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范文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1篇

20xx年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第三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和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第六条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第七条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二)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三)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四)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五)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六)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七)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八)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第八条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分管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二)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三)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四)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五)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六)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七)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八)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九)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十)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十一)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十二)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 卫生部成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组,成员由医院感染管理、疾病控制、传染病学、临床检验、流行病学、消毒学、临床药学、护理学等专业的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起草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诊断的技术性标准和规范;

(二)对全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三)对全国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四)对全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业务指导;

(五)完成卫生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组,负责指导本地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性工作。

第三章 预防与控制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一)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二)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三)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

第二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应当根据情况指导医疗机构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和控制工作,并可以组织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第四章 人员培训

第二十三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充分发挥医院感染专业技术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

第二十四条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第二十六条 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

第二十七条 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所辖区域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各项工作和控制措施;

(三)消毒灭菌与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及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状况;

(四)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工作情况;

(五)现场检查。

第三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存在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责令限期整改或者暂时关闭相关科室或者暂停相关诊疗科目。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对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调查取证等工作,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监督管理和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予以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一)未建立或者未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

(二)未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分管部门以及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三)违反对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

(四)违反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和隔离技术规范;

(五)未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六)未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供职业卫生防护。

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未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或者发生医院感染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传染病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未按本办法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三)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四)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五)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第三十七条 中国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中国卫生部门归口管理。

第2篇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 现状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88-02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医院综合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卫生部开展的“医院管理年”、“大型医院巡查暨质量万里行”等活动中,医院感染管理都被列为专项检查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摆在了医院管理的重要位置。通过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督查、调查等方法,明确了目前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并分析如下:

1 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三级医院2所,县级医院8所。

1.2 调查内容 深入医院,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设、消毒、灭菌方法、消毒灭菌的监测;医院感染监测;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的规范包装、存放;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及手卫生等进行调查。

1.3 调查的依据 是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标准要求进行。

2 结果

2.1 缺乏本院适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未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院能执行的规章制度的有9所医院,占90%。

2.2 未按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和效果监测 不同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平衡,能正确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医院只有1所,占10%,基本上能正确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医院只有1所,占10%,不能正确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医院有8所,占80%。

2.3 医院感染监测 只有1所三级医院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监测,占10%,9所医院均未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监测,占90%。

2.4 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的规范包装、存放 绝大多数医院对无菌物品及使用中的一次性物品乱摆、乱放,未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存放。

2.5 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及手卫生 10所的医院都存在无菌操作观念差,手卫生执行率低 部分医务人员还未意识到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重视不够。

3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选择1所三级医院为试点,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3.1 建立制度 落实制度 规范管理

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规范要求,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根据医院的性质和特点、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要注意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修订和补充,用制度来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率,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2 增强法制观念 强化法规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及维护自身权益的关注显著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如《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

3.3 加强培训 更新知识 警钟长鸣

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2007―2010年分别对新分配人员、实习生、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等4851人次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洗手指征;医院感染事件回放;医院感染检查中存在的隐患以图片的形式反馈给大家,并提高整改措施,让大家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管理和操作,深入科室对在操作中存在问题的及时给予指导。

3.4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现代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不是凭感觉来抽象的评判,而是以数据作为结果。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为医院领导提供制定医院管理指标的依据,也为合理分配有限的感染控制资提供源提供信息。监测的方法: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3.5 加强消毒灭菌工作,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消毒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如工作不到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所以必须严把消毒灭菌关,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规范,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手术室、供应室、病房、口腔科、内镜室等重点部门应按医院感染规范要求去做。

3.6 规范无菌物品的包装、存放、管理

按《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要求,规范无菌物品的包装、存放、管理流程。

3.7 结果 如下表:

表1 2007年6月―2010年1-10月感染率、漏报率干预前后数据对比

4 讨论

4.1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如不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去做好各项检测工作,发生医院感染,特别医院感染爆发,医院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声誉严重受损。

4.2 调查分析

4.2.1 对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不一 医院感染是目前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危。部分医院领导只注重医院的经济效益,仍存在重治轻防的思想,对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也不够重视,管理职能难以发挥。

4.2.2 忽视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更新、无落实。

4.2.3 无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难以完成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管理、业务工作,难以保证对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和环节实施监督检测、检查和指导。

4.2.4 没有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不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更没有分析总结,无法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

4.2.5 感染防控工作薄弱,诸多环节存在隐患,一旦出现医院感染暴发,很难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

4.2.6 全员参与意识不强 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感控人员和个别领导的事”,忽视了自己在医院感染管理中也是管理者及执行者的身份。

4.2.7 消毒、灭菌知识欠缺 医院自身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面意识薄弱,未开展对消毒、灭菌效果的有效监测。医务人员对使用中消毒剂性能、使用方法、浓度等掌握不准确,缺乏监测手段等,这不仅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易导致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产生耐药性。极少数的医务人员错误的认为:任何未经清洗、消毒的物品,只要经过高压灭菌,任何微生物都能被杀灭。因此,有的包布未做到一用一清洗、破烂;有的物品、器械反复使用已破损、生锈、血迹斑斑的仍在使用;石蜡油为非水溶性剂仍作为器械保养的剂;植入型器械未每天每锅灭菌做生物监测;浸泡无菌器械的容器不消毒灭菌;浸泡无菌器械消毒液不知道要做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等等。

