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实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雅化集团;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什么是财务状况分析
财务分析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吸收了现代经济学与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是财务学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工具。它是为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经营人级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尽管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规模、经营特点不同,作为运用价值形式迸行的财务分析,归纳起来其分析的内容不外乎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
二、雅化集团公司概况
四川雅化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四川省雅安化工厂,2001年9月、12月。雅安是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同意雅安化工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原雅安化工厂经营中的债权由新组建的公司承担。2003年11月26日更名为四川雅化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从2001年到2012年经过了多次的变革。期间,经过了9工商变更登记,(别是2003年10月21日、2006年6月4日、2007年5月25日、2007年11月27日、2008年9月18日、2008年12月30日、2010年12月2日、2011年5月7日、2012年5月31日),
2001年开始截止到2012年6月30日,注册资本由876.20万元增长到3200000万元。2010年11月9日在深圳证劵交易所股份上市交易。雅化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民爆产品定点生产企业、四川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厂商。目前,集团现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7个,包括民爆生产公司、经营公司、爆破公司、运输公司等。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雅化集团已成长为国内优势民爆器材生产企业,2010年集团工业生产总值居四川省民爆行业第一位,全国民爆行业第四位。
三、研究的目的
在当前的这个社会鞭炮烟花是各种大型庆典和活动的必选品,而且近几年的烟花爆竹的使用更加的频繁,尤其是中国的春节期间,到处都是烟花爆竹的声音,更甚至现在人们的结婚庆典也喜欢用这些来增加喜庆和氛围。所以导致现在烟花爆竹的销量逐渐增加,一个个的爆破企业也随之增加。可是现在国家提倡生态建设,烟花爆竹的使用会照成空气污染,严重的还会造成事故,于是政府要求部分地区,尤其是城市严禁燃放烟花爆竹。所以这就又影响了爆破企业的一部分营业收入。在这样的情况下,雅化集团的的盈利也受到了影响。
四、雅化实业集团主要财务状况
2010年,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公司克服了各种困难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线技术改革、新工艺进技术应用及市场需求不均衡等困难,积极做好资源调配应对市场变化,各公司、个系统协同作战。攻坚破难、共同努力,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
2009-2011年主要财务状况营业收入2009年为638,733,034.79元、2010年为763,097,888.72元、2011年为1,105,596,009.01元,10年比09年增加19.47%、11年比10年增44.88%。利润总额2009年为155,284,171.46元、2010年为184,078,320.37元、2011年为240,940,135.94元,10年比09年增加18.54%、11年比10年增加30.81%
净利润2009年为137,255,726.56元、2010年为164,515,318.67元、2011年为189,999,685.41元,10年比09年增加19.86%、11年比10年增加15.49%。毛利率2009年为52.01%、2010年为48.80%、20110年为42.19%,10年比09年增加了41.48%、11年比10年减少了6.61%
从上表的财务数据情况来看,集团09年-11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都在逐年增长,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司成功并购柯达化工及传统市场业务量的增长、销售收入的增长引起利润的增长。但每股收益率却出现异常情况,大幅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净资产的不稳定增减导致。公司毛利率较上年都有多下降,主要是报告期内,硝酸铵等原材料采购价格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原材料是公司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原材料的价格变动较大程度的影响着公司的利润,所以公司在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成本控制,是毛利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五、雅化实业集团资产结构分析
所谓结构就是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各类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不同的所有者权益占股东权益总额的比重。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资产风险小;流动资产比重大,资产流动性强,风险小;与当前偿债能力有关。流动资产比重上升,说明资产的流动性增强,偿债能力增强;也预示流动资产有闲置,公司盈利下降。固定资产比重下降,说明固定资产更新和磨损不同步,是固定资产规模下降;也可能是公司的经营战略发生了变化。
雅化集团的资产结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中流动资产2009年是25,785.92万元、2010年是153,471.62万元、2011年是107,992.37万元;固定资产2009年是12,064.69万元。2010年是16,029.91万元、2011年是24,198.69万元;无形资产2009年5,011.44万元、2010年是4,909.43万元、2011年是9,090.48万元。
2010年和2011年的流动资产比2009年高出很多,但相比2010年2011年又有所下降
主要是因为公司并购问题所引起的导致货币资金流出、销售收入的增加、预付雅化工业远去徒弟款项、存货需求量增加。固定资产逐年增加,可以看出集团的销售状况越来越好。无形资产也在逐年增加。由此可见,雅化集团在经过重组控股之后,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旺盛,经营规模大幅度扩大,控股企业当期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在加大,企业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六、雅化实业集团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本金和利息。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是与企业有关的人员都重视的问题,他们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偿债能力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风险程度,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是企业债权人、投资者、经营者和与企业有关联的各方面等都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的目的也有所区别。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能力。企业的短期偿债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反映企业即刻偿债能力。
雅化集团偿债能力分析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的流动资金越多,对债权人来说短期借款越有保障。这是从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来看。但是从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来看,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集团09年的速动比率是1.62%,流动比率是1.93%,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是263.56%;10年的速动比率11.06%,流动比率是11.44%,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是1036.92%;11年的速动比率是8.32%,流动比率是8.82%,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是751.72%。说明公司的流动资金相对比较充足,满足了债权人的短期借款保障。虽然流动比率相对稳定,但用来偿还现金债务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不能只凭借流动比例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应结合速动比率加以分析会更完善。09年-10年公司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较上期大幅度增加是因为公司首次公开发型募集资金似的公司货币资金大幅增长;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相差不大,主要是因为存货在流动中的比例较低。但是11年较上期降低的原因是公司并购导致货币资金减少。
从表中我们看到10年的资产负债率很低,虽然,资产负债率低表明公司承担的风险较小,财务成本较低,偿债能力较强,但是并不是越低越好,越低就说明该公司在本年度经营趋于谨慎。
七、雅化实业集团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是指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是指企业的产出额与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分析比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
2009年应收账款周转率23.05%,存货周转率0.00%,固定资产周转率5.83%,股东权益周转率2.30%,总资产周转率1.49%;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20.45%,存货周转率0.00%,固定资产周转率5.43%,股东权益周转率0.77%总资产周转率0.67%;201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24.50%,存货周转率0.00%,固定资产周转率5.50%,股东权益周转率0.64%,总资产周转率0.57%。根据这些数据显示来进行趋势分析3年的应收帐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存货周转率一直保持0.00%不变。说明雅化集团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对资产的运用和营运能力都保持在一般水平。总资产周转率明显下降的2009年到2011年集团的销售能力不佳。
八、雅化实业集团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的发展能力顾名思义就是企业的成长性,它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外部经营环境,企业内在素质及资源条件等。
通过了解得到2009-2011年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从33.39%增长到50.99%,看出本集团的烟花爆竹销售很好,在呈现上涨趋势企业的的市场前景很好。再看营业利润2009-2011年从125.56%-32.01%、净利润从2009年的144.81%到2011年降到了15.49%。从这大幅度的减少来看,公司的内部财政管理欠缺完善的管理公司的营业成本及各种费用开支大于公司的营业收入。公司应加大各种费用开支的管理,减少营业成本的。
九、总结
现今社会爆破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一般来讲,高风险必定伴随着高利润,较高的利润必然会导致大家都想去干。现在的爆破市场和建筑市场一样很混乱,进入门槛也比较底,竞争也比较激烈,利润也一般了。收入和风险不成正比,做的好还可以赚一点,做不好,经济损失不说,还有牢狱之灾。再者现在国家提倡环保,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在这样一个现状下,爆破企业怎么样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这就要求投资者认真的分析当前的形势。面对这样一个高危的企业,企业应把场地建人在人口稀少的地方,但是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加大爆破安全技术的研发,尽可能的减少爆破中会带来的危害。实行绿色发展。(作者单位: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关于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张红艳 2010
[2]关于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分析 彭源波 2001
关键词:石油;财务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各个产业在科学技术的冲击下得到新的发展,不仅给国际政治、经济及文化等领域带来巨大的机遇,还给传统企业的管理体制及组织形式带来极大的挑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会计系统,而财务会计作为经济管理中的子系统,在当前形势下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石油产业作为经济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财务会计系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在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1-2]。
1企业状况
中国石油行业经过数次改革,于1998年,重组创立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1999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发起设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在纽约及香港上市。公司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等多个业务领域,成长为一个上下游一体化、产销一体化的综合性石油公司[3]。
2我国石油企业财务信息化现状
石油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经济管理模式必须跟随国际企业的步伐,财务报告及信息的公布必须达到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我国石油企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20世纪末期,我国石油企业建立起石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当时石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从FMIS3.0开始转变到FMIS5.0财务系统,在FMIS3.0财务系统中主要是依靠人为的操作,FMIS5.0财务系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不仅增加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拉低了会计处理效率,会计工作人员在开展财务会计的工作中要面对大量的交易业务,其工作密度十分大。FMIS5.0财务系统的出现不仅改革了这种缺陷,还使会计工作得到有效的规范。FMIS5.0财务系统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对账证的核对及财务报表的核对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我国石油企业在2000年至2005年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构架,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模式,不管是在会计管理制度上还信息流程上均具有巨大的革新,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我国石油财务会计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的发展,即FMIS6.0,至2007年的FMIS7.0财务会计系统的出现。在这两年内,我国石油财务实现了地区公司到总部的一级会计核算。我国石油财务会计的改革,简化了财务会计工作的流程,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3我国石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在现阶段,石油财务会计信息化已是一种指导会计工作的重要理论,结合当前我国石油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以宏观的角度分析我国石油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全面综合石油会计信息化。石油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将会联系起各类信息化的分支学,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在当前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视角下,财务会计将会形成全面的学科体系。财务会计信息化作为当前各个领域的一种独特理论,其建设目标将更加符合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从而形成会计工作理念的综合体。在会计信息的未来发展中将会全面汲及项目投资、成本、企业收支及企业经济分配等方面,并将这些方面全面纳入公司的预算管理中,并且能够有效配合集团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其二,财务会计信息化将会综合各类会计信息的发展,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将会汲及其性质相近的所有象,并将其发展体系划分为多种学类,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来看,财务会话信息化相对复杂且包含的信息及领域十分广泛。在这种视角下,石油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将有效整合各种分类的会计信息化,并全面形成综合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其三,石油会计信息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将会对各个领域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研究,如管理会计信息化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之间的比较研究,而会计信息化的综合的实现,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化的质量。因此,在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模式看,会计信息化将会朝着更加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走入新层次。石油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其财务工作的定位应服务于集团公司的改革标准。本文从石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旨在促进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宁.浅谈财务会计信息的局限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2(14).
