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国道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道路施工;问题
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伟大进程中,随之而来的是道路基本建设也表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姿势。这是因为路施工工艺和技术进步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为道路工程的施工提供了条件。同时国家和社会对道路施工的质量也越加重视。但在实际的道路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往往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目前,影响道路质量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有设计方面的,也有建材的品质方面的,同时还与施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紧密相关。在道路施工中资金的管理和运用更是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质量保证和效率的提高。
道路施工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第一,路面不平是一个常见的道路问题。路面平整度作为市政道路工程的一项舒适性指标,在道路质量评估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因为道路不平会影响车速,同时还会促使行车颠簸,冲击力变大,车辆受损,安全隐患增加,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损。常见的原因主要有:基层压实度未收到严格控制,软土路基处理结果不好,形成波浪式起伏;路面施工程序控制出现偏差,摊铺机和压路机的施工人员技能素质较低。第二,水泥路面断板、开裂也是常见的道路问题。土基强度不够,也可能是不均匀,加上在夏季施工的混凝土路面因白天和晚上的气温不同而产生较大的温差,从而发生较大的翘曲应力,最终导致板体开裂。除此之外,板块混凝土的过振原因也足以促使道路发生分层离析和板块裂缝的现象。第三,我们经常发现的另一个道路施工问题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一般来说,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指的是路面在竣工后通车不久就发送了多处或者较大面积的裂缝或破损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应该归于没有做好施工控制措施的相关工作。现在,很多道理工程一味地追求道路的平整度,往往忽视了压实度的相关要求。一些材料到场或者终压温度较低,还可能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过渡碾压,造成材料的变形。
1 道路土基施工出现的问题
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沟槽回填施工的时候,并没有按要求进行回填复土,这样就会给道路的质量残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比如沟槽内水如果没有处理干净就开始回填土,会导致槽内回填土含水量较高。还有一些情况,比如虽然具备沟槽根基土方,但是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压实处理或者夯实处理过程不合格就开始实施回填工作。这些不良的施工现象会造成很多严重的安全问题。所以不少道路建成以后,那些沟槽部位不久后会在行车的作用下产生下沉的问题,沟槽两边的纵向裂缝和沟槽部位发生明显的凹槽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就是施工领导必须加大对道路施工过程的重视和监理,施工人员谨慎实施道路施工的各个过程,禁止带水还土,杜绝沥青块填进沟槽内,对于一些条件具备的地区可以进行必要的撼沙处理。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分层夯实,必须始终坚持这项工作,包括天干粘土和其他材料。就目前来说,道路施工大多采用将填沟材料放进土基表面之后,运用震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夯实的实效。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确保道路表面密实,因为震动压路机会收到实深度和宽度因素的影响,可能实现不了夯实的目的。所以在对深沟槽采取分层夯实的过程中,尽量不适用木夯,可以采用更加方便灵巧的机械夯实工具。
2 黑色路面面层的施工问题
黑色面层作为道路质量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建立在道路底层的各道工序的优良质量之上的。路面的平整度会直接影响行车的速度和舒适程度,也就是直接关乎道路的实际运行效果。道路的平整度一旦达不到标准,将会加剧车辆的振动频率,增强了车辆对路的冲击力,会加大对道路的损害。如果道路横坡没有达到标准,也会对道路的排水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减短道路的使用寿命。如何做好道路面层工作就变成十分重要的工作了。就目前来说,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几种情况。底层未经过严格处理:基层表面浮料没有清理干净,当底层铺装完成之后,在交通控制不好的情况下,没有做相关的技术处理,就直接铺筑沥青混凝土。对接边的处理不妥当:因为沥青混凝土设施的平面接触的压实工作比较难以理想完成,所以对新老混凝土的接边需要按技术操作妥善进行施工,一旦出现偏差,将会造成道路的弯弯曲曲,出现路面不平的问题,外观质量严重下降。平整度和横坡处理效果不佳:这主要是因为在铺筑之前没有预先放下小样,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按小样进行摊铺,于是出现了道路的横坡和平整度出现很大的偏差。沥青混凝土温度出现了失误:对于来料没有测温,没有及时摊铺,摊铺后又没有及时碾压,冷却后压路机不能夯实,这些因素造成道路表面粗糙,裂纹和乱边出现,其中一部分通车之后,出现松散起砂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要重视沥青混凝土和底层及边线的接角处理工作。然后就是必须依据小样,有序施工,确保施工程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横坡质量。稳妥地控制好施工温度,确保来料和碾压温度。最后就是在机械操作的过程中,对于机械操作者的要求是必须熟悉机械性能以及摊铺混凝土的要求,杜绝频繁调动厚度板等现象。
3 水泥石粉渣稳定层的施工问题
道路施工使用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材料,优良的稳定层直接决定了道路施工的质量。作为道路结构层中最重要的一层,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温度,水泥石粉渣稳定层的含水量没有控制好,洒水不均匀,可能出现存水的问题;石粉渣和水泥摊铺以及搅拌没有均匀;碾压,施工人员没有对石粉层采取重视的态度,忽视了碾压的实际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在施工稳定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个工作。第一,洒水需要交付给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来做,确保洒水均匀,中间和各边沿适当,掌握洒水动作和技巧。第二,充分发挥现有的条件,最好能够实现大面积施工和摊铺,禁止边挖土边摊铺。需要根据预先设计厚度分层摊铺施工,确保摊铺厚度,拌合的过程注意均匀,防止画面和夹层等问题的出现,注意接缝和边缘处等重点区域;第三,在对稳定层进行碾压之前,需要检查稳定层的厚度和平整度的合理性,拌合有没有均匀,依据“宁高勿低、宁刮勿补”的原则,对处在最佳含水量的稳定层开始碾压。
4 道路施工过程中资金管理问题
随着国家投资结构的调整,整个建筑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充足的资金支撑和有效的资金管理对于道路施工越来越重要。资金管理问题并不直接参与道路施工的过程,但是资金管理的效果如何,能影响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如何把成本降低,并且保证道路施工质量,需要做好施工前的计划,施工中控制,施工后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制定合适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的制定、施工机器的选择、工具的选择、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流水施工的组织等。对道路的材料费用的投入占了整个道路工程的大约70%,仍有很大的节约空间。如果施工的其他方面出现了亏损,需要从材料成本方面来弥补。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经费组成了施工项目现场管理费,它们都是根据项目施工任务二制定的。一般情况下,这方面的支出实际上并不和项目工程量相对应,主要是由项目部来决定。所以,在工程完成后,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及时整理现场的剩余材料和各种机械,支付应付的费用,避免工程竣工后的各项不必要费用的支出。
参考文献
[1]谷兰. 浅谈道路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师, 2000, (11)
[2]周宏. 交通安全的盲点――道路施工作业安全保护[J]. 交通企业管理, 1995, (05)
[3]丘慧强. 道路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0) .
[4]乔惠福,姜雁. 浅谈道路施工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2, (01) .
从中国能源发展的趋势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来看,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要长期实施节能优先战略,推进能源结构“绿色化”进程,大力发展环境友好能源和氢能源,推行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实行节能优先政策。节能政策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战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长期实施节能优先的战略就是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首选政策。建议加快理顺节能管理体制,政府机构应率先示范节能,促进节能与清洁生产一体化。利用排污收费政策促进节能政策的实施。
促进能源结构“绿色化”。建立环境友好的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建议逐步降低城市能源煤炭使用比例,大力发展低碳无碳能源、氢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依靠技术进步削减污染。一方面利用环境标准推动能源技术进步、降低单位经济活动的能源消费,实现发电排放绩效与发电煤耗标准、环境标志与能效标准、汽车排放标准与燃料经济性标准的衔接。另一方面,大力开发低污染排放发电技术、零排放技术以及高效脱硫脱氮技术,加快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发展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汽车。
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环境友好能源。在未来20年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过程中,应全面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控制污染,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市场手段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硫税、氮税、生态环境补偿、电力环保折价等税收价格政策实现能源活动环境成本内部化,二是利用排污交易、绿色电力市场、可再生能源配额信用等市场交易手段降低削减污染的社会成本。
由于不同政策的作用时间和实施的作用范围不同,因此,在政策实施的优先级和时间序列上会有所不同。如节能优先战略是中国应该长期坚持和贯穿于各个领域的基本政策,电力行业排放绩效标准的引入则是特定于某一领域和时间的一般性政策。
2.若干重要能源政策方案建议加快电力脱硫进程:
电力行业(尤其是火电)将是中国未来20年能源行业发展最快的行业。火电行业未来20年削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将直接影响国家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电力污染控制将是中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重点。
目前火电厂减排二氧化硫的主要途径有:煤炭洗选、洁净煤燃烧技术、燃用低硫煤和烟气脱硫。各种技术的选择和减排方式的组合是一种综合性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根据电力行业目前二氧化硫控制现状和管理基础以及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目标的要求,各阶段的减排技术路线为:2005年前,燃用低硫煤和脱硫工程措施起步阶段;2006年~2010年,低硫煤和烟气脱硫的混合阶段;2011年~2020年,全面烟气脱硫阶段。在环境经济政策与管理措施方面,目前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方面,实施的经济政策就是排污收费制度;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开展了环保折价标准研究;同时,有些省市开展了排污交易方面的试点研究。各项经济政策对二氧化硫排放控制都会起到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方式及实施基础各不相同。建议以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交易为基本政策组合方向,资金扶持为辅助手段,折价标准是对排污收费制度的补充或完善。具体建议措施有: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实施电力环保折价标准;实施严格的电力行业排放标准;引入发电排放绩效管理机制;推行电厂环境信息公告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能力的建设等。建设西电东送绿色工程:“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快实施“西电东送”南线的电源和输电线路建设。
按照“西电东送”南部通道的战略规划建议,“十五”期间,在云、贵两省交界的狭长地带内将新建10余座火电厂,新增供电能力600万千瓦,如果“十五”期间不采取任何措施,贵州省火电项目将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20.17万吨,云南省火电项目将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13.68万吨。如此集中地在滇东和黔南酸雨控制区及周围的区域建设大规模的火电厂,若不采取严格环境保护措施,将对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大气质量以及我国“十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设“西电东送”项目的同时应加大二氧化硫治理的投入,采取有力的治理措施,确保二氧化硫排放满足国家和地方“十五”期间总量控制的要求,空气质量能够有所改善,实现建设“西电东送”绿色工程的目标。
建议国家逐步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并扩大收费范围,使其接近或高于治理成本,真正使污染控制成本成为产品总成本的组成部分,形成谁污染谁就会在经济上受损失的机制,促使排污企业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在云、贵两省试行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在二氧化硫控制方面的作用。在实行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制度,使全社会二氧化硫与酸雨污染防治的成本不断降低。国家应尽快组织开展云贵两省“西电东送”火电项目的脱硫可行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二氧化硫削减计划和方案,以最低成本实现二氧化硫的削减目标。
