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阳光体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阳光体育论文

第1篇

以往在学校内部常常会有定期的体育运动会,但是在体育运动会之后,往往由于后续宣传工作没能及时跟进而使得学生们无法对体育锻炼抱有持续性的热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需要对体育教学工作制定详尽的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计划,使得各类体育运动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期,让学生们的锻炼意识和体育精神在每天的体育活动中都得以强化。

2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以往的体育教学之所以无法激发学生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往往是由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导致的,所以,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将当前流行的、学生们易于接受的体育项目和传统的民间活动融入到阳光体育教学中,为学生们提供各式各样的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乐在其中,并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心里认可阳光体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们以往对体育教学的抵触情绪,切实保证阳光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3增强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

作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仅靠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的锻炼,是无法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体育技能的,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们丧失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所以,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最重要的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之外,还需要完成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让体育锻炼能够贯穿到学生的一生当中。所以,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学生的成才阶段,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特性,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点所在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和学习方法,调动起学生们对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在阳光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谨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为学生们营造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体育环境,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们在课堂的创造力以及对阳光体育教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们的潜力得到不断挖掘,同时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信心,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喜欢上体育锻炼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锻炼环境

阳光体育教学之所以能够获得众多教师与学生的认可,是因为伴随着阳光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在课外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还是日常的体育课都为学校以往单调的学校生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让校园的文化氛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所以,在今后的阳光体育教学工作中,还需要为学生们营造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文化环境,让体育锻炼从以往枯燥无味的田径以及球类运动中释放出来,根据学生们的需要,大力推进各类体育社团和协会,诸如乒乓球社团、篮球社团、游泳社团、滑板协会等的建设工作,让校园体育锻炼文化氛围不断活跃起来,使学生们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体育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自我展现机会,让自己的运动潜力得到不断的挖掘。

5增强资金投入与体育设施建设

当前,我国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相关的体育运动设施并未能充分满足体育课堂以及学生锻炼的需求,而相关部门也未能对此给予充分的关注。因此,要想增强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需要从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以及学校的管理层出发,提高政府和学校在体育经费上的投入资金,对体育设施进行改革。而在对体育设施重新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本,在充分了解学生爱好兴趣的基础之上,对体育场馆进行有针对性的扩建。除此之外,许多省市大型的体育场馆还需要对学生采取各类优惠免费政策,并对体育运动设施定期开展安全检查与问题维修工作,保证无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大型体育设施都能够良好的服务于学生,让我国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得到稳步提升。

6加大体育教师的素质培养

作为阳光体育教学内容的设定者与课堂环节的引导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将对阳光教育的教学效果产生直观影响。所以,学校需要专门针对体育教师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效果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最终的结果予以一定的奖励,从而不断激发体育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大幅度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与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如此,还需要对教师们定期开展培训课程,保证体育教师们的专业知识能够得到及时更新,不断开阔教师们的视野,从而让教师们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创新模式,提高学生们投入到体育锻炼中的热情。

7结语

第2篇

1管理变革与阳光体育二者间的关系

阳光体育就是充分利用各项体育资源、条件拓宽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空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体育课结束即停止体育活动的现象,使学生的体育活动由课内延续到课外。体育课不可能在学校或者教材中就能展示出其全部内容,阳光体育就是要将学生带出体育课堂。阳光体育运动具有完全的开放性,接纳在校的所有学生,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体育项目,活动的内容、时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国家提出亿万学生参与其中的“阳光体育”运动,需要较充足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体育信息资源以及体育人力资源等体育资源作保障,离不开学校体育的指导与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都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1]。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是阳光体育开展的目标之一。学生要科学合理地掌握任何一项运动技能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教授,离不开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这就决定了阳光体育的顺利开展必须与学校体育教育紧密结合。学校体育资源相对丰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资源优势,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便利,切实做好阳光体育工作。

2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分析

2.1利益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明确指出:“在所有的推论中,把行为者的情形说明得更清楚的莫过于行为的利益”[2]。毋庸置疑,利益关系无时无刻不在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马克思也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个人有自身利益,阶级有阶级利益,国家有国家利益,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与利益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各样利益矛盾的集合体,学校体育管理领域亦是如此。