[2]狄方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1(12).
关键词:实践教学;技工学校;财务教学;操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0
由于财务教学本身的操作性就很强,再加上技工学校始终都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因此对于技工学校的财务教学来说,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只有实践教学获得保证,技工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1.技工学校财务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现状
1.1 校内的实践教学没有按照教学计划严格执行
校内财务教学的实践主要是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财务管理流程来实现,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即将面临的工作环境与状况有基本的了解与直观的认识,并在实践教学中获得操作能力的提升,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但是很多技工学校的财务教学却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而是将完成课程任务作为教学目标。对于学校安排的实践教学任务,不是采用敷衍态度对待就是直接改为课堂教学。
1.2 校外实践教学缺乏监督
校外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在学生已经通过校内实践教学掌握一定实际操作能力以后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获得锻炼,真正掌握相关的操作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提早适应工作岗位。但是由于校外实践的自由度比较大,因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怠工现象。为了避免这中情况,学校是应该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监督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切实学到有用的知识与技能。但很多学校在为学生安排好实习地点以后就对学生实行“放养”,让学生自行负责实习活动。
2.实践教学在技工学校财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1 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学生强化理论学习,更可以有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技工学生来说,强大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他们与高校学生相比最有优势的地方,因此技工学校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点,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来凸显这一优势。此外,实践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以后的工作状态,提早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为以后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奠定基础。
2.2 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不管理论知识学得多么扎实,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突发状况时难免会慌乱出错。因此,学校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临场应变能力。出现问题时,学生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冷静分析就是实践教学效果的最好体现。
2.3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做事风格
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财务管理的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实践出真知,学生有了操作做基础,就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做事风格,更高效地完成实践操作。另外,在扎实的实践操作基础上,学生还可以继续深入摸索,继而实现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因此,对于技工学校来说,实践教学在财务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在技工学校财务教学中应用的措施分析
2.1 整合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并贯彻执行力度
财务管理这门专业的操作性比较强,因此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校可以根据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计划。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好以后,为了切实保证其教学效果,要求各教师严格按照实践教学的安排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校还应该针对实践教学建立教学评价体系,让其发挥出监督实践教学的作用,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2.2 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除了课堂教学可以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外,实践教学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可以在技工学校财务教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技能竞赛。技能竞赛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基础操作知识,更可以在技能竞赛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并且这种活动的奖励性也会提高学生对财务知识的兴趣与学习热情,创造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开展竞赛活动不仅可以让实践教学更加丰富多样,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2.3 加强校外实践培训基地的建设
为了让学生在校内打好操作基础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获得锻炼与提高,学校应该重视学生实习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能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在企业里获得真正的成长。为此,学校应该加强校外实践培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学生才可以获得真正的锻炼与提高。
3.结束语
在实践教学的实施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职业素养、临场应变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并在实践操作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做事风格。因此技工学校需要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并贯彻执行力度、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加强校外实践培训基地的建设等措施来加强实践教学在技工学校财务教学中的应用,让我国的技工学校继续保持培养出的人才应用性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徐霞,刘贤仕,韩宇.完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基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09)
[2]闵晓波.职业学校财务课程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探讨[J].成才之路,2013(12)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通常向社会提供公益,并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力和职能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它不仅涵盖了科教文卫等各种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还包括许多行业和经济活动,其经费主要也来源于国家财政,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需要,将会计信息化应用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信息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而剖析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财务管理
一、会计信息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信息化浪潮冲击了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形式,已经改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形式和组织结构,影响了事业单位管理层的决策模型。会计数据处理工具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运转的计算机以及发达的互联网,会计信息数据不仅种类和数量巨大,而且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复杂多样。而事业单位财务信息主要产生于相关社会活动,是社会活动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数据反映,会计信息化能够将一些杂乱无章、具有时间顺序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和专业技术软件进行整理、加工、处理和提炼,最后生成有用的财务信息及其他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系统化的综合,是以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供为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系统,信息系统主要是提供有效的合乎要求的信息,信息系统不仅是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也是考察事业单位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化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营管理和经济管理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在事业单位管理系统中,决策是整个管理的核心点,而决策的正确性直接取决于能够获得及时、准确可靠以及充分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在事业单位管理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会计信息化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是事业单位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计信息化是成就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关键,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
二、会计信息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重要的运行内容,也是具有重要价值形式的管理方式,是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基于本身组织活动存在的客观财务活动与关系来进行,是对相关经费和资源配置和运用中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虽然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相对简单,但是在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下,其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会计信息化应用方面还是相对薄弱的。
1.事业单位缺乏财务信息的传递意识
会计信息系统将收集、加工、变化处理后形成的财务信息,通过一定的信息载体和渠道,及时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传递,而事业单位由于本身对会计信息的认识不够全面,没有将会计信息与管理决策进行有效结合,于是事业单位缺乏对会计信息传递功能的认识,而财务信息的传递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重要“血液”,事业单位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也就使得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形同虚设,会计信息系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事业单位由于本身对财务信息的忽略,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降低了会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作用,会计信息化系统存在严重的功能缺陷。
2.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的控制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虽然本身会计核算相对简单,但是也是具有大量的会计数据和财务信息的,在长年累积的大数据面前,事业单位对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显得尤为不足,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没有建立适合本身活动特性的系统信息流程,同时对于系统信息流程的控制能力不足,没有建立与会计信息化相配套的控制功能模块,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主要是财务信息在系统信息流程中必须保证信息质量,并且能够完整及时反映单位本身的项目活动情况,而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信息控制体系。一方面,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流程关注度不够,会计信息系统流程是信息流动的重要过程,每一个流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事业单位没有足够重视信息系统的流程是无法保证会计信息有效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取得会计信息化带来的相关数据信息,最终为提高单位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服务,这就对会计信息数据的质量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事业单位还没有对会计信息化建立有效的信息控制体系,对于会计信息数据质量的控制水平还不够。总之,由于事业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流程的重要性,缺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控制,对会计信息化的控制能力明显不够。
3.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无法适应会计信息化建设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管理的方法、程序、核素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建设会计信息系统必须调整会计管理制度使其与会计信息化相适应,只有配套的会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正常的运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管理制度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会计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也不够了解,在会计信息化管理中时常会出现与其要求相悖的情况。就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来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必需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的基本要求,岗位包括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岗位,在电算化会计岗位中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还没有熟练的会计信息管理、操作和维护技能,尤其是数据分析和软件操作方面。同时,事业单位也没有对会计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没有将自身特性与会计信息化管理要求进行有效的结合,更加没有建立会计信息化软件管理部门,缺乏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管理的专业能力。总之,事业单位没有根据会计信息化建设调整会计管理制度,而且还严重缺乏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管理能力。
三、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建议措施
1.大力宣传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化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事业单位必须尽早实现会计信息化,实行会计信息系统管理,是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更是事业单位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大力宣传会计信息化建设,定期调动相关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另外还可以引进会计信息化软件建设的高级专业人才,提高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此外,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化建设工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还涉及到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事业单位必须提升会计信息化重要性认识,并协调单位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共同建设好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各种功能。
2.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巩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事业单位要顺利运行会计信息系统,就必须对会计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是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正确运行的基础,健全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提高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管理水平;其次,增强会计信息化岗位的责任意识,切实做到工作有检查,事事有责任,并提升电算会计岗位的专业水平和职责能力,重视会计信息数据的管理、操作和维护工作,健全电算化会计岗位,落实相关职责;最后,完善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维护以及信息数据的维护,规范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保证计算机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和规范,同时健全计算机软硬件出现问题时进行故障排除和维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信息数据的完整性。
作者:马晓艳 单位:江苏灌南县教育局
参考文献:
[1]文琼.信息化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3):188~189.
