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钢铁工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国钢铁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资源短缺,技术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不高,对环境的污染太大,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环境保护是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也为保持清洁的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只有保证环境不被破坏,资源和合理开发和利用,才能保证资源的持续性,实现环境和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实践上,我们在努力的寻求一个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我们之所以难以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是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在粗放经营时代,我们一味把规模的扩大和产能的增长视为经济活动的主要目标,从而加速了瓶颈与制约因素的形成[1]。从2008年我国钢铁工业能耗数据看,我国比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高出11%左右。钢铁工业废水排放占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8.53%,工业粉尘排放量占我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15.18%,CO2排放量占全国9.2%,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7%,SO2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7%[2]。以上数据说明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我国虽然是钢铁生产大国,但也是我国的废物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总的来说,我国的钢铁工业还没完全摆脱“粗放型”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技术和废物处理技术是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通过分析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规律和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我么可以看出,未来环境的恶化与资源的短缺对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不利。从环境方面来,当今国内的自然环境受到多年粗放型钢铁工业的冲击,已经到了必须治理的地步。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必将对钢铁业提出越来越高的标准,以保护人们共同的生活环境。从自然资源方面看,由于钢铁工业的发展,地球的铁矿石不断地减少。我国优质铁矿石存储量比较小,资源紧缺的现实对矿石、焦炭等钢铁业主要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需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钢铁发展道路。技术的创新显然应该是首先要考虑的方法,它是能同时加快钢铁工业发展,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根本方法,它应渗透于钢铁工业的各个环节。
2.1钢铁工业技术的创新
通过技术革新来降低工业过程中的原料消耗和损失,减弱对设备的自身的破坏,延长其使用寿命。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各生产中原料、零部件和耐火材料、铁水、烧结矿等的消耗;提高能源系统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焦炭、电力、蒸汽、氧气、鼓风等二次能源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耗损或放散;减少生产中燃料、电、氧气、水等能源消耗;制定合理的方式回收生产过程中散失的各种余热、余能和废弃物等[3]。
2.2钢铁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指未转化为废料的物料通过综合利用而被消除。废料的综合利用不但可增加产量,同时减少原料费用,降低工业污染及其处置费用,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钢铁工业资源消耗量大、种类多,实现废料的综合利用,可以节省更多的资源,确保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性。人类的活动所产生的废物怎样处理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难题。钢铁工业也不断的研究新的粉尘和废料回收技术,尽量减少钢铁生产中的废物排放,以减轻对自然环境的危害。通过提高废料的回收和处理技术,不但可以减少排放物而且可以节约排放物的倾卸堆放成本。近些年,钢铁行业开发了很多钢厂废料回收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应用于生产中,使钢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可以被回收或直接作为原料返回到钢铁生产流程中再次使用。对于钢厂废料中的细滤粉尘或污泥,为了方便回收,大多先进行无尘化处理,使废料从便于清理和转移,例如:压块工艺;造块工艺;造球工艺。生产中具体使用什么技术主要取决于将钢厂废料回收用于生产流程的工艺。
2.3钢铁工业废气的综合利用
钢铁工业的废气处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钢铁废气一般具有一定的毒性,为降低钢铁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钢铁企业必须尽量减少废气的排放并对废气进行净化。废气的净化技术是当代钢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有两种技术:静电过滤的干法净化法和湿法洗涤的湿法净化法。两种方法都具有一次废气搜集装置和水冷烟道,后者通常装备有可调式套筒以利用抑制燃烧进行的气体回收,以及移动式烟罩以便在砌炉时提供通往转炉炉壳的通道。
2.4电炉炼钢对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随着铁矿石资源的短缺,电炉炼钢以日益被钢铁行业所重视。钢铁生产主要有两种技术:一种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的高炉与转炉结合冶炼技术,二是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冶炼技术。使用电炉炼钢有以下优点:1)电炉炼钢主要以废钢为原料,可以大量减少铁矿石以及焦炭的消耗;2)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电炉炼钢的能量消耗水平较转炉炼钢要低;3)从环境排放的角度来看,电炉炼钢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也较少。从2006年的数据可以看,世界转炉炼钢产量为8.14亿吨,占世界总钢产量的32%。中国的电炉钢比例为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钢铁行业要持续发展,电炉炼钢技术的发展必不可少。傅杰认为,以我国年产钢5亿吨计算,若电炉钢比例从10%提高到25%(2020年目标值),则每年可节约铁矿石0.975亿吨,降低能耗0.2625亿吨标煤,减少CO2排放1.192亿吨[4]。
3结束语
钢铁自动化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生产上的效率与产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钢铁自动化对降耗节能、完善产品质量等多方面,都充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仪表检测抗震动性强、耐高温与抗粉尘环境等特征,都是钢铁自动化工业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对控制管理钢铁工业自动化,要具有周密的复杂性,并能够适应整个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达到灵活掌控。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钢铁自动化体系,呈现出按顺序控制与连续管理控制相结合的批量半连续生产模式。
2自动化在我国钢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钢铁企业中存在着发展的不同差异,通过企业的发展与经营状况可以清楚的看出,自动化发展与装备应用发展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钢铁企业中比较领先的,因其成套或是部分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从而在自动化水平上呈显著较高的水平。对于中等企业大都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设备与加工工艺明显落后,因此出现控制监测仪表在特殊情况下的检测的情况。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多的钢铁企业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所以钢铁企业纷纷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重新对企业进行一次重建或是改造,通过这次的技术及设备的变革之后,钢铁企业的自动化控制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通过这次重大的企业改革之后,目前,新建企业与之前的中高企业均都采用PLC、DCS自动化控制系统,并能较好的控制自动化系统。而中小企业也采用国PLC、DCS自动化控制系统,但在控制方面还不够成熟,处于过渡阶段。
3自动化仪表在我国钢铁工业中的发展策略
3.1提高智能化控制与先进控制相结合的应用策略,所谓的智能化控制就是在操作员操作过程中,只要在控制系统中输入相应的数据就可以完成整个操作,前提只需要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即可。智能控制技术在钢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了显著的效果。而在先进控制的推动下,智能控制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两者较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的向工程化方向发展,使PLC、DCS系统充分发挥其控制系统价值与功能潜力。
3.2重视系统开发和现场总线控制仪表的应用,实现自动化系统与现场设备智能化连接,是由现场总系来实现的,通过现代化数字通信技术直接扩展到现场级仪表,从而现场智能仪表接收来自中央控制DCS系统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的控制功能,进而构成了现场总控制系统FCS,将测量、控制一体化和明确的分散控制。从而使得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在钢铁工业中,我们要重视对现场总共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开发,让自动化仪表的功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研究现场自动控制仪表同有关系统的实际应用策略,制定出符合钢铁工业发展的实用性方案。
3.3适应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全面开发特殊的专用仪表,在钢铁工业的实际生产中,对多种特殊专用仪表综合应用的情况,如在对极高温度进行测量,并分析其成分、测量液面,高温高速移动钢带,以及产品的大小等。鉴于这种特殊仪表的应用范围之广,我们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利用计算机、现代化微处理器等来促使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如今很多钢铁工业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研发特殊专用仪表,譬如应用CCD元件,红外线、光纤、射线检测装置等,并将其投入到工业生产过程中,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我们要继续研究开发更先进的自动化仪表,从而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生产水平。
4总结
近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自动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管是从原料加工上还是从技术上,钢铁工业的各个工艺流程,都不同程度的实现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我国的钢铁管控系统更加完善。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在钢铁自动化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化的功能投人非常高。我国其他的钢铁公司也在不断探索自动化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钢铁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发展,也造就了一支自动化技术水平高、专业技能丰富的、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他们在吸收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研究新的钢铁工业自动化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锻炼自己专业化水平,提高国内钢铁工业自动化水平。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水平虽然发展迅速,也有一些企业达到了国际化先进水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自动化发展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我国钢铁业的自动化装备水平相对于西方发到国家比较低。自动化系统或自动化装量才占钢铁总装备的40.1%左右。其中配置功能比较齐全的基础自动化装置仅占20.1%左右。大型综合的管理自动化工程才刚刚起步,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和发展。