2.2利益多元分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意志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学校、体育教师等只是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工具。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价值观念有了全方位的更新,高校体育管理从单一的利益相关者逐渐演变成政府、教职工群体、高校行政人员、学生群体和社会合作办学者等。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利益逐渐分化,形成了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利益主体并存的局面。我国学校体育管理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有限放权,地方政府以及高校组织取得自,体育教师、在校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权,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学生体育社团都有着各自的利益追求,利益分化必然带来利益冲突。如果不对利益冲突进行有效管理,会对学校体育发展甚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个人的发展造成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过程实质上是利益结构重新调整的过程,而利益调整就会使部分人受益,相反还会使部分人利益受损。目前,学校体育资源的分配已经越来越呈现出一种集中化趋向,而这种集中化与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有关。而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与能力有多有少,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效果对不同利益主体亦有正面与负面之分。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相关者进行如下分类:表1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相关者分类第一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力强,左右学校体育资源分配的政策决策,决定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结果对其最有利的群体。该群体主要有各级体育行政领导部门、学校体育的研究者、分管体育的学校领导等。第二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力较弱,然而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效果却对他们有益的人,比如地方的民营企业老板,他们虽然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无直接影响,但却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出更多未来能直接使用的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员工。第三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影响力,但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对他们没有效果甚至会有负效果的群体。这类人群以体育教师为主,体育教师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力量是很强的,但分离出来,他们又是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过程中某些利益的损失者。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对体育教师的学识、素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需要体育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满足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成为管理变革的阻力。第四类是不能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进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成效很难或者很少普照到的群体,这是一个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弱势群体,以广大学生群体为主。普通学生无论在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方案的制定上,还是在学校体育计划的执行上都无法施加有效的影响。

2.3利益冲突

任何制度或体制改革既包含程序性问题,也包含着深层次的利益冲突,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也无法避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表面看来是对学校体育管理活动主体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化的过程,实则是对学校体育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制度化过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就是要改变各利益相关者在学校体育资源上的利益分配格局。因此,有人因变革获利而支持改革,有人因变革丧失利益而阻拦改革。学校体育开展的顺利与否取决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学校体育改革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特定的主体,而不同主体之间又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改革的认识。实际上,目前学校体育管理矛盾重重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利益冲突使然。为了均衡学校体育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利益矛盾,推进和实现学校体育平稳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以协调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各种利益冲突,确保利益实现均衡分配。

3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变革中的利益冲突原因

3.1低层利益相关者话语权缺失

话语权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社会地位,并为其他集团所认识的过程[4]。而现实情境下,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之中的体育教师以及学生组织化程度较低,呈现出“原子化”状态,低层利益相关者难以依靠组织的力量与上层利益相关者进行博弈以实现个体利益。

3.2低层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边缘化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特征就是层级管理,下级执行上级任务,并接受上级的考评,以决定干部荣辱与升迁,营造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出于政绩或迎合上级部门、领导的喜好,部分学校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常常优先考虑如何获得更大的政绩,很难真心考虑学生、教师的意愿,结果造成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被边缘化。

3.3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应为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管理监督具有直接的参与性特点,然而作为自上而下管理模式下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学生缺乏话语权,被排斥在学校体育管理决策之外,进而难以对学校体育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学校体育管理决策偏失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偏好,难以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4走向利益均衡

利益相关者与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会涉及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与行为将直接决定学校体育变革能否顺利。同时,不能忽视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潜在合作同盟,也可能是相互排斥的冲突主体,构建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支持性的稳定互信关系,走向利益均衡,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着积极的意义。走向利益均衡首先应着手构建起学校体育管理利益需求表达与利益驱动机制。

4.1利益需求表达机制

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是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只有有效的“重叠共识”的改革方案才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重叠共识”的达成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因此,以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为切入点,进一步畅通与完善学校体育“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是达成各利益主体“重叠共识”的必然选择。可行方案不仅要求形式上的民主,而且“在这个理想化的过程中,参与是广泛的,参与者是充分知情的,话语商谈本身是无压制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态度与需要”[5]。如果从上到下的模式依旧占据统治地位,总体的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方案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少数专家小范围设计的结果,那么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效果就会与所设计的初衷有所偏失,甚至无疾而终。如果在决策者看来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只是被改革的目标、被调配的资源,那么真正的改革就难以进行。要不断开拓所有的便于低层利益相关者表达自己真实需求的渠道,将分散在人群中横向循环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有效集中起来,并及时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反馈,以便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4.2利益驱动机制

第3篇

一、小学阶段推进阳光运动模式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孩子发展的基础阶段,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是体育运动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小学生近些年来的课业负担不断加重,课余时间较少,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近视、肥胖的小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在小学阶段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正是贯彻了教育部的号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不单单重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小学生养成乐于运动的习惯。阳光运动模式的推广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佳体现,它以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体育运动的重点,结合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使孩子在快乐中享受体育。小学的阳光体育教育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运动、学生喜欢怎样的运动课模式,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阳光运动模式在小学体育教育的推广能够使学生作为体育课堂的主体,能够使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小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小学生的个性、运动技能以及意志力,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阳光运动模式的推广是对传统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在传统小学体育教育的基础之上,扬其长,避其短。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小学体育教育的弊端,在传统体育教育中,课堂中老师是主体,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体育课往往表现为一种“被迫的运动”,而阳光运动模式的推广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阳光运动对推进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二、阳光运动模式推广存在的问题