四川省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35000
[摘要]事业单位内财务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最大特点就是使得传统会计工作同时跨越了时间、空间和速度的限制,使得现代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更加简便、快捷而准确,这对于财务会计工作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突破和进步,不仅使得事业单位内各方面的资源使用效率增高,更是使得事业单位内的会计职能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基于此来适应于现代全球化的经济状况。当然,事业单位内财务会计工作信息化进程过程当中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的,本文正是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之下对事业单位内财务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应用进行说明和分析。
[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进程面临的问题分析
1.1技术层面存在隐患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本质上就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但计算机系统本身固然存在着物理安全性能低的问题,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或者是数据传输过程当中,任何认为的过错或者是干扰都会导致数据损坏,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故障和崩溃以及计算机硬件的损坏等,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对于财务会计数据的安全来说都是相当大的威胁。除此之外,财务会计数据在网络当中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这主要是因为网络共享使得数据处于开放的环境当中,从理论上来看,任何数据都是有被访问到的可能性的,这就非常容易导致数据窃听或者是数据拦截等严重数据安全问题的发生。更为严重的是,网络病毒或者是黑客的入侵是能够对会计数据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的,电脑硬件及软件的崩溃和破坏以及会计数据的错误、丢失甚至是泄漏等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都是极大的损失。
1.2会计档案信息不完整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档案信息不完整同样是信息化进程的桎梏之一,会计信息化管理与传统会计管理是有着较大的区别的,主要就表现在会计档案的范围之上,信息化管理因为数据处理速度的加快和处理准确性的大幅提高,往往是能够对更为全面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但问题在于到目前为止仍然有相当多事业单位仍然按照传统的习惯仅保存纸质版的会计档案,尚没有形成保存计算机会计信息的习惯,这无疑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此同时还存在的问题就是多数电子会计文档都处于无法访问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财务会计管理文件处于安全性考虑多生成与特定的软件当中,也只能够在特定的软件环境下才能够显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较多会计文件在系统升级后就无法正常访问。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信息化应用分析
2.1采用安全运行技术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安全运行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指在财务专用服务器上加设防火墙和路由器,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限制外界获得访问财务专用系统服务器的权限,必要时候可以在会计部门局域网内设置电子屏障,通过多方面的防范措施来最大程度的避免会计数据库被非法访问。安全运行技术还包括财务管理系统自身的安全策略,如用户账号、权限和密码的合理设置等,同样是保证财务会计数据安全的手段,且也是最为基础和必要的手段。再者还可以通过网络安全技术检测来对财务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保护,一般来说就是安装杀毒软件和系统检测工具,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实时监督来保证问题在出现和发生以后能够得到及时的预警和修复,并及时发现和修补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当然,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必要的备份也是保证数据安全的方式之一,这样即便是在财务管理系统遭到破坏之后也能够实现快速的重构和恢复。
2.2加强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工作
关于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方面的指导意见,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主要就是要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通过事业单位内领导小组的成立来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与控制,并有效的将这样一项工作纳入到整个事业单位内的整体建设当中去,通过领导小组的管理控制及全盘规划来保证其职能和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事实上,这样一种方式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加强了执行力度,并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使得事业单位内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达到现代经济市场的标准和要求。
2.3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当中,档案的管理工作可谓是重中之重,一般都需要进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双存档,基于这样一种方式来最大程度提高会计数据的保险系数,当然,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利用电子档案进行存储时,要求用光电介质而不是磁介质,这主要是考虑到光电介质的保存稳定性和抗干扰性更强。电子档案的存储还需要考虑数据兼容和故障恢复时的二次开发问题,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往往就需要对同一文件进行会计软件多版本存档,基于此来避免后期出现更加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强调的就是要明确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要求其完全掌握电子档案的调阅权限和审批权限,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电子档案的完整、准确和安全。
2.4培养符合型人才
对于任何一项技术和工作而言,人才才是最为本质和核心的,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而言,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就更加强调工作人员素质的全面性,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人才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于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事业单位本身也要做好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这同样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进程的有效手段。
结语
通过上文当中的说明和分析就可以看到,事业单位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不直接生产物质,也不具备一般的盈利性质,但其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仍然是不容小视的,其资金来源于国家,那就应当为国家做好资金的管理工作。而信息化进程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应用和体现,就是希望能够通过更加高效、快捷和准确的方式来进行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财务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内容、拓宽财务管理的范围等等手段对财务管理进行优化处理,再将财务管理和单位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财务职能转变、单位总体管理水平提高、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
二、目前机关事业部门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内部控制没有落实
大多数使用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都是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贯彻执行。而且在会计岗位和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也是不够的,大部分的会计人员都是兼职的,业务交叉现象严重。
(二)财务核算不规范
其一,对原始凭证进行不规范的管理。例如,一些不法人员常常利用财务人员不按照规定严格审核原始凭证的漏洞,对国家的国有财产进行窃取。其二,财务人员的业务操作水平不熟练,通常在填制记账凭证的时候出现混乱、不符合规定的现象。其三,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规范。一些单位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对固定资产折旧管理也不注重。
(三)不合理的财务预算
虽然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的起点和预算管理工作的基本,但是在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没有财务管理的意识,只顾敷衍的完成任务并注重工作的质量,主管部门没有和下面具体的执行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而出现预算批准不准确。
(四)不健全的财务报告体系
由于目前国家的拨款比例有所下降,而且不少单位都可以通过众多方式得到收入。如残联系统从各级得到拨款,而在做全国残联系统财务统计报表及预算执行统计表时,多数单位做成了汇总报表,因为上级拨入专项经费时上级已列支,所以在下级真正支出时要将这笔款项收入数进行扣除,要做抵销分录及过渡性报表,而因为会计人员的能力和为了省事,最终这样的报表变成为上级定数字下级填数字,这样,原来的报表体系就不能适应当前的财务管理管理,无法真实反映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机关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一)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实行财务分级管理体制。机关事业部门的经费,都是财务部门和业务一起来管理的。业务部门主要是负责经费的预算、计划、分配和使用权。而财务部门则主要负责经费活动的组织和协调、监督管理和控制管理、供应和保障。由于目前财务管理较为混乱,所以,可以设立分管部门,把任务具体到各个部门,管理层次分明。此外,财务部门要对各个部门进行强有力的指导,在审核时应该具有专业性,要让各个部门知道“权在党委,钱在财务,事在部门”的基本原则,这样就可以避免业务交叉混乱,不断理顺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其次,预算管理工作要全面开展起来;在全面、充分的预算和统筹部门的日常活动和财务结果的同时,还要实现全部过程的监控管理,最后还得将实际的情况和预算目标进行例行分析,以便于能够使问题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改正;为了使得有限的资金能够得到最佳的分配使用,避免资金的浪费,就需要全面的预算编制和平衡;费用的支出和资金管理是核心的内容,单位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和工作的流程,而且要随时为单位提供较为有效的监控方法;建立一定的业绩考核考评制度,发挥奖惩制度的作用,从而提高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了给预算的执行情况提供依据,需要在日常业务中,收集各种信息。第三,构建较为精细的成本费用控制机制。首先,建立标准,残联系统各类康复培训标准就是完成任务消耗的基本需求,现阶段由于财力所限,康复与培训的标准是以“标配”为主---只能是基本维持康复与培训需求。其次,消耗定量标准的建立。所谓的消耗标准就是指为了维持机关的日常生活开支必须的基本需求或者是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各项开支的定额指标。消耗定量标准基本上由各级财政部分统一制定。
(二)强化流程的管理
1、有条不紊的工作流程
根据相关法规制度,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规范适时的实行调整,从而使建立的工作流程和审批流程具有完整性和规范性,并且必须要严格执行。
2、对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监控
对单位的工作实施全面的监控管理,财务人员在实行全面监控的过程中,可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跟踪反馈,从而避免了问题的蔓延恶化,保证了工作的效率。此外,对财务数据的有效分析,可以给领导层做决策提供依据。
3、强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识
首先,要正确看待政绩,不仅要得到上级的认同,还要让人民心服口服。其次,政府资源要有真正的效益,经费收支要平衡,弱势群体要得到实在的利益,改善其生活状态,这样,财务管理水平才算是是好的。其次,对于资金的使用要精打细算。对于事业的经费是及其有限的,所以,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要在目标和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便于让投入的财力物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4、强化服务管理,保障财务职能的转变
首先,在精细化管理中,财务人员要秉承服务保障的原则,不仅要精通财务的知识,还要对其他知识有所了解,深入实践中,多学多问多积累经验,了解现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和业务工作知识。其次,精细化管理工作要得到有效的开展,就必须要求财务工作实现“三个转变”,即是从记账核算到决策支持的转变,从事后静态核算到全程动态控制的转变,从机关工作到服务保障的转变。这些重要的转变,每个财务人员都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并要努力将其实现。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信息化;问题;对策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到来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使财务管理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保证高校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能够有信息财务管理的支持,对于推动整个高校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国家教育部对高校的教育体制不断进行改革,以及家长等对学生教育的重视,使得我国高校发展目前的政府政策以及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进一步导致了高校财务管理目前必须适应这些不断变化的政策和需求,将不同的需求和变革考虑在内,能够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现存的财务管理模式在转变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给予了它强大的发展机会和机遇,同样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首先需要分析高校财务管理现有模式及现状,具体如下:
1、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
当前,虽然很多高校引入了信息化技术进行财务管理,但是都体现为静态化的模式。该模式是在高校各项财务事务发生后,进行记录和反馈,静态的对财务、会计以及其他资料进行反映。尤其是当前很多高校像企业一样,建立了适合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集中记录了高校日常的财务和账实往来,高校需要这些信息时,只需要通过输入到系统中进行搜索,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高校期末进行扎帐时,将总信息集中性的储存在信息化软件之中。我国少部分高等学校已经采取了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将财务管理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这标志着管理体制和管理技术的进步。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高校的各个部门以及高校下属的分校的财务往来主要反映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日常账务登记簿上,网络模式会将这些日常业务进行汇总登记,最后生成凭证向高校本部进行传递,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后一步就是由高校总部的财务处对这些凭证进行审核,核查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完成最后的记账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就是能够对高校的各个部门以及各分校的日常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能够提升对高校的内部控制,因此,高校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对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有直接影响。
2、高等学校现有财务管理模式的不足
虽然目前高校应用了信息技术,提升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主要体现为下列几点:
(1)分权管理方面。前文分析提到的高校静态财务管理模式有点类似于分权管理,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全部是由各个系部和部门承担,并且将财务管理的决策权下放到各个系部和部门。这种模式对于高校总财务处部门的工作量的缩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降低高校的财务管理成本,以及促进财务信息在高校各部门之间的流通,但是该模式存在重要的不足就是财务处缺乏对分信息的监督和控制,这造成了高等学校财务总部与分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高校的人事部、各分学院不能够很好的理解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而影响了学校的财务总目标不能在各学院、各部门之间进行落实与实施,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率。由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管理权力,他们往往陷入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境地,没有从高校整体利益角度进行考虑,导致了对高校整体利益重视度不够。直接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成本。