4.2.8 医院感染监测力量不均衡 有的医院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力量薄弱,领导不够重视,兼职人员忙于应付各种事务性工作,对医院感染工作力不从心,或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虽然也有医院感染的计划与总结,但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内容和可操作性,调查方法大多是靠医生报表的被动监测和回顾性监测。

4.2.9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规范 大多数医院无相应的消毒灭菌监测方法,未定期对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及紫外线灯管的强度监测。

4.3 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引起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在调查中发现,医院感染制度落实不扎实,主要是法制观念不强。近年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并非少见,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部分医院存在重医疗技术轻医院感染的倾向,多数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像“雾里看花”,知道是美好的事物,但模糊朦胧,看不清真面目。误认为,医院感染防控是专业人员的事,与己无关,对医院感染防控缺乏理解配合,这种防控意识的欠缺,严重阻碍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发展。殊不知,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医院感染隐患,医疗护理工作的每一个节点都需要防控医院感染,每一个人都有防控责任。为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增强医务人员法制观念和依法行医的道德规范,不管是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及人民健康服务都是势在必行。只有重视和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控制医院感染,杜绝医院感染的暴发,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减少了医患纠纷,才能共筑和谐。

5 小结

普天之下,以民为本;医疗安全,重于泰山。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所在,医疗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即招致严重后果。近几年,不幸发生了类似“丙肝事件”、“手术切口感染暴发事件”等等,赔偿、善后、挽回医院在社会的不良影响,需投入的人力、财力是多少有形、无形的支出 医院感染事件,特别群发感染事件,频繁被社会暴光,给患者增加痛苦和费用,也给医护人员增加压力。因此,医院感染防控像一座大坝、一道防线,保护着患者的安危,保护着医院的正常运行,保护着医院的名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表面看只有投入没有回报,实际上是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杜绝感染,方可减少纠纷,提高医院名誉,而一旦放松监管,工作出现纰漏,就会预防失败,甚至感染暴发流行,医院不仅蒙受经济损失,甚至使整个医院都受到影响。所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各级医院管理者应加强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消毒管理办法》

[2]《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4]《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5]《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第3篇

医院感染是伴着医院的发生、发展而发生、发展的,只要有医疗活动,医院感染就不可避免会发生。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 在SARS、禽流感、流感样病例爆发后,我院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把曾经科归属在内科室的感染科独立了出来,增加了设备,加强了队伍建设,尽力满足感染控制工作的各种需要,极大地推动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向前迈进。我院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三级网络组织,制定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了培训计划,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通过书面考试和不定期考核等形式,不断提高全员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措施执行、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下面就我院在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方面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建立、健全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我院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定, 如医院消毒隔离制度、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医院感染爆发控制流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故)应急预案等。目前我国有许多与院感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这些与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的法律和规范使医院感染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2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三级网络组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主管业务的副院长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工作,下设院感办,由院感办主任担任医院感染日常管理工作,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相关科室主任任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各相关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担任组长及副组长;形成医院感染委员会-院感染管理科-科室的三级监控网络。

2.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感染方面工作,建立会议制度,至少每月开一次会,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2.2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认真执行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科室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危险因素认真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措施。

2.3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由1-2名科室医生或护士专人管理,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上报感染管理科。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3 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我院控制感染的工作主要由医疗、护理等非专业人员负责。从专业角度看,其知识结构存在天然缺陷,对预防知识缺乏全面了解,对控制感染提不出专业的建议。由于从属某一部分工作,工作不被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我院由院感科负责,每月组织一次全院职工院感知识培训学习,学习后进行书面考试和不定期考核,对考试或考核不合格者,给予象征性处罚,直至其考试和考核合格。

4 加强了重点科室、项目的医院感染管理对重点科室、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医疗废弃物、污水以及抗生素使用管理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质控检查,定期在医疗质量上反馈感染方面的工作近况、消毒效果评价,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4.1 一次性用品的管理,从进购、储存、发放以及使用后的处理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

4.2 监督与感染相关的重点部门,如发热门诊、传染病房、ICU、手术室、检验科、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室等,院感委员会人员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其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消毒管理及日常防护。

4.3督促正确使用抗生素,定期进行使用率监测和临床使用考核,重视抗生素的选用、联用、药物配伍和疗程等,对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科室、个人,分析原因,督促整改,并在院一级层面曝光。

4.4规范医疗垃圾管理,集中回收,尤其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废弃物等必须进行严密消毒,然后才能处置。对每天产生的医疗垃圾由专人管理,并认真作好登记,做到来有源,去有踪。

4.5定期监测医院污水,达到有关国家标准后才能排放。

4.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掌握手卫生知识。定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细菌学监测,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4.7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特别是新工作的职工和轮转科室的人员、实习学生,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其中职业暴露为重点内容之一。

5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价控制措施效果,提供医院感染本底率,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爆发,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提供辩护依据。院感专职人员每周一次主动深入临床,针对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高危人群开展目标性监测。

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将医院感染管理与各科医疗质量考核挂钩、院感督查的奖惩分明、定期通报、督促整改是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取得显着成效的有力措施。只有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控工作,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监测常规化,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7,6.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依法做好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监督工作,切实履行传染病防治监督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检查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检查。