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工程实施过程中同国外著名的钢铁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国自动化设备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缺乏自主产权,没有应用于钢铁工业自动化的品牌产品。所以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支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我国的自动化软件平台一般用的是西门子的产品。因为没有自主产权的自动化设备,我国钢铁工业的自动化的发展由于受到核心技术的制约,很难继续迅速发展。第二,我国钢铁工业专业自动化技术体系虽然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同国外专业自动化公司相比还不够丰富。国外专业自动化公司有很成熟的成套自动化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包括自动化系统方案、功能说明、程序以及测试方法等。还包括关键仪器的选型及安装步骤,而且他们的工艺设备和执行机构性能也非常高。这些技术都是我国钢铁自动化发展所紧缺的技术,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第三,国外专业自动化公司的自动化效率比较高,因为国外的自动化公司一般在承担自动化工程时,按照统一的工程规范,这个工程规范要求将一个自动化工程分成若干阶段,然后按照每个阶段的工程要求完成阶段任务,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且增加了工程的可靠性和标准化程度。近几年,我国钢铁工业引进先进的设备与理念,也制定了相应的工程规范制度,这个差距已经在逐渐减小。
二、钢铁工业自动化发展趋势
从国外的钢铁自动化发展历程来看,要想使自身的钢铁工业自动化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低耗能、高效率的基础上加大自动化建立,应用先近的技术,提高自动化技术。积极发展机电一体化装备,使自动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另外提高其检测技术与仪表的使用等等,全方位提高自动化的发展,以便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的现代化进程。
1.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的大中小钢铁工业都在发展不同类型的一体化装备,寻求从单体的自动化装备向多种类型的自动化装备发展,比如北京中远通科技公司的摄像仪非接触式连铸定尺切割控制系统、轧钢用的非接触式冷床辊道集群自动控制系统等等,这些设备都是多个并组成的专用功能系统,能大大提高钢铁工业的自动化技术。还有一种综合一体化技术,称之为:机-电-工艺一体化技术,比如北京凤凰公司研制的轧钢加热炉包括机-电-工艺和数学模型的成套设备等,这些设备的运用简化了钢铁工业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自动化与信息化相结合
钢铁工业自动化从原来的热管理与单参数自动控制系统开始,不断的进步,经历了EIC一体化系统、AOL系统、多级计算机系统等,现代钢铁工业的自动化运用的是CIMS结构的多几分成计算机系统。CIMS体系结构有6个层次结构,5级体系结构在自动化流程中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它不利于生产过程中能源的节约与设备的在线控制,所以很难大量推广。所以,近几年推出的PCS3及结构体系,利用财务分析决策为核心对企业资源技术进行整体的优化。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在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全球化经济的发展,钢铁企业的自动化发展正在向生产-物流-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同时结合先进的卫星监视系统,以Web智能技术为发展前提,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实现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3.检测技术与仪表的发展
钢铁工业自动化系统中检测仪表的种类不断增加,比如用于质量检测的仪表就包括:定硫探头、定氧探头、钢板涂油层厚度仪、线棒椭圆度仪等等发展很快。现代的检测仪表发展趋势主要向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它们大多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减少人工操作程序,可以自动校零、线性化、补偿环境因素变化,配置图形显示装置,直观、形象的表达测量的结果。准确存储信息和历史数据,还有模型运算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另外还运用超声波、激光等新技术运用于仪表中,使自动化控制进一步提高。检测仪表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促进了钢铁工业自动化发展的进程。
三、结语
钢铁工厂要求生产空间具有起码的整体性与连贯性,这不仅关乎到工厂的建设成本,对日后厂区管控也有长效影响。地势的局促加之征地困难,使得内迁钢铁工厂所得生产空间条件差强人意。以钢迁会为例,该厂是抗战时期重庆最大规模钢铁企业,在筹建之初“由于器材运输困难,重庆附近沿长江两岸又缺乏平地,反复研究,最后由杨继曾主任委员决定就在大渡口地区建厂。”瑏瑣从整体地貌来看,该厂选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现择厂境内,丘陵起伏、溪涧横陈。”(如图2)所划定的厂区内,“其一部分虽似相当平坦,然前后高低相差亦有15公尺以上”,“地基比较狭小,而且高低不平相差1—2米,必须搬山填沟。”瑏瑤,除地势不平外,临江区域多为硬质土,给施工造成难度。“浮土不及1公尺,以下都为石质,建厂时之土方石方工程,颇为艰巨,需时既久耗费亦多。”瑏瑥同样受到厂区基址影响的还有供水问题,传统观念认为临江工厂都具有取水方便的条件,但就具体情形而论,江畔地势和水位变化对于工厂取水又有直接的影响。钢迁会厂区整体“大抵地势高出洪水位约10公尺以上,可无淹没之虞”瑏瑦,加之“重庆附近在洪水枯水时期之水位相差在30公尺以上,故取水设备须将水泵装于斜坡车架或囤船上,视水位之高低而移动之。”“此外又须于高处建筑蓄水池,以保给水之不断。凡此种种,设备既繁,需费颇多。”瑏瑧重庆区域内长江以南的阶地多背山面水,“厂境后为崇高山地,雨水宣泄,向赖厂内溪涧。”为保障排水顺畅,“厂境周围另行开挖明沟。务期暴雨来时,厂地无泛滥之虞。”瑏瑨
二、恶劣的运输环境与低下的运输效用
工业运输的概念异同于一般交通运输,在考量其线路延伸和运输方式的同时,还应关注运输的实际效用。在1935年参谋团入川以来,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已有所好转,线路延伸较为广泛,辐射区域不断拓展。但从工业运输的角度加以考量,在战争的语境下,运输状况很难对重庆范围内的钢铁企业构成有效支持,从当时钢铁行业所主要凭靠的水陆联运、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三种方式来看,周转线路过长,运力欠缺和路况恶劣的情况均普遍存在。从水陆联运线来看,重庆为川湘、川陕线水陆联运之节点,其中川湘线地处川东平行岭谷构造地带,整条线路被分为数段,“川湘线全程一千六百公里,其中衡阳至常德三百公里及涪陵至重庆一百五十公里可以利用轮船,龙潭至龚滩一百二十五公里,为人力挑运,其余均可采用木船运输。”瑏瑩其中伕运部分尤为艰难,且运量有限,“伕运部分现有伕役数千人,每日运量不过数百吨,所以有时不能不利用一部分汽车运输(自龙潭经行黔江至彭水)后再利用乌江水运,约三百零五公里,此路陡坡急灣(弯),不易通行板车,唯有充分装置木炭汽车,以补伕运之不足。”瑐瑠而木船不仅运量不敷,且航运条件恶劣,“一为各江水位气候变化不测,为航行安全,必须随时等候适当水位,然后顺槽放水过滩堤,较不致有虞。
一为纤伕之缺,因川湘原属古道,自长江开放后,即废弃不用已数十年于兹,以致各江纤道已多毁败,必不熟练纤夫,积有多年经验者,方能胜任。”瑐瑡就运量而言,“彭水至涪陵,现以纤夫七千名即每月可维持数百吨运量”瑐瑢,如此辗转且艰难的运输线路,所能转运的货物数量十分有限。从陆路运输线路来看,公路运输在重庆钢铁工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微弱,战前修通的川黔线“自成都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荣昌、永川、璧山,至重庆渡河,再经綦江,而达贵州之松坎,全线共长六百四十余公里。”瑐瑣就运输效率来考量,该线路“以价值而论,表面似甚经济,然考其实质路面多系土泥,桥梁涵洞多不完备,一经雨则满道泥泞,陷车滑车,累见不鲜。”瑐瑤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兵锋席卷缅越,中国的有效外援几乎断绝,公路运输所需的汽油越发金贵。“战时车辆减少,军运较忙,故需时较长。”瑐瑥资源委员会所属电化炼铁厂配有卡车48辆,而在车运方面“因滇缅路封锁,器材进口不多,加之油料困难,故行车较少。”瑐瑦位于江北石门坎一带的资和钢冶炼公司,资源委员会加入投资后,改为公私合营的资和钢铁冶炼公司。该厂使用涪陵赤铁矿与贵州锰矿为原料炼成含锰80%以上的锰铁,当时锰矿的运输主要需依靠公路,就运输的实际效费分析,在资和公司《开采贵州遵义锰矿计划》的文件中称“运输路线由硐上至团溪20公里,用人力挑运,每担约20元。惟因人力稀少,大量运输甚是困难,团溪至遵义45公里,虽已通公路,但因货物较少,觅车不易,现有牛车可雇,每担40元—50元,每吨合800元—1000元,但速率甚低。”瑐瑧当时资和厂的锰铁年产量在7360吨左右,以1943年市价判断锰铁每吨售价为12000元左右,锰矿运费所占成本接近50%,效费比之低,成本之高昂,不言自明。
瑐瑨在抗战时期,工业基础设施滞后的条件下,钢铁工厂多需仰仗水运。从工厂的分布来看,沿河设厂的钢铁企业占到近90%,结合原料产地的分布特征,各厂对嘉陵江航道渝碚段、綦江航道和长江航道渝涪段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但就航道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航条件不容乐观。嘉陵江航道中由重庆北上至广元一线,“全程七百四十公里,……,全线滩险林立,约二百数十处。”瑐瑩特别是入秋之后,“嘉陵江水位低落,运输不便。”瑑瑠綦江航道的使用效率直接关乎綦江铁矿和南桐煤矿能否被重庆周边工厂有效利用,然而当时“铁矿及一部分用煤之运输须凭借綦江河及支流殊多困难,现维由导淮委员会计划,改良航道,但船只多而载量小,水运问题仍不得谓之根本解决。”瑑瑡资源委员会所建重庆炼铜厂,建址于重庆化龙桥,所需物资大部由该厂木船“分驶三溪蒲河线,三溪赶水线,白石塘赶水线及三溪重庆线装运本厂所需要一切原材。”瑑瑢而当时“白石塘至赶水一段水浅滩多,普通船只不能行驶,只可用软板船,枯水时期仅载数百公斤,赶水以下水流较深,然滩礁极多,其间虽建有闸坝2座,但仍有著名之险滩数处,船夫均视为畏途,船只载量亦只有2—5吨。枯水则运量甚微,洪水则汹涌,甚至闸坝满溢,船只完全停航,此该线运输之特殊困难也。蒲河至三溪,水程较近,其间建有闸坝3座,水流较为平稳然亦有险滩一处,若旬日不雨,则船只停航,交通梗阻,船只载量5—15吨。重庆至三溪涌逆流而上,路途较远,航行期约15日,顺流只五日可达,船只载5—15吨。源(沅)陵至三溪,该线物料经常由源(沅)陵船运重庆转运三溪需时3月有余。里程既长时间亦久,经过崇山峻岭荒僻之区,无论船运背运,均感困难。”瑑瑣从工业运输的效率来看,耗时较长的水运本以运量见长,而在恶劣的航运条件下,非但耗时愈长且运量亦为一大瓶颈,非但不为在渝工厂的区位优势,反为其硬伤。
三、高昂的开采成本与粗放的矿料应用
重庆周边丰富的矿藏一直被认为是抗战时期该地发展钢铁工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矿藏的分布仅代表其具有开发潜力,实际开发则要从工业发展的经济角度加以再考量,矿料的开采与矿藏品质是其间较为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决定开采是否具有经济价值,在钢铁工业链条的循环过程中能否起到促进作用。就矿料的开采来看,重庆周边的方山丘陵地貌对于开矿并不理想,以重庆周边规模最大的綦江铁矿开发为例,当时綦江矿厂主要有土台、麻柳滩、大罗坝、白石塘、苏家井五处,其中土台矿区产矿额占綦江产铁45%。但就开采条件而言,该区不甚理想,在开采地域内的老君阁、石岗坝一带,“俟坑深路远,水大难泄,不易开采”,瑑瑤西南各洞“坑远水大,开办困难”。瑑瑥整个矿区受到地势限制,给生产带来颇多不便,童书德在《綦江铁矿事业概况》中称“惟土台位在高山,限于天然障碍,运输工作极感困难。由田坝至小鱼沱,共有坡道五处,各置绞车1座,敷设双轨。安置钢丝绳,重车下行将空车带上。惟12华里之坡道,连接三层,凡2000米,至为险峻。每坡设开车工人1人、会车工人3至4人不等。
兹为大量超运起见,则非将各种设备改善不为功,最近已在计划中。至白石潭运输,以山路崎岖,人工背运,运量颇少,另辟新道,亦在考虑。”瑑瑦刘刚在《建设大渡口钢铁厂》的回忆录中也指出,綦江铁矿开采困难,多为鸡窝形矿,矿区多山,成品运出多有不便。瑑瑧开采难度直接影响到各矿的产出,提升了矿山成本,使其开采和运转所具有的市场价值大打折扣。就矿料的品质考量,重庆周边各地所贮矿产成分各异,部分矿藏合金比例存在先天缺陷,而“重庆之炼钢厂数家,其设备大致相同,出品因亦类似”瑑瑨,难于适应多元化的矿料运用,而无区别的利用又导致了额外的硬件消耗和动力损失。就煤矿而言,在渝钢铁企业普遍使用的南桐煤含硫较高,且多为有机硫,难以迭洗,瑑瑩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氧化硫对锅炉低温受热面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并且加速锅炉结渣过程,导致不必要的原料浪费。当时电化冶炼厂所用之煤矿采购自“蒲河及南川一带”,在使用的过程中“惟该区产煤含硫均嫌过高,不适冶炼应用。”瑒瑠从铁矿来看,品质各有异同“直接影响铁中隣质之多寡,间接影响炼钢之方法。川中各地生铁,除綦江所产大部为高磷铁外,其余各地生铁,大部含磷在0.2%至0.3,含锰则多在1%以上,因为菱铁矿中含锰当较多。”瑒瑡遍查当时钢铁厂所装备的炼铁设备,炼铁炉多为10至15吨的小型炼炉,若遇含磷、铝等成分较高的铁矿砂,炉渣沉淀比率增高,不仅难以有效提取有效成分,且常常造成不必要的燃料损耗。当时“陵江、人和、蜀江之菱铁矿含氧化铝甚高,致炉渣含后者之成分,通常在18%以上,使炉渣流动性减低。……,资和、兴业所用之涪陵赤铁矿,含氧化铝亦极高,故炉渣普通之氧化铝量,均在22%以上,使炉渣粘着性极强,消耗额外量之焦炭。”瑒瑢故而重庆周边的矿质决定了这一时期的矿料应用停留在较为粗放的阶段,影响产品品质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四、结语