(2)集权管理方面。而前文提到的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则比较类似于分权管理,该模式的主要优点就是能够对高校各系、各部门以及各分院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从而保证高校的总目前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贯彻实施与落实。由于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比较严格,就要求了如果高校采取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就必须有一套与其相适应的网络系统,能够对各系、院以及部门的信息进行传递和控制,尤其是在传递的过程中,保障信息的质量。但是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这些要求就要求高校必须支付较高的成本,同时伴随着高校管理较高的集权化,导致各分院额各部门之间的创造性不足,也削弱了部门之间的应变力。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学财务管理的新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了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促使高校财务管理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优点以及高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根据信息化技术以及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综合考虑。
科学而全面地完善和改造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适合高校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
1、动态协同式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
(1)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同于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和静态财务管理模式,后面两者仅仅是从集权或分权中的一个角度来进行财务管理,而新的动态协调财务管理则把集权和分权结合起来,进行管理。这种模式既要求高校建立一套统一性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也要求建立一种能够有效的分配收益和权限的方法。动态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也要求能够充分调动各个部门以及学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当给予这些系和部门以及学院一定的自,从而在整体上把握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得高校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
(2)协同合作。新的动态财务管理模式要求能够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财务部门与学校内部其他部门、外部供应链以及社会上其他部门之间相互协同,促进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通,从而促使高校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相互统一,能够集中进行管理和控制,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
(3)动态分析。高校财务管理的动态分析要求从高校整体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对高校的各项财务业务进行动态的跟踪与管理,在考察各个部门的业绩和绩效过程中,需要制定出相关的动态性财务指标,这些指标必须符合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同时结合已有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以及新时代下的管理方法,找出高等学校的项目状况受到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动态跟踪与管理。
2、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动态协同财务管理模式
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而本文提到的动态协同财务管理模式就是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财务管理,当前很多高校都在建立数字化校园,因此,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必须结合这一趋势,通过引进和建设适合高校本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来促进管理模式的集权与分权的相结合。高等院校的动态协同财务管理模式涵盖了现存管理模式的有点,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适时反馈和管理模块。该管理模式要求对高校的各系、各院以及各部门之间的需求进行汇总,该模式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包括账务系统模块、个人薪酬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决策信息支持模块、动态信息反馈模块、分析模块等六大模块。各大模块之间应该相互联系、信息资源应该适当进行交流和共享,不断提升各大模块的工作效率。动态协同财务管理模式的最重要部分是以动态信息反馈和分析模块为核心的信息系统。信息的及时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因此,信息技术对于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开展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的策略
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构建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参与,这些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调性决定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战略措施能否顺利实施,也决定了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新建立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必须坚持系统论的观点,从多个方面努力。
1、高校“ERP”。高校应该结合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即ERP,由美国咨询公司提出,核心思想是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公司进行管理,以便能够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该系统结合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能够促进资源最高效、最合理的使用,从而确保公司收益能够最大化。因此,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要想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必须采取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各所高校应该建立一套与高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财务系统应该能够实现动态监督控制,对高校的财务资源进行整合规划,尤其是要通过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来分析高校的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与业务模型,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并在财务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该根据该管理系统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完善,不断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促进高校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
2、高校“BPR”。“BRP”的核心是对业务流程进行再改造和重新设计,通过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手段,重新优化和设计业务流程,促进业务流程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实现集成。高校财务管理理念应该与“BRP”理念相适应,为了充分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职能,必须不断扩充财务管理的职能范围,从校园整体出发,将校园的各个职能都划到高校财务管理职能中。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是按照职能部门对业务进行划分,这导致在运行过程中,各项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较低。为此,通过“BRP”可以将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对高校的各项部门进行整合,包括后勤管理、决策部门、教学管理以及决策部门等,从这几个部门进行整合,促进各项业务流程能够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整合,有效地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
3、高校“JIT”。信息化时代强调及时性,因为信息的作用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可以依据“JIT”理念,该理念强调准时生产。而该目标与高校要求建立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似。高校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其运行过程中必然涉及众多的财务信息,一旦这些财务信息产生,必须及时反馈到财务管理系统中进行处理。能够使财务业务能够产生协调效应,由此生产出各种财务信息。及时的财务信息能够降低业务活动与财务处理时间上的差异,从而降低业务与财务的不对称性。尤其是不对称导致的时间滞后性。使高校的财务资源配置和业务运作协调同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财务成本,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宁冰.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商,2014(21):107.
[关键词] 财务信息化;问题;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24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035- 02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一个企业如果在信息化方面落后,很可能在竞争中就要落后。信息化中,财务信息化又处于中心位置,财务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然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和其他诸多因素,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大中型企业尤其明显。本文通过分析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计算机辅助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的发展阶段着手,从财务信息化应用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 计算机辅助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求,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由于企业发展以及行业行情的需要,中国的财务软件从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从自主开发、委托定点开发向标准化、通用化、商品化、发展到现在的专业化。伴随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其管理的环境与手段都发生着巨大改变,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了满足企业更高的财务工作需求,同时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企业现在所面临的最一般问题和最常见的问题有以下方面。
2.1 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目的性不够清晰
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的目的性认识不够清晰,有的是为了配合上级公司布置的任务,被动地实施,做一步,看一步;有的是看别的企业在搞,生怕自己在某一方面落后,不好看;有的是想把财务信息化实施起来,但对于怎么应用还不甚了解。如此等等。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企业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时比较草率,管理者往往抱有一步到位的错误想法,盲目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由于不具备相应管理水平,系统的可操作性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虽然表面上建立了财务系统,但实际上对企业所接收的信息不能深加工,更不能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从而无法带来管理效率的提高,浪费了企业的资源,有可能返工,加大成本投入。
2.2 人员配备不到位
由于财务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不仅涉及到财务部门,还要涉及到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业务部门,加之大中型企业一般建立时间较长,人员流动性慢;很多岗位,现有人员存在年龄偏大,业务技能落后,知识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或者人员老化,学习新知识比较吃力。难以适应新的信息核算系统。
2.3 相关部门协调不畅,推进困难
财务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集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公司的大部分部门和业务,收集数据等工作又十分繁重,需要公司上下各部门的大力协作,如果部门不够认真重视,势必影响到整体工作进度。
例如,销售部门需要提供完整的客户信息,以备期初录入,还要计算账龄等工作,还需确定客户的信用记录,以确定公司的销售条件、收款条件、价格优惠幅度等;采购部门需要完整的供应商信息,以备后期进行信用评估,确定适当的付款条件,会否有采购优先权等等;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需要提供各项资产的详细信息,有的还需查阅初始采购记录才能确定。以上都是财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内容,缺一不可,任务较重,这就要求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2.4 自身业务不够规范,实施财务信息化工作难度较大
由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间较短,企业类型较多,有的企业改制后仍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机构设置也比较传统。业务核算比较富于个性化核算,不太适合现有的财务信息化标准工作要求。有的部门存在多重领导现象,不利于以后的标准化核算;业务部门习惯了人工工作流程,很多信息仅提供简写名称等个人习惯程序,难以符合信息化的标准操作程序。
3 财务信息化实施的几点建议
3.1 树立财务信息化管理观念,明确信息化目的
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起明确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观念,明确实施的目的,通过管理模式的变更,使企业管理水平能够有大的提升,进而提高企业效益。
3.2 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人员配备问题
财务信息化是一项新的工作,必须要有新的工作方式与之适应,人员素质必须跟上。或加强培训,或新增人员,必须要有符合新业务的条件的人员才能上岗。
3.3 设立专设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
应由企业高级经营者负责统一协调工作,监管各项工作进度,及时解决问题,推进整体工作;设立奖惩机制,对工作先进的部门、个人进行嘉奖;对未按期完成的,要有适当的处罚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3.4 理顺工作顺序、办事流程,使之符合财务信息化工作要求
对原有的具体工作内容要逐项识别,使之在应用了新的信息化处理方式后,仍能顺利开展业务。
对不符合标准信息化处理的业务要及时修正工作方式,以使原有工作内容能够持续开展。
3.5 及时记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便于与软件公司沟通解决
[关键词] 财务信息化;财务软件体系;大数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22
[中图分类号] F232;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043- 03
0 前 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逐渐完成了从硬件、软件、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变革演进,当今社会成为了信息化的社会,高校财务必然也成为信息化的财务。高校财务信息化是结合现代财务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实时化、多元化、个性化的财务信息平台,是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财务思想。
1 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情况
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从无到有,由简至繁,在过艰难摸索之后,已普及推广,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其表现方式是具有业务核算、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等功能,且保证准确和实时性的各财务子系统。
文章将从财务相关的报销、收费、数据共享和数据提取等方面分析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情况。
1.1 报销
报账是财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数十年罕有变化的传统报销模式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网上报销。它改变了传统的报销模式,通过互联网建立财务框架体系和面向业务的前端系统,申请报账人可以随时随地提出报销申请,经领导审批,相关资料递交财务后无需现场等待,关联的无现金系统会将报销金额直接转到对应人员银行卡上,规避现金使用风险。
网上报销将网上申请、预算模板、核算系统、无现金付款规范对接,实现了基本核算和预算控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报销管理和数据查询等基础外,进一步扩展了自助收单系统、智能机器人、物流系统、短信平台、公务卡报销。
