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等数学课程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

第1篇

使用网络媒体,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可以多种方式组合,以适应A级、B级、C级不同学习者的需要。高等数学的教学从单纯课堂教学延伸到了网络上的协同辅导、学习和工作。网络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还可以被不同高校共享,并在每个学习者需要的时间和地点被使用,使高等数学的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本设计利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林业大学已经建设完成的遍布各教室、各学生宿舍的校园网络,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为核心,以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测试题库等为资源支撑,建设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网站,为教师所需集成各自教学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培养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2课程学习网站功能模块结构

2.1数学新闻

数学新闻信息显示,由课程负责人在后台添加新闻信息,包括标题、添加时间、简要描述、详细描述等内容,前端以列表形式进行展示,学生点击新闻标题,进入相应的新闻详细信息页浏览新闻内容。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分享,让学生能从课堂之余学习新知识。

2.2教学团队

办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而最关键乃教学管理。该项主要展示学校数学的教育师资力量。

2.3数学史话

数学科学具有悠久历史,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更是积累性学科,其概念和方法更具有延续性。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的著名数学大师趣事收集于此,不仅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数学发展历程,还能提高学习兴趣,从各素材中汲取养分,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石。

2.4课程安排

学生进入高等数学课程网站后,从导航菜单中进入课程安排选项,浏览每位教师制定的教学安排计划,了解各个学习阶段应要学习或掌握的知识,并能根据教师的课程安排计划合理调整自身的学习计划,以不断增强自身知识结构,复习和预习课程内容。

2.5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模块共分为两个小的模块,分别为查看作业布置和作业提交。查看作业布置可以查询本次课或以前课程的课后作业,并能进行在线练习,或记录下来再学习。作业提交,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后,进行作业的提交。当然,为了安全考虑,在学生上传文件前必须首先进行登录,上传文件仅为rar或zip的压缩包文件,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3Mb。作业上传路径为教师布置作业时产生的路径,教师收取作业时进入该路径即可。

2.6在线测试

传统考试从出题、组卷、印刷到试卷的分发、答题、收卷等程序,使得整个过程人工参与量大、周期长,容易出错,还需做好保密工作,使得学习考试成本较大。而在线测试可以实现无纸化、网络化、自动化,教师可以从题库中按所需自动组题成一套试卷,学生也可自行到系统内抽取题目进行测试,该过程充分合理利用资源,节省了财力、物力、人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数据库设计

第2篇

许多人以为,高等数学没有什么用。这一想法的由来是对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认识不清。目前在高职中所开设的数学课一般都是大学一年级的高等数学,其内容和纯数学基本相同,仍然是变量数学。但在高职中需要解决的是工程与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是应用性问题,而不再是纯数学理论。例如,同样是讲述“函数”,高职中更应强调的是如何建立现实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函数方面的数学建模,而不再是纯粹强调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问题。但即便是高职中的高等数学也不是应用数学,它要求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其实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的特殊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能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等。另一方面,目前的这种状况也给所有从事数学教学的同仁们敲了一次警钟,使我们认识到数学教学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

二、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人才规格、人才培养目标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课程建设也不同于其他院校的课程建设,在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岗位群要求综合知识多但不深

高职培养的学生一般是适合某一岗位或是岗位群。这一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其对于知识的学习要多,但并不需要很深,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必需、够用”。例如同样数控专业的学生将来并不都是从事数控编程,也可能是操作机床或是销售、维修工作,这些不同就导致了对知识的需求有所差别。因此为适合岗位群的要求,在学习中就必须涉及到该专业的所有可能知识。同时由于学生就业的凭证是“技能”,所以对理论知识不需要太深。

2.基础课学时少、训练少、习题少,但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要求却很高

同样由于高职培养目标决定了对于基础课程的学时较少,由此带来的学生训练的机会较少,而且结合专业可供使用的实践性习题也不多,但是对于知识的要求却并不低。

3.专业需求对于知识点的要求不一,众口难调

不同的专业对高等数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些专业要求仅以一元函数微积分为基础,而有些专业则还需要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对于有些专业复变函数的知识比较重要,而有的则侧重于线性代数等等,众口难调。

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吃不饱和学不了的是两个大头。

目前许多人对于高职院校还存在着看法,总认为其就业出路是工人,所以只有在上不了大学的情况下才会选择高职,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当然也不乏一部分对高职前景看好的基础较好的学生,这些构成了高职学生的主体,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学不了。

5.要考虑少数人的需求

高职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去向是专升本,虽然这部分学生数量较少,但作为培养单位的学校也同样应考虑他们的需求,因此开设的课程中,应考虑为他们将来的升本科打好基础。

三、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一纲多用,同时建立不同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

既然高等职业院校以能力本位教育为基础,而非学科本位为基础,就应该建立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评价标准。统一制订适合高职特点的教学大纲。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制订相关的课程评价标准,使一个大纲能为多个专业所用,而不同的专业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即不同的课程模块。除此之外,高等数学要想真正建设好,还必须联合不同专业共同制订本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其实课程评价已经不再是某一学校的事,在以市场标准取向的前提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鉴定应实现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互动统一,也称为“内审与外审”。其中“外审”则是社会“第三方”或上级教育机构对学校的各种评估或检查,以确定其社会认可度;“内审”则要求学院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对课程本身进行审核[2]。因此,一纲多用,同时建立不同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是提高高职院校内涵的一项实质性工作。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各有侧重地建立该专业课程评价标准,以促进高等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2.围绕课程评价标准大胆整合数学课程

课程评价标准是针对职业院校不同专业而建立的,其效用等同于具体的教学大纲,但是又比教学大纲更具有灵活性。由于作为基础课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只有一个,但是课程评价标准是因专业而设置,而且一经建立,势必促使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对数学课程进行大规模整合。因为一方面各个专业对数学基础要求不一样,另一方面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不可能在基础课程上花太多的课时。而为了达标,必须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数理统计等模块进行整合,使其能够满足不同的专业需求。而且确定的课程评价标准也限定了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导数的应用”中经济管理专业应侧重曲线的单调性、凸凹性的特点以及利用导数分析边际问题和弹性问题的应用;而模具专业就应该侧重于曲线凸凹性以及利用导数分析曲率的相关问题上等。同时还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所布置的作业同样应有所针对性,以满足不同的专业需求。

3.增设有关高等数学的公共选修课和讲座

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等数学;课程建设

目前,中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其发展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高职教育必须至少抓好三项建设,即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其中课程建设是基础[1]。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虽然是以“饭碗课”为主,但是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和自学的能力,以及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日后计算机运用、数控机床和单片机编程能力等方面都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因此不管是从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还是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角度来看,可以说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充分发挥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全面系统地做好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许多人以为,高等数学没有什么用。这一想法的由来是对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认识不清。目前在高职中所开设的数学课一般都是大学一年级的高等数学,其内容和纯数学基本相同,仍然是变量数学。但在高职中需要解决的是工程与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是应用性问题,而不再是纯数学理论。例如,同样是讲述“函数”,高职中更应强调的是如何建立现实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函数方面的数学建模,而不再是纯粹强调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问题。但即便是高职中的高等数学也不是应用数学,它要求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其实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的特殊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能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等。另一方面,目前的这种状况也给所有从事数学教学的同仁们敲了一次警钟,使我们认识到数学教学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