三、检查对象

(一)医疗机构: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负责:县直各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县卫生局负责辖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查。

四、检查内容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废物处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剂使用等情况,详见表1。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疫情调查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情况,详见表2。

表格使用:每个受检查的医疗机构填写附表1;受检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填写附表2。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09年4月)为动员部署阶段。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9年4月—7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卫生监督所要按照本实施方案开展监督检查。

第三阶段(2009年9月)为总结阶段。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卫生监督所要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09年9月15日前将附表3和工作总结书面上报市卫生监督所,同时报卫生局疾基妇股备案。

县卫生监督所联系人:*

卫生局疾基妇股联系人:*

六、为确保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顺利完成,特成立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监督工作组:

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县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县卫生局副局长

*卫生监督所所长

成员:*县卫生局疾基妇股股长

王章良卫生监督所副所长

李文良卫生监督所干部

卫生监督工作组设在卫生监督所,由卫生监督所具体负责。

六、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配合,突出重点,严格按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辖区内的监督检查。

(二)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纠正,依法严肃查处。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依法做好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监督工作,切实履行传染病防治监督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检查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检查。

三、检查对象

(一)医疗机构: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负责:县直各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县卫生局负责辖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查。

四、检查内容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废物处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剂使用等情况,详见表1。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疫情调查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情况,详见表2。

表格使用:每个受检查的医疗机构填写附表1;受检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填写附表2。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09年4月)为动员部署阶段。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9年4月—7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卫生监督所要按照本实施方案开展监督检查。

第三阶段(2009年9月)为总结阶段。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卫生监督所要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09年9月15日前将附表3和工作总结书面上报市卫生监督所,同时报卫生局疾基妇股备案。

县卫生监督所联系人:*

卫生局疾基妇股联系人:*

六、为确保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顺利完成,特成立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监督工作组:

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县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县卫生局副局长

*卫生监督所所长

成员:*县卫生局疾基妇股股长

*卫生监督所副所长

*卫生监督所干部

卫生监督工作组设在卫生监督所,由卫生监督所具体负责。

六、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配合,突出重点,严格按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辖区内的监督检查。

(二)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纠正,依法严肃查处。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依法做好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监督工作,切实履行传染病防治监督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检查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检查。

三、检查对象

(一)医疗机构: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负责:县直各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县卫生局负责辖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查。

四、检查内容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废物处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剂使用等情况,详见表1。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疫情调查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情况,详见表2。

表格使用:每个受检查的医疗机构填写附表1;受检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填写附表2。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09年4月)为动员部署阶段。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9年4月—7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卫生监督所要按照本实施方案开展监督检查。

第三阶段(2009年9月)为总结阶段。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卫生监督所要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09年9月15日前将附表3和工作总结书面上报市卫生监督所,同时报卫生局疾基妇股备案。

县卫生监督所联系人:张昌华

卫生局疾基妇股联系人:李国燕

六、为确保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顺利完成,特成立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监督工作组:

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成员:

*

卫生监督工作组设在卫生监督所,由卫生监督所具体负责。

六、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配合,突出重点,严格按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辖区内的监督检查。

(二)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纠正,依法严肃查处。

第7篇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特制定责任书,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并遵照执行。

1.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2.科室应建立医院感染责任制,明确每个医务工作者包括卫生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3.医务人员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

4.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的每项操作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执行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

5.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巾一带一用一灭菌。

6.工作人员必须在检查和治疗每一个病人前后,均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和手消毒,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及时更换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

7.病室保持通风、整洁,地面、桌面每日进行清洁,必要时消毒。

8.诊疗床、换药床应每日进行消毒,床单每天更换,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9.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10.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主动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11.发现病人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以上条例望科室认真遵守,如有违反,发生医院感染后果将由科室及相关责任人自行承担,并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相关制度和考核条例进行处罚。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

城区医院感染管理科:科主任:

护士长:

日期:

医院感染管理奖惩制度一、奖励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认真,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完成下列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求的给予奖励(奖励金额50~500元,具体奖励方法见详细方案)。

1、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医院感染病例24小时之内报院感科,无漏报。

2、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手卫生依从性≥95%,正确洗手率≥95%。

3、配合院感科进行每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患率<10﹪。外科清洁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率<0.5﹪。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样本送检率≥30%,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研究本科室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工作,有记录。每月对本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自查(内容: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院感病例漏报、医疗废物分类、环境卫生等),有记录。

5、监控医师每周检查医院感染病例漏报情况;监测护士每周检查各种感染管理登记本,

要求登记和监测项目齐全、合格、有效。

6、医疗废物管理按医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措施》执行,符合要求。

二、罚则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出现下列问题,作为质控考核扣分依据,根据医院相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扣款50~500元,具体奖励方法见详细方案。)

1、医院感染病例每漏报1例扣个人奖金50元。

2、按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出现多重耐药菌不报告或不采取相应措施的;使用抗菌药物前不留标本送检。

3、感染管理小组不能发挥监、控、管作用:每周不做院感质控自查、每月不进行院感内容知识学习、每季不开会讨论总结本科室院感管理问题的。(查记录)

4、未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洗手方法不正确的。

5、 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利器盒复用或对利器不采取防损伤措施以及因此造成保洁员利器损伤的。

