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环评工作方案范文

环评工作方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环评工作方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环评工作方案

第1篇

为进一步优化我镇营商环境,按照《2021年市营商环境评价暨企业、群众“评机关、评岗位”“评乡镇(街道)”问题整改工作方案》要求,针对指出的问题,我镇精心研究,结合实际,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整改目标

紧抓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不动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举一反三,切实抓好问题整改,着力解决一批突出问题,持续提升我镇营商环境,努力实现“建设开放型经济强镇,打造一流生态乡镇”的奋斗目标,为我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二、主要问题

1.为群众服务方面总体工作满意度低。

整改措施:

(1)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一是贴近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镇村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多和群众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冷暖,让他们把我们当朋友。二是服务群众,做群众的暖心人。镇村干部要热情接待群众,当好“服务员”,特别是困难群众,要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到党的温暖。三是加强便民中心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2)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加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力度,做到日产日清。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道路大中修、通户工程、公厕、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让城乡环境整治成为群众满意、人民受益的“民心工程”。三是丰富日常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百姓大讲堂活动,大力建设农家书屋,不断更新书籍和完善配套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完善健身设施,实现体育器材镇村全覆盖。做好现有健身器材管护工作,对损坏的健身器材及时维修,确保正常使用和无安全隐患。

(3)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整治“四凤”问题,加大干部作风督查力度,规范窗口工作人员工作纪律,坚决惩处服务群众工作中的作风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站所:镇纪委、镇清洁办、镇宣传线、镇文化站、镇新村办、镇便民服务中心。

2.落实上级政策(惠农、惠民等政策)方面总体工作满意度。

(1)加强政策学习。组织镇村干部学习各项惠农惠民政策,让镇村干部成为政策的“明白人”。

(2)加强政策宣传。通过村村响广播、条幅标语、微信群等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惠民惠农等政策的宣传,由各村(居)挂点领导带领蹲点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群众,面对面向群众解读政策,答疑解惑。

(3)规范政策落实。规范各项惠民惠农等政策的办理程序,将申请、调查、评议、公示、审批、建档等每一环节严格按照要求实施。

(4)公开政策享受。及时公开各项惠农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保障群众的政策享受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责任领导:

责任站所:镇农业服务站、镇民政所、镇农医所、镇宣传线、镇便民服务中心。

3.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满意度低。

(1)严格工作纪律。做到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定岗定人,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更换,做好日常值班安排,按时上下班,加强错时延时服务,镇纪委不定期进行督查。

(2)优化服务态度。服务热情诚恳,做到“微笑服务”,严格按照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办事,严禁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坚持以人为本,设置接待室、指示牌、文件袋、便民眼镜、雨伞等物品,营造温馨办事环境。

(3)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干部业务培训,对办事群众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当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及时转办上报,实行群众问题台账管理,落实解决问题销号机制。

(4)建立评价机制。在每项便民事项办理结束后,由办事群众对工作人员进行服务评价,并将评价纳入年终考核体系。

责任领导:

责任站所:镇纪委、镇便民服务中心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各分管领导和站所负责人务必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对照评价分项指标,认真梳理第三方评价和收集的意见建议,深入剖析自身不足,举一反三,进行整改,确保我镇营商环境2021年得到跨越式提升,在市组织的营商环境测评中排名前列。

(二)抓好整改落实。

各站所分管领导要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工作部署,要亲自过问,抓好落实,层层压实责任。各站所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既各司其职,又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动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第2篇

全镇32个村(居)委会、6个镇属农场、镇属学校、村(居)委会管辖的农贸市场及车站。每月评选出环境卫生先进村委会3个、环境卫生先进社区2个、环境卫生先进农场1个、环境卫生先进学校1个,其中先进村小组、连队、优秀卫生管护员在先进单位中产生,星级文明卫生户由村委会按10%评定。

二、考评标准

检查考评内容以评定环境卫生先进村委会、环境卫生先进社区、环境卫生先进农场、环境卫生先进学校的考评标准进行,详细内容及评分标准详见附件。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环境卫生检查考评的组织领导,特成立镇环境卫生综合检查考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镇党委委员)

成员:由市创卫办,镇各包点工作组组长及爱卫办工作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爱卫办(504室),负责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具体事务。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同志兼任。

四、考评分为:月检、季检、上半年及年终交叉评比检查等方式进行。

1、环境卫生检查考核采取平时督查与检查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检查考评方式为“看、查、问”三个方式相结合考评。“看”是看整体环境卫生情况;“查”是查阅有没有相关的制度、措施、村规民约;“问”是随机抽问村(居)民对本单位环境卫生满意度;

3、月检查考评总分为暗访得分乘以60%﹢月检得分乘以40%;

4、季检查考评总分为月份检查平均得分乘以60%﹢季检查评比得分乘以40%;

5、上半年交叉检查考评总分为月份检查平均得分﹢季检查评比得分的平均分乘以60%﹢上半年检查得分乘以40%;

6、年终交叉检查考评总分为月份检查平均得分﹢季检查评比得分﹢上半年检查评比得分的平均分乘以60%﹢年终检查得分乘以40%。

7、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达标”、“不达标”三个等级计分等次。90分(含)以上为优秀,70—89分为达标,69分以下为不达标,考核名额从考核结果中筛选;

五、考评奖罚措施

考评实行奖罚制。

(一)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到位、日常保洁效果好的,月检查考评综合得分排序前三名的村(居)委会各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卫生工作经费5000、3000、2000元,先进农场奖励卫生工作经费2000元,镇属学校奖励卫生工作经费1000元。村组(连队)奖励卫生工作经费300元、管护员奖励卫生工作经费200元,文明卫生户每户100元(生活用品),奖励经费从获得市当月的奖励资金中支付。镇政府排在市当月第四名后,对倒数后三名单位及被检落后村庄、村(居)委会以及卫生管护员进行处罚,并对爱卫办通报批评。当月被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检查的被检单位,获得第一名的镇政府给予被检的各单位奖励卫生工作经费20000元,第二名的奖励10000元,第三名的奖励8000元。

(二)季评比、上半年评比及年终交叉检查评比的奖励经费从获得市的奖金中按70%的比例分别给予各单位奖励。

第3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关注民生、改进作风、促进发展为主线,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以评促纠、以查促纠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抓机关必须抓基层”的原则,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从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线服务窗口抓起,以加强环保行政执法和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以解决辖区群众普遍关注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结合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本局行风建设,确保区长环保目标任务的完成,确保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和构建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标志区作出贡献。

二、组织领导和分工

全局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在区政府纠风办和市环保局行风办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局成立行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具体名单如下:

*区环保局行风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区环保局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

成员:*

三、评议对象

评议对象为全局各科室和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

四、评议内容

根据玄纠办发(20*)2号文件精神,我局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要紧密结合环保部门行风建设的重点任务、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基本内容主要有六项。

l、履行职责

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环保部门的职责,圆满完成年度环保主要目标任务,切实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

2、执法公正

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不办“人情案”、“关系案”;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重视服务窗口建设,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秩序良好,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执法行为,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3、政务公开

按照政务公开的相关规定,积极推行“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环保行政许可及行政处罚均在网上运行。通过报纸、杂志、政府网站、《服务指南》、“多媒体电脑查询”、办公场所(服务窗口)张贴等形式,主动、全面、准确地公开本部门和本行业的服务信息;公开投诉和监督电话,并设有专门接待部门和人员,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提供信息的要按规定的期限予以答复;严格执行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告知制度;建立高效、透明、方便的查询平台,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的监督。

4、办事效率

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态度,为基层和办事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严格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环保有关事项,积极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5、服务态度

牢固树立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积极开展争创“文明示范环境监察大队、文明示范环境监测站、文明示范环保服务窗口”活动;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完善服务登记、质量跟踪回访等制度;全面落实《条例》,坚持领导接待日制度,认真接待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诚恳听取服务对象的批评和建议,自觉改进工作,想方设法帮助服务对象合理解决“急、难、愁”等问题。

6、清正廉洁

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机制;落实党风、行风建设责任制和纠风工作责任制,有效治理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坚决制止、吃拿卡要、以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行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总局“六项禁令”、省环保厅“八项承诺”、市局“七条纪律”和本局“十条禁令”,不索取、收受服务对象的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不收受红包、回扣,不接受可能影响公务的宴请,不将本应由本单位或个人支付的费用到被管理、服务对象单位报销,不利用部门和行业的权力强行指定工程施工单位和强行指定购买某种商品。

7、践诺守信

忠实履行服务承诺,树立诚信环保形象,做到有诺必行,诚实守信。

五、评议的方法和步骤

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采取统一组织、分步实施、条块结合、上下联动、依靠群众、面向社会、自查为主、督导为辅、分类评议、综合评定等方法进行。整个评议活动从20*年5月下旬开始,20*年12月下旬结束,共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5月下旬―6月中旬。