二、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人才规格、人才培养目标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课程建设也不同于其他院校的课程建设,在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岗位群要求综合知识多但不深

高职培养的学生一般是适合某一岗位或是岗位群。这一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其对于知识的学习要多,但并不需要很深,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必需、够用”。例如同样数控专业的学生将来并不都是从事数控编程,也可能是操作机床或是销售、维修工作,这些不同就导致了对知识的需求有所差别。因此为适合岗位群的要求,在学习中就必须涉及到该专业的所有可能知识。同时由于学生就业的凭证是“技能”,所以对理论知识不需要太深。

2.基础课学时少、训练少、习题少,但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要求却很高

同样由于高职培养目标决定了对于基础课程的学时较少,由此带来的学生训练的机会较少,而且结合专业可供使用的实践性习题也不多,但是对于知识的要求却并不低。

3.专业需求对于知识点的要求不一,众口难调

不同的专业对高等数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些专业要求仅以一元函数微积分为基础,而有些专业则还需要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对于有些专业复变函数的知识比较重要,而有的则侧重于线性代数等等,众口难调。

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吃不饱和学不了的是两个大头

目前许多人对于高职院校还存在着看法,总认为其就业出路是工人,所以只有在上不了大学的情况下才会选择高职,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当然也不乏一部分对高职前景看好的基础较好的学生,这些构成了高职学生的主体,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学不了。

5.要考虑少数人的需求

高职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去向是专升本,虽然这部分学生数量较少,但作为培养单位的学校也同样应考虑他们的需求,因此开设的课程中,应考虑为他们将来的升本科打好基础。

三、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一纲多用,同时建立不同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

既然高等职业院校以能力本位教育为基础,而非学科本位为基础,就应该建立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评价标准。统一制订适合高职特点的教学大纲。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制订相关的课程评价标准,使一个大纲能为多个专业所用,而不同的专业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即不同的课程模块。除此之外,高等数学要想真正建设好,还必须联合不同专业共同制订本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其实课程评价已经不再是某一学校的事,在以市场标准取向的前提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鉴定应实现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互动统一,也称为“内审与外审”。其中“外审”则是社会“第三方”或上级教育机构对学校的各种评估或检查,以确定其社会认可度;“内审”则要求学院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对课程本身进行审核[2]。因此,一纲多用,同时建立不同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是提高高职院校内涵的一项实质性工作。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各有侧重地建立该专业课程评价标准,以促进高等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2.围绕课程评价标准大胆整合数学课程

课程评价标准是针对职业院校不同专业而建立的,其效用等同于具体的教学大纲,但是又比教学大纲更具有灵活性。由于作为基础课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只有一个,但是课程评价标准是因专业而设置,而且一经建立,势必促使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对数学课程进行大规模整合。因为一方面各个专业对数学基础要求不一样,另一方面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不可能在基础课程上花太多的课时。而为了达标,必须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数理统计等模块进行整合,使其能够满足不同的专业需求。而且确定的课程评价标准也限定了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导数的应用”中经济管理专业应侧重曲线的单调性、凸凹性的特点以及利用导数分析边际问题和弹性问题的应用;而模具专业就应该侧重于曲线凸凹性以及利用导数分析曲率的相关问题上等。同时还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所布置的作业同样应有所针对性,以满足不同的专业需求。

第4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士官;考核;评价;改革

一、“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现状

当前,士官学校“高等数学”课程采用“终结性考核×70%+形成性考核×30%=总成绩”的考核评价方法,其中,终结性考核指试题来源于题库的笔试,形成性考核指平时成绩、阶段性测验、平时学习表现、考勤。现行的这种考核方法可以说是对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结业式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避免了期末考试“一锤定音”,避免了过分依赖于期末考试,但仍存在一些弊端。有部分学员平时从不缺课,但也不认真听讲,由于知道平时作业的重要性,故每次作业都交,而且作业做得非常漂亮,教员在做平时作业记录时往往会给高分,其实教员在后期发现他们的作业是抄袭的。现行的考核模式结合了学习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平时促学的功能,反映了学员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但无法反映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考核评价方法是在职业技术教育要求下实现文化课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一方面,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不但可以评定学员的学业成绩、帮助和督促学员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好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有利于引导课程教学改革、检查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内容和方式

1.改革作业方式

(1)增加开放题和讨论题。作业的布置增加开放题和讨论题有助于学员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口头报告式考核。口头报告式考核指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能启发学员思考的问题,给学员几天时间去查资料、总结,然后在课堂上请有准备的学员“口头”陈述自己的想法,这部分成绩作为平时表现的一部分。这种考核形式可以说极大地挖掘了学员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刺激了学员深层次感受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撰写小论文方式考核。士官学校每年都举行“科技四小”活动,其中有一项是请学员撰写小论文,教员从中选择部分优秀论文编撰成“论文集”,由于学员平时对写论文没有经验,所以学员撰写论文的积极性一直不高。在接近学完“高等数学”课程时,教员可以在课堂上给学员讲解如何撰写小论文,选题可以是数学方法的归纳,可以是自己对某个题目的独特解法。这种论文形式的作业不仅能够考察学员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也能够拓展学员思维。

2.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长期以来期末考试的惯例使得学员认为平时不学没关系,快考试再抓紧复习就可以过关,考完了也就忘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增加阶段训练,采取阶段考试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促进学员改变学习态度,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阶段性考试并不是说学完一章就考一章,而是分模块,具体来说,可以分为极限与导数及其应用、积分学、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等五模块。学完一模块即进行阶段性考试,一方面可以督促学员平时认真学习,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讨论,学员课程最终成绩由三部分构成:课程期末考试(30%),阶段性考试(30%),形成性考核(40%)。考虑到士官学校纪律较严,学员不会无故缺课,因此之前形成性考核中的考勤部分可以忽略,具体来说:平时课堂作业占形成性考核评价部分的40%,数学小论文占形成性考核评价部分的30%,口头报告式作业占形成性考核评价部分的20%,课堂提问占10%。

课程考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学员学习的“指挥棒”,同时,全面检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必须改革其考核的方式方法。因此,深入研究课程考核方法将极大地促进“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第5篇

Abstract: This paper,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tting up advanced mathematics in liberal arts,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setting up advanced mathematics in liberal arts, pointed out that setting up advanced mathematics in liberal arts is the need of cultivating a comprehensive developed talents in the new century. According to the outstanding issues of liberal art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higher mathematics,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overcome the negative attitude of though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wo aspec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upplemented by appropriate reform measures, to truly play the role of liberal arts mathematics; Finally, this paper gives some ad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mulation of syllabus, selection of textbooks and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in order to facilitate our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liberal arts.

