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作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主要做法
1、各级高度重视,创造良好条件。开展选调生工作以来,县委把选调生工作纳入了干部工作总体规划,先后下发了《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选调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选拔、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县委组织部将选调生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年初有安排、年终有总结。选调生所在的乡镇党委,认真落实培养措施,积极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2、多管齐下锻炼,促使尽快成才。为尽快提高选调生的政治业务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养教育。一是搞好岗前培训。每接收一批选调生,县委组织部都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让他们了解县情县策,为他们尽早进入角色,较快适应工作打下了基础。二是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县委组织部每年制定干部培训计划时,注意安排一定数量的选调生。我县的12名选调生先后到省、市、县三级党校进行了培训。三是强化实践锻炼。采取上挂下派、轮岗等多种方式,对选调生进行全方位培养。采取“小步快跑”的做法,有目的进行多岗位锻炼。目前,我县工作两年以上的选调生,一般都有两个以上岗位的经历。同时,针对部分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时间长、对宏观问题、全局问题把握不够的情况,我们有计划地安排4名选调生到市县两级机关挂职或帮助工作,在更高层次上经受锻炼。
3、建立健全制度,保证健康成长。一是建立了领导干部责任制度。县委明确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与所在乡镇的选调生结成对子,负责选调生的培养,定期了解情况,实行传帮带,帮助选调生熟悉情况,把握角色位置,尽快完善提高。二是建立了谈话制度,全面了解选调生工作、生活方面的情况。坚持每年与选调生谈话不少于两次,对个别期望值过高、工作不够安心的选调生,耐心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做出成绩。三是建立了思想汇报制度。每年让选调生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交流经验体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思想汇报制度,会同乡镇党委制定针对性强的培养措施,基本保证了每位选调生有充足的基层锻炼时间。四是建立了定期考察制度。县委组织部每年结合年终考核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了解,掌握优秀选调生名单。建立了选调生考察档案,根据考察情况排队,为及时提拔使用提供了依据。
4、加大培养力度,优先提拔使用。在选调生的选拔使用上,坚持培养一批、成熟一批、使用一批的原则,坚持标准,适度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选调生。对那些各方面比较成熟、发展潜力大、有培养前途的选调生,破格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县委以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大胆提拔使用了10名选调生。目前全县最年轻的科局级干部都是选调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同志对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还有不少同志尤其是部分在基层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对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对选调生存在“过客”思想,在工作安排上有临时观念,认为选调生是来“镀金”的,属“飞鸽牌”。有的将选调生到基层锻炼等同于一般的考录公务员,不给他们安排有利于锻炼提高和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不愿把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交他们去承担,致使选调生在基层锻炼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2、选调条件不高,选调方法不够合理,锻炼渠道较为单一。从近几年选调情况看,所选学生基本上是中游偏上的,在班里特别突出的并不多,多数不是同级生中的最优者,许多学生把选调作为考研不成功后的一种选择,选调院校占最大比例的是二、三类院校,重点高校较少。从选调条件看,近几年放宽到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符合条件之一即可。由于有不少报名者只是在某年度曾担任过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有的仅担任过一般干部,自身条件不高,降低了选调生的整体素质。同时,选调生分配渠道比较单一,选调生全部被安排到乡镇,比例不合理,没有注意专业特长,使多数选调生所学专业几乎荒废。此外,对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的选调条件也不够优惠,吸引力不强,造成了选调的高层次人员偏少。
3、公开选拔机会的增多,客观上造成部分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不安心。近几年上级机关比较注重从工作满一年以上的选调生中公开选拔干部,这给他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虽有利于选调生的提拔使用,但客观上使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对基层刚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离开了,不仅不利于锻炼成才,也加重了基层对选调生“镀金”思想的片面认识,基层选调生中出现了一种“应试干部”现象,有的选调生一年应对各种考选多达数次,报考省直机关没考上,再考市里的,市里的考不上再考县里的,而且这次考不上准备下次再考,把考试看作跨入上级机关或职务提升的“快速通道”,难以将精力用在工作上。另外,个别选调生对自己把握定位不够,自身要求不够严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调生的整体形象。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对选调生工作的宣传和引导,使他们深入了解中央和省委对选调生工作的指示精神,认识到做好选调生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引导他们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意义,对选调生工作有一个客观的、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选调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做好选调生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2、从源头抓起,严把“入口”关。建议调整选调条件,改善选调方法,提高“门槛”,确保选调生的整体素质。对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这几条要坚持好,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好。同样是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对全国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的在掌握上应有所区别。再是担任什么职务、任职时间多长,三好学生需要评上几次才能报名等,都应具体明确。建议进入考察范围比例扩大,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同时,加大从硕士、博士研究生中的选调力度,实行倾斜政策,以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一、让老百姓认识到焚烧麦茬的危害,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污染环境,危害身体健康
村民焚烧麦茬,造成周边地区烟雾缭绕,久而不散,空气中烟气含量剧增,使人难以呼吸,胸闷气短,眼睛酸痛,咽喉疼痛。尤其对老年人和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每年都因焚烧麦茬造成不少老年人和儿童患上心肺疾病。空气质量恶劣,灰尘随风到处飘,老百姓出行都戴上口罩,依然难防呛人的烟气困扰,各家各户更是紧闭门窗,市区及周边到处都飘散着燃烧后的麦秸灰尘。人们生产、生活、学习环境急剧恶化,直接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特别对高考考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和后果。由于我市粮种的差别,造成麦收时间较长,全部完成麦收可达半个月,从麦收开始持续到麦收结束半个月内,麦茬不间断焚烧,城区及农村居民均苦不堪言。
(二)影响视野,易发交通事故
焚烧麦茬产生的浓烟在空气中久久不能散去,笼罩在城市和周边上空,白天到处都显得昏暗,能见度急速下降,白天汽车不得不开雾灯,甚至严重时路灯白天也正常工作。道路上行人因眼睛受烟气影响难以正常睁开,视线模糊,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机场影响巨大,麦茬燃烧期间,给人们出行造成了极大不便,每年都因麦茬燃烧造成大量惨重的交通事故。特别给宿永路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给大家的安全出行造成了威胁。
(三)肥料流失,土壤板结退化
经研究证明,常年焚烧麦茬会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土壤的空气流通和庄稼的根系生长,影响下一季庄稼的生长。同时,燃烧过程中,地表微生物会被烧死,也造成有机肥料流失,土质沙化,更加不利于庄稼的成长,使农产品优势退化,直接影响产量。此外,麦茬的燃烧还会恶化田地的生态平衡,直接影响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对现代农业发展造成阻碍作用。
(四)天干气躁,易发火灾危害
午收期间,多为晴天少雨季节,天气炎热,麦田和麦茬极易燃烧,随着风向的改变,极易造成火灾。我市其他地方多次发生午收期间火灾危害,西二铺乡也曾多次发生火灾情况,造成不同程度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且沈家村境内有一座加油站,周边为麦田,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二、深究焚烧麦茬屡禁不止的原因所在,找准问题根源
1、农机收割,麦茬过高
近些年实行农业机械收割之后,农村收麦全部推广机械化,老百姓也都适应了联合收割的快、便、省的优势,同时也由于午收时间紧,农机手为了抢时间、多挣钱,只割麦头部分,麦茬留的太高,不少都在30公分以上,这样割的速度快,对农机磨损小,经济利益造成农机手只顾按照自己的方式割,村民也为尽快完成夏收工作妥协,造成麦茬留的过高。
2、麦茬影响,不利播种
根据长期的种植经验,为保证小麦产量,老百姓都习惯“稠麦稀豆”,小麦播种的时候种的都比较稠密,也有不少村民用撒种方式播种小麦,这造成了麦茬过密,很多麦茬不规则,而且麦茬还高。此外,由于机械收割,在收割机械经过的地方,土地过硬,麦茬倒地,犁耕成本又过高,且麦茬在田地中分解时间较长,分解时产生热量影响种子发芽,不焚烧秸秆秋季作物播种比较困难。
3、收割期短,秋种紧迫
小麦成熟期比较集中,农村有“春争日,夏争时”的说法,待紧张的午收工作完成后,便直接进入秋种时期,大家都是比时间、比先后,秋种完成后村民才能安心。由于夏收完成后,进行土地旋耕耽误时间,犁耕成本和时间都不占优势,尤其是天气的变化,不少村民赶在雨天之前,为抓紧把秋种播下,便直接焚烧麦茬。
4、宣传不够,管理不力
对于禁烧麦茬,市、区政府出台的有关奖励政策,对于不烧麦秸农户给予的补助金额太少,与不焚烧麦茬带来的成本相比差之甚远。政策宣传不够到位,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文件,也张贴有关通知和公开信,但村民对焚烧麦秸对社会和自己的危害性了解不够深刻。同时,监管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焚烧麦茬的处罚力度,缺乏强有力、可行性高的措施保障。如何严格奖惩,如何保障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让村民从内心上自觉抵制焚烧秸秆,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研究制定禁烧麦茬具体的应对措施,提高可行性
1、加大宣传,责任到人
午收期间,应加大禁烧麦茬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进行宣传,出动宣传车,深入农村田间地头,用典型的案例教育农民,新的奖励机制鼓舞农民,新的措施保障农民,使每位农民都知道焚烧麦茬的危害性,不焚烧麦茬的好处。同时还要强化基层干部的责任,把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位乡村干部身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禁烧麦茬力度大,责任心强,成绩突出的给予重奖,对,造成影响的给予严厉处分。
2、加大奖补,落实政策
建议通过财政涉农资金,加大财政奖补力度,鼓励养殖场、秸秆电厂、造纸厂在各地设置收购点,主动到田间地头收麦秸,并帮助村民打包运输,提高收购价格,减轻村民处理麦茬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村民的收益,也节省了秋种之前宝贵的时间。同时,设立奖补资金鼓励秸秆、麦秸回田,通过新技术实现麦茬就地消化。这样,农民会通过秸秆回收等方式处理麦茬,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焚烧麦茬范围。
3、控制源头,麦茬留低
农机部门要加大对农机手的培训和管理,同时强化监管,实行浅割,将收割麦茬留茬高度与农机手收益连为一体,严格控制到15厘米以下,超过15厘米村民可拒交收割费用,收割在15厘米以下或更短的给予农机手不同程度的奖励。此外,乡村基层干部,要定人定责,严格把关,与广大村民一道,控制好麦茬源头。
4、推广农机,补贴到位
传统农业收割机械收割过程中容易造成麦茬过高,要加大新型农机推广力度,特别是新型多功能联合收割机械、打包机、大型拖拉机和旋耕机,加大对这些农业机械的财政补助,使农民买得起,用得上,尽快替换传统收割机械,使新型农业机械真正到农民手里,发挥新型农机在收割、耕地过程中消除麦茬的良好效果。
一、土地清查工作总体情况
镇成立了土地清查与确权工作领导小组,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发动各村党员积极参与的有效模式,利用GPS设备,采取先易后难、逐地块、逐户清查的方式,利用2个月时间对镇域内的土地进行了彻底清查,并逐户签字确认,外业清查工作已圆满结束。
二、内业进展情况
我镇幅员面积广、村屯多、耕地面积多,各种表格填写等工作任务量大,各村内业工作正积极有序的开展,目前已完成66%。
三、各类土地面积
全镇共清查土地面积26,887公顷;耕地面积18,200.8公顷,其中册内地面积12,400公顷,册外地面积5800.8公顷,新增册外地面积2136.9公顷;林地面积1,831公顷;水域面积2,837公顷;居民点面积2,280公顷,道路面积1,254公顷。
四、册外地情况
1.册外地中有承包合同的面积3480.48公顷;
2.有承包合同但已到期面积110.5公顷;
3.已签订长期合同尚未到期面积96.8公顷,无单片5公顷以上且签订长期合同情况;
4.没有签订承包合同、村级也没有收费的面积2320.32公顷,其中:属镶边接袖的面积71.07公顷,开荒面积2249.25公顷。
