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业催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英文名称:Industrial Catalysis
主管单位:西北化工研究院
主办单位:西北化工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1143
国内刊号:61-1233/TQ
邮发代号:52-20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工业催化》(月刊)创刊于1992年,由西北化工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工业催化领域惟一的专业刊物,也是一个跨行业、多角度报道化学工业进展的科技期刊。《工业催化》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主要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十五种著名数据库收录。期刊主要引证数据在全国化工类期刊中名列前茅。期刊获得第五、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
储伟,1965年出生,四川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995年获北美催化协会J. Kokes Grant奖;1995年获得美国化学会ACS评优。2013年12月份获得国际ENI Award环境保护大奖提名(意大利ENI公司是世界500强前100名)。研究领域方向为纳米碳材料(碳纤维、石墨烯)、等离子体技术应用、清洁能源转化和储存技术(油气转化、氢能、锂电池、电容器)、二氧化碳捕获利用封存(CCUS)高效技术、催化燃烧和尾气治理技术及新型高效催化材料的研究开发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论文被引用大于3160次。所负责或主研的多个项目已进入中试应用。以第一排名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
目前有80%以上的化工产品是借助催化剂生产出来的,因而催化剂与化工生产密切相关。特别是新型能源催化材料与环境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正在给现代工业带来创新和发展。
在能源催化和环境材料研究领域中,有众多有志之士。储伟15岁怀揣梦想考进南京大学,毕业后经国家教委选拔远赴法国留学。经过六年多的勤奋苦学和大量的科研实践,26岁获得法国博士学位。当身边的同龄人还在努力地找寻人生方向的时候,他已经走在了通往理想的道路上――科研创新之路。他勤奋好学,熟悉四门外语;科研路上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在能源催化与环境材料领域中执著探索和创新。
心系环保,执著创新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多的严峻形势面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国和发达国家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对温室效应进行有效控制。有着强烈公益心的储伟教授心系环保,毅然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投身祖国新能源材料和环保事业,为国家做出积极贡献。早在1998年,储伟教授已经开始应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进行强化催化剂制备的研究工作,他是世界上进行此项创新研究的先驱人员之一。他将创新技术应用于费托合成制清洁油品高效催化剂、减排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用催化剂等,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多项创新成果。
自2009年开始,他积极参与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领导的部分研究工作,在二氧化碳矿化利用和二氧化碳的催化利用和固化等方向开展积极的研究,例如天然钙镁盐电化学矿化二氧化碳联产碳酸盐利用;CO2催化固化制碳材料及其利用,催化剂和过程的改进研究;二氧化碳矿化利用过程的分子模拟研究;用太阳能电能降低成本的催化制氢技术和二氧化碳催化利用和固化封存等。
在充分掌握了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后,会产生更多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依托相关项目,储伟教授在费托合成用纳米钴基催化剂、合成气催化选择转化用催化剂、天然气催化活化用催化剂等多方面开展了系列科研活动,均取得丰硕成果和奖励。其中,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促进了纳米钴基催化剂的分散度,经过协同调控可显著提高纳米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数和催化合成气制备清洁燃料的性能;对开发“绿色燃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前景。