由于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模式,其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和以往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因为教育体制的因素,小学的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始终无法撼动,都是“一切服从于科学文化教育”,体育运动的教育往往不受重视,甚至有的学校的操场就是一片空地,没有任何运动器材,这种教育模式和教学观念都使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举步维艰。由于我国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往往许多班级的体育课都是由一个老师教授,有的老师甚至还会承担其他的教学任务。阳光体育运动则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备案课堂教学内容,甚至有的新颖运动形式需要老师花费时间去学习再来教授学生,老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之无法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丰富体育课堂,这是阻碍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的重要客观因素。阳光体育运动提倡引进多种样式的体育运动形式,但是引进的体育运动要简单、易操作危险系数低,适合小学生。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难度系数不高,而且容易学习,对于改善体质有着极大的作用;健美操是一种相对新颖的运动形式,传统思想认为健美操不适合孩子,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健美操有利于展现孩子的活力,活动身体各个环节,增加身体柔韧性;队列比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激发学生运动热情,但是由于现阶段思想的局限,多样式的体育运动很少被引进。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多样的运动形式为基本特征的,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仍然缺乏多新颖的体育运动形式,依然在沿袭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踢足球、跑步以及拍篮球仍然是体育课教授的重点内容。另外,体育课的形式也趋于单一,仅仅是老师教授,学生模仿,缺乏师生互动,更是缺乏一些趣味比赛,无法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三、阳光运动模式推广的可行性措施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一步推广阳光体育运动模式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体育教学课程,树立牢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小学体育老师应该积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必须避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运动的意识,使学生养成终生运动的习惯。

2.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阳光体育运动的课堂教学是在一种师生关系融洽、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进行的,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更是为了学生有一颗阳光的心。愉快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孩子们在快乐中运动,因为运动而快乐,也能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被迫运动”的尴尬局面。小学体育老师要注重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有一个放松的心情,正式运动之前要进行课前热身运动,老师可以讲一些关于体育趣闻笑话,充分活跃气氛。

3.引进多样化的运动形式

阳光体育运动要充分体现其多样化的运动形式,要实现师生的平等互动。在课堂教学中要引进新颖的运动形式,同时又要适合小学生,这样才有推广的价值,诸如队列操、健美操、太极拳等简单易行的体育运动形式。同时,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积极参与运动,组织运动,积极发言,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

四、结语

第4篇

(一)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的强动力

我党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提出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目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条件。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不仅仅是每个家庭的梦想,同样是整个民族的梦想,这要是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初衷。

(二)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出发,开展了覆盖全国的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在各级学校同步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手段。

1.教师队伍在整个阳光体育运动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要想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离不开体育教师队伍,反过来讲,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能够促进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整个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极高的造诣,这必然会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素养。

2.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财政支持,要求相关部门提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相关经费,而足额的教育经费必然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

二、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体现

(一)阳光体育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

从实质来讲,阳光体育是一种教育教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阳光体育的开展所代表的一种学校文化对于整个学校文化的建设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能够体现出学校以及整个师生的精神面貌。总之来讲,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能够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二)阳光体育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推动力

学生身体素质是全面素质提升的基础环节,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阳光体育运动所代表的一种文化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如果脱离了学生的身体健康,那么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无从谈起,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必然大打折扣。因此,以阳光体育为代表的体育运动就成为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重中之重,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特别注重课外运动的组织和指导,通过加强课外运动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竞争是学生综合素质竞争中的一个部分,也是最为基础的一个部分。总之,阳光体育运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基础部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必然会对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三)阳光体育是反映新时期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来带动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同样能够促进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率。通过阳光体育教学的窗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能够体现出学校的秩序管理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情况,因此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三、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功效

(一)阳光体育有利于创建新时期校园文化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阳光体育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强势进入学校,开启了新的体育教育模式,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课外文体活动时间”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多年不见的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体育锻炼场面重现校园内外,阳光体育为校园文化带来生机。

(二)阳光体育有利于改变新时期校园文化的封闭性,增强开放性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校园文化的纯净性而采取封闭式教学,给校园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弊端。阳光体育活动的大范围开展,能够从各个方面增进学校文化建设以及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使得学校和社会的互动增多,通过吸收社会文化生活中积极的部分,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弥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本身具有很大的开放性,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使得学生积极向社会学习。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学生不仅仅能够与社会进行接触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样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

四、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 高校“阳光体育” 大学生 评价作用

2007年4月29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学校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思想,强化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的“阳光体育”运动,是一场全国性的旨在促进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体育锻炼热潮,是提高青少年健康体质水平的迫切需要,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要更加积极的响应“阳光体育”运动,做好体育课程的革新工作,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开展高校“阳光体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大学生人群中普遍存在体能素质低下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注重专业学习忽视了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的体能素质要求降低。高校“阳光体育”正是一项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课外锻炼活动的开展情况

