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债活动宣传方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国债下乡”活动开展已有数年,农村地区储蓄国债购买难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而另一方面储蓄国债逐渐步入城市卖不完、农村买不到的尴尬境地。在这种形势下,农村金融机构优势开始显现,不仅面向农村拥有固定的客户群和销售网点,同时也迫切希望加入承销团。本文以无锡地区为例,就农村地区居民国债购买意愿、购买方式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农村地区储蓄国债承销体系现状,结合农村金融机构承销储蓄国债的优势,提出具体操作意见和设想。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国债
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逐渐加快,理财等高收益产品越来越多,储蓄国债作为金边债券的吸引力不断被侵蚀,近年来储蓄国债的销量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农村拥有固定的客户群体,在基层拥有一定数量的销售网点,能够充分满足农村居民的购买需求,提高凭证式国债销售总量。若能允许农村金融机构面向农村开办国债业务,将有效扩大农村地区国债销售业务的普及性,使国债真正走进农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投资渠道单一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
一、无锡农村地区储蓄国债市场现状
迈入二十一世纪后,无锡农村经济在加大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获得了巨大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到目前为止,以江阴华西村为代表的无锡农村经济领跑于全省,乃至全国。反观“国债下乡”活动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态势,效果却并不明显。根据2009年至2014年的数据显示,无锡地区农村储蓄国债销售量虽有所增长,但远远低于城区和全辖的国债销量增幅;无论是凭证式国债还是储蓄国债(电子式)的销量在全市发行量的占比始终处于19%左右的较低水平;只有农村网点占比最高的邮政储蓄银行无锡市分行(26.07%),2012、2013年的农村地区国债销量在该行的国债销量占比超过37%,其他承销机构都不到10%。为充分了解无锡农村居民国债购买意愿与倾向,调查采取了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92份,问卷结果显示。1、农村居民购买国债意愿较强,倾向于购买凭证式国债被调查对象中,80.79%的人透露“希望购买”国债的意愿,14.35%的人表示“以后会考虑”。年龄在25-40岁之间的有862人,其中57.32%的人没有购买国债的经历,明确表示“将来会购买国债”的占80.4%;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有134人,其中81.92%倾向于将来购买凭证式国债。导致部分居民不购买国债的原因依次是“没有闲置资金”(26.55%)、“购买不方便”(41.8%)、“收益率不高”(19.79%)、“其他”(11.86%)。2、农村居民国债购买渠道较窄,购买满足率较低曾经购买过储蓄国债的被调查对象中,86.03%的居民是在“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两家承销机构网点购买的;10.9%的居民表示在“工行、中行或建行”购买,剩下3.07%在其他银行购买;在调查“满足率”时,仅有9.3%的农村居民选择“随时可以买到国债”,其他人都选择“买不到国债”或“不能足额买到”。3、农村居民信息获知方式较少,发行宣传力度不够被调查对象中,37.67%的居民选择“能够及时获悉发行信息”,而62.33%的居民“不能及时获悉”。在调查国债发行信息获悉渠道时,“银行宣传”、“媒体宣传”和“自己了解”的比例分别为48.6%、25.9%和25.5%。在对“你认为现在农村地区购买国债难的原因”的回答中,选择“销售网点太少”、“销售额度太少”、“信息获知渠道太少”三项的占到了93%。
二、农村地区储蓄国债承销体系现状
目前,各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均有储蓄国债承销网点,但基本只设立至县一级,县级以下银行网点以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居多,其他可以承销国债的国有银行网点寥寥无几。而在县乡有较多营业网点的农村金融机构却未被纳入国债承销体系,农村地区因此成为国债销售的真空地带。
(一)农村地区储蓄国债销售存在的问题1、销售网点偏少。仅无锡地区来看,城市人口约368.88万,农村人口101.19万,农村人口占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城市可销售国债网点为933家,农村可销售国债网点212家,农村国债网点仅占城市国债网点的12.72%。近年来,基层银行设点选址基本都在县城内,很少延伸至农村地区,以宜兴市万石村为例,拥有2.6万村民仅有1个邮储银行网点、1个农业银行网点和1个工商银行网点可以买国债。2、分配额度偏少。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是获准且有能力在农村销售国债的机构,但其国债发行总量较少。2014年,无锡市共销售国债56.2亿元,其中农业银行仅销售8.4万元,占农行网点48.44%的农村网点发行量仅为2.98亿元。部分采用凭证式国债额度分配的商业银行在制定分配计划时,给乡镇营业网点的额度极少甚至没有,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民购买国债难的问题。3、硬件设施较差。目前国债发行手段日趋现代化,不仅投资者可自行选择柜台购买或网银购买,同时承销机构也实现了由手工处理向网络系统处理的转变,国债额度管理由逐级分配变为商业银行总行或省级分行统一控制。在此现代化背景下,承销机构县以下网点缺少先进硬件设备及网络资源方面的劣势使得农村地区国债服务越来越边缘化。4、信息不通畅。一方面,国债发行文件由总行层层下发,部分基层网点收到上级行发行任务较迟,有时甚至已是发行当天,不能及时将发行任务、宣传广告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农民动用银行存款购买国债,意味着银行当期可吸收的储蓄存款存量减少,在把存款增量作为对下级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基层银行网点的国债销售热情。
