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范文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第1篇

1.1情绪具有内隐性与外显性并存的特点

女生情绪具有一定的内隐性。与男生比较,女生性格内敛,表面上平和细语,但内心深处却积攒着抑郁、愤怒、苦恼、恐惧、兴奋、激动等情绪,所以,有的时候很难发现她们真实的想法。女生情绪具有一定的外显性。他们喜欢与自己的闺蜜聊一些她们关于生活、学习、爱情的方面的话题。在寻求帮助的同时,敞开心扉,这个时候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全部暴露出来。所以女大学生情绪变化无常,让人难以捉摸。

1.2情绪中表现出感性大于理性的特点

女生的某种情绪得不到控制,一旦持续时间较长就会产生集聚效应,使得情绪大范围的扩散,将这种情绪强加到相似的事情或相似的环境当中。不自觉的将情绪带给别人或带到这件事情当中,感情用事,失去理性思考,这样不仅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也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2.网球队女大学生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1有利于教练开展训练

队员情绪管理对教练员展开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通过认知、产生动机、情绪调整等配合完成的系统工程。学生有一个好的情绪才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加强学生情绪管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将帮助学生抵制抑郁、烦躁、愤怒、激动等不良情绪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在网球训练中,学生只有保持一个好的情绪才会对训练抱有积极的态度,在执行教练训练意图及在完成训练任务上会有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有利于促进球队内部的和谐

情绪是一种表达内心想法与情感的心理活动,在人与人之间起着表达与传递信号的作用。事实上情绪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较语言更具有优势,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以良好的情绪管理将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那么,在球队中保持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教练对队员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教育,认识到情绪管理对对内和谐的重要性。好的情绪可以传播甚至泛化,使得大家都具有好的情绪;消极的情绪也会互相传染,将大家的情绪搞得消极。只有每个人都抱有积极的情绪才会保障球队内部环境的和谐。

2.3有利于自身训练水平的提高

自我情绪的管理对于队员自身训练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地情绪使得学生有好的心情、好的状态,从而会积极投身训练当中,充分理解技、战术的应用;如何合理的分配体能;积极承受训练带来的强度与负荷,保质保量的完成训练任务,从而提高训练水平。相反,情绪管理不好会导致训练懈怠;不能认真理解教练意图;甚至思想怠慢导致身体肌肉消极运动所产生的意外受伤,伤病的产生不只是训练效率的低下,还有可能长时间的养病,这种状况队员自身从何谈训练水平的提高。

3.网球队女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3.1提高认知水平,做好自我情绪管理

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情绪的不稳定并不是源于事情本身,而是是否有理性的思考,女生看待事情往往带有感性色彩去解释与评价,如果改变我们的认知水平,理性看待问题,改变了对事情的看法,消极情绪、不稳定的情绪将会改变。提高认知水平,理性思考人或事将会促进自我情绪的管理。合理的宣泄与表达。合理的宣泄与表达在一定意义上会释放不良情绪,让心胸豁然开朗,有如释重负只感觉。合理宣泄可以通过打墙、发球等练习手段进行,可以对墙狂打但注意千万不要受伤。合理表达注意观察对方的情绪,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就会在表达出自我感受的同时不去伤害到对方。尝试不同的情绪体验。情绪急躁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平静心态的事情。如练习第二次发球,要求稳定性,这样可以调节急躁情绪。情绪抑郁时做一些亢奋的事情。如练习第一发球,调动自己的兴奋度,从而调节抑郁的情绪。

3.2建立师生间的交流平台,辅助学生情绪管理

教练是一支队伍的灵魂,没有教练的技术与精神指导,这支队伍是没有战斗力的。其实教练有时像队员的父母,有时像队员的哥哥姐姐,他们需要教练的关怀与指导。教练作为队里面年长者在人生阅历和情绪管理上都更有经验,所以,教练在训练场上是技术顾问,在场下是心理医生,这种角色的转换不可缺少。尤其作为队员情绪的间接管理者更需要和队员进行沟通,而且察言观色、建立信任、有心灵上的沟通这些一样都不能少。所以教练与学生应建立一个心灵交流的平台,辅助学生进行情绪管理。