6、病区卫生差(监管不到位)。

7、医生进行外科换药时不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

第8篇

医院是各种感染性疾病所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场所,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疾病谱发生了巨大改变,特别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现代传染病”的迅速上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无论大小医院所面临的主要控制的感染性疾病。特别是SARS病毒的出现,给医院感染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据报道,新上岗医务人员及临床实习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全面了解的不及67.4%[1]。尽管%多数医院针对其存在医院感染知识欠缺的问题,制定了岗前教育计划,但从教育到实施仍显力度不够,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关键则在意识的培养,树立医院感染重在教育,学校应首当承担。目前,我国医、护教育体系中尚无系统的医院感染知识的课程及教材,因此,开设“实用医院感染学”课程非常有必要[2],现将有关设想介绍如下:

1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充分认识“实用医院感染学”的重要性,树立较强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在临床诊疗活动中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交叉感染,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以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2 课程计划

2.1学时数

授课总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14学时,实验4学时。

2.2授课形式

由于医院感染知识渗透于各学科中,树立预防意识的教育应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即开始根植,最后通过集中的“实用医院感染学”课程进行知识系统强化和技能的训练。

(1)各学科中的教学:首先从改变观念入手,树立防止意识。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医务人员不怕脏的奉献精神,有时给学生造成错觉,认为讲奉献忽视了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教学中应将二者置于同等地位,有利于学生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养成,学科教学在特性情景中应适时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教育。例如:《护理学基础》课学习各种注射法时或《诊断学》课学习各种临床技术操作时,可传授洗手、手消毒、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处置要求等知识。

(2)系统的课程教育:由于各学科中传授的知识相对零碎,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易造成遗忘,在学生进入实习前一个月进行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则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2.3授课内容简介

根据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授课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

(1)《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总则;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院感染的监测;医院感染的控制;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污物的管理。

(2)《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与灭菌方法;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输注器材的灭菌;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内镜的消毒灭菌;医务人员手的消毒;皮肤与黏膜的消毒;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餐具和卫生洁具的消毒;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检验相关物品的消毒;口腔诊疗器具及环境的消毒与灭菌;织物的消毒;污水的消毒处理;污物的消毒处理;尸体及其相关环境的消毒;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3)《消毒管理办法》:总则;消毒的卫生要求;消毒服务机构监督;罚则;附则。

(4)《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总则;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的集中位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及附

则。

3 方案

3.1 师资培训

由于实用医院感染学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所以各任课老师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学科间彼此沟通、彼此关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只有师资在理念上达成共识,同时各任课老师备课时要广泛收集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知识,注重临床实践,以便在各学科的相关情景中给予传授,集中系统的课程教学由专业教师完成。

3.2教材

由于目前尚无“实用医院感染学”的专门教材,所以教材需由有关专家及教师依据国家卫生部下发的有关规范、管理办法及条例等进行编写,内容设置力求最新的知识点最实用的技能,医、护学生的侧重点有所区别,不断更新。

4 评价

课程的评价包括教师的评价、教育管理机构的评价及对学生的评价。前二项评价按常规课程设置的方法体系进行,这里主要介绍单项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评价的辐射范围近期评价和远期评价:近期评价在考察结束时可以考试、提问、论文报告的形式进行。考试以开卷形式为主,主要是考核有关理论知识和综合知识的能力。远期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日后工作中的临床应用能力、技能的评价。这需要对学生毕业后的情况进行追踪随访,并进行实验研究,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3]。

“实用医院感染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到管理均给予足够的关注。学生医院感染控制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每位学生应将其作为工作职责之一,并在工作中合理运用临床技能。除学校教育以外,医院应将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列入继续教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申晓梅 对实习护生岗前掌握医院感染知识的调查分析 当代护士, 2003,3

[2]黄春晓,王义兰 浅谈实习医学生医院感染的分析与对策现代医药卫生, 2004,21

第9篇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并出现症状者[1],保洁人员在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控制医院感染,为广大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洁净、舒适的工作及就医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保洁工人的管理,势在必行。

        1、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人员素质低  保洁人员大多数来自贫困的农村, 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基本素质差,流动性大等特点,在管理上存在着定的困难。

        1.2缺乏卫生知识  由于保洁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医学知识及医院感染知识不了解,不理解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常常按照自己的习惯工作。

        1.3自我防护能力差 保洁人员多数是临时招聘人员,他们的年龄结构偏大,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卫生习惯差,不了解消毒、隔离的概念,接触感染性废物时不戴手套,戴手套时接触清洁物品,造成直接污染,戴口罩前不洗手,针刺后不正确处理,自我防护能力差,造成自身危害及医院感染的发生。 

        2、管理措施 

        2.1提高保洁人员的基本素质 医院应该系统的、有计划、有规范的对保洁人员进行教育,深入浅出的对保洁人员进行卫生教育,使保洁人员从根本上提高认识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自发的提高医院感染认识。

        2.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加强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医院感控科定期对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强化手卫生教育,对消毒液的配制、拖布的悬挂、六部洗手等项目进行现场指导,针对保洁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对新来的保洁人员首先进行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3健全工作规章制度  认真学习和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保洁人员工作流程。

        2.4 加强监督考核管理  科室建立感控小组,及时对保洁人员监督管理,每周对本科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医院感控科每月对保洁人员进行监督考核,检查消毒登记及医疗废物处理情况。 

