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值计算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底流消能雾化的数学模型[1]
洪水在下泄和消能过程中,由于水流与空气边界的相互作用,使得水流自由面失稳和水流紊动加剧[2],进而部分水体以微小水滴的形式进入空气中,产生某种形式的雾源。雾源在自然风和水舌风的综合作用下,向下游扩散,使水雾分布在下游的一定空间中。之后,水雾经自动转换过程和碰并过程转变为雨滴,以及水雾和水汽之间发生雾滴的蒸发或凝结过程。如图1所示,因雨滴数较雾滴少得多,故在本数学模型中不考虑雨滴的蒸发过程和水汽凝结为雨滴的过程,在图1中用带虚线箭头来表示。
1.1水雾雾源量的计算根据雾源产生的机理不同,底流消能雾化的雾源可分为二个;第一是溢流坝面自掺气而产生雾源;第二是水跃区强迫掺气而产生雾源。理论分析[3]和原型观测[4]都表明,后者为主要雾源,故在本数学模型中仅考虑第二雾源,而不计第一雾源对下游的影响。如图2所示,高速水流流经水跃区发生强迫掺气,其中跃首处旋涡最强,可以认为掺气点发生在此处,从而形成水气两相流。被旋涡挟持进水中的空气形成气泡,气泡在水中随着旋涡运动,有的气泡脱离自由面的束缚以水滴、水雾的形式跃出水面,从而形成雾源[5]。根据底流消能[6]的雾化机理,得到下式:
式中:ql为单位长度线源的水雾雾源量,kg/(s·m);ρ为水的密度;Lj为水跃的长度,Lj=10.8hc(Fr1-1)0.93,hc为跃首处的水深;vc为跃首处的流速;q为单宽流量,m2/s·m;u′2为跃首处的脉动速度均方根;uw为自然风和水舌风的合成风速。
选取ρ、Lj、vc为基本物理量,令qe=ρLjvc,利用量纲分析方法式(2)可得:
根据湾塘水电站雾化原型观测的数据[4},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7],试建立式(3)的回归模型:以ql/qe为因变量,以Fr1、Nt1和uw/vc作为可能的自变量,计算表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5,Fr1、Nt1和uw/vc这三个量对因变量ql/qe的影响都不显著;以ql为因变量,以qe作为可能的自变量,在显著性水平为0.05,qe对因变量ql的影响显著。故对ql和qe作线性回归,求得:
1.2水雾扩散的数学模型
1.2.1基本假设(1)水雾雾源位于跃首的上方,且为连续线源;(2)水雾扩散满足高斯扩散模式,扩散参数采用布鲁克海汶扩散(BNL)参数系统,时空为小尺度模式;(3)水雾在峡谷内扩散,水雾在下垫面发生沉降和反射;(4)地形采用VALLEY(山谷)修正模式。
1.2.2风向与线源垂直时水雾的扩散[8]图4是一个高架连续线源扩散的示意图,坐标系oxyz的y轴与坝轴线平行,x轴为水流方向,z轴为垂直向上,点o位于跃首上方,且高程等于下游水位。设P为下游空间的任意一点,其坐标分别为x、y、z,其水雾的浓度为:
式中:σy为水雾在y方向的浓度分布方差;σz为水雾在z方向的浓度分布方差;h为水雾线源的高度,h=(05~1)(h″c-hc),h″c为hc的共轭水深。y1为水雾线源起点y坐标;y2为水雾线源终点y坐标;φ为下垫面的反射系数。
考虑到峡谷内盛行山谷风,并且其风向变化不大。故扩散参数选用布鲁克海纹扩散(BNL)参数系统(阵风度等级为D):
1.2.3风向与线源成任意角时水雾的扩散在坐标系oxyz中,假定自然风速为uw1,其风向与x轴正向成β1角;水舌风速为vjw,其风向沿x轴的正向,则自然风速和水舌风速的合成速度为uw,其风向与x轴正向成β2角,规定:从x轴的正向开始,绕点o逆时针转动时,角β为正值;反之,角β为负值,如图5所示。建立风坐标系ox1y1z,使x1轴与uw平行,坐标系oxyz、ox1y1z的z轴相重合。将线源在y1轴上投影,分别得到虚拟线源在y1轴上的起点和终点坐标:y01=y1cosβ2;y02=y2cosβ2。这样,合成风速uw与线源成任意角的情况就转化为合成风速uw垂直流过虚拟线源的情况。参照式(8),得到下游任意一点的水雾浓度分布:
1.2.4地形的修正模式因峡谷内盛行山谷风,并且其风向变化不大,故雾流扩散属于中性或弱不稳定的情形。选取美国国家环保局(EPA)的VALLEY(山谷)模式,地形的修正模式主要体现在修正雾源的排放高度上。在中性或不稳定的情况下,假定雾流中心平行于地面,始终保持其初始的高度。
1.3雾滴、雨滴和水汽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
1.3.1雾雨自动转换过程雾雨自动转换过程就是雾滴之间相互结合形成雨滴胚胎的过程,它是雾中出现雨滴的起始过程。Kessler(1969)给出了云雨自动转换率的关系式,它也适用于雾雨自动转换过程。
式中:Erc为雨滴对雾滴的碰并效率,qc为单位质量空气中水雾的质量(kg/(空气kg)),qr为单位质量空气中雨滴的质量(kg/(空气kg))。
1.3.3雾滴的凝结和蒸发过程[9]根据平衡法,来计算雾滴的凝结和蒸发。即在过饱和空气中发生凝结,减少了空气中的水汽量,直到空气达到饱和为止;在不过饱和空气中雾滴发生蒸发,增加了空气中的水汽量,直到空气达到饱和或雾滴蒸发完毕为止。
假定未发生泄流时,空气的温度和水汽比湿分别为T1和q1,若凝结量等于x时空气达到饱和,此时,空气的温度和水汽比湿分别达到T和q,存在以下关系式:
x>0,表示在过饱和空气中,空气发生凝结,x为空气达到饱和的所凝结的水汽量;x<0,表示在不饱和空气中,空气发生蒸发,|x|为空气达到饱和的所蒸发的水汽量。当qc<|x|时,蒸发量就等于qc,即雾滴全部蒸发完,空气尚处于未饱和状态。所以凝结量为:
2.1湾塘水电站雾化原型观测工况观测工况情况见表1。
2.2湾塘水电站气象条件湾塘水电站未泄流的气象条件,如表2所示。表中风向:0°和360°表示正北;90°表示正东;180°表示正南;270°表示正西。
2.3湾塘水电站泄流雾化数学模型计算结果
2.3.1泄流雾化的雾源量由湾塘水电站雾化原型观测工况表1和气象条件表2等,根据式(4)计算得到湾塘水电站泄流雾化的雾源量,如表3所示。
2.3.2计算结果的等值线图从图6~9可见,水雾浓度、相对湿度、温度和降雨强度等值线大部分在消力池的范围内。在消力池中心线截面上,各点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值线如图10和图11,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高值集中在局部的范围内。
2.4湾塘水电站雾化参数的计算值和原观值
2.4.1断面2中点雨强的计算值与原观值在断面2(桩号为0+56.05)上,取y=0与高程分别等于394m和395m的两点,它们的雨强计算值与原观值见表4,对应的分布图如图12所示。可以看到:雨强的原观值和计算值都随跃首单宽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两者基本一致。
2.4.2断面2空气含水量计算值和原观值的对比湾塘水电站泄流时,断面2空气含水量的计算值和原观值见图13~17,可见,除图16外,其他工况的空气含水量计算值和原观值基本一致。
1.1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定义计算机通信技术是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来实现信息资源在计算机同终端设备间或者计算机同计算机间以数据形式进行传递的一种现代化通信手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社会生活中应用得越发广泛,如今正以其对庞杂信息处理、传递和利用的便捷与高效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原理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用计算机语言二进制数中的0和1来表示高压电平的转换方式,把电信号初步转换成逻辑信号,再把所有的信息用具差异性的二进制序列予以表示,即用二进制数中0和1的比特流电压来表示信息数据,产生的脉冲电流通过通讯设备来完成数据的传输,达到通信功能。
2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研究
2.1数据传输技术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协议)处于OSI七层协议数据链路层下半部分,主要负责连接与控制物理层中的物理介质。进行数据发送时,该协议可预判发送数据可能性,若能发送则在数据上附加部分控制信息,最终将数据和控制信息按照规定方式发送至物理层;进行数据接收时,协议在判断输入信息内容未发生传输错误的前提下,将原先附加的控制信息去掉,将数据发送至LLC层。MAC在传统有线局域网与当前无线局域网中均得到广泛应用,MAC层中,数据传输技术分为包含总线争用技术与令牌控制技术的主导技术和其他辅助技术,辅助技术须得配合主导技术一同使用。以下主要针对数据传输技术的代表性主导技术进行简要介绍。(1)CSMA技术。作为一种总线争用技术,CSM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利用分散式的控制方法来使附接总线附近的各节点以竞争方式来获取总线使用权,任意节点无特定发送时间,节点向总线发送数据具随机性,通过侦听检测媒体空闲状态来决定是否发送数据,若总线处于忙碌状态则需延迟发送时间。该技术的优点是技术易实现、响应较及时,缺点在于数据发送效率不稳定,网络负载一旦增大,发送时间就会增长。(2)集中式轮询技术。轮询技术是实现集中式数据控制的主要方法,分为传递轮询与轮叫轮询,前者主机通过向某子站发送轮询信息来检测该子站是否无数据传输或完成数据传输,再向其临站发送轮询,以此方式依次处理所有站点,控制最终回到主机;后者主机则是按照顺序逐个询问各子站是否存在数据。(3)分散式令牌技术。实现分散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令牌技术,作为最典型的令牌技术,令牌环网的基本原理是网上各主机地位平等,只有获得令牌的主机才能发送数据。
2.2差错控制技术(1)ARQ方式。数据接收端一旦检测出差错,就会设法通知发送端对码字进行重发,直至接收到正确的码字为止。ARQ方式中使用检错码,只可检测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差错,依靠双向通道把差错信息反馈给发送端,并且要求发送端设有数据缓冲区来储存已发送数据,以便对出错数据进行重发。(2)FEC方式。与ARQ方式相比,FEC方式中数据接收端不但可以检测出差错,还能对二进制码元中发生错误的位置进行判断,从而对差错加以自动、及时的纠正。该方式中使用的是纠错码,无需反向通道来传输请示重发的信息,发送端也无需设置数据缓冲区来储存原始数据,但与ARQ相比,其编码效率较低,且纠错设备较为复杂。混合纠错是将以上两种纠错方式进行综合,传输设备较为复杂,不作重点说明。
3计算机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控制技术实施要点
3.1传输控制软件的功能模块松散耦合设计数据传输控制服务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信道检测与优选、协议封装与解析、信息与安全处理等,各模块之间的选择和配置可根据数据传输具体需求来定。功能模块松散耦合设计突破了以往设计中存在的功能模块间相互依赖、边界不清的紧密耦合限制,增加了各功能模块的独立性、可调性,并给予了系统集成人员安装功能构建的可选择性,使功能模块更符合信息传递要求,维护人员也能准确发现问题所在,对网络传输控制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复和优化。
3.2传输控制软件的信息传输的跨平台设计跨平台设计能使程序语言、硬件和软件设备在不同硬件架构的计算机上或不同的作业系统内实现无障碍运作。信息传输的跨平台设计主要包括信息跨平台传输与软件跨平台移植,通过网络传输控制软件来封装不同平台下的驱动机制与通信接口,进而形成统一的接口,以实现对数据传输的有效管理。
