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音乐生实习计划范文

音乐生实习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音乐生实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音乐生实习计划

第1篇

9月29日晚,由云南师范大学团委主办,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承办,新东方云南学校协办的2016级新生学习规划公益讲座暨迎新生管乐音乐会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主校区体育馆举行,全校新生及云南师范大学团委全体团干部参加活动。

新东方集团首批十大集团演讲师周问鼎,新东方集团最年轻的演讲师、培训师宋志鸣为云南师范大学新生带来了“相信未来”学习规划演讲。讲座中,宋志明、周问鼎两位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青春飞扬的风格讲述了自己的大学生涯和成长经历,向同学们传递了“有梦想,为梦想付诸行动,并实现梦想”的理念,他们告诉新生们“大学生活,首先要埋下梦想的种子,然后努力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促进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他们精彩的演讲,赢得了现场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对学习的兴趣和实现梦想的渴望。

讲座结束后,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管乐团闪亮登场。云南师范大学团委刘东老师担任指挥,学生管乐团全体成员们精心准备、倾情演出。管乐音乐会在《西南联大校歌》演奏中拉开序幕,气势磅礴、激扬向上的词曲再现了西南联大在抗日烽火中的峥嵘岁月,激发了新生们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进悠扬又具有民族特色的《五声神韵》,充满无限遐想又独具青春气息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优美动听的旋律充满了整个会场,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新生,使大家真正领略到了“管乐魅力”。在演奏过程中,刘东老师带领管乐团的队员们向新生展示了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萨克斯、圆号、小号、打击乐等乐器,他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和管乐队员精彩的演奏技巧展示,丰富了新生们的管乐知识,让新生们感受到了管乐艺术的魅力。

此次活动是一场传播高雅艺术的试听盛宴,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如何积极地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坚定不移地实现理想,也在美妙绝伦的音乐中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精彩光芒,相信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同学们能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奏响青春的乐章。

第2篇

关键词:达斡尔族;民间音乐艺术;歌曲表演形式;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141-01

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按其传统的表演形式可分为“扎恩达勒”、“哈库麦”、 “乌春”、“雅德根伊若”四类,黑龙江省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按其传统也大致为上述四类表演形式。

一、“扎恩达勒”

“扎恩达勒”的内容,大多是反映事情经过、生产过程、生活习惯、民族英雄事迹和悲欢离合的爱情等。它在体载上主要包括抒情和叙事两部分,如:牧歌、猎歌、渔歌、祝酒歌、情歌、婚礼歌、放排歌、摇篮曲等;而在形式上则有独唱和对唱两种,其中一问一答的对歌形式居多。“扎恩达勒”分为有歌词和无歌词两种,有歌词的:如《心上人》、《德莫日根》等,这类歌曲曲调较为丰富,结构也多变,附有"讷-耶,呢-耶"的衬托词;无歌词的“扎恩达勒”大多是触景生情,即兴来吟唱,只充填"讷-耶,呢-耶"的衬词,节拍的处理也略有自由,曲词也不固定,也会随着感情变化而发生变化。

流传到今天,最为让大家熟悉的歌曲是《心上人》,曲调相当优美,歌词非常生动感人:“时光像流水哟,春天又到我家乡,辽阔的原野哟,披上嫩绿的春装,嫩江深又长哟,船儿却又要远航,心上人儿你哟,莫非你不在船上……”

二、“哈库麦”

“哈库麦”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又称为“鲁日格勒”, 有的地区则称谓“哈肯麦”、“哈肯拜”,还有称“罕伯舞”的。达斡尔族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般通过“哈库麦”来表现。传统的“哈库麦”表演程序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洛是以歌唱为主要形式,舞蹈为辅助形式。两个人为一组相对起舞,演唱的民歌大部分是以问答的形式的“杭给”等,有的时候也即兴填加词。表现的内容一般有:狩猎、禽飞、兔跳、鹿奔、熊斗等动作。

第二段以舞蹈为主要形式,歌唱为辅助形式。舞蹈者的动作基本上是第一段的重复,速度逐渐加快。表演者会加上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洗脸、梳头、照镜子等动作或者是农耕劳作,如春天耕种、夏天锄作、秋天收捆子、采摘豆角、赶放牲口等;表演者随着时间的进行,情绪会变得越来越高涨,常常跳的汗流浃背、气喘嘘嘘,歌舞也随之推向,民歌也较短小、活泼,一般为跳跃式的曲子,多是两句一段或四句一段,节奏也很紧凑、越跳越快。

第三段为呼号,也称为“郎吐”,即“拳斗”的意思。跳舞者一只手叉着腰,另一只手握拳于头上,随着呼号有节奏地两手交替摆动,好像两人相互对拳打斗的样子,模仿各种禽兽走兽的叫声:“罕伯、罕伯”“扎咕、扎咕”,“嘿古啦、扎古啦”等呼号,现场气氛十分热闹。

三、“乌春”

“乌春”在齐齐哈尔地区又叫“乌钦”,是达斡尔族的曲艺说书形式,具有极其鲜明的少数民族风格和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堪称是达斡尔族的艺术瑰宝。乌春是在清朝年间达斡尔族一些文人运用满文创作出来,并以吟诵、朗读为主的叙事体题材诗歌,后来由民间艺人以口头说唱的形式来表演这些作品,乌春随时间逐渐演变成有“吟唱或说唱故事”之意的曲艺类品种。乌春一开始的演出是以空口吟唱,不带有任何伴奏,后来才出现了有的艺人采用相关乐器自己拉自己演唱的情形。有了伴奏乐器之后,曲调也逐渐丰富了起来,除了原有曲调外,演唱者也采用叙事歌曲和小唱曲调来表演。

乌春的节目内容相当丰富,有边讲边唱民族英雄的,有反映爱情和婚姻生活的,有歌唱自然景色的,也有讲述神话、童话故事的。在这些节目中,达斡尔族民众最受欢迎的是反映民族英雄莫日根的故事、还有《少郎和岱夫》、《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故事。节目的内容长短不等,长的容量能够说唱几天几夜,短小的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不等。

四、“雅德根伊若”

雅德根伊若是宗教用来演唱的歌曲。据记载达斡尔人曾经信奉的宗教名为“萨满教”,当时有一个叫“雅德根”的人,他是萨满教的一名巫师,他在祭祀活动中经常演唱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就叫“伊诺”。在每次的宗教仪式活动中,雅德根都在前面领唱祷词,下面众人帮着唱出衬词,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别具一格。

达斡尔族的歌曲演唱至今,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文化底蕴,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重视。我们应责无旁贷的保护好这一民族音乐文化并将其好好的传承下去,使其永保民族特色,永保不朽。

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而著。课题名称:《达斡尔族民歌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研究》 课题编号:14G278。

参考文献:

[1]秦婉丽.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J].大众文艺,2010(20).

第3篇

【关键词】 月经初潮;年龄分布;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39.3+5 R 71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913-02

月经初潮年龄是研究儿童青少年青春期性发育规律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反映女生发育和成熟的早晚及其发展趋势。目前认为,月经初潮年龄与遗传、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有关[1]。为了解蒙古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20 a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蒙古族学生青春期性发育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为进一步开展青春期与性教育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1985和2005年内蒙古族学生体质调研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能够代表蒙古族集居区通辽市(通辽市占全国蒙古族人口总数的1/4,占全区蒙古族人口的1/3,占内蒙古东部蒙古族人口的1/2)的科左后旗、科左中旗、库伦旗、科尔沁区中的蒙古族中小学校的7~18岁蒙古族女生。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2]的要求,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2005年与1985年分别抽取7~18岁蒙古族女学生(父母均为蒙古族)1 264名与2 797名。2005年汉族学生月经初潮数据来自文献[3]。

1.2 方法

1.2.1 月经初潮年龄调查 由女内科医生询问月经初潮情况,并填写在统一调查表中。

1.2.2 形态机能指标测试 由统一培训的人员,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规定的体检方法统一进行测试。

1.3 统计分析 全部数据核准后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同时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月经初潮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2005年与1985年蒙古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比较 1985年蒙古族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3.77岁,至2005年已经提前至12.90岁,提前了0.87岁,平均每10 a提前0.44岁。1985年蒙古族乡村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4.16岁,到2005年为12.80岁,提前了1.36岁,平均每10 a提前0.68岁。1985年蒙古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为城市早于农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005年蒙古族、汉族学生月经初潮年龄比较 2005年城市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3. 30岁,乡村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3.40岁,城市与农村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蒙古族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相比,城市(差0.4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2005年蒙古族女生月经初潮影响因素分析 以月经初潮为因变量(月经初潮:有=1,无=0),以年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5等分)、收缩压、舒张压、脉搏、握力(5等分)、BMI指数、维尔维克指数(5等分)11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年龄、身高及维尔维克指数3个因素有关联;乡村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年龄、身高、握力及维尔维克指数4个因素有关联。见表3。

3 讨论

青春期性发育是连续、复杂的遗传和环境(社会、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反映青春期发育的早晚与发展规律。文献报道显示,我国青少年近年来呈现身高、体重发育水平普遍提高、性发育不断提前的长期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20 a间蒙古族学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城、乡分别提前0.87岁与1.36岁,平均每10 a分别提前0.44岁和0.68岁。蒙古族、汉族之间月经初潮年龄差别在乡村相差0.60岁(P