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意见和建议
1.原地类难以确认问题
各村有防内涝的排水沟渠,近些年干旱致使沟渠未发挥作用,部分农民将排水沟渠变为了耕地。针对这一问题,将根据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有存在必要的沟渠进行复原,并认真细致的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对不必要存在的沟渠规划到册外地中进行对外承包。
2.清理出的林地未造林问题
二调时原部分林地变成了耕地,针对问题建议对清查出的林地但未造林的地块将规划到造林工作当中,有计划、有步骤的逐年造林绿化。
3.各类册外地承包问题
对清查出的册外地优先承包给原耕种户,对无主的册外地采取竞价承包的方式,承包期视情况定为1-3年,并签订承包合同,承包价为3000元每年,5年内达到5000元。
4.未到期价格低问题,尊重合同,确需调整,建议由法院按合同法相关规定终止合同,重新发包。
一、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和特点
1、科普工作逐步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经调研,我们认为:农村科普工作的基础设施、机构、手段等,都有较大改善的提高。形成了一支开展科普工作的基层骨干队伍。镇、行政村均安排有专(兼)职的科普人员。同时还设有一定的科普经费,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部份还配有用于科普宣传的画廊、橱窗、黑板报、活动室、“三农”服务网等基础设施。
2、科普宣传因地制宜。
各地都能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开展相应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如:八步区莲塘镇、贺街镇,根据本地特色产业优势,成立了蔬菜、养猪等专业协会,引导农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生产时销对路的农产品投放广东市场。富川县莲山镇,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各样的技术培训,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和猪-气-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培训。市直各专业局结合地方特点,每年都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特色活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3、“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
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昭平县是我市茶叶生产的主产区,也是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县涉农部门大力宣传和引导农民向茶叶产业化发展。先后引进了“福云六号”等一批新品种及相关种植技术,建立了有机茶种植试点示范基地,逐步引导茶农向有机茶生产发展,提高茶叶档次和质量。目前茶叶生产已发展壮大成规模产业。
二、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不足和问题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加紧进行,农村科普工作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与城区发展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1、科普工作发展不平衡。
一是科普工作开展不够平衡。我市部份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科普宣传栏、图书室等一些基本宣传设施不完善,不健全。给科普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二是部分行政村对开展科普工作不够重视,使得这项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状态。三是科普工作对象也不平衡。我市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就剩下老人和儿童,文化层次与年龄结构不平衡,往往不太重视对他们的科普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科普宣传内容形式比较单一。
在宣传内容上,普及实用技术方面的宣传较多,而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宣传较为薄弱,致使农村封建迷信思想、赌博等不文明生活方式还偶有存在。在科普宣传方式上,各村一般是以出黑板报、宣传画廊、挂图、拉横幅等传统的宣传方法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缺少新颖有效、生动活泼的宣传手段。
4、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调查中我们发现各村对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不够重视,对身边各类农加工企业和种植、养殖场所的典型示范、宣传教育作用挖掘不够,尚未形成各方力量齐抓共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建议和设想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贯彻科教兴农战略,立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各方参与;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强化科普宣传,营造科普氛围;整合区域资源,延伸工作网络;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工作亮点;抓好科普下乡活动,实行镇村连动;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工作水平,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
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配合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建议镇、村要加强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把科普工作纳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一是召开了州畜牧兽医局中层以上干部、离退休干部代表、二级单位负责人、县市畜牧兽医局长会议进行评议动员和测评;听取了州畜牧兽医局局长田凤培关于近两年来全州畜牧兽医工作的情况报告。
二是州直分别召开了与畜牧兽医工作相关部门、服务对象代表及恩施、宣恩两县市在州直工作的州人大代表座谈会议。并走访和征求了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和州纪检部门对州畜牧兽医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恩施和宣恩两县市分别召开了州人大代表和分管领导会议。又分别到两县市的畜牧、财政、卫生、环保局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对州直对口局进行评议和测评。
听取了其他三个评议调查组对建始、巴东、利川、咸丰、来凤、鹤峰等6县市畜牧工作评议调查的情况介绍。现将对州畜牧兽医局工作评议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四是参观了恩施市华硒生态农副产品工业园和凤凰山种猪场的生产和建设情况。并于12月22日。
一、近两年来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畜牧兽医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负责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等监管,州畜牧兽局是州政府承担全州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工作的职能局。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及体系建设、生产发展等。
全州畜牧业在遭受了生猪蓝耳病的入侵、特大冰雪灾害和生猪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年以来。全州畜牧业生产仍然获得了快速发展,年全州畜牧总产值46.4亿元,同比增长24.7%占农业总产值的37%;预计年可望实现牧业总产值5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猪、牛、羊、禽出栏(笼)分别达445万头、6.9万头、45.2万只、1117万羽,同比分别增长17%38%22.8%70.5%;肉类总产量42.7万吨,同比增长26.9%两年来,州畜牧兽医局在依法履职,推动畜牧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科技兴牧。促进生产发展,州畜牧兽医局在全州结合实施相关项目,落实惠牧政策,从改造栏圈、改良品种、扩大规模、科学喂养等方面,引导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年以来,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建议州政府先后召开了四个专题现场会议。
一是来凤召开了生猪养殖大户发展现场会议;
二是恩施召开了标准化、规模养殖新模式推广和建设市场主体现场会;
三是巴东召开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
推介该市建设万头养猪场和畜禽规模养殖的经验,四是利川召开了标准化模式养殖现场会。研究和部署了相关工作。
重点是结合本州实际,标准化养殖方面。狠抓了小户连片型、小区连户型、大场大户带动型三种养殖小区规模建设,目前为止,全州已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150模式大户552户,山羊“1235模式大户417户,林下养鸡模式大户1800户、猪沼x模式大户64011户、家庭牧场3019户。规模养殖上,重点抓了生产大县、大乡、大村、大户的发展,预计今年出栏生猪60万头以上的县市可达4个,5-10万头的乡镇20个、5000-10000头的村500个、50-5000头的大户10000个。栏圈改造方面,重点抓了现代化养猪场的建设,达到圈内温度可控、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全进全出。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拉动,全州已建成标准化的万头养猪场8个,千头以上的122个,500头以上的499户。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面,淘汰了劣质种猪1900头;狠抓了优化的多元杂交组合的推广;加强了三群一站”建设。
(二)狠抓“龙头”培植。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州及各县市畜牧部门,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落户我州办厂(场)一是积极参与招商引资。;
二是帮助龙头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有力地促进了畜牧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四是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等。
土家牧业公司3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已正式动工兴建。同时,如恩施市建成了九洲牧业公司、好又多华硒生态园、凤凰山种畜场、大旺牧业公司、翔盛牧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利川市多仁多公司年屠宰200万只家禽的自动化生产线已投入生产。各类市场流通主体逐步兴起,全州涌现牧业专业合作社80个。恩施市盛家坝乡桅杆堡牛交易市场,以翔盛牧业公司为依托,大力建设山地黄牛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经营形式,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
(三)狠抓疫病防控。也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两年来,州畜牧兽医部门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始终作为整个畜牧兽医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一是积极给政府当参谋。全力果断处置。如去年的生猪蓝耳病发生后,果断采取措施,各地严格按照处置规范进行防控,较短的时间内使疫情得以控制和扑灭,并受到省里的好评。由于年的动物防疫工作动手早、抓得实,实现了上半年零疫情、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防控目标。
二是对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
三是加大对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的跟踪督办和检查。
四是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
(四)狠抓依法监管。
首先是加大了学习宣传贯彻力度。重点抓了畜牧法、草原法、动物防疫法、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的学习贯彻。两年来。对乡镇技术人员和防检员普遍轮训了一次。
第二。依法加大了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
一是狠抓了兽药饲料和畜禽产品抽样检查。年累计抽检兽药40批次。合格率为95%;累计查处不合格蛋白饲料原料1.318吨、牛用浓缩饲料0.2吨、其他饲料16.38吨,涉案金额7.89万元;查处假劣注射液42963支、假劣兽药(粉剂、消毒液)5692公斤,涉案金额8.26万元;取缔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企业1个。从抽查的畜产品结果看,州畜产品中未发现药物残留超标和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
二是加快了无公害畜禽产品一体化认定认证工作。全州新增畜禽产地产品一体化认定认证16个。
第三。加大了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力度。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为止。年可屠宰加工生猪250万头和生产饲料6万吨。但多数规模不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如肉类加工企业,大都只是简单的屠宰和分割,未形成知名品牌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二)牧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草食畜牧业生产是州的一大优势。但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生猪的发展,草场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动物防疫所需的设施设备及经费不能保证工作的需要。
一是州、县、乡三级均缺乏应急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基础设施和装备。
二是防疫收费从2009年起停收后。;