同时,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确保二氧化硫减排目标的实现和国家有关二氧化硫污染与酸雨防治目标的实现。一体化削减交通环境污染:机动车是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一部分,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机动车污染问题的解决,除了加强机动车管理,使用清洁燃料等正对机动车本省的解决方案外,必须从整个交通体系的完善和燃料结构的改善入手,从根本上较少机动车污染的排放。主要措施有: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低耗能、少污染的运输方式;制定不同运输方式与环境协调的发展政策;利用新技术,改善交通能耗结构;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合作。机动车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是尾气。对汽车尾气治理的目的是使车辆的排放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使空气质量不影响人类的健康,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制定条件许可的、符合经济和社会承受能力的综合性战略措施。超级秘书网
关键词:桥梁;施工;存在问题
在最近几年中,我国有相当数量的道路桥梁在远远未达到其设计寿命时,就过早出现了桥梁耐久性破坏,主要表现为梁体出现裂缝,铺装层松散脱落等。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道路的运输效益,缩短它的使用寿命从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对行人和车辆的安全行驶构成潜在的危险。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道路桥梁的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于施工人员的麻痹大意造成的,对于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应该注意、应该得到重视的问题,而施工人员没有予以必要的注意。为此,对于道路桥梁的施工问题,有关人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桥梁出现裂缝
道路桥梁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结构的美观和正常的使用,而且会削弱桥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我国建设道路主要使用的材料是混凝土,而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目前在道路建设的技术问题中具有普遍性,这其中除了是桥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等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施工人员没有合理使用混凝土造成的,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没有达到规范要求,只凭个人经验不按标准规定随意配比j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对混凝土振捣不足或力道过猛;在混凝土模拆除后,没有给予必要的养护,导致混凝土体表缺水出现干裂等,为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桥梁混凝土进行常规计算。我国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为0.2至0.3mm。此外,还要进行温度裂缝计算,采取隔热设计;考虑混凝土结构所处的位置,选择合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混凝土配筋率采用适当的计算模式,从材料性能方面和结构
形式方面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加之以合理的施工工艺,按设计好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进行施工,控制水泥用量及水灰比,重视混凝土振捣技术,计算好拆模时间,选用一定份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对收缩和水热化影响较小),遇到高温天气时使用井水拌制混凝土,这样可以降低浇灌温度。
二、桥梁钢筋锈蚀
钢筋的使用寿命与桥梁的使用寿命密切相关,桥梁钢觞出现锈蚀的话会严重危害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影响钢筋锈蚀的因素有很多,如原材料、环境、施工等,以及其他诸如钢筋应力状态等因素也会导致钢筋锈蚀。桥梁钢筋锈蚀的机理很复杂,因此道路桥梁钢筋防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诸多措施综合治理。施工工人在建设道路桥梁过程中就要加强桥梁钢筋防护意识,要使用涂层钢筋,这种钢筋就是在普通低碳钢表面加上防腐涂层,使其与腐蚀性环境(酸雨、尾气、除冰剂等)隔
离开来,这样就能达到普通低碳钢防腐目的。涂层材料不能被破坏,不管是在运输、储存还是在安装过程中,这种材料在恶劣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持续性,在道路桥梁钢筋使用寿命周期内均能保持其结构功能。此外,施工工人还可以使用电化学防护法阻止桥梁钢筋锈蚀。这种防护法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就是使钢筋携带足够数量的多余电子,这样无论腐蚀液体的硬度值如何,钢筋都不会被腐蚀,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对于已经出现锈蚀的钢筋要积极进行修复:清除掉所有出现锈蚀区域内的混凝土,采用喷砂法除掉锈迹,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定数量的钢筋以确保梁体内的含筋量。最后一点要加以强调的是,施工工人在加强桥梁钢筋防腐的同时要注意跟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要根据道路桥梁的政治经济地位、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对桥梁进行分级,根据分级筛选符合使用要求的、经济合理的防腐材料。
三、桥梁铺装层松散脱落 ・
桥梁铺装层虽然在桥梁中所占的体积并不大,但是它对道路交通的顺利运行是十分重要的。在相继暴露出来的道路桥梁质量问题中,桥梁铺装层的质量问题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一些桥梁施工中,桥梁铺装层的施工质量往往被疏忽,施工工序控制不严,只注重表面功夫,在外观质量上做文章,致使桥面铺装层过早出现裂缝,松散、脱落等问题,维修周期越来越短。桥梁铺装层在构造上属于刚性结构,目前,我国的重载交通及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铺面层直接承受着车辆和行人荷载的冲击,现行桥梁铺装层与重型或超重型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多已不相适应,这样就加重了桥梁铺装层的负荷,因此施工人员在建设桥梁铺面层的过程中,要注意确保桥梁铺装层厚度,铺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这样可减弱或避免铺装层的弯曲开裂,要保证铺装材料在使用期间不出现明显的开裂和其它问题。还要注意确保铺层材料的防水性。铺层材料的防水层在施工过程中应予以充分重视,要保证铺筑后基本不会透水,以防止水渗入材料引起各种水损坏,从而缩短桥梁铺面层的使用寿命。对于处子非冰冻地区的道路桥梁,可以在桥梁铺面层铺上一定厚度的防水混凝土(厚度可达到8至lOcm);对于处于冰冻地区而可能出现裂纹的道路桥梁上,可以铺上沥青混凝土或者贴式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是柔性的,可以有效预防桥梁铺装层出现裂纹。
四、桥梁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的道路建设工地多位于人少林密山高的地方,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这就要求道路施工人员具有坚定的工作信念,硬实的政治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路为家,以路为业,安心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山区道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施工人员怕吃苦,怕受累,职业素质不高,遇到一点小困难就退缩畏怯,还有一些施工人员认为自己是科班出身,觉得自己懂技术、有文化,应付目前的技术问题绰绰有余,这是一种相当错误的观念,施工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①施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更新知识,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要使自己时刻牢记,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今天有用的知识,明天就有可能过时,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淘汰。②施工人员要多接触、学习管理、法律、网络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做到~专多能。除了懂得施工技术外,还要熟悉美学、环境保护、水文地质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造出既美观又经济的桥梁。③施工人员要熟悉有关法律、索赔程序、合同条款等相关知识,我国已加入WTO,经济活动逐渐与国际接轨,施工人员要懂得维护工地单位的合法权益,造出符合规范的桥梁,提高我国的市场竞争力。
五、结语
在道路建设中,桥梁占据相当大的工作量,桥梁在道路建设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地位。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缺陷,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予以必要的重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避免不良因素,为道路建设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有效办法和有利条件,另外,施工人员还要牢记施工原则,积极推广应用“可靠性施工”、“结构优化施工”等现代施工办法;要注意因地制宜,节省建设资金,就地取材等。道路桥梁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因素共同努,共同建设!
参考文献:
[1]汤继银,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2013(09):133-135.
关键词:平整度直接式检测类响应式检测类
一、引言
平整度检测贯穿于路面施工质量检测、评定、验收及运营期路面质量检测等环节,其检测设备、原理和方法多种多样,检测结果因检测设备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平整度检测技术处于领先水平。美国有多家公司研发和生产路面平整度检测仪,其中包括ICC公司生产的惯性激光断面仪和手推式断面仪;FACE公司生产的DIPSTICK(步进式断面仪)和手推式断面仪,及South Dakota DOT生产的惯性激光断面仪等(澳大利亚ARRB生产的手推式断面仪和惯性激光断面仪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市场)。
我国平整度检测技术的研究相对落后,由于公路建设的需要,在“七五”期间,由交通部公路研究所和西安公路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分别研制了颠簸累积仪和八轮仪等平整度检测装置,目前已在中国市场上有了一定的应用。在过去的十年中,有过一些应用和理论的研究,如我国规范规定了几种用于不同工程阶段、不同结构层次的平整度检测设备和相应的检测、评定方法,但总的来说在技术方面突破不大。近年来国内在仪器的评价和相关性的研究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2001年交通部组织开展了平整度检定规程研究,并已初步完成。
二、路面平整度检测仪的基本分类
,q4U5e7lJ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p%fzS$ZnP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路面平整度的仪器主要有两大分类:第一类为纵断面测定(直接式检测类),即测出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然后对测出的纵断面曲线进行数学分析得出平整度指标。第二类为车辆对路面的反应测定(响应式检测类),即测出车辆对路面纵断面变化的力学响应,然后对测出的力学响应进行数学分析得出平整度指标。对响应式检测类而言,其平整度指标的换算主要是通过对标准仪器测得的结果进行标定而得到。通常,第一类检测方法可用于路面施工质量验收与评价,而第二类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路面周期性评价。但第二类检测仪器常要借助于第一类检测仪器进行指标标定。
1、直接式检测类
对直接式检测类平整度检测仪而言,主要的平整度指标为国际平整度指标IRI(InternationalRoughnessIndex)。国际平整度指标IRI是被广泛采用的路面平整度指标。国际平整度指标IRI的优点是具有很强的时间稳定性和空间稳定性,这使得不同时间和地点检测的国际平整度指标IRI值可进行直接比较。T c5Xv%g7^XZe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国际平整度指标IRI的计算是基于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是用于模拟车辆在实际路面行驶时车体对路面纵断面起伏波动的动态响应。J,y,[6\Lf省略
"H+`&U;pM3Fj$uc
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用于模拟车辆机械系统在路面纵断面曲线输入的激励下的动态响应。通过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计算模型车车辆悬挂系统的单向位移量,将各次计算的单向位移值累加(单位为m)并与路段长度相除(单位为km),既可以得到国际平整度指标IRI,其单位为m/km。国际平整度指标IRI计算的数学过程极其繁琐,具体计算公式可查阅有关资料。应该强调的是国际平整度指标IRI必须先获得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然后将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输入到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由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计算国际平整度指标IRI。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自动化路面断面曲线检测系统(直接式检测类)都包含国际平整度指标IRI的计算软件包。因此只要获得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就能较易获得国际平整度指标IRI。 B$~4ZdI[mjCk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2、响应式检测类 e V4k[ \8?;V响应式检测类的检测对象主要包括检测车辆的动态垂直加速度和垂直位移。当平整度检测仪检测的对象是车辆的动态垂直加速度时,此类平整度检测仪可归为电子响应式检测类;当平整度检测仪检测的对象是车辆的动态垂直向累积位移量时,此类平整度检测仪可归为机械响应式检测类。
三、主要特点
1、直接式检测类主要特点是:
(1)能得到路面纵断面曲线,根据纵断面曲线,平整度特性可直观地反映出来。
2|
GGphu/uo8C省略)o ^A8P?S省略(2)测得的路面纵断面曲线可输入到仿真数学模型而得到车辆对路面纵断面变化的仿真力学响应。过去的实验和研究已证明这种仿真响应与真实的车辆响应有很好的相关性。
AU8VB9oZ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3n(^xO#FJo9i T省略(3)检测路面纵断面曲线是较难的,尤其是长波长纵断面曲线,其原因是难以从检测仪本身直接取得路面纵断面垂直高度参照点。比较可取的方法是从检测仪本身的垂直加速度或与水平线的夹角之中间接地取得垂直高度的参照点。
(4)由于此类检测仪能得到路面纵断面曲线,因此可直接用于新路面施工质量的验收与评价,使验收部门有客观依据决定施工质量的优劣。
1sS|7c}`省略(5)若此类检测仪能测出长波长和短波长路面纵断面曲线,则可作为标准参照仪
`AwX'pCc0h
t8wv!P1m"Z2w用于对其它平整度仪进行标定和作相关分析。 ^+} ~U5U3l省略Ot*dFUa9qd$s)GO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2、响应式检测类主要特点是:
H)?
