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政协协商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我们在这里召开民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协调会。首先,我代表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对大家在百忙之中出席今天的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预祝各位工作顺利!
在民政行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民政行业从业者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的需求,是民政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部党组一向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此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今年6月,部党组作出决定,把负责民政职业技能鉴定日常管理工作的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交由学院负责,9月9日,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部技能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立国同志到民政学院亲自为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揭牌,这充分体现了部党组对学院的重视和信任。
为做好此项工作,在今年学院的机构改革中,我们专门成立了职业能力建设处(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办公室),作为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日常办事机构,专职负责民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相关工作。我们也多次开会,研究、讨论民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向人事司多次请示、汇报之后,我们初步确定了今年年底前民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计划,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
一、精心筹备,做好2009年民政行业特有工种全国统一鉴定工作
根据《民政部关于2009年度民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通知》(民函[2009]206号),今年的全国统一鉴定工作将于11月8日进行,为保证鉴定顺利进行,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做好鉴定站换证、筹建工作。
到今年9月,2006年获准成立的首批37个民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鉴定许可证有效期已满,为加强管理,保证鉴定站正常开展工作,人事司日前已发文对许可证有效期满的鉴定站重新换发《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我们要配合人事司完成此项工作。另外,到目前为止仍有天津、山西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建立民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我们要督促、协助这些省份尽快建站。
(二)做好考评人员、考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考评人员和考务人员的素质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拟于10月中旬对上述两类人员开展培训。对考评人员的培训分初任培训和业务提升培训两个层次进行,侧重于民政业务的培训;对考务人员的培训则偏重于鉴定程序、考场规则等方面。
(三)做好鉴定的命题、组卷工作。
殡葬、假肢行业八个职业的题库组建工作已于2007年完成,目前正在进行修订,鉴定时可以实现计算机组卷。今年即将开考的灾害信息员职业的题库组建工作尚未开始,我们将与救灾司密切合作,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制鉴定试题,做好鉴定的命题、组卷工作。
(四)做好各项考务工作。
主要包括汇总鉴定计划、送达鉴定试卷、核发资格证书等各项工作,为各地鉴定提供指导与咨询服务。
二、集思广益,积极筹备第二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08年,首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产生了6名“全国技术能手”、24名“民政行业技术能手”、70名“民政行业优秀技能人才”,这在全国民政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明年,我们想举办第二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今年年底,我们要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一要求,积极申报竞赛计划。同时,在部人事司的指导下,与相关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开展合作,集思广益,研究制定第二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方案。
三、认真细致,做好民政职业技能鉴定各项基础性工作
一是要注重自身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健全规章制度,使各项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要组建民政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为鉴定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咨询、评审以及其他技术服务。
三是做好民政职业技能鉴定相关教材的编写、发行工作。继续做好现有殡葬、假肢8个职业的《国家标准》和《培训教程》的发行工作;组织殡葬、假肢8个职业的技师、高级技师《培训教程》的编写工作;协调其他几个职业教材的编写和发行工作。
四是要拓展工作领域,继续开展彩票发行员、婚姻介绍师、婚庆礼仪师、殡葬礼仪师、骨灰管理员等新职业的论证和协调工作。
首先我代表__区委、区政府对市政协领导来我区视察和调研残疾人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大家在发言中对我们区的残疾人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很有启发。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心、帮助残疾人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保持社会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近几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在市残联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我区的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促进就业、完善保障”等重点工作,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在今年争取达到就业和社会保障两个100。
