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证券分析师研究报告范文

证券分析师研究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证券分析师研究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证券分析师研究报告

第1篇

关键词:证券分析师 服务定位 利益冲突管理

证券分析师是资本市场中的重要角色,不仅对证券商(投资银行)的金融服务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而且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引导理性投资理念、促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增加市场透明度和效率。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成长,证券分析师的作用与日俱增,但负面报道和质疑之声也在增多,迫切需要理清各方对证券分析师服务定位及行为管理等方面的若干模糊认识。

证券分析师角色的界定

(一)“卖方”分析师与“买方”分析师的区分

基于所在金融机构的性质和类别,一般分为“卖方分析师”和“买方分析师”。典型“卖方”是指向市场提供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证券商(投资银行);典型“买方”是指买入投资产品的共同基金、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卖方分析师”一般指证券商(投资银行)所雇用的分析师,“买方分析师”指共同基金等买方机构所雇用的分析师。

卖方分析师的研究成果体现为研究报告,由所在机构提供或给客户使用;而买方分析师的研究成果由所在机构自用、不与他人分享,不涉及其他投资者的利益问题。这种功能差异导致卖方分析师的市场影响力要远大于买方分析师。市场所称“证券分析师”一般指“卖方分析师”。

(二)监管规则对证券分析师的关注

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规则中使用了“投资分析师”、“证券分析师”、“投资研究”、“证券研究报告”等多种称谓,但各国家和地区的证券监管规则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不约而同地关注卖方分析师及研究报告行为,其界定的角色和内涵是基本一致的,均是规范“卖方分析师”及其“卖方研究活动”。其中,英国和中国境内市场相关监管规则中提出“研究成果向客户”,中国香港地区相关行为准则排除“公司内部使用但不分发给客户情形”,明确排除了买方分析师和买方研究活动。具体地说:

美国相关监管规则将“研究分析师”界定为“准备研究报告实质内容的人员及其辅助人员”,将“研究报告”界定为“包含对具体公司或权益证券的分析意见以及支持某一投资结论的合理信息的任何书面或电子交流文件”。

英国相关监管细则将“投资研究”定义为“以明示或暗示方式对金融工具及其发行人提出投资策略建议,并向客户的行为”,相关从业人员称为“研究分析师”。

中国香港地区相关行为准则将“投资分析师”界定为,“一家公司所雇用的准备或投资研究的人,但不包括证券交易或经纪服务中附带提供投资建议或观点的人、研究目的仅为公司内部使用但不分发给客户的人以及一对一提供投资建议的人”;将“投资研究”界定为,包含证券投资分析结论、对影响未来证券价格走势因素作出的分析(但不包括对宏观经济或战略问题的分析)或者基于有关投资分析提出的建议或观点内容的文件。

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相关行为准则将“卖方分析师”界定为“全方位服务投资公司(如证券经纪交易商和投资银行)的研究部门雇用的分析师”。

中国证监会《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将“证券研究报告”界定为,“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的行为”。“在的证券研究报告上署名的人员,应当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

证券分析师的服务定位

证券分析师及研究报告是服务和维护机构投资者的基本手段和内容。证券分析师通过搜集和整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上市公司经营和财务数据等信息,分析影响证券价格变动的因素,对上市公司盈利状况进行预测,提出证券估值和投资分析意见,为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这种服务定位是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和机构投资者成长而自发形成的。

第2篇

一、证券分析师的利益冲突内涵及表现

现资银行通常包含以下几种主要业务,即: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包括自营和经纪业务)、证券研究、公司并购、资产管理、基金管理等业务。投资银行经营模式的多元化决定了其可能存在多种利益冲突。

证券分析师的利益冲突指的是投资银行的证券分析师利用其所具有的信息优势,为谋求自身或第三方的利益而损害客户(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具体可以表现为:证券分析师为了迎合发行者、招揽有厚利可图的投行业务而过度乐观的、有失公正的研究报告来误导客户;为了赚取更多的经纪业务收入而带有过度“乐观倾向”的研究报告诱使投资者进行多次交易;为了牟取其自身利益而不够独立或有失公正的研究报告。

二、证券分析师的利益冲突来源

具体而言,证券分析师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来自于所在投资银行(我国指证券公司)的压力。

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沟通发行者和投资者的金融中介,长期以来必须同时向投融双方提供服务,即一方面为企业承销股票、实施并购或发行债券以提供融资服务,另一方面为证券投资者提供研究报告。因此,对于证券公司本身而言,就面临着利益冲突。证券公司在处理该利益冲突时,利益的天平往往会偏向于企业。具体的,来自证券分析师所在公司的压力主要包括招揽投行业务、增加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投行业务方面,在二级市场上充当经纪人和一般投资者只是综合证券公司的次要业务,其更为主要的业务是进入一级市场(证券市场)扮演投行的角色,从事能够给公司带来丰厚利润的证券承销、并购等业务。因此,一直以来各证券公司都竞相追逐投行业务。为了得到最有利的股票发行价格,证券公司可能要求其分析师对其股票给出最好的评级,过于乐观的研究报告以取悦目标客户。特别地,当分析师薪酬与投行业务利润直接挂钩时,这种利益冲突会变得更加严重。在这种薪酬制度下,大部分证券分析师为了其经济利益,在出具研究报告时可能会丧失其独立性与客观性,由投资者的投资顾问沦为投行家的营销团队。例如,卖方分析师对于本公司承销的股票,由于可能存在推销的经济激励,他们很可能不会发表最准确、最优的研究报告。

在经纪业务方面,证券公司为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证券,并按照成交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佣金,即经纪业务的交易量越多,获取的佣金也越多。在这种制度安排下,证券分析师就可能对市场走势给予更为乐观的评价,提供大量的“买入”或“强买”建议,从而诱使投资者加大交易量,并通过股票需求的加大以提升股价,进而实现更高的交易额,为公司获得更高的佣金收入。而如果提供“卖”或者“强卖”的建议,则会使交易量下降;此外,股票的需求也会因对市场的悲观评价而有所减少,从而迫使股价下跌,成交金额减少,获得的佣金收入减少。

在自营业务方面,由于证券公司有大量资金进行股票投资等活动,因而也会持有部分与分析师研究相关的股票。因此,在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向市场发出“买”或“强烈买入”的建议时,而股价也因此拉升的时候,证券公司可能会大量抛售其分析师推荐的股票,以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2.来自大型投资客户(机构投资者)的压力。

在券商竞争交易业务的市场,机构投资者能够给与或带走重要业务的能力赋予了他们权力去影响券商牺牲其他投资者的利益。通过直接付给券商交易佣金,机构投资者可以向受雇于券商的分析师施加压力,使得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发表乐观意见或隐瞒负面意见。

此外,《新财富》,一个有影响力的中国商业杂志,基于对大型机构经理的民意调查对中国分析师进行了排名。他们选出的明星分析师的薪酬和地位会立即得到显著提升,他们所在的证券公司也会获得市场更高的认可度。基于此,分析师也有可能去迎合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3.来自于所分析公司管理层的压力。

现代公司最显著的特点便是两权分离,即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企业的高管人员作为经营权的掌控者,所有者管理企业,为了维持其在公司的地位以及声誉,他们必须让董事会和股东感到满意,其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升股东手中股票的价值。因此,分析师所分析公司的管理层可能会对分析师施加各种压力,要求其有利于该公司的分析报告。如果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对所分析公司造成了不利影响,则会影响两者之间的交流关系,该分析师则很难再受到公司管理层的亲睐。故为了维护与目标公司管理层的这种关系,分析师可能会倾向于发表对其有利的研究报告。

4.源于证券分析师个人利益的影响。

在上面讲述的三种来源中,证券分析师都是作为证券公司雇员为了公司利益而被迫作出背离事实进行预测的行为。但证券分析师也有可能出于个人投资利益方面的考虑而导致利益冲突,这将对其研究报告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

当证券分析师自身持有所分析公司股票时,他们其实扮演了普通投资者与证券分析师两种不同的角色。作为理性的普通投资者,他们一般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故他们会用尽一切方法来促使他们的股票升值;而作为证券分析师,他们的义务是向社会公众独立无偏的研究报告。显然,这两种角色有时候会导致利益冲突,比如分析师可能会通过乐观的研究报告而诱使投资者大量买入股票,而私下却对其股票进行与其建议相反的交易操作。

三、证券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的治理与监管

证券分析师与证券市场之间的发展可能相互促进,也可能相互制约。要实现证券分析师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就必须加强对分析师利益冲突行为的治理与监管,以保持证券研究的客观性与独立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实现:

首先,拓宽券商的盈利管道,抑制所属分析师利益冲突行为。佣金收入是我国券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单一的盈利管道使得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并引发了承销市场上的信誉危机。因此,积极开拓新业务、拓宽券商的盈利管道,在一定程度上便能够有效抑制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

其次,加强声誉对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行为的约束。证券分析师的声誉是其业绩、行为和品德记录长期积累而成的,对分析师本人乃至整个证券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良好声誉的证券分析师不会为了某些利益而损害自己的研究报告,他们会向市场传递真实、正确的信息,引导市场资金流向,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故证券分析师对他们声誉的关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所面临的利益冲突。对于不同声誉的证券分析师应当实行分类监管,即先建立证券分析师的声誉评级制度,然后再对不同声誉的证券分析师在监管层次上进行区别对待。对于高声誉的分析师而言,主要是进行规范性监管,即监管其是否遵守了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业自律公约等;而至于低声誉的分析师,则主要进行合法性监管,即监管其是否严格遵守了有关各项法规中关于证券执业活动的规定。

第三,建立完整的证券分析师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分析师的利益冲突主要源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包括证券分析师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故改善分析师的利益冲突问题,关键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信息披露恰好能起到这一作用,故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析师信息披露制度,在立法上规制选择性信息披露的行为,从而使得所有投资者在接触信息方面享有平等的机会。

第3篇

摘要:证券分析师的角色总是受制于特定的市场环境及其相关的制度体系,这些特定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分析师的独立性及其向市场的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的可靠性。有鉴于此,全面深入地了解证券分析师背后的诸多利益冲突会极大地提升投资者对其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的鉴别能力。

关键词 :证券分析师;独立性;利益冲突

证券分析师作为专业人士通过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有关影响公司未来盈利及其变动情况的一切宏微观信息,据此评估特定证券未来预期收益和风险状况,从而向投资者提供相关投资建议。一般而言,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既缺乏资源,也没有能力获取和分析纷繁复杂且不断更新的影响企业未来盈利的各种信息,他们需要证券分析师等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在资本市场中,证券分析师扮演了信息媒介的角色———他们或在媒体上发表评论,或直接向广大客户提供投资咨询服务。