蒙古族、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的差别在城市间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农村间有统计学意义。在城市可能与蒙古族、汉族居民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区,其居住条件、生活习惯、营养状况、文化传统等已经逐渐相近有关[7];但在农村可能与蒙古族、汉族各自传统的饮食习惯和生产方式有关,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学生通过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及性发育过渡到成人,身体发生一系列变化,这是在神经内分泌系统控制调节下进行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身高、握力和维尔维克指数是蒙古族女生月经初潮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关文献报道,青春期身高突增高峰普遍处于月经初潮之前[9]。初潮来临的女生身体形态、第二性征发育水平都超过同龄未来潮女生[10-11]。李雯英[12]近年对昆明地区汉族女生月经初潮的研究证实,相同年龄女生月经来潮组的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优于未来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青春期性发育的提前趋势带来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是如何有效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性发育提前,性教育年龄也要相应提前。研究结果提示,女学生青春期性教育最好从小学四五年级(10~11岁)抓起,通过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协作,更早、更系统地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教育部门、卫生保健部门要联手合作,制定出一整套严谨、科学、实用的性教育教材,培训一批专业师资力量,将青春期性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同时将性生理、性心理、伦理道德、法制教育融为一体,借鉴国际上性教育成功国家的经验,例如英国和荷兰等[13],因人施教,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三联环境,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防止他们过早发生,降低未婚少女怀孕率,减少性病、艾滋病对青少年的危害。

4 参考文献

[1] 叶广俊,主编.儿少卫生学.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3.

[2]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05:6.

[3] 何瑞芝,金寅淳,杨文举.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98.

[4] 陈天娇,季成叶.中国省会市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地域分布及变化趋势.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3,4(4):264.

[5] 李爱芳,侯爱萍,任淑芳.威海市女子月经初潮、男子首次遗精的年龄变化.中国校医,2002,16(5):394.

[6] 陈美娟,吴卡玲.厦门市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动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2,23(1):50.

[7] 胡虞志,余毅震,王礼桂.22市少女月经初潮年龄及性心理行为调查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5,16(1):22.

[8] 麦明章.广州市学生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年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校医,2002,16(3):208.

[9] 麦明章.广州市城乡男生首次遗精和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研究.中国校医,1998,12(3):229.

[10]肖丽华,王冬妹.女孩月经初潮与其他发育指标的观察.中国校医,1993,7(2):82.

[11]孔淑琴.济宁市女生初潮年龄与形态发育的关系.中国校医,1993,7(4):77

[12]李雯英.昆明地区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研究.中国校医,1994,8(2):16.

第4篇

关于最新音乐老师工作总结范文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年来,本人在学校领导和正确领导和关心、同事和学生支持配合下,能认真搞好音乐教学和班级服务保障工作,认真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和办公室工作能力素质;积极处理好工教矛盾,早起晚归地搞好办公室工作和艺术生教学;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昂扬的精神投入于搞好艺术生教学和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完成了校领导交给的工作,受到了所教学生的好评。为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利于明年工作的更好开展,现将自己一年来的个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能力和办公室服务保障水平

  一学年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为提高教学水平,我不断利用各种渠道来进行学习。一是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二是从网上下载各种学习资料,丰富有关音乐教学方面的知识。今年在上公开课时,我通过参考下载《爵士乐》的资料进行备课,穿插自己平时教学心得,受到了同行的好评。三是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二、培养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这一学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教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

关于最新音乐老师工作总结范文   在这即将开始的教育实习中,为了让整个实习工作更加顺利地、目标明确地进行,我对我的工作有如下计划:

  大三我们音乐教育专业的老师和学院安排了我们到广雅中学,华师附中,五羊小学,奥尔夫教育法培训班等见习,让我们提前了解老师这个教育平台的工作。

  广雅中学的学生音乐素质比较高,接受能力也强,所以老师所教的内容会适当加深一点。而且每节课都很精彩。华师附中的听课,又让我了解一些初中这一环节的情况。

  高中生相对来说,有了初中音乐知识作为基础,更注重创作,老师只是引导作用,但初中生就要老师的带领,而且老师的领导也比较重要。五羊小学也是另一阶段的学生,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天真活泼,什么都敢尝试,求知欲很强,主要就是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是衔接的关系,但毕竟是不同的两阶段,年龄不同,还有思想的转变。相对高中生来说,这些初中生要活跃一些,课堂气氛也活跃,没有高中生那么沉闷。对偶像的崇拜也热衷,明显一些,高中生就内敛多了。知识接受程度而言:初中生简单一些,普通学生(非专业的学生)没有什么音乐基础,只要点到为止,讲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就够了,讲得太深,太复杂,学生不懂,很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或学生在课堂上干些与音乐无关的,那音乐课就失去它的意义了。

  每次见习下来每个同学都要写见习心得,提醒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的感想,从而有什么启发,为接下来的实习做好准备。

  奥尔夫教学法就是比以上三个阶段更早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历也会分几个小阶段,整个来说就根据孩子情况拟定教法,让孩子在轻松的情况下学习,不会是一种很硬的教与学的方式,即是玩中学。无论是那个阶段的学生,都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学到课本知识之余,主要是感受音乐。

  还有教师师范技能方面的努力。粉笔字和普通话的训练。在上个学期末,我们学院以每个班级的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微格试讲,从研读教材到编写教案,最后是课堂试讲,由小组成员进行点评,老师个别指导。整个微格试讲训练穿插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微格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试讲训练结束后,每人上交一份试讲视频作为评分作业。上个学期实习选校结束后,我们随即投入到实习队的准备工作中去,与实习学校取得联系,确定实习教材,明确整个实习流程,拟定实习前准备工作的计划。

  音乐实习教师实习了一个月,在这个月里从学生到准教师的身份的转变是我受益匪浅,下面是个人自我鉴定。

  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里面,教育实习对每一个准教师来说,都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棋,是我们师范类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必需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实习,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理论的思维。这一个半月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体会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责任,以及明白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劳累。

  在这短暂的日子里,作为实习班主任兼音乐实习老师,不仅积累了初步的班级管理和音乐教学经验,还深刻地体会到强烈的班级凝聚力和素质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性。

  关于最新音乐老师工作总结范文

  作为4—6年级音乐教师,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更好的教授学生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更更有效地学习音乐知识,体会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情感全面发展。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

  三、考试:

  为了是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或舞等来表现。

  四、其他:

第5篇

一、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

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时间为四周或六周不等。内容是教授初中一、二年级的音乐课,高中音乐欣赏课。实习项目包括:见习、试讲、授课、组织课外活动、实习班主任等。一般程序为:一至二周的见习、备课和试讲,上课四周,最后一周成绩评定、总结与上课同时进行。期间可穿插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和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内容会根据实习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实习效果也与学校的实习管理、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安排管理有直接关系。因此,各校的实习效果是会有一定差异的。虽然目前的教育实习还不够完善,但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仍然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他们今后的教育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就其作用而言,可归纳为三点:1. “桥梁作用”,即由知识接受者――知识传授者――教师过渡时的连接作用。经过这一个阶段的教育实习,学生们身临其境,深入中学教学工作实际,对音乐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由接受知识向传授知识过渡。2. “检验作用”,即对学生所学到的理论与技能的实际检测作用。在走上讲台、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对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更清楚地懂得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强弱程度。3. “定向作用”,即为今后学习明确方向的作用。通过教育实习,学生们会深切感受到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所负有的责任,会发现自身存在的许多知识的不足,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并自觉地修正和补充所欠缺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教育实习的实践过程,也反映出一些不足之处:1. 时间相对集中且时间较短,每名实习教师一般仅仅能上4―6节课,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实习时间集中安排在临近毕业的第七学期,不利于教育实习中所发现问题的及时纠正。2. 形式比较单一,以课堂教学实习为主,课外活动则因校而宜,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能在此期间得到充分地施展和锻炼。3.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知识技能综合运用能力较差,知识结构不合理。4. 对于实习基地的选择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实习学校在条件和师资方面与要求有距离,直接影响实习效果。5. 对教育实习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很薄弱,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大大削弱了教育实习的作用。加强教育实习的理论研究,对其内容、步骤、方法进行调整和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育实习改革方案的构思

(一)时间安排

增加见习时间,把原来时间相对集中的“集中式教育实习”改为时间相对分散的“分散式教育实习”。可以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每学期安排一定的见习活动,组织学生到音乐教学搞得好的中学去听课,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了解中学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认识、调整自己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的机会,明确学习的方向。见习过后,一定要认真地组织讨论,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切忌走过场。实际实习的阶段仍要保留,在时间长度上可以适当调整,要保证学生实际上课时数,每位实习教师最好上8节课左右。这种实习方式在国外一些大学中早已实行,如美国迈阿密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教育家尼古拉斯教授来华时曾介绍过该校的实习情况,他们的教育实习就是以这种“分散”的方式进行的。

