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特长生培养计划范文

特长生培养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特长生培养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特长生培养计划

第1篇

一、“课程一体化”的开发思路

根据高中体育课程实施的特点、条件,对体育特长生进口―培养―出口进行系统链接,并对学习和训练主体、内容、手段的分层、变革,强调学生体育特长培养过程的效果。为学生体育长效发展提供保障。并实现理论、实践两个层面上的有机统一(图1)。

理论方面主要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体育现状和发展需求,建立体质和技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等相关目标体系;实践方面的策略主要建立初中体育教研组长和专职教练定期交流和指导、高校体育专家和教练定期指导和交流机制等。高一遴选主要根据运动会成绩,高二遴选主要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的文化成绩和体育测试,具体可根据学校情况调整。

二、“课程一体化”的实施框架

根据所有高中体育教育教学相关工作的特点和校情,将纵向的体育发展与横向的教育教学通过“梯”式结构进行有机架构;纵向方面主要是指高中阶段体育发展层次和相关配套元素的发展。横向方面主要是指每一层次的管理、教育教学实践、效果与评价和相关配套元素的发展。注重课程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强调育人、成材同步发展,突出体质健康和特长的协调发展(图2)。

此四类课程在促使不同体质和技能的所有学生在体育特长形成-业余-半专业-专业发展链上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相互促进,以提高各项体育工作的系统性、有效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 “课程一体化”的课程内容、安排、评价等操作方法

我校采取分层次、多选择、学分化、共监管的评价体系,对两操、“小班化”选项教学、课外俱乐部活动、特长生训练、高考训练等课程内容进行学习评价。过程中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并分部推进;建立学生体育学习档案库,使得学生体质全体提升有成绩、技能熟练有学分、特长发展有方向,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表1)。辅助型课程、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在高一、高二、高三同时开设,专门型课程开设在高一每周1次,高二每周3次,高三每周6次,具体时间可根据学校班会、政治学习等实际情况定。

四、课程“一体化”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推动高中体育工作“系统化”

“课程一体化”通过对两操、大课间、“小班化”选项教学、俱乐部活动等课程进行统筹安排,纳入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力求突破陈腐的、低效的、单一的体育教育、教学、训练、活动的认知思想,形成全新、高效、多维的体育工作理念,以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提高高中各项体育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

2.有利于学生的体育特长、个性化发展

“课程一体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条件和身心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师生地位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移,并进行逐步体育目标定位。在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上层层递进、相互促进,不但促进全体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发展,而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特长培养和个性化教育。

3.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一体化”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育教师的角色从一元走向多元,对教师在教态、教法、手段等方面实施针对性要求很高。由于分项、分层而引起的教学内容较为复杂,在思想上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技术技能;由于分项、分层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要求教师有必要进行心理辅导等。这就促进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养、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从而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2篇

关键词:资源特点;普通中学生;培养

如何利用普通中学生资源特点培养特长生,在我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中做出了总结。

一、早行动,早计划

普通中学生资源特点特长生的培养周期性长,收效慢,因此如何利用普通中学生资源特点培养特长生要注意一个字就是早,在开学初,我们就要把培养特长生的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我们开学前借助学生档案信息,熟悉学生的情况,做到人未到,情先知。在开学之后,要通过问原班主任、任课老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测验,谈心,旁窥等方法进行印证已知的考试成绩、操行评价是否属实,检测原特长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班级上挖掘有特长的音体美学生,掌握有潜能的精准特长生,通过查找认证,发现特长生和准尖生,以此早行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企图短时间内快速培养特长生的做法是违反科学的,拔苗助长的做法是不现实的,要培养特长生,我们必须加强计划性,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培养特长生就制定出年度目标计划、明确每学期目标计划,并制订相应的周计划。当然,不同的任课时间,目标和措施是不同的。在如何利用普通中学生资源特点培养特长生中,任课时间长,奋斗目标长远,相应的进步节奏要沉稳些;任课时间短,奋斗目标必须要明确、进步节奏必须加快。在完成目标时要充分注意特长生特点:从打好基础知识到提高运用能力、由平稳进步到加速提高,不可操之急。我们这些称为早计划。

二、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造就和谐人际关系

我们知道,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没有一个民主和谐的宽松环境,是很难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只有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身心才能放松,思想才能解放,思维敏捷,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地发展特长,追求个性。相反,专制的方式扼杀人才,专制的集体埋没人才。因此,为了如何利用普通中学生资源特点培养出类拔萃的特长生,必须要为特长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拓展广阔的思维空间,要激励特长生质疑、求异;为特长生提供各种形式的舞台等。作为特长生的辅导老师,有时会遇到不听话的学生或者个性相差很远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以宽广的胸怀去对待特长生,态度温,有耐心,不以严厉的口吻造成学生的心理紧张和压抑。对待学生要善良,理解他们的个性,宽容他们的不足。不要害怕学生超过自己,不要端起老师的架子扼杀学生的灵魂,对这样的特长生提出表扬,而且查阅资料给学生圆满的答复,给特长生创造出一个友好和谐的人际环境的。

三、补人数不足,发扬优势张扬个性

“几枝竞秀一树残”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百花怒放满庭芳”的做法是正确的。不断地把准特长生补充到培养的行列,变几个特长生为一个特长群,例如,我们可以以学期为单位,有计划地逐层发展特长生,扩大特长群。视班里的特长生的质量,第一批特长生可认定6-8名。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之后每次都适当地发展3-5个准特长生进入特长生的培养队伍,补齐人数。这样,分层次发展和培养特长生,既激励其他学生的上进心,又可激活特长生的竞争力,从而保证即使“此落”也可“彼起”,最起码,也可做到高分层的大面积丰收。

第3篇

关键词: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56-01

甘肃省内的少数民族较多,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有汉、藏、回、蒙等多个少数民族,甘南地区的藏族弹唱音乐独具特色。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丰富、风格鲜明,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是甘南音乐教育事业的一项特色,它与甘南乃至甘肃的民族音乐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乐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培养当中需要创新的理念为指导。当前,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改进。

一、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以及社会大力支持是甘南少数民族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的重要条件。但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开始的时间较短,发展不充分。在培养的形式上具有单一性,所采用的教学以及评价模式中,语数外等学科知识的内容占据主要地位,对音乐教育有所忽视。发展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应当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将高考音乐特长生与普通文化课考生放在同等位置进行培养,加大对音乐特长生的扶持力度。社会各界也应当给予甘南少数民族高考音乐特长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促进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长生的培养。