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我们在应对新形势下有关政策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问题,一方面稳定福利企业集中就业,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另一方面今年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__*区残疾人分散安排就业工作的试行意见》的文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和促进残疾人分散就业工作,特别是要求财政、劳动、残联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着力解决农村地区残疾人分散就业的问题,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在社会保障方面在前几年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城镇残疾职工推保”、“推进农村残疾人养老和合作医疗保障”的基础上,今年又提出新的工作要求,根据____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现实状况,加大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力度,通过不断促进就业,规范企业的用工制度,把这部分群众纳入小城镇养老保险的范畴。最终逐步缩小他们与城镇残疾人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的差距,这项工作残联正在组织调研和制定方案中。另外,在帮残助困方面,一方面我们积极做好帮老助残、帮残助学春雨行动、助医等工作,解决这些残疾群众的实际困难。同时,为了解决一些患重病、大病的群众(包括残疾人)的特殊困难,我们准备聚焦政策,在政府的主导下,慈善基金会、残联、医保办、医疗部门、民政等部门共同形成合力,采取事先救助,各部门联动的方式,对这些群众进行帮助,从而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20__年,我们__*区还承担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承办07世界特奥会的__*比赛,具体要做好__*个国家和地区____多名特奥运动员、教练员的社区接待工作。另外要承担____个国家和地区____*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的____比赛的竞赛组织和接待保障工作。由于__*是大众化的比赛项目,所以参加人相对较多,达到____多人,这项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我们又认识到举办特奥会不仅是国家任务,是重大的外事活动和一次单纯的体育赛事,更是社会发展和体现智障人士人权的一个具体体现,同时,这对促进我区残疾人工作又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因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提出“圆满成功、万无一失”的工作要求,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提供保障。目前,准备工作在有序进行中,有关赛事组织、接待、安全保卫、交通、志愿者服务等方案正在不断完善,同时______*提供比赛场馆而且______多名大学志愿者提供服务等等,这些都为我们的筹办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深入调研参政议政方面有所作为
结合经济科技委自身的实际,根据区政协的总体安排。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心以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遴选好专题,精心组织一批过硬的政协委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
调研政策的落实到位情况,1围绕中央出台的惠农政策。解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肠硬阻”出现哪些新问题;
热点、难点、疑点方面由委员自选课题,2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以发挥委员的自身特色和聪明才智;
调研全区财政收入现状、潜在实力及发展后劲;3围绕“工业”做文章。
为委员调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探索开辟新渠道,4不断提高调研质量。以转化委员的调研成果。
二、开展视察民主监督方式上有所创新
民主监督的有效手段之一。2010年,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视察。将借督办建议案和重点提案的契机,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专项视察活动。
解我区东北部“文化旅游”工作的进程,1开展“区东北部生态文化旅游”专项视察。以督导建议案的高质量办理;
2对群众反响强烈的超载、公路毁损严重问题开展视察;
3对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现状开展视察;
组织一次专题视察。4深入了解全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现状。
三、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上有所突破
对及时、有份量、有价值的信息,1完善政协委员反映社情民意“直通车”机制。按照报送程序,实行“快接快编快审快报”以调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好地关心支持委员卓有成效地建言献策;2建立定期联络走访政协委员制度。通过联络走访。
根据《关于报送月度工作总结与计划的通知》(XX政办秘〔2017〕X号)要求,现将市经信局2020年9月份工作总结及10月份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9月份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月份,全市964户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占全省比重7.0%,总量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2.1%,较1-2月提高24.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1位,较1-2月前移5个位次。
2.新增规上企业数:1-8月,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4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9户,其中,2019年底小升规40户,2020年项目入规39户、为去年全年项目入规数2.4倍,居全省第3位。
3.规模以下工业:1-8月,全市182户规下样本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91亿元,同比增长31.0%;规上小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39.8亿元,同比下降4.5%。
4.工业及技改投资:1-8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9%,高于全省平均1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技术改造投资同比下降4.6%,高于全省平均5.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
5.工业税收。1-8月,全市入库工业税收85.0亿元、全省第5,同比增长4.1%、全省第2。“十强三十佳”工业企业入库税收75.7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十强企业入库税收72.3亿元,同比增长6.8%(烟厂入库税收66.8亿元、增长10.9%。
6.工业电量和工业用天然气。1-8月,全市工业电量3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居全省第9位;其中8月份完成工业用电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1%,居全省第7位。全市工业用天然气1.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3%。
(二)其他开展重点工作