三是防疫应激死亡赔偿太低(50斤赔40元)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是应急疫苗储备经费不落实。
(四)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不完善。
一是全系统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近十年州县市局未进一个新人,乡镇兽医人员50岁以上的占6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
二是基层集体兽医人员待遇不落实。多数地方集体兽医养老保险未解决,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也是州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五)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缺乏手段。目前州及县市均没有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场所和仪器设备。
三、测评情况及总体评价
(一)测评情况。参加对州畜牧局工作测评的总人数为332人。占总测评人数的92.77%基本满意23票,占6.89%不满意3票,占0.8%其中参评的州人大代表208人,满意票188票,占90.4%基本满意17票,占8.2%不满意3票,占1.4%
(二)总体评价。从评议调查总的情况看。州畜牧兽医局,紧紧围绕全州畜牧业的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
一是围绕产业兴州战略。加大了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工作力度,创造了全州畜牧业发展“七超历史”大好形势。
二是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严格执法,积极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注重自身建设。现任领导班子是一个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求真务实、民主和谐、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好班子。按照州委“两提高、两满意”要求。按制度办事,讲政治、顾大局,讲团结、守纪律,机关及系统形成了心齐、风正、干劲足的良好氛围。
四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畜牧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力度。全州大力推广恩施市“1235养羊模式和“12352养牛模式。
(二)进一步培育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即公司基地农户经营形式上下功夫。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在提高工艺水平、增加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上下力气。
(三)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把春秋两季普注和每月补针的防疫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要争取投入。;
三是要研究解决生猪防疫应激死亡赔偿过低而影响防疫不到位的问题;
四是防疫收费取消后。以利“春防”工作顺利进行。
(四)严格执法。
(五)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特别要加大对基层兽医人员技能的培训,改变目前多数兽医只会医猪的现象。
二是逐步解决畜牧兽医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三是积极妥善解决集体兽医养老保险的问题。
一、围绕大局,突出重点,着眼基层,工会宣教工作创新开展
(一)围绕大局抓好宣传引导,凝心聚力促进企业发展
近年来,工会组织在切实履行维护职能过程中,坚持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工作,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职工对改革的理解和承受能力。一是做好政策宣传。在企业每项改革实施前,工会组织工会干部学习研究有关政策,统一思想认识,然后在职工中进行宣传引导。二是搞好咨询服务。针对职工对改革日益关注、热点问题较多的状况,工会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通过举办职工热点问题恳谈会等形式,对职工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为职工开展政策咨询服务,帮助职工解疑释惑。三是重视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把握职工思想脉搏,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会通过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开展工会宣教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会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了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推进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突出重点宣传工会工作,内外并举扩大工会影响
工会宣教工作在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同时,还应坚持不懈地宣传工会工作,塑造“工会品牌”,扩大工会自身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提高了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认识,赢得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建立并发挥各级工会宣传阵地的作用,健全宣传网络。充分利用工会自身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图书馆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把工会自己的新闻舆论工具变为反映工会时代风貌,反映职工意愿和要求的喉舌,提高了工会宣教工作的时效性,扩大了覆盖面,增强了影响力。二是强化集中和重点宣传,努力形成声势,赢得党政重视支持。工会的宣教工作根据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基层改革发展的实际,结合职工群众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紧密结合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集中和立体化宣传,努力形成声势,产生反响,使工会工作能够被大家所看得见,工会的作用能够被大家觉得到。三是坚持抓好对外宣传报道,扩大企业和工会工作的影响。每年应根据工作重点制定报道计划,把任务分解到各基层工会,实行量化考核,定期通报,年终评比,并开展优秀新闻稿件评选活动。同时,结合单位实际外引内联,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络,多进行有份量、有影响的报道。
(三)着眼基层选树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弘扬主旋律
抓典型,树样板,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传统做法和成功经验。尤其在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情况下,单凭说教式的宣教方式已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基于这一状况,工会坚持抓好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用职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影响和教育职工。一是坚持深入基层抓典型,及时发现总结职工中涌现的先进形象,把握闪光点。企业各级工会建立了自己的基层联系点,坚持组织评先树优活动,创造出了一个让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的大环境。二是在选树先进典型的同时,大张旗鼓地宣传劳模典型,以富有奉献精神、具有时代特点的劳动模范去影响社会。通过发挥先进典型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争做新贡献的热情,促进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正视挑战,创新思维,科学谋划,实现工会宣教工作新跨越
近年来,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教育方针,坚持宣传企业、宣传职工、宣传工会和教育职工并重的原则,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宣教工作,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提供了思想舆论保证,促进了企业和职工的全面发展,搭起了党政认可、企业欢迎、职工受益的工会宣教工作平台,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宣教工作体系。但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下,工会宣教工作面临着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挑战,如工会宣教工作内容形式创新、工会宣教队伍建设等,迎接挑战,创新工会宣教工作,工会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明确新时期工会宣教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推动工会宣传工作与时俱进
当前工会宣教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大力宣传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主力军作用,大力宣传工会主张和重点工作,为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把职工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动员起来,为企业作出贡献。具体说来,一要大力宣传工人阶级,向社会宣传工人阶级的伟大作用和伟大贡献,宣传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宣传富有奉献精神、具有时代特点的劳模典型;二要大力宣传工会,要宣传中国工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工会的工作和主张,特别是要宣传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同时要重视工会工作理论成果的宣传,使社会了解工会、理解工会、支持工会,树立正确的良好形象,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三要始终不渝地传播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四要为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多做工作。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会宣教工作和党的宣教工作关系,努力增强工会宣教工作的政治敏锐性和历史责任感;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会宣教工作与工会重点工作的关系,紧紧围绕工会重点工作,切实为工会全局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会宣教自身各项工作之间的局面;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会继承与创新关系,充分发挥工会自身优势,努力实现工会宣教工作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二)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当前,工会为企业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主要体现在职工教育与培训这个方面。其作用就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为此,要通过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来逐步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实现工会为基层和职工群众服务的宗旨。工会宣教工作要站在时展进步的高度,宣传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做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工作。一是提高对当前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之真正成为工会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二是加强学习和研究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体系,积极探讨如何移植和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改进职工读书自学活动,为实现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的升级换代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基。三是努力引导广大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职工学习、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研究和总结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成功经验,突出特色,探索规律,积极宣传引导。五是抓紧干部队伍培训,形成一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骨干和积极分子队伍,为推进工会创建学习型组织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储备。