自助收单系统:置于自助收单机内,与财务核算系统相联,扫描在网上申请预约的报销单,收单并打印回执单。
智能机器人:相对独立,存储常见财务知识,解答报销人的疑问,将财务人员从重复的咨询工作中解脱出来。
物流系统:嵌入网上报销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关联,获取报销进度,方便报销人员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查询。
短信系统:将财务核算系统,支付系统与电信短信平台相联,后台核算处理过程中随时给对应的报销人员发送短信,支付成功后也及时发送短信进行提示。
公务卡报销:与财政部门的国库支付系统联网,实现公务卡网上认证及报销。
网上报销由报销人员自行申请填写基本信息,财务人员通过网络获取并实现智能处理,是财务信息向网络化的转变,它强大的数据功能和高效的工作效率将财务从繁重的基础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推动了财务从核算到管理的转变,不断完善扩充的网上报销附属系统则是这一重大革命成果的延伸。
1.2 收费
学生收费收入在高校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大,学费管理工作重要性突出,直接关系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学费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实现学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每年的入学集中收费加上平时的零散交费,使收费工作跨越整个学期,复杂而繁重,如今我国各高校基本都实现了银行批量代扣、电脑网上缴费和网上查询,同学们利用电脑登录即可缴交学费、住宿费,既减少了财务人员的重复工作,也解除了学生缴费的地点限制,显著提高学费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面对如今各类自助设备、移动终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高校的学费管理系统势必也面临新的局势:
一是范围上有所扩大,基于Web的收费包含了固定的学费住宿费以外其他收费如重修费、医保费、水电费等零星收费;二是交费方式增加,扩展到电脑终端以外的自助机、PAD、手机等移动设备。
关键词:财务会计 发展会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53-03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一切,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真正推动社会飞速发展的力量只是近几个世纪的科学技术发明。15世纪航海技术的发明使人类发现了新大陆,从此掀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18世纪蒸汽技术的发明实现了社会的工业革命;而进入20世纪中后期,IT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人类正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一个更加崭新的时代――信息经济时代。我国已把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作为基本国策。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会计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必须不断适用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不断利用新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创新,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如何改革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变革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新型的会计信息化体系,是21世纪财务会计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目前会计学面临的新课题。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搜集、加工、传输、存储和应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
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这与以实现会计核算业务计算机处理为目标的会计电算化不同。
2.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环境重构会计模型。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改造,按现代管理模式重组会计组织和会计流程,可以支持“网上企业”、“虚拟公司”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3.会计信息化将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来构建会计信息系统。横向上,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子系统有机结合,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纵向上,不仅包含基本的会计核算系统,还包括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更高层次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不仅考虑到信息技术本身的运用,更多考虑的是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会计信息化的关键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构和优化,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同时,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高度共享性和开放性,将使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由传统的及时性提升为主动性和实时性。会计信息化使企业内部人人都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处理者和使用者,会计信息将通过网络系统接受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随时监督,传统以簿记为主的会计组织也将改变,甚至不复存在。所以,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名词、口号的变迁,它更应该代表一种与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二、会计信息化产生的条件与动力
1.会计信息失真等现实问题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直接原因。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在规定各项经济政策时缺少真实、可靠的客观依据,使企业内部管理者对资金总量和财务成果表现出来的清偿能力和变现能力缺乏正确认识,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解决问题,许多专家把目光投向了会计信息化。
2.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型之间的矛盾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内在因素。信息社会里,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要求会计要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传统会计模型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与工业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手工的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这与信息社会对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的要求相差甚远。传统的会计处理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不适应和不协调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内在原因。
3.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会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会计,提高财务信息处理与输出的速度,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财务信息的要求。
4.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首推会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因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并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首推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能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达到内外数据共享,为其它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但现行的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构建信息化会计。
三、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是新形势下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
1.会计电算化的局限。
(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已有20多年,它强调的是对传统会计处理手段的电算化。因此,这种电算化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高速运算的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这种工具论的思想导致会计软件的开发思路依然沿用传统的会计循环理论,只追求如何模拟手工会计处理流程,替代手工处理方法,忽视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会计,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并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同时,目前的会计软件由于过分强调会计人员的习惯,使得这种会计软件变成了一个无需人工干预的“傻瓜”型软件系统,其结果是使人们只看到减轻劳动强度的一面,而忽视了会计人员参与管理和分析的一面。这样不利于调动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照此下去,“现在意义上的会计职业和会计职业教育,也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是极为致命的。会计电算化是工业经济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按其理论建立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重在满足内部管理的、封闭式的系统,是企业内部的一座信息孤岛,与企业外部社会信息系统相互隔绝。这种系统即使实现了网络化,也只是一个孤立的资源贫乏的局域网络。这种状况已远远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可以说会计电算化的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落后了,我们必须将传统会计模型与信息技术完善地结合起来,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2)会计电算化无法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产生的巨大影响。例如,网络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虚拟公司”的出现,使会计基础理论之一的会计主体假设产生了动摇。虚拟公司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组合而成,各个独立的企业可以在虚拟公司开展业务之前组合,也可以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可以在完成一项交易后即行解散,也可以视情况继续维持这种组合关系。组成虚拟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分合迅速,可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组合方。虚拟公司也可以通过网络把数以百计或数以千计的个人联合在一起工作,待业务完成后立即解散。可见,虚拟公司与传统的实体公司在组织形式和业务经营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但在网络上它又确实是一个公司,并且在经营着业务,那么就必须要对其经营的业务进行反映。因此,有必要将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转变为多重主体假设。同样,由于虚拟公司是临时性组织,时分时合,经营期间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对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以及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会计基础理论都将产生强烈的冲击。
2.会计电算化的未来――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在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之际,由现代信息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信息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旋律。会计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会计事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3.会计信息化是会计改革的需要。会计属于上层建筑,在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均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会计社会环境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变化呼吁会计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革命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也强烈冲击着传统会计模型。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构建现代会计模型,再将现代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统一,构成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应该体现信息环境下会计变革的要求,反映会计与技术的结合及相互影响。
4.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企业信息化的目的,首先在于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即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测量和控制实现自动化。为此,企业需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来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减轻人们的劳动,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信息化的另一目标是实现计划、财务、人事、物资、办公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并通过网络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所以,企业还需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力图实现从生产到管理的全面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AIM)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该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为赶上时代步伐,必须提高工作效率以增强竞争能力。未来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信息的竞争。这就需要开发与应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分析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系统。信息技术的升级和应用的普及,信息技术方法的更新,公用数据交换网络的建立和迅速发展,为企业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目前,会计核算的众多子系统已经使单台计算机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只能使用在较小的单位,而以管理为重点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系统其数据收集和信息使用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单位和部门。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以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这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如何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进程相对较为落后。如何把会计信息化推向全面实施,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这是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是一项艰巨、长期而宏伟的任务,也是会计发展史的一个质的飞跃。笔者认为,目前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长期以来,会计行业地位偏低,使得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较差。要适应新时期的会计发展需要,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家应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针对我国人才供给现状,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一方面,要从宏观的角度加大信息化方面的教育投资,为企业、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各类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员工的再教育工程,以提高员工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建立起一支素质高、技术硬、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常规且结构化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工作将由信息技术的信息系统完成,会计人员应更多地从事那些非结构化且非常规化的会计业务,并完成评价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工作。因此,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体系包括:管理学中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信息技术科学中的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系统理论方法科学和实施管理科学的系统论、控制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软件工程、IT治理等等。从而培养会计人员的以下几种能力:沟通能力:会计人员不仅能提供信息,而且能与企业高层领导和其他管理者交换信息,建立有意义的关系;战略性和关键性的思考能力:能够将会计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联系起来以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关注企业客户和市场的发展:能够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满足客户不断变化需求的建议;为关联信息提供科学解释:能够为互相有内在联系的会计、财务及非财务信息提供科学解释;技术熟练:能够熟练地利用会计和信息技术,并推动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制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各种规则。