然而,近年来,证券分析师及其所属机构受到了投资者的严正声讨。尽管证券分析师的分析评论铺天盖地,但大多令人不知所云。更有甚者,证券分析师及其所属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而欺骗性的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需要了解证券分析师陷入如此窘境的根源所在。证券分析师要发挥其应有的媒介作用,就必须保持独立性。但是,诸多利害关系的诱惑与胁迫经常使得证券分析师丧失独立性,虚假的乃至欺骗性的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证券分析师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徐跃,2007)。

首先,证券公司的各类业务关系可能会影响其分析师的独立性。

第一,准备发行股票的公司通常会雇用证券公司为其提供保荐和承销等服务。这类投资银行业务常常可以给证券公司带来巨大的收入和丰厚的利润。与此同时,此类业务也从三个方面影响了证券公司所雇分析师的独立性。(1)当证券公司在保荐或承销一家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的股票时,分析师需要协助证券公司对客户进行尽职调查,并参与路演,帮助其推销股票。因为股票的成功发行与承销可以给证券公司带来高额的财务收益及良好声誉,所以证券公司会要求分析师“尽力配合”。(2)在股票发行结束后,证券公司为了与该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就难免会“鼓励”其分析师对客户有利的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反之,如果分析师不利的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那么客户可能会选择放弃与该证券公司长远合作的打算。(3)如果证券公司意图争取新客户,其分析师通过对潜在客户有利的研究报告和投资意见将会有助于证券公司扩张业务。相反,若分析师对客户公司的股票持消极态度,那么其所属的证券公司则很难获取相关投资银行业务。

第二,除投资银行业务外,证券公司的另一核心业务为经纪业务。一般情况下,从事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其分析师会免费向广大投资者提供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或是只收取少量费用。此时,证券公司的分析师会倾向于过度乐观的研究报告和“买”的投资建议,引发客户的交易欲望,从而提升交易量以及交易金额,进而有助于增加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收入。反之,如果分析师提供中性或者不利的研究报告和“持有”或“卖”的投资建议,那么相应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就会较少。原因在于,一则中性的研究报告和“持有”的投资建议会导致投资者持观望态度,既无人卖出也无人买入;二则只有那些持有证券的客户才能卖出,至于卖空不仅难度较大且投资者也可能不愿意卖空,因此,相对于“买”的投资建议,“卖”的投资建议很难为证券公司产生同样多的交易佣金。

其次,分析师的薪酬制度通常与他们给证券公司带来的收益密切相关,因此薪酬制度必然会影响证券分析师的独立性,促使其迎合证券公司需要的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

例如,如果分析师的薪酬取决于其为证券公司所带来的投行业务,那么分析师就会倾向于过度乐观的研究报告,以抬升股价的方式讨好客户,争取其潜在的投资银行业务。再如,证券公司自营部门通常有大量的证券投资活动,若分析师的薪酬与自营部门的业绩相关联,分析师难免倾向于为自营部门的投资活动服务。当自营部门需要购入证券时,分析师可以提前相应的负面研究报告和“卖”的投资建议以压低证券购入价格;当自营部门需要卖出证券时,分析师则提前乐观的研究报告以刺激证券价格上涨。

再次,对被分析公司的投资也会影响证券分析师的独立性。

第一,如果证券公司对被分析公司进行投资,那么分析师为了其所属公司的利益则可能虚假的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例如,近几年,大量证券公司开展券商直投,在被辅导上市的公司上市之前几年甚至几个月,突击入股,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获取拟上市公司的权益。这一“保荐+ 直投”的盈利模式成为某些券商最重要的赢利来源;这些券商凭借过硬的关系通吃风险投资和投资银行等业务(叶檀,2010)。在很多情况下,券商直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因为从券商入股拟上市公司到其最终上市的时间极短,大多不超过一年。更有甚者,待证券公司所持有的股票投资可出售之时,分析师还可能会故意“买”的投资建议,推高股价,帮助其所属的证券公司获取高额投资收益。

第二,如果分析师个人或其亲属对被分析公司予以投资,那么分析师也可能会为了个人利益而虚假的研究报告和误导性的投资建议。例如,国信证券内部调查发现,自2001 年以来,其公司员工李某通过其妻以及设立公司等方式,参股已上市公司莱宝科技6 万股、轴研科技65 万股和准上市公司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00 万股。此三项投资总投入成本不足143万元,然而至2010 年其市值高达3200 万元。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从业者很可能会丧失独立性,甚至背弃职业操守,为谋取个人利益而千方百计地为上市公司涂脂抹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证券公司和分析师对被分析公司没有任何投资,被分析公司也可能影响分析师的独立性,因为证券分析师需要来自被分析公司管理当局提供的信息。例如,管理当局时常会主动联系分析师,向其提供有关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方面的相关信息。此外,分析师如果有疑问或者需要更详细地了解公司状况,他们也可以主动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取得联系以获取相应信息。这一信息优势对分析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助于分析师及时掌握有关上市公司未来盈利与风险的各种信息,并据以向投资者提供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诸如,很多研究人员发现,某些分析师总是能够非常准确地预测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与事后上市公司公布的实际盈利相差无几(本·麦克兰纳汗,2014)。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这些分析师和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沟通非常密切,以致他们能以某些微妙的方式提前获知上市公司未公布的内部信息。由此可见,一方面分析师不可避免地需要与被分析公司的管理当局合作,另一方面被分析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拒绝和分析师交流信息的方式对其施加压力,强烈反对分析师对本公司不利的研究报告。

最后,大型机构客户也会影响证券分析师的独立性,原因在于诸如基金公司这类机构客户是证券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对机构客户投资组合中的证券了较为负面的研究报告,导致相关证券价格下跌,进而使得机构客户的投资业绩下滑,那么机构客户很可能会解除与证券公司的业务关系,使其蒙受重大的财务损失。因此,证券公司为避免失去机构客户的业务,很难允许其分析师影响机构客户投资业绩的负面研究报告。甚至,证券公司为了迎合机构客户可能会“鼓励”其分析师尽量过度乐观的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以提升相关证券价格和客户的投资业绩。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分析师个人的薪酬与各类分析师的业绩评级密切相关,而这些业绩评级主要依赖于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的意见(陈慧颖和张冰,2011)。可见,机构投资者有能力直接影响分析师的个人薪酬,而分析师为了个人利益也会选择迎合机构投资者,充当“庄托”的角色,对其有利的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

综上所述,证券分析师的角色总是受制于特定的市场环境及其相关的制度体系,这些特定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分析师的独立性,进而影响了分析师向市场的包括投资建议在内的一切信息的性质。一方面,证券分析师帮助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及时地获取有关上市公司未来盈利的各种信息并提供相关证券的投资方案。另一方面,种种利害关系的诱惑或胁迫经常使得证券分析师丧失独立性,虚假的甚至是欺骗性的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有鉴于此,广大投资者既不可盲信分析师的研究报告,更不能盲从分析师提供的投资建议。全面深入地了解证券分析师背后的诸多利益冲突会极大地提升投资者对其投资建议的鉴别能力,从而做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基金项目:

本文由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徐跃.关于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预测准确性与作为市场预期盈利的替代变量[M].厦门:厦门大学,2007.

[2]本·麦克兰纳汗.日本当局对《日经》准确预报视而不见[N]. 金融时报中文网(ftchinese.com/story/001057582#adchannelID=1203),2014-8-5.

[3]陈慧颖,张冰.分析师“贿选”季[N]. 财新《新世纪》,2011年第45期.

第4篇

关键词: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信息透明度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目的

证券分析师通常受雇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或投资机构,是证券市场中的专业分析人员,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沟通不可缺少的桥梁,吴东辉、薛祖云(2005)指出,中国的证券分析师所提供的盈利预测对投资者的实际操作而言是有价值的。但是,同时林文雄和王玮璐(2003)通过调查问卷对国内分析师报告的信息来源、关注域和分析工具进行分析,认为国内分析师分析技能比较差,盈余预测准确性不高。因此,什么影响了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精度成为资本市场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证券分析师的作用是通过其优于一般投资者的信息收集途径和专业分析能力,利用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利用专业知识并结合个人判断,对目标公司的盈余数量和质量进行研究,将研究结果形成报告,向市场投资者提供合理的信息,图1是证券分析师信息供给流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信息是分析师出具报告的主要来源,分析师经过整理、加工这些信息,最后传递给市场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预测失误部分与上市公司有关,部分与分析师有关。所以,笔者从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分析师预测精度的因素:第一个是信息源的供给情况以及信息质量;第二个是分析师本身的行为导致分析师做出不客观的分析。(图1)

二、证券分析师行为

1、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行为及其影响。证券分析师所面临的利益冲突主要包括:来自上市公司的压力、来自分析师所在公司的压力、来自分析师个人投资所带来的利益冲突等三个方面。

首先,证券分析师所获得的信息质量是进行盈余预测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师取得怎样的信息影响其出具怎样的报告,因此分析师为了取得上市公司的信息,有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和公司管理层合作,并有利于其分析公司的消息,这样才能获得公司的支持,获得更多的私人信息,这样就使得分析报告失去了独立性和公正性。Boni和Womack(2001)发现,69.3%的分析师认为,来自公司管理层的压力通常是卖方分析师乐观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对于证券公司来说,其收入大多来自经纪、投资银行和自营等三块业务,每一块业务都有可能为分析师带来相应的利益冲突。就经纪业务而言,分析师只有较多地提供“买进”的建议才能帮助其所在公司增加交易量以此来赚取佣金;就投资银行业务而言,分析师的乐观研究报告可以迎合拟发行证券的公司,以招揽投行生意;就自营业务方面而言,分析师所在公司通常持有大量证券分析师所分析的股票,当公司分析师推荐买某公司股票时,公司可能抛售该股票赚取利润。总体而言,社会各界认定分析师存在利益冲突的一个主要依据是:分析师普遍存在一种“乐观倾向”,所给出的买进的评级远远多于卖出的评级。

最后,证券分析师与自身利益之间存在冲突。Laura Unger(2001)指出,分析师往往会持有自己所分析的股票。分析师在其所分析公司发行上市之前就持有了这些股票,当公司上市之后,分析师便建议投资者购买这些股票,一旦股价上涨,分析师便抛售手上的股票以此来盈利。

