一对红”。学校实验台两人一桌,可以同桌讨论、合作完成实验,也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操作。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前后实验台4人小组共同完成。组内平等,不设组长,强调学生权利(讨论的权利、动手操作的权利等)平等,每个人的义务(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实验仪器)也平等。

2.认真做好学习小组的培训工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能顺利实施,需要教师事先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工作。可以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讲清合作规则;也可以观摩高年级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和自觉运用必要的合作技能,例如,如何讨论、倾听和表达等,提前对学生进行培训,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学生态度不端正、气氛不和谐等因素造成的小组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实验前教师要精心准备

实际教学中,一说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教师就撒手不管,一“放”到底,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得不到应有的指导,陷于盲目、无绪的状态。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不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反而比传统教学更需要教师做充足的准备工作,更需要教师高超的启发、引导能力。

1.硬件的准备。实验之前,按照各班小组数量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供学生使用。

2.“软件”的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极易陷入“假探究”、“假讨论”、“假合作”的怪圈,原因是没有深挖“物理实验”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落实上教师没有下足功夫,教师应该在实验前精心设计该实验相关的问题,对设置问题和正确引导学生方面加以重视,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下面以实验案例具体加以说明。

案例一:探究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问题1.拿到弹簧测力计,你首先观察什么?

问题2.阅读教材,注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读数时注意什么,测量结果怎么记录。

问题3.与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相比较,有哪些异同点?你为什么要这样比较?

问题4.记录数据的表格应如何设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问题5.教材上为什么设计了G-m坐标系?画出G-m图象后你又有什么发现?

问题6.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代表了物体的重力呢?你能探究它的测量原理么?

点评:针对学生已有经验,设置问题1、2可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纠正错误;通过问题3可以教会学生比较和归纳的学习方法,为以后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打下基础;问题4可以培养学生初步设计表格的能力,追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导学生由“学会”跃为“会学”;问题5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示物理规律的能力。问题6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在学习了二力平衡知识后,进一步加以解决。

实验前我们将这些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未完成的问题,以渴望、迫切的心态进行实验。

三、实验中教师要一放一收

1.“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做,鼓励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动手、都动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因此,在组建小组时我们强调以2人小组为宜。实验时,每次以一人为主(操作),另一人为辅(配合操作、观察、挑毛病、发现问题),轮流做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稳定的学习共同体,使大家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都得到提高。

2.“收”――教师要认真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教师的注意力要集中在小组成员的实验操作上、小组成员的配合上,要认真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为小组合作评价、实验课评价做充分的准备。此外,对于出现问题的小组要及时干预,避免出现部分学生不动手、小组成员学习行为失衡的情况。

四、实验后小组合作交流与评价

小组合作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流实验的收获、成果。大家可以交流各自的实验心得、意外收获、灵感、实验结果,也可以提出自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改进,也可以提出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失误,大家共同注意。可以提出问题,请大家帮助解决。

2.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评: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收获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第13篇

一 实践教育的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实践教育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是寓教于“行”的教育过程和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实践教育具有主体性特征,注重过程教育,有助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是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灵内化的有效途径;实践教育具有开放性,它提供了开放的教育环境、开放的教育形式、开放的教育内容、开放的教育过程、开放的考核评价方式,这种身临其境的开放式教育具有理论教育无法替代的功能;实践教育具有综合性,它能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结合,实现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实践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个体内生、隐性渗透、启发诱导、感染熏陶、体验反省等功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个体内化过程 ,从教育学角度看 ,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大学生在实践教育中,处在真实、生动的环境中,形成有关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性分析、理解、判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斗争、自我监控,经过自觉地选择、消化、同化、吸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修养及立场、观点、方法。

实践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和强调实践体验、情感渗透、信仰确立对德性成长及价值观生成的重要意义,具有隐性渗透、启发诱导、感染熏陶、体验反省等功能,对受教育者的观念、情感和行为产生综合影响的教育过程。能够促使学生从“知”到“信”,使理性化的价值认知转化为个体内在的价值信仰,能够促进发展学生遵从核心价值观的内源性动力,建立自主性的情感体验、精神归依和内在的德性生成过程等。[1] 在实践教育中,学生通过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能够真正发现自己的不足, 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提高自我修养和自我测试能力, 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亲身经历并加以体验的事情往往会刻骨铭心,甚至终生难望。