J9k$v2e5e(`&n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 (1)此类方法的依据是车辆对路面纵断面垂直高度变化的力学响应,如振动等,然后对这种响应进行数学分析,从而得到平整度指标,如垂直加速度均方差和颠簸累计值等。
(2)由于此类检测方法相对于第一类方法要简单,检测速度要快,因而适用于高速检测和长距离检测。 (3)此类方法无法得到路面纵断面曲线,因而主要应用于现存路面平整度评价。
(Ap3Z9_ q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4)由于无法得到路面纵断面曲线,此类检测仪需依赖于能测出长波长和短波长路面纵断面曲线的平整度检测仪对其进行标定和作相关分析。
四、平整度检测仪的标定方法
1、基本原理
响应式平整度检测仪主要依据检测车对路面不平整的动态响应来获得平整度的指标的。因此,检测本身的机械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平整度检测的结果。从概念上讲,不同的检测车针对同一条路面将会有不同的动态响应,即便是同一台检测车,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针对这两种性能前后时间的不一致性,在路面平整度检测的实践中,往往采用技术标定(也称系统标定)的方法来使各种响应式路面平整度仪的检测达到一致性,或归结到标准的检测。
O-NK6?8U |A,WQ|省略在国际上,路面平整度的标准检测主要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采用精密水准仪检测路面平整度,即采用精密水准仪检测出路面的纵断面剖面曲线(标高),然后采用计算机软件将测得的路面纵断面曲线转换成国际平整度指标(IRI),从而获得该路面的平整度指标的标准检测。第二种方法是采用手推式断面仪(也称路面纵断面剖面仪)检测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然后采用计算机软件将测得的路面纵断面曲线转换成IRI,从而获得该路面的平整度指标的标准检测。不论是采用何种标准检测,其基本要求是:
+S }-W5|_
~(T
z省略2q2F D!IU2d)y+[r[a.检测结果不受检测设备机械性能的影响;
t5@M k5B!|Fb省略b.检测精度要求较高;
'z+~G1G!Bk*~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C.能直接获得全波长的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
d.能直接计算出IRI。 2]QM vv"OSreHtQ
p/BK路桥先锋论坛―省略对于响应式平整度检测仪的标定,一般要求至少5条以上的路面(包括较为粗糙的路面、中等平整的路面和较为平整的路面),其长度为100~200m左右。对这些选定的路面,分别采用标准仪器(精密水准仪或手推式断面仪)和被标定的响应式平整度仪实施平整度检测,获得的平整度指标即可用来作为系统标定之用。
五、结束语
路面平整度是评定路面使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是一个路面外观指标,又是衡量路面质量及现有路面破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以及车辆的通行能力和运营的经济性,还影响着路面的使用年限,但近年来由于各种车载高效检测设备拥有测试精度等级高,人为因素少,不用中断交通等优点,这些方法已经被各省市的质监部门所采用平整度检测事业也正朝着精确、快速、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张超、郑南翔、王建设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是长安大学主办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共同协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11637,CN 611369/U),主要刊载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等领域的学术论文。《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为双月刊,大16开,160页,每期定价100元,全年共6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195,国外发行代号:BM1775。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英文版)是长安大学主办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韩国道路工程师学会、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共同协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20957564,CN611494/U),主要刊载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等领域的英文学术论文。《交通运输工程学报》(英文版)为双月刊,大16开,80页,每期定价100元,全年共6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305。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技术刊物(ISSN 1000033X,CN 611119/U),主要刊载国内外筑养路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材料、试验研究、应用技术、使用与维修经验,机械化施工技术与工艺,以及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论文。《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为月刊,大16开,80页,每期定价20元,全年共240元,国内邮发代号:5257,国外发行代号:M4170。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18879,CN 611393/N),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汽车工程、汽车运用工程、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学术论文。《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双月刊,大16开,128页,每期定价100元,全年共6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137,国外发行代号:BM5720。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16248,CN 611391/C),主要刊载长安学研究、交通运输、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季刊,大16开,160页,每期定价50元,全年共2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272,国外发行代号:Q2291。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26561,CN 611423/P),主要刊载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含生态地质和灾害地质)、资源勘查、测绘工程、地球信息科学等地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为双月刊,大16开,144页,每期定价50元,全年共3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280,国外发行代号:BM4115。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是长安大学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32049,CN 611442/TU),主要刊载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建筑与基础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为双月刊,大16开,128页,每期定价50元,全年共3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140,国外发行代号:BM4981。
以上所有期刊均可在当地邮局订阅,如错过邮局征订,可随时通过邮局或银行直接汇款至长安大学杂志社订阅。
收款单位:长安大学杂志社地址: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内
关键词: 道路运输行业发展 现状 问题 应对措施
一、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现状
道路运输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快慢的重要标准和依据。我国的道路运输行业已经走过了上百年的历史进程,从整体发展形势上看,运输行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和令人瞩目的成果,从建国初期成立国营汽车运输总公司,以及各大行政区、各省组建规模大小不等的直属运输公司,到改革开放后,交通部召开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提出“有路大家走车”,进一步发挥公路运输的作用、提高公路运输量的比重,再到近几年来,交通部印发《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34条促进道路运输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举措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速度。如今我国道路运输行业每年能够完成公路客运量近300亿人次,占综合运输体系比重的93%;完成货运量近200亿吨,占综合运输总量比重的75%,与建国初期相比客运及货运的增长速度分别多出3000多倍和200多倍。现在,我国道路运输业已经成为服务范围最广,货运、客运量最大、运输种类最多、从业人数规模最大的服务性行业。但在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我国道路运输业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为了更好地适应道路运输行业的迅速成长,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和手段,解决我国道路运输管理与其增长速度产生的瓶颈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向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是目前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二、道路运输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道路运输管理制度不明确。
在目前道路运输行业中,由于制度制定与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衔接上的问题,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管理制度不严、责任归口不清、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例如,运输管理执法权与审批权相分离,虽然进一步明确了道路执法部门和审批部门的工作要求和职责范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解决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脱的问题,但是由于审批部门缺失了执法权,在行使管理权的时候就会出现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的尴尬现象。
(二)职责分配不合理。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当具有对道路客运、货运的经营管理权和运输管理权,以及对机动车辆行驶、培训、考核、维护、经营等方面的管理权力。但是在目前道路运输管理中,大部分管理权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道路建设管理部门等所掌控,由于在道路运输管理上权、责、利分配不合理,责任不明确,在管理程序和管理范围上经常出现各部门之间进行重复性的工作,甚至造成部门之间的矛盾,给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的效率。
(三)缺乏管理意识和经营意识。
在目前的道路运输行业中,有关管理部门缺乏先进的现代管理意识和经营服务意识,没有把运输行业当做一个服务性行业去管理,在管理上存在等、靠、要的落后思想,缺乏对驾驶人员及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出现驾驶员不遵守道路交通规则、野蛮驾驶、言语不文明、着装不雅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行业的社会形象,甚至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
三、应对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道路运输管理制度。
在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与目前运输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深入了解运输行业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有效地堵塞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积极调整道路运输管理结构,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运输市场运营中的监督管理力度,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类运输市场主体的准入、退出及日常监管的办法和机制,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出行要求为根本,使运输业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二)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
为了提高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质量,首先需要明确路政、公安、建设等有关部门在道路管理中的职责范围和权力内容,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从运输行业整体的发展情况为依据,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道路运输中的客运、货运的经营管理权和运输管理权,以及对机动车辆行驶、培训、考核、维护、经营等方面的管理权力进行合理的分配,使部门之间能够彼此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更好地推动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不断进步。
(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道路运输管理力度。
大力加强运输行业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是推动运输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一方面,运输管理部门可以建立对运输行业质量信誉的考核制度,对运输企业的经营状况、服务质量及安全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对考核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处罚,甚至清理。另一方面,树立服务意识,在运输过程中要求驾驶员及运输业员工,时刻保持国家、社会、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尽职尽责,以专业的业务水平、优质的服务态度服务于人民,有效的提升运输行业在社会中的形象。
四、结语
总之,道路运输行业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为了有效地提高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水平,有关部门需要对道路运输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加强管理力度和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跃上一个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毛德维.我国道路运输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04.
