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一学习计划范文

初一学习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一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一学习计划

第1篇

这个暑假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过得快乐而又充实?孩子暑假生活过得不好,主要的原因是在家长,专家们认为,暑假和寒假是学校教育的空档期,但也是提高孩子素质、增加暑假见闻、亲子交流和充实暑假作业的黄金时期,不容错失。广育网为您准备了暑假学习计划、暑假旅游计划,希望能给家长们一些启示,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而又有意义的假期。

暑假计划的几点建议

夏天的天气比较炎热,早晨养成早起的好习惯,5—7点的时间可以读读背背一些东西;上午的时候专研一些试卷;中午最好养成午休的好习惯; 下午做些试题作业;晚饭过后建议你去外面呼吸下新鲜空气,散散步;晚上睡前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暑假计划具体时间安排:

早上6:30起床,出去跑跑步。7:30吃早饭,之前最好听英语、朗读,8:30开始学习学到11:00结束,然后看电视到1:30时开始学习到3:00左右结束开始看课外书到5:30结束看电视,之后吃饭,到6:30可能吃完出去锻炼。7:30回来玩电脑到9:30。

暑假计划具体科目安排:

数学

1。看数学书 ,尽量把基础的知识懂透。暑假时间比较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久较多,所以药好好把握。把平时没学懂的学懂。为下学期的学习做下铺垫

2。学数学,不做题是不行的,数学讲究见多识广,有些别个见都没见过的题,你做过的,就很容易。

3。数学,假期补课可以适当安排,毕竟初一,不用太紧张,补课要有针对性,对自己不懂,或不是很懂的东西才补。

4。适当的预习也是有必要的,初二的重点应该是一次函数和四边形,可对较基础的东西进行预习。

当然,能力不同,要求不同

语文

语文学起来应该比较轻松,主要是背诵下期的一些古文,这个很重要,为开学的学习打下号基础

英语

记单词 尽量不前250个单词记下来 还可以买跟教材配套的磁带进行跟读 ,很有用。复习就是记学过的单词,尽量都会写 。还有就是背课文,增强语感。很重要

第2篇

暑假计划的几点建议

夏天的天气比较炎热,早晨养成早起的好习惯,5-7点的时间可以读读背背一些东西;上午的时候专研一些试卷;中午最好养成午休的好习惯; 下午做些试题作业;晚饭过后建议你去外面呼吸下新鲜空气,散散步;晚上睡前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暑假计划具体时间安排:

早上6:30起床,出去跑跑步。7:30吃早饭,之前最好听英语、朗读,8:30开始学习学到11:00结束,然后看电视到1:30时开始学习到3:00左右结束开始看课外书到5:30结束看电视,之后吃饭,到6:30可能吃完出去锻炼。7:30回来玩电脑到9:30。

暑假计划具体科目安排:

数学

1.看数学书 ,尽量把基础的知识懂透。暑假时间比较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久较多,所以药好好把握。把平时没学懂的学懂。为下学期的学习做下铺垫

2.学数学,不做题是不行的,数学讲究见多识广,有些别个见都没见过的题,你做过的,就很容易。

3.数学,假期补课可以适当安排,毕竟初一,不用太紧张,补课要有针对性,对自己不懂,或不是很懂的东西才补。

4.适当的预习也是有必要的,初二的重点应该是一次函数和四边形,可对较基础的东西进行预习。

当然,能力不同,要求不同

语文

语文学起来应该比较轻松,主要是背诵下期的一些古文,这个很重要,为开学的学习打下号基础

英语

记单词 尽量不前250个单词记下来 还可以买跟教材配套的磁带进行跟读 ,很有用。复习就是记学过的单词,尽量都会写 。还有就是背课文,增强语感。很重要

第3篇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可能有的同学没有想过我是怎样学习的这个问题,因此制订计划前首先进行自我分析。

1、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同学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各人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理解力好,老师说一遍就能听懂;有的动作快但经常错;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理解力强、应用题学习好;有的善于进行口算,算得比较快,有的记忆力好,公式定义记得比较牢;有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在图形变换中找出规律。所以几何学习比较好……你可以全面分析。

2、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一是和全班同学比,确定看自己数学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还常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二是和自己数学成绩的过去情况比,看它的发展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二、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象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

确定学习目标首先应体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次要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现状。当然还可考虑一些社会因素家庭情况。

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的特点。

适当 就是指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了,最终无法实现,容易丧失信心,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过低了,无需努力就能达到,不利于进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

明确 就是指学习目标要便于对照和检查。如:"今后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一目标就不明确,怎样努力呢?哪些方面要有进步?如果必为:"数学课语文课都要认真预习。数学成绩要在班级 达到中上水平。"这样就明确了,以后是否达到就可以检查了。

具体 就是目标要便于实现,如怎样才能达到"数学中上水平"这一目标呢?可以具体化为:每天做10道计算题,5道应用题,每个数学公式都要准确无疑地背出来,等等。

三、科学安排时间

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就要通过科学地安排。使用时间来达到这些目标。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

全面 在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

合理 要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有的同学早晨头脑清醒,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有的则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重要的学习任务,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复习一会语文,就做几道算术题,然后再复习自然常识外语待。

高效 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候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而把比较容易的放稍后去做。此外,较小的任务可以放在零星时间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见缝插针。一天中供自己安排的时间基本上分为四段:早上起床到上学,上午放学到下午放学,下午放学到吃晚饭前,吃晚饭后到睡觉。同学们主要应在这四段时间里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内容。

在进行时间安排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 要突出重点 也就是说,要根据地自我分析中提出 的学习标点或比较薄弱的学科在时间上给予重点保证。

2、 要有机动时间,计划不要排太满太紧,贪心的计划是难以做到的。

定了计划,一定要实行,不按计划办事,计划是没有用的。为了使计划不落空,要对计划的实行情况定期检查。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检查表,把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进度,列成表格

例:

1. 每天早上6:20起床,用10分钟将头天要背的课文温习1—2遍,7:00从家出发。

2.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笔记。

3. 认真仔细写作业,不对答案,认真对待每一门课。

4. 写完作业后,复第二天上课的内容。

5. 对于副课及历史、地理、生物每学完一习当天的内容并预习课后,要用心去作自己买的课外习题书,作的时候要做到不抄答案,不看书,凭借自己所学的去做。如果遇到不会的题,也不能马上看答案或看书,要等到全部做完后,再去找答案,并及时背过。

6. 对于主课及数学(代数、几何)、语文、英语、物理和政治,每学完一单元或一课时,要对比《优化设计》的讲解部分进行进一步的加深理解和巩固,并要做练习题,写时仍不能抄答案,写完后可交老师批改或对照答案,找出错误及时纠正。

7. 遇到不懂得要及时问老师或问同学,弄明白。

8. 每天晚上听30分钟英语,训练自己的听力。

9.空闲时间多看课外书,每天记1~2条好词佳句。

10.前一天晚上认真预习。多做深、精的题目,拓展思维。

第4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准备了两篇初一学生学习规划,欢迎阅读!

 

 

初一学习计划

一、进行自我分析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可能有的同学没有想过我是怎样学习的这个问题,因此制订计划前首先进行自我分析。

1、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同学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各人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理解力好,老师说一遍就能听懂;有的动作快但经常错;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

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理解力强、应用题学习好;有的善于进行口算,算得比较快,有的记忆力好,公式定义记得比较牢;有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在图形变换中找出规律。所以几何学习比较好……你可以全面分析。

2、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一是和全班同学比,确定看自己数学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还常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二是和自己数学成绩的过去情况比,看它的发展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二、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象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

确定学习目标首先应体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次要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现状。当然还可考虑一些社会因素家庭情况。

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的特点。

适当就是指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了,最终无法实现,容易丧失信心,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过低了,无需努力就能达到,不利于进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

明确就是指学习目标要便于对照和检查。如:"今后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一目标就不明确,怎样努力呢?哪些方面要有进步?如果必为:"数学课语文课都要认真预习。数学成绩要在班级达到中上水平。"这样就明确了,以后是否达到就可以检查了。

具体就是目标要便于实现,如怎样才能达到"数学中上水平"这一目标呢?可以具体化为:每天做10道计算题,5道应用题,每个数学公式都要准确无疑地背出来,等等。

三、科学安排时间

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就要通过科学地安排。使用时间来达到这些目标。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

全面 在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

合理要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有的同学早晨头脑清醒,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有的则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重要的学习任务,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复习一会语文,就做几道算术题,然后再复习自然常识外语待。

高效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候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而把比较容易的放稍后去做。此外,较小的任务可以放在零星时间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见缝插针。

一天中供自己安排的时间基本上分为四段:早上起床到上学,上午放学到下午放学,下午放学到吃晚饭前,吃晚饭后到睡觉。同学们主要应在这四段时间里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内容。

在进行时间安排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 要突出重点 也就是说,要根据地自我分析中提出 的学习标点或比较薄弱的学科在时间上给予重点保证。

2、 要有机动时间,计划不要排太满太紧,贪心的计划是难以做到的。

定了计划,一定要实行,不按计划办事,计划是没有用的。为了使计划不落空,要对计划的实行情况定期检查。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检查表,把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进度,列成表格。

例:

1、每天早上6:20起床,用10分钟将头天要背的课文温习1—2遍,7:00从家出发。

2、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笔记。

3、认真仔细写作业,不对答案,认真对待每一门课。

4、写完作业后,复第二天上课的内容。

5、对于副课及历史、地理、生物每学完一习当天的内容并预习课后,要用心去作自己买的课外习题书,作的时候要做到不抄答案,不看书,凭借自己所学的去做。如果遇到不会的题,也不能马上看答案或看书,要等到全部做完后,再去找答案,并及时背过。

6、对于主课及数学(代数、几何)、语文、英语、物理和政治,每学完一单元或一课时,要对比《优化设计》的讲解部分进行进一步的加深理解和巩固,并要做练习题,写时仍不能抄答案,写完后可交老师批改或对照答案,找出错误及时纠正。

7、遇到不懂得要及时问老师或问同学,弄明白。

8、每天晚上听30分钟英语,训练自己的听力。

9、空闲时间多看课外书,每天记1~2条好词佳句。

10、前一天晚上认真预习。多做深、精的题目,拓展思维。

11、每天坚持朗读外语,养成良好的语感。认真识记单词。认真复习和预习,重点掌握语法,句型。注意活学活用。

12、给自己立一个目标,把所有课程学习巩固好,达到能考个好高中的成绩、如果某一天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后面一定要补上。

初一学习规划

实现目标,要想中考夺魁---从初一开始!

一、初一数学同步提高的重要性

初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而数学又是所有理科学习的基础学科。由此可见,能否学好初一数学关系到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理科学习质量。所以在紧随学校课程脚步,保证基础环节的同时,决不能放松利用平时进行能力训练的机会,一定要在平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认真完成学校学习任务之后,进一步巩固加强,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高度和能力,才能从容应对各类考验,不再为应付考试而焦虑。

其实从升入初一开始,中考的战斗已经开始。面对中考这次重要的考试,细节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而大起大落的学生最终考试结果往往是“落”。因此,做个完美的规划,注重平时功夫,夯实基础,对刚入初一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初一年级规划——时间 重要事件 重点目标

11月中 第一次期中考试 初中第一次检测,暴露问题-----发现问题-----马上调整解决

二、初一英语学习规划

总体要求:适应中学阶段英语系统化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法基础,适应中考指导下的英语考试体例。主要规划:

1、系统学习语音知识 ,掌握自己拼读单词的能力。

2、扩大词汇量,并做到听说读写四会。

3、进行专项听说训练,在考试压力不大的阶段集中精力完成听说飞跃。

三、初一语文学习规划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古今中外,天南地北,无所不包。因此,语文“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重点突出“趣”“积”“记”“练”四个要点。

