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范文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题研究工作方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

第1篇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83-02

电工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一门关键性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兴专业、边缘学科的不断出现,给电工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行知先生提出“在做中教,乃是真教,从做中学,乃是实学。”因此,对《电工学》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了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对电工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全面改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的高技能人才。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电工学教学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

“电工技术”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及控制;“电子技术”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基本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计算。随着现代化社会对学生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在教改活动中请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根据知识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删除那些陈旧的、次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推导过程,降低课程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使他们树立学好专业课程的信心和决心。补充目前工业企业生产中的新知识、新内容,尤其是新器件在相关领域的使用,从而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同时,可将优化的某些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块中包含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根据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制定各模块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针对知识点和技能面确定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等内容,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为主,推行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实训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边做实验边讨论,引导他们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必将显著提高,激发学习兴趣。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电工学“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极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要有驾驭课题、组织教学的能力,还要具备工程师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双师型”的人才,才能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工作。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项目的。我们在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某电子产品的制作为工作任务,比如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数字钟电路,这个项目中整合了门电路、计数、显示与驱动、振荡器等知识点。学生在清楚工作任务的同时,要设计出布局合理的电路,在正确安装电路后,能检测并能排除电路故障,使电路正常工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统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动手体验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概括起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阶段:

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查找、分析和整理相关信息。

2.制定工作计划阶段

本阶段中,学生按照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通过讨论确定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等,并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这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3.项目实施阶段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EDA软件进行仿真设计,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翻阅资料、修正电路来消化各知识点,完成理论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转化。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根据仿真电路,在实验箱搭接实际电路,验证器件功能,出现故障,小组讨论、查找并排除。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各种器件的规格、型号及性能,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检查、评价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可改进的方法。并对本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同时还要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

从实践中看,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使之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过去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实验成绩占的比例非常小,甚至有时还不计成绩。为综合评定学生的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单独考核

实验考试可以考核学生对仪器功能、实验原理、数据分析、实验电路设计等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考核学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技能、故障排除及实验数据的测试及分析处理等知识,实验考试的内容分基础实验和设计实验两部分,基础部分占40%,设计部分占60%,教师精心设计多套实验操作考题,并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学生各自的测试内容可以采取抽签方式决定。

2.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评定可分为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3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占40%,对实验提出好的改进意见,对在平时创作等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分。

3.理论课考试

理论课成绩仍然采取考试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理论课成绩和实验成绩综合而成,各占50%。

4.尝试开卷考试

第2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发展;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职业成长规律

现代职业教育认为,有效学习是指学生在真实工作情景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满足就业需要,还要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奠定持久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文件。课程体系方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最核心内容,是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工学结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被大众所认识。在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科学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和我国国情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模式。

本文围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对其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进行了研究和实践,较好地完成了课程体系的构建任务,对其他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以市场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前提是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为此,我们制定了行业企业问卷调查表、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等,面向三峡区域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回收整理34份企业调查表和大量毕业生调查表,提炼出了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和知识需求情况,形成了全面而准确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报告,为后续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定位及实践专家研讨会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和重要依据。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可以从事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使用、运行管理、技术改造和维护修理,数控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修理等工作。三峡区域有许多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机电设备,特别是宜化集团、安琪集团、稻花香酒业、娃哈哈饮料厂、三峡烟厂、红旗电缆厂等大型企业,每年都需要大量中间层次的工作人员。另外外地需求量也很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还可以输送到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为我院机电专业群的龙头专业,2007年成功申报湖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随着2008年我院成功申报省示范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机电一体化专业也被确定按示范专业的目标进行建设。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和三峡区域经济的发展,结合国家对高职培养目标的总体定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确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主要面向三峡区域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于机电行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同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确定的职业岗位群是:

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装配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管理和检测维护;机械零件加工;机电产品的质量检测及售后服务;车间班组等基层部门的管理。

二、以职业生涯成长为背景寻找典型工作任务

每一种职业都对应着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人的职业成长不是简单的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和积累,而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即经历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发展阶段。

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在职业的某一行动领域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同时完成该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多数是开放性的,可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是从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岗位工作任务中分析提炼出来的,它体现了一组难易程度相当、工作要素相近的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共同特征,而不针对具体的企业和个人。因此,寻找典型工作任务首先要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人手。

岗位工作分析是对某一专业的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各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任职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分析的岗位既包括毕业生可直接上岗/就业的岗位,也包括经过5一10年的自主发展后能够适应的岗位。工作分析包括岗位工作内容分析和对岗位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

我们制订了《企业实践专家个人职业历程调查表》,对宜昌周边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实践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回收上来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整理出一系列工作任务,比如:机械装配、电气仪表安装、数控机床操作、电气设备维护、自动线设备检修等等。

在上述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挑选出部分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例如: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以及技术科等基层部门负责人。这些专家目前都从事着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工作任务,有着l 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有着中职或高职教育背景,且都服务于大中型企业、承担整体化和综合性的工作任务。

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的作用就是通过与企业实践专家的深度交流,借鉴他们丰富的职业经历,寻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按照不同的阶段、重要的经历和变化对各自的职业成长过程进行了描述,列举了各阶段实际从事过、有代表性特别是有挑战性、能够提高工作能力的工作任务实例。将这些任务进行归类整理,我们寻找出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6个典型工作任务。

人的职业成长必须经历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发展阶段,为此必须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排序,为后期设计符合职业成长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奠定基础。我们将6个典型工作任务依序排列为:室内综合布线、六角螺帽(钳工)制作、机械零件加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机电设备维修、自动线运行调试和维护修理。

三、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要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学习,必须找到能渗透学习内容的载体,让学生不但借此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最终获得综合职业能力。这些重要的载体就是典型工作任务。

常用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模式有项目课程、任务驱动课程以及学习领域课程等。“学习领域”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理论

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是从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包括“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及工作要求等)。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学习领域课程又需要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所以并不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但它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且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景中学习“如何工作”。

项目课程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课程也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强调对工作过程的规划,分析思考及反馈等,也可以反映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领域与项目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项目课程的随意性较大。学习领域的内容更庞大,经常以教学项目的形式出现,但有时也有一些工作过程不完整的学习情景。

我们依据找出的6个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出6个项目课程和3个学习领域课程。6个项目课程包括:室内综合布线、六角螺帽(钳工)制作、电机及电气控制、机械零件加工、机械零件数控加工、PLC应用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包括: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维修以及自动线设备的运行调试和维护修理。

项目课程或学习领域课程符合主体性教育思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开发成项目课程或学习领域课程,特别是一些理论为实践服务的课程。在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实践中,这两类课程可能长期并存。

由此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由通识、专业基础、专业实践、专业拓展和公共选修五大模块组成。其中,通识模块主要有:形势与政策、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等,专业基础模块有:高等数学、机械识图与CAD绘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项目课程)、PLC应用技术(项目课程);专业实践模块主要由学习领域课程、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和余下的项目课程、顶岗实习等组成;专业拓展模块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岗位方向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将来的岗位迁移需要和再学习能力需要;公共选修课程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四、结束语

人的职业能力发展不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它需要具体的学习环境。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过程就是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研究必须将职业资格研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课程设计与教学分析等结合在一起。

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实践,是一项新颖而又艰巨的工作,对高职院校的师资和实践环境都是巨大的挑战,后面还有大量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课程标准等工作需要继续完成。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摸索、总结、改进,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3篇

今天举行XX县中小学立项课题结题年活动动员大会暨结题培训班。参加此次活动的是今年结题的负责人和部分学校的领导。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贯彻落实县教育局结题年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切实开展立项课题研究工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从而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和科学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刚才,县教研室XXX通报了我县“十一五”规划以来课题立项、课题结题的情况,组织学习了《XX县中小学立项课题结题年活动动工作方案》,龙XX一中和XX中学课题组的同志介绍了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做好结题工作的经验,XX同志作了结题讲座。

下面,我就如何开展结题年活动、做好今年的结题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一、我县课题研究工作和简要回顾

