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营销团队论文范文

营销团队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营销团队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营销团队论文

第1篇

在现实的营销工作中,营销人员不仅需要与周围的同事沟通,还需要与更大范围的其他人沟通合作,这就决定了传统营销团队沟通合作的时效、空间有限。而虚拟团队则能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来满足人们跨时区、跨区域共享知识与信息的需求。由于虚拟团队在营销工作中具有传统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使之逐渐为传媒企业所认识并加以利用。

1.虚拟营销团队的特点

与传统营销团队相比,虚拟营销团队的组织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其成员可以来自组织内,也可以来自组织外部,甚至组织的顾客、供应商等合作伙伴都可以成为虚拟营销团队的成员。在全球化的营销环境下,以分散性的虚拟团队为主要营销单位可以令组织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许多组织正转向虚拟团队,以满足新的商业环境的要求。此外,虚拟营销团队的工作方式还能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危机事件。当发生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时,这时人与人的现实沟通渠道将受到种种限制,而虚拟营销团队绕过现实的阻碍,凸显其独特的优越性。虚拟营销团队通过使用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进行商务交易,利用电视、电话会议及互联网的即时联系方式信息和达成商业谈判。2.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应用

虚拟营销团队由于具备传统营销团队无法比拟的优点,得到许多传媒公司的重视。虚拟传媒营销团队使团队成员跨时空、跨区域合作成为现实。分散在不同时区和空间的营销团队成员,通过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来实现信息交流、协同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与此同时,虚拟营销团队的组建,对传媒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团队由传统的基于作业的过程管理转向基于成果的项目管理。由于虚拟营销团队的成员无法像传统营销团队那样参与整个营销工作流程,给传媒营销管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传媒公司对虚拟营销团队的管理不仅要研究保证虚拟团队绩效,还要降低虚拟团队的管理风险。另外,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工作方式对团队成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团队成员必须掌握各种信息工具的运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任务执行能力等。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工作方式在许多情况下还要求团队成员具备快速反应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虚拟团队特殊的运作模式

虚拟团队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与传统团队相比,在许多地方都有着革命性的突破。在运作模式上。虚拟团队具有以下特殊性:

1.虚拟团队突破了组织的传统边界,具有动态性和高度的灵活性

传统的组织边界主要表现为办公场所的固定、人员的固定以及管理机制的固定性。而虚拟团队却突破了这些传统的禁锢,在运作模式上具有动态性和高度灵活性的特征。动态性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员办公地点的不固定性,同时能保障信息在团队内部的流通。灵活性则不仅表现在成员合作方式方面,还表现在对市场信息的反馈和应对方面,具有高度灵敏度和快速的反应速度。

2.虚拟团队的运作主要依赖隐性的关系契约

虚拟团队的组织结构属于松散型结构,其运行机制主要依赖于隐性的关系契约,而非可强制履行的显性契约。隐性契约与显性契约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无一套有效的机制能够强制合作关系的履行,以信任与合作的关系来推动整个团队的有效运作。

3.CSCW系统为虚拟团队的内部沟通提供平台

CSCW(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系统,即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系统提供的是基本的通信基础和一些基本工具,如电子邮件系统、会议系统、协作写作及讨论系统、工作流系统等。CSCW系统在虚拟团队运作的过程中起到实现组织内部沟通的技术平台作用。

4.知识与信息共享是虚拟团队有效运作的主要内容

虚拟团队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人群组织成一个合作体,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成员间跨时区、跨空间的知识与信息的共享。因此,为促进虚拟团队的有效运作,关键在于激励每一个团队成员与合作伙伴共同分享知识,共享信息。

三、传媒虚拟营销团队运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传媒虚拟营销团队具有的独特优势,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肯定,并在实践中取得成效。然而传媒虚拟营销团队在运作时也有其内在的弊端,只有充分了解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才能促进其高效率地运作。

1.沟通问题

沟通对于虚拟团队工作的展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成员通常来自不同的地区,地域分割使得传媒虚拟营销团队成员之间实现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较少,团队成员之间存在信息处于不对称的状况,加之各自生活的环境与文化的差异,极容易产生的沟通障碍和理解分歧。不良的沟通会严重影响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绩效,因此传媒虚拟营销团队必须积极寻求保持良好沟通的途径。例如运用多种电子沟通工具以克服跨地域、跨时区的沟通障碍,或者在不同的环境及任务条件下选择适当的沟通媒体技术,以实现提高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沟通绩效。同时,应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章程以规定沟通的方式,保障成员间沟通的时间和频次,采用统一收发信息的方式,形成对外一致的声音。此外,通过视频会议或现实的面对面的接触也不失为解决传媒虚拟营销团队沟通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2.信任问题

信任的建立和维系是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管理工作的核心,信任是团队运作的基础。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高效运作,恰恰需要有比传统团队更高的信任水平,以促进成员们的协同合作。如何在团队中建立起有效的信任维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协同工作效应,是传媒虚拟营销团队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传媒虚拟营销团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构筑成员间的信任链条。例如可通过构建一个信息平台,将每个成员将自己的履历、个性、爱好甚至家庭生活状况等信息公布在公司建立的信息平台上,方便成员间相互浏览对方的资料以对对方的性格以及工作习惯形成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将来虚拟营销团队运作过程中,还可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来加深成员间的信任关系。例如通过举办公司派对、集体旅游及庆功酒会等方式将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成员聚集起来,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总而言之,要在传媒虚拟营销团队中建立信任关系,就意味着要重视个体,即充分尊重和接受团队个体的知识、习惯、行为、文化和信仰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维系成员间的信任关系。

3.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

正如前所述,传媒虚拟营销团队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形式,因此决定了远程管理是保障其有效运作的主要管理方式,这就带来一个成员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规避义务或责任的问题。要有效地规避这个问题,必须建立起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既要鼓励团队成员积极进取,又要避免出现成员的道德风险。其中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作为成员利益最基本的保障,在虚拟团队的管理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管理者可通过在把握团队成员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个体不同的需求,构建有效的激励措施,如高薪激励、个性化管理、人本关怀、个体发展机遇等。而约束机制主要体现在在承接项目之初,传媒虚拟营销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应与团队签订相关契约,落实相应的权利与责任关系,以达到规避可能存在成员道德风险问题。

结束语

传媒企业在考虑采用何种组织形式来组建营销团队时,主要着眼点在于哪种形式更利于最大化地利用企业内外的资源。传统的组织形式是按照任务和职能来设置的,结果容易造成不同时空和区域的营销成员间的隔离,无法共享知识和信息资源。而虚拟团队组织形式的引入,恰好可以弥补传统组织形式的缺陷,受到现代大型传媒企业的青睐。当然,任何一个传媒企业,在组建营销团队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的规模、资源特点及营销环境,在此基础上选择最适合于本企业的营销组织形式,不应一味追求新潮而脱离实际。

[摘要]在现今的传媒市场中,商业竞争越趋激烈,消费者的需求也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如何以消费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传媒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重点。虚拟团队的出现,为传媒企业的营销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改变。虚拟团队运用CSCW系统进行营销,为传媒企业最大化地整合资源、及时把握市场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重点论述传媒企业如何在营销中应用虚拟团队,并促进虚拟团队的有效运作。

[关键词]虚拟团队传媒营销CSCW系统

参考文献:

[1]张秀玲:虚拟团队: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合作经济与科技[J].2007(318).60-61

第2篇

1.收入体系不合理福利待遇是员工流动的最根本动因,员工对收入和福利体系的心理预期与公司发放的现实薪金水平差距过大,势必造成营销员向更能满足个人需求的地方流动。主要体现在佣金比例分配以及社会保障的两个方面。佣金比例分配主要是首佣和续佣的比例分配。目前保险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各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基本模式是首佣比例设定较高以激励营销员开拓市场,续佣的比例相对很低且年限也短,营销员拿到的首佣要远远大于续佣。营销员的续佣得不到保障,对收入的影响很大。对于绝大多数营销员来说收入下降,导致营销员产生利益近视症,把开拓市场作为第一要务,不注重市场维护,对存续业务失去热情。市场做不了了,油水不多了,便离职走人,给客户感觉是保险公司营销员不敬业、变动频繁、后续服务不及时和不到位,进而影响保险公司的形象。

2.职场环境压力大员工对于职业的热爱取决于公司提供给个人的工作环境。对于保险营销员来说,工作环境就是营销人员所属营业部的职场。保险营销的模式和市场激烈的竞争决定了竞赛和激励是最好的促进销售的手段。因此在营业部职场中各种宣传资料比比皆是:一是职场环境压力导致情绪紧张。公司内部保险产品的海报、业绩达成的口号、业绩和增员评比的宣传画粘贴在整个职场的内部,过分压抑的职场氛围给营销员感觉很大的压迫感,更对保险营销性质本来就认识模糊的人感到公司只重业绩和绩效,缺少人性和安抚。例会、早会,喊口号、做承诺等整个工作气氛让人精神紧张,心神疲惫,仿佛随时都有解聘和开除的危险。不难想象,这样的工作情景和工作环境容易导致营销员对保险营销的认识偏差,而选择远离这个行业。二是独自处理问题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弱。新人在营销过程中经常遇到来自客户的问题和来自公司同事的竞争危机,没有能力解决也无法独自承担,这样的情况本可以通过主管或者是营业部的主管解决,而主管管辖的下属比较多,不可能一对一的进行心理安慰和技能辅导,更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指导和排解,问题久拖不决,让营销员和新入职人员感觉失落和不被重视。致使营销人员特别是新进营销员心理压力增大而被迫选择离职。

3.重规模轻素养保险规模和效益是借助人海战术来堆积的,系统的客户开发和优质的客户服务是公司规模战略发展的主要模式。但以增员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模式必然带来负面效应。一是降低入职标准,放宽入职范围,重数量轻质量。首先是入职面试流于形式,不看文凭,不讲水平,不顾素质,招聘条件开同虚设,为了完成增员指标,于人员素质于不顾,可谓“只要自己愿意谁都可以做保险”,很多不够条件的社会闲杂人员进了公司,导致公司整体人员素质下降,时间长了,低素质人员自然被淘汰,为补充人员,又进行同样的招聘,又一些低素质人员成为公司营销人员,形成营销人员招聘的怪圈。二是招聘不靠能力靠人脉。保险营销员招聘就是“传帮带”,先入职人员把自己熟悉的亲朋好友都推荐进来,有的全家卖保险,有的七姑八姨在同一家保险公司做营销,还有的甚至采用“挂单”的手段作为“电脑人”顶替。新鲜感过了,业绩上不了,就自动离职。凡此种种,公司以人海战术扩大规模,必然带来虚假增员,当然也就无法保证保险公司营销员队伍的稳定。离职是必然的。

4.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保险公司的激励主要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指营销员达成一定的销售业绩可以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有个缺陷就是兑现时间的滞后性,这是公司为了防止道德风险 发生的控制措施。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营销员为了得到物质奖励经常搞假签单,拿到物质奖品后在犹豫内退保。公司为防止这种行为发生在保单超过犹豫期以后才会兑现奖品。公司的措施又使营销员失信于客户,指责业务员存在骗保嫌疑。再就是激励奖品与当初宣导的不符,品牌上、质量上差异较大。公司失信于营销员,引起营销员的反感,有上当受骗之感,公司的失信导致很多营销员离职。精神激励是对营销人员的精神表彰,是根据营销员对公司的贡献状态,业绩和增员达成度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以体现个人价值实现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激励是因人而异的,对新入职的营销员吸引力不大,因为新入职的营销员来说获得这些荣誉称号的指标是高不可攀的,大多数够不到。精神激励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职务升迁。晋升的条件是业绩和增员双达标。而某些保险公司规定新入职员工在试用期(一般3个月)没有发展新员工的权利,三个月不能增员,业绩又做上不去,那些美丽的光环照不到新员工头上,荣誉成为新员工的梦。个人的生涯规划与公司设计的职业通道不对接。对未来的发展失去信心,新员工因心灰意冷而不得不离职。