3.3多协议透明封装和解析采用多个相对立协议封装和解析模块能实现协议封装和解析功能与业务应用软件的有效分离,以多协议封装和解析来使业务软件应用更为透明,核心处理技术更为简明。这种多协议透明封装和解析的实现要以上层信息安全处理软件为基础,在交换服务中完成相应格式转换,实现传输协议在传输服务层中的封装和解析。
3.4可靠与实时传输相结合不同类型信息在传输要求的侧重上存在差异,指令类信息传输要求可靠性,态势感知类信息传输注重实时性,无线信息传输信道的特殊性对数据传输质量有较大影响,为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可在无线信道上采用三级缓冲机制,使信息数据依次经过发送缓冲区、等待区与回执等待区,增加人工确认。
4结语
由于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方法较为落后,培养人才的目标与方式存在偏差等原因,导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而当前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多只能承担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而无法担任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发展模式的探索
(一)完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使其更为科学合理
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当注意以当前的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为教学目标,促进企业与计算机专业之间的对接。依据当前的市场需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可以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技术的学习作为其主攻方向。第二,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当注意理论的适度化,尽量少开编程语言类的计算机课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只有两年左右,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实用知识与技术,学校应当注意注重知识的先进性,结合时代的要求,开设新的实用功能较高的专业,取消一些实用价值低的陈旧的课程,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少而精为原则,注意其适度性。此外,编程类课程复杂难懂,教学效率较低,应当尽量少开。第三,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当注意课程的实用性与课程结构的模块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时,应当注意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培训和实习的机会。在课程结构的模块化方面,计算机教学应当注意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在教学的环节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上机实作的机会。实作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当认真选择实作教学的内容,较多地选取设计性的项目为实作内容,减少验证性项目的选择。第二,通过开设技能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学校可以以企业和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为依据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从业需要进行自主选择。第三,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操作性与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但是我国当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因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增加学校微机室开放的时间,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
三、结语
悉计算机技术的特性和优势,无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提供全面的管理力度,逐步降低计算机技术的利用率。目前,供水公司的规模逐渐扩大,供水系统面临高负荷的压力,对供水管理的依赖性非常高,如果供水公司的管理力度不足,很容易引发供水风险。
2计算机技术在供水管理中的应用
2.1三遥管理
计算机技术中的三遥管理,是指以GPS技术为基础的遥测、遥调和遥控,辅助供水管理,最大程度的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维持管理现场的秩序,以免现场混乱。计算机技术构建的三遥管理,在供水公司内实现无人管理,当供水系统进入无人管理的状态时,三遥管理能够感应供水的状态,进入自动管理的状态,计算机接收三遥技术的信息,根据三遥信息判断供水系统的具体情况,提供自动化的管理,或者直接采用自动化管理的控制方式,供水现场在三遥管理的作用下,得到有效控制,供水系统的任何状态,都可经由三遥技术传输到计算机,提供准确的管理。
2.2资源降耗
供水公司针对管理中资源消耗的问题,结合计算机技术提出经济化的管理方式。计算机技术在管理资源中主要是实现降耗,防止资源消耗过度。例如:某大型供水公司在管理中引进PLC技术,PLC技术在计算机技术内具备高效的控制能力,其可稳定的处理供水管理中的控制问题,该公司为提高管网供水的效率,利用PLC技术控制管网的水压力,PLC具备电气控制的能力,其在该供水管网中,能够自动改变电机的运行速度,进而控制水泵的运行,根据供水的实际需求,自主调节水压、水流量,一方面维持动态供水的方式,另一方面提供恒压条件,如此供水管理即可处于经济化的运行状态,杜绝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2.3推进自动化管理
为解决供水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供水公司主动推进自动化管理,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效率,为供水管理提供稳定的支持。计算机技术是自动化管理的核心,协助自动化管理收集用水用户的信息,以便制定经济的供水方案。自动化管理在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下,了解用户的用水需求,结合供水公司制定的分时水价,利用最小水量、最低水价满足社会的基本用水。除此以外,自动化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编制用水管理程序,加大供水管理的力度,执行自动计费、自动服务等多项业务,为用水用户及供电公司提供便捷的管理。计算机技术在供水管理中,既可以改善供水环境,又可以提升经济效益,发挥自动化的管理优势。
3计算机技术在供水管理中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供水管理中表现出极高的效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强调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其在供水管理中的发展,如下:
3.1智能诊断的发展
供水管理中很容易出现数据错误或设备故障,计算机技术在供水管理的未来应用中,应落实智能诊断技术,构建诊断系统,全面监督供水公司的各个运行系统,根据运行系统的表现,智能化诊断系统运行的状态,及时发现系统运行的缺陷,便于提出解决措施。
3.2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供水管理中包括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供水管理,逐步引进大数据技术,管理海量的供水信息。大数据技术支持多样化的后台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设备登陆管理系统,不局限于计算机平台,还包括手机、平板等设备,着实提升供水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推进供水管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
4结束语
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初期,是以集中控制的工作方式进行计算机系统控制的。集中控制系统会建立统一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负责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等工作。如果集中控制系统出现了任何问题都能够及时发现,有助于企业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系统的控制效率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集中控制技术主要是将信息的输入或输出作为控制主体的,主要包括信号采集、信号运算、信息处理及信息反馈、状态显示等工作内容,以上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IPC(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控制完成的。IPC会收集温度、PH值、压力等相关数据,并通过接口卡来接受经过处理而得到的信号。集中控制技术具有一定的缺陷,一旦出现控制失误的情况就会使整个系统的运行都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而且,随着控制系统的日益复杂化,一台计算机已经无法负责控制多种信号的处理工作。为解决以上缺陷问题,以集散控制工作方式为主的计算机控制技术随之发展起来,集散控制又被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根据功能的不同,集散控制又被分成了上位机与下位机,集散控制系统将通信作为系统的核心。整个系统的集中监视工作主要由上位机负责,而下位机则负责控制分布在各现场的用于分布控制的个体,集散控制系统的上、下位机通过通讯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保持信息通畅。集散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拓展性。但许多厂家为实现经营垄断常常采用封闭形式的集散控制系统,阻碍了集散控制系统的推广和发展。
2封闭集散控制系统到工业现场中线的发展分析
