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教学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
在基础教育中,化学科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面广,但难度适中或倾向简单,化学实验教学即有得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习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得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课标语)。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选择演示实验时,应以突出教学重、难点为前提,以符合直观、简单、安全、可靠为基本条件,以规范操作为保障,以帮助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及获取化学知识为目的。如在利用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分析提示原子这一概念之前,如果演示一下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有利于学生以直观事实为依据分析问题,从而形成原子这一概念。
在演示实验观察过程中,应以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为主。一是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性,弄清“看什么”,而后再观察,以免学生把化学实验当作“好玩儿”,克服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盲目性;二是指导学生即全面观察,同时又要分清主次。如镁带燃烧,要让学生既观察镁带燃烧发出的强光,同时主要要求学生观察生成物的颜色,以便为后面化学变化这一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最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更重要的是将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如铁钉生锈的实验,实际上是给出了三种假设:1、铁钉的一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2、铁钉全部浸没在植物油里;3、铁钉置放于干燥的空气中。通过观察:1、中铁钉生锈;2、3中铁钉未生锈。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铁钉在水和空气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这样,有利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生实验和简单实验设计及实验习题是学生实验技能形成很好的途径。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技能是近乎自动化的动作,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因此,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机会。而且每次实验课要让学生认真准备、参与及总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那么,学生实验必须以化学基础知识为基础。因此,应尽可能随教学进度拟好循序渐进训练计划。简单实验设计及实验习题要求更高,但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设计方案或解题途径适应尽可能让学生拓宽思路,寻找多渠道解决途径,再引导学生从环保、经济等多角度考虑,从而选择最佳方案或途径。这方面的训练阶段的知识或化学实验结束之后进行,同时难度要适中。如学完氧气有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总结鉴别氧气的方法,学生可以列出以下方法:1、带火星的木条;2、燃着的木条;3、点燃的硫等。此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方法3不用,因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对人体有害。1、2理论上都可以用,但1比2更简单、方便,因此,方法1为最佳。可以提醒学生,如果同时鉴别几种气体,通常用方法2。
最后,学生实验规范化也很重要。对学生操作不正确,应给予及时纠正,以防止学生形成错误操作习惯。因此,对学生的规范操作必须严格要求。特别学生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时,应鼓励学生按规范操作多练习几次。相互监督,相互纠错。而且教师还要善于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学生实验结束之后,总结很有必要。以便让学生改正错误,发扬优点。另外,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有利于实验技能及化学知识的内化。
二、实验教学中的思想品质素质教育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结合实验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意识教育,爱护公物,热爱劳动、节约药品,水等教育。通过与化学实验相关的化学家的故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科学及爱国主义等教育。如利用道尔顿幼年家境贫寒,12岁便挑起了生活重担,但他坚持自学最后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的故事,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挫折、不断努力。
三、实验教学中的身心素质教育
在演示实验中,通过教师从容不迫,紧张有序的示范,可以教育并帮助学生在紧张有序的思维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实验提供的氛围以及围绕对实验浓厚兴趣,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受限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通过独立操作实验,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通过分组实验,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共同完成和讨论实验现象、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验的成功,特别是简单实验设计或实验习题,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就感会使他们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反之,失败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失败的原因而重获成功,会带给学生更大的喜悦,使他们对战胜挫折充满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抜的性格。
四、化学实验中的审美素质能力
化学实验是与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和千变万化的化学变化及多姿多彩的实验仪器分不开的。在实验教学中,装置的整体性会带给学生以整体美,这种美感也有利于实验的规范化。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除了带给学生色彩上的美感,还可以带给学生无穷的遐想。化学变化本身是一种动态的美——由一物质到另一物质的变化,可以说也具有创造美,反应过程的实验现象,除了带给学生视觉上的美感,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在美的感受中去思维。还有实验仪器本身也蕴藏着美,有直线美、曲线美及造型美。甚至我们可以利用一种美的心理去赋予它们无穷无尽的美。
(一)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的转变。
新课标中明确表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目的不仅要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更需要通过评价来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改善,使其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中明确表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采用最适当的方式鼓励学生合作,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主导过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掌控着整个课堂的教学管理,往往规则过多,约束过多,教师借助于权威来维持课堂秩序。这种方式非常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关系疏远。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比较疏远,部分学生被动的应付教师的教学,上课时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比较差。有的学生是畏惧教师的权威,上课提心吊胆。这些情况都不易于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往往重结果轻过程,也就是说,只看学生的成绩高低,只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能力、思想、技能、素质等领域。这违背了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改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面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急需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方法与对策解决问题,改善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达到新课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要求。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浅显的方法策略。
(一)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宣传教育。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改变过去的教育方式。语文教师要建立教学民主化的观念。这要求语文教师真正具备民主、平等的观念,把每一个学生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个体,不能对某些学生就偏爱一些,对某些学生就多加歧视,要不偏不倚,对每位学生都要真诚的帮助。同时,也要对学生多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宣传,让学生多了解关于新课程理念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多主动参与相应的教学管理。对于学生的家长,也要向他们宣传新课程的理念,使家长理解新课程理念,支持新课程理念的实施。
(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对于语文新课程的评价制度,一定要完善好、落实好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首先,要营造出一种好的评价氛围,实现评价的方法、内容等的多样化。学校要注重培养教师不断进取的精神意识,鼓励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发展与完善,提升改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其次,在实施多元化评价方面,既要有定量评价也要有定性评价,既要听取专业评核小组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代表的评价,不能只考虑终结评价,也要做到有过程的评价,并且要坚持有量化考核。评价一定要公平、公正、客观,不能只注意到教师所做的那些易被观察到的劳动,也要把教师所做的那些不易被观察到的隐性劳动纳入评价之中。
(三)改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方法。
要解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那么便要对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改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与组织管理者,一个活跃且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做好精心准备,教学时主动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激励的手段,对于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以鼓励、激励为主,尽量少的采用惩罚的手段,通过精神与情感的激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让学生积极的主动学习。对于课堂问题行为,教师需要慎重的对待,如若处理不恰当,则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行为,甚至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做好预防工作,使问题行为不易于出现或者在处于萌芽阶段时便予以解决。
(四)教师提升素质。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对于实验课而言备课是精心准备课的过程,包括对教学内容细致的分析,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分组,选好实验小组长,并要求组内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实验前的预习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不仅仅是备课堂上的知识内容和问题设置,还要设置一些活动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就能自主预习.例如,“练习使用显微镜”这节实验课,笔者在学生走进实验室之前,就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书本内容,课前自主完成实验报告册的相关内容,通过该环节的设置,有如下几点好处:(1)学生对显微镜有了初步地了解,课堂实验时步骤变得连贯了,摆脱了边看书边实践的陋习;(2)能够发现自己在阅读文本时的疑惑,便于在实验中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最终释疑.