[2]赵惠祥.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论文关键词: 道路运输 管理 问题 措施
论文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已迅速成长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的地面运输方式。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道路运输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1 我国道路运输管路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运管机构沿用“市、区分级负责”的传统管理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也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运管机构职能的发挥。
1.1 现行运输管理体制缺“效”
第一,人员编制不规范,机构性质不统一,我们主要以我市为例来谈,按照交通部对运管机构每百台车定一人、每百站(场)定三人的设想,运管队伍应是一支精干高效的队伍。但由于我市的交管所都分属地方政府管理,而市运管局对区交管所无人事权属关系,导致区运管机构的人员与业务出现不平衡现象,存在“管事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等诸多问题,甚至出现个别运管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差、服务意识淡薄等现象。另外,我市各区县运管所的建制不规范统一,多为科级建制、甚至还有股级建制。科级单位要负责一个区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和指导,还要对运输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预测,其实际能量实在有限,很多运管所都有“小牛拉大车”的感觉,难免在道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着缺位问题,平日里往往疲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处置各种道路营运纠纷,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辖区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问题。第二,执法分离后弊端日益显现我市于06年成立了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在主城区实行了行政审批管权与执法处罚权分离,这种改革避免了执法部门间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等现象,加强了相互监督,提升了交通形象。但作为道路运输行业的许可管理部门缺失了执法权,或者说执法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像失去了“一只手”一样,在行使管理权的时候有时出现尴尬和不到位的情况。如对辖区维修企业超范围经营的治理上,没有了执法权,不能对其违章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三,职权责任不明确。从对外来讲,运管部门所担当的职责是对道路客运、货运经营,站经营、机动车辆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的管理,具体行使着法律赋予的对以上行为的行政许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职权,并在某种意义上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但这些管理职权实际被公安、建设、农机等部门所肢解,因而在管理职责上存在着重叠现象。如我区在进行的农村客运投放工作上,要与区属很多部门进行接洽,在参与类似的地方交通规划建设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内部来说,市和区级的运管机构权责关系不明确,区交管所对客运企业及营运线路仅有初审权,而又要对本辖区的客运企业进行管理,而有终审权的市运管局对客运企业又没有直接参与管理,出现了“审批的不管理”、“管理的不审批”的局面,一旦发生线路纠纷,由于区交管所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所以导致纠纷升级,很容易演变成集体上访、甚至堵塞交通和罢运的现象,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坏的影响。以上因素导致在运输管理工作中,权、责、利不够明确,运管部门缺乏手段,对运输矛盾纠纷的处理不够及时等,工作难以实现高效率。
1.2 营运公司管理缺“责”
第一,经济意识过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就目前而言,我国客运市场普遍存在“乘客叫差、驾驶员叫累、承包者叫苦”的现象。究其原因,部分营运公司为追求垄断利润,为争取营运指标,不考虑任何社会责任,不惜公司形象和代价,甚至有意制造事端,以此作为向政府部门换取线路或指标的筹码,一旦得逞后,即刻转变目标,将资金风险、安全风险转嫁给承包者,根本不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第二,管理松散,对驾驶员制约性差。交通行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行业,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驾驶员言语不文明,着装不雅、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外界对重庆的评价和认识,尤其是在出租车和客车表现尤为突出,公司对驾驶员的管理只重经济效益,不重服务质量,缺乏经常性的沟通。货运公司大都采取挂靠的经营模式,公司只要收取了管理费,对驾驶员的其他行为根本不做任何要求,货运行业驾驶员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解决我国道路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加快运管机构编制体制改革步伐。
在我国的新疆运管机构全部纳入了公务员管理,江苏、山西和陕西等省市也在积极探索运管部门的机构体制改革。云南省的主要做法是:一是积极主动争取省交通厅、省人事厅、省编委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纳入公务员管理;二是采取清理编制、严格控制人事调动、经费控制等措施推进机构改革;三是对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提出“从严控制,逢进必考”的原则,按年度增人计划,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
(2)加大监管力度,发挥市场调节功能。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市场变化,维护市场稳定。进一步加强对运输市场特别是出租汽车市场的监督管理,对无照经营的车辆要进行彻底清理。通过整治“黑车”,规范市场秩序,为合法运营的出租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类运输市场主体的准入、退出及日常监管的办法和机制。建议出租车经营推行市场化,首先,要放开出租车行业的特许经营权,让经营权真正成为商品,这样做只是减少了政府批指标的权力,把政府不该管的事,放给了市场;其次,在行业内部应建立起竞争机制,奖优罚劣。
(3)明确权责关系,充分发挥区县运管机构职能。
一是应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职责权限,明确市、区级运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杜绝“好处大家抢,麻烦大家让”的不负责现象。二是明确区运管机构在区里的职责,以便更好的参加地方交通规划及建设。另外,尽可能实行着装标示上的统一,维护运管部门的威信,现在的运管机构“卸装”上门指导检查工作,很容易产生误会和误解,有形无形地破坏了运政管理部门的形象。
(4)建立和完善客运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规范客运市场管理。
在市场准入上,深化客运班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通过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选择经营者,实行公司化经营模式,从源头上规范客运经营,提高行车安全保障系数和服务质量。在市场监管上,一是要大力推行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对客运企业的经营行为、诚实信用、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进行年度质量信誉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作出相应处理。对违法经营活动和公司蓄意制造不稳定事件,非法堵塞交通等行为要坚决打击,决不手软。二是积极推行安全行车和服务质量承诺合同制,各客运企业新增班线、新增车辆以及车辆更新要作出以服务质量为主的相关承诺,层层签订安全行车和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在市场退出上,积极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期限制,废除客运线路终身制。运管部门要根据客运线路的流量、投入运力的价格和效益情况合理确定客运线路经营期限。经营期满后,运管部门根据经营者在经营期限内规范经营和服务质量情况确定其能否继续经营,切实解决客运市场“只进难出”老大难问题,做到有进有出,有序发展。
(5)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品牌。
第一,加强管理者品牌意识。运输企业要不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有没有品牌意识。管理者没有品牌意识,就不可能打造出运输企业自己的品牌。因此管理者要加强品牌意识,注重做好品牌创建的策划,建立品牌创建组织,制订品牌创建规划,落实品牌创建责任,推进品牌创建,强化品牌管理和维护工作。第二,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任何品牌的创建都离不开单位员工,道路运输企业品牌的创建同样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有计划地培训,有组织地练兵,有目的地比武,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持之以恒和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星级服务制考核等来增强员工的文明、优质、诚信服务意识。努力发现和培养员工中的先进典型,并逐步培育成企业的品牌。第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是道路运输企业的生命线,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GPS卫星定位、行车记录仪、电子巡更、电子监控、危险品检查仪等科技设施加强安管,加强车辆人员的资质管理,提高安管人员素质,加强安全隐患检查整改,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努力营造安全氛围。第四,加强企业品牌的管理。要对企业品牌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推广和维护。形成一套管理制度和体系,通过举办各种竞赛、创建、评比等活动进行品牌提升,借助竞赛、促销等营销手段进行品牌推广,充分利用简报、板报、条幅、橱窗、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品牌创建氛围,不断提高顾客的知晓度和认知率。
(6)加强道路运输企业的文化建设。
第一,企业领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企业领导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来干。以真抓实干、率先垂范的作风,做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率先学习理解企业文化理论,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以科学理论、现代管理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教士”,承担领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做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设计者、第一宣传者、第一实践者。通过自身的行动,从基础抓起,结合岗位规范、职责,在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功夫,在职工普遍接受上下功夫,进行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塑造优秀的车站文化、班组文化,使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进车站、入班组、到人头。第二,企业职工要加强自己的主体意识,强烈的自主意识。企业职工要以企业为家、以主人的姿态全面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为企业的兴旺发达出谋划策,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奉献力量,与企业拧成一股绳,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同进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职工要以对国家、社会、旅客高度负责的精神,尽职尽责,忘我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要以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旅客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同。真诚的敬业精神。企业职工要热爱工作,勤劳肯干,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在业务上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真诚待人,热情服务,让旅客“走好、走了”。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企业职工要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将个人与群体紧紧地连在一起,和谐共处,携手并肩,团结一心,勇于奋进。
2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乃至整个交通运输体系都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因其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而成为人们最早采用且应用最普遍的运输方式。随着道路运输工具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和运输需求结构的变化,道路交通已成为区域间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以道路运输为主体的新的运输大动脉。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与道路运输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只有道路运输管理的好、管理到位,才能保证道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光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毛德维.我国道路运输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04.
论文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已迅速成长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的地面运输方式。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道路运输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1 我国道路运输管路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运管机构沿用“市、区分级负责”的传统管理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也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运管机构职能的发挥。
1.1 现行运输管理体制缺“效”
第一,人员编制不规范,机构性质不统一,我们主要以我市为例来谈,按照交通部对运管机构每百台车定一人、每百站(场)定三人的设想,运管队伍应是一支精干高效的队伍。但由于我市的交管所都分属地方政府管理,而市运管局对区交管所无人事权属关系,导致区运管机构的人员与业务出现不平衡现象,存在“管事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等诸多问题,甚至出现个别运管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差、服务意识淡薄等现象。另外,我市各区县运管所的建制不规范统一,多为科级建制、甚至还有股级建制。科级单位要负责一个区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和指导,还要对运输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预测,其实际能量实在有限,很多运管所都有“小牛拉大车”的感觉,难免在道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着缺位问题,平日里往往疲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处置各种道路营运纠纷,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辖区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问题。第二,执法分离后弊端日益显现我市于06年成立了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在主城区实行了行政审批管权与执法处罚权分离,这种改革避免了执法部门间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等现象,加强了相互监督,提升了交通形象。但作为道路运输行业的许可管理部门缺失了执法权,或者说执法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像失去了“一只手”一样,在行使管理权的时候有时出现尴尬和不到位的情况。如对辖区维修企业超范围经营的治理上,没有了执法权,不能对其违章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三,职权责任不明确。从对外来讲,运管部门所担当的职责是对道路客运、货运经营,站经营、机动车辆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的管理,具体行使着法律赋予的对以上行为的行政许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职权,并在某种意义上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但这些管理职权实际被公安、建设、农机等部门所肢解,因而在管理职责上存在着重叠现象。如我区在进行的农村客运投放工作上,要与区属很多部门进行接洽,在参与类似的地方交通规划建设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内部来说,市和区级的运管机构权责关系不明确,区交管所对客运企业及营运线路仅有初审权,而又要对本辖区的客运企业进行管理,而有终审权的市运管局对客运企业又没有直接参与管理,出现了“审批的不管理”、“管理的不审批”的局面,一旦发生线路纠纷,由于区交管所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所以导致纠纷升级,很容易演变成集体上访、甚至堵塞交通和罢运的现象,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坏的影响。以上因素导致在运输管理工作中,权、责、利不够明确,运管部门缺乏手段,对运输矛盾纠纷的处理不够及时等,工作难以实现高效率。
1.2 营运公司管理缺“责”
第一,经济意识过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就目前而言,我国客运市场普遍存在“乘客叫差、驾驶员叫累、承包者叫苦”的现象。究其原因,部分营运公司为追求垄断利润,为争取营运指标,不考虑任何社会责任,不惜公司形象和代价,甚至有意制造事端,以此作为向政府部门换取线路或指标的筹码,一旦得逞后,即刻转变目标,将资金风险、安全风险转嫁给承包者,根本不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第二,管理松散,对驾驶员制约性差。交通行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行业,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驾驶员言语不文明,着装不雅、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外界对重庆的评价和认识,尤其是在出租车和客车表现尤为突出,公司对驾驶员的管理只重经济效益,不重服务质量,缺乏经常性的沟通。货运公司大都采取挂靠的经营模式,公司只要收取了管理费,对驾驶员的其他行为根本不做任何要求,货运行业驾驶员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解决我国道路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加快运管机构编制体制改革步伐。
在我国的新疆运管机构全部纳入了公务员管理,江苏、山西和陕西等省市也在积极探索运管部门的机构体制改革。云南省的主要做法是:一是积极主动争取省交通厅、省人事厅、省编委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纳入公务员管理;二是采取清理编制、严格控制人事调动、经费控制等措施推进机构改革;三是对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提出“从严控制,逢进必考”的原则,按年度增人计划,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
(2)加大监管力度,发挥市场调节功能。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市场变化,维护市场稳定。进一步加强对运输市场特别是出租汽车市场的监督管理,对无照经营的车辆要进行彻底清理。通过整治“黑车”,规范市场秩序,为合法运营的出租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类运输市场主体的准入、退出及日常监管的办法和机制。建议出租车经营推行市场化,首先,要放开出租车行业的特许经营权,让经营权真正成为商品,这样做只是减少了政府批指标的权力,把政府不该管的事,放给了市场;其次,在行业内部应建立起竞争机制,奖优罚劣。
(3)明确权责关系,充分发挥区县运管机构职能。
一是应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职责权限,明确市、区级运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杜绝“好处大家抢,麻烦大家让”的不负责现象。二是明确区运管机构在区里的职责,以便更好的参加地方交通规划及建设。另外,尽可能实行着装标示上的统一,维护运管部门的威信,现在的运管机构“卸装”上门指导检查工作,很容易产生误会和误解,有形无形地破坏了运政管理部门的形象。
