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多功能建筑论文范文

多功能建筑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多功能建筑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多功能建筑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批建筑规模庞大,集酒店、公寓、写字楼、购物中心、娱乐、餐饮、会议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建筑物在许多城市雨后春笋般地兴建起来,并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如珠海市国际会议中心,其建筑面积逾15万m2,一至四层为裙楼,上部各有一幢22层五星级酒店,一幢9层会议中心大楼,三幢21层高级公寓楼,是该城市迄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的建筑。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所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系统最复杂、设施标准最高,因而对设计、施工及材料设备等方面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珠海市国际会议中心(简称国会中心)工程为例简要的分析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1、给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要求很高,一旦发生停水将严重影响建筑功能的发挥。因此从工程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首先,给水系统必须有可靠的水源保证,其措施是从市政给水管网的两个不同位置(其间有阀门分隔)分别引入一根进水管,并设置足够容量的贮水池。

其次,必须选择合理的给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大型多功能建筑一般为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城市给水管网的服务水压只能满足底部几层的用水需求。而大部分楼层的用水必须考虑系统内部自行增压来解决;同时由于楼层较多,给水系统中上、下层管道中的静水压力差必然很大,为了避免下层管道的静水压力过大,引起泄漏增加甚至管道、附件破裂以及产生水击形成噪音、振动,因此给水系统必须实行竖向分区。

按是否设置高位水箱,给水方式分为水箱给水方式和无水箱给水方式,给水方式按竖向分区又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减压等三种给水方式,其中减压方式又分为设减压水箱和减压阀两种。由于设减压阀效果好、投资少又不占建筑面积,因此被广泛采用。

该系统采用水箱给水方式,并采用集中增压,即由设于地下层泵房的增压泵(一用一备)同时供水至五个天面水箱,每个水箱除设高、低水位继电器外还设液压水位控制阀,实现了系统的自动控制,大大减少了泵房的建设费用和管理费用。竖向分高、中、低三区,低区包括地下层及四层裙楼,由市政自来水直接供水。高区由天面水箱供水,中区由天面水箱经比例式减压阀供水。以减压阀代替减压水箱,其优点是节省了建筑面积,降低了系统造价,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给水管道材料以往都是热镀锌钢管一统天下,但由于近年来生产出了符合给水管材要求的uPVC塑料给水管,凭借其外观美丽,防腐蚀性好,不仅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甚至已用到市政给水管道,目前其价格略高于镀锌钢管。国会中心给水系统在公寓楼部分采用了uPVC塑料给水管。

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系统的噪声、振动应受到严格控制,否则影响使用功能,其措施是采用消声止回阀,对水泵进行隔振处理等。

2、热水供应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一般要求全天提供热水,因此必须设置中央热水供应系统。热水供应方式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为了避免热水管道敷设过长而热量损失过多及管路易出故障,一般选用分散式供热水方式。

国会中心即采用分散式供热水方式,分别在酒店、会议中心楼、公寓楼设置独立的热水系统,其水源由各天面水箱供给,管网同冷水一样作竖向分区,以保证两个系统的冷热水压力均衡。各区热水系统之中央热水设备均设于天面水箱下热水房内,管网采用上行下回机械全循环方式以保证热水供应稳定。

热水设备有热水炉、贮热水罐、循环水泵、贮油箱等,其主要设备是热水炉,燃料可以为柴油、石油气等。国会中心采用进口热水炉以确保运行正常以及符合环保要求,以柴油为燃料,由室外油库统一供应。中央热水设备示意图见图2.可供选择的热水管道材料有热镀锌钢管,紫铜管、uPVC塑料热水管。镀锌钢管价格最低,但容易受热水腐蚀,寿命较短,一般8-10年就须更换,适用于档次较低之热水系统;紫铜管使用效果最好,寿命长,用于热水管道有较长历史。国会中心热水管道就是选用进口紫铜管作管道材料。3、消防给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由于内部结构复杂,人流频繁,加上室内木装修等易燃物品较多,因此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失火通过电梯间、楼梯间、管道井等很容易造成火势蔓延。所以这类建筑其消防给水系统应能立足于自救,发生火情能迅速扑灭。

按照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要求,国会中心消防给水系统应设计成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水幕消防系统等三个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并保证可靠的消防供电(两个独立电源)和消防水源。

3.1消火栓给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的消火栓给水系统,以消火栓处所受静水压力不大于800kPa为标准进行竖向分区。国会中心建筑高度未超过80m,因此其消火时便于操作水枪,在消防立管底部动水压力超过500kPa的消火栓前增设减压措施。该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方式,即发生火灾后才启动消防泵来增压供水,天面水箱贮存10分钟消防水量用以扑灭初期火灾。与给水系统相同,消火栓系统也采用集中增压方式。酒店部分由于受天面水箱设置高度的限制,另设气压给水装置以满足最高几层消火栓所需水压。建筑内部保证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消火栓直径均为65mm,水带长度25m,水枪喷嘴口径19mm.消火栓系统消防用水量为2400L/min,设4套水泵接合器。3.2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由供水设施、报警阀、管网、闭式喷头及火灾探测系统等组成,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固定式灭火设施。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控火灭火成功率高,经济实用,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大型多功能建筑要求安装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场所较多,国会中心除公寓楼部分外所有场所均安装了喷头。系统同样采用集中增压供水方式,增压泵及所有报警阀均设在地下层泵房内。每个报警阀控制喷头数不超过800个,最不利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1MPa,喷头口径为12.7mm,熔解温度72℃,每个喷头保护面积7~9m2.消防用水量为1800L/min,持续时间为1h,即初期供水10min和加压供水50min.

3.3水幕消防系统该系统不直接用来扑灭火灾,而是与防火卷帘,防火幕配合使用,起到防火隔断、防火分区、冷却防火隔绝物,防止火势蔓延的作用。水幕消防系统由水幕喷头、管网、控制设备、水源等四部分组成。水幕喷头是开式喷头,喷出的水形成水帘状,形式有窗口、檐口、台口等。国会中心由于建筑规模大,设有多个防火分区,分区之间设置保护卷帘水幕消防设备,在防火卷帘两侧各布置一排水幕喷头,由地下层泵房专用水幕增压泵供水。水幕消防用水量为20L/s,室上专设两套水泵接合器。

4、排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要求排水通畅和通气良好,若发生排水管阻塞现象则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国会中心排水考虑分区排出,地下层排水通过潜污泵强制排水。排水立管能够单独排出尽量单独排出,酒店部分采用几根排水立管通过设于技术层的水平干管加以连接,分几路排出,每根排水立管均设专用通气立管。

排水管道材料过去采用排水铸铁管,排出横管采用钢管,现在一般均用uPVC塑料排水管代替,既美观,排水效果又好,正常使用年限可达50年。uPVC管道接头采用粘接,立管上必须隔层安装伸缩节,以消除因温差影响产生的胀缩。uPVC管排水噪音较大,须在立管安装消能装置以减少噪音。

5、特殊给水排水系统为满足大型多功能建筑特殊功能的需要,如室内游泳池,水景等,相应地要设置特殊给水排水系统。国会中心分别在酒店22层天面(供总统套房单独使用)和裙楼天面设游泳池。游泳池水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如浑浊度不大于5度,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个/ml等,因此游泳池用水必须进行循环水净化处理,一般采用接触过滤和消毒等措施,使池水不断循环使用,只需补充少量补给水。

国会中心游泳池循环水处理设备包括压力式过渡罐、循环水泵、加药设备、消毒设备、加热设备、滤毛器等。其中加热设备只有当池水温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才启用,加热方式采用热水锅炉直接加热。游泳池供水方式采用池底供水,池面溢流回水的循环供水方式,该方式的优点是将池表面的污物迅速排除,池底污物少,有利水的循环和保证水质。转6、管道设置安装技术大型多功能建筑由于管道设备种类数量较多,包括水、暖、强电、弱电等各种管道设备,必须进行综合布置,防止“打架”,另外必须注意美观、隔振、防噪声等问题,因而对给水排水管道设备安装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国会中心给水排水设备集中布置在地下层、天面及设备技术层。技术层高度仅2.2m,布置各种横向管道及设备,为保证安装维修方便,必须具有较好的通风照明条件,并有防漏防火等技术措施。

第2篇

关键词: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批建筑规模庞大,集酒店、公寓、写字楼、购物中心、娱乐、餐饮、会议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建筑物在许多城市雨后春笋般地兴建起来,并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如珠海市国际会议中心,其建筑面积逾15万m2,一至四层为裙楼,上部各有一幢22层五星级酒店,一幢9层会议中心大楼,三幢21层高级公寓楼,是该城市迄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的建筑。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所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系统最复杂、设施标准最高,因而对设计、施工及材料设备等方面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珠海市国际会议中心(简称国会中心)工程为例简要的分析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1、给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要求很高,一旦发生停水将严重影响建筑功能的发挥。因此从工程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首先,给水系统必须有可靠的水源保证,其措施是从市政给水管网的两个不同位置(其间有阀门分隔)分别引入一根进水管,并设置足够容量的贮水池。

其次,必须选择合理的给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大型多功能建筑一般为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城市给水管网的服务水压只能满足底部几层的用水需求。而大部分楼层的用水必须考虑系统内部自行增压来解决;同时由于楼层较多,给水系统中上、下层管道中的静水压力差必然很大,为了避免下层管道的静水压力过大,引起泄漏增加甚至管道、附件破裂以及产生水击形成噪音、振动,因此给水系统必须实行竖向分区。

按是否设置高位水箱,给水方式分为水箱给水方式和无水箱给水方式,给水方式按竖向分区又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减压等三种给水方式,其中减压方式又分为设减压水箱和减压阀两种。由于设减压阀效果好、投资少又不占建筑面积,因此被广泛采用。

该系统采用水箱给水方式,并采用集中增压,即由设于地下层泵房的增压泵(一用一备)同时供水至五个天面水箱,每个水箱除设高、低水位继电器外还设液压水位控制阀,实现了系统的自动控制,大大减少了泵房的建设费用和管理费用。竖向分高、中、低三区,低区包括地下层及四层裙楼,由市政自来水直接供水。高区由天面水箱供水,中区由天面水箱经比例式减压阀供水。以减压阀代替减压水箱,其优点是节省了建筑面积,降低了系统造价,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给水管道材料以往都是热镀锌钢管一统天下,但由于近年来生产出了符合给水管材要求的uPVC塑料给水管,凭借其外观美丽,防腐蚀性好,不仅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甚至已用到市政给水管道,目前其价格略高于镀锌钢管。国会中心给水系统在公寓楼部分采用了uPVC塑料给水管。

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系统的噪声、振动应受到严格控制,否则影响使用功能,其措施是采用消声止回阀,对水泵进行隔振处理等。