关键词: 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Key words: liberal arts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58-01

0引言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为了适应高校培养精文智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文科专门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十分重视高校文科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文科数学改革作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已经由南开大学等6所高校立项研究并结题。自1993年以来,全国90%的高校在文科学生中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我校也不例外。然而在多年文科数学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改进措施。

1高等学校开设文科高等数学的重要性

1.1 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需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传统学科的高度分化,同时又出现许多边缘学科的交叉、渗透,和新兴学科的高度综合,显然,21世纪,这种学科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将愈来愈显豁、突出,而形成涵盖自然科学(含技术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探索、研究、认识、开发自然和社会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体系。这个时代所要求的人才队伍必须是跨学科人才的群体,不仅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具有广阔的科学视野和多方面的学识修养和较强的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1.2 加强文科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数量意识的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数量化趋势使大学文科专业所设置的课程越来越需要数学的支撑,显然,目前数学在文科课程设置中的作用远没有达到数学在理工科课程设置中的作用,但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前沿领域已经达到不懂数学的人望尘莫及的阶段,这是近年来许多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普遍感受到的发展趋势。对于将来致力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的文科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无疑会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他们终生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2高等学校开设文科高等数学课程的几点建议

2.1 师生共同提高认识由于文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偏科,畏惧数理化,才选择学习文科,在他们眼里学习数学甚至比登天还要难,他们对于数学题的惧怕无异于洪水猛兽,有些同学甚至害怕别人提起“数学”这两个字,他们宁愿背诵冗长的历史史料,政治观点,但迫于高考的压力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学习枯燥的数学。考入大学之后梦想终于可以脱离数学的苦海,哪想到还要学习比高中阶段更加深奥的高等数学,所以他们从思想上就抵触数学,没有兴趣学也自然学不好数学。对于担任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老师也不够重视,他们认为面对文科学生不能将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推理演绎的淋漓尽致,不能发挥自己真正的水平,再加上学生对数学理论的不敏感,久而久之产生了消极态度,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两个方面的态度消极,与开设文科高等数学课程的初衷相违背,导致了文科数学数学质量不高的负面影响。针对以上现状,首先应该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克服思想上的消极态度,再辅以相应的改革措施,才能真正发挥文科高等数学的作用。

2.2 精心安排计划学时,制定适合文科学生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应培养精文智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文科专门人才,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当明确本专业到底需要那些数学内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怎样,不能盲目地按照理工科教学大纲机械的减少内容,缩减学时。必须针对文科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培养素质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文科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2.3 有针对性地精选教材目前一些高校在文科数学课程教材的选取上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教材的针对性不强。一类教材是单纯追求数学内容,涉及很多数学分支,面太宽,教师难教,学生也难学;还有一类是侧重于介绍数学文化,虽然内容相当精彩,但对数学知识的介绍比较零散,对于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文科大学生来说,不能达到比较系统地学一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很难真正理解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作为面向全体文科类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的高等数学,既要介绍高等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又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尽可能使学生对近现代数学的概貌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并着力揭示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这样才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我们提倡教材内容应以数学为主,以文史为辅,在数学中渗透文化,在数学文化中体现数学的魅力,真正达到文理渗透,综合应用。

2.4 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应转变师生观念,提高对文科高等数学的认识,教师和学生有共同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培养文科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即培养具备观察力、理解力和判断力、精文智理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文科专业人才。注意培养学生特殊的思维品质。其次,教学原则以理解为主,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概念,合理的把握知识的深度,避免面面俱到的讲内容,扬其形象思维之长,补其逻辑思维之短;扬其阅读能力之长,补其运算能力之短。对一般的文科大学生来说,应当尽可能地降低严格论证的要求,而侧重于介绍已有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学会运用,注意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国楚,鲁正火,原崇利.高校文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1997,(06).

第6篇

高等数学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与方法,而且也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随着当今科学技术及其他学科的发展,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与可能性在不断扩大,数学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国内外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在高等数学的课程改革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改革方案,这对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由理论数学到应用数学的改革

长期以来,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讲究严密性、系统性、抽象性。在教学内容上,重经典,轻现代,重理论,轻应用。由于学时少,内容多,经常是师生一起赶进度,没有或很少涉及数学在各专业学科的应用,即使一般的数学应用也不多,有也只局限与物理和几何方面,没有反映现代数学的观点在更多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作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任课教师,面对数学课程的新挑战,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不断提高的培养目标与本课程逐步压缩的教学学时之间相矛盾的情况下,笔者也越来越认识到,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从高职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出发,重视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学习与讲解,注重与专业的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好的与专业相联系,为后继专业课程服务。

就我校而言,以往选用的高等数学教材是宣立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这本教材理论性较强,内容系统全面,倾向于本科内容的简单压缩,不适合我校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在2009年更换了教材,使用韩太鲁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简明教程》。这本教材是根据教师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参考当前比较成功的高职教材编写的,比较适合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大胆取舍教学内容,争取做到重点突出。比如,函数、极限、连续、导数、积分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仍要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将一元函数的微积分作为教学的重点,精简传统多元函数微积分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够保留传统教材的基本结构,同时又适当增删内容,更新部分概念和理论的表达形式,做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在有限的课时内教给学生最重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高等数学与各专业的结合,我们又进一步将高等数学教材分为理工类和经管类。教学内容体现专业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高等数学的教学更多的是关注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学,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采用研究型教学法,改变“传授式”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做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授课方式,如让学生自学、进行课堂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和讲解等,这些对于丰富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很有利的。同时,在每学期不定期的布置几道简单的、和专业相结合的数学建模方面的题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分组完成,以论文的形式教给任课教师批阅。当然,任课教师也可以和专业课教师一起批阅,发现论文中的闪光点。教师可以从中选取独特的解题方法讲给学生,这比教师讲题更引人入胜,必要时可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领悟一种思维方法,学生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仅扎实,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在。

另外,我们还组织了数学课外兴趣小组,小组中的成员可以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向教师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讨论数学建模的方法与思路。这对带动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一支优秀的数学建模队伍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也做了一些改进。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都是黑板,粉笔、教案三位一体的形式。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教学手段显然是不合时宜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概念、定理通过动画、图像、图表等形式生动的表示出来,这样既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又解决了数学课堂信息量不大的难题,形成了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

数学实验也是高等数学教学的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再创造式数学教学方法。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我们结合本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项目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全校大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了数学实验课,介绍Matlab等数学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解决近似计算和其他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使学生边学边用,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以前,我校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一次性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法造成了很多学生“突击式”学习。期末考试压力大,知识掌握的肤浅,没有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逐步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力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到课情况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分别占有一定的比重。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数学小论文也列为考核范围之内。这样就降低了期末考试在高等数学课程成绩中所占的比重,避免学生学习的前松后紧和期末考试一次定成败的局面,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从单纯考核知识过渡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校这一阶段的教改工作,在老师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已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教改活动,老师们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得到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这对于我们以后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是有很好帮助的。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地探索,逐步推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摘要:为了让高等数学课程教育对于人类文明的精神世界有着较大影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起到积极作用。文章以社会需要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对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教育进行分析;把创新和渗透教育放在首位,阐述大学数学教育动态发展和希望;以教会学生将杂乱整理有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寻求各种物质运动统一的简洁数学表达为目标,对高等数学课程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和讨论

教育的本质,是使受教育的元素在新的领域中的学术、人文精神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支持发展和创新。而高等数学教育又灌以新的内涵,其目标是使得培养的对象在社会、科技等领域能有更多的发展和创造,于是给高等数学教学提出了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文章以社会需要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对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教育进行分析;把创新和渗透教育放在首位,阐述大学数学教育动态发展和希望;以教会学生将杂乱整理有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寻求各种物质运动统一的简洁数学表达为目标,对高等数学课程教育改革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一、新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更是一新纪元的开始,在这个时代,知识是生产力,经济将依赖于知识生产、传播、应用和创新,于是社会劳动力的结构和素质随之发生了变化。必然对人类文化、伦理、观念提出严峻挑战;对学科发展和大学教育产生较大影响。高等数学面临挑战与改革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要求教育者探寻一种能够让受教育对象在获得课程本身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构建更加适应社会竞争需要的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发展思想和创新能力。

