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治疗方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胰岛素;联合治疗;方案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28-0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的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由自身免疫损害,使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索绝对缺乏所致。约占糖尿病总数的5%。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糖尿病患者以2型糖尿病为主,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2012年4月――2012年4月,我院对部分糖尿病患者根据其病症的不同进行胰岛素联合治疗,取得较为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共接糖尿病患者72例,其中治疗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50.2岁;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3.4岁。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所有患者都符合世界健康组织在1999年制定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含量均不小于11mmol/L,没有接受胰岛素相关治疗或者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患者均无严重的肾功能损伤,血清肌酐也没有超过178μmol/L,没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转氨酶也没有超过正常值的2.5倍,没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以及并发症。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资料都完整,患者一般医疗也没有显著的差异。
1.2 治疗方法 空腹抽患者的静脉血,检查FBG(空腹血糖)情况、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情况、肾功能情况、肝功能情况。由医院的同一位医师来进行药物使用,进行相关治疗教育。治疗组: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的治疗: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的起始量为0.2单位,千克体重?天,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每3-4天调整睡前胰岛素的用量,每次调整幅度为2-4单位。口服降糖药+每日2次注射中效胰岛素的治疗。对照组: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如患者以餐后血糖增高为主,多选用50R制剂;如空腹和餐后血糖均高,多选用30R制剂。通常将全天胰岛素用量的2/3用于早餐前,1/3用于晚餐前。每日3次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即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索(R-R-R+NPH)分别于三餐前皮下注射。每日4次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即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R-R-R-NPH)分别于三餐前和睡前注射。
1.3 统计学方法 以上的所有数据都是借助于SPSS17.0版本的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定量资料用均值的正负浮动值来进行表示,组间的对比以及组内的对比以方差分析法以及t检验,分类资料借助于X2来检验。当P
2 结 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血糖与HbAlc(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均有所下降,同治疗前的状况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差异很小,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预混胰岛素常用的有30R和50R两种,前者含30%的短效胰岛素和70%的中效胰岛素;后者短效和中效胰岛索各占50%。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方案优点是注射次数少;缺点是预混胰岛素中的短效与中效比例是同定的(30:70或50:50),剂量调节相对困难,对血糖的控制有时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但可通过加餐或配合口服药物(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二甲双胍)得到解决。每日3次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比一日两次注射方案更接近于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控制全天血糖效果较好。但由于是中效胰岛素与短效胰岛素联合在晚餐前注射,剂量过大可引起前半夜低血糖,剂量过小则空腹血糖控制不佳。每日4次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案适用于胰岛功能损害严重,胰岛素基础分泌及餐后分泌均很差者。这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强化治疗方案之一。优点: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均能满意控制,便于调整胰岛索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该方案也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对某些胰岛功能极差的患者而言,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不能覆盖24小时,晚餐前血中外源性胰岛素的水平较低,血糖可能升高,此时,可考虑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来得时)代替方案中的中效胰岛素。