2、热水供应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一般要求全天提供热水,因此必须设置中央热水供应系统。热水供应方式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为了避免热水管道敷设过长而热量损失过多及管路易出故障,一般选用分散式供热水方式。

国会中心即采用分散式供热水方式,分别在酒店、会议中心楼、公寓楼设置独立的热水系统,其水源由各天面水箱供给,管网同冷水一样作竖向分区,以保证两个系统的冷热水压力均衡。各区热水系统之中央热水设备均设于天面水箱下热水房内,管网采用上行下回机械全循环方式以保证热水供应稳定。

热水设备有热水炉、贮热水罐、循环水泵、贮油箱等,其主要设备是热水炉,燃料可以为柴油、石油气等。国会中心采用进口热水炉以确保运行正常以及符合环保要求,以柴油为燃料,由室外油库统一供应。中央热水设备示意图见图2.可供选择的热水管道材料有热镀锌钢管,紫铜管、uPVC塑料热水管。镀锌钢管价格最低,但容易受热水腐蚀,寿命较短,一般8-10年就须更换,适用于档次较低之热水系统;紫铜管使用效果最好,寿命长,用于热水管道有较长历史。国会中心热水管道就是选用进口紫铜管作管道材料。

3、消防给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由于内部结构复杂,人流频繁,加上室内木装修等易燃物品较多,因此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失火通过电梯间、楼梯间、管道井等很容易造成火势蔓延。所以这类建筑其消防给水系统应能立足于自救,发生火情能迅速扑灭。按照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要求,国会中心消防给水系统应设计成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水幕消防系统等三个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并保证可靠的消防供电(两个独立电源)和消防水源。

3.1消火栓给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的消火栓给水系统,以消火栓处所受静水压力不大于800kPa为标准进行竖向分区。国会中心建筑高度未超过80m,因此其消火时便于操作水枪,在消防立管底部动水压力超过500kPa的消火栓前增设减压措施。该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方式,即发生火灾后才启动消防泵来增压供水,天面水箱贮存10分钟消防水量用以扑灭初期火灾。与给水系统相同,消火栓系统也采用集中增压方式。酒店部分由于受天面水箱设置高度的限制,另设气压给水装置以满足最高几层消火栓所需水压。建筑内部保证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消火栓直径均为65mm,水带长度25m,水枪喷嘴口径19mm.消火栓系统消防用水量为2400L/min,设4套水泵接合器。3.2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由供水设施、报警阀、管网、闭式喷头及火灾探测系统等组成,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固定式灭火设施。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控火灭火成功率高,经济实用,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大型多功能建筑要求安装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场所较多,国会中心除公寓楼部分外所有场所均安装了喷头。系统同样采用集中增压供水方式,增压泵及所有报警阀均设在地下层泵房内。每个报警阀控制喷头数不超过800个,最不利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1MPa,喷头口径为12.7mm,熔解温度72℃,每个喷头保护面积7~9m2.消防用水量为1800L/min,持续时间为1h,即初期供水10min和加压供水50min.

3.3水幕消防系统该系统不直接用来扑灭火灾,而是与防火卷帘,防火幕配合使用,起到防火隔断、防火分区、冷却防火隔绝物,防止火势蔓延的作用。水幕消防系统由水幕喷头、管网、控制设备、水源等四部分组成。水幕喷头是开式喷头,喷出的水形成水帘状,形式有窗口、檐口、台口等。国会中心由于建筑规模大,设有多个防火分区,分区之间设置保护卷帘水幕消防设备,在防火卷帘两侧各布置一排水幕喷头,由地下层泵房专用水幕增压泵供水。水幕消防用水量为20L/s,室上专设两套水泵接合器。

4、排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要求排水通畅和通气良好,若发生排水管阻塞现象则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国会中心排水考虑分区排出,地下层排水通过潜污泵强制排水。排水立管能够单独排出尽量单独排出,酒店部分采用几根排水立管通过设于技术层的水平干管加以连接,分几路排出,每根排水立管均设专用通气立管。

排水管道材料过去采用排水铸铁管,排出横管采用钢管,现在一般均用uPVC塑料排水管代替,既美观,排水效果又好,正常使用年限可达50年。uPVC管道接头采用粘接,立管上必须隔层安装伸缩节,以消除因温差影响产生的胀缩。uPVC管排水噪音较大,须在立管安装消能装置以减少噪音。

5、特殊给水排水系统为满足大型多功能建筑特殊功能的需要,如室内游泳池,水景等,相应地要设置特殊给水排水系统。国会中心分别在酒店22层天面(供总统套房单独使用)和裙楼天面设游泳池。游泳池水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如浑浊度不大于5度,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个/ml等,因此游泳池用水必须进行循环水净化处理,一般采用接触过滤和消毒等措施,使池水不断循环使用,只需补充少量补给水。

国会中心游泳池循环水处理设备包括压力式过渡罐、循环水泵、加药设备、消毒设备、加热设备、滤毛器等。其中加热设备只有当池水温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才启用,加热方式采用热水锅炉直接加热。游泳池供水方式采用池底供水,池面溢流回水的循环供水方式,该方式的优点是将池表面的污物迅速排除,池底污物少,有利水的循环和保证水质。

6、管道设置安装技术大型多功能建筑由于管道设备种类数量较多,包括水、暖、强电、弱电等各种管道设备,必须进行综合布置,防止“打架”,另外必须注意美观、隔振、防噪声等问题,因而对给水排水管道设备安装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国会中心给水排水设备集中布置在地下层、天面及设备技术层。技术层高度仅2.2m,布置各种横向管道及设备,为保证安装维修方便,必须具有较好的通风照明条件,并有防漏防火等技术措施。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模板多功能安全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国内建筑模板技术发展与使用现状分析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模板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其技术创新却相对落后。目前市场上广泛采用木胶合板模板、竹胶合板模板和钢模板,而像塑料模板、铝合金模板等新型模板才刚进入市场。但是,由于行业整体不注重科技创新投入,盲目追求利益,使得新型模板的质量难以保证,加上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缺陷,最终导致新型模板得不到推广。

目前市场上90%以上使用木模和钢模,木模一般使用不超过10次左右就报废了,只能作为周转材料。而钢模较重,需依赖塔吊,而且应用场合有所局限且需进行两次浇筑,另外,这两种模板都是根据混凝土的构建尺寸配置而成的,不同的构建需要配置不同尺寸的模板,模板的重复利用率低,材料损耗大,使用不方便。

2.多功能建筑模板技术

2.1多功能建筑模板简介

该多功能模板为多功能整体式建筑模板,采用平行四边形链杆结构,最小可采用模数为50的模板,可灵活改变其水平长度和形状,然后固定其连接处,变成新型的建筑模板,满足其使用要求。同时选用新型轻质高强材料,易于安装和拆卸,施工速度快,质量容易保证,周转次数多,较大的节约建筑成本。

2.2多功能建筑模板技术路线

本产品的技术方案如下:采用标准模块、普通合页、90度角合页、特制卡子(模块上配有相应卡槽)、把手锁和90度角钢连接组装成墙、梁、柱所需的模板。

每6个标准模板为一个单元,每个标准模板模数为50Xmm,X=1,2,3,···模块与模块之间用普通合页连接在一起,展开形成平面板面后用特制卡子快速卡紧固定;相邻单元之间通过把手锁连接并用特制卡子快速卡紧固定;这样实现了墙体所需的模板板面。每两个标准模块之间用90度角合页连接,展开后形成阳角模板,并用90度角钢和特制卡子快速卡紧固定;由两个阳角模板结合平面模板连接固定即可实现梁所需的模板。类似于梁的实现方式,有四个阳角模板结合平面模板连接固定即可实现梁所需的模板。

图1:标准模板图2:普通合页

图3:把手锁 图4:特制卡子图5:90度角合页图6:90度加劲角钢

图7:特制卡子配套卡槽图8:拉筋孔

3.多功能建筑模板产品

3.1 产品力学试验结果

模板刚度和平整度指标

混凝土浇筑速度对模板的侧压力

3.2产品外观

图1折叠的模型 图2 展开成墙(肋面)图3 展开成墙(平整面)

3.3产品安装方法

(1) 展开成墙:将折叠在一起的模板按顺序依次展开,成平面;模板与模板之间用配套卡子卡紧即可,如图① ②所示。

(2)展开成柱:将折叠在一起的模板按顺序依次展开,成柱形,使其平整面包络在内,肋面在外;模板与模板之间用配套卡子卡紧即可,如图①③所示。

(3)展开成梁:将折叠在一起的模板按顺序依次展开,成梁形,

是其平整面包络形成内侧面,肋面在外;模板与模板之间用配套卡子卡紧即可,如图①④所示。

3.4多功能模板产品的优点

本作品所研制的多功能整体式建筑模板的技术特点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自主改变长度和形状,固定其连接点处,便成为施工所需型号模板,能够满足不同尺寸建筑构件的支模需要。

多功能建筑模板的技术优势如下:

1、可提前预制,无需现场拼装;

2、多功能,经变形后可同时满足柱梁墙的混凝土浇筑;

3、易于安装与拆除,周转次数多,提高了利用率;

4、整体性好,减少模板拼装工作量,使模板工程快速安全;

所以此新型建筑模板可以适用于多类型号的建筑构件,其适用性强性、施工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点,将使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如其能推广使用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S】 2010-08-17

【2】李裕平低碳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改进思路探讨. 博士论文 《科技创新导报》【C】2010/36.