1.项目调度。坚持重点工业项目调度机制,实行“周分析调度、月督查推进”,向省经信厅报送2020年省亿元以上技改项目调度表。印发《XX市2020年1-8月份工业投资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通报》,向各县区通报全市工业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2.退市进园。赴淮上区开展退市进园项目现场调度,并印发督办函,督促相关部门和县区加快解决企业反映问题。印发《关于落实国家重点工业行业综合检查第五督查组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将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反馈至相关部门、县区和企业,并提出工作要求。
3.资金兑现。牵头做好2020年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项目申报工作。完成市、县两级项目审核管理账号授权工作。督促各县区指导企业根据细则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及时上传报审,全市共有210个项目开展网上申报。联合市财政局召开项目会审会,确定我市推荐项目,并行文上报。召开制造强市政策修订布置会,启动制造强市等政策修订工作。
4.项目监管。推进审计整改工作。按照市审计局对于2019年制造强市等政策的审计意见,配合市财政局对2019年部分项目进行复核,联合市财政局形成审计整改报告报市审计局。
5.重点提案办理。参加市委书记领衔督办市政协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并根据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提案的答复材料,起草市委书记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案专题协商会上的发言材料(背景提纲材料)和局领导《关于市委书记领衔的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6.推进碘缺乏病及水源性高碘危害防治工作。9月2日-4日,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配合,在我市高碘地区开展专项督查工作,抽查三县一区8个水源性高碘村(居)未加碘食盐供应、食用率及坚持食用未加碘食盐宣传情况,9月17日,召开全市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终期评估工作,对各县区碘缺乏病及水源性高碘危害防治工作,进行现场审核;9月21-22日,参加全省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终期评估资料复评会,我市推进碘缺乏病及水源性高碘危害防治工作顺利通过终期评估。
7.组织参加全市2020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为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推行文明节约用餐良好风尚,9月23日起,开展为期一周的食品安全宣传。我局积极开展相关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展示、发放宣传单册、组织企业参加诚信体系建设培训等,重点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XX省食品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推广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提振消费信心,共享美好生活。
8.5G发展。1、持续跟踪推进5G基站建设相关问题处理工作,通报全市5G基站建设情况;2、持续推进5G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已提请自然资源规划局规委会审议,持续跟踪5G生态产业园规划建设进度。
9.规上工业运行监测。高度关注发展不平衡县区运行情况,督促增加值增速波动较大的县区,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扭转不利局面,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企稳回升。1-8月份全市有7个县区增加值增速较1-7月份明显加快。
10.关注企业运行。组织全市456户2019年产值亿元以上重点工业企业报送月度产品产销存、经济效益指标,及时掌握相关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遴选10户重点规模效益大、带动作用强重点龙头企业,作为全国重点监测调度工业企业,纳入工信部运行监测系统调进行动态监测,强化沟通协调,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面临问题。
11.“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做好市“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有关工作,会同赛迪智库,起草制定了XX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调研方案,办理XX市“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政府采购项目资金支出。
12.工业设计大赛筹备。对接省经信厅,做好XX省第七届工业设计大赛准备工作,完成XX省第七届工业设计大赛预算等编制及向政府汇报稿起草工作,并专题向郑市长、吴市长汇报。与XX经济报社专题面商确定合作事项内容及费用事宜。提请市政府召开XX省第七届工业设计大赛筹备事宜专题会。启动XX省第七届工业设计大赛展览展示、颁奖仪式及大赛服务承办技术服务项目招标,组织企业参评中国工业设计奖。
13.争创玻璃新材料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接XX玻璃设计院推进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创建,赴省经信厅、工信部就创建方案进行专题汇报,企业法人参股单位扩大至11家,企业参股方案已获中建材集团同意,目前正在落实企业注册相关工作。
14.落实、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首版次”:我市2户企业的2款软件获得省首版次软件认定,做好制造强省政策中首版次软件涉及两项奖补政策的申报及审核推荐工作。“首台套”:已落实省首台套16台。“首批次”:我市中建材XX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玻璃熔窑用红外高辐射节能涂料等4户企业的4款新材料获省首批次新材料认定,积极指导企业做好制造强省政策申报工作。
15.加快禹会、龙子湖、XX山等工业集聚区建设。按照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0年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皖经信财务函〔2020〕611号)要求,印发《关于组织做好2020年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通过召开政策宣讲会、入企走访宣传等方式,提高集聚区企业政策知晓度,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政策支持。
16.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摸排农村光纤接入情况,梳理原因,对账销号,确保完成光纤到户国家标准,保障农村地区网络正常稳定使用。
17.民营企业家培训。组织我市50余名优秀企业家学员赴深圳参加《员工价值管理——如何激发内在驱动力和活力》的课程学习;参访华大基因和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起草2020年XX市优秀企业家培训工作方案。
18.提高民营经济对GDP贡献率。1.组织我市龙子湖区森林一生、中创电子、祥源科技、碳化新材料、大汉机器人、高美福电子等6个项目参加2020年“创客中国”XX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均获得奖项,创历年最好成绩;2.积极筹备,并于9月21日召开市委书记领衔督办市政协重点提案(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我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办理协商会。