鞍山经济发展对辽宁贡献实证分析
作为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鞍山经济发展对辽宁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下面利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3.1对鞍山及辽宁近15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证实鞍山经济对辽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用模型及数据直观反映拉动情况。
1.数据来源及整理。为了能够使分析得出的结论更具有代表性,本文的样本为1996年至2010年15年的数据,分析鞍山经济对辽宁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利用GDP这一经济指标,为了佐证结论,把鞍山三次产业数据资料总结汇总如下表1。
2.模型分析。辽宁GDP的增长率是用辽宁GDP当年价格计算而得,且模型中所用数据皆为比率数据,所以鞍山GDP与鞍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均调整为用当年价格表示。对上表中的数据整理计算所得数据见下表2所示,其中Y代表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Y1代表鞍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X1代表鞍山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X2代表鞍山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X3代表鞍山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经整理得到以下数据:现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3.1对模型数据进行估计,分析鞍山经济增长对辽宁经济增长拉动情况。由于回归模型扰动项存在序列相关(如下图2),估计并修正后结果如下:(略)。由F检验统计量p值等于0.000005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可以看出,不能拒绝模型中所有参数为0的假设;其次由修正R2=0.9484可以看出,该模型整体拟合效果很好;由t检验p值可以看出,模型中常数在显著性水平0.05下不显著,但是在统计模型估计中常数的显著性与否可以忽略,而Y1前面的系数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很显著,可以说该模型中的系数是有效的。本文旨在给政府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同样运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3.1拟合鞍山地区经济产值与鞍山三产增加值之间的模型(见下式2)。
3.结论分析。根据以上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由模型式1中Y1前面的系数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鞍山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拉动辽宁GDP增加0.08189个百分点。说明鞍山经济对辽宁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贡献,进而可以得出2011年鞍山经济增长为辽宁经济增长拉动了0.9830个百分点,意味着辽宁2011年的经济增长中有将近1个百分点是鞍山经济拉动的,是鞍山经济做出的贡献。(2)根据模型式2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鞍山三产增加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鞍山GDP分别增加0.087153个百分点、0.470167个百分点、0.390506个百分点。(3)结合模型式2中%X1、X2%、X3%前面的系数对比来看,在本文样本设计区间内鞍山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数值为0.470167,其次为第三产业为0.390506,这与鞍山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十分相符。2011年鞍山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为4.6:53.8:41.6,由此可以看出鞍山2011年第二产业占比高于第三产业12.2个百分点,但是鞍山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仅低于第二产业0.07966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鞍山第三产业的表现突出,即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鞍山经济结构正随着经济发展需要而向世界经济结构接轨。
政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结果以及现实情况可以看出,鞍山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整个辽宁的辐射与带动,同时辽宁发展对鞍山发展不可或缺,为了更好的促进鞍山自身经济以及辽宁经济发展,鞍山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基础上,抢抓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双重战略机遇,实现大发展快发展。
1.充分发挥叠加优势,不断加快区域融合步伐。充分把握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双重机遇期,实现谋划推进鞍山发展。一是以鞍海经济带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沈辽鞍营一体化发展,以汤岗子新城为重点加快“四城一镇”等新城新市镇建设,加快与沈阳经济区主导产业集群、工业产业带和公共创新平台的融合,创造发展新优势。二是加快沿海大县(市)建设,海城、台安、岫岩都面向大海,因此要主动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宽阔视野谋划新的发展。三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同时大力推进资金争取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钢铁冶金渣的常规利用方式可分为冶金返回材料、路和建筑材料以及生产农用肥料和土壤改良剂3种。转炉渣多用作冶金返回材料,相关研制开发分为烧结矿熔剂、高炉和化铁炉熔剂以及用作炼钢返回渣等利用方式,转炉渣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钙,可以替代石灰石,用作烧结熔剂加以使用,即在烧结矿中加入适量转炉渣,在烧结造球的同时还能提高烧结速度,并与转炉渣中的铁、氧化铁产生放热反应,为钙、镁碳酸盐的再分解提供所需热量;转炉渣还可以用作高炉或化铁炉的转熔剂,这样可以节省石灰石和生产所需的热能,只是目前这种利用方式并不多见,其原因在于高炉现多使用高碱度烧结矿来完成冶炼,石灰石已经很少采用,转炉渣替代石灰石的作用也因此受到了限制。由于冶金渣的物理性能和天然岩石比较相近,因此也广泛用作道路及建筑材料,在一些基础工程建设中的使用量非常大,如对矿渣砖的利用,加入适量的胶凝材料,再进行搅拌、成型、养护,进而制成建筑用砖,这种砖可用于房屋修建和地下荐椎等;对矿渣混凝土的利用,则是以高炉水渣为原料,加入水泥熟料、石灰等,混合放入轮辗机中,并加入水和骨料碾磨,进而制成矿渣混凝土,主要用作小型的混凝土预制件;再有,冶金渣碎石的颗粒强度还可以满足地基工程的需求,其密度及性能易与沥青结合,多被用作地基用碎石,用于铁路等地基工程的回填。此外,冶金渣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二氧化硅,并含有各种复合矿物及微量元素,如Zn、CU等,这些均为农作物成长所必备的肥料,对冶金渣中的的有效成分加以利用,可以用作生产农用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如未经炉外脱磷处理的铁水,对其进行提取可适合缺磷的碱性土壤使用;将转炉渣中的二氧化硅磨细,可用作硅肥使用;提取转炉渣内的氧化钙等物质,将其磨碎后便可用作酸性土壤的改良剂。
2实现我国钢铁冶金渣子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钢铁冶金渣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体现为利用冶金渣开发的产品,其附加值不高,且潜热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冶金渣集中使用在代替砂石方面,也就是用于水泥的生产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关于冶金渣作为农家肥和土壤改良剂虽然在研究与开发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只是停留在对冶金渣一些有效成分的简单使用上,在利用过程中,对其炉内所排放出的高温,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利用途径,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
2.1充分激发冶金渣的活性
以往,对于冶金渣资源化的利用有着很成功的经验,进而使冶金渣大量的用于水泥生产方面,只是对其进行利用的附加值并不高,致使其用于水泥生产所显现出的活性也不高,有鉴于此,应充分激发冶金渣的活性,使之能够达到与硅酸盐水泥活性接近的程度,进而才能实现冶金渣附加值利用的最大化。当前,机械方法是激发冶金渣活性的常用手段,其原理为通过该方法来降低冶金渣的颗粒度,提高其水硬胶凝性能,进而使其颗粒表面积得以增大,从而增加新生颗粒的内能和表面能,与此同时,使晶体结构和表面物理化学相反应,促使冶金渣中的矿物质能够更大面积的与水面接触,进而提高矿物与水的水化反应速度。
2.2生产缓释性钾肥
目前,将冶金渣用于生产缓释性钾肥已经成为冶金渣资源化利用的新兴技术手段,这种肥料易溶于植物根部,其性质能够有效的减少因灌溉与雨水冲击所引起的肥料流失问题,而且现代农业对这种肥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4]。氮磷钾是促进植物生产的最重要因素,而植物在生产的过程中对于钾肥的需求量是比较小的,但是在结果期对钾肥的需求量却很大,因此,这就要求钾肥的肥效要相对较长,具备良好的时效性,也就是要求钾肥要具有缓释性。
3总结
幼年的情缘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康成明看见周围的大人们有时摆弄相机,就一定要凑上前,“我当时特别好奇,小小盒子里怎么就能照出人像来呢?”从此,他对光影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之前有一些绘画美术的基础,所以在色彩、构图和布局方面,为他在摄影领域施展才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时我就想,如果有部相机,一定要好好拍拍鞍钢、拍鞍山、拍千山、拍摄祖国多姿多彩的山川河流和周围人的喜怒哀乐……”
“我与鞍钢有着不解之缘,我是在鞍山新华楼生活长大的。这是个号称鞍钢工人村的鞍钢职工家属大杂院,我居住的这片住宅群是原鞍钢烧结总厂职工家属住宅区。我的父母都是鞍钢职工,那时我们小孩子经常跟着大人到厂内喝盐汽水,有时还用瓶子装好拿回家慢慢地喝。有时候跟着大人后面钻进热气腾腾的澡堂子洗个痛快的热水澡,也有时候缠着父母去工厂乙炔瓶旁收集废渣上交学校……”提起小时候的经历,康成明如数家珍般。
“我们这些生活在职工家属区的孩子们对钢铁并不陌生,那时很多事情都搞不懂,都很好奇。最令人记忆犹新的是1975年海城大地震,家里的房子不敢住了,我们都挤到厂区里住了小半年,所以 对厂区内冒着滚滚浓烟高大烟囱、厂房内轰鸣不息的轧机声、炼铁炉前铁水奔流景象记忆深刻,对炼钢炉前工人们奋勇挥锹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康成明对鞍钢的挚爱之情溢于言表。
1982年,康成明考上鞍山钢铁学校的机械设备专业,毕业前在原鞍钢第二初轧厂、原鞍钢第三炼钢厂实习。他说:“那时从初级专业的角度重新认识钢铁、重新认识那时的鞍钢工业印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原鞍钢设备处从事鞍钢设备供应管理工作,重点进行鞍钢设备改造设备供应现场催货任务,经常到现场跟踪设备备件到货情况,也因此对鞍钢生产工艺及装备有了专业上的深层次的理解。
1997年,康成明应聘到原鞍钢设备部备件管理处任副处长,开始了从事鞍钢全公司的设备备件管理工作。而这个时期,正经历了鞍钢设备改造的一个阶段,他参与了鞍钢平改转、二炼钢小连铸等改造工程,对鞍钢设备整体升级有了更直接地认识。
“那段时间虽参与设备改造,但还没有记录历史的想法,只是喜欢摄影,以拍摄风光和人物为主,随机性较多,拍出的片子也缺少内涵和灵魂。” 康成明回忆说。
老高炉改造成就工业摄影梦想
2004年,鞍钢开始老高炉改造,康成明那时主持新钢铁公司设备部综合处工作,其业务分工正好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那阶段他带领同事经常到现场去查看设备报废,研究利库工作。“老1号高炉改造时,我们只录像没照相,所以现在觉得非常遗憾。到了2006年初,我从鞍钢设备部(股份公司)调到鞍钢资产经营中心后正赶上老2排高炉改造。于是,每天中午,我顾不上去食堂吃午饭,带上面包、小咸菜,兜里揣上两瓶水就拿着小卡片机到现场去拍照。”经历了鞍钢改造过程后的康成明,对钢铁工业印象从初始的好奇逐渐有了深层次的认识,这种文化理念已深深地根植头脑之中,他意识到这是自己拍摄工业题材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这个时期,我已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去为拍摄而拍摄,而是通过纪实的手法用照片记录鞍钢旧貌变新颜的发展过程,通过照片展现工业摄影与风光片的异同,展现中国工业摄影强烈的主旋律和历史时代印记,展现中国工业摄影的文化内涵。”