【3】卢峥 在建筑施工中模板施工要求. 博士论文.《山西建筑》【C】2010/35

【4】张良杰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9版)模板及脚手架技术《建筑技术》【J】 2010,41(1)

【5】糜嘉平 我国建筑模板行业技术进步的调查报告《建筑施工》【C】 第28卷第1期2006年1月

【6】糜嘉平 近年来国外建筑模板、脚手架技术的发展及对中国同业的启示《建筑施工》【A】 第26卷第6期 2004年9月

【7】宋康 国内外超高层建筑施工模板系统的比较研究《建筑施工》【A】第23卷第期

【8】赵玉章 我国模板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方向《建筑技术》【A】第37卷第8期2006年8月

第4篇

【关键词】多功能,综合楼,建筑设计,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多功能综合楼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够满足经济生活复杂化对建筑的客观要求。其次,它能够最大限度的使人们资源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再次,它能够方便让人们的生活,节约人们的时间。最后,它能够节约建设成本,减少能源消耗,美化城市的环境。故而,分析研究多功能综合楼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综合楼建筑设计的一般思路

企业综合楼建筑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从场地分析设计到单体功能设计;从平面设计到空间设计,再回到平面设计。

1.总平面布置

企业综合楼建筑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应相对集中、灵活、布置、合理安排。可形成一个带,占据厂区一角,或布置在厂区的适中部位。宜面向城市干道布置,以利于向社会化转化;尽可能位于厂区的上风侧,并靠近职工住宅区。

有的企业综合楼需要面向社会进行产品展销、维修服务等,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入口和对厂区联系方便的内门。

2.企业综合楼必须处理好与基地周边环境的关系。

(一)选择好综合楼所在生活区场地出入口。一方面要与城市道路衔接方便,让企业员工上下班出入便捷;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好与生产区的连通,或设置围墙和大门与生产区连通;或者直接通过道路或连廊与生产区连通。

(二)要与周边自然环境有良好对话。要实地踏勘拟建工程场地,对周边自然环境充分了解,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水文地质、日照风向等都是生活区定位的重要依据。应妥善处理其周围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化、美化设施的设计和规划,创造开敞、整洁、美观、舒适的环境。

(三)和谐地处理好与周边建筑物的关系。要对周边建筑物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使用功能、生产类别、装饰风格等都要清楚,具体设计时,与周边建筑或统一风格;或独树一帜。

(四)做好新建综合楼与其他周边特定环境条件的结合与避让等。按照规划要求,道路红线需要退让,有绿线、蓝线、紫线、高压线等要求,还需避让。与周边建筑还需拉开必需的防火间距,卫生视距。

(五)还要符合相关总图法规规范的要求。

3.规划建设场地

(一)把握好图(建筑)底(场地)布局关系。布局要合理,不能满铺,应预留好停车场,集散广场,活动场地,杂物院等。

(二)选择好地面停车场位置,数量要满足使用要求;如有地下室,其出入口要选择好,方便使用,预留出缓冲、回转空间。

(三)安排好场地道路。道路要满足消防要求,要满足人流和车流需求。

(四)如用地内有限定条件,如要求保留古树、水体等,要考虑好间距,合理退让。

(五)所用用地内设计要素必须要符合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

三.平面功能组合

需要与企业工程甲方代表不断沟通,明确详细的设计任务书要求,包括各功能房间名称组成及面积总表,各功能房间关系的特殊要求。进而完成以下工作:

1.对各功能合理地分区,包括平面的功能分区和竖向的功能分区;

2.依据场地分析的结果,明确建筑物主要出入口与各功能分区次要出入口;

3.合理组织人流、物流的通顺,做到互不交叉干扰;

4.合理设置垂直交通系统(楼梯、电梯等);

5.妥善安排辅助空间(厅、走道、厕所等)布局与设计;

6.创造良好的建筑物理环境(通风、采光、朝向等);

7.建筑面积与主要房间面积要控制在设计任务书要求范围内;

8.解决好其他特殊项目的特殊问题。

然后,做好各功能区平面设计:

办公区的建筑面积,应根据全厂职工总数指标计算。办公区用房应合理分间,尽量采用灵活隔间,并满足特殊用房的温湿度、采光、通风及其他使用功能要求。

食堂区宜集中或分区集中设置,并服务距离不宜大于500米,并应布置在污染源的上风向。每个食堂的服务人数不宜超过2000人。食堂的建筑面积,应根据全厂职工人数指标计算确定,宜根据需要设置杂物院,寒冷地区应有设置菜窖的场地。餐厅入口不应直接开向有污染的车间。

生活区应与产生有害、有毒物质的车间隔开。应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通风。水湿房间应尽量集中布置。生活间宜与车间毗连,联系方便。如需要住宿,应该按照现行《宿舍建筑设计规范》设计。

厕浴区:

厕所位置与使用者不宜过远,一般行走距离不大于50米。厕所的蹲位数应按使用人数进行设计。洗浴区的合理的设计十分的重要,在综合楼的设计时这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洗浴区与生活区不能太远,最好就设置在员工的宿舍边上,这样能够更好的使员工方便的洗浴。

休闲区

现阶段,以人为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综合楼的设计时必须要具有人文思想,考虑到员工的休闲的需求,这就需要在远离工作区的地方设置专门的休闲场所,该场所的基本要求是安静、清新、舒适,故而在休闲区应该做好绿化工作,多植树、种草、栽花,同时要把假山、喷泉等引进来,这样忙碌一天的员工就能够有一个休息、养神的地方来放松一下紧张的身体。

娱乐区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事业建设的重要的目标,搞好综合楼的娱乐区的建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员工娱乐的方式有很多,在娱乐区的设计时,应该远离工作区和生活区,同时应该根据员工不同的娱乐方式设置不同的娱乐设施,比如篮球、乒乓球、桌球、舞蹈室等。

如还有其他功能区综合在一起,必须严格按照相应标准规范进行设计。

四.合理的空间构成

1.通过平面设计形式的灵活适当变化,可以通过平面的退让、增减等手段,实现建筑内外空间构成的形式美。

2.结构选型及格网形式与大小要合理,实现建筑空间构成具有恰当尺度美感。

3.不同大小、不同高度房间的安排要与结构系统和谐,实现空间构成的有机性。

4.垂直交通体系的平面定位与形式处理要成为建筑内外空间构成的造型手法。

创造出愉悦的空间形式是我们建筑设计始终追求的目标。企业综合楼建筑的形式、色调等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与邻近建筑或工业小区的整体格调相协调。

企业综合楼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努力设计好企业员工的办公和生活。要改变过去各功能区各自盖楼的形式,把各功能区有机合理组合,紧密相连形成具有整体感的真正综合楼。这样,既缩短企业员工日常工作的交通路线,提高工作、生活效率,功能紧凑,节约建设用地,又能形成具有整体气势风格的建筑体。以充分体现企业形象,并可以给城市增添一道很美的街景,为美化城市环境作出贡献。

五.综合楼的外部造型的设计

企业综合楼的外部造型的设计十分的重要,合理科学的外部造型,一方面它能够给整个城市的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另一方面它能够吸引投资商,形成广告效益,最后,给企业的员工美的享受,增强其自豪感。外部造型的设计方式有很多,比如外墙面铺设有石头材料做成的饰面砖,远看就像一座石头碉堡,体现出一种古典、朴素美,且饰面砖颜色灰暗,比较耐脏。而玻璃幕墙则具有浓厚的现代感,透光性好,使得综合楼更加明亮。

六.结束语

多功能综合楼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节约用地、适用方便、节能环保、降低建筑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美化城市环境等。但现阶段我国的多功能综合楼的建设技术尚不完善,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改进,这就需要我们的建设工程的施工者以及技术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的建造技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燕.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研究[J].南方建筑. 2009(05)

[2]王香宜 胡奇楠 对建筑设计中噪声控制及建筑绿化的要点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期

[3]胡璟.共生理论下的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研究[D].厦门大学. 2007

[4]苗建增. 江西省南昌市超高层办公楼空调设计[J]. 科技风,2010(05)

第5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李政道图书馆 档案馆 博物馆 美术馆 科技馆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5-0039-03

Discussion on Multifunctional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sung Dao (T.D.) Lee Library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culture activities makes people thinking of exploiting new functions of university libra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ctions, college culture and technology makes it possible to build a new kind of multi-function library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sung Dao (T.D.) Lee Library.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Tsung Dao (T.D.) Lee Library; aichives; museum; art gall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ll

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和扩散装置已存在了千年,基本职能是收集、整理文献并提供使用[1],但其具体功能源自于社会需求,且随着社会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的提高不断扩展。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教育职能机构,是辅助教育科研活动、弘扬大学文化的重要场所和基地。高校的教育科研文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的需求变化等,都会引起高校图书馆功能的转变。一些学者也已从信息服务、文化服务的角度对图书馆的功能拓展提出了一定的想法和见解[2],部分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具备其他文化机构的功能,并逐渐发展成其相对固定和常态的功能,如展览功能、档案存储功能等。随着又一轮高校图书馆馆舍建设的兴起,如何合理运用资源,在规划之初即吸收其他文化机构的精华,设计并建立起高校图书馆的多功能体系,充分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已是高校图书馆人应当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在多功能化方面的实践探索进行介绍与分析,以期为我国其它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扩展实践有所借鉴与启示。

1 李政道图书馆概述

2011年,由教育部审批的李政道图书馆建设项目启动,图书馆选址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总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毗邻计划建设中的理学群楼,目标是建设成为激励后学、弘扬科学精神、展示人文素养的重要基地。

1.1 李政道图书馆的多功能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在李政道图书馆设计过程中,咨询和征求了图书馆、学术界、宣传部、博物馆、档案馆等多方专家意见,对其功能定位充分调研论证,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终决定设计、建造一座以图书馆、档案馆为主,兼具博物馆功能,有限扩充美术馆和科技馆功能的“五馆”合一的多功能图书馆。

(1)图书馆。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体系的组成部分,李政道图书馆建成后将严格遵守图书馆各类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业务流程和规范;承担资源存储、流通、阅览等职责;承担教育、科研辅助功能,包括文献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学科服务等;采取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相同的运行与管理模式,即阅览区域一门式管理,推行大开放、大服务格局,采用借阅合一与学科化服务模式。

(2)档案馆。全面收集并保管李政道先生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与长期保存工作,对人物和历史进行研究。制定资料使用规范,实现“藏、编、管、查、参”五位一体的有机服务与管理机制,行使档案馆的功能。

(3)博物馆。以专题为主,编年为辅,利用陈展宣教的形式,履行教育和传播功能,展现李政道先生的传奇人生和科学精神,传达出上海交通大学的文化理念和育人理念,肩负起传承与弘扬文化和精神的重任,体现出其作为博物馆的功能。

(4)科技馆和美术馆。将科学性和艺术性融合到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中,通过资源建设和陈列展览的手段,设置互动科普装置,展出经典艺术作品,体现出科技馆和美术馆的功能。

在建设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还多次邀请物理学专家、图书馆专家、博物馆专家、档案馆专家、建筑设计专家、艺术家等组成多领域专家委员会,从图书馆功能定位、建筑设计、功能布局、陈展设计等方面提供专业意见和技术支持,保障李政道图书馆实现多功能的可行性。

1.2 李政道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李政道图书馆丰富、多样的文献馆藏资源及对文献和特色馆藏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整理,是李政道图书馆实现多种功能的前提条件和核心要素。李政道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主要有:

(1)学科资源建设。李政道图书馆吸纳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资源保障体系,延续资源建设的“三一”原则,进行理学学科重点资源建设。

(2)特藏资源建设。李政道图书馆吸收了李政道先生捐赠的各类珍贵资料,包括手稿、奖章证书、艺术作品、生活物件等实物资源数十万项,同时还吸收通过社会征集和采访所得的各种形式资源。

为了出色地完成李政道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成立多个专门工作组,如系统发展部、技术加工部、采访编目部连同物理学专家协同工作,完成资源整理、揭示及数字资源中心系统平台的建设工作。