二、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计划与选拔计划不合理

合理的培养与选拔计划是提高音乐特长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甘南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培养的计划未能按照每位学生的特长进行合理安排,培养计划未能做到周密细致。另外,在音乐特长生的选拔方面,也缺乏完善合理的计划。在人才的选拔方面,音乐特长生的选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音准与节奏感、器乐演奏能力与表演能力。学生需要展现出外向型的性格并热爱音乐专业,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选择适当的音乐培养方向,杜绝盲目培养。

三、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为高考特长生提供指导的教师水平与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关系。优秀的音乐教师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专业技术指导,同时,向学生传达专业的发展理念与探索精神。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其在高考中获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但是,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缺乏专业能力突出、教学能力过硬的音乐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加之甘南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人才流失也是该区域面临的一项问题。高考音乐特长生需要学习文化课程与音乐专业课程,学习的压力更大。教师需要具有高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不断规范和完善教学内容,将文化课与音乐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提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设备不完善

音乐教学所需要的设施与设备是甘南少数民族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的硬件设施。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也是有效开展音乐教学的重要前提。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普通学科的教学,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必须要一定的设备支持来完成。音乐教室、琴房、各类乐器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甘南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色的音乐器具也是教学的必要条件。为了合理开展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教学活动,需要对各类音乐器具进行合理配置,并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注重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同时,将钢琴、电子琴等键盘类乐器与多媒体音乐共同引入教学系统,完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方式。

五、缺乏专业的培训指导机构

优秀的培训机构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培训机构已经成为音乐特长生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但当前的社会培训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办学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在教学当中的成果与影响力难以得到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信服。与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相对迅速的中东部相比,甘南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培训机构发展相对缓慢,在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不对按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选拔和培养学生。社会各界应给与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更多的支持,教育机构应加快自身调整以使用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 班朝秀.高中音乐特长生现状分析与思考--以贵州省都匀市为例[J].音乐时空,2014,(6):94-94.

第4篇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010-01

我校是一所完全中学,地处定西市以北312国道旁,交通便利。周边有五所独立初中,有广泛的生源。体育特长生多,他们是学校的一面旗帜!一直以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走在了教学战线的前列。为学校赢来了“全区体育先进集体”的美誉。但高考上线人数并不多,原因何在?这一特殊群体的出路在哪里?体育特长生长远发展是摆在体育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从何处着手解决并加以改进和提高?笔者调查后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为抓手对体育特长生进行管理教育。

一、目标管理

科学的管理是促进特长生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目标管理更有利于特长生的长远发展。在拟定目标体系时,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体育教师和特长生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学习、训练目标,并将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和方法同特长生交流、沟通。根据目标、计划和方法,制定各阶段的目标,特长生在了解自己需要达到各阶段预设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努力逐步完成预期目标,提高品行修为、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

二、学习管理

在体育特长生中,文化课成绩较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对策,是体育特长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特长生中没有一个是低智能的,为什么文化课成绩较差呢?究其原因,其一,是社会偏见所误导;其二,是体育特长生自身产生的对学习重视不够、松懈、懒惰的思想所致;其三,对训练与学习的关系处理不当。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对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的管理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去抓:

首先,激发体育特长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学校领导既要重视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又要重视他们的学习。班主任、任课教师和体育教师要对体育特长生齐抓共管,综合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摸清每个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底子,帮助他们制订切合个人实际的学习计划,建立学习档案。每学期开始、期中、期末召开联席会,班主任、任课教师介绍学习情况,做到每个相关教师对体育特长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便于齐抓共管。使体育特长生真正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关心和爱护,体会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才能搞好文化学习。体育特长生有了搞好学习的信心,再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自觉性也就不难了。

其次,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制订计划时,重点应放在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常年坚持,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早上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避免影响上午的学习;傍晚训练结束时间应控制在晚饭前半小时,以免错过晚饭时间,影响正常上晚自修;使他们的学习和训练规律化、制度化、科学化,使他们的学习不因为训练而耽误。

三、训练管理

首先,科学选拔人才。体育特长生的选拔是我校体育特长生训练管理的重要一环。选拔体育特长生除必须坚持科学选才的方法外,还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即初选按报考或推荐、体检、术科测试、文化考试、走访、分析、审批的步骤进行。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必须杜绝那种单凭运动成绩和体育教师的经验与直觉进行选才的现象。

其次,周密制订训练计划,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提出明确的各阶段训练目标和任务,又要有完成实际训练目标和任务的措施,规划出符合动态变化趋势及选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既要有基础训练的内容,又要有发展个人技术特点的手段;既要有整体训练的要求;又要有因材施教的措施;既要按训练计划达到预定负荷,又要制定负荷后的相应恢复措施。体育教师要通过训练测评,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对其中不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部分,及时地加以修改和调整,以求准确有效地实施训练计划,达到科学有效训练。

第5篇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训练模式一、前言

在高中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体育属于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与教育是一个可以影响到学生家庭与学校的整体体育教学质量,甚至是一个可以影响到我国在培养体育人才质量与提升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关键问题。高中的体育教师除了需要上好日常形式的体育课程以外,还需要组织对学校体育特长生的相关训练与培养。然而,这部分体育特长生通常是在提升术科成绩以后使得文化课程的成绩落下,这是目前阶段高中体育特长生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有关的教育工作者探索出合理可行的有效训练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二、高中体育特长生现状

1.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思想与学习情况

现阶段的高中体育特长生大部分是由于在面对升学压力时,成绩不理想从而选取通过体育加试进入到高中学校,学校为其营造出来的是一种相对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然而,比较频繁的各种类型体育赛事等一系列活动会促使这些特长生拥有相比普通的高考考生更加广阔与复杂的人脉交际圈子,大部分体育特长生的情绪与感情都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两极性与爆发性,情绪波动相对比较大,一般会由于一件小事情从而表现出痛苦或狂喜的极端状态,在一些情况下会由于小事情跟他人大打出手,引起比较恶劣的后果。体育特长生选择体育加试一般是由于文化成绩不理想,相应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文化学习方面相对困难。根据有关的权威资料统计可知,近几年以来的体育专业招考分数线都处在降低趋势,原因除了高校进行扩招以外,还包含专业方面的训练方法没有体现出系统性、科学性与连贯性等原则。