2、证券分析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情绪行为。证券分析师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直接影响着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质量。分析师的工作是对未来进行预测,预测失误是一件难以避免的事情,事实上也会经常发生,这就要求从事证券咨询这一行业的人员拥有专业的判断以及必不可少的是较高的素质。但是,我国不少证券从业人员虽然经过了全国统一考试,其理论业务水平较之从前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总体素质仍然偏低。

林翔(1999)分析了证券咨询机构预测的效果,发现咨询机构推荐的股票在推荐公开前有明显的超常收益,相反在推荐公开后却存在显著的负超常收益,这说明一方面我国的证券咨询机构并不是致力于收集和分析财务信息,其拥有的私人信息少,缺乏行业分析能力,靠与客户“合谋”来赚取利润,分析师倾向于采取市场投机行为而不会进行基本分析和实地调研,导致了分析师不能真正挖掘出公司潜在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分析师的专业性不够强,经常一个分析师同时进行宏观、行业和公司股票各个方面的分析,而在国,外证券分析师都是有分工的,专门从事某个方面的研究,这也是由证券分析专业性强的行业特征所决定的。总之,证券分析师对市场的影响力较差,名牌分析师尚未出现,国内证券市场上习惯性称分析师为“股评家”,这说明国内证券分析师行业还很年轻,还没发展成一个健全、有效率的市场,从而难以实现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除了分析师自身能力这种客观因素,分析师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个体,可以说这是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分析师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系统性决策偏差及情绪的影响。John C Easterwood和Stacey R Nutt(1999)的研究认为,分析师会对坏消息的反应不足或对好消息的反应过度,分析师基于信息对股票每股盈利做出的过度调整行为已明显不能认为其是理性;而是否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取决于其接受到的盈余信息的本质。一般而言,市场投资者普遍存在过度乐观的情绪倾向,在这样的环境下,分析师因为其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自身的声誉及其所处机构的声誉或者实力,对盈余信息存在一种过度反应,进而影响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准确性。

三、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

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是指透过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明确、容易地知道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以及这些经营活动的后果,从而得到清晰、完整、可比、不失的印像。至少应当包括:充分披露原则、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越高也就意味着其披露的与上市公司价值相关的信息数量越多、及时性越强、准确性越高,可靠性也越高,这样的会计信息才是质量较高的信息。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准确性优于诸如随机游走等统计模型,其关键原因就在于证券分析师拥有更丰富的信息以及对信息更有效的利用,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影响盈余预测质量的重要基础因素。透明度越高、质量越好的信息才能被分析师更加有效地进行利用。

胡奕明(2005)调查发现,证券分析师进行预测的信息途径从均值来看依次是公开披露信息、间接资源、对公司的调研、非正式信息。公开披露信息属于公有信息,是所有分析师都能公开获得和知晓的信息,后面几种称为私有信息,则是分析师通过进一步加工或与管理层私下沟通而得到的信息,是分析师个体所特有的。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越高,分析师可以利用的公有信息也就越多。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较于私有信息而言,公有信息不但获取成本更低,而且还是分析师进行盈利预测时重要的信息来源。

此外,Byard和Shaw(2003)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分析师公有信息的精度,而且还能显著提高其私有信息的精度,从而提高其盈余预测的准确性。因此,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财务分析师可获得的公共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对证券分析师用以预测的全部信息,包括公有信息和私有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产生了影响。由此可见,随着分析师可获得信息数量的增加和信息质量的提高,其预测的准确性自然也会提高。

最后,当上市公司不止一个分析师跟的时候,分析师之间必然会产生分歧,Brown(1987)发现,分析师预测之间的分歧取决于其所拥有的信息集当中公有信息和私有信息的相对质量,在信息集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公有信息的质量越好,分析师之间的分歧就会越小。一个公司披露的信息质量越高就会越吸引分析师跟随,减少分析师间的预测分歧,降低分析师预测的修正率,从而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性。所以说,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越高,就意味着证券分析师进行上市公司盈利预测时可以利用的公有信息越多,其信息质量也越高。如果公共信息是分析师预测时主要的信息来源,那么当透明度越高时,分析师之间对同一上市公司盈利的预测分歧将越小。对于那些信息透明度低的上市公司,私有信息将更有价值,分析师将更有动力通过个人的努力及各种手段取得私有信息以做出更有价值的预测。这样,信息透明度越低,财务分析师进行预测时的私有信息持有状况差异越大,分析师预测分歧也就会越大,分析师预测精度越低。

第5篇

关键词:证券分析师 统计模型 改进模型 盈余预测 相对准确性

一、引言

证券分析师是依法取得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证券经营机构就业,主要就与证券市场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证券市场、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进行研究及预测,并向投资者证券研究报告、投资价值报告等服务的专业人员。盈利预测,是分析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目前最受关注的预测类信息,盈利预测信息通过反映企业在预测期间内可能达到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水平等,帮助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使用者评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不确定性,从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相比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我国的证券机构及其分析师行业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证券分析师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和国际上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的证券分析师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检验我国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相对准确性及改进模型的准确性,不但有助于投资者更为科学地审视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而且为证券分析师提供了结合统计模型进行盈余预测的思路。

二、文献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取决于其未来的盈利能力,而盈余预测揭示的正是这个问题,一个准确的盈余预测能够帮助资本市场上众多的投资者合理审视上市公司的价值并作出合理的判断。盈余预测一般来自以下三个途径:公司管理层、证券分析师和统计模型。我国盈余预测的来源主要是后两者。

检验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与统计模型的相对准确性意在判断证券分析师预测的价值,除少数早期研究,国外大多数相关研究证明了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相对优势。且Brown等研究者认为分析师盈利预测较统计模型准确的原因主要有三类:一是分析师具有对新信息做出反应的适时性优势(timing advantage);二是分析师具有卓越的股票分析能力;三是分析师具有信息资源优势。鉴于我国资本市场并不是很成熟且证券分析师的能力有限,上述结论是否在我国成立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问题一:证券分析师作出的盈余预测与统计模型相比哪个更为准确?

虽然大多数研究表明分析师盈利预测较统计模型预测准确,但这并未就此否定统计模型预测的价值。不少研究者(Cheng、Fan&So,2003;Conroy& Harris,1987;Newbold、Zumwalt&Kannan,1987)指出,分析师盈利预测并不能提供完整的预测信息,最理想的状态是分析师在盈利预测时能结合使用统计模型,由此可能获得更准确的预测数据。目前,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如果证券分析师预测和统计模型预测的结合能够提高盈余预测的准确性,那无疑将提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更为准确的认识。

问题二:将证券分析师和统计模型相结合的改进模型是否能更有效地预测每股盈余?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的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数据及上市公司实际盈余数据均来自国泰安经济研究服务中心,我们选取了数据库中2009.1~2010.3所有券商对上市公司2009年12月31日每股盈余所作的预测数据,及1991~2009年上市公司的实际每股盈余数据。因为国泰安数据库中只记录了分析师对438个上市公司的盈余预测数据,所以我们只选取了这些公司的实际盈余数据,并且对于同一券商对同一公司的多次预测,我们只选取最后一次预测的数据,一共得到3776次。

(二)证券分析师与统计模型的准确性比较

这里的统计模型我们选用一次指数平滑法,并以年度数据和季度数据分别来预测2009年12月31日的每股盈余,称为年度统计模型和季度统计模型。

证券分析师与统计模型的相对准确性用证券分析师预测盈余的误差绝对值和统计模型预测盈余的误差绝对值的差值来表示,即RR=TFtf-AFaf。

其中AFaf是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绝对误差,AFaf=Aaf-RE,TFtf为统计模型盈余预测的绝对误差,公式为TFtf= Ttf-RE,RE为实际盈余。

由上述模型可知,当RR大于零时,统计模型的绝对误差大于证券分析师预测的绝对误差,即证券分析师的预测更为准确;当RR小于零时,证券分析师预测的绝对误差大于统计模型的绝对误差,即此时统计模型预测更为准确。在判定RR的正负性时,用T检验来测试其正负性的显著性。

(三)改进模型的准确性检验

我们将改进模型定义为证券分析师和统计模型的均值,即改进模型的预测值为Ggf=,则其绝对误差为GFgf=Ggf-RE。在检验模型的准确性时,我们依旧用两种模型(改进模型与上述表现最好的模型)的绝对误差的差值来判定。

由于存在年度模型和季度模型,所以这里的改进模型也有基于年度数据的年度改进模型和基于季度数据的季度改进模型。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描述

本文采用的预测数据来自国泰安经济服务中心,是99家券商对439家上市公司的每股盈余作出的预测,一共涉及3776次预测。

由于上市公司2009年的年度财务报表一般在次年4月份公布,所以我们选择盈余预测数据的区间为2009年1月份至2010年3月份,并且对于同一券商对同一上市公司作出的多次预测,我们只选取最后一次的数据。对15个月份的预测数据统计如表一。由表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推迟,分析师预测的平均误差越来越小,即准确性越来越高。这是因为随着会计截止日的到来,市场上的信息会越来越多,如季报、半年报的公布等,且证券分析师除了能获得市场上的公开信息外,还能通过所特有的渠道获得越来越多的私有信息,并根据信息及时修正前期的预测数据,使预测值更接近实际值。

(二)证券分析师与统计模型的准确性比较

关于证券分析师与统计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比较,我们先将三个模型的绝对误差进行统计描述,如表二。由表数据可知,年度统计模型的绝对误差均值0.252远远大于分析师模型的绝对误差均值0.1392,且其标准差和中位数也大于分析师模型,表明年度统计模型的绝对误差分布较分析师预测的绝对误差分布分散。而基于季度数据预测的绝对误差均值0.1742虽然比分析师预测的绝对误差均值0.1392大,但其标准差较分析师模型的小,表明季度统计模型的绝对预测误差虽然大,但误差分布集中。对于年度统计模型和季度统计模型,不管从均值、中位数还是标准差的角度,季度统计模型都要优于年度统计模型。

要比较证券分析师与统计模型的相对准确性,我们还要对RR进行统计描述,看其是否显著大于零或小于零,结果如表三。表中的T检验是在a=0.1水平上的单侧检验。由结果知,RR1无论在均值还是中位数上,都显著大于零,表明年度统计模型的绝对误差显著大于分析师预测的绝对误差。而基于季度数据的RR2的均值和中位数也显著大于零,但由于其在均值和中位数上都比RR1有所减小,所以虽然季度统计模型的绝对误差显著大于分析师预测的绝对误差,但分析师预测在这儿的优势比与年度统计模型的优势小。