我县从“十五”规划以来(20__—2013年),经过教研室统一组织向上级申报立项的课题共810个(不含电教站等其他部门组织申报的课题和学校自行申报的子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14个,省级课题81个,市级课题715个。“十五”规划(20__—20__年)立项了66个课题,其中52个课题由于超过结题时间太久而作废,不能再申请结题;20__年立项的6个国家级课题也作废。 “十一五”规划以来(20__-20__年)立项的课题共463个,到2014年12月前应该结题的课题403个,除了作废课题6个和已经结题的课题84个,还应该结题的课题313个。

“十五”规划以来,我县课题研究有五个特点:(多处略)

1、课题立项的数量逐年增加。

2、大部分的学校的都立项有课题。

3、课题研究工作学段越高形势越好。从课题立项、课题结题的情况情况,高中比初中好,初中比小学好。到2013年,已经结题的课题100个,其中高中55个,占55.00%;初中38个,占38.00%;小学7个,占7.00%。有29所学校结有题课,其中小学有5个中心小学;初中有18所学校;高中有6所学校。

4、课题研究成果的档次逐年提高。

5、课题立项多结题少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明确开展结题年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活动目标

1.开展结题年活动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对中小学立项课题的管理,督促和指导课题组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开展结题年活动的目标。一是通过开展结题年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题研究水平;二是通过开展结题年活动,全面清理整顿通报我县“十一五”规划以来(20__—20__年)立项课题立项和情况,为学校督促教师做好结题工作提供依据;三是通过开展结题年活动,督促课题组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力争“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期间应结题的课题的结题率达到80%;四是通过开展结题年活动,引导教师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优秀成果,提升课题研究成果的品位,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对做好立项课题研究工作的要求

1、要深刻认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许多名师的长成历程证明,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课题研究,对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县教学改革的历史证明,没有刘业伦就没有“初中语文三段教学法”这个课题,反之,没有“初中语文三段教学法”这个课题,也就没有刘伦这位享誉区内外的教改名师,更没有参与研究“初中语文三段教学法”而成长起来的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二是课题研究的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学科化水平。承担了课题,就让教师的教学研究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就会避免了教学研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研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研究出来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才会有价值,有意义。三是课题研究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大量的实践证明,“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不是一句空洞的标语口号,而是名校成长发展的历史见证。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没有科研就没上不了品位,就成不了名校。

2、要彻底克服课题研究的错误思想。据调查,当前课题研究中存在三种错误的思想:一是功利主义。有些老师认为,课题研究只是为了评职称能够加一两分,职称问题解决了,课题研究也就终结了。二是认为课题研究影响教学工作。有些领导、老师认为,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冲突,甚至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所以不积极申报立项课题或者立项了也不认真研究。以上的思想都错误的,必须彻底克服,否则课题研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三是营利思想。有些为以营利为目的为别人申报课题、为别人结题。对这种错误思想和行为,我们坚决反对,一经发现还通报批评,严重的还有进行组织处理。同时,我们也坚持反对请别人帮助自己申报课题、结题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3、要大力加强对立项课题的领导和管理。参加此次培训的有不少是学校的领导。要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从学校领导到课题组长都要切实加强对立项课题的管理。一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要抓课题研究当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师生、学校的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抓严,抓细,抓实,切实抓出成效。二是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要带头搞课题研究,给老师们树立一个重视课题研究、带头开展课题研究的良好形象,以带动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在这方面,从过去到现在,我县一批校长、支书都亲自承担有市级以上的课题,在课题研究方面亲力亲为,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优秀的研究成果,龙潭一中邹妍锋校长还出版研究专著。这些校长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三是要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管理机制,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 行。各个课题组要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按照课题研究计划,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各学校要对“十一五”规划以来立项课题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整顿,该开题要开题,该研究的要研究,该结题要结题,不要让立项的课题变成空题和死题。

4、课题组要扎扎实实做好结题工作。县教育局《博白县中小学立项课题结题年活动动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今年将根据课题研究工作成绩和课题研究成果档次评选出2014年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以后每年都根据当年结题情况评选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我们初步确定,以后每年的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将根据各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研究成果的级别、等级来确定。因此,课题组长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带领全体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全体课题组成员也要听从课题组组长的安排,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按时向课题组递交研究总结、研究心得、研究论文等材料。不听从指挥、不服从安排、不完成自己研究任务的成员,一律不得评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第4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价格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

价格是经济的晴雨表,通过积极的价格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通过纷繁的价格表象把握内在的经济运行规律,从而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提高价格工作的话语权和权威性。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分别召开党组会议和全局会议,对价格调研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刻阐述,对价格研究作进一步安排,进一步增强大家对价格调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为加强组织领导,我局将专门成立价格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工作的督促检查及年底考核等工作,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突出重点,明确分工,确保价格研究工作质量

根据省市价格调研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物价工作实际,本着“突出重点,深入研究、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原则,将以下几个课题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一是“借助价格服务进企业工作平台,打造价格公共服务品牌”。近年来,以“价格服务进企业”等七进为主的价格服务进万家工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为进一步打响价格公共服务品牌,更好地服务于我县的经济发展,我局将“价格服务进企业”作为本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之一,围绕“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打破传统工作定位,拓展服务职能,力争更重要的角色”这一中心任务,通过深入研究,搞清楚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是什么,我们服务工作的切入点是什么,提出下一步为企业服务的重点和方向,全面改进为企业服务的质量,提升为企业服务的水平。此课题负责人为董方明。主要负责科室为检查所。完成时限为2012年8月底。

二是“居民集中供热分户计量问题探讨”。供暖价格历来是群众高度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之一。此课题重点是探索和开阔思路,寻求合理的分户计量方法和定价方法,为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提出对策,当好参谋。此课题负责人为傅书余。主要负责科室为业务科。完成时限为2012年8月底。

三是“搞好价格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充分掌握价格话语权”。充分发挥价格监测信息平台的预警、分析、研判作用,做到对市场价格动态的及时、全面掌握,是充分掌握价格话语权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因此,本年度我局将价格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列入重点调研课题之一。重点研究探讨如何使价格监测平台建设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如何使价格监测信息更好更快地转化为服务于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居民生活的有生力量,如何提高价格工作的权威性和话语权。此课题负责人为郭传贤。主要负责科室为监测中心。完成时限为2012年8月底。

三、细化措施,狠抓落实,争取价格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确保调研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促进我局价格研究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结合目前我局开展的“加大工作执行力度,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活动”,进一步细化价格研究工作措施,确保各科室在八月底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一是加强对价格调研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调研人员的思想修养、敬业精神、专业水平、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我局本年度计划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和组织外出培训等方式,对调研宣传人员加强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理论素养的培训,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和眼界,提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打造高素质、全方面的调研队伍。

二是注重实地调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准备于4月份和6月份开展两次“进一线摸实情”活动,相关课题组可以有计划的自行组织与服务对象座谈、征集意见和建议等活动。

三是加大工作督查力度。课题组每月一次向党组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具体责任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定期沟通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局党组将随时关注进展情况,切实加大工作指导和督查力度。

第5篇

海北州电化教育工作自1996年12月州教育局电教室成立后正式起步。十多年来,我州广大教育工作者克服电教工作起步晚、底子薄、人员和经费紧张的局面,在历任州、县教育局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使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在中小学逐步得到了普及和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信息化师资队伍得到了有效培养、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方式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在广大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的观念深入人心,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氛围基本形成。尤其在近几年,全州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我州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性举措和实现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繁荣的重要突破口,想方设法,通过争取项目和地方自筹等方式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电教工作一度受到中央电教馆和省电教馆肯定与表扬,我州电教事业逐步步入稳步发展的轨道。

一、全州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海北州在国家、省上的大力支持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州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先后争取和实施了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青海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第二批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信息技术教育项目"和"青海省乡镇中心小学局域网建设工程项目"、"中央民族教育专项补助信息技术教育专项经费"等项目,并在此基础上,自筹资金,努力改善学校信息化条件和环境。目前,全州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中小学校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有力的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为实现教与学的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二、各级电教组织机构不断得到健全和完善

为了保障全州电教工作的协调发展,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下,海北州教育系统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州、县、校三级电教机构和三级技术保障队伍,不断理顺和强化工作职能,深化工作范畴,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目前,州、县教育局现有电教机构5个(独立设置3个、挂靠教研部门2个),电教管理人员11人。建立和完善了包括设备管理、教师培训、教学应用、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师考核、教学研究等内容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各级电教组织机构在远程教育项目实施、教师培训、课题研究、资源建设和管理、技术服务、举办各类赛事、标准化学校建设等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认真履行了职责。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措施完善确保了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推广和普及应用工作。

