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扶贫工作论文范文

扶贫工作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扶贫工作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扶贫工作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扶贫助学;问题;对策

新时期,扶贫助学越来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经济较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市场经济意识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充分发挥扶贫助学的教育功能,纳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领域。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高校如何有效开展扶贫助学工作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一、新时期高校扶贫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较高,但是高校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重视程度不足。扶贫助学在高校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尽管高校对这项工作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受到种种现实因素的限制,很多高校把扶贫助学工作挂靠在学生处等相关学生工作的部门,主要工作人员也是兼管该项工作,在主观思想意识方面就把这项工作放在次要位置,这使得扶贫助学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更是缺乏科学的规划,严重影响扶贫助学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

2.高校扶贫助学的活动层次低

现阶段,很多高校扶贫助学活动的层次很低,很多都是低层次的劳务型工作。比如:管理学校图书上架、搞卫生保洁、学校食堂勤杂工作等,工作层次很低。这种类型的活动固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与务实精神,在短期内取得的经济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是和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匹配,不能让学生得到更深刻的锻炼和能力的提升。

3.高校扶贫助学的岗位不足

目前,高校能够对大学生提供的助学岗位十分有限。以某高校为例:该校全日制的在校学生大约16000多名学生,贫困生的比例约占9%,也就是大约有1500多名贫困生,但是学校能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只有500多个,这远远满足不了贫困大学生对工作的需求。并且这种“僧多粥少”的现象在目前的各所大学中普遍存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有些助学岗位是不固定的,多为一次性或者临时性的工作岗位,因此贫困的大学生也需要经常不断地换地方,这为高校对扶贫助学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新时期解决高校扶贫助学工作中诸多问题的对策

1.高校加强对扶贫助学的管理

将高校扶贫助学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在高校实施扶贫助学工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这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维护学生利益。同时,也需要高校不断完善相对应的制度,明确雇佣双方的责任和权利,才能让大学生从相关助学项目中获益,进而实现高校扶贫助学的良性发展。其次,高校要充分重视扶贫助学工作,安排熟悉这方面管理的专业人员管理,在工作实施、工资发放、工作质量评定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以很好地发挥引导作用。最后,高校还要加强对扶贫助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其一,加强对用工单位管理人员的管理,使其了解扶贫助学活动中学校的相关规定,定时召开管理人员的座谈会,掌握相关管理情况,针对严重违反学校扶贫助学管理规定的用工单位取消其用工资格。其二,可以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队伍,使其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对参加扶贫助学的学生实施岗前培训,监管扶贫助学活动的开展。这样以来,既可以提高扶贫助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促使扶贫助学工作向着智力化、多层次化转移

首先,高校需要拓宽领域,把扶贫助学工作进行劳务型和智力型相结合。高校扶贫助学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扶贫助学的工作岗位应该在劳务型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特长及专业特点安排,并且不断开拓智力型扶贫助学工作岗位。其次,高校要密切观察社会需求,以向社会提供和大学生所学专业具有紧密联系的工作。比如:外语翻译、电脑软件开发、公关礼仪以及家电维修等。最后,扶贫助学工作可以和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相互结合,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完成科研课题。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扶贫助学工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劳务型、服务型的工作为主,以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劳动观念;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以技术性、专业性的工作为主,以培养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扶贫助学的教育效果。

3.全面了解贫困学生的信息

首先,高校在实施扶贫助学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贫困生资料库。随着高校不断推行扩招政策,各大高校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同时贫困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完善贫困生资料库,高校能够比较详细地了解贫困生的家庭状况、学习情况以及获得奖学金情况等,然后按照不同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分层次安排助学岗位,确保助学学生有的放矢,为真正需要帮助的大学生提供帮助。其次,高校的扶贫助学岗位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并且不同岗位对学生的技能素质要求不同。因此高校完全可以建立扶贫助学岗位信息库,通过建立信息库,规范岗位管理,同时也有利于相关职能部门对用工岗位实施适时的监查。此外,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互联网,定期在校园网络上公布用工单位的招聘信息,让更多的贫困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用工信息。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的扶贫助学工作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这项工作不仅可以在经济方面给予贫困大学生一定的资助,同时还锻炼了大学生各种实践能力。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了解了社会、拓宽了视野,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以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雄兵.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浅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02):85-86