1、参加区“20*年度行风评议工作动员大会”。

2、成立局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本局《20*年民主评议行风实施方案》,召开局行风评议工作动员大会,传达学习区动员会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全局同志自觉做到:“一时一刻不忘行风建设”,“一言一行接受群众评议”,“一举一动树立环保形象”。

3、公开承诺服务标准。在公共服务场所和有关媒体公布工作规范、服务标准和投诉、举报电话。

4、于6月10日前,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机构的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地址和负责人名单及其联系电话,上报区行风办。

5、6月18日前,上报参评部门基层单位和服务窗口名单和20份服务对象资料(以电子版方式上报),报送内容包括单位(个人)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时间为6月下旬-8月上旬。

1、全面自查。按照评议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部门工作规范、岗位要求、评议内容、群众投诉和举报反映的问题,认真进行自查。

2、通过开展“十、百、千”活动,即召开10个座谈会,走访100家服务单位,发放1000份问卷调查,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

3、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组织行风民主听证对话会,集中听取群众的意见,对一些群众反复投诉的老大难问题,局领导及相关部门分工包干,限时整改见效,切实解决一批辖区内环境污染的“难事”、“旧事”,赢得群众的认可。

4、分析原因。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要特别注重发现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边查边改,以查促改,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完善行为准则,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三阶段:检查整改:时间为8月中旬-10月上旬。

1、区行风办组织行风监督员代表,采取发问卷、模拟电话报急、投诉报案、上门咨询、节假日抽查、实地录像等方式,对各参评单位的行风状况进行明察暗访、实地调查。通过全程随同群众办事,掌握参评单位真实状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按照工作程序向参评部门反馈,促进参评部门切实整改。全局人员应积极主动的搞好配合,实事求是的反映情况。

2、局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通报行风建设情况,安排监督任务,征询对行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围绕自查、明查暗访、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写出有数据、有分析、有实例、有措施的整改报告,于10月15日前报区行风办。

4、对群众反映强烈,但本部门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区行风办报告,由区行风办帮助协调解决。

第四阶段:述职评议:时间为10月中旬-11月中旬。

在动员部署、自查自纠、检查整改等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综合分析本部门的工作、服务、行风等情况,并形成书面述职报告,择期组织召开“向服务对象述职,接受群众评议”大会。局领导代表领导班子面对面向行风监督员和服务对象代表述职,现场接受咨询和民主评议。

第五阶段:测评总结:时间为11月下旬-12月中旬。

1、在自下而上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及时上报本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总结报告。

2、对民主评议行风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整改见效的基础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行风评议的成果。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分工负责。行风建设涉及全局的方方面面,各部门要把行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部门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抓,负总责,并指定1名联络员,结合年度“双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进行细化分解,做到人人心中有目标,个个肩上有指标。

第4篇

根据公司《“防风险除隐患 保平安迎党庆”消防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公司结合实际,从2021年4月开始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消防安全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

消防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责任重于泰山。为此,我公司组织召开专题安全会议,传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任务。

二、加强宣传,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工作

为确保做好消防安全专项行动,公司通过制作消防安全宣传展板、微信、宣传横幅、标语等多种宣传方式,常态化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三、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努力降低消防安全事故

第5篇

在项目前期筹划或立项阶段,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建议书等相关资料,经现场勘察,就项目可行性和选址的合理性提出环境保护初步意见。

二、环评备案

实行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登记备案制度,建设单位与其委托的环评单位开展环评工作前,须到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环评工作备案时须提供以下情况,一是项目背景情况;二是项目建设位置情况。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环评登记备案时,应审核环评单位的行业资质。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环评报告的类别,并根据有关规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环评工作需要编报环评大纲、工作方案或直接编写环评报告。

三、环评大纲(工作方案)的审批

对受理的环评大纲,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项目环评工作复杂程度,确定委托技术评估部门进行评估,主持召开专家会议审查后进行审批或直接审批。对受理的环评工作方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项目环评工作情况复杂程度,确定主持召开专家会议审查后审批或直接审批。

四、环评报告审查

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除环境影响较小的高新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外,其余项目均需经环境技术评估部门进行技术评估,具体应按照以下原则确定环评报告的审查形式:

(一)技术评估的项目。

以下项目须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环境技术评估部门进行技术评估,形成评估意见后审批。一是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工业、矿山、水利项目。二是位于环境敏感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

(二)会议审查项目。

以下项目须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召开专家和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形成会议评审意见后审批。一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其它项目。二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工业类项目。三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矿山、农业、林业开发项目,畜禽养殖项目,交通、水利项目。

(三)直接审批的项目。

除了经技术评估和会议审查的其余项目。

五、环评报告审批

(一)审批原则。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地发展规划和清洁生产要求,项目选址合理,环境保护措施切实可行,实现达标排放,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公众支持。

(二)审批要点。

1、对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原则意见。

2、项目建设应做好的环境保护工作(审批重点)。

3、提示建设单位项目建成后应履行申请试生产(或试运行)和竣工环保验收程序。

4、明确施工期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现场监督检查的责任。

六、试生产批准

建设项目试生产批准主要是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检查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中环保措施及其审批意见的落实情况,保证“三同时”制度落到实处。

(一)试生产的申请。

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在具备试生产或正式投入运行条件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应及时向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

(二)试生产的办理。

负责审批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试生产申请文件收到之日起30日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区别不同情况,应以复函或许可证形式告知企业是否准许投入试生产或投入运行,并提出相应环保要求。

(三)试生产的时限。

投入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自批准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对试生产3个月确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经建设单位提出延期验收申请,说明延期验收的理由及拟进行验收的时间。经批准后建设单位方可继续进行试生产,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七、竣工环保验收

建设单位三个月内经试生产后环保设施达到稳定运行,应到负责审批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环保部门受理后可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进行验收监测。

(一)验收材料的准备。

1、建设单位向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以文件形式提出的验收申请。

2、建设单位环境保护执行情况报告(建设单位编写)。

3、填写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报告(表)。

4、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或调查报告(表)由验收监测或调查部门编写。

(二)验收时限要求。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三)验收会议的组织。

第6篇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首先提出于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学术会议,而其作为法律制度首创于美国,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联邦政府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制度,至此之后,环境影响评价很快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截止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1]。我国于1979年开始立法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原则性规定,之后经过完善与再次确立,最终于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完善,我国的环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3],对建设项目及规划的环评已经较为成熟,管理制度及运作模式也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接受,并有效地保护了社会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5],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的“利剑”[6]。近年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切实贯彻落实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区域削减、以老带新等原则,有效的控制了新改建项目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国家经济持续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确保了环境质量没有恶化,局部地区并有所改善。

    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系

    一般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程序包括以下四个:一、由开发者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和综合预测(可委托专门的顾问机构或大学和科研单位进行),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二、公布报告,广泛听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对不同意见举行“公众意见听证会”;三、根据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四、主管部门最后审批。从承接和完成一个项目或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至最后报告的审批、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了解和熟悉所承接项目的基本要求、环评文件的编制、环评文件的审核、环评文件的技术评估、环评文件报批、档案管理、环评培训等,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系框图1。了解承接项目的基本要求是开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包括对项目现场的踏勘及周边敏感性分析(需特殊保护的区域、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区)、项目的产业政策及规划的相符性分析。对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同时收集与项目有关的环保文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及图纸、城镇总体规划及图纸、水域功能区划、总量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城市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常规监测数据、已获得批复的相关环评报告等。根据项目审批的“6+2”原则:①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②符合环保规划、城市规划等;③达标排放;④总量控制满足要求;⑤改善或不改变当地的环境功能;⑥符合清洁生产;⑦公众参与;⑧涉及到化工等行业的增加风险评价和结论,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做出结论。环评文件编制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核心部分,从大体上编制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查阅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确定评价的类型;根据现场踏勘明确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调查确定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工作方案。第二阶段: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对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对项目进行工程分析,分析工程的产污环节及污染物排放量;根据项目性质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确定环境保护措施、污染物处理工艺;项目排放的污染物经处理工艺处理后达标排放,结合环境现状及当地的气象特征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预测软件对污染物排入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同时应涉及污染物事故排放的影响,制定事故排放的防止措施。第三阶段: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论证其技术经济可行性;根据前述内容,综合评价项目的环境可行性,得出评价结论,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工作。评价文件审核是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保证,其包括内保审核和外部审核,根据审核工程师及专家的相关意见对环评报告文件进行完善和修改。环评文件技术评估是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及评估中心对环评文件的审核评估,根据审核结果对环评报告进行进一步改进。环评文件报批,将环境影响评价文本及相关文件呈予环保政府部门进行报批并获得批复。档案管理包括对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申请材料、环评技术材料、环评培训材料、环评基础材料:地区发展规划,水域功能区划,行业发展规划,相关地图等、公司制度文件等的归档管理。环评培训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提升的根本所在,对环评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登记培训及继续教育培训,目前环评相关的教育培训有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培训、环评工程师培训及继续教育、注册环保工程师培训等。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掌握环评相关技术,提高环评从业人员素质,熟悉最新环评动态。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系质量提升途径