三、认真做好不同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发展方案,明确发展目标,确保工作落实

从2000年至2012年,全州教育系统在逐步建立健全各级电教组织机构的基础上,根据电教工作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地先后制定了《海北州电化教育发展规划》、《海北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达标活动实施方案》、《海北州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效益发挥方案》、《海北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与管理工作规范评估办法》、《海北州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制度》、《海北州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规范评估办法》、《海北州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规划》等十余个规范性文件。同时,我州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海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及青海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规划》和《海北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制定了《海北州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方案》计划到2015年,使全州100%的中小学校建成数字校园网,建成州、县教育城域网,力争使100%的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乡镇以上幼儿园联入海北州教育城域网,实现省、州、县,校四级互联的教育资源网络,全州基本实现以数字化校园网为标志的"班班通"、"校校连";建成丰富的以本州学科资源为主体的全州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及其管理应用体系;建立一支以网络管理员为支撑的信息技术管理队伍,以学科教师为核心的资源建设及应用队伍;在教育管理、学科教学诸多方面创新信息化教育工作方法或应用模式,使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多年里所出台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海北州基础教育信息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各阶段工作重点,确定了信息化发展的规模、实现途径和预期目标任务,并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有效落实,确保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协调、稳定和持续发展。

四、抓实抓好教师培训工作,确保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

多年来,针对我州广大农牧区中小学教师缺乏、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较低的现状,全州电教工作紧紧围绕服务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加强领导,突出实效,把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作为长期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

1、多年来,先后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省、州、县、校级信息技术项目、远程教育、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等培训,培训人数达21200多人次,并组织开展了全州性的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轮番培训,培训人数达6000多人次。

2、狠抓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自2004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全州中小学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学科教师培训项目"工作,截止目前,完成了2100多人次的培训任务;从2007年起,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开展了"全州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截止2012年,完成了1200多人次的全州中小学教师的初级培训任务,目前正在开展中级培训及考核工作。

3、有针对性地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骨干教师举办了"计算机硬件维护和网络基础知识"专题培训班和"教学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班,有效提高了计算机教师的业务素质,缓解了全州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紧缺的困难,为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打下了基础。

4、注重对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等人员的培训工作。近年来,对全州电教专职人员和部分中小学校长集中进行了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电教工作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培训人员达300多人次,并多次组织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观摩活动。同时,在2011年组织完成了全州900多名教师参加的远程"国培计划"培训工作。

通过扎实有效地培训,使传统教育遗留的陋习逐步得到了改观,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有了明显转变,培养和带动了一大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大胆探索新模式的中青年教师,使师资队伍逐步具备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技能和素养。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使信息技术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逐步变为现实,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认真组织开展各类赛事活动,夯实基础,强化应用

自1998年起,海北州连续十多年组织开展了全州中小学教师电教论文评审工作,参评论文达1699多篇,其中获省级奖励的论文达290多篇;自2003年起,连续组织开展全州教师教学课件评比活动,共征集到参评作品1536件,其中有230多件作品获得省级奖励;自2001年起,连续组织开展了学生电脑作品评比活动,共征集到参评作品594件,其中获得省级奖励48件。通过组织开展各类赛事活动,达到了以活动为切入点,激发、影响和带动广大中小学师生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应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使师生信息化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

全州教师电教论文评审、教学课件评审和学生电脑作品评比已成为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和水平,相互交流学习的有效途径,成为我州电教每年的常规工作。

六、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力促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

围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这个重心,州、县、校电教部门积极组织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促教改,从教改成果见效益。多年的课题研究中,全州有12个课题(全省确定的重点课题38个)被青海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确立为省级重点课题,13个课题被确立为一般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和总结,各课题组顺利完成了各项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和一般课题研究工作,并顺利结题。同时,在省电教馆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州有6所中小学先后被确定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6所中小学相继组织开展了三轮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通过课题研究,一方面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研究的内容付诸教学实践后取得显著成效,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使信息技术渗透到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了广大教师互帮互学,团结协作,共同研讨,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氛围、教学过程、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良好氛围。

七、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体系逐步建立

全州建立和完善了教育行政部门负总责,州、县各级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职能,电教、教研、督导相互配合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强信息技术骨干队伍建设,把有能力、懂技术、懂教学的人员充实到州、县电教部门,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信息技术教育骨干队伍,保障了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考评力度,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到教育行政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畴,逐步形成了州、县、校三级职责明确的考评机制。

第6篇

我们第一中学始建于1984年,是一所全日制农村普通初中,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一线专任教师66人,学历合格率100%,学历提高率达92%,中高级教师40人,其中拥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4人;有三个年级,16个教学班,现有在校学生667人。2019年开学以来,我们以科研课题为引领,全力打造高效课堂;以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校为目标,切实提高整体队伍建设水平;以全面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真正凸显依法治校的时效性;以创建标准化学校为突破口,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以落实责任制为手段,坚持安全和稳定工作常抓不懈;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抓好三乱治理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可以说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现将这阶段学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几项重点工作的简要回顾

1、以组为单位,围绕各课题组研究的核心,开展了主题汇报课、研讨课活动,把课题研究和实际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创设了全面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氛围。

2、按照局党委和镇党委的部署,我们学校党支部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了把活动推向,我们还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大手拉小手”活动。

3、按照义务教育办学标准的要求,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在反复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善了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及相关的考核方案和评比细则,并已形成汇编。

4、以创办德育特色学校为重点,突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在强化管理,开展常规活动的同时,还全面开展了“创建节约型学校”活动。

5、落实国家、省、市治理三乱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方案,完善制度,落实包保,层层签订责任书。

6、坚持安全和稳定工作常抓不懈,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安全演练等活动。

7、历经多年多方努力,我校综合办公楼、食宿楼工程4月中旬全面开工,预计暑假开学投入使用。

二、 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做法

1、 教材研究工作旗开得胜

历时6天,分两个阶段进行的教材研究工作,我们按照《扶余市教育局2019-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材研究安排意见》的布置,本着务求实效,提高质量这一原则,我们首先制定教材研究工作方案并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在认真组织政治、业务、法律、安全等学习、辅导、研讨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制作一周教案;还组织召开了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议,通过了学校各项工作计划,制发了学校工作运行表、教学历和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制度及相关的考评细则;特别是我们重点落实了控辍包保责任制,全员家访,重点包访,把学生流失率降到最低程度。经过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相关部门的精心组织,经过各位教研组长的通力合作及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圆满地完成了教材研究工作的各项任务,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到位

学校在完善教学精细化管理各项制度的同时,还制定了《备课规则》、《上课规则》、《作业设计及批改规则》、《辅导规则》、《考核规则》、《复习课规则》、《试卷点评课规则》、《集体备课规则》和《教学质量奖惩办法》等,这不仅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且各项细节工作有章可循。使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履职尽责,真正实现堂堂清、天天清。为了强化教学工作过程管理,学校还完善了《课堂教学评价表》、《教案制作评价表》、《作业批改评价表》、《辅导评价表》和《质量验收评价表》,对过程性工作实施定期或随机量化考核。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尽职尽责,认真考核,并记好每一次检查考核记录。为了强化骨干教师管理,我们完善了《骨干教师管理制度》,给他们压担子、搭台子、结对子,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为了切实强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我们校长、业务领导还经常做业务讲座和听课报告,整体都是围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为全面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3、中考复习备考紧锣密鼓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我们把抓好毕业班复习备考工作,当成本学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学初,业务校长王志远就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听课,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召开了第一次中考备考工作会议,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导主任王世忠就如何制定复习计划,如何提高复习课效率讲了具体意见。3月14日,召开了中考百日奋战誓师大会,校长刘晓峰做了题为《顽强拼搏,务求高效,全面打赢中考攻坚战》的动员讲话;王志远校长就如何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复习方法、科学利用时间、提高复习效率讲了明确要求;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分别作了表态发言。5月4日召开了有家长代表参加的毕业班师生考前动员大会,会议落实了局里的中考招生工作会议精神,还对考前抓好总复习做了明确部署。