(三)选树工人阶级先进典型,推动职工创业立功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选树工人阶级先进典型,促进职工素质的提高,推动职工创业立功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是我们工会引导和带领广大职工在企业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的一条成功经验。我们主要是加大对先进典型宣传的力度,发挥先进典型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激发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争做新贡献的热情,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我们根据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自学成才、钻研技术、勇于创新的典范。通过这些典型示范作用,使广大职工继承和发扬了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艰苦作风,无私奉献,为企业改革和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积极推进思想解放,使广大职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广大职工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如果职工的思想不解放,必然会陷入迷茫和抵触,影响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此,在参与企业的改革过程中,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摒弃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和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强化机遇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在新的起点上统一思想,正确对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主动识大局、顾整体,为企业改革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暑假期间,我有幸能有机会进入浙江省衢州市东方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部进行为期二十天的会计实习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切身实践,不但使我体会到了将会计理论实际应用于会计实务操作中的重要性,更令我学会了一些如何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道理。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经过这次自身的切身实践,我才深切地理会到了“走出课堂,投身实践”的必要性。平时,我们只能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纸上谈兵,思维的认识基本上只是局限于课本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我们对会计知识认识的片面性,使得我们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这些都是十分有害的,其极大地限制了我们会计知识水平的提高。虽然我们已经历了会计模拟实验的磨砺,但那毕竟只是个虚拟的业务处理程序,其与实际的业务操作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是实验室所替代不了的,是要我们“走出去”才能学到的。
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是为我们的实际执业注明框架、指明方向、提供相应的方法论,真正的执业技巧是要我们从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慢慢汲取的。而针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问题,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不可纯粹地“以本为本”,而应在遵从《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可适当地加以修改。这就将从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原则性与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如课本上及会计模拟实验中都要求将记帐凭证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帐凭证三类凭证,但我所在的衢州东方大酒店财务部就根据自身业务相对简单的特点及节约会计成本的考虑,而将三类记帐凭证都统一为一种类型的记帐凭证。
更重要的是,我在此次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与便捷性。由于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电算化理论的普及,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已采用电算化记帐。这就要求我们能将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很好地相结合起来,一旦熟练掌握了会计的电算化技术,那将大大地简化会计帐目的处理程序,从而最终将会计人员从烦琐的手工记帐工作中解放出来。只要企业实现了电算化,企业的会计人员只需将每笔业务的相应会计分录输入电脑之中,之后电脑便会自动生成记帐凭证、明细帐、总帐以及报表会计资料,从而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提高了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
由于衢州东方大酒店还拥有一个东方商厦这样的子公司,所以经常会涉及到一些母子公司间的内部往来款项及代收、代付等业务,这无疑进一步加深了我对高级财务会计中所学的母子公司往来的理解。但唯一遗憾的是,我所在期间并不是公司合并报表期间,这就使得我失去了加深了解合并公司报表的机会。
在此期间,我还粗略地了解了公司的会计组织的设置情况,让我切身了解到企业会计部门是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及会计职权适当分离的,这一点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算得上是至关重要的,且是必须牢抓的。
压力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为了帮助企业从整体上把握白领的工作现状,国内著名的市场调查机构零点研究集团对公司白领进行了一次工作压力调查。
此次负责调查的是零点研究集团所属的北京零点市场调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对415位公司白领(男性45.8%、女性54.0%)的网上调查方式,完成了《白领工作压力研究报告》。调研结果显示,41.1%的白领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白领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工作压力加剧
本次调查通过快速压力问卷,对白领目前的工作压力大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工作压力较大的人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41.1%,是工作压力较小的白领人数比例的两倍。零点研究集团的研究人员汤雪梅认为:我国经济处于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环境中,使得目前相当一部分的白领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使得压力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也使人们进一步关心,到底压力会给我们造成什么影响。
已经精疲力竭
在管理学上,当一位职员的心理疲劳程度达到等级3的时候,说明这位职员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症状,需要对工作压力的问题予以注意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心理疲劳程度在等级3及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了61.4%,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二的公司白领正在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疲劳的症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数字!
工作压力大小体现着工作带给员工的紧张感大小。一般来讲,过度或长期的紧张感会引起员工的心理疲劳,它是一种包含身体、情绪、人际状况等多方面的综合反应。调查采用专门的心理学测评工具枯竭量表,对白领的心理疲劳程度进行评估。
疲劳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等级1意味着目前的状态良好,未出现心理疲劳;等级2代表着目前状态还可以,心理疲劳尚不明显;等级3说明目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心理疲劳,如果不加注意,很有可能会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等级4为明显地出现了心理疲劳,目前已经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等级5则处于危险等级,它意味着目前心理疲劳非常严重,说明你的身心健康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
当然,员工的心理疲劳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员工自身的压力调节能力。对于有些员工而言,中等程度的紧张感就足以使其难以支撑,而另外一些人可能在较大的紧张感下仍然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40.72%的员工目前正处于等级3的水平,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员工目前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症状,但程度相对较轻。
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在这时积极地采取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帮助这部分员工正确认识工作压力问题,帮助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并通过培训使他们调整自己的压力应对方式,增强压力承受能力,那么,就能够及时地防止这部分员工向严重心理疲劳方向发展,并使他们保持身心健康。然而,如果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缺乏重视,员工自己也缺少自我调节意识,不能及时地采取有效的调节措施,那么只能使症状继续严重下去。
对于处在等级4和等级5的员工,除了团体形式的培训之外,最好通过更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来帮助他们摆脱心理疲劳的困境。
四类心理疲劳表现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公司白领中,处于前四位的心理疲劳表现依次是:容易疲倦,缺乏精力;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越来越少;容易忘事;容易忧虑、发愁。
压力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人际关系、工作效率以及情绪四个方面:
容易疲倦、缺乏精力是心理疲劳在身体上的典型表现,当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压力下时,往往会出现这种症状。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已经有52%的人出现这种症状。另外,还有其它一些主要的身体表现,如容易生病(如头疼、感冒)(22.7%)和脸色不好(20.7%)。
此外,心理疲劳还体现在人际交往上,如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越来越少(38.3%)、处理个人事务的时间越来越少(如寄贺卡)(25.8%)、不愿与人接触(18.1%),以及爱讥讽、对人失去好感(15.4%)。
另外,心理疲劳还体现在工作效率下降上,如容易忘事(36.4%)、难以专注于工作(24.8%)、做事费力(12.5%)。
心理疲劳同时也体现在个人的情绪上,如忧愁(30.8%)、难以快乐(27.5%),容易急躁、发脾气(26.5%),无法跟自己开玩笑(21.7%)。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认为,目前在白领群体中,心理疲劳主要体现在缺乏精力、人际沟通减少、容易忘事,以及情绪低落。当你的同事或者你的下属员工出现这些症状时,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心,关注一下他或者她背后所肩负的压力。当你自己出现这些情况时,也试着去正视自己面临的压力,试着去放松自己,比如与自己开个玩笑。
工作压力来源
一、融资现状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金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我县融资方面有两个显着特点:
一是资金需求量大。据县政府办在XX年2月的初步统计,我县工业和服务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达20.36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对资金的需求量达12.6亿元。
二是融资总量有增长。金融资本投放方面:至XX年3月底,全县文秘杂烩网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5.3184亿元,比年初增加11.7038亿元,增长15.89%,同比多增5.102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0.8513亿元,较年初增加3.0324亿元,增幅为10.90%,同比多增1.8981亿元。这些,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金融支持地方发展的力度不断得到加大,但与我县经济发展对资金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金融机构方面。一是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问题。至三月末,全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5.318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0.8513亿元,全县存贷差54.4671亿元,存贷比为36.16%,按剔除7.5%的缴存款准备金和预留5%的备付金计算,尚有43.80亿元资金富余因多方对接不好而存放上级行。二是基层行热情高,上级行求大求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虽然对县支行下放了一定的贷款权限,但对大额贷款仍然审批严格。三是基层行信贷考核压力大,影响基层积极性问题。如农行对惠农卡发放的要求是三保一挂钩(即:保发放、保管理、保收回、和薪酬挂钩)。四是基层行信贷人员普遍偏少,如农行13个基层办事处的信贷人员要面对辖内21个乡镇成千上万的农户,缺乏时间和精力。