一、趣——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求知的向导。其实语文知识本身就具有无穷的趣味,那奥妙无比的表意文字,形象生动的修辞方法,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无不会引起同学的兴趣,在学习中领略语文的美。

二、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语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就需要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你坚持下去,你的语文知识定会取之不竭。

三、记——掌握适用的学习方法识记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只有识记,方能积累;只有积累,方能丰富。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都需要你熟记在心,这样,答起卷来,才能挥洒自如。

四、练——提高语文的基本能力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项基本功,必须苦练,方能提高。所以平时我们既要重视课堂上的语文学习,还要注重平时的基本训练,听说读写都要勤加练习,坚持不懈,考试的时候才会稳操胜券。

四、复习规划:

(一)重视语言的积累运用

初中阶段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然后才是理解和运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预习最重要的是能发展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要在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同时适当地一些课前的习题练习,逐步了解知识点。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我制定的听课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A) 做好课前准备,即预习。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以及对探求知识的极大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 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

C)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作老师的合作者,学习的参与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结论由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

D) 在听取公式定理的同时充分理解、掌握老师的解题方法,学习思路。

E) 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即不能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F) 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充分调动耳、眼、手、脑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有选择的记笔记,记录经典例题。

G) 注意和老师的交流,听课要与老师有目光的交流,提问式交流,都可以促进学习。

3、作业:作业是提高思维能力,掌握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途径。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巩固检验自己的目的。完成作业时,一定要做到独立完成,形成自己的一个独立的思维习惯。

4、复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前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学过即习,方为及时。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我计划的复习要求是一下几点:

A)课后回忆,即在听课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

B)精读教材。对教材理解的越透,掌握得越牢,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C)整理笔记。对课堂笔记及时的完善,勾画出疑点,寻求同学老师的帮助。

D)看参考书。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应考能力。

E)单元复习的要求:

a)本单元(章节)的知识网络;

b)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c)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建立错题库,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五、总结

第一,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第二,改进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3)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自己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再看几篇作文。

第三,课外学习不放松。能够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各门功课都取得好的成绩。同时自己也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六、中期打算。

试卷如果比较简单:

语文成绩达到90分以上,数学,英语二门学科成绩达到98分以上,地理,生物,政治,历史分别达到95分以上。

第5篇

早上8:00作寒假作业 先做数学〈因为早上头脑是最清醒的,数学逻辑思维比较强,所以先做数学的作业〉

早上九点半 开始休息半个小时,〈学了一个半小时也该舒展舒展筋骨了,因此利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充分休息,也活动活动。〉

早上10;00 开始学习英语 〈尽量大声地读英语单词课文〉

中午12;00吃饭

中午午休1个小时

下午1:00开始学习语文 学习语文的时间可以比较自由,依靠自己的劳逸程度,充分分配自己的时间。实在累了,可以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这样也可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为写作积累材料。

备注:

1、早晨合理安排30分钟读一读英语,你要知道,外语在初一是基础呀。

2、利用3节课的时间分别完成三份寒假作业,要记住,独立完成,切不可开小差。

3、中午适当午休,精力充沛才可以迎接下午的学习呀!

4、和早晨一样,利用3节课时间做三份寒假作业,但不可一下子贪多。要均衡、科学安排。

第6篇

先粗略课文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大致了解相关内容,掌握本书知识的基本框架,同时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细读

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认真思考,注意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标记,以便新学期上课时带着问题听课效率更高。通过课前预习能够使学生知道那些地方容易,哪些地方难,会使今后的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注意力更集中,从而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大量的事实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孩子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能力,就好比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取新知识,汲取新的营养。

三、细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单项式的概念(数字和字母积的代数式是单项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单项式”。

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要做到:

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

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网络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

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归: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

第7篇

科研思维和精神是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然而学生明显在科研态度方面不重视,实验的严谨性方面意识不够,实验操作过程随意,对实验结果和分析不在意,此外对实验室规则、有害物质处理等方面也不了解不重视。与高中时期的独立性和竞争性学习环境不同,大学生无论在理论课程、实验操作还是社团活动等,都应当注重团队配合意识,复杂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才能更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在实验和科研领域尤其需要重视团队意识。学生的团队意识缺乏,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面对不理解的理论问题或复杂的实验问题,不知道如何运用团队力量解决。

2教学改革内容和方向

长期以来,医学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基础化学与临床医学并无直接联系,无法投入足够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好。因此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应当努力挖掘两者之间的联系,教学内容应当更多地倾向于临床医学教学,让学生明确,基础化学对基础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意义[3]。同时在实验教学方面,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科研思维培养和良好实验习惯的形成,此外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应当进行大幅度改革,以适应临床医学教学改革。

2.1理论教学内容和方法

从教学内容看,应侧重对与医学联系紧密且易于理解的内容重点讲解,如渗透压、胶体、电解质、缓冲液等,而适当删减原子结构、共价键与分子间力、化学反应热等理论性较强而与基础和临床医学关系相对并不密切的章节[3]。形式可以多样化,课堂讨论式、研讨式[4]、比喻和对比式教学法[5]、PBL教学法[6]等都可以应用。设定一些与医学相关的讨论题目或问题,如肾性水肿和渗透压关系、溶液酸碱度与机体酸中毒和碱中毒关系、配位化合物与抗癌药物的关系、水溶液与医药学应用的关系、自由基与疾病关系等,让学生查找资料和小组讨论,即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明确基础化学知识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意义,又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疾病的症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等;也可以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并制作PPT,与大家进行讨论,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扩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甚至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撰写综述、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4]。转变基础化学教学目的,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化学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应用于临床理论和实践,让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接触医学实践,熟悉讲授式以外的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2.2实验教学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通常只作为理论课程的辅助内容,学生和老师都不十分重视,但实验教学对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非常重要[1]。实验教学目的是进一步理解和强化理论知识,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7],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方式以及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因此可在实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设定新颖的与临床和实际应用相关的实验题目或实验场景,让学生自己查找实验方法和步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验证性实验给学生带来的惰性思维。在重视实验教学基础上,辅以不同的教学形式,如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开放实验室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8]。