    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系可以看出,一个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及审核涉及三方面的因素:国家的法律政策和管理制度(指导环评工作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即环评从业人员(对项目进行全面了解和资料收集,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客体即项目建设方。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系的质量则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完善环评相关法律政策和管理制度,国家的法律政策和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导向,完善环评相关法律政策和管理制度是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的前提。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完善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政策法规:目前,我国主要是对建设项目及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针对的是具体的项目,应通过立法拓宽环评的适用范围,由对具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拓展到对宏观活动进行评价,从对具体的行政行为评价到对抽象行为进行评价,扩大评价范围,对政策、立法、生态等活动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7];引进替代方案机制,替代方案是指可以替代建议行动并实现其预期目的的方案,目前,我们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大多只提出建议方案,没有替代方案,缺少选择性,流于形式,完善替代方案有利于提高环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8];完善公众参与制度,让公众参与到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当前公众参与只浮于对少部分相关公众的调查,缺乏全面的征求相关公众的意见,应该扩大公众调查范围,公开环境信息,对公众进行必要的环保教育,让公众能够真正参与到项目的影响评价中,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机制,增强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完善环评监督机关、环评审批制度,健全环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司法审查制度;在环评机构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对重大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环评机构,加强环评法的宣传,将其纳入普法计划,使之人人皆知[9]。提高评价主体的素质,环评从业人员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体,提高主体的素质是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的关键。对于主体素质的提升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认真做好环评前的培训和准备工作,切时了解国家及地方的环评动态,规章制度和标准[10];加强环评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强化环评管理体制;对承接的项目环评人员应进行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了解项目概况,地方相关规划等,收集环评所需信息材料;在进行环评报告编写时,严格制定环评工作计划,确定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使环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遇到不确定的情况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环评工作要坚持“公正、公开、实事求是”的原则,集思广益,重视公众参与,在编制过程中不掺入个人的感情和臆断;按环评相关规范及导则编写环评报告,做到评价内容全面、环评范围界定准确、环评标准选用得当,全面讨论环评中存在的问题;环评的建议和意见要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于建议方案,提出可供选择选择方案或备选方案;提高评价结论的权威性,评价结论客观、公正、切合实际。提高评价客体素质,建设单位是环评工作的客体,提高客体素质是提高环评工作质量的基础。客体素质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在开展环评工作前,客体应主动了解环评相关知识,提高对环评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10];对项目应有全面准确的把握,为环评工作人员提供准确切实有效的基础资料;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的评价制度;在环评编制及环境影响后评价过程中,保证环评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严格按照环评建议的污染物处理工艺进行污染防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进和更新相关处理工艺,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第7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our country'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work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gradually shows its important role. But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restri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in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work is still faced with many new problems, which proposes new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on the current work.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aces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blem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work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evalua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1 引言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区域规划、开发建设活动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优选方案,指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是在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本意是为环境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避免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2.1环境现状调查中存在的问题。(1)现有资料收集中存在的问题。①资料收集时间上的相对不足。主要指现状调查时应重点关注现有资料值获得时间距环评现状调查时间的长短。近年来,随着城市新城区的高速发展,频繁的社会经济活动促使环境瞬息万变,区域内植被面积大辐度减少,人口高度集中,人类开发活动强度增大,各项环境质量指标也随之呈现较大变化。因此,在引用现有数据时,对于高速发展的地区,常忽略了结合地区的开发强度考虑现有资料获取时间与环评现状调查时间间隔的长短,资料的可利用程度不高。②突发事件及不利条件下对现状值的影响。对于一个比较成型的工业区,往往认为它的现状值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突发的事件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环境现状值。一些恶性的环境违法行为,如向水体倾倒化工废液、利用废塑料薄膜作为锅炉燃料等等,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能引起区域环境发生不利的改变,由此产生不科学、不严谨的环评结论。(2)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①监测点设置不合理。如项目监测点位布设不科学,未设置环境保护敏感监测点位;监测因子不全,特征因子监测缺项;部分项目监测频次不符合要求等。②监测数据统计和评价有误。有些项目在计算平均值、超标倍数、超标率等方面有误,评价引用的标准值错误或评价结论与实际监测数据有出入等。③历史监测数据引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超时限使用、缺少历史数据监测报告及有效性证明材料等;有些项目随意引用其他项目的监测数据,引用的区域与评价区域偏离较大,与实际情况不符。

2.2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1)标准体系不健全。目前,地表水、大气、声的标准体系相对较完善,但地下水、土壤、电磁辐射、核辐射、生态以及人体健康等环境标准体系相对较少,而与污染源相关的排放标准更是匮乏。例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日益受到重视,但却没有成熟规范的生态环境标准去判别与度量,所以导致大部分环评报告在生态环境评价这部分只能作一些简单的现状调查与描述,对建设项目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无法准确评判,生态环境污染源的污染强度更是无从界别。(2)技术方法不规范统一。环境评价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知识,环境问题复杂多变,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加之理论发展条件的制约,这些都给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目前的非污染生态评价导则,很多环评工作者都感觉其可操作性差,理论水平深,距离实际太远。大多数技术导则、方法的出台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和实践检验基础上的,但在实践中仍会不断的发现问题,也需要不断的完善修订。(3)预测模式和预测条件的选取不合理。近几年出现了诸多环评计算软件与预测模式,但不同软件和模式对同一数据的计算结果很难一致,有关主管部门也未曾做出统一规范,所以评价预测结果准确性不高。电磁辐射项目的预测也缺乏成熟的计算公式,很多只能通过类比来敷衍了事。预测模式和预测参数选取不合理性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

2.3公众调查中存在的问题。(1)现行环评公众参与的制度不完善。公众参与是环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让公众享有知情权的唯一手段,也是让社会公众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监督作用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开展的环评公众参与大多是以网上或报刊信息、发放调查表的方式,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时间仓促等原因,使得公众参与对于真正起到对环评报告书的补充、完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2)公众参与的主体存在的问题。世界银行把环评公众参与的主体分为了直接受影响的人群、受影响团体的公共代表和其他感兴趣的团体三类。根据以上分类,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评的主体主要是第一类,而第二、第三类主体参与环评很少。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不断加强。但是由于对环保认识上的片面性,不能正确理解发展、污染与环保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有时并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而目前我国对公众参与的结果分析处理仅停留在简单的陈述和辩证分析上,缺乏对结果统计的客观分析论证。在现实的工作中,公众调查涉及的对象往往是村民等普通老百姓居多,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以及社会背景和各自利益的不同,使得公众调查的效果欠佳。主要表现为:①村民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所问问题不能充分理解;②村屯现有信息传达手段不畅通,召集非常困难;③村民对环境污染事件所产生的环境后果估计不足;④个别村民更多的考虑能否获得环保补偿,而对企业环境污染采取放纵态度等。

3加强环评工作的对策建议

3.1规范现状监测操作,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1)合理确定监测因子。通过初步的工程分析,根据建设项目所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及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点来确定监测因子。(2)严格选择监测分析方法。每一监测项目往往有多种分析方法,其适用条件也有所不同,在环评文件编制过程对选择的监测分析方法均应明示。(3)严格依照有关规范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依据数据处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统计处理,数据才可能具有可比性,得出的结论才具有说服力。(4)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为改变目前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情况较差,环评在某些项目上成为办手续走过场的现象,一方面应建立公众监督机制,另一方面环保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部门应针对工程建设、运营的各个阶段提出一系列详细的监督管理和监测工作方案,以便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验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3.2完善技术导则与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实用性。(1)完善环评的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补充完善与环评相关的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制订或修改补充经济合理、易于操作执行的生态、电磁辐射等技术标准与规范,统一各类环境要素预测评价的模式与公式等,提高环评结果的准确度、可信度。根据工作要求,逐步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中替代方案分析、累积影响分析等的技术规范,并加强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等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实践工作。(2)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必须跟上信息化发展的主潮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推进技术创新。逐步采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档案库,实现数据、信息联网管理和资源共享,争取实现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信息跨越式发展。

3.3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1)完善制度及相关工作。加快健全和完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促进环境决策的民主化,使公众成为促进环境影响决策的真正力量。同时制定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和方法,赋予公众意见效力,规定详细的公众参与程序形式来弥补实质不公正的结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2)注重参与的代表性,提高农村居民的公众参与力度。公众参与的代表性是影响环评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广泛的代表性有利于吸取多方面的意见,便于综合权衡。公众参与的范围不单考虑建设项目所在地所涉及的人民群众和法人,还应考虑其他有关组织,如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某些学会、协会以及非政府组织等,通过这些组织来征询群众的意见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代表性。建立农村项目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利用已经或正在普及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介,通过国家、企业或个人资助等多种方式,使农民能够获取多种外界信息,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3)分析归纳好公众意见。对待反馈信息要针对个人特点、采取定量、半定量整理方法客观反映公众意见,结合参与内容给予不同权重的分析,才能得到比较公允的意见。因此,必须对公众意见加以辩证分析,才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完整的决策依据。(4)采取适合的调查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公众参与形式,包括召开座谈会、公众意见听证会、环境信息会、公众监督评议会、工程项目报告会、专家访谈、电话热线、电子信箱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

第8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要性;措施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s meant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avoid to enterprise and society should not have caused some of the lo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easures.