        3.讨论

        医院感染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它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参与,更需要保洁人员的关注,因为保洁人员是医院内特殊的群体,他(她)们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更没有自身防护意识,却与医护人员一样接触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感染性物质,如管理不善极可能成为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对保洁人员进行全面培训,集中管理,全面提高保洁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严格有效的管理,不仅给医院带来清洁舒适的工作环境,更成为医护人员控制医院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得力助手。[2]

参 考 文 献 

第10篇

关键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干预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增大了人们患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尽管抗菌药物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疗效显著,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滥用的问题,致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加强,为后续的治疗增大了困难。我国也不例外,作为世界上抗菌药物严重滥用的国家之一,加强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管理和干预,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标准就尤为必要了。我国在具体实践中确实已经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必须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评价,判断现行措施是否有效,为后期的抗菌药物管理和干预提供依据,以期对抗菌药物有更好的利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到2014年两年间到医院就诊的患者500例,平均将其分为两组,编号甲组、乙组。甲组作为实验组,共计2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5例,女性患者115例,平均年龄为41.2岁(16岁到78岁)。乙组作为对照组,共计2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7例,女性患者123例,平均年龄为42.3岁(18岁到79岁)。

1.2筛选原则

在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患者不患有影响研究结果的并发症。同时需要患者出示证明自愿参与研究。最后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需要再分组的过程中保证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等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1.3.1效果观察方案

甲组在常规治疗、用药和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相应的干预措施。乙组不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实施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以及每一次的使用量、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发病率等。严格记录用药时间和用药名称。

1.3.2管理及干预措施

组织卫生部门的相关专家学者制定完善的管理及干预措施,并将其应用于本次研究中,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由卫生部门或医院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任何干预措施的有效落实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标准进行规范和管理,医院必须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使用量等,为医院医生确立一个标准化流程。

第二、实施绩效评估机制。抗菌药物的滥用不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危害,因此医院往往会忽视对这一方面的监管力度。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作为医院绩效评估体系中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地激励医护人员正确的使用抗菌药物。

第三、进行深入的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以及使用方法等理论知识,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大量的临床实践的机会,切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定期的对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进行考核,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第四、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常见细菌真菌的抗药性,依据实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对于特殊的抗菌药物必须经过审批后才允许使用,从取药源头上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第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防止发生部分医护人员为了个人利益或者工作不认真而滥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医院应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医护人员的用药进行监督。同时充分调动患者、医护人员参与到监督中去。

1.3.3效果评价指标及标准

该研究的评价指标为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抗药物的使用频率、所用抗菌药物是否正确以及患者发生细菌真菌感染的几率等等。使用量和使用频率越低,并且感染率极低则证明干预措施有效。

2.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减少,抗药物的使用频率也有所降低(P值<0.05),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有所下降,除急诊外,各科室基本都已经到达了卫生部的有关规定。

所用抗菌药物用药结构也更加合理,多使用第一代原始抗菌药物,最新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极低,尤其是在容易产生抗药性的危害性大的抗菌药物的使用上有了显著改观(P值<0.05)。

实验组患者仅仅只有12例患者放生了细菌感染,而对照组却有31例患者发生了细菌感染,由此可以看出进行干预后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3.结论

在对抗菌药物采取管理和干预措施后,与未对其管理和干预的对照组相比,成效显著。无论是在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上还是使用频率上都显著下降,抗菌药物的选择更加合理,用药结构有了改善,并且降低了细菌真菌感染的几率。干预管理后的抗菌药物的总体使用情况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分析,此次实验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是合理有效的。

但值得思考的是,实验结果表明,医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还是习惯于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追求快速的抑菌,尤其在急诊中问题更加突出, 这也是下一步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结语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管理措施规范用药情况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可以清楚的干预管理对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成效显著,在后期工作中要积极推广,推动抗菌药物的用药更加合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楚君 宁夏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张鹤怀.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新调整[N]. 医药经济报,2009-04-09B05.

[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J]. 柳州医学,2012,02:143-146.

[3]李兰娟.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解读[A]. 浙江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四届国际人体微生态大会、第十三届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术会议、第五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我国感染病学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13:9.

第11篇

关键词:ICU; 医院感染; 发生; 预防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77-01

重症监护室(ICU)是集中救治危重病人的场所,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患者的明显特点是病情危重而复杂。其免疫防御功能都存在较为严重的损伤或缺陷。同时,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各种诊疗措施,如气管插管、动静脉插管、留置导尿、手术、放疗、化疗、内镜检查和介入治疗等,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防御功能。加之ICU病原体种类繁多,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等,更增加了ICU院感的几率。现结合我在ICU工作的临床实践,就发生、预防、控制ICU院感的措施及护理管理,谈一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1月~ 12月入住我院ICU患者340例,其中发生院感30例(45例次),年龄30-92岁,平均年龄(50.8±0.15)岁。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日数1921天(使用有创呼吸机1699天、无创呼吸机223天)。呼吸机使用率75.72%,发生呼吸机相关呼吸道感染27例(39例次)(有创36例次、无创3例次),感染例次率20.3‰(有创感染例次率21.19‰、无创感染例次率13.45‰)。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100%,导致VAP的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12例;铜绿假单胞菌各11例;鲍曼不动杆菌9例;其他7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