2.实验前对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
由于初中生物课少,实验课也不多,所以有时候学生进入实验室,就比较的兴奋,看到实验台面上的仪器没等教师布置任务就忍不住会乱摸、乱动,造成课堂秩序的紊乱,也容易破坏器材,为此,我们在编排学习小组的时候,要有意识地任命有责任心,稳重的学生做小组长,并明确小组长的职责,要管理好小组内部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要就探究任务在组内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确保实验探究有序开展,在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实验器材准备
实验教学,实验器材和药品是完成实验探究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课前必须要结合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将实验仪器、药品等物质准备落到实处,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还要适当准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串接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主动构建知识,减少在教学内容之外的时间损耗.
二、优化探究过程管理
有效的实验教学必然是有序的,我们教师在生物实验课上要有时间管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意识.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我们生物老师要有效益观,即要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强化管理来提高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课前要认真设计好整个教学流程,思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流畅、紧凑,朝着预定的教学目标稳步推进.学生的思维是需要特定的环境进行激发的,我们不能够灌输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点,同时没有任何信息提示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摸索,耗时太大也是不符合课堂教学实际的,那么,怎么办呢?笔者认为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们可以围绕实验的主旨,给学生适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帮助学生理顺探究的方向,确保实践劳动的有效性.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积极地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容易导致学生分心的因素,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专注率.
三、抓“四表”管理
从初中生的学龄特点来看,当前的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活泼好动,同时接受的信息量就比较大,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到了实验室,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容易导致秩序的混乱,或导致实验器材的损坏,或导致药品的浪费,或导致实验探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笔者设置了4张表格,“座次表”、“教学情况记载表”、“教学情况反馈表”、“学生实验收获表”,借此强化对实验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的实际效率,减少耗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体验.
1.学生实验座次表
实验探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而学习小组的构建应该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笔者按照“优、差生搭配,个性心理相融”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并给所教班级的学生在实验室内编排固定的座次,学生的座位相对固定,有利于小组内部学生形成良性的合作关系,学生与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提升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大丰收.
2.教学情况记载表
内容除应包括实验时间、年级、分组编号及实验内容这些传统的项目外,笔者还添设了学习委员和任课教师签名,让学生意识到实验使用的仪器的重要性,继而在实验室就会注意,尽可能地减少损坏情况;除此之外,通过填写该表,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内容、所用的仪器及名称,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秩序和爱护实验仪器的习惯,提高实验素养。
3.学生实验收获表
对于一些探究性实验,学生实验后作好记载,可以鼓励他们去改进实验,以便发现和辅导冒尖的学生,点燃学生科学“研究”之火,实验收获可以采用“学生实验收获表”进行记录.
4.教学情况反馈表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目前很多地方的初中英语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积极性的现象。初中的英语学习是具备一定难度的,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没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逐渐跟不上教师的步伐就会很难做到循序渐进,掌握学习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初中英语的学习并不一定是付出就有回报。有时付出同样的精力与时间,结果却是差异很大,这就大大挫伤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
(二)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待提高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以分数作为衡量自己学习进步的唯一标准,在考试中过于追求分数,没有理解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长此以往,极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牢。另外,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过于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自学能力比较薄弱,很难在学习基础上做到迁移延伸、举一反三。长此以往,逐渐限制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效率。
二、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作用
(一)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间接作用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时期的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逐渐演化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既然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就很有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满足,这样的课堂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友谊与归属感的重要性。
(二)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直接作用
1.1加快教学管理进度
加快教学管理有很多方法,以下主要介绍三种方法:
(1)要对传统管理方法进行改革,使老师和学生共同管理。在中专往大专升的时候,其中有很多问题存在,管理者进行管理时,应该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不用一贯使用的传统方法,同时,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一起管理,形成一个新的管理体系。
(2)对教学管理人员进一步培训,尤其是那些比较优异突出的要更加注重,这是初期大专改进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且培训方式有很多种,最好请一些专家或者让培训人员去高校参观学习。
(3)行政与学术管理要同时进行。一般大专教学管理都分为两部分,一是行政管理,二是学术管理,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在理念方面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具备一些基础技能,这样才能有效管理。
(4)教学管理核心是以人为本。人在教学管理方面非常重要,核心、目的都跟人有关,都是围绕人进行管理的。所以,对其进行管理时要特别注重人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
1.2确保每个系的教学管理自
目前,很多大专教学管理重心在改变。每个系都有属于自己的相应权利,这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专业进行规划,了解对应的课程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校压力,而且使自己的目标更明确,调动积极性,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要充分发挥职能。如果对教学计划或者内容进行一些调整,更能促进教学管理多样化,使其更有效管理。
1.3树立良好服务意识
教学管理一般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使教学方面更加完善,但是教学的核心是服务,一般指教学与学生学习方面的服务。要想更好地教学,必须对其科学管理,因为科学管理是服务的前提。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有助于对教学更好地进行管理,使教学质量提高,一举两得。在中专往大专转型的初期,新的教学管理更多地体现服务方面的一些特点,因为它充分考虑学生与教师的需求,为其营造很好的学习氛围。不仅使老师发挥才华,而且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了解知识。
1.4完善规章制度
良好的制度有助于对教学进行管理,使大专教学井然有序。教学管理制度可以对学校与系、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进行很好地协调,是教学管理中一项基本要求。因此,完善制度时,不仅要保持以前传统的方式,而且要体现高校特点,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管理模式。
1.5更新教学管理手段
计算机管理是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方式。第一,计算机等设备设施不可或缺。有了这些现代化设备设施,有利于信息收集和处理。第二,对计算机的运用要更灵活,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数据和资料存储与统计。第三,利用计算机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评估。由此看来,建立决策信息系统是必要的,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有利于增强教学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2.结语
教育生态学下的课堂即为生态化课堂。生态化课堂是为微观生态教学的内容之一,是基于生态学的理论与基础,将其运用至课堂教学中,将课堂当做教师、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场所。因此生态化教学课堂必然要注重这三项基本对象的关系,从而探索生态课堂内的平衡,进而达到课堂上的整体平衡,帮助学生综合发展。对于学生来说生态化课堂关注的关键点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1)生态化课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生态化课堂注重与学生需求向适应的教育方式,追求的是与学生最匹配的教学方式,巩固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与权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个性与特长,感受学习的成功与乐趣。(2)生态化课堂注重学生的综合化发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构建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开展学生。生态化课堂中不单关注学科知识与学习能力的掌握,更加关注教会学生如何成才,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建立起完整的人格与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然而生态化课堂并不是否定传统课堂中的所有行为,也并非全部以来学生开展教学的课堂。生态化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预设。该预设行为不仅要满足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的规律与特点,从而通过合理的教学流程让学生真正的接受知识,掌握知识。