2、民间融资方面。据人行对3户中小企业、3户城镇居民、3户农户在XX年至XX年的民间借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估算上述企业XX年有民间借贷90万元左右,累计发生额120万元左右,全县中小企业510户,全年估算我县中小企业民间借贷15000万元左右,累计发生额XX0万元左右;XX年有民间借贷150万元左右,累计发生额300万元左右,全县中小企业550户,全年估算我县中小企业民间借贷27000万元左右,累计发生额50000万元左右。从民间借贷情况来看,我县企业和农户对贷款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3、担保公司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担保能力的企业一般不愿意替其出具担保,而担保公司担保品种单一,即使承诺担保,中小企业也必须提供抵押物给担保机构,或者需要提供反担保,致使中小企业寻找担保困难,影响了中小企业在银行正常的信贷业务。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并配合市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开展节能执法检查的工作要求,财经工委会同城建环保工委,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对本区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7月中旬,课题组专题讨论并制定了调研方案。7月下旬,x副主任带队走访区经委,并召开区发改委、经委、科委、建交委、财政局、环保局、房地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负责人的座谈会,了解本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情况。8月上中旬,走访了xx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单位,实地察看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设施改造情况。8月下旬,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视察宜家家居、xx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xx龙华水质净化厂,听取了区经委、区环保局、区机管局和三家被视察企业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并进行座谈交流。现将有关调查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现,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来加以落实,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本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责任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推进、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方案。2007年初成立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区经委下设节能办,形成了由政府、部门、用能企业组成的产业节能三级管理架构体系。制订《xx区产业节能减排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08-2010年)》、《xx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xx区能源统计实施方案》等配套规划和制度,明确总体思路和政策导向,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
(二)抓住重点环节,深化重点监管。在加强能源统计、摸清能耗底数的基础上,对年耗3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和500吨标煤或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楼宇)等能耗大户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重点服务。以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紧紧围绕我区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减排目标,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突出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黄浦江准水源保护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漕河泾开发区和都市型工业园区、高校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等专项整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三)吸引市场参与,探索“2+x”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利用xx区的科技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节能服务中心、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两家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市区、区院“2+x”的节能合作模式。依托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用能单位做好节能计划和项目建设,试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快结构调整,增强推进实效。结合以发展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低能耗、高产出的现代服务业对地区增加值的贡献,重点锁定污染严重、高耗低效、限制淘汰类的行业和企业,控制高耗能企业及项目享用资源和能源,“十一五”期间纳入计划调整的高能耗企业约30家。重点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和建筑节能,固定资产投资“批项目,核能耗”,新建建筑执行国家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既有住宅结合旧小区平改坡工程实施综合节能改造,将创建节约型工地、施工现场节能降耗纳入建设施工工程项目的监管考核内容。严格控制排放总量,通过环保审批制度,坚决杜绝不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新项目设立,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促进落后或污染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五)强化政策引导,鼓励自主创新。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领域的示范性应用项目,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区域内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如对xx多佳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的“军团菌的源头治理及其监控”等4项涉及生化环保工艺、环保设施自控和节能技术的自主创新项目财政支持362万元,并带动企业投入超过1600万元,体现了政策资金的放大效应。在创新资金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计划项目中,每年以不低于10%的立项比例,支持能源循环利用、清洁和新能源及环保、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
(六)普及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意识。通过报刊、有线台等新闻媒体,改版xx区“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网站,宣传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开展“机关节能,从我做起”系列活动,发挥区级机关的表率作用。开展学校节能减排主题教育,打造xx绿色教育品牌。利用“五进社区五到家”社区平台,向全区30多万户居民发放百姓手册,介绍和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开展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普及节能减排知识。
2007年我区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15.65万吨标煤,单位增加值能耗0.307吨标煤/万元,下降4.49%;so2年排放总量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为到2010年底控制在904吨/年以内,我区则提出要控制在500吨/年以内,截至2007年末,已控制在631吨/年以内;截污纳管率区“十一五”规划目标从期初的92.5%提高到95%,截至2007年末已达到94.1%。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我区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任务依然艰巨。大型企业迁移导致gdp骤降,增加了单位能耗指标的压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耗总量虽见效显著,但涉及人员、场地等因素,矛盾突现。楼宇经济发展较快,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导致管理部门控制能耗缺乏抓手。区域内河道众多,局部污染仍存在,污水处理厂家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截污纳管率的指标完成与居民实际满意度仍有差距。
(二)能源统计初具体系,基础仍待夯实。能源统计体系虽已建立,但数据准确性、前后可比性等仍有待完善。xx区域范围大,企业分散,目前重点跟踪企业仅占区域总能耗的42%,不可控因素仍较多,且受人力、财力限制,扩大监控范围难度较大。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虽已制定,但制约措施的实效还有待提升。
(三)财政政策显现效应,配套尚需完善。财政政策的覆盖面侧重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不够。节能产品及生产企业数量不少,产品目录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权威标准,且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政策扶持偏重于资金的直接支持,财税政策、价格体制、示范激励等综合效应的体现不够明显。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工作尚需加强。
(四)全民意识有所增强,践行动力不足。节能减排成功企业的经验推广尚不到位,部分企业过分看重当前利润和成本投入,缺乏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积极性。党政机关节能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居民群众更看重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未能更多地付诸行动。
三、几点建议
(一)聚焦世博主题,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性。结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绎,正视整治废水废气排放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努力使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居民更加满意。加快田林和吴中泵站、蒲汇塘水域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南线干管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如期竣工。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视野来认识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广、宣传和使用节能产品,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二)健全法规制度,强化节能减排的约束性。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完善统计评价体系,执行能耗报告制度,拓宽监管覆盖面,形成有效的动态监管网络和考核评审机制,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深入调研,配合市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等政策法规,研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重点行业能源消耗增量的控制办法,切实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法规缺失和体制障碍,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三)合理规划布局,提高节能减排的绩效性。坚持节能减排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机结合,按照“十一五“规划,知难而上,有序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的调整淘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学研联动机制,培育中介组织,依托专业力量,聚焦示范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打造信息平台,畅通供需渠道,组织经验交流,引导和帮助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升实效。加大政府采购向节能减排倾斜的力度,率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
(四)完善政策体系,调动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制定完善区节能减排扶持政策,重点研究财税政策和专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激励方式和受益范围的合理界定,资金投入和产出效益的科学评价,加大对重点扶持领域、项目、产品和单位的倾斜力度,并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资金的引领效应。加强市区联动,积极向市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多领域、大范围地实施节能成效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关键词] 科技兴农 调查报告 榆社县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04-01
一、基本情况
1.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为全面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县从2009年9月开始积极申请,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将乡镇农技站进行整改,三权归县,理顺管理机制,改变了以前乡镇农技机构只养人,不干事的被动局面,将乡镇农业技术员从乡镇中心工作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中,有效破解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通过改革,县、乡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得到加强和完善,各乡镇农技站均完善了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照相机、交通用车等办公设施、设备。农技人员待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2.实施四大科技工程,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1深入实施科技减灾增效工程