2.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即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测量和控制实现自动化;一个是要实现计划、财务、人事、物资、办公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并通过网络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所以说,企业信息化包含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在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的体现。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应有之意,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会计信息化。加快企业信息化速度,就是加快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3.加强企业内外的互动。由传统会计发展到信息化会计要求沟通方式由单向沟通转变为双向交流,思维方式由线形转化为网状。这实际上就是要形成一种互动状态,互相借鉴、互利合作、及时反应、借脑借力,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互动成为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动力和源泉。因而,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要加强企业与政府部门。企业与会计及管理软件开发商,企业与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企业内部组织成员之间,企业与其他外部单位及个人之间等的互动,通过各方互动,共同推进会计信息化。
4.做好软件系统开发。
(1)逐步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计算机作为使用工具,应该突出如何提供快速、准确、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决策信息,如何更透彻地描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当前的财务软件应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会计核算子系统和管理会计子系统,前者侧重于向企业外部提供有关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信息;后者则侧重向企业经营者及各层管理部门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预测、决策信息。企业在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的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而要有效地控制“三流”,单靠财务部门使用软件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必须将其业务信息纳入软件管理的范畴,软件功能将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财务软件必须从部门级应用向企业级应用扩展,建立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接口,彼此共享,做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才能真正从全方位、多层次体现可信的决策信息。
(2)全面实施网络化管理。财务软件不是财务部门单独使用,而是各部门协同共享,这必然要求财务软件网络化。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调,远程报表、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实现集团企业对分支机构的集中式财务管理,它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网络财务软件是基于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软件能够在局域网和广域网范围内整合使用,适合远程应用,支持电子商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大量先进的高新技术,为开发与应用网络财务软件奠定技术基础,基于Internet/Interanet的WEB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和三层结构组件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开发网络财务软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另外,防火墙(Firewall)技术是实施网络财务软件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它可把企业的内部网与Internet隔离开来,作为企业网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5.逐步建立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系统和审计。
(1)随着IT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计信息化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大部分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和措施失去了作用,产生了新的控制内容、新的控制手段和技术。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一套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系统,内容包括:组织与管理控制;系统日常操作管理控制;系统维护控制;会计数据资源控制;网络的安全控制;应用控制等。
(2)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内部控制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审计目的、内容、手段也发生了改变。由于企业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相互连接成为计算机网络,审计单位需将自己的计算机终端联到企业的计算机网络上,审计时,审计人员在自己的终端上就可以调取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进行审计。因此,必须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规程,包括: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系统开发审计、应用程序审计、数据文件审计等内容。
6.做好规范化监督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保证会计信息化全面实现和顺利开展,各级财政部门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宏观管理中具有法律的领导地位和职责。会计信息系统的宏观管理是国家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应从制度、软件、人才等多方面予以引导和支持。包括:制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制定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规章及专业标准;评审会计核算软件;大力抓好人才培养;推动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五、结论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已经或正在跨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正渗透到各个行业,我们既要满怀热情地迎接信息社会的到来,又要正视会计在此环境下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更要有勇气积极投身到会计的变革浪潮中。只有这样,会计才有可能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张瑞金,蒋砚章.会计信息系统[C].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C].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杜美杰.信息系统与会计内部控制[C].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段景泉,朱思泽.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监督检查[C].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5.胡元木.信息资源会计研究[C].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6.喻世友,祁军.全球总经理学[C].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7.杨大立.会计信息化诠释[J].会计之友(中),2006(12)
8.任晓红.试论会计信息化[J].太原大学学报,2005(02)
9.廖治宇.我国会计信息化研究现状浅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18)
10.单涛.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J].财经界(下半月),2006(08)
11.树友林.会计信息化环境与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09)
12.张翊.会计信息化应用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6(02)
关键词:会计 信息化 企业 财务管理
一、前言
会计是企业内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计量、确认、记录与报告等方式来完成对企业财务方面的管理,做好会计工作,有利于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科技这一因素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是对于人们的日常社会发展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建设,科技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会计工作也受到科技因素的影响逐步走向信息化道路。会计信息化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代表来完成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完善,而且通过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加准确的实现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减少人为的失误,对于企业的整体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化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问题
企业会计信息化是新世纪发展之下的必然要求,尽管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好处,但是不可避免的会计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不少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提出解决措施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这些问题。
(一)缺乏专业性人员,系统设计的不够严密
随着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财务管理系统也日益趋向于完善,但是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有一矛盾也日益显示出来,就是财务方面的人员在计算机能力方面是有所欠缺的,而掌握计算机能力的人员却对财务方面的知识不够熟悉,这也就导致会计信息化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加上会计信息系统在设计方面还不够严密,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系统的运营不畅以及人员的配备的不够完善,影响企业正常财务管理工作。
(二)容易出现数据错误情况,影响企业财务管理
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之下,企业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主要还是通过相关的财务软件,利用这些财务软件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由于这些财务软件都是提前编程好的所以一旦出现初始数据错误的情况,就会导致整个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都发生错乱,而错乱局面造成的话短时间内也难以及时恢复,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
正视会计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发挥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绩效的作用,因此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此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培养以及专业性人才,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符合新时展之下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是必然的趋势,因此,企业为了促进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与晚上,首先要做到的一步就是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加大专业性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已有员工的能力与素质,这里所提到的专业性人才主要指的就是同时兼备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管理知识的人才,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要提高入职门槛,选择最为合适的人才纳入公司,从而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与此同时,针对已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企业要通过培训、座谈会等形式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让员工摆脱手工记账的方式,运用现代化技术来进行会计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会计信息,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明确财务管理目标,优化财务软件
在以往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开展的会计工作主要围绕就是以提高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新时代下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就导致这样的财务管理目标也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正确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该顺应时势,明确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并制定符合企业在新时展之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处于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的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要明确财务管理目标,丰富财务管理内容,以此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实现。同时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之下,会计工作的开展主要由财务软件来实施,为此企业应该优化财务软件,在核算的基础上研发带有管理功能的软件,实现数据的共享,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
(三)结合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促进会计信息化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全方位的竞争,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竞争,而且更包括外部的资金链、客户资源等外部资源的竞争,所以要想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技术,使得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这二者之间有机的组成在一起,以此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事件数据都是可以由计算机实时生成,也就是说原来由财务人员进行手工编制的业务凭证、会计报表等等,都可以借由计算机来完成,不仅有利于减轻相关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为企业外部的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在财务管理中实现会计信息化,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对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化这一目标的有效实现,不仅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整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花.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
关键词:大数据 财务 管理 可视化 路径