封闭式的集散控制系统缺乏较好的兼容性和开发性,系统存在无法共享信息的局限。为增强集散控制系统的兼容性和开发性,在构建系统过程中必须采用标准化、网络化的网络协议,工业现场中线技术随之发展起来。由该技术构建的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可以确保工业现场中智能化仪器、控制器、执行机构设备之间保持信息通畅。整个控制系统按照总线方式有条不紊的运行着。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开放式的现场总线协议,以该协议方式进行现场所有支线工作的协调工作,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成本、维护资金,该系统还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工作效率高的显著优势,用户的功能需求也可以得到更好地满足。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一种开放的、互联的分布式系统。该系统将工业现场作为中线,通过收集中线中的信号或信息,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将分散控制管理与集中控制管理进行了有效结合,将系统危险分散开来,实现控制分离。
3现场控制到企业自动化控制发展分析
以太网工业协议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网络协议,实现了全方位的自动化控制。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中引入互联网,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安全系数和适用性。但目前,企业化基于以太网的自动化控制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不稳定的网络信号,无法确保系统时刻保持在稳定的工作信号下。信息化工厂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以太网不稳定问题。基于该技术下,系统将大量的数据进行转移,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都能处于良好的环境中,最终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控制,并提高控制效率。
4总结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毕业后的岗位层次较低,呈现出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由于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方法较为落后,培养人才的目标与方式存在偏差等原因,导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而当前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多只能承担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而无法担任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发展模式的探索
(一)完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使其更为科学合理
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当注意以当前的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为教学目标,促进企业与计算机专业之间的对接。依据当前的市场需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可以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技术的学习作为其主攻方向。第二,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当注意理论的适度化,尽量少开编程语言类的计算机课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只有两年左右,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实用知识与技术,学校应当注意注重知识的先进性,结合时代的要求,开设新的实用功能较高的专业,取消一些实用价值低的陈旧的课程,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少而精为原则,注意其适度性。此外,编程类课程复杂难懂,教学效率较低,应当尽量少开。第三,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当注意课程的实用性与课程结构的模块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时,应当注意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培训和实习的机会。在课程结构的模块化方面,计算机教学应当注意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在教学的环节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上机实作的机会。实作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当认真选择实作教学的内容,较多地选取设计性的项目为实作内容,减少验证性项目的选择。第二,通过开设技能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学校可以以企业和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为依据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从业需要进行自主选择。第三,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操作性与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但是我国当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因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增加学校微机室开放的时间,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
三、结语
计算机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的应用过程当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挥的作用也愈加的完善,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的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是计算机编程系统应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之中,在这一阶段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还不够成熟,计算机技术在电视制作的过程之中也只发挥了很少的作用。其中,计算机技术发挥的主要的作用是对电视制作过程发挥控制编辑作用;第二个阶段是计算机技术的动画系统应用于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之中,在这一阶段,计算机技术将自己强大的特效处理功能加入到了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之中,有效的提升了电视节目的逼真度;第三个阶段是计算机技术的非线性编辑技术应用于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之中,在这个阶段,节目制作人员可以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电视节目的任何一个片段的剪辑,有效的提升了电视节目的可修改性;第四个阶段是计算机技术的虚拟演播室技术应用于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之中,节目制作人员可以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实现摄相机拍摄画面与电脑特效的合一,形成了新的电视节目视觉体验;第五个阶段是计算机技术的网络技术应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节目制作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以往各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效果。
2目前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计算机技术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之中。其中,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了电视节目制作发展新的契机。目前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广泛使用的计算机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计算机图像制作技术
随着各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之中,可以使用专业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实现电视节目的图像绘制过程,这就使得工作人员不用再去使用手工进行绘制图像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经过电脑技术绘制出来的图画比人工绘制的图画更精致,有效地提升了图像制作的工作效率。
2.2计算机剪辑技术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可以实现对要进行修改的图像和视频片段的自动化跟踪修改,这样可以有效的修改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电视节目制作和计算机三维数字技术结合的有效手段。
2.3计算机特效与摄像机的匹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三维特效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于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之中,这就使得节目制作过程中可以更有效的实现对原始摄像文件的跟踪处理,解决拍摄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
3目前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制作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已经成为了电视节目制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电视节目制作主要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第一个方向是电视节目制作虚拟化方向,目前所广泛使用的虚拟演播室技术就是电视节目虚拟化的杰出代表。所谓虚拟化,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一个逼真的虚拟空间,将要拍摄的剧情放置于这个空间之中,就可以克服许多拍摄场地的限制;第二个方向是电视节目制作网络化方向,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分享和交流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各个视频制作系统链接在一起,可以极大的促进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效率;第三个方向是电视节目制作信息化方向,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视节目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数字处理实现高质量传输,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相关处理,就可以把最优质的节目呈现给观众。