我县属高寒冷凉地区,低温干旱是我县的气候特点,严重制约我县特别是海拔较高乡镇的粮食生产。经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创造了以地膜覆盖技术为核心,集良种、良法、良制为一体的科学生产方式,改变了山区只能种植小日月农作物品种的历史,走出一条山区特色的粮食生产路子,使得我县如北寨、兰峪大部、社城、西马的部分地区农民粮食生产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提高。
2.2深入实施配方施肥工程
我县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争取项目投资175万元,开出测土配方施肥单3万个,向3万多农户无偿提供配方施肥技术。截止2011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8万亩,提高肥料利用率5-6个百分点。同时,今年测土配方施肥作物正在由粮油向苹果、酥梨等水果作物延伸拓展。
2.3深入实施种子工程
为了加强良种推广,从2010年开始,全县共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0个,引进试验示范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玉米、谷子、薯类、蔬菜等农作物都实现了更新换代,全县农作物良种应用普及率达到95%以上。
2.4深入实施绿色有机农业工程
充分发挥我县山区比较优势,科技兴农重点转向开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先后涌现出了“河峪小米”、“社城黑小米”、“田禾小麻油”、“然晶蜂蜜”、“林场核桃”、“前庄酥梨”、“西马白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特色产品带动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带动特色产业基地,在我县掀起了绿色旋风。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3大类14个产品,分别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河峪小米”、 “田禾小麻油”、“然晶蜂蜜”等产品多次在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名优产品等多种奖项。
3.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经济效益低,同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日光温室、小弓棚蔬菜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发展,改变了这一现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了。如水磨头的小弓棚,由2006年的4个,发展到现在的121个,户均1.5个小弓棚。再如更修村的日光温室,目前已有150个,占地150亩,实现蔬菜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秋冬季节新鲜蔬菜上市,引来太原、大同、内蒙等地客商前来订货,一派繁荣景象。
目前,全县共有日光温室383个,小弓棚217个。另外谭村的芦笋、东庄的白灵菇、泥河掌的香椿等一批农业新品种也进入发展阶段。所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的丰富了我县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4.科技培训力度加大
为尽快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2010年,我县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将全县9个乡镇,50个行政村纳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区,组织种、养、加、营销等方面专家50余人成立培训讲师团,重点围绕玉米、谷子、水果、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针对作物生长周期开展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优质玉米、水果、蔬菜等无公害生产以及农业产业化、农业法律法规等方面培训。与此同时,以农广校为主要培训基地,开展中等技术教育、绿色证书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通过培训,全县2000户骨干农户直接受益,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力的促进了全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科技兴农的重视度不够,尽管县委政府确立了科技兴农战略,把科技兴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但个别单位和负责同志思想重视度不够,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不用科技是农民自己的事,不用政府多关注。
二是科技兴农投入不足。一方面科技投入经费不足,另一方面科技经费不能集中使用,不能满足农业科研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需要,使得科技兴农和科技创新工作受到一定限制。
三是农技推广体系弱化,科技队伍不稳定。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学历低,职称低,专业结构不合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农技人员长期得不到集中培训,更没有外出考察的机会,信息闭塞,视野不开阔,科技素质和专业要求相差甚远。另外,由于工作环境差,农技人员与其他单位人员相比待遇偏低,导致基层农技人员流失严重,专业队伍不稳定,也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效果。
四是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模式,土地流转难度大,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限制了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制约农业科技推广。另外农业效益比较低,使得农民对应用农业科技缺乏积极性,造成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周期长,成果转化率低。
五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低,许多文化程度较高、头脑灵活、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流向务工、经商,使得从事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农民整体素质降低,科学普及、科技兴农的难度加大。
三、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确立科技兴农势在必行的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竞争能力,只有靠科技兴农之路,要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实惠、工作上给方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多途径增加科技兴农投入,要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进一步发挥村和农户投入的主体作用,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对科技兴农的投入,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增加对农业特别是农业科技的扶持和补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要严格按照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标准要求,从县财政拨出的科技三项费用达到财政总支出的1.3%以上,并琢年有所增加。
3.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农村科技培训要变“一刀切”为按照提高型、骨干型和普及型分类进行培训,要不惜资金,请进来,送出去,选送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和农村技术骨干到大专院校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按照实际、实用、实惠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教育资源,如县职业中学、农校、农广校等,开展科技培训,同时要鼓励农民自学成才。
“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任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做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职工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职工个人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职工培训越来越重要;由于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企业对该工作存在诸多误区:成本能省则省、效益好时不需培训、效益差时无钱培训、高管人员不需培训等。因此要从观念、内容、方式以及授课者的选择等方面创新职工培训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重大。
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职工培训在帮助企业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职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职工培训工作的企业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职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职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职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职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职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
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企业职工思想现状,了解企业对职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成都某企业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5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8份,主管级及职工级86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XXXX年XX月
2、调查地点:某国有企业
3、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大部分现场职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级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3、没有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二) 人才管理与技能
1、 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职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 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职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职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职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职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 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职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职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企业职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1、支农资金管理主体不顺。一是支农资金管理部门多。目前,支农资金管理有财政、发改、交通、民政、扶贫、农发、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多个部门。二是同类资金涉及部门多。如:涉及农村公路资金的有发改、交通、扶贫等部门;涉及土地整理的有农业、国土、农发办等部门;涉及农民培训的有扶贫、农业、人社等部门。三是资金下达渠道多。同一个项目,有国债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等。
2、立项不科学。这些年,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一些地方急于争取资金,对项目的可行性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盲目夸大项目效益,立项报告真实性不够,可行性内容空虚,对风险评估不够,缺乏科学性。“办公室项目”多,项目申报随意性大。
3、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一是资金使用重复。目前,项目管理普遍不规范,申报随意性大。一些项目经过包装后,同时向多个部门申请资金。多头申报、重复申报严重。更有甚者,以此套取国家资金,谋取个人私利。二是资金使用分散。支农资金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有些项目资金使用分散,发展重点不突出,效益低下。
4、资金监管难。由于支农资金管理部门多,来源广,同一项目可能得到多个部门的扶持资金,而各主管部门之间又缺乏配合,信息不畅,给监督检查带来难度,难以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违规资金的多少,跟踪管理流于形式。
5、个别项目资金有被挤占套取现象。由于一些项目管理费难以到位,或个别项目单位经费紧张,在无其它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在项目建设资金上打主意,使项目建设内容大打折扣。
1、部门之间不协调。现行体制下,支农资金条块分割、分头管理,在政策和资金的分配上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沟通、配合。客观上,部门利益思想仍广泛存在,许多部门仍掌握着对财政资金的“二次分配权”,严重影响了支农资金的正常运转和及时拨付,甚至滋生腐败的温床。
2、预算分配不健全。现在,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每类项目建设,地方一年到底有多少资金,年初预算很难准确地反映。另外,支农项目和计划一般都由业务主管部门自行研究决定,并按各自渠道上报、批复,而一些主管部门对项目批复的随意性较大,透明度不高,不便于地方对资金的统筹安排。