2.3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要求,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定。终结性评定主要目的是通过课程结束后的考试,对学生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在内的各方面表现进行评定,作为今后个人评价的参考。而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测验、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通常不计入终结性评定,而只是用于督促学生学习及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另外也可以依据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终结性评价前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和目的性。目前认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非常重要,因此在评价体系中应当引入。对于实验评价,应当反映学生的全面能力和素质,如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结果分析能力、团队意识、实验操作规范程度、科研创新意识等,因此可在课前采用预习报告形式对学生的实验理解程度、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程度、注意事项了解程度等进行评价[9],也可以在操作考试的基础上,引入笔试、口试等评价方式[10]。上述实验评价,可以作为终结性评定,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作为形成性评价,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督促学生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应当重视考试成绩的分析和反馈,分析结果应当以适当方式反馈给学生,或用于改进自身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3结束语

第8篇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要求有一定的电脑技术的,当下电脑软件的功能越来越人性化,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这一类专业往往注重了软件的学习,而忽视了基础绘画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现象,文章从基础绘画的重要性开始,对基础绘画中素描、色彩的学习所培养的方向观察、造型、创意、色彩修养、审美五方面来分析,掌握具体的学习方向和方法。希望能通过此分析,让设计类专业的同学们对基础绘画有一定的重视,同时对学习基础绘画的方向更加清晰化,学习起来更加有针对性,同时希望能对广大的设计专业的同学有所帮助。

关键字:

基础绘画;学习

当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以实用性强、就业范围广,在新兴专业中比较热门而居各高校中的首位。在这一专业中,尤其是针对电脑的操作,软件的升级更加的人性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只要把电脑软件学好了,基础差,甚至没基础是没有关系的,短期发展,看起来这完全没有问题,是可以做设计的,长期这样一种状态而言,难成大器。设计的好坏,最终结果会回归到传统的这个问题,那就是基础。要想设计出更好,更加经典的设计作品,就必须得回归传统,从基础绘画入手,培养我们这些方面的能力。

一、学习基础绘画的方向性

设计类专业的同学在大一进校门时都会接触一个阶段的基础绘画的训练,主要以素描、色彩为主。而这些课程在不同的专业已经有了一些方向的转变和延伸,以便能更好的为后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服务。素描,包括人物素描、设计素描两大类,一些专业还会有速写课程,这些都作为一个基础中的基础课程来学习。主要培养我们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及创意思维能力。色彩课程方面,不同的专业倾向点不同,有静物色彩、风景色彩等,主要培养色彩的修养及表现力,为后期专业的色彩认知做准备。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的学习及平时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融合在整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了。认识到课程的学习目标,我们便有清晰的画画方向,也会增强我们对基础绘画的正能量,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具体从观察方法,造型能力、创意思维能力、色彩的修养及审美的提高五方面来具体分析学习及掌握的方向。

二、科学的观察方法

培养成创新实用型人才是设计类专业当下的目标。创新实用型人才首要培养的是我们的观察能力,怎么来观察,怎么去认识,影响到你的作品,也决定了日后的创作角度,我们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来观察对象,并且需要培养我们整体观察的能力。因此,观察方法很重要。有了观察能力,我们就能从万事万物中发现事物本身的特点,可以归纳成自己的语言。而观察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我们的基础绘画学习中,尤其是素描的学习。在我们进入大学的时候,很多学生的观察方法是有些误区的。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从整体入手,局部比较,再回归到整体。尤其是画面的安放位置、整个绘画对象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需要备受关注的,这要求我们在画画时,必须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实,在画的过程中会训练我们及时调整局部和整体的对比观察,学会同类比较,把我们主观的认识和客观的观察做比较,会发现一些不同于以往认识的元素,提高我们设计类元素的积累,这个训练将会使我们的观察产生一次质感的升华,对后期专业设计的学习会非常有益。

三、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

造型能力是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懂得了观察,不懂得怎么表现出来,也是没有成果的,这关系到傍观者怎么欣赏,怎么能让其他人知道你的想法,这个时候,表达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表现的是不是心中的那个感受,就对造型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了。曾有大师这样评价,在设计领域,设计,软件决定了你的下线,绘画决定了你的上线。作为设计专业的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法能力,掌握一定的表现手法,甚至要求我们挖掘适合自己的个性表现方式。在表现形式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们便可以站在基础上来做创新。让我们表达自己的创意时更加的心手合一,在表现方式上也能准确自如的表达我们内心世界的想法,成为我们自己的表达语言。

四、创意思维能力

只会绘画的人也许可以从事美工,但会绘画并且会设计思考的人那就是设计师了。创意对我们设计专业是不可或缺的。在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中,它将成为一个思维演变的过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由基础绘画转向专业设计的过渡,是培养我们创意思维方面的一个便捷的徒手绘画。一般我们不经意间接触的事物,可能会激发我们的灵感,形成有创意的作品。但灵感是稍纵即逝的,因此,在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课程的培养中,根据学生独特的兴趣点,发散我们的想象和思维,培养我们的创意,从一个物体出发,延伸出更多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课程的训练会使我们的思维角度大大拓宽,面对不同类别的事物,会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创作出有内涵、有思想的作品。

五、色彩的修养

色彩在设计类专业中是一个无可替代的设计要素,是表达创意的一个强大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强的情感特征,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染力。我们所面临的专业需要色彩实用性更强,就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提高自己的色彩修养,能根据各个不同的领域搭配适合的颜色。针对这一目标,前期我们所学习的色彩及设计色彩课程主要是为后期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服务的,在这一基础阶段,我们主要通过实践练习来认识色彩,提高色彩的修养。认识色彩的特性,比如冷暖、前后、轻重等等关系,感受同种色相下明度、饱和度不同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掌握色彩空间的独特体现方式,掌握各个不同颜色的心里效应,通过了解各个时期派别的特点了解色彩的历程,通过平时的练习来培养、激发自我的色彩情感,培养出具有个性审美特征的色彩元素,提高色彩的修养和运用能力。