4目前计算机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电视节目制作提供艺术加工效果,在这个该过程中,节目制作人员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绘制的图片进行艺术加工,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给观众美的享受。2)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电视节目制作的后期加工工作,计算机技术可以灵活的把电视节目资源快速处理,有效的避免橡胶模孔距错位。3)橡胶模密封部位的安装。密封胶条采用“∞”行铺设,需要连续不能有间断。螺栓安装时严格按照垫片顺序进行安装,避免螺帽紧固挤伤橡胶模。密封膜的安装完成后,T挡板和活塞挡板上要注意不要放置不必要的东西,不慎落入密封间隙处物件必须清除干净。密封膜安装完成后,使调平钢丝绳与活塞连接,固定在滑轮支架上的调平配重块也松开。另外容量指示用的钢丝绳也按原样恢复,使送风机与气柜连接并送入空气。在密封安装部位涂上肥皂水,进行密封检查并确认没有泄漏。确认无泄漏后,再送入空气,使活塞上升到满量并查看密封膜的工作状况,这样反复操作几次无异常为合格。
4结论
在进行20000m³干式气柜安装施工过程中,是复杂而繁琐的,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安装工序才能提高安装施工的效率;采取得当的安装方法才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对安装中的关键部位进行定点监控,才能保证20000m³干式气柜安装质量。参考文献[1]武汉炼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图纸[Z].[2]GB50205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3]GB50128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S].[4]CECS267:2009橡胶膜密封储气柜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S].作者简介黄玉河(1971-),助理工程师,1999年6月30日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化工与石油机械工程专业,现从事大庆石化建设公司生产管理部项目管理工作。提升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效率。3)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实现电视节目制作的资源共享,有效的节省了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传输过程可能带来的人力物力资源消耗。4)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虚拟演播室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现实场景中无法做到的特效场景效果,增强电视节目的逼真性。
5总结
现在教材很多内容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比较前尚的知识引用到教学中来,并删除一些过时的知识,特别是一些很抽象的内容而在实际应用中跟本不会用到的知识,不宜多讲,而实际使用中经常应用的知识应作为教学重点。比如集线器、x.25这些内容就应该删除,而物联网、云计算作为前沿的知识可以引用进来。另外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将几个传统的实验项目作为教学重点,而且还应增加一些新的实验项目。传统的实验项目如:对等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路由器的使用和配置、局域网子网的划分等,这些实验主要侧重于硬件的学习和锻炼,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应当加深对网络底层协议的了解,所以教学中可以增加以下实验:数据链路层滑动窗口协议的设计与实现,协议数据的捕获和解析。另外服务器的配置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WWW服务器、Sabma服务器等实用的服务器也应作为教学重点,因为这是计算机网络最前沿的知识。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革新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就是运用成功的案例完成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比如讲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时,可以以学校机房或网巴的网络实例进行讲解,学生对这类网络都比较熟悉,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从网络上多收集些实例,然后在课堂上围绕实例进行讲解,实践课上教师尽量为学生制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应用PacketTracer模拟器进行教学。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时候,网络互联技术、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使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在实践操作时,很多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过多的网络实验设备,这给教学也带来一大难题。因此我们可以利用PacketTracer模拟器进行教学,PacketTracer软件是Cisco公司开发的网络仿真工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初探王伟明衡阳技师学院【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但更注重实验,如何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产生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是从这个思路出发,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3、使用任务驱动化进行教学。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构建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当前学校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进行实验的讲解后,学生再进行实验的验证,学生实验时按部就班,缺乏思考,在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和创新意识。通过我多年的教学总结,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科目,应用任务驱动化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尤其显著。例如在讲WWW服务器的架设与配置时,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和实验目的,然后将四到五个学生分成一组,互相协作完成这一实验任务。在完成这一实验任务时,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只起辅助作用。
三、职业院校计算机实验的改革
1.首先,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完成计算机网络实验不能仅仅为了验证理论内容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学以致用和扩展学生的视角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以完善的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案为前提。几台PC机加几台网络设备远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要求,因此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大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满足网络工程中牵涉到的各种网络设备的实践训练。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实现远程实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可以安装一套锐捷RG-LIMP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合理配置,可以将实验室虚拟到网络上,尽可能提高学生实践的机会。
主要是用作配电网的改造,其广阔的覆盖范围和迅速的传播速度使配电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计算机技术在发电、配电、变电、输电等环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主站、子站、光纤终端组成的网络系统,这种合理化的格局,能够有效提升传输速度。(3)变电系统能使高负荷供电站运行更加稳定,自动化技术主要通过现代通信技术、信号处理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对设备的检测,实现功能的优化和重组,有效控制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