Key word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Work; Importanc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B845.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区域规划、开发建设活动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优选方案,指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是在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本意是为环境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避免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改革

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环境法中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 ,是实现科学综合决策的根据和前提 ,对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建设的环境影响发挥着重要的控制监管作用 。由于环境问题的涉众性和决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成为社会和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中, 往往考虑直接的、 眼前的经济效益 ,没有或很少考虑环境效益, 有时甚至为获取局部的暂时的效益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尖锐对立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 ,认识的提高和深化,有助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 环境影响评价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传统的发展中 ,一个地区 、一个城市由于缺乏社会的、 经济的、特别是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价, 盲目性很大, 往往造成畸形发展 ,出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掌握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环境容量, 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才能符合客观规律并切实可行。

3 环境影响评价是为建设项目制定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 实行科学管理的依据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可以获得应将建设项目的污染和破坏限制在什么范围和程度才能符合环境标准要求的信息和资料。 据此, 提出既符合环境效益又符合经济效益的环境保护对策, 并在项目设计中体现 。使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和设施建立在较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同时也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二、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措施

1、规范现状监测操作 ,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实践证明 ,现状调查是利用现有资料和开展现状监测的有机结合, 应充分关注现有资料与环境现状在时间 、地域、 事件突发频率 、背景条件等多方面的差异 ,严格规避现状监测中存在的不规范操作。 只有科学、 准确地取得代表环境现状的各种数据和资料 ,才能够在后期评价过程中正确判断环境现状对于项目建设的适宜度 ,得出科学的结论。

(1)合理确定监测因子

通过初步的工程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所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及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点来确定监测因子.

(2)严格选择监测分析方法

每一监测项目往往有多种分析方法 其适用条件也有所不同 在环评文件编制过程对选择的监测分析方法均应明示。

(3)严格依照有关规范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以严谨的工作态度, 依据数据处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统计处理 ,数据才可能具有可比性, 得出的结论才具有说服力。

(4)加强环境监督管理

为改变目前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情况较差, 环评在某些项目上成为办手续走过场的现象 ,一方面应建立公众监督机制, 另一方面环保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 ,严格执行 “三同时” 制度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部门应针对工程建设运营的各个阶段提出一系列详细的监督管理和监测工作方案 ,以便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验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2、完善技术导则与评价方法, 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对于目前技术导则和预测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需要相关的评价技术规范从多方位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更为合理的预测模式和方法 ,使其更具备可操作性。

(1)完善环评的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补充完善与环评相关的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 制订或修改补充经济合理 、易于操作执行

的生态、 电磁辐射等技术标准与规范, 统一各类环境要素预测评价的模式与公式等, 提高环评结果的准确度、 可信度 。根据工作要求, 逐步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中替代方案分析、累积影响分析等的技术规范, 并加强总量控制、 清洁生产等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 更好地服务于实践工作。

(2)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必须跟上信息化发展的主潮流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 积

极探索 ,推进技术创新。 逐步采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档案库, 实现数据 、信息联网管理和资源共享,争取实现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信息跨越式发展。

3、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公众参与是项目建设方或环评人员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 ,其目的是使项目能够被公众充分认可并提高项目的环境、 社会 、经济效益 。而公众的环境意识 、法制观念、 文化素质等因素也会影响公众参与环评的有效性 。如何有效实施公众参与, 使其具有真正的积极意义, 这是环评工作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

(1)完善制度及相关工作

加快健全和完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 进一步促进环境决策的民主化 ,使公众成为促进环境影响决策的真正力量 。同时制定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和方法, 赋予公众意见效力, 规定详细的公众参与程序形式来弥补实质不公正的结果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2)注重参与的代表性, 提高农村居民的公众参与力度

公众参与的代表性是影响环评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广泛的代表性有利于吸取多方面的意见 ,便于综合权衡 。公众参与的范围不单考虑建设项目所在地所涉及的人民群众和法人, 还应考虑其他有关组织 ,如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某些学会、 协会以及非政府组织等 ,通过这些组织来征询群众的意见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代表性。

建立农村项目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 。同时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提高农民素质 利用已经或正在普及的广播 、电视、 互联网等各种媒介 ,通过国家、 企业或个人资助等多种方式, 使农民能够获取多种外界信息 ,开阔视野, 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3)分析归纳好公众意见

对待反馈信息要针对个人特点、 采取定量 、半定量整理方法客观反映公众意见, 结合参与内容给予不同权重的分析, 才能得到比较公允的意见。 因此 ,必须对公众意见加以辩证分析 ,才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完整的决策依据。

(4)采取适合的调查形式

开展形式多样的公众参与形式 ,包括召开座谈会 、公众意见听证会 、环境信息会 、公众监督评议会、 工程项目报告会、 专家访谈 、电话热线、 电子信箱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 ,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

4、其他建议

(1)协调好环评管理者 、业主 、环评单位等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 提高环评管理运作过程中的通畅性;(2) 环评从业人员应加强学习和实践 ,保证环评所需的专业技能 ,并及时了解产业政策发展方向;(3) 确保环评报告编制所需的环评经费 、时间,并切实把好审查关 ,以保证环评报告质量;(4)加大法律追究责任力度 ,以确保环评工作的科学性 、严密性、 准确性和可信性。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极为重要,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虽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时间并不长 ,只要我们把握好方向逐步解决遇到的问题和总结方法 ,就一定可以做好这项工作, 为国家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梁宁,王敦球,游少鸿,林华.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0,(01) .

[2] 陈雷,殷建平,刘珩,黄庆,杜建伟. 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四川环境, 2010,(03) .

[3] 丁华.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0,(05) .

第9篇

如今,走马肇庆各个工业园区,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到处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贵广、南广、广佛肇城际轨道进展顺利;西气东输二线肇庆段实现通气;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投入使用;端州生产业基地、华润水泥(封开)基地项目等现代产业项目快速推进……

这是肇庆市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来所取得的喜人成就。在这项工作中,肇庆市环保局立足环保职能,做好重点项目的环保政策指引和把控,指导环评文件编制,提前解决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效能,提高审批效率,为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和发挥效益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那么,肇庆市环保局有哪些具体的经验做法?笔者就此采访了肇庆市环保局局长潘锐波。

推进重点项目的落地建设是肇庆市环保局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对此,环保局具体制定了哪些保障措施?

首先,我们成立了局重点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市、县两级环保局的领导组成,全面组织、协调、推进肇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小组,成员由市、县两级环保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组成强有力的工作团队。各个工作团队按行政区域指导建设单位开展项目环评、环评文件报批、协调解决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督促和指导项目建设单位落实污染防治工作。

我局还制定印发了《肇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方案》(肇环字〔2013〕43号),明确各个工作小组的工作任务、责任和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确保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我局建立重点项目管理工作台账,落实专人跟踪,及时更新项目环保工作进展,实现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同步推进,实时掌握各地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解决。

今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工作也被列入我局工作作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责任分解落实到科室、到个人,对推进工作不力、办事推诿的科室或个人实行问责,保证重点项目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这么多项目上马,会不会对肇庆的环境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为推动重点项目的上马同时减少环境影响,我局通过工程减排、监管减排、结构减排三大措施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为重点项目建设腾出所需的污染物总量指标。

另一方面,我局强化对环评单位的指导和管理,保证环评质量和工作效率,并提前介入重点项目的选址和政策的把控,使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削减项目环境影响。如肇庆市医疗废物处理站新站建设项目是比较敏感的项目,项目选址既要符合环保的特殊要求,又要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因而选址显得尤其重要。对此,我局与建设单位多次到现场踏勘,进行艰难的多址比选,以确定最优建设地点,使项目得到顺利建设并符合环保要求。

广东新大明铝合金型材有限公司计划到鼎湖区投资8亿元建设铝材加工项目,由于莲花镇污水管网还未配套建设,致使该项目的生产废水处理后没有外排的出路。了解情况后,我局主动协调当地镇政府加快污水管网建设,保证在该项目投产前建设好排污管网,确保项目投产后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能排到城市污水管网作进一步深化处理,解决了项目的环保问题。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工作是影响项目落地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环保局在这方面又有哪些改善的举措?