(二)内容更新

教育实习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仍然是教育实习的主要内容。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标准》对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几方面赋予了新理念、新内容。内容标准是《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由此可以看到新的教学思路。教育部随即编写推出了新的音乐实验课本,在2002年秋季开始在全国38个试验区试用。新教材用全新的视角展示了新理念、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用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教材改变了以往“音乐知识、视唱听音、学唱歌曲、思考练习”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能力的培养。新教材在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知识难度虽没有增加,但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宽泛,更注重师生的互动,注重学生的共同参与,在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过程中,来完成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些更新和变化,对音乐教师和实习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等师范音乐学专业的音乐教法课程,应该把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新教材的内容融入其中,尽快与其衔接,以便在实际教学实习过程中使实习学生能够适应新教材的教学。

课外活动

组织课外活动是锻炼实习教师综合能力的最好方式,也是实施新《音乐课程标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应提倡并大力开展。实习教师可以帮助实习学校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例如: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组织合唱团、舞蹈队、小乐队的排练、演出等,他们可以担任策划、导演、创编、伴奏等多项任务。在这些活动中,不但极大地锻炼了实习教师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对他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意识、行为方式,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大有益处。通过帮助实习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可以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突出实习教师的个性化能力,与教学实习基地的教师、学生产生互动,融洽相互之间的关系,对教育实习基地的稳定亦会起到良好作用。所以,组织课外活动对于实习教师来说,是锻炼他们综合素质、展示他们创新能力的最好时机。

班主任工作

实习班主任对实习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通过复杂的班主任工作,可以增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多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脉路,为搞好班级工作和音乐教学打下基础。这是锻炼实习教师全面能力的良机。因此,应该尽量给实习教师创造完成实习班主任工作的机会。

(三)步骤方法

教育实习可以分成三个步骤进行,即:校内实践、阶段见习、实际实习。教育实习应提前进入,分布在三年(大学二年级至四年级)的教学过程中。经过“实践―体会―再实践―再体会”这样一个不断实践和反馈的过程,使学生更加明确作为一名未来教师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校内实践是实习的“先序”活动,可在校内进行,使学生尽早地接触与实习相关的活动,是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阶段。通过观摩国内外优秀的音乐教学资料,举办学生的教学技能竞赛,组织各种学术报告、毕业生座谈会等活动,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阶段见习是到中学或职高去观摩音乐教学,每学期1―2次,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基础教学实践。实际实习是相对集中的实习,仍在第七学期进入实习学校,真正承担教师的角色。

(四)相关课程

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准。这就涉及到实习教师对相关课程的掌握,特别是实践性很强的几门课程,如:声乐、钢琴、基本乐理、试唱练耳、和声、合唱指挥、即兴伴奏、舞蹈编创、曲式与作品分析、小型乐队编配等,学生一定要学深、学透,熟练掌握。在教学中要确保这些课程课时量的饱满,根据需要可增加某些课程的时数,并重视课程中实践环节的实施。同时,还要注意这些课程的相互衔接、搭配和结合。例如:自弹自唱技能是声乐与钢琴课的结合;即兴伴奏能力是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与钢琴课的结合;合唱排练是声乐与合唱指挥课的结合;乐队的配器和组织排练是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同小型乐队编配的结合。学好这些课程,着重理论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对将来承担起音乐教师的工作会大有益处。

第6篇

关键词:音乐传播人才;实践教学;传播手段;人才培养

一、实践教学对于音乐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实践对于理论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已经有目共睹,也得到了教育界各学科的广泛认同。然而,随着音乐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和音乐交易方式的不断革新,音乐传播的实践性愈发凸显出特殊的意义,这主要是由音乐传播人才培养自身具有的跨界性、时代性和合作性等内在属性所决定的。

首先,音乐传播人才培养过程呈现出鲜明的跨界性。音乐传播学是音乐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其显著特点为学科的融合与渗透,对比相关院校的培养方案可以获知,音乐传播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通常分为三大类,音乐素养类:如,和声、曲式、视唱练耳、音乐史、电子音乐制作等;经济管理类:如,传播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统计、市场营销、西方经济学等;音乐传播类:如,音乐传播概论、音乐传播调查方法、音乐项目策划、艺术管理、艺术市场营销学等。前两类课程属于传统学科内容,要想在音乐传播各链条中发挥作用,只能将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通过实践过程,“内化”为综合能力和素养;第三类课程本身就是建立在突破传统学科藩篱基础之上的跨界产物,所以对实践性的要求更高,相关课程的完善和检验同实践的关系就更为紧密。

其次,音乐传播人才培养途径印刻着强烈的时代性。在媒介手段层出不穷、音乐交易方式日益更新的当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传播方式被无线音乐、在线音乐等更加时尚、快捷的新兴传播手段所取代,音乐聆听习惯、音乐制造手法和音乐传播模式的变革成为大势所趋,因此,音乐传播人才不仅要充分了解最新音乐交流平台,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和多种音乐编辑手段,而且要知悉最新音乐制作和录音软件。这些操作能力的运用与熟悉,同样离不开实践的鞭策和锤炼。

第三,音乐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被赋予很强的合作色彩。这同它与生俱来的“传播”特性是息息相关的。所谓的“人类传播”,是指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一种分享信息关系。音乐信息的传播过程衍生出来各种复杂的社会连接体,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多元合作与相互牵制,仅仅依靠闭门造车的理论思考和琴房训练,是无法真正实现传播效能的。音乐传播教育者需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创作与合作过程中,真正提高策划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

二、当前音乐传播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对毕业生的追踪调研中发现,音乐传播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为四个领域:传统唱片行业、演艺传播公司、新媒体数字音乐行业和以音乐传播为职能的企事业单位。然而,学生在这些领域中的实习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首先,传统唱片行业越来越不景气。唱片行业在盗版冲击后,被日益兴盛的网络平台打击。有的全球性大唱片公司的员工也都纷纷离职,即使在职也无所事事。所以这种境况就难以培养出业务能力较好的实习生,从而造成内部的恶性循环。

其次,演艺行业作为传统音乐中仅存的繁荣领域一般也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因为演艺行业具有时间灵活、地点不确定、工作强度大的特点,而实习生受到学校课程的限制,只能在固定城市以兼职的形式参与到演出活动中,专业性和参与度不强,因此,演艺传播公司往往倾向于使用比较固定的专职或团队成员。

第三,数字音乐行业实习力度不够。相对于数字音乐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滞后,实践时间极为有限,实习生缺乏足够时间和能力介入行业内部。还有一些数字音乐行业,管理方面相当严格,一般不轻易接收实习生。

第四,以音乐传播为主要职能的企事业单位容纳能力非常有限。由于近年艺术管理专业升温迅速,很多高校开始扩招,且数目甚多。由于招生人数庞大,为数不多的企事业单位无法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即便有些零散的实习机会,也由于管理困难,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检查体系,而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这一系列原因也带来了连锁性的负面后果——“学生实践积极性的急剧下降”。一方面,学生希望参与同专业关联性强、能展示自己业务能力、并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则担心学生眼高手低耽误工作或者担心其时间不能保证,而拒绝把比较重要的工作交给实习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双方的游离关系。

此外,属于新兴学科的音乐传播实践教学本身存在师资薄弱的问题。音乐传播专业的大部分教师属于非科班出身,师资队伍很难像传统老学科那样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其次,从事音乐传播事业的年轻教师所占比例大,实战经验比较缺乏,这也使相应的师资队伍缺乏具有能够直观生动地指导学生实习实践的资深教师。

三、音乐传播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应对之道

鉴于实习实践对音乐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难看出,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音乐传播教育就无法达到新的高度,整个音乐产业也很难规范、健康地发展。因此,根据某大学音乐系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实现或落实的一些手段与方法,结合兄弟院校在音乐人才实践教学中的经验访谈,总结出以下几点应对之道。

(1)建立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所谓音乐传播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体系化,指的是将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场所通过某种课程途径、在某一段时间做到质量监控等具体实践因素程序化、规范化和步骤化。只有着眼于长远教学计划设计,结合课程建设、基地建设、教师建设、政策制度建设,才能综合性、系统性、全局性、宏观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环环相扣,落到实处。

下面是传媒音乐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形成。音乐传播人才的实践教学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三者共同完成对学生实践业务能力的塑造:第一阶段,认识实习。通过大众传播引论、音乐传播调查、类型调查、音乐编辑、音乐批评等课程,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考察、基地参观,使学生对业界内部的组织机构、职能、运作、经营、管理等环节获得感性认识,提高专业敏锐性,强化学习自主性,为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激发作用。第二阶段,专业实习。通过音乐传播调查、行业调查、音乐传播调查方法、音乐项目策划、音乐编辑、音乐美学、音乐文论写作、音乐市场营销、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课程和项目,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强化其市场调查能力、策划能力、编辑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音乐传播所特有的专业素质。第三阶段,毕业实习。通过音乐批评与鉴赏、音乐传播调查、职业调查、艺术演出管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课程成果推广等途径,参与完整的音乐项目运作,强化其组织协调能力、入际交往能力、专业技术素质运用能力等。

当然,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与质量监控离不开政策、经费和时间的保障,只有以相应的政策与经费体系进行相应的配套,才能够积极有效地鼓励和帮助音乐传播实践教学体系高质、有序地落实和完成。