六、审美能力的提高(时代审美精神)

具备最基础的艺术素养是我们做好设计的基本条件。同时这一点也直接决定了设计作品的成败。而审美能力的提高,会让我们的艺术眼光更加的敏锐,从而可以从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来发现美、提取美的元素。而在基础绘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是贯穿于整个过程中的,是通过我们接触的作品背景、评价等等和平时的绘画练习来提高我们的审美的。学习基础绘画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关于构图、色彩的冷暖、明度、肌理、造型、质感等等很多元素,这些元素的运用与经营,手追目思,审美价值就在这些学习和训练中形成。[1]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中西方无数大师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是来自自我内心深层次的挖掘的。正确的观察方法、造型表现能力、色彩的修养、创意思维、审美的意识等等这些都对我们设计的产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这些意识、修养是需要经过基础绘画的锻炼,长期的耳濡目染才能做到的。我们必须理论结合实践同步进行,才能让我们的设计站在一个高的基点上,做出更好的设计。

作者:吴美双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第9篇

1. 基础医学研究推动了医学其他学科的发展.

在转化医学的发展中,基础医学是根本,只有在临床医学的研究中,才能实践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的更新,基础医学也推动了护理医学的发展,为护理医学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并且在疾病的发展动向和预防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的。并且基础医学也是免疫学和疫苗技术发展的基础,随着疫苗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有效的控制,疾病预防从病原学预防拓展到生理预防,在心理预防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

2. 基础医学研究促进了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

当今社会,以生物医药学为基础的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制,在社会中的发展越来越大。基础医学研究成果也促进了医疗器械研发的进步.生物材料学的研究,促进了人工关节、血管支架等疾病的治疗效果。生物芯片在疾病的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有病毒靶点及其诱导作用的研究,在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10篇

摘 要: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相对枯燥乏味,趣味性不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一直是困扰中、高级职业院校广大一线教师的难题。近几年,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全面开展,这就为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作为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而且是各大专业的公共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完全可以吸收一体化理念的精华,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设计出全新的教学形式。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理念 模块 项目 学习单元 工作页

当今社会,计算机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使用技能,与英语、汽车驾驶一并成为当代人必须尽力去掌握的三大实用技能。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职业院校中的现状

在中、高级职业院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普遍作为各个专业的公共课程,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本领。就笔者的学校来说,计算机基础这门课主要由计算机发展史、硬件分类、操作系统使用、常用OFFICE软件、网络应用等部分组成,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主要方面,达到教学的要求,而关键的问题就是怎么教、怎么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材为中心,理论课堂讲授结合学生上机练习来完成课程的学习,但是如今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下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学习能力普遍不高,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满足教学效果的需要,理实的脱节增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枯燥的基础课内容甚至容易滋生学生的厌学情绪,直至对学习丧失兴趣和动力。因此,从学生特点出发,设计符合他们自身情况的教学方式,成为我们一直研究和探索的目标。

二、一体化理念的推广带来了教学改革契机

近年来,随着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提出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各大院校纷纷在重点专业中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笔者学校于2010年率先在数控专业中开始一体化教学改革,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如今,各个专业也开始进行符合专业自身特点的一体化教学形式设计。一体化教学理念强调“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习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突出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这些理念非常吻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岗位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亦可从中吸取精华。

三、结合一体化教学理念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

笔者多年来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深知基础课教学过程的艰辛,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随着多次参加一体化师资培训,以及与外校同行广泛深入的交流,笔者大胆地在自己所任课的班级中选取综合条件较好的班作为试点,率先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并得到学校教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教学设计有以下主要思路。

1.教学内容模块化

由于目前市面上并没有计算机基础课程专门的一体化教材,因此在沿用现有教材的条件下,将授课内容重新整合,删除一些不常用的内容(如二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计算),将整合后的内容进行模块化,每个模块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整合后的模块大致有以下3个。

(1)基础认知模块。由计算机发展史概述和网络应用组成,这部分以学生课外自学的形式为主。由于如今的学生基本都已掌握上网的基本技能,网络应用部分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网络查找学习资料,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2)操作技能模块。由文字录入、硬件认知、操作系统应用、常用办公软件应用等部分组成,文字录入不拘泥于教材中要求的五笔输入法,结合学生平常的输入习惯,只提出速度上的要求;硬件认知不仅要求会识别各个硬件的外观,还要懂得一定的维护原理,掌握计算机组装技术;操作系统应用除了文件操作外,还要懂得屏幕、外观等设置,以及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办公软件重点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掌握文档的编排、表格及图表的建立、幻灯片的制作等;

(3)技能提升模块。增设在教材中没有的Photoshop、flash、网页制作等实用技术内容,以入门操作为主,内容简单易学,作为学生技能提升的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1~2个内容进行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兴趣,也有利于为学生今后自学打好基础。此外,技能提升模块的学习情况不纳入学生该课程成绩(100分制)的计算,但可作为参考并给予一定附加分作为奖励。

2.设计并制定一体化教学工作页

根据每个模块要求的学习任务,制定出相应的工作页。工作页主要包括学习要求、重难点介绍、学习任务概述、各个任务的测评表、主题讨论、总结及心得体会等部分。将工作页装订成册,学生人手一本,既作为平常学习的指导性资料,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教学改为以工作页为中心,教材作为辅助资料,供学生自主查阅一些基础性及概念性的知识。

3.一体化教学形式设计与开展

(1)教学实施理念。教学的开展融入项目分组结合任务引领的教学理念,工作页中所列的学习任务即为一个项目。先将学生分成3~4人组成的学习小组,选出组长,将工作页中除开基础技能模块外的其他两类模块中的各个项目,根据难易度,选择2~3个组成一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小组模拟一个工作团队,将学习单元中的每个项目分配给每个组员。教师结合工作页中相关项目的学习要求布置具体的工作案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共同配合完成该案例的任务,然后小组中的同学进行角色轮换,再完成同类的新案例,直至每位同学都完成学习单元中的每个项目的学习。最后根据工作页中的测评表进行小组评价、组间互评、教师总评给出成绩,并完成总结和主题讨论。