(4)建立和完善客运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规范客运市场管理。
在市场准入上,深化客运班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通过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选择经营者,实行公司化经营模式,从源头上规范客运经营,提高行车安全保障系数和服务质量。在市场监管上,一是要大力推行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对客运企业的经营行为、诚实信用、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进行年度质量信誉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作出相应处理。对违法经营活动和公司蓄意制造不稳定事件,非法堵塞交通等行为要坚决打击,决不手软。二是积极推行安全行车和服务质量承诺合同制,各客运企业新增班线、新增车辆以及车辆更新要作出以服务质量为主的相关承诺,层层签订安全行车和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在市场退出上,积极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期限制,废除客运线路终身制。运管部门要根据客运线路的流量、投入运力的价格和效益情况合理确定客运线路经营期限。经营期满后,运管部门根据经营者在经营期限内规范经营和服务质量情况确定其能否继续经营,切实解决客运市场“只进难出”老大难问题,做到有进有出,有序发展。
(5)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品牌。
第一,加强管理者品牌意识。运输企业要不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有没有品牌意识。管理者没有品牌意识,就不可能打造出运输企业自己的品牌。因此管理者要加强品牌意识,注重做好品牌创建的策划,建立品牌创建组织,制订品牌创建规划,落实品牌创建责任,推进品牌创建,强化品牌管理和维护工作。第二,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任何品牌的创建都离不开单位员工,道路运输企业品牌的创建同样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有计划地培训,有组织地练兵,有目的地比武,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持之以恒和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星级服务制考核等来增强员工的文明、优质、诚信服务意识。努力发现和培养员工中的先进典型,并逐步培育成企业的品牌。第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是道路运输企业的生命线,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gps卫星定位、行车记录仪、电子巡更、电子监控、危险品检查仪等科技设施加强安管,加强车辆人员的资质管理,提高安管人员素质,加强安全隐患检查整改,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努力营造安全氛围。第四,加强企业品牌的管理。要对企业品牌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推广和维护。形成一套管理制度和体系,通过举办各种竞赛、创建、评比等活动进行品牌提升,借助竞赛、促销等营销手段进行品牌推广,充分利用简报、板报、条幅、橱窗、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品牌创建氛围,不断提高顾客的知晓度和认知率。
(6)加强道路运输企业的文化建设。
第一,企业领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企业领导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来干。以真抓实干、率先垂范的作风,做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率先学习理解企业文化理论,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以科学理论、现代管理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教士”,承担领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做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设计者、第一宣传者、第一实践者。通过自身的行动,从基础抓起,结合岗位规范、职责,在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功夫,在职工普遍接受上下功夫,进行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塑造优秀的车站文化、班组文化,使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进车站、入班组、到人头。第二,企业职工要加强自己的主体意识,强烈的自主意识。企业职工要以企业为家、以主人的姿态全面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为企业的兴旺发达出谋划策,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奉献力量,与企业拧成一股绳,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同进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职工要以对国家、社会、旅客高度负责的精神,尽职尽责,忘我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要以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旅客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同。真诚的敬业精神。企业职工要热爱工作,勤劳肯干,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在业务上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真诚待人,热情服务,让旅客“走好、走了”。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企业职工要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将个人与群体紧紧地连在一起,和谐共处,携手并肩,团结一心,勇于奋进。
2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乃至整个交通运输体系都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因其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而成为人们最早采用且应用最普遍的运输方式。随着道路运输工具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和运输需求结构的变化,道路交通已成为区域间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以道路运输为主体的新的运输大动脉。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与道路运输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只有道路运输管理的好、管理到位,才能保证道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光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毛德维.我国道路运输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04.
论文关键词: 道路运输 管理 问题 措施
论文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已迅速成长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的地面运输方式。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道路运输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1 我国道路运输管路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运管机构沿用“市、区分级负责”的传统管理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也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运管机构职能的发挥。
1.1 现行运输管理体制缺“效”
第一,人员编制不规范,机构性质不统一,我们主要以我市为例来谈,按照交通部对运管机构每百台车定一人、每百站(场)定三人的设想,运管队伍应是一支精干高效的队伍。但由于我市的交管所都分属地方政府管理,而市运管局对区交管所无人事权属关系,导致区运管机构的人员与业务出现不平衡现象,存在“管事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等诸多问题,甚至出现个别运管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差、服务意识淡薄等现象。另外,我市各区县运管所的建制不规范统一,多为科级建制、甚至还有股级建制。科级单位要负责一个区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和指导,还要对运输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预测,其实际能量实在有限,很多运管所都有“小牛拉大车”的感觉,难免在道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着缺位问题,平日里往往疲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处置各种道路营运纠纷,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辖区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问题。第二,执法分离后弊端日益显现我市于06年成立了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在主城区实行了行政审批管权与执法处罚权分离,这种改革避免了执法部门间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等现象,加强了相互监督,提升了交通形象。但作为道路运输行业的许可管理部门缺失了执法权,或者说执法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像失去了“一只手”一样,在行使管理权的时候有时出现尴尬和不到位的情况。如对辖区维修企业超范围经营的治理上,没有了执法权,不能对其违章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三,职权责任不明确。从对外来讲,运管部门所担当的职责是对道路客运、货运经营,站经营、机动车辆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的管理,具体行使着法律赋予的对以上行为的行政许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职权,并在某种意义上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但这些管理职权实际被公安、建设、农机等部门所肢解,因而在管理职责上存在着重叠现象。如我区在进行的农村客运投放工作上,要与区属很多部门进行接洽,在参与类似的地方交通规划建设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内部来说,市和区级的运管机构权责关系不明确,区交管所对客运企业及营运线路仅有初审权,而又要对本辖区的客运企业进行管理,而有终审权的市运管局对客运企业又没有直接参与管理,出现了“审批的不管理”、“管理的不审批”的局面,一旦发生线路纠纷,由于区交管所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所以导致纠纷升级,很容易演变成集体上访、甚至堵塞交通和罢运的现象,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坏的影响。以上因素导致在运输管理工作中,权、责、利不够明确,运管部门缺乏手段,对运输矛盾纠纷的处理不够及时等,工作难以实现高效率。
1.2 营运公司管理缺“责”
第一,经济意识过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就目前而言,我国客运市场普遍存在“乘客叫差、驾驶员叫累、承包者叫苦”的现象。究其原因,部分营运公司为追求垄断利润,为争取营运指标,不考虑任何社会责任,不惜公司形象和代价,甚至有意制造事端,以此作为向政府部门换取线路或指标的筹码,一旦得逞后,即刻转变目标,将资金风险、安全风险转嫁给承包者,根本不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第二,管理松散,对驾驶员制约性差。交通行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行业,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驾驶员言语不文明,着装不雅、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外界对重庆的评价和认识,尤其是在出租车和客车表现尤为突出,公司对驾驶员的管理只重经济效益,不重服务质量,缺乏经常性的沟通。货运公司大都采取挂靠的经营模式,公司只要收取了管理费,对驾驶员的其他行为根本不做任何要求,货运行业驾驶员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解决我国道路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加快运管机构编制体制改革步伐。
在我国的新疆运管机构全部纳入了公务员管理,江苏、山西和陕西等省市也在积极探索运管部门的机构体制改革。云南省的主要做法是:一是积极主动争取省交通厅、省人事厅、省编委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纳入公务员管理;二是采取清理编制、严格控制人事调动、经费控制等措施推进机构改革;三是对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提出“从严控制,逢进必考”的原则,按年度增人计划,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
(2)加大监管力度,发挥市场调节功能。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市场变化,维护市场稳定。进一步加强对运输市场特别是出租汽车市场的监督管理,对无照经营的车辆要进行彻底清理。通过整治“黑车”,规范市场秩序,为合法运营的出租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类运输市场主体的准入、退出及日常监管的办法和机制。建议出租车经营推行市场化,首先,要放开出租车行业的特许经营权,让经营权真正成为商品,这样做只是减少了政府批指标的权力,把政府不该管的事,放给了市场;其次,在行业内部应建立起竞争机制,奖优罚劣。
(3)明确权责关系,充分发挥区县运管机构职能。
一是应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职责权限,明确市、区级运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杜绝“好处大家抢,麻烦大家让”的不负责现象。二是明确区运管机构在区里的职责,以便更好的参加地方交通规划及建设。另外,尽可能实行着装标示上的统一,维护运管部门的威信,现在的运管机构“卸装”上门指导检查工作,很容易产生误会和误解,有形无形地破坏了运政管理部门的形象。
(4)建立和完善客运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规范客运市场管理。
在市场准入上,深化客运班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通过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选择经营者,实行公司化经营模式,从源头上规范客运经营,提高行车安全保障系数和服务质量。在市场监管上,一是要大力推行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对客运企业的经营行为、诚实信用、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进行年度质量信誉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作出相应处理。对违法经营活动和公司蓄意制造不稳定事件,非法堵塞交通等行为要坚决打击,决不手软。二是积极推行安全行车和服务质量承诺合同制,各客运企业新增班线、新增车辆以及车辆更新要作出以服务质量为主的相关承诺,层层签订安全行车和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在市场退出上,积极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期限制,废除客运线路终身制。运管部门要根据客运线路的流量、投入运力的价格和效益情况合理确定客运线路经营期限。经营期满后,运管部门根据经营者在经营期限内规范经营和服务质量情况确定其能否继续经营,切实解决客运市场“只进难出”老大难问题,做到有进有出,有序发展。
(5)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品牌。
第一,加强管理者品牌意识。运输企业要不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有没有品牌意识。管理者没有品牌意识,就不可能打造出运输企业自己的品牌。因此管理者要加强品牌意识,注重做好品牌创建的策划,建立品牌创建组织,制订品牌创建规划,落实品牌创建责任,推进品牌创建,强化品牌管理和维护工作。第二,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任何品牌的创建都离不开单位员工,道路运输企业品牌的创建同样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有计划地培训,有组织地练兵,有目的地比武,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持之以恒和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星级服务制考核等来增强员工的文明、优质、诚信服务意识。努力发现和培养员工中的先进典型,并逐步培育成企业的品牌。第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是道路运输企业的生命线,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GPS卫星定位、行车记录仪、电子巡更、电子监控、危险品检查仪等科技设施加强安管,加强车辆人员的资质管理,提高安管人员素质,加强安全隐患检查整改,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努力营造安全氛围。第四,加强企业品牌的管理。要对企业品牌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推广和维护。形成一套管理制度和体系,通过举办各种竞赛、创建、评比等活动进行品牌提升,借助竞赛、促销等营销手段进行品牌推广,充分利用简报、板报、条幅、橱窗、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品牌创建氛围,不断提高顾客的知晓度和认知率。
(6)加强道路运输企业的文化建设。
第一,企业领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企业领导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来干。以真抓实干、率先垂范的作风,做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率先学习理解企业文化理论,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以科学理论、现代管理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教士”,承担领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做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设计者、第一宣传者、第一实践者。通过自身的行动,从基础抓起,结合岗位规范、职责,在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功夫,在职工普遍接受上下功夫,进行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塑造优秀的车站文化、班组文化,使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进车站、入班组、到人头。第二,企业职工要加强自己的主体意识,强烈的自主意识。企业职工要以企业为家、以主人的姿态全面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为企业的兴旺发达出谋划策,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奉献力量,与企业拧成一股绳,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同进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职工要以对国家、社会、旅客高度负责的精神,尽职尽责,忘我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要以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旅客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同。真诚的敬业精神。企业职工要热爱工作,勤劳肯干,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在业务上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真诚待人,热情服务,让旅客“走好、走了”。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企业职工要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将个人与群体紧紧地连在一起,和谐共处,携手并肩,团结一心,勇于奋进。
2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乃至整个交通运输体系都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因其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而成为人们最早采用且应用最普遍的运输方式。随着道路运输工具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和运输需求结构的变化,道路交通已成为区域间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以道路运输为主体的新的运输大动脉。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与道路运输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只有道路运输管理的好、管理到位,才能保证道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光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毛德维.我国道路运输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04.