第7篇

一、我校和谐德育科研工作目标

在总课题组“和谐德育论”的指导下,通过《和谐成长》的深化研究及使用,预先设定道德实践所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形成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德育教材,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熏陶道德情感、完善道德意志、疏导道德行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充分、自主的发展;树立德育科研典型学校,充分调动学校各级科研力量,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二、我校和谐德育科研工作要求

1、加强学习,认识到位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教师学德育理论,让教师充分认识《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课题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⑴、强化首位意识。

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抓不好,其他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要充分认识“道德的力量”、“德育的价值”,坚决摈弃重视考试、轻视德育的种种错误做法与危险做法,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⑵、强化科研意识。

素质教育深化的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是搞好科研建设。教师要充分认识“德育科研的力量”,主动地给自己提出科研的任务要求,开展德育科研,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⑶、强化课题意识。

教师要以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使科研走进课堂、走进班级,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的和谐德育科研氛围。同时,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要重视课题申报、研究和推广。

2、思路清晰,注重过程

我校和谐德育科研是是由广大师生参与研究与实验,在总体思路指导下,运用总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和谐成长》为突破口),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验证与丰富总课题的研究成果,群众性、实践性是本课题的一大特色。主要是着眼于提高德育实效与办学水平,创新德育途径,以“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为具体目标、为一线师生搭建一个“三出”大平台。

课题研究不是个别人申领课题后独自研究或少数几个人合作研究,撰写出研究报告就大功告成,而是从所选择的具体课题入手,努力构建相对稳定的校本特色和谐德育体系,因此,学校要采用“全过程质量管理”课题管理模式,即动员全体成员,跟踪指导与服务课题全过程,有效调控影响课题的全部因素,持续改进研究方法和工作方式的一种课题管理模式。

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艰苦工作,只有扎实的过程才产生出高质量成果。因此,要切实加强课题实施过程检查、跟踪指导和服务,对部分科研薄弱的班级、新人和新题加强指导、培训,投入必要的科研经费,确保研究计划稳步推进,研究过程扎实开展。

⑵、积极开展有针对性校本培训,课题研讨活动

学校要调动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积极性,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多角度、多形式、多途径对教师进行科研培训。可以结合某项课题的具体研究工作展开研讨,可以围绕一个突出问题、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习,也可以集合学校内一些课题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交流、推广。尤其要针对常用的、典型的和先进的科研方法的选择、实施和结果分析处理等内容,搜集典型案例进行有计划系统性研讨、培训。

同时,课题研究还需要学校的校长的重视,要有经费的支持、时间的保障,以及对科研教师的科学评价,都是课题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⑶、对课题研究过程的调整要合理合法

①、课题方案的调整。有些课题最初设计得比较大,在研究时发现不好落实,于是有些题目会出现缩小研究范围的情况,这时就要调整研究方案;还有的课题在研究时发现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故而也需要调整方案。

②人员的调整。包括人员的调动和人员的退出、加入等情况,这也是课题研究中的必然。

③研究内容的调整。有些研究内容不能落实或有些内容需要增加,这时会有删减或增加研究内容的情况。

④随着研究的推进,还要根据其他相关课题研究的进展来调整自己的课题,如果别人的研究走在了自己的前面,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再重复地探索,而是借鉴别人的经验进行验证性研究即可。

3、工作到位,出好成果

⑴、在课题立项后,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建立健全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②组织课题论证,拟定研究方案;

③健全相关制度,制定年度计划(包括课题组例会、学习、检查、树立榜样、成果申报等);

④用好载体《和谐成长》(也可以根据实验需要,丰富和创新《和谐成长》的内容和实验方式);

⑤定期组织培训,建设科研队伍;

⑥重视阶段检测,认真抓好年审;

⑦积极迎接年会,申报科研成果;

⑧重视积累资料,做好结题准备。

⑵、指导老师写好科研论文

许多老师对论文的撰写存在一定的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表达有困难。第二,没有材料可写。第三,没有理论依据。有些教师手头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中例子,但是,不知道怎样进行提炼。写出的论文好像小学生写的记叙文一样,评比不能得奖。课题研究正解决了论文写作的问题。进行课题研究,除了实践,必须在平时做些文字积累。而经常性地动笔,能使你的笔头自然变得顺畅。平时有了丰富的积累,没有材料可写当然就不可能了。课题研究强调依靠相关的理论支撑,写作论文没有理论依据的问题同时得到了解决。因此,课题研究,会使教师写出优质的论文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

三、我校和谐德育内涵的深化研究

1、以“小课题”探究为突破口,立足课堂,师生共同研究

⑴、我校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是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

①从研究目的看,“小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比如:研究如何让经常迟到的学生不迟到,研究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研究如何在班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问题等等,这些课题都是贴近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是有实效的课题。

②从承担者的角度看,“小课题”由教师个人或小组确立并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

③从研究内容看,“小课题”研究的是教育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教师真正参与其中,能够及时反思、总结,这种来自于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的“小课题”研究,必定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④ 从成果表达方式看,“小课题”研究成果表达除了研究报告以外,还有它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我校所有有教师均建立有柳州教育都乐博客,成果的表达方式可以在博客中展示,与同行们共同交流。

⑵、我校的和谐德育开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①、因为我们提倡“以班级管理或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确定为个人的研究课题,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使科研走进课堂、走进班级,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的和谐德育科研氛围。

②、实行老师申报为主、学生参与科研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高班级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和谐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班级氛围,发挥班级功能,提升班级形象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学生品质培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班风建设以及各类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⑴、用和谐的班级文化陶冶学生

①、让教室具有文化特质----教室布置、环境熏陶。主要通过名人警句、班号、班规、学生座右铭等构成教室文化气息。

②、让班徽闪亮,让班歌嘹亮,让班号添彩。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徽、班歌、班号、班服等,亮出自己的风采。

③、每人一句座右铭,引领个人发展方向。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座右铭,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⑵、制定发展计划,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实现学生自我激励。

①、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包括近期、中期、远期规划。

②、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包括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商量制定符合自己班上学生情况的班级奋斗目标。

近期目标(一周或一个月)、中期(一个学期或一年)、远期(三年)。

制定班级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班级的未来发展方向。

⑶、规范班级制度,人人争创文明。

围绕学生学习纪律、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制度执行、班务管理等方面来把握重点内容、进行制度设计;在制定方式上要反映民主性和群众性。

⑷、建立班级自主管理,实行学生自我教育。

比如高一(11)班的口号是:我的班级我建设,我的成长我做主。

高二(3)班的口号是: 名牌重点不是梦,关键在行动。

高三(15)的口号是: 没有淘汰,只有先后;没有失败,只有磨练。

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班干例会;学生家访;学生“导师制”;学生自己主持主题班会;家长会;班级信箱等。

3、以活动为载体,以特色为主体,有效创新《和谐成长》内涵

主要通过系列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我们的工作主要结合学生成长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既注意抓好常规,又注重研究,创新方式,拓宽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以特色为主体,开展一系列适合我校发展的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丰富和创新《和谐成长》的内涵。

主题活动课是学校或班主任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型课程形式。它从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出发,确定教育主题,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⑵、主题确定

①、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主题教育每月一个大主题、每周一个小主题。

②、教育内容的确定,主要通过科研处、政教处以及高一、高二年级科研副组长共同协商,于开学一周内制定好计划,把本学期所有的活动主题公布在和谐德育工作研究计划中,让老师有所准备。每周还要把当周的主题公布在“学校工作安排”上,让学生、班主任有充分的准备过程。

③、不同的班级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另选主题。

⑵、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形式

①、国旗下讲话:由学生国旗下演讲、老师的赠语、行政领导的发言组成。讲话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主题而展开。

学生国旗下的演讲:由高一、高二各班轮流上岗,每周轮一个班,由1-2名学生演讲,讲话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本周主题,以身边人、身边事为主要例子,倡导校园文明,宏扬榜样力量,提高学生自我教育。

老师的赠言:每个星期由2-3位老师主讲,主要由优秀班主任、刚获得重要荣誉的优秀教师、或者是德高望重、名声在外的老教师,也有刚刚毕业的年轻老师组成。每位老师送给全校师生一句或一段自己认为最鼓舞人心的话,给师生们受到启发。