其中RR1表示的是年度统计模型与分析师模型的绝对误差的差值,RR2表示季度统计模型与分析师模型的绝对误差的差值。

(三)改进模型的准确性检验

这里的改进模型也分为两类,一是基于年度统计模型和分析师模型的年度改进模型,二是基于季度统计模型和分析师模型的季度改进模型。我们先对改进模型的绝对误差进行统计描述,并分别与分析师模型和统计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四。年度改进模型的均值和标准差相对于年度统计模型已大大减小,但相对于分析师模型还是未能超越。而季度改进模型在均值、标准差和中位数上都小于分析师模型和季度统计模型,作为改进模型,季度改进模型比年度改进模型更优。

由上文分析可知,分析师模型预测的准确性高于年度统计模型和季度统计模型,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分析年度改进模型与分析师模型、季度改进模型与分析师模型的相对准确性,RR3、RR4的统计描述结果如表五。T检验是a=0.1水平上的单侧检验。可知AA3中的均值和中位数显著大于零,表明年度改进模型的绝对误差显著大于分析师模型的绝对误差,即分析师预测的准确性显著高于年度改进模型。而RR4中的均值和中位数显著小于零,表明季度改进模型的绝对误差显著小于分析师预测的绝对误差,即季度改进模型显著优于分析师预测模型。

其中RR3是年度改进模型的绝对误差与分析师模型的绝对误差的差值,RR4是季度改进模型的绝对误差与分析师模型的绝对误差的差值。

总的来说,在我们的研究样本中,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优势是存在的,但只是相对于一个简单的统计模型而言,如果将分析师的预测和统计模型的预测结合起来(如本文中的简单均值),就可能得到能击败分析师和统计模型的改进模型,这对证券行业中如何提高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具有实际意义。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使用2009.1~2010.3年99家券商对438家上市公司作出的3776次盈余预测,考察了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是否优于统计模型的预测,即证券分析师预测的相对优势,且建立了结合证券分析师和统计模型的简单改进模型,并检验了其相对准确性。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分析师的预测显著优于统计模型的预测,其中以季度数据为基础的季度统计模型又优于以年度数据为基础的年度统计模型。并且,结合证券分析师和季度统计模型的简单改进模型的预测误差显著小于证券分析师的预测误差。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证券分析师和投资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证券分析师除提高自身的预测能力外,还需要结合统计模型以弥补本身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对于投资者,本文的建议是正确对待证券分析师等所的预测报告,理性判断,不能盲目以此为准。

本文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选取统计模型时,只选择了一次指数平滑法这一种模型,并且在改进模型时只讨论了简单均值。在以后的研究中,关于统计模型还可选择随机游走、二次指数平滑等模型,在改进模型时也可赋予证券分析师预测和统计模型预测不同的权重。

虽然国外在证券分析师预测方面已有很多的研究,但毕竟国内的资本环境和发展进度与国外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而是应该结合国外研究成果和国内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Robert Conroy and Robert Harris,Consensus Forecasts of Corporate Earnings:Analysts' Forecasts and Time Series Methods,Management Science,Vol.33.No.6,June 1987

[2]Salvatore.J.Terregrossa,Combining Analysts'Forecasts with Causal Model Forecasts of Earnings Growth,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1999, 9, 143-153

[3]Newbold,P,J.K.Zumwalt and S.Kannan,bining Forecasts to Improve Earnings Per Share Prediction.Internati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 3:229-238

[4]朱乃平 孔玉生,国内外盈利预测研究综述,商业现代化,2006.2

第6篇

【关键词】证券分析师;荐股评级;投资价值;准确性

证券分析师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凭仗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分析能力,结合与各个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人脉关系,获取一手的商业信息,对证券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与预测,并将预测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高效的建议。

一、数据与研究方法

1.数据描述

本文使用的数据信息来源于万德资讯数据库,股票价格数据是以每一只股票上市的时间开始向后复权以消除配送和增发的影响情况,选择的时间是2000年1月到2004年12月之间,区间的样本选择的是深市与沪市的A股股票,这里不包括价格波动较大的ST、PT等。证券分析师预测报告选择了从2000年7月到2004年7月之间,包括上海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华夏、海通、招商、银河等在内的12家证券公司的深度性研究报告、点评报告、调研报告等,数据样本从证券公司的网站获得,样本采用单个PDF文件和word文件形式展示,并附带了图表进行细致的说明,例如下表:

二、计算方法和实证结果

计算窗口:

计算三天事件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用窗口[t-1,t+1]表示,事件前一周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可以用窗口[t-6,t-2] 表示,事件前一个月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可以用窗口[t-22,t-2]表示,事件前一个季度可以用窗口[t+2,t+6]表示。计算事件后一周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用窗口[t+2,t+6]表示,事件后一个月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用窗口[t+2,t+22]表示,事件后一个季度累计超额收益率用窗口[t+2,t+64]表示,并做了t检验。

三、实证结果分析

1.买入评级调整积累收益率与剔除的特点

证券分析师比较愿意推荐投资者买入前期正价格动量的股票,通过事件的具体分析,提供给投资者买入评级调整的总体投资价值。虽然分析师推荐的股票领先于同行的规模与优势,但是到来事件的后期就会慢慢的降低。

随着时间窗口的不断缩小,事件前3个月的累计收益率会随着事件的推移不断的降低,并在推荐调整期前会出现负数值,这些情况说明分析师推荐的股票在调整以前,已经发现了股票出现了跑输同行业与同规模股票的发展趋势,并且这种下降趋势在评级调整以后还会继续。

2.卖出评级调整累计收益率与剔除特点

分析师推荐将股票卖出,是因为这支股票已经出现了评级调整累计收益率下降的趋势,分析师的这种判断力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是非常准确的判断。是利用前期股票价格过高,涨幅度已经超出了股票本身的价值,在未来的时间里会出现价格拐点。投资者可以依据分析师的建议,及时的卖出股票,就可以避免经济受到损失。

四、结束语

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得出证券分析师运用荐股评级的方法转化出超额收益偏差的数值,来证明分析师评级活动的准确性。投资者可以根据分析师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活动,但是这些并不能保证投资者每一笔交易都是收益的,还要特别的警惕投资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陈伟忠,吴佳,王宇,肖峻.对证券分析师荐股评级调整价值的经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714-718.

[2]张镅,王蕾,王丽娜.证券分析师荐股评级投资价值及准确性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10.

[3]王春峰,辛宇,房振明,赵亮.分析师评级调整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更有参考价值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投资研究,2015(3):151-160.

第7篇

伴随直播平台的崛起,多名券商分析师接连在直播平台“露脸”,尽管这种“露脸”的方式当前并没有被监管层认可,但这种博眼球的方式依然受到欢迎,是什么因素推动了券商研究所走出这一步“怪招”?

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多名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卖方研究面临供应过剩的现状,相互之间竞争异常激烈,研究报告如何获得买方客户青睐,成为了各大券商研究所竞争的焦点,这当中,网络直播无疑是一种新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卖方观点为市场所认识,不过这种方式对投资“真刀真枪”实战指导意义则有限。

分析师热衷“网播”

易直播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此前方正证券分析师廖蕾、招商证券分析师李妍、海通证券分析师李淼、中邮明星基金经理任泽松、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等财经机构和分析师均在使用易直播进行路演。

“网播是一种新的传播手段,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值得尝试,这是一种新的形式。视频直播对于财经分析师而言,是‘颜值’叠加智力资本化最好的展现。”参与使用网播平台进行路演的北京一名券商宏观分析师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中国的卖方市场,竞争太过激烈,酒香也怕巷子深,研究员如果只靠一身真本事,很容易淹没在茫茫人海中,网络经济就是粉丝经济,粉丝就是财富,争取越多粉丝,价值越高。

上海一名公募基金投资总监则认为,一个新生事物出来从来都是有利有弊,直播这个事情也是一样。从好的方面讲,直播跟之前的微信、电话会议等一样,比纸质版或电子版的研报到达性要好,让客户更容易理解,同时也更好地宣传了分析师个人和所在的研究机构,对研究生态有一定的重构意义;从不好的方面讲,直播对观点的分析很难深入,而且很多时候“拼颜值”也容易削弱对专业性的追求,对“真刀真枪”的投资帮助可能不是太大。

已经亲身在易直播“试水”的管清友认为,分析师通过视频直播平台发表最新观点,显示了智力资本化的趋势,通过视频直播平台,相关上中下游产业链将做出延展,分析师的核心价值将得到体现。

券商研究报告的关注度已开始超越内容本身。在去年牛市之初,券商研报曾一度陷入文风之争,“语不惊人死不休”式的观点和用语频出。随后,这一趋势又演变为对标新立异的标题和概念的制造与炒作,最近网播则成为了分析师扩大名气的新形式。

近日上海证监局向券商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研究报告等业务行为的通知》要求,辖区内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要完善内部控制,严格规范研报行为,尤其是要建立健全使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研究报告等业务行为的内部管理制度。

卖方研究“去产能”?