2 ICU发生院感的原因

2.1 患者因素:ICU患者大多年老体弱,发病急,病情危重,其身心和全身营养状况均较差,抗感染能力低,免疫功能下降,应急防御机能减退,易造成感染。加之患者基础病危重,多处于昏迷状态,意识障碍时间长,需要进行一些侵入性操作。

2.2 医务人员的因素

(1)抗菌药物的应用:ICU的病人多数较长时期使用各类抗菌药物,这不但使细菌的耐药性均较强,而且容易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

(2)加强监护所使用的各种介入性检查、治疗,如机械通气、动脉测压、血液净化、静脉营养、留置导尿、胃肠引流等都可能为细菌侵入机体和正常菌群移位提供有利条件。且侵袭性操作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会越大。

(3)病人自理能力缺乏或丧失,因而十分依赖医护人员,与医护人员频繁接触往往会增多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

(4)医护人员缺少感染防范意识,操作不规范。

2.3 环境因素

(1)布局不合理,楼层矮、面积小、空气不流畅,且多种危重病人同住一室。

(2)患者排出大量有耐药性的细菌,造成空气污染。

(3)操作及消毒隔离不规范、不到位,终末消毒不彻底,造成病室之间的污染。

2.4 其他因素:ICU相关部门的管理方面;院内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是否到位;工作人员院内感染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患者家属对于探视制度及隔离制度的遵守等。

3 预防与护理

3.1 制定制度,严格管理,强化院感意识

(1)医院感染控制难度大,为了做好ICU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必须制定一系列防止感染的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增强控制院感意识,有高度责任心者才能做好ICU的工作,从而降低ICU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严格手卫生管理。接触传播是多重耐药菌的主要传播途径。ICU病房必须有手卫生设施,用添加护肤成分的酒精消毒液擦手,避免无目的、无意识的接触患者和其他环境,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预防感染 “手”当其冲。

(3)减少设备共用,完善隔离制度。对病人施行必要的保护性医疗措施,提高病人机体的抵抗力。并根据不同的感染源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集中隔离、床旁隔离等。

(4)预防ICU医院感染应提倡非介入性监护方法,尽量减少介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护的使用频率。对长时间留置管道的病人,每日评估,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搬运、减少对管道密闭性的打断。

(5)严格探视制度,设立专门的探视通道,控制探视人数,遵守探视时间(16:00~16:30)。

3.2 加强ICU环境及设施的消毒监测。ICU科室积极配合院感科的工作,每月中旬配合院感科对科室物表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进行采样,每季度配合院感科作病房空气采样,以及不定期的对使用中的呼吸机及备用的呼吸机入气口、出气口进行采样培养。科室根据培养出的结果,认真执行院感科制定的相关整改措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及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3.3 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1]。

3.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病人的定植抵抗力,尽可能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宿主自身菌群失调,造成外来菌定植及耐药菌株生长,密切注意菌群失调的先兆,慎重送好痰标本,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行为。治疗感染而非治疗定植或污染,所分离出的细菌、真菌并不等于感染而选择抗菌药物,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前期治疗效果判断,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选择用药。

3.5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作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最重要。引起VAP的危险因素较多,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VAP的发病率更重要。如加热加湿器的无菌水每天更换;防止冷凝水倒流,及时倾倒并认真洗手;做好气道管理及有效吸痰,辅以肺部物理治疗、翻身拍背;呼吸机管路一周更换等措施。

4 小结

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地医疗护理有关,因此,作为医护工作者,尤其是监护病房的一员,更应把控制院感的发生在思想上提到一定的高度。ICU院感得到有效控制,首先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采取有效的监测、监管方法,施以正确的干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第12篇

(2)严格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上述废物必须分类,不得混合放置

——感染性废物:包括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泻物污染的棉球棉签、纱布、注射器、输液皮条等一次性医疗物品、废弃的被服、被隔离收治的传染性病人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菌种、废弃的医学标本血液、血清等。

管理办法:病区、门诊、检验科、产房、手术室等科室所使用后的棉球、棉签、纱布,注射器、输液皮条等感染性医疗垃圾、传染病区病人的生活垃圾全部放入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存放。

——损伤性废物:包括废弃的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手术、备皮刀、玻璃试管、安瓿等。管理办法:病区、门诊、检验科、产房、手术室将废弃的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手术、备皮刀放入专用的利器盒中。

——药物性废物:包括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管理办法:药剂科、病区、门诊等科室如有上述药物性废物一律用黄色塑料袋存放。医务人员、行政办公室、医院食堂的生活垃圾一律用黑色垃圾袋存放。

(3)各科室在存放医疗废物前,仔细检查塑料袋有无破损、渗漏,存放的医疗废物只能达到塑料袋的3/4后必须进行封口,放人塑料袋内的所有医疗废物不得再取出。

(4)科室、病区必须按照医院规定的时间和道路运送医疗废物、垃圾至医院指定的暂存点。

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通讯、车辆、医疗设备、药品和防护物资的需求计划和分配计划的制定,沟通与属地突发事件工作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的联系渠道,保证医疗应急救援一线工作的需要。