3.3加强队伍凝聚力,提高情绪管理效率

一个好的球队并不是训练的时候到,结束离时开,它一定是大家除训练外还有其他情感的交流,这样的队伍才是有凝聚力的队伍。重点是,一支凝聚力强的队伍会给所有队员精神上的支持,而且当团队的凝聚力驱使时,带给大家的是自信、乐观、快乐等积极情绪,遇到烦心事或困难会有大家的支持与帮助,有利于个体不良情绪的宣泄与表达,抑郁、急躁等情绪会明显改善。

4.结语

第2篇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兴起,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不断拓展延伸,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也从以往对消极情绪、对人类的疾病和弱点的对比分析中转向更加关注人的健康情绪体验,关注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培养与美好心灵的挖掘。

1.积极情绪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由于缺乏情绪管理教育指导而导致大学生中出现的人格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就业问题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现象的不断频发,积极开展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积极情绪管理的策略研究,可以进一步发挥积极心理学引领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通过探寻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更好地发挥积极情绪管理在解决大学生情绪问题中的主导作用,科学利用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心理功能作用,充分体现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为引领,以大学生情绪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托,以积极情绪汇聚的正能量为载体,以有效发挥积极心理学重要的功能作用为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制高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和关注发展和幸福并存,因此,必须把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有效地心理健康模式,科学利用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实现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心理功能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明确目标任务,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积极心理学的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其目的就是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因素。

1.发挥积极情绪管理汇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积极情绪管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高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明确而目标任务。它以全新的视角改变了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将关注心理问题消极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转向关心大学生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塑造,关注大学生的积极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并将如何培养积极健康的快乐的人才作为未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提出,为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管理汇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让积极情绪管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助力正是本文开展研究的亮点所在。

2.培养大学生个体发掘自身的潜能与力量,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好学、乐学、勤学与积极乐观向上。运用保护性因素促进心理弹性的形成,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以充满快乐的希望和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心灵状态,运用科学有效利用积极情绪管理策略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不断增强大学生积极情绪的感受力,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力,挖掘潜力、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提升幸福指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发挥积极情绪管理作用,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商,让积极情绪在情绪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积极情绪在情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势在必行。

3.开发大学生情绪智力,自觉养成积极的品质,塑造积极的自我,追求积极的改变,营造积极的关系。调节情绪健康应重在关注人的积极面,调动人的积极性。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一般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努力获得美好的生活。科学有效利用积极情绪管理的方法策略,就要学会积极认识情绪,积极表达情绪,积极地调整情绪。从认知、情境、平衡、社会支持等角度全面调节情绪,达到情绪健康。调节情绪、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为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加油。

4.以积极情绪心理学“培养个体积极心态”理念为指导,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积极心理学这种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从关注负性情绪转向关注积极情绪。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如乐观、希望、自我接纳、自尊、宽容、逆境中的心理弹性、审美体验、智慧灵性等;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流畅感、快乐感等;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包括社会凝聚力、利他行为、社会责任感、宽恕、仁慈、爱的能力等,为大学生拥有阳光心态,闪亮青春给力。

三、发挥积极情绪管理策略效用,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全新研究价值取向,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以新的启示。随着当今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伤害事件不断频发,加强高校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进一步发挥积极情绪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

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研究需考虑性别、年级、生源以及产生情绪障碍原因等差异。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逐步由依赖走向独立,进入成人社会的关键时期。许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因而出现不适应现象,包括奋斗目标的失落、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学习适应的不良、交往的困难等。相应地采取的对策就应该不仅包括树立牢固的科学人生观、在学习中探索“适应期”规律、进行“适应期”的心理调整、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更应该考虑大学生情绪管理中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生源差异、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差异,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专注、快乐、兴趣、挑战性,干预的关注点在学生体验主观幸福感受、成功感和学习乐趣,建构学生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战胜挫折的心理弹性,而不是单纯的克服消极情绪,这样才能通过积极心理学更有针对性地发挥大学生人性中的积极情绪的功能。