不知挥洒了多少汗水,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康成明终于完成了“鞍钢老高炉群改造”纪实图片拍摄任务。“尽管图片真实地记录了鞍钢改造老高炉,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建设节能环保型钢铁企业这段时期所取得的成效,但是由于拍摄图片采用的是佳能G6小数码相机,像素只有720万,而且完全是利用午休时间拍摄的,所以拍摄的光影效果不是很理想”。虽然康成明这般谦虚,可是当一幅幅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炉皮已锈迹斑斑,炉管道、炉衬已黑白相间却依然挺拔耸立的高炉群跃然眼前的时候,当一幅幅施工者冒严寒、战酷暑、顶风冒雪建设高炉的真实场景尽收眼底的时候,无人不为这组承载着时代的钢铁追忆、承载着鞍钢工人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精神的美好瞬间、承载着鞍钢人心灵震颤的永久定格的厚重而珍贵的写实工业遗产而慨叹! 《鞍钢老高炉群改造纪实》组照获得“2011我的城市我的家”全国摄影大赛珍藏奖的殊荣就是对康成明这份辛苦付出的最好回馈。
康成明觉得,传统工业影像中丰富多彩的元素是炉火与铁水奔腾涌出的那种壮观、钢水冶炼表现出的那种激情,而现代化的连铸机已将这昔日熟悉的场景演变成悄无声息的红中透黄的钢水驯服野马般沿着结晶器慢慢流淌、慢慢结晶成不同规格尺寸的钢坯的大工业现代化生产流程的场景,更能彰显出大工业的独特魅力;采用油画浓郁色调及版画的质朴效果能使奔涌的炉火给人以钢铁般的印记,但他觉得此时如采用黑白影调,更能凸显钢铁工业逝去的记忆,更能透过原汁原味的视觉语言,彰显出深沉厚重的钢铁文化氛围中孕育着的丝丝温情,从而达到感染人、激励人的作用。由于在号称在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鞍钢宪法诞生地、钢铁摇篮的大工业企业生活与工作,大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着他,在企业基层单位经历了共青团、专业技术、组织人事、设备管理等多岗位交流,再到鞍钢大机关管理部门工作,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社会阅历,特别是多年来负责具体推进鞍钢TPM管理工作,对大钢铁、大工业的文化理念逐步升华,为今后的工业摄影拍摄蓄藏了坚实的文化底蕴。
2007年,康成明在新浪网开通了博客。这些年来,他利用中午休息、节假日时间,以一名鞍钢普通员工的视觉,抓拍了一些反映鞍钢改革、改造发展变化的纪实照片,在新摄影网站北京站陆续整理并发表主题为《鞍钢建设节能环保型钢铁企业管窥》系列纪实故事图文帖子刊载在博客里,以此诠释“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这些帖子相继被国内许多大型网站转载。目前此帖子已发了980多张照片,这是鞍钢改造的一个缩影,囊括了鞍钢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技术改造、厂区绿化以及鞍钢宪法、鞍钢文化理念的转化等内容。
用康成明的话讲,在当今的工业题材摄影方面,他只是个草根,但他的工业摄影不同于社会摄影家拍摄的工业摄影,因为他置身于钢铁行业其中,对钢铁理解有别于他们,凭着对钢铁的特殊情感,方寸图片中皆浓缩着他对钢铁的感悟与共鸣。他已经把自己的身心和灵魂都深深地融入到企业当中。更有与众不同的是,“我与纯粹拍工业摄影的人的想法不一样,我感觉目前中国工业题材摄影有误区,现实的中国工业摄影过多的单纯追求光影的艺术效果,而淡化了中国钢铁的主旋律,过多的反映一线工人满脸油污满身灰尘的艰苦状态,其实现实中的大工业场景已将原来轰轰烈烈生产过程像战场一样烟熏火燎的场景演变成悄无声息,井然有序的现代化流水线场面。现实中的中国工业发展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不论是钢铁、机械加工、高铁、航天等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反映这些主旋律的钢铁题材不论数量、质量都不尽人意。应该多拍些反映讴歌中国工业在节能低碳发展取得的成效方面图片,摄影人要与中国钢铁工业时展共鸣,拍工业摄影要表现中国工业方向的发展趋势,不要一味的过多反映炉前工人的脏累苦险场面,那只是记录或表现中国钢铁发展史中落后的记忆,不是中国钢铁工业真实的现状,需要弘扬不怕脏累苦险精神,但这不是主旋律。主旋律就应该是真实表现现代化节能环保高效低碳标志的大工业发展的现实版场景。诸如代表中国钢铁工业低碳节能环保型钢铁工厂――鞍钢集团鞍钢股份公司鲅鱼圈钢铁厂,这样的主题摄影”。 为此,康成明在新浪开通了#中国工业摄影#及#工业摄影# 、#中国梦-工业情-劳动美#等话题栏目,这些栏目每个都超过50余万次浏览量,既宣传了主弦律,树立好形象,传播正能量。又引导人们认识当今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拍摄道路上的酸甜苦辣
康成明在鞍钢工作整整30年了,其实摄影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的主业是从事鞍钢设备管理、TPM管理、资产管理及经营。他曾发表过多篇鞍钢管理学术论文并获奖,与同事合作编辑出版的《TPM管理与实践》,曾发放到鞍钢基层每个班组一本,是我国第一部企业人员自己撰写的TPM管理方面的书稿,当时他与写作团队成员走遍了鞍钢所有生产线,这也为他日后拍工业题材摄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把低碳鞍钢、美丽鞍钢展示给大家,康成明的拍摄道路上充满了酸甜苦辣。多年来将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在了摄影创作上,“搞摄影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不能看别人拍什么,就盲从跟着拍,我倒觉得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关键的地方。我虽没有在专业摄影圈里待过,但根据十几年来切身经历,我觉得拍工业题材的作品首先需要了解工业、熟悉工业、对其有独到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化成脑海影像形成记忆,然后再动手去拍摄。要努力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使拍出的工业摄影作品成为一种文化传承、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史诗和历史的缩影,这样的摄影作品才有生命力。”鞍钢几位文化大家,也是康成明摄影道路上的挚友,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的话牢牢地记在了他的心里:拍摄有感染力的作品首先是拍摄的对象先感动你自己,用心灵去拍摄。拍摄的瓶颈能否突破,最终是看你的文化底蕴深不深、厚不厚。你生活工作在鞍钢,鞍钢的文化是你创作的源泉,只要你把鞍钢读懂了,坚定不移的拍鞍钢,你就可以成为工业摄影的大家。
康成明时刻关注着鞍钢的变化,对钢铁工业、钢铁工人、“时代印记”这些主题把握准确,真切地表达了对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鞍钢过去的辉煌、改革的阵痛、重新振兴崛起的历史进程。
去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工业摄影大展,康成明以草根社会投稿人身份投稿,结果比截稿期晚半个月,大赛主委又重审并将他的作品《今日鞍钢》组照入选参展,为此,他十分感动。“我就是想通过这个窗口,把鞍钢的变化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把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展示给大家。”
拍摄过程有苦、有累也有甜。谈及摄影的最大收获,康成明爽朗地笑笑:“把快乐、把美好的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是我最大的收获。”“摄影是有技巧的,我觉得拍摄条件好的情况下不能对后期依赖过多,力争一次拍摄,从构图、光圈设置等一步到位,用情感去拍摄影像,拍摄时首先感动的是你自己,拍摄要投入激情和情感,要专注。有条件时尽量用三角架,特别是光线不好时。另外,按快门时,不要太随意,要首先构思好再拍,尽量不给自己留退路,这样就提高了效率,拍摄的水平不知不觉地就提高了。摄影要耐得住寂寞,不要追求表面的热闹与虚荣,不要跟谁去比高低,不要理会世俗的偏见与嘲讽,要沉下心,勤奋创作多出作品,历史是检验的标准。”
论文摘要:通过对中国钢铁企业的营销行为分析发现,我国钢铁出口产品虽然能够满足目标市场需要,但总体上与美国产业升级趋势不相吻合;钢铁产品出口不过是回避或转移国内供过于求或生产能力过剩危机的一个途径,与其所谓的“全球经营战略”或成本领先战略毫不相关。美国对华钢铁反倾销表明,在现代自由贸易条件下,仅仅利用国际市场和低价营销策略并不足以支撑起钢铁强国的梦想,至少应该考虑如何适应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趋势的需要,走非价格竞争的双赢之路。
据不完全统计,自1 996年底美国开始对我国中厚板进行反倾销 以来 我国在国外已遭到十余起涉及钢铁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事实 上.国内有关方面对美国启动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调查是有所预见的.也开始认识到反倾销与中国是否被对方承认市场经济地位没有必然关系,但却很少对自身营销行为的调整或反思 相关的研究也从未涉相应的营销行为分析。本文旨在为弥补这 缺陷而进行的尝试,仅是从管理学的角度.对我国钢铁企业在美国市场上的营销行为进行分析,并将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与法律因素或背景视为中国企业必须面对和适应的营销环境.力图提供一种基于营销管理与自我保护相统一的反倾销对策新视角。
一, 美国钢铁结构调整与市场需求状况简析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钢铁市场受到大量进n钢材的冲击 结果是 1 998年美国钢材进口量突破400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而钢铁产品价格剧降。至 1998年第四季度.美国及北美钢材市场出现了高进口、高库存,低价格的反常现象。受此影响,美国从 1 998年以来已有 31家钢铁厂破产或者申请 了破产保护.占美国 钢铁工业的 半以上.使得美国 1 5万钢铁工人中有7万人失业。进口引发的钢铁危机引起美国国内钢铁业强烈不满.纷纷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打击进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反倾销便成为了保护本国钢铁工业的一种选择
事实上.自2O世纪7O年代末起,世界钢铁市场就一直趋于饱和状态 因此,最近几十年美国钢铁工业一直处在结构调整与优化过程中。美国钢铁工业 1 980年产钢 1 O2亿吨.到1 993年已经下降到8700万吨..在这个过程中.平炉炼钢已淘汰,转炉 电炉钢比达到为62% 和38%,而电炉钢比的增加主要归因于小钢厂的技术进步 由也揭示了2O世纪9O年代以后世界钢铁工业产量规模构成变化的基本特征 已由过去长流程大钢铁联合企业单向大规模化.演化成为长流程大钢铁联合企业大规模化与短流程小钢厂小规模化并存的双向变动 同时.美国的短流程钢厂结构也在经历重大的调整.由于这种结构优化过程依然有不少工作要做.因此其完成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一段时问。
很显然.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付出的代价需要在市场中通过利益的实现作为回报.这既是其进行调整的动力.也是其调整得以持续进行的保证也就是说.产业与产品结构的调整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市场为之预留相应的空间。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 . 其开放的钢铁市场历来成为国际钢铁价格战和数量战的一个焦点.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挤占了其钢铁工业进行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市场空间 而恰逢此时.中国钢铁产量与产能正在迅速而惊人地提升 出 口导向意图日趋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 为保证完成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市场空间 才是美国对华钢铁反倾销的深层原因。
二 我国钢铁企业在美国市场的营销考察
1 出口产 品虽然符台 目标市场需要 ,但不能满足市场主流需 求。2O世纪 9O年代 以来 .世界钢材市场需求呈现出高级化与多层 次并存的特点.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钢材品质开始向高档优质化、多功能化.高技术含量化、高附加价值化 方面发展。相 应地,发达国家主要钢铁企业出口也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板管产 品占出口总量的75%以上 反观我国出口的钢铁产品,则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 .钢材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但离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产 品质量从国际实物标准来衡量.1 995年达到国外实物质量水平的产品为1 32个,年产量 1 500万吨,占钢材总产量比例的1 7%,1 997年达到国外实物质量水平的产品为1 64个.年产量 1 900万吨,占钢材总产量比例的1 9 6% 1 999年生产的钢材中.执行国际先进标准的 占36% .执行国际一般水平标准的占51% 尚有 1 3% 未执行国际标准。同年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2800万吨.占钢材总量的26 3%。由于产品生产的标准低,国内生产的钢材品种、质量与国外相比.在纯净度.有害气体杂质含量 均匀性、稳定性.表面质量和包装质量差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第二 .钢材出口结构不断改善,但高附加值产品缺乏竞争力 在 日本、美国 西欧、韩国等先进产钢国.一般板管比已达6O%以上.各种钢材中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也由2O% 左右发展到4O% 比较而 言.我国钢铁产品结构已得到不断改善,2000年出口钢材的板管比 已达到69 37% 但在高附加价值方面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明显的。先进产钢国以出口高级产品为丰.中国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并且在高附加值 高技术含量的钢材品种与国外产品相比差距很大.难以和国外大公司抗衡 虽然其在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钢材市场中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竞争力和利润空间有限.而且低端钢材产品市场早已饱和。这就使得我国钢材出口从一开始就面临不利的境地.其营销组合策略受到牵制。显然,我国钢铁行业的产品出口缺少应有的战略筹划。