(2)、掌握本医疗机构应急处置工作的医疗设备、常用药品、防护物资的基本情况,了解相关的供求状况,多渠道组织资源。

第13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8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75-02医院内感染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医院人群的健康和病人的康复问题,也是当代卫生学、临床医学、微生物学、护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面临的综合课[1],目前国际医院感染控制的理念是对医院感染要“零宽容(Zero Tolerance)”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保障和提升,关键在于有一支业务精、知识广、董管理、敬业奉献、执行力强的专业人才队伍,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因此,加强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和对医院全员职工进行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显得极为重要,医院管理者应增强意识,运用计划、组织控制与协调的只能,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奖惩力度,充分调动科室感控小组职能作用和发挥临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我院在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工作中不断探索,提高集中培训,重点科室针对性培训、现场指导针对性培训、医院感染管理通讯等信息平台培训、岗前培训、模拟演练培训、实习生培训等多元化培训路径加强对医务人员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全员参与医院感染管理意识,从而满足现代医院感染管理的需求,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从2006年开始陆续对本院新上岗人员及在岗职工进行全员感染管理知识岗位培训,累计培训1074人次。其中:大夫360人次、护师319人次、工勤人员98人次、药械人员83人次、进修实习生126人次、保洁人员88人次。

2培训内容

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消毒灭菌技术及隔离知识、标准预防、手卫生、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

3培训方法

3.1制定培训计划每年底制定明年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对象要求等。然后制成课程表发到各科室。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精心准备课件,将培训内容制作成幻灯教材,直观易懂。

3.2岗前培训目前感染管理在各大院校还没有独立的专业课程,所以,每年对新员工、进修、实习生上岗之前的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介绍医院感况、医德规范、职业道德守则、仪表仪容要求,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等等,帮助新员工及进修实习生转变角色、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从专业素质上要求具备医院感染知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培训应不少于3学时,培训结束考试合格方能上岗。

3.3监控小组成员培训各临床监控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中级职称以上医师、护师组成。首先有计划的对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成员进行培训。科室再对科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科主任或护士长主讲,对科室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晨会讲评,每月有针对性的组织全科人员学习感染控制知识、本科室耐药菌普等等,强化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增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3.4全员集中培训《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职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医院感染涉及临床、医技、后勤、等多个部门,医院感染的防控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因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应普及每一个工作人员。我们规定医务人员全年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不得少于6学时,每年1-2次举办培训班,要求各临床科室参加率不低于90%,工勤人员参加率不低于80%。利用每季度医院感染管理通讯的信息平台强化培训。传递信息、新观念。新知识,反馈督查信息,与临床互动。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将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诊疗活动中。

3.5专职人员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感染管理科人员首先必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理论。要求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参加感染管理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活动,专业理论学习不少于15学时,学习了解国外新的感染管理信息,避免知识老化,造成管理工作滞后或缺陷,并定期选送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骨干到省及以上医院感染管理基地参加培训。

3.6重点科室针对性的培训对手术室、产房、供应室、ICU、血透室内镜室等科室专职人员及全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容涉及专科知识、职业防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目标监测等等,专职人员定期到科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如多重耐药菌的消毒隔离、双向防护、手卫生宣教、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规范诊疗措施,使这些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从而降低这些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3.7应对突发事件得模拟演练,我院自2003年收治SARS病人以来,消毒隔离技术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对禽流感、地震、职业暴露,我们模拟从120接诊、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的检测、问诊、体格检查、转运、诊断治疗、会诊、个人防护转诊传染病上报、消毒隔离等方面进行模拟演练,经过多次演练医生护士的应急能力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8对保洁人员的培训保洁人员担负着医疗环境的保洁医疗垃圾的清洁转运等工作,是与病原微生物接触最多的工作者之一,对这一群体的感染管理培训,尤为重要。由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要求参加率100%。培训内容涉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职业防护、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正确转运、常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手卫生的重要性等。

3.9重视手卫生在医院医疗护理工作中,正确的手部卫生工作对于减少感染和耐药性病原体的交叉感染的作用均已得到了共识。并且,据文献记载不正确的手部卫生工作方法是引起许多感染爆发的重要因素。所以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和手卫生依从性的督查至关重要。医务人员应注重手卫生,相互监督,自觉把手卫生贯穿在对病人的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中。

参考文献

第14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同时新发的传染病却不断出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相继出现新发的传染病有30多种。虽然传染病的威胁在20世纪40年代后曾一度大幅降低,人类已消灭控制天花、脊髓灰质炎,但到80年代之后,又出现了艾滋病、疯牛病、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SARS则是21世纪第一种严重的新的传染性疾病。另一方面,肺结核等传统传染病又有所抬头,肝炎现在依然流行很广,因而必须充分认识到传染病的传染程度及危害程度。传染病的疫情最易引起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传染病的威胁仍然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问题,新发和传统传染病的再肆虐对人类的危害和威胁是不可掉以轻心。

传染病发生原因各种各样,而医院内交叉感染则是引起传染病爆发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20世纪几次较大的流感爆发流行,主要都是通过医务人员为传染源引起传播的,这次SARS的流行也一样,表现为医院聚集性,家庭聚集性。近年来,综合医院的传染科基本已消失,使得医务人员放松了对传染病的警惕。疫情发生后,有些医生没有穿防护服,甚至基本的消毒隔离手段都没有实施。部分医务人员包括医院领导对传染病的认识不足,对隔离、消毒、无菌操作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在SARS疫情发生时,从最初的自我保护不力到后期的过度防护,都说明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还未到位。