上述北京券商宏观分析师称,网播流行起来,与卖方研究供应过剩有一定关系,卖方要成功吸引投资者注意其实并不容易,尤其对于一些中小券商而言。

不过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则不认同“供应过剩”这种看法,她认为卖方研究是国内最市场化的行业之一,如果卖方研究过剩的话,那么研究员的工资是应该下跌的;但实际情况是研究员的收入在上涨,相对券商以外的研究机构来说,券商的待遇也是比较高,比如某些明星宏观分析师年薪达到几百万,这在其他经济研究机构近乎是不可能见到的,这也可以吸引更多这个体系以外的人进来,使得券商研究的质量不断提高。

一家外资券商研究部门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卖方研究需要分析一个行业的资源布局或者公司的策略、战略对其财务状况的影响,从而发现市场价值,然后看到发展方向与投资价值,从中找到的差价就是分析员需要做的事情。不过,当前基础研究、价值投资这种对股市的研究风格,在A股市场股价普遍脱离基本面的背景下,并不算十分合适。

第8篇

而《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却发现,跨行分析师不在少数。从今年初至10月16日,Wind资讯收集了60家券商、1045位分析师撰写的1.28万份上市公司研究报告,按证监会行业统计后,有51家券商的137位分析师涉及5个以上行业,人数占比逾13%;他们一共了4270份研究报告,占报告总数的1/3;更有8人涉及行业达10个以上。

证监会将所有上市公司分成23个大行业,已经是最笼统的一级分类,各券商为了研究方便,又细分成二级、三级子行业。在证监会的一级行业中能够横跨5个行业,他们俨然成为“全能”分析师。

不过,“全能”背后大有隐情。有些署名人并非报告作者,而是部门领导或其他行业分析师,作者是署在分析师下面的“联系人”。有些联系人没有从业资格,无法以分析师名义报告,于是采取挂名方式,掩盖作者没有资质的事实,但这就让一些作者的真实身份和研究水平无从查考。而券商如此做法,难脱故意模糊实际作者之嫌。

即使是挂名或审批人,分析师以自己名义报告,就应对行业有深入了解,而非签字了事。证监会制定的《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署名的证券分析师应当对证券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保证信息来源合法合规,研究方法专业审慎,分析结论具有合理依据。”

8位跨10行以上

137位“全能”分析师所任职的券商,以中小券商居多,如民生证券、长江证券、第一创业等,但也不乏大券商,如中信证券、申银万国。

有8位分析师署名的研报横跨行业达10个以上,分别是华创证券高利(17个)、长江证券刘俊(11个)、东北证券周思立(11个)、平安证券窦泽云(11个)、东方证券杨宝峰(10个)、光大证券李婕(10个)、光大证券周励谦(10个)、宏源证券王凤华(10个)。

华创证券分析师高利涉猎行业最广,报告数量也最多,涵盖了17个行业中的167家上市公司。报告很频繁,平均不到两个交易日发出一份报告。最繁忙的一天是6月23日,共有3个不同行业内7家公司报告面世,分别是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的友好集团、欧亚集团、友阿股份,信息技术行业的用友软件、信雅达、海隆软件,化工行业的三友化工。就算他不是作者,同时审阅7份报告,还要“保证信息来源合法合规,研究方法专业审慎,分析结论具有合理依据”,也并非易事。

据了解,高利是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所内分析师撰写的报告均由其签字,“联系人”才是实际作者。在华创的研报中,都附有联系人的简历,多是有资质的分析师,但也有个别没有从业资格。如10月17日的《贵州茅台:管理层平稳过渡,业绩维持高增长》,联系人是薛玉虎和钟祺,但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从业人员执业注册信息公示”中找不到前者的名字。

相比之下,很多券商都不给出“联系人”简历,作者身份、学历、从业经历都不为人知。

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署名的50份报告涉及11个行业。包括石油化学塑胶塑料、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机械设备、纺织服装、批发和零售贸易、社会服务业等,贯穿了上中下游以及周期和非周期性行业。而在其个人介绍中,他只是研究金融的分析师,有着7年金融领域的研究经历。

长江证券研报中基本都有“联系人”,但没有给出其简历,个别也存在没有资质的情况,如8月24日的《奥飞动漫2011中报点评:内容衍生良性互动》的联系人邓颖,在证券业协会上没有登记。

其他券商也普遍存在挂名现象,但也有分析师确实身兼数行。如平安证券窦泽云,也横跨采掘、房地产、电子、金融、建筑、机械设备等11个行业。通过查找报告我们发现上面没有联系人,只有他一人的名字,是名副其实的“全能”选手,令人惊讶。

多数评级偏谨慎

“全能”分析师是否能给出明确的投资建议?

我们梳理了其报告的所有评级后发现,谨慎态度居多,而看好和看空较少。

按照评级的强烈程度,我们将各券商对个股的评级分成三个等级:看多(包括“买入”、“强烈推荐”等买入色彩强烈的评级)、谨慎(包括“谨慎推荐”、“审慎推荐”、“增持”等评级)、看空(包括“中性”、“卖出”等评级)。

“全能”分析师的4270份报告中,三个等级的报告占比分别为38%、56%、6%。居于中游的态度居多,一定程度说明这些分析师或背后作者对于公司未来把握性不强,因此选择了相对保守、安全的评级方式。

宏源证券王凤华所的报告数量只有28份,却涉及了10个行业。宏源证券上市公司最高评级是“买入”,其次是“增持”。王凤华所报告中,“增持”占了75%。

资料显示,王凤华是宏源证券研究所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研究员、高级策略分析师,2010年加盟宏源证券研究所。主要研究覆盖:宏观策略研究、能源新能源行业、煤炭电力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主题、投资组合、主题投资专题研究、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研究、纺织服装行业研究、轻工行业研究等。据了解,该券商内部是按市值来划分,而非行业,因此出现横跨多行的情况。

准确度仅19%

“全能”分析师报告的准确度如何?一季度的报告,现在已经能够检验其准确度。

每份研报后面都注明着评级的指向意义,一般考察期为6个月。今年一季度内共2322份研报,到现在都已满6个月,找出报告后股价最高收盘价之日,计算从报告日至最高价日的涨跌,视为股价最高涨幅,与报告的预期收益进行比较,以计算准确度。

整体上看,所有报告达到预期收益的只有19%。相比之下,分析师研究的行业越少,准确度越高。

推荐级别最高的看多评级,一般指6个月内跑赢沪深300指数20个百分点,“全能”分析师一季度内的报告中,在后续6个月内达到目标的只有14%,而研究一个行业和两个行业分析师的报告,达到目标的占比均为17%。

而谨慎评级,一般是指6个月内跑赢沪深300指数10个百分点以上。研究一个行业、两个行业、全能分析师达到这样目标的比例呈现依次递减趋势,分别是31%、28%、25%,依次递减三个百分点。

第9篇

在过去的十年,中国的证券研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内证券研究领域存在着很多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在喧嚣的牛市中,这些矛盾和问题往往被掩盖,而伴随着市场连续多年的持续调整,这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例如,研究报告的同质化、跟风化,缺少思考与质疑精神;此外,研究报告忽视风险警示,研究员出具“卖出”评级的数量远远少于“买入”评级;再比如研究员缺乏独立性,往往被上市公司与基金经理的利益“绑架”。

《股市动态分析》推出“2012最差分析师”榜单,并非是对行业的嘲弄和讥讽,恰恰相反,正基于我们对于证券研究行业的信任与尊重,我们才推出这样的榜单,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为证券研究行业提供一次全面的反思机会。

我们相信,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中国证券研究行业也必将走向成熟,真正确立中国本土证券研究话语权。

年内跌幅最大50只股票34只获分析师推荐

我们统计了今年前11个月跌幅最大的50只股票,这些股票在统计区间内的跌幅都超过了50%。这50只股票中,有34只在今年曾获券商分析师推荐。而分析师给出的目标价远远高于目前的股价(见表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并不是不允许分析师犯错误。但我们知道,公司基本面的变化并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诸如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之类的“黑天鹅”毕竟是个案),股价的大幅下跌也并非短期完成的。作为分析师,在标的公司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当发现股价远远偏离预期的时候,应该及时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然而,我们失望的看到,绝大多数分析师面对标的公司股价的下跌,往往是两种态度,一是选择沉默,不再跟踪报告,二是维持评级,但下调目标价格。真正进行认真反思并选择承认错误的分析师少之又少。

东兴证券最不靠谱

这34只分析师力推的暴跌股中,东兴证券推荐了其中的5只,国泰君安证券推荐了其中的4只,中信建投和国金证券推荐了其中的3只,可以看出,上述几家券商的研究员整体对于公司评级和目标股价的预测相对激进。

而在分析师中,国泰君安的魏兴耘、国金证券的易欢欢均有两只重点推荐股票进入跌幅榜。此外,我们注意到,一些老牌分析师也有出现不靠谱的推荐。除了魏兴耘外,国泰君安的孙建平、中投证券的张镭等,也都属于行业中的资深分析师。

十大不靠谱个股推荐

我们列举了有分析师持续推荐的股票中,今年前11个月跌幅最大的10只股票。

No.1 大立科技(002214)

今年以来涨幅:-66.29%

所属行业:电子

力荐分析师:国泰君安 魏兴耘

大立科技是一家从事红外热像仪系列产品和数字硬盘录像机系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上市公司。公司规模较小,一直以来并未得到太多研究机构的关注。不过,国泰君安电子行业分析师魏兴耘对该公司情有独钟。尽管公司股价一路下跌,但魏兴耘始终看好,并在9月初上调公司评级,从“审慎增持”调高至“增持”,并且给出了23元的目标价。仅仅两个多月后,公司股价从9月初的19元快速下跌至11月底的12.7元。此外,魏兴耘看好的得润电子今年以来跌幅也超过了50%。看来,这位新财富“功勋”分析师也并不是永远正确。

No.2 佰利联(002601)

今年以来涨幅:-63.00%

所属行业:化工

力荐分析师:中信建投 胡■

佰利联主要从事钛白粉、锆制品和硫酸铝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由于行业不景气,该股今年以来也是一路下行,鲜有机构关注。8月,中信建投分析师胡■报告,认为受成本支撑,行业继续下行空间不大,因此给予该股增持评级,并给出32.4元的目标价。当时股价尚在26元一带。然而,三个月后,公司股价已经跌至18元以下。

No.3梦洁家纺(002397)

今年以来涨幅:-62.67%

所属行业:纺织服装

力荐分析师:中投证券 孔军

梦洁家纺主要从事以床上用品为主的家用纺织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由于需求不振,今年以来,家纺行业上市公司股价整体表现十分低迷。梦洁家纺在家纺股中跌幅最大。而推荐梦洁家纺的分析师并不在少数。其中,中投证券分析师孔军是态度最为坚定的。尽管其将梦洁家纺的目标价不断下调,从24元下调到15元,但始终坚持“推荐”评级。如今,公司股价已经跌破10元,对于听信推荐报告的投资者来说,不知会是什么滋味。

No.4软控股份(002073)

今年以来涨幅:-61.74%

所属行业:信息服务

力荐分析师:渤海证券 崔健

软控股份隶属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行业,主要向轮胎行业提供应用软件、系统集成和数字化装备。今年以来,我国轮胎行业形势发生较大变化,主要指标增速呈现放缓趋势,增长幅度大大弱于上年度。公司股价表现持续低迷。但渤海证券分析师崔健给予“强烈推荐”评级,并在10月中旬再次报告,给出12月的目标价。此后,公司股价从8.5元迅速跌至6元之下,距离崔健给出的目标价已经渐行渐远。

No.5精功科技(002006)