[2]任福战,王靖鑫.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资助由“劳务型”向“智力型”转化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3(10):156-157

[3]王莉.浅议新时期高校的勤工助学实践活动[J].理论界, 2005,6(09):96-97

[4]陈月文.当前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6(02):74-75

第2篇

关键字:高校,贫困生,资助

中图分类号:G512.74

我国高校贫困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要求,是全社会“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关系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学校乃至社会稳定的大事。

一:家庭经济条件带来的直接的经济问题。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用5万到10万元来培养一个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困难户,实在是难以承受。据调查,25.5%的家庭因负担不了上大学的费用而不愿送孩子进大学。在进入大学的贫困生中,学费也是来之不易。

当然,大部分贫困学生还是很节俭的,这在他们的消费特点中得到充分体现,调查中,6.25%的贫困生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在现有消费水平下,日均不足10元的消费水平体现了贫困学生艰苦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大学生月平均消费在400到600的也占到23.91%。

调查问卷中,贫困学生在回答“您的消费主要用于哪些方面”这一问题时,高达80.1%的同学选择了“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这一项,而选择“购置学习用品”和“购置生活用品”的分别仅占8.4%和11.1%。

由此可知,在贫困学生在校期间,经济问题是他们所要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由此带来的贫困学生兴趣爱好单一、生活习惯问题和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

那么作为一位合格的大学辅导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首先应该向他们灌输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学习改变命运这一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适时地举办一些励志演讲比赛之类的活动或者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讲座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懂得现在的贫困只是暂时的,意志的贫困才是永久的!

然后,通过自己的信息网络在校内外为这些学生找到、联系到尽量多的、可靠的勤工助学岗位,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从经济上减轻他们的负担,在工作生活中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帮助他们成长。

于此同时,辅导员也应该做好与学校的沟通,让学校尽可能地关心这样的一群学生,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效。勤工助学的根本目的是助学,即学生在不影响自身专业学习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偿劳动,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解决部分学杂费和生活费。勤工助学的功效远大于直接给予他们补助,所以不能把勤工助学活动当作单纯的经济活动,更不能把安排学生勤工助学与安排校内临时工一样作为劳动力使用,勤工助学在帮助学生经济脱贫的同时更注重心理脱贫。“左手给予岗位,右手给予尊严”,“培养他们树立”自主、自强、自立、自信 ”的品质,明礼诚信,凭借自己的双手度过生活的难关,顺利完成学业,勇敢地迈进社会!

最后,作为辅导员应该加强贫困学生的诚信教育和回报家人、社会的感恩教育。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个班举办的主题班会活动来带动、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让他们了解父母的辛苦、不易与国家和社会的支持。逐步培养出他们的感恩、诚信意识。

二、由各方面尤其是经济方面带来的心理问题。

“贫困学生”这样的称呼首先便让他们背负了心理压力,而且人也是要面子的,可以说相当大的一部分贫困生同学会因此感到自卑,这种心理还会引发其他不良心态,如孤僻、自负、自轻、自贱、多疑等,这不仅会影响学习、生活,而且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发展。并且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也经常遭到辅导员或者学校的忽视。所以,要深入剖析、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做好正确的引导式当代辅导员必须要重视的。

要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作为辅导员,能做的我认为大致分为以下部分。

1、 应该学会倾听,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当然,面对众多的贫困学生,不可能一下子能关心到他们,不过辅导员可以通过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班干部的情况反馈选中几个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在学生闲暇之余去找找他们,以朋友的方式与他们交流生活中的事情,分享人生的经验,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逐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问题,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来为他们化解心中的问题。