(2)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既然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优秀的音乐传媒人才的重要环节,那么创造相关的实习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与消化就成为院系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从目前与音乐传播专业相关的各院校来看,实习机会的创造主要来源于校外实习基地的培育和以导师制为主体的校内实习渠道的开拓。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资源和条件的补充和拓展,是学生提升动手能力的核心阵地,也是学生日后与社会行业相结合的重要延展平台。相关院校十分重视基地建设,积极主动地和与音乐传播相关的平面媒体、乐器厂商、培训学校、演艺机构、电台电视台、唱片公司等建立联系。并与多家歌剧院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当然,针对扩招以来庞大的学生群体,要想个性化、兴趣化、深入化地满足实习需求,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必须依靠创造校内自身实践机会来缓解此问题。

大多数相关院校,都是以导师制为主要模式,进行校内实习机会的创造、补充和拓展。所谓导师制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即以学生小组为单位,服从于专业老师的自主引导、安排、组织的专业实践。导师制的实践活动,能帮助不同特长的同学取长补短,根据兴趣与专长进行自由分工,责权明晰,既便于组织,又能深入实践,摆脱了“只有依靠实习基地才能完成实习”的制约,拥有了更多有效的机会。例如某些音乐学院的“音乐推广活动”“现代音乐周”“音乐季”“艺术周”“爱我所爱,原创地带,歌曲大赛”等项目,都是以导师制为模式的校内实践活动的成功案例。

四、增添课堂的业界气息

不管如何努力,校外实习基地或者以导师制为模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数量上仍然比较有限,并受到较严格的时间制约,而课堂教学却能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因此,将课堂和业界紧密结合,增添课堂的业界气息,是建立音乐传播人才实践能力和行业敏感度的关键一环。例如,某些学院艺术管理专业设置了“业务实践课”,每周4课时,由专业教师分配角色,学生进行业务模拟实习,前瞻性地预见工作中发生的困难,并依据教师的从业经验进行分析,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借助这样的课程指导,同学们不仅学会书写策划、计算传播成本和传播效果,还学会了预见性地清除音乐传播过程中的障碍,有技巧地促成协议的商定和执行。

再如在某音乐学院的“艺术管理学”课程中,以学生是否能完成一场音乐会的策划、创意、组织、推广为教学考核标准和培养目标,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策划组织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此外,在“音乐传播调查”课程中,任课教师有组织地引导同学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产业板块,如唱片业、数字音乐、乐器商、音乐培训学校等,要求学生搜索具体产业背景、探查运营组织架构、寻找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分析其行业价值潜力,最后由一个行业典型人手,详细说明上述理论架构。这种形式的课程教学切实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现代传媒行业的认识、理解及相应的数据采集分析能力。

除此之外,很多院校已经或准备聘请音乐传播行业有声望、有经验的人士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他们的工作职能、业务范畴、从业心得,这同样是加强专业实践意味的有效举措;同时,一些教师还建立起音乐传播自身的信息平台,将之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总之,音乐传播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音乐传播人才的输送,而优秀传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多元、丰富、深入的实践教学。实行合理科学的实践教育体系、培育实习基地、改革实习方式、增添课程业界气息,这一系列举措的最终实施与贯彻,都将有效促成优秀音乐传播人才体系的建设,并能在根本上推动我国音乐传播事业健康、稳步、迅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传播新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1).

[2]教务处.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教学质量报告[J].中国传媒

第7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独立学院 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55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充分肯定了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目前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一些高校成立了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民乐团,有一定的校内艺术活动,但这仅是丰富了艺术实践活动,但实践教学课程规划与管理保障体系尚未完善。本文以三亚学院音乐学院为例,试论对独立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1 对实践教学中“教”与“学”的再认识

面对实践教学中的“实践”,很多教师都不难理解,应突出实际操作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所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定有根本上的区别。实践教学不能生搬硬套理论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尤其是独立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进校前的专业水平还普遍处于初级阶段,对其专业的理解、热爱与认知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盲目的学习与按部就班的教学,都是不可取的。笔者通过教学有几点建议:第一,转化教学理念,紧抓专业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按着音乐学院科班的训练方法来要求,需提炼专业重难点,综合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在因人而宜地制定学习进度的同时,还需考虑学生就业方向作为引导。第二,在课堂上需开设模拟实践课。通过学生相互模拟编排与学习,教师并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第三,学生学习需突出重点、广泛了解、勤思考。独立学院的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不能专门学习一种专业,学生除本专业学习外,需要广泛了解与音乐门类相关联的姊妹学科。这对将来就业是有一定帮助的。第四,举办学生音乐会。音乐会是体现教师与学生长期积累的教学成果,每学年举办优秀学生音乐会汇报,不但激励学生学习目标、树榜样、立学风,而且,对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对音乐的二度创作与理解是极为重要的。

2 整合校园资源,争做校园文化建设者

校园艺术文化丰富与否是一所高校综合素质的体现,是维系大学生学习生活与业余生活的精神纽带。而音乐学院是承担校园文化建设者的主要力量之一。目前,我校建有音乐广场、音乐厅等场地资源,但课外业余活动中,学生的使用率并不高(当然也有一些制度原因)。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有几点设想:第一,举办校内《周末艺术沙龙》活动,征集校内各个分院,喜欢并擅长表现的音乐爱好者。给其他分院学生一个展现并发现自己音乐才能的舞台,同时也为我院音乐学院学生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第二,举办音乐学院《文艺汇演》。不局限单项专业汇报,而是突出综合性、专业性。通过专业性的演出,带领学校整体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这还需相关部门给予支持与配合,无偿提供场所,共同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

3 科学制定学生实习实训计划

学生实习、实训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实现学校教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试金石。目前音乐学院学生实习实训,还处在无计划、无实践质量考核标准的实践教学初级阶段。这样不仅使得实习、实训环节变成形同虚设的教学内容,也不能有效地反映教师教学成果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周而复始的教学工作会导致偏离就业市场太远。学生实习、实训并不是简单的顶岗、上岗过程。通过有关实践教学相关规定,院领导需责任到人,跟踪调查、及时反馈学生实践情况,需制定合理的实践计划、任务目标、拟定完成情况、实践收获等一系列实习实训大纲与计划,而不是感性、盲目的实践。

4 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建设

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一样,需要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作为实践教学理论依据。而不是相对感性,只凭经验或是成立几个团队简单定义的实践教学。恰恰相反,实践教学包含着理论教学。它除了以专业基础知识作为依托外,还需要科学系统、有组织性的管理、有规章制度、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等有效制度机制作为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实践教学工作做好。建议在学生会成立实践教学部或是单独成立实践教学管理中心。结合我院情况,可以考虑学生自主实施,责任到教师以宏观协调,实行学分制,分梯次管理团队,让一部分学生先带动另一部分学生,最终达到整体学院充满朝气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思想、挖掘学生组织管理的内在潜质。把每一次艺术实践活动都作为艺术再创作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责任感,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品格与提高综合专业表演能力。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活动是具有系统、组织性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不是单一或某一部分单独性的教学活动,更不能简而化之地理解为只是理论教学的一种课堂内容的补充。要真正做到实效、实用、有标准的实践活动,只有紧抓实践教学质量,才能保证学生走向社会职业岗位时的无缝对接。这才符合独立学院办学理念与教育方向。

参考文献:

[1]颜铭锋.《深入基地―线教育实践反哺高校职前职后培养――“综合艺术实践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研究侧记[J].大舞台,2011,(1).

[2]刘进锁,马旺华.高师音乐教育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艺术研究,2010,(2).

第8篇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18-02

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他们年轻热情、朝气蓬勃,是教育的未来与希望。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为师的第一步,师范生如何在教育实习中掌握规律、积累经验,走正、走实为师的第一步,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年轻教师?作为多年担任音乐教育实习工作的指导老师,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严于律己: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案例1】2010年4月,笔者所带的实习小组共有4人。有一天下午是两节音乐课,第一节课时4人中只来了执教的实习生1人,到下课时,第二节课的执教实习生才来,而另外两人始终没来。

【原因分析】实习生迟到、早退、有事不请假等一直是令指导老师头痛的问题。实习,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课前的耐心指导、课中的认真聆听、课后的及时反馈,对实习生来说恰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借鉴别人的教学教法,不仅可以获取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改进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少走弯路。实习生若不以虚心的态度走上实习岗位,会损伤自我形象,甚至影响指导老师的情绪,不利于实习工作的开展。而指导老师对这种散漫无纪律的实习态度若不予以制止,会严重影响教学实习进程。

【矫正策略】师范实习生自身固有的积习、对教学实习的茫然,以及角色的转型会使他们束手无策。因此,指导老师在理解实习生的同时,还应用为师之道去规范和感化他们,要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端正自己的态度,严于律己,塑造师者良好的形象。指导老师要敞开心扉和实习生平等相处,尊重他们的付出,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需求,给予帮助和解决;要告知实习生小学音乐教学的常规秩序,让他们建立良好的纪律观念,以便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主动与实习生交流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与实习生平等交流各自的想法,共同制定实习目标,相互学习、监督,确保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二、学为生师:磨砺自己的教学功夫