19.城区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赴龙子湖区、淮上区调研企业退市进园工作,强化项目调度,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推进富博化工与雪郎生物合作等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项目建设。指导退市进园企业做好政策申报工作。
20.招商引资。牵头做好局招商引资“百日攻坚”工作。做好合肥泰禾光电公司、XX公司来XX考察接待工作。完成8月份招商工作总结及报送。赴南京、合肥等地考察招商。
二、2020年10月份工作计划
(一)主要指标安排
预计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左右,全年力争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5%。
(二)其他开展重点工作
1.强调度、稳增长。紧盯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工业投资增长12%、技改投资增长10%等目标任务,强化工作举措,抓紧补缺补差。进一步加强精准调度,督促各县区咬紧年度目标,坚持逐月攻坚,加快缩小与全省差距,力争实现进位。积极会同市统计局,加强监测分析和业务指导,强化向上衔接汇报,积极争取省统计局更多理解和认可。
2.抓项目、增动能。持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会同县区服务企业签约落地。坚持高频高效调度,对在建工业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开工建设中粮生化燃料乙醇及热电厂二期项目,推进八一化工新厂区、凯盛新型显示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丰原福泰来聚乳酸、XX众新科技、宝莱德智能科技等重点项目尽快达产入规。
3.优服务、促升级。充分发挥市降低企业成本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作用,加快推动各类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积极会同各部门、各县区密切监测重点企业,主动靠前服务,高效利用四送一服、产业联盟等平台,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和困难。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支持我市企业争取更多政策资金,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深入开展产业联盟系列活动,依托我市聚乳酸新材料产业联盟,谋划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聚乳酸新材料产业联盟,加快推动我市聚乳酸产业发展壮大。
4.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协调。各县区做好1-9月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上报工作,印发工业投资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通报。
5.退市进园。开展重点生物化工企业退市进园项目现场调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
6.优秀企业家培训。启动2020年度全市优秀企业家培训工作,制定培训工作方案。
7.做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XX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培育工作。
8.持续跟踪有关县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管道费用问题限期解决,对接住建局协调推进将弱电改造费用纳入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预算。
9.5G发展。做好省支持5G政策项目申报准备工作,谋划出台市级5G政策的实施细则;3、跟踪做好《XX市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上规委会审议有关工作;4、持续推动全市5G基站建设情况通报有关问题的协调解决;
10.申报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持续推动申报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做好合同签订等后续工作,及时通过省厅上报我市方案。做好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有关工作,积极对接赛迪智库,做好规划调研、座谈等资料梳理,形成“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初步编制思路。
11.招商引资。做好局招商引资“百日攻坚”工作,牵头做好军民融合产业招商工作。
为确保专题协商质量,自5月开始,河南省政协组成多个调研组,分赴洛阳、濮阳、周口、焦作等地进行深入调研。同时,各派和工商联分别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等展开调研。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会议共收到口头、书面发言47篇。
此次专题协商会议的背景是,去年12月,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做强工业,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今年河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建设以高加工度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体、技术装备水平先进、集群化特征明显、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先进制造业大省”。为此,省政协将“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纳入《省政协党组2014年度工作要点》和《省政协2014年协商工作计划》。
有专家指出,河南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为新形势下做强河南工业指明了战略方向,河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与条件,但也面临着挑战与制约,要在经济增速缓中趋稳背景下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孙永民认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首先是河南发展的需要。建设工业强省是河南工业发展的目标,而在工业的41个大类中,制造业就占了31类,所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是工业强省的应有之义。“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和坚持工业新型化道路是一致的。”孙永民说,2013年河南省六大高成长性产业的利润达58%,比四大传统产业高了29个百分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河南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也是基于河南工业总体上仍将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格局而定的。2013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预计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将回升至12%左右,但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步伐会明显加快。有关专家建议,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河南工业应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思路,继续筑牢“稳”的基础支撑,切实理清“进”的重点方向,完善提升“为”的综合举措,尽快进入“提质增效”第二季。