[3]赵惠祥.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论文摘要:智能交通技术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新兴技术,各个国家在引进的时候都必须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引进技术与本国文化的整合,考虑技术位差。任何新技术如果没有现有技术对之消化吸收就是失败的,所以各个国家在制定本国ITS发展内容时,必须对本国现有技术进行整合,然后再把与现有技术相近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近期发展目标。本文就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中国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智能交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短缺,需要加快建设,另一方面也存在交通设施利用率低、管理技术落后、交通安全形式严峻等问题。鉴于我国道路在未来20年内仍然处于建设期(根据“五纵七横”公路主骨架的布局框架,建设12条约35000公里以高等级公路组成的国道主干线),而这一期间正是智能交通技术在全世界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国也需要根据中国公路运输的实际需求探讨在中国公路运输网中应用智能交通技术来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可能性。2000年,国家交通部、建设部,公安部联合全国各大科研院所和多家高校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ITS体系框架》规定我国ITS发展主要集中在不停车收费、出行者信息服务、城市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公路系统等9个方面。
我国ITS研究可以追朔于80年代的公路收费系统研制,那时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津塘疏港公路交通工程研究”于首次在高等级公路上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用于监控和管理系统;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关注国际上ITS的发展。1995年,交通部ITS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与导驾系统研究、基于GPS的路政车辆管理系统等一系列项目研究,交通部还与各省厅开展了“网络环境下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联合攻关。1999年。由交通部、科技部、建设部等十多个相关部门组成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ITS。未来交通建设和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持。由于世界各国把不停车收费系统作为ITS领域最先投入应用的系统开发,以此来扩大道路建设资金来源,缓解收费站交通堵塞,减少环境污染,所以我国也把联网收费、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列为国家ITS领域首先启动的项目。
从1998年初开始,交通部就组织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不停车收费系统研究”,并在4个省市进行了示范工程。1999年1月1日,广州市“一卡通”不停车收费系统投入运行,到目前已开通不停车收费车道40余条。同时,围绕交通监控、汽车智能导航等系统,以及一大批科研成果及技术产品得到实际应用,对提高社会和公交出租车辆通行效率,改善城市整体交通状况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ITS建设投入已经达到40亿50亿元,据了解,预计到2010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网将基本建成,网络将贯穿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到2015年国道主干线和公路主枢纽系统将全面建成,构筑起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公路运输主骨架。在这个完善的道路网络里,绝大部分已建和所有新建的高速公路都预埋了比较充裕的管道,部分管孔已铺设了光纤,它将是承载智能交通业务的良好基础设施。仅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我国将建设3.5万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建设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目前这一部分投资一般占总投资的4%~5%。1999年,我国公路建设投资达2000亿元以上,如果其中的1000亿元用于高等级公路建设,那么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方面的投资将达到40亿50亿元,这仅仅是当前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ITS应用的初级水平。如果考虑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今后ITS应用水平的提高等诸多因素,我国的ITS市场规模将以百亿元、甚至千亿元计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ITS的研发和应用将会越来越新、越来越快,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众多商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和市场,我国即将掀起ITS产业建设的热潮,智能交通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
二、发展中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对策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建设,交通运输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交通运输技术装备得到明显的改善,使得中国交通运输已从“限制型”向“适应型”过渡,已从满足“量”的需要向满足“质”的需要过渡,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并且公路运输发展成为交通运输的主力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一些差距。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但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们的发展速度较快,发达国家今天遇到的问题,我们已经或者今后必将会深刻地感受到,为使交通运输业适应21世纪的要求,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根据国情发展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
1、打好ITS发展基础,特别是应加强ITS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际上ITS理论仍不完善,还处于发展时期,我们应积极加强与ITS开展较先进国家的交流,在国际ITS现有发展水平上结合中国特点,深入细致地进行理论研究,尽快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以迎接21世纪ITS发展的挑战。否则将成为别国的追随者,成为他们不成熟技术的推广试验场。
2、建立ITS协调组织机构
中国交通运输体制目前仍是条块分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理,现已出现了各自发展自身ITS的势头,这将造成中国资源上的巨大浪费。为此应尽快成立一个由国家统一领导的,有关部门、学者、企业和研究部门参与的“ITS中国”组织,类似于美国的ITSAmerica,日本的VERTIS及欧洲的ERTICO组织,来统一制订中国ITS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特别是制定有关ITS的技术规范和整体发展规划,实现ITS技术和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减少局部利益的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
3、注重人才的培养
随着ITS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交通运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此应加强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ITS的交流合作,派出人员学习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将最新的ITS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之中,以高素质的ITS人才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关键词]道路运输;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024-01
1 我国道路运输管路存在的问题
现今,我国运输管理机构沿用了“市、区分级负责”的传统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及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显露出这种体制相应的制约了运管机构职能的发挥。
第一,人员编制不太规范,机构性质不相统一。以我市为例,按照交通部门对运输管理机构每百台车定一人、每百站定三人的假想,运管队伍应该是高效的队伍。但由于我市的交管所都分地方政府来进行管理,而我市运管局对区交管所并没有人事权属关系,以至区运管机构的人员与业务的不平衡,存在“管事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等众多问题,甚至个别运管人员素质不够、业务能力不够、服务意识淡薄现象都会出现。此外,我市各区县运管所的建制不同,多为科级建制还有股级建制。科级单位是对一个区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管理和指导工作,还要分析预测运输市场的发展变化,实际能量有限,缺位问题难免会在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出现,平时疲于完成各项任务以及处置各种道路营运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去思考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问题真的很难静下心来。
第二,执法分离后其弊端日趋明显。我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于2006年成立,在主城区,行政审批管权与执法处罚权分离开始实行,这避免了执法部门间的推诿等现象,可以相互监督,提升我市的交通形象。
第三,职权责任不明确。对外来说,运管部门的职责是对道路客运,货运经营,站经营等的管理,行使着法律给予的对以上行为的行政许可、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权,并在某种意义上维护着社会的稳定。但是这些管理职权被公安、农机等部门所肢解,所以出现了管理重叠现象。
交通行业代表着城市的形象,象征着城市的证明程度。假如驾驶员谈吐不文明,着装不雅观,不遵守交通规则,则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外地人会城市的评价,特别是出租车了客车的司机,影响力尤为重要,公司应该经常和驾驶员进行沟通,要求注重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居后考虑。挂靠的经营模式被多数货运公司采用,公司只要收取管理费后,其他都不做要求,所以货运驾驶员的服务态度有待完善。
2、解决我国道路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加快运管机构编制体制改革步伐。
我国部分运营部门的机构体质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比如新疆运营机构已经纳入了公务员管理,江苏、陕西和山西等省市也积极的探索着管理部门。云南省积极主动的在争取省交通厅、省编委办公室和省人事厅等部门的支持,也已经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纳入了公务员管理。然后采取了清理编制、经费控制、严格控制人事调动等措施推进机构改革。三是“从严控制,逢进必考”的原则会运营工作人员新增录用。
(2)加大监管力度,发挥市场调节功能。
有力措施、应对市场变化、维护市场稳定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严格加强监督管理运输市场尤其是出租汽车市场,彻底清理无照经营车辆。为了给合法经营的出租车创造好的经营环境,我们要严格整治黑车,这样才能规范市场秩序。认真摸索和研究各种运输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以及日常监管机制。出租车经营推行市场化时首先我们要放开出租车这个行业的特殊经营权,让营权成为真正的商品,这样做就仅仅减少了政府的批准指标权力,把政府不该管理的是交给了市场,再者,在行业的内部应该建立起竞争的机制,奖优罚劣。
(3)明确权责关系,充分发挥区县运管机构职能。
一是权责一致,调整好职责权限,明确市区级运营机构的权利和责任,“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任务要严格落实好。“好处大家抢,麻烦大家让”的现象不能出现。二是要明确落实区运营机构在区里的责任,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参加地方交通规划以及建设。此外,为了维护运营部门的威信,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着装统一,现今运营机构的“卸装”现象导致上门指导检查工作经常产生误会误解,无形中破坏了运营部门的形象。
(4)建立和完善客运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规范客运市场管理。?在市场准入中我们要深化客运部门的班线管理改革,大力推行客运经营线路。在招投标时要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择经营者,随着公司实行经营化模式,从根部来规范客运经营工作,提高行车安全体系。在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上,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要大力推行。要年度质量信誉考核客运企业的经营行为、诚实信用贷款、安全生产、服务质量,然后对考核结果做相应的处理。决不放过对公司蓄意制造不稳定事件,对违法经营活动以及非法堵塞交通等行为。
(5)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品牌。
第一,要加强管理者的品牌意识。如果管理者对品牌没有深刻的认识,没有品牌意识,那就不可能打造出运输企业的自己的品牌。所以管理者要做好品牌创建的策划,加强品牌意识,创立品牌和组织,创建规划,对品牌进行落实,创建责任,对品牌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进行强化。第二则是要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单位员工是品牌创建的一部分,道路运输企业的品牌创建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渐渐提高了。通过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有目标的比武,有组织的练兵来提高道路运输企业里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和高级服务制来提高员工的文明素质和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发现并培养员工心里的先进典型,并逐步培养成企业品牌。第三,加强安全的管理工作。安全是道路运输企业的重中之重,通过利用卫星定位,电子巡更,电子监控,行车记录仪和危险品检查仪等科技设备来逐渐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第四,要加强企业品牌的管理工作。对企业品牌有计划的进行宣传维护,通过举报各类竞赛创建和评比等工作来对品牌进行提升,充分利用板报和简报广播等媒介广泛宣传,制造品牌创建氛围,提高顾客的认知度。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道路运输得到了飞速发展。因为道路交通具有灵活机动的特征,因此它成为了人们最普遍采用的运输方式,成为了主要运输方式之一,以道路运输为主体交通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了人的运输大动脉。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与管理息息相关,只有管理好道路运输才能保证市场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晓光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 毛德维.我国道路运输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04.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公路运输安全事故频发、公路运输行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分析了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地位,指出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符合实情、结构合理、良性互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公路交通事故尤为严重,给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何解决公路运输安全问题成为困扰公路运输发展的一大难题。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因此,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公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