【案例2】在教学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实习生断断续续的钢琴伴奏让学生不耐烦了,于是学生的歌声把老师的琴声甩到了一边。

【原因分析】在音乐教学中,因为钢琴伴奏断断续续、范唱不规范等造成课堂冷场或引来不愉快声音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原因在于实习生没有做足课前准备工作,如教案不预习、课件不制作,导致对教学音乐不熟悉,即使是一首简单的儿歌范唱或即兴伴奏都不能流畅表达,严重影响了课堂上审美情感的传递。

【矫正策略】音乐教师的基本功包括唱、弹、舞、演等,教师的基本功就是个人的名片,扎实的基本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作为指导老师,要静心分析,主动和实习生促膝谈心,找出教学中问题的所在,指出他们教学实习存在的不足,告知他们虽然弹过许多名人名曲、通过了等级考试,但简单的儿童歌曲同样不可轻视。小学生正处于建立音高阶段,歌曲教学必须带旋律伴奏,教师的范唱是歌曲情感和艺术美的传递,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是学生喜欢音乐的最直接理由。因此,实习生课前不仅要准备教案、熟悉教案、制作课件、准备音乐等,还要练习美感的范唱、流畅的钢琴伴奏,以及和学生交流语言等的充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指导老师要确定课前过关制,如果实习生课前没有准备充分,就不必走进课堂给学生留下不良印象;要鼓励实习生加强课外学习、借鉴,学人所长,不断充实自我,磨砺教学功夫,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品味,确保课堂的顺利进行。

三、认真反思: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

【案例3】《八只小鹅》是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歌曲为二声部合唱,歌中展现了活泼可爱的小鹅欢歌起舞,神采奕奕的形象,小鹅的叫声和嬉戏玩耍相映成趣。在课堂教学时,一位实习老师只用了20分钟左右就结束课业,使课堂剩下的25分钟处于没有教学任务的失控状态。

【原因分析】实习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课前设计的教案不能凸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没有区分主次;口语表述缺乏条理,表情达意不够完整;教学一讲到底,教学过程缺少师生交流互动。

【矫正策略】课堂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都是教学实习阶段的正常现象。实习生在校学习的是理论知识,他们很难做到一走上讲台投入实践就能适应课堂教学,赢得学生的青睐,指导老师要以常态心理看待教学实习,多给实习生以鼓励,使他们满怀信心走上教学的路途。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失误,指导老师应及时走上讲台,弥补失误,给学生一堂完整的课,然后以宽容的态度安抚实习生,和他们一起寻找失误的原因,帮助他们走出教学误区、摆脱教学困境。

1.制定计划,细化提升目标

指导老师协助实习小组的每一位实习生制定小组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实习工作:第一周,能够熟练、完整地完成教学流程;第二周,能完善、提升教学环节;第三周,每节课必须有教学亮点;第四周,能独立完成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教学任务。

2.人人参与,开展教学互评

指导老师要求实习小组的每一位成员积极参与每一节课的评课,锻炼组员说课、评课的能力。上课前,指导老师耐心听取每个实习生的教学设计,了解、分析设计思路,如果有好的建议,要毫无保留地告知,并说明设计的依据;在实习生说课、评课时,指导老师先听取实习生的发言,肯定他们正确的判断,同时指出不足及自己的见解。

3.认真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第9篇

(一)高师的音乐教师德育教育不重视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处事之道,能够形成自我约束力,从思想认识层面更为合理的处理问题。高师对音乐教师的德育教育培养不够。职前培养时,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高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方向。学生也存在着重视音乐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提升自身专业基本功的能力,而对今后的职业规划意识不强。职后的培训在德育方面的继续教育更是不多见。德育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师立足校本、扎根职场的坚定信念。

(二)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课程配置不灵活

目前,高师课程设置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接受音乐专业的课程教育,还要接受通识课程的考核。除此之外,所有与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的课程也要学习。在校期间理论课程太多,而提高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课程比较少。高师院校把音乐教学实践培养寄托在实习上,80%的时间在学习教育理论,而15%的时间里,在教育单位锻炼,其教学效果甚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局限性不利于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出来的准教师,理论水平很高,音乐基本功及专业知识也很扎实,但是教学实践技能偏低,在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高师学校在课程配置上,一味遵循国家的通用标准,并不因为学情的不同而变动课程安排,对文化课、专业课的考核分数看得比实践分数重,不利于学生全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音乐教师教育研训一体模式落实不力

在我国,教师的职前培养一般由高等师范院校来完成,职后培训工作由教育单位来承担。在体制上,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基层用人单位并没有行政上的往来,尽管研训一体的提出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但地方基层还没有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尽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主办了为数不多的音乐教师培训,但还是没有真正的将二者有效衔接起来。在音乐教师专业化培养方面,在高师准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职前教育片面追求专业知识技能而忽视了教育实践方面的培养。学生文化知识考试分数不低,但授课水平有限。高师没有统一安排见习、实习,而是学生自己找熟人、拉关系到相关学校见习、实习。效果和能力的增长无人问津,即使有一本实习记录及考核表单,也都是记载着带有人情味的虚报好评,没有真正的意义。职后的教研一样存在流于形式的弊端。学校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分派的指标,安排部分老师参加阶段性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网络学习培训等,由于多在寒暑假进行,部分老师不愿意把自己的休假时间用于这些职后培训中。而参加了培训的老师,也是走走过场,通过培训之后,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提高,反而产生学不学一个样的体会。

二、教师专业化视阈下的音乐教师教育培养范式策略

(一)培养献身音乐教育事业的道德思想

献身音乐教育是新时期音乐教师道德觉悟的根本标志。一个音乐教师如果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在思想情感上必然会产生各种抵触,无法尽心尽力的投入教学工作。作为教师,即使才干再出众,如果缺乏热爱和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情感,则势必会身在教育岗位而心不在焉。音乐教师自身的能力不容否定,在经济社会条件下,各种演艺热潮也会冲击音乐教师的心灵。抵制物资的诱惑,立足校本、扎根职场和教师的思想道德息息相关。音乐教师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不管是高师还是教育单位,都应该以德育为重,培养音乐教师献身音乐教育事业的道德思想,并养成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

(二)科学调整高师音乐教育课程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实时调整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可以促进高师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专业化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音乐教育实践课程的作用。高师院校可以体现校本研究的作用,适当对实践课进行倾斜,也可以多做专题教育。

1.开展边缘学科教育丰富音乐教师视野

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音乐的产生是有其历史文化背景的,因此不同区域的音乐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风格的音乐背后都有值得挖掘的背景文化。要想真正研究某一种音乐,就必须进入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感受它,才能真正理解其精髓。就音乐哲学来看,正在经历着审美向文化方向的转型,因此音乐教育更是强调对其文化背景的探究领悟,音乐大师必定具有深厚广博的音乐文化知识。可见高师教育一定不能只是单纯地顾及专业方向的教育学习,还要重视其他文化的学习,如历史、地理、文学等文化知识,这些知识面的拓宽可以开阔高师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知识素养。

2.科学调整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科学调整

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并不一定是要制定一成不变的学时规定,也没有必要去替换教程。调整课程的范围很广,可以就某一活动而调整短期的学习内容。教学能力是教师包括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是考核教师素质的核心和关键。培养音乐教师把自己所学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决定着将来音乐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现在所强调和提倡的教师专业化实际上就是指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可见,高师要培养将来真正能站稳讲台的音乐教师,必须重视起专业化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特别是要关注和重视学科教育知识的应用,重视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实现我国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推进音乐教师一体化教育培养的发展

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实质,就是要构建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使职前职后加强衔接,实现资源共享,让音乐教师能职前职后不断提升教学本领。

1.做好见习、实习、研习三位一体工作

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能力是首先必须要具备的。高校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来参与音乐实践,以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活跃其思维的目的,为其奠定音乐基础,终身受益。在教育见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真切地体会到音乐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相关要求,从中总结出自己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教学技能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育见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实地体会到国家相关的课程改革方向,学习到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现代化的音乐教师。教育见习的培养模式要贯穿始终,从学生入校开始一直到学生顺利毕业,每个学期都要开展这样的见习活动,让未来的音乐教师全方位地去认识去体会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特点,从而规划出更好的课堂实践模式。当然高师还可以请名师走进学校,让学生观摩其示范课,并作相关讨论和学习,积累基础性的教学经验。

2.提高高师学生实习质量

众所周知,实习是即将毕业学生的最后一次演练,学生将自己几年来所学到的音乐专业知识和对教学的理解运用在实践中,学会了解学校和音乐教育。目前有些高师学校的学生实习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因此,学校要重视实习对学生的影响,要把实习工作切实落实好。高师学校落实实习工作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实习时间。要尽早地作实习安排,给学生腾出学习、总结不足和进行弥补性学习的时间。其次要搞好实习管理。建立顺畅的音乐教师实习渠道和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为提高教育实习质量铺路。最后就是要做好总结以及实习评定工作,这是对学生实习成果的评估,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查漏补缺。