在介孔结构催化剂的研制和应用、贮氢材料方面、催化燃烧方面、Co-B选择加氢催化剂等方面均取得了优良的进展。在能源催化环境材料领域中,储伟教授及其课题组对新型固体酸催化剂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制得的新型固体酸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反应稳定性;在进行简单处理后还可再生,能重复利用,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创新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在于将自主创新的成果实现产业化,变为最终的产品和商品,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以在科研中,储伟教授很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1999年至今,他已负责多项应用项目的研发工作,如异丁烯氢甲酰化制异戊醛的高效催化剂与新工艺研究(重庆西南合成制药厂)、分子筛TS-1催化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成都琢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都实现了理论成果到应用的转化。
刻苦钻研,屡有成果
经过二十多年的学术积累和沉淀,凭着自己和团队的勤奋、好学和执著,储伟教授主持了很多科研项目,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荣誉。但看得见的是成绩,看不见的是荣誉背后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在科研的沃土上,他不断耕耘,不断收获。自1992年以来,储伟教授负责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和其他科研攻关项目20余项,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题“合成气定向转化制低碳醇用新型高效催化剂与反应调控机制”的研究,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分题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个,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2007年5月9日出版的国际顶尖刊物Chemical Reviews上,发表了储伟教授研究组与法国同行专家合作完成的“合成气高效转化制清洁燃料用钴基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方面的论文。该论文的发表在国内外产生了明显的学术影响,该6年来已经被SCI引用400多次。
他在国际一区刊物Angew. Chem. Int. Ed.、Chemical Reviews、ChemSusChem、Journal of Catalysis、J Mater Chem A、ACS Catalysis、Applied Catalysis B、Nanotechnology等发表的论文被SCI/EI国际检索收录300余篇次;论文被引用大于3160次,i10 index 82。主编出版40余万字的《催化剂工程》;申请发明专利31项, 其中3项美国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并以第一排名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8年“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上,储伟教授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全国仅13名大奖获奖者,该奖项是表彰在推动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的科技进步、促进行业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这体现了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同行业专家对他们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突出成绩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由于深厚的学术积累和突出的科研能力,储伟教授还受邀担任了部分社会职务。他任J. Energy Chem.、纳米科技、天然气化工、工业催化、America J. Appl.Chem.等6种刊物编委;任四川省环境保护环境催化与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国家“985”平台四川大学学术带头人。除此之外,他还在国际国内学术大会(分会)和国内外知名大学做邀请报告20余次,并担任学术大会主持或分会主席10次。