在大部分高校中普遍都存在着课外锻炼活动项目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高校中的课外锻炼主要是以早操、业余体育俱乐部等形式开展的。全国有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早操制度,不过仅仅局限于一二年级的大学生群体,持续时间为15分钟左右,以跑步和广播体操两种锻炼方式为主,由于受场地和人数的限制,早操锻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起不到显著的作用。很多高校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都组建了各种业余体育锻炼俱乐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业余体育俱乐部往往会受到开课时间和经费问题的限制,组织的形式有较大的随意性,且普遍缺乏专业体育教师的指导,没有形成系统性的体育锻炼周期,达不到体育锻炼的预期目标。

大学生缺乏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大部分的大学生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于90分钟,而“阳光体育”对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要求为一小时每天,而且由于是没有组织和规律,大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测试学生体能素质工作实施不到位

与“阳光体育”同时启动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检测“阳光体育”开展效果的标准,也是“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有大部分高校设立了学生体能素质的检测系统,有超过一半的学校仅仅采用了生理指标测试与体能测试结合的检测方法,并没有结合体能测试科学的安排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而且受学生自由选课的影响,像田径这样的能增强学生体能素质的体育活动变得无人问津,表明了当前的体能检测工作与增强学生体能素质目标没有实现有效衔接。

在《标准》中提高了学生体能素质达标的标准,这对于激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在大部分高校中,体育课程都没有开设理论课,没有对学生进行关于体能测试的目的、方法的正确指导。大部分学生仅是将体能测试作为毕业或获取奖学金的必要渠道,由于学生缺乏教师对体能测试的监督和指导,出现了少数学生采用作弊的手段通过测试的现象。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说明了在我国高校进行的体能测试还停留在数据第一的浅显层面,并没有和增强学生体能素质联系起来,没有起到《标准》的指导和干预作用。

二、针对高校“阳光体育”问题的对策

高校“阳光体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内容安排不合理、效果评价不科学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提高“阳光体育”实施效果的重要方法,是促进大学生体能素质不断提高的必要途径。

(一)着眼于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

学校要以“阳光体育”的宣传口号为主线,对活动的开展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并制定一系列可行性的标准。着眼于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严格遵守“阳光体育”活动提出的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限,保障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效实行。学校还要将解决体育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问题计入“阳光体育”的范畴中来,以适当的绩效标准及职称评定标准来保证体育教师的教育质量,真正的实现“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理念和要求。

(二)健全学校的体育组织

学校的体育组织既有学生自己成立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也有由学校和老师创建的体育活动组织。对于学生自己成立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学校应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学校可以根据俱乐部的组织结构和活动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支持,促进俱乐部的健康发展,将它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学校可以从学生群体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健康为宗旨创办一些娱乐与竞赛结合的综合型体育活动组织,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重视体能测试的评价作用

高校要着重完善体能测试系统的评价作用,只有检测出学生的真正体能素质,体育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课程安排,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体育锻炼方式进行指导和监督,做到体育与科学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掌握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阳光体育”的评价作用是提高学生健康体质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阳光体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方式。

三、结语

“阳光体育”是一项以学生健康体质为首要目标的活动,开展高校“阳光体育”活动,积极的引导大学生走出教室、跑向操场、享受阳光、拥抱大自然,投入到体育锻炼的热潮中去,能使大学生成为阳光、健康、自立、团结的一代新人。在高校“阳光体育”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的解决问题,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使大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第6篇

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享受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让运动给学生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争取用三年的时间使85%的学生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其目的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另外,教师还应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是指课堂教学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我们不能不加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赞赏其顺从性,也不能无条件地怂恿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从二者的辩证统一上去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

3.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它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创新教育应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体现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

三、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前提

(一)实施“阳光体育”首先要确立素质教育的地位,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确立素质教育的地位,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以健康教育为理念贯穿整个体育教育活动已成为当前体育教育的方向。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育活动中贯穿健康教育理念下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体质健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近几年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连续下降,城市肥胖和近视率居高不下,在这个关键时期,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适时地在全围范围内开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这表明青少年身体健康已经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类学校更应确立体育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更新体育观念,提高体育教育思想认识水平,调整教学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体育管理理念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的方向与成败。因此,确立素质教育的地位,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前提和保证。

(二)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体育教师队伍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体育教师是素质教育和“阳光体育”的直接实施者,阳光体育”除了提倡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外,同时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阳光体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结合本校实际,寻找现有体育课教学与“阳光体育”的结合点,更新观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然而,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方针的贯彻,还是素质教育目标和“阳光体育”的落实,归根结底要依靠广大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在推行“阳光体育”实施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适合新的教育模式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在思想品德、业务水准、身心潜质上不断完善自己。“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个体与集体的竞争和参与性等决定了实施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的独特优势。所以,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为社会培养出创新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是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四、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途径