二、教育生态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1.建立生态取向的课堂氛围
教室是教师与学生开展教学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以教育生态学的阿利氏定律为基础,初中英语教学的班级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学应该以小班教学为适宜,班级人数应该在30人以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与教师开展良好的沟通。如果硬件条件不允许分班教学,那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将学生以英语学习能力与水平划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行学习。小组与小组之间就课程内容来开展竞争与合作,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探索新的知识。在小组划分中要注意,小组中学生成绩高低的学生要适当搭配,达到小组之间能力的平衡。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小组之间开展竞争,还能够使得小组内部的学生相互合基于教育生态学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探析江苏省扬州高邮市送桥镇天山初级中学潘荣梅作学习。
2.构建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获得英语技能,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不同于中国的思维方式与文化传统。学生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各个国家的传统与习惯。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要注意构建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以便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环境下所使用的不同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来教学。即便在刚刚使用英语授课时,很多学生听不明白,难以长期坚持。但是为了实现生态化课堂教学,教师要尽可能的使用英语,在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情况下适当穿插母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加习惯英语,降低母语产生的负迁移。例如,在译林牛津英语七年级Lesson2:Ahappyfamily教学中涉及到Parents这一词语。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Parents这一词汇还稍显深奥,因此在教师提问“HowareyouParents?”的时候,学生会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那么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对这句话进行调整,可以变为“Howareyoufatherandmother?”。相信在教师转换说法后,学生们都能够理解教师提问的含义。因此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尽可能使用英文并非不可能,只要教师掌握灵活的方式,以学生的已学知识为基础,长时间的坚持开展英语课堂教学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3.提高词汇教学的实用性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要注意语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避免出现只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语言含义的现象,并且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发挥英语的实用性。例如在进行初中译林版牛津英语7AUnit4:Food!教学中,关于食物的描述,例如noodle,beef,chicken等。在该单元学习结束后,还是仍然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描述自己生活中食用的食物。在该单元的学习中大多数接触到的都是非中式的食物,当教师问学生早餐吃了什么的时候,学生实际上吃了豆浆油条,但是不会表述,只能回答milkandegg。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该情况适当扩展单元内容,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食物单词,例如tofu,friedbreadstick,soybeanmilk等。这些单词的含义与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像贴合,学生自然能够根据实物来牢记单词。
三、结语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情境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就是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它倡议智能是可分布、情境化、可发展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因此,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或者引入一些集形象生动、情绪色彩、主题鲜明于一体的具体教学场景,通过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教学之中。这样既有利于帮助他们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教材主旨,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
1.在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意义
1.1使情境教学方法更加形象
当前,青少年往往在心理及生理上都处在发育及完善的过程中。因此,他们对于一些亲眼看到的或者亲耳听到的,往往会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多元智能理论是把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知识转变成更加形象、直观的情境。可以让初中生在身临其境中,对学到的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它不仅以讲解知识点为主,更多地主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入一些更加形象、直观的元素。这不仅可以指导初中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还可以从多元智能角度,创设活泼、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情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1]。
1.2优化情境教学理念
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初中生的后期发展。在初中语文中进行情境教学,是从多个不同智能角度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初中生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适应初中生对不同智能层次的发展需求,对其各种智能都产生相应的刺激,促进其智能全方位、多元化地发展。所以,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设计理念,不仅使其目的更加科学,效果更加显著,还使其更加具有操作性,成果更加丰硕。
2.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进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
实际上,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与多元智能理论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契合点,可以优化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设计理念,发挥引导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贯穿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愿,开发潜能。
2.1设计具有多元智能性的课堂问题
想要开发初中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做文章,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学习内容,由探究性问题引导初中生一步步地走进语文的美妙空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语文的奥秘。
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帮助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其解决途径及结论成果进行交流沟通。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课堂内容,设计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多元智能性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紫藤萝瀑布》一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全文朗读,再引导他们提出诸如:“作者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表达了其当时怎样的心情?有何作用?以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背景是什么?”等此类的问题。紧接着,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渐渐引出这篇文章的主旨:“生死是生命的象征,组成了人类的血缘之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随着这些具有多元智能性的课堂问题被不断地解答,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大意,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了综合能力,培养了优良品质。
2.2创设多元智能化的活动情境
由于初中阶段每一位学生的智能发育是不尽相同的,并且类型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进行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时,必须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优势智能,开发潜能。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特征,创设多元智能化的活动情境[2]。
在教学《走上辩论台》活动课内容时,任课教师可以率先确定一个主题比较鲜明、内容比较容易激发初中生兴趣的辩题,如“我看追星现象”等,在课堂上举办一次辩论赛,让课堂变成辩论台,实地进行辩论赛。在辩论赛中,任课教师可以将同学们进行分组,依据其智能特点,将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通过这种方式,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面对传统教育理念,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不仅可以让任课教师拥有更宽广的视野,使他们注意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还使其教学理论更加科学、系统,更有利于初中生全面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我们学习应用外语,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的交际,故此必然涉及不同的习俗文化、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我们所指的文化,并不单纯是狭义上所指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而更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所以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没有这些的深入认识,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进行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强调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全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虽然对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职业、信仰、思维等影响,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可以理解在欧美国家最常用的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安排得并不多,尽管有“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但我认为仍不足够,英语文化中,常用的谚语还很多,而适合初中学生年龄认知的谚语也很多,如:“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least said, sooner mended”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典故,在第一套人教版教材中,初中英语第五册曾有过的故事,简单涉及了所罗门这位智慧之王的故事,但这类的典故并不多见。根据年龄与接受力的因素,我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多几个常见于西方文化中的典故文章作为了解和阅读材料的,如the garden of eden, noah’s ark, the tower of babel, achilles’ ,heel等。另外,在英语中,颜色的运用,特别在语言中作比喻和联想的运用是较为广泛的。我们在教材中见得也不多,如the green house, the white house, in black and