二 根据民族地区高校实际,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体系

(一)构建以三个结合为基础的实践教育组织体系

1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但在课堂上也可开展一定的实践教育活动,主要有如下形式:主题讨论、问题辩论、社会热点焦点分析、情景模拟实践性教学、学生尝试讲课、播放影像资料片等。

在课堂外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要把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如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感言博客、微信大赛,积极鼓励、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理论研究会、哲学兴趣小组、儒学会 、学习小组、 伦理学学习小组等,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

2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与校内的教学实践活动相比,校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更有吸引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更新鲜,他们希望走向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他们充满了好奇,学校不仅要开展校内实践教育,还要努力创造条件组织校外实践教育。

有效开展校外实践教育,创建优秀的实践教育基地非常重要。必须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建设一批特色教学实践基地, 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渠道。我校立足湘西,依托湘鄂渝黔边区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了故居、周逸群故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芷江日本受降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践教学基地、德夯苗寨民族文化及德育实践基地等。

3 集中组织与自主分散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参加,但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安全等因素的制约,有些集中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便多开展,就必须与自主分散的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集中组织主要是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多的情况下,学生则可采取自主分散的方式,根据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灵活机动地参加实践教育活动。

(二)丰富四个层次内容的实践教育活动体系

1 开展认知性实践教育

组织学生到土家苗寨参观、考察、采访,圩场赶集,了解民意社情,邀请地方政府人士做区情报告,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给民族地区带来的巨大变化发展,认识党的路线方针的正确性,体会党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拥护党的领导,认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民族地区的贫困落后,与发达地区的巨大差距,激发他们毕业后报效家乡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举办“科技文化月”活动,组织科技展览、科普讲座,编写发放简单明了又生动有趣的有关宗教知识、民族知识、人文地理知识的科普读物等,通过科学文化和无神论教育,帮助他们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可邀请地方“特定阶层”的宗教人士、族长、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学生做报告,从正面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宗教文化、人文风情、民间习俗,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宗族观、文化观,用指导,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讲坛”,按照“三贴近”的要求,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民族地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分析问题。精心设计“民族团结教育周”活动,举办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专题讲座,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在实践教育活动中,要充分运用民族地区特有、学生又喜闻乐见的传媒形式,如民族节庆活动、民族山歌、民间故事、打油诗、顺口溜等,进行教育宣传,化抽象为生动、化枯燥为神奇、化呆板为活泼,起到寓事明理、褒善贬恶的作用。

2 注重情感体验性实践教育

依托本土教育资源实施情感体验性实践教育。少数民族地区虽然贫穷落后,但有许多地方是革命老区。湘西自治州,大革命时期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成为今天我们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祭拜悼念先烈、民族先烈,使学生身临其境,实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请老做报告,让学生体验穿衣,扛抢,回味过去革命岁月。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去苗寨民族文化实践基地,尝试操作苗族先民的劳作方式(推磨、石碾、榨油、打谷等)、观赏他们的造纸技术、蜡染和刺绣工艺、花鼓表演,深切感受他们的艰辛磨难,也感叹他们的聪慧与伟大,真切实在了解璀璨的民族文化。

3 坚持行为养成实践教育

坚持长期组织开展学雷锋月活动、社会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大学生自觉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品格,树立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思想,使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体验价值,提高认识,锻炼意志。我校文学院学生李正龙,利用节假日到高寒缺水、贫困落后的民族山村――凤凰县腊尔山拉忍村,坚持长期义务支教,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充分利用本校特色资源进行养成教育。我校先后编写和出版了《景色人生――吉首大学优秀校友奋斗辑录》《大学生行为规范读本》《大学生怎样做人》《漫谈养成教育》《新时期女大学生成才漫谈》等20余部书籍,拍摄了《使命》等10余部电视专题片、用生动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运用校训、校歌的魅力教育学生,使学生从进校第一天接受校训、校歌的熏陶,勉励自己积极进取。我校凝练“以业报国,以人名校”的校训,实施“以人名校”的特色教育,教导学生以自身的价值而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并最终以学生出名而使学校影响扩大。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事业成就感,将学生热爱吉大,为母校争光的思想与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以业报国的思想紧密地结合起来。