2l世纪学校体育的“健康第一”、“求知创新”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使学校体育具有了个性化、终身化、生活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具有广泛性、文化性、娱乐性、生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教师是素质教育和“阳光体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体育教师队伍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阳光体育”的根本保证。

(一)营造创新环境,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学校体育教学中要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营造一种激发教师创新欲望的环境,通过外部环境的反复刺激,激发教师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要建立积极向上的内部环境,加强教师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动向、新现象、新创意的探讨和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学要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创造性等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么教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加强体育教师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纵观现代学校教育和体育科学发展的趋势,使我们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创新型体育教9币,除了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综合知识,并能对知识体系加以合理、综合地运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加强读书学习,扩大知识面,丰富文化内涵,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体育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体育教师群体中要加大科研能力的推广力度,建立与科研工作相配套的激励机制。

(三)以教材教法的创新研究推动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

体育课程内容要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和;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以及“阳光体育”运动的宗旨。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努力倡导发现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材体系,构建适合于现代体育教育发展和学生需要的教材体系。而新教材体系的构建必须使教师加强对教法的创新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能力。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培训,加大职后培训力度现代科学技术运用能力是2l世纪信息时代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善于运用计算机制作体育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上网捕捉信息。更新知识和拓宽知识面,改造知识结构。

第7篇

(一)

易飞龙虽然已经58岁,但他浑身上下焕发出阳光的气息,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他深知,爱运动的人是阳光的,阳光的人是快乐的。因此,他始终坚守一个理念——让每一个孩子真正爱上阳光体育。

他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积极抓好教学常规,努力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心理,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努力发现与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优秀品质。他不断设计学生喜爱的运动情境,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每一个学生在他的要求下都能积极锻炼。他注重技能培养,在训练中,大到姿势,小到动作分解,他都手把手地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完备的动作技能。他尊重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作朋友,以尊重和信赖为前提,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他带出的每一个学生,都十分尊敬他、佩服他。

易飞龙敢于尝试教学改革,积极参与“青蓝工程”,每年都坚持为组内教师上示范课。在他的指导下,罗俊明等多名青年教师所上的《跳绳》等体育课参加上级教学比武获得了一等奖,撰写的多篇体育论文《篮球儿童、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体育游戏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中的应用》等均获省级奖项。2012年,他针对学生喜爱球类运动的心理,问卷调查征求学生意愿,创新开设了体育大课程——人人会打一种球,将同一个年级400多名学生安排在同一个时间上体育课,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5种球类项目中自主选择喜爱的一种球类来学习。家长对这样的体育教学改革非常欢迎,纷纷表示:孩子们可喜欢体育课了。

(二)

易飞龙坚持倡导大众体育,用体育精神感染周围的每一位师生。学校工会组建“教师阳光俱乐部”,作为学校的工会副主席,他一马当先,全情投入,积极地策划、筹备:俱乐部分别为乒乓球、羽毛球、健身舞、游泳、登山、跳绳,各个分部都有专人负责,全体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目前,北正街小学各个俱乐部的健身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对学生,一方面他积极贯彻落实“阳光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大课间“阳光锻炼”活动。每天大课间时间都会先做七彩阳光广播操、北正街小学快乐自信操,然后开展师生环形跑等活动。由于每天都坚持了锻炼(下雨除外),学生体质得到了切实提高,调研测试成绩明显上升。另一方面,他根据学生的身体水平及年龄特点积极组织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如六年级“三人制”篮球赛、五年级排球赛、三四年级迎面接力赛、一二年级跳绳比赛等。每学期,学校体育组都会制定详细的计划,将本学期的各种擂台赛在校园网上公布,并制作醒目的海报吸引大家关注,营造了浓郁的体育氛围。

最让学生难忘的是每年六一的“快乐童年游戏节”和“快乐运动体育节”。游戏节里,体育组设计了新颖、富有童趣的体育游戏,如“一家大小跳长绳”“三人同步行”“滚铁环”等,学生、父母、老师一起参加游戏运动,大家玩得无比开心。体育节是学校每年的体育盛事,在易飞龙的带领下,体育节从原来单纯的竞技体育扩展到竞技与趣味相结合,以“亲子、趣味,和谐”为主题,从仅有学生参与到面向家长开放,从单纯的比赛到多姿多彩的方阵表演,师生、家庭充分享受竞技之乐,对推广全民健身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告别了一支又一支体训队伍,告别了一群又一群学生,操场从煤渣变成了水泥,又从水泥变成了塑胶。易飞龙就这样一直守候在那里。曾有人对他的坚持表示不解:你个人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换个工作岗位呢?他总是笑笑:我喜欢体育,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的确,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每一天静静流过的日子里,师生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他那份为了体育甘之如饴的奉献精神。