5.考核体系过分严格与别的销售人员相比,保险营销员承受更多的考核压力。首先,保险产品是“非渴求”无形商品,这意味着保险营销员在推销过程中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够让客户购买这种商品。其次,在现行的人制度下,保险公司或者保险公司并没有提供给保险营销员基本的底薪,可以说,保险营销员的收入所得完完全全是依靠业务提成,收入下不保底,收入没有保障。再者,保险营销员的业绩考核方式极为残酷,以保单论英雄。无论保险营销员曾经为公司做出多大的贡献,当他们的业绩考核不能达标时,就会被无情地淘汰。一般而言,作为一个新人,如果在半年内达不到规定业绩标准,就只能被淘汰掉。在成为正式业务员之后,任何时期连续三个月内零业绩,公司将自动清除该保险营销员资格,解除合同。如此残酷的考核方式使保险营销员倍感压力。巨大的考核压力让他们一刻也不敢懈怠,这种压力消磨他们对本身职业的热爱之情,工作的快乐指数低,成就感缺少,离职也就无可避免。

6.保险营销员地位模糊保险营销员模糊的地位体现在保险营销员既不是公司的正式员工又不是能够全权公司的人。我国保险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保险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同时,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保险人委托保险人代为办保险业务的,应当与保险人签订委托协议,依法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其他事项。”按照这两条规定,在目前的人制度下,保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民事关系,保险营销员除了销售保险产品、收取保险费,同时根据销售业绩获得佣金(费)之外,与保险公司之间没有其他的关系。二者在法律上是两个独立的、平等的民事主体。所以很多保险公司除了根据营销员的销售业绩支付佣金以外,不会为其提供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保险公司也无权对营销员实施行政管理。另外,严格来讲,作为保险公司或者保险公司的人,委托人即保险公司或者保险公司应当支付人相关费用。然而在实际中,对于餐饮费、车旅费这些展业费用,保险营销员通常是自掏腰包,并没有完整的人身份。保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或者公司之间的关系定位模糊,在展业过程及公司与客户发生纠纷时,保险公司或公司就把保险营销员视作人,但对他们进行限制管理的时候,又把他们看成公司员工。这样的双重管理管理标准常常会使保险营销员无所适从,保险营销员感觉自己好像是公司的人,好像又不是。员工不像员工,人不像人,身份尴尬,这是许多保险营销员的悲哀之一,模糊的身份让他们无法以自己的职业为豪。

二、建立稳定的保险营销团队的对策

1.明确保险营销员地位关系为了保证保险营员明确的归属和在公司地位,可以由政府机构作为第三方中间人,实行保险营销员劳务外包方式,保险公司把保险营销员作为另一种“员工”。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合对营销员进行福利待遇统筹,首先在收入方面确定无责任底薪。如果营销员达不到一定的业绩标准而无法达成一定的收入,则由社保部门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行合理的补充,保险公司承担相应的最低社会保险费用。对与达成业绩要求的营销员,保险公司支付全部责任底薪,同时支付给政府营销员的委托报酬和社保费用,政府则负责提供社会保险。保险公司对保险营销员的职业行为、发展机会等给予充分保证,纠正对营销员的错误认识,增加保险营销职业魅力,推动高素质、高品质、高绩效保险营销职业化人才队伍的建立和发展。

2.创造和谐职业发展空间要达成这样的局面,不仅仅需要保险公司、营销员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监管机构、保险行业协会的积极协调,通过各种方式改善营销员在公众中的形象,树立正确保险观念。进一步树立营销员健康的职业形象,提升社会认可度。第一,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全行业应高度统一,树立保险业良好形象,通过业务咨询、媒体报道、公益活动活动等方式对保险的意义与功用进行宣传;第二、健全、提升客户服务体系,提供高水平、全方位、多角度、高附加值的服务,树立保险公司良好的口碑;第三,提高业务品质、加强诚信教育、塑造营销良好形象。建立营销员信用等级制度,约束营销人员恪守诚信原则,全行业确立统一的信用等级标准、规范展业行为,给营销员建立公开的诚信档案,对优秀营销员进行表彰,通过社会舆论强化保险营销员的诚信行为意识,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作用。

3.完善立体型职员薪酬体系为了建立上支稳定保险营销员队伍,设立恰当薪酬体系制度是必需的。我们觉得合理而有效的薪酬体系是模块式构成的:一是基本保障报酬制,即底薪,每月按一定的标准发放给营销员特别是新进营销员适当薪金,解除保险营销人员生活后顾之忧,给他们以生活安全感,从而提升对公司的忠诚度。二是佣金制(费),可按季发放。主要是按营销员所达成的业绩进行一定比例的提成,这部分应是主要薪金,以体现多劳多得,激发营销员积极展业,从而提升业绩,达到公司与营销员的双赢。三是特殊奖励制度。即公司对卓越的营销员超值奖励,按年发放。另外,各家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部分保险营销员提供商业保险保障,这也是当前多数公司所提供的营销员的福利保障;再是保险公司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协助营销员办理相关社会保险等事宜,切实维护保险营销员利益,加强其归属感。

第3篇

1.在寿险公司中,内勤员工的比例较小,营销员往往人数众多

素质参差不齐,团队流动性大,工作时间不固定,人员都比较有个性。

2.绩效管理缺乏抓手,找不到产生高绩效的方法,造成营销员也无所适从。

同时,在紧张的营销氛围压力下,营销节奏变得紊乱而没有章法,团队被拖得很累,但又没有绩效。造成团队士气低下。

3.管理方式粗放,没有重点。

缺少科学有效的方法,不知道该如何管理,有时管得过宽,管理者变成了“保姆”。有时又把握不好“严格”和“松散”的尺度。没有真正地将管理理念运用到团队中去。

4.营销会议繁长而无效,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有些团队的会议过多,甚至成了营销员离开的原因。团队资源被极大地浪费了。

二、寿险营销管理的本质和特性探讨

从本质上说,营销团队管理就是管理者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带领团队达成绩效目标的过程。营销团队的绩效目标主要体现在销售业绩上,非常容易分解、量化。因此,团队的管理,其实就是目标分解及管理的过程。同时团队目标与个体目标必须高度统一,两者高度结合,才能推动个体进而推动团队达成绩效目标。“每一成员都有不同的贡献,但所有的贡献都必须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的努力必须全都朝着同一方向,他们的贡献必须互相衔接而形成一个整体———没有缺口,没有摩擦,没有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喜欢挑战,每月的收入不确定,因此也更加期望高收入,对于他们来说收入是最大的源动力。所以在团队管理中,最主要最长久的价值导向就是收入。以收入为导向,以方法为抓手,管理其实起到的是所谓剂的作用。团队就能健康发展,从而达成绩效目标。

三、构建高绩效的团队化寿险营销管理模式

(一)寿险营销由个体模式向团队模式的转变

寿险营销在国内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寿险营销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个体为主的销售模式。在个体模式中,个体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富人阶层特别是中产阶层的数量在迅速扩大,大众对寿险产品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冲动消费转为理性消费。加上在个体营销模式中,过度营销和不规范宣传,使得大众对产品导向的销售方式有一定的戒备心理。寿险产品在家庭风险和财务规划中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产品为导向的个体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目前的市场情况。寿险营销将趋向于专业化和综合化,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必然越来越高。管理者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个体能力的模式,更多依靠团队运作来达成目标。关于团队模式,有很多方法,比如联合展业、会议营销、职团开拓等,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笔者不再一一赘述。团队模式有以下三个好处:

1.集中整个团队的力量办大事,弥补个体的不足。

2.团队成员互相帮助,查漏补缺,可以大大促进团队的凝聚力。

3.有效减少客户流失。即使团队成员流失,其他成员也可以及时跟进客户。

(二)高绩效的团队化寿险营销管理模式

1.团队化寿险营销的绩效目标。

寿险业每个月是清零的,也就是说,不管你上个月做了多少业绩,下个月都从零开始。在寿险业,营销员必须时刻保持激情,才能在严格的考核和竞争中生存下来。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团队进行激励,同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采用不同的节奏,是一项非常有难度也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不同的营销阶段、针对不同层次的营销员,所使用的目标及过程分解方法也不同,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举例如下:首先,营销员的目标差别往往很大,这很好理解,因为个体的交际圈、心理预期、销售能力往往差别很大,订出的目标自然也不尽相同。所以,需要制定一个基本的工作准则,不管个体的目标是高是低,这个准则必须达成。这个工作准则同时也是团队管理中的抓手,是管理者必须关注的重点。比如笔者在管理营销团队时,要求营销员每天获得5个转介绍名单,完成3次有效拜访,呼完10个有效拜访电话。这5:3:10,是营销员的工作准则,也是团队管理的抓手。通过这个抓手,让营销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次,通过倒推法,算出营销员每年、每季度和每月的收入目标,然后通过分解过的收入目标,倒推出他所需要达成的保费和保单件数。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作抓手。以上的收入目标,指的是基本的收入构成,包含了工资、佣金以及管理津贴等,称为“基本法利益”。为了更好地激发销售热情,还需制定一系列的额外奖励方案。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方案,又可以给营销员设定目标,然后倒推保费目标。这样通过交错的收入目标,不断激励个体和团队达到更高的高度。这里需要强调,管理者在进行激励和追踪时,必须把控好基本法利益和额外利益之间的关系,切不可本末倒置。大部分情况下,基本法利益要远远大于额外利益,所以首先要关注的是基本法利益。还有一种常用的工作抓手,笔者将它称为排名文化。将绩优人员的成绩放在一起去比较排名。这种方法非常容易激发营销员的荣誉感和存在感,往往能取得比金钱和物质奖励更好的效果。但是笔者发现这种方法要慎用,只能用于加分,不要用这种方法强压,否则容易引起反感或引发挫败感。例如,有些绩优人员已经连续几个月都名列前茅,但这时他们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再用排名去激励的话,未必会起到预想的效果。

2.团队化寿险营销的管理。

笔者认为,所谓管理之道,主要就体现在“管”和“理”上,而且是“理”为主,“管”为辅,也就是说“三分管人,七分带人。”先简单说说“管”。这里说的“管”,主要指约束和规范。《周易》中也曾有这样的描述:“师出以律,否臧凶。”大致意思是说,要用严明的纪律来约束,否则会有凶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团队里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并严格执行。在严格的管理面前,没有特殊,有的只是人人平等和听话照做。管理一定要细,细到方方面面,不允许做规定以外的事。尤其是外勤队伍,人员比较松散,若管得不严,管得不细,就很难达成目标。这就不叫团队,只能叫“团伙”。同时,严格的管理也将带来高度的执行力,团队行动高度一致,就容易形成良好的氛围,从而进入良性循环。所以,管理严格的团队,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整齐划一,纪律严明,政令传达迅速。说完了“管”,再来说说“理”。笔者认为“,理”在管理中,应该也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一层意思是整理、梳理。每个月有多少产能?团队能爆发多大的能量?这些数据,管理者心里要有一本账,这个必须建立在对团队了解的基础上,因此管理者要经常对团队成员和架构资料进行整理,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否则,会不利于团队的健康发展。这要求管理者重视与团队的沟通,只有相互沟通才能建立信任,才能带来团队的稳定与和谐。通过沟通了解团队成员的想法和需求,及时把握团队中出现的状况,第一时间化解团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要想达成有效沟通,就要求管理者做到以下几点:正确调整沟通时的心态,尊重下属,以一个平等的心态去沟通。在沟通中让下属感受到被关心。主动进行沟通,而不是被动的等着下属来沟通。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做到先“说清楚”、然后“听明白”,最后“达共识”。在深入沟通并了解的基础上,管理者需要经常对团队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笔者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绝大多数营销员要么是来赚钱的,要么是想挑战自己,总之出发点都是好的。所以,基于这一点,管理者应该多从鼓励、关心的角度去与营销员沟通。而不是业绩好时就笑脸相迎,一开会就披红戴花地表扬。业绩不好时就横眉冷对,动不动就说一些过激的话刺激他,以为这样能激发员工的销售欲望,殊不知往往适得其反。不但激发不了员工的积极性,反而容易引起团队的不稳定。营销员每天会遇到大量的拒绝,或是公司内部的协调问题,如办公室、仓库、核规法律、财务等部门,这些问题营销员往往无力解决。说得直白一点,在他赚钱的道路上,遇到了他自己解决不了的障碍,又没人帮他解决,于是就会偷懒、抱怨、找借口不上班,甚至跳槽。因此,管理者要经常梳理自己的业务团队,及时为团队排忧解难,疏导障碍。把障碍解除了,营销员自然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工作,谁不想收入高一点呢?第二层意思是“不理”。“不理”是一种高度“,不理”是一种把持力“,不理”是一种气场,“不理”是一种信任。正如“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无为”其实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无为而无不为”。要想做到“不理”,前面有很多功课要做足。一般情况下,营销员的工作弹性非常大,体现在工作时间灵活,区域不固定,每天要面对不同的人群,沟通的话题也丰富多彩。这就决定了,不能像要求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让他们每个细节都一成不变的重复。需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发挥他们的才能。管理者应该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而不是过多地干涉。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做得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第三层意思是“清理”。前面提过,寿险公司每月都清零,同时,寿险公司的基本法考核体系非常严格,稍不留神就会面临降级甚至是脱落。营销员时刻都得保持着“战斗”状态,所承受的压力是相当大的。只有心智和自律性强大的人,才能在这种环境中留存下来。但是总有一部分人在这种竞争中摇摇欲坠,还有一部分人成了“老油条”,这样的人对团队发展并没有太大的贡献,还会极大影响团队发展。这样的人被称为团队的“坏”分子。因此,定期清理这些“坏”分子也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清理工作要主动开展,不要等发现团队中的“坏”分子多到一定程度了,才想起来去清理,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在清理“坏”分子的同时,不断做新员工引进,也就是寿险业常说的组织发展。将组织发展和清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新增的人数要远远大于清理的人数,不断地给团队换血,团队才能不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寿险公司中,业绩和组织发展就像是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只有这两条腿都动起来,团队才能不断地前进和壮大。主动沟通,不断地整理和梳理团队,理顺关系,扫清障碍“;不理”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才能;定期主动清理“坏”分子,持续做组织发展,让团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样,团队管理就会变得合理化。很多危机和瓶颈在出现之前就会被解决,团队就能在波澜不惊之中健康快速的成长。正如彼得•德鲁克说的“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这就是笔者想表达的第四层意思———合理。