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遥测、遥信、遥控以及遥调等功能实现的,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电力系统中的数据采集、通信传输以及信道编译码等环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2.1远动控制技术中的数据采集技术远动控制技术中的数据采集技术主要有A/D技术和变送器技术等,其处理的信号多数为0~5V的TTL电平信号,而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多数采用大功率参数,为了实现采用远动控制技术处理电力系统中的信号,只有通过变送器将大功率参数转变为TTL电平信号,从而达到遥信信息的编码和遥测信息的采集任务。其中在电力系统中,其遥信信息需要经过采集遥信对象的状态,将采集到的描述遥信对象状态的二进制位编进具体的遥信码中这2个途径进行传送,然后再通过数字多路开关将电力系统各路的遥信状态输出到接口电路中,最后通过接口电路将遥信信息送入到CPU系统中进行处理,从而实现遥信信息编码。2.2信道编译码技术分析在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中的信道编译码技术主要有编码、译码以及信息传输协议(规约)等。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想要实现采用远动控制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则必须通过通信信道传输到调控中心才能使用。因此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为了进一步保证传送的信息具有非常好的抗干扰能力,必须要对信息进行信道编译码,其中数字传输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在上述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中,通过采用远动控制进行数字传输中,其干扰是不可避免的,而通过信道编译码能够有效克服通道中的干扰,其中,信道编译码的方法主要采用线性分组码中的循环码进行编译码。2.3循环式数据传送规约远动控制技术在变电站、电厂以及调度中心的数据通信应用中,首先需要在信道编译码前,预先设定通信方式和数据格式,也就是通信信息传输协议(规约),以保证电力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可行性。另外,在电力系统远动控制技术中,其数据传输主要是以帧结构的形式进行传输的,其中重要的遥测信息主要安排在A帧,次要遥测信息安排在B帧,一般遥测信息安排在C帧。通过采用帧格式进行包装后,电力系统中的数据就能够有效按照规约进行传送,从而实现信道全部编译工作,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方位监控。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建议
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应从以下几点出发:(1)兼顾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自动化服务水平,我们追求的自动化技术应向着更优化、更具实效性、更加智能化、区域覆盖更广的方向前进。(2)加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设备稳定性,有效保障其安全运行,尽量减少大面积停电,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处理机制,将停电损失降到最低。(3)开拓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数字化之路,使数据更加全面,数字更加精准,力求节省更多时间和人力。(4)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设备相继出现,对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电力企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技术队伍建设,注重对新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吸收,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鼓励员工以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武装自身,投入更多精力到电力自动化的发展中去,推进电力自动化的发展进程。(5)在全球能源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正是挑战电气自动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要以可持续的发展观,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从整体化逐步转变为分布式、集约化的运营模式,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功耗的最小化、资金节约化。
4结语
智能家具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物联化体现。智能家具是使用现代通讯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实时采集不同的信号,然后使用控制器对信号进行处理、上报到信息管理平台,最终对用户需求作出反应的家具。家具可以与家居环境中其他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影音服务器、影柜系统、网络家电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1]
2智能家具的构成
智能家具应当由控制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传感器、家具本体这五个部分组成。[2]控制系统:即由微处理器、存储器构成的微电子计算机。其任务是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并向各系统发出控制指令,指挥智能家具系统的运作,是智能家具的“大脑”。执行系统:智能家具的动力源,执行控制系统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是智能家具的末端元件。传动系统:用以改变智能家具的状态,如高度、角度等。运用传动装置可以使家具产生物理性动作。传感器:智能家具的信息采集工具,通过感知外界的物理条件或化学条件,并把信息传给控制系统。家具本体:即家具产品本身,是其他构件的载负平台。
3智能老年家具的设计原则
人性化:智能老年家具不仅要追求技术上的进步,并且要体现与老年人的关系。高科技与使用者需达到最佳的统一,使家具更易被老年人接受。信息共享:智能老年家具将可实现信息多设备传输,使所获信息不局限于单一家具,而是可以上传到云端,供多设备参考以及社区医疗使用。安全性:老年人因其自身体质的脆弱,故家具安全性十分重要。而智能家具需借助电路、机械构件、电器等危险设备,所以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安全性与功能的协调性、互容性。易用性: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及年轻人,对智能家具的操作需要尽量易懂、易用。高科技材料:所用材料需结合现今的技术,实现自动控制调整,适应外界变化。环保性:结合当今的社会潮流,产品要在整个生命周期贯彻环保意识。环保需要人人参与、人人执行。
4云计算的概念
云技术是一个大型的且可扩展的相关能力的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外部用户,可以进一步细分云计算和云服务。云计算集中在IT技术方面,通过虚拟化和自动化技术,以创造更多的计算资源,云服务是基于虚拟模型、信息技术、包括计算、存储和带宽,以服务的形式,通过互联网提供测试人员。云计算的重要性,是基于云服务本身和相关的软件和硬件产品制造。广泛接入网络、快速灵活、测量服务,按需服务和资源池是云计算的5种基本性质,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式包含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基础设施即服务;公共云、专用云、混合云和社区云是其4种部署模型。[3]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两种基于云的数据处理技术:个性化数据挖掘技术和个性化数据推送技术。
5云技术的特点
(1)虚拟化:用户利用云计算可以在任何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这种终端可以是一个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以及其他各类电子移动设备。用户可以利用终端通过网络来完成所需要的服务。(2)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因为云计算使用了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数据多副本容错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3)普遍性:“云”不是为一个特定的应用,在云计算下可以组合出不断变化的新应用,不同的应用程序能在一个“云”中同时运行。(4)按需服务:“云”像一个巨大的资源池,按需购买,它的资源可以像自来水、电力和天然气定价。
6老年人智能家具设计分析
6.1桌案类老年家具
(1)智能调整系统:当老年人需要吃饭、读书时,智能化家具的桌面可以自动调整,包括桌面高度调整、角度调整、自动旋转等功能,可以确保老年人使用方便,防止老年人使用疲劳。(2)智能化照明系统:老年人对光的反应随年龄的增大变得缓慢,照明灯光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眼睛健康。智能照明系统顾名思义是把照明功能嵌入到家具表面,对光强进行检测、报警、保证老年人光线适度,时长合适,防止眼睛疲劳。智能照明能够进行光强控制、定时控制、亮度梯度控制,也具备延迟熄灭,定时亮灭等控制功能。
6.2坐卧类老年家具
6.2.1座椅、沙发
(1)智能调节系统:功能角度调整:座斜度(座面与水平面的角度)自动调节、背斜角(靠背和水平面角)自动调整、头部角度调整、坐面旋转、为老年人提供合理的位置,并通过调整保证经常改变姿势;高度调整功能:坐高(椅子、凳子、沙发)自动调节,靠背高(肩部,腰部、颈部三个要点)自动调整,扶手高度自动调整。(2)智能按摩系统:座面、靠背面、脚部、腿部、颈部等都可以配备按摩功能,帮助老年人健康按摩。(3)智能识别系统:带有识别系统的“智能沙发”可以识别坐在沙发上的人,甚至根据程序自动唤醒躺在特定位置的老年人。智能轮椅利用导航系统,使用传感器和激光连续搜索周围的障碍,通过一个计算机分析选择在人群中的行径路线。此举可以实现在人群中的自由穿梭。
6.2.2床类老年家具
(1)智能控制系统:控制、调节家具角度和高度,满足不同老人的身体需求。智能调节功能在老年人床类家具中多用于医疗、康复等方面。(2)智能照明系统:床头的照明系统可以从照度、曝光时间、曝光方法进行调整。(3)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控温系统可以实现床类的温度控制,确保老人有一个温暖舒适的休息环境。(4)智能提示系统:提醒老年人何时可以醒来,何时睡觉,能够帮助养成健康、规律的好习惯。(5)智能化材料:智能化的材料有益于老年的健康。例如:老年人使用智能材料制作的床垫、枕头,可以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
7结束语