4 加强综合性实践教育活动

学院、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等单位联合举行寒暑假大型实践教育活动,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重走路” “扶贫帮困支教”“老区慰问演出”等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尝试大学生基层挂职实践,让大学生到乡镇(街道)、企事业等基层单位挂职锻炼。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实施了“立人教育”工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项目”。开辟了富有吉首大学特色的“立人大讲堂”,校领导亲自授课。

举办大型学生社团活动。如我校的“健强社”学生社团,在校团委、学工部的领导支持下,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关爱贫困生的“八心”(信心、诚心、爱心、暖心、舒心、交心、热心、贴心)工程。对于贫困生,坚持经济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在经济上帮助、生活上关心,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引导、精神上鼓励、心理上抚慰,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自强成才。

举办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创业设计大赛、各民族同学大型联谊会、红歌赛、演讲赛、辩论赛、革命故事会,特色纪念活动、仪式教育等。使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受到感染、震撼、启迪,进而反思、判断、选择,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三)形成“一分、二级、三式、四一”的实践教育实施体系

“一分”, 对学生分层次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根据研究生、本科生高年级学生、本科生低年级学生年龄层次,按照文理科所学不同专业层次,依据学生个人能力、兴趣爱好个性层次,分别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特长,施展各自的才干。

“二级”,设立校院两级领导工作组。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指示,加强对实践教育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成立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吉首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再成立学院院长为组长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小组”。

“三式”,采取三种模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即假期集中式、课余日常式、周末重点式。利用寒暑假时间长的有利时机,可集中学生组织大型综合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强调突出社会影响。利用课余时间,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强调保持实践教育活动的常态化、长期性。利用周末相对集中的时间,精心设计几个重点实践教育活动项目,强调教育活动的示范性、典型性和创新性,注重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

“四一”,即每学年制定一份实践教育总计划、每学期召开一次教育实践活动校级协调会议、每学期编辑一本学生实践学习文集,每学期召开一次实践教育总结表彰会。

(四)实施以两个机制为关键点的实践教育保障体系

1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有效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的前提。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实现实践教育活动规范化、常态化,保证实践教育活动有计划、方案指导,行动有组织,过程有监控,成果有考评。内容包括实践教育的岗位责任制度、实践教育内容选定制度、实践教育课时学分分配制度、实践教育活动实施制度、学生实践管理制度、跟踪调查制度、考核制度、财务制度、学校各职能部门会议联系制度、校地会议联系制度等。

2 健全完善的考评机制

评估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对实践教育进行客观评价,既有利于教育实践的常态化,也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调整策略,改变时间内容和方式。

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实践教育评估机制,建立规范、合理、客观、公正的考评体系,对教育效果和成果、产生的影响进行规范、科学、公正的考评。确定评价指标内涵及标准,分级设立指标,考核内容立体化、全方位,考核方式做到开放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动态与静态有机结合。把考核结果与老师晋级评优、职称评定,与学生的奖学金评定、评优入党、推荐就业等直接挂钩。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实行“院校二级考评、定期轮评”的考评制度,并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考评。院级一年、校级二年一轮评,对照评估指标体系,特别是各项核心指标,首先各学院每一学年对实践教育效果和成果评估,在此基础上,由“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每二学年对各学院再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即把学生在实践教育中的表现和成绩纳入到学校对学生综合测评的大体系之中,纳入到学校宣传部、团委、学工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拓展教育的大考核体系中,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记录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14篇