年来,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遵循业务与财务系统高度集成、业务协同处理的原则,企业资源管理系统(SAP ERP系统)已贯穿公司总部、省、市(县)三级,并全面覆盖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运维、工程管理等生产经营主要过程,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专业系统建立有效接口,实现对设备资产信息、电量电费信息、财务资产信息等各种海量业务信息的一体化运用。随着信息化的高度集成发展,会计业务所需要的数据已从业务末端向业务前端转移,业务前端的事前控制和管理已成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全面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所涉及的数据已从会计数据走向更广阔的业务数据。对于业务和财务高度信息化的企业而言,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那么如何高效地挖掘、整理、运用和分享海量数据呢?笔者试以数据可视化理念突破数据迷雾,借此建立财务管理可视化路径进行有益的探讨和思考。
一、财务管理可视化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系统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导致海量数据的产生,可视化是大数据简单化的有效形式,也是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的企业集团在信息化进入高度成熟阶段后进行信息整理和挖掘的常用方法。基于此,海量、异构、时变、多维数据的可视化表示和分析在大型企业后信息化时代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运用。可视化以数据挖掘为基础,将数据以图表等形式展现,能够一目了然地揭示数据中的复杂信息,同时通过对细节的翔实展示、或对总体及分类数据的重新梳理和展示,能够使受众有效地产生对数据的洞察和新的理解。也就是说,可视化就是把数据、信息和知识转化为可视的表示形式并获得对数据更深层次认识的过程。
电网企业由于跨区域多层次经营,除主营业务电力供应(购电和售电)外,还存在电网建设、电网检修、物资供应等各项专业性子公司,财务和业务系统高度信息化后,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人们突破大数据技术中人的瓶颈和突破时空的界限,通过一体化平台或数据仓库将不同系统的数据汇合整理在一起,并将冗杂的数据(不仅是财务和业务数据,还包括邮件、文档、图片等)进行有效分析处理,使其简单化、直观化、视觉化,然后依据这些统计分析结果来衡量整个管理效果,并据此进行下一步的经营决策。电网企业的业务和财务数据“可视化”管理最终为实现企业各项资源的一盘棋管理和最优化配置提供最有效的支撑手段,成为新型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方式。
二、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可视化的实现路径
借用信息手段,当前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可视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基于数据仓库基础上的运营监控可视化
所谓数据仓库是指一个支持DSS(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集合,并且该数据集合具有面向特点主题、集成性、随时间变化和非易失的特点,利用数据仓库,整个公司的所有的信息系统数据包括当前的和历史的被合并到一个数据库中,用于支持规划和预测等功能。以SAP为例,SAP BW(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被认为是功能比较完善的一个数据仓库解决方案,可以满足SAP(如SAP 的R/3 Master和Transaction Data)和非SAP系统(如Flat File和Database)的整合,拥有丰富的数据转换工具、易于使用的前台报表和整合的Web报表,可以通过不同的工具将数据转换到非SAP系统中,以及拥有非常实用的报表展现工具,将集成的数据以报表、图形、文档等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可视化的有用信息。
通过基于ERP系统和相关业务系统基础上的数据仓库建设,可以构建企业级的运营监控和风险预警体系,包括综合绩效指标体系、核心资源指标体系、运营状况指标体系、关键流程监控体系,以及通过信息搜集和整理对企业内部指标及外部宏观指标进行有效监控和预警,通过数据模型分析企业发展能力、竞争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并通过指标体系搭建、场景构建等要素实现全景展示企业运营状况,通过可视化的财务及业务管理能力实现对公司经营情况的全面掌握。可视化的运营监控中心可以有序开展监测、分析、运营数据资产管理、协调与全景展示等业务,实现电网公司对人资、财务、物资、规划、建设、运行、检修和营销等主营业务活动、核心资源以及客户服务的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24小时在线可视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数据异动和问题并协调解决。最终,通过可视化对大数据的有效管理,促进企业资源全面集约和高效利用、业务紧密衔接和高效协同,促进企业效益提升。
(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资产管理可视化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具有点多、线长、面广、数量多、价值高、技术密集等特点,由于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容易脱节,造成账实难以一一对应。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与电网系统息息相关,电网系统结构本身又是非常复杂,如果仅用数据表格或文字的形式来展示网络,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导致网络所包含的信息无从体现,将复杂网络方便、直观地展现出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进行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是用来处理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数据,使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并被使用者所利用的一种计算机技术或工具。从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来看:地理信息系统有着对地理、空间进行分析的巨大能力,与此同时电网企业ERP系统固定资产主数据本身就包含了地理信息。电网设备具有地域分布广、管辖设备量大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实现现有设备(资产)数据的图形化显示,实现直观可视,增加灵活性,对电力部门的生产、经营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电网规模日益扩大,需要管理的电力设备数据、用户数据、规划数据越多,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从空间和位置角度将有关信息集成起来,与企业ERP系统的固定资产主数据和营销客户数据通过编码联动来实现资产数据到设备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和时域信息的可视化、直观的管理,实现电网企业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统一,通过直观、可视化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奠定物质基础。
(三)基于远程图像处理的原始凭证可视化
现代的远程图像处理与传输为会计和业务的原始凭证电子化提供了可能。原始凭证电子化是指通过信息系统深度开发实现原始凭证影像管理功能,通过扫描枪、扫描仪、摄像设备、摄影设备等进行原始凭证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实现原始凭证的电子化管理,电子化为在线原始凭证可视化提供可能。在SAP系统、电子报账系统、营销系统、协同工作平台等的影像管理功能中,通过原始凭证分类编码管理等技术方式来实现原始凭证及其电子影像的全过程跟踪、电子影像与会计凭证自动挂接等功能。原始凭证电子化可以采用“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中心(SG-UDS)”作为原始凭证影像的统一管理平台,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加入自定义属性管理和自定义维度查询等增强功能,并与各财务应用系统间建立接口,实现原始凭证电子化信息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
在原始凭证电子化、可视化过程中,通过影像识别技术,实现原始凭证信息结构化管理,使数字内容与业务凭证可以正、反向查询,可通过凭证编码查询相关挂接的数据内容信息,也可通过数字内容信息查询到挂接的凭证编码;实现对原始凭证的内容分类管理、带属性管理、综合信息检索及查询管理等多维的管理方式,从而达到原始凭证的结构化、规范化管理要求。基于远程图像处理的原始凭证可视化可以实现各类经济业务纸质原始凭证管理过程的规范化、电子化、结构化,加强财务与前端业务集成以及各系统间的信息融合,可以随时、随地便捷、高效地查阅原始凭证,提高经济事项在线审批、稽核效率,防范财务风险,全面提升财务集约化、信息化水平。
三、结语
大型企业后信息化时代必然面临大数据的生产、分享和应用问题,电网企业更是如此。可视化是大数据简单化的有效形式,可视化财务管理也是企业集团财务面对大数据时代必然的结果,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已全面联动和协同处理,基于数据仓库基础上的可视化运营监控、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资产可视化管理、基于远程图像处理的原始凭证可视化正是电网企业致力于财务可视化管理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当更多的文字、更多的图像、更多的方位、更多的沟通变成数据,当更多的数据变成资源,基于可视化视角的财务信息化提升工作将会为大型企业财务管理创造更多的价值。X
参考文献:
1.苏坤.运营检测(控)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研究与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3,(6).
2.耿建新,洪图.会计原始凭证无纸化问题探讨――基于电子商务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1,(8).
3.蔡勇.数据挖掘技术在电网运营监控平台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
4.庄晓丹,陈建,蒋锦霞.浙电电网设备基础数据管理平台的设计[J].电力信息化,2012,(1).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一、企业集团化的财务管理与其特征
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的中心环节,其功能主要是对相关资金进行科学的筹集,同时对这些资金进行有效使用以及合理分配。财务管理中还涵盖了财务管控、财务监督与财务评估等工作。在企业集团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具有其与小型企业不同的特征。1.企业集团化的财务管理是将风险关系结合的管理,企业集团化总部的财务部门会对各下属子公司的财务活动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协调与企业集团有关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既要维护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活力又要维持整个企业集团化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是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目的。2.企业集团化的财务管理的中心是对财务管理权限的设置,该特征主要涵盖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母子公司财务管控权利配置为主的各主体企业之间的财权的界定与划分;二是对企业子公司财务权限的分配,该分配必须集团中心企业的财权分配为主。3.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应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维度出发,财务管理工作应与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以此来制定符合本集团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主线上,不然财务管理工作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二、企业集团传统的各种财务管理模式
(一)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指母公司将各种财务管理决策权分散给各个子公司,自身进行自身的财务管理,是通过子公司间接管理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子公司对本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充分的自,母公司在其不损害整个企业集团的利益一般是不会进行过多的干预。该财务管理模式母公司通常只是保留对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事项的决策与审批权,往往强调的是结果控制机制,母公司只管对子公司的业务能力与经营结果进行审核与评估。以此可以知道子公司是相对独立的,有足够的决策权,同时根据市场状况以及公司自身条件获得更大的权限。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各子公司的积极性、灵活性与创造性,同时有效减少决策周期,将繁冗复杂的决策程序简化,在某种程度来说可以提升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效率;同时将财务管理风险有效的分散,让公司的决策更加符合市场实际情况。其主要劣势在于致使子公司只顾着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与短期效益,并忽视了整个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这样极易损失企业集团的整体与长久利益;同时降低了母公司对财务资金的调控能力;也极大的削弱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制约,同时不利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以及最优化配置,企业集团的优势就不利于发挥。
(二)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就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所有财务决策权都进行集中统一,不给子公司划分财务决策权。该模式下企业集团的财务权限大多聚集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进行严密的监控,在财务管理制度上面是统一的,从某种程度来说整个企业集团是个企业,而母公司是企业的决策层,子公司就是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就是说子公司是母公司业务的扩张与延伸。该模式的优势是企业母公司能进行统一的财务调配,能根据整个市场的变化制定出符合整个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财务分配;加大了母公司对下属公司的管控,避免其损害整体企业集团的利益;同时增大了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单独集中在母公司上,其不论是资金量还是规模都大大增大,其风险自然也就随之增加;有利于整个企业集团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增强资源在集团内的流动性,更加有效的发挥出企业集团的集团优势。
(三)混合式财务管理模式
混合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将分权与集权两者进行结合形成的财务管理模式,其往往是以分权为基础的集权,集权控制下的财务分权。其主要是将资金筹集、运转、分配等集中于一体,再对借款额度、资产变卖以及重大资金调度等关键点进行控制的财务管理模式。其并不是简单的平分集团的财务控制权,企业集团应在公司章程上合理地制定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权限的分配,母子公司应采取统一的会计制度,设立不同级别的财务机构进行财务监控。该模式往往是根据自身企业集团的需求进行改变,企业集团的财务权利集中程度的不同就有相对集权型以及相对分权型的两种模式。相对集权型更多的体现出集权式的财务管理优势,而相对分权式就突显出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但是在企业集团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种相对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好把握那个标准。
三、并且完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一)健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部门
集团公司要对资金投资进行财务集中管理,就必须有专门的投资部门,首先必要要有组织机构上的保障,最有效的办法是在集团公司总部的股东会下设立管理委员会,专门对企业集团的资金进行投资管理,并且可以增加其职能,比如对企业的战略目标的设计、对各个级别的财务进行审计、对各个级别的薪酬进行规划以及评估绩效等职能。能有效的保证企业集团总部的决策在各个子公司的贯彻于落实,更加有效的实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
(二)财务管理模式规范化
1.财务资金管理。主要通过对各成员资金动员、资金流动与投融资决策过程集中化,再利用资金预算、资金定期分析报告、资金调配权、统一融资等手段进行资金管控。首先是对各成员的银行账户的管理,企业集团母公司要加强对子公司开户的控制,同时子公司在开立银行账户时应向母公司报备。
2.资金监测。资金监测涵盖了对资金的监控以及预测。母公司的财务部门应充分了解各子公司每个时期与时点可以运用于必须支付的资金,为此,需建立资金预算制度与资金监控制度,并设立相关预算部门。
3.筹资管理。母公司应加强对各子公司的筹资渠道与方式的管理,避免子公司擅自进行筹集资金,各子公司在筹集资金时应取得母公司的同意并上交筹资报告,同时母公司应对子公司的筹资方式与渠道进行充分的考核与审查,避免损害整个企业集团的利益。
(三)完善各项制度
1.建立财务总监委任制。该制度是世界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进行财务管理的基本措施之一。该制度具有事前控制、常规性审计、有效反馈、高度专业与独立、及时等特征,可有效帮助企业集团母公司获得各子公司财务管理状况,并且加强了对企业集团子公司财务的管控。
2.审计管理制度。结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根据自身企业集团的特点制定适合的审计管理制度。企业集团可以设立各个级别的财务审计机构,并且下级财务审计机构直接向上级财务审计机构负责,而最高级财务审计机则向股东会负责。各级财务审计机构应定期对各个企业集团成员进行财务审计,并且下级财务审计机构制定相关财务审计报告上交给上级财务审计报告,最高级则进行整理,归纳与评估。能有效控制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
3.实行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能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不需要再进行转化。同时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也能更加快速的汇总,不需要耽误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企业集团的管理层能快速了解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的经营状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集团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一个实践性的研究课题,财务管理模式涉及的环节较为繁多,其涉及的利益关系更是复杂。但是企业集团化要想更稳健的发展与扩张就必须重视并且对自身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审视,甚至可以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行必要性的改革。希望本文能对相关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阳.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3.