储伟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有着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自1998年以来,他先后以客座教授的身份与多所国际著名大学在国外开展科学研究,近年在世界500强沙特SABIC公司利雅得研究院任高级科学家3年 (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内外参与学术交流的经历,让储伟教授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在国际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的新能源催化材料和技术,节能降耗技术,大气污染治理和碳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对相关问题开展积极的创新思考和实践探索。
辛勤耕耘,桃李满园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统计学的角度着手,进而根据反应类型,对气相氧化催化剂的制备和组成的不同进行论述。
氧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概括地说与一般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没有什么差异。从一些专利看到的工业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制备上艺相当复杂,看起来,各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极为杂乱,这是由于想要研制一个对某一反应最为有利的催化剂而引起的。但其中还有很多通用部分。看起来制备方法繁多,可是在类似前反应中,用类似的制备方法多数是有效的。然而也有未必完全如此。有一些实际情况可证明这一看法,较好的例子如:丙烯氧化制取丙烯醛所用的催化剂,其组成和方法基本上与异丁烯氧化制取甲基丙烯醛所用的催化剂通用,然而,用于丙烯醛氧化制取丙烯酸的催化剂,其组成和制备方法却不能与甲基丙烯醛氧化制取甲基丙烯一样,反之对甲基丙烯醛氧化有效的催化剂(甲基丙烯酸效率高),将它的组成和制备方法用丁丙烯醛的氧化,没有显示出什么好的结果。如果查明原因,或许是本应如此。
前多数情况是,催化剂的开发优先于研究催化剂的作用机理,所以目前是类似的反应采用类似的催化剂制备方法,而不同反应则采取不同的制备方法,从这两种观点来进行研究。
首先是氧化催化剂要采用什么元素,除了银以及铂外,这些元素部是以氧化态使用的,基本上不单独使用,而是多与其他元素组配成二元或二元以上组分使用。氧化物中除了碱金属明显地不能作为催化剂之外,有20多种元素大体上都能制成这种气氧化反应催化剂。应该省略出现频率比较少锌等这几种元素,到目前为止在这种氧化反应中未起重要作用。但不能说将来也不起作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钒,其次是钼、钨、铁、钴,镍。钨与钼同属于ⅥB族,性质也相似,而钨没有象钼那样的升华性质,所以多以钨代替钼。作为能形成阳离子的金属召得最多的是第Ⅷ族第四周期的元素。
氧化催化剂虽有不用担体的,但多数是担载在担体上使用。三趋催化剂的担体几乎都可以使用。只是与氧起反应的物质,例如活性炭,只能用于非常特珠低温下的氧化反应(据专塑对氧安定的石墨的例子)。使用的担体主要有:硅胶、粘上、铝矾上、氟镁石、石棉、钢铝石,碳化硅、浮石、氧化籼寺等。担体在工业上很重要,例如将氟镁石担体改为使用熔钛时,其他条件不变。
催化剂制备方法的要点,在于将适用于该反应的元素组合和硅定担体,以及把元素和担体制成实用的催化刑。文献只简单地提到怎样在担体上担载金属,如何成形为合适出颗粒,在空气中于500℃焙烧等。而实际上要求在高温下不刊层,还要具有相当的机械强度,不粉碎,而且作为催化剂,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性能,要根据所用元素、担体及反应条件多方面考虑。还有在空气中加500℃焙烧时,催化剂性能还不能到焙烧炉的形式、通入空气的速度、从常温升到500℃的升温方式、在500℃的处理时间等所影响。这些方面难以统一论述,只能对各个催化剂分别讨论。
以氧化钒为主体的氧化催化剂到目前为止基本上仍然有效地使用于所有的氧化反应,可以说是个万能催化剂。近来在烯烃氧化、氧化脱氢和氨氧化方面虽不常用,但在二氧化硫之类的无机化合物前氧化以及烷烃、芳香烃、醇、醛等的氧化反应中广为使用,而且最有成效。现将使用氧化钒系的有代表性的反应飞所用的助催化剂、担体,活化方法等汇总在一起二氧化硫,萘、邻二甲苯以及丁烯的氧化时雪用氧化钒作主在组分,而不用氧化钼,其它组分只不过用作助催化剂而已。芳烃化合物的氨氧化反应也大体如此。笨氧化时,氧化钼是作为准主催化剂与氧化钒共用的,而在一醛氧化时,钼与钒的比例倒过来,此时氧化钒量只相当于氧化钼。担体使用一般的惰性物质,但也有不用担体的由熔融法制得出氧化钒催化剂。一般在氧化反应中,细孔多的表面积大的催化活性高,伹选择性低。与此相反,活性低的却选择性,所以应当选择具有对该反应孔分布适宜担体,不用担体的熔融催化剂表面积最小,只有0.5米2左右。制备方法大致相同,将偏钒酸铵或五氧化二钒溶于水,或是加热熔,浸渍在担体上。
当以偏钒酸铵为原料时,可将它直接溶干水,将制成的水溶液加到担体中。当以五氧化二钒原料时,制成熔融的无担体催化剂,或是溶附在担体上。还有在硫酸中用二氧化硫气体作成硫酸氧钒的溶液,与担体和助催化剂相混合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制成催化剂最后一道工序是进行活化。就氧化钒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而言,与下面将要讨论的氧化钼催化剂相比,因活化时的空气量、有无还原性物质、升温速度、焙烧时间等条件的影响,而导致非常大的变化,此时不仅对孔分布和表面积起决定作用,而且与附近有这么多出氧化状态要保侍相对应的结晶形态有关。氧化钒催化剂可分为如下三种:
1、主催化剂只是氧化钒,不含氧化钼的催化剂。