3、事权财权不统一。支农资金并未按其性质归类管理,许多业务主管部门职能交叉、重叠,资金管理混乱,出现同一部门管理多类资金,同一项目可在多个部门争取资金的现象。这也造成了支农资金多头申请、重复申报,甚至损失浪费,同时,加大了监督检查工作的难度。
4、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目前,我国仍有许多县的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财政增收困难,预算安排捉襟见肘,事业单位经费和绩效工资难以保障,在无其它增收渠道的情况下,许多单位想方设法在支农专项资金上做文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同时,财政的困难,也使得许多项目配套资金难以真正落实到位,造成一些项目难以按设计要求完整落实到位,工程量有所折扣,项目实施进度缓慢。
5、县级规划不到位。县级部门没有对全县项目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缺乏通盘考虑,项目库建设不到位,难以按照规划统一申请立项,统筹考虑,往往是由项目单位自行申报,而上级部门难以全面掌握下面的详细情况,项目的合理性难以判断。资金到位后,更缺乏统一的监管协调机制,对资金的使用方向不明,到最后,项目资金来了多少,做了什么,没人清楚。
1、充分赋予县级统筹资金权限。为反映支农资金全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资金过于分散,对上级下达的专项,除给农民的直接补贴、救灾资金等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外,在不改变其基本用途的前提下,由县财政把握总量、优化结构、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真正做到同类项目一个部门批,同类[:请记住我站域名/]资金一个笼子出。
2、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一是完善预算分配制度。在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立上,按资金性质,如农村公路、水利、林业、土地整理等大类设立;在分配上,按各地农业人口、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水利工程处(座)数等,并结合当地财政收入及经济状况合理确定转移支付规模。二是完善现行支农项目和资金下达方式,取消部门对财政资金的“二次分配”权,支农资金打包下达到县,增强县级财政在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中的自。县级项目报省、市备案,除重大项目外,省、市对县的项目建设和资金安排不过多干预,只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县级政府对资金使用安全负责。
3、充分理顺支农管理部门,合理调整各部门的职能。发
七里桥镇观音堂村位于湖南省祁阳县城浯溪镇东南方向,距县城仅3.5公里,3路公交车从县城直达七里桥镇上,该村紧邻镇政府,离七里桥镇街道不足500米,祁羊公路(县道)穿村而过,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是镇里重点发展的6个行政村之一;全村现建有3公里多的通村联户水泥路,实现了对全村各组的覆盖,通户率达95%;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08户,共1125人,其中党员35人;全村地势较为平缓,有多座100-300米的小山,山上多种植油茶、柑橘,该村相对本镇其它村来说,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人均占有率较高;全村80%的成年人以在家务农为主,20%的外出经商务工,村里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目前,由于受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该村仅有一家私营锰矿加工冶炼厂,这是村里唯一的吸纳就业和给村里创收的经济实体。20__年,七里桥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动员全镇力量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县里也给予土地、财税、融资等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镇财政还拿出一部财力鼓励作为招商引资杰出单位和个人,目前。该镇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协议金额已过千万,种植漆树的投资项目已经在该镇乌山冲村破土动工。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该镇其他一些行政村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瓶颈,以下几点是在调查观音堂村中发现的问题:
二、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观音堂村全村90%左右的农户增收渠道主要靠务工、养殖和种粮三种方式,少数人通过经商发家致富,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稳定并逐渐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资、饲料价格等大幅上涨,增加了种养殖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规模化产业的形成,同时受疫病、市场风险等的不利影响,抵销了农作物丰产带来的增收效应,农民的种养信心依然有较大上升的空间。据村里会计苏祥发反映,当地20__年尿素价格上涨到了每吨1850元左右,其它需求量大的化肥价格也继续保持高位,农膜中地膜价格每公斤13元左右,农资价格较去年增幅达20%左右,虽说有一些补贴,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因素。二是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受资金、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预期收益的不乐观的影响,当地农民普遍采用传统耕作模式以降低成本。据调查,每亩田:请记住我站域名从种到收的购选种子、抽水费、播栽人力、田间管理、收割等花费不低于500元,按最好年景每亩田一季产稻谷550公斤每公斤1.8-2.1元的收购价测算,除去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本,每亩只有300-500元的纯收入,如果加上种第二季440公斤左右的亩产量,每亩可以再增加300-400元的纯收入,那么一年好的年景中每亩的纯收入在700-900元左右,平均每户以5亩田来算,一户每年从种植水稻的角度来说,可以有3500-4500元的纯收入,这与一个中青年熟练农民工一年在外务工所得的平均年收入8000-10000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且这还需要很多有利条件的支撑才能实现。在此基础上,农户想继续保持增收就显得异常困难,这是为什么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一个有力体现,也是为什么青壮年农民更愿意外出务工而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以及劳动力缺乏等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农户增收长效机制不健全,这是一个亟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有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性问题。
二是农业基本设施投入不足。该村现有的水库、水渠、提灌站农业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近些年新建较为先进的比较少,这样不仅在总量上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质量上也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国众多农村的社会矛盾依然比较简单,但在农业生产高峰时期,当地的农业生产设施远不能满足众多农户的生产需求,因此造成了一些影响农户之间产生矛盾的问题,有些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化,从而影响农村的稳定、发展与和谐。该村作为县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业基础设施在全镇属于上游水平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那些条件较差的村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因为资源的不均衡和分配的不公平,可能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谐的不利因素。对于如何有效改善本村的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村里的“一事一议”制度显得不足,镇里对加快全镇农村基础建设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显得捉襟见肘,想得而做不到。
三是农产品市场风险较大。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在全县城镇化和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效带动下,为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七里桥镇和该村也出现了“订单农业”这一有效的农业发展模式,现在该镇有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业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们一直是全县“消耗”水稻的主力军,年加工粮食达几十万吨,它们也在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推动下实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收购优质水稻。但该村参加的订单农户不到全村总户数50%
,覆盖面较小,大多数农户的生产还处于“单兵独将”游离状态,生产效益不明显,制约了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户的抗市场风险能力依然不高,在当前粮食收购中买方居于主导地位的局面中处于严重不利地位。
四是缺乏优质高效产业。该村原本土地气候水利等资源相对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受国家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不大、农民个体自主投入能力弱小、农村信贷规模小等不利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本村种养植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90%以上的农户无力扩大现有种养植业和加工业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管理,大多数农户依然处于“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状态,由于村里没有农业产业化的加工企业,全村基本上都只是向市场提供原料这种初级产品,未有经过初加工的产品,更不用说产值高的农副上加工产品了,没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方,这样就导致了导致农户种养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种养殖结构不合理、品种不健全、品质不优质、生产无规模、产品无特色,产品销售难、供需矛盾突出、效益不明显等制约农户增收的现象依然很突出。
五是涉农服务体系滞后。针对我国国情来说,在我国要想形成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除了政策扶持、种养殖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实施科学的城镇化战略转移农村人口和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外,坚持科技兴农富农、健全涉农服务体系的战略依然很重要,广大农村真的很急需各种涉农服务,尤其是对涉农科技、农业生产资料、农业实用技术、种养殖结构调整、市场信息等资源的需求很急迫,政府、科研单位、社会、企业、市场以及个人如果为他们提供了好的涉农服务资源,这对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尽快形成无疑是一大助推力量。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针对以上现状,因此充分发挥该村地理、交通区位与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对外招商引资,扶持发展乡镇企业,新建农村集贸市场,发展物流商贸业,尤其是引进涉农企业和产业;国家必须完善农副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监测好市场价格信息,积极引导服务农民种养;确保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防止谷*伤农现象的出现,实现农民丰收年份要增收的良好局面;尝试农村集体土地和山林的流转、入股、承包、租赁,对吸引当地中青年人就近就业,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对增加镇级财政和集体经济收入有重大作用,是加快该村经济较快发展的捷径,同时也能吸收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是真正实现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关键所在,形成农民增收的“软件”。
二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国家在确保现有强农惠农政策不减弱的情况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继续加大对三农事业的支持扶持力度,实施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农业基础设施保护力度,增加在农业基础设施上的资金投入,新建、改建、扩建涉农基础设施工程,既要考虑从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予以支持,也可以在招商引资中借助企业、市场的投资弥补资金短缺问题。镇村应该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挥好村集体的力量,最大程度上广泛动员村民集资与合作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来满足生产生活求,形成农民增收的“硬件”。
三是提高农户抗市场风险能力。在全县大力实施工业兴县、以工兴农、以工促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下,积极服务于农村产业结构和种养殖结构调整战略,着力发展市场前景较好、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农业体系,实施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战略;扶持壮大重点涉农产业和企业,尤其是像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业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这些七里桥镇本土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打破地区界限和小团体主义,大力加强与全县其他涉农企业像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银光粮油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合作发展关系,为进一步拓宽涉农市场和壮大本土涉农产业奠定好的基础;在农户生产中,要大力广泛实施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模式,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订单式农业模式,在农户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三个阶段提供全程跟踪与指导服务,实现多赢,提升农户抵御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农民增收的“定心丸”。