行政领导的发言:主要由校长、德育副校长和政教处领导组成,就本周的主题教育进行“画龙点睛”式的鼓动发言。

②、开展系列主题班会。

我校主题班会主要由学生主持、班主任引导或总结。可以有交流、讨论,但主要以“实话实说”的个人发言为主,每个同学都能在班会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达到解剖自己、提高自己的目的。每次主题班会都要写好班会教案,并做好班会记录。

班会课比赛采用“开放性班会”的形式:学校安排领导点评、各班邀请科任老师、家长、社区代表参加,这种开放性教育可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提高育人效果。

③、黑板报,以及广播站的宣传报道等。

多渠道、多方位的主题教育活动,使我校和谐德育得以健康、有效的发展。

本学期,我校主要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下:

1、开展感动校园系列活动

⑴、观看中央电视台《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颁奖晚会,学习和感受《2008感动中国》10大人物的感动事迹。

播放时间:3月2日--4日,每天播放2-3个人物

⑵、通过主题班会课,开展《2008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大讨论、并开展黑板报评比。

时间:3月9日(大讨论)、3月16日(黑板报评比)

⑶、在高一、高二年级开展“感动就在我的身边”感动校园征文比赛。

时间:3月下旬

⑷、在高一、高二年级开展了“感动就在我身边”的《感动校园》摄影、书画比赛

时间:4月上旬

⑸、在高一、高二年级开展了“感动就在我身边”的《感动校园》演讲比赛

时间:段考后两周

⑹、开展“感动就在我身边”的《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活动

时间:4月下旬

⑺、开展“感动校园”人大人物颁奖晚会

时间:5月初

㈡、开展每月一个大主题、每周一个小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

月主题周主题

3月

感动

中国、

感动

校园3月2—4日观看中央电视台《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颁奖晚会

3月5日开展学雷锋活动

3月9日开展“让爱在心中飞翔”主题班会

----《2008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大讨论

3月16日开展“感动就在我身边”的主题班会

----说说自己身边的感动人物

3月23日开展“感受关爱,勤奋学习”主题班会

----怎样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段考后两周开展“感动就在我身边”演讲比赛

4月

“四月的怀念”

爱国教育4月5日--6日清明扫墓活动

4月13日开展“四月的怀念”主题班会

----铭刻历史、珍惜生活

4月20日开展“爱在这里起步”主题班会

----爱国主义教育

4月27日开展“学会分享更快乐”主题班会

----利他行为教育

5月

“阳光五月”心理健康教育5月4日“5.4”青年节活动

5月11日开展“给生命找一个主题”主题班会

------生命教育

5月18日开展“阳光总在风雨后”主题班会

-----抗挫折教育

5月25日开展“爱拼才会赢”主题班会

----竟争意识教育

6月“路在脚下”理想信念教育6月1日开展“崇高的理想,成功的一半”主题班会

----理想信念教育

6月8日开展“梦在心中路在脚下”主题班会

----理想信念教育

6月22日开展“做时间的主人”主题班会

----惜时教育

第8篇

——XX中学电化教育先进事迹材料

山西省XX中学是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示范高中。多年来以教育教学质量高,各项工作领先而享誉三晋。新世纪历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当今教育会产生深刻的、革命性的影响,认为现 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势在必行。因而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加大软硬件投资力度,以课题科研为指导,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工作,取得优异的成果。作为电教先进典型,山西省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现场会2004年在我校召开。

一、硬件建设

从2001年校园网一期工程至今,学校共投资近千万元用于信息技术硬软件设施的配套。目前,学校拥有三层交换的千兆校园网,连通了各处室、各教室、教师办公室及家属住宅楼;网络中心配备了服务器、WEB服务器、文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一卡通”数据库服务器、图书管理服务器及4台教学资源服务器,为校园网资源配置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为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装配微格教室、多功能报告厅、4个学生机房、校园电视台。实现“班班多媒体、室室有电脑、家家通网络”。为信息技术在我校的应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资源建设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校园网软件资源建设,投资几十万建成包含大型教学资源库、在线资源、校园网应用软件系统等较完善的校园网资源系统,总量达4T。目前配备有《清华同方资源库》、《北京四中资源库》、《中央电教馆资源库》、《同方电子期刊库》、《智能出卷系统》、《电子图书系统》、《101网校》等大型资源库;建成了集内外网于一体的大型资源集成系统——XX中学网站;学校还组织人手自行编制了《校园信息系统》、《教师交流园地》、《学生研究性学习平台》等用于学校办公,教师交流,学生辅助学习的平台系统。

三、以课题研究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003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中学校园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已顺利结题并双双被评为优秀课题;承担的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研究》、《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教育研究》,省13150课题《中学校园电子校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正在研究中。

我们本着课题研究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原则,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学校相继出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案》、《整合评比方案》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及工作方案,并采取每年开展一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每学期进行优秀课例、优秀设计方案、优秀课件、优秀论文评比等活动,强化和推动整合工作的开展。学校还采取了开办月刊《信息技术导航、整合研究动态》,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举行日常培训和假期集中培训相结合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理念的培训,大大地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得到很大改变,对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生的学习

我校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同时,还着重研究了信息技术直接应用于学生的学习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行资源大开放,校园网所有教学资源和英特网上与教学有关的资源对学生开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学校开发了英特网资源导航、研究性平台和学习讨论区,建立了教研组及教师个人主页,这些软件都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非典期间,我校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开展了形式多样远程教学活动。我校电视台演播大厅开办了《空中课堂》电视直播,播出高一高二高三各科课程150余节。同时还在网上开辟了学习资料下载和各科学习讨论区,学生从网上下载资料进行学习,做到了休息不停课。

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开展,强烈冲击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悄然发生着变革,学生的学习态度朝积极主动方向转变。

第9篇

__“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的编制,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举措,正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人社事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着力解决“十三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将面临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科学设定规划目标任务,努力编制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州情实际、反映群众意愿的“十三五”规划,推动全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切实开展“十二五”人社专项规划的分析评估工作,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全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工作情况和成效经验,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三五”各专项规划奠定基础。

(二)切实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认真分析“十三五”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将面临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围绕重点任务和重点领域,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研究内容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社目标相结合,与全面深化改革涉及人社部门的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政策措施。

(三)科学设定规划目标任务。根据“十二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情况和发展环境的分析,按照省人社厅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以“人才开发”、“促进城乡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为题,分别进行研究并提出“十三五”发展的主要指标,起草和编制好“十三五”人社专项规划(草案)。

(四)研究安排重大工程项目。重大项目是规划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要结合人社工作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围绕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研究提出一批关系事业发展全局、带动作用强、亟需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并做好重大项目特别是需由财政安排建设资金的重大项目为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以项目为载体推进规划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

(五)加强各项规划的衔接协调。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加强与省人社厅、州直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使各项规划协调一致。规划衔接要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特别要加强专项规划与人社部、省人社厅有关规划的衔接,争取所提出的重大项目列入上级相应规划。

(一)领导小组

成立__“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州人社局“十三五”规划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总体协调和组织推进“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由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州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谦任组长,州人社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马崇曾任副组长,州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州社保局局长洪亚黔,州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莉,州人社局党组成员、州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张仕伟,州人社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商必彪,州人社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陈淑琳,州人社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肖堂友,州人社局党组成员、州就业局局长罗雄,州人社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岺丽为领导小组成员。

州人社局“十三五”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州人社局“十三五”规划办),负责规划编制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综合法规科,由黄莉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包括:罗定国、王安玉蓉、侯万游、梁巍、陈祥开、欧荣泽、张登纪、谭佰娟、张博彦、钟雯、梁远倩、熊鹰、何宇珵、徐璐、韦贞臣、张芊。王安玉蓉为州人社局“十三五”规划办联络员,负责对接协调工作。

(二)专项规划编制小组

成立“人才开发”、“促进城乡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三个专项规划编制小组,具体负责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相关重大问题研究及本编制小组日常协调等工作。

1、“人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小组

由州人社局党组成员、州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张仕伟任组长,州人社局公务员管理科负责人,职业能力建设科