2 李政道图书馆实现多功能的路径

李政道图书馆由“实体图书馆”和“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3]组成,五大文化教育机构功能充分融合,“无处不在”的理念是李政道图书馆实现多功能统一的途径。建设初期对网站和实体馆进行充分规划,使得李政道图书馆从硬件到软件都以支持多功能的新型图书馆为目标建设。

2.1 虚实一体的多功能支撑平台

2.1.1实体馆舍从建筑设计和功能设计上支持多功能

实体图书馆的建设充分考虑其功能、美感和用户使用行为,在其建设初期就为支持多功能奠定好基础。

(1)实体馆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方案先后经历过数次论证,最终确定以“诺贝尔山”和“无尽无极”这两个体现李政道先生科学和艺术特色的主题作为建筑主题,使整个建筑与人物精神融为一体,同时将博物馆的特色巧妙融入建筑外观中。

(2)图书馆由主体建筑和“诺贝尔山”两个部分组成。主体建筑首层为入口门厅、多功能展厅、开放式展厅;二层为开放式阅览区域,设立小组学习室,并结合交通空间局部布置开放式展览;三层为开放式阅览区,设立小组学习室;四层设有李政道先生工作室、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和特藏书库。同时,“诺贝尔山”上设计有学生活动的聚集空间,山内设有下沉式会议中心。主体建筑和诺贝尔山两位一体的设计,使得功能区域明朗,不至于互相干扰。

(3)馆内合理地利用空间,进行功能区域划分,每个区域的功能既有侧重,又互相融合。馆内设有阅览区域、咨询台、自助借还系统、小组学习室、多功能会议厅等,充分体现图书馆功能;还设有特藏区域,对资源建档管理,支持其档案保存功能;有集中的陈展区域,体现博物馆功能,同时展览以科艺结合为脉络,有序分布在其他区域中,遍布全馆;科技馆和美术馆的特色则以陈列展示、特藏资源等形式在各区域交叉体现。

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和实体图书馆,在现实和虚拟的两个空间中,分别构建出多功能的信息、知识和文化的殿堂,同时又互为补充,二者虚实共现,形成功能上的呼应。

2.1.2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从资源、技术、内容设计上支持多功能的实现

网站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国际化网络平台,保存与传承信息资源,提供浏览、检索等服务;同时,独具匠心的展览式页面设计,立体动态地展示李政道先生生平事迹、学术成就、赤子情怀与艺术情操,广泛链接相关资源,让“五馆”功能在网络上实现。

(1)多种类型资源数字化,参照爱因斯坦网站的建设思路,统一成符合国际标准格式的电子资源。李政道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形式包括手稿、书籍、照片、信函、物品、音视频等,采用扫描、拍照、制作等方式将其数字化,提供检索及展示用途。

(2)兼容传统与移动端的浏览模式,让阅读无处不在。考虑到目前用户习惯使用多种移动终端设备,数字资源中心的门户系统兼容各类终端设备的浏览,即系统具有多终端页面浏览功能,使PC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都能登录系统,阅读资源,并根据不同的终端提供整套的功能服务。

(3)对于特色资源,根据其保密程度制定数据开放原则,在保证所有用户能获取所有信息的元数据的前提下,实现不同类型用户、不同资源的开放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开放资源。

(4)在内容设计上具备陈列展览特色。网站由“史记”、“物理”、“授业”、“科艺”、“实时”五大版块组成。“史记”主要是对李政道先生的综合性介绍,体现档案馆与博物馆之功能;“物理”主要呈现李政道先生的研究内容、资料成果及影响意义,体现档案馆、博物馆、科技馆功能;“授业”展示李政道先生为推动国内科技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体现档案馆、博物馆功能;“科艺”由艺术空间和科普天地组成,包含李政道先生自己的艺术作品以及与其他艺术家合作的科艺作品,体现博物馆、科技馆和美术馆的功能;“实时”是整个网站的信息平台。

2.2 “无处不在”的泛结合理念

李政道图书馆的五项功能都基于资源基础,图书馆通过无处不在的泛结合方式,实现信息的迅速传输和功能共享,使图书馆的多功能浑然一体。

2.2.1资源信息无处不在

李政道图书馆对所有特藏资源进行了数字化,用作馆藏数据库资源和网络陈展,充分展现李政道先生论文著作、手稿、讲义各种图片及多媒体等资料;跟踪、收集和整理各种相关学术进展和研究动态,实现实时互动、交流。秉承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资料随手可得,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利用李政道图书馆的多种功能,多渠道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同时使得图书馆的各项功能结合更加紧密。

2.2.2 功能服务无处不在

引入RFID技术后,实体图书馆实现借还书自动化管理,人员配置更加专业化,工作人员将更专注于文化传播、学术交流、网络拓展、陈展宣教,为读者提供信息、知识和文化服务。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实现面向读者的一站式服务。

2.2.3 文化精神无处不在

李政道图书馆采用泛陈展的手段,将虚拟和现实陈展结合在一起,打破时空的界限,泛而不散,给受众带来无处不在的“沉浸感”,同时对资源给予高度优化利用,从时空上让文化和精神无处不在[4]。

在“无处不在”的泛结合理念下,加强人员建设,完善图书馆功能建设,既符合当代读者的信息行为方式,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李政道图书馆资源的作用,实现多种功能的统一。

3 结语

李政道图书馆在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对空间、人员、工作机制合理规划,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的功能融合在一馆之中,从而开拓出一条“五馆”合一的多功能之路。但多功能化也给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带来挑战。如,在李政道图书馆中,图书馆功能要求对资源进行编目整理,博物馆功能则要求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且由于李政道先生个人的特色,其资料的形式和涉及知识范围跨度非常大,对资源的整理和深度挖据是不小的挑战,需要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同时,不同功能对于管理有着不同的需求。李政道图书馆从图书馆角度需要全天候采用一门式管理,并长时间对外开放,而从档案馆、博物馆角度考虑则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建筑设计初期就应考虑到适用于多功能管理的门禁系统。在对多功能进行协调管理时,不仅要考虑其冲突问题,还应考虑功能叠加效应,尽量发挥图书馆的多功能优势。另外,不同功能对于人员的专业技能有着不同的要求,这对人员构成和培训机制有着较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刘兹恒,董焱,等.图书馆学基础(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柯平,洪秋兰.图书馆发展研究的新视角[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4):6-11.

[3]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EB/OL]. [2014-09-28]. http://tdleelib.info/.

第6篇

Abstract: Today, new function and requirement emerges in the design of college librar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mmon compound models of library design, in order to provide rationale for compound library design in future.

关键词:复合型;展览;会议;现代教育中心;服务休闲设施

Key words: compound;exhibition;conference;modern education center;service leisure facilities

中图分类号:TU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079-01

0引言

高校图书馆由单一的传统图书馆功能走向综合性的多功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综合社会效益。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不仅有传统的静态的阅览空间、藏书空间,而且设置多种供校园活动的动态空间如影视厅、各种会议室和文化活动的报告厅、展厅、陈列厅、教室等,为开展学术和社交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还有包括各种为读者生活服务的设施和书店等,形成了以图书馆为主兼容其它学术活动的新型高校图书馆综合体。

图书馆积极介入到校园的职能范畴,越来越多地纳入原本属于校园功能结构。复合型图书馆建筑逐渐构成了各级职能中心。

1图书馆和展览中心

传统图书馆中也常常设置展览厅,但大部分是结合门厅走廊设计,内容也多为新书推荐,图片展览等,且为临时展位。而现在的图文信息中心设计中为突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常借助图书馆的核心位置,整合整个校园的展览空间,把展览空间升级为博物馆和展览馆等,长期设置展厅,展品等级较高,展示空间可承担中大型展览,此类空间一般设置在图书馆的底层或高层的上部。

2图书馆和会议中心

作为大学这样一个科研和教学的专门机构,学术交流活动必然是大学机构中的主要文化活动,传统大学设计中常单独设立会议中心,但常面临会议中心单体建筑体量较小,处于校园的边缘地带,形象不突出的问题。而图书馆常处于校园中心位置,并且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中最重要的知识中心和文化建筑,如果能承担起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为文化活动提供空间和服务,那么就可以使这些文化交流活动更加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会议中心一般均有有独立的对外出入口,对内部设施的也有相应的联系结点;对外出入口宜避开主要道路和主要学生人流。其常设置于图书馆一至四层内,同时还需考虑汽车停车场地以及车库有便捷的流线到达会议中心。

3图书馆和现代教育中心

随着终生教育时代的到来,高校读者群类型也不再是由学生、教师的简单构成。它可能由来自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群组成。在校园中,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内涵是不会改变的,它将为终生教育服务。

同时现代开放式校园使大学图书馆成为一个地域的信息中心,它将成为该地域的学术交流与社会活动中心。它可能需要设置多种供社会活动的动态空间,如多功能可以兼作放映厅的报告厅、进行社会性培训的教室等,形成以图书馆为主,兼容其它社会活动的新型复合图书馆。

现代图书馆综合体中常常设置现代教育中心也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可以共用图书馆的许多电子设备,现代教育中心设计中常常独立设置,并且常有一些特殊要求。

4图书馆和服务及休闲设施

传统功能分区的校园设计,教学区、生活区是截然分开,图书馆内只安排纯图书阅览空间,还有很小的小卖部。师生们课间休息、交流所需要的快餐店、咖啡厅、小商店、书店等生活服务设施则大部分远离教学区,尤其在规模较大的校园内,教学区与生活区间往返距离长,造成了对服务设施使用不便,也使图书馆缺少生活气息而单调、乏味。

大学图书馆是一个“交流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思想、文化、学术、艺术直接交流的场所,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构成了大学文化生活的主体,在大学课室中,知识交流基本是单向式的,在大学宿舍中,有效的文化性的交流是有限的,可在大学图书馆中设置一定的交流和休闲场所,可以将单向式,单调的知识摄入变成交互式的知识交流,使得知识信息的获取更具成效,而且休闲场所的设置也能提高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档次,能让读者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符合校园生活随意性和多样性的复合化空间组织,应将二者空间有机的穿插和融合,如南京工程学院江宁校区图书馆将咖啡厅设于首层,二层报告厅的下面,既保证了咖啡厅有充足的客源,又可以为图书馆的会议中心服务。图书馆与生活领域空间的复合使教学与生活并重,寓教于乐,寓学习于生活之中,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诠释了校园学习与生活的新概念。

生活服务设施一般设于图书馆首层或二层,对内对外均有独立的出入口,对于咖啡厅一般设在景观较好的一面,也可结合场地设计室外茶座,设置餐饮功能时应注意气味对图书馆主体的影响。