那年,妻子突然妊娠发作即将分娩,他正在武陵区小学生运动会的赛场上。岳母不断打电话催他赶紧回去,可随着一声发令枪响,他的眼神、他的注意力立即转移到1500米跑道上的学生身上。他守在操场内侧,抓住每一个机会鼓励学生:加油,别灰心!当学生顺利跑到终点,他立刻扶着学生沿着操场缓缓地走,并叮咛“不能马上坐下来”……当他赶去医院,才知妻子难产刚刚脱离险情,看到岳母愤怒的脸色,看到妻子疲惫的神情,他只有深深的歉疚。

弹指一挥间,孩子长大要结婚了,儿子婚礼的那天早上,易飞龙又站在了训练场上。儿子结婚大喜的日子,“固执”的老易竟然都舍不得请半天假。喜宴上,亲家们都穿得潇洒漂亮,可老易居然就穿着早上带孩子们训练的一身黄色训练服。这身带着汗迹的训练服,让老易看起来,是那样平凡,是那样普通,又是那样幸福。

易飞龙是武陵区小学体育教学界的绝对权威。因此,除了担任学校的体育工作外,他还经常被抽调到市(区)体育局、区政府、区总工会等部门,协助组织开展大型体育类竞赛活动。他先后担任过第六届至第十一届省运会和省常年赛的游泳裁判、副总裁判长和编排长,1985年至今的常德市市运会游泳比赛的总裁判长,亚洲皮划艇锦标赛、全国赛艇、皮划艇冠军赛和省内比赛的裁判,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裁判等。期间,他多次获得省市级“优秀裁判员”荣誉称号。不过,就算再忙,只要他没有离开常德,他总要赶到学校与学生一起在操场上展开训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若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那就失去体育锻炼的意义了”。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体育的真谛!

42年来,易飞龙到底带出了多少学生,没有人详细统计过,可是,在北正街小学,大家只要一提起老易,就会马上想起他站在操场陪着学生训练的情景。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带领着年轻的体育老师迎着朝阳,伴着余晖,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风雨交加,他都和孩子们一起蹦着、跳着、跑着、练着,一招一式,毫不懈怠。

第8篇

关键词:增强体质;目标;策略;实效

一、实施方案

1.倡导人人参与“阳光体育”,倡导师生参与“长跑活动”

学校倡导全体师生每天积极参加一次“阳光体育”健身活动,每人学会两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于5月份进行一次体质测试。倡导班级做到,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两次远足、野营活动,参与组织好每年一届的体育健身节。倡导家庭做到:每个学生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两次以上的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家庭有一份(册)以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

如,宁德师范附小提出的口号是“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增强体质成为一种习惯。”该校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坚持开展“环三都澳”象征性冬季长跑系列活动,把对学生健身要求变成具体的行动,在健身手册中融入致“家长的一封信”“健身跑天天记”“健身运动负荷自测”“健身方法”等,活动有记录、有评价、有表彰,最后以阳光体育章为激励手段,促进学校健身活动的落实。

2.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

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师资问题,采取动静结合的方略克服场地困难,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挖掘体育资源,开发校本健身项目。

如,宁德师范附小体育课堂教学突出健身目标。省名师培养人选阮光清老师的体育课堂教学有体育知识教学、运动教学与身体锻炼。体育知识以开学初引导课、雨天室内课为主进行教学。运动教学以传授运动文化为主。在实践课中运动教学与身体锻炼在一节课约各占1/2时间。具体课堂教学结构见图1。

3.坚持有目标的身体锻炼

宁德师范附小在课堂上坚持有目标身体锻炼,提高炼身综合效果。体育课堂教学应有运动教学与身体锻炼,不能只教而不练,也不能只练而不教。我们无论晴天或雨天,每节课都约有10~15分钟时间进行有目标的锻炼。其程序见图2。

(1)目标的确定

依据实验方案,在全面锻炼的同时,要把突增期指标与本校学生发展差的指标作为锻炼的重点目标。如福建10、11岁男、女生的突增期指标为速度、灵敏、弹跳等;从该校2008年5月体质测量与评价分析看,男生弹跳、速度、耐力,女生速度、灵敏、耐力,心肺功能为薄弱环节。因此第一学年以上指标为重点目标;第二学年,经体质测试与评价结果分析,再确定重点目标。

(2)依据目标选择练习素材和方法

首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使他们练得有趣。如设计了一节五年级以游戏形式出现的锻炼方案,但方案中的素材都是无氧代谢的练习,所以采用巡回锻炼法与间歇独领风锻炼法,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时间为15分钟,对发展重点目标-心肺功能与耐力起作用。这比单一的跑来发展心肺机能与耐力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