2.发挥积极情绪效用,增强学习动力。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在积极的情绪和动机。积极情绪具有更加持久的适应功能。比如,失败的反馈会造成对悲观的夸张,夸大危险,令人焦虑;而成功的反馈造成人对成功的整体的“乐观偏向”,使人积极克服困难,低估危险。研究发现,伴随着正性情绪的积极状态的认知,产生了不同寻常的思考、灵活和创新的学习,对新知识的接纳变得更加敏感。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产生与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比中性的和负性的情绪更能促进大学生学习、提高智力,挖掘潜能,激发创造力。且积极的情绪还有助于消除负性情绪、扩大人的心理资源,使人在逆境中具有容忍挫折的心理弹性。积极的情绪更能维持长久的行为动力,更加有利于人们发挥潜能,尤其是高级的学习、创造性智力。积极情绪使人变得更加稳定,目标明确,效率更高,目光更加深远,力量更加强大。这种积极性不是一时的热情和冲动,而是永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的,它能引导大学生在幸福感中学习,幸福快乐成长。

3.运用积极情绪管理的方法策略,客服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压力会越来越大,挫折如影随形,增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尤为重要。作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积极情绪管理心理素质。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专门机构,如何发挥情绪的主要作用,有效利用积极情绪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克服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调动积极情绪汇聚的正能量,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效果。情绪管理隶属管理心理学,是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幸福程度。

4.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大学生不合理认知。管理情绪要运用改变认知是一种非常重要情绪管理策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面的同时,更能看到积极的一面,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调节情绪要注意行为调节。不良情绪已经发生时,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加以调节。也许这些行为是琐碎的,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情绪智力的培养,积极的方法手段应对不良情绪,调整解决副性情绪带来不良影响,帮助大学生自觉养成积极的品质,塑造积极的自我,追求积极的改变,营造积极的关系。开发大学生情绪智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关于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都成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关于积极情绪与健康关系。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四、结束语

第3篇

1.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情况

蒙古族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总问卷及各个维度的平均分均在4分以上,情绪调节能力良好。

2.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性别差异男性蒙古族大学生和女性蒙古族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情绪控制维度上,呈现了显著的差异(p<0.05),女性蒙古族大学生的情绪控制水平要高于男性蒙古族大学生。注:*p<0.05;**p<0.01(下同)

3.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年级差异

在年级方面,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根据事后检验得知,大三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低于大四。

二、蒙古族大学生攻击情况

1.蒙古族大学生攻击的总体情况

2.蒙古族大学生攻击的性别差异

在性别方面,攻击的总分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蒙古族大学生言语攻击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p<0.05)。就总分来看,男生的攻击总分明显比女生高。在其他维度上,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

三、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和攻击的相关关系

情绪控制与攻击中的言语攻击存在显著相关,也就是说,情绪控制能力越强,言语攻击行为越少。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攻击中的言语攻击存在显著相关,说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强,言语攻击行为越少。

四、相关建议

1.对于情绪管理能力较低或攻击水平较高的蒙古族大学生

建议对其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干预,干预方式可采取思政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引导、心理教育、心理预防以及各类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2.应加强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辅导。

要重点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素质,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增长见识、开阔心胸,教给他们遭遇情绪不适时寻求外界帮助的技能,以及理智地对攻击进行调控的技巧,不要过度压抑情绪,也不能任由情绪肆意发泄。

3.要重视对男性蒙古族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训。

在对男性蒙古族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能力辅导的时候,要重点加强对他们理智控制攻击的能力。

4.鼓励蒙古族大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社团

第4篇

关键词:研究生;压力源;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很多本科毕业生为了暂时逃避就业现实,选择了读研。然而,上了研究生,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虽然研究生作为学生,首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但是研究生的年龄特点不同于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目前迈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至少是二十一二岁了,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成人感,都不允许他们还像之前那样心安理得地花父母的钱了。另外,他们还面临着恋爱交友甚至婚姻的人生任务。最后,即便是研究生毕业,还是要回归到找工作的行列中。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这几个方面:学习、生活、情感、工作。这些压力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疏导,必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研究生压力源分析

(一)学习压力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时候的学习模式,本科阶段主要依靠课本,上课形式是讲授式的,而研究生阶段,需要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和中外文资料,上课也大都是讨论性的,这样,研究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到研究性学习,他们一开始觉得很不适应,而且,本来研究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备战考研,身心俱已疲惫,成功的喜悦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马上又要投入艰辛的学习中,其压力可想而知。