2.体育高考的特点分析

(1)学习时间的具体安排不合理

文化类考生一般只需参加文化课程的相关考试,而体育特长生还需要增加相应的体育术科考试科目,而且这二者所占据比例相当。

(2)安排的学习时间存在差异

文化科考生通常只是需要在进行文化课程学习以外进行适当地体育锻炼,而体育特长生不但需要安排合理的文化学习时间,还应当安排充足的训练时间。

(3)各所高校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

普通学生仅仅要求获得合格标准的体育成绩,而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需要具备较高程度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与技能素质。另外,学校在培养体育特长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

三、创新训练模式分析

1.设置与实际相符合的科学合理训练计划

是否能够设置出科学合理形式的训练计划,这会直接影响到发掘体育特长生相应的运动潜力效果。在设置具体计划时,需要对每一个学生相应的身体素质等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查了解。在进行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要求达到时间少与见效快的目的,需要制订合理形式的实际训练计划。首先,应进行全面有效的素质培训,在训练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反应速度、力量与身体协调作为关键环节,注重在训练过程中穿插具有趣味性与技术含量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其次是主要训练学生的肺活量、意志力与耐力等方面。在冲刺阶段中,以高考形式的测试项目作为相应的训练重点,重点培养学生的爆发力、灵敏力与协调性,适当引导学生的应考心态,从而发挥出最佳的运动水平。在设置训练计划过程中需要注重适当的素质训练,确保文化课程的具体学习时间。适度训练一般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相关培训的运动负荷量不可以超过其完成整体学习状况的生理极限,使其可以接受这样的具体训练强度与安排,这样能够确保学生在获得有效的训练效果之后拥有足够的时间来达到文化科目的学习目标。

2.加强其他形式的训练模式

大部分学校在进行训练过程中通常会忽略早晨训练的重要性,仅仅简单地视为出操活动,创新训练模式需要注重提升学生早晨训练的实际地位。除了应坚持日常形式的训练之外,确保早晨训练保持在一个小时的时间以内,全面系统地发挥出学生的具体竞技能力。对于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相关特点,学生在早晨时间段的大强度训练之后非常容易疲劳,相应会影响接下来的文化课程的学习。所以在合理安排早晨时间段的训练过程时,需要相应地调整文化课程的学习时间,在各个方面提升对体育特长生的极大重视,从而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3.根据高中学生的相关特点进行分阶段培训

目前阶段,高中体育考试的加试项目一般有立定三级跳远、前抛实心球、100米与800米等体育项目,根据以上的各种项目与高中生实际的心理与身体特点,可适当地进行以下各个阶段的实际训练,从而全面系统地提升体育特长生的实际体育竞技水平。

(1)巩固基础训练

这一阶段的具体训练重点在于向学生讲述相应技术动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体育项目相关技术动作的合理组成性,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动作的关键点所在,教师需要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标准示范。

(2)关注技术训练

这一阶段中需要注重在素质训练中相应地渗入专项形式的技术训练,使得二者能够充分达到效能互补的目的。对于耐力相对比较差的学生,需要适当地增加其相应的耐力训练时间,在其完成各项训练之后需要适当地增加其协调性的相关练习。

(3)加强模拟考试

这一阶段训练的主要目的一般是以培养学生的临时比赛应对能力与提升学生的参考成绩作为主导。在这阶段的具体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帮助学生强化巩固优势项目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相应的弱势项目,对于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设置出各种不同相应的训练计划。在整体训练过程中需要完成训练课前的准备工作、训练过程中的合理安排与训练过程之后的调整巩固。

在强化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相关训练、提升其体育成绩的具体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与分析,为其设置出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而且要注重分阶段达到学生的训练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体育训练潜力,有利于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管格,邱晋军.高中体育特长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8.

第6篇

【关键词】山区学校 体育特长生 培养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阳光体育的大背景下,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特长生是指在某一个或多个体育项目上有特长,并且加入了学校的训练队参加较为专业的体育训练的学生。但是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一直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在体育特长生培养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山区学校的特殊环境下,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更是障碍重重,这些障碍如得不到及时合理地解决,势必造成体育特长生的严重流失。

一、阻碍山区体育特长生发展的因素

(一)客观支持力度不够。山区学生参加体育特长训练,需要来自多方面的支持,这些支持中有来自学校的、有来自朋友的,也有来自家庭的。在当今依然以追求升学率为核心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山区学校都存在着重智轻体的思想,忽视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所带班级的整体成绩,甚至漠视和排斥体育特长生,此外,很多家长认为学体育没出息,以后不好找工作,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走上"体育"这条路,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山区学生参与体育特长训练的热情。

(二)训练时间不充足。由于体育特长训练的特殊性,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时间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达到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根据人体生理学理论,一天当中下午4点至6点是最佳的运动时间,因此体育训练最好安排在此阶段进行。但大多数山区学校下午都安排了三节课,上完最后一节课已是五点,而七点又是晚自习时间,学生除了吃饭、洗澡等,下午训练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不利于体育特长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此外,更有学校大量占用学生的锻炼时间,连学校体育课的时间都很难保证,更不要说系统化的训练。

(三)场地器材的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日益重视,各级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在改善,很多城镇中学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运动条件,比如标准的跑道、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运动场地、规范齐全的器材。山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学校的体育工作得不到有力支持,经费缺乏导致场地不足、器材陈旧,更谈不上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很多山区学校连一个像样的田径场和篮球场都没有,大部分山区学校都只有室外训练场地,一旦碰上雨雪等恶劣天气,只能取消体育训练,长期这样显然不利于体育成绩的提高。

(四)体育特长生自身的因素。山区学校的体育特长生一部分是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挖掘的有潜力、有天赋的学生,也有一部分是出于兴趣爱好或为了考上更好的学校而选择体育特长训练的学生。后者由于兴趣浓厚、目标明确,能较积极主动的对待体育特长训练,但单纯由教师选拔出的学生则容易出现摇摆心理,一方面想通过体育特长训练争取更好的升学,一方面又担心体育特长训练影响文化成绩,矛盾的心理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他们训练的系统性及成绩的提高。

二、提出阻碍山区体育特长生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支持力度,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首先,山区各学校应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动员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参与体育训练,带动整个学校的体育活动气氛。其次,在家长会等活动中,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向家长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体育,从而支持子女参与体育特长训练。此外,班主任应正确对待班里的体育特长生,发挥体育特长生所具备的优势,充分为班级工作服务。