3.寿险营销团队管理者的自我提升。

无数的案例证明,一个好的团队最关键靠什么,靠的是管理者。好的管理者除了行政给予的权利外,还要具备很强个人魅力。从某种层面来说,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也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他会为团队找出一条路,让团队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他也会为员工规划一个美好且看得见的职业生涯。要做到这些其实非常不容易。营销团队的管理者首先要具备丰富的一线经验,知道在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方式能够产生业绩,于是他才能够规划。其次是敢于将规划落到实处,这时要冒一定风险的,因为规划的这条路不一定能走得通,如果没走通,则需要承担很大的压力。管理者要走到前面带领大家,坚定地往这条路上走,同时不断地修正方向,即使遇到困难甚至是失败,也不要轻易放弃。个人魅力还表现在,管理者在团队中必须有很高的威信。他在团队中讲过的话是有份量的,他许下的承诺是会兑现的,同时他所要求的,团队成员也会努力去达成,执行是有力的。优秀的管理者会是团队的精神核心,是团队士气的最后一道防线,即使所有的人都放弃了,管理者也决不能放弃,他能在士气低落时鼓舞士气,带领团队从泥沼中走出去。有“威”又有“信”,这样才能算得上是有威信。具备以上特质的管理者,才能有着巨大的号召力,把团队凝聚在一起,同时能不断吸引其他优秀人才加入,团队会越来越大,越做越强。

4.运用会议交流使营销管理模式有效。

寿险公司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会议特别多,业内人士经常开玩笑说:“保险公司的业绩是开会开出来的。”寿险公司的会议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将开会这件事称为“会议经营”。但是一听到开会,营销员就皱眉头。他们会说:天天开会,都没时间跑业务了。表面上看好像是有道理,工作时间、地点、对象都是不确定的,再加上每天那么多的会,还让不让人干了啊?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找出原因:正是因为工作时间、地点、对象不确定,造成管理者对团队的工作状态了解较少。同时,营销员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变化快、新的信息量巨大,所以需要一个专门的时间把团队集中在一起。无疑,会议是最有效率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笔者在文中提到的种种管理手段,很多必须通过会议的方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否则,如同隔空打拳,空使劲但是无用功。所以,寿险营销要想真正实现团队化,会议经营是极为重要的。但是会议必须是有目的性的,必须是有效和高效的。有的管理者为了开会而开会,一开会就跑题,一开始就没有结束,这样不如不开。笔者曾经供职过一家公司,总公司的营销系列会议经常长而无效,有一次甚至从下午五点开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参会人员也知道公司领导的习惯,每人包里都提前准备了几包烟,一边开一边抽,会场烟雾弥漫,睡眼惺忪。会后都无精打采,最后也没开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反倒怨声载道。像这样的会议,其实完全可以不开。笔者认为,要使会议经营变得更加高效并有效,管理者必须转变经营思路,把原本繁长且让人昏昏欲睡的会议,变成一种交流活动,通过会议来让团队会“商”,会“诊”及会“友”。管理者从会议的“主角”变成“组织者”,让团队参与到会议中去,变成会议的主角。这样,团队才能得到提升,成为一个学习型的团队,管理者自身也才能得到提升。同时,不同的会议目的往往不同,管理者往往需要提前准备,并灵活运用各种会议,最终使团队更好地达成绩效目标。综上所述,高绩效的团队化管理模式可以表述如下:以高绩效目标达成作为核心,采用团队运作模式,将绩效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量化,找到有效的抓手进行管理追踪。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团队进行管理,促成团队保持稳定并不断壮大。通过高效而有效的会议交流,贯彻管理者的思想,统一营销节奏并提升团队的执行力。同时,管理者自身也需要提升个人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带领团队往前走。

四、对营销团队管理的几点建议

1.团队管理是一项多层次的工作,它绝对不是单纯的“管“,更多是一个“理”的过程。

对团队梳理、不理、清理,最终达到合理。

2.管理即培训,管理即服务。

管理者要改变思维,多从团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搞清楚团队需要什么,哪一种营销模式更加适合目前的团队。

3.营销节奏可以快而紧张,但不能乱。

管理者绝不可操之过急,随意打乱经营节奏,否则受伤的是团队。

4.将会议经营落到实处,不要为了开会而开会,一开会就变成“一言堂”。

第4篇

一、改革的背景

毕业论文既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综合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项学习任务。同时,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其目的应该是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以及运用理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实际的人才培养环节中却存在着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旅游行业的需要等问题。究其原因,很多院校的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进行改革。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针对这一现象和问题,参照理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思路,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对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改为旅游线路产品设计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

二、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一)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主要的特点是应用。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区别在于,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比重比普通本科院校大,而且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实行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本身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导性,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等培养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以及专业操作技能熟练和外语沟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管理人才。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由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较少,与企业行业接触的机会少。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时出现理论为主,论文选题比较空泛,既没有自己的观点而且毕业论文的实际价值也比较小。而毕业设计则是要求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之时,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习工作经验,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统一,完成自己的线路设计与营销。

(二)满足社会与企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在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中也明确提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旅游企业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急需能够直接参与和适应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在学生毕业之前就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联系,并且自己动手参与整个线路设计与营销过程,既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开拓思维,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更好地锻炼了社会与企业所需的素质与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因为毕业实习监管不严,并没有真正到旅游企业中进行实习,而是找个相关单位在实习鉴定表上盖章了事。由于没有在旅游企业中的实习经历与前期的准备和训练,再加之现在网络资源与报刊杂志的便利,毕业论文写作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形成空泛之说,既无针对性又无实际价值。另外一种是毕业论文的抄袭和拼凑现象较为严重。毕业论文答辩环节主要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就题论题式的提问,学生通常背一背论文就可以应付,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并无太大帮助。毕业设计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这就需要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要完成一条旅游线路产品设计与营销,涉及旅游管理专业所学的旅游市场营销、导游业务、旅游社经营管理、景区管理、旅游资源学等核心理论课程,而且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资料分析团队分工运作,再到整条线路的市场宣传与营销,极大调动了学生的自动性与积极性。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营销能力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提高。

三、改革的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思路

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校企合作单位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的鼎力合作之下,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工作与2012年正式启动。本次毕业设计改革以推动学校教学改革进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与能力,依托校区合作单位,充分发挥学校、企业、教师与学生的优势与能动性,形成产学研相结合一体化形式的思路。要求学生以团队方式运作完成以成都出发至周边2-3日游的旅游线路产品设计与营销方案。所设计的旅游线路产品可是观光旅游线路,也可以是专项旅游线路,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而且要求旅游线路产品应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必须是旅行社常规经营线路以外的产品。

(二)实施方案

1.明确目标,统一认识

对我校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实行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最初很多同学与老师不是很能接受。学生觉得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相比,需要实地考察,花费时间与资金。而且是团队运作方式,协调容易出问题。教师方面,有老师认为毕业论文改设计增加了自己的指导工作任务与难度。因此,在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专门成立了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工作小组,由学校领导、院系领导、企业代表、指导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共同组成。并且与师生进行多次会议与座谈,让大家明确此次改革的目的与意义,统一思想与认识。

2.学生分组,下达任务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64名同学按照8人一组自愿组合的原则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小组长一名,负责该小组线路产品的总体方案。其余小组成员依次负责旅游线路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旅游线路产品的构成要素分析、旅游线路产品的费用核算与市场报价分析、旅游线路产品的旅游行程、旅游线路产品的市场营销方案、旅游线路产品的途中导游词、以及景点导游词。指导教师对自己负责的小组下达具体的设计任务。每位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习工作经历以及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选择任务。

3.实地考察,设计线路

每个小组内部的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围绕以设计成都出发至周边的2-3日的短途旅游线路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旅行经验、实习经验以及相关书籍与网络资源等等,初步拟定出本小组旅游产品线路。然后由组长率队分赴成都周边进行线路的实地考察。在完成实地线路产品踩点、踩线等的实地考察之后,将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然后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分工完成任务,再由小组长提交总体方案。

4.优选线路,统一营销

在8个小组提交定稿以后,学校邀请旅游行业的专家、旅行社的企业家以及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对8条线路根据线路产品的完整性、创新性、可操作性以及市场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和答辩,最后优选出一条旅游线路产品。再根据这条线路产品的营销方案,由64名同学通过我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师大校园旅行社以及校企合作单位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这些平台,共同实施完成该营销方案。

5.组团游览,综合考量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宣传营销结束后,通过师大校园旅行社组团进行游览。而且被选出线路的小组成员具体负责整个旅行团的具体运作与安排,如旅游团的计调工作、导游工作以及市场协调工作等。最后每位同学的毕业设计成绩按照项目评选和营销业绩,以及个人在小组中承担的工作量与任务难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四、改革的启示

第5篇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市场分为高额赢利性版面费市场、非法学术期刊市场、市场、市场、论文荣誉市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昨日介绍,为研究,他们与非法论文中介网站QQ交流,同时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方法统计。2008年6月2日,互联网上中文仅“”一个关键词搜索量超过3.5万次,这是他的研究团队近年网络监控该数据的峰值。

市场最火爆的时候,为何与大学生临近毕业离校几乎同期?沈阳分析,市场的买家中,高校本科、专科毕业生占很大比例。卖家及很多是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数量庞大的本科、专科生买家群体因论文只需提交校方审核答辩,无须发表,因而没算进1180万有需求队伍。但他们无疑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反剽窃软件今年上半年在全国高校大面积推广,抄袭论文风险大增。抑制剽窃论文行为的同时,客观上带来更多买家寻求中介,或直接联系买论文。同时,市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如中介和们承诺论文质量有保障,还保证论文具有原创性,不会被反剽窃软件测出,这些都助推了2009年市场的活跃。

再看看市场。这里,不仅非法期刊买家提交的论文;只要付费,大批正规学术期刊也发表买家从非法网站、中介、处买来的论文。由于市场营销模式更便利,他们赢得更多回头客。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基地,创新孵化

 

一、前言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政府、高校、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大学为平台建设孵化创业基地,培养创业人才,可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对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培养青年人的创新精神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浪潮中,鼓励大学生创业能培养青年人的创新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激情,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高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完善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是创造性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尝试,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它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毕业论文怎么写,以及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帮助初创阶段或刚成立的新创企业成为能够独立运行并健康发展的企业。