另外,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实行外语过六级、公开发表至少两篇学术论文等硬性过关指标,甚至有学校规定必须在SCI收录的杂志上才允许毕业,否则不授予学位证书,这又增加了研究生们的压力。

(二)经济压力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生的经济条件窘迫。现在在读的研究生,一年的学费动辄上万,这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对于已经成年的研究生,由于在读本科阶段已经给家里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现在仍然不能自立, 在心理上接受不了;而工作过的研究生读研意味着放弃工作,放弃较稳定的收入,再加上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很重。

总之,作为成人的研究生都希望能够早日自食其力,减轻家庭的负担。研究生经济收入来源渠道的单一是造成其经济压力的主要原因,收入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和国家提供的每个月200 元左右的生活补贴。但现在物价普遍上涨,而补助却一直不见涨,面临经济压力,大多数的研究生都选择去兼职,一方面是积累些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主要是多赚些生活费,缓解经济压力。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能提供给研究生的兼职岗位也越来越少,有些研究生即使想兼职,又苦于无处可去。兼职锻炼了人,但也耽误了不少学习时间,不善于把握就会对学习造成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情感压力

大部分的研究生已经到了婚恋的年龄,正值婚嫁关键时期的青年人却只能生活在有限的圈子里,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接触人少,社交圈窄,他们感情的需要和性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这也是研究生群体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

一些还没有找到对象的研究生看到身边的许多朋友都是成双成对,而自己还是形单影只,不免着急,再加上年龄确实日渐增长,更是迫切希望赶快解决个人问题。但是,同时心里又有一种强烈的矛盾感,毕竟,还在求学的阶段,将来到哪里工作还不确定,一切都待定,所以,他们一方面期望有男女朋友,另一方面又怕将来不能在一起。而且,即便是他们有很明确的找对象的动机,又由于长期忙于学业,交际圈子狭小,阻碍了个人问题的解决。特别是一些女研究生,读研的这几年正是她们婚嫁和恋爱的最佳时期。由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定位的不同,相对于男研究生而言,女研究生面临婚恋问题的压力更大,因为女研究生还面临着生育的现实问题。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3 岁到30 岁之间。

(四)就业压力

随着研究生扩招的不断推进,研究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的《2009 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中发现,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论坛上的《2010 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生就业压力最大。

在一般的社会认识中,学历越高越有就业竞争力,学历越高就业压力应该越小。可是,此项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却有异于既有的认识:处于学历中上层的硕士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

这是什么原因呢?与本科毕业生相比,硕士、博士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机会成本都付出更多,自己比别人多读几年书,多交几万的学费,使得很多研究生对就业的期望过高。另一方面,由于大幅度的扩招,研究生的总体数量大大增加,研究生已不再是高层次的稀有人才,而是社会就业大潮中普通的一员,他们就业时,同样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

三、应对措施

不可否认,研究生正面临着诸多压力,这些压力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适,可以导致许多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探寻出以下几种调试压力的对策。

(一)社会和学校方面

1.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同门之间增加沟通,形成学习链。导师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社会阅历以及崇高的人格魅力, 导师的言行举止会给研究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导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压力很大,可能会导致与研究生交流时间不足。因此,研究生应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主动与导师进行交流,以获得导师的指导;而导师在工作科研之余,也要多给研究生以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怀,真正实现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另外同门直接可相互之间增加交流,低年级同学应主动向高年级同学取经,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应主动帮助高年级同学做一些论文的辅助工作,比如帮助师兄师姐发问卷、输数据等。

2.学校多渠道、广范围为学生提供经济帮助。首先,优秀奖学金和基本奖学金制度相结合。在国外高校,奖学金额度都很高,全奖一般包括了学费和生活费,半奖也足可支付学费。与之相比,目前国内的高校奖学金额度和奖励面都明显偏小,绝大部分高校还一直实行“普通奖学金”制度。建立优秀奖学金和基本奖学金制度就是要既鼓励优秀学生发挥潜能,同时保持中等及中等以上研究生应有的待遇,中下等的学生则自己承担学费和生活费。其次,拓宽“三助”(助教、助研、助管)范围。“三助”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负责精神,加强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现有基础上,学校应为研究生进一步增加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的“三助”岗位,为研究生增加实习机会的同时,又给予他们适当的工资。再次,建立合理的助学贷款制度。现在,很多研究生还要依靠贷款来完成学业,因此,政府、学校和金融机构应尽快协商制定合适的研究生助学贷款制度。最后,社会捐助也是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补充渠道。随着教育改革和对外交流的加强,我国高校教育捐赠不断增长,很多的爱国企业家对教育付出了诚挚的爱心,资助一些贫困的研究生,学校要积极与这些爱国企业家联系,共同为研究生教育贡献力量。