替代疗法适用于1型糖尿病和胰岛功能严重衰竭的2型糖尿病。由于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即使给予生理剂量(大约40单位/天)的胰岛素仍不足以控制高血糖,为减少胰岛素用量,避免高胰岛素血症,往往需要联合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肠道葡萄糖吸收,抑制肝糖原异生,改善糖耐量,降低体重和血压,一定程度改善脂代谢等,不良反应少。其他可试用的药物还有减肥药物如西布曲明和赛尼可(选择性抑制胃肠道脂肪酶)等,可预防或延缓肥胖病人IGT或2型糖尿病的发生。本次研究显示,在治疗糖尿病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结合各种检查结果,合理制定胰岛素的治疗方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完备;优化;治疗方案
对诊断明确的病例与一时还未能确诊的病例、对无并发症的单一病种病人与患多种病症的病人、对体质好的病人与体质差的病人等等,采用的治疗方案或治疗组合会有很大的差别。如何判断所采用的治疗方案或开出的医嘱,是否具有完备性及最优组合,做到有的放矢,药到病除,要同时考虑以下五方面的治疗,并使之有机组合或灵活配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 病因治疗
这是治疗疾病的根本,只要能除掉病因,疾病就会好转以至治愈,是最理想的效果。那么,首先得找出病因,如最常见的肝炎,有病毒性、酒精性、免疫性、中毒性等不同性质的肝炎,而病毒性肝炎又分别由甲、乙、丙、丁、戊等不同类型的病毒所致,有些还是合并性的,因此病因治疗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找不出或者不清病因,那势必给治疗带来不利,肯定无法收到最好的疗效。又如慢性支气管炎,可能由单一的原因引起,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感染、过敏、抽烟或吸入有害气体、粉尘等等,都需要医生认真仔细地查找分析,尽可能把病因去掉,达到治本的目的。但致病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以至于有些病,目前医学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明确病因,如高血压病、癫痫、某些肿瘤,不明原因的疼痛、发热等,对于这些病症,就很难准确把握病因方面的治疗了。
2 对症治疗
顾名思义,对症通常是针对病人比较突出而难以忍受的不适症状或表现,如疼痛、发热、恐慌、狂躁、腹泄、失眠等进行处理的办法。临床上最常见,必须慎重地进行相应的施治,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及对身体的危害,但绝不是所谓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是每一个病人一出现症状就马上用药,应作具体的分析,对非用药不可的一定要用;对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对尚待观察病情变化中的病人,如果没有生命危险或对身体有较大损害时,可适当等待选择时机用药,以免影响对病情演变的观察。对症处理的用药剂量、途径、间隔时间等也都要十分讲究,不能因为对症而造成对身体的其它损害或对功能的影响。
3 针对发病机理的治疗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在很多病已经明确了其发病机理,为有效治疗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比如休克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微循环的有效血循环灌注不足,因此必须使用一些疏通和改善微循环,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提升血压的药物,以改善血液和氧的供给,纠正休克。心功能不全是心脏自主搏动能力衰减,使心脏每搏输出量不能满足身体需要,要根据心衰的程度、急性还是慢性,及时应用针性强的抗心衰药缓解心衰,改善症状体征,使其它方面的治疗得以继续。
消化性溃疡是因各种原因使胃酸增多和/或反渗作用导致胃粘膜损害,要用抑制胃酸和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减少或避免胃酸对胃粘膜的反作用,使溃疡好转。还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急性胰腺炎等,都需要从发病机理方面去进行治疗,才能使病情稳定好转或治愈。
4 支持治疗
患病时间较长或不能进食的病人,一些重症呕吐、腹泻的病人等,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或身体虚弱等,应给予支持治疗,可进行胃肠外营养补给或口服补充营养,主要是水和三大营养物质的支持治疗,也有一部分病人需要输血或血浆等。这点也比较重要,因为病人的一般身体状况差,其它的治疗是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的,对病情的好转稳定有着不利的影响,所以还应当重视支持治疗,以保证其它方面的治疗发挥效用,提高和增强病人的体能,从而提高治愈率。
5 补充治疗
主要是针对病人身体缺乏某些所需物质而出现的病症。如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B1 所致,只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B1,病情就会好转;对缺铁性贫血要补充富含亚铁的补血药;低钾者要补钾;生长发育慢的缺锌患者,要给予含锌丰富的食物或用些含锌的药物等等。总之,这是最为直接的补充治疗方法,只要把人体内缺乏的物质补充足够了,病就会好转而愈。但要注意观察,正确掌握补给量,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上述治疗可归纳为对因、对症、支持、补充及发病机理,在对每一个病人治疗时,如能同时考虑到这五方面的治疗,根据诊断及病情,对病人需要的治疗用药和治疗手段都能及时用上,那么该治疗方案就具有了完备性,而并非是说对每一个病人,都需要同时具备全部五方面的治疗,当然,如果病人的病情需要同时用到全部五方面的治疗,那么就应该全部用上。比如一个贫血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病人,对因治疗要使用敏感有效的抗菌药物,积极控制感染病灶,消除病毒血症;对症要提升血压、吸氧、控制发烧或保暖等;发病机理方面要改善微循环,保证足够的有效循环血容量;必要的输血,补充血液有效成分;适当的支持治疗。对这个病人而言,这就是完备的治疗方案,即需要治疗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并及时地用上了药。须要强调的是,不要遗漏了任何需要的治疗用药,也不要多余的任何用药,而必须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治疗,所用的每一种药或治疗手段都是病人病情所需要的,这才是最完备的治疗方案。