我国部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模式上仍处于不成熟阶段。

我国教育部、科技部于 2001 年首批批准成立和认定了15个国家级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按照“政府引导、多元集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实施。安徽省政府设立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对创业孵化基地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并且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由省科技厅、教育厅、中国科技大学等 5 家单位共同投资发起设立合肥国家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主体。

例如:江西财经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2007年9月成立以来,入驻学生企业32家,实现销售收入75万元。作为江西省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孵化出了年营业额达100万元以上的学生企业。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2009年12月18日,浙江某校学生创业实验基地正式启动,该校花园东门部分商铺已开发作为创业基地前两期用房,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免费入驻“学生创业实验基地”。

浙江某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于2009年4月启动,总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经合理规划、布局及分割,共划分了29个房间,其中一间设为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站,由该校和工商局婺城分局共同提供创业指导全程服务,其余均作为学生的创业场所,免费提供给该校学生创业团队使用。

二、现状扫描

(一)良好的运营状况

1.盈利状况

盈利状况良好。在接受调查的项目当中,有9%的项目取得了每月5000元以上高收入的成绩。而且在前三期项目的调查对象中,并无团队属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中”的情况。较多的团队收入属于1000-3000元这个水平。但是处于“无盈利,收支持平”的团队也占了将近27.3%的比例。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前三期的创业项目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项目管理制度基本健全

在接受采访的团队中,100%的项目人员表示店里目前的管理制度基本健全,日常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地开展,但是由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考虑到自身学业等因素,相关的管理条例还需要不断的完善,由此可看到该校学生的工作协调和制度管理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3.资金周转状况良好

资金周转状况属于良好的项目团队占总数的81.80%毕业论文怎么写,说明团队在总体上在资金周转这一方面的工作处理是比较妥当的,剩下的资金周转状况一般的团队表示只是偶尔会出现紧张的状况,但是这个问题通常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4.项目之间交流情况

创新创业基地具有作为企业孵化器的功能,而在培养各个创业团队,将其引进社会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大学生的收集市场信息、资源、并且能够与人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和开拓精神。单是“各扫门前雪”的作风,并不能够达成这个目标,因此,各个项目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是值得我们去调研和探讨的。

5.创业与学业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创业活动,该行为对他们的学业所造成的影响是我们需要调查研究的关键,下图既是项目成员们心目中“创业对自己学业的影响程度”与他们实际的智育成绩之间的关系:在浙江某校创业孵化项目中的队伍成员里,智育成绩保持良好的学生占总数的71.40%。总体的学业成绩是令人满意的。

在班上智育成绩好的同学认为“创业对学业影响不大”的人占总人数的71.40%,而在班上智育成绩一般或者是较差的同学认为“创业对学业影响不大”的人都只占总人数的14.3%。可见,智育成绩不好或者较差的同学会把成绩差的因素归结到受创业的影响中来,而成绩好的同学则不会将创业和学业两者放在一起考虑。盈利状况每月在3000元以上的团队成员的智育成绩都属于较好者,这在所有智育成绩不错的学生当中占有42.9%的比例。

由此说明,项目经营状况好的成员并没有因为创业而影响或耽误学业。项目成员在创业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也是能够兼顾好学业的。

(二)经营困境

1.项目团队组员选择欠妥

因小组成员构成不合理,如同学院同专业的学生组队的情况,导致课时一致,经常无法安排人值班。能够达到每天安排人值班的项目组占总数的54.5%,其余的小组则是属于“偶尔无法开张”和“经常无法开张”的状态。

2.基地场所人气不旺

浙江某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学校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创业精神而为经过选的创业团队免费提供的创业场所(水电费自付),但是由于场地位于丽泽花园(居民住所)附近,人气低,较为冷清,因此,众多项目至今都没有比较充足的客源,宣传工作也难上加难。这个情况对前三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的运营状况多多少少产生了一些影响。

我们了解到,81.8%的项目成员认为“基地人气不旺”的状况对项目运营的影响很大或是有一定影响。仅有18.2%的成员认为该情况对项目的运营状况没有影响,所以增添基地人气也是创业基地建设的内容之一。

3.对创业理解的偏差

在被调查的所有的团队中毕业论文怎么写,100%的经营者都认为学校应该尽量提供业务的机会给他们。而不是考虑去主动联系学校的各个业务主管部门,依靠自身的营销能力和项目竞争力主动地开拓业务生意。并且认为基地人气不旺的状况对项目营业影响很大。这个观念显然与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初衷不相符,学校的意图是通过免费提供创业场所和相应的管理和指导从而培育出“企业家”,而非商店“老板”,坐等生意。我们应该要明白到,创业团队对学校的过于依赖是不利于该项目的成功孵化并走向社会的。

4.自信心欠缺

对于本项目的营销能力和项目竞争力自评的调查当中,有将近一半的团队表现出了自信心欠缺的弱势。在营销能力自评中,占总数46%的团队认为自己项目的营销能力一般,而在项目竞争力自评中,有占总数45.5%的团队认为自己项目的竞争力一般。可见,他们对项目的自信心总体上来说是有所欠缺的。

(三)项目盈利影响因素分析

1.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是团队项目是否盈利以及盈利多少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被访问的所有团队中,成绩最好的两个的项目(每月盈利5000元以上)里德成员都表示曾经参加过创业教育和培训。而对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6个团队中,其中的5个队伍取得了较差的成绩。在“暂时没盈利,收支持平”的盈利状况不理想的3个团队中,其中有两个团队的成员均表示没有接受过创业方面的培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创业教育和培训在创业的实践中起到的作用是直接的而且是影响较大的。

2.营销方式

除了创业教育以及培训的因素,依靠主动开拓业务为经营方式的项目能够获得高收入。在所有团队中,成绩最优异的“每月可盈利5000元以上”的项目都采取的是“主动开拓业务”的经营方式。但是,属于“收支持平”情况的3个项目,也是采用“主动开拓业务”的经营方式,说明这种经营方式的不稳定性。而采取“靠熟人介绍”等保守、常规的经营方式,收入情况则比较稳定,每月的盈利状况均属中等水平。

3.团队成员心理状态

项目需要取得好成绩,团队成员的自信心也是一个有力的助推器。不过,他们的自信心也只是建立在以往成功的经验当中的,所以不难理解,对自身营销能力和项目竞争力信心强的团队往往是取得高收入的项目。而对自己没有自信的团队通常是盈利状况一般或不好的情况。

4.经验总结环节

能够取得好成绩的项目都是对业务经常进行经验总结的团队。

我们可以看到,成绩最好的两个项目都属于“经常召开经验总结会议”的类型。事实也证明了,只有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有助于该项目在营销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偶尔或是很少进行经验总结的项目成绩总是一般。

三、对策试探

(一)有效开展创业教育毕业论文怎么写,培养正确的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业基地是学校为有创业意图的学生建立的一个创办企业提供服务的组织,高校在校园内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应从根本抓起,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从入校起重视创业,把创业作为一个人生选择,而不是因为找工作而去创业,不得已而为之。并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创业,培养正确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鼓励他们创先争优。

大学生有较好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储备,但是还不足以做好创业项目;有实现自我价值迫切需要,但是缺乏实现的条件和能力。有效地开展该校的创业教育不仅是系统地将理论基础传授给创业的大学生们,同时也努力提高创业者创业的品位和技术含量。同时能够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计划性和有效性,增加成功比例。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未来世界的适应,还可以让更多的同学系统地学习掌握创业的理论知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自主创业中来。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二)加大创业基地的资源支持

作为培育“未来企业家”的学校的目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该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提供创业孵化场地和基本办公条件;二是协助孵化企业办理成立公司的相关事宜;三是提供管理咨询、会计、法律等咨询服务等等。

因此,除了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的场所之外,浙江某校在基地建设中可考虑提供培训、管理咨询、项目申报与有关认定、投融资、对外交流等服务。也可聘请相关方面有资深指导经历的老师为专门的创业基地建设指导老师,及时为各项目指点迷津,一同探索师范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之路。

(三)规定项目成员的组成结构

吸收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后为了项目的正常运作,有效解决困扰团队成员的店面值班问题,在选拔创业团队以及项目的时候,应该将团队组员的构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并且有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构成的团队更加具有活力和学习能力,对团队的创业目标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四)开展师生合作新模式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建设途径毕业论文怎么写,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在有指导有计划的实践中来完成。在当前浙江某校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当中的师生互动模式,以老师的构想为主导,学生通过实践事先规划好的方案,在比较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创业行为的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少走弯路,也给教师们一个创业实践的机会,对师大的文化建设也可起到助推作用。

(五)发挥“大学科技园”作用

大学园区普遍聚集了丰富的知识资本,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试验基地,掌握着大量的科技成果。学校也应该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主要作用,即为大学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新技术企业。利用大学的人力、技术等资源,形成市场化的企业孵化器。培育更多有前景、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提高学校人才的创新能力,最后进行企业孵化,推向社会。

师范类大学,也可利用学生“师范技能强”的优势,鼓励学生开办补习班、辅导班等发挥师范技能的项目,这样便可以将专业学习和创业理想兼顾起来。

参考文献:

[1]单晓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策略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7;

[2]张庆祝.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理论初探.辽宁教育研究,2007;

[3]何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战略模式初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4]拳胜刚.创新实践教学.对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需求.当代教育论坛,2005,(1).

第7篇

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是在完成专业大类基础必修、选修课程,以及专业必修课程学习之后,学生选择《零售营销实务》、《网络营销实务》、《物流运营实务》课程模块之一,学习市场营销的专项能力,深入企业相应的职业岗位,或进行零售营销、或进行网络营销、或进行物流运营的实践训练,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营销状况,选定毕业论文题目,理论联系实际完成毕业环节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集中实践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面向职业的模块化的综合实践项目为载体,贯通毕业环节,着重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两次(2011学年/2012学年)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现行的集中实践课程评价并不高①,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内容不连贯、体系不完整、环节不清晰、检测不落实、绩效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学生质疑课程,如集中实践课程模块与理论课程模块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如集中实践课程实施环境与路径的延展和拓宽,如集中实践课程过后接续立项“实务专题”论文等具体问题亟待解决。面对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实施AOL体系,引领市场营销专业集中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创新。AOL是一套规范、完整的学习质量保障系统,其主旨内容包括建立课程理论学习目标和能力养成目标;校准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相符合;设置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与课程目标相匹配;收集、分析、公示课程评价资料,发现课程教与学存在主要问题;拟定课程教学改进方案,持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二、问题解决———集中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市场营销专业秉承AACSB“目标驱动、质量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依托AOL学习质量保障体系,创新集中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为基准建立集中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设置课程学习目标,拟定课程实施方案,开展课程效果评价,保障课程持续进步,从而使集中实践课程教学环节紧扣、教学目标可测、教学绩效显现。其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质量,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

(一)明确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学习目标需要描述该课程所期待的学习成果,当课程结束之时,学生能够知晓达到什么样知识水准、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课程学习目标引领课程学习内容、引发课程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决定课程的评价形式,导向课程的绩效成果。因此,课程学习目标应该是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决定,并将学习目标诠释为可以观测、可以考量课程绩效的评价标准。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其学习目标分解为四个层面:一是了解、熟悉营销职场环境;二是在工作环境中逐渐养成专业素质、练就专业能力;三是凭借素质和能力掌握专项职业技术;四是能够发现工作现场实际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四个层面学习目标表明课程学习的渐进过程,其各自对应的观测点反映课程学习的直接目的。

(二)清晰课程内容、转换课程学习方式和方法

明确课程学习目标之后,需要清晰课程内容,同时变革、转换课程学习方式和方法,使之与学习目标相对应。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学生需要选择专业模块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在工作现场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学院任课教师每周1次组织讨论营销实际问题;企业指导教师每周1天讲授营销专项能力。网络营销课程模块包括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课程内容;物流运营模块包括库存管理、配送中心运营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内容;零售营销课程模块内容包括零售营销、广告学、推销技术学等课程内容。学院任课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工作现场的情况,选取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进行授课,从而形成“边干、边教、边学”的教学模式。