二、高等数学教育的特点和目标

大学教育,在改革动力驱使下,已经是整合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现代自然科学及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体现了知识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智力人才的要求。坚持人文精神、科学培养、创新能力的统一是现代大学教育的主要核心。

对于高等数学教育,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各门学科数量化的趋势更促进了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结合,在这种背景下,数学本身的统一性除了应体现于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还反映在连续与离散、线性与非线性、定量与定性、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发展,从理工到社会人文对高等数学的要求有了普遍提高。课程本身从微积分到概率统计,从连续与离散、线性与非线性、定量与定性、确定性与随机性等方面构建了完整的高等数学体系,但是为了新的形式的需要,还必须在数学实验和模型处理等方面有所突破。这样就为高等数学教育的特点赋予了新的内容----创新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应当适当增加基础知识内容,加强数学建模和创新发展,更多的通过教学体现数学的人文内涵,永远忠实提高教育者认识和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及抽象模式的知识能力,同时培养理性思维和审美情操。

三、高等数学教育与学生需要和社会结合

当今社会的大学生,要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社会中立足发展,在学校里首先必须有意识的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与能力,大学只是他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台阶,教师应当合适的知识载体不断提高与引导他们的学习热情、创新启发他们选择、吸取和整理知识与信息的能力,高等数学正是这样的载体,必须清楚认识到打好数学基础意味着初步掌握了一种现代科学语言工具,也学到了一种理性思维模式。大学数学教育也应该与高中数学一样突出反映抽取事物“形、数”属性的敏锐意识以及利用抽象模式和结构研究事物的思维方式。

四、充分体现高等数学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应当认识到新时代环境下的数学教育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的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接受美感熏陶的一条途径,要充分认识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进步,我们的努力目标是:教会学生将杂乱整理有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寻求各种物质运动统一的简洁数学表达,这对于人类文明的精神世界有着较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人的创新的动力。

大学高等数学知识体系及思想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各领域的高新技术。因此作为大学公共课的数学尤其显得重要,那么今后的高等数学教育应该与学生专业的需要结合,以数学应用性思想为导向,在搞好学生基础的同时,加大学生所学专业中数学的应用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五版

第8篇

关键词: 职业院校 高等数学 专业特色 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工作已全面启动。在高等数学教育中,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各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全面、深入了解职业院校广大高等数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研究状况与研究成果,及时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有助于更好地为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服务。

一、开展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成果

1.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已基本达成共识。

在推进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大家对这门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很多分析,如丁志清认为,经济类高等数学是财会、经管类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概率统计中的统计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知识都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高等数学是大学理工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在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和科学处理问题方法等方面是任何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郝军等人认为,高等数学具有“数学知识教育”(基础性),“数学实践教育”(应用性),“数学素质教育”(素质性)的特点,也就是具有很强的通识性、经验性、适用性和工具性。

2.对高等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形成初步认识。

要推进高等数学课程改革,首先要充分了解高等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础与现状、优势与不足、疑难与困惑等情况,这样才能扬长避短,破旧立新。黄小青认为,当前经济类数学教材模式单一,内容体系基本相同,重理论、轻应用;重运算方法,轻数学思想等缺点。王素华认为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缺乏关联性;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呈现方式呆板,对学生学习不利。吉耀武认为,教材内容抽象陈旧,继续改进;教学模式相对滞后,学习方法和学习指导的研究亟待开展。

3.对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开展了实践和探索。

在高等数学数学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过程中,高等数学课程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和课程观念;开展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推行分层教学、模块化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正如季桂德怀认为,既要为专业服务,更要发挥育人的功能;既要具有现实性,又要具有适度超前性。以“数学素养”为导向,以“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为要素,以“思想理念、师资队伍和模式创新”为依托。如艾艺红认为,高等数学应作为一门工具课来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二、本校根据专业需求对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1.课程目标的改革。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水平提出的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观点有:(1)更关注人的发展与数学素养的提高,(2)面向全体学生,(3)关注个体差异,(4)注重联系社会实际。结合专业特色,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为专业服务。因此,课程目标如下:(1)注重专业问题的解决,(2)加强与专业联系,(3)注重专业实际应用。

2.教学内容选择。

针对财会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组织专业教师与高等数学教师共同研讨,针对财会专业开设专业课程如微观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和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对高等数学的要求,注重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概率统计中的统计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章节的教学。高等数学课内容与专业课内容可穿插教学,专业课要用高等数学知识,可以先学习再运用,加强两者的互动,既体现高等数学课教学的服务功能,又突出高等数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要解释经济问题中边际成本的经济意义,可以由某一点处x■的导数f(x■)的定义出发,得出它的经济意义为:当产量在某一个值的基础上变化一个单位,成本会相应增加边际值个单位。高等数学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专业,多结合专业实例讲解数学,让学生知道学了有什么用,用在哪里,怎么用,通过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例如在讲解一元函数极限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极限之一的■(1+■)■=e时,可以设计求银行存款利率(连续复利,也就是将利息连续计入本金重复计算)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师也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学模型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做”中学数学。

3.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现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1)充分发挥数学课程工具作用,提升数学为专业服务的观念,数学应该贴近生活,与专业课程紧密联系,贴近学生已有的基础和认知水平。

(2)在教学中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参与度:①深入了解学生,解开学生对数学学习恐惧的心结。关注学生基础的差异,针对高中数学薄弱的状况,做好知识衔接。②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抽象的知识通过图片等途径直观地表示,弥补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③开展启发式和实践性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数学情境,引入专业或生活背景实例,进行高等数学应用方面的小调查小论文,鼓励学生将所学高等数学知识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做到学以致用。④实施分层教学,适当降低难度;面向全体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设问,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⑤教师多整合教学手段,创造物理环境;融洽师生关系,和谐心理环境。学生应积极调控学习心理,开发学习潜力,养成良好习惯,改进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丁志清.独立学院经济类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信息,2011,12:124.

[2]于海波.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J].理论观察,2010,03:115-116.

[3]郝军,段瑞.高职《高等数学》精品课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第9篇

    论文摘要:为了让高等数学课程教育对于人类文明的精神世界有着较大影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起到积极作用。文章以社会需要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对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教育进行分析;把创新和渗透教育放在首位,阐述大学数学教育动态发展和希望;以教会学生将杂乱整理有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寻求各种物质运动统一的简洁数学表达为目标,对高等数学课程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和讨论

    教育的本质,是使受教育的元素在新的领域中的学术、人文精神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支持发展和创新。而高等数学教育又灌以新的内涵,其目标是使得培养的对象在社会、科技等领域能有更多的发展和创造,于是给高等数学教学提出了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文章以社会需要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对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教育进行分析;把创新和渗透教育放在首位,阐述大学数学教育动态发展和希望;以教会学生将杂乱整理有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寻求各种物质运动统一的简洁数学表达为目标,对高等数学课程教育改革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一、新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更是一新纪元的开始,在这个时代,知识是生产力,经济将依赖于知识生产、传播、应用和创新,于是社会劳动力的结构和素质随之发生了变化。必然对人类文化、伦理、观念提出严峻挑战;对学科发展和大学教育产生较大影响。高等数学面临挑战与改革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要求教育者探寻一种能够让受教育对象在获得课程本身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构建更加适应社会竞争需要的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发展思想和创新能力。