3.建立研训一体的垂直合作关系

高师学校实习如果没有合作的实习基地,实习往往容易无果而终。重视基地建设,选择教学设施健全、音乐教学规范、音乐教育质量好的学校,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加强校地合作,高师有必要与基础教育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良性互动机制,全面提升音乐教师教育培训质量。建立高等师范院校与教学单位的垂直管理关系,方便具有实效、有计划的进行教学实践。可以直接采用一对一的挂钩培养方式,既保证基层单位的正常教学,又方便在岗老教师对准教师进行言传身教的培养,随时给高师音乐准教师上台体验的机会,并能得到在岗教师的点评。

三、小结

第10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师音乐教育 课程设置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音乐课程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这既给高师音乐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高师音乐院校作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改革的成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我国高师教育课程设置,具有其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1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及其对高师音乐教育的要求

为满足我国教育事业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响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唤,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也应自觉投入到当前的改革之中,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培养目标及其对基础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尽快改革教学模式,重新审视课程设置,探索高师音乐教育的新路径。

1.1 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提出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对于音乐课程性质及其基本理念的认识,经历了将音乐课作为德育和娱乐性教育到审美教育,再到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过程。我国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所达到的目标有了明确规定:“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觉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1]新课标还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三维目标对总目标进行了描述。这改变了过去以“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一维目标,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了三维目标,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

1.2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高师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的主要阵地,要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音乐基础教育三维目标对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新课程标准下,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系统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中等学校音乐师资。能够通过教学及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努力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因此,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的音乐师资。

2目前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偏离

在明确了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之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在这个教学计划中,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中小学音乐教育已经走过了新一轮的课改,但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却仍存在着与之不相适应的滞后现象。

2.1 音乐专业课程注重专业性,忽视师范性

上文我们已经明确了我国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的音乐师资,师范性应是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显著特点。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上受专业音乐学院的影响,强调专业性,忽视师范性,强调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忽视对其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具有音乐表演方面的特长,但未必具有音乐教学方面的素养,难以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任务。尽管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设有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音乐教学法课,还安排教育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但仍没有扭转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注重专业性、忽视师范性的状态。

2.2 专业课程各自独立,缺乏综合性

目前,在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音乐学科本位,专业课程设置各自独立,只注重每一门课程的深度和难度,把分科课程的知识与整体范围的知识割裂开来,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使课程越教越细,越教越深。曲式、和声、音乐史、欣赏、作曲、合唱、指挥、声乐、舞蹈、器乐各自为政,学生难以将这些知识性与表演性、欣赏性和创作性课程内容综合应用,融会贯通。这样培养出来的师资往往专业知识面窄、适应能力差,毕业后走上基础音乐教育岗位,面对要会弹、会唱、会讲、会舞、会写、会组织音乐活动等多方面的素质要求,经常难以胜任。

2.3 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受重视

教育教学法的学习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师范性”的,是解决“如何教”的课程,但在现实中却处于不被重视的尴尬境地。一是能提高教学能力的课程门类少,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育学科课程基本上只有教育学、心理学和音乐学科教学法,且都是一些导论性课程,讨论的是教育与心理的共性,没有提供针对音乐教育个性问题的解决方式与方法;二是课时比例小,高师音乐教育将大部分的课时给了专业技能的学习,教育学科的课时比例仅占总课时数的6%~8%[2];三是教育实习流于形式,且时间较短,很多学生往往还没上过几次讲台,实习就已经结束。这样使得高师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教育基本理论修养较差,教育观念滞后,难以担当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任。

3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矫正与优化

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结构作为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师质量的关键因素,其设置应当以适应音乐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目标为出发点。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导致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滞后性,其课程设置与目标发生偏离。在音乐新课程改革继续推进的新背景下,矫正和优化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具有其重要意义。

3.1 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性课程构建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的音乐师资,师范性应是其主要的特征。尤其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的要求下,更应当掌握启发想象力、增强创造意识的教学方式、方法,具备设定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情境和全过程的能力。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建设上要明确这一培养目标,不求“专”而求其“全”,不以专项为主,而需全面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应符合这一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性课程的构建。

3.2 优化整合专业主干课程,增强学科间综合性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偏重向纵深发展,各个学科相互独立,缺乏综合性。而全面发展的合格音乐教师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不以求其“深”为目标,不以枝末的数量为目标,而求其根本的质量。要通过优化整合主干课程,抓其脉络,把握概略,求其精华。同时,为了某些课程在纵向、横向以及内容上的重复,可以将其加以合并。优化整合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减少重复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课程间的整合,增强学科间的综合性,以提高学生融合贯通的能力。

3.3 将教育实习纳入课程化建设

教育实习是高师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而我国目前高师音乐教育的教育实习多流于形式,多数高师音乐院校在全部课程结束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突击式”的教育实习。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目前的实习制度,将教育实习纳入课程建设当中。教学能力的培养,技能技巧的形成,绝不是高师学生自身的一种潜在存在,也绝不是自然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其掌握了理论知识后,通过教学过程的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只有通过将教育实习纳入课程化建设,实行“长流水式”的实习方法,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教育科学知识结合起来,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形成独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素养培养;对策

如何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摆在师范院校音乐教育面前的现实课题。笔者从事音乐教育专业专科教学近6年,通过教学及学生管理深刻的体会到,我校升格为高师后,受管理水平的限制,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分述如下。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据有关文献资料,发达国家的教师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对不同层次教师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针对性较强,而我校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目标不明确,原因在于现阶段学校仍未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师的特殊性,将之视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不是儿童教育的专家,要求他们以接受专业的技能训练为主,等同于中学音乐教师甚至专业音乐教师。

首先,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是身心健康的人,其热情和耐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创新性。简言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是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小学教育工作者,然后才是音乐教师,其知识结构应宽广而强调通识教育。第三,热爱小学教育工作,愿意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具备扎实稳固的专业思想。第四,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在教学中。最后,在教育理论方面,应该熟知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能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自觉地指导自己的工作,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的另一个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培养单位为了提髙就业率,淡化了培养目标,为学生在未来能找到较为满意的其它工作奠定基础,以期完成上级规定的就业率指标。

二、生源素质整体较为低下

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考试因为生源严重不足大幅降低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入学的成绩普遍较差,有的学校学生入学成绩竟然还达不到普通职业中学学生水平,这样的学生进入教师队伍无疑会影响未来的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主要原因在于,在我国的小学,只有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师处于崇髙的地位,虽然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小学音乐课仍然处于从属地位,属于所谓的副科,不足以吸引高素质的学生报考音乐教育专业。日本和德国的基础教育教师都是国家公务员编制,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很高,这样即使入学要求很高,仍有许多人报考,给培养学校很大的选择余地。我国政府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釆取的重大措施之一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程比例失衡、设置随意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甚至教师都普遍强调专业技能,忽视教育课程在培养音乐教师中的重要性。由于目前社会对音乐教师的价值评判标准仍然停留在教师的某项技能的水平是否高超上,教师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获得的认可远不能与其在技能上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所得到的认可相比,这种价值评判标准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音乐教师培养单位的培养计划的制订。另外,学校对小学教育及音乐教学实际情况了解的不够充分也是一个原因。

2.课程设置有疏漏

据调查访谈部分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许多学生直到临近毕业仍然不能说出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如果从小学就开始认真学习音乐,就可以有一技之长,在以后的考试、就业中就可能多一种选择,这仍然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看待小学音乐教育的,无疑会造成教学中的技能至上,从而背离国家提倡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新理念。同时,师范学校的学生对音乐教育在小学生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必然认识不到自己将来所从事专业的价值,因此也就长期使音乐屈就于语数外等所谓的主课之下。这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对自己人生价值的理解,进而影响他们对所从事专业的态度,难以使学生真正尊重音乐和音乐教育。

学校的小学音乐教师培养计划中没有设置中国民族音乐和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也没有涉及到关于世界音乐文化的课程,在未来的教学中,遇到让小学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问题必然会感到处理有困难,教师就可能弱化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不利于教学的顺利推进。

3.课程内容偏离培养对象

从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角度看,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基本上延续了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教育类课程内容宽泛、适用的面太广等方面,从根本就脱离了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许多学生甚至教师都误认为只要掌握了成人軟唱的方法,以后教小学生是轻而易举的事.其实儿童歌唱发声与成人歌唱发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用成人歌唱发声的概念和方法来考虑和指导儿童歌唱发声,是不会获得明显效果的。同样,在合唱指挥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热衷于指挥的技巧,合唱曲的难度等技能方面的内容,忽略了合唱队的组织训练、合唱队员的选拔、童声合唱的发声方法等内容的学习;钢琴训练注重技巧,学生可以弹奏高难度的曲子却不能在教学中弹好即兴伴奏.