而受年龄和思维深度、心理因素的制约,委婉语、禁忌语和英语文体等在初中教材中极少出现是较正常的。在跨文化交往中,怎样才是有礼貌、怎样用适应的谦辞和敬辞同样很重要。虽然在教材中有出现,但仍要补充。尤其能结合现实中,中国人汉文化与欧美人英语文化在交往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与冲突的材料,在教科书中应有充足的安排,这样的例子才有说服力和警示性。
在文化交际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还是人,我们要更全面地了解外国人,必须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必须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和人民有大概的了解,在各种人物传记中,新旧版两套人教版教材所选的内容都非常好。人们都总想从下面的、有积极意义和成功的奋斗经历的人物身上吸取其人生精华,因而在所有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形象,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如: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其名言为“我唯一抱憾的是:我有,且仅仅只有一次生命贡献给我的祖国”),反映普通人一面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动人故事;反映有骨气的歌唱家;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著名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富兰克林;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现代护理制度创始人佛洛?萨南丁格尔;在丛村中因飞机失事而幸存,并顽强求生的德国女孩的故事等等。所有这些反映了历史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应适当补充现代著名的体育运动员、艺术家、政治家或社会以至为全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的轶事。所有这些材料,给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的心灵教育起着极大的积极的作用。人们可以分析其文化背景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中吸收其精华。另外,体现欧美人独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乐观主义和与他人良好的合作精神、创新探索精神的人物传记与体裁,应考虑到教材的更新和补充中去。
语言中,包含着文化领域中的民族性格部分。如欧美人所崇尚的幽默感。这类题材文章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并不多见。作为更深入地了解和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应参照(第二册)等有关教材中的文章选取适当的扩充到初中的教材中。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语言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4-0035-02[作者简介]郝彦桦(1982―),女,河南郑州人,硕士,河南教育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
一、引言
目前,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已经达成广泛共识,但在研究方面还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方法等细节的处理上,从教师、教材等环节进行深入研究的还不多。近年来,虽然不少教材在编排上融进了新的教学指导思想,也关注通过教学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意图,但是在“外语教学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和“必须以跨文化意识组织外语教学”这两个问题上,教材编写者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编写者全然不顾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外国语言中所包含的异民族性、世界观等深层文化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研究大学英语教材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材编排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意义
范印哲认为,“教材的根本职能是集聚人类先进的科学文化成果,将其精华详尽表述,合理评判,传至后世以培养后继人才。大学教材更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承担着积累、传播和促进科学文化发展与积极创新的责任。所以,大学教材编排与教材体系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着眼于世界科学与文化的发展前沿。教育者应当积极探索教材设计的创新模式,切实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材质量,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教学双方围绕教学内容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发挥其外语学习的资源作用,体现大纲,呈现知识,提供方法策略,充当教学的媒介,为学习者服务。2007年颁布的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
三、处理大学英语教材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原则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了语言,文化就无法传播,离开了文化,也不可能正确地学习与习得语言。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语言,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社会交往、、思维方式、民风民俗决定其语言表达的内容和方式;不同的语言要素反映不同的文化属性,寓示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世界;一种语言的言语结构、交际模式、篇章修辞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语言上层文化观念的影响甚至制约。
(二)处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原则
根据Byram和Morganetal[3]的研究,文化学习变量可分为如下六个方面:环境变量(setting variables)、教师变量(teacher variables)、学习者变量(learner variables)、教学法变量(method variables)、教材变量(curriculum variables)、测试变量(assessment variables)等。胡建伟[4]提到,教材是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教材编写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真正贴近学生,适合他们的语言基础和专业,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据此,笔者提出处理大学英语教材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几个原则。
1.内容承载的最大化
一定要让精读课文与辅助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包含文化知识点,甚至课文本身就是对某项重要文化的介绍。教师用书和阅读、听力等配套教材的分册内容也应围绕精读课文的文化话题展开,教学资料库或者网络课堂提供大量相关材料以便师生自主选择。
2.内容覆盖的全面化
只有在保证文化知识点总量的情况下,兼顾文化的各个方面,才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完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满足学习需求。
3.选材的本土化
无论是对目的语文化的引入还是对本国文化的介绍,一定要选择本土的文章,这样才能把文化点介绍得细致明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既习得知识又增强语感。
4.文化对比鲜明化
教材编排时一定要结合多种科研成果,提炼出最容易引起文化震惊的不同点,选择或改编对其进行透彻阐述的文章作为课文或阅读材料,让学生建立起国际视野和的胸怀。
5.练习设置的交际化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和描述文化点,并将其转化成交际能力,教材一定要设置文化交际性强的练习模块,可以是对关键词的考查,可以是视频欣赏与分析,也可以是角色表演,等等。
6.学习资源的综合化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可能的学习资料,除了发掘教材本身这一学习资源,还应该扩展参考书目及网络等丰富学习资源,这样才能满足处在不同主客观条件下的学生进行文化学习的需要。
四、使用新型教材的建议
(一)教师的教
1.实用性
文化教学方法与过程必须和语言交际实践相结合,通过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化形成具体而真实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和参悟文化的兴趣。
2.阶段性
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学习动力、学习需求等情况,注意内容选择的循序渐进、由表及里,也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深入浅出,在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逐渐理解文化内容的本质。
3.合适性
教师要选择适合教学的文化内容,在教学中说明其语用及文化内涵。对于教材中的内容要恰当把握,使之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
4.灵活性
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的积极性。如组织课堂演讲、进行角色扮演、创设英语兴趣小组、开设英语文化专题讲座、学习英文歌曲、欣赏英文诗歌、观看原声电影、创造机会让学生与外国人直接交流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积累目的语文化知识,提高语言知识水平与文化洞察力,以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目的。
(二)学生的学
1.明确学习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对英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中,获得一种面向世界的文化视野,建立以民族自信心为基础的大国情怀。
2.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英语不能仅仅为了应付针对语言知识本身的考试,而在为了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应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3.更新学习策略
要拓展知识来源,打破教材的局限,在生活中学习、通过网络学习,将本土文化与目标文化对比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语言和文化水平。
五、结论
总而言之,现有大学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编排过于随意,没有统一的大纲要求;教材内容选择杂乱,缺乏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整体把握;文化背景介绍服从于课文语言讲解,不能自成体系;在教材编写中,文化导入的经验和水平与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比较,相差甚远。结果,大学英语教材在客观上不能使学生获得足够的文化知识供给,学生主观上的需求和兴趣也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学生的文化水平和英语能力裹足不前成为必然。如果说成功的语言学习是语言知识提升和文化积累“两条腿走路”,那么在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我们就要实现“两条腿走路”的目标,恰当地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冰冰.高校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33-36.