今年以来,我局对重点项目环评工作开通绿色通道,承诺环评报告书的项目15天、报告表的项目11天、登记表项目5天内办结,比分别对应的60天、30天、15天法定审批时限大幅度减少,综合提速70%。并实施专人跟踪办理的机制,确保在承诺的时间内完成审批工作。如风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小型片式电感器项目、广东星湖科技高精度铝板带生产项目、肇庆市医疗废物处理站新站、四会市飞鹅岭防汛公路工程等重点项目,都在承诺时间内办结,风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我局的高效办事效率深表感谢,还送来“助企业发展 促产业升级”的锦旗。

对上级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我局则积极做好衔接、沟通跟踪服务工作。如国电肇庆大旺“上大压小”热电联供项目、德庆产业转移园、亚洲金属再生基地、华南塑料再生基地、广东大唐国际高要金淘热电冷联产等项目,我局领导多次到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进行衔接、沟通,使项目得到上级环保部的尽快批准和支持。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取消或下放部分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在这方面,环保局是否也有相应的举措?

按照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要求,我局已设立行政审批科,并进驻肇庆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环保许可事项实行“一站式”办理服务。按照省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我局依法制定了《肇庆市环境保护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名录(2013年本)》,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性质和程度确定市、县两级环保部门的审批权限,进一步明晰和最大限度下放县一级的审批权限,把环境影响性质和程度较小的项目都下放至县一级审批,进一步加快了重点项目建设。

同时,为推动肇庆新区、肇庆高新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我局领导还主动上门服务,带队到两区指导审批工作,并为肇庆新区的重点项目提供项目环评、项目监测、项目评估的技术支撑。

第10篇

一)工作思路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环境维护优化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增强“两个抓手”环保模范乡村创立;十二五”规划启动)力求“两个效应”全市环境质量继续改善;环保工作地位明显上升)围绕“两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源枯竭乡村转型)强化“两个坚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工作目标

确保环保创模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开局;确保新一轮总量减排有良好开端;确保环境监管更加富有效果;确保队伍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五个“确保”

三)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生态文明。强化市环境维护委员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议事协调检查督办职责,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落实各成员单位环境维护责任;严格考核并通报去年度环保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制订今年环保考核目标和考核实施细则,与各地、各有关部门签订年度环保工作责任状,将今年环保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实施方法和“绿色信贷”强化企业上市融资、评先创优等环保审核;完成我市创建环保模范乡村总体规划及其相关的十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对照环保模范乡村规范,进一步细化环保模范乡村创建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积极争取启动实施一批环境治理和绿色创建工程,为申请省级验收做好准备。

二是强化规划落实。并积极组织实施;切实掌握省长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规划、长湖维护治理和利用规划、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实施的契机,统筹全市工业、农业、城镇生活污染防治;积极协助筹建新城区生活污水处置厂、潜江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置厂、江汉盐化工业园污水处置厂;继续开展流域、区域污染防治措施调研,探索污染防治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三是加强环境监管。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污染物总量减排体系建设,密切跟踪新的减排工程建设,并加强减排支撑项目储藏。同时,认真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和环保后督察,完全根除“十五小”新五小”等重污染企业,巩固近年来环保工作效果;建立健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管理制度,完善市污染源监控平台建设;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推进排污权交易;强化环境监管责任追究,进一步加大现场环境监察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察档案,督促各排污企业建设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并正常运转,实现稳定达标排放;认真落实排污费征收体制改革,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减排任务,为“十二五”减排工作奠定基础。

四是强化环境准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和资源枯竭乡村转型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加大督办协调力度,全面推进规划环评工作;依法否决新建“两高一资”项目,督促开发区、工业园区严格落实环评要求,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强化与市金融部门的衔接,建立健全“绿色信贷”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督办检查力度,实行项目建设跟踪管理,督促当年新投产项目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进一步以环境维护优化经济发展,

五是强化环境执法。规范工作顺序;继续落实“12369环保热线值班制度和环境信息员制度,建立完善环境案件处置部门联动机制,疏通渠道,强化环境和应急工作责任追究;结合潜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活动,创新工作思路,制订贯彻落实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规范实施方法,充分发挥局案件审议委员会职能,推进环境维护行政执法水平。

六是强化项目支撑。紧密结合“清洁家园行动”加强与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进一步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水产养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组织实施“两清”两减”两治”两创”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完成熊口镇郭湾村、熊口管理区东大垸分场、王场镇红桥村项目建设和验收工作,继续组织污染防治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组织生态村镇创建申报工作,进一步探索小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治理模式,推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

第11篇

(一)工作思路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环境维护优化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增强“两个抓手”环保模范乡村创立;十二五”规划启动)力求“两个效应”全市环境质量继续改善;环保工作地位明显上升)围绕“两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源枯竭乡村转型)强化“两个坚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工作目标

确保环保创模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开局;确保新一轮总量减排有良好开端;确保环境监管更加富有效果;确保队伍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五个“确保”

(三)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生态文明。强化市环境维护委员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议事协调检查督办职责,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落实各成员单位环境维护责任;严格考核并通报年度环保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制订年环保考核目标和考核实施细则,与各地、各有关部门签订年度环保工作责任状,将年环保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实施方法和“绿色信贷”强化企业上市融资、评先创优等环保审核;完成我市创建环保模范乡村总体规划及其相关的十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对照环保模范乡村规范,进一步细化环保模范乡村创建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积极争取启动实施一批环境治理和绿色创建工程,为申请省级验收做好准备。

二是强化规划落实。并积极组织实施;切实掌握省长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规划、长湖维护治理和利用规划、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实施的契机,统筹全市工业、农业、城镇生活污染防治;积极协助筹建新城区生活污水处置厂、潜江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置厂、江汉盐化工业园污水处置厂;继续开展流域、区域污染防治措施调研,探索污染防治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三是加强环境监管。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污染物总量减排体系建设,密切跟踪新的减排工程建设,并加强减排支撑项目储藏。同时,认真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和环保后督察,完全根除“十五小”新五小”等重污染企业,巩固近年来环保工作效果;建立健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管理制度,完善市污染源监控平台建设;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推进排污权交易;强化环境监管责任追究,进一步加大现场环境监察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察档案,督促各排污企业建设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并正常运转,实现稳定达标排放;认真落实排污费征收体制改革,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减排任务,为“十二五”减排工作奠定基础。

四是强化环境准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和资源枯竭乡村转型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加大督办协调力度,全面推进规划环评工作;依法否决新建“两高一资”项目,督促开发区、工业园区严格落实环评要求,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强化与市金融部门的衔接,建立健全“绿色信贷”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督办检查力度,实行项目建设跟踪管理,督促当年新投产项目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进一步以环境维护优化经济发展,

五是强化环境执法。规范工作顺序;继续落实“12369环保热线值班制度和环境信息员制度,建立完善环境案件处置部门联动机制,疏通渠道,强化环境和应急工作责任追究;结合潜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活动,创新工作思路,制订贯彻落实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规范实施方法,充分发挥局案件审议委员会职能,推进环境维护行政执法水平。

六是强化项目支撑。紧密结合“清洁家园行动”加强与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进一步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水产养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组织实施“两清”两减”两治”两创”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完成熊口镇郭湾村、熊口管理区东大垸分场、王场镇红桥村项目建设和验收工作,继续组织污染防治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组织生态村镇创建申报工作,进一步探索小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治理模式,推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

第12篇

(一)xx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顺利

为切实履行职责,推进xx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我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一方面确定专门领导、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污染源整治。目前在综合协调方面,对xx河整治工作各责任部门实行周调度,及时上报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在污染治理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召开会议,部署污染治理工作。4月17日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市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对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按照“关停一批、监管一批、整治一批、搬迁一批”的原则,决定对xx河流域污染企业进行分类整治。分别下达了停产治理、限期治理、整改或搬迁的要求,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二是加强点源治理,改善局部环境。目前,已关闭cc制线、ff金属、ss五金、ww五金、yy五金、kk电泳漆、gg五金等7个企业;完成了dd染线、vv染线等2个印染企业和城关复新等4个电镀企业的治理设施验收工作,vv漂染已停产,vv利染线正在进行新厂址建设,准备搬迁。ee染线厂新厂址确定为原缫丝厂,现已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规范印染企业,提高废水达标率。为加强印染废水监管,我们制定了《xx河流域印染废水监督管理办法》。通过采取分时段排水、规范化管理、严厉处罚等措施,确保印染废水达标排放。5月23日我们召开了xx河流域16个印染企业污染防治工作现场会,进行全面落实。自实施以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二)加快了创模工作步伐

为提高各责任单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创模工作调度会,下发了《20*年创模工作责任分工表》,对62个责任单位的创模任务进行了再部署,进一步加大了对创模工作的督查力度。

一是完成两台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的验收。自4月18日起在电视台开始了大气环境质量日报。大气质量日报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描述以及首要污染物四个项目。通过日报,市民可及时了解当日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二是完成了创模档案整理。创模档案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又申请x市环保局对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技术性进行了技术审核。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我们又组织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现已完成档案的整理工作。