    二、高等数学教育的特点和目标

    大学教育,在改革动力驱使下,已经是整合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现代自然科学及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体现了知识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智力人才的要求。坚持人文精神、科学培养、创新能力的统一是现代大学教育的主要核心。

    对于高等数学教育,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各门学科数量化的趋势更促进了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结合,在这种背景下,数学本身的统一性除了应体现于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还反映在连续与离散、线性与非线性、定量与定性、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发展,从理工到社会人文对高等数学的要求有了普遍提高。课程本身从微积分到概率统计,从连续与离散、线性与非线性、定量与定性、确定性与随机性等方面构建了完整的高等数学体系,但是为了新的形式的需要,还必须在数学实验和模型处理等方面有所突破。这样就为高等数学教育的特点赋予了新的内容----创新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应当适当增加基础知识内容,加强数学建模和创新发展,更多的通过教学体现数学的人文内涵,永远忠实提高教育者认识和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及抽象模式的知识能力,同时培养理性思维和审美情操。

    三、高等数学教育与学生需要和社会结合

    当今社会的大学生,要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社会中立足发展,在学校里首先必须有意识的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与能力,大学只是他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台阶,教师应当合适的知识载体不断提高与引导他们的学习热情、创新启发他们选择、吸取和整理知识与信息的能力,高等数学正是这样的载体,必须清楚认识到打好数学基础意味着初步掌握了一种现代科学语言工具,也学到了一种理性思维模式。大学数学教育也应该与高中数学一样突出反映抽取事物“形、数”属性的敏锐意识以及利用抽象模式和结构研究事物的思维方式。

    四、充分体现高等数学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应当认识到新时代环境下的数学教育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的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接受美感熏陶的一条途径,要充分认识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进步,我们的努力目标是:教会学生将杂乱整理有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寻求各种物质运动统一的简洁数学表达,这对于人类文明的精神世界有着较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人的创新的动力。

    大学高等数学知识体系及思想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各领域的高新技术。因此作为大学公共课的数学尤其显得重要,那么今后的高等数学教育应该与学生专业的需要结合,以数学应用性思想为导向,在搞好学生基础的同时,加大学生所学专业中数学的应用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五版

第10篇

关键词:教育目的 数学素养 教学改革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172-01

1 问题的提出

《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数学课程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院校制定的数学大纲却只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忽视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本着“够用”的原则,一味地压缩课时;在教材编写方面,为了迎合“为专业服务”的思想,只讲授专业需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把逻辑推理证明几乎全部抽去,这无异于向“数学工具手册”靠近。同时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已经完全偏向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毕业时能尽快成为一个熟练工,这使得在一些院校师生的观念中,高等数学是否要继续开设,都受到了质疑。在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同类院校已经不再开设数学课的现状,也为这种想法提供了事实的依据,但这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不利的,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面对数学课程的这种困境,笔者认识到课程的发展应该从高职院校特定的培养目标出发,转变课程的定位,突出其作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学科的作用。数学课程不只是为了“服务于专业”,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数学素质是当今社会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明确高职数学的教育目的,以教育目的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真正实现数学的教育价值。

2 为什么要在高职阶段继续学习数学

2.1 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学好数学可以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处理日常工作中的条理性。此外高等数学还可以帮助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2.2 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也有着学历上晋升的需要,这就给“专转本”“专接本”“专升本”创造了市场,但是在读本科的阶段,数学往往是回避不了的一门课程,这就需要用到高职阶段的数学知识基础。

2.3 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校阶段学习的专业知识往往是已被淘汰或即将被淘汰的,这就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就需要学生能迅速掌握新的技术或技能,此时良好的数学素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3 高职院校中数学课程的现状

3.1 生源组成多样化,学生间的数学基础差异较大

高职院校每年招收的大量新生,由中专技校毕业的单招生、高中提前录取以及经过高考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三部分组成;同时为了缓解生源的不足,许多院校会采取宽进方式吸引学生,从而造成学生整体的数学基础差异很大。

3.2 学生培养要求日益提高,教学课时却不断缩减

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但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这就对高数的教学目标提出考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偏向于专业,缩减了数学的教学课时。

3.3 教学内容大量删减,教学手段日益更新

随着课时的不断压缩,教学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数的教学内容普遍重计算不重推理证明,重知识不重思想,删减了很多概念与定理的讲解证明。而数学实验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3.4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期望与现行评价体系之间的矛盾

教改已推行多年,培养目标的口号也喊了多年,但由于传统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素质教育依然处境尴尬。由于评价体系的单一化,一张期末试卷定成绩仍是大多数院校现行的考核方式。这种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还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正确的学习态度。

4 关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4.1 改变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面对学生数学基础差异较大的现状,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摒弃大量数学的计算和证明,偏重于介绍数学基本概念和内在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此外还需要开设数学实验课,教会学生使用软件解决数学的计算问题。

4.2 改变高职数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平时教学过程中,在介绍了数学概念后,激发学生了解数学与专业课程的交叉作用,课后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报告;每上完一次数学实验课,可以安排小练习作为平时分。在评价学习效果时,小论文占20%,实验平时分占40%,期中占20%,期末占20%,这就可以改变期末成绩占大头的现象。

4.3 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多样性需求,安排相应的公选课

考虑到学生学历进修的需要,联同学校对外培训机构,安排开设多门数学课程,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等,满足学生完成相关专业更高要求的数学课程需求。

5 结语

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与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材建设、评价体系以及学习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充分把握高数的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实现高数的教育价值,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翔.数学教育的价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宏林.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2):42-45.

[3] 安宗灵,高等数学应传授的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方法[J],希望月报,2007(1).

第11篇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re trying to transform the practical and professional, The corresponding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mathematics courses as the compulsory basic courses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is paper o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problems and reform measures, Taking Xinhua College of Ningxi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courses.

Keywords teaching reform;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modular teaching

深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高等数学课程是学院应用型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正确处理好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正逢转型之际,高等?笛Э纬痰慕萄Ц母镆彩且幌钪匾?任务。

1 课程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是在大力推广普及高等教育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是相对独立的本科层次的院校。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中理工科, 经济管类非数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所具有的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初等数学相比较所具有的难度和深度。一是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入学基础低,数学基础也参差不齐,自控力和自学能力也相对较差,面对有难度的高等数学时,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二是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模式,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考核方式单一,好多学生抱着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就能拿到学分的侥幸心理,忽略了课程的过程学习;四是学院的大多数数学老师都是学数学专业的,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很难涉及到,授课过程倾向于数学知识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探索高等数学的改革措施,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是摆在数学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事情。

2 教学改革的思路

转型背景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以及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应用创新能力的人才。根据培养定位的要求,我们确定了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改进原有大学数学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模块化”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

(1)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将每门课程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应用模块、拓展模块”等四个模块。创新多元化的“课程模块”教学方法,以高等数学的具体教学内容为载体,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各个“课程模块”采用不同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基础模块”是对所有学生进行基础性与教育通识性教育,是必修课程的主要部分,由数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完成。同一基础模块应执行统一的教学要求,而不同模块则体现不同的教学要求。“专业模块”是专业所必需的独特性数学知识与能力。是必修课程的另一部分内容,由数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完成。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教学方式中,鼓励教师积极改革与实践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模块”的主要特点是数学与专业的交融性,教学中应充分凸显数学的应用性。该模块教学根据具体内容而采用灵活多维的方法:①由数学教师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完成;②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师生“教学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应用模块的这种开放性、合作式的教学方式,正是大学数学教学面向专业和凸显数学应用性的最好途径,对提高应用型人才的思维方式及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拓展模块”的教学则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开设辅修专业、双学位、开放性实验与实践等各类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或选修课教学的方式完成,加强学生自觉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生课外学习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效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提高学生课外学习效能,重视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好高等数学精品课程,选用一定数量的教学软件,为开放性数学实验与创新学习项目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 教学改革的措施