一、拆迁安置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克服了缺资金、缺土地、拆迁难、回迁安置欠帐多等困难,通过旧城改造、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市政道路整治、城中村改造、背街小巷改善、重点项目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使区域内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仅从建筑层面看,20__年至今累计开工约342万㎡,竣工约290万㎡,拆迁群众约2700户、安置约7600户(含20__年以前的拆迁户)。由于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城乡广大拆迁户理解支持,总的来说进展顺利,效果明显。主要特点是:
(一)拆迁安置工作紧扣发展主题,把改变城乡面貌,提升城市品质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近几年来,我区围绕发展主题,把拆迁安置作为改变城乡面貌的基础工程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民心工程来抓,一方面,拆迁安置既是开展建设的前提,又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发展的关键,也是深化发展战略、深化品牌打造的重要举措。通过拆迁,改变了原有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用地布局,使土地资源得到整合,明确功能,以中心城区的要求重新定位,建起了汽车物流中心、科技园区,启动了大关商务区的建设,建设档次大大提高;通过对莫干山路、湖墅路、绍兴路等道路的综合整治和众多小区的截污纳管,改善了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等硬环境,为新一轮区域性发展打下基础;在撤村建居中,通过“城中村”的改造,使10%的留用地得到了合理利用,不但改善了城乡结构,更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对安置房的建设,在整体设计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在户型设计上,突出利用率提高,在外观设计上,以商品房为标准,在环境建设上,以提高小区品质为要求。如拱宸桥旧城改造指挥部和城市建设发展中心建设的安置房高质量、高标准,得到拆迁户的好评,被评为杭州市区经济适用房和拆迁安置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实践证明,安置房建设的高品位,使得拆迁与发展相得益彰。依托拆迁推动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了发展水平;依托拆迁提升建设质量,完善了路网,聚集了人气,增强了发展后劲;依托拆迁构筑了农民自身的发展平台,改变了过去居住环境差,路不畅、人气少的格局,形成了大开放、大发展的氛围,发展成果惠及了广大群众,使支持拆迁变成了多数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拆迁安置工作突出为民主旨,把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为落脚点。拆迁改造的另一个目的是让群众享受社会发展成果,使城乡居民最终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受益者。我区在拆迁工作中注重以民为本,尽可能维护群众的利益,实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一是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补偿尺度向困难群体倾斜。一方面,做到统一政策、统一口径,不折不扣执行拆迁法规和政策;另一方面,在拆迁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凡涉及影响群众利益的,坚持补偿标准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尤其是对特殊困难群体采取救济补助的办法,最大限度考虑他们的实际困难。二是利用政策,针对历史遗址保护建筑的特殊性,尽最大努力为搬迁户争取优惠条件,使拆(搬)迁户的利益尽量不受损或少受损,以取得拆(搬)迁户的理解与支持。如小河直街保护工程,由于时间要求紧,春节前需要启动。承担搬迁主体任务的城市发展中心和配合单位小河街道,从一开始就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他们相互支持,配合默契,把常规调查摸底的做法再进一步深入,即在了解搬迁户住房面积、人口情况的同时,还对搬迁户的文化结构、就业情况、收入状况进行详细了解,使制订的搬迁方案定位准,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政策大大地向搬迁户倾斜,把尽可能多的实惠让给群众,赢得了搬迁户的信任和支持。搬迁开始后,群众连夜排队,第一天就搬了79户,春节前搬迁了80%,仅用四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搬迁285户的任务,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市推广
三是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用足拆迁政策,向失地农民倾斜。为了增强失地农民的安全感,解决失地农民长期的生活来源问题,区、镇两级领导注重帮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用好用活生产安置留用地,对已撤村建居的村建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实行农民生产留用地股份制经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农民非农化和向二、三产业转移,进一步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三)拆迁安置工作围绕稳定主线,把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作为工作的基本点。稳定是和谐的基石。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方方面面的发展和支撑。拆迁安置工作做到位了,就是化解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拆迁工作难度不断加大,成本逐年增加,加上以往安置欠帐的巨大压力,区委、区政府一手抓拆迁安置、一手抓稳定。把落实安置用地、建好安置房、最大限度及早安置回迁户列入每年的工作重点。各建设责任单位,在资金紧的情况下,通过压缩或延期其它项目,把有限的资金优先安排,确保安置房的建设。20__年以来,通过每年1000—3000户的大手笔安置,已安置回迁户约7600户,今年计划再安置1500户。在回迁过程中,强化了民主监督,坚持公正公开原则。对低保户、特困家庭给予适当的倾斜,让困难家庭也能住得上、住得起新房。对拆迁阻力户(钉子户),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足思想工作的情况下,尽量采取
司法裁决与调解,近几年,共受理拆迁阻力户约180户,司法裁决协调的167户,行政和司法强拆13户,为全市五个老城区最少,较好地化解了拆迁安置工作中的矛盾,确保了一方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区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群众对自己的物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拆迁安置难的问题仍在加剧。尽管政府在拆迁安置工作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在保护群众利益方面用尽政策底线,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少数居民群众对城市化推进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清,拆迁安置的政策了解不多、理解不透甚至误解了拆迁安置政策。究其原因是拆迁主体和被拆迁人之间的对话交流渠道较窄,加之少数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方法简单,对群众提出的意见不能认真细致地给予正确解答,有的甚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上推下压,引起群众的逆反心理,加大了工作难度。
(二)拆迁安置工作体制不顺。拆迁主体与有关的镇、街道在拆迁安置工作中,由于沟通、尤其是事先的沟通不够,导致认识上存在差异,思想不够统一,工作上形不成合力,步调不够一致,加之责任与权力不够明确,使部分被拆迁人有空子可钻,对拆迁工作不配合,漫天要价,致使有些项目拆迁工作难以推进。
(三)安置工作仍有欠帐,超期回迁未全部解决。由于拆迁都是在先拆迁后安置或边拆迁边安置的情况下进行的,有些安置用房靠拆迁腾地来建设,遇到拆迁阻力时,往往延误了开工建设和安置时间。目前,全区约有3800余户在外过渡,其中3年以上有1000余户,5年以上还有80户。时间过长,建设成本增加,群众利益受损,部分拆迁户意见较大,也给后面的拆迁安置带来负面影响。
(四)在拆迁工作中,对突击装修还缺乏有效制约办法。当拆迁信息披露时,因缺乏明确有效的制约政策,拆迁户趁虚而入,搞突击装修、过度装修,一些人甘当钉子户,漫天要价,造成补偿成本大大增加。
三、对策和建议
面对我区今后一个时期拆迁安置的繁重任务,分析总结这几年的拆迁安置工作,实践证明,拆迁安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指导思想、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等方面统筹兼顾,整体考虑,前后衔接,才能逐步破解这一难题。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拆迁安置的宣传和思想工作力度。一个区块、一个城中村的拆迁安置工作顺利不顺利,与群众思想通不通,支持不支持,配合不配合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化宣传舆论工作:一是安民告示。让所有拆迁户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二是宣传依法拆迁的依据,让老百姓明白拆迁是依法进行的;三是宣传拆迁安置政策,除讲明常规的拆迁补偿政策外,对回迁尤其要做到五个明确:(1)明确安置地段与用地;(2)明确经费落实情况;(3)明确回迁时间;(4)明确重置价格;(5)明确困难户的补偿优惠政策,使群众心里有底踏实。除以上工作外,还要带着感情,不厌其烦地做好一户一事的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困难户、“钉子户”的工作,既要讲大局,讲政策,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晓知以理,又要理解他们,能照顾的一定要照顾,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达到让通情达理先拆者不吃亏,真正的困难户得到实惠,无理取闹的“钉子户”占不到便宜。
(二)要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有些拆迁安置工作之所以引起上访或出现过激现象,除了少数拆迁户借拆迁安置之机,漫天要价,争取更多更大的补偿利益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前期的调查研究不够深,数据收集不够细,公开、民主听取意见不到位,底子不清决心大引起的。今后要像城市发展中心对小河直街的拆(搬)迁那样,行动之前,下功夫摸清底子,掌握第一手材料,把涉及拆迁的每一户,尤其是“钉子户”、可能出现的上访户、困难户的情况调查的一清二楚,数据收集完整无误,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政策,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拆迁方案和办法后,再组织实施。同时,对安置问题,要视不同区块,是原地安置还是异地安置,是现房安置还是货币安置等都要广泛征求意见。对城中村改造的安置房,从小区的布局,房屋结构,户型设计等,都要组织召开听证会,认真吸收拆迁户的意见建议,凡是合理的都应采纳修改,基本统一意见后,由拆迁户签名盖章,避免安置时节外生枝,上访告状,拖延安置时间,造成经济损失和工作被动。
(三)要进一步强化协调与配合,理顺体制,明确责任与权利。拆迁安置工作需要各方的协调与配合,但核心是拆迁安置主体单位与镇、街道、村、社区配合的默契,工作到位。责权利明确,拆迁安置工作才会事半功倍。小河直街搬迁工作如此快速,这与小河街道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早在20__年,街道就和城市发展中心一起,建立了动迁工作“三联”机制,即宣传教育联手,动迁工作联抓,弱势群体联帮,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这次,他们虽不是搬迁的主体,但在搬迁工作中,街道干部分组包干,走访搬迁户,掌握情况,并与发展中心定期沟通,做好相关协调工作。这一经验,值得在全区推广。今后在拆迁安置的协调配合中要切实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配合单位全局观念要加强,与拆迁主体单位思想上要高度一致,真正统一,遇事多商量,多研究,对外一个声音。二是配合单位责任和利益要匹配。给配合单位的奖励政策,为的是进一步调动镇、街道、村、社区在拆迁安置工作中的积极性,促进拆迁工作的快速推进。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奖励资金兑现后,职责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为此,在这项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如何做到责任和利益相统一,还要在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探索。
此外,鉴于我区城中村改造任务繁重,为加快进度,落实责任,避免矛盾,调动改造主体部门和辖区镇、街的两个积极性,建议可参照江干、西湖等区的做法,即在拆迁、安置大政策不变的前提下,拆迁、回迁安置由镇、街负责,改造主体单位按要求、标准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工程验收后交给镇、街,由他们落实安置,使改造部门不直接与村(居)民发生关系。
(四)研究出台相对统一的区内政策。除了上级关于拆迁安置的原则、政策外,要结合我区实际,开展对突击装修、过度装修、在补偿中漫天要价,增加拆迁成本的普遍问题,以及家庭经济困难户、住房困难户的相关政策研究,力求区内相对统一,并留有余地,便于不同的区块、地段在拆迁安置中有据可依,达到偿罚分明,公平合理,同时还可使拆迁安置主体单位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避免和防止工作中的“人情户”“关系户”。
(五)要进一步加强回迁安置的力度。拆迁工作做得好与坏、快与慢,直接影响着拆迁效果以及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社会稳定。因此做好回迁安置工作尤为重要。要进一步加快安置房的建设进度,优先保障安置房建设资金,并确保安置房的建设质量,力争今年安置完3年以上的超期过渡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