比如,可以让学生模拟一个电脑维护团队,团队中有负责人(组长)、技术员、文员组成,将操作技能模块中的操作系统应用、硬件认知、文字录入及办公软件应用组成一个学习单元。教师向学习小组提出满足工作页学习要求的具体的工作案例,小组中的每位同学根据分工对应其中一个项目的学习,通过在课后或课堂上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基础的积累。教师在此过程中负责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工作案例从接单到订单处理、硬件选择及组装、故障检测及排除,再到客户(主要由教师扮演)个人信息、意见反馈等相关资料(文字及图表)的收集和建档,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小组各成员互相配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完成一个工作案例后,进行简单的小组总结及点评,然后小组内进行角色轮换,开始新的同类工作案例的任务。

基础技能模块作为学生基础认知部分,由学生自学完成,教师仅需进行总结和组织主题讨论,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教学开展过程。根据笔者学校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思想,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主要由任务导入、任务进行、任务完成和任务评价四个部分组成。

① 任务导入。该环节以教师行动为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 在考虑学生基础及能力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喜好,进行分组,确定组长。

b. 根据工作页中相关项目的学习要求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案例,明确任务的完成时间,并向学生讲解通过案例的工作和学习过程,应完成的任务及目标,让学生对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c. 让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角色应具备的能力。

② 任务进行。学生在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要完成的工作后,通过查阅参考资料、课本等方式完成自主学习,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其间穿行分组讨论,对案例任务的总目标进行分析,交流自主学习心得及体会,交换学习意见,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要求。

③ 任务完成。学生根据工作任务要求逐步完成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主要还是由学生通过应用自主学习到的知识来完成任务。

④ 任务评价。每个工作案例完成后,进行角色轮换学习,所有轮换学习完成后,进入任务评价环节。根据工作页上的相关测评表,先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组织进行小组内评价,对每位成员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并打分,然后是组与组之间的测评,根据组间交流和汇报的结果,各组间互相打分,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打分,给出小组及个人成绩。在课程教学结束后,综合各模块的得分情况,给出学生课程总成绩,不再进行专门的课程考试。

(3)教学开展的效果。角色扮演为主的情景式一体化教学使课堂活跃度大大增加,学生不再是被动式地接受教育,而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开发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当主导的角色,只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对教学场面进行全方面把控。有分工,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增强责任感;有目标,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不再一头雾水;有分享,学生将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和大家分享,让学生有成就感,同时可以通过交流来吸收别人的长处;有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不甘人后,不断勇攀高峰。

四、小结

虽然计算机基础课程程的一体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作为新生事物,现有的硬件和课堂环境仍然跟不上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有很多环节比如资料查找,只能鼓励学生多利用课后时间完成。此外,学生机房是早期建设的,没有专门教学区域的划分,如讨论区、学习区、演示区等,这些现实的困难都需要花心思去变通解决。因此,从长远角度来说,建设计算机专业各相关的一体化教室,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第11篇

2、明确目标,使计划具有指向性。

3、立足实际,使计划具有可行性。

4、统筹学科,使计划具有学科性。

5、规划时间,使计划具有高效性。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改善记忆

化学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几乎国民经济的一切领域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属于理工科范畴,然而与数学、物理等其他理工科学科不同的是,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充斥着大量需要硬性记忆的内容。如果不能让学生充分记忆这些基础性的内容,那就谈不上让学生理解隐藏在这些内容下的知识。所以,如何让学生能够有效记忆就成了化学教学中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记忆问题很早就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早在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已经对如何减少遗忘提高记忆进行了长期实验研究,其研究的理论结果,即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已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验证。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图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上图是针对英语单词记忆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可以发现,学习到的新知识在1天后,如果不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33.7%。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降低,遗忘的数量也就不再增加。这个结论不失其一般性规律,也就是说在化学学习中的记忆问题,同样遵循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然而化学毕竟是理科,其记忆特点有别于文科记忆。化学记忆难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知识太多。化学中有很多实验类型、实验现象等等,这些知识大部分都是需要硬性记忆的。

2.知识点分散。与数学学习中的层层深入不同,化学每一章知识可能是没有关联或关联不大的,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并不能自然地复习巩固就知识。

3.内容相似。化学中不同实验的反应现象可能只有略微的区别,知识之间的相似性增加了记忆的难度。

所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并结合化学记忆的特点,我们可以分别从加强理解和反复温习两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效果。

一、加强理解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看出,遗忘总是先快后慢,最后逐渐稳定的一个过程。然而在不同的场合,遗忘的速度并不是相同的,也有快慢之分。如果遗忘速度整体较慢,那么即使没有任何复习,最后的记忆效果也是优于遗忘速度较快的情况的。

图2不同遗忘速率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如图2所示,遗忘速率较慢的情况获得了较好的记忆效果。所以如果能够加强理解,从而减缓遗忘速率,就等于提高了记忆效果。化学记忆不同于单词记忆的地方在于,化学知识点的背后是存在原理知识的,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加强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背后原理的理解,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现象是有规律的,这些知识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学生不再死记硬背,就可以减缓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遗忘速率,从而提高记忆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全,而且要讲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自主探索其中原理,最后确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彻底领会隐藏在实验现象之下的理论知识。

改善记忆效果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反复温习,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

图3经过复习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类似于单词记忆需要反复温习,化学记忆也需要反复温习。然而不同于英语温习方式的单调,化学反复温习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讲解本堂课知识点的同时略微对上一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对所布置作业的讲解,一次随堂小考等等,这些都是化学学习中的温习方式。不过这里需要讲究温习的间隔,如果间隔不合适不仅可能事倍功半,更会引起学生的厌恶情绪,甚至抵制学习。现在的研究一般认为,在学习后,6小时,一天,三天,一周,一个月各复习一次效果最好。如果粗略的分,那么就是近期(6小时),短期(一天到三天),中期(一周),长期(一个月)这四个时期。针对这四个时间段,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方案:

在讲完本堂课程后,首先布置作业,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即进行了近期复习;在进行下一堂课教学的时候,对上一堂课的知识进行提问,这样即进行了短期复习;布置作业一周后,对所布置的作业进行讲解,作为中期复习的内容;每个月进行随堂考试,作为长期复习的内容。

第13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化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64-02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日益走进化学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成为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必要补充。但任何事情都有二重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不例外,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对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意义认识不清;用计算机多媒体取代教师教学;忽视常规教学媒体;滥用教学媒体;用电脑展示屏幕替代黑板;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课堂教学。

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呢?

1 整合中可采取“三大策略”

1.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在化学学习中要研究一些化工生产,如接触法制硫酸、合成氨工业、氯碱工业等,由于条件所限,学生不能一一去参观、了解,教师也只能纸上谈兵。但现在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视频功能和模拟功能,把一个个化工厂请进的化学课堂,使学生耳闻目睹,身临其境。下面是笔者教学硫酸工业的片断。

1)创设情境。

①播放录像:硫酸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②电脑展示资料:我国硫酸工业的发展情况。

③电脑显示图片:江西铜业公司贵溪冶炼厂硫酸车间。

2)提出问题。

①写出生产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②生产硫酸的原料可用硫磺,也可用黄铁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哪一种更合适?(多媒体展示我国硫酸工业中原料的利用资料)

③硫酸生产中第一阶段是什么?设备是什么?如何使黄铁矿充分燃烧?(电脑展示并模拟沸腾炉工作)

④硫酸生产中第二阶段是什么?设备是什么?热交换器的作用是什么?(电脑模拟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

⑤硫酸生产中第三阶段是什么?设备是什么?(展示吸收塔模型)

3)自主探索,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课本和分析多媒体资料,自己去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加工。

4)人机对话。讨论、交流,并总结归纳成表格。

1.2 降解教学难点,促进学生探究新知

计算机应用于课堂教学,有着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功能。如对图形处理能力极强,利用这一功能可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这样可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识。

在化学学习中要涉及微观世界的一些知识,学生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普遍感到很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笔者将这些内容利用Flash制成动画,或从网上下载,使难点化解为可视的图像、图形,变微观为宏观。如在学习物质结构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电子云的形成、化学键、晶体结构、有机物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等,变抽象为直观,有助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立体模型概念。

1.3 借助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打破了封闭的学习模式,而且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因此借助网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学习内容的开放。在网络资源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可以不再被那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以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获取他们所需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检索有关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的内容、前沿科技的最新进展、贴近现实生活的化学……或提供一些网址,让学生根据网址自己学习。

2)学习形式的开放。网络教学可以采用“师—生”“生—生”等多种学习、交流的形式,学生还可以与校外人员就学习上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学习信息的交流是全开放的。比如,在复习实验仪器时,笔者围绕“常用仪器—洗气瓶”,让学生分析出其组成(广口瓶、双孔塞、长短导管等),然后让学生利用笔者编制的软件,通过鼠标拖动屏幕上的仪器来改变它的构造,并说出其他不同用途。

3)学习方法的开放。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实验室中难以完成的实验,模拟一些有害的、昂贵的、耗时长的实验,学生在自主的模拟实践中,观察、发现一些化学现象,找到规律。笔者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上的有关自测题进行训练,并对自己做出评价和进行反思。

2 整合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2.1 主与辅的关系

在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是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它仅仅是起辅助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如果盲目地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学生、教师会成为多媒体的奴隶。

2.2 人机对话与人际对话的关系

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知识认知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的一句赞许的话、一个细微的动作、一种细腻的情感、一个赞赏的眼神,甚至是一个微笑,都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并享受学习的乐趣。以上这些,信息技术却难以做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人机对话,也要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双向的信息系统,那么教与学才会相得益彰。

2.3 模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关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提倡学生动手做实验。在学生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是失败,但学生可从实验中引发的问题、失败的结果去反思,这个过程是信息技术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模拟实验只能是常规实验的补充,主要适用于危险性大、污染重、耗时太长或太短的实验……

3 整合中要达到“三种境界”

3.1 同步

现代信息技术在应用目标上必须与整个教学过程保持统一,或者说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相统一。宏观上着眼于优化教学过程,微观上着眼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做到“引其观、诱其思、导其向、排其难、解其疑、探其源、激其情、审其美、养其性”。

3.2 和谐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因此,多媒体课件要用得适时和适量。适时,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用在该用的时机,寻找最佳切入点。比如,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点时切入;由直观到抽象、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中切入;由易到难时,阶梯化时切入;由难化易时,形象化时切入。适量,就是不能忽视课程的要求而过度地使用,其使用不在多而在于精,能不用就不用,不能滥用。如“原电池”一节中,要让学生理解原电池为什么产生电流,其原理是什么,只要播放课件《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即可。如果不顾教学实际,整堂课全部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这样就会造成“人灌+机灌”的局面,反而会弄巧成拙。

3.3 互补

第1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的优化;信息技术;能力学习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语文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体化”历程的逐步深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浩瀚而又绚丽的前景。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用“一张嘴+粉笔+黑板”这些简单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在这样的一个教学平台中,教师只用自身的语言和体态模拟简易的教学情境,而不能使用信息技术中提供的多媒体等设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样显然非常单调,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营造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从视觉、听觉等角度给学生授课,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如,在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考虑到南方的学生很难体会到小雪覆盖下小山的美丽风光,因此,在教学前,我就先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济南冬天的美丽画面,并分别展示伦敦、热带、北中国的冬天图片,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朗读,将无声的文字描写转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