[2]Edward Burnett Taylor.Primitive culture[M].London: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1871:148-152.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漷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
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并确定漷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xx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xx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06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xx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矗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愧优秀案例评癣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孝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孝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xx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xx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xx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漷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 并确定漷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 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 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 ,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小、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小、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07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07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07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t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
共5页,当前第1页1 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并确定?t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07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07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06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07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07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07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
共5页,当前第2页2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矗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愧优秀案例评癣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
共5页,当前第3页3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孝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孝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07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07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07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总之,我区2007年的教师培训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但
16年来,我不但从校长岗位的“门外汉”挤进了校长行列,而且“居然”成了宁波市第一批骨干校长,从普通教师逐渐成长为奉化、宁波的两级劳动模范,我所在的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市先进集体,浙江省首批“100所文明学校”、省城镇示范初中,宁波市现代化学校等等。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有成功的喜悦,有不断进取的梦想,有一步一个脚印孜孜以求努力拼搏所留下的痕迹,更有失败的痛苦和教训,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茫和困惑。从小学到大学,我参加正规学习16年,在校长岗位上边工作、边培训,“缝缝补补”又是16载。曾记得在宁波教育学院参加培训时有人就戏称我为校长培训的“博士后”,说我是教育学院“一辈子”都难以毕业的“留级生”。回顾在校长岗位上所走过的路,我发自内心地感觉到,校长培训确实是我的“终身大学”。
“专业引领”扶进门
1989年我刚好30岁,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平时除了与书为伴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任何嗜好,读书、教书、思考、钻研教材教法、和学生谈心交友是我当时的主要工作。因而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算不上“很优秀”,但自我感觉还算不错,因为学生爱听我的课,喜欢我所教的学科,乐意与我交朋友,而且当时我还把教学的所思所想所悟所得及时进行总结整理,撰写的近十篇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学物理》、《教学月刊》等刊物上。正在我梦想如何使自己的专业能再跃上一个新台阶的时候,上级领导安排我担任农村初中的校长,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始料不及的。教师的信任、领导的重托,把我这个“鸭子赶上了架”,正在我为如何当好校长发愁时,校长培训开始了。在第一轮的校长培训班里,我系统地学习了校长学、学校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教师学、教育法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我利用各种机会,虚心向专家学者请教,进一步用心钻研教科书上所没有的“校长管理理论”。2003年宁波市教育局组织大市内的骨干校长到北师大进行短期脱产培训,使我有机会聆听北师大的陈孝彬、诸宏启、劳凯生等教授的讲座,所有这些,使我的学校管理理论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同伴互助”长见识
朱熹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校长培训其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科学,所以,在经过“八五”的任职培训、“九五”的分岗培训以后,进入了“十五”的专题培训。我感受最深的是,宁波市的校长培训确确实实是为帮助校长“解惑”的,是为进一步拓宽校长的知识面和促进校长岗位的专业水平再发展的培训。
为了提高校长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在开展校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先后开了不同层次的校长座谈会,最后确定分层次的“新校长新办法,老校长‘老’办法”的培训方案。对已经完成两轮培训任务的校长,主要培训目标是以提高校长实际岗位能力和进一步拓宽校长的管理理论水平为重点,由专题培训转为“同伴互助”。“同伴互助”的主要方法是将应参加培训的校长按其工作性质不同进行分组(分普高、职高、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等层次),进行同一组次内的易校蹲点调研解剖、开展学术沙龙交流、组织校长论坛、进行校长教学展示、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活动,撰写外出考察调研报告、参加以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为主的教育科研活动等等,应该说这样的专题培训“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用得上”,既有“兵教兵”的培训,又有“官教兵、兵教官”的培训,实现了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培训形式的立体化、培训效果的实用化,做到了培训“重心下移”。
以“易校蹲点”为例,我们不是去做看客,而是要对蹲点的学校进行集体“会诊”和“个别诊断”,要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写出“诊断书”,同时又要向蹲点学校中层以上的干部介绍所在学校的治校方略、教育管理思想。校长论坛活动更是校长们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一次交锋和观念“碰撞”,是“真刀真枪”比武艺的“大会战”。
“自我反思”升内涵
一个好校长除了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还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积淀。尤其是在发展迅猛的今天,校长必须有有清醒的头脑,认准办学方向,不断自我加压,用自己的发展带动教师的发展,用教师的发展赢得学生的发展,最终促进学校的真正发展。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校长更要自觉担当起学校发展的设计师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纤夫”角色,这就要求校长不能仅做一个学校管理的“看门人”,必须成为学校管理的“研究者”。
在最近一轮的校长培训中,我们参加了提高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宁波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的总体要求,结合参训校长的实际情况开展“自我反思”为中心的主题式培训。“自我反思”是分层要求的,首先是“充电”学习,进行理论反思。近三年来,我们又系统地学习了《第五项修炼》、《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帕夫雷什中学》等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摘录了近千张学习卡片。我们还以宁波市教育局所开通的校长培训网为平台,在“宁波校长博客群”上“冲浪”。一大批优秀校长聚集网上,把自己的学习心得、管理随笔等贴上网,与市内外的校长一起分享。其次,结合各自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实践反思。我们在教育行政培训中心专家的指导下,从学校自身的实际问题出发,精心梳理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校长提高培训的研究课题,以课题为载体,边实践边研究边整改边提高,以学校管理的实践为平台引领校长专业水平的再发展,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滚动式发展。
在这方面我自己有深刻的体会。参加校长培训十多年来,我把“我所思考的问题不一定对头,但只要坚持反思,问题将会越来越清晰;我所写的文章不一定能发表,但只要持续不断地写,发表就有希望;我所做的课题不一定能得奖,但只要持之以恒地去做,得奖就有可能;我所付出的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只要永不放弃,离成功的彼岸将会越来越近”作为自己治校、治教和治学的座右铭,至今已小有成绩,发表教育教学管理论文50余篇,主持的《研究型教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被立项为省级课题。
“迷茫”路上辨方向