无排卵型功血的治疗
止血 有3种止血方法:性激素止血、刮宫、辅助治疗。性激素止血包括3种方法:子宫内膜脱落法(俗称药物刮宫)、子宫内膜修复法、子宫内膜萎缩法。下面重点介绍性激素止血方法。
子宫内膜脱落法 孕激素用于子宫内膜脱落法,其止血的机制是使雌激素作用下持续增长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并有对抗雌激素的作用,使内膜不再增厚。停药后子宫内膜完全脱落,可起到药物刮宫的作用,从而达到止血效果。
子宫内膜脱落法适用于血红蛋白>80 g/L、生命体征稳定者。用法如下:①黄体酮:20-40 mg,肌内注射,1次/日,使用5天左右。②地屈孕酮(达芙通):10 mg,2次/日,使用10天。③口服微粒化孕酮(琪宁):200-300 mg/日,使用10天。④醋酸甲羟孕酮(MPA):6-10mg/日,使用10天。
注意:孕激素控制月经周期方面优于其他药物,对于月经不规律或无排卵的患者服用孕酮疗程10~12天。一般停用孕激素2~7天出现撤退性出血,如果未出现撤退性出血或持续不规则阴道出血,需要对诊断重新评估,包括是否存在早期妊娠,必要时行相关的内科检查。
子宫内膜修复法 雌激素应用于子宫内膜修复法时,大剂量雌激素可迅速促进子宫内膜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而止血,适用于出血时间长、量多,导致血红蛋白
雌激素用法:戊酸雌二醇(补佳乐)2mg/次,口服,4-6小时1次,血止3天后每3天减1/3药量。
注意:在应用子宫内膜修复法治疗功血的过程中,应注意减量原则,即每次减量不超过原用量的1/3。因为减量过大,会有出血情况发生,即使按照每3天减量1/3逐渐减量的原则,也可能发生出血,此时则需按减量前的剂量服药。目前常用的药物为补佳乐。雌激素疗法适用于血红蛋白增加>100 g/L或可以承受1次月经样出血的患者,且不能直接停用雌激素,必须加用孕激素撤退。
子宫内膜萎缩法 高效合成孕激素可使内膜萎缩,从而达到止血目的,此法不适用于青春期患者。炔诺酮(即妇康片0.625 mg/片)治疗出血量较多的功血时,首次剂量5 mg,每8小时1次,血止2~3天后每隔3天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2.5~5.0mg/日。持续用至血止后21天停药,停药后3-7天发生撤药性出血。也可用左诀诺孕酮1.5-2.25 mg/日,血止后按同样原则减量。
注意:妇康片为19-去甲睾酮的衍生物,具有雄激素的活性,故此法不适用于青春期患者。因为目前避孕药在功血的治疗中应用得比较普遍,所以妇康片在临床治疗中用得越来越少。但在很多基层医院没有更多的药物可选择时,此法仍在应用。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目前口服避孕药治疗功血已经被很多临床医生认可,因为它止血速度快,适用于长期而严重的无排卵型功血。目前使用的是第三代短效口服避孕药,如妈富隆、敏定偶或达英-35,用法为1~2片/次,每8-12小时1次,血止3天后逐渐减量至1片/日,待血红蛋白达到100 g/L可以停药。
调节周期 止血后的调节周期十分重要,因为无排卵型功血的原因是无排卵,而我们前期治疗所采用的各种方法,无论是孕激素、雌激素,还是口服避孕药均无法使患者恢复排卵,患者将保持无排卵状态。因而血止以后如放任患者,将很有可能再次发生无排卵型功血,所以止血后的调整周期十分重要。
孕激素 可于撤退性出血第15天起使用,地屈孕酮10-20 mg/日×10天,或微粒化孕酮200-300 mg/日×10天,或甲羟孕酮4~12mg/日;分2-3次服用,连用10-14天。酌情应用3-6个周期。
口服避孕药 可很好地控制周期,尤其适用于有避孕需求的患者。一般在止血用药撤退性出血后,周期性使用口服避孕药3个周期,病情反复者酌情延至6个周期。应用口服避孕药的潜在风险应予以注意,有血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及>40岁吸烟的女性患者不宜应用。
这里需要解释何为“酌情”。因为功血患者往往病史较长,治疗可能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所以这一点在患者就诊时需要告知患者,否则很多患者认为治疗1-2次就可治愈,月经刚正常就停止治疗,导致功血反复发作。
“酌情”是指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决定治疗的疗程,如果第一次出现功血,且贫血不严重,可应用3个周期。如果反复发生功血,或贫血尚未纠正,可延长至6个周期,甚至更长。
停药后建议患者测量基础体温,如果基础体温呈双相,则提示有排卵,如为单相则需继续治疗。如果没有条件测量基础体温,停止治疗1-2个月后无月经来潮,应该继续治疗。由此可以看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很重要。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可有效治疗功血。原理为在宫腔内局部释放左炔诺孕酮,抑制内膜生长。功能性子宫出血病情易复发,口服药物治疗有局限性,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月经过多有效且物有所值,可治疗特发性月经过多、无排卵月经过多、继发性月经过多等。
纠正贫血 补铁治疗,血色素过低时应输血。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或不宜用药、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尤其是不易随访的年龄较大者及病理检查为癌前期病变或癌变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切除或子宫动脉栓塞术。
有排卵型功血的治疗
有排卵型功血的治疗分为月经过多的治疗和月经周期间出血治疗。
月经过多的治疗 主要是口服妥塞敏等止血药、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口服避孕药,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切除或子宫动脉栓塞术。
月经周期间出血治疗 建议先对患者进行1-2个周期的观察,测定其基础体温,明确出血类型,排除器质性病变,再进行干预。
围排卵期出血:对症止血。
经前出血:出血前补充孕激素或HCG,早卵泡期应用氯米酚促排卵以改善卵泡发育及黄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