2钢铁产品出口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手段.企业利润持续下降。
客观地说,中国钢铁产品的价格虽然也受人为自我压价 影响 .但总体上还是比较接近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的。只是在国际钢铁市场曰趋饱和的情况下.各国钢铁企业一般都采取限产价的措施。而中国钢铁企业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断增加投资扩张生产能力 于是我国不仅奇迹般地成为了世界第一产钢大国 而且还在世界钢铁史上率先突破年产钢2亿吨大关。当然。我国钢铁企业产能的扩张首先是基于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问题只是在于这种产能的大幅度增长却主要表现为产量的增加 而这些低端长线钢铁品种本来是可以通过比较优势从国际市场获得的。结果是这些低端长线的钢铁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 .而且还大大地了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很明显我国钢铁企业的投资决策不仅存在战略方向上的失误,也缺少全球化经营战略的思维 因为全球化经营战略并不仅仅表现为出导向上 有效进同样彰显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
即使是从所谓的全球化经营战略的角度来考查。也没有人相信中国钢铁产品出Ill的低价是我国钢铁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客观反映。在不具有比较优势的情况下 营销组合的价格策略几乎具有惟一性价。反之则可以有多种选择,目的在于如何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一般而言各先进产钢国凭借产品结构和品种质量的优势.在价格上是高出低进.获得比较丰厚的国际贸易效益。中国钢铁企业则由于受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产品档次的限制.在出El品种结构中.技术含量高的品种少 多为低档的长线产品.国内钢铁企业很大程度上靠低廉的价格来换取出口机会。结果是自1993年以来.钢铁工业连年大幅度增产.而同期实现的利润则持续下降。
也许在国内市场供过于求而产能过生产过剩的情况.为了减少企业乃至国家的损失.即使低价出口也不失为一种理智的选择。这显然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解释.其意义就在于它使我国钢铁企业的出口返本还原:出口就不过是回避国内供过于求和转移生产能力过剩危机的一个途径.而与其所谓的 ”全球经营战略 或成本领先战略无关。在此情况下.低价出El就是一种事实.需要.但与企业之盈利目的关系不大。
3 积极构建出口营销渠道.但与国外钢铁业成熟的营销体系相比差距很大。营销渠道是构建产品品牌或企业品牌以及赢得顾客忠诚的关键性环节.是一个企业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开始寻求从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变的转折点。但我国钢铁行业长期由国家垄断.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程度并不很严重.市场化的营销渠道建设得不到重视而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直至1 997年销售主渠道建设才被作为营销管理的战略任务提出 而此时的中国钢铁业.只有宝钢根据海外业务的发展 设立亚澳、欧非 美洲三大事业总部,形成以日本宝和公司、德国的宝欧公司、美国宝美公司三大公司为主体的18个贸易公司和办事机构.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外销售网络.但品牌与赢得顾客忠诚的工作仍未能提上日程或付诸于实践。所以.直到2002年前后 不断加强海外销售力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形成完整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仍是我国钢铁行业努力的方向。由于与国外钢铁业成熟的营销体系相比差距很大,不仅竞争力很低而且还直接弱化了企业对市场及产品销售的直接掌控力量.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产品在市场最终销售价格上的发言权。其结果既丧失了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又在一定意义上增大了企业遭到反倾销调查的可能.更降tL{7面对反倾销灵活调整其营销策略的空间。
4 出口产品快速占领市场.未能适当兼顾目标市场的接受能力和竞争对手的利益 1 999年以前我国钢铁工业出El中板产品增势强劲.快速抢占市场的结果是在美国和欧洲先后遭到反倾销而失去市场。受此影响.1999年中板产品对美出口量大幅度下降.5家对美应诉企业几乎没有出El 对欧盟出1:3量由1 998年同期的41万吨下降到 1 999年的22万吨。在此背景下我国钢铁工业对欧美出I:1钢材向以薄板为主转变 其中主要是热轧薄板1 999年的世界钢铁工业在经过上半年的减产之后.国际钢材市场价格在下半年出现回升 但我国钢材出口价格从全年来看仍比1 998年同期有所下降 其中热轧板卷平均价格从 1 998年的340美元 /吨下降到 261美元/吨 虽然国内钢铁工业认为 钢材出I:1价格的这种变化同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是一致的 但现实是1 999年我国钢铁企业出I:1主要以板材为主出Ill 202万吨增长 1 2.4% 占钢材出口总量的54 9%。其中主要是热轧普薄板增长 达 1O2 1万吨 比 1 998年同期增长了 1 9倍。而对美国出Ill实现JJ,,6增长主要也是依靠薄板.尤其是热轧薄板出口的增长。
进入2000年.大量的热轧板卷进入了美国市场.使其库存增加价格下跌 .导致了其他品种钢材尤其是板坯和冷轧板卷类产品价格的回落。而2000年我国出口的热轧板卷类产品的主要去向就是美国。与此同时 美国钢铁企业2000年第三季度末的财务报表出现赤字.2000年第4季度美国前六大钢铁联合企业更是总计亏损4 31亿美 而 1 999年同期合计盈利则为 33∞ 万美元。其中除AK钢公司经营收益4600万美元以外.其他钢铁公司都认为因为需求疲软 高库存及进口多致使其亏损。
应该说.导致美国钢铁企业亏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量价格低廉的钢材产品、尤其是热轧薄板进入美国市场无疑是重要的外因之一。换言之.在世界钢材总量整体上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中国钢铁企业的出Il1只注重实现对目标市场的快速占领 往往一旦进口国市场行’隋看好 便会有众多出口企业涌向该市场.并自我竞相压价销售以求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未能在一定程度上兼顾目标市场的接受能力和竞争对手的生存.无疑是其遭受反倾销的一个主要内因。
三.改变我国钢铁企业出口营销行为的若千思考
钢铁行业历来属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行业在以国有企业为主的钢铁行业中.企业从来不缺乏自主创新所需要的资金、人才以及政府支持 .但为什么在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之后 其竞争优势仍然停留在低附加值的低端长线产品上。很显然.这与企业的营销竞争战略有密切的关系。从竞争战略角度看.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低廉.只要发挥优势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力.就能够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利润的增加。于是.竞争战略决定营销策略.价格竞争逐步演化为低价竞争.盈利目的逐步蜕变为抢占市场份额.最终导致消化过剩生产能力与库存取代企业的营销与竞争战略。
然而.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仅仅依靠包括廉价劳动力在内的自然资源优势并不能维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长久竞争优势。因为竞争优势所强调的不是一个国家享有多少优势条件.而是着重于国家如何转换不利的生产要求。引导企业和国家不断进步的.是外在的压力与挑战。竞争优势是由最根本的创新、改善和改变而来,持续竞争优势需要不停地创新.而不是价格竞争。要克服不利的羁绊企业必须持之以恒地脱离标准化、简单技术和削价竞争的产业环节。
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反倾销为核心的WTO自我保护规则不过是这个客观规律的反映而已。如果说反倾销的显性要求是使各方慎用价格竞争策略以及使相应的可能反应趋于理性化.那么其隐性期望就是引导各方由价格竞争转向与之相对应的非价格竞争。为此.必须强调.WTO规则主导下的贸易自由化已经给中国企业的营销环境带来了深刻地变化。在现代自由贸易条件下.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只能适用于一定数量的企业.而不能针对一个国家进I:1国产业或其全部企业:企业的营销行为已经不能仅仅限于为自己创造利润,而是需要适当地兼顾竞争对手及其所在国的利益这就意味着八世后的中国企业,必须改变惯性思维而另辟途径,逐步挥手告别价格竞争而走上双赢的非价格竞争之路
1.非价格竞争是改进技术、提升服务与品牌的重要基础。在约束价格竞争并主动转向非价格竞争的情形下,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品质、品牌.技术、服务的关系.可以形成如图 1所示的良性发展循环 只有在非价格竞争战略的引导下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2 非价格竞争已成为提高效益的主流手段鉴于在运用非价格竞争策略的企业与运用价格竞争策略的企业之间展开竞争时 两者将有可能进入一个日益分化的循环当中 (如图2) 正因为如此,在非价格竞争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主流的条件下,我国钢铁企业亦不应例外
3.非价格竞争将成为更好应对未来变化的基本保证 中国各行业在加八WTO之后的各种贸易摩擦日益显现 中国钢铁工业的未来发展.不仅将面临资源约束与环 保护的要求,而且也将面临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挑战。wro的有关规则已经揭示了这种发展趋势作为世界第 产钢大国的中国企业,主动适应wro双赢的要求转向非价格竞争为主导的营销管理.则是由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和谐世界所决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姚 丰:从美国钢铁反倾销看中国对其出口,中国冶金报2001—06—02
[2]何伟文:反倾销拆招六式。中国海关.2004 (8)
[3]王振华:美国封闭钢市场失大于得.嘹望新闻周刊.2002(15)
[4]黄梅波:美国限制钢材进口窜透视 开放潮,2002 (4)
[5]金广元:工业发达国家钢生产消费变化及我国钢的消费趋势世界冶金.1 998 (j)
[6]变化中的美国钢铁工业.武钢技术.)995年 第4期
[7]金琳:美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覆世界主要钢材产品最新价格行情分析.中国冶金.2005(f1)
钢铁工业烧结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钢铁工业;多污染物; 协同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钢铁工业是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业,排放的典型大气污染物有S02、烟粉尘、N0X和二恶英等。按长流程钢铁企业各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201 1 年中国钢铁工业烧结工序S02、烟粉尘和N0X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81.35%、39.82%和53.56%。(数据取自《2011年中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统计》,共统计84家钢铁企业,其粗钢产量占全国的65%,数据基本反映中国钢铁工业环保概况)。
自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将S02污染物总量降低10%作为约束性指标以来,钢铁企业做了大量的减排工作,尤其是烧结工序中S02的排放量就占到钢铁企业总体S02排放量的70%以上,烧结烟气实施脱硫已经成为钢铁行业实现减排的重要目标,而这一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
截止到2013年5月,全国钢铁工业配置脱硫系统372套(454台烧结机),面积为74 930m2,其中循环流化床32套,石灰石石膏法湿法l80套,氨法31 套,氧化镁法20套,旋转喷雾26套。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配置脱硫系统236套(291台烧结机),面积58 042 m2,其中循环流化床26套,石灰石石膏法湿法90套,氨法27套,氧化镁法l6套,旋转喷雾25套。此外,钢铁企业2013年在建的还有46台烧结机。由于烧结烟气脱硝的复杂性,各类脱硝技术尚未在烧结烟气中广泛应用,国内钢铁企业烧结机尚未有实施烟气脱硝的实例。