1.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也被视为运输的首要条件。自从1899年8月,一名叫得斯科的妇人在伦敦海德公园被汽车撞倒致死,成为世界第一位车祸牺牲者后,运输与安全从此便密不可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高达100多万,还有2300万至3400万的人口在车祸中受伤或终生致残,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2%。安全生产是人的生命、经济、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交通运输安全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将安全摆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首位,视提高安全性为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判断标准。
2.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活动的主体,对公路运输的安全有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公路运输安全是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关资料显示,尽管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仅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1.58%,而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4.3%。其中,公路交通事故尤为严重。人是影响公路运输安全诸要素中唯一的自主性变量,交通事故的关键在于“人”,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核心因素。
二、人力资源管理是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
1.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我国公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行业人员素质低、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安全管理工作仍处于经验型、低水平的层次上;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管理方法落后、科技含量低等,极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需要管理方法与手段的不断创新。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2.加速公路运输队伍职业化进程,是促进我国公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职业化的公路运输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根本性的大计。面对中国严峻的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以及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的势头,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负面影响,提高全国公路运输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加速公路运输队伍的职业化进程,建立基于公路运输安全的人力资源选拔、培养、激励、考核、分配的全方位立体交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3.构建“以人为本”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人-车-路-环境和谐管理理念。公路运输安全的制度保障是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而真正实现公路运输安全目标的是“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公路运输安全管理需要创新的发展模式,即构建以人为本的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新模式,建立人力资源的培养储备、流动交流、评价激励、选拔使用等管理创新机制,实现人、车、路与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管理理念。应在政策立法、控制手段、管理手段等方面建立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耦合机制,提高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公路运输系统的效能。
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公路运输安全必须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和实施科学管理是我国公路运输安全的现实需求,必须建立符合实情、结构合理、良性互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6
[2]张俊丽.客运行业管理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4
[3]裴玉龙编着.道路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8
[4]谈勇,陈琦.客运安全风险管理初探[J].交通企业管理,2006,12
关键词:道路交通;问题;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9-0029-02
道路交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在推动和建设经济社会中起着先行者的作用。同时,它给人类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开展道路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20%以上的大国,又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顺利实现,不仅是我国自身发展必须选择的模式,而且将是对整个人类的巨大贡献。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道路交通既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又为目标的实现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综观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似乎还缺少一些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观念,缺少对人、车、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全面规划。
一、道路交通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道路交通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1,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资源
据统计,全球现有8亿多辆机动车,这些车辆90%以上的以燃油为源料,按每辆车年平均1吨油料计算,全球每年要消耗约8亿吨石油,约占年开采石油量的3/4。当今石油价格的升降,已成为国际汇率和物价升降的晴雨表。同时,汽油在燃烧的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一方面直接侵害着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在破坏着大气臭氧层,也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更可怕的是,全球每年机动车数量仍呈15%以上的速度递增。在中国,每年要新增约500万辆汽车,1000多万辆摩托车。长期如此,有限的石油贮藏资源必将面临枯绝,石油燃烧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将更是不可估量。
2,道路的不断延伸,毁损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道路是车辆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衣、食、住、行”,行必须有路,而且现代人对路的质量和数量要求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现有能够通行汽车的道路2600多万公里,其中有30多万公里的高速公路。这些道路的修建,究竟占用了多少土地资源,我们暂且不去计算,就按现在全球每年要新增近50万公里的道路计算,要占用约50万亩的农田和近200万亩森林和草原。2003年中国新修和扩建道路10.3万公里,占用耕地面积8.6万亩,占用其它土地资源近30万亩,由此而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有限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森林和草原的植被受损,既动摇了粮食生产的基础,又破坏了植物对净化环境的条件。
3,交通事故不断增多,城市交通拥堵严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显示,自汽车问世以来,已有3000多万人死于滚滚的车轮之下,有近15亿人不同程度的受伤致残,每年有3%的财富被交通事故吞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因交通事故每年要死亡50万人以上,250万人受伤,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的情况更为严重,不足全球十分之一的汽车,却死伤^数超过了全球的五分之一。近三年来,每年死亡人数在10万人左右,受伤人数超过50万人。一方面给数十万家庭带来了深重的灾害,另2r面毁损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给社会也增加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因此,有人把交通事故比作只有油烟,没有硝烟的战争,毫无过激之处。
同时,由于大城市的不断扩张,交通吸引点过于集中,城市车辆的无休止发展等原因,导致相当一部分大中城市交通堵塞严重。据统计,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大城市在交通高峰时段主干道机动车车速下降,出现拥堵:尤其是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经常发生交通堵塞,真正“到了开车没有走路,快的境地”。同时,停车泊位也处处告急。北京市机动车总量已接近300万辆,而城区的停车泊位只有近50万个。由于车辆的急剧增加导致城市的行车速度减慢、增加了运输成本,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也给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既消耗了有形的物质财富,也消耗了宝贵的时间财富。
二、道路交通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1,构建城市发展和管理体系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发达国家人口的城市化已达到80%以上,中国还不足50%,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单就道路交通方面就必须制定和颁布以下政策和法规。
一是制定特大城市交通发展和管理规划,限制特大城市区域面积的无休止扩张,减少大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当前城市交通拥堵,行车速度减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区域过大,交通吸引点过于集中,不利于分散作业。因此,必须在做好城市规划的同时,做好交通管理规划,并将规划纳入法律规范严格执行。
二是认真规划和建设卫星城市。卫星城市具有区域范围不大,公共设施投入小,公众出行便利,环境容易治理等优点,是发达国家已经施行正在施行的城市化范例。中国具有人口多的最大特点,采用相对分散的生活区域,合理布局多中心的综合交通体系,可以减少诸多矛盾,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三是引导和鼓励建设小城镇。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在农村向城市化过渡中,不可能将人口集中到大中城市。所以,必须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让广大农民既享受城市文明的待遇,又能饱食田野风光。然而,这些都需要系统的政策和法律作为支撑才能得以实现。
2,构建公路建设和管理体系
公路是交通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家已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通乡、通村、通户公路。可以相信,通过10年、20年的努力,交通条件一定具有带根本性的改观。但是,必须克服片面的发展观,坚持利学的发展观,立足于科学,谋求发展的高效率和低成本。要有战略眼光,公路建设一方面不要环断满足我国经济社会、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正确处理交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具体来讲,首先是要完善公路用地的法律规范,主要是要制定严格的公路用地政策法规。以切实保护耕地的合理利用:其次是要制定公路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3,构建车辆发展和管理的政策与法规体系
在道路交通中,车辆是基本的工具要素,这个要素的结构和管理是否合理,既直接影响交通的服务水平及效率,也危及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制定系统的车辆发展及管理的法律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1)控制燃油车辆,发展燃气及其它原料车辆。当今社会,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现代科
技集汽车为一体,其安全、舒适、快捷等综合指标已达到一定高度,天然气、液化气、太阳能、电能等其它新型燃料的车辆不断问世,在汽车这个大家庭中远远不只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动力。必须制定鼓励发展环保汽车的政策,采取法律手段限制燃油汽车的生产规模。
(2)发展公共交通,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车流量。国外许多国际大都市公共交通在型糊市的出行结构中已占有65%以上,而我国的许多大城市在交通出行结构中公交车出行平均只占10%左右,可见发展公共交通还有很大的市场。然而,公交优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需要政府制定向公共交通倾斜的政策,尤其是发展初期要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二是在公共交通的通行上要给予专门的通行空间,即公交专用道:三是有计划地或者采用经济的手段限制私人交通在城市中心区运行的时间和范围,部分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当然,“公交优先”并不排斥小汽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要加以控制的)自行车及其它交通方式的合理使用。相反,只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确定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才有可能腾出更多的道路资源。保障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正常使用,确保趟璐交通秩序良好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强化车辆技术检验,取缔不达标车辆。2004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机动车登记规定》明确了达到报废条件的机动车不得上道路行驶;报废的大型客车、货车及其它营运车辆应当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解体。尤其是要加大对机动车辆检验的力度,提高机动车辆检验率,减少因机动车技术标准不达标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不安全的隐患。
(四)构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
【关键词】市政建设;道桥施工;关键技术;应用;质量控制