【关键词】医护合作;脑卒中;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46-02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护士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使患者学习、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改变不良行为的目的,以利于疾病恢复,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1]。脑卒中患者具有病情重、发病急、并发症多等特点 ,患者多有语言、肢体运动、饮食、排泄等功能障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对医、护人员不仅要求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技术服务,而且要求能够及时提供疾病信息、饮食、休息与活动、用药、特殊治疗、康复功能锻炼等为主的健康教育。目前,多数医院在临床采用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强调护士的绝对主导地位。笔者认为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加强医护合作、沟通,重视医生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为此,我们尝试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老年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专业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排除病历:死亡病历)169例。入选标准:首次发病,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患者及其家属;住院时间10天以上;患者或家属有良好的认知能力。169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6例和对照组83例。实验组:男49例,女37例,年龄41—75岁;疾病类型:脑梗死45例,脑出血 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2例,高中及以上44例。对照组:男47例,女36例,年龄40—77岁;疾病类型:脑梗死43例,脑出血 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9例,高中及以上4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即患者入院24小时内由护士进行入院宣教,包括环境、物品及设施使用、人员、作息及疾病、用药、治疗、护理等的介绍,其它主要治疗和护理措施、辅助检查、化验、用药知识、术前及术后治疗护理以及饮食、活动、休息、康复知识等也主要由护士在住院期间常规按阶段随时向患者及家属、陪员宣教。以口头讲解为主,发放书面宣教材料,需要时辅以协助、示范。(2)实验组 采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以护士为主,医生参与。患者入院后,先由护士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入院评估、入院宣教。然后由负责医生进行初步诊断治疗,并完成第一阶段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治疗、用药、预后以及遵医嘱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住院三日内责任护士根据《脑卒中病人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完成第二阶段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疾病好转、加重的表现,预防措施及方法,检查、检验的指导,治疗措施、饮食、用药、活动与休息的指导。负责医生在第三日诊断前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完成第二阶段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介绍疾病诊断情况、主要辅助检查、用药、治疗措施、饮食、活动注意事项,并耐心回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第三阶段为病情稳定期或康复期,部分病人需选择手术治疗。在此期间由护士完成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康复知识指导,术前、术后相关知识指导。负责医生在术前术后谈话或改变诊疗方案沟通时强化第三阶段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修改后诊疗方案、康复计划,需手术病人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大致手术过程、术前及术后注意事项和配合事项。第四阶段为出院前及出院后,护士完成出院指导包括所用药物及用药指导,出院后康复、饮食、活动、休息注意事项及预防复发,复诊时间。负责医生出院前向病人或家属说明在院整体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及出院后注意事项,随诊、复诊的内容及时间。出院后由经专门培训的固定护士在复诊时或电话随访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和对出院后用药、休息、饮食等情况进行康复指导。(3)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三日和出院前疾病知识、饮食、休息与活动、用药、特殊治疗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出院后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4)调查工具 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行设计的资料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诊断等。(2)疾病相关知识 在入院前三天及出院前使用问卷分别对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病因、诱因、治疗、用药、饮食等,共设计题目10道题,答项为掌握、未掌握,分别赋予分值1分、0分,总分≥6分为掌握,总分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平为a=0.05,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前三天和出院前疾病知识掌握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前三天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P

2.2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比较,P

2.3两组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比较,P

3讨论

3.1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不足之处 教育者是影响患者学习健康教育内容的三大因素之一,而满足患者的需求是高质量健康教育的基础[2]。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强调护士的绝对主导地位,临床医生作为患者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并没用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较低,健康教育的效果会大受影响。如患者认为护士只是按医嘱打针、发药、或做其它治疗护理,医生是治疗方案的制定者,所以对医生信任度更大,或者只愿意相信医生,对护士讲解指导的内容持怀疑态度,也可能使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以目前国情,护士作为住院患者的主要健康教育者,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健康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影响其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之一[3]。虽然中国护士队伍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学历、专业素质、沟通能力及人文素质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与患者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如能采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就可能增加患者对医疗行为的信任度,促使健康教育取得更好效果。

第15篇

[关键词]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 脑卒中; 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3-143-02

Effects Analyze of Improving after Stroke Concurrent Depression with Health Education Belief Model

LUO Xueqin

Yiwu C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Yiwu 32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fter stroke concurrent depression with health beliefs mode education. Methods All 131 patients complicated after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67) with Health belief model. The control group(n=64) with conventional health par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score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apy of anxiety/body after 7 class factor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 control group therapy of anxiety/body after five types of factor score below before treatment(P<0.05).Both And weight,changes of day and night with treatment factor score two former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for these 7 class factor scor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seven categories factor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 After discharge observation group within 1 year recurrence rat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Health belief model; than the regular health education can more effectively improve after stroke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depression levels of depression.