语文老师除了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堂上,我还会适当地播放一些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歌曲,如,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和刘德华演唱的《中国人》等MTV,从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使学生更深沉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情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必须转化为运用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练习、提高的过程。

进入中学后,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学生越来越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得不愿多说了。长久下去,势必影响到表达能力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上课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来,变不想说到愿说到要说。如,在教完了《敬畏自然》这一课后,我事先设计了信息技术动画,从网上下载了相应的文字资料。坐在电脑前,学生看到了沙尘暴,明白了酸雨的形成,知道了地球表面的温度为何升高,懂得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看到这些,他们焦急,他们愤怒,他们情不自禁地呐喊:人类再也不能破坏地球了!这样由景激情、由情引意,学生兴趣被激起,思维被激活,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感。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情绪中,口语表达能力自然得到有效培养。

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外,也要注意体现主体性原则,把两者结合起来。如,在讲授《故宫博物院》这一课,参观故宫时,我不是带着学生按课文的顺序移步换景地去学习,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有选择地观看介绍各个景点的录像,并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学习。最后还让学生从录像中抓住一个画面,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故宫的雄伟。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热情,拓展阅读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由于受时间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往往无法大量阅读文章,无法获取丰富的知识。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丰富而细致,在教学中仅靠教科书、教师参考资料所提供的资源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这一个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体现出了很强的网络优势,可帮助老师、学生通过网络寻找大量的所需学习的信息资源,充分开发语文资源,老师和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交流、探讨,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实际操作中,大量的信息资源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如学习《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时,课前布置学生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借助网络了解这个伟人不寻常的一生,从而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传统课堂上,由于时间以及黑板版面的限制,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习题和课文补充资料无法展现出来,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诗词,可以在学习课本篇目的基础上补充几首课外名篇。如,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可给学生补充《芙蓉楼送辛渐》《送友人》,让学生欣赏,体会其中的意境。

但在上网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良信息甚至垃圾信息,教师应及时加强上网的思想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及时、自觉、有效地抵制,切实培养学生的网德和网络观。这将影响学生一生的网络价值取向。

四、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个性,激发写作兴趣

一直以来,写作是学生的“老大难”,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写作训练中最主要的心理品质。有了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写作的欲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运用投影、幻灯、电视、录像等媒体展示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创设一个写作的情境。由于这些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所以,可以将图画、文字、声音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素材。由于学生生活范围有限,再加上年龄较小,感知水平差,因而,在写作时常常出现“无米下锅,无从写起”的情况。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好解决了语文作文教学这一难解境况。在写《走过四季》这篇习作时,我搜集了大量有关一年四季的图片和声音,并将它们制作成动态的画面,一一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动态演示中,突显出一年四季同一景物的变化,也展现了一年四季独有的景物和特点,学生不知不觉中就知晓了一年四季的景色。至此,再让学生下笔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事实表明,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既激活了课堂,提高了效率,又突破了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局限,使学生在得到视、听双重享受的同时,又锻炼了听说读写等能力,为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作为语文教师,只有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才能推动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5篇

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暴露无疑,只有素质教育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只有素质教育才能让学生告别“死读书”的不良局面,才能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也只有在素质教育下成长的学生才能为这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教师若想教好学生,首先必须先更新自己的观念,教师不仅是在“教书”。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如何更好地做到从以前的“授之以鱼”到现在的“授之以渔”。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不可取之处,但我觉得它所强调的记忆在当今的学习中,仍有很大的必要性。但需强调的是我所赞成的“记忆”不是以前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性记忆、科学性记忆、趣味性记忆。

化学在中考中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和老师为了减轻学习负担,已不再去记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了。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是错误的:①因为缺乏记忆,初三学生经常会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如NaCl写成NaCl,不知H、O的化合价,不会写元素符号……②在中考中,理化合考,学生用来答化学试题的时间只有50分钟左右,若考生全靠翻书来答题的话,很难完成所有的试题,再者大多试题在书本上都找不到,需要学生发挥解题能力;③自从开卷以来,很多高一教师觉得现在的化学比以前难教了,因为许多高一新生缺乏最基本的化学常识,这会让他们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遇到很多障碍。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记忆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高效地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呢?

我们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因势利导。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提高其记忆能力。具体措施:①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我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实验及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就有了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②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效果。如在讲“电解质的电离”时,我在小黑板上出示了图像。这样学生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象深刻。③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现出记忆效果不佳。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就要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完整的概念。如:在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教学中,我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给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④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如: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硝酸的特性,而且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这样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端。

那么在初中哪些知识学生是有必要进行记忆的呢?

(1)基本概念。如: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置换反应等,这些基本概念在平时的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很有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清晰的记忆。

(2)元素符号。H、C、N、O、Na、Mg、Al、Si、P、S、Cl、K、Ca、Mn、Fe、Cu、Zn、Ag、Hg、I元素符号的掌握是书写化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前提,没有掌握好它们,化学的学习将寸步难行。因此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期要求学生分批地、准确地记忆它们。

(3)常用化学式。如:H、O、N、HO、CO、HO、HCl、HNO、HSO、NaOH、Ca(OH)、NaCl、NaCO、NaHCO、CaCO、KClO、KMnO…

(4)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略)。老师可以教学生用化合价口诀来轻松记忆。

(5)常见化学式的式量或分子量。如HO(18)、CO(44)、CaCO(100)、NaOH(40)……这些在计算中经常用到的式量或分子量若能记忆不仅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而且可以降低错误率。

(6)金属活泼性顺序表(略)

(7)部分典型的化学方程式:如HO在MnO催化作用下分解制O;由CaCO和稀HCl制备CO气体;CO与Ca(OH)的反应……

总之,化学在理科中是一门记忆性相对比较突出的一门学科。因此即使是素质教育正在普及的今天,我们在学习化学时仍然有必要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科学的记忆,尤其是对于刚入门的初三学生而言,只有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可能去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技巧,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书本。但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传授这些知识点时,切记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这会让学生失去对化学的兴趣。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发现一些记忆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这样不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为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