在基础教育教学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今天,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师资水平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瓶颈”。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学校的许多优秀校长和教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城乡教育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马太效应”,导致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步履更为艰难,很多校长仍然为办学经费所困惑,无心抓教育教学改革,也没有心思参加高一层次的校长培训,很多校长只满足于做学校的“看门人”和“维持会长”,既没有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思想,也没有办学的远景目标。从校长到教师,基本上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传声筒”,教师中的绝大多数都处在教育教学研究“无意识的状态”下工作,所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农村,校长培训的难点也在农村。要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加快推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化进程,关键在于抓好农村学校的校长培训。
指导思想: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性地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积极、稳妥、扎实地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把课程改革作为建设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动*区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工作,努力为首都中心城区的发展提供人民满意的、优质的义务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实验目标:确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等,将其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贯穿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稳妥地进行课改实验,深入研究和有效解决课程实验中的实际问题;构建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的相关制度与机制,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实质性进展。
1、执行《*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合理设置“自主安排”的课程;探索三级课程管理机制,高标准实施国家课程,开设有*特色的地方课程,为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提供有效空间。
2、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探索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德育工作新途径,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改进德育评价方式。
3、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重视实践,具有创新精神,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重要的生命历程,切实保证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发展机会。
4、提高教师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学科专业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功,促进现代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改进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工作,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在学校中形成具有现代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善于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进行教学反思、合作研究、教学创新的教师群体。
5、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统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探索适合课改理念的教学策略、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探索网络支持下的教与学的方式;建立反映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
6、探索新课程下的考试与评价,将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探索学生、教师、家长及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水平提高、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和*市教委的中小学升学考试改革的方案,*区制定相应的小学升中学方案和初中生毕业、升学工作方案。
7、积极宣传课改,主动争取学生家长对课改的理解与支持,创设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社会机构积极关心和支持学校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实验的原则与主要内容
1、实验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课程改革实施的主力是教师,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干部,课程改革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把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改革实验的首要任务,要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和谐发展原则把握课程改革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发展内涵,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形成善于同伴互助的教师群体,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继承创新原则把新课程的实施视为教育继承与创新过程,扬长补短的过程,要继承已有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方法、经验,借鉴课改先行地区、学校的成功经验实施新课程,建立与实施新课程相关的新制度、新机制。
自主发展原则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给予学校、教师、学生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减政放权,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在课改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校、教师的自主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2、实验主要内容
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的实验理解实验教材的内容结构,比较新旧教材的变化和特点,科学合理地使用实验教材,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等;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开展体现新教学理念的教学活动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等。
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专题性研究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继续进行初中外语、计算机实验班的教学实验;根据*区是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特色和已有的优秀科研成果,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自主安排的地方课程的实验;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探索三级课程的管理。
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验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实验;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避免“网络陷阱”对中小学生伤害的实验。
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实验设计校本培训方案、内容,研究校本培训的方式与效果;研究新课程下的区教研部门的研究、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改进,新课程下校本教研制度的规划与实施,区级教研与校本教研的互动机制。
探索教育评价的实验选择评价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操作办法;结合*市学科教学评价方案制定区学科教学评价方案,逐步完善符合课改精神的教师评价体系和对学校的评价机制。
小班化教学的实验在新课程实施中深化小学小班化教学实验,在有条件的初中开始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
三、实验的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
1、课程设置
*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执行《*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采用该课程计划中设置的小学阶段六年、初中阶段三年的学制;中学历史、地理、思想道德、生物、物理、化学采用分科课程;对于*市规定由区县和学校可以自主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区教委作小学与初中学段的课时划分,学校参照*市“课程设置说明”中的相关要求,做出具体安排。
课程设置详见《*区基础教育1-9年级课程设置表(讨论稿)》。
2、教材选用
根据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的要求,教科书的选用要执行教材选用委员会制度,成立由专家、校长、教研员、教师、家长组成的*区中小学教材选用委员会,公开选用机制和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多方意见,以审慎的态度、科学的工作程序与运行机制,完成当年的教材选用工作。
教材选用具体内容详见西教发[2004]1号文件《*区教委关于中、小学2004年秋季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的通知》。
四、实验的措施
1、抓住课改机遇,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本次课改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功能的变革,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教研制度的调整等方面,是一项牵动学校整体的全面改革,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认清形势,实事求是,全员参与,齐心协力,正确处理破与立、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局部与全局、现实与未来等关系。以理论为支撑,以专家支持为依托,认真规划课改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实验,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最终目标。