(三)调整课程检测形式与规则

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方法需要检测,即进行课程学习成果的评估。检测形式分为独立检测和非独立检测:课程独立检测形式,即运用标准化的检测形式了解学生知识汲取和能力养成是否具有成效,如会考等。课程非独立检测形式,即根据课程性质,运用特定的检测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在特定领域的理论知识积淀和专业能力积蓄的成果。检测规则一般是设计3-5项课程检测构面,如个人/分组的专题书面报告等,构面不易过多,以免操作的繁杂,针对每一项检测构面,设计3-4个评价等级标准,並加以文字描述。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开始采用学院统一规制的、标准化的书面实践报告形式《学生校外实习手册》进行课程检测,其中设计了三个检测构面:实践过程检测———评价人即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所占成绩比例30%;实践报告检测———评价人即实践课程任课教师,所占总成绩比例30%;实践课程汇报检测———评价人即专业教研室,所占成绩比例40%。

(四)收集、分析课程检测结果

课程检测完成以后,任课教师撰写课程监测分析报告和课程小结,其相关成绩、资料需要送交专业教研室进行讨论,结果提交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学习相关资料的收集是系统的、循环往复的,能够说明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持续进步。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从过往的检测成绩来看,全班学生55人,平均成绩76分,分值呈现正态分布。从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课程评价并不高:学生认为,课业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各成体系、相互脱节,面对职场中错综复杂的营销问题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运用理论架构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随时能够得到任课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师认为,课业的理论教学没有形成贯通脉络,且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缺乏融合;企业认为,课业的实践教学关于综合性、系统性的专业训练相对较少,且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理论架构引领和规划。营销专业教研室对课程进行了反复讨论,学院统一规制的实践课程检测形式适用于经管类各专业,但是对于考量、评估营销专业的课程绩效有些简单和片面,仅凭借《学生校外实习手册》的三个检测构面,不能够充分表明集中实践课程在营销知识学习和营销能力演练的连续和完整特征,难以达到学习目标的四项要求;同时,每个检测构面都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难以清晰佐证课程绩效与成果。因此,需要瞄准课程学习目标,对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组织形式、检测形式等做出改进。

(五)持续改进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持续改进,需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拟定课程持续改进的方案和策略,上报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备案:或调整学习目标,如完善课程学习要求、改进教学文件收集机制、改变课程检测方式等;或调整课程设计,如新增必修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时间、重新规定先修课程等;或调整学习内容与方法,如采用案例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增添教学实验室、应用现代咨询技术扩充学习资源等。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其持续改进的方案和策略:一是规整课程学习目标。强调集中实践课程在专业能力训练方面的综合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学生通过对营销工作现场的体验,对企业营销模式进行观察和认识,为选定实物专题毕业论文奠定基础,为后续的职业生涯创造条件;二是改变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集合专业任课教师成立课程教学团队,在学生深入企业完成课业学习期间,借助网络学堂延伸课程理论教学,即实习过程的疑问、困惑在网络学堂的“讨论版”与专业教师进行对话、沟通;教师针对学生营销实践共同关注的问题,定期公布营销专题,在网络学堂“论坛”进行专题讨论;专业任课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在网络学堂“课程链接”为学生提供营销实践的信息资料,定期公示实物专题论文研究方向,供学生参照;教师借助网络学堂“课程信息”放置学生的课业体会和学习成果,使学生能够及时分享、汲取营销实践经验;三是改进课程检测方式。集中实践课程采用全方位、跟进式、预见性检测形式,设计三个检测构面:课程理论学习检测,即专业任课教师团队针对营销实际问题,共同提出营销专业课程群的“联动大作业”命题,要求学生以课程论文的形式予以完成,每位教师立足本专业课,分别评价论文成绩,评价标准为五个等级,所占课程总成绩比例30%。课程实践学习检测,即包括企业评价,实践指导教师评价,实践日志评价和总结评价,评价标准为五个等级,所占课程总成绩比例30%;课程理论与实践交互学习检测,包括网络学堂“讨论版”栏目实践问题对话次数;“论坛”栏目营销专题发言次数;“课程链接”栏目阅读营销信息资料次数和提交实物专题论文题目的认同度;“课程信息”栏目,展示集中实践课程成果次数及点击率,上述检测内容评价标准为三个等级,所占课程总成绩比例40%。

三、问题反思———集中实践课程教学成果的支撑平台

AOL贯彻与实施的核心精神是绩效责任与持续进步。所谓绩效责任是指课程目标鲜明,所传授的知识与能力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吻合,且详细规划凭借怎样的形式和路径实现目标;所谓持续进步即通过课程检测,考量学生学习成果,提供学生学习信息反馈,调整课程实施方案,制定课程改进策略,持续提升课程质量,且表明给学生带来的深刻影响。市场营销专业集中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持续改进取得了一定成果,学生进步明显、获得校内外的肯定。市场营销专业集中实践课程引用AOL系统解决“教学节点”问题,以营销知识体系为起始、以营销职业背景为依托,整合内容、梳理环节、归纳流程、提炼要素、摸索规律,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一要整合理论课程模块与集中实践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和贯通;二要完善校外实践教学环境,密切“政产学研”合作关系,探索“校企合作”的推进策略及实施路径,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三要以营销职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确定市场营销专业“实务专题”毕业论文的类型和要求,为学生就业疏通路径。为此,即要完善课程教学环境、改善课程教学设施、搭建课程教学支撑平台。

(一)教学资源平台———内外兼修的教学团队

建立一支“二元化”的课程教学团队,即有高学历、双师型的专职教师;又有具备营销理论和营销经验的兼职教师(约占教学团队50%)。教学团队要有明确的改革目标、健全的运行机制,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研究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教学团队强调“复合型”的执教能力,既擅长学科研究,也擅长社会活动,更擅长执教育人,专职教师每人每年至少或承担1项专业纵向课题研究,或承担1项行业委托、政府委托横向课题研究,并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研究题目或毕业论文题目。拥有一支高学历、双师型的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具备营销理论,同时具有营销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才能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管理制度平台———软、硬协调的教学管理机制

创新课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定位教师的作用、职责及其工作业绩的考量形式,确立教师指导实践课程的原则;定位学生的任务、职责及其实践成果的考量形式,细化以小组为单位或者以个人为单位的课程检测标准;定位企业的权限、职责及其合作效果的考量形式,验证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方式和程度。只有持续改进集中实践课程的检测与评价方案,才能显现课程绩效、表现专业责任。

(三)教学环境平台———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依托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及企业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拓宽实践教学领域,协调“政产学研”横向联系,建立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的联动机制:积极接收来自政府、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定向培养,明确毕业生就业方向、疏通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带领学生参与政府部门的委托项目、参与企业营销委托项目,提升营销专业的社会效用。只有通过“政产学研”横向合作,不断开发集中实践课程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实践教学特色,才能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四、研究结论

第8篇

关键词:顾客价值;专题讨论;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105-03

专题讨论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但这种方法需要学生提前阅读大量材料,课堂讨论花费时间也比较长,所以需要教师限定讨论专题的数量,对教材中的内容精挑细选,尽量选择最重要和最能启发学生思考的内容设定专题。

顾客价值也称顾客感知价值,是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国内有学者提出市场营销的实质其实就是创造顾客价值、传播顾客价值和交换顾客价值的社会过程。所以,在讲到顾客价值这一内容时,笔者都会组织班级学生分学习小组进行课堂讨论,以使学生真正掌握顾客价值的内涵,了解该概念在市场营销学中的核心地位,并熟悉增加顾客价值的方法。本文就是笔者总结的组织实施顾客价值专题讨论时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和广大同行进行交流商榷。

一、以往研究回顾

为了解以往国内同行关于顾客价值专题讨论发表过的教研论文情况,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以“篇名”为分类基础,分别用“顾客价值”、“营销教学方法”、“顾客价值讨论”等为关键词进行了搜索,结果发现,截至2016年10月,讨论顾客价值的论文达到3 020篇,讨论营销教学方法的有338篇,而谈到顾客价值讨论的为零。

这些论文中关于顾客价值的论文基本都是讨论顾客价值本身,或者讨论基于顾客价值的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研究,或者讨论基于顾客价值的定价策略、战略定位、品牌塑造等内容的。这些都属于学术研究论文,没有教研论文。而关于营销教学方法的论文基本都是教研论文,但讨论的内容大都是笼统谈市场营销教学方法及其改革创新,或者具体讨论某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多维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沙盘模拟教学法等,稍微有些相关的教研论文是谈关于互动讨论法的教学应用的,如马涛(2014)等的“互动式小组讨论法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刘培红(2014)的“引导讨论法在高校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肖超盛(2011)的“专题讨论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导学作用”、张萍(2007)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初探”等。但这些教研论文也只是概括谈论讨论教学法的,即使在举例中也未提及关于顾客价值讨论如何实施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以专题讨论法为主题,分析顾客价值这一概念如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实施专题讨论是有一定价值的。

二、顾客价值专题讨论的实施

(一)组织过程

关于顾客价值的专题讨论,笔者一般安排在《市场营销学》教学的第二周或者第三周。课程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人数大致相等,一般一个班组成5―7个小组为宜,这样方便控制整体讨论时间。

在课堂讨论之前,教师提前一周布置讨论主题,让学生下去分别阅读顾客价值相关资料;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阅读材料,但不仅限于这些材料。笔者关于顾客价值的讨论一般会让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思考这样三个问题:结合某一企业实际谈谈什么是顾客价值?顾客实际购买的是什么?如何给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目的是让学生认真考虑现实生活中的顾客价值是什么内容,给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有哪些方式。考虑到现在有很多学生都有创业梦想,所以笔者规定学生可以讨论现实的企业,也可以讨论自己拟创立的企业。

课堂讨论时,学生们按照已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都要指定一名组员负责记录讨论结果,还要推选一人负责后面上讲台展示本组讨论结果,各小组组长负责维持讨论秩序。讨论时间30分钟左右。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则在教室内巡视,回答学生疑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抽签决定上场顺序,或由教师指定顺序,各自派人上台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注意倾听并择要记录,并注意随时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以备展示后总结时使用。每个小组学生展示结束后,允许下面的学生就展示中的疑问进行提问,展示学生回答。同时该小组的其他组员也可以协助回答,形成全班讨论的气氛。

所有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讨论结果M行总结陈词,这也是专题讨论的关键点。教师不仅要对展示中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包括结论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还要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最后还要结合讨论结果总结讲解顾客价值理论内容,让学生掌握该理论,并明白如何将现实与该理论结合。为鼓励学生讨论积极性,讨论的内容记录各小组都要上交,教师打分作为平时成绩参考。

(二)课堂讨论结果

笔者2015年在为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学生讲授《市场营销学》时,于第三周组织实施了关于顾客价值的专题讨论。三个讨论问题如前。学生,包括重修的学生,组成了12个互动小组,课堂讨论非常热烈。讨论结束后,笔者按照各小组座次指定他们分别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因为小组众多,无法一一阐述其具体内容,故择其要点和大家进行交流。

1.涉及行业众多,以创业企业为主。学生们讨论涉及的行业有服装生产销售、苹果手机批发、婚庆公司、淘宝店、鞋店、酒店、咖啡店、农家乐、美甲店、家具城、健身馆等。行业种类繁多,但基本都属于服务业,这也比较符合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持续增加的发展趋势。这些企业中,有一些是学生自己已经在做的,如苹果手机批发、开农家乐、开淘宝店;其他大部分都属于小组同学讨论的未来拟创立的企业,也就是创业企业。这说明近些年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议已经深入人心,高校里普遍开设的创业基础课程、创业讲座、SRTP大赛等的确在大学生心中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2.思路比较开阔。学生们的思路非常开阔,经常可以提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也比较好。例如,有两个小组学生都提出要开办婚庆公司。他们提出要在传统的婚庆公司基础上,为服务对象开展一条龙服务。从拍婚纱照到组织婚庆仪式,再到婚后出现婚姻问题时提供情感咨询师;提供不同主题的婚纱,如凤冠霞帔、动漫系列、欧式婚纱等;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为青年人组织婚礼,还包括为中年人组织旅行,为老年人补惊喜等。他们认为,顾客购买的是有形的产品+无形的服务和情感,所以要让顾客到公司后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又如,一个小组讨论的是开淘宝店,但他们提出的模式是与合众网合作,学生只负责在淘宝上开W店,专心做营销,也就是只负责让顾客下订单,而顾客下订单后的产品包装快递及售后服务则全部由合众网执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特长,降低开店风险;网店宣传形式提出可以做淘宝首页广告、微商、QQ分享、注意购后评价、赠代金券、做商家联合、周边促销等。还有一个商议开农家乐的小组,提出除了顾客自己自驾到场外,还可以专车接送,面对那些既想来农家乐又没车的顾客;农家乐提供吃住娱一条龙服务。吃的方面倡导养生和健康,农家乐自己种植无公害蔬菜、果园,为顾客提供自助采摘活动,厨师做地道的农家菜,感兴趣的顾客和小朋友还可以自己动手做菜;住的方面提供不同的主题房间、帐篷,主题设置可以借鉴很多主题酒店的做法;娱乐方面除了提供通常的麻将、纸牌、棋类、垂钓、唱歌、健身之外,还有带小朋友植树、种菜、采摘等农家生活体验;凡带小朋友来的,一开始就送小朋友礼物,以吸引顾客。从以上举的几个小组的例子可以看到,大学生们虽然接触社会还比较少,但正因为如此,也让他们少了很多思想的束缚,往往可以想出很多天马行空般的绝妙创意。而且现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对他们影响也很大,他们已经可以得到足够的资讯支持创业梦想。