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要求小学音乐教师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多种技能,但并不一定要求教师具有非常高深的技巧,只要教师能够把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成功地让学生接受就可以了。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单位,应该改变教学要求,不要求学生学科专业技能的高精尖,而是貼近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实际教学能力,比如钢琴课就应该加强即兴伴奏教学,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够为简单的儿童歌曲配弹合乎歌曲风格的伴奏:声乐课在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后尽快让学生接触儿童发声方法的训练,使学生了解成人与儿意发声的区别并在实践中验证:开设多种乐器的教学法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乐器演奏以及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中运用多种技能为教学服务等。

因为小学音乐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启蒙阶段,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注和努力。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的学习,更应该首先把小学生作为一个人放在关注的中心,懂得支配学生行为的心理学原理,同时必须具备综合的学科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教书和育人都得心应手。这些都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的课程内容必须貼近未来教育教学的实际。

四、教育实习安排不够合理,实施不规范

从调査的情况看,学校的实习时间为八周左右,去掉一周的见习时间,学生的实习时间才六、七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让学生完成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转变,更谈不上全面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同时,现在的教育实习都打着分散实习的旗号,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导致实习的指导与监管都得不到有效保证,对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环节就被忽视了。

对教育实践环节不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单位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应该培养小学音乐教育专家。这不是短短几周的时间可以完成的。另外,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数量较多,而周围的小学数量不足以容纳这些学生实习;分散实习后因为时间、人员以及经费的原因,又不可能指导、监管到位;实习学校则抱着不是自己的责任这个态度对待实习生的实习工作,也没有切实担负起指导和管理的责任,种种原因导致实习工作流于形式。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做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主要包括明确培养目标、改变招生考试方法、完善课程设置、延长并规范教育实习等方面,限于篇幅,另以专文形式以作详述。

参考文献:

[1]贝内特·雷默(Bennett Reimer).走向音乐教育的改革——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3.

[2]王玲.浅谈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张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实践课程改革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3).

[4]唐华生.扩招形势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应对策略[J].云南师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

第12篇

关键词:音乐类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费Ф童音乐教育机构”

近年来,我国政府以资金扶持政策等优惠条件激励大学生创业,如视当地情况,可申请“大学生创业资金”。本文通过讨论大学生的创业相关政策以及研究成果,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桀学儿童音乐教育机构”为例,着重论述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具体实施和进展。

1大学生创业概念及音乐类大学生特点

大学生创业,是指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及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他们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学习到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依据自身经验,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产品或提供服务,并在不断变化和充满风险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过程。

音乐类大学生的特点,表现在招生(分数相对较低)、教学(师徒式教育模式)、就业(不愿到偏远地区工作,看不上低收入工作)等方面。西安音乐学院音乐类实训基地和音乐类创业项目的具体事例,说明音乐类大学生有着更高的创业意愿和要求。

2音乐类本科大学生创业

2.1音乐类实训基地

社会实践与毕业前的校外实习可使大学生借此走向社会、获取实践经验,有助于就业和创业,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参加的学习。

2009年底,我校音乐教育学院在陕西省洛南中学建立起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该基地主要承担音乐教育学院本科学生的教学见习和毕业实习两大任务。在基地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得到陕西省洛南县政府、洛南中学、西安音乐学院等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与帮助。基地建成至今,已承担音乐教育学院2007级、2008级、2009级本科学生的大量教学见习和毕业实习工作,使音乐教育学院的教学见习和毕业实习工作得到了极大发展和提升。按照教育部有关通知,“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省洛南中学艺术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2.2音乐类创业项目

“基于五项全能理念下的儿童音乐教育创业实践――桀学儿童音乐教育机构”获批为2012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陕教高[2012]50号[23])。在“桀学儿童音乐教育机构”课堂中,学会聆听,感受音乐是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其教学选用教材基于五项全能理念下,以奥尔夫、柯达伊和达尔克罗兹这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为理论基础,做出适当的本土化工作研究。课堂教学安排一分为三:音乐与动作(体态律动)、歌唱、合唱教学。歌唱与合唱教学中除了天然的嗓音乐器,还加入了奥尔夫乐器。

儿童完整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智力和精神三方面。音乐是我们开展恰当教育的首要线索,因为它是人的吸引力和人类生活力量的核心秘密,音乐中的教育和通过音乐进行的教育意味着参与了崇高的、赋予人性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实践取决于是否选择音乐挑战,即学生们面临着亟待解决的语境中的真实问题,而后者则与精心选择的音乐实践的要求和传统相关。我所说的音乐挑战指的是要表演(即兴表演、创作、改编或指挥)真实的、动人的音乐作品(或项目)。

身体动作语汇使得孩子们得到全身的放松与活动,在放松的状态下用身体去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正如达尔克罗兹的愿望:“以此引起学生的表现欲望”。每一个孩子对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包括音乐。在参与音乐课堂活动时,通过音乐这一媒介,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在柯达伊的体系中,孩子们从幼儿园起就已经通过歌唱走进音乐,并伴随他们之后的生活学习。根据笔者本科实习期间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中心小学代课实践了解,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在音乐课上,对于单纯的教材教唱歌曲环节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意思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没有太多的互动与积极性,只是单纯教唱。很明显,教学方法的不同运用完全是两个教学效果。前者被动接受,后者主动参与。而对于音乐课程的教授是建立在学生对音乐本身广泛、深刻地理解上。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去感受、学习歌曲。

3音乐类本科大学生创业展望、意义,以及不足

第13篇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高等音乐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活动。它一方面能够提高音乐师范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育理论水平,培养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又能检验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而促使校方有针对性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的教育实习,往往仅注重前者的作用,对教育实习的反馈作用却没有足够的认识。笔者作为本校音乐学院实习生的带队指导教师,曾多次到各队实习生所在的小学、初中及高中学校听课观摩,对目前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不完全归纳,简述如下:

问题一:真正“全能”的学生少,校方无奈选择按专业“混编分组”

当前,全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正日益受到重视,各地中小学开展的课外音乐活动也随之丰富多彩起来,因此,校方不仅需要能上好音乐课的老师,更需要能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音乐活动的辅导教师。例如训练合唱团、民乐队、舞蹈编排、音乐特长生的个别课、组织健美操比赛等。而我们培养的学生,全能的毕竟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于是按学生专业“混编分组”安排实习,成为校方不得已的选择。

问题二:京剧、民歌不会唱,临时移调慌手脚

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一定比重,尤其新一版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更加丰富:民歌、昆曲、西皮、二黄、民族乐器和器乐曲等都融入其中。如初二的音乐教材中就有传统京剧《铡美案》和现代京剧《沙家浜》唱段的欣赏和学唱的内容,这对于“一学期就唱几首咏叹调”的某些师范生来说无疑是个难题。分到这一教学任务的实习学生只能临时跟着录音带学唱,或是依葫芦画瓢学个门面功夫,至于京剧唱腔的韵味、发声方法、吐字、咬字、节奏等就顾不上了。试想,如果老师都是这样的水平,又如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中华民族国粹之内涵呢?

另外,中学的音乐教师少,基本上是一个年级配一位音乐教师。假如一个年级有十个班,同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就要讲上十遍。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同一首歌曲根据不同班级学生嗓音的情况移调教唱是经常会遇到的事情,而具备当场移调弹奏能力的老师并不多。有位实习生在一堂初一年级的唱歌课上教唱意大利歌曲《桑塔露琪亚》,他按照教师用书上的C大调弹奏,刚唱了几句,有些学生就提议:“老师,唱不上去,换一个调吧……”实习生不由红了脸,顿了顿:“那就低八度唱。”顿时教室里一阵躁动……这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问题三: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严重,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缺乏

有的学生在校专业成绩很好,却不一定能讲好一堂音乐课。学生在课前积极备课写教案,做好了教学课件,但一站上讲台问题就出来了:不是忘了某个教学环节,就是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对于“学生”这种课堂资源不善于利用,反觉得他们乱堂;对课堂上的突况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应变能力;教学语言、风格与所讲解的作品风格不相符,等等。这些问题都映射出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亟待改革的方向。

改革还应该革新什么?

一、高师音乐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具有全面基础技能的音乐教师

关于师范教育应体现师范性的问题,我国老一辈音乐家早在20多年前就指出“高师音乐专业应尽快拨正办学方向”“注意有些教师鼓励学生面向舞台而忘记讲台的错误倾向”①。据笔者了解,当前一些音乐师范院校还存在高年级开设类似“主修”课程的做法。当然,如果“专才教育”是建立在“通才教育”的基础之上,能够为将来的本职工作服务,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倒也未尝不可。但是对于那些在第四学期考试中技能课达不到分数线的学生,就免去学习这门课的资格,试问这种教育形式如何能培养出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这种做法是扩招不择生源质量、教师奇缺带来的后果?还是只热衷于培养优秀学生的“专才教育”思想理念根深蒂固呢?新课标基本理念之一即是“面向全体学生”。笔者认为,高师音乐教育更应当首先“面向全体学生”才是当务之急,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但不应该取消资格,相反,校方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督促其继续学习直到达到各学科最基础的水平(即能胜任基础音乐教学的水平)后方能毕业。

二、审美教育应贯穿于技能教学之中,技能教学应广泛涉及本技能的各个层面,提倡综合性、多元性

1994年,李岚清同志在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的座谈会上就明确指出:“艺术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不能只是教学生弹琴、拉琴、唱歌,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②这不仅仅是对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的要求,更是对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的高师音乐教育的殷切期望。就技能课本身而言,注重拓宽学科广度,提倡学科综合性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声乐课程应将戏曲、民歌等曲种的唱法及教法都纳入教学大纲;钢琴课程除了开设即兴伴奏与键盘和声以外,看谱视奏、看谱移调演奏的训练也应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声乐和钢琴相结合的弹唱课应放在整个高师教学的重要位置,以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及能力。