2、以科研为先导,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新课程实施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及学习方式转变为突破口,优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精心选题,科学论证,积极进行课改实验研究,认真积累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不断推进学校基础课程改革实验的进程。
3、以新课标为依据,全力抓好教学研究
新的课程与标准,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每一位干部、教师都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精选课程内容,切实开发课程资源在执行新课程计划,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教师应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学会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优化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一要加强师生的广泛而有效的教学交往,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二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三要探索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四要加强学科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构建信息平台,切实推进普遍应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要着力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此,大力推进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构建,使在网络支持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得以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4、以制度为保障,强化管理保证实施
加强管理是课改顺利推进的关键。学校在管理和辅导课改实验中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标准,用制度来强化管理。此外,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干部、教师参与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积极性。
议事汇报制度课改工作小组建立两周一次的例会制度,研究研究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商讨对策与措施,协调各部门工作。各校对实施方案、培训计划、研究得失、典型案例等课改情况每月底报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课改领导工作小组及时收集、整理、汇编课改动态集。
课改培训制度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必须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坚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上岗,边培训”。做到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管理干部和教师要完成理论培训、技能培训、实践培训、评价培训,教委要实行新课程师资培训登记制度,完成培训通过验收的教师颁发《新课程教师资格证》,实验年级教师需持证上岗。课改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并计入学分。
专项研讨制度在课改工作小组的指导下,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等形式,定期组织学科实验研讨、交流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坛”,分为“专家论坛”、“管理论坛”、“教师论坛”三个层面,为课改注入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为课改提供民主参与、交流展示的平台。
课改宣传制度要作好向社会和家长的课改宣传,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作用,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活动。可以在学校开放日组织家长听课,搞座谈、交流、咨询活动等,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课改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最大程度地参与课改实验工作。积极争取社区对学校课改的支持。在*现代教育科研信息网上开办*课改网页,宣传、交流课改信息;将《西教通讯》改版为《*教育》,宣传*教育改革发展成果,重点宣传课改实验工作;继续编印课改学习交流系列丛书《足迹》、《走进新课程》。
表彰激励制度区教委将拨专款表彰在课改实验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课改实验工作组将组织形式多样的评比表彰活动,如校本培训先进校、课改实验先进校、课改先进教研组、优秀教案(活动)设计,教学评优,优秀随笔,论文评比,优秀课件制作等。大力表彰课改实验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
5、教育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根据课改要求,制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开展经常性的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分析和反思教学行为,进行必要的质量调查,及时反馈,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倡导实施多维评价模式。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全面。改进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完善《*区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手册》,编制*区新的中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在课改年级试用。
学校及时收集处理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定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督学室要根据课程的评价要求对学校课改实验工作进行督导。评价中关注差异与发展的不同要求,为学生、教师、学校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五、实验的组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政策性、业务性强,需要动员组织教育内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明确职责,搞好协调。为加强对全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规划、管理与指导,有效地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成立区级课改领导机构。
1、课改实验领导组
负责决策课改实验工作重大问题、统筹协调与课改相关的内部、外部工作。
2、课改实验工作组
根据教育部和*市教委的新课程实施要求,负责规划区课改实验工作,落实课改实验工作的组织、培训、经费等条件保障措施,协调各部门共同推进实验工作,管理、指导中小学课改实验整体工作。
课改实验工作组的执行机构是课改工作办公室,负责课改的具体筹划和推进实施。
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组下设七个专项工作指导组,依托区教委相关职能部门、机构,分工合作,指导课改工作:
(1)行政管理组负责中小学课改管理工作规划、实施、指导,课改的干部培训,校本课程、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管理,课改管理工作的监控,协调人事工作等。
(2)教学指导组负责教材选用推荐工作,教学研究与指导、教与学评价工作,学科骨干教师的组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的业务支持,区教研网工作,与课程改革相应的继续教育等工作。
(3)科研指导组负责课改资料收集、信息服务、课题管理与指导、专题调研工作等。
(4)课改监控组负责*区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评价工作、教材选用工作监控评价工作,对全区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施状况进行监控和评估。
(5)信息技术组*区校园网、教研网的技术维护、电子资料及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网络宣传等工作。
(6)社会宣传组课改工作的内部(区教育系统)与外部(社会、家庭)的宣传工作,向上级汇报、与同行交流。
(7)财务装备组负责新课程的经费、教学设备保证工作,参与实验设备使用与实验员培训工作。
3、专家指导组
参与课改方案的研制、课改培训支持、课改实施与评价的指导工作。
六、实验保障
课程改革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富有创造性地做好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1、加强学习和宣传,搞好课改培训,促进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
进行课程改革,必须加强学习和宣传,在转变教育观念上下功夫,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搞好区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学校领导带头作培训工作,要在培训中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要结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培训工作。
2、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形成课改工作的领导合力
区教委重视对新课程的领导,区课改实验工作组要有效地组织、指导课改工作,各课改专题组工作各有侧重,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区教委各科室要建立课改工作责任制,将课改工作作为这一时期工作的重点,做好课改的服务工作。
各校校长为学校课改的第一责任人,担负学校课改方案的制定、课改实施和校本培训的主要责任,校长要成为课改的推动者、实践者和指导者。
充分发挥区教研中心、教育学院*分院,现代信息技术中心、装备中心在课改中的作用,要承担起区级培训、教研、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设备的支持性、服务性工作。
一、重点工作进展明显
1、三项工作进程加快。在积极促成县委、县政府两次召开校舍改造、布点调整、教育创强工作会的基础上,通过蹲点包抓、专项督查、资金奖补和现场协调,有力地加快了教育三项重点工作的进程。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投入校改资金1035万元,新建校舍858间16562平方米,新砌围墙15594米;龙高镇等8个有创强任务的乡镇,累计投资203.8万元,用于辖区中小学硬件建设和内部设施配置,教育强乡镇验收准备工作已基本到位;全年撤并小学35所,基本完成了年初确定的撤并任务。
2、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县中学学生公寓楼、*县第二中学一期校建工程8月底全面竣工,今秋开学已投入使用;*县第二中学二期校建工程,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可望年底交付使用;*县第二初中综合楼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地质勘测等前期准备工作,*中巷拓宽改造工程现也初步达成拆迁协议。
二、学校管理得到加强
1、加大了监控矫正力度。针对全县中小学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县局组织力量扎实开展了“常规管理百校行”、“常规教学一日查”和“远程教育管理应用百校行”活动。检查组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的方式,针对性地进入学校,深入课堂,发现问题,现场剖析,强力矫正,有力地规范和加强了过程管理。一年来,三个检查组深入学校180所,走访师生700多人次,召开座谈会60余场次,听评课285节次,编发专题通报31期,责令管理混乱的8所学校和严重违规的16名校长、教师递交了书面检查和整改汇报,并对其进行了追踪复查,督促其整改提高。