5与学科组织单元的复合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我国大部分高校吸收国外成功经验进行了学院制的结构改革,学院下设系,系下设专业,以期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多学科的综合和共建。学科间的联合和共同发展,使图书馆成为多功能的综合体,如美国哈佛大学科学中心,面积27000m2,包括数、理、化、天文、地质、生物、统计学等学科的实验研究用房,大阶梯教室、图书馆、行政服务用房等功能。

并非每个图书馆综合体中都包含以上全部功能,它可能是其中几种功能的组合,应在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设计。

综上所述复合型图书馆不是将各功能块的面积指标简单地相加,而是在资源共享和集中效应的前提下,以图书阅览为主体,以增强图书馆活力为目的。为此,将报告厅、展厅、会议室和多功能厅等功能集中成为学科群内的交流中心,在这里既有反映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展示,也有代表学术前沿的专家大师们的精彩的讲演;既可以在课堂上共同聆听学科的发展状况,也可以在休憩的闲暇互相探讨和交流,在这里将各学科的师生吸引到一起,在不经意的接触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戴利华著.2003海峡两岸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第7篇

论文摘要:以洛阳理工大学图书馆的设计为例,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进行探索,提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的设计理念。

建筑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毫无疑问建筑是理性的,它需要贯穿建筑师的理性思维,同时,建筑又决不仅仅局限于理性思维,它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将人的情感去关注非情感化的理性创作,从而将人的感情转移到建筑上。因此,追求情理兼容的建筑作品是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理当追寻的目标。合理定位是设计过程的起点,也是设计理念及灵感产生的基础。就一般意义而言,建筑设计的定位包括环境定位、功能定位和建筑形象定位等层面,合理的定位往往是一个建筑设计成功的关键要素。

近年来,随着学生对信息需求的增长、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功能的更新和拓展,也使得传统图书馆的功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该建筑更好的满足日益复杂的功能要求?如何让新型图书馆的形象满足人们日渐丰富的审美要求?使得设计出的作品达到理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我们带着对这两个问题的持续思考,进入到整个设计过程中。

本文结合洛阳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方案设计,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新职能、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建筑文化情感等方面进行尝试,以期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有所参考。

一、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理念

在网络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图书馆设计正面临着功能改变,新型图书馆的设计方案必须突破传统图书馆的设计模式。经过深入思考,在功能上结合实际使用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采用“一站式服务”的多功能入口大厅。在入口大厅读者通过网络磁卡就可完成整个馆内的图书借还工作,并可在馆内任何一台电脑前轻松完成检索上网,预约借阅以及其他服务项目,实现超市化管理及“预约、借阅、查询、还书一条龙服务”的高效服务。

阅览室尽量采用大空间布局,并围绕中央大厅及文化沙龙布置。通过阅览柜和阅览桌椅不同的布置方式,在大空问内分隔出既相互联通又相对独立的空间领域。阅览室均采用综合布线系,使每个阅览室都具备电子阅览室的功能。

上述布置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库室分离”的模式,将书库与阅览室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这种格局,完全适应当今图书馆“全面开架、藏阅合一”的运作管理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开放性布局也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打下了灵活可变的基础。

二、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

大学图书馆在当今高校学生生活中正承担日益综合的文化服务职能、教育职能与休闲娱乐职能。这就使单纯意义上的传统图书馆逐步演变成新型综合的文化知识中心,使得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内部功能向多功能复合化演变。为顺应上述变化,更好的满足功能要求,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将可独立开放的多功能报告厅、科普展厅、图书超市、咖啡吧、自修教室等相关服务空间集中设置在一层。将整个四层中心区域设为大型的文化沙龙,给读者提供交流、休闲的场所。围绕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和空间,穿插布置相关的配套功能。如每层阅览室均设有休息角,给学生提供一个短暂休息的场所。

三、取代传统的运作模式

传统图书馆的规模历来都以藏书量作为衡量标准,书库在传统的图书馆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功能单元。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纸质信息载体在新型的图书馆中已逐渐被为网络和电子出版物所代替。电子媒介已然成为新型数字化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电子光盘库已经或将要取代传统书库成为一般图书馆最主要的资料存储方式。即便是在一些有纸质文献的传统图书馆内,也往往采用制作缩微胶片的方式供读者阅览。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光盘体积小,新型数字化图书馆就可以不再专门开辟书库,而是将其分散到各类阅览室内,既节省管理成本又方便读者借阅。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更适应当今图书馆的需要。

四、寓意深刻的立面设计

建筑的生命孕育在与环境的情感共生之中,从环境中来,于环境中再生,以环境作为设计的切入点,从环境的结构原型中,从环境中那些有具有生命力的要素中寻求设计线索和灵感刺激,从而建立与完善环境程序,延续与发展环境意象,以建筑自身的艺术感染力,带动整个环境形象的艺术升华,达到情境交融。

在洛阳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立面设计中,我们从环境出发,发掘该图书馆的文化内涵,用丰富的建筑语言,赋予新型数字化图书馆深刻的含意。

为了充分表达图书馆建筑的亲和性和开放性,我们设计的图书馆在正面以双手开合的欢迎姿态伫立在读者面前,主入口宽敞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驻流的空间,而且通二层的大台阶使得整栋建筑端庄雄伟。矩形的玻璃中厅增加了图书馆内部采光的同时,也营造了光影交织的变幻空间。方格形的窗户在建筑立面上显得大气稳重,也有立久持久之意。条形窗的布置如同图书馆的一本本藏书,象征着通向智慧的心灵之窗。出挑的玻璃轻钢雨蓬钢架起到了遮风挡雨的作用。双手开合的建筑外观,暗喻着这座建筑是知识殿堂的大门,也似乎在召唤着学生们积极走入这扇门,为将来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固的基础。

第8篇

关键词 土木工程材料;发展;建材

【中图分类号】 S96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11-02

1 土木工程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工业发展的需要,一大批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应运而生,,而社会的进步、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及建筑业的发展,又对土木工程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今后一段时间内,土木工程材料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复合化。单一的材料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复合材料应运而生。所谓复合技术是将有机和有机、有机和无机、无机和无机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按适当的比例复合。然后经过一定的工艺条件有效地将几种材料的优良性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

多功能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材料的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新型材料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即要求材料不仅要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还要求兼具呼吸、电磁屏蔽、防菌、灭菌、抗静电、防射线、防水、防霉、防火、自洁智能等功能。

2 土木工程材料现状及要求

与以往相比,当代土木工程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也已获得明显改善,随着现代陶瓷与玻璃的性能改进,其应用范围也有明显的变化。例如水泥和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其他功能均有所改善。随着现代陶瓷与玻璃的性能改进,其应用范围与使用功能已经大大拓宽。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应用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现代施工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也使得材料在工程中的性能表现比以往好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尽管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在品种与性能上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与人们对于其性能要求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首先工程中的性能表现比以往好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尽管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在品种与性能上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与人们对于其性能要求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

2.1 从土木工程材料的来源来看:

鉴于土木工程材料的用量巨大,尤其在应用方面,经过长期使用的不断累积,单一品种或数个品种的原材料来源已不能满足其持续不断的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历史发展到今天,以往大量采用的粘土砖瓦和木材等已经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论文参考网。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人们对于各种建筑物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建筑材料的性能也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以天然材料为主要材料的时代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各种人工材料,这些人工材料将会向着再生化、利废化、节能化和绿色化等方向发展。

2.2 从土木工程对材料技术性能要求的方面来看:

技术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各种物理性能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表现为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具有多功能和高性能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材料向着轻质高强、多功能、良好的工艺性和优良耐久性的方向发展。

3 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绿色建材

土木工程材料行业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产值、能耗、环保等方面都是国民经济中的大户,为了保证源源不断地为工程建设提供质量可靠的材料,避免新型材料的生产和发展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绿色建材”应运而生。目前正在开发的和已经开发的绿色建材和准绿色建材主要以下几种:

3.1 利用废渣类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建材,这类建材以废渣为原料生产砖、砌块、材板及胶凝材料,其优点是节能利废,但仍需依靠科技进步,继续研究和开发更为成熟的生产技术,使这类产品无论是成本上,还是性能方面真正能达到绿色建材标准。

3.2 利用化学石膏生产的建材产品,用工业废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可生产各种土木建筑材料产品。这些产品具有石膏的许多优良性能,开辟石膏建材的新来源,并且消除了化工废石膏对环境的危害,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3.3 利用废弃的有机物生产的建材产品,以废塑料、废橡胶及废沥青等可生产多种土木工程材料,如防水材料、保温材料、道路工程材料及其他室外工程材料。这些材料消除了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还节约了石油等资源,符合在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本要求。

3.4 利用来源广泛的地方材料为原料,利用高科技生产的低成本健康建材,不同的地区都可能有来源丰富、不同种类的地方材料,根据这些地方的性质和特点,利用现代技术,可生产各种性能的健康材料。如某些人造石材、水性涂料、某些复合性材料也是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

4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向

众多现象表明进入21世纪以后,在我国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应具有以下的一些趋向:

研制高性能材料,例如研制轻质、高强、高耐久性、优异装饰性和多功能的材料,以及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性,采用复合技术,制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

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尽量减少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作为生产土木工程材料的资源,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材料生产中不得使用有损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和颜料,如甲醛、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等,同时要开发对人体有益的材料,如抗菌、灭菌、除臭、除霉、防火、调温、消磁、防辐射、抗静电等。

总结: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的过程是随着社会生产力一起进行的,它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工程中选材料时通过对环境的影响对后来人的影响来决定土木工程材料的好换,在未来,基于材料原有的性质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将是衡量建筑工程的一把尺子。

参考文献

第9篇

论文摘要:以洛阳理工大学图书馆的设计为例,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进行探索,提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的设计理念。

建筑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毫无疑问建筑是理性的,它需要贯穿建筑师的理性思维,同时,建筑又决不仅仅局限于理性思维,它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将人的情感去关注非情感化的理性创作,从而将人的感情转移到建筑上。因此,追求情理兼容的建筑作品是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理当追寻的目标。合理定位是设计过程的起点,也是设计理念及灵感产生的基础。就一般意义而言,建筑设计的定位包括环境定位、功能定位和建筑形象定位等层面,合理的定位往往是一个建筑设计成功的关键要素。

近年来,随着学生对信息需求的增长、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功能的更新和拓展,也使得传统图书馆的功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该建筑更好的满足日益复杂的功能要求?如何让新型图书馆的形象满足人们日渐丰富的审美要求?使得设计出的作品达到理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我们带着对这两个问题的持续思考,进入到整个设计过程中。

本文结合洛阳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方案设计,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新职能、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建筑文化情感等方面进行尝试,以期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有所参考。