三是加快了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正在进行刮吸泥机和总氮削减系统的改造前期准备工作;二期工程自3月27日开工以来,进展顺利,aao池、沉淀池等已完成施工,正在进行鼓风机房及其它建设;中水回用工程正在协商合同和征调土地等有关事宜。

四是大力开展了绿色创建活动。与教育局联合开展了市级绿色学校评选活动,目前各校的资料已上报,正在逐个进行评选;和光金属的“环境友好企业”申报工作正在进行。和光金属的清洁生产工作已完成了发动宣传、制定中高费方案两个阶段的工作,进入方案贯彻落实阶段,目前正在探讨电镀污泥的妥善处置方案,完成这一工作后即可申请进行验收;东真电子已完成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验收;dd金属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已完成组织发动业务培训阶段,正在对工艺流程进行排查,编写质量管理手册,下一步将针对工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是积极开展环境宣传活动。组织了多次广场宣传活动,在电视台开设了创模专栏,每周一期编写《创模工作简报》,已编写52期。在中环报、x日报发表稿件4篇。

(三)按时完成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阶段性工作

一是做好基础工作。先后制定了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会议,对93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进行了技术培训,抽调了8名工作人员组成了普查办公室。

二是完成污染源清查。2月份组织进行了污染源的清查、补查工作。我市共确定清查工业源1710个,生活源789个,集中式治理设施2个,共2501个。

三是开展入户调查。环保局组成了6个调查组、1个协调督察组、1个监测组、1个技术保障组、1个后勤保障组,共入户调查工业源692个,生活源286个,集中式治理设施2个,医院10个,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14个,独立燃烧设施10个。

四是完成上报工作。4月底开始数据录入工作。在对直报的1021份报表经过三级审核后,5月底按时上报x市普查办,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

(四)积极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

20*年我市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是在2007年基础上,二氧化硫削减4%,化学需氧量削减6%。在具体减排措施上将主要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相结合。

在工程减排方面,一是实施了锦宏纸业中段水处理后回用工程,每小时可回用150方;二是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第二座污水处理厂自3月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年底投入运行后,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可达到90%。行村污水处理厂合同文本已经律师审查,正在进行完善;三是实施了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开发区、方圆园区及高职污水管网与城市污水主管网实施对接,城区雨污分流工程正在进行;四是实施了污染治理工程。除xx河流域印染企业再提高工程,在行村已完成协力海洋生物、青岛洲际海藻的污染治理,宇龙海藻已完成设备安装工作。对中怡制线实施关停。上半年新增cod削减量394.38吨。

在结构减排方面,龙凤热电通过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实施管理减排,海洋水泥关停了两条立窑生产线,实施了回转窑改造工程。通过这两项工程,上半年新增二氧化硫削减量168.9吨。

在管理减排方面,一是加大污染源监管力度。贯彻落实省环保局“四个办法”,对污水处理厂、锦宏纸业、龙凤热电等重点企业加大监测频次,安排专人实施网上监控,发现超标情况,及时进行现场查处,实现了省、市、县、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四级联网。二是严格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抓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到目前共审批项目66个,验收项目76个,环评率和审批率均为100%。委托山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进行的经济开发区区域环评工作,现已通过专家评审;三是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完成了三个水厂污染源地基础数据调查,坚持每月对水质进行一次全面监测,每天进行点位监测;组织了保护区内污染源调查工作,现已取缔排污口2个,3个企业的污水实现闭路循环;四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通过夜查、节日检查、突击检查等形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到目前已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企业120余个,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17个。共接受投诉123起、人大议案、政协提案6个,全部得到了有效处理。

二、2009年工作打算

(一)加快推进xx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按照xx河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进度要求,完成目标任务。

1、10月底前完成所有污染点源的治理工程,通过试运行,做到达标排放。

2、对污水处理厂建设进行监管、督导,加快建设进度。

3、如期完成和光金属的清洁生产和恒嘉毛纺、岩渊金属的iso14000认证。

4、严格建设项目管理,从严控制新增污染负荷。在省环保局要求的时限前完成开发区的区域环评。

(二)认真做好创模的各项工作

1、加强与省局联系,争取早日完成创模规划的评审工作;邀请省环保局专家对创模档案进行技术审核,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对档案进行修改、完善。

2、在省环保局初步验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各项档案,做好迎接国家技术审核的准备工作,

3、进一步加强创模的宣传工作。编印创模知识手册、在中环报开设创模专栏、举办创模宣传活动、开辟创模网站以及设置大型户外宣传牌等形式,提高群众的创模知晓率和环境满意率。

(三)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开展饮用水源地规范化整治。10月份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报告。根据规划报告的要求,与有关部门一道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关闭保护区内的直排口,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的日常监管。

(四)做好白沙河流域重点污染点源治理

完成宇龙海藻的污染治理,实现废水达标排放;督促行村污水处理厂早日开工建设。

(五)加大执法力度

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加快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强相关部门的配套联动,提高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六)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

第13篇

一、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与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相结合,坚持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与加强管理监督相结合,进一步强化责任,依法行政,完善政策,加强监管,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7.9%、11%、6.5%、6.8%。

三、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质量、安全、能耗、环保等指标约束作用。有关部门及金融机构对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建设用地和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责任制,认真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建规局、安监局)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开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排查,摸清落后产能底数。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将任务分年度落实到相关县区和企业。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对未完成淘汰任务的县区,实行项目限批到完成任务为止;对未完成淘汰任务的企业,不予审批、核准和备案新的投资项目,依法吊销落后产能企业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环保局)

3、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拥有国内外著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科技局)

4、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完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生产业和生活型服务业。到2015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低于26%。鼓励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二)推动重点领域和企业节能减排

1、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研究制定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办法,探索总量控制的具体方式和有效方法,明确目标和工作机制。加强用能管理,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跟踪监测和统计各县区综合能源消费量、原煤消费量、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高耗能产品产量等情况。对能源消费和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的县区,合理控制能源供应;对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县区,实行区域限批,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统计局)

2、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和环评制度。建立完善的能评、环评配套制度,严格评审标准和程序,加强评审监管。严格能评和环评审查,对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过快、没有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区域和企业,实行能评、环评限批。未按规定开展能评、环评,或者评审未通过的投资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或备案,项目不准开工建设,有关部门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等。加强对县区能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严肃查处各种越权审批能评、环评的行为。(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环保局)

3、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需求侧管理。按照能效水平对火电机组进行排序,优先安排节能、环保、高效发电机组上网。开展发电权交易,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发电机组发电。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制定配套政策,规范有序用电,发挥电力调度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调控作用,建立长效机制。(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供电局、供电公司)

4、加强政府和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完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能耗监测平台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办公楼及相关用能设备节能改造,淘汰高耗能设备,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办公设施、设备。落实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强制采购高效节能、节水、环境标志产品,禁止采购低能效产品,加强评审监督。积极推进公务用车改革,严控公车数量,加快淘汰低效公务车辆,严格公务车油耗定额管理,提高公务车辆中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比例。(牵头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5、推进新能源快速发展。大力调整电力结构,积极推进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强石油、天然气等在开采、加工中的节能减排管理。大力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加快煤层气产业化开发。(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6、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以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为着力点,加快构建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备、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的工业体系,推动工业节能减排迈上新台阶。加强电力、石化、化工等行业污染物深度治理,促进工业企业全面、稳定达标排放。(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环保局)

7、强化建筑节能。全面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尽快出台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强化施工阶段标准执行情况监管,开展绿色建筑示范。加强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严格执行夏季、冬季空调温度设置标准。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新建建筑供热计量收费,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控制装饰性景观照明。(牵头单位:市建规局、住建局)

8、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建设,引导居民绿色出行。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优化货运组织管理。全面推行甩挂运输和不停车收费。支持机场、车站节油、节电改造。加速淘汰老旧机动车和尾气排放不合格车辆,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牵头单位:市交通局)

9、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加大农村沼气利用力度,到2015年,全市沼气用户达20万户,年用沼气160万立方米。推进节能型农宅建设,推广省柴节煤灶。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广。大力推行清洁生态养殖,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鼓励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环保局)

10、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依法加强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下达重点用能企业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重点用能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体系,将节能任务落实到分厂、车间和班组,加强考核监督,落实奖惩措施。要深入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按要求报送能源利用状况,实现能源计量器具达标配备,确保能耗限额全达标。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强制开展能源审计,限期整改。(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三)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1、加快节能减排改造工程。积极推进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建筑节能改造、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市、县区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等,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占财政收入比重要逐年增加。(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

2、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农业循环经济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将榆神、榆横工业区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区。(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榆神、榆横工业区管委会)

3、加大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力度。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实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力度,推进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提升现有治理设施,到2015年,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县城、重点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50%以上,再生水回用率达到20%以上,加快中水回用项目建设,回用率达到70%以上。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垃圾渗滤液处置。(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4、推动脱硝脱硫工程。新建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现役燃煤机组要安装完善脱硝脱硫设施,确保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所有火电机组全部实施脱硝改造。实施石油炼化、化工、有色冶炼、建材窑炉、炼焦炉、大型燃煤锅炉的脱硫改造。(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1、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全面完成市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任务,制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2、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推动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建筑废弃物、道路废弃物以及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推动“禁实”向重点镇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建规局)