例如,在学习操作系统使用的“文件与磁盘管理”中的“资源管理器”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历吧!超市的货架上摆放着成千上万的商品,我们怎样才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你注意过超市的商品是如何摆放的吗?那你是否也希望在计算机中找东西也像是在超市购物一样简单呢?其实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安排了一个“大管家”把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分门别类的放在文件夹中,还把最常使用的文件、文件夹放到最显眼的地方,供我们来使用,可谓是尽职尽责、细心周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尽职尽责的管家———“资源管理器”。这样的导入将现实生活和计算机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问题设计要讲究阶梯性。为了贯彻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设计问题,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体验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学习。例如,在学习创建表格的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表格,让学生说出表格的特点,同时准备几张复杂的表格结构框架,用投影机展示,向学生提出问题:表格有几行几列?单元格的大小是否一致?复杂表格的行与列如何统计?然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创建几种典型表格的雏形。这一系列问题设计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问题设计要讲究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乐学、爱学。在教学的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教材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地设置悬念,巧妙地将导语和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有机地融为一体,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系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的特点进行教学,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自然地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展示一些图文并茂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比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的“设置文档格式”时,先通过课件在屏幕上展示课前准备好的两份内容相同的文档(纯文字的和经过文本格式、段落格式设置的《自荐书》),让学生观察比较,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两份文档的表达方式哪种更美观、效果更好?这个样式是计算机自带的吗?想不想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自荐书”?由此来引出本节的主要内容:文本的格式设置和段落的格式设置。问题设计要讲究竞争性。我在上机实践课中经常采用竞赛式导课,以赛代练,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保持一种高度紧张的学习状态进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比如,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的“图文混排”结束后,我以竞赛的方式带领学生巩固落实所学的知识。
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优秀的图文混排作品,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Word功能的强大,调动学生动手创作精美作品的兴趣;然后提出本节的最终任务是让学生从老师给定的班报主题里任选一个(庆祝教师节、我的梦中国梦、学无止境、感恩的心等)制作一份精美的班级班报,比一比,谁能够最快地完成高质量的作品。制作完成后,请学生评一评哪位同学的作品最美观?哪位同学的作品最有特色?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聚精会神高度紧张地完成学习任务,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我要不断地研究教材教法,力求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使学生乐学、愿学和想学,始终保持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
作者:任旭亮
网络是云计算平台正常运行的基础,但是目前的网络稳定性与安全性并不乐观,对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使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5)兼容性:由于很多的公司已经建立了自已的本地数据平台,而云计算则是一种跨平台的服务,这就要求必须保证云计算平台与现有的系统能够兼容,否则很难说服用户向云计算平台进行迁移。
2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安全服务
云计算技术中的应用安全服务一般使用基于用户分级等级制的方式进行控制,总体上来说,其基本的要求有:身份的验证、访问控制权限、安全的审查、数据的完整与加密、资源分配与控制等。以下就其中的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权限、数据的加密与完整进行详细说明:
2.1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权限
传统的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多采用动态口令验证、静态口令验证、数字证书验证等方式,而云计算技术下的验证方式则与这些不同。(1)验证的实体不同。在云计算技术下,由于接入云的实体不仅仅再是用户,而是包含了大量的用户、终端、手持设备、虚拟机、虚拟组、安全组等,所以验证的实体与传统只验证用户有很大的不同。(2)身份验证的记录与审查。在传统的验证方式下对于身份的验证记录与审查并没有提出特殊的要求,但是在云计算模式下,对此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各验证实体的验证的记录是完成其它安全操作的基础。(3)权限的动态管理与继承。在云计算技术下对于权限的管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空间或其它各类的原因而发生改变,这就要求安全服务必须要能随时进行更改,并且原有的权限可以继承或是改变。
2.2数据的加密与完整
加密一直是保护数据的重要手段,而计算能力则一直是制约加密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云计算的出现为加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即可以利云计算的资源,在较低的成本下实现较高、较复杂的加密算法。云计算下的加密主要的特点有:高加密性能、多次加密、与需要相适的运态密钥管理技术、自主发展等。
3结束语
(1)在传统的影视拍摄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传统影视制作通常采用磁带进行拍摄纪录,磁带的不易携带,在搬运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坏。在影视制作的后期进行影视的剪辑工作中,由于技术和工作方式受到传统模式的限制导致影视作品在后期的剪辑工作中主要是进行线性剪辑,就是沿着影视作品拍摄的前后顺序开展剪辑工作,主要使用的组合剪辑的方法将拍摄的内容进行剪辑后形成连续的画面,在根据影视表达效果的不同进行画面的切换,由于技术有限画面只能进行删减修改而无法加长。
(2)传统的影视后期制作工作主要是对拍摄的影视作品进行剪辑,将拍摄的材料剪辑成画面。传统的影视剪辑工作主要依靠的是人工进行,剪辑的质量受到人员因素的影响较大。剪辑人员的水平决定了影视作品的质量。如果出现问题那就是严重的一般会影响影视画面的连贯性。
(3)传统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影片的剪辑工作就是单一的将送来的拍摄材料进行剪辑同时对拍摄的材料不能进行增加,在剪辑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除了将演员召集起来重新拍摄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这就会导致影片的成本加大,同时也给广大的演员带来不便。
二、现阶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
2.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作用
影视作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引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并得到充分的肯定。现代技术同影视后期的制作工作的完美结合解决了影视作品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中充当重要的作用。
2.2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充分的保证了影视节目质量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影片的后期制作剪辑工作可以很好的发挥该技术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避免拍摄完成的材料在搬运的过程中受到的损坏。能够更好的保证信号的强度。其次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剪辑的工作进行不同的分工,可以不按照传统的剪辑时间顺序,拍摄顺序进行剪辑工作,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剪辑工作的效率,方便了剪辑人员进行剪辑工作。再次,数字信号同传统的磁带信号相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即便是进行多次的传输复制都能保证信号的质量,影片的完整性。
2.3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影视剧的制作效率
传统的制作为线性编辑方式,而现在更加灵活有效的非线性编辑方式正在广泛应用于影视后期制作。这就使得影视在后期制作时抛弃了以往的方法,可以更加方便灵活的对影片进行剪切和编辑。即使剪切和编辑发生错误,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修复。
2.4提供更多的影视创作手段,丰富了影视的表现力
传统的拍摄方法更多的是对拍摄现场的记录和完全复现。现代的数字制作技术是将拍摄现场的所有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信息流,并记录在相应的存储设备之中,这就使得对这些信息流的更改成为了可能。运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我们可以任意添加、删除和更改影视剧作品中的信息,利用影视数字制作技术的强大功能丰富影视作品的表现力,获得超凡的视听盛宴。