3.搭建桥梁,创造男女研究生认识的平台。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研究生查找资料、寻求感情寄托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愿意在网络的虚拟空间表露和敞开自己的心扉,所以占领网络阵地,设立情感讨论区,正确引导和疏通情感问题,是研究生情感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业余联谊活动,特别是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间的联谊活动,如情感沙龙、文艺联欢、郊游等精神交流活动,扩大研究生同学的交流范围,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提高研究生的精神愉悦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4.政府、学校合力帮助研究生就业。学校首先要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不要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不顾学科专业条件一味扩大招生,应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节和进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从而从根本上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毕业生就业:第一,从研究生入学就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培养就业竞争意识。第二,在各个年级及不同专业开展就业指导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内容融入到个体就业指导咨询、群体职业能力测评、求职相关讲座等活动当中去。第三,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使研究生增加就业技能和技巧。另外,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为研究生提供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就业环境。第一,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就业市场机制,预防就业过程中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出现。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专业设置进行宏观调控,限制那些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就业率低的院校的招生数量,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第三,加大自主创业的优惠力度,为到基层、西部去的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研究生自身方面

研究生自身在面对这些心理压力时,注意控制情绪,理性对待。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心理障碍已到了自己不能解决的程度,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咨询。要学会自我宣泄,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以坚强、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存在压力时,有倾诉的对象,同时交际面广了,也会缓解情感方面的压力。在就业的问题上,与自己的导师讨论未来的职业选择,争取得到他的支持和理解。将个人的能力和职业的要求相结合、将个人的愿望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将短期的收益与长远的发展相结合,对自身的择业目标做出一个相对科学的定位。

总之,现在的研究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社会、学校要重视这些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疏导。研究生本人也要正视这些压力,努力减轻压力对自己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张学浪,戎向东.浅析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J].兰州学刊,2010,(03).

[2]陈光军.略论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困惑及其化解措施[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3]郑霞,苗元江.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现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

[4]李继勇,王南,王景刚.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浅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02).

[5]吴武洲,林伟连,曾敏峰.研究生所承受的压力如何解决[J].中国研究生.

第5篇

关键词:研究生;压力源;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很多本科毕业生为了暂时逃避就业现实,选择了读研。然而,上了研究生,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虽然研究生作为学生,首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但是研究生的年龄特点不同于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目前迈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至少是二十一二岁了,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成人感,都不允许他们还像之前那样心安理得地花父母的钱了。另外,他们还面临着恋爱交友甚至婚姻的人生任务。最后,即便是研究生毕业,还是要回归到找工作的行列中。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这几个方面:学习、生活、情感、工作。这些压力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疏导,必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研究生压力源分析

(一)学习压力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时候的学习模式,本科阶段主要依靠课本,上课形式是讲授式的,而研究生阶段,需要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和中外文资料,上课也大都是讨论性的,这样,研究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到研究性学习,他们一开始觉得很不适应,而且,本来研究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备战考研,身心俱已疲惫,成功的喜悦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马上又要投入艰辛的学习中,其压力可想而知。

另外,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实行外语过六级、公开发表至少两篇学术论文等硬性过关指标,甚至有学校规定必须在SCI收录的杂志上才允许毕业,否则不授予学位证书,这又增加了研究生们的压力。

(二)经济压力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生的经济条件窘迫。现在在读的研究生,一年的学费动辄上万,这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对于已经成年的研究生,由于在读本科阶段已经给家里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现在仍然不能自立,在心理上接受不了;而工作过的研究生读研意味着放弃工作,放弃较稳定的收入,再加上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很重。总之,作为成人的研究生都希望能够早日自食其力,减轻家庭的负担。