今年以来涨幅:-57.07%

所属行业:机械设备

力荐分析师:民生证券 陈龙

精工科技主营业务为机电一体化的建筑、建材专用设备及轻纺专用设备,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制造、经营销售和技术服务。2012年上半年,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欧债危机蔓延以及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了较大的下降。民生证券分析师陈龙在2月末对该股给予“审慎推荐”的评级以及35元的目标价。如今,经过一次除权后的股价已跌至7元下方,和陈龙的目标价已经相距甚远。

No.6超图软件(300036)

今年以来涨幅:-56.60%

所属行业:信息服务

力荐分析师:国金证券 易欢欢

超图软件主要向政府和企业等机构用户提供专业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产品和技术开发服务。尽管公司主营业务相对稳定,但受大股东减持预期影响,股价持续下跌。今年以来,国金证券分析师易欢欢连续推荐超图软件,但随着股价下跌将目标价由19元下调至16元。此外,易欢欢重点推荐的卫士通也在今年以来出现了超过50%的跌幅。

No.7蓝盾股份(300297)

今年以来涨幅:-55.46%

所属行业:信息服务

力荐分析师:民生证券 尹沿技

和超图软件同属创业板和信息服务行业的蓝盾股份是一家专注于企业级信息安全领域的公司,构建了以信息安全产品为基础、涵盖信息安全集成和信息安全服务的业务体系。民生证券分析师尹沿技认为,公司走出了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蓝海之路,未来几年增速将明显高于同行平均水平,故给予25元的目标价和“审慎推荐”的评级。截至11月30日,公司股价已经跌至13.76元。

No.8安琪酵母(600298)

今年以来涨幅:-55.27%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

力荐分析师:国金证券 陈钢

安琪酵母主营酵母及深加工产品、生物制品、食品添加剂、豆制品、奶制品、调味品、粮食制品的生产、销售。国际经济危机、国内经济宏观调控、食品安全隐患、产品出口增长受阻,以及中东北非政局持续动荡等诸多不利因素对公司今年经营产生了影响。国金证券陈钢今年多次出具看好安琪酵母的报告,同时伴随着股价下跌,将目标价从39.2元不断下调至23.54元,可谓“痴心不改”。

No.9大富科技(300134)

今年以来涨幅:-54.67%

所属行业:信息设备

力荐分析师:安信证券 王学恒

大富科技主要从事移动通信射频器件、射频结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利润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公司解释主要是受到管理费用的影响。随着股价的下跌,安信证券分析师王学恒将公司评价从“买入”下调至“增持”,目标价从16元下调至10元,但仍远远高于7.5元附近的现价。

No.10荣信股份(002123)

今年以来涨幅:-54.67%

所属行业:机械设备

第10篇

据记者统计,截至6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在沪深两市总共2466只处于交易状态的个股中,有多达1500只个股股价在上半年遭遇负增长。中国石油连连创下新低,19家公司沦为“一元股”,破净公司超过200家。

环顾全球主要股指,虽然欧美股市受到美国或提前退出量化宽松(QE)的影响同样表现羸弱,但却远好于A股。美国道琼斯指数6月下跌1.36%,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5.58%,德国DAX30指数下跌4.67%,法国CAC40指数下跌5.31%,就连引领了全球股市5月下旬暴跌的日经225指数6月也仅下跌了0.71%,成为6月全球主要股指中最为抗跌的品种。相比之下,上证指数6月份累计跌幅居于全球主要股市榜首,A股不幸再度沦为全球最熊股市。

伴随个股的大面积走弱,A股市场的总市值也从年初的24万亿元降到目前的21万亿元,缩水3万亿元。据搜狐金罗盘最新统计,6月份有725位分析师的1367份评级为“买入”或“增持”的研究报告到期,研报数量创2013年年内最低,甚至低于仅有13个交易日的2月份,反映券商对大盘后市较为悲观。

在6月24日A股恐慌性下跌后,券商研报数量继续下滑,6月27日券商研报数量为55份,研报数量低于6月日均研报数65份。

除了看多的研报数量减少,券商也调低了股票预期涨幅。5月金罗盘收录的研报中有9份预期涨幅在100%以上,而6月只有1份研报预期涨幅超过100%。

而各家券商的中期策略报告更明确的说明了他们的谨慎态度,报告普遍提到下半年沪指的指数震荡区间在1900至2500点之间,并延续结构性行情,热点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主题投资上,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程定华放言:“A股下半年的投资机会将明显弱于上半年。”国泰君安分析师钟华认为,A股估值大幅上升最快会在2014年下半年出现。

部分券商减少研报数量,但荐股成功率并未提高。如联讯证券,6月4份研报,全部预测失败,在各家券商中排名垫底。联讯证券分析师在题为《后3g时代的奔跑者》的研报中,预计中国联通未来12个月上涨幅44.23%,但在分析师推荐的1个半月内,中国联通的股价仅微涨4.59%,而区间最大跌幅达到23.3%。

看走眼的券商不止联讯证券一家,渤海证券已连续三月登上券商金罗盘券商研究能力排行榜(后十名),4至6月的荐股成功率未超过50%,其4月荐股成功率仅为14%。

第11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措施 公平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1月30日正式颁布实施。原先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施于1993年,其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管理办法》总结了十多年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实践,并根据新的上市管理办法以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新规定中对信息披露的规定,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更为细致的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同时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信息,以使所有者平等获悉同一信息。”第四十二条规定:“上市公司通过业绩说明会、分析师会议、路演、接受投资者调研等形式就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其他事件与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沟通时,不得提供未公开重大信息。”可以说,这两条规定体现了证监会要求公平信息披露的要求。

公平信息披露(fair disclosure)的反面对应非公平的选择性披露(selective disclosure),是指当上市公司(包括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代表上市公司的人员)、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非公开重大信息时,必须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以使所有投资者均可以同时获悉同样的信息;不得私下提前向特定对象单独披露、透露或泄露。以前,许多上市公司对信息披露实行差别对待政策,即往往把一些重要信息,诸如公司盈利情况预测等,以电话或者小型见面会的形式,先行披露给证券分析师或机构投资者,这就是所谓的选择性信息披露。机构投资者通过获悉这些非公开信息,可能获得更多利润或避免损失。选择性信息披露违背了市场主体有权公平获取信息的原则,从而使得部分人可以借机牟取高额利润。

1 公平信息披露规则出台背景

以前,证券分析师等中介机构是中小投资者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上市公司将非公开信息向其进行披露是很常见的,各国虽然均通过立法明确禁止泄密行为,但对于选择性信息披露则没有命令禁止。为了保证中小投资者在信息知情权方面的公平性,确保证券分析师的研究报告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美国证券监督委员会(SEC)首先在2000年8月通过了一项新规定,从2000年10月23日起,美国上市公司公开财务信息时,对证券分析师和中小投资者一视同仁,即以往上市公司与证券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先行沟通不复存在,中小投资者将与他们一同分享相关信息。此即是同年10月美国正式生效的公平披露规则法案。可以说,美国的这一行为对于世界各国在如何公平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目前对于公平信息披露原则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中。上海与深圳证券交易所2004年修订的上市规则中的部分条文就体现了公平信息披露的精神。2006年8月,深交所先后了《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上市公司、相关披露义务人非公开重大信息时,必须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以使所有投资者均可以同时获悉同样的信息。同时要求上市公司不得私下提前向证券分析师等特定对象单独披露、透漏或泄漏。这次《管理办法》将公平信息披露原则规定在总则部分,是第一次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形式,确认该原则作为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2 公平信息披露规则的相关内容

从新颁布的《管理办法》和《指引》中,我们可以看到证监会所要求的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原则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重大信息”的概念。

《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及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在该条第二款中,又较为详尽地列举了公司地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地重大变化、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地购置财产地决定、订立重要合同等20种可以作为重大事件地情形。虽然《管理办法》没有直接规定上述重大情形应予以公平披露,但是结合第四十二条中上市公司不得通过业绩说明会、调研会等形式向任何机构透漏非公开重大信息地规定,上述重大事件应当不得进行选择性披露。

(2)“非公开信息”的概念。

我国深交所出台的《指引》对“非公开信息”的定义相对较为宽泛,即认为,公开信息是指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经交易所对拟披露的信息登记后,在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公告信息。而未公开披露的信息为非公开信息。显然,针对目前我国中小板市场上信息披露较为混乱的情况,《指引》采取严格的公开信息披露规定,将有助于维护投资者的信息公平。针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证监会应当将上市公司及其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为已公开披露的且被市场误解的信息采取私下提供澄清式的定义或量化解释的行为视为一种“非公开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

(3)披露时机方面的规定。

在披露时机方面,《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或者监事会就该重大事件形成决议时、有关各方就该重大事件签署意向书或者协议时以及任一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知悉重大事件发生报告时,应当及时履行披露义务。还规定,在重大事件难以保密、重大事件已经泄漏或者出现传闻或者公司股票及衍生品种交易发生异常波动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相关事项的现状、可能影响事件进展的风险因素。但是,笔者认为,上述规定主要涉及临时报告提出的时间,用来规范公平信息披露的时机还有所缺陷。例如,上市公司无意中将重大信息透漏给特定对象,而没有在市场上出现传闻或者发生估价的异常波动,则是否需要按照公平信息披露原则进行补救?上述情况都可能破坏公平信息披露原则,对中小投资者公平获得信息的权利造成侵害。

3 公平信息披露规则的应对措施

首先,随着《管理办法》和《指引》的出台,表明证监会对于公平信息披露和规范证券市场的决心。虽然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诚信意识普遍缺失,实际施行难度可能较大。但是,不可否认,加强公平信息披露监管实乃大势所趋。所以,投资者不应心存任何侥幸,而应充分做好相应的思想和行动准备。

其次,股票分析师在与上市公司董秘以外的其他高管、供应商与销售商接触时,应注意对可能获得的非公开重大信息进行辨别与保密;应避免通过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向公司一线人员打探消息;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应注意研究报告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获得性。

4 总结

从整体趋势看,各国越来越关注信息披露的公平性问题,公平信息披露原则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随着《管理办法》和《指引》的颁布,中小投资者在获取信息方面将有很大的提高,这极大的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第12篇