(1)基于“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制定适合各专业需求的教学大纲。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例如,在给经济管理类的各专业授课时,重点要讲导数、微分等知识,涉及到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时,傅里叶级数是重点内容,给土木工程的部分专业授课时,曲率、曲线积分等知识的要求较高,而与生物相关的部分专业只需要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多元函数的微分用得相对较少。针对学院理工科、管理类各专业的自身特点,将相关内容重新整合,制定了与各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大纲。

(2)在“应用模块”中,加强应用型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将各专业的专业知识融化到高等数学的课堂上。第一,注重应用型教师的培养,派老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承担高等数学课程的老师常期与专业课教师交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高等数学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课程中涉及到的专业案例。第二,建立专业案例教学资源库,例如,平时用于教学的专业案例、习题、作业论文和课内外实践教学的案例。第三,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多引入一些和专业背景相关的数学案例,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各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能使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习和运用数学的目的。

(3)改革高等数学课程考的核方式。为了突出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行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是必然趋势,一是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导论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专业课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要求细化到具体的理论、知识点和实践习题,这些是学生必修必掌握的内容,可归结为“基础模块”,第一节课就告诉学生;二是针对“基础模块”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增加考核次数,如课程论文、?x书心得,也可以是章节测验、口试等,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30%。

(4) 对于基础比较扎实和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分组,每组布置一个小课题或者项目,由组内同学共同协商完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如数学建模等。

4 教学改革的体会

第12篇

关键词:服务专业;高等数学;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中的高等数学教学,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追求知识体系的高度完整性,所有专业都是一个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数学课程在职业院校课程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存有争论,“数学无用说”也一直导致学生不够重视数学课程的学习。为此,很多职业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削减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时数,大量增加专业课程的学时。如何使高等数学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最大作用,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何建立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密切联系,笔者在建工专业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高等数学教师在思想上要积极求变,主动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新发展

高等数学教师大都毕业于数学专业,由于自身所受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理论性,但是忽视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联系,从而导致教学过程中课程定位的不准确。高职教育中的高等数学教学目标是:既要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和方法,也要为学生解决专业课学习中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计算方法和工具,是为学生专业发展及终身学习提供服务的课程。有思想才有行动,所以,教师一定要先从思想上认识到高等数学改革的必要性,才能付诸行动,积极探索改革之法。

二、结合专业需求构建教学内容,融入建模思想,让高等数学教学生活化

不同专业的知识有不同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与专业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注重与专业相关知识的教学,适当加入与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以建工专业为例,在讲导数应用时,重点讲解求面积、体积最值的内容;在讲定积分应用时,重点讲解曲线、曲面积分;在讲微分方程时,可加入建工实例题目让学生求解,这些方法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高等数学的重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建模题目,有一项缓解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供需紧张矛盾的伟大工程――西气东输,送气管道覆盖14个省市,长数千千米,管道要求安全、经济、实用,为此,管径、设计压力的优化比是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高等数学知识从理论上分析天然气在管道中的流动,分析送气流量、管径、压力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加强数学软件教学,积极开展数学实验课

在高等数学课时锐减的现状下,合理安排数学实践课是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面对现状,根据专业需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先讲解示范,学生再自己动手使用数学软件。通过动手参与,学生借助数学软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理论或一些特别复杂的推算、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借助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实验课的学习,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工具性作用,也能为后续发展提供助力。

四、更新现有的单一评价手段,重视多元评价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竞争力的作用

现行评价方式大部分还是采用笔试测验的形式,依赖于书面试卷考试,单一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忽略了对学生在数学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考查。这样的评价手段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了能更全面地考查学生,进而为教学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多元评价方式。比如,在评价中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形式,或采取阅读资料写小论文的形式,或采取小组讨论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建模题目的形式,等等。教学中重视过程性评价,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自评,起到相互监督指导、共同进步的作用。

在高职高等数学改革的探索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在高职教育中受到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在改革探索的道路上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使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重焕光彩,建立起有高职特色的高等数学课程。

参考文献:

[1]陈晓敏.关于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2(9).

[2]郝艳丽.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

[3]李艳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创新[J].菏泽学院学报,2012,34(2).

第13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高等数学 教学平台

一、问题提出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课程是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等数学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经济、金融、社会等各个领域,高等数学的教学越来越重要。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具备学习后续课程所需的基本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以及综合运用高等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质量,是整个大学教育的基石,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基础。

独立学院办学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各学院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学时大量减少。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高效地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数学思想,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扎实基础,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高等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校园网络化、资源数字化、管理科学化,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信息化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融合,构建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创造新的信息化环境和教育环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架构的基于网络的高等数学教学服务平台建设为全面提高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的整体水平,以及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二、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平台建设现状

高等数学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特别通过教育部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组织的“96-750”项目和“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到现在,国内已经构建了一个包括高等数学CAI、电子教案、多媒体学习软件、辅导系统、习题课学习系统、试题库、网络课程等资源体系。但目前该资源系统只是在教学软、硬件设施较好,办学成熟的一本、二本院校初步实施。目前,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师紧缺,办学条件还不够完善,相应的软件、硬件设施还有待加强,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制定的相应数学资源库很少;有部分院校建立了资源库,但也仅仅将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疑难解析、学习方法、实验指导等挂在静态的网页上。只是为教师、学生提供可下载的文档文件,也仅仅是放在“收集资源”上,这样的资源库无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乏实用性。

三、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

针对目前独立学院高等数学的现状,恢复高等数学应有的活力和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应该普遍具有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极其重要的教学改革任务。同时,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师资力量的增加,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为了进一步推动基础课教学改革,使得独立学院的基础课教学状况大为改观。基于目前独立学院现有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适合教师和学生需要的、合理的、可行的公共高等数学教学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高等数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的研究和推广将体现了数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影响,其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打破了传统高等数学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不仅使教师的辅导更具体,而且建立了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以学生为中心,使得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为其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培养提供全面的服务;具有前沿性,教学服务网提供高等数学及数学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及新思想、新方法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既提高了高等数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平台建设内容

高等数学教学平台内容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及学生学习紧密相关,将开设资料库、教师信息化工作区、学生学习区和交流公告区。资料库有多媒体高等数学教学素材中心、优秀高等数学教学案例中心、试题练习中心、考试评价中心、教学论文中心、教学文献中心,现代数学中心,数学建模软件中心;教师信息化工作区以上述资料为主要材料,将教师所需要的资料汇集,供教师备课参考和下载,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课程,管理课程文件,课程公告,教学大纲,教学讲义,布置作业,讨论交流,解答学生问题;学生学习区提供有关的读书指导,电子课件,章节习题,期中期末考试模拟题、自测题,历年考研试题,数学建模竞赛题、数独趣味题等;交流公告区包括BBS讨论,常见问题解答,邮件答疑,在线答疑等互动学习交流功能。