(二)给予体育特长生"特殊待遇"。针对体育特长生训练时间不足、持续性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学校可做出适当调整,如参加体育特长训练的学生,可以不上下午第七节课,第六节课下课后便可参加训练,耽误的课程由科任老师利用晚自习或其他课余时间补上,对于他们训练初期出现的各种不适应状态,以及由于训练导致文化成绩的下降,科任老师应给予更多的理解,督促体育特长生处理好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用训练的精神促学习,用学到知识搞训练。

(三)加强体育场地建设,增加体育器材设备。根据山区经济条件的特点,采取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少花钱多办事的办法,提供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必备条件。尽量满足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利于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安排一些特殊的越野跑、障碍跑等训练内容,体育教师可根据将已有器材加以改进、改造,最大程度的弥补场地、器材不足给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带来的影响。

(四)改善体育训练方法。山区学校的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掌握适当的放松方式与体力恢复方法,尽量防止体育特长生因体力消耗过大而影响学习;防止因为计划安排不当而引发的训练伤害事故,保证体育特长生的身体健康。据了解,肌肉总是喜欢"喜新厌旧",为了克服肌肉的适应性和惰性,我们就得经常改变训练计划来刺激它,比如变换动作、运动强度、角度和握距等,还要懂得运用想象技术,这样会使体育特长生更容易进步,另外要不断借鉴和探索先进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提高体育训练的水平与质量。

三、小结:

山区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体现了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又能促进山区学校体育的开展,为学校获得荣誉,同时也能为上一级教育机构提供优秀的生源。山区学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不仅是一个牵涉到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影响到我国体育人才质量、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大问题,所以,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和有关学校能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制定合理科学的方案,切切实实做到让有体育潜能的学生不流失掉!

参考文献

[1]《"体教结合"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管理研究[J]》赵军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第7篇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农村;高中

一、强调铺垫性练习

体育学科对体育实践技能的要求比较高,体育老师在面向全体学生达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必须要求体育特长生和其他普通高中学生一样,完成规定的常规性达标内容。农村学生的体育基础相对薄弱,即使是特长生,也未必完全掌握了基础性技能。这就要求高中体育教师把好基础关。

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完全把体育特长生和普通高中生一样看待,要求他们一样做准备活动,一样练习基础性动作,一样参加考核。如果在起步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就会为今后的长足发展埋下不利因素。所以,我们应当关注农村体育特长生的每一个基础性动作,及时纠正不当之处,现场让他们改正。另外,部分学生因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比较擅长,容易滋生骄傲情绪,似乎不把其他同学放在眼里,不去重视基础性技能。我们发现这种情形后要及时干预,教育他们懂得奠定坚实的体育基础的重要性。

二、强调高要求达标

既然是体育特长生,我们老师就有责任对他们严格要求,提高达标的标准,充分挖掘他们的体育潜能。一般性教学目标对特长生毫无挑战性,如果我们仅仅要求他们和其他高中生一样达标,就会使他们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所以,我们要以更高的目标要求他们,甚至引导他们创设或打破先前的体育特长生在同类项目上所创下的成绩纪录。

笔者曾经带过一名来自农村的长跑特长生。在训练中,我注意到他的体型和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表现特别利于万米长跑,就有意培养他,对他提出了比其他学生更高的要求。做准备活动时,别人做蛙跳20次,我要求他做60次,练习腿部肌肉时同样几倍于其他学生,跑步速度方面,我也同样要求他跑在班级最前列,而且还要远远甩掉其他学生,目标要瞄准市乃至省长跑纪录。就这样,他在参加市、省级万米田径比赛中取得了前五名的好成绩。

三、强调拓展性习得

拓展性习得指在相同的教学内容中,根据特长生的实际表现情况,安排与当下学习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密切相关的其他内容,满足特长生向更高层次前进的需要。拓展性的内容难度更大,也更为丰富,更加有利于特长生培养特长。当然这需要处理好大众化教学与特长生教学之间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互为影响。一方面让特长生发挥示范作用,使他们获得足够的尊严,获得成就感,消除自卑感;另一方面给特长生增加训练量和训练内容,提高技能难度,刺激特长生不断追求极致。

比如篮球教学,篮球特长生因为他们可能已经有了足够的篮球基础,甚至不需要老师的传授就已经熟练掌握(即使动作不够规范,经过老师的指点也能很快领悟)。这时,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让他们去学习了,一方面让他们给其他学生示范,找到自信和存在感,另一方面让他们研究如何在实战背景下三步上篮,研究三步上篮的变式。这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但是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三步上篮的技术。

特长生张XX来自偏僻的农村,缺乏自信心,个头较一般同学高,对篮球情有独钟。按照笔者的安排,他认真研究NBA、CBA的球星们三步上篮的路线和实际效果,总结出几种变式,同时给出了实效分析。这种拓展性学习不但帮助他巩固了已有的三步上篮的知识,而且还和实战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比赛视频,总结出了一套三步上篮的经验。我试着让张XX给同学们上了一节三步上篮实战化训练的实践课,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他本人也有了英雄般的自豪感。可见,拓展性学习内容带有很强的研究性质,推动着特长生不断提高特长技能。

四、强调个案化训练

所谓个案化训练即针对特长生采取的个性化培养。它强调的是符合个体实情的教学理念,从外部推动特长生达到特长的最大化。上文提到的张XX同学,笔者即根据他的篮球特长和他本人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制订出中长期训练计划,并且陪伴他、监督他、鼓励他,还让他担任年级篮球队队长。平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训练,培养他的意志力和坚持每天必练的好习惯;有比赛时,鼓励他带队积极参加,不断得到历练。如今,张XX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为当地的篮球运动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可见,量身定制的训练方案非常有利于对特长生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实施之前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符合学生状况的训练内容。在制订后,应当按照训练内容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1]朱菊良.论体育特长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7S).