三、高师的各学科教学形式应力求灵活多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和提高组织能力的机会

在音乐教育学的范围里,声乐、钢琴、音乐作品分析、乐理、作曲法、曲式学、风格学和音乐史代表的都是教学客体,另一方面,从事音乐活动的人是“多种多样的主体”。③如何将学生这一主体培养为具有健全人格和全面音乐素养的音乐教育人才,是高师音乐教育各科教师的责任。一方面各课程教师要明确“教”与“学”的基本问题和规律,将示范、启发、询问、讲授、系统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另一方面,学校不仅要举办全能技能大赛,还要定期开展学生演讲比赛、模拟微格教学竞赛、教案评比和中小学教材教法研究性论文竞赛等,为培养学生胜任教学工作的各种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根据我国音乐教育实际,借鉴国外教育实习的经验成果

我国高师音乐本、专科院校一般将教育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的上学期,时间普遍在6到8周。学生往往在实习教学中还来不及做出相应的反思和调整就要面临毕业。世界几个教育大国,如英、法、德、美等则非常重视教师教育和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美国为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一些师范院校针对当时“大学教师培养方案脱离中小学实际需要”的情况,和当地的公立中小学联合创办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④打破了过去大中小学彼此隔绝的藩篱,在二者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此举不仅使中小学的问题与需要能及时反映到大学及其教师教育的课程与计划中,同时大学也给中小学带去了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知识,促进了双方课程与教学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另一方面,美国各大学教育实习的总时间普遍较长,参与实习的三方(大学、中小学、实习生)都有各自明确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实习生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几节课,而是完全参与到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研活动、校园文化等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师范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逐步获得了教育教学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实习指导教师注重引导师范生对自己的所学和所教进行反思,使其能将“反思”中的经验再运用到实践中,这无疑是一种良性循环,它帮助实习生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通过“实践——经验——反思——教学”的方式,自觉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国外的教育实习经验如果照搬过来也不适合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这是由各高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管理欠缺和校方硬件设施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因此,各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教育实习制度,构建新型的实习框架,与定点的实习学校保持互助合作的关系,对每一周期的教育实习做出阶段性、实质性的总结,并根据实习期间所反馈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反思,由反思来改进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从而有助于下一轮的实习。这样由教育实习督促教育改革,以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实习,进而真正形成音乐师范院校教育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

(注:此文曾获国家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艺术论文评选三等奖)

注释:

①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91—95.

②杨力,宋尽贤.学校艺术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213.

③邹爱民,马东风.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318.

④许建美.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J].比较教育研究,2002(3):58—59.

第14篇

论文摘要:音乐实践不仅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创新意识的方法,而且还能够完善民族音乐教学方法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上非常独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创造了大量内涵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民族审美内涵的民族音乐文化体系。民族音乐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其情感生活的音乐。它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两部分。由此也 可以把它的内涵表述为:以中华民族音乐为根本, 融合一切有利于我们的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鲜明时代特征的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民族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全面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民族音乐文化审美观念、民族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般过于重视音乐技能和理论忽视音乐实践在民族音乐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性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教育与社会实践、工作岗位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现阶段培养我国学生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实践反思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音乐实践的必要性

音乐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需要来自多学科理论的支持,其专业特点决定了研究主体的多元化、实践内容的多层面化。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表演性很强的艺术文化活动性课程,是我们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民族音乐形象和意境产生的过程就是民族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再创造的一个过程。可以这么说,没有了对音乐艺术的实践,就没有了音乐意象的再现;没有对民族音乐的实践,学生对民族音乐美的感知和理解就会出现偏差。这一点尤其在基础音乐教学中体现的最为突出,中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论和器乐通常了解的比较少,只有通过音乐实践教学,让他们参与到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具有直接的音乐经历,在学生主动参与听、唱、学、看的实践活动中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去发现、知音乐的内涵和意境中既欣赏了音乐,又学到中国音乐知识的愉快体验,让艺术的熏陶真正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

二、加强音乐实践,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素质

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性不仅仅在于会唱几首民歌、弹奏几首曲子,最终目的在于对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单靠课堂内的音乐教学实践是不够的,必须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内涵。反思我们传统的课外音乐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音乐竞赛而进行,为了培养特长生而进行,从而忽略了其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功效。因此,从音乐教育的现状发展研究与趋势来看,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值得重视、探索的重要问题。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音乐实践。所有的音乐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这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多角度的对民族音乐进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音乐实践的多种途径

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要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个整体;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从而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音乐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等。校内实训是通过学校提供现有的音乐场地给学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从事音乐艺术实践,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实际运用能力。可以运用舞台实际教学、微格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学生实践能力。音乐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音乐电台、电视台、文化馆、艺术馆、音乐出版社、音乐媒体(网络娱乐公司)、娱乐公司等专业实习场所的艺术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民族音乐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举办作品展览、专场音乐会、广场文艺晚会、科普宣传演出等,从而推进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扩大影响,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

四、音乐实践有助于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

加强音乐实践对于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和科学化有重要作用。在进行音乐实践的同时,逐步修订音乐实践教学计划,整合音乐实践课程,音乐院系根据音乐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完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指导任务,掌握实践教学的目的、性质、实习内容和要求,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整合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技能训练。为此,学校为确保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应坚持“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的思想,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修订民族音乐指导性培养计划,整合民族音乐实践项目和实践内容,逐步建立民族音乐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文,项目编号:hb10uys091。

参考文献:

[1]张艳.加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j].黄山学院学报,2005(8).

[2]毛娟.关于音乐实践教学的模式探讨[j].四川戏剧,2008(2).

[3]尹绯.试论音乐实践对于高校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07(6).

[4]冯玉国.加强课外音乐实践 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中学课程资源[j].2008(5).

[5]兰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3.

[6]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5-66.

第15篇

论文摘要:音乐实践不仅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创新意识的方法,而且还能够完善民族音乐教学方法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上非常独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创造了大量内涵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民族审美内涵的民族音乐文化体系。民族音乐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其情感生活的音乐。它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两部分。由此也 可以把它的内涵表述为:以中华民族音乐为根本, 融合一切有利于我们的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鲜明时代特征的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民族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全面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民族音乐文化审美观念、民族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般过于重视音乐技能和理论忽视音乐实践在民族音乐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性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教育与社会实践、工作岗位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现阶段培养我国学生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实践反思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音乐实践的必要性

音乐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需要来自多学科理论的支持,其专业特点决定了研究主体的多元化、实践内容的多层面化。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表演性很强的艺术文化活动性课程,是我们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民族音乐形象和意境产生的过程就是民族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再创造的一个过程。可以这么说,没有了对音乐艺术的实践,就没有了音乐意象的再现;没有对民族音乐的实践,学生对民族音乐美的感知和理解就会出现偏差。这一点尤其在基础音乐教学中体现的最为突出,中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论和器乐通常了解的比较少,只有通过音乐实践教学,让他们参与到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具有直接的音乐经历,在学生主动参与听、唱、学、看的实践活动中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去发现、知音乐的内涵和意境中既欣赏了音乐,又学到中国音乐知识的愉快体验,让艺术的熏陶真正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

二、加强音乐实践,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素质

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性不仅仅在于会唱几首民歌、弹奏几首曲子,最终目的在于对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单靠课堂内的音乐教学实践是不够的,必须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内涵。反思我们传统的课外音乐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音乐竞赛而进行,为了培养特长生而进行,从而忽略了其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功效。因此,从音乐教育的现状发展研究与趋势来看,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值得重视、探索的重要问题。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音乐实践。所有的音乐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这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多角度的对民族音乐进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音乐实践的多种途径

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要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个整体;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从而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音乐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等。校内实训是通过学校提供现有的音乐场地给学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从事音乐艺术实践,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实际运用能力。可以运用舞台实际教学、微格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学生实践能力。音乐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音乐电台、电视台、文化馆、艺术馆、音乐出版社、音乐媒体(网络娱乐公司)、娱乐公司等专业实习场所的艺术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民族音乐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举办作品展览、专场音乐会、广场文艺晚会、科普宣传演出等,从而推进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扩大影响,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

四、音乐实践有助于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

加强音乐实践对于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和科学化有重要作用。在进行音乐实践的同时,逐步修订音乐实践教学计划,整合音乐实践课程,音乐院系根据音乐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完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指导任务,掌握实践教学的目的、性质、实习内容和要求,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整合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技能训练。为此,学校为确保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应坚持“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的思想,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修订民族音乐指导性培养计划,整合民族音乐实践项目和实践内容,逐步建立民族音乐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文,项目编号:HB10UYS091。

参考文献:

[1]张艳.加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J].黄山学院学报,2005(8).

[2]毛娟.关于音乐实践教学的模式探讨[J].四川戏剧,2008(2).

[3]尹绯.试论音乐实践对于高校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07(6).

[4]冯玉国.加强课外音乐实践 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中学课程资源[J].2008(5).

[5]兰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3.

[6]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