漏洞百出的全主观评选体系

主观评选是以买方(如基金经理)的打分为主,评选出最佳分析师的评选类型。仅仅以主观投票决定分析师的得分具有较大弊端,因为随着评选结果影响力的扩大,其背后产生的经济利益必然会试图反过来影响评选结果。因此,如果仅仅以主观投票决定分析师的排名,缺少客观依据,将有可能产生类似"寻租"的"寻票"行为,为人为操纵评选结果提供了可能。因此,天生的漏洞,注定了这一体系的评选方法从其面世的那一天开始就是个崎形,近期因其引发的沸沸扬扬的拉票风波就是一个明证。

主要代表: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简介

1、样本选择

选取的分析师:最近1年未受到过中国证监会及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处罚,否则取消参评资格。

评选主体:国内公募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研究总监(综合研究员意见)、基金经理(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型、混合型)、固定收益部总监、金融工程部总监(由于不同基金管理公司部门设置不同,少数未单独设立金融工程部的基金公司投票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与金融工程相关的部门如风控部门、产品设计部门、QDII部门的相关人员)、社保基金的基金经理、专户理财部门负责人、企业年金部门负责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权益投资部及投资经理、固定收益部、研究部;保险公司及养老保险公司权益投资部、固定收益部、研究部;QFII;银行;私募基金;券商资产管理部。

2、评价方法

采用机构推荐与个人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候选名单;采用投票主体填写评选问卷的投票方式,按一定权重将各方投票结果汇总产生最佳分析师、最佳销售经理及获奖机构。

每位投票人直接填写出每个研究方向的前五名分析师,举办方依次按5、4、3、2、1的权重,乘以投票人管理的资金规模的权重,最后加总所有投票人的评分,得出某分析师评分的总分。

不足之处

虽然买方机构每年连续性的评价,极大地促进了卖方分析师群体专业能力的提高。但不可否认,这类主观的评价方法有其不足之处。

首先,主观评价方式体现了买方和卖方机构之间的一种商业价值,作为券商主要的收入来源――佣金分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卖方分析师的研究水平和销售服务状况决定的,从而容易滋生腐败黑暗。此外,这样的评选活动最终亦将导致分析师在其所服务的券商利益面前,如承销项目等,其独立性也面临考验。

其次,易受利益关系左右。由于评选由买方机构主观打分,有些排名靠前的分析师可能对买方机构有利的报告,形成利益链,影响评选结果。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就曾大声疾呼,抨击一些分析师在报告中不讲实话,采取“基金经理想听什么,就讲什么”的策略。

最后,由于主观评选滋生拉票,那么排名靠前的分析师未必就一定研究水平高,以他们的预测报告为参考制定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可能被误导。对此,一位基金公司研究总监称:“业内对于分析师的报告含有水分大都心照不宣,只不过有些分析师或者研究所要求相对严格一些,有些则自律不够,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离谱得让人不可思议。”

有待改善的主客观相结合体系

主客观相结合评选是以主观打分和客观数据计算相结合的一种评选方式。其主要代表有21世纪金牌分析师评选。

21世纪金牌分析师评选简介

1、整体评价机制以主客观结合办法

评选活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采取主观投票与客观得分相结合的评价思路。该评价充分考虑买方机构的意志,以主观赋权为主,将主观评价百分化得分赋权重70%,体现买方机构主观评价的主体地位,客观得分百分化得分赋权重30%。

2、主观样本选择

卖方分析师的研究报告是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投资参考。因此,在资产管理行业进行尽可能大样本的抽样调查,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买方机构对于卖方分析师的认可程度。在广义的资产管理行业框架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基金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型私募基金等三个行业作为行业调查样本。

以首届评价活动为例,选票数目的样本分布情况为:基金管理公司152张,保险资产管理公司8张,信托型私募2张;所调查买方机构数目样本分布为:基金管理公司3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家,信托型私募2家。

所调查基金管理公司样本共31家,占全部基金管理公司总数(59家)的52.54%;根据基金管理公司2007年三季报显示,所调查31家基金管理公司样本的资产规模总额达18468.42亿元,占全部基金管理公司资产规模总额(以总市值计算)的59.73%;所调查偏股型基金超过123只,占全部偏股型基金总数超过46%。

3、客观量化计算方法

评价体系中客观得分由两个重要的指标的计算得出,即股票组合的平均涨幅和估值拟合度。客观得分1由股票组合的平均涨幅计算得出,反映了分析师所推荐的股票在评选考察期间的实际走势表现,是所推荐股票给投资者带来的绝对收益的反映指标。

客观得分2由分析师所推荐股票的估值拟合度计算得出,反映了股票在评选考察期末的实际涨幅与分析师推荐涨幅之间的拟合程度,体现了分析师推荐股票的预测精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投资者在分析师预估范围内投资的风险考察。

不足之处

虽然主客观评选体系吸取了主观评选体系的教训,采取主观投票与客观得分相结合的评价思路,使评选具备公平性元素。但是,分析公司基本面、推荐股票、撰写研究报告和提供客户服务是卖方分析师的基本职责,其中前两项虽然可以通过数量方法进行考评,但后两项的作用却难以量化,仍然需要买方机构的主观评分。此外,该项评选的客观评选数据不具有全面性。正因为与主观评分的“剪不断、理还乱”,所以主客观评选虽然将人为的主观影响降到最低,抵消了部分买方机构的"廉价投票权",但仍摆脱不了“利益共同体”的关系。

那么,作为投资建议的研究报告究竟该以何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分析师的业绩水平又该如何考量呢?是该让全客观评选出场的时候了。

全客观评选才是王道

全客观评选是以盈利预测、投资评级数据为依据,评选出最佳分析师的评选类型。目前全球资本市场中,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在证券分析师评选体系中并存。其中,亚洲地区国家的证券分析师评价体系依然以主观评价为主,而美国等发达市场已经逐步过渡到第三方客观评价体系。总体来看,客观评价体系已逐步成为发展趋势,而第三方客观评价体系渐成主流模式,发达国家的第三方客观评价体系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正因为是主流,因此其一出世便注定了备受关注;而在国内,这一体系的评选亦更显热闹,当下主要有天眼中国最佳分析师评比、分析师实时排名、中国证券分析师星级排行榜、开来资讯-中国金牌分析师排行榜、2009年十大金嘴/黑嘴排行榜等,其主要代表是今日投资的天眼中国最佳分析师评比活动。

天眼中国最佳分析师评选简介

“天眼中国最佳证券分析师”评选活动创办于2004年,由CCTV《中国证券》、《中国证券报》与今日投资财经资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并于2011年正式改名为“天眼中国最佳分析师”,是当前最为业界称道的全客观评选活动的翘首。

1.奖项设立

天眼中国最佳证券分析师评选共设立4个独立奖项:“年度明星分析师”、“最佳独立见解分析师”、“行业最佳选股分析师”、“行业盈利预测最准确分析师”,具体各奖项获奖分析师人数如下:

(1)“年度明星分析师”:10名;

(2)“最佳独立见解分析师”:10名;

(3)“行业最佳选股分析师”:各行业3名,17大行业共51名;

(4)“行业盈利预测最准确分析师”:各行业3名,17大行业共51名;

2.评比原则

 采取“客观”的评选办法;

 依据实时、可追踪的投资评级和盈利预测数据;

 评选对象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见解;

 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认同度;

 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3.评比依据

天眼分析师评比的依据为分析师投资评级建议的超额回报率和盈利预测的准确性。T

年度的榜单主要基于T-1的分析师数据。

4.数据来源

天眼分析师评比的数据来源为今日投资分析师数据库。今日投资的行业分类以摩根斯

坦利和标准普尔公司联合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为基础,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进行

了微调。在进行分析师评比时,我们根据股票数量,对今日投资一级、二级行业进行了适

当的调整和合并,得到了17个行业分类:能源、化工品、金属与采矿、林业与纸制品、

工业设备制造、建筑与建材、交通运输、汽车及零配件、耐用消费品与服饰、娱乐和媒体、

零售与批发、日用消费品、医疗保健、综合金融服务、房地产、信息技术、公用事业,共

17个行业。

5.奖项说明

5.1 行业最佳选股分析师

评比的依据为推荐股票对行业的超额收益。根据分析师给出的投资评级构建组合,计

算组合对行业指数的超额收益。行业前三名获得行业最佳选股分析师称号。

行业超额收益的具体计算如下:

步骤一:

先对分析师评级所包含的单只股票进行涨跌幅计算,根据分析师评级的结果并结合对应股票在评级点的股价的表现对每个评级点进行回报率(涨跌幅)的计算,计算时按照下面的规则:

分析师的评级结果分为“强烈买入”、“买入”、 “观望”、“适度减持”“卖出”五个等级;依照每一分析师的上述五档建议为基础,为其建立一个无杠杆投资组合收益:

强烈买入――超额报酬= ; 为所推荐股票报告期内的绝对回报率,后一项为同期相应行业指数回报率。以下依此类推。

买入――超额报酬= ;

观望――超额报酬=0;

适度减持――超额报酬= ;

卖出――超额报酬= 。

对于单只股票的将所有评级点的超额收益相加,即可得到单只股票的超额收益 。

步骤二:

按照此次评选的原则根据明星分析师和行业分析师的特点,对于分析师的所有评级股票的合计涨跌幅采用相同的处理办法:

(1)首先计算行业分析师的平均评级股票数,用 表示

(2)将第一步计算出来的单只股票的超额收益按照分析师所有评级股票(假设有 支股票)进行累加求和

(3)然后比较 和 ,如果 ,则合计涨幅值 ,如果 ,则合计涨幅值

步骤三:

根据步骤二最终计算的超额收益 对于分析师进行排名。

步骤四:

根据这个涨跌幅的排名对于分析师进行百分制打分,得到分析师的投资评级行业单项得分。

门槛设置:

1. 一个分析师至少覆盖5只股票。

2. 获奖分析师最终的超额收益必须为正。

5.2 行业盈利预测最准确分析师

评价盈利预测准确性的基本指标为相对误差率,即盈利预测误差与盈利公布值的百分比率。在排名过程中,我们采取百分制打分,50分相当于平均水平。我们在进行盈利预测

准确性评比的时候考虑了多种因素:分析师的盈利预测误差、分析师与同行的比较、分析

师误差的标准差、盈利预测的给出时间、盈利公布值的绝对值大小。每天计算盈利预测的

准确性得分,年度按均值进行排名(1年内累计不得超过4个月没有单日得分)并打分,

得到分析师的行业盈利预测准确性得分。

根据年度的盈利预测准确性得分,选出每个行业的前三名。

门槛:单个分析师评比时段内至少跟踪了5只股票。

5.3 年度明星分析师

(1)计算出有三个以上分析师进行过投资评级或盈利预测的T-1年度市场回报率前50名的股票;