因此,加强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是控制传染病的重要环节,要对可能的传染源采取隔离措施,切断任何可能的传播途径,严格落实消毒管理制度,保护易感人群,培训医务人员。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现代医院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并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增强责任意识,以适应传染病爆发和救治的需要。

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措施

这次SARS爆发后,各级医疗机构都特别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的医院把曾经科归属在其他科室的感染科独立出来,增加了设备,加强了队伍建设,增加了经费支出,尽力满足感染控制工作的各种需要,极大地推动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向前迈进。但是,由于医院感染工作管理基础薄弱,还有一定差距,还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不断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因此要在以下几方面引起重视。

2.1领导应重视感染管理工作

部分医院领导重治轻防,只注重医院的经济效益,认为医疗设备可以为医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投资多少都行,而购买必要的消毒灭菌设备却不愿投资,认为是不必要的投入。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世界医学界重点研究的课题。开展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学专业的教育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健康的当务之急,医院的各级领导均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学的教育,从医院感染发生的历史、造成的危害、流行特点以及医院感染的现状来认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医院领导在思想上重视,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安全最重要的一环,才能较好的完成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重任,这也是保证病人和医护人员不发生或少发生交叉感染,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

2.2迅速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

各级医院控制感染的工作主要由医疗、护理等非专业人员负责。从专业角度看,其知识结构存在天然缺陷,对预防知识缺乏全面了解,对控制感染提不出专业的建议。部分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归属于防保科、护理部等,由于从属某一部分工作,工作不被重视。当前医院感染科的工作还停留在统计感染发病率,做一些消毒效果评价,对医院的建筑设计、抗生素药品采购使用、医院管理中的感染控制等重大问题,作用十分有限。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数量不够,水平不高,缺乏专业培训,更换频繁。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发传染病,感染管理人员应时刻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性,牢记自己的职责,从多种渠道学习和掌握感染管理知识。医院感染管理专家组应负责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开展对医务人员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的培训。重点加强对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和病区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的检查、监督和效果监测。专业人员应懂得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哪些,医院的建筑布局是否合理,感染的重点部门在哪里等等。综合医院传染科的建筑要与普通病区有明显的隔离带,要有与其它门诊相隔离的独立门诊;病房的设计要按照传染病人救治、隔离的有关要求建设,病区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病房开辟清洁通道和污染通道,标志醒目;对各种污染物分类包装,日产日清。同时,还要加强医院对感染的监测工作,通过定期监测,掌握医院感染概况、易感因素、传播环节等,经常对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目的,避免医院成为新的传染源。

2.3落实各种规章制度

我国有许多与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这些与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的法律和规范使医院感染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每个医务人员都应该掌握,并且在医疗活动中强化法规意识,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安全行医,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和患者的健康不受伤害。

2.4加强与感染有关的各种管理

对重点科室、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医疗废弃物、污水以及抗生素使用管理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要定期进行质控检查,定期在医疗质量上反馈感染方面的工作近况、消毒效果评价,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如一次性用品的管理,从进购、储存、发放以及使用后的处理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监督与感染相关的重点部门如发热门诊、传染病房、ICU、手术室、检验科等管理制度落实、消毒管理及日常防护;督促正确使用抗生素,定期进行使用率监测和临床使用考核,重视抗生素的选用、联用、药物配伍和疗程等;规范管理医疗垃圾集中回收,尤其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废弃物等必须进行严密消毒,然后才能处置;定期监测医院污水,达到有关国家标准后才能排放;加强隔离防护措施,严格管理探视者、病人和疑似病人,及时有效地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第15篇

【关键词】保洁员;感染控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99-01

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是医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而手术室作为为手术科室提供手术的一个重要场所,感染控制工作更是重中之中重。除了手术室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感染控制知识外,手术室的每一位保洁员也必须了解和掌握感染控制知识。保洁员在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控制医院感染,为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创造洁净、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建立规章制度和培训

认真学习和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对手术室全体保洁员不定期的组织培训,重点进行预防医学、消毒隔离、医院感染、职业防护等基础知识的培训。

针对保洁员流动性大、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缺乏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知识,清洁、消毒观念淡薄等特点。我科指定感控员采用集中讲课、边工作边指导的方法,随时对新上岗的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她们讲解消毒隔离在医院感染工作中的重要性。以现场施教为主。使她们正确掌握配制消毒剂的浓度,给每一位保洁员使用的清洁桶上划上刻度标记,并配备消毒剂浓度试纸,使其在使用中随时测试浓度,以提高消毒效果。

2 合理实施

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生活区的拖把、桶、扫帚、手套等清洁工具,不能混淆使用。每把拖把均有明显标识以区分开,消毒后悬挂晾干备用。清洁工作均使用湿式清扫。遇到血迹、分泌物、排泄物均用1000mk/L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为了保证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保洁员的环保意识,要求每一位保洁员必须掌握和熟记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处理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科室指派专人对保洁员工作进行示范指导,并对每日医疗废物管理进行检查,严格做到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及时清运。科室工作人员与保洁员以及保洁员与医院感染部门对产生垃圾的种类、数量、时间、交接人员均按要求详细登记。

每月对保洁员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废物处理流程的考试,并与经济效益挂钩,奖惩并举,使保洁员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监管到位,奖惩分明,提高了保洁员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