3、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在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开展重点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进农业、服务业清洁生产示范。(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工信局)

4、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效率,促进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强城乡生活节水,推广节水器具,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大力推进再生水、矿井水利用。(牵头单位:市水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

1、科学分解节能减排指标。经过综合考虑县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节能潜力,合理确定并下达了各县区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见附表)。各县区要将市上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分解落实到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单位,严格责任考核。(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2、强化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加强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统计,完善能耗统计方法,加强环境统计体系建设,提高氨氮、氮氧化物的统计能力。同时,把县区目标考核与行业目标评价相结合,把落实五年目标与完成年度目标相结合,强化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县区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人大报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有关部门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工作落实情况。将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县区和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节能减排表彰奖励办法,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县区、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制定节能减排行政问责管理办法,对未完成任务、工作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建立节能减排统计预警机制,加强对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跟踪监测和预警,每季度各县区节能减排目标完成进度情况晴雨表。(牵头单位:市统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环保局)

(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1、加快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将节能减排纳入年度科技计划,完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织节能减排技术攻关,攻克一批共性、关键和前沿节能减排技术。强化节能减排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研究平台建设,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强节能减排科技基础研究和条件能力建设,组建一批省级节能减排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2、加快高效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继续加大推广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探索节能技术评价认定体系,根据节能技术的共性技术特点,形成节能技术分类遴选、示范和推广的动态管理机制。(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三)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

1、贯彻执行价格和环保收费标准。按年度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限额执行情况核查,对超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差别电价或惩罚性电价。出台鼓励余热余压发电企业的上网和价格优惠政策,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严格落实脱硫电价。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2、强化金融业节能减排服务。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环保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探索适合节能减排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实行鼓励商业银行和民间资本投入节能环保产业的融资担保政策,引导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社会捐赠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对节能环保领域加大投入。(牵头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分行)

(四)加快节能减排新机制的推广

1、加大能效标识和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实施力度。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继续落实能效标识产品目录,加强能效标识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应标不标、能效虚标、虚假宣传等问题。加强能效标识宣传,提高消费者辨识能力。(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部门:市质监局)

2、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引导重点用能单位积极采用合同能源利用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应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加强技术研发、服务创新、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做大做强。(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3、发展环保特许经营。鼓励采用BOT等多种市场化运营模式开展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的特选经营。要完善准入标准,规范招标行为,打破地方保护,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规范特许人和受许人的权利与义务,县区政府是城(市)镇污水、垃圾处理的责任主体,特许企业是烟气脱硫脱硝的责任主体;要通过合同形式约束受许人的经济责任,督促受许人加强特许经营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监管,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稳定高效运行。(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五)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和检查

1、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督促各项工作落实,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污染源的执法检查力度,对严重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公开曝光,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环保局、监察局)

2、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督管理。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测、环境境监控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所有国控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并与中、省、市环境监控平网。建立完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台账,加强设施日常运行监管。(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3、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市、县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到2012年,县级政府基本建立节能监察机构,建立覆盖市、县两级的节能监察体系。推进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设大气环境自动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中心。(牵头单位:市编办;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环保局)

4、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管力度。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以及项目的审计、监察力度,建立节能减排监察、审计制度,规范节能减排运行机制。(牵头单位:市监察局、审计局)

(六)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第14篇

首先感谢组织上对我的帮助,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

我的职务是农经局局长,负责农经局的全面工作,侧重分管党委、财经、人事工作。年初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人大、政协“两会”精神,以打造北方果蔬产业产业基地、创建国家辣椒出口示范县、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富民小区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为主攻方向,认真研究完善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责任,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

一、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培育农业新兴产业

全县耕地面积188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0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8万亩,其中辣椒20万亩、花生17万亩、树莓5万亩、设施农业10万亩、万寿菊5万亩、杂粮10万亩、其它21万亩。在稳定粮食作物面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宣传培训、示范引导、政策推动、全方位服务,培育了全县保护地瓜菜、树莓、辣椒、花生等重点产业,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营造北方果蔬产业基地

制定了法库县设施农业三年发展规划,计划到2013年,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0万亩。今年新发展日光温室10.5万亩,使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万亩。为了确保目标实现,努力创新体制机制,营建了法库县农产品销售服务中心、法库县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全方位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政策、信息、技术、市场服务;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为设施农业建设解决资金、选地、品种、市场难题;建立任务目标管理制度,建设进度考核制度,确保设施农业任务目标的稳步推进。

三、加强农业对外开放,搞好农产品营销

法库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农产品的市场开发和流通,只有把农产品卖出了,卖出了好的价钱,才能增收和增效。为了推介法库农产品品牌,扩大流通领域,广泛开拓市场,着力开展了农产品营销工作。

一是建立销售网络,搞好产销对接

年初以来,奔赴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大庆市、市、牡丹江市,上海市、北京市等大中城市,以法库果菜产品销售为重点,开展了广泛的产销对接工作。走访大中农产品批发市场12个,联系农产品经济人、营销企业200多人(户),分别与长春中心果品批发市场、哈达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庆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牡丹江中俄双河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法库农产品进入市场绿色通道,并与六大市场建立信息互换协议。分别在长春、、大庆、牡丹江、上海、北京召开法库优质农产品推介会议12次,参会人员超过1000人。在法库成功召开了沈阳法库果蔬产品推介会议,邀请了吉林、黑龙江、北京、上海、湖南等域外客商100余人,为法库果菜产品走出法库,销往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强化媒体宣传,扩大销售范围

积极与本山集团联系,达成了聘请“乡村爱情”著名演员王君平(香秀)代言法库果菜产品协议。积极与黑龙江卫视、吉林卫视协商,低价为法库优质农产品在卫视频道做广告宣传,使“法库香瓜”在很多大中城市家喻户晓,广告期间,每天有吉林、黑龙江等省市瓜菜经济人到法库采购农产品,为法库瓜菜销售通畅、卖上好价钱做出了重要贡献。组织全县重点农业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推广宣传工作,参加了陕西杨凌、沈阳、北京等5次国际性农业博览会,其中杂粮制品、双高鸡蛋、优质肉鹅先后获得金奖及优质产品奖。有力的宣传了法库,促进了法库农产品营销工作。

3、争取政策,扶持品牌建设

协调省农科院、市农委等部门,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法库绿色食品发展,对申报绿色食品标识的给予经济补助;对营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给予产品环境评估、产品检测免费等扶持。

四、积极引进项目,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年来,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强对外宣传联系工作,积极引进项目,延长农业生产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和效益提高。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包装引进产业化项目

围绕保护地果菜、辣椒、花生、树莓等重点产业,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包装了树莓、辣椒、保护地蔬菜等重点项目8个,一些项目上报的国家农业部及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国家支持。今年新建(改造)农业产业化项目12个,有11个项目投入生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

二是建立高标准产业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

按照提高产品标准,开发绿色无公害产品的需要,大力营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今年以来,重点建立了三大基地:

一是国家级辣椒出口产业示范基地。面积5万亩,主要包括秀水河、双台子、卧牛石、四家子、丁家房等乡镇,营建三条辣椒产业带。

二是标准化花生生产基地。面积5万亩,主要包括叶茂台、包家屯、登仕堡大孤家等乡镇。

三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60万亩,主要包括孟家、法库镇、四家子、卧牛石等乡镇。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提高项目带动能力

一是增加资金扶持。龙头企业是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一年来,积极协助企业争取银信部门贷款扶持,解决了企业资金困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二是扶持企业建立稳定的、标准化的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

五、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全面开展检测检验服务

根据法库县农产品现状,争取省市支持,成立了法库县农业检测中心,全面负责全县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的检测工作,目前,项目总投资300万元,把农经局办公楼的1-2层进行了装修和改造,建设农产品化验室、土壤化验室、肥料化验室、农药化验室、种子化验室等12个化验室,在编委申请了编制,招聘了4名化验员。加强了设备引进、化验管理工作,整个工作得到省市农业部门的高度肯定和表扬。今年深入乡镇、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抽样检测30次以上,抽检样品500个以上。

2、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开展市场安全检查

组织农业执法大队、绿办、植保站等相关部门,开展了经常性、季节性农业执法检查活动,确保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稳定,确保了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全年开展检查执法活动20余次,查扣劣质农药、种子50多吨。

3、强化认证管理,搞好技术服务

一是标识认证工作取得新进展。申报认证绿标10个,有机标7个,无公害标识60个。

二是耕地环评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新完成耕地环评面积120万亩,实现了法库全境环评。