[Key words] Health belief model;Stroke;Depression

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内动脉狭窄、闭塞甚至破裂,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因为额极、边缘系统等部位受损,机体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而易并发抑郁症[1]。有报道,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达38.4%[2]。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常规健康教育,探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月9月~2011年2月我科共收治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13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按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7例,对照组6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药物治疗方法以及教育方法

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一致。但是我们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健康信念模式教育主要方法如下[4]:①治疗前先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并第1次对患者进行抑郁程度评分。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根据患者的感受给他量身定做健康信念教育计划。②治疗前3周,医护人员每日与患者语言交流2次,30min/次,主要是帮助患者回顾他的优点以及在生活中取得的成就,以增强患者的正向看法。后3周医护人员每日与患者语言交流1次,30min/次,主要是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及时反馈给患者,此外还让患者认识到自己可能有的性格缺陷,并让患者认识到该如何适应出院以后的生活环境。③在治疗过程中鼓励患者参加简单的劳动,如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等。此外,根据患者的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娱乐活动,减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孤独感。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激发患者对生活、工作的兴趣,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④向患者、患者家属讲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并向他们发放抑郁症的精神卫生常识手册,强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⑤在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问题及时对患者进行帮助和指导。

1.3 抑郁程度评分

1.3.1 抑郁程度评分工具  本研究中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5, 6]为抑郁程度评分工具。本表含24个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少数项目采用0~2分的3级评分法。24个项目包括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工作和兴趣、阻滞、激越、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性症状、疑病、体重减轻、自知力、日夜变化、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偏执症状、强迫症状、能力减退感、绝望感、自卑感。可以将24个项目归纳为7类因子结构:①焦虑/躯体化:由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疑病、自知力、全身症状等6个项目组成,最高分为24分。②体重:仅由体重减轻1个项目组成,最高分为3分。③认识障碍:由有罪感、自杀、激越、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偏执症状、强迫症状等6个项目组成,最高分为28分。④日夜变化:仅由日夜变化1个项目组成,最高分为3分。⑤阻滞:由抑郁情绪、工作和兴趣、阻滞、性症状等4个项目组成,最高分为18分。⑥睡眠障碍:由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等3个项目组成,最高分为9分。⑦绝望感: 由能力减退感、绝望感、自卑感等3个项目组成,最高分为15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3.2 汉密顿抑郁量表的评分方法及评分时间 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程度评分时,应由经过相关培训的2名评定者同时对患者进行HAMD检查。一般情况下采取交谈、观察的方式。当检查完毕,2名评定者再分别独立对患者进行评分。如果某位患者2名评定者评分之间的差异较大,则将评分弃去,重新进行评分。如果某位患者2名评定者评分之间的差异较小,可以接受,则取它们的均值作为患者的抑郁程度得分。整个研究过程对患者进行2次评分,第1次评分在治疗前;第2次评分在治疗后第6周。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均值之间的比较采用大样本u检验;计数资料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7类因子得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焦虑/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等7类因子的得分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焦虑/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等7类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的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等5类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体重、日夜变化等2类因子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述7类因子得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7类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注:同一时间点组间的比较,*P<0.05;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抑郁症复发率的比较

出院后1年,观察组有5例抑郁症复发,复发率为7.5%;对照组有21例抑郁症复发,复发率为32.8%,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992,P=0.0004)。

3 讨论

健康信念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Rosenstock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的,后来经过Becker以及Maiman的修订,使该模式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该模式从心理社会的角度对个体健康行为的改变作出了阐释以及说明,其核心部分包括4种与行为转变密切相关的信念[7]:①个体感知到疾病的易感性;②个体感知到疾病的严重性;③个体感知到改变不良行为的好处;④个体感知道行为转变的障碍。目前该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预测个体健康行为的改变以及个体是否愿意参加健康体检[8]。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常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尽管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等7类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等5类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的7类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出院后1年内,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由此可见,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比常规健康教育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9-11]。

[参考文献]

[1] 常红,任志英,马春梅,等.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21-23.

[2] 王昕,贺燕,肖春玲,等. 帕罗西汀并心理干预治疗卒中后抑郁和焦虑共病者81例临床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8):564-565.

[3] CCMD-3工作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3-106.

[4] 朱明蓉.健康信念模式在抑郁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3):695-696.

[5] Bent-Hansen J, Bech P. Validity of the definite and semidefinite questionnaire version of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the Hamilton Subscale and the Melancholia Scale. Part I[J]. 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11,261(1):37-46.

[6] Vaccarino AL, Evans KR, Sills TL,et al. Symptoms of anxiety in depression: assessment of item performance of the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J]. Depress Anxiety,2008,25(12):1006-1013.

[7] 陈丽.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164-165.

[8] 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122-123.

[9]刘纯艳,荚渝,赵燕利,等.运用式评价1215名妇女乳腺癌健康教育的结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83-686.

[10] 霍小梅.健康信念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行为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0,10(1):90-91.

[11] 牛英新.健康教育路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2): 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