[2]安宁.我国企业集团化过程中财务管理模式创新[J].现代商业,2015(07).
[3]周艳.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发展[J].中国证券期货,2011(09).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会计对企业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掌握着全部的财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时信息依据的提供者。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会计行业也开始了信息化变革,并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企业也在不断进行着相关技术的提升,进而全力迎接会计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一、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内部带来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工作,会计信息化的广泛应用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工作,获取了财务部门核算工作的支持,传统的财务部门关注更多是人员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让人们除了重视人力的管理还之外,还要做好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把控工作,这在很大基础上增加了企业管理工作的风险。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企业各项凭证的检查以及账务的对比等都通过计算机设备完成,这就对数据的完整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地把控录入数据的准确性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二)会计信息化给财务工作人员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储备较多的专业财务知识,能够利用计算机系统完善财务各项工作,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以及风险控制方面都需要计算机系统操作完成,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更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有关软件及其应用技术,包括财务管理能力方面。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对财务工作人员更加严格,需要财务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三)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审计工作的影响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会计部门的一个重要部分,肩负着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各项工作,监督工作完善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传统的审计工作更是采用部门对部门的方式,并且通过独立的审计部门完成和进行。在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后,企业已经将全部的审计工作交由计算机系统完成,所以企业也增加了审计部门的工作任务,审计部门除了要做好审计监督工作外,还要能够确保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完整以及整个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保证数据的真实和准确。
二、加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员工思想观念
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会计信息化,就必须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及时进行思想观念教育,要求员工及时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技术操作,运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同时,提高员工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意识,积极的进行风险预测,促进会计信息化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加强财务人员技能培训
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应注重引进具备专业财务管理知识和熟练的信息系统应用能力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强大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更加高效的进行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同时,企业应重视加强对于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如为员工讲解最新的财务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同时,邀请会计信息化系y的专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技术操作指导,使其可以熟练掌握和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而大大的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改进。
(三)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企业要想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就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首先企业应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可以从员工的制度责任意识进行优先培养,为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环境,进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其次,要加强财务风险机制的完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许多风险因素。因此财务人员要依据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对财务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找出所存在的风险隐患,为企业的项目决策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实现职权分离,交叉稽核,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加强财务信息风险防范
网络信息环境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加强对内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检查和监控,对于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定期的进行检测和监督,对于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实时管理和保护,阻止恶意软件的入侵,避免篡改或窃取相关财务信息,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从而有效的控制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另外,还要加强信息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与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以免受利益驱动将企业财务信息泄露给竞争对手,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五)全面提升会计信息化的利用效率
当前阶段,会计信息化利用效率较低是目前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所以,企业想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努力提升会计信息化效率,并将会计信息化作用发挥到企业日常业务中去,所以实现会计信息化与企业经营业务流程两者的有效融合是当前企业发展中的任务。只有增加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会计信息以及会计信息剖析体系中的应用,才能提升企业内部经营的整体效率,实现企业人力、物力的有效配置,有效的提升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企业经营工作的全面开展。
综上所述,在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个有效环节,让会计信息化能够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性,确保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兼顾,进而带动整个企业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集团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要点;原则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2
财务信息化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以互联网为办公条件,实行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断和监督的财务行为,实现数字化财务管理,最终使集团财务管理实现全面信息化。集团型企业具有成员数量大、经营领域广和分布区域多的特点,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加剧,传统的集团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现代化的企业应该具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办公条件,也是当今企业谋求发展的客观需求。
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
(一)第一时间获取财务信息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对市场经济的财务信息造成强烈冲击,尤其是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对财务运算、分析的速度要求更高。对于大型的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信息量呈指数上升趋势,同时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财务核算和分析手段就显得捉襟见肘,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实行财务信息化,建设自动化、统一的财务公布体系,能够提高财务控制水平,缩短信息公布周期,给予企业高效、便捷的信息支持,满足企业持续性发展的管理需要。
(二)促使财务核算和管理规范化
企业在最开始采用信息化手段,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传统财务工作手工劳动,使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效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绝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好处和效益,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已经得到全面运用,切实提高了集团的财务管理水平。特别是在管理难度较大的集团型企业中,使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手段,使得企业的财政和核算得以统一,财务信息的披露标准得以建立健全,从而实现了财务管控和财务信息的高效管理。
(三)给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支持
财务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实行,可以打破传统各自为营的垄断和割据现象,将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循环系统,使财务信息能够真正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根据目前集团型企业在进行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来看,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一)财务基础工作方面的缺陷
在传统的财务基础工作中,财务的分析工作由于财务核算和报表披露的口径不一致而难以得出有效的财务结果,导致很难通过分析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做出一个准确的预测,为企业的业务抉择做出一个正确的导航。
(二)财务信息系统方面的缺陷
一个高效统一的、网络化的、先进的财务系统能够促使一个企业的良好运营,并且对这个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正面影响。但是目前的集团型企业的财务系统在工作人员素养、网络系统安全及维护、实施难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实现财务信息化绝不可能是一朝一夕间的事情,是需要企业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积极配合,付出巨大努力,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才能形成的。
(三)企业业务信息系统方面的困境
集团型企业的业务类型多,较为繁杂,在实现企业业务系统有效统一,高效运转的目标前,与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样,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四)财务信息应用于分析方面遇到的挑战
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管企业是出于自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外界政府机关等监管部门的管理需要,都应该对集团内部的财务信息分析应用进行更高水平的建设。根据目前企业的建设情况来看,其信息分析与应用能力是不能满足企业快速、高效发展的要求的。数据的分析没有办法保证精确性,也无法保证财务信息与企业业务信息进行融合,比如企业的数据庞大而信息量过少,不能实现信息的多维度分析,难以从数据中挖掘有效的潜在信息,都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财务信息化建设注意事项
针对以上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困境,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一)切勿过度依赖自动化程度下的高效率
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固然能够提升财务办公效率,使财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然而现有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业务情况也离不开相关业务人员的参与,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不能过分信赖财务信息化的高效率办公,也不可能完全实现财务工作的自动化。
(二)实行财务高层集中,分层管理的手段
大型集团企业的业务种类、公司结构、管理层方法都不尽相同,企业的高层管理对财务数据信息的要求也都有各自的制度,因此要想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实行高层集中、分层管理的手段。具体要求为:在企业层面,对核心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后,统一交由各级管理层进行分级处理,这样一来,既能使公司的财务数据透明化,高层领导都能实际掌握公司的财务数据,也使得财务信息化建设更加灵活,为公司的不同部门成员间实现高效的、个性化的财务需求提供系统支持。
(三)对财务信息化建设抱以冷静的心态
集F实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固然能够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更快发展,但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最终与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手段落后,处于低层次的管理水平阶段,那么就不能寄希望于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就能够改变集团目前的财务困境,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财务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挂钩,是互相影响的利害关系。
四、集团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一)财务系统统一的原则
集团型企业的子公司较多,业务类型繁多,因此财务科目也不全相同,造成核算体系的差异性较大,使得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难度加大。因此,相关系统专家要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对企业所采用的各种财务设备进行综合评定,而后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及特点,筛选出最适合企业的、稳定性强的设备系统,在集团内部进行推广使用。
(二)会计科目、核算方法统一的原则
集团型企业的财务系统分散,那么会计科目和核算方式也必然不统一。因此,应该对集团内各个单位部门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方式进行有效整理和统一,既能满足企业繁复的会计科目预算要求,又能够符合核算方式简便整体的原则。此外,还应对会计科目进行日常维护管理,使集团内各个单位间的会计科目的维护权限经由总部统一掌管,才能使会计科目的维护同步化,使用和管理也可以统一。
(三)坚持业务、商务和财务于一体的原则
企业除了会计科目、核算方式的统一之外,还应该将财务的静态会计课余与动态的业务流程进行统一规范,才能到达预期目标。比如对大型的物流集团企业,就需要组织业务、商务和财务专家开展业务流程的制定工作,遵循“业务―商务―财务”的循环路径,商讨各个板块间的关键部分,确定经营的流程和内容,规范业务的具体操作,提高业务效率,规避风险。比如对于物流企业,将业务系统、商务系统和财务系统进行三体整合之后,财务核算就可以得到全面的改革,改变以往确认债务信息专门通过财务人员录入的局面,转变为商务系统中的凭证信息按照会计核算整合之后,只要商务人员确定无误后在进行提交,系统就会将这些凭证导入ERP系统。大大节约了财务人言录入信息的繁琐过程,也节约了人力和财力。
(四)深化应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运营
在以往的在数据存储和整合相统一的信息平台上,企业通过采集各种不同的历史数据,运用数据分析和模拟软件,将其进行分类整理和正确的分析,实现对财务信息事后控制,这种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日益发展的业务需求了。企业不仅要具备对历史数据的全面掌控,更应该具有对未来做出准确的判断、合理的预测,使企业收集得到的财务信息发挥其最大化的功能,为企业高层领导者做出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的导向作用,在完善犹跟踪机制。
五、结语
文章主要就集团型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论述,首先简要阐述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其次就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做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就集团型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注意的三个原则做了相关的补充。总之,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传统财务管理中的诸多难题,但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实现,这就需要企业的集体人员共同参与,不断摸索,争取最大限度地使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刘申仁.浅谈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4(05).
[2]李魏曼子.企业财务信息管控如何突破[J].上海国资,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