六、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

围绕特色产业建设,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培训工作,全县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287期,培训农民7.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7万分;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取土样92个,发放平衡施肥建议卡18万张,测土施肥面积92万亩。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引进玉米、大豆、蔬菜、辣椒、花生等新品种95个,良种推广普及率达到98%以上。实施了3个国家玉米高产示范区,面积3万亩。农业科技贡献率得到明显提高。

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得到加强

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建设,大力引导农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建设,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新建各类合作社562家,其中,以土地入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会员1219人,以土地入社面积5539亩。

八、全面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检查督促各项政策落实

强化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解决农民土地上访案件100余件,涉及农民350人次,上访案件解决率达到100%;召开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会议,开展了专项财务制度检查,对检查出的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化解村级债务100多万元。

九、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增加农业投入水平

广开信息渠道,强化沟通联系,积极争取上级各项资金、政策和农业项目。

目前,农经局系统实施省、国家农业项目4个,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旱作农业示范项目、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等,项目总资金多万元。

争取落实粮食综合直补1000多万元。玉米良种补贴700万元,大豆良种补贴100万元,水稻良种补贴180万元。

引进市富民小区建设、地膜补贴、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项目等资金万元。

十、扎实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制定了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重点抓好新产业、新农民、新环境建设工作。在新产业方面,要建设10大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10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新农民方面,强化农村培训室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在新环境建设方面,在全县重点建设20个新农村示范村。

十一、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4个,开发温室亩。通过培训专业农村劳动力3500人。新建温室小区21881亩,建设沼气池450个。协调帮扶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引进资金85万元。

十二、强化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

建立了农经局机关早晚签到制度,做到坚守作息时间。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对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公务员给予支持和奖励,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强化了农经局系统管理,确保各基层企事业单位认真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强化工作,维护系统稳定。接待农民群众上访500多人次,案件答复率100%。

一年来,为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认真开展好职能部门工作,自己不断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拓宽思路,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对指导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

虽然工作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规模小、龙头少、带动能力有限;

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三是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

第15篇

我的职务是农经局局长,负责农经局的全面工作,侧重分管党委、财经、人事工作。年初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人大、政协“两会”精神,以打造北方果蔬产业产业基地、创建国家辣椒出口示范县、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富民小区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为主攻方向,认真研究完善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责任,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

一、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培育农业新兴产业

全县耕地面积188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0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8万亩,其中辣椒20万亩、花生17万亩、树莓5万亩、设施农业10万亩、万寿菊5万亩、杂粮10万亩、其它21万亩。在稳定粮食作物面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宣传培训、示范引导、政策推动、全方位服务,培育了全县保护地瓜菜、树莓、辣椒、花生等重点产业,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营造北方果蔬产业基地

制定了县设施农业三年发展规划,计划到2013年,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0万亩。今年新发展日光温室10.5万亩,使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万亩。为了确保目标实现,努力创新体制机制,营建了县农产品销售服务中心、县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全方位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政策、信息、技术、市场服务;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为设施农业建设解决资金、选地、品种、市场难题;建立任务目标管理制度,建设进度考核制度,确保设施农业任务目标的稳步推进。

三、加强农业对外开放,搞好农产品营销

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农产品的市场开发和流通,只有把农产品卖出了,卖出了好的价钱,才能增收和增效。为了推介农产品品牌,扩大流通领域,广泛开拓市场,着力开展了农产品营销工作。

一是建立销售网络,搞好产销对接

2011年初以来,奔赴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大庆市、市、牡丹江市,上海市、北京市等大中城市,以果菜产品销售为重点,开展了广泛的产销对接工作。走访大中农产品批发市场12个,联系农产品经济人、营销企业200多人(户),分别与长春中心果品批发市场、哈达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庆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牡丹江中俄双河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绿色通道,并与六大市场建立信息互换协议。分别在长春、、大庆、牡丹江、上海、北京召开优质农产品推介会议12次,参会人员超过1000人。在成功召开了沈阳果蔬产品推介会议,邀请了吉林、黑龙江、北京、上海、湖南等域外客商100余人,为果菜产品走出,销往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强化媒体宣传,扩大销售范围

积极与本山集团联系,达成了聘请“乡村爱情”著名演员王君平(香秀)代言果菜产品协议。积极与黑龙江卫视、吉林卫视协商,低价为优质农产品在卫视频道做广告宣传,使“香瓜”在很多大中城市家喻户晓,广告期间,每天有吉林、黑龙江等省市瓜菜经济人到采购农产品,为瓜菜销售通畅、卖上好价钱做出了重要贡献。组织全县重点农业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推广宣传工作,参加了陕西杨凌、沈阳、北京等5次国际性农业博览会,其中杂粮制品、双高鸡蛋、优质肉鹅先后获得金奖及优质产品奖。有力的宣传了,促进了农产品营销工作。

3、争取政策,扶持品牌建设

协调省农科院、市农委等部门,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绿色食品发展,对申报绿色食品标识的给予经济补助;对营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给予产品环境评估、产品检测免费等扶持。

四、积极引进项目,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年来,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强对外宣传联系工作,积极引进项目,延长农业生产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和效益提高。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包装引进产业化项目

围绕保护地果菜、辣椒、花生、树莓等重点产业,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包装了树莓、辣椒、保护地蔬菜等重点项目8个,一些项目上报的国家农业部及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国家支持。今年新建(改造)农业产业化项目12个,有11个项目投入生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

二是建立高标准产业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

按照提高产品标准,开发绿色无公害产品的需要,大力营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今年以来,重点建立了三大基地:

一是国家级辣椒出口产业示范基地。面积5万亩,主要包括秀水河、双台子、卧牛石、四家子、丁家房等乡镇,营建三条辣椒产业带。

二是标准化花生生产基地。面积5万亩,主要包括叶茂台、包家屯、登仕堡大孤家等乡镇。

三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60万亩,主要包括孟家、镇、四家子、卧牛石等乡镇。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提高项目带动能力

一是增加资金扶持。龙头企业是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一年来,积极协助企业争取银信部门贷款扶持,解决了企业资金困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二是扶持企业建立稳定的、标准化的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

五、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全面开展检测检验服务

根据县农产品现状,争取省市支持,成立了县农业检测中心,全面负责全县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的检测工作,目前,项目总投资300万元,把农经局办公楼的1-2层进行了装修和改造,建设农产品化验室、土壤化验室、肥料化验室、农药化验室、种子化验室等12个化验室,在编委申请了编制,招聘了4名化验员。加强了设备引进、化验管理工作,整个工作得到省市农业部门的高度肯定和表扬。今年深入乡镇、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抽样检测30次以上,抽检样品500个以上。

2、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开展市场安全检查

组织农业执法大队、绿办、植保站等相关部门,开展了经常性、季节性农业执法检查活动,确保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稳定,确保了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全年开展检查执法活动20余次,查扣劣质农药、种子50多吨。

3、强化认证管理,搞好技术服务

一是标识认证工作取得新进展。申报认证绿标10个,有机标7个,无公害标识60个。

二是耕地环评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新完成耕地环评面积120万亩,实现了全境环评。

六、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

围绕特色产业建设,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培训工作,全县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287期,培训农民7.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7万分;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取土样92个,发放平衡施肥建议卡18万张,测土施肥面积92万亩。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引进玉米、大豆、蔬菜、辣椒、花生等新品种95个,良种推广普及率达到98%以上。实施了3个国家玉米高产示范区,面积3万亩。农业科技贡献率得到明显提高。

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得到加强

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建设,大力引导农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建设,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新建各类合作社562家,其中,以土地入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会员1219人,以土地入社面积5539亩。

八、全面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检查督促各项政策落实

强化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解决农民土地上访案件100余件,涉及农民350人次,上访案件解决率达到100%;召开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会议,开展了专项财务制度检查,对检查出的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化解村级债务100多万元。

九、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增加农业投入水平

广开信息渠道,强化沟通联系,积极争取上级各项资金、政策和农业项目。

目前,农经局系统实施省、国家农业项目4个,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旱作农业示范项目、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等,项目总资金多万元。

争取落实粮食综合直补1000多万元。玉米良种补贴700万元,大豆良种补贴100万元,水稻良种补贴180万元。

引进市富民小区建设、地膜补贴、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项目等资金万元。

十、扎实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制定了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重点抓好新产业、新农民、新环境建设工作。在新产业方面,要建设10大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10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新农民方面,强化农村培训室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在新环境建设方面,在全县重点建设20个新农村示范村。

十一、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4个,开发温室亩。通过培训专业农村劳动力3500人。新建温室小区21881亩,建设沼气池450个。协调帮扶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引进资金85万元。

十二、强化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

建立了农经局机关早晚签到制度,做到坚守作息时间。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对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公务员给予支持和奖励,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强化了农经局系统管理,确保各基层企事业单位认真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强化工作,维护系统稳定。接待农民群众上访500多人次,案件答复率100%。

一年来,为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认真开展好职能部门工作,自己不断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拓宽思路,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对指导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

虽然工作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规模小、龙头少、带动能力有限;

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三是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