GB 28662―2012《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N0x和二恶英规定了排放限值要求,严格S02、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排放要求,并针对环境敏感地区规定了更严格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具体新旧标准值对比见表1。
面对新的排放标准,为实现烧结烟气多污染物减排目标,从污染物减排技术措施的协同效应出发,建立全过程、一体化的污染物协同减排和协同控制技术体系。
二、活性炭吸附工艺
活性炭吸附工艺在20世纪50年代从德国开始研发,20世纪60年代日本也开始研发,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与技术转移以及自主开发,形成了日本住友、日本J-POWER和德国WKV等几种主流工艺。开发成功的活性焦(炭)脱硫与集成净化工艺在世界各地多个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中,在新日铁、JFE、浦项钢铁和太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烧结烟气净化方面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活性炭吸附工艺的原理是烧结机排出的烟气经除尘器除尘后,由主风机排出。烟气经升压鼓风机后送往移动床吸收塔,并在吸收塔入口处添加脱硝所需的氨气。烟气中的S02、N0x在吸收塔内进行反应,所生成的硫酸和铵盐被活性炭吸附除去,吸附了硫酸和铵盐的活性炭送入脱离塔,经加热至400 0C左右可解吸出高浓度S02。解吸出的高浓度S02可以用来生产高纯度硫磺(99.9%以上)或浓硫酸(98%以上):再生后的活性炭经冷却筛去除杂质后送回吸收塔进行循环使用。
存在问题:运行成本高,设备庞大且造价高,腐蚀问题突出,系统复杂,活性炭反复使用后吸附率降低消耗大,活性炭再生能耗较高等。
三、MEROS工艺
MEROS(MaximizedEmissionReducationof Sintering)工艺是欧洲西门子奥钢联针对烧结烟气中S02、二恶英类污染物等控制开发的,目前成功运用在多台烧结机烟气脱硫及其他有害物质气体的处理。
MEROS工艺原理是利用熟石灰作为脱硫剂,与烧结废气中的所有酸性组分发生反应,生成反应产物。产生的主要反应是:
2S02+2Ca(OH)2=2CaS03・l/2H2O+H2O
2CaS03・l/2H2O+03+3H2O=2CaS04・2H2O
S03+Ca(OH)2=CaS04・H20
2Ca(OH)2+2HCI=CaCl2・Ca(OH)2・2H20
2HF+2Ca(OH)2=CaF2・2H2O
工艺特点:工艺简单,运行稳定性好;入口温度要求低,温度变化适应范围广;可控性高,脱硫后的S02排放值稳定;脱除二恶英和重金属。
存在问题:年运行费较高;不能控制烧结烟气中N0x;在控制二恶英同时会产生混有二恶英的固体废弃物。
四、EFA曳流吸收塔工艺
白2006年以来,EFA半干法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先后在德国迪林根钢铁公司2号180m2烧结机、萨尔茨吉特钢铁公司192m2烧结机和迪林根钢铁公司3 号258 m2烧结机脱硫项目得到成功应用。EFA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在德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口剖。
EFA变速曳流式反应塔脱硫工艺,作为半干法脱硫工艺,集成了布袋除尘器和反应物循环系统,可以同步脱除S02、S03、HCl、HF、粉尘和二恶英等。EFA脱硫原理为:烟气中的酸性化合物在特定温度范围内遇水时与Ca(OH)2进行反应,活性炭主要用于吸附烟气中的二恶英等有害成分,最终的反应物为干性的CaS03、CaS04、CaCl2、CaF2、CaC03和烧结粉尘的混合物,干性反应物在布袋除尘器内进行分离。
工艺特点:总投资低:运行成本低(年运行费用约为总投资的l/12);加入干燥吸收剂,管道和罐仓不发生结块和板结;反应速度可调,不会出现结露现象;低温脱硫效果好;运动部件少,维护成本低。
存在问题:不能控制烧结烟气中N0x;在控制二恶英同时会产生混有二恶英的固体废弃物。
五、LJS-FGD多组分污染物协同净化工艺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JS-FGD多组分污染物协同净化工艺以及相关的配套装置。目前LJS-FGD工艺已经在宝钢集团梅钢公司、三钢、昆钢等大型钢铁厂得到成功应用。
基本原理是:烟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经吸收塔底的文丘里结构加速后与加入的吸收剂(消石灰)、循环灰及水发生反应,从而除去烟气中的S02、HCl、HF、C02等酸性气体,通过喷入活性炭等吸附剂,可以同步脱除烟气中的二恶英、重金属等,实现多组分污染物的协同净化。
工艺特点:对烧结机烟气S02浓度波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烧结机烟气量波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整个吸收塔反应器为空塔结构,维护简单;烟气无需再热、整套装置及烟囱不需要防腐,可以利用老烟囱进行排烟;系统性能指针高,排烟透明,污染物排放浓度低;没有废水产生,无二次污染;副产物为干粉态,方便存储、运输和综合利用。
存在问题:为保证系统可靠性,采用了较多的进口工艺设备,造价相对较高:副产物的应用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拓宽。
六、催化氧化法综合清洁技术
催化氧化法烟气综合清洁技术是一项能够同时进行脱硫、脱硝、脱汞的技术。
催化氧化法烟气综合清洁来源于以色列Lextran 公司,当烟气中S02、N0。(N0需被氧化)遇水形成的亚硫酸根及亚硝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剂对亚硫酸根及亚硝酸根的强力捕捉能力从而去除烟气中的S02、N0x。
烟气与含有催化剂的循环液在吸收塔内逆向流动接触时,亚硫酸根、亚硝酸根被催化剂捕捉,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被氧化成为稀硫酸或稀硝酸。在加入中和剂(氨水)的情况下,最终反应生成硫酸铵或硝酸铵化肥。
在脱硫脱硝的同时,该催化氧化剂对汞等重金属也具有极强的物理溶解吸附效果,从而去除烟气中的汞等重金属。
技术特点:脱硫效果高,出口烟气S02可达到排放浓度≤50 mg/m3;对于烟气温度、S02浓度和烟气量适应性强;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无管道堵塞、结垢现象;资源利用优势,利用焦化厂蒸氨后氨水,降低焦化厂废水处理负荷;脱硫剂(催化氧化剂)循环使用,并可生产高附加值的硫酸铵产品;对烧结机主系统无影响,与烧结机主系统同步率为98%以上。
存在问题:目前有机催化剂需进口,尚未国产化,价格较高。
技术经济及减排效果对比
表2分析比较了上述五种烧结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的技术经济及减排效果,结果如下:
1)MEROS工艺和EFA吸收塔工艺不能控制烧结烟气中N0x,催化氧化法不能控制二恶英。
2)活性炭吸附工艺的单位烧结面积投资最高,是LJS--FGD工艺的3倍多:MEROS工艺的单位烧结矿运行费最高,是LJS-FGD工艺的近3倍。
3)催化氧化法综合清洁技术属于湿法,脱硝效率高,单位烧结矿运行成本低,最终生成硫酸铵或硝酸铵化肥。
4)前四种技术均属于干法脱硫技术,投资高、运行成本高,活性炭再生能耗较高,脱硫渣的处理再利用是目前重点发展方向。
总之,在钢铁工业烧结烟气多污染物进行控制时,要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设备设计出适合我国的污染物一体化协同技术,为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瑞壮; 叶猛; 王贞; 朱廷钰. 钢铁烧结机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评述[D]. 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2012(6).
关键词:钢材销售 营销体系 构建 目标 前提 重要职能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使我国钢铁工业在世界钢铁行业中逐渐拥有了话语权。但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迅速衰退,各国的钢铁需求量迅速萎缩。与此同时,为控制居高不下的房地产价格,维护我国社会秩序的安定,我国政府大力加强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控制。这样就导致了我国钢铁工业出口大幅度下降,对内需求日益降低的不利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赢得市场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大力加强市场研究的力度,构建适合市场发展特征的营销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钢铁销售,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确定钢材销售中营销体系构建的目标
构建全新的钢材销售中的营销体系,首先必须在认真分析市场特征的条件下合理确定构建的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钢材市场已经发展为买方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真正拥有话语权的是买方,买方对于整个市场的走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钢材销售营销体系的构建就必须围绕买方做文章,以钢材销售企业和买方互利共赢为目的,以创新发展为基础,构建为买方服务的营销平台。
二、明确钢材销售中营销体系构建的前提
为实现钢材销售中营销体系构建的目标,钢材销售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影响钢材销售的因素,并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适合钢材销售企业销售业务发展的营销体系。
通常情况下,构建钢材销售中的营销体系,钢材销售企业必须综合考虑企业是不是具有应对钢材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是不是具有开创全新钢材市场的能力,是不是能够对既有营销渠道进行挖掘,是不是具有针对客户服务的快速响应机制,是不是具有绝对竞争能力的钢材品牌,是不是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等内容。
三、正确分析钢材销售中营销体系的重要职能
研究发现,钢材销售中营销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职能:1、钢材市场销售管理职能。通过营销体系,可以收集分析并处理市场信息,制定销售计划,研究目标市场,对销售人员进行考核,合理制定钢材产品价格,回收贷款,创建或者维护钢材销售渠道等。2、钢材售后服务管理职能。建立维护管理售后服务体系,妥善处理客户的投诉,及时收集钢材以及服务信息并及时反馈到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客户档案、培训客户等。3、钢材销售合同及订单管理职能。认真分析客户的信用,接受客户询价,完成合同的签订,合理处理订单,完成合同订单归档。4、创建与维护钢材品牌职能。制定钢材品牌发展战略,制定钢材品牌延伸策略,有效管理钢材品牌资产。5、财务管理职能。进行日常销售结算,和银行间的业务结算,处理各种票据业务,加强成本控制等。6、存储与物流职能。恰当安排钢材存储,合理调度配送钢材产品。7、管理国内外办事处职能。对国内外办事处进行管理,协调销售任务,完成销售目标。
四、合理构建钢材销售营销体系
(一)建立健全钢材营销服务管理
在钢材销售体系建设过程中,钢材销售公司要认真分析市场发展的方向以及钢材营销服务管理的需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目的,努力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健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钢材营销服务管理新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钢材销售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钢材销售服务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制定销售服务管理方案,按照客户的需求与企业的发展特点制定销售营销管理细则,使营销服务管理有章可依,从而不断提升服务工作质量,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
(二)合理制定钢材营销政策
在钢材营销过程中,国家政策的变化对于钢材销售企业的营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钢材销售企业要针对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的市场变化特点,合理制定钢材营销政策,改变钢材销售模式,促进钢材销售,完成销售目标,实现企业销售利润的最大化。例如,在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首钢集团针对天津市场及时展开调研并调整营销政策,提出了以62B线材为主要销售目标的对标销售模式,出色地完成了钢材销售任务,确保了首钢钢材销售利益的最大化。同时,首钢集团还在掌握客户生产以及资金状况的基础上,将现货市场作为钢材销售的运作平台,强化了首钢集团在天津钢材市场上的主导作用。
(三)创新钢材营销策略
合理构建钢材销售营销体系,还要不断创新钢材营销策略,通过多种营销策略不断提高钢材营销水平。例如钢材营销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提高钢材产品的技术水平,开创知识营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营销管理,多方面获取市场信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实施营销整合;创新营销理念,创新文化营销;创新强强联手营销,通过和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推广高端产品,促进钢材销量的不断上升。
总之,在当今经济形势下,钢材企业只有努力创建钢材营销体系,才能不断提高钢材销售企业的销售水平,不断提高钢材销售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为钢材销售企业不断获取市场份额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爱琴.21世纪服务营销发展趋势初探[J].兰州学刊,2004,05:101-102.