2、 应该推广和加强心理委员这一特殊职务在班级中起到的作用,并且多请学校的心理老师为他们做培训,以此来增加心理委员解决同学心理问题的能力和效率。最后,辅导员在安排班级活动中多多鼓励和邀请贫困学生的参加,以此来加强他们与班上其他同学的交流,丰富他们的交际网络。最重要的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不要把贫困学生与其他学生区别对待,并且也不要过多地强调“贫困”这个词,这样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3、 注意保持信息更新与反馈。辅导员在做好心理引导的同时,还要注重效果的好坏以及信息的反馈,保持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同学心理情况的了解与把握。这可以通过平时的闲谈、心理委员的回报以及老师的反应等途径。这也对辅导员的细心与耐心提出了挑战。

三、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教育

对贫困生“精神资助”的同时,也应对其加强感恩教育。可通过各类公益活动与课堂教育培养贫困生优良的品性与高尚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懂得感恩社会,回馈社会,增强其奉献意识与责任意识,自强自立的同时也帮助他人,造福社会。

四、针对以上情况辅导员所应该做的

首先,也必须要让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人定胜天这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在班级活动中播放励志影片,倾听励志讲座,让他们知道尽管这个社会不公平,但是公平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而不是成天坐在那里抱怨出来的。培养他们坚毅、耐劳的优良品格、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其次,规律性地开设讲座,邀请学校老师或者有所建树的学长来为他们做讲座,教授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传授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分享自己拼搏路上的经验,指点人生的奋斗方向。让他们了解到拼搏的艰苦,有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付出后的收获。让他们看到、接触到成功的典型,激发起他们熊熊的斗志。

最后,要求班委严格挑选出学习委员,力求每一个学习委员不仅能够在学习上起到带头作用、帮助大家,还能够及时发现班上同学们学习上的问题并且及时向辅导员反应,帮助辅导员共同解决这些出现的问题。

展望:高校贫困生,这一多面的群体对学校和辅导员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如何教育、引导他们成为一个难题,这需要基层的辅导员老师付出更多的精力来认真对待,相信有众多负责任、有方法、善引导的辅导员的精心指导,他们能够在大学的生活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搏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并且通过辅导员老师的辛勤培养,也能够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济.将采取措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N].教育文摘周报,2005- 03- 09.

第3篇

《十堰日报》作为秦巴山片区主流媒体之一,做好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宣传报道工作,是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十堰日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自身优势,全力组织此项工作的战役性宣传,并不断创新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他们在组织此项工作的战役性宣传报道中重策划、重包装,以“深”赢得读者,以“新”吸引读者,以“情”感染读者,从而使此项战役性宣传报道工作有力度、有深度,为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有力推动了此项工作。在实施中《十堰日报》精心组织、悉心策划、突出主题、聚焦中心、广辟专栏、创新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深入持续报道十堰市各地、各部门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深化和拓宽报道重点,聚焦扶贫攻坚工作。同时改变以往以文字报道为主的方式,加大了图片报道数量,以视觉新闻吸引读者,用图片反映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的情况和变化,有效扩大了宣传影响,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浓墨重彩聚焦

从去年5月开始,《十堰日报》就在一版和其他版面刊发报道,浓墨重彩进行聚焦。先后刊发了《郧西三年扶贫搬迁万余农民》、《连片开发城乡统筹文明引领――竹山探路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张湾区实施整村推进抓好产业扶贫》、《让笑容在农民脸上绽放――郧县扶贫攻坚纪实》、《房县“县乡联建”活动成果丰硕》、《喜看“水都”换新颜――丹江口市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纪略》、《郧西:让“城”与“乡”越来越近》等稿件。与此同时,推出了一批专刊,如《村村通,通向山外的幸福路》、《新农村新面貌新生活――竹房城镇带房县片区建设掠影》。这些专刊图文并茂,表现形式新颖,舆论引导有力。理论版也在相关专栏刊发一批理论文章。

表现手法多样

《十堰日报》全面运用消息、通讯、图片、系列报道、组合报道、专题深度报道、理论文章等各种体裁,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及时、全面、深入做好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的宣传报道。同时在新闻包装上力求出新出彩,用版面渲染手法体现宣传价值,实现宣传效果与阅读的统一,从而使稿件内容与版面表现形式实现完美结合,体现了党报特色和水平。

强化策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