第8篇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体育特长生选拔的问题。文章首先从体育特长生的选拔方法和选拔思路两个方面分析了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工作,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体育特长生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循序渐进以及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一起抓这三个问题,希望能够对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 体育特长生 选拔方法 选拔思路 培养建议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选拔与培养体育特长生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和培养指的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客观的、全面的、科学的、综合的测试和评价,把具备优越的先天条件,适合从事体育运动的学生选,并通过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挖掘其所具备的运动潜能并促使其运动水平不断发展提升的过程。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和培养会对我国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的状况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就对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和培养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体育特长生的选拔

(一)体育特长生的选拔方法

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选拔的过程中,选拔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体育运动的几个主要项目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几种的测试,并根据学生在测试中的表现和客观的测试结果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选择;另外一种是利用目测和生理机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拔。运用目测和生理机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育特长生选拔时,目测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例如:体形、四肢长度、肌肉形状以及关节围度等等。而心理机能测试主要测试的项目则为心率、肺活量等等。

(二)体育特长生选拔的思路

要做好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做好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工作,必须具备教体结合、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挖掘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不但是相关体育部门的责任,也是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以及体育任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坚持普及与提高的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同时,要尽快的为挖掘和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做出积极的努力。而教体结合是推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水平、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所以,要做好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工作,必须首先要充分认识教体结合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主动性以及自觉性。

其次,要做好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工作,在选拔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尖子学生,还要适当的兼顾一般学生。所谓的尖子学生是指具备一定的运动天赋或者运动特长的学生,这些学生是体育特长生重要的来源。而选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般学生则指的是虽然在运动天赋或运动能力等方面并不十分突出,但却具有强烈的运动兴趣,能够吃苦耐劳,体育学习的愿望十分强烈的学生。这些学生日后不但有可能成长为优秀的体育人才,而且对带动训练积极性、树立良好的训练风气和训练氛围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三,要做好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工作,应重视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尽可能广泛的发现和挖掘体育苗子。要做好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工作,应从小抓起,尽早的打好基础。在学校中,在广大的青少年学生中蕴藏着大量具备良好的运动天赋的体育苗子。而课余体育训练是挖掘、选拔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关键,因此,在学校开展特长生选拔工作时,应重视课余体育训练,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的课余体育训练活动,以尽可能发现有运动天赋和运动特长的学生。

二、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一)在体育特长生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在针对体育特长生进行培养和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一刀切。也就是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训练强度、训练节奏和训练内容。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如:遗传因素、学习能力、后天营养、性格特征以及成长环境等等。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和训练的过程中,如果不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主观的为他们安排同样的训练内容、训练强度和训练负荷,很难取得理想的培养成效。而是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训练安排,这样才能让培养工作实现科学、高效。

(二)在体育特长生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

在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盲目训练。学生多数还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过高强度或者过大负荷的训练,不但无法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还极引发运动损伤,打击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甚至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体育教师在针对体育特长生进行训练和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科学的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根据训练的计划和训练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提高训练量,从而实现体育特长生的高效培养。

(三)在体育特长生培养的过程中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应一起抓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体育特长生也不例外。因此,在体育特长生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一起抓,绝对不允许出现为了体育训练而荒废文化课学习的情况。要做到这一点,体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及时的与文化课教师进行沟通,尽可能的实现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两不误,两条腿走路的目标,进而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贤俊,冯利正.对学校课余训练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的探索与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01).

第9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特长生;培养

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观念已被普遍接受,学校基础音乐教育在硬件与软件上也逐步完善。与此同时社会音乐教育与家庭音乐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音乐特长生”顾名思义就应该是那些在音乐方面非常突出之人。在中小学音乐特长生培养中,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呢?下面,本文就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一、设计和开发适合特长生的音乐教材

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让学生掌握系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在任何基础课程中,都会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所以,对于音乐特长生来说,必须设计和开发适合特长生的系统音乐教材,这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需求,也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必然条件。但是从目前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来看,音乐知识与技能对于特长生来说稍嫌浅薄,不利于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为学生提供新的知识,才能给予学生新的刺激,促使学生努力追求和探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好奇心是驱使学生努力探究与学习的最佳动力,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需求自主编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声乐》、《乐理》、《视唱》等教材,作为国家统编艺术类教材的补充,适当提高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充分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 通过歌唱及基本乐理知识的讲授与训练,提高学生基本功和歌唱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视唱的技能,深入挖掘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巩固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巩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

二、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

任何教学都要有科学合理的计划,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也不例外,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这在特长生培养中,不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而且是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教学和训练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学期教学计划、每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具体化等,都是保障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方法。学期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避免教学进度的盲目性,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因此,教师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应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分别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保证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月作业与周作业,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设置作业的难度,如果曲目的篇幅较长,需要学生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完成,那么可以将其作为月作业;如果篇幅较短,能够在一两周内完成,那么可以将其作为周作业。另外,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在适当补充一些和弦、音阶、琶音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完成,不但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三、每一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再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要认识到自身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引导者、参与者、指导者的作用。实际上,音乐特长生培养过程,不但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上钢琴课之前,教师要弹好每一首即将教授给学生的曲目,把握扎实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准确的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在上声乐课之前,教师要练好歌唱功底,科学合理的运用各种歌唱技能;在上舞蹈课之前,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民族舞,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此外,乐理、视唱练习、欣赏等课程都是一样的,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便于从容回答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

四、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交流活动

不管是声乐、舞蹈还是乐器表演都是舞台艺术,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培养效果的最好方式,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舞台技能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交流活动。一般情况下,特长生每周或每月的作业都是由教师进行检查,同学之间的交流活动并不多,导致学生的思路狭窄,思维不开阔,缺乏相应的创新性。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平台,让学生经常参与实践锻炼,如: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鼓励学生自主编排节目,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特色和特长,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培养音乐特长生的过程应该是平衡的、和谐的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有效的培养方案,提高特长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第10篇

摘 要 农村中学体育特长生是学校中人数较少的一个群体,由于农村种种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对体育特长生存在一定的忽视和偏见,导致其发展受阻。正确的培养和选拔体育特长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做好体育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各方面管理,满足素质教育与特长发展的双重需求,使其发展成为社会优秀人才,本文就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和培养管理策略做出浅要分析。

关键词 农村 体育特长生 管理策略

目前农村学生家庭的现状多是家长外出务工,长辈缺乏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其在学校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多被忽视,不能够通过发现孩子的特长而给予其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方面在体育特长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则担任起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学习之路的重要责任,如何培养与选拔体育特长生是关系到学校、学生的发展以及国家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就培养与选拔体育特长生的管理策略做出以下探析。

一、学校与教师在体育特长生培养中的作用

(一)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平台,学校对学生的引导起到了P键作用。学校在教学理念中应当宣扬综合发展的思想,不能够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学生各有所长,学校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特长给予其发展空间。在体育特长生方面,学校应当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尽量在升学政策上给予加分[1]。

(二)教师方面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训练直接接触者,关系到学生的训练水平,因此提高教师的素养、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非常重要。体育特长生的培训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素质,不仅是体育专业方面的知识,教师的品质、奉献精神也十分重要。