科长欧荣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副科长(主任科员)张登纪,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谭佰娟,州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综合科副科长韦贞臣,州委组织部、州委宣传部、州委统战部、州编委办、州发改委、州教育局、州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州工信委、州民政局、州财政局、州住建局、州农委、州商粮局、州文广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州卫计委、州统计局、州扶贫办、州发展研究中心、州法制办、州外侨办、州科协等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领导为编制小组成员。“人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小组工作人员由我局涉及人才工作的相关科室、所属事业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州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综合科副科长韦贞臣为联络员,负责与州人社局“十三五”规划办的衔接工作。

2、“促进城乡就业专项规划”编制小组

由州人社局党组成员、州就业局局长罗雄担任组长,州人社局副县级干部、就业促进科科长敖银兴,州考试院院长、农民工工作科科长胡德剑,州就业局综合科科长何宇珵,州发改委、州工信委、州住建局、州财政局、州农委、州公安局、州教育局、州民政局、州卫计委、州工商局、州统计局、州社科联等单位有关领导为小组成员。

“促进城乡就业专项规划”编制小组工作人员由我局涉及促进就业工作的相关科室、所属事业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州就业局综合科科长何宇珵为联络员,负责与州人社局“十三五”规划办的衔接工作。

3、“完善社会保障专项规划”编制小组

由州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州社保局局长洪亚黔担任组长,州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主任、社会养老保险科(农村社会保险科)、医疗保险科(工伤保险科)科长孙学耕,州社保局副局长陈怀东,州社保局综合科科长徐璐,州发改委、州工信委、州财政局、州农委、州民政局、州卫计委、州教育局、州公安局、州住建局、州统计局等单位有关领导为小组成员。

“完善社会保障专项规划”编制小组工作人员由我局涉及社会保险工作的相关科室、所属事业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州社保局综合科科长徐璐为联络员,负责与州人社局“十三五”规划办的衔接工作。

根据州政府统一安排和相关程序,__“十三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阶段(__年9月)

成立前期重大课题研究起草小组,下设人才、就业、社保三个工作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

(二)基本思路形成阶段(__年10月)

各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时间和阶段性任务,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主题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初步完成各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明确本领域“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形成文稿送州人社局“十三五”规划办汇总,并按要求报送州发改委纳入全州“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重点内容。

(三)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阶段(__年11月-__年12月)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着力解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重要问题入手,完成“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报告,按要求报送州发改委。

(四)规划草案编制阶段(__年1月-__年3月)

制定__“十三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部署“十三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各专项规划编制小组根据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和基本思路,理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改革思路,形成各专项规划框架,编制各专项规划草案和征求意见稿,并按要求报送省人社厅、州发改委审核。

(五)规划编制完成阶段(__年4月-__年10月)

通过多种形式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和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组织有部门及专家进行论证和评审。对各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形成“十三五”各专项规划送审稿,按要求报送省人社厅、州政府审定批复。

第10篇

[概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国家课程方案,积极进行教研方式改革,组织指导全省教研系统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教学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指导与管理、课程改革实验与教材建设、课程教材培训、教学评价、教育质量监测,以及组织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促进师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加强教学业务管理,建立全省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课程改革] 1.组织了2008年全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抽调100多位专家,组成17个小组分赴各市,对50多所高中学校进行了评估。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是教育厅的一项制度性工作,由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分三级组织实施,由同级教研部门具体承担,每年按计划进行,原则上每3年进行一轮。2.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以及普通高中15个学科教学实施意见。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评价等方面,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3.调集了部分省内外专家,研究制定了地方课程必修科目传统文化、环境教育、人生指导和安全教育4门课的课程大纲,为课程建设、教材审查和学科教学提供了依据。

[教学管理] 1.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我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改革的意见》、《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和《关于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管理及使用意见》。2.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意见》,开展了2008年度监测工作。进行了全省8个样本县区、144所学校、5760名学生数学和心理健康情况的监测工作。3.参与了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负责进行了先进经验的推荐和审查,并主持了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论坛。4.根据教育厅的统一安排,组成检查巡视组,参与厅里统一的巡视活动,查处违规办学行为。5.开展了第三批省级教学示范学校的评审工作。6.开展了全省先进教研室和优秀教研员评选活动。共评出山东省先进教研室93个,优秀教研员370名。

[教学指导] 1.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的意见》,确定了首批省级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改革联系学校和骨干教师团队,并制定了日常工作方案。每个学科确定了10所联系学校和50名骨干教师。通过与教师和学校的信息交流与教研合作,及时了解掌握学科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导工作。2.召开各种形式和规模的课程教学改革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工作会、经验交流会,开展远程和现场辅导,研究、指导并引领全省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召开的全省中小学暨职业学校综合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会议,研讨部署了素质教育工作背景下的教研工作。3.开展多种规模和形式的调研、视导活动。2008年,开展学科调研活动10余次、科室集中调研活动5次,平均每人听课80多节,共撰写调研报告20多个、30多万字。

[教师培训] 1.各学科每年暑期坚持开展骨干教师培训研讨活动。2.参与了两次全省高中校长的全员培训工作。3.配合有关处室组织了全省高中教师的全员培训。组成15个学科团队、100多人的学科教学教研骨干,进行了网上在线培训活动。4.开展送课助教、送教下乡活动。部分学科组织了省级教学能手、优质课获奖教师的省内西部巡讲活动。5.利用多种渠道培养教研骨干。坚持按期进行省级教学能手、优质课、全省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在全国组织的优质课、优秀论文和优秀课例评选中,我省取得优异成绩。

[教材建设] 1.进一步修订了语文、数学、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科学等国家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了上述学科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2.开展教材比较研究,帮助基层学校选好、用好教材。3.完成了初中和小学《寒假生活指导》的立项和编写工作。4.完成了《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系列教材的编写、审查和出版工作。5.参加了教育部职成教司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程与专业课教材及教学大纲编写修订工作。

[评价与考试] 1.开展综合性、发展性评价研究,无分数评价研究,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研究,中考、高考命题研究,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衔接研究。加强评价方式改革,落实评价改革目标,规范评价考试管理,探索构建整体规范、可操作的评价体系。2.制定了《山东省实施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方案》,利用人员、专业、活动等资源,开展课程教学评价指导与管理。3.在对每年全省中考试题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考命题质量,顺利完成2008年中考命题工作。考试结束后,对自主命题市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写出评价报告。4.修订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改革了命题组织办法和审题环节,提高了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质量。5.组织完成了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命题工作。6.组织修订了2009年高职考试纲要和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高职考试辅导资料。

第11篇

“十二五”是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时期,也是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市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家和省发改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0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第12篇

这是一场深刻的行政审批革命,不是简单的放权,而是在中央部门淡化审批权力,强化监管职权的同时,加大了省级政府的管理力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国土资源部踩刹车:用地审批再度收紧,土地审批制度改革加速,土地审批权限将进一步向中央集中,并由国家统一调控。”这条颇有爆炸性的“新闻”,于2006年6月20日见诸南方某媒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报道被各媒体广泛转载,甚至有媒体绘声绘色地勾勒出以中央集权为主的土地调控路线图,引起不少地方同志对于“中央集中土地审批权力”的顾虑和担心。

事实很快证明,这是一个纯属臆测的说法。两个多月后,《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法由国务院分批次审批的衣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调整为每年由省级人民政府汇总后一次申报,经国土资源部审核,报国务院批准后由省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实施方案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原来,改革的取向与上述说法正好相左,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没有向中央集权,而是淡化中央部门的审批权力,加大省级政府的责任。中部某市国土资源局的一位副局长说,看到这一规定,原先的担心全没了,并且对中央的改革部署深感振奋。

9月,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作客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时,主持人问:“一说宏观调控,人们就想到的是收权,像这次土地调控政策出来之后,是不是中央要高度收权,对土地增加控制力呢?”甘藏春给出了非常肯定的回答:“实际这几年,土地管理调控始终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思路,就是两个‘加强’,一个是加强省级政府统筹管理本行政区域的能力,一个是加强中央政府对土地利用的监管能力。”“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加强调控跟集中权力不是一个概念,相反来说,加强调控,恐怕核心问题是中央政府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监管能力,在微观问题上、具体项目审批上,应该尽量放到下面。”