3.有无实践经验影响较大。前面分析中提到有些小组中有同学已经在开淘宝店、在做手机批发,或者家里开的有农家乐,这些同学因为已经有了一定实践经验,所以在汇报讨论结果时往往比其他小组同学更注重细节,提出的想法操作性更强。例如,讨论苹果手机批发的小组在汇报时,就提出了很实际可行的八条结论:保证手机质量;顾客可选多种支付方式;在大学中请大学教师代言,做一些宣传活动;定期举行促销活动;物流用顺丰快递,既快捷又提高了品牌形象;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如免费换机、实行产品联保;根据季节、购买对象进行价格浮动;为顾客提供使用指导。准备开美甲店的小组也提出七条措施:控制成本,提供更多样式选择;注重美甲安全;情感营销,例如通过会员制双倍积分;提供和美甲互补的产品,如咖啡、甜点;塑造优美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塑造准确的品牌定位,制定合理价格;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而没有实践经验的通常提出的建议就比较空泛。例如,准备开鞋店的小组就只提出塑造良好环境、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的系统服务、价格更低这样三条比较大众化的建议。

4.注重原创性和品牌建设。虽然学生们提出的创业想法大都是产品销售或提供服务,但很多小组都提到了生产自己的产品和塑造自己的品牌的想法。例如,服装销售小组提出创业之初主要是销售别人的服装,但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要建立自己的设计师队伍,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并且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婚庆公司、家具城、酒店、农家乐等小组也都提出了提供一条龙服务,打通上下游价值链,塑造自己品牌的设想。这说明学生们对互联网时代品牌对营销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且模糊地了解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是整条价值链的竞争,只有打通整个价值链,为顾客提供系统服务,才能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获得竞争优势。

在各小组汇报完毕后,笔者先对各小组的想法给予肯定,并逐个评价了他们创意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也趁机提出了自己对一些小组创意的意见。例如,婚庆公司可以再向上游延伸,加入婚介的服务内容,提供从邂逅、恋爱、结婚直到婚后、银婚金婚纪念庆典等一体化服务,打造婚庆专家的企业名片。最后,笔者还结合顾客让渡价值模型,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增加顾客总价值,降低顾客总成本。增加顾客总价值可以从增加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出发,降低顾客总成本可以从降低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神成本出发。讲述这些内容时都具体结合刚才小组讨论中的具体例子。这样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顾客价值的概念,而且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增加顾客价值的方法,并能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去,从而达到了该讲内容的教学目的。

三、实施问题及未来展望

(一)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组织顾客价值专题讨论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与广大同行交流。

1.创意的落实考虑不足。和学生的阅历和实践经验有关,一些小组的创意很不错,但往往不够具体,操作性方面落不到实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除了鼓励学生多参加企业实践外,还可以通过督促学生增加讨论前的阅读量,将创业想法和SRTP、挑战杯、营销大赛等结合起来,以赛代练,多思考创业想法,增加其可行性。

2.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讨论时,总会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在积极参与讨论,但总会有个别学生在玩手机或做其他事情,对讨论并不积极。因为讨论和上台发言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所以这些学生“搭便车”并不会受到什么惩罚。这虽然主要影响的是学生自己,但也多少会影响到讨论气氛。笔者认为,可以考虑老师巡视时做专门记录,在发言提问阶段专门点名让这些学生回答问题,用外力迫使他们参与。一旦形成习惯,这种不愿参与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3.小组过多,评论不够深入。这也是本次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因为这次班级人数较多,而且还有很多重修的学生。本班学生已经组织了8个小组,重修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又自己组成了4个小组,从而造成小组过多的问题。小组多了,虽然讨论内容可能更多样化,但每个小组汇报的时间就受到限制,汇报不够深入。教师评价时也无法更加深入全面评价每个小组。这是后期需要注意的,所以建议5―7个小组为宜。

(二)未硎凳雇

对于以后如何组织类似的专题讨论,笔者也有一些想法。

1.借助团队游戏,培养团队精神。专题讨论因为要组成互动小组,每个小组其实都是一个团队。如果仅仅只是进行课堂讨论,很难培养出团队精神,所以笔者考虑可以借助于现在比较流行的拓展训练、团队游戏的形式,让每个小组给自己起个响亮的名字,每次讨论前组织开展一些小的团队游戏,让学生对小组形成认同感。这样做可以一箭双雕,既能更有效地开展专题讨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学生以后步入职场提前做好准备。

2.创业企业常态化。以前一般每次专题讨论学生都会针对讨论专题设想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企业。这样讨论虽然也有一定效果,但因为讨论的企业变来变去,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印象并不深刻,所以笔者设想可以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一开始让学生组成小组时,指导学生直接组建公司,小组中每个同学都在公司中担任不同职务。在课程后续每个专题讨论时,都以该公司为讨论主体,例如讨论该公司的营销环境、该公司的顾客价值、该公司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等。这样整个课程结束时,学生对这个创业公司的各方面思考将比较全面,即使以该公司为例参加挑战杯或者营销大赛,或者直接创业,都将会有更大的成功机会。学生对如何分析企业营销环境和制定营销战略和策略的考虑也将更贴近企业实际。

参考文献:

[1] 肖超盛.专题讨论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导学作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2):102-104.

[2] 张萍.“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经济市场,2007,(7):180-181.

[3] 马涛,李玉明,方成民.互动式小组讨论法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4,(10):127-129.

[4] 刘培红.引导讨论法在高校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4,(11):71,86.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ustomer value subject discussion

FAN Xin-he,ZHAO Hong-bo

(Business college,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China)

第9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习团队

1、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中指出,要不断探索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主动、双向、探索以及合作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团队是培养这四项能力十分有效的途径。

2、学习团队概述

2.1学习团队的特征

学习团队是由目标一致和能够进行知识共享的人群在一起组成的学习团体。首先,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一致。团队的目标是有每一个人目标综合起来的结果,因此,个人目标是无法否定和抹杀的。但是,如果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契合,那么团队的学习能力将会提升,同时团队之间人员信息共享式学习团队的基础。其次,学习团队能够促进个人成长,学习团队的成员是独立而统一的个体,成员能够发挥自助能动性,发挥自身特长形成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成员的目标是团队目标的分支,因此,成员在实现个人目标的时候,对团体目标进行了整合。最后,学习团队带动力和影响力更大。学习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每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成员发挥自身作用,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有一个质变化,在抵抗外来威胁的能力增强。

2.2影响学习团队效果的因素

2.2.1组织管理

一个团队的形成需要管理者,形成之后需要进行组织与培训。通常管理团队的领导者由轮岗和竞争的模式。轮岗是学习团队成员轮流担当团队的领导者,这种方式注重到了团队人员价值的公平对待;竞争模式是学习团队成员有意成为领导者进行公开选举来实现。总之,团队的组织管理水平,决定了团队学习效果。

2.2.2团队因素

学习团队文化和价值观,团队凝聚力和团队信念等构成了团队因素的主要部分。因此,团队因素是团队长期发展沉淀的结果。

2.2.3个体因素

个体是构成学习团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个体的行为和能力的变化,对团队整体的影响是明显的,例如,团队人员离开或者新人员加入等。

3、市场营销学生学习团队构建

3.1学习团队的组建

组建学习团队可以是市场营销专业本专业学生内部组建成一个学习团队,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与物流管理、产品设计等专业学生共同组建。两种组建方式有个各自的有点,从团队成长和发展角度来看,市场营销与物流管理、产品设计等专业学生共同组建成学习团队,效果明显。学习团队人数一般为5-10左右最为适宜。学习团队首先由学生自由组合,通过完成老师下达的团队协作任务,通过指导老师对团队协作任务完成过程中各位学生的表现情况来进行团队能力定位的指导。最后,学习团队对初次团队协作任务完成情况的好坏进行自评,并且每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总结,并且开展深入的讨论。

3.2学习团队的运行

学习团队运行之后的日常管理通常有自助管理和老师监督管理,就职业教育体系而言,老师监督管理的效果应当优于自助管理。同时团队自助管理需要建立内部的管理制度,每个成员坚决执行共同制定的学习、生活制度,每个成员之间相互提醒和监督。学习团队进行团队学习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校园资源来职称,例如一定空间的活动室,团队学习时间,团队交流等。市场营销是需要跟现实社会紧密结合的专业,因此,团队学习更多的与社会相联系。学习团队运行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此时,学习团队抵抗风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学习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和团队力量。

3.3学习团队的激励

学习团队在运行过程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如果能够很好地解决,就能够增强学习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提高了团队竞争力。学习团队的名称,学习团队处理问题的方式,学习团队对个体学习能力的提高作用等,都是学习团队的激励方式。从物质方面,成员贡献出一定的物质资源,对团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个体进行建立个,从精神方面,团队共同取得的成果,在进行发言总结和代表领奖时,可以采取精神激励的方式。

3.4学习团队的考核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习团队的考核,分为内部考核和外部考核。其中,内部考核时内部成员根据团队成长特点,团队取得的成果进行周期性的考核,按照团队自助管理制度来提出奖惩和改进措施。外部考核,是基于教师和学校层面的考核,市场营销专业学习团队的建立,学校和专业会定期进行资金补助和提供一定的资源,通过学校的相关固定,让学习团队整理总结学习效果和团队成果,来评估团队对资金的利用和团队价值,这样通过竞争的方式,能够让不同的团队认识自身与其他团队的差距,从而持续改进。

4、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习团队行为引导

4.1组织制度引导

在团队构建之初,必须设计较为合理的制度以便对团队行为进行规范。传统的学习团队是由小组自行安排发言人,尽管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得小组在这个指标上的得分比较高,但在各小组中只有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锻炼,而能力较差或胆子较小的学生没有得到锻炼,逐渐在团队合作过程中被边缘化,产生“社会堕化”现象。为此,制定严格的组织制度,让每个成员都能够参与到社会市场营销专业学习团队的发展和建设当中,让每个人的声音能够体现出来,例如,集体讨论的时候,必须每个人都出谋划策,在集体出行时,应当步调一致,不应当有违反团队组织制度的行为出现,在外树立良好的团队形象。

4.2先锋模范引导

在众多的学习团队当中,肯定有好坏之分。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挖掘典型事例来开展先锋模范学习活动。引导学习团队,学习先锋模范团队的团队文化,学习成员之间关系处理方式,学习成员之间价值理念的融合,学习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另外,通过真实的事例来引导学习团队进行自我更正,对后进成员进行教育和引导以保证团队整体的和谐与完整。

4.3竞赛比拼引导

职业教育体系的市场营销培养人才需要时全面且综合的。同时,他们年龄一般都较小,因此,通过竞赛比拼的活动激发他们内心的热情,设置较高的奖项是必要的。例如,开展“营销一条街”、“ERP沙盘比赛”、“营销案例大赛”和“管理案例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销一条街”是以项目课程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是“项目为主、理论为辅、案例为补、实践为总”教学思路的总结,参加对象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主,在进行模拟公司组建、机会分析、定位及营销策划之后形成一份完整的营销策划方案。