1.市政建设道桥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施工当中,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市政建设道路桥梁建设的质量,并推动了我国道路桥梁事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在市政建设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大量应用,不仅能够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还能延长工程项目的使用周期,实现企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路桥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占有重要地位。在进行道路桥梁桩基和基础环节施工中,其护壁浇筑作业要选用强度一致的混凝土,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护壁高度要比地面超出50厘米,同时做好桩基护壁的防水工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要对混凝土的用料进行详细检查,确定配比率。由于桥梁工程还涉及到水下作业,因此必须提高水下浇筑的处理技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混凝土出现坍塌问题。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选择符合施工规范的混凝土,才能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基于此,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前施工企业必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如对底部进行认真检查,避免出现渗水和沉渣现象,当发现问题时,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1.2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在预应力筋安装前,施工企业必须对每个锚具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其质量。尤其是粗钢筋的螺杆和螺母的匹配情况,必须对每个都进行试拧作业。对于水平筋和斜筋分别采用两根粗钢筋或斜杆为型钢的情况,要先固定斜筋和水平滑块,同时固定斜筋的上锚固点。滑块选用临时支架的方式在其垫板的位置上进行定位,随后在水平筋穿入。穿筋过程中必须确保水平筋两端丝头长度的一致性,对滑块位置进行检查且将滑移量进行预留。为降低张拉锚固时螺母拧紧难度,将两水平筋螺母上紧,并确保水平筋的中心对准滑块锚孔。
1.3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
1.3.1设置桥头搭板
桥头搭板方式是现阶段处理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问题的主要方式。为有效对沉降差进行消除,可以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搭板,这种搭板必须能够承受全部行车荷载。
1.3.2台后填筑
桥梁两端出现路堤沉降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地基、路基、路面三方面压缩变形形成。其中,地基产生压缩变形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路基路面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产生变化。在面层填筑过程中,当搭板与桥面拥有相同的面层结构及厚度,就不会出现沉降差问题。
1.4道路桥梁伸缩缝施工技术
伸缩缝安装之前,安装时的实际气温与出厂时的温度有较大出入时,须调整组装定位空隙值,伸缩缝定位宽度误差为±2mm,要求误差为同一符号,不允许一条缝不同位置上同时出现正负误差。安装时伸缩缝的中心线与梁端中心线相重合。如果伸缩缝较长,需将伸缩装缝分段运输,到现场后再对接,对接时,应将两段伸缩缝上平面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使两段伸缩缝接口处紧密靠拢,并校直调正。用高质量的焊条,逐条焊接,焊接时宜先焊接顶面,再焊侧面,最后焊底面,要分层焊接,确保质量,并及时清除焊渣。焊接结束后用手提砂轮机磨平顶面。
固定后应对伸缩缝的标高应再复测一遍,确认在临时固定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变形、偏差后,把异型钢梁上的锚固钢筋与预埋钢筋在两侧同时焊牢,最好一次全部焊牢。如有困难,可先将一侧焊牢,待达到预定的安装气温时,再将另一侧全部焊牢。注意焊点与型钢距离不小于5cm,以免型钢变形。在焊接的同时,应随时用三米直尺、塞尺检测异型钢的平整度,平整度应控制在0-2mm范围,否则很容易出现跳车现象。在固定焊接时,对经常出现的预留槽内预埋筋与异型钢梁锚固筋不相符现象,要采用U型、L型、S型钢筋进行加固连接,以确保缝体与梁体的牢固连接。连接处焊缝长度应不小于10cm,应按照规范要求,采用浅接触,保证焊接长度。严禁出现点焊、跳焊、漏焊等现象。伸缩缝焊接牢固后,应尽快将预先设定的临时固定卡具、定位角钢用气割枪割去,使其自由伸缩,此时应严格保护现场,防止车辆误压。
2.市政建设道桥施工质量控制
现代社会对于一切事物的发展都着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并须引起所有行业和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我国城市建设道桥施工技术发展与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逐步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系统的施工技术理论体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理论,都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道桥施工技术也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吸收传统施工技术的同时,还要积极寻求新的施工技术方法与措施。路桥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路桥施工技术的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路桥施工技术要在不断摸索、研究的过程中,以创新的形式向前大步发展。路桥施工技术作为现代城市道路建设工程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学科和门类,它在很多方面与其他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是相通与互补的,但是同时它也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路桥施工技术的发展涉及到建筑技术、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所以其创新发展决不能是片面的创新,而是要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创新发展,这样才能符合国内路桥施工要求。
(2)提高路桥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目前,我国路桥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高新技术的储备,这是难以满足现代路桥施工技术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如果想保证和坚持路桥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就必须加强对路桥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以提高路桥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同时,路桥建设工程从业人员还要严格按照预定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的管理和操作,要全面保证路桥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科技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更多新技术、新工艺得以开发利用,促进我国道路桥梁工程使用寿命不断延长,提高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桐,张杰,刘训良.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梁与板间出现裂缝原因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04).
[2]R.D.Lapsley,刘征宇,杜华.后张预应力结构的灌浆――先进的真空辅助压浆技术及浆体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
[3]朱文冬.关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1).
关键词:绿道(Greenway) 绿地系统规划 曲阜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笔者结合正在开展的工作,通过对国外“绿道”理论的深入研究,加深了对《曲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目标的理解,丰富了对区域绿地系统内涵的认识,对曲阜市市域绿地系统布局的思路进行调整,通过建设联系南北区域绿地、寓于生活体验的生态保护的“绿道”,以此构建宜居城乡的市域绿地系统。
2.“绿道”理论浅析
2.1绿道的概念
绿道的概念起源于城市绿线、蓝线以及霍华德提出的绿带概念。绿道(Greenway)的本意是人们接近自然的通道,具有连接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功能。绿道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为人类进入自然和游憩活动提供空间,另一方面对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促进作用;绿道又具有多层级,有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等。
近20年来,绿道运动进一步蓬勃发展,绿道成为多目标的绿色通道。全球有数千个国际、国家、区域层次的绿道项目,有关绿道的研究专著、学术会议、互联网信息与日俱增。其中美国和欧洲的绿道建设走在最前列,特别是美国在19世纪城市公园运动和20世纪的开敞空间规划浪潮之后,又发展了绿道网规划,将相互独立、分散的绿色空间连接成网,形成综合性的绿色通道网络。
3.曲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曲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创建“城绿交融、山水相依、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的生态园林城市”为总体目标,构筑以良田为背景,以青山、碧水为骨架的绿色网络,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绿地系统的生态性、使用性、景观性,以实现城市与环境相互融和的总体构想。规划结合曲阜历史文化特色,充分体现了其特有的“至圣、帝师”文化环境。
3.1规划原则
3.1.1立足市域、城乡一体的生态优先原则
依据市域范围内地形、河流、风向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确定市域、城市两个层次的绿地系统规划,突出绿地的整体系统性,强调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并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与城市布局密切结合的绿色网络体系。
3.1.2均衡分布、方便游憩的以人为本原则
依据人口密度、功能分区等进行绿地布局,形成布局均衡、层级丰富、形式多元的绿地系统
3.1.3延续文脉、突出特色的综合发展原则
立足曲阜市的历史、人文特色,充分体现其特有的文化园林环境,提升世界魅力城市形象。
3.1.4整体规划、分区实施的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是为城市建设服务的,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研究,整体考虑、统一规划,分期分区进行建设,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3.2布局结构
规划通过区域绿地、绿廊和绿网“3G”模式,对市域空间进行布局,形成“三纵、三横、四区”的市域绿地布局结构。
・三纵:曲西路防护绿廊、104国道防护绿廊和京沪高铁防护绿廊。
曲西路防护绿廊:曲西路两侧50米内建设防护绿带。
104国道防护绿廊:104国道两侧100米建设防护绿带,其中涉及到建成区的防护绿地宽度不小于20米。
京沪高铁防护绿廊:京沪高铁两侧300米建设防护绿带,其中涉及到建成区的防护绿地宽度不小于30米。
・三横:泗河景观绿廊、小沂河景观绿廊和日东高速防护绿廊。
泗河景观绿廊:泗河两岸各100米内建立生态防护绿带,其中涉及到建成区的防护绿地宽度不小于30米。
小沂河景观绿廊:沂河两岸各40米内建立生态防护绿带其中涉及到建成区的防护绿地宽度不小于30米。
日东高速防护绿廊:日东高速两侧100米建设防护绿带,其中涉及到建成区的防护绿地宽度不小于50米。
・四区:风景区、生态培育区、生态恢复区、中心城生态敏感区。
风景区指市域内四大区域绿地,包括九仙山风景名胜区、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山风景名胜区以及尼山国家森林公园。
生态培育区指以耕地良田为背景,作为生态绿化的重点培育地的区域。
生态恢复区指西部大片塌陷区,通过相应的规划措施对其进行生态恢复,建设湿地公园。
中心城生态敏感区,是城市建成区所在区域,在城市建设与生态绿化之间,通过规划找到和谐发展的制衡点。
4.绿道在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实践
绿道选线应合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条件,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尽量不占或少占景观用地,又必须满足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及生产、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遵循最小生态影响的原则,尽量不损害原有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避免因在生态敏感区开辟慢行道而干扰野生动植物的生境。绿道沿线应尽可能做到有景可观,步移景异,避免单调平淡,可采用多种形式组成绿道网络,并与外部道路合理衔接,确保与机动交通网络的联动。
4.1绿道的类型
根据形成条件与功能的不同,并且结合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在曲阜市域范围内划分以下四种类型的绿道:
・自然生态型
沿着泗河、沂河等主要河流以及自然山脊线建立的廊道。这类走廊为野生动物的迁移和物种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游憩型
建立在各类有一定长度的特色游步道上,主要以包括京沪高铁沿线防护带、高速公路防护绿带及景观通道等人工走廊。
・风景名胜型
沿着九龙山、九仙山、石门山和尼山景区之间道路、水路等路径而建,对各大风景名胜区起着相互联系的纽带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步行者能沿着通道方便地进入风景名胜地,或是为车游者提供一个便于下车进入风景名胜区的场所。
・文化脉络型
结合曲阜市文物众多的特点,规划将绿道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形成历史遗产绿道、文化脉络绿道等线性的概念,联系市域内各历史文化景区、历史文化名村。
4.2绿道断面设计
当前我国绿色慢行交通的突出问题就是步行、自行车出行所需要的道路空间被日益膨胀的机动车道所占用。因此,有必要对绿道道路断面进行引导。
参考国际经验,美国确定的慢行道包括慢跑道、轮椅道、自行车道宽度在1.2-3米,而欧洲慢行道宽度大多在2.5-3米之间。根据曲阜市的慢行交通服务水平与慢行交通需求,将曲阜市绿道分为步行道、自行车道、无障碍道和综合道四种,并相应对宽度和设计坡度进行了设定。
表1曲阜市各类绿道规划宽度
5.结语
绿道网建设在国内逐渐兴起,佛山和肇庆等地区也有了经验可遵循。但与美国相比,依然存在开发层次较低、维护管理亟待加强等问题。
因此,在借鉴诸多经验的基础上,《曲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绿道建设融入到绿地系统规划中,在布局结构中充分考虑大型绿道成网成环;在设计与配置绿道绿化景观时,尽可能的采用乡土树种,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并且完善了绿道与各类交通方式及城市慢行系统的衔接,提高绿道可达性和舒适度;最主要的是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加强了绿道建设的法规性、技术性、经济性措施,做到建管并重,对绿道的实施做出充分的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Stephen skinner.Kiss Guide to Fengshui[M].New York: Dk Publishing,2001.
[2]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9):3108-3116.
[3]谭少华,赵万民.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园林,2007,23(2):85-89.
作者简介:袁珊珊,女,1981年06月出生,本科,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现在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任工程师。
独创性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