(二)农村金融机构承销国债的优势1、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良好。近几年来,无锡地区一市两县共三家地方性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不仅财务稳健,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或者净资本状况等指标也达到监管标准,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完全符合承销国债资格的基本条件。2、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广。作为面向基层的地方性法人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区域优势和网点优势,营业网点农村覆盖率可达到100%,平均每个乡镇都有2-3家,农民投资者在家门口就可以方便的购买到国债。同时,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普遍性,几乎每个农民家庭在农商行都开设了存款账户,使得购买国债手续简化,更加便捷。根据调查,无锡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开展不仅辐射本地居民,而且跨省、跨市开设了多家异地支行,为更多地区农村居民服务。3、农村金融机构客户群体稳定。无锡市三家农村金融机构分别承担着当地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工资、养老金等业务,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体,其中大部分是乡镇、农村地区客户,且中老年客户占有率70%以上,这一类稳定的客户群体风险偏好较低,正好与储蓄国债的客户群体相契合。同时,农村金融机构专注于服务广大农村居民,会针对该特定群体提供不同的投资方案和服务方式。4、农村金融机构参与热情高。相比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业务类型单一,金融产品相对偏少,增加储蓄国债承销业务可吸引更多客户,拉动储蓄存款,提升银行服务形象、增强品牌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因此,近几年来,随着储蓄国债的热销和自身规模的壮大,多家农村金融机构表现出了强烈的意愿加入国债承销团。目前,已参与发行多期凭证式国债的北京农商行和上海农商行,在郊区农村的销售十分火爆,几乎每期开卖即抢购一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追捧。
三、农村金融机构承销储蓄国债拓展思路
(一)颁布试点办法,由浅入深逐步引入为了进一步激发农村金融机构完善自身资质条件,调动加入国债承销团的积极性,可专门制定《关于地方性法人农村金融机构申请加入国债承销团资格》的试点办法,规定对符合承销条件的金融机构,先行引入适合农民投资习惯的凭证式国债销售体系,根据其在销售过程中发行方案、宣传营销方案、应急处理方案等方面的制定安排及最终的销售情况,达到预定标准的方可获得承销电子式国债的资格,待条件成熟再放开网上销售国债资格。由此,在农村地区逐步组建以地方性金融机构为主体,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为辅助的农村国债发行网络,促进国债发行机构队伍的不断优化。
(二)提高准入门槛,由高到低逐步放开目前,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均期望加入国债承销团,但各家银行资质不一、参差不齐,为有效防范承销风险,保障国债发行市场稳健、有序、健康发展,可适当对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准入门槛,使其在不断扩大规模,将各项业务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拥有优质承销条件的金融机构,这样才不会在国债承销团成员考评中被轻易淘汰。待全国各城商行、农商行资质及规模均达到一定要求之后,再逐步放宽条件、降低门槛,扩大国债销售主体与市场覆盖面。
(三)探索合作机制,由少至多试点针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经验不丰富、技术水平相对偏低的问题,可借鉴理财产品代销、信托产品代销的方式进行试点,对基本条件符合《国债承销团成员资格审批办法》的农村金融机构,在赋予其国债承销资格之前,先批准资格,可以销售某个国有银行的部分国债额度,在农村地区网点进行销售,由此,使得储蓄国债真正下沉到基层,待条件成熟后,再批准其独立销售国债的承销团资格。同时,由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农村金融机构和试点行为进行考核管理,既可以使农村居民享受到便利的国债购买服务,又可以降低农村金融机构承销风险,保证储蓄国债顺利发行。
(四)制定监管细则,由点及面配套考核对符合资质并加入国债承销团的农村承销金融机构,应按照《凭证式国债承销团成员考评办法(试行)》、《储蓄国债(电子式)管理办法》制定专门的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在正式承销储蓄国债之前,应对其承销国债的相关制度、操作流程、风险防范机制、人员培训等基础工作一一进行核准审核。对农村地区的各基层网点,要做到监管覆盖面100%,检查其硬件设施是否符合国债销售规定,发行公告、宣传信息等是否准确到位等,避免在国债承销过程中发生资金风险或投诉纠纷。在监管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对农村国债承销网点施行更加严格的现场监管力度,配套承销机构考评办法,确保其业务处理和服务水平达到平均标准。
参考文献:
[1]齐欣,周显峰,开拓农村国债市场对培育国债销售增长点的启示.管理观察,2014(14).