4.4毕业就业引导

市场营销团队一旦建立起来,其创造力是惊人的,因此,学习团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创造出的营销成果,能够对今后的毕业和就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毕业方面,对毕业论文写作和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在毕业环节,学习团队可以通过团队能力来进行合作创业,或者以团队的形式向企业发出职位申请,并且具有较高的薪酬议价优势。

5、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越来越快的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习团队建设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团队的创造力的良好途径。这同时也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以团队的风险抵御能力来抵抗市场多样变化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第10篇

在我看来,如果要把豫酒企业比作一个班集体的话,那么仰韶就是豫酒里的“三好学生”,归纳起来就是“品质好、模式好、团队好”,这“三个好”不仅促进了仰韶酒业近年来的快速崛起,还帮助仰韶重塑了行业地位。

品质好,为豫酒代言

从九种粮食衍变到一瓶美酒,看似只需时间来催生的化学反应,其实蕴含着传承与创新的奥秘。对于酒企来说,不仅要满足消费者关心的品质要求,在口感味蕾、风格创新等方面,也需要付出非常多的智慧和努力。

在豫酒板块里,提到仰韶,很自然地就能让人联想到“工匠精神”。其董事长侯建光不仅是中国白酒工艺大师,还是国家级白酒评委,是我国最懂酒的董事长;其旗下大单品彩陶坊融7000年仰韶文化于一身,品质卓越,风靡中原,是河南中高端白酒第一品牌。

我们酒业协会在做客情招待时,用得最多的就是仰韶彩陶坊酒。2008年以来,彩陶坊在河南上市已有8年,然而我们从未听到过任何有关其酒质的负面评价。反而,在豫商界与豫媒圈里,我们听到最多的反馈是“这个酒好喝、不上头、醒酒快”。我认为,这些消费者的真实评价,就是对仰韶人匠心酿酒的最大褒赞。

在我看来,仰韶彩陶坊的巨大成功,首先就是其品质的成功,是其为品质而科研攻关的成功。自江南大学酿酒研究中心、河南博士后研发基地先后落户仰韶后,我曾多次受邀前往渑池仰韶酒厂参加各种活动。在我的印象里,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宋书玉、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等国内著名白酒专家已然成了酒厂的常客,白酒的创新与科研在这里拥有肥沃的土壤、浓厚的氛围。

通过联合国内一线的白酒科研机构,仰韶酒业创造了“陶泥发酵、陶甑蒸馏、陶坛储存、陶瓶盛装”的四陶工艺,由此酿造出来的彩陶坊酒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定,成为中国白酒的第13种香型――中华陶融型白酒,结束了豫酒无独立自主香型的局面,开创了豫酒品质营销、品类营销、风格营销的新时代。

同时,注重品质、匠心科研,更使仰韶酒业在品质层面展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并先后获得省内外品质荣誉数十项。其中,《仰韶超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变化的初步分析》论文曾被授予“中国酒业协会科技进步优秀论文奖”,填补了豫酒空白。

我认为,仰韶酒业近年来所倡导的品质改革,不仅为仰韶系列酒提供了强有力的品质保障,而且大大加强了河南酒企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实力,这也必将推动河南白酒产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模式好,连续5年逆势增长

除了品质卓越之外,彩陶坊酒的市场表现也颇为强劲,2012年~2016年曾连续5年逆势增长,成就了其独树一帜的“彩陶坊现象”,并被众多行业资深专家引为经典案例进行剖析解读。

我认为这种市场的成功,一方面是由于仰韶迎合了现在行业转型的大趋势,并从目前众多处于上升阶段的企业中脱颖而出,成长为当代中国酒企的标杆性企业;而另一方面关键则在于仰韶能够审时度势、对症下药,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营销之路,即“阿米巴模式”。

仰韶酒业“阿米巴模式”亮点主要体现在营销团队具备独立作战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快速复制能力。其中,每个环节都设计得恰如其分,能够充分调动各环节的销售积极性,这给予了仰韶酒业市场崛起的强大动力。

几年来,通过“阿米巴模式”运作,仰韶酒业已与经销商、阿米巴伙伴共同发力,相互联动,快速启动市场,快速覆盖终端,快速营造氛围,快速获得效益,从而实现了厂商共赢、跨越发展的终极目标。

这中间,“阿米巴模式”的灵活运用及会议营销、婚庆营销等的实施,更是为仰韶积累起了庞大的优质客户群体,成了仰韶壮大起来的重要基数,更使彩陶坊酒的市场份额得以不断提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仰韶独家并且长期开展的“你喝酒,我代驾”和“工业游”等多个营销活动,将商业营销与公益活动进行了巧妙结合,既让消费者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也让仰韶品牌进一步深入人心。

另外,在一些重要的商务及上,总能看到仰韶酒的身影,这与仰韶酒业深度而走心的营销理念更是分不开的。

团队好,铸就品牌活力

显而易见,目前在河南的酒企中,仰韶酒业是最活跃的,也是成长最快的,能活跃才说明在进步,有M步说明才有未来。近几年,仰韶酒业频频占据主流媒体显著的位置和版面。

从在洛阳独家举办“仰韶彩陶坊百万助学”活动,到在郑州独家承办“2016中国酒业协会国家级白酒评委年会”,再到每年中秋与新春旺季时的数十场订货会等,仰韶营销团队所凸显出来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都令人刮目相看。

国际著名导演陈凯歌、著名演唱家阎维文在参加了仰韶主办的活动后,就曾对仰韶营销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陈凯歌导演曾盛赞“仰韶的营销团队灵活性强,执行力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仰韶的营销团队是具有非常大的朝气与活力的。

我认为,品牌决定于市场,而市场决定于团队,团队决定于企业文化。与其他酒厂最大的不同点是,仰韶营销公司拥有稳定的核心层。仰韶营销团队成员虽然都来自五湖四海,但10多年来核心高层没有一例掉队的现象,这体现出了仰韶营销团队对公司具有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

《周易・系辞上》曾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句话放在仰韶更是恰如其分。近年来,在仰韶团队的努力下,仰韶的各区域市场份额节节攀升,各种品牌营销活动有声有色,企业不仅取得了快速发展,而且还极有力地提升了豫酒形象。

第11篇

由于受到办学母体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即独立学院)仍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特色和生源特点,未能很好地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上基本上也是沿用母体学校的设计,集中体现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上。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上存在问题及分析

如前所述,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比较重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际办学情况,沿用办学母体学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及不足。

1.1 课程体系偏理论化。笔者梳理过笔者学校及其他兄弟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偏理论化,在西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更明显些。即使在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偏理论化依然存在,比如广告学、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上会偏向理论化些,学生的实践效果很难进行有效评价。

1.2 课程体系未更多考虑到专业实际应用。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对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即操作应用。因此需要从学生从事营销工作的第一线需要的专业操作需求出发来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托母体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相对忽视了母体高校的研究型特点及生源素质较高等特性,课程体系上对接专业一线操作上存在不足。

1.3 课程体系中专业实践课程比例不足。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纷纷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但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和理论教学连贯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浙江省为例,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总学时占到总教学量的30%~35%,但专业课程的实践总学时所占总教学量的比例仅为5%~10%,不能充分体现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与亮点。

要解决以上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前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需要实践什么”,即要明确实践目标,进而将其有效分解,最终形成实践动手能力体系,并紧密结合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去。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策

基于以上思考,本论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2.1 优化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在设置上要进一步优化。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及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现有偏理论化的课程进行有效剔除,例如将《企业战略课程》从专业必修课中划出来,但可以作为选修课开出来。

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例如学校所在区域,学校现有师资的特点及学校的经费投入等。比如处在江浙、广东发达区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有较多的企业实践机会和资源,而处在广西、贵州等区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方面资源不足,可以开出的实践课程应该有所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因为没有编制等原因,对优秀的人才缺乏吸引力等,开出的实践课程也必须跟现有师资结合起来,做能做好的事情,这样实践教学的效果才能更好;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也不相同,如在实践教学硬件、软件及资金投入是有很大差异的,能开展的实践教学课程也就不能完全一样。

笔者学校也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具体如下图。

图1  结合市场营销专业能力需求部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2 合理安排实践课程学时。实践教学的课程确定下来后,需要对各实践课程进行课时的合理安排,要在普遍顾及的情况下突出重点,需要考虑到学校的条件、师资现状等。

笔者学校相对远离市区,因此对能够在校园内部及周边开展的实践教学课程就相对安排多些课时,例如《推销学课程实验》及《推销学实训》等的课时安排分别达到16课时和2周,暑期生产实习因为可以统一安排,加上暑期时间较长,也是安排了3周的实践课时。

2.3 完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要进一步完善。从课程地点、课程具体对象和课程要求上进行完善,不能像之前那样随便找个经典的教学案例,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分析讨论的模式,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应该设变成“走出去”的模式,把课程的上课地点从课堂变成社会大讲堂,具体内容上需要结合学校等特点,比如《推销学实训》课程安排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校园摆摊,进行摊位销售,在具体产品上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调查,同时结合学校后勤超市货品进行销售产品确定等内容。

2.4 加强课程考核。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是一个更需要创新的思考。如有些课程是小组团队合作,如何更好界定每位同学的成绩,这就需要引入竞争等因素。比如团队领导通过竞聘,他的成绩系数是1.5,这意味着如果团队业绩好,团队领导的考核分数要比团队成员会高,反过来团队业绩不佳,团队领导的考核分数要比团队成员低,同时引入过程考核,针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展示,并做好档案管理等。

第12篇

由于受到办学母体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即独立学院)仍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特色和生源特点,未能很好地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上基本上也是沿用母体学校的设计,集中体现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上。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上存在问题及分析

如前所述,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比较重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际办学情况,沿用办学母体学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及不足。

1.1 课程体系偏理论化。笔者梳理过笔者学校及其他兄弟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偏理论化,在西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更明显些。即使在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偏理论化依然存在,比如广告学、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上会偏向理论化些,学生的实践效果很难进行有效评价。

1.2 课程体系未更多考虑到专业实际应用。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对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即操作应用。因此需要从学生从事营销工作的第一线需要的专业操作需求出发来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托母体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相对忽视了母体高校的研究型特点及生源素质较高等特性,课程体系上对接专业一线操作上存在不足。

1.3 课程体系中专业实践课程比例不足。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纷纷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但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和理论教学连贯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浙江省为例,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总学时占到总教学量的30%~35%,但专业课程的实践总学时所占总教学量的比例仅为5%~10%,不能充分体现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与亮点。

要解决以上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前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需要实践什么”,即要明确实践目标,进而将其有效分解,最终形成实践动手能力体系,并紧密结合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去。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策

基于以上思考,本论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2.1 优化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在设置上要进一步优化。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及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现有偏理论化的课程进行有效剔除,例如将《企业战略课程》从专业必修课中划出来,但可以作为选修课开出来。

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例如学校所在区域,学校现有师资的特点及学校的经费投入等。比如处在江浙、广东发达区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有较多的企业实践机会和资源,而处在广西、贵州等区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方面资源不足,可以开出的实践课程应该有所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因为没有编制等原因,对优秀的人才缺乏吸引力等,开出的实践课程也必须跟现有师资结合起来,做能做好的事情,这样实践教学的效果才能更好;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也不相同,如在实践教学硬件、软件及资金投入是有很大差异的,能开展的实践教学课程也就不能完全一样。

笔者学校也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具体如下图。

图1 结合市场营销专业能力需求部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2 合理安排实践课程学时。实践教学的课程确定下来后,需要对各实践课程进行课时的合理安排,要在普遍顾及的情况下突出重点,需要考虑到学校的条件、师资现状等。

笔者学校相对远离市区,因此对能够在校园内部及周边开展的实践教学课程就相对安排多些课时,例如《推销学课程实验》及《推销学实训》等的课时安排分别达到16课时和2周,暑期生产实习因为可以统一安排,加上暑期时间较长,也是安排了3周的实践课时。

2.3 完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要进一步完善。从课程地点、课程具体对象和课程要求上进行完善,不能像之前那样随便找个经典的教学案例,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分析讨论的模式,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应该设变成“走出去”的模式,把课程的上课地点从课堂变成社会大讲堂,具体内容上需要结合学校等特点,比如《推销学实训》课程安排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校园摆摊,进行摊位销售,在具体产品上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调查,同时结合学校后勤超市货品进行销售产品确定等内容。