很显然,“提质增效”的关键在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这方面,河南在2013年表现得非常抢眼。
“神十”“天宫”对接,“嫦娥”“玉兔”奔月,世界为之瞩目。让中原儿女骄傲和自豪的是,“神十”和“嫦娥”所用配套轴承均为河南造。上天入地,河南制造闪耀世界的并不仅仅是轴承。“蛟龙号”的动力系统,“辽宁号”用的管道……众多河南元素见证了“河南制造”的力量与辉煌。
近年来,河南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以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成长性制造业因其市场空间大、增长速度快、转移优势明显,成为带动河南工业升级的主导力量。
“河阳”汽缸套、“金箍”制动器畅销全球,“中轴”凸轮轴、“风神”工程胎享誉九州……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产业。如今,河南致力打造郑州百万辆汽车基地,焦作、许昌、南阳、新乡、鹤壁等一批特色零部件产业园区(基地)迅速崛起。以整车带零部件、以零部件促整车,河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有了“新引擎”。
根据《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依托中心城市,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建设风生水起,郑州、新乡、安阳、南阳4大新型装备制造基地雏形已显,20个装备制造特色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正逐步发展壮大。
如果说装备制造业还算是传统产业的“升级版”的话,那么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突破,则成为河南众多企业家角逐的重点。现在,一种声音已成为河南上下的共识:当前正是战略新兴产业展开区域布局的重要窗口期,我们决不能错过这班车,一定要把这一轮区域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抢到手中,逐步将其培育成为未来战略支撑产业。
于是乎,富士康来了,菜鸟科技来了,京东集团来了……行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原。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需求将持续上升,拥有1亿人口的河南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根据河南勾勒的“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蓝图,依托产业集聚区,河南规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区30个,重点培育发展特色鲜明、链条完善、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涉及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装备等12个领域,有力支撑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对未来产业导向和引领作用突出。基于此,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河南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和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集中实施460个产业创新重大项目,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万亿元。
河南省委的决策公布后,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肯定。“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强力支持下,制造业正在发生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革命性变化,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和竞争力正在减弱。”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分析认为,河南省传统工业比重较大,如果不能及时撬动智能制造的战略支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河南制造就会被锁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坐失发展的主动权。
这个消息传到豫西南方城县时,上下也为之一振。方城县立足当地实际,在产业集聚区发展上定位为“一区两园”,一个是东园、一个是西园,东园是以发展风电为主的多晶硅、风电、光伏太阳能;西园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总的来看,两个园区的定位和发展都比较杂乱,再加上多晶硅项目遇阻,产业集聚区向哪里去,主导产业如何培育,成了县委、县政府谋划的重点。省委经济工作会的召开,让方城县豁然开朗,积极向市里、省里申报,主动调整主导产业,产业集聚区定位为发展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并对原有的轴承装备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轴承产业升级后,在这个园区里,钢管、钢套、装备、钢子、轴承等制造,包括包装、模具、物流等全部都有,完全形成了一个闭合的产业链,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产值可达100亿元。
像方城县一样,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河南各地产业集聚区的优势和作用日趋凸显。据了解,河南现有180个产业集聚区,其承接而来的新兴与高成长产业,带着强劲的活力,如同一条条鲶鱼,搅动着河南产业经济的一池春水。有专家建议:“应将提升产业集聚区水平作为目前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的着力点。”
“部分产业集聚区注重空间形式的集聚,尚未形成实际意义的集群。”省政协常委马仰峡建议,“推动产业发展由企业堆积向产业集群转变,通过实施‘聚链、强链、延链、补链’工程,引导大中小型企业建立分工合作关系,提高产业的延伸度和连接度。”王宏常委对此极为赞同:“产业集聚区不仅要完整产业链,更要强化创新链,整合人才链;不仅要做代加工厂,更要培育河南自己的品牌,以创新占领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高端。”
方向已经明确,思路也已清晰,关键在于如何迈开坚实的步伐。河南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龚绍东提出主要路径有两个:一个路径是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另一个路径是直接向新工业革命的先进制造业方向发展,主要靠引进移植和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离不开现有的工业和制造业基础,我们不能把传统制造业全部放弃或者推倒重来。”龚绍东说,依托传统制造业来发展先进制造业,就是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低碳化的高新技术,来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屈本礼认为,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靠人才。他建议,河南在高端人才培育、引进等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科研环境,“只有一大批高端的产业人才愿意留在我们这里扎根发展,河南的先进制造业才能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制度建立 力补短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长期以来,整个人大常委会层面的制度建设力度大,各方面的制度比较健全。但是,与常委会层面相比,目前专门委员会的制度建设还较为薄弱,相对而言属于“制度短板”。在立法调研、监督调研、服务代表等方面,有的时候一些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立法机关必须具有的严谨、严密、规范等要求不相适应。为尽快补齐这块短板,2014年年初,内司委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完善人大工作机制”等要求,在全面总结和提炼历届委员会立法和监督实践的基础上,对以往一些较为成熟的制度,继续予以保留;对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制度,及时作出修改完善;对只有做法没有制度的“空白点”,积极探索予以填补。经过历时两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和充分听取意见,委员会完成了制度“施工”,总共制定、修订了16项工作制度,形成了《内司委工作制度汇编》,初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委员会履职“制度集”。