其次遇到雨天或场地、器材发生矛盾时,坚持目标不移,因地更换内容,如为了发展速度、灵敏素质,晴天以沙坑为主的锻炼方案:a.原地快速跑;b.转身快跑;c.跳远。雨天以教室走廊和楼梯为场地的锻炼方案:a.左右快速触线;b.快速高抬腿跑;c.钻过凳子;d.跳阶梯。这样,即使雨天我们也能围绕目标锻炼,保证锻炼的连续性。

4.建立体质健康反馈系统

校内建立体质测量与反馈系统,学生与教师按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体检表之指标每年进行体质测试,教师体检反馈给个人作为健身之依据。学生体测结果作如下反馈:反馈给学校领导、班主任与体育教师等;群体数据要作常规数理统计与评价,结果向上述方面反馈,为他们增强学生体质作依据反馈给学生本人;从三年级开始向学生个人反馈,指导学生作自我评价与绘制综合比较图,使学生了解自己体质状况,培养评价能力,增强健身意识,促进学生去增强体质。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家长,使家长了解孩子体质状况,为家长增强孩子体质提供依据。最后汇总,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5.改革竞技健身娱乐运动

竞技娱乐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开展竞技娱乐运动,应按学生个人兴趣选择,要有利于增进友谊与团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个性。霞浦二小开展《改革娱乐运动子课题研究》。其一,改变运动队组织形式,组建学生运动俱乐部。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把学生分为不同水平层次的梯队。采用竞争升级制度,激发学生在俱乐部中学习、训练、比赛的热情。其二,改变运动会、体育节项目设置。过去学校办运动会只有占学生数的18%参加比赛活动,开展实验以来,在项目的设置上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如多人持杠仰卧起坐、多人跳远、往返接力、运球上篮接力等,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走进赛场,亲身体验体育文化,享受运动乐趣。

6.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时增加的实际,各校要合理配置体育教育编制,确保体育教师能满足教学需要,要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和业务提高工作,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使现有体育教师能轮训一次。借助每年一次的全市体育学科委员会年会,通过观摩体育课、教学设计比赛、听体育专家讲座、优秀体育论文评选等形式进行新课程培训。以《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为课题,组织开展市级课题研究,提高体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7.丰富教师与家长的健身知识

教师与家长在过去的体育课中,接受的是运动技术与技能的教育,不是健身教育。因此,有必要通过讲座等形式,学习健身知识与方法,使教师与家长既能自我健身,延年益寿又有指导学生健身。学生、领导和体育教师更要有意识地迅速提高指导健身的业务水平。

如,为加强家校联系,延伸练习平台策略:(1)搭建网络平台,加强家校联系。比如搭建一个以“博客”为载体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博客平台”里大家可以通过写文章、日记,评论、留言、图片上传的方式分享练习方法、学习经验以及情感交流等。(2)教师应加强练习方法性的指导,提高练习的科学性。比如练习的计划的制定、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训练项目的选择、训练强度与密度的测定与控制、训练后的恢复及营养等。(3)加强过程性管理,提高课外学习质量。如《阳光体育亿万学生冬季长跑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设制好相关的表格,这些表格能体现每个学生每天的练习情况,教师需关注表格的内容,及时的进行总结、点评,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8.改善健身的条件设施

根据身体锻炼的需要和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添置适合学生锻炼的各种的健身设施,锻炼器材儿童化,因地制宜,两年内达到规定要求。在实验研究中,针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采取如下措施。

(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一物多用,是解决器材品种少的好办法。如:一根跳绳——可以拼图赛、斗智拉绳、绳操、三人角力、夹抛绳、二人三足跑、踩龙尾、绳投掷等。(2)教师自制简易的体育器材:如:矿泉水瓶——用来投掷、瓶操、哑铃操、标志物,也可以用作游戏中“打‘保龄球’、‘竹篮’打水、踩‘气球’、踢‘足球’、找‘朋友’、春播秋收”等。(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设立移动“箩筐球”、设立小型健身房、小型毽球场地。(4)开发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资源。例如:中国古代的“踢毽子活动”“跳橡皮筋”,南方的“舞龙和龙舟赛”,农村的“跳筐”“玩陀螺”“滚铁环车”等内容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

二、实施成效

实验研究是在动态中进行的,条件虽有差异,但在教师的努力下,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都基本达到假设目标。其一,学生的健身知识与能力有提高。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锻炼、卫生与安全等常识,知道控制运动负荷,能自我评价体质与绘制综合比较图,了解自己体质的状况,部分学生克服了偏食的不良习惯。其二,学生的体质得到了增强。在教学时数和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班比对照班的成绩提高幅度明显。在平时的教学中感觉实验班的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也要强于对照班。其三,实验学校课外体育得到加强,建立有序而有力的课外体育组织管理,依据制定的计划进行布置、检查、落实,逐步形成网络组织管理。其四,学生品德教育等取得一定的成果。实验班的学生不管农村还是城关,上课都是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和快乐的,为达到个人的目标,学习与锻炼是认真的,有时还会提出问题来讨论,初步发挥了主体作用;遵守课堂常规,爱护运动场地与器材、团结合作,竞争意识等都较好。其五,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参加实验的教师,都有增强学生体质的意识与决心,努力学习,掌握了增强体质的理论与方法,使自己教学转移到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心的轨道上。从上述5个方面看出,实验研究的方案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对学生在近期与长期增强体质有实效性,对活跃我市小学学校体育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智寿.我省小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福建体育科技,1987(3).