2006年12月31日,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新的审批方式作进一步明确。2007年起,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城市以及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共84个城市正式启用新的建设用地审批方式,省级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负总责。

“集权”说不攻自破。

改革审批制度,早就开始了

行政审批改革又被称为权力“自我革命”,改革探索早就开始了。2005年末,国土资源部即已部署开展土地审批制度改革专题研究。

2005年12月28日,土地审批制度改革课题组会议召开,研究制定了《土地审批制度改革专题研究工作方案》。《工作方案》确立了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研究目标和方法、初定研究内容、机构设置及承担任务、研究成果、研究步骤和保障措施,并划分综合组和7个研究小组分头开展研究工作。次年2月,综合组和7个研究小组结合分管的业务,从完善审批制度和改革审批制度两方面着手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组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比如,整理国内土地审批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并作对比分析;围绕研究内容到一些省份进行调研,广泛听取地方意见,并召开座谈会,对土地审批制度存在的问题、完善和改革土地审批制度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对重点问题和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行了归纳、分析;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和土地审批的审查内容,认真梳理审批制度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布置调研工作;收集10多个国家(地区)有关用地许可的法律、法规并进行综合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深入的调研和分析,越来越清楚地显示,过去那种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有很多不完善之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课题组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央赋予国土资源部门参与宏观调控的新职能,而过去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不完全适应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不完全适应投资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原则;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减少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需要。具体而言,审批时间长、审批程序繁琐、一些地方规避审批、批后监督管理难以到位等,是旧的建设用地审批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必要开展专项研究,从制度根本上加以解决。

“中央部门淡化审批权力,强化监管职能。”课题组在认真总结工作、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这条基本改革思路。有了这一研究成果,当国务院提出调整城市用地审批方式时,国土资源部就能很快明确具体操作办法,设计出调整审批方式后城市建设用地报批中各级职责、报批程序、报件资料和相关要求等。

应该说,200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一旦下达,84个城市即我国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其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就可以由各省级政府汇总后一次申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由省级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实施方案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省级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负总责,这是新审批方式带来的新格局和角色转换。

有所淡化,有所强化

有所淡化,是为了有所强化。过去需报国务院审查和城市政府审查把关的部分内容,集中由省级政府负责审核把关。中央部门的审批权力确实有所淡化。但审批方式调整后,中央部门的监管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强化,省级政府的管理力度也相应加大。对管住管好新增建设用地来说,这些无疑都是利好消息。

对中央部门来说,主要是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在对省级政府上报国务院的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审查中,重点审查把关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区位和规划用途,以及征地补偿安置、补充耕地总体情况。贯彻国家关于城市用地要严格控制规模,优化用地结构,落实产业政策的要求。在具体用地审查中,严格依据规划计划进行审查,结合考虑该城市存量土地的利用状况、上年度已批准用地的实施情况、按季度供地备案情况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调查情况等,以体现“从严从紧、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精神,迫使城市压缩用地规模,尽可能节约集约用地,走盘活存量、内涵挖潜的路子。

从繁杂的具体审批事务中解脱出来,中央部门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监督管理、指导检查和调查研究。在国务院批准用地后,中央部门要指导、监督地方搞好组织实施工作。督促省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实施好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有关城市做好实施方案编制、申报和征

地、供地工作。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检查,特别要充分发挥派驻各地的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作用,发现问题的,及时纠正或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将成为国土资源部对城市建设用地管理的工作重点。对于未按规定要求将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实施情况报部备案的,暂缓受理该省份申报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对于城市未报部备案的,暂缓受理有关省份申报该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同时开展用地批后核查工作,对重点城市用地作实地核查,进行工作指导。

不再是过去那种“无责少权”的二传手,省级政府要对城市建设用地负总责,其审核把关、检查指导的职能大大强化。首先,对城市申报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严格审查。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中心城市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以及新增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等进行审核把关。符合要求的,上报国务院;不符合要求,应退回有关城市重新申报。

在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后,省级政府要对城市申报的实施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包括对用地的项目或具体用途、用地勘测定界、履行征地前报批程序、落实征地补偿资金、确定征地安置方案、完成先行补充耕地、拟定供地方式以及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审核把关。必要时应组织实地踏勘论证,以保证各有关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符合规定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审核同意实施方案和办理回复文件。

同时,省级政府要对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与实施方案的申报、实施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有关城市按有关要求组织编制上述方案,发现问题不得通过或同意。特别要加强对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的审核和实施检查,城市新增建设用地不得超出国务院批准的规模、区位和规划用途,不得违反省级政府同意的实施方案。一旦发现问题,就应采取相应措施,督促有关城市进行整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审核同意后,3个月内未实施征地或实施征地后2年内未供地的,应暂缓办理该城市申报新增建设用地。

新的城市建设用地报批和实施流程中,省级政府成为一道非常重要的“关口”,具有行政审批成本更低、距离管理对象更近、监管更加便捷灵活等独特优势,既能对城市建设报批用地进行严格审查,又能加强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监管,更加有利于管住管好新增建设用地。

探索建立新型土地审批制度

当研究不断深入、改革向前推进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土地审批权力的认识更趋理性。 在严格土地管理和调控的体系中,建设用地审批到底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应该如何看待这个权力?土地课题组负责人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效地配置资源,是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两方面重要措施。而宏观调控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才能提高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设用地审批,是必要的行政手段,但相对于经济和法律手段,它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按照“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的要求,政府部门特别是中央有关部门,应该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强调控和监督管理。我们要从这个思路出发,探索建立新型土地审批制度。

这位负责人透露,今年课题组的研究重点是,落实和完善调整后的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督促和指导地方具体贯彻落实,要求各地按照国务院2006年31号文件精神和调整后的用地报批要求,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措施,进一步确定具体操作办法。对相关机构和业务人员充实力量,加强培训,明确要求,做好调整前后用地报批的衔接工作。同时,加强对各级的监督管理,指导和督促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用地预测工作,科学合理确定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国土资源部要进一步完善用地批后核查、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备案等相关规章制度,确保监管工作到位。对于新的审批方式,国土资源部将结合用地审查报批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城市用地情况,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工作。同时,总结经验,不断适应发展需要,进一步探讨改革的方向。

这次审批方式调整的对象是,报国务院批准的84个城市建设用地。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的审批方式则不在调整范围,仍需按原有关规定要求报国务院批准。这些项目包括: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家计划单列企业批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下一步,课题组也将改革和完善单独选址项目建设用地审批方式。

第13篇

关键词:医院;药学科技档案;管理

1.科技档案的概念

科技档案是记述和反映本单位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等活动的,具有保存价值并按照一定的归档制度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集中保管起来的原始科技信息资料,科技档案有多种信息载体,包括文字、数字、图纸、胶片、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缩徽等。

科技档案是本单位在科技活动形成的,是科技活动的真实记述。它具有永久或一定时期保存价值,是经过整理、加工,按照的格式和制度归档的信息资料。

科技档案具有科学性、专业性、成套性和服务性的特征。

2.药学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药学科技档案是进行药学科研、技术开发和药品生产的重要依据;是成果鉴定、新药审批、申请专利、技术转让的依据;是药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处理药物方面案件的法律凭证,是处理科技工作的和成果所有权纠纷的促裁凭证;是进行药学科技交汉;发报咨询、技术服务的重要工具。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科学体改革的开展以及《药品管理法》的颁布实施,药学科技工作进入了新工发展阶段,新药开发和其他科技成果必然逐年增多,对药学科技管理的要求也更高。要求科研部门与科技档案部门合作,照完整、准确、系统的要求,及时将本单位本系统在科技活动全过程中形成的科技文件信息归档保存。

3.药学科技档案的内容

药学科技研究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复杂,作为科技档案不可能过于繁杂琐碎。一般来说其内容包括:选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书,工作方案论证,预研报告,同行评议意见,批准文件,科技合作协议书或合同;研究工作报告,年终总结报告;调查报告、实验、分析、试制、测试、观察的各种原即记录、数据、图纸;经过整理的数据、配方等;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图表、照片、录像带、录音带、电影片等;原料标准,工艺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标准;技术说明;毒理;药理试验报告,临床试验报告;阶段性工作报告;最后部报告;科研论文,专著原稿及讨论记录;各种稀有实物、标本、样品等目录照片;成果鉴定书,推广使用报告,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证明;成果奖励文件,包括申请书、评议书、证书等;研究项目或课题的修定或撤销等文件;经预算;有关来往文书。要写明每种材料的编号、名称、页数。