三、我国影视后期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策略
从我国当前所制作的影视作品来看,大多数都未达到预期结果。在我国数字影片制作道路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改革,确保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今后影视后期制作中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3.1不断提升数字制作技术能力
针对我国自行生产的影视作品分析,国内的影视制作水平是十分有限的。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我们“看不见”的镜头,但在有些影片当中的特效镜头还是非常少的。目前国内影视制作技术依然比较落后,依然有大量先进设备不会应用。
3.2把握好数字制作技术的应用方向
通常情况下,影视作品都是利用图像与声音来叙事的,从而准确传达出创作者的内心情感思想。尽管数字技术可不断提升影视作品的表现力,却不能替代人思想与感情。而从对诸多美国所创所的影视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创作出良好的影视作品,并不只是因数字技术能够为人更神奇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数字技术和故事情节的完美结合,这样才会使影视作品的主题十分逼真。
四、结语
关键词:水利工程; 概预算编制; 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水利工程建设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正确地估算工程造价和拟定投资计划不仅对确保项目本身顺利建成,而且对整个国家和部门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有效控制都具有重大意义。水利工程概预算文件,是根据水利水电工程不同设计阶段的具体内容和有关定额、指标分阶段进行编制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可再生资源利用观念的逐步深入,加快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水利工程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尤其重要,特别是对于我国这个水资源大国来说,更是如此。概预算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概预算是对水利工程基本建设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主要工作是对水利工程的设计资料以及工程的概预算定额进行详尽科学的分析和规划,并结合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水平来进行概预算内容的安排。在编制的前后可以发现施工企业在管理上的不足。概预算可以反映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具有科学性、严肃性与政策性以及客观性等特点。水利工程的概预算对水利工程的施工阶段、财务管理阶段以及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水利工程施工和投资企业进行施工监督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现代水利工程的市场上,概预算编制的水平以及科学性直接决定了水利工程施工的成败,因此概预算编制对于充分调动水利工程企业的积极性,增加水利工程核心竞争力,以及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1、工程定额的选取。水利工程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由于工作深度不同、要求不同,各阶段要分别编制相应的概预算文件。各阶段选用定额根据对口的原则,可研阶段编制投资估算应采用估算指标; 初设阶段编制概算应采用概算定额; 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应采用预算定额。如因本阶段定额缺项,须采用下一阶段定额时,应按规定乘过渡系数。
2、概算工程量与预算工程量。工程量计算的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计算的正确与否,也将会对概预算的整个工作带来重要的影响。正确处理各类工程量的方法如下:( 1) 设计工程量。设计工程量是图纸工程量乘以设计阶段系数,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阶段系数应采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有关表格中数值。利用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果计算工程造价的,不论是预算或是调整概算,其设计阶段系数均为 1,不再保留设计阶段扩大工程量。( 2) 施工超挖量、施工附加量及施工超填量。现行《预算定额》中均未计入施工超挖量、施工附加量及施工超填量三项工程量,故采用时,应将这三项合理的工程量,按相应的超挖、超填预算定额,摊入单价中,而不是简单地乘以这三项工程量的扩大系数。现行《概算定额》已将这三项工程量计入定额中,故采用概算定额编制概算时不再计取这三项工程量。( 3) 试验工程量。碾压试验、爆破试验、级配试验、灌浆试验等大型试验均为设计工作提供重要参数,应列入独立费用中的勘测设计费或工程科研试验费中。
3、外购砂石料价差计算。砂石料是水利工程中砂砾料、砂、卵( 砾) 石、碎石、块石、料石、骨料等材料的统称。大中型工程一般由施工单位自行采备,形成机械化联合作业系统,小型工程一般可就近在市场上采购。自行采备的砂石料必须单独编制单价,外购砂石料的单价按编制材料预算价格的方法编制。外购砂、碎石( 砾石) 、块石、料石等预算价格应控制在 70 元/m3左右,超过部分计取税金后列入单价分析表中,混凝土、砂浆材料单价是指配制 1m3混凝土、砂浆所需的水泥、砂石骨料、水、掺合料及外加剂等各种材料的费用之和。当外购砂石骨料价格超过 70 元/m3时,混凝土、砂浆材料单价计算时应注意砂石骨料取 70 元/m3,砂石料的超过部分计取价差、税金后列入混凝土工程单价分析表中。
4、工料分析。施工图预算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单位工程中分部分项工程量及其预算价值,对完成其分部分项工程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的预算用量不能直观地反映出来。由于施工企业管理和经济核算以及部分材料调整都必须以工料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所以当前工料分析十分重要。工料分析是建筑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资料,主要作为企业内部使用。有了分项工程量后,按照工程的分项名称顺序,套用施工定额的单位人工、材料和机械台时消耗量,逐一计算出各个工程项目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时的用工用料量,最后同类项目工料相加予以汇总,便成为一个完整的分部分项工程工料汇总表。浆砌块石护底工程其用工除了人工费中的定额工时数量,还要计算机械使用费中各类机械的定额机上人工工时数量; 同理,用料除了包括材料费中的定额材料量,还包括机械使用费中各类机械的定额动力燃料数量。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如果漏算了施工机械的机上人工用工和动力燃料用量,那工料分析的结果会与实际用工用料偏差比较大,不能为施工企业正确的安排生产做出指导。
5、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混凝土、砂浆材料单价计算。为节省水泥用量,一般情况下不得采用纯混凝土配合比作为编制混凝土概预算单价的依据。现浇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取,应根据设计对不同水工建筑物的不同运用要求,尽可能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60、90、180、360 天) ,以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节省水泥用量。现行定额中,不同混凝土配合比所对应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以 28 天龄期的抗压强度为准,如设计龄期超过 28 天,应查换算系数进行换算。现行《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附录 7 列出了不同强度混凝土、砂浆配合比。附录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表中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是按卵石、粗砂拟定的,如改用碎石或中、细砂,应对配合比表中的各材料用量进行系数换算。( 2) 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正确采摘工程数量。如工程量表中单位与定额给定单位不一致的,要换算成统一的计量单位。( 3) 注意定额调整的各种换算关系。当施工条件与定额项目条件不符时,应按定额说明与定额表附注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换算调整。例如,各种运输定额的运距换算,各种调整系数的换算等。
三、结语
水利工程的概预算文件是确定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编制年度投资计划,进行工程招标,筹措工程建设资金,办理投资拨款、贷款,核算建设成本,考核工程造价和投资效果等项内容的主要依据。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概预算编制的效率,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注重人的因素,要充分注重概预算编制人员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对工程施工成本的影响,注重编制人员对基础材料价格的掌握等,以此提高水利工程概预算的编制质量。总之,水利工程的概预算工作无论是对水利工程本身而言,还是对施工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应做好概预算的编制工作,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成逸.水利工程施工概预算重要性分析[J]. 水工与管理,2009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是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从网络一线施工技术人员到网络设计人员,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培养具有综合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迫切需求。
2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欠清晰,技能培养重点欠明确
