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作业会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建立作业会计的应用模型
应用作业会计于成本控制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完整的作业会计工作模型。
作业会计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中心思想,以“确定费用单位从事的作业并计算其发生的成本,再以产品对这些作业的要求为基础,经过原材料、燃料和人力资源转换为产品的过程,将成本追踪到产品”为基本规则。作业会计的应用模型建立的程序:(1)由各职能部门按照既定规则在各自所辖范围内分别确认作业,并由成本管理部门(如会计部门)统一汇总、合并,同时确认各职能部门所辖范围外的作业,再考察企业生产经营全貌描述企业作业链;(2)通过对作业的研究选择成本动因,再按照同质性和比例性的原则,运用直接确定,回归分析等方法划分成本库;(3)确定每一成本库中单位成本动因的计算方法及其对产品成本的归属方法,进而得出总计单位产品成本的模式;(4)明确作业通过成本动因归属于产品的部分成本(或称不可追溯成本)的具体项目和内容。
经过上述步骤建立起来的作业会计的应用模型,成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之一,为成本控制活动服务。
二、作业会计对成本控制几个基本概念的影响
1.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
传统的成本性态的划分是以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这种划分当间接费用含量较低时尚可接受,而在间接费用含量较高时就会掩盖其可变性,从而使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模糊,成本控制相对弱化;在作业会计下成本性态的划分不仅以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而且以一系列的其他成本动因,如顾客数、供应商数、服务次数等为依据,这就能揭示间接费用的可变性,更大部分地明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成本控制。就是说作业成本性态分析既包含了传统成本性态分析,更拓宽了它的范围。
2.责任中心
传统的责任中心主要是依据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划分,并据此进行责任预算、责任控制和责任考核。它的局限性体现在忽视了许多不属于单一职能部门但又具有联系和同质性的费用的责任归属。作业会计下责任中心的划分改变了这一状况,冲破了职能部门的桎梏,以同质的作业为基础确认责任中心,这能使更多的费用纳入责任管理,且规范责任、权力和利益之间的对等关系。
3.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是指在特定时期内特定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直接控制其发生的成本,反之,则是不可控成本。作业会计下责任中心概念的改变,引起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的相对变化,使可控成本的面积拓宽,且控制主体与被控制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增强。
作业会计由于对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的上述影响,必将使它对传统成本控制的更新渗透于成本控制的全过程。
三、作业会计下成本控制的实现
作业会计在成本控制中应用的实现主要体现于对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制度运行方式的改进。
一、溯本求源,改变成本动因
传统成本法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唯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按照这一思想,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作业会计的成本计算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费用应根据其发生的原因,汇集到作业,并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按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计入产品成本。按照这一成本动因将成本划分为:①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短期内仍以产品数量为基础,与传统成本法基本相同;②长期变动成本,以作业为基础,作业量是其成本动因。某种产品分配的长期变动成本数额在传统成本法下多为固定成本;③固定成本,在给定的时期内不随任何作业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它也是变动的。
在传统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取决于间接成本分配的合理性。而在现代企业制造过程中,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幅度提高,最终产品和劳务吸纳的间接费用大增。这种情况下,按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分配将会使产品成本信息严重失真。因此,应从成本产生的源头入手,分析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将单一标准的分配基础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作业成本法(ABC法)应运而生,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二、强调成本的战略管理,延伸成本概念
传统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但随着市场格局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产品的价值实现比价值形成更为重要,因此,应选择实施按成本管理要求的全程管理。
ABC法正是立足于这种全程的成本概念进行管理,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将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且尤其重视在产品投产前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如果说价值工程强调在设计阶段剔除产品过剩功能,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ABC法则强调在设计过程中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于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在不影响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也选用低成本作业。因此,ABC法被看作是价值工程在成本会计应用中的深化、细化。
三、强调决策的成本关联性,辅助相关成本决策法
相关成本决策法是管理会计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管理决策方法,它将与某种决策相关的成本和收入进行配比来做出决策,只考虑随决策而变动的成本,忽略不受决策影响的成本。相关成本决策法假设决策对成本在短期内发生影响和多项决策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
相关成本决策法考虑了决策的短期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①一旦某项决策敲定,与该决策相关的变动成本就会成为与其他决策无关的固定成本;②所有成本均是变动的,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仅仅只做一项决策,前期决策会对后期决策产生影响。换言之,某些成本就某单个决策而言是固定的,但就一系列决策而言却是变动的。相关成本决策法假设决策互为独立是脱离现实的,生产中企业总是面临许多决策,一些决策还同时进行,其相互影响既体现在机会成本上,又表现在未来的潜在成本上。相关成本决策法没有考虑这种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使用它将导致一定时期内从各项决策取得的收益不具可加性,即整体效果小于单项的决策效果之和。ABC法则在一定程度上能辅助相关成本决策法,它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一项决策不仅要考虑其对同期决策的影响,还要考虑其对后续决策的影响;不仅需要预计未来的机会,而且还要掌握成本的长期习性,其中包括那些不随单项决策变动,但随多项决策变动的成本习性。ABC法通过揭示各种成本的动因,了解各决策方案的短期和长期效果,使决策后系统的总体效果大于各单项决策效果之和。
四、重新界定期间费用,完善成本概念
传统成本观下,产品成本是指其制造成本,就其经济内容看,只包括与产品成本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产品成本按费用的经济用途设置相关项目。而在作业成本观下,产品成本是指完全成本。就一个制造中心而言,该制造中心所有的费用支出只要是合理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品有益的支出,就应计入产品成本。即作业成本观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其是否与产出直接相关。
作业成本观下,也使用期间费用概念,但此时期间费用汇集的是所有无效的、不合理的支出,即所有作业无效耗费的资源价值和非增值作业耗费的资源价值,而不是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企业将它们计入期间费用,是希望通过改进相关作业以消除这些耗费。另外,作业观念下成本项目是按作业类别设置的。这种成本和期间费用的重新界定,是对管理内涵深层次认识的体现,有助于考核企业的管理效益,同时也完善了产品的成本概念。
五、降低成本的主观动因,完善责任会计