研究生经济收入来源渠道的单一是造成其经济压力的主要原因,收入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和国家提供的每个月2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但现在物价普遍上涨,而补助却一直不见涨,面临经济压力,大多数的研究生都选择去兼职,一方面是积累些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主要是多赚些生活费,缓解经济压力。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能提供给研究生的兼职岗位也越来越少,有些研究生即使想兼职,又苦于无处可去。兼职锻炼了人,但也耽误了不少学习时间,不善于把握就会对学习造成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情感压力

大部分的研究生已经到了婚恋的年龄,正值婚嫁关键时期的青年人却只能生活在有限的圈子里,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接触人少,社交圈窄,他们感情的需要和性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这也是研究生群体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

一些还没有找到对象的研究生看到身边的许多朋友都是成双成对,而自己还是形单影只,不免着急,再加上年龄确实日渐增长,更是迫切希望赶快解决个人问题。但是,同时心里又有一种强烈的矛盾感,毕竟,还在求学的阶段,将来到哪里工作还不确定,一切都待定,所以,他们一方面期望有男女朋友,另一方面又怕将来不能在一起。而且,即便是他们有很明确的找对象的动机,又由于长期忙于学业,交际圈子狭小,阻碍了个人问题的解决。特别是一些女研究生,读研的这几年正是她们婚嫁和恋爱的最佳时期。由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定位的不同,相对于男研究生而言,女研究生面临婚恋问题的压力更大,因为女研究生还面临着生育的现实问题。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3岁到30岁之间。

(四)就业压力

随着研究生扩招的不断推进,研究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的《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中发现,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论坛上的《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生就业压力最大。

在一般的社会认识中,学历越高越有就业竞争力,学历越高就业压力应该越小。可是,此项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却有异于既有的认识:处于学历中上层的硕士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

这是什么原因呢?与本科毕业生相比,硕士、博士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机会成本都付出更多,自己比别人多读几年书,多交几万的学费,使得很多研究生对就业的期望过高。另一方面,由于大幅度的扩招,研究生的总体数量大大增加,研究生已不再是高层次的稀有人才,而是社会就业大潮中普通的一员,他们就业时,同样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

三、应对措施

不可否认,研究生正面临着诸多压力,这些压力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适,可以导致许多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探寻出以下几种调试压力的对策。

(一)社会和学校方面

1.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同门之间增加沟通,形成学习链。导师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社会阅历以及崇高的人格魅力,导师的言行举止会给研究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导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压力很大,可能会导致与研究生交流时间不足。因此,研究生应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主动与导师进行交流,以获得导师的指导;而导师在工作科研之余,也要多给研究生以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怀,真正实现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另外同门直接可相互之间增加交流,低年级同学应主动向高年级同学取经,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应主动帮助高年级同学做一些论文的辅助工作,比如帮助师兄师姐发问卷、输数据等。

2.学校多渠道、广范围为学生提供经济帮助。首先,优秀奖学金和基本奖学金制度相结合。在国外高校,奖学金额度都很高,全奖一般包括了学费和生活费,半奖也足可支付学费。与之相比,目前国内的高校奖学金额度和奖励面都明显偏小,绝大部分高校还一直实行“普通奖学金”制度。建立优秀奖学金和基本奖学金制度就是要既鼓励优秀学生发挥潜能,同时保持中等及中等以上研究生应有的待遇,中下等的学生则自己承担学费和生活费。其次,拓宽“三助”(助教、助研、助管)范围。“三助”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负责精神,加强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现有基础上,学校应为研究生进一步增加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的“三助”岗位,为研究生增加实习机会的同时,又给予他们适当的工资。再次,建立合理的助学贷款制度。现在,很多研究生还要依靠贷款来完成学业,因此,政府、学校和金融机构应尽快协商制定合适的研究生助学贷款制度。最后,社会捐助也是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补充渠道。随着教育改革和对外交流的加强,我国高校教育捐赠不断增长,很多的爱国企业家对教育付出了诚挚的爱心,资助一些贫困的研究生,学校要积极与这些爱国企业家联系,共同为研究生教育贡献力量。