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例如网络工程实施与监管、网络产品的生产管理与销售、网络组建、网络安全的管理、网络通讯设备的安装调试、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与管理、网站开发与维护等,每一个领域都具有一个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如果行业领域无法确定,专业定位过于宽泛,课程体系过大,技能培养就会没有侧重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犹如蜻蜓点水。学生在找工作时因为学无所专,出现什么都知道一点,对不会的东西畏惧,没有自信、茫然没有目标。
2.2 网络专业设置脱离实际
脱离实际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市场变化,学习内容和技术的滞后。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竞争的压力与日俱增,各学校都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建设改革。有很多学校不顾自身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结果由于师资和实训条件跟不上,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与此同时,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长期拘泥于传统课程,脱离岗位实际需要,没有高职特色,导致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
2.3 实训条件跟不上,不重视实践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技工和技能型人才,实验实训条件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需要大量软硬件的投入的,如果投入跟不上,那么改革和发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的可行性。高职学校如果不能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积累实战经验,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将会没有任何特长和优势可言,更谈不上就业的竞争力。更有一些学校为了减少硬件的投入,在教学计划编制时,重点开设理论性的课程,这将会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失去最基本的专业技术。网络设备、软件的购买、更新和维护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要想将网络专业办好,学校如何解决这部分开支将是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2.4 师资力量薄弱
学生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师,本身应具有实践工作经验,能够带领学生完成网络项目的实施,但这一般是具有企业实践的工程师才能具备的能力。企业的工程项目人员基本上不愿意到院校带学生做项目,一方面学生没能达到项目人员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项目工程师也不愿学生影响自已项目的进度。如果只是纯粹的教师带学生做实验,那么就缺少项目环境。由于这几年高校生源大量减少,对现有教师进行进修和培训也没有及时进行。这些都对师资力量的培养有着重大的影响。
3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3.1 确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才培养首先要适应市场需求,以市场行业的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是否能满足社会需求,可以通过学生在对口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就业情况来衡量。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工程设计型人才不同,这类人才与区域的市场、产业有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其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各院校应对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不能照搬照抄,从而盲目跟风。
3.1.1 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社会需求相结合办出自己的特色,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道、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往往会借鉴学习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基本上都会选择到示范性院校进行调研,但是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实力、政策支持、生源结构等都有所不同。目前高职高专的教育越来越依赖于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状态和产业结构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创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是发展的长远之计。
3.1.2 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学生以后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如何确定培养目标、设置岗位,高职院校必须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以及人才流动的趋势,关注行业的发展,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深入市场调查,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在调研考察的过程中,要与企业实时沟通,挖掘学校所在位置的多种优势,如地理环境优势、文化氛围优势、经济产业优势结合学校办学的特色,挖掘开发一种潜在的优势。
3.2 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的学生的择业就业竞争力,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环境的建设势在必行。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与企业合作在基地的建设、运作模式和经费方面的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进行深入、广泛的合作,这样才能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实训教师,将实训基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最终都将进入企业,因此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必须的。
另一种方式是输送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可就职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少,而要求学生实际操作应变能力比较强,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择优录取。在实习期间学生可以体验到IT人的工作和生活,锻炼与人合作交际的能力,为毕业后及时适应工作节奏和环境打下基础。实习环节对高职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选择多种途径进行实习实践锻炼,效果会更好。
3.3 引导学生竖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注重提高综合素质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中,我们可能更多会关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毕业生就业单位调查的信息表明,许多毕业生不屑于从基础工作做起、对专业技术工作无法胜任、缺乏与同事合作的团队精神,这些现状正是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体现。所以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仍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技术性的职业能力。只有综合素质比较高、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3.3.1 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关注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同样要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找到有能力的人很重要,找到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更为重要。对工作认真负责、诚实、吃苦耐劳、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主要标准。职业技能的欠缺可以在短时间内培养提高,而一个人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贯穿。
3.3.2 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在网络通讯技术升级换代频繁,高职学生仅仅依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领域就业工作,始终要保持一种开放学习的心态。在学校期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学习中一点一滴的启发和培养。掌握学习的方法能让学生终生受用。
3.3.3 团队意识的培养。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事团结合作,正确认识团队合作的意义,在其以后的成长和新环境适应起到重要作用。在校期间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活动,利用假期和周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一方面锻炼自己的沟通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为以后更快适应社会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