二、体育特长生培养与选拔的管理策略

(一)目标管理

科学的管理策略是促进特长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任教老师对特长生从选拔到培养整个过程中目标的制定和管理又会对整个教学过程有所助益。在制定目标时,要综合班主任、任课教师、体育教师及特长生共同的参与决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教育、学习、训练目标。学生根据目标计划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达到预期标准,从而提高综合成绩。

(二)选拔管理

在初中生体育特长的选拔中,由于学生多数只通过体育课参与体育活动,没有受过专业的指导和训练,所以不能够根据专业运动员的标准进行选材。选拔特长生时应当重视科学选拔人才。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选材上应当关注学生是否对体育拥有足够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够尽全力投入到体育学习与训练中来,并且能够保持长久持续的热情,不会训练几天就放弃。

其次,选拔中应遵循体检、考核、走访、分析等步骤科学选才,避免仅凭借体育成绩和教师的直觉选材。

最后,对体育特长生建立完善的个人档案,健全生活管理制度。日常训练中通过档案记录管理学生的学习成绩、品德素养、体育成绩等详细情况,以便及时总结和调整学生学习训练的目标和计划,定期考核其综合水平,做到随时监督管理。另外,学生训练后的恢复和营养管理也因当纳入档案。

(三)培养管理

1.重视体育特长生文化课程的培养

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程学习也不能落后,无论是初中升高中还是高考,仅仅通过体育特长的考试是不够的,文化成绩也要达标。有些学生在升入高中后,由于文化课成绩跟不上,依然导致中途辍学,从而失去了继续练习体育的机会。因此,应当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引起足够重视。

2.重视学生品德素质的教育管理

在部分家长和社会人的眼中,练习体育的学生都是学习成绩差,缺乏教养的学生,只因学习成绩差才走上练习体育的道路,这些都是因为在以往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教育中容易忽视其品德素养的教育导致的。体育特长生应当是对体育有所热爱,并且自身身体条件擅长体育运动的学生,而不是学校中的“差生”。做好学生的品德教育对将来的训练也会事半功倍,因此,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3.系统进行体育专业的训练

体育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训练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发育等诸多因素,科学系统的对训练项目进行规划和安排,切忌为了一时的突破而使学生身体受损,影响日后的发展。训练始终要以健康作为第一位,科学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量,有些学生会为了取得一时的成绩,升入更好的学校而不惜损伤自己的身体,但到了日后往往会后悔,这时候,老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责任重大。在日常训练中,一定要根据其自身的负荷能力来具体安排训练事项,一般是根据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的过程来安排训练[2]。因为运动员在承担一定的负荷后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承担更大的负荷,如果一味的蛮干,只能伤害身体机能,得不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小负荷的运动量可使其身体得到恢复,循序渐进,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综上所述,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和选拔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学校在看待体育特长生的问题上,不能仅仅依靠一次或几次的竞赛成绩,而是要全面客观地重视体育生的整体发展,其中包括其文化课水平、体育成绩和道德素养,不仅对学生的系统培养和发展有一定的益处,也是国家强化人才培养的要求。体育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给予其科学有规划的训练安排,增强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11篇

我校,一所县级一般性普通高中学校,没有城市高中和重点高中在优质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更没有重点高中的生源质量。在日趋发展的社会,面对着诸多困难,为了生存和发展,多元化办学成了我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体育特长生是我校多重培养方式的一种。从我校成立到现在,体育特长生为我校赢得了诸多的荣誉。为了能更好的加强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我们必须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根据多年的体育特长生训练的工作经验,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体育特长生是相对一般学生而言的,指在体育方面具有较好天赋,通过专门系统的训练达到一定专项水平,并在相应的体育竞赛中获得较好成绩的青少年学生。一般来讲,体育特长生体格健壮,性格开朗活泼,敏捷好动,多数学生长于专业之动而短于文化学业之静,因此,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普遍较差。根据这一点,我们必须加强体育特长生“训练一学习一生活”的管理。

1、加强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往往重“特长素质”轻“全面发展”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畸形发展。在众多教育者眼中体育长生是“另类”学生,认为体育特长生升学只靠体育成绩,与其他学生的学业要求截然不同,只要他们在体育方面出成绩就行了,这样既能给学校增光添彩,又可以为自己升学创造有利条件。这种观点是要不得的。教师必须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和思想素质。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基础本来就差,我们不能放任他们自由发展,放任只能导致他们的学习越来越差,学业上会越来越困难。放任只能使一些人丧失自信心而放弃学习。事实上,体育特长生要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学生因失败和挫折产生急躁心理,要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每个特长生成为“全面+特长”的优秀人才。

2、加强训练和学习一起抓。体育特长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训练和学习的矛盾,学训分离的现实更加重了矛盾的激化。体育教师管训练,班主任管思想、学习,二者之间缺少沟通,没有整合教育力量合,达不成有效的管理效果。体育特长生中有很多学生原本学习基础不好,加之繁重的训练和比赛任务耽误了功课,现在的高中课程繁重,对一般学生来讲,稍有放松就会跟班困难,而对原本基础就不好的体育特长生来讲就更是望尘莫及了。这就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必须对体育特长生进行一定的“因材施教”。我们不能让他们“欠帐”越来越多,“距离”越拉越远,造成学业的恶性循环。班主任也要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在没有训练时,必须在班级中学习。

3、加强情感教育。体育特长生教育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与道德情感,人既是理性的,更是有感情的,感情决定着思考方向,理性决定着思考结果。做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工作,特别要注意方式与方法,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作为教练员,我们必须以爱为基石,加强体育特长生的思想教育,及时化解体育特长生的负面情绪。还要让体育特长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关爱,真正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产生集体归属感。开展挫折教育,增进体育特长生的意志品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互动,为体育特长生的意志品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4、加强“全程式”系统管理。必须克服重短期管理,轻“全程式”系统管理,这样会影响学生的特长和文化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管理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和教练员的成长。而应该把中学体育特长生的业余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学校或教务处的工作计划之内,定期检查,特别是在高一、高二期间,文化课跟不上中等水平的学生应停止训练补课,有关领导、班主任和教练员要经常深入课堂、运动队检查,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情况.及时处理。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者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及时化解学生逆反心理。针对体育特长生好胜斗勇的心理,一方面要肯定他们的创造性,同时,也要耐心地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适当表现或宣泄都有利于学生心理情绪的呵护和调适。在鼓励他们适当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的同时,让他们明白宣泄不等于可以任意发泄,要引导他们通过正当的方式缓解和排除不良情绪,使自己更加阳光和健康。