2、学习借鉴了外地先进管理经验。4月下旬,县局组织全县学区校长和部分管理、教研人员参加了市局举办的“创新教学管理论坛”,听取了江苏洋思中学蔡林森等六名专家的专题讲座,使与会者更新了管理理念,激活了管理思路。
3、加强了高中管理和指导。一是县局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多次深入*中、二中检查调研,指导督促这两所高中理清了办学思路,纠正了两所高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偏差,增强了学校管理的针对性。二是组织部分高三教师先后5次参加了省市高考信息会和高考复课专题讲座,邀请国家考试管理中心专家相阳和本县名师冯耀宗为3所高中师生作了高考复课报告10场次,听讲师生达2000多人次。三是组织了*中、二中高一联考,加强了两所高中之间的竞争和交流。四是在督促指导三所高中分别召开高考复课安排会的基础上,县局召开了全县高考复课工作会,制定了《关于20*年高考复课工作的安排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三复课工作的措施和要求。五是调整充实了县局高中管理领导小组力量,加大了对高中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力度。
4、强化了质量管理措施。一是县局主要领导先后三次深入*中专题调研,召开了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三个层次的座谈会,发放了意见征询书,征求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二是10月中旬邀请部分县人大、县政协代表和委员,老干部、老教师代表和部分中小学校长,召开了提高教育质量座谈会,商讨了提高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措施和办法。三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县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16项具体措施。四是县局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对全县中小学抓管理、抓质量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现场做了指导,提出了改进的要求。
三、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1、充实了校长和教师队伍。一是调整充实了部分工作滞后或有严重失误的校区校长,提拔任用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校长,增强了校长队伍活力。二是公开聘任了一批中小学教师。县局采取查阅档案与公开试讲相结合的办法,择优录用了57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采用公开考试的方式,从986名大中专毕业生和在职代课教师中择优聘用了277名新任教师,有效缓解了中小学教师严重短缺的突出问题。三是对新聘人员实行合同制管理,引入了新的人事管理机制,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挖掘教师工作潜能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2、切实加强了师德教育。一是扎实开展了师德警示教育和职业行为规范教育,充分利用暑期校长会和教师学习会,组织教师观看了师德启示录光盘,开展了师德征文演讲活动,表彰了一批师德先进个人,有效地规范了教师育人行为,极大地促进了师德建设。二是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10月13日县局召开了全系统整顿作风、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动员大会,专门安排部署了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并出台了《加强教职工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通过为期半月的“八查八纠”整改活动,有效解决了纪律作风和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纪律作风方面有违规行为的4名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3、狠抓了各级各类提高培训。一是先后选派15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类校长培训班培训,组织28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省、市、县三级举办的课改、远教、计算机、英语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严明了培训纪律,加大了督查力度,有效地增强了两支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7月初对新聘教师进行了为期3天的岗前培训,并进行了严格考试和考核。三是采取学历达标紧逼战略,督促支持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目前全县有80名教师在师范院校离职进修,有325名教师参加了师范院校组织的函授学习。
4、扎实开展了业务技能竞赛活动。县局先后举办了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与技能大赛、中小学教师优秀课件展评、教学能手与教学新秀评赛等活动,2820余名教师参与了活动,240人获等级奖,47名教师被命名为县级教学能手,27名新任教师被评为县级教学新秀。
四、素质教育稳步推进
1、德育工作日趋实在。一是德育活动开展扎实。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一崭新主题,县局先后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开展了文明礼仪引导教育、“红色之旅”征文演讲、“八荣八耻”学习实践、“拒绝,远离网吧”签名、“热爱科学,立志成才”和“共建绿色家园”征文等系列德育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新民、龙高、西坡、底店等中学,香庙、义门等学区,城关、实验等小学扎实开展了“文明礼仪进校园,争做文明小主人”竞赛活动,北极中学、新民中学、职教中心、县幼儿园成功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了各类体育比赛和艺术展演活动,*县中学、第二中学、城关中学等学校组织师生联手参加县上开展的“四项教育”知识竞赛,教师代表队和学生代表队均获一等奖,县局获组织奖。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增强了学生综合素质。二是进一步加强了法制安全教育。在全面拓展德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各校区普遍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职能作用,定期举办法制安全讲座,经常开展法制、安全主题班团队活动。一年来,全县中小学累计举办法制、安全讲座180多场次,知识竞赛20多场次,主题演讲30多场次,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法制安全意识。三是加大了协调力度,努力促成了多方联动的育人机制。一年来,县教育局与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联手协作,依法取缔了黑网吧及违规经营摊点和门店40多个,优化了育人环境;密切配合县关工委开展了争创“新三好”竞赛活动,评选表彰了1001名“新三好”学生;取得县交警大队的支持,加强了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召开了中小学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举办了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图片巡回展等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2、课改工作有所突破。一是校本课程开发得到规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县局制定下发了《*县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有力地规范并激活了校本课程开发。城关小学、北极中学等相当一部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贴近生活,自成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课改教学骨干体系初具规模。目前,全县已涌现出课改示范学校8所,课改教学骨干教师30多名,有教学成果的专兼职教研员20多名,发表课改论文、教学案例50多篇。三是课改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城关小学的“双层并进,合作研练”校本培训模式实施顺利;义门学区的“五动”管理策略和“双层三级”校本教研模式富有成效,全县多数中小学在课改特色创建工作中迈出了新步子。
3、教育科研明显加强。一是加强了科研课题管理,对市、县两级科研课题进行了专项评估验收,批结县级课题14个,申报市级课题3个。二是广泛开展了以“讲课标、讲教材、讲教法”为主要内容的“三讲”系列教研指导活动,有效克服了校本教研空泛不实的难题。三是狠抓了学科“改薄”提高工作,县教研室和大部分校区均分别制定了英语、物理、生物、计算机等薄弱学科“改薄”提高措施,加大了实施和督查力度。四是重视了中高考复课研讨,先后召开了中高考复课研讨会和中考复课现场会,并对两次中考模考进行了分析、反馈。
4、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高中招生规模明显加大。今年共为四所高中录取新生3250名,录取率由去年的57.3%提升为62%,增长了4.7个百分点。二是进一步完善了招生录取办法,继续实行综合等第制度,更加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平时表现。
五、骨干体系创建成绩显著
*年,我县在“多门类创建,高标准迎验”的骨干体系创建思想指导下,各创建学校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改善办学条件,强化管理措施,较好地完成市一级的创建任务。经市教育局评估验收,永乐中学被命为市级示范初级中学,城关中学、车家庄中学被命名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县中学、新民中学等5所学校被命名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示范学校,为我县实现教育强县目标奠定了基础。
六、教育宣传力度加大
召开了全县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制定印发了《*县教育局教育宣传工作管理办法》,邀请《咸阳日报》文艺部主任王永杰来我县办教育宣传通讯员作了写作培训。各校区都成立了教育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教育宣传通讯员队伍。截至目前我县已在市级以上教育报刊发表新闻稿件75篇,广泛宣传了我县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树立*县教育新形象、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七、远教、职教、幼教工作迈上新台阶
1、远程教育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县电教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巡回服务基层学校,现场处理故障230多次,维修设备600多台(件),现场培训管理人员700多人次。二是组织师生参加了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我县选送的47件教师作品均获市级奖,7人次获省级三等奖。三是在省教育厅开展的“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网上百县行”活动中,我县上传网页、电子报刊8件,课件制作10件,教学设计20件,图片资料40幅,文本资料15篇,充分展示了我县教育风采。四是在汉中召开的全省电教中学标准化建设现场会上,我县介绍了经验,县电教中心顺利通过了市局组织的电教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检查验收,并得到检查组高度评价。五是顺利开通了*县教育网,制定了《*县教育网信息管理办法》,为宣传*县教育发展和教师学习交流打造了广阔的信息平台。
2、职业教育稳步发展。一是多层次开展了扫盲识字教育,完成扫盲任务2160人次。二是县职教中心完成职业技术培训2700多人次,安置就业3*人,安置率达到100%。三是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职教招生任务,全年完成职教招生224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