五、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平台的应用

高等数学教学平台运行机制是采用任课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允许教师提供各种教学资料,并直接上网,保证内容的及时更新。高等数学教学平台的应用对于任课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并随时随地进行优化组合,从感官上对学生产生刺激,极大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而已,由于高等数学教学平台资源库中存在丰富的高等数学教学信息,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可以浏览、欣赏教学资源库中前沿数学发展动态、新技术及伟大数学家逸闻趣事,为学生提供丰富教学信息同时也是作业课堂教学的补充,真正体现自主学习。

高等数学教学平台开辟了教学讨论区及答疑区,学生及教师及时网络交流产生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协同学习。协同学习是新的学习和交流模式,对于独立学院师生而言处于探索阶段,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

总之,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学习累积的过程,通过构建信息化与高等数学课程融合的教学平台,使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变为提供给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在体现主体性前提下,强调探究式、协同学习的新模式,突出个性化和创新性学习行为。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平台建设、推广与应用,将逐步缓解独立学院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力促进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及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刚,李蕊.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等数学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J].高等数学研究,2005(11),51-54.

[2]林美艳,皇甫明.高等数学网络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09(4),82-83.

第14篇

论文摘要: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人文教学资源的现状出发,分别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两个角度给出高等数学课程人文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实用策略.

实施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是当今人们在反思人类历史进程的经验教训后所提出的一项时代要求.人文教育的核心部分包括文化和人格两方面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重视数学教学的文化熏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不仅要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的特点和要求,同时更要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来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创新的原动力,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

1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人文教学资源的现状

1.1高等数学课程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些岗位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要求并不是很高,能否胜任工作取决于人的综合素质.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教材都是大学数学的压缩版,缺少自己的特色,过分强调教材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对基本概念的引人,内容多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主,缺乏应用性.

1.1.1缺乏知识的应用性

实际上,抽象的数学与生动的现实是具有紧密的血脉联系的.很多数学概念、方法、思想均可巧妙而自然地在现实中表现出它的本质和内涵,而构建模型的合理化、自然化应当是把握这种联系的关键.数学建模就是在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间搭建一座桥梁,因此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真理的有效途径.遗憾的是,数学建模所要用到的主要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却被长期忽视.

1.1.2不注重对知识和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的介绍

现行数学教材中仅有少量的数学史知识,通常作为课外读物放在章节之后,并且与课本内容联系不紧密.对学生来说,一些现代数学史的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1.2高等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将第二课堂正式纳人现行培养方案,缺乏明确而规范的第二课堂教学目标和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计划及具有约束力的考核体系,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包括高等数学在内的各类课程的第二课堂意识的茫然和行动的无序.同时课外学习小组讨论、教师有限的几次讲座等形式僵化、内容枯燥的活动内容,也使得高等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参与面不广。

2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人文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所谓策略是指达成目标的路径和手段,它能够使工作变得高效.而有效的策略是建立在对现状的精准把握上,因为只有精准把握才有可能准确预计下一步形势的发展,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目标.

2.1将数学史与数学建模的相关内容纳入到第一课堂

2.1.1将数学史的相关内容纳入到第一课堂

数学史是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方面的素质修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人格成长、发展其认知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数学史佐证了人类的文明史.数学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不容置疑的影响,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要将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这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2)数学史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载体.对数学史是数学美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数学中美学的介绍能在数学与人文学科之间构建起一道沟通的桥梁,同时数学中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本身的魅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数学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理想载体.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教学中融人数学史,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数学史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很好途径. (4)对数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数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严谨细微、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学习、兼收并蓄的良好习惯,还有助于学生养成批判性的继承前人知识的思维方式,

2.1.2将数学建模的相关内容纳入到第一课堂

数学建模是在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通过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科学计算能力,同时拓展知识面.

数学建模所使用的材料范围十分广泛,用到的知识比较多,不但包含较广泛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各种数学方法、技巧,而且也联系到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背景,如生物、物理、医学、化学、生态、经济、管理等.因此,需要学生在课下自学一些内容,如建模方法与应用、动态规划、生态数学模型、概率统计、离散数学、Matlab, Mathematics等.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视野,有利于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些特点对于目前数学教材中存在的内容陈旧、知识面狭窄及形式呆板等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李大潜院士曾经说过:“数学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数学建模的教学及竟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如果我们能逐步地将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体现和完成素质教育,

2.2活跃第二课堂

实践证明,高质量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持久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应将高等数学第二课堂的活动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教学目的进行统筹安排,全方位渗透数学文化,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

2.2.1聘请校内外知名学者定期做讲座

在讲座中通过一些知名数学家的历史故事告诉大家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具备勤奋好学、百折不挠的精神.各位学者所总结的数学方面的心得十分宝贵,使学生能对学习数学的意义及作用有更深地了解,并对如何学好数学也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2.2开展数学建模社团活动

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搜集编写数学建模题,积极组织开展数学建模竞赛,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及论文的写作能力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3网上学习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学分制;高等数学;课程体系;课程模块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各地高职院校都在进行不同形式的学分制改革试点。学分制的实施为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数学课程的适应性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在对重庆市十一所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后,发现数学课程体系与学分制模式极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观念滞后。教师从观念到行动均不适应学分制管理模式的要求,“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等先进教育理念比较薄弱,质量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不适合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教育科研意识、适应学分制模式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创新意识缺乏。

(二)数学选修课程设置不科学。适合学生专业方向与个性培养的备选科目不足、课程模块开发力度不够,模块的针对性、适应性较差,学分制的灵活性和优越性难以体现,课程设置和学分制改革前没什么根本的改变。

(三)教材建设滞后。教材总的框架和体系设计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基本上还是沿袭原有的体系、结构、模式,表现在:第一,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不够、与专业培养目标脱离;第二,与多元化的生源结构对数学的多样性需求不适应。目前,高职生源呈现多元化结构,绝大多数专业文、理、三校生兼收,计划统招生与单独招生并存,多元化的生源结构必然形成对数学的多样化需求;第三,教材形式单一,多以纸质的、静态的为主,少有配套的电子版、网络版、动画版。教材体系没有形成立体化与网络化,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相适应。

(四)学生对数学课程的价值认识不足。表现在:第一,数学教育对学习者理性思维的培养及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隐性的、相对较慢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由于认知境界的局限,导致他们无法感知高等数学对他们可持续发展、适应社会潜在的影响力;第二,高等数学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是延后的、异步的,离散的、点上的,学生思考问题的局限性与浓烈的功利性,导致他们对高等数学在专业课程中的作用与价值产生质疑。而目前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的滞后性与不适应性,又势必负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偏见。

二、基于学分制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研究现状与思考

目前,基于学分制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非常薄弱。唐守宪等撰文“实施学分制下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探索”(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12月),对数学课程的开发与教材建设提出要开设“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对教材建设只有寥寥数语;童宏胜撰文“学分制背景下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08年9月中),文章只是对数学课程的模块化原则与框架构建提出了自已的看法,但是模块内容的构建与现阶段高职数学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脱离;刘杰撰写“学分制下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索”(高教论坛2008年5月),文章对学分制下数学内容体系的整合与修订提出分层分模块的教学模式,模块分为核心基础模块与拓展提高模块,但是缺乏模块内容的构建,显得抽象而不具体。目前,对基于学分制的数学课程体系建设领域的研究,尚缺乏较为系统的、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