第12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特长生 培养策略

一、立足课堂,发展能力

1.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

传统的备课模式,都是以“平均值”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班级中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统一的学习目标。而“平均化”的学习目标对于体育特长生本身的发展来说,缺乏挑战性,他们无需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成目标。而当目标实现后,学习就失去了目标的引领与激励作用,使他们一下陷入学习的“低潮期”。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乐趣。

2.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

在同一课时中,不应该让体育特长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活动。如大家都在学习体操动作,而体育特长生则去练习篮球,这不利于教师集体教授与纠正错误。但在相同的学习内容上则可以为体育特长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拓展项目。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学生已经能高质量地完成动作,则可以提出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前滚翻直腿起等高难度动作拓展项目。通过这些高难度动作的练习可以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3.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与攀爬、跳跃、投掷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基础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加强各方面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不仅是他们自身体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以身体锻炼为基础,强化特长生各方面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4.提出更严的评价要求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基础,促进身体各方面发展的学科,进行身体锻炼、学习运动技能是体育学科的显著特征。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学校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但对于体育特长生,则应高标准、严要求,严格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使他们更好地感受运动乐趣,在高质量地完成动作中体验体育的真正魅力。

5.提供更多的榜样机会

在课堂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特长生进入各个学习小组,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教学辅助任务,赋予他们小裁判员、小教师等角色,指导同组学生的动作和学习。这些角色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全班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体育特长生的自信心、责任心以及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二、延伸课外,强化能力

1.采用科学的锻炼方法

一是树立学生的安全锻炼意识。对于一些高难度、有危险性的运动,应该反复强调安全运动环境与突发事件的处理,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有充分的思想认识,掌握自身身体状况的测定与评价、运动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

二是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料。“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学习资料的提供,无疑会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如提供一些运动场所、运动器材、运动资料、比赛录像等等,开阔眼界,拓展学习内容,使学生对自己的喜好有客观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

2.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

学习在于积累,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持久坚持。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欠缺以及运动保健、运动负荷等专业运动知识的不足,常常会使锻炼效果适得其反。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包括目标、内容、方法、强度、次数、负荷、间歇时间、放松方法。

3.设计完善的反馈机制

课外体育锻炼在教师的视线之外,其运动效果、学习质量以及学习过程等细节问题,都应该及时反馈,以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锻炼情况,帮助学生调整和完善学习计划。所以,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非常重要,如设计学习反馈单,可让家长签名,能有效提高学生课余学习的质量。

第13篇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 文化学习 专业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近年来,随着高考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从事体育训练,报考体育院校。这就造成高中体育特长生人数剧增。目前,许多学校在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及专业训练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但多数学校过多的注重体育特长生的专业成绩,而轻视他们的文化学习。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出现了重“特长素质”轻“文化素质”的错误倾向,导致他们畸形、不全面的发展。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练员,我深深体会到现有体育特长生管理模式的弊端,意识到文化成绩对于体育特长生培养的重要性,并形成了如下看法:

1追根溯源――高中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普遍低下的原因分析

1)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在造成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普遍低下的诸多原因中,思想上不重视是罪魁祸首。

从学校领导、体育教练方面来看,许多领导和教师在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方面存在“重体轻文”思想,对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重视不够,认为体育特长生的主要任务是体育训练,只要专业成绩过硬,在各项赛事中能为学校、教练争得荣誉就是最大的成功。在这种错误理念的影响下,学校和教师疏忽了对体育特长生的正确引导,忽视了对他们文化学习的监督与管理。

从体育特长生本身来看,他们大多是未成年人,自制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大部分体育生过分强调自己的体育特长生身份,把自己理所当然的归为 “另类”,甚至认为,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差是正常现象,根本不把文化学习放在心上。

2)对文化学习不感兴趣。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与体育特长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体育特长生普遍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存在厌学情绪。他们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文化学习中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走神、打瞌睡等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文化成绩自然低下。

3)时间有限,精力不济。

体育特长生每天有三、四个小时的体育训练时间,寒暑假也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大型比赛或专业考试之前还要进行集中训练。与普通生相比,他们的文化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另外,每天超强度的体能消耗,使他们的身体产生强烈的疲劳感,即便是坐在教室里进行文化学习,也是瞌睡连连、效率低下。

4)文化基础薄弱,跟不上教学进度。

在体育特长生中,也有一部分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对文化学习有兴趣的学生,但他们的文化成绩也不乐观。其主要原因是文化基础薄弱,知识衔接不顺畅,想学但是学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在体育特长生插班教学的学校,这种现象更为普遍。体育特长生和普通生在同一班级上课,教师授课不可能因为仅有的几名体育特长生而调整整个教学计划和进度。体育特长生因训练而耽误的课程日积月累,造成知识缺位,文化课基础更加薄弱,成绩日益低下。

2有的放矢――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的对策分析

1)加强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教师要对体育特长生耐心教导,并积极探索体育特长生文化教育的特殊规律,教练要为体育特长生将来的升学、就业考虑,与教师协作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除此之外,要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最根本的是要端正他们自身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文化学习。班主任、任课教师、体育教练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与他们进行交流,谈谈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一定要让他们明白: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丰富的文化知识是科学训练的前提,文化水平越高,对运动原理、生理、保健等知识理解得就越深刻,从而使运动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进行体育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考上理想的大学,这既需要优异的体育成绩,也需要合格的文化成绩,只有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才可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将来才可能找到好工作,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光鲜的体育成绩只是暂时的,它并不能保障我们日后的生活和前途。许多曾在世界上摘金夺银的体育健儿,退役后生活并不美满,有的甚至可以用“悲惨”来形容。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与他们相差千里的我们?通过这种师生间的交流,使体育特长生明确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把文化学习变成一种内在需要,放在和体育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是探索知识的动力。针对体育特长生学习兴趣不浓的现实情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尽可能根据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增强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体育训练、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强制灌输式”教学为“主体参与性”教学,使体育特长生把对体育训练的满腔激情同样呈现于我们的课堂之上。

3)合理分配时间,正确处理专业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任课教师和体育教练要同心协力,科学安排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与训练计划,在帮助他们提高体育专业成绩的同时,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督促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要时刻告诫和鼓励学生,以增强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动力。

4)单独编班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时间与普通学生并不同步,将体育特长生插班不利于他们文化成绩的提高。对体育特长生单独编班,大家的文化基础比较接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存在跟不上教学进度的问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学校应尽量安排体育教练担任体育班班主任,选派领导、骨干教师担任文化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严慈相济、恩威并施,有利于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