一、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理念

在网络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图书馆设计正面临着功能改变,新型图书馆的设计方案必须突破传统图书馆的设计模式。经过深入思考,在功能上结合实际使用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采用“一站式服务”的多功能入口大厅。在入口大厅读者通过网络磁卡就可完成整个馆内的图书借还工作,并可在馆内任何一台电脑前轻松完成检索上网,预约借阅以及其他服务项目,实现超市化管理及“预约、借阅、查询、还书一条龙服务”的高效服务。

阅览室尽量采用大空间布局,并围绕中央大厅及文化沙龙布置。通过阅览柜和阅览桌椅不同的布置方式,在大空问内分隔出既相互联通又相对独立的空间领域。阅览室均采用综合布线系,使每个阅览室都具备电子阅览室的功能。

上述布置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库室分离”的模式,将书库与阅览室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这种格局,完全适应当今图书馆“全面开架、藏阅合一”的运作管理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开放性布局也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打下了灵活可变的基础。

二、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

大学图书馆在当今高校学生生活中正承担日益综合的文化服务职能、教育职能与休闲娱乐职能。这就使单纯意义上的传统图书馆逐步演变成新型综合的文化知识中心,使得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内部功能向多功能复合化演变。为顺应上述变化,更好的满足功能要求,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将可独立开放的多功能报告厅、科普展厅、图书超市、咖啡吧、自修教室等相关服务空间集中设置在一层。将整个四层中心区域设为大型的文化沙龙,给读者提供交流、休闲的场所。围绕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和空间,穿插布置相关的配套功能。如每层阅览室均设有休息角,给学生提供一个短暂休息的场所。

三、取代传统的运作模式

传统图书馆的规模历来都以藏书量作为衡量标准,书库在传统的图书馆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功能单元。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纸质信息载体在新型的图书馆中已逐渐被为网络和电子出版物所代替。电子媒介已然成为新型数字化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电子光盘库已经或将要取代传统书库成为一般图书馆最主要的资料存储方式。即便是在一些有纸质文献的传统图书馆内,也往往采用制作缩微胶片的方式供读者阅览。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光盘体积小,新型数字化图书馆就可以不再专门开辟书库,而是将其分散到各类阅览室内,既节省管理成本又方便读者借阅。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更适应当今图书馆的需要。

四、寓意深刻的立面设计

建筑的生命孕育在与环境的情感共生之中,从环境中来,于环境中再生,以环境作为设计的切入点,从环境的结构原型中,从环境中那些有具有生命力的要素中寻求设计线索和灵感刺激,从而建立与完善环境程序,延续与发展环境意象,以建筑自身的艺术感染力,带动整个环境形象的艺术升华,达到情境交融。

在洛阳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立面设计中,我们从环境出发,发掘该图书馆的文化内涵,用丰富的建筑语言,赋予新型数字化图书馆深刻的含意。

为了充分表达图书馆建筑的亲和性和开放性,我们设计的图书馆在正面以双手开合的欢迎姿态伫立在读者面前,主入口宽敞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驻流的空间,而且通二层的大台阶使得整栋建筑端庄雄伟。矩形的玻璃中厅增加了图书馆内部采光的同时,也营造了光影交织的变幻空间。方格形的窗户在建筑立面上显得大气稳重,也有立久持久之意。条形窗的布置如同图书馆的一本本藏书,象征着通向智慧的心灵之窗。出挑的玻璃轻钢雨蓬钢架起到了遮风挡雨的作用。双手开合的建筑外观,暗喻着这座建筑是知识殿堂的大门,也似乎在召唤着学生们积极走入这扇门,为将来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固的基础。

第10篇

简介

竹溪县中小学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地处县城东郊,是一所集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等学历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学校。是省教院合格校外教学点、中央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合格教学点。

中心始建于1975年3月,原名“竹溪抗大”。1977年更名为“竹溪师范”,校址先后辗转于龙王垭、青山、三合等地。1983年经省教委批准更名为“竹溪县教师进修学校”,迁于现址。1992年“竹溪县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6年设立“竹溪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2005年秋,县政府将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县教育技术装备站等三家机构予以整合,竹溪县中小学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正式成立。

中心现占地20亩,建筑面积12399.6平方米。能同时承担800人以上的教师培训任务。现有教师专、本科学历函授学员338人、电大函授学员157人。

中心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2人,89%的教师具有讲师及高级讲师职称。中心参与省课题研究5项,承担市级科研课题2项,教师年发表或获奖论文数十篇。

中心办学条件优越。现有微机室4个,高档微机90台。拥有电子电工实验室、理工实验室、语音室、琴房、美术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多个专用室,建有教学专用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网,实现了现代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中心“崇尚卓越,追求一流”,立足多功能,实行大服务。近年来,对全县3000多中小学教师和近200名中小学校长普遍轮训2次以上。全县新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覆盖面均达到100%,骨干教师培训100%,教育技术初级培训100%,新课程岗前培训、受训率均达到100%,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高学历比例也大为提高。特别是在第一轮继教工程中,全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率达到100%,创造性的工作得到国家教育部的高度赞誉。其先进做法在一定范围得以推广,中心先后荣获市“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省“‘九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先进单位”等殊荣。

第11篇

学术论文的撰写,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的。许多稿件被退了,论文内容是一方面,论文格式也是一方面,以下是学术参考网小编搜集整理的工业建筑论文格式要求,供大家阅读查看。

一、文字部分

1、文题(包括副标题),总共不超20个字;要求中、英文。

2、摘要: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100~200字为宜,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用第三人称表述,切勿出现引文;要求中、英文。

3、关键词(要求3~8个);要求中、英文。

4、中图分类号。

5、文献标识码。

6、章节编排:论文正文的章节编排采用三级标题,一般不超过四级。如“1”、“1.1”、“1.1.1”等。之后的分级可用1)、2)……,再下一级用a.b.……。

7、文章字数5000字之内(工程实践类论文3000字左右为宜),图片10幅左右,图片均应注明来源(作者自摄、自绘者,统一说明即可)。

8、论文须提供插图后的word文档,将图片直接插入论文版面相应位置,并在正文中对应位置插入图片编号。

二、插图部分

1、提供投稿文章单张图片(JPG、TIF格式),图片编号应与文中插图号保持一致,并有图片名称(比如:图1总平面图)。

2、图片要求清晰、色彩饱和。

3、图片长边不小于20cm;图片分辨率不应小于300dpi(有些刊物对实景照片还有特殊要求,须用正片请专业人员拍摄、再专业高精度扫描)。

3、图片中若含有文字,可在图中标注数字,在图片下方按照数字来标注相应注释文字。

三、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选列最主要、最新的且公开发表过的。所引用文献要完整,内容要准确。参考文献须在文中标引,并按在文中出现的次序编排,参考文献按下列方式著录:

1、专著

[序号]作者.其他责任者(译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第一版可不著录):页码.

示例:

[1][英]阿诺德汤因比著.刘北成,郭小凌译.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76-78.

2、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原文献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本,第一版可不著录):页码.

示例:

[2]马克思.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505.

3、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

[3]董丹申,李宁.在秩序与诗意之间[J].建筑学报,2001(8):55-58.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页码.

示例:

[4]TONGXiaodong.Experimentofcementadditiveanditsdamagemodel[D].Hangzhou:ZhejiangUniversity,1999:24-69.

5、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C]//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页码.

示例:

[5]ZHANGWen-li,WANGLin-ze,XIEJiang-hua,etal.Hopfbifurcationofimpactdamper[C]//Proceedingsof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onlinearMechanics.Shanghai:ShanghaiUniversityPress,1998:437-440.

6、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主要责任者: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年.

[6]GB/T50362-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刊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出版日期.

[7]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92214985.2[P].1993-04-14.

8、报纸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1-11-20(15).

9、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年-月-日].获取或访问路径。

[9]KNOWLENC,WILLIAMSJ,MATTICKAT,etal.Quasi-isothermalexpansionenginesforliquidnitrogenautomotivepropulsion[EB/OL].[2002-10-08].http://aa.Washington.edu/AERP/CRYOCAR/Papers/sae97.pdf

四、作者信息部分

第12篇

(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悠久,创造了五千年的文明,建筑史上也涌现出许多典范之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地域文化越来越重视。国外新建筑理论不断涌入的同时,国内建筑师也与时俱进,创作了大量有特色的建筑作品,其中不乏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优秀作品。但在地域特征的应用上,不能松懈,还应该进一步发掘。下面以山东援疆基层组织阵地工程设计方案(喀什地区)为例, 对建筑设计中的地域特征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地域特征; 基层组织阵地; 喀什; 高台民居; 喀什平原气候区; 帕米尔高原气候区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applications

Liu Yuan-yi

(Zibo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Zibo Shandong 255000)

【Abstract】China’s vast territory, history and culture, created a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ivilization,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also emerged as a model for many.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regional culture. Foreign influx of new architectural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domestic architects times, created a lot of distinctive architectural works, many of them with the typical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works. But on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application, can not relax, but also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The following position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Shandong Yuanjiang engineering design (Kashi), for example, for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application to elaborate.

【Key words】Geographical features;Grassroots organization positions;Kashi;High-houses;Kashi plain climate zone;Pamirs climate zone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外新建筑设计思潮的不断涌入,我国建筑师也不断学习进步,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但在地域特征的应用上,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山东援疆基层组织阵地工程设计方案(喀什地区),充分考虑了喀什地区的地域特征——包括当地文化特征和当地气候特征,使得建筑与文化、自然环境进行对话。这种设计方式,比较好的融合了地域元素、展现了现代建筑特征。

2. 喀什平原气候区基层组织阵地

(1)“不到高台民居,不算到喀什噶尔”,喀什的高台民居——“阔孜其亚贝希”之巷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平日,在小巷中,孩子们愉快的笑声,轻快的脚步声,以及老人们悠闲的独坐抑或是几个人围坐起来的攀谈,都令人感到小巷的活力。

(2)喀什平原气候区村级基层组织阵地(图1、图2)的设计,充分借鉴“阔孜其亚贝希”之巷的空间形式,利用现代手法进行表达,注重塑造人群公共活动空间,有利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交流和情感沟通,营造一种和谐的生活氛围,提升整个区域的人文氛围。

(3)功能布局方面,就近葡萄架之下设置小型超时入口,向群众供应日常商品,提供便民服务;村级基层组织阵地的一层综合布置民兵值班室、卫生室、计生室、共青妇办公室,图书室、电教室、多功能室(集活动、会议、电教、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实行一室多用。

(4)村级基层阵地的室外环境充分借鉴民居的庭院元素,对葡萄架利用现代手法进行表达,注重与建筑本身的衔接,体现设计的整体性。同时,葡萄架与地面的衔接处设置种植斜坡,视觉效果犹如地面绿色植物通过葡萄架与建筑成为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同时在葡萄架之下,塑造公共活动空间,让居民能够体验到舒适并具有亲和力的室外环境,并能体现出基层组织阵地的吸引力。