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第一,课程内容的模块体系构建,使课程体系在框架构建上与学分制模式相适应;第二,基于“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自主学习”的理念,创新教材体系与教材建设,使教学改革从内涵上与学分制模式的内涵相适应。

三、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一)高等数学课程的模块体系构建

1.模块体系构建原则。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为学生开出足够的、适应个性需要的备选科目是学分制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与学分制模式相适应,数学课程内容的模块化体系构建是最为有效的途径。模块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模块内容构建首先以“必需”为原则解决“教什么”。以应用为目的,不同专业对数学需求的差异性要在内容设置中凸现,与专业课程对数学的要求相适应,即要“面向专业”;其次以“够用”为原则解决“教学要求”。内容设置要有一定的弹性,要适应于个体差异,与学生的现实数学基础和认知特点相适应,在满足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求“够用”的前提下,考虑部分学生专业拓展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要“面向学生”。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对高等数学知识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以能力为本位,重构“服务型”课程模块体系。根据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社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以及适应科技进步的要求,向学生提供支持其一生发展的“文化数学”、为从业服务的“实用数学”、为专业服务的“工具数学”;(2)遵循“淡化理论、注重应用”的原则。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在数学方面学生更需要从业中实际应用的归纳性数学经验与数学策略,而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复杂的数学演绎过程则居于需求的从属地位。因此,在模块内容的构建上应以学生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3)遵循“科学性”原则。课程内容重构与序化时应置于数学学科自身的、以逻辑为中心的框架之中,注重内容的逻辑性与系统性,遵守数学自身的内在秩序,避免将数学整体性的知识当作离散的点被人为的肢解,从而背离数学的关系系统;(4)遵循“实用性”原则。课程模块体系要相对系统而完整、相对独立而科学,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数学素质的培养及可持续发展提供较完备的知识模块体系,适应学生专业发展与个性化需求,为学生的自由选课提供多种目标模式;课程模块的“容量”要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学管理与教学组织。

另外,课程模块还应具备灵活性的特点。课程模块以较强的灵活性适应社会对职业的需求变化,易于及时更新与调整以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达到模块课程的目标,体现模块教学思想的开放性与自我决策的学习。

2.模块体系的构建。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数学素质的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取着无可代取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高等数学课程定位为文化素质基础课。与课程定位和学分制模式灵活的选课制相适应,将高等数学内容体系经重构设置为“基础模块、专业应用模块、素质提高模块”。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选修课又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限选课。必修课为基础模块,构建的所有模块均纳入公共选修课,专业限选课为专业应用模块。

对学院专业群数学工具性需求进行调研,调研专业课教师、毕业生及在校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出数学课程模块体系。

基础模块包括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及数学软件matlab应用,60学时,4学分。为开设数学课程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没有开设数学课程所有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我院2009年39个高职专科专业中,只有11个专业将高等数学课程开设为必修课。我们对没有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学生进行数学需求性调查,调查表明:38%的学生对数学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其中7%的学生对数学有较高要求。如何满足这部分为数不少的学生的数学需求呢?答案是明显的。

素质提高模块分为两部分:一是基于能力素质提升的、解决实际问题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素质拓展模块,包括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课程,每模块48学时,3学分。二是基于终身教育理念、为学生后继发展提供平台的素质提高模块,包括离散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离散数学主要为计算机类专业,或将计算机类专业作为第二专业的学生提供,每模块48学时,3学分,面向对数学有较高要求的学生。为学生提供提高模块数学基础平台,在高职学院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职业教育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考虑,要强化学生在未来社会竞争中进一步发展自我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宽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以适应学习化社会,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为专业服务[4]。

专业应用模块按专业群来构建。我们将学院所属专业分为文科、财经、电子信息、计算机四类,文科类专业通过公共选修课来实现对数学的个性需求。

财经类应用模块:本模块是财经类专业限选内容,也可作为其它专业的选修内容。包括矩阵代数、简单的线性规划、概率初步、数理统计基础及数学软件matlab应用,48学时,3学分。电子信息类应用模块:本模块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限选内容,也可作为其它专业的选修内容。包括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矩阵代数、概率初步及数学软件matlab应用,48学时,3学分。计算机类应用模块:本模块是计算机类专业限选内容,也可作为其它专业的选修内容。包括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矩阵代数、概率论初步、离散数学初步及数学软件matlab应用,48学时,3学分。

应用模块的主要特点是明显的专业指向性与职业性,以应用为主线、以“必须与够用”为原则,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数学分析与计算工具。

选修专业应用模块,并获得相应学分的学生若再选修提高模块的线性代数或概率与统计,则记2学分。

(二)高等数学课程教材建设

1.基于学分制的教材体系构建。与学分制模式相适应,构建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做到以下两个结合:(1)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合。基础模块与专业应用模块的模块化特色教材《高等数学》,由我们自主开发与编写,并公开出版。而素质提高模块教材:离散数学、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则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通过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合,形成满足学分制模式的教材体系,为学分制下的数学适应性教学改革提供了基础平台;(2)“纸介质的”与“非纸介质的”教学载体相结合。不仅为学生构建较完备的、适应学分制模式的、“纸介质的”教学载体,还为学生构建以高等数学网络课程为平台的“非纸介质的”电子化与网络化的学习载体,包括教学设计、学习方法指导、课程质量标准、电子教案、电子课件、静态图形库、动态动画库、教学视频、数学史及数学文化等素材,形成立体化与网络化的教材体系。并开发基于自主学习的考试系统、学习系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异步学习、同步在线交流与个性化培养提供有效途径。

2.模块化《高等数学》教材建设实践与思考。

(1)创新体系、优化结构。将先进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渗透到课程中。教学要求上分层次编写,以满足生源结构多元化、职业选择多样化,以及适应学分制模式的选课制与分层次教学的需要;结构上按模块方式构建,将支撑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个性需求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及其它为专业学习服务的数学知识构建到模块内容中,生成广义的《高等数学》内容体系;在每章的最后编写两个案例:数学文化及数学软件应用,凸现教材的先进性、文化性;教学材料的组织上,从当前人们最关心的经济、能源、交通、科技、环保、社会等热点问题中去寻找案例,体现教材的开放性。

(2)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打破传统教材体系严密性的桎梏,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允许知识体系出现缺口;以合理淡化理论、强化应用为目的,突出用数学思想、方法、概念消化吸收专业领域的有关概念和原理,习得从业所需的数学活动经验与策略,以加强职业针对性;增加简单的建模实例,强调实践应用,并注重用计算机处理问题,将联系实际、贴近社会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源于专业的教学素材,以“问题情境—展现知识—实际应用”的模式编排,突出应用性,强化应用意识的培养。

(3)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知识呈现方式上,基于学生的学。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但应注重基于学生的学,实际情况是教师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与教学案例,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加新奇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一般不会照搬教材内容。但对于学生,教材是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说教材基于学生的学远超出教师的教,因此,教材要适应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强化数学“四基”,即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5],彰显教材的基础性;案例选择避免太专业化,原因是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延滞的、后续的,学生缺乏专业概念背景,同时教材还兼顾不同专业的需求,专业背景太强、过于专业化的案例会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设置初等数学预备知识模块,与中学教学相衔接;淡化理论,注重实质,强化几何直观。知识的呈现力求符合高职学生的现实基础与认知特点,增强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