“制度集”包括“委员会篇”和“办公室篇”两个部分,内容涉及委员会和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则、规程,以及立法、监督、和日常办文、办会、办事等多个方面。其中不少制度带有“初创”性质。尤其是立法协商、专家咨询、公检法司机关司法工作规范性文件报备、“两院”人事任免监督等制度,符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符合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促进司法公正等改革方向,对推动新形势下人大内务司法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比如,为了从委员会角度探索推进立法协商工作,委员会与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签订了《关于在人大立法和监督调研中开展合作的工作备忘录》。2014年,在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若干规定》等立法工作中,委员会均委托政协社法委多次开展座谈和研讨,深入听取相关领域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增进立法共识、解决立法关键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监督实效,委员会制定了《专家咨询工作办法》,聘请专家参加委员会立法、监督调研工作,提出对法规草案、监督项目的咨询意见和建议,承担相关领域的专题讲座任务等。委员会首批聘请了24位专家,包括16位学有专长的市人大代表和8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专家来自各个方面,除了人大、政府系统和政法条线外,还有高校、科研院所、部队、企业和基层一线等。一年来,委员会邀请专家全程参与重大立法、监督项目,广泛汇集专家智慧。专家们的积极性也很高,每次活动都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专业的意见,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有力提升了这些重点项目的完成质量。今年,委员会又根据工作需要,增聘了部分立法理论和实务专家,进一步完善了委员会专家组的人员结构。
制度执行 养成习惯
一分制度,九分落实。形成“制度集”,只是制度建设的第一步。为防止“制度集”变成“稻草人”,委员会把制度实施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委员会办公室坚决做到“执行制度不走样”、“落实制度成自觉”,不断养成“按制度办事”的好习惯。在委员会办公会、学习会、支部组织生活等场合,委员会领导反复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办公室把不折不扣执行制度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方面,纳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整改内容。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努力做到边学边用,把制度规定融化进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转化为参谋服务的点点滴滴,全力提高工作的正规化水平。特别是对一些新制定的制度,大家都比较陌生,刚开始难免“小错不断”。为此,办公室努力加强制度执行的责任制建设,相互提醒、相互补台,结合工作项目来熟悉制度、运用制度。
回顾一年多的制度施行过程,从学习制度条文,到领悟制度内涵,再到初步养成习惯,办公室每位同志都经历了一段或长或短的“磨合期”。像《内司委信息化内网建设规程》,是委员会领导力抓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但原先不少同志对机关内网的关注度不够,停留于上传工作动态、浏览重点信息、按要求点击文件等信息化“初级阶段”。面对委员会提出的“各类公务网上办、各种文件网上走、各项数据网上有、各方信息网上传、各样资料网上寻”的目标要求,办公室全体同志自觉加压,把上内网、用内网作为每个人的“规定动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现在委员会内网已“有模有样”,为委员会履职插上了“信息化翅膀”,大大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办公室工作人员也逐步养成了每天“触网”的习惯。司法机关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也经过了一番从不够规范到逐步规范的过程。由于这是一项“从无到有”的全新工作,刚开始办公室与报备机关相关处室的沟通机制不够健全,备案文件的数量、时效性等都受到影响。经过委员会领导的批评督促,办公室主动加强了与有关单位的联系,并结合日常工作经常询问了解相关单位司法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情况,现在已基本上能做到平时逐件报备与年度汇总报备相结合。
制度完善 久久为功
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深化推进,人大内司委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需要委员会完善的制度还有许许多多。委员会领导要求办公室及时总结每一项制度的实际实施效果,针对人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善于发现现有制度不管用、不够用之处,善于提出新的制度需求,在《制度汇编》“1.0版”的基础上,争取定期编制“2.0版”、“3.0版”……使制度建设成为委员会履职和办公室服务“微创新”的重要途径,保证委员会立法监督工作推陈出新,不断迈上新台阶。
以队伍建设为例。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有关建设高素质的法治专门队伍的精神,不断提高内司委及工作班子的专业化水平,委员会今年探索建立了“学法日”制度,针对与人大内务司法工作密切相关的重点法律和新法新规,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辅导。年初以来,已先后举办两次讲座,围绕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条款,请沪上知名专家作了生动精彩的讲授,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参加听课的各区县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领导、工委秘书和机关干部都表示,这样高水平的讲课对帮助人大工作人员掌握最新法律规定、培养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很有意义。在“试讲”几次后,委员会将研究制定初步的制度,使“学法日”成为委员会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和能力提升的又一个制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