关键词:水力计算 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郑关源.网络图论简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10~15
2 黄 炜.钢铁工业给水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1997
【关键词】铁矿石 对外投资 现实条件
一、中国加大投资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的必要性
1、铁矿石资源在钢铁工业中的重要作用。铁矿石作为钢铁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是不能再生、不能替代的资源,是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稳定而经济的铁矿石供给是钢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对钢铁产品需求的增长,钢铁工业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与需求最旺盛的市场。2007年中国钢材产量达到4.89亿吨,占世界钢材产量的36.4%;钢材消费量超4.3亿吨,约占世界钢材消费量的35%。目前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也是钢材第一大消费国。
2、中国铁矿石资源禀赋状况。中国已探明的铁矿区总共2867处,保有资源储量607亿吨,暂时难以利用的铁矿保有储量约194亿吨。中国铁矿石储量虽然丰富,但是品位低,含铁品位平均只有33%,而世界平均品味为44%左右。中国铁矿石贫矿多,占全部矿石储量97%,绝大部分铁矿石须经过选矿富集后才能使用。而且中国铁矿石矿床类型多、矿石类型复杂,难以采选、难以综合利用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即便是开采难度小的铁矿,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后可采资源不足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同时,多数重点铁矿山及地方骨干矿山圈定的矿量逐渐减少,开始进入生产中后期,规划的后备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3、中国铁矿石的进口数量及来源。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越来越多,国内的生产根本无法满足铁矿石的大量需求,产需的矛盾使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铁矿石。据国际钢铁协会统计,从2003年起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铁矿石进口第一大国;2005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已占世界铁矿石进口量的36.6%;2007年中国铁矿石产量为70707万吨,进口量达38309万吨,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2.65%。有专家预计,2010年中国进口铁矿石占铁矿石总需求的比重将达到56.4%。中国从40多个国家进口铁矿石,其中主要来源国为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南非。澳大利亚是世界铁矿石出口第一大国,约占国际总出口的37%,在我国的铁矿石资源供给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最多,占全部进口的40%左右(见表1)。
4、中国缺乏铁矿石定价话语权。最初,由于中国进口企业较多、缺乏协调,企业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致使我国铁矿石的进口价格只能跟随日本铁矿石进口价格,不能进一步压低。目前虽然我国铁矿石进口数量是世界第一,但没有应有的话语权及对铁矿石价格的控制能力。国际铁矿石长单协议价格(基准价格)在连续几年上涨后,2008年度进口铁矿石价格已再次上涨96%,这是国际铁矿石价格连续第6年上涨。再加上海运费用的大幅上涨,进口铁矿石的成本更是大大增加,成本的持续上涨已经成为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投资的优势
1、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资源禀赋。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非常丰富,储量约为350亿吨且分布集中。哈默斯利矿区为铁矿石主要产区,澳大利亚91%以上的铁矿石都出自这个产区。从质量上看,澳大利亚铁矿多为富矿,矿石品位高,含铁量为65%~66%且成分稳定,含硫仅0.012%,含磷量亦只0.06%,矿石的粒度均匀,堪称矿石中之上品。从产量上看,近几年澳大利亚铁矿石产量很大,已经超过巴西成为铁矿石产量最多的国家。据专家推测,2010年和2015年澳大利亚铁矿石产量将分别达到382.9百万吨和432.6百万吨,具备持续供矿的潜能,是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主要供应者之一。
2、澳大利亚的投资环境。
(1)政治环境。澳大利亚是一个政治比较稳定的国家,在社会形态和制度上与西方主流国家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互认同感。澳大利亚没有在国际上发挥强国作用的野心,因此在由西方世界构筑的国际规则体系中在政治和军事上需要依赖美国的保护。但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和美国并没有特殊的历史渊源,所以长期处于美国军事势力的。
(2)经济环境。澳大利亚以贸易立国,是一个经济运行状况良好的国家,与中国具有良好的经贸关系。1972年12月两国正式建交,第二年就签订了两国间贸易享受“最惠国”待遇的协定,1978年澳政府同意中国享受澳对发展中国家的普惠制待遇。多年来两国之间保持了良好的经贸关系,同时中国还是其农、矿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之一,中国多年来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量在稳步增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澳大利亚逐步制定了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实施关税优惠,加大铁矿石勘查的投入,鼓励外资到该国进行矿产勘查。
(3)法律环境。企业在寻求国际投资、利用境外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法律方面的问题,避免像首钢在收购秘鲁铁矿时由于一些法律问题而遭受损失。澳大利亚各州基本都有自己的矿业法,大多数州都有采矿权和资源开发的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矿权管理制度及地质资料汇交制度都相当完善。澳大利亚已经将修改矿业法提上日程,修改矿业法的目的是在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性原则下发展矿业,同时也要在不同原则的指导下促进新的投资。
3、澳大利亚的运输成本。从近几年中国港口综合平均海运费来看,澳大利亚到中国的综合平均海运费是最低的(见表2)。从海运距离来看,中国与巴西的海运距离为11000海里,与南非的海运距离为8000海里,与印度的海运距离为4100海里,与澳大利亚的海运距离是3600海里,澳大利亚是距离中国港口最近的供矿国。目前在铁矿石的质量和供给量上能与澳大利亚媲美的国家只有巴西,但近年海运费的持续暴涨使得中国铁矿石到岸价的约2/3是为运输而买单。以巴西运往中国的铁矿石为例,其铁矿石价格为每吨30美元左右,但是海运费的价格几乎达到60美元。在离岸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中国从巴西进口铁矿石和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的到岸成本越来越悬殊。
三、中国加大投资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的现实条件
1、国内形势及政策支持。“十五”计划提出要完善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制度,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到境外开发资源。这从制度上明确了国家对于矿产资源境外投资鼓励和扶持的方针,为我国企业开展境外矿产资源投资提供了重要保障。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中国矿业2004”国际研讨会致辞时表示,继续大力支持矿业企业“走出去”,鼓励他们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2004年7月19日《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的一律不需要审批,还对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做出了详细规定。《决定》的出台大大优化了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环境,确立了企业境外投资的主体地位。2007年中钢协也开始鼓励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或联合开矿,掌握资源量。
2、中国具备加大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投资的实力。
(1)中国投资国外铁矿石资源的实践。中国从1987年开始就探索到境外投资办矿,并多次组团到澳大利亚和巴西矿山进行考察,至今已有一些在外投资办矿的实践,许多小型钢铁企业或地方企业也踊跃投资于国外铁矿。这些实践中的跨国铁矿石资源投资主要以在澳大利亚进行合资开发为主,为我国进一步加大投资澳大利亚积累了不少经验。
(2)中国加大投资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验积累,国内许多矿业企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力大大增强,已基本具备投资国外矿产资源的能力。从人才上看,我国已经培养了大量熟悉国际惯例的人才,参与全球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再加上我国具有先进的勘查技术和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队伍。从资金上看,国内银行也会为海外投资矿产资源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3、中国海运能力的提高。中国铁矿石主要采取沿海港口运输的形式,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中国铁矿石的海运能力有所提升。从中远集团研发中心主任杨世成的研究报告看,2008 年新增运力交付数量保持稳定,全年干散货船预计交付 407 艘、2927 万载重吨,总体预计2008 年全年干散货运力比 2007年增长 6.8%。中国已经在不断发展自己的船队,对海外船东的依赖性有所降低,在青岛、大连、宁波等地也已经有了高吨级矿石专业化接卸泊位,这些都使铁矿石的运输更加便利。
综上所述,澳大利亚具备铁矿石资源投资的有利条件,而中国又有必要、有实力到澳大利亚进行铁矿石资源的投资,所以到澳大利亚进行更多的铁矿石资源投资是中国可以选择的一条较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宜军:我国进口铁矿石现状及发展趋势[J].运输市场,2005(1).
[2] 陈甲斌、许敬华:国内外铁矿石市场形势分析[J].江苏地质,2007(2).
[3] 袁志安、黄志伟、姚振巩:论我国铁矿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J].采矿技术,2006(9).
[4] 梁佳丽:中国钢铁企业跨国经营的动机[J].时代经贸,2006(8).
[5] 侯卉、李兵、王娜:我国铁矿石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分析[J].分析预测,2006(22).
[6] 郑瑞芳:中国利用国外铁矿石资源的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环境经营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同理念的当今世界,先进企业无不实行环境经营。在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深入人心,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必须及时引入环境经营体系,这是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钢铁企业的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钢铁企业的各个工序都有大量污染物排放:矿石的处理过程中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和粉尘;制钢工序中产生各种废渣;锻压工序中产生有害废水等。可见,钢铁产业是具有代表性的高耗能产业,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钢铁产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粉尘
目前,钢铁厂对大气环境及周边地区最大最直接的影响是粉尘排放。炼铁系统粉尘的排放量占钢厂总粉尘(烟尘)排放量的50%以上。烧结过程的粉尘主要来源于台车下面的抽风系统(占90%以上)。高炉炼铁工序的粉(烟)尘主要来源于高炉上料、煤气放散和出铁场等。目前我国对钢厂粉尘的排放标准是小于每立方米120毫克。提高现有除尘设备的能力,采用高效的除尘系统以及提高作业率是减少粉(烟)尘排放的主要措施。
2.二氧化碳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煤品质低下客观上决定了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严重。由于在高炉中采用焦炭熔炼铁矿石的过程中会直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只有减产时其排放量才可能明显减少,电炉炼钢也是如此。据世界钢协估计,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全球钢铁业每年产生约22亿吨二氧化碳,其依据是每吨粗钢产生1.7吨二氧化碳,而全球粗钢产量将近1.3亿吨。虽然200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没有公布,但据2005年的公开数据推算,200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在300亿吨左右。基于这一数字,估计钢铁业22亿吨排放量约占2006年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7%。可见,高炉炼铁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源头,因此减少高炉炼铁的能源消耗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手段。
3.氧化硫
由于原料条件改善和工艺进步,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每吨钢的氧化硫气体排放量从1995年的9.2kg降低到2005年的2.96kg。但目前国内烧结机基本没有采用烟气脱硫装置。烧结工序的氧化硫气体的排放量占钢厂的60%左右。由于烧结烟气量大,氧化硫浓度很低,处理难度高、处理成本较高。
4.二恶英
二恶英是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这类物质既非人工合成,又无任何用途,但进入人体后,不能降解和排出。二恶英已被确认为致癌物,而且具有生物毒性,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由于铁矿石中含氯,在烧结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二恶英。钢厂主要是炼钢的电炉和烧结工序产生二恶英。烧结过程的二恶英的排放控制技术有待开发应用。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尚无对二恶英的监测,也无相应的排放标准。
以上这些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也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多年来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理论上,或是在生产实践上,人们都做了不懈的努力,但为何至今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其原因不在技术,而是在意识和制度。?在4月9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透露,去年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数量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6.6%,其中一半以上是重金属污染事件。由此可以看出,钢铁企业环保意识的薄弱,环境责任的缺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钢铁企业环境经营体系的建立途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钢铁需求较大,产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但钢铁产业所取得的成绩在某种意义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均是粗放发展的结果,事实上,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质量和和物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造成的环境也越发严重,为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我们必须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双管齐下,在宏观上加强环境监管的力度,在微观上树立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意识和体系。
1.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法的保护对象是一个国家管辖范围内的人的生存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包括土地、大气、水、森林、草原、矿藏、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自然历史遗迹、风景游览区和各种自然景观等,也包括人们用劳动创造的生存环境,即人为的环境,如运河、水库、人造林木、名胜古迹、城市及其他居民点等。我国自1973年颁布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来,陆续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1981年)、《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1982年)等相关的保护环境的系列法规和制度。这些制度和法规中都彰显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理念,但正确的理念必须辅之以坚实的制度框架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才不至于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要做到真正的平衡与协调,国家在宏观上必须进行调控和指导转国家在规划和调整各个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时,就应考虑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将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将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所以钢铁企业分布不能遍地开花,必须依托铁矿等资源建厂,通过钢铁产业布局调整,改善现有钢铁企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逐渐形成与资源和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市场供需、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同时钢铁企业的规模也不能大小不一,必须考虑规模经济效应,达到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前提和基础。例如东北的鞍山—本溪地区有比较丰富的铁矿资源,临近煤炭产地,有一定水资源条件,根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该区域内现有钢铁企业要按照联合重组和建设精品基地的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能低水平过剩,应根据环保生态要求,重点搞好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严格控制生产厂点继续增多和生产能力扩张。对首钢实施搬迁,与河北省钢铁工业进行重组。