[2]孙君梅.体育课程内容与方法改革的探讨[J].教学与研究,1988(2).

第9篇

一、实施高效教学,构建和谐课堂

本学期,在课程教学处的统一部署下,本组确立了“高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研重点,教研组分别召开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及“实施高效教学构建和谐课堂”两次专题研讨会,教研组、备课组老师积极研讨体育高效教学模式和程序,通过组内开设公开课听课、评课,大家更深刻地理解了“高效教学”的概念,认识到了高效体育教学的内涵不仅要有效果、有效益,而且要有效率,同时也明确了高效教学的考量标准不仅包含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包含学习体验。研讨活动中,大家一致认为高效教学的构建,必须做到教学预设的有效性即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层次化,必须做到教师“教”的有效性和学生“学”的有效性,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做到精选化、整合化,选择教学方法必须做到灵活化、最优化;同时,在教学评价时要做到多元化、激励化。

二、创建学习性教研组,促进专业化发展

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最有效手段,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教师学习,本学期教研组学习蔚然成风,相互之间交流听课就达80节次,外出学习达30人次,有业务培训,有研修活动,有观摩学习,有教学研讨,形式多样。每一次活动归来,与会者都进行交流,及时传达有关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传达课改信息,分享学习成果,共同发展。此外,为创建学习型教研组,根据教师发展处和课程教学处的统一安排,本组于每月初还专门组织了一次学习交流活动,大家先在自学的基础上然后集中交流,交流学习心得,畅谈学习收获。

三、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着力向更深层推进

由俞波老师负责、全体组员参与的省课题《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实践研究》子课题《以游戏为载体设计多元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已经进入结题阶段,但结题并没有结束我组研究。本学期初,又继续向教育局申报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项目学校,课题《大课间体育活动校本化开发与实践研究》并已批准立项,意味着我们所开展的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我组教师将以此为契机,围绕课题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改进和改良我校大课间,在探索中前行,在改良中进步。本学期围绕课题研究在校行政支持下组织了全校的春季趣味运动会,从项目设置、场地安排、报名和比赛、学生参与率,都超过以往各届。

四、强化毕业班体育教学,体育中考成绩优良

上届初三体育中考我校取得了39.8的好成绩,而本届初三毕业班面临人数多,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的问题,因此学校和全体教研组同志非常重视。九年级两位教师抓早、抓紧、抓细、抓实,把工作落实到每一位同学,同时各任课教师认真学习研究中考标准,群策群力,经常交流,不断探索提高成绩的方法,并及时做学生思想动员工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教学、训练、考核相结合。本学期,我们又先后召开两次学生家长会,认真组织了两次模拟考试,分管领导和教研组先后多次进行初三体育教学工作研讨会,分析问题,总结交流经验。在5月进行的体育中考中,我校再次取得优良成绩,全校均分达到了39.7分,圆满完成学校要求。

五、业余训练常抓不懈,体育竞赛成绩可喜

运动队业余训练,一直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各运动队教练员认真负责,坚持常年系统训练,不断改进创新训练方法,使训练质量大幅提高,在各类体育竞赛中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本届九年级有16位学生获得体育竞赛优胜,中考获得加10分的资格。田径队在史荷凤和缪伟杰老师指导下参加市第25届育苗杯田径比赛中获初中乙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初中甲组团体总分第六名。何中坚老师指导乒乓球队学生参加市乒协组织的“迎六一”少年儿童乒乓球比赛中,获第三名1人次。

六、本组教师取得的成绩

1、老师参加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比赛获二等奖。

2、老师参加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比赛获三等奖。

3、老师撰写论文《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研究》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国学校体育》年第五期,并送省第届运动会科报会评审。

4、老师撰写论文《体育教研组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研究》发表在省级刊物《初中教学研究》年第二期并获市24届体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5、老师在本学期受市教研室体育学科委托为市局属、、、、区体育教研组长80多人,作体育教研组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研究专题讲座。

6、老师参加省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游泳比赛(预赛)裁判工作,认真细致,被组委会评为“精神文明裁判员”。

7、老师指导的田径队在市第25届育苗杯田径比赛中获初中乙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初中甲组团体总分第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