(5)细部设计方面,提炼当地民居的一些设计元素——圆弧和十字纹,并重组这些元素以进行现代手法表达,室外的片墙引入十字纹进行现代表达,葡萄架借鉴当地圆弧形态进行现代表达.室内大厅的设计也受到“阔孜其亚贝希”之巷的启示进行空间塑造,同时引入了同样的细部元素,着力塑造空间环境。在体现传统性的同时,也体现了日新月异的时代性。

(6)技术方面,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利用太阳能技术,提供热水和部分电力能源。设置雨水收集装置以提供部分用水进行植物浇灌和冲洗之用。在玻璃的选用上,优先选用双层low-e玻璃,窗户处设置外百叶遮阳,部分墙体采用特隆布墙体。在室外环境的设计上,考虑到攀爬植物的生态效应,在夏日适当时间将室外荫凉处的空气引导入室内,有效利用自然通风以节能。

3. 帕米尔高原气候区基层组织阵地

(1)帕米尔高原气候区主要是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和。降水较少,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大风日数多,光照充足,辐射强,天气晴朗。针对这种气候环境,帕米尔高原气候区社区基层组织阵地(图3、图4)的设计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以创造舒适的社区办公环境,同时在材料方面,借鉴当地的建筑材料,与当地建筑保持和谐统一。

(2)功能布局方面,一层设置司法警务室,残联,卫生室,社保站、医保站、低保站、计生站、流动人口管理站、环境卫生站,在一站式服务大厅提供集中服务;二层设置综治办,党员管理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工会,会议、活动、培训、电教等用房。

(3)帕米尔高原气候区阳光充足,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提供热水,并利用光电板提供部分电力能源用于辅助照明;该气候区大风日数多,设置风力发电设施,提供部分电力能源,大风容易扬沙,设置攀爬植物架,有效防风沙,同时在窗户外面设置挡沙板;该气候区冬季漫长寒冷,气温较低,可有效利用被动太阳能,加大南向窗口的开口面积,让更多的阳能进入室内,并利用特隆布墙进行采暖;该气候区降水较少,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可设置有效地雨水收集装置,对雨水进行存储并综合利用。并利用其他有效保温措施,以保持室内温度,保证室内的舒适办公环境.通过各项技术的使用,使建筑的形式追随当地气候。

4. 结语

发掘地域建筑文化内涵,展示地域建筑文化精髓,是建筑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适当引入具有地域特征的元素,以反映地域文化,使得地域元素与现代元素和谐统一。这种设计方式能够不仅比较好的融合地域元素、展现现代建筑特征,同时也能够唤起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邹德依;刘丛红;赵建波 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 [期刊论文] 建筑学报2002(05).

[2] 麻国庆 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 [期刊论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3] 李百浩;刘炜 当代高技术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期刊论文] 华中建筑2004(03).

[4] 黄星元 地域文化和时代建筑的追求——海南广场会议中心创作理念 [期刊论文] 建筑学报2003(6).

[5] 王涛 当前我国建筑设计民族传统的传承及问题 [期刊论文] 华中建筑2011(7).

[6] 薛一冰;李付强 浅议宁夏地区生态移民住宅绿色适宜技术——以红寺堡区鲁家窑生态移民为例 [期刊论文] 建筑节能2012(7).

[7] 虞志淳;刘加平 陕西关中村落生态化策略研究 [期刊论文] 新建筑2008(5) .

[8] 宣蔚;魏晶晶;唐泉 地域性的回归——重庆山地建筑的生态性探索 [期刊论文] 华中建筑2010(5) .

[9] 伍未;魏宏杨 浅谈重庆传统民居对气候的适应 [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2009(3).

第13篇

像长兴县这样的新时期档案馆建筑,目前浙江省不断涌现,如功能布局合理、充分体现文化名城内涵和水乡文化个性,因而获得“全国档案馆建筑综合设计优秀奖”的嘉兴市档案馆,今年已投入使用。自2000年到2004年6月底,浙江省竣工、在建、设计和立项的档案馆共有37个。其中已竣工的新馆13家,正在建设的5家,正在设计的8家,已立项的11家。

回顾和展望

浙江省的新馆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酝酿筹备阶段。在2001年召开的全省档案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十五”期间全省档案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抓住文化大省建设契机,大力推进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等办法,建成一批选址得当、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符合档案馆建筑规范、面向社会开放的现代档案馆,以解决当时档案馆普遍存在的馆址闭塞、面积偏小、功能不全、设施陈旧等问题。在建筑规模上,首次提出市县区的档案馆面积应不低于8000m2、5000m2、4000m2,在馆库功能设计上,提出采取密集架库房、技术用房和大开间服务场所三者整体配套的新模式。同时,对准备设计和立项的杭州、宁波、温州、湖州、海盐等20多个综合档案馆进行调查摸底、重点指导、积极引导,使大家对综合档案馆新馆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抛开传统的建馆就是建库房的陈旧观念,为全省新一轮档案馆建设的顺利、健康、稳步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发动推进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档案馆建设项目列入规划和获得实质性进展,如何加强档案馆建筑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在建设前期规范和推进这项工作?熏逐渐成为档案馆工作的迫切问题。2002年10月在杭州召开的全省档案馆建筑研讨会上,国家档案局有关领导和国内档案馆建筑方面的专家作专题报告,同时发放了国内外优秀档案馆建筑汇编图册,省内正在设计和建造的几家档案馆也以论文形式总结和交流了建馆经验和教训。会议的召开使大家在新馆设计理念、建设规模、功能布局等方面澄清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增强了建馆紧迫感和责任感。会后,不少正在争取立项和设计的单位根据会议精神,及时调整了原先的新馆申请报告和设计方案,在选址、建设规模、功能布局等方面重新规划,并积极争取当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为了巩固会议成果,省局随后会同省建设厅联合印发了《浙江省实施〈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补充意见》和《关于对全省综合档案馆新馆立项及建筑设计方案上报省档案局审查备案制度的通知》,并将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列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同时,指定专人负责档案馆新馆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审核和调整设计方案。通过这些措施,极大调动了各地的建馆积极性,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进入了历史高峰期。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04年,省档案局组织正在设计、建设的22家召开了新馆建设情况交流会,会议以实施新时期档案馆建筑新理念,建设一个开放性、文化性、现代性、标志性、多功能的档案馆为主题,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做好新馆设计和建设,搭建一个在建、设计单位之间互相取长补短、总结经验、获取教训的交流平台。会前和会议期间,省局组织有关单位参观了外省新馆的建设、布展、设备配置情况,深入交流、探讨当前新馆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当前影响新馆建设的一些主要因素。根据各地意见,省局决定,组建由已建、在建档案馆中有一定经验的人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帮助各地把好设计关,解答新馆建设中的问题;不定期以简报、信息等形式在网站、杂志、信息上公布各地建馆进度、经验和教训等;专门成立档案馆智能布线课题组,对新馆建设中的弱电、智能布线、设备采购、现代化管理等新问题加强研究。随着不少新馆的建成,省局及时把业务指导重点转移到新馆的陈列展览、功能布局和设备配置上,帮助出点子,把好业务关。

成绩和变化

通过几年的努力,浙江的档案馆新馆建设在规模上开始由零星突破走向整体发展,在建馆理念上开始由传统走向开放,在新馆功能布局上开始由强调保管走向多功能、人性化设计。主要变化有:

1. 新时期档案馆建设新理念深入人心,已成为各地拓展服务功能、推动自身发展、实现“四位一体”要求的迫切需要。主要表现在:

第一,选址得当。大多数正在设计和建造的档案馆,已改变过去档案馆深居行政大院角落的封闭状况,选址时就开始考虑如何与周围自然环境、城市总体风格、文化氛围相适应,尽量选择靠近政府区和文化区、交通便利、城市公共设施较完备的地域独立建造。在37个竣工、在建、设计的档案馆中,位于文化中心的8个,行政中心16个,其他位置独立建造的4个。

第二,功能设计上,开始体现出开放性、多功能性、服务性、人性化等新时期档案馆的功能需求。档案展厅、对外查阅大厅、培训教育用房、休闲场地等社会服务用房用地,以及展示档案馆开放形象的档案馆门厅,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各建馆单位的重视。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用房的分配布局趋向合理,普遍设置了服务教育区、库区、办公区、技术用房区、公众活动区等功能区域,每个功能区既保持相对独立,又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并突出开放性和社会服务功能,能通盘考虑档案馆合理的工作流程,重视实用性,兼顾美观性,同时坚持档案馆“内紧外松”的设计原则,既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又不影响利用者查阅。

第三、新馆建筑规模普遍达到《浙江省实施<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补充规定》的要求。从已完成设计的新馆建筑规模看:市级档案馆一般在9000~15000m2,县级档案馆一般在5000~10000m2。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金华市、衢州市等市级档案馆达到9000m2以上。义乌市、上虞市、杭州市萧山区、杭州市余杭区、乐清市、东阳市等档案馆达到了8000m2以上,长兴县、海盐县、慈溪市、普陀区、宁波市鄞州区等档案馆也都达到了5000m2以上。在考虑现有规模的同时,不少档案馆如金华、嘉兴、东阳等都考虑了今后扩展的需要,实现一期、二期工程分批建设。

第四,“大档案”理念开始从理论探索步入实践。建立城市档案信息综合管理体制,实现对多种档案实体的统一管理,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有限的档案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并有效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整体成本,发挥规模优势,这种新型的档案馆建筑设计理念,是金华市、上虞市等新馆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目前,金华市档案馆已进入土建。上虞市档案馆初步设计也已完成。

第14篇

关键词: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

 

EPS板又名聚苯乙烯泡沫板,是由含有挥发性液体发泡剂的可挥发性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预发后在模具中成型,具有微细闭孔的结构特点,主要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保温、地板采暖、装潢雕刻等,用途非常广泛。论文格式。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不是孤立的体系,从构造上,它大体上是由主体结构墙体、界面层(粘结砂浆)、保温层(EPS板)、保护层(抗裂砂浆和耐碱玻纤网格布)以及外装饰防水层(弹性腻子、外墙涂料)等组成,形成一个多功能的复合墙体;其体系长期暴露于大气环境中,对耐久性有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一些采用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的工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脱落等问题。本文从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如何从根本上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1.现行做法存在不足与改进

1.1 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隔热构造设计做法存在的不足

温差变化以及受昼夜和季节室外气温的影响,对抹灰砂浆的柔韧性和网格布的耐久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另外一个应该考虑的因素是当EPS板的温度超过70℃时,EPS板会产生不可逆热收缩变形,造成严重的开裂变形,这一点常被忽略。