2.树立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意识和体系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为代价,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后,这是人类历史付出了莫大牺牲才得来的科学共识,而环境的主要污染主要大量地来自企业活动,企业是最大的资源浪费主体。要治理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文明生产,企业首当其冲,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大量消耗和浪费自然资源同时又破坏环境的传统生产方式,树立企业的环境经营意识和体系。对于这一点日本钢铁企业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1970年新日本制铁公司为解决环境问题就建立了环境对策委员会,1971年设立了环境管理部,1996年公布了环境,确定了环境经营的基本方针,为此,对环境有害的各种经营活动都有事先预防措施,维持和改善企业周围的生态系统。从地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制定经营战略;从原材料、制造、流通、使用和废弃全过程考虑降低环境负荷,引导客户和顾客共同进行环保,为建立“环境保护型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比于日本企业,我国钢铁企业近年来也做了环境经营方面的尝试。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最明显的体现。由于我国钢铁工业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这种“先天不足”决定了减少碳排放将面临巨大挑战。但钢铁行业可以借助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支持,开发绿色钢铁新工艺和新技术,提升我国钢铁工业整体水平。同时,低碳经济将促进节能环保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碳排放。超级秘书网
对钢铁企业来说,做好碳减排工作不仅是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鞍钢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在鲅鱼圈钢铁新区,鞍钢已经开始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并在2009年开展了风电支撑轧机运行试验,取得初步成果。鞍钢始终非常重视二次能源的综合利用,在各个生产基地都建有TRT、CDQ、CCPP等节能减排技术设备。2009年,鞍钢还实施重点节能项目9项,实现节能88.3万吨标准煤。
环境保护的多年实践说明,没有民众参与的环保最终很难取得成功。目前,公众环保参与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从法律与政治上,建立一套有效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机制。特别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澳 铁矿石 价格 SWOT分析
钢铁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十年来,中国的钢铁工业又得到迅猛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巨大,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因此,铁矿石价格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澳大利亚是中国铁矿石进口的主要来源,两国在铁矿石进出口领域已经形成长期合作的相互依赖关系。
一、中澳铁矿石价格博弈的过程简述
2003年末,中国加入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第一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当时的价格为上涨18.6%。2004~2007年,中国钢铁企业利用长协价和现货的长期价差赚取暴利,炒矿现象严重。2008年金融危机铁矿石价格一落千丈。2009年,中方要求铁矿价格下降40%,澳方实际只降33%,谈判彻底破裂.2009年10月,总理访澳,结束了两国紧张关系,双方签署了旨在增进双边关系的联合宣言。到2012年6、7月价格跌幅超30%,创2009年以来新低。今年5月铁矿降幅达30%,因最大进口商中国得到了大量铁矿石新供应,市场已转变为买方市场。
二、中国在铁矿石价格博弈中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国内有1,000多家钢铁厂,同时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铁矿石市场,需求量即是中方的优势,中国钢铁企业理应在国际铁矿定价中发挥重要作用。澳方力拓等国际主要铁矿生产企业对中国铁矿现货交易平台的支持有利形成相对公开透明的铁矿贸易定价机制。
2.国内铁矿资源丰富,具备开采能力。澳方铁矿出口实施季度定价和指数基准的铁矿石长协定价体系,实际上是逼着下游发展替代品。铁矿石高价会使国内的铁矿开发价值大大增加,中国将大量增产国产矿并优先使用国内矿。工信部原材料司巡视员贾银松认为中国现在有这样的技术和能力。
(二)劣势分析
1.卖方形成寡头垄断,控制市场价格。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呈现的是以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公司以及巴西的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组成的卖方寡头;另一方面是由中国宝钢、日方新日铁、韩国浦项制铁和德国钢厂蒂森克虏伯形成的买方阵营。国际市场中三大供应商已形成寡头垄断,控制市场价格。
2.国内铁矿石大多为贫矿,钢铁产量大而不精,仍需大量依靠进口铁矿。中国已探明的铁矿区共2867处,保有资源储量607亿吨。中国铁矿石储量虽丰富,但贫矿居多,占全部矿石储量97%,含铁量平均只有33%,而世界平均量为44%左右。绝大部分铁矿石须经过选矿富集后才能使用。(张娟,刘慧芳2008)然而,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越来越多,国内的生产无法满足铁矿石的大量需求,产需的矛盾使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铁矿石。从2003年起中国进口铁矿1.48亿吨超日本成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至今中国仍然维持了全球最大铁矿石需量。
3.定价体系存在问题。在国内,目前实行的是两重定价体系,一是宝钢等大型钢厂有能力与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石企业签订长期协议,价格在40美元/吨以下。二是更多的小钢铁厂只能零买印度矿石,接受高出澳大利亚和巴西矿石近一倍的价格。
国际上,几乎所有的澳大利亚铁矿都有日本企业参与开采,但中国却未走进全球矿业内部,而是通过日本谈判的结果接受既定的价格。铁矿石价格上涨后的损失,日本企业可以从供应商的红利中得到补偿,中国却不可以。
(三)机会分析
1.当前经济疲软,铁矿价格呈下降趋势,已转变为买方市场。据路透社调查,随着全球矿商扩张热潮促使产量增加,长达十年的供应短缺势头即将结束。供应增加推动钢厂原材料价格在今年上半年下降30%。国际市场铁矿石供大于求,已转变为买方场。
2.中澳自贸区的建立。中国和澳大利亚同属于亚太国家,两国自1973年签订《中澳贸易协定》起,双边贸易关系有了很大发展。2005年5月23日,中澳双方进行首轮自贸区谈判,至今已在多领域内展开互利磋商,中澳两国政府也正在加紧推动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四)威胁分析
1.中国对澳的铁矿石进口替代性较弱。我国约85%的进口铁矿石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其中澳大利亚是最大的供应国,约占中国进口总量的40%,我国铁矿石进口基本上依赖于澳方,市场因素决定了这种依赖的可替代性小、成本大。
2.澳方铁矿石出口的市场替代性较强。澳大利亚的矿产品在大量出口到中国的同时,也大量出口到日本、印度和韩国,这些国家对澳大利亚的铁矿石需求量也很大,占到澳出口铁矿石总额的39%。另外亚洲有很多国家同中国一样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资源的需求量爆炸性增长,这些国家都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潜在出口市场。
因此,澳大利亚出口矿产品有较多的替代市场。
四、对应策略
针对以上四方面,从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四方面相应提出中澳铁矿石价格博弈的策略,如表一所示:
参考文献
[1]张娟,刘慧芳.中国加大投资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分析.当代经济。2008.(11).
[2]上官修瑜.中澳铁矿石贸易和投资研究[J].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周序诚.浅谈我国铁矿进口的现状与未来[J].江西冶金.2000,(20).
高中地理教材 ;学生主体;学科能力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与选修的新教材结构设置也与旧教材有了明显的变化,随之课堂教学转变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和处理信息、读图分析、探究分析地理问题等学习能力。此转变与高考地理《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中考试目标要求相吻合。为此,高中地理新教材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设计了“思考与读图思考”“案例”“阅读”“活动”“问题研究”等五个部分的新内容。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不是教好教材,而是用教材更好地教。
一、巧用教材中的“阅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变革,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阅读”部分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载体,它是对课文知识的必要扩展,体现新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和选择性。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地理2》第四章《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中,“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就是以“阅读”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这是一个重要知识,但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材料,按照“阅读”内部的三个时期钢铁工业的主导因素在变化。教师可以设置几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活动:①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发展属于哪个时期?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②我国鞍钢的发展主导因素又是什么?③日本福山钢铁工业发展属于什么类型?学生自学“阅读”材料即可归纳出“就近煤型”“就近铁矿型”“临海型”三种钢铁工业布局类型。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应对三种类型型及变化进行简单拓展,提升这部分教学的次层性。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可以转变过去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旧模式,充分调动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巧用教材中的“案例”,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越来越突出。因此,教师在新教材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新教材不论在必修教材还是选修教材中都呈现大量“案例”,当然选择案例要注意其典型性和说明性。例如,在必修《地理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案例”“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类型的形成”是本章重点和难点,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首先让学生阅读气候类型图,读出图中的信息(即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然后,结合“案例”中的文字说明,从中找到有效的文字信息(即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再次,教师从学生获得信息产生感性认知的同时,要结合气压带和风带加以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通过学生针对获取的信息进行适当分析处理,可以得出教材中“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候特征和分布规律;最后,学生顺利掌握气候类型图的信息阅读和获取,再归纳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分析。通过该“案例”环节的教学,师生互动,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三、巧用教材中的“读图思考”,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思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穿插于课文之间,又不隔断课文的逻辑联系。一般编排在教材中图表之后,它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文字内容和图像内容的分析思考,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而提供有利条件,教师要注重其开放性和拓展性进行应用。高中地理学习中应关注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用“读图思考”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例如,在必修《地理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读“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思考三个问题:①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②如果中时区为子夜(24时)时,算一算,纽约和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分别是多少?③在图中找到国际日期变更线。想一想,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或者自西十二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分别是怎么样变化的?这部分知识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能力的良好素材。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读图中七大洲分布、经度分布、24个时区分布情况、地球自转方向、国际日界线、本初子午线等基本要素,使学生能够读懂图是最关键的一步;其次,通过学生结合问题思考,比较分析,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分布规律、中时区和东西十二区的情况,使学生增强理解;再次,结合计算区时,让学生分析出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和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的日期变化区别,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学生可以更好的分析出时区与国际日界线相关特点。这样可以对相关知识拓展,能够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因此,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教材中“读图思考”这部分内容,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 能力。
四、巧用教材中的“活动”,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描述表达能力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活动”部分是以一个地理现象或原理,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可以通过资源调查、动手实验操作、学生讨论辩论、写小论文等形式来体现。例如,高中地理必修《地理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教材P72的“活动”,是关于珠三角“基塘生产”的探究分析,首先布置学生搜集珠江涌洲地区行政区图,地利图、气候图和基塘景观图,再结合分析基塘生产的有利地理条件是什么,学生根据农业区位因素可分析出该地区气候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地形为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人口密集,市场消费量广大。然后再通过学生动手填写基塘生产各环节名称及联写来认识这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最后让学生回答活动中的四个问题,培养学生的描述表达能力,教师注意引导和纠正学生不规范的答案。通过“活动”教学确实提高了学生分析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描述表达能力。
五、巧用教材中的“问题研究”,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收集分析资料能力
在高中地理必修模块教材中,每单元之后都设置了“问题研究”,问题研究中学生的合作学习尤为重要,成立“研究学习小组”分工合作,既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又能够提高探究学习效率,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例如,在必修《地理1》中“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这个问题研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学习,具体研究步骤:
首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什么是热岛效应,讨论热岛效应形成原因,其次,查找相关图片和示意图,了解分析热岛效应其他原因和产生哪些影响。阅读气候资料分析郊区和市区大气环流;最后,观察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分析热岛效应形成过程和影响,讨论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措施。(小组分工如下)
第一学习小组:读图和相关背景材料,归纳出:什么是热岛效应;
第二学习小组:搜集资料,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
第三学习小组:讨论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第四学习小组:总结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