3.搭建桥梁,创造男女研究生认识的平台。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研究生查找资料、寻求感情寄托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愿意在网络的虚拟空间表露和敞开自己的心扉,所以占领网络阵地,设立情感讨论区,正确引导和疏通情感问题,是研究生情感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业余联谊活动,特别是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间的联谊活动,如情感沙龙、文艺联欢、郊游等精神交流活动,扩大研究生同学的交流范围,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提高研究生的精神愉悦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4.政府、学校合力帮助研究生就业。学校首先要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不要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不顾学科专业条件一味扩大招生,应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节和进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从而从根本上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毕业生就业:第一,从研究生入学就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培养就业竞争意识。第二,在各个年级及不同专业开展就业指导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内容融入到个体就业指导咨询、群体职业能力测评、求职相关讲座等活动当中去。第三,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使研究生增加就业技能和技巧。另外,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为研究生提供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就业环境。第一,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就业市场机制,预防就业过程中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出现。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专业设置进行宏观调控,限制那些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就业率低的院校的招生数量,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第三,加大自主创业的优惠力度,为到基层、西部去的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研究生自身方面

研究生自身在面对这些心理压力时,注意控制情绪,理性对待。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心理障碍已到了自己不能解决的程度,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咨询。要学会自我宣泄,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以坚强、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存在压力时,有倾诉的对象,同时交际面广了,也会缓解情感方面的压力。在就业的问题上,与自己的导师讨论未来的职业选择,争取得到他的支持和理解。将个人的能力和职业的要求相结合、将个人的愿望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将短期的收益与长远的发展相结合,对自身的择业目标做出一个相对科学的定位。

总之,现在的研究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社会、学校要重视这些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疏导。研究生本人也要正视这些压力,努力减轻压力对自己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张学浪,戎向东.浅析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J].兰州学刊,2010,(03).

[2]陈光军.略论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困惑及其化解措施[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3]郑霞,苗元江.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现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

[4]李继勇,王南,王景刚.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浅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02).

第6篇

近年来,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很多本科毕业生为了暂时逃避就业现实,选择了读研。然而,上了研究生,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虽然研究生作为学生,首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但是研究生的年龄特点不同于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目前迈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至少是二十一二岁了,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成人感,都不允许他们还像之前那样心安理得地花父母的钱了。另外,他们还面临着恋爱交友甚至婚姻的人生任务。最后,即便是研究生毕业,还是要回归到找工作的行列中。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这几个方面:学习、生活、情感、工作。这些压力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疏导,必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研究生压力源分析

(一)学习压力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时候的学习模式,本科阶段主要依靠课本,上课形式是讲授式的,而研究生阶段,需要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和中外文资料,上课也大都是讨论性的,这样,研究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到研究性学习,他们一开始觉得很不适应,而且,本来研究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备战考研,身心俱已疲惫,成功的喜悦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马上又要投入艰辛的学习中,其压力可想而知。

另外,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实行外语过六级、公开发表至少两篇学术论文等硬性过关指标,甚至有学校规定必须在SCI收录的杂志上才允许毕业,否则不授予学位证书,这又增加了研究生们的压力。

(二)经济压力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生的经济条件窘迫。现在在读的研究生,一年的学费动辄上万,这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对于已经成年的研究生,由于在读本科阶段已经给家里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现在仍然不能自立,在心理上接受不了;而工作过的研究生读研意味着放弃工作,放弃较稳定的收入,再加上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很重。

总之,作为成人的研究生都希望能够早日自食其力,减轻家庭的负担。研究生经济收入来源渠道的单一是造成其经济压力的主要原因,收入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和国家提供的每个月2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但现在物价普遍上涨,而补助却一直不见涨,面临经济压力,大多数的研究生都选择去兼职,一方面是积累些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主要是多赚些生活费,缓解经济压力。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能提供给研究生的兼职岗位也越来越少,有些研究生即使想兼职,又苦于无处可去。兼职锻炼了人,但也耽误了不少学习时间,不善于把握就会对学习造成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情感压力

大部分的研究生已经到了婚恋的年龄,正值婚嫁关键时期的青年人却只能生活在有限的圈子里,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接触人少,社交圈窄,他们感情的需要和性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这也是研究生群体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