总之,体育特长生是学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要使他们全面、协调、多元化发展,必须提高他们的文化成绩。当然,提高中学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使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14篇

一、端正态度,加强素质教育

现在大部分的特长生抱着随波逐流的心态和“踩踏板”的不良动机选择了体育专业,教师作为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用道理和制度去规范其行为,树立其正确的人才观。特长生的共同点, 就是过分依赖自己的体育特长优势,而忽略了文化成绩的学习。因此,我们认为,要改变特长生的专业素质与文化成绩不平衡的情况。 首先,应加强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转变思想意识。笔者在田径训练中,要求队员按时训练,按时结束,严格考勤,强化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不服输的顽强精神,并坚持每周进行一次思想总结, 把自己在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进行讨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激发他们学习文化课的动力和自信心。针对提出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是端正大家的思想态度,虚心求教,静下心来一点点努力,积极的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去,把文化课学习看作与体育专业训练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方面都提高了才能保证未来具有更好的发展。

二﹑切实抓好训练、文化、生活管理

体育特长生性格比较活跃,头脑也比较灵活,他们之所以文化成绩比较落后,不是因为他们头脑笨,而是因为没有协调好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把重心过多的放在了训练上,而忽视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规范制度,严格训练管理

规范的制度,能有效管理学生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到约束和控制的作用,所以在每学期开学前,笔者制定出学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并在训练中严格执行这些计划和制度,使体育特长生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在具体训练中,教师要严格进行考勤,规范请假制度,杜绝学生以请病假之名逃训,从实际出发,把基本训练与发展个人技术特点相结合,及时总结,定期对运动训练情况进行检查评定,获取反馈信息,以求制定出适合我们自身的计划和管理制度,从而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帮扶结合,抓好文化课管理

目前,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是重中之重,他们在体育专业上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却不能为自己考取满意的文化课分数,这种不均衡,制约了体育特长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化课管理制度,把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家长有效协调起来,三管齐下,综合管理。

首先,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既要满足体育专业训练进度,又不能耽误学习时间,我校各个训练队伍都是安排在下午第三节课至晚自习前这一个半小时里,周末适当延长训练时间,这样既保证训练时间可以正常进行,又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受影响。

其次,以体育教师为主,与班主任,家长紧密配合,把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切合个人实际制订出学习计划和个人目标。每年我校都有体育专项考高分或达到二级、一级水平的特长生,但都因为文化成绩没上线, 而与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所以,在学习管理方面,我们各个体训队的教师每月都会与班主任组织召开总结会议,因材施教,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教育教学。 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抵触情绪比较大,我们就会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关心学生成长。这样一来学生得到的关注多,自然会认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

最后,抓好队员课外辅导和赛后补课是重要一环。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科学的安排辅导时间,比如,在训练调整期可以增加晚自习的时间,在比赛结束后的休整期,可以减少周末训练时间,增加周末补课时间,做到灵活机动。逐步缩小他们与其他学生的文化水平差距,为体育特长生提高文化课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细心关怀,抓好生活管理

加强体育特长生的管理,还包括抓好在生活方面的管理工作,只有制定健全的生活管理制度,才能掌控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体育特长生的生活管理包括课余时间的管理、训练后的恢复和营养合理安排。

首先,体育特长生是学校学生中的一员,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校其他学生一样,不能搞特殊作息时间,班务活动、寝室值勤、课余生活等都要严格执行,体育教师与班主任要清楚每个体育特长生品行、学习、训练的具体情况,监督学生的言行举止,纠正其不良生活方式。 个别体育特长生脾气比较大,在生活言行上不规范, 体育教师就必须立即纠正,提高学生个人素养。

其次,训练后体育特长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比较疲劳,所以有效的运动恢复与放松,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使其在生活上心情更加愉悦,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按摩,游戏,听音乐,心理暗示等方法,使学生能尽快得到放松与恢复。 特别在比赛前,许多特长生都会由于压力大,紧张,出现失眠等情况,这时我们全队就会集中起来,做点轻松的游戏,讲讲笑话,放点轻音乐来调节紧张的气氛,缓解大家的压力,使大家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压力,面对比赛。

第15篇

为了满足学生多元智力、多元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更多的学生彰显个性,全面发展,根据学校管理及特长生发展的需要,制定特长生管理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一、把握特长生的思想脉搏,切实抓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调查表明,特长生进入训练班的动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源于自身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并对某些科目感兴趣,这类学生往往满足于个性的张扬和发展,具体表现是只注意自己的兴趣,但纪律观念相对较差;二是以此作为升入高校的阶梯,这类学生往往文化成绩较差,考大学上线的几率很小,迫不得已只有考特长类高校,希望能圆自己的大学梦。

大多数特长生又往往存在过分自信或信心不足的不良心态,具体表现是拼命训练而不太注重或放松学习。特长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管理的主要内容,针对以上动机及其特点,并结合当前青少年的思想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对特长生要特别注意加强思想品德与理想教育工作。用道理去疏通疑惑,用制度去规范行为。

二、注重特长生的文化学习管理工作

1.加强管理,激发特长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学校领导既要重视特长生的训练,又要重视他们的学习。班主任、任课教师和专业教师要对特长生齐抓共管,综合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以班主任为主,与任课教师、专业教师紧密配合,摸清每个特长生的学习底子,帮助他们制订切合个人实际的学习计划,特别要注意文化课学习的奋斗目标,建立学习档案。每学期,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介绍特长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每个相关教师对特长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便于齐抓共管。

2.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特长生的作息时间应与学校整体作息时间表相结合,体育特长生早上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避免影响上午的学习;傍晚训练结束时间应控制在晚饭前半小时,以免错过晚饭时间,影响正常上晚自修;星期天适当补习文化课。使他们的学习和训练规律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抓实抓好特长生的训练管理工作

训练计划要充分考虑特长生的特点和各种环境因素。既要提出明确的各阶段训练目标和任务,又要有完成实际训练目标和任务的措施,规划出符合动态变化趋势及选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既要有基础训练的内容,又要有发展个人技术特点的手段;既要有整体训练的要求;又要有因材施教的措施;对其中不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部分,对妨碍特长生顺利地实现状态优化转移、达到状态目标的因素及时地加以修改和调整,以求准确有效地实施训练计划,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四、建立特长生档案,健全生活管理制度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