(2)分析师的挑选范围为对以上股票进行过投资评级或盈利预测;

(3)在确定(1)(2)的条件下,首先计算投资评级单项得分A(算法同5.1)和盈利预测单项得分B(算法同5.2);

(4)计算明星分析师综合得分C=A*2/3+B*1/3,即综合得分为投资评级单项得分与盈利预测单项得分的加权平均得分,权重分别为2/3和1/3;

(5)根据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取前10名作为明星分析师。

5.4 最佳独立见解分析师

(1)将每只股票从T-1年1月1日最早开始进行投资评级的 “强力买入”、“买入”、“适度减持”、“卖出”且“当前状态”仅有1名分析师的评级点及分析师找出;

(2)从挑选出来的这一点的当日的该股票的股价作为起点,T-1年12月31日的股价作为终点进行超额回报率计算,计算方法同5.1。按最终得到的超额收益率进行排名,超额收益率最大的前10名分析师作为最佳独立见解分析师(允许并列排名)。

中国的“华尔街最佳分析师”

第13篇

受《新财富》杂志之命,在本文中我将结合十几年来在海外投资银行当分析师的经验,谈谈分析师的局限、名誉和事业的升迁。

如果还有机会再做证券分析师,我一定做得更好,更轻松。首先,我一定想办法偷懒。自古以来,海内外的分析师就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过度地关注短期的市场噪音。我本人曾经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每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生怕错过了北京某个小小的政策变化,或者某个上市公司上个月的产品销售排行榜,或者某个统计数字的微微波动。只要我的鼻子闻到有故事,或者我感觉能在无故事之中找到故事,我一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我联想丰富,手疾眼快,可以把小故成大故事,把大故成划时代的事件。

比如,我从内地出差回到香港,一下飞机,便听说统计局刚刚公布了某个数字。我坐在火车上回办公室的25分钟时间里,便在黑莓手机上写好了洋洋洒洒几页纸的评论,还涉及到哪些公司的股票会受益,哪些会倒霉。一气呵成。回到办公室,我就开始把编辑好的、合规部批准了的文章群发给客户。然后,我就开始给40个最大的客户打电话,大谈这个数字的重要意义。如果有必要,我还会让销售部组织基金经理的电话会和早餐会。我的“搞作”能力,着实让不少的同事、客户和竞争者佩服得不得了。当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能不累吗?

问题不在我有多累,基金经理也被我(和我等)折腾得够呛。今天我安排某公司的上游客户或者竞争者谈行业大趋势,明天我又约请监管机构的官员给客户指点迷津,后天我会发表虽然不疼不痒但标题诱人的研究报告。只要我瞄上了他(或她),基金经理想完全躲开我无微不至的服务,比较困难。有时候,银行的整个股票销售部都在围着我的项目转。

第二,请允许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平静地说“我不懂”的感觉真好。分析师,特别是高级分析师,其实就是推销员:推销自己,推销自己的主意。我32岁才开始当分析师,因为年龄的原因,我一开始便是高级分析师。从1998年起,我开始当研究部主管。客户的问题漫无边际,从消费品到电信,再到化工或者政治,我尽量回答。时间长了,习惯了,我就忘记了怎样说“我不懂”这几个字。很多时候,我们不好意思开口说“我不懂”,觉得似乎不应该那样做。今天,我从分析师的岗位退下来已有5年,我开始慢慢学会了享受那种说“我不懂”的美妙感受。是啊!我们不懂的东西太多了,为什么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拼凑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呢?

第三,分析师排名固然很重要,但大家千万不要为此过于骄躁。我的运气好,连续五年被《机构投资者》杂志选为中国分析员第一名。我因此兴奋过,也多拿过一点点奖金。身在其中,难以脱俗。我追逐过这个虚荣:为了保住第一名,在后面的三年我也拉过选票,还多次为此事烦躁甚至失眠。我曾经多次说,如果行业内没有了排名这件事,我宁可减薪一半。现在,我想请大家这样想:分析员是一个光荣、高薪,而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在感谢老天爷给我们这个机会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享受这份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和荣誉。

有一位老分析师曾经说,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对一半、错一半的工作,容不得任何人傲慢。我完全同意。我们都想声称自己是最高明的分析师,但保持幽默的自嘲心态太重要了―你明天就可能出错。

第四,我发现偶有同仁为了争取排名,为了生意,为了博得基金经理或者上市公司的欢心,过多地委屈了自己的傲骨。这实在是不划算的。等到像我一样头发稀疏的时候,你难免感到遗憾。如果我能再当证券分析师,我一定多点分析和思考,少点推销和噪音,多看长线,少看短期,多点享受,少点焦虑。

另外,国内目前还有不少的分析师连基本的概念和方法都没有掌握(比如,会计,税收,估值方法,和建立模型)。这很不像话,我认为他们应该抓紧补课。跟很多同仁一样,我本人也是国内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之一,基本功很差,到了用时方恨少。1999年我从宏观经济师转为股票分析师时,连会计和税收方面的常识都不懂,建模的速度慢,还老是出错误。当我想到20多岁的分析师们都回家了,作为研究主管的我还要在办公室苦苦挣扎到半夜,还要不断打电话向他们请教时,我曾经很自卑。我记得我是如何拼命恶补的。虽然其他投资银行的研究部主管都“早已经上岸”,已经不屑于研究个股,每天只是奢谈投资策略,但我在个股研究方面是半路出家,对宏观研究早已厌倦,所以,我一直坚持个股研究,拒谈行业策略,拒谈大市点位。我很高兴我曾经那样固执和“矫枉过正”。

最后,在我们的分析行业内有些不明智的事情,任何人也无法改变。我的建议是,洁身自好。比如,用小道消息代替认真的研究,把拉关系与诚实的服务相提并论,以哗众取宠和玩噱头取代不厌其烦的沟通,用懒婆娘的裹脚和耸人听闻冒充详尽的分析。你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耍小把戏可以为你带来某些好处。要坚持清高谈何容易,我真希望今天能对自己说,我十几年来一直很清高。但我坦白,我早已经失去了纯真。当我们看到资历更浅,或者水平更低的同仁排名更高、赚钱更多时,我们要学会真诚地说:“祝贺你!”

最近,中信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本小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书中,我反省了多年来的经历。我写此书没有商业或者政治目的,每页都是跟朋友的对话,而且稿费已经全部捐赠,请大家惠阅并赐教。

第14篇

虽然东吴证券在公告中称此次融资后,可提升公司净资产规模,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但是其在上市之初业绩“变脸”给投资者带来的阴影还未散去,融资进度可能会受较大影响。

拟对业务全面升级

东吴证券公告称,本次募集资金用途计划全部用于增加资本金、补充营运资金,扩大创新型自营业务范围及业务规模、加大经纪业务投入、增加承销准备金、拓展资管业务、扩大信用交易业务、加大对子公司投入、加大IT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及其他将来可能出现的资金需要。

东吴证券一季报显示,公司总资产159.6亿元,净资产77.2亿元。如果此次增发顺利完成,其净资产规模将达到129亿元,公司净资产规模得到很大提升。

从资金使用用途看,此次增发完成后,公司业务将全面得到提升并优化业务结构,并为各创新业务及将来市场的深入发展做好了较充足的资金准备。

业绩变脸阻碍融资进程

从东吴证券2011年12月招股说明书来看,其2009年、2010年、2011上半年净利润分别是7.4亿元、5.8亿元、2.27亿元。但随后披露的年报显示2011年净利润仅为2.36亿元,同比下滑60%,上市之初就业绩大变脸,证监会认定东吴证券在刊登招股说明书之前就出现了业绩下滑,且没有在招股过程中说明情况。因此,东吴证券吃到了证监会的警示函。

2012年东吴证券实现净利润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和债券承销业务大幅下滑;自营投资业务扭亏为盈,收益显著;其他业务发展平稳。

2013一季度其实现净利润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自营投资收入1.7亿元较2012一季度亏损0.14亿元有很大改善,成为净利润大幅增长重要因素;此外,公司经济业务、投行、资管业务同比增长了19%、29%和496%;

公司控股大股东为国发集团,持股比例为30.22%。国发集团是苏州国资委的一家以金融投资为主业的国有独资公司,已建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创投”六位一体的地方金融平台,分别控股苏州银行、东吴证券、东吴人寿、苏州信托等金融公司。

上海某金融业分析师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东吴证券在上市券商中并不占有优势,但是其股东背景较好,又地处苏州这样国家级的开发区,或许以后几年的投行业务会有不错表现。增发成功后,有望发挥区域优势。在创新业务方面,借助区域平台优势发展应该是可行的。

中信证券分析师潘洪文与海通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丁文韬都在研究报告中都看好东吴证券融资成功后的发展前景。

第15篇

通过今日投资“分析师实时排名”系统对业内1800名分析师的追溯跟踪,东方证券煤炭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帅在“最牛分析师”排行榜中名列近六个月排名第三、近一年排名十八,上升幅度较大,获得我们评选的第三十一期“每周一星”称号。

2009年6月,王帅在其煤炭行业投资策略《行业走势分化看好焦煤股》中提出“以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高位运行将带动焦煤需求稳步增长”;“焦煤供应较目前水平进一步增长空间有限”;“下游行业盈利能力提升导致价格接受能力增强”三个理由看好焦煤行业。同年7月,他再次在研究报告中提到,通胀预期以及经济持续好转预期将继续推动煤炭股估值的提升,而焦煤公司有望在第三季度提高焦煤售价也将显著提升下半年业绩,继续看好相关焦煤公司的表现。半年时间匆匆而过,往日他曾极力推荐的西山煤电、兰花科创、平煤股份、开滦股份等公司股价均不可同日而语,涨幅远远超越大盘,把握趋势是如此准确!

在其近期发表的《秦皇岛港煤价稳中有升》中再次提到,考虑到季节性用煤高峰到来,需求增加供应偏紧使得未来一段时期煤价具有继续上涨动力,但要关注因投机因素导致煤价尤其是动力煤价格大幅波动而带来的政策干预风险。并继续看好受益国内需求拉动、进口下降且政策风险较小的焦煤行业,维持行业“看好”投资评级。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

电力行业《上半年看利用小时下半年看煤电联动》

煤炭行业《秦皇岛港煤价稳中有升》

煤炭行业《直供电厂库存再创年内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