[2]张耀文,何昕儒,目前农村国债市场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及破解思路.甘肃金融,2013(8).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全面改善农村地区国库服务环境,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将国库服务向农村地区深层次延伸,不断创新国库服务方式,促进国库服务“三农”水平提高,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经济水平。
二、活动目标
提升国库服务“三农”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以县政府主导、县财政和人行主管、税务机关和各涉农金融机构主办的国库服务“三农”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国库服务“三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横向联网“三方”签约率、乡镇电子扣税占有率、刷卡缴税(费)使用率;进一步做好“国债下乡”工作,加大国库知识宣传力度,增加国债配额,逐步提升国债投放农村市场的比例。
三、工作机制
为了加强县创建国库服务“三农”示范县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人行县支行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此次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县创建“国库服务‘三农’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分管领导、县政府办、人行县支行、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及辖内涉农金融机构相关人员组成,统一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创建活动的整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行县支行会计国库股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沟通协调和督促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检查各阶段工作落实情况,适时组织开展总结评估工作,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问题和报告工作,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力推进县的城乡国库服务一体化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一)加大国库横向联网系统的推广力度,提升系统乡镇覆盖率
将国库横向联网系统向各乡镇企业延伸,进一步扩大国库横向联网系统的影响力。采取上门宣传、定点服务、对口帮扶、持续培训等工作措施,进一步提升国库横向联网系统的乡镇覆盖率。在各涉农银行机构中进行“联网式”管理,在各税收网点推行“一站式”服务,全面提高农村国库服务水平。
(二)深入开展“国债下乡”活动,转变农村居民投资理念
一是加大国债知识的宣传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深入到农户家中开展国债知识宣传,在各镇设立国债知识宣传点,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优势,增强国债宣传的影响力,转变农村居民的投资观念。
二是加大国债销售力度。在各镇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设立国债销售和兑付网点,采取“国债下乡”的方式在各销售网点开展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投资理财需求。
三是增加国债的销售配额。积极与上级单位联系,在保证现有国债销售配额的同时,增加销售配额,进一步拓展国库服务职能,促进农村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立足农村实际,多渠道提升国库资金运行效率
一是大力发行借记卡。以借记卡的代收代付和代缴费为基础,结合“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工程的推进,在中心集镇和经济较为发达乡村的批发交易市场、农资店、连锁超市等处推广应用银行卡。
二是深入推广惠农银行卡特色服务。巩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效果,提升农民工对特色服务的认知和拥护,实现在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的28家营业网点均能办理惠农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
三是利用现代化支付清算手段拨付财政资金。通过国库资金内部往来、大小额支付系统,及时将春耕资金、“家电下乡”补贴等惠农资金拨付到镇级财政专项补贴账户,保证农民随时能得到价格补贴款项。
四是推行电子银行和刷卡缴税(费)业务。以进一步完善集中收付系统功能为目标,结合网上银行支付快捷、操作便利、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特点,开展乡镇企业网银签约和网银支付活动,提高财政涉农惠农资金的拨付效率,减少财政资金在途时间,开辟国库服务“三农”新的金融服务环境。