2.4 加强课程考核。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是一个更需要创新的思考。如有些课程是小组团队合作,如何更好界定每位同学的成绩,这就需要引入竞争等因素。比如团队领导通过竞聘,他的成绩系数是1.5,这意味着如果团队业绩好,团队领导的考核分数要比团队成员会高,反过来团队业绩不佳,团队领导的考核分数要比团队成员低,同时引入过程考核,针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展示,并做好档案管理等。

第13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能力,营销实训,实践创新

1、我校营销实训的研究背景

当前高职教育理念日新月异,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各类人才培养模式层出不穷,各个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的探讨,在实践性教学改革上明确了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的理念。

目前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规模壮大,省内的各类中小型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企业对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沟通能力的营销专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多。结合企业需求,我校营销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大胆改革,设计和进行的营销技能实训模块、购物节实战演练和求职礼仪实训模块,推广普及学生营销技能训练项目,实施模块实训教学的操作,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自信心等方面。

2、我校营销实训的成果

我校目前的营销实训内容一是教学计划中的营销技能实训体系与校内礼仪实训。商务礼仪训练与指导实践教学在营销专业进行了五年,约300学时,反映效果良好,已经成为我校营销专业的一大亮点。

营销技能实训体系包括两大部分:第一是营销心理实训,设置1周,每周30学时。第二是营销技能拓展实训,设置1-2周,每周30学时。该实训体系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各模块之间具有系统性,也具有相对独立性,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完成,确保实训教学的有效和长期性。实训人数和学时及作品情况见下表。

营销心理实训与技能实训运用汇总表

班级

实训

人数

心理

实训

技能

实训

指导

教师

实训

学时

参赛项目

营销02

2个班,86人

1周

1周

4

25

4组作品参加浙江省多媒体作品比赛,二等奖1个。

营销03

2个班,78人

1周

1周

6

50

1组作品参加浙江省多媒体作品比赛,2组作品参加省挑战杯作品比赛,3个学生参加广告设计大赛。

营销04

2个班,84人

1周

1周

6

50

2组作品参加浙江省挑战杯作品比赛,2个学生参加亚龙杯广告设计大赛。

营销05

2个班,66人

1周

1周

2

25

1组作品参加浙江省挑战杯作品比赛,1个学生参加广告设计大赛,3个学生参加营销技能大赛,获得团体第二。

营销06

2个班,80人

1周

2周

4

第14篇

[论文摘要]阐述激励对企业营销员工所起的作用及其所处地位,结合需求理论并分析不同的行业特征,探讨如何在企业营销团队管理实践中建立形式多样、结构多元的科学的差异化复合激励机制,科学而艺术地实施有效的、持续的激励,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创造出系统整体的出色业绩,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

目前,我国企业正面临着营销员工流失的严峻挑战。营销员工一旦流失,便会给企业带来很大影响,不仅仅是影响企业局部的管理,带走企业的信息、用户和市场,还会造成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除此之外整个营销团队也会因此不稳定,甚至于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思索,如何才能尽可能地减少企业的损失进而避免营销人才流失的产生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一、营销员工激励的重要性

(一)营销员工所处地位

营销员工是企业内部掌握着一定销售技能并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员,他们所承担的“交换”职能同时也确定了他们在企业中是担负着重要职责的一个群体,在整个企业中是属于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关注的那部分人。

(二)激励的重要性

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设计一定的中介机制,使个人与组织的目标最大限度地达到一致,让他们能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其人力资源,在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证明,员工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他的个人能力只发挥了20%,而在开发和激励之后,他的潜能会发挥到80%。这意味着只要员工受到充分的激励,你的组织在不增加一个人,不增加一件设备的情况下,组织的整体绩效就可以提高四倍。有无激励,用什么样的方式激励,对人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如何针对营销员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已经成为困扰当今企业的最大问题了。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差异化激励这个办法。

二、我国企业营销员工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激励机制现状,形势堪忧。再加上外资企业的竞争,营销人才的流失是意料中之事。为了缓解人才流失的现象,本文对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激励机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1、绩效评价指标选择过于单一。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考虑营销人才时还是以个人销售额即工作绩效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然而,多半企业忽视了自身的客观条件对营销人员的制约,在营销人员业绩不佳时,通常就会将责任都归结于营销人员自身能力的不足。所以说,绩效考评指标的单一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激励机制与个人真实才干的匹配,也影响了员工的积极能动性,从而间接地使得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整个团队的凝聚力降低。

2、绩效考评结果不能及时地反馈,缺乏客观和公正性。我国部分企业目前的绩效评价系统评价往往缺乏客观、公正,有些虽然定期绩效考核却往往趋于形式化。这就造成了高绩效员工(并非是搞销售业绩的员工)或者说高付出员工无法获得高激励。此外,企业为了缓和矛盾,有时会采取保密考评结果的做法。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达到促进营销人员积极性的目的,而且会使很多企业营销骨干产生更多的不满,更有甚者,当其不满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同时公司又不采取任何措施时,便会跳槽,就这样造成了营销人才的流失。

(二)缺乏差异化的薪酬设计

1、薪酬构成上长期的激励性因素少,缺乏长期激励作用。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都采取底薪+提成的方式,营销员工每完成一项一定数额的销售项目便会得到相应部分的提成。激励方式显得相当短期化,这样就更容易使营销员工认为自己是在孤军奋战,而非团队协作,使得原本就易单打独斗的营销团队更加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对怎样使得营销员工,特别是营销骨干更容易产生跳槽的情绪,一旦遇到有其他企业或另谋发展的机会,员工就会流失。

2、企业对团队的激励不够重视,员工缺乏凝聚力。当前,由于处在社会变轨时期,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就业渠道的拓宽,使得营销员工对企业、团队的忠诚逐渐转移到对自己的专业的忠诚上来。他们中的一部分认为企业只是发挥其专业优势的平台。他们更关心的是个人在专业领域取得的进步以及个人价值的回报。因此,在营销团队中出现了大量的“跳槽”现象,只要认为企业稍有对不起的地方,就会“离企出走”,所以建立团队奖励计划是相当有必要的。

(三)激励方式不恰当,没有设计员工需要的福利制度,体现不出员工的差异化需求

我国企业的很多管理者都会认为薪酬越高、待遇越好就越能吸引人、稳定人。但是,事实却证明了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高薪或许在有些时候能够吸引人才,但是它只是一个保健因素,往往对员工并不能达到一个理想激励效果,甚至间接造成企业许多优秀的员工的流失。由此可见,企业的激励方式应当更趋于多元化,而不是仅仅采用薪金这种单一的激励方式。

三、一种新的解决之道──差异化激励方法

(一)对主干员工和普通员工区别对待

根据公平理论,员工会将自己报酬与付出的比值与其他员工报酬与支出比值相对照,如果两个比值相等,他们认为是公平的,否则,认为是不公平的。相较于普通员工,营销骨干付出较多,相应的获得报酬也应当较多,他们才会认为是公平的。对于骨干员工,适当的额外福利以及津贴对于他们的稳定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办一些奖品丰厚的员工活动、旅游休假、集体休闲聚会,甚至可以多一些员工家属的福利保障等等。

(二)不同组织,不同地位,不同激励

激励的方式,除了因个人而异之外,还要与组织类型相匹配。即使性质相同的组织,激励方式也非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他们根据组织目标、组织形式等要素的不同,可划分为多种类型,类型各异的各种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存在差异,各种激励因素对它们产生的影响力也必然存在差异。这就要求不同类型的组织根据影响力的大小选择差异化的激励因素,涉及适合该企业的激励方案。

因此,我们要注意的是,实行差异化激励应当是要建立在普遍激励基础上的“差异化”,应当以“公平”为前提,抓住时机追求实效性与互动性。激励机制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组织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崔霞.企业营销人员薪酬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4.(12).

[2]刘昕.薪酬管理[J].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1).

[3]李柏洲.论企业中的精神激励[J].学术交流.2002.(2).

[4]杨蓉.人力资源管理[J].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芮明杰.管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方振邦.绩效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3-44.

第15篇

论文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的规律性的内在要求,是发展重点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淄博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依托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契机,坚持“崇尚实践精神、铸就技术品质、立足区域经济、培养职业人才”办学理念,以岗位功能为目标,致力培养区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高级销售代表和营销主管,通过三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实施“实践主导、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解决培养目标定位和达成培养目标的途径和载体两个关键问题上取得了一定实效。

“实践主导、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需求为起点,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处于边学习、边工作的状态;是在不突破现有学制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与工作实践的交替循环;是依据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在不同教育阶段构建对应实践环节,按照每个生产实践环节的要求,统筹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对接企业、对接岗位、对接技能,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性和适用性。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高职教育本质特征,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 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核心目标,坚持“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根本出发点,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贯穿“实践主导、工学交替”行动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通过强调培养人才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 “自主择业、自主创业、自主式发展”,一生都具有不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在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地点等变化所带来的挑战面前,具有较强的工作选择和就业转换能力;能在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中不断发展自我、敢于创业的能力。

2 实践教学主导,彰显培养路径成效

在确立“实践主导、工学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创新地完成了实践主导型教学过程的设计。实践主导型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实践教学为主线,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从理论教学中细分出来;通过课程整合、实践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的创新,缩短理论课程学时,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切实提高学生专业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并为此制订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具体教学组织上也以此为指导思想,实施实践主导型教学。以自主创业中各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为主线进行教学与实践,并从中突出市场调研、营销策划、产品推销、销售管理等核心能力的训练。

具体实施路径和步骤如下:

①新生入学后由学生自主选择进入不同的模拟行业并组成4~5个团队,每个团队10人左右。实施兼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导师制”。

②以区域重点合作企业为“样本”,成立4~5个模拟公司。

③确立模拟公司各职能部门,招聘公司部门经理及各部门员工。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应聘。

④运用销售管理软件,训练学生模拟公司注册,完成网络检索及经济法教学。

⑤掌握市场调研技能,穿插应用文写作(主要学习如何撰写市场调研报告)、统计等技能训练。

⑥组织营销创意、策划技能、推销技巧、谈判技能训练,学会营销策划书制作。根据营销策划书,实施产品营销活动实战训练。

⑦组织完成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完成来源于企业真实的营销项目的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组织参加省和国家组织的技能大赛。 转贴于

3 重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内容

课程是专业的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创新确立了“逆向分解、正向培养、动态反馈、循环提升”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思路,遴选42项典型工作任务,通过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形成6个核心课程学习领域,完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重构。按照“项目为载体、行动为导向”教学内容改革方向,完成市场营销专业6门及专业群专业15门核心课程建设任务。建成了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院级精品课程或优质课程,构建起了“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有12门核心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参加院和全国课件大赛,其中2门课程参加第七、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并获奖;依托学院现在教育技术平台,完成了25门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显著提升,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支撑。

4 搭建“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了建设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原则,营造职场氛围,完成了实训内涵“软环境”建设。注重了校内实训基地职场氛围建设,作为软环境投入的重要内容进行设计、安装、验收。通过营造职场氛围,按照“职业人”标准,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训练和固化,实现了职业意识到职业认同的转化。将职业意识作为对职业认知并逐步形成职业自觉行为的重点。突出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难点,构建起了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重点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集教学、实训、经营、培训、技能鉴定、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硬件建设、实训功能、内涵建设、运行质量及效益居省内同类专业领先水平。与中国联通公司淄博分公司合作共建“淄博职业学院校园呼叫中心”实训基地,走出了一条“引资入园”、按照生产性标准设计、引入公司管理规范、技术流程、职业课程、企业文化、员工绩效考评制度,对顶岗实习学生按照“准员工”身份管理的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及运行机制。

“实践主导、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果对专业群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国际商务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物流管理专业突出“实践主导”载体建设,建成了国家条码技术中心授权的鲁中地区条码技术推广基地。电子商务专业成功构建了与知名企业——百度淄博营销服务中心合作共建的规模达到200人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显著增强,“零成本就业”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示范建设3周年成果展。2009年6月,“实践主导、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得到淄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饶明忠以及合作企业高度评价,教育部高职高专网、山东新闻网、山东省教育厅网、淄博电视台、淄博日报等7家媒体给予了报道,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示范、借鉴效果凸显。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A].教高[20061l6号].

[2]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交替”解读[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