1.2局部节点做法缺陷

在保温层与其它材料的材质变换处,如阳台、雨篷、靠外墙阳台拦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凸窗、装饰线、靠外墙阳台分户隔墙、檐沟、女儿墙内外侧及压顶等部位,因为保温层与其它材料的材质的密度相差过大,这就决定了材质间的弹性模量和线性膨胀系数也不尽相同,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的变形也不同,极容易在这些部位产生面层的裂缝。

1.3 EPS板固定问题

EPS板固定在墙体上方法很多,有粘结方式、用胀塞螺钉固定、用钢丝网固定、将板材做成鱼尾槽与混凝土挂住等。论文格式。对于如何将EPS板材固定在墙体上争论也颇多,因为不同的固定方法牢固程度也不同。不论哪种形式,理论上讲,应以板与墙面保持最大固定面积为佳。就每平方米而言,用粘结方法形成的力远大于用胀塞螺钉或用几道窄窄的鱼尾槽所能抵挡的拉力。

1.4工艺的改进与控制措施

(1)建筑的外保温应该是整个建筑全部的外保温,包括女儿墙及凸窗框、雨篷等突出部位,同时还应该考虑防水处理,防止水分侵入到保温体系内,避免因冻胀作用而导致体系的破坏,影响体系的正常使用寿命和体系的耐久性。(2)减小建筑结构外保温材料同外装饰找平砂浆、外饰面等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比,使材料之间产生逐层渐变,柔性释放应力,以起到预防裂缝的作用。(3)为了提高保温板与建筑物结合的强度,应尽可能提高粘结面积,采用无空腔构造体系,以满足抗风压破坏的要求。

2.保温材料的正确选择和质量控制

2.1增强网的选择

玻纤网格布作为抗裂保护层的关键增强材料在外墙外保温技术中的应用得以快速发展,一方面它能有效地增加保护层的拉伸强度,另一方面由于能有效分散应力,将原本可以产生的裂缝分散成许多较细裂缝,从而形成抗裂作用。由于保温层的外保护砂浆为碱性,玻纤网格布的长期耐碱性对抗裂缝就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论文格式。从耐久性上分析,搞耐碱纤维网格布要比无碱网格布和中碱网格布的耐久性好得多,至少能够满足25年的使用要求,因此,在增强网的选择上,建议使用高耐碱的网格布。

2.2保护层材料的选择

由于水泥砂浆的强度高、收缩大、柔韧性变形不够,直接作用在保护层外面,耐候性差,而引起开裂。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用专用的抗裂砂浆并辅以合理的增强网,并在砂浆中加入适量的纤维,提高抗裂砂浆力学性能。

2.3胶粘剂选择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外墙外保温胶粘剂有两种:醋酸乙烯-乙烯类干粉胶和丙烯酸类乳液胶粘剂,从粘结力、耐候性、耐水性等性能看,很大程度上它不如丙烯酸系聚合物胶粘剂,尤其在弹性方面,后者又很大的抗裂伸长性,防脱落效果好。另外,国内用于干粉胶粘剂的配套助剂品种很少,由于助剂不配套,相互的性能作用不一,都影响到了体系质量的稳定性。

3.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如前所述,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是一个由粘结砂浆、EPS板、抗裂砂浆和耐碱玻纤网格布等多种材料紧密构成的复合体。因此,各材料本身所固有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其之间的匹配度是整个体系质量控制的关键。

3.1施工过程中谨防材料以次充好

例如,在以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体系的工程中,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都明确提出,该材料每立方米的容重不应低于18kg。事实上 ,有许多工程在应用中材料每立方米容重都只有15kg,甚至还有低于12kg的。板的保温性能和强度均达不到要求,质量问题就出来了。

3.2与基层面的粘结要牢靠

基层表面平整度偏差过大或有防碍粘贴的物质;所用胶粘剂或者锚固施工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粘结面积过小;基层墙面过干或过湿都是造成裂缝的原因。而且现在还流行外墙基层不抹面就直接做保温的,如果室内做装修需要打孔,一下就把外保温层破坏了。

3.3按设计要求妥贴设置网格布

网格布干搭接或搭接不够、网格布设置位置贴近保温隔热层、门窗洞口的四角处沿45°未加铺玻纤网格布、冬季施工、EPS板虚贴或空鼓、墙面平整度不好均会引起开裂。施工面层时在太阳曝晒下进行或在高温天气下面层保水性能不足;在腻子层尚未干燥或刚淋过雨的情况下,直接在上面涂刷透气较差的高弹性面层涂料也是开裂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玻璃纤维网格布的抗拉性能,应将网格布的位置放于整个防护面层厚度靠外侧的三分之一处。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正确设置外保温体系的伸缩缝也是防止外保温体系面层开裂的一个重要安全补救措施。

3.4应使用专用腻子找平基面

在聚合物砂浆抹面的实际施工中,经常使用普通腻子找平,而该类腻子极易开裂,会影响保温层及外事面的装饰效果。应先用耐水的弹性腻子找平,再用弹性涂料涂刷,使EPS板的外层形成具有弹性的保护体。保温墙体的形成是由设计、材料、施工以及使用管理共同完成的。针对外墙保温面的裂缝产生原因,提出以下几项控制措施:

1全面保温,“不留死角”;2各保温材料的构成需要做到“逐层渐变、柔性释放应力”;3尽可能采用无空腔构造,提高体系的稳定性;4加强保温截止部位材质变换处的密封处理;5增强网应使用高耐碱的网格布;6各层材料及其配套助剂间应充分考虑材料的相容性及匹配性;7普通水泥砂浆不应作为保温体系表面的找平及保护层,必须采用专用的抗裂砂浆; 8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加强材料监管,提高保温体系的质量保证率。

只有从设计方面改进、材料严格把关、施工严密控制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杜绝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隐患。

第15篇

【关键词】智能混凝土;研究;问题;应用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材料科学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作为建筑重要材料的混凝土不断向高性能、多功能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用它可以建造大型化和复杂化的混凝土结构。因此,研发具有主动、自动地对结构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修复、恢复的智能混凝土已成为混凝土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智能混凝土的定义和研发过程

1、智能混凝土的定义

智能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原有成分的基础上复合智能型的建筑材料,它使混凝土具有自我感知和记忆能力,能自己适应和自我修复特性的多功能型材料。依据它的这些特性可以有效地感知混凝土材料内部的损伤,满足结构自我安全检测需要,防止混凝土结构潜在的危险性破坏,它能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进行修复,明显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总而言之,智能混凝士是自我感知和记忆、自我适应、自我修复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缺一不可,但是以当今的科技水平制备完善的智能混凝土材料还相当困难。但近年来损伤自诊断混凝土、温度自调节混凝土,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等一系列智能混凝土的相继出现,为智能混凝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智能混凝土的研发过程

智能混凝土的基本材料与一般的混凝土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水泥和砂子。但是智能混凝土中还含有石英砂和各种加固的材料、纤维。这种石英砂和其他大量混在砂子中的石英砂是不同的,它的纯度很高,高达100%。依据它的特点,伊朗的土木工程师把智能混凝土应用到从修建水坝到铺设污水管的各个领域,并且不断地完善其应用技术。哈马丹布-阿里大学的穆哈穆德・尼力教授在智能混凝土中配入了聚丙烯纤维和石英粉,使其韧性大大提高,抗爆能力比普通混凝土高出数倍。卢合拉・阿里扎德的改进更加完善。萨韦省伊斯兰阿萨德大学阿里・纳扎里教授及其同事发表了多篇论文,研究使用各种氧化金属纳米粒子改变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方法。他们使用过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及氧化铜。材料经过纳米粒子处理后会呈现出极佳的属性。尽管只有几件小样品呈现出了这种属性,但至少证明了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使用这样的纳米粒子,有望制造出比拉法基混凝土强度高出四倍的混凝土。2008年,德黑兰大学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研究的是智能混凝土抵御钢弹冲击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这些在地震时都不是问题。研究发现,加有大量长钢质纤维的混凝土性能最佳。随着智能混凝土的研发过程的不断推进,其工能也在不断完善和强化。

二、智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智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对于具有自诊断、自调节和自修复功能的混凝土只是智能混凝土研究的初步阶段,它们不是具备智能混凝土的全部特征,而是只拥有它的某一个特征,所以说它们是一种智能混凝土的最初形成的简化形式。因此有人把它们叫做机敏混凝土。显然这种功能不完整的混凝土不能代替发挥智能混凝土的作用,当今科研工作者们正努力于将两种以上的功能进行混合组装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知道的智能组装混凝土材料的研究。智能组装混凝土材料是将具有自我感应、自我凋节和自我修复组件材料的功能,混凝土基材复合可以做到依据结构的需要进行排列,以此来达到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损伤的自我诊断、自我修复以及抗震减振的智能化。

2、智能混凝土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建筑房地产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混凝土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但是作为新型的功能材料,在运用到实际的工程中,我们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探索和研究:例如碳纤维混凝土电阻率的稳定性、电极布置方式、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光纤混凝土的光纤传感阵列的最优排布方式研究;自愈合混凝土的修复粘结剂的选择研究,自愈后混凝土耐用和持久性能的完善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智能混凝土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进一步为促进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要用针对性地进行开发研究。研究的针对性是指要针对混凝土的性能发生恶化以及结构发生破坏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智能方法,例如可以针对这些情况,进一步缩小智能化范围,以某一种具体功能为对象,然后研究出相对应的方法。

其次,注重其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浇注混凝土要在工程现场进行,因而应以原有工艺为基础开发相应的较为简单的方法。选用的材料应具有化学稳定性,要有利于安全施工,不挥发任何有刺激的气味以及其它有害物质等,并且还能够能大量使用而且成本较低。

再次,注意研究设计的综合功能性。采用智能化,虽能够提高材料的耐用和持久性,但是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因为采用了某种材料虽可以对某种恶化情况进行控制以及进一步改善,但是否会对其它性能会产生,面对正反两方面的问题都在判断和设计时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考虑和衡量。

三、智能混凝土的应用前景

智能混凝土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时展的结果,它的运用对重大土木基础设施应变的实量监测、损伤的无损评估、及时修复以及减轻台风、地震的冲击等诸多方面有很大的意义,对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耐用和持久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现在建筑发展的智能化趋势,传统的建筑材料的研究、制造、缺陷预防和修复等都面临着强烈的挑战。智能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为传统建材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也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它发展可以使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具有更广阔的前景,相信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运用到建筑材料领域,随之就产生了智能混凝土材料,智能混凝土材料的出现以及运用将会革新我国土木工程的建设,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马成松.信息化背景下的新世纪土木工程[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

[2]丁勇,施斌,徐洪钟,等.基于仿生学的建筑物智能结构系统初探[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04).

[3]李济泽,严世榕.智能结构及其应用问题[J].引进与咨询,2003(0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