关键词: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428(2009)10―0090-03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业务的推出,使凭证式国债在具备储蓄功能同时。又兼具了融资功能,客观上有利于满足投资者的短期融资需要,推动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展。然而,该业务问世以来,却很少有人问津,市场反映冷淡,不仅未能充分发挥业务应有的融资功能,而且对促进国债的发行作用也非常有限。本文拟结合上海的实际,深入探究原因,并提出推动该业务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上海市场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业务办理情况
根据笔者对上海市某商业银行实地调研获悉,按年末贷款余额口径统计,2004年至2009年,该行年度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金额占所有质押贷款总额的比重,平均不足6%,市场份额微小。而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二、对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业务的分析
(一)产品价格分析
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利率显著高于凭证式国债满期持有的到期收益率。利率倒挂现象明显。为此,人们一般会错觉认为,选择提前兑取未到期国债方式解决短期融资需求,成本应小于质押贷款融资方案。但从理财视角研究发现,其实在解决临时性资金周转(特别是1年以内)需求方面,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的理财优势更为突出。下面,我们以2009年(三期)凭证式国债3年期品种为例,通过编制收益试算表推演验证如上观点。
1、案例设计。
客户认购并持有足额可供质押的2009年(三期)3年期凭证式国债。假设在其持有国债届满3个月、6个月、1年之际,发生100万元临时资金周转需求,同时。假设临时用款周期结束,缺口资金将能及时到位。
2、推演假设。
(1)计算收益时,不考虑客户筹得临时资金后发生的损益;
(2)计算收益的时间跨度,与凭证式国债满期持有时期一致;
(3)利率适用央行2009年7月31日挂牌公布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不考虑计算期内央行调整利率因素;
(4)考虑到国债投资资金的安全偏好需求,特假定当投资人选择提前兑付国债方式融通短期资金时,短期融资需求结束后,回流本金会在存续期内全额转入“按最佳收益组合”定制的若干定期储蓄品种:
(5)案例不考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计征因素;
(6)案例不考虑存续期内前后期定期储蓄储种组合中。办理续存时上期利息的复利计算因素。
3、收益方案及试算推演。
(1)方案A,采用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方式融通短期资金。
收益=本金×国债到期收益率×满期期限-本金×质押贷款利率×贷款期限
(2)方案B,采用提前兑付凭证式国债方式融通短期资金。
收益=本金×提前兑付档次享有的国债收益率×持有期限-本金×提前兑付手续费率+本金×存款利率×存款期限
4、推演结论。
对照上表可知,如以“持有国债刚届满6个月时,发生为期3个月的临时用款需求”为例,A方案较B方案实得收益多3.8875万元(9.975-6.0875)。为此,在解决短期、临时性周转资金需求方面,质押贷款融资方案显著胜于提前兑付国债方式。对于短期融资需求,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业务具备良的好操作空间。
(二)市场情况分析
由于凭证式国债的应债主体是社会公众。且主要面向社会居民个人。为此,做好市场分析的切入点就是做好个人客户的基本面分析。
1、客户结构分析。
借款人欲申请办理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业务的,首先应持有足额的凭证式国债。但是,由于凭证式国债投资人一般以中老年人居多,其普遍呈风险厌恶型,对资金安全性要求很高。由于上述应债主体理财观念偏执守旧,排斥举债,融资需求微弱,导致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业务始终缺乏市场,无法打开局面。
2、客户心理分析。
由于《办法》规定,“各商业银行之间不得跨系统办理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业务。不承办凭证式国债发行业务的商业银行,不得受理此项业务”。该“办法”限制了客户自主选择贷款主办行的权利,由此不利于业务发展。
3、贷款银行分析。
根据《办法》有关规定,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业务按照“谁发行谁质押”的原则办理。但由于每年凭证式国债承销分配额度中,近70%以上均集中在若干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需求与相关贷款银行(即发行机构)实际国债发行规模不匹配。将部分有能力办理贷款业务的银行拒之门外,同样对该业务的健康发展造成障碍。