一些还没有找到对象的研究生看到身边的许多朋友都是成双成对,而自己还是形单影只,不免着急,再加上年龄确实日渐增长,更是迫切希望赶快解决个人问题。但是,同时心里又有一种强烈的矛盾感,毕竟,还在求学的阶段,将来到哪里工作还不确定,一切都待定,所以,他们一方面期望有男女朋友,另一方面又怕将来不能在一起。而且,即便是他们有很明确的找对象的动机,又由于长期忙于学业,交际圈子狭小,阻碍了个人问题的解决。特别是一些女研究生,读研的这几年正是她们婚嫁和恋爱的最佳时期。由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定位的不同,相对于男研究生而言,女研究生面临婚恋问题的压力更大,因为女研究生还面临着生育的现实问题。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3岁到30岁之间。

(四)就业压力

随着研究生扩招的不断推进,研究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的《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中发现,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论坛上的《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生就业压力最大。

在一般的社会认识中,学历越高越有就业竞争力,学历越高就业压力应该越小。可是,此项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却有异于既有的认识:处于学历中上层的硕士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

这是什么原因呢?与本科毕业生相比,硕士、博士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机会成本都付出更多,自己比别人多读几年书,多交几万的学费,使得很多研究生对就业的期望过高。另一方面,由于大幅度的扩招,研究生的总体数量大大增加,研究生已不再是高层次的稀有人才,而是社会就业大潮中普通的一员,他们就业时,同样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

三、应对措施

不可否认,研究生正面临着诸多压力,这些压力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适,可以导致许多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探寻出以下几种调试压力的对策。

(一)社会和学校方面

1.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同门之间增加沟通,形成学习链。导师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社会阅历以及崇高的人格魅力,导师的言行举止会给研究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导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压力很大,可能会导致与研究生交流时间不足。因此,研究生应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主动与导师进行交流,以获得导师的指导;而导师在工作科研之余,也要多给研究生以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怀,真正实现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

2.学校多渠道、广范围为学生提供经济帮助。首先,优秀奖学金和基本奖学金制度相结合。在国外高校,奖学金额度都很高,全奖一般包括了学费和生活费,半奖也足可支付学费。与之相比,目前国内的高校奖学金额度和奖励面都明显偏小,绝大部分高校还一直实行“普通奖学金”制度。建立优秀奖学金和基本奖学金制度就是要既鼓励优秀学生发挥潜能,同时保持中等及中等以上研究生应有的待遇,中下等的学生则自己承担学费和生活费。其次,拓宽“三助”(助教、助研、助管)范围。“三助”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负责精神,加强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现有基础上,学校应为研究生进一步增加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的“三助”岗位,为研究生增加实习机会的同时,又给予他们适当的工资。再次,建立合理的助学贷款制度。现在,很多研究生还要依靠贷款来完成学业,因此,政府、学校和金融机构应尽快协商制定合适的研究生助学贷款制度。最后,社会捐助也是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补充渠道。随着教育改革和对外交流的加强,我国高校教育捐赠不断增长,很多的爱国企业家对教育付出了诚挚的爱心,资助一些贫困的研究生,学校要积极与这些爱国企业家联系,共同为研究生教育贡献力量。

3.搭建桥梁,创造男女研究生认识的平台。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研究生查找资料、寻求感情寄托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愿意在网络的虚拟空间表露和敞开自己的心扉,所以占领网络阵地,设立情感讨论区,正确引导和疏通情感问题,是研究生情感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业余联谊活动,特别是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间的联谊活动,如情感沙龙、文艺联欢、郊游等精神交流活动,扩大研究生同学的交流范围,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提高研究生的精神愉悦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4.政府、学校合力帮助研究生就业。学校首先要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不要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不顾学科专业条件一味扩大招生,应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节和进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从而从根本上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毕业生就业:第一,从研究生入学就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培养就业竞争意识。第二,在各个年级及不同专业开展就业指导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内容融入到个体就业指导咨询、群体职业能力测评、求职相关讲座等活动当中去。第三,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使研究生增加就业技能和技巧。另外,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为研究生提供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就业环境。第一,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就业市场机制,预防就业过程中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出现。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专业设置进行宏观调控,限制那些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就业率低的院校的招生数量,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第三,加大自主创业的优惠力度,为到基层、西部去的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研究生自身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