4.药学科技档案管理

4.1机构和人员为了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各级都设有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馆、室;各部委、各厅局也都建立有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馆。室。各企业事业单位逐步建立了档案室或配备专人负责。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馆。室票据其任务和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化档案机构。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和要组成部分,药学科技档案工作在药物研究单位、药品生产企业和高等院校,属于科研管理和组成部分。其中一部分按照规定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归档保存,例如研制新药的文件资料,在通过批准,取得新药证书后,其档案由卫生部药政局收集、整理、交卫生档案馆保存。

4.2药学科技管理工作的内容药学科技档案的具体业务工作,包括了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五项工作。

科技档案的收集,就是把分散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科技档案接收过来。集中保存在档案馆(室)或专业档案室,以利于有关人员利用。这是建立科技档案基础和起点。收集工作要严格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要求和手续进行。

档案的整理,这是把分散收集起来的科技档案分门别类,系统排列和科学编目,便于保管和利用。

档案的鉴定,是指鉴别科学、历史和现实价值。通过临床以确定不同的保管期限,对那些无须保存的科技档案,经过一定的批准手续,可以剔除和销毁。

第14篇

关键词:医院药学科技档案管理

1科技档案的概念

科技档案是记述和反映本单位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等活动的,具有保存价值并按照一定的归档制度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集中保管起来的原始科技信息资料,科技档案有多种信息载体,包括文字、数字、图纸、胶片、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缩徽等。

科技档案是本单位在科技活动形成的,是科技活动的真实记述。它具有永久或一定时期保存价值,是经过整理、加工,按照的格式和制度归档的信息资料。

科技档案具有科学性、专业性、成套性和服务性的特征。

2药学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药学科技档案是进行药学科研、技术开发和药品生产的重要依据;是成果鉴定、新药审批、申请专利、技术转让的依据;是药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处理药物方面案件的法律凭证,是处理科技工作的和成果所有权纠纷的促裁凭证;是进行药学科技交汉;发报咨询、技术服务的重要工具。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科学体改革的开展以及《药品管理法》的颁布实施,药学科技工作进入了新工发展阶段,新药开发和其他科技成果必然逐年增多,对药学科技管理的要求也更高。要求科研部门与科技档案部门合作,照完整、准确、系统的要求,及时将本单位本系统在科技活动全过程中形成的科技文件信息归档保存。

3药学科技档案的内容

药学科技研究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复杂,作为科技档案不可能过于繁杂琐碎。一般来说其内容包括:选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书,工作方案论证,预研报告,同行评议意见,批准文件,科技合作协议书或合同;研究工作报告,年终总结报告;调查报告、实验、分析、试制、测试、观察的各种原即记录、数据、图纸;经过整理的数据、配方等;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图表、照片、录像带、录音带、电影片等;原料标准,工艺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标准;技术说明;毒理;药理试验报告,临床试验报告;阶段性工作报告;最后部报告;科研论文,专著原稿及讨论记录;各种稀有实物、标本、样品等目录照片;成果鉴定书,推广使用报告,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证明;成果奖励文件,包括申请书、评议书、证书等;研究项目或课题的修定或撤销等文件;经预算;有关来往文书。要写明每种材料的编号、名称、页数。

4药学科技档案管理

4.1机构和人员为了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各级都设有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馆、室;各部委、各厅局也都建立有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馆。室。各企业事业单位逐步建立了档案室或配备专人负责。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馆。室票据其任务和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化档案机构。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和要组成部分,药学科技档案工作在药物研究单位、药品生产企业和高等院校,属于科研管理和组成部分。其中一部分按照规定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归档保存,例如研制新药的文件资料,在通过批准,取得新药证书后,其档案由卫生部药政局收集、整理、交卫生档案馆保存。

4.2药学科技管理工作的内容药学科技档案的具体业务工作,包括了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五项工作。

科技档案的收集,就是把分散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科技档案接收过来。集中保存在档案馆(室)或专业档案室,以利于有关人员利用。这是建立科技档案基础和起点。收集工作要严格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要求和手续进行。

档案的整理,这是把分散收集起来的科技档案分门别类,系统排列和科学编目,便于保管和利用。

档案的鉴定,是指鉴别科学、历史和现实价值。通过临床以确定不同的保管期限,对那些无须保存的科技档案,经过一定的批准手续,可以剔除和销毁。

第15篇

关键词:高职 模具 产学研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63-01

高等职业院校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高等职业院校众多教学模式中,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渐被大家认同并推广,并成为高校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和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科技与经济互动发展的重要力量[1]。

模具被誉为“制造业之母”,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推动产业发展上责任重大,诸多学者对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2-3]。实践表明,不同的专业在推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有不同的侧重点,为此,该文主要就模具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1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脱节

目前,我国高校和高职院校旧的教学体系及改革不彻底的教学体系一直沿用原苏联的专业体系和方法,课程相对固定、内容十分庞杂,在意理论多、注重实践少,使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致使社会上普遍存在“工人难招”和“工作难找”并存的怪相。教学模式与企业需求的脱节,使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广大教师、学者也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4-5]。

1.2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教育的长期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主要来源于中、高考考试生源,这与西方主流高职教学模式,如美国的“社区学院职业教育”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大不相同,西方高职教学强调的是终身学习,而国内的高职教育一般仅限于从入学到毕业短短的三年[6-7]。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初开始学习、借鉴德国职教经验,但这两种教学模式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因此没有彻底的引用。总体来看,传统的教育体制既无法实现人才的长期培养,又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急待改革。

2 模具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型

在现代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是培养人才的根本,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产是检验人才的试金石,是对高校教学能力的验证;研是激发人才潜力、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模具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强调产业化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应该围绕社会需要和企业需求设立课程、科研、培养学生,同时高职院校应该成为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企业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训基地,真正的实现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优质资源的社会化。按照培养主体的不同,产学研一体化模型可以以学生为培养主体(模型Ⅰ),也可以以员工为培养主体(模型Ⅱ)。

模型Ⅰ指学校和企业分别发挥软件优势和硬件优势,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并共同完成科研活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基础课程由学校制定,专业课程由学校和企业根据专业需要共同制定;企业协助学校完成科研基金,学校协助企业完成相关课题研究;企业选拔录用70%~80%的学生并负责实训,剩下的20%~30%由学校负责实训并推荐就业。另一种是企业委托学校定向培养学生,该模式的不同点在于定向课程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企业招聘所有的定向培养学生。

模型Ⅱ是指企业把对员工的培训和专题研究交由学校完成,学校发挥师资优势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研究工作。该模式中,员工的培训课程由企业制定,教学任务由学校完成;企业提出研究内容并提供研究经费,由学校组织完成课题研究工作,科研成果归企业和学校共有。

3 模具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步骤和方法

3.1 成立产学研一体化领导小组

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高层领导的大力推动和全盘谋划,同时需要组建专门的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小组的构成人员应该有学校主管领导、专业主管领导、学科负责人和专业教师。

3.2 结合模具专业的特点确定产学研一体化思路

模具专业可分为模具设计和模具钳工两个方向。模具设计对理论知识要求较高,强调空间布局;模具钳工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强调动手能力。根据模具专业特点,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该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有效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建立以学校为培养基地、企业为实训基地的联动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在这个总体思路下,产学研一体化模式领导小组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细致的工作方案,从已有密切合作的企业入手,向全社会推广。

3.3 与企业探讨合作模式并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各自需求,建立对应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型,并按照模型的特点和要求,在平等互惠的前提下,校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要注意协议的灵活性,要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调整,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化和人才培养的长期性。

4 结语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高职教育体制,既是我国国情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和企业的需求。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模具在装备制造业中的使用将越来越多,地位也将越来越重,同时高职院校对模具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培养力度也将越来越大。因此,模具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广对加快高职院校的教学体制改革和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安慧娟.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 胡冬雪,陈强.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法律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2).

[4] 唐月红,王东红,曹荣美,等.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与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

[5] 杨秀琴.基于“校企合作”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