会计的工作与资金紧密相关,企业的资金正常运转与否是一个企业能否存活的重要依据。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会给企业资金管理上带来一定的压力。为缓解资金管理上的压力,企业对自身在会计管理工作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近年来,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重视到问题的存在,开始对会计工作进行管理上的规范,但在这方面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不加以重视,最终可能会因蝴蝶效应影响到全局,拖垮企业的经济运营,最终企业会面临着倒闭的危险。首先,对于企业会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虽然近些年来许许多多的企业加强了的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但是对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认识上还不到位,许多会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欠缺。并且不少企业对于会计工作的管理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加以贯彻并落实到位。有些企业虽制定了相关的会计工作管理规章,但是只是流于形式,做一些表面文章,并没有将制定的规章制度加以实施,真正发挥出其作用。其次,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信息失真。很多企业管理者从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出发,将会计管理工作进行干预。许多的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工程中造假账,,有的甚至超越法律的界限,进行非法集资投资活动,为了偷税的目的对公司的账目进行擅自的乱改等,都会使得企业自身的会计核算信息的失真。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的企业内部出现了这种状况,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势头,严重影响了企业本身正常的资金流转,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很大干扰,并且由于会计工作过程中的这一类问题,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再者,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要使得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能顺利的开展,必须要有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在当前这一阶段,许多企业都在不断的扩大自身的规模,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也会增加会计人员的数量,但是会计工作人员单纯数量上的增加会使会计管理工作无法做到完全细化到个人。并且,在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没有道德素质的相关要求,因此许多缺乏良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相关从业人员被招入企业。有的企业单纯的记账和报账工作还会招聘一些兼职人员,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这都使得会计工作的管理质量大打折扣。最后,企业对于会计管理工作缺少监督。资金的运转状况的良好与否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根本,而会计的工作便是参与企业的资金管理,使得资金运转稳定,从而促进企业的良好运营。现阶段,虽然很多公司对于会计工作做了很多相关的章程规规定,但是,却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使得监管的条文只是一纸空文。也正是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不能真正反映出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也没有将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反映出来,并最终对企业造成了一种误导,不利于公司作出周密的未来发展规划,从而影响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另外,企业的财政部门也经常出现一些腐败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迹象。这些都是对于会计工作的管理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导致的。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的会计管理工作成为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限制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并最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
二、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措施
第一,企业自身不断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建立科学的、符合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原则的财务机制。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取得成效,必须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应建立科学的组织机制。按照市场的运行规则,企业自身单独设立一个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对于本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组织、协调、规划和落实;同时,建立财务总监制度。在大中型企业,尤其是集团、股份公司等,设立专职财务总监,主管企业的所有财务工作,并努力培养一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做好财务工作,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服务。其次,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对于企业配置和筹集的资金,企业的发展与平衡,资金风险上的防患与处理,生产商的约束和业务上的开拓等重大的财务活动,应及时建立一套预测、分析、研究比较、决策等的工作机制,并广泛的应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的管理和信息的核定,按照比价科学、便利、及时的原则,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技术上的支持。同时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来确保企业正常的市场运营方向。第二,加强对于资金的管理,确保利益的实现。资金管理的核心是集中管理,并用活用好运转资金。财务部门应当将企业下属有关的基层单位的主营业务收入全部纳入企业本身的资金账户之中,通过企业自身的调度来使用,以保证满足企业的生产、建设和投资的需要。将全部资金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形成比较稳定的资金供给。同时,对于会计实行包干责任制,有效的对于旧账坏账进行定期处理,以避免因坏账旧账过多而带来的账目混乱的状况。第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要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以及自身工作的实际需求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首先,会计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应当要定期进行会计专业素养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让他们熟悉会计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职业道德,以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乱改公司账目、违法乱纪的现象。其次,要加强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而专业素养。要定期进行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评定,并且根据评定的结果对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和惩罚,设立会计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奖惩机制。与此同时,要建立严格的会计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从源头来提高企业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防止不合格人员混进公司,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第四,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企业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监管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或书面上。企业因为没有将监督规章彻底的施行,所以对于会计管理工作的进程迟迟停滞不前,从而导致监督工作难以开展。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不到位,使得许多企业连年遭受着经济效益上的损失。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并且核心在于监管企业工作核算中的会计核算,来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真实性。再者,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冗杂的组织体系也给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对于分配的工作相互推诿,推卸责任,使得会计工作进展缓慢。因此,要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将工作细化到个人,使得每个工作都有人做,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第五,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企业会计工作的网上办公成为可能。会计网上办公,使得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又使得会计工作的透明度得以提高。为适应会计网络办公的需要,企业也应顺应时代带发展及时发现网络办公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相关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