(三)产品设计分析
目前,质押贷款已成为当前市场为个人融通短期周转性资金的普遍方式。随着市场成熟度日益提高及个人融资需求与日俱增,现在商业银行受理的质押物种类已覆盖到储蓄存款、凭证式国债、保单、理财产品受益权凭证等多种个人权利凭证。比较发现,市场主流的质押贷款品种同质化程度相当高,这导致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在同类产品中并无显著的胜出优势。
三、推动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业务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多管齐下,丰富凭证式国债投资者结构
解决好凭证式国债投资人的结构问题,是实现质押贷款业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步。
1、改革凭证式国债发行期限、利率等,从源头上丰富客户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对社会公众认购的凭证式国债鼓励满期持有,国债发行期限与利率设计相对固定。由于凭证式国债利率单向挂钩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割裂了债券利率与市场资金的真实供求关系。客观上导致本产品较难满足时下广大投资者对金融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其投资客户群多年来因此一直囿于中老年对象。为此建议:
(1)优化凭证式国债期限结构。
适当增加短期和长期国债品种的配置比例,解决当前凭证式国债品种单一性与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完善产品的期限结构。
(2)创新凭证式国债利息偿付手段。
对于凭证式国债的利息偿付方式,当前宜探索设计按年付息、复利计息、贴现发行等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3)调整凭证式国债利率的设定依据。
对于凭证式国债的利率设定机制,除参考同期储蓄存款利率外。其利率应依据市场利率变动的发展趋势、资金市场供求状况、投资者偏好等因素,进行综合平衡、合理制定,如可尝试对短期国债采用固定利率,
而对中长期国债采用浮动利率,实行随行就市,一年一定,或采用累进“税率”,以及增设可赎回条款等做法。
2、推广各种形式的主题国债。从营销上丰富客户结构。
(1)试行推出主题凭证式国债。
如推出世博国债。辅以开设一些世博门票抽奖活动;推出西部国债,辅以提供西部旅游的活动机会;推出教育国债,辅以为认购人的子女提供免费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知识场所的机会等。
(2)试行推出凭证式国债与××银行的联名借记卡。
推出特供购买凭证式国债。可以记录反映投资者簿记债权信息的联名银行卡。并设置内容丰富的积分活动。使凭证式国债一改传统纸质收款凭证的程式化脸谱。凸显亲民风格。
3、纵深进入农村市场,开拓潜力客户资源。
相对于中国的人口分布现状和乡镇、农村日益增长的储蓄存款规模,目前农村市场的凭证式国债销售力度还远远不够。与此同时,相对于投资渠道广泛的城市人口。农村居民普遍接受长期、安全、稳定的投资观念,非常贴合国债投资的特征。为此建议,各发行机构应加大对农村市场的凭证式国债的分销额度。进一步丰富凭证式国债投资者结构。
(二)建设全国统一的凭证式国债销售管理系统。依托科技优势,创造更富操作性的质押贷款服务手段
建议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尽早联合开发一个全国统一的凭证式国债销售管理系统。该系统要求集监管、统计、核算、清算以及信息披露等功能于一体,体现服务“三方”的原则。
1、服务管理层。
通过上述平台。管理层可以及时掌握全国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的完成情况。准确了解各发行机构被动持有凭证式国债的数量,从技术手段上彻底杜绝超冒发行行为,切实提高管理当局的非现场监管水平。
2、服务投资人。
通过上述平台。投资人可以实时了解自己购买的凭证式国债的债权记录情况,以及有关交易、托管、质押等必要信息。较好地满足投资人对自身认购的凭证式国债的信息知情需求。
3、服务发行机构。
通过上述平台。各发行机构可以统一使用该系统为投资人办理储蓄国债的买卖业务,并为不同行别凭证式国债跨界质押交易或通存通兑操作提供服务支撑,增强相关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三)完善产品设计,抓“特”重“优”,提升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的市场价值和认同度
1、改革产品定价机制,使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在同质业务中优势更加突出。
如,借鉴个别商业银行已经推出的个人信用贷款产品,尝试推行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人“存贷款积数匹配法”,意即将授信客户在本行认购的凭证式国债(可以是本人名下,也可以是吸收到的第三人的凭证式国债)作为客户的存款贡献积数累积起来,一旦客户有贷款需求,那么对于同存款积数匹配的贷款额度实行基准下浮10%的优惠利率,不匹配部分则实行基准上浮20%以上的贷款利率。如此,凭证式国债持有人一方面可继续获得正常国债利息收入,另一方面还可获得贷款利率优惠,兼具互惠存贷双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