2、含氧化钼,但其含量较氧化钒少的催化剂。
3、含氧化钼多于氧化钒的催化刘。-
氧化硫氧化用的氧化钒催化剂,为了使它具有充分稳定的活性,必须进行预处理,要在高温下经过几小时,或在低温下经过几小时处理。而且,在有机化合物氧化时,强化剂用还原性气体在高温下预处理也有活化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省.TiO_2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特性研究[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6)
[2] 巢亚军.炭凝胶及其复合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6)
[3] 邓选英.碳载金属卟啉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6)
[4] 谢先宇.金属卟啉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特性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博士),2007,(06)
关键词:三级旋风分离器,小旋分,分离效率
0.概述
炼油厂催化裂化(FCC)装置中的三级旋风分离器(简称三旋)是催化裂化装置能量回收系统的关键设备,它起着回收催化剂细粉,保护烟机正常运行和减少污染排放的作用。论文格式。国内的三旋大多采用立管式多管旋风分离器和卧管式多管旋风分离器。BSX型三级旋风分离器是由SEI 和营口庆营石化设备总厂共同拥有的专利技术, 2006年9月建成投产的海南炼化28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首次成功地采用了BSX型三旋。中海油惠州炼油1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于2009年5月投产,采用的也是BSX型三旋,取得了满意的使用效果。
1.几种三级旋风分离器的技术性能对比
立管式多管旋风分离器(见图1)。论文格式。主要由壳体、中心管膨胀节、吊筒和若干根旋风分离单管组成。论文格式。主要分离元件为安装固定在上、下分离隔板上的分离单管。在旋分器工作时,烟气由入口进入气体分配室中,再分配到各旋流分离单管内,分离净化后的烟气由单管升气管进入集气室,后经烟气出口排出,分离出的粉尘则经排尘结构排入集尘室。
卧管式多管旋风分离器(见图2)。它由外壳、中间壳体、烟气出口集合管和旋风管等主要部件组成。旋风单管沿圆周方向卧式布置,壳体直径较小。含尘烟气从顶部横管切向进入进气室,先在进气室内对其中的粗颗粒进行惯性预分离,再进入各排旋风单管,在卧式旋风单管内靠离心力作用与粉尘分离,净化气从中央集气室排出,粉尘进入集尘室从底部排出。
1.3多管式三旋不可克服的结构缺陷[3]
对于多管式旋风分离器,各种类型的单管在冷态试验时,分离效率都很高,达到95%以上,但实际工业应用中单管并联组合后使用的整体效率并不理想。造成多管式旋风分离器整体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单管组合后的抗返混能力差,组合后的各单管由于压降不均匀或不一致,造成部分单管不工作、失效、甚至返混,从而导致整体效率严重下降。造成各单管压降不均匀或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由单管的加工、制造和安装精度产生的,单管和隔板的拼焊组装,施工难度较大,组装后单管的同轴度和其他精度很难达到要求;三旋正常运行时在高达700℃高温的工况下,隔板受热受压变形,也使焊接在上面的单管产生变形,造成分离效率的降低;运行中集尘室粉尘较多时,排尘不畅,粉尘分布不均也会造成各单管的压降分布不均,使各单管的效率下降,甚至部分返混。
单管的直径较小且结构复杂,在相同的入口线速下,离心力很大,从而导致催化剂的磨损和粉碎,使烟机入口的细粉含量增加。
多管式三旋的结构相对复杂,其内部件损坏的几率相对较多,由于处理量变动、效率下降、内件(单管、隔板、膨胀节)损坏等各种原因,经常要对三旋进行改造和更换,由于多管三旋内部结构的限制,其内部件的改造和更换就比较困难,有时甚至需要打开三旋的顶封头,这对施工现场是件比较困难和麻烦的事情,加大了施工难度和工作量。
1.4 BSX型三级旋风分离器[3]
中海油惠州炼油1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采用的是BSX型三级旋风分离系统(见图3)。主要由壳体、中心管气体分配器和8组并联的小旋分组成。小旋分(见图4)结构类似再生器一级和二级旋分,由筒体、灰斗、出口管、料腿组成,筒体直径1.16m ,内涂有高温高耐磨刚玉衬里。含尘烟气从顶部进入旋分器后,以切向进入各并联的小旋分,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净化气体从小旋分顶部出口管进入集气室,从烟气出口排出,粉尘则沿筒体内壁旋转下落由灰斗进入集尘室,靠重力从底部排出。这种形式的三旋,结构简单,占地小,布置和设计均很方便,便于施工和检修,可避免返混,设备的整体分离效率比传统的三旋高,并且投资低。
2.BSX型三级旋分在惠炼项目上的使用情况
在装置正常运行半年后,中海油惠州炼油委托岳阳长岭设备研究所对三旋出入口的烟气粉尘进行测试分析,主要分析结果如下。
2.1 粉尘浓度分析结果
通过多次采样分析,三旋入口的平均粉尘浓度为380.6mg/m3 ,经过三旋后出口的粉尘浓度为70.5mg/m3,远远低于烟机入口粉尘浓度控制指标≤200 mg/m3。
2.2粉尘粒度分析结果
表1 粉尘粒度分析主要数据表
序号 三旋入口 三旋出口(烟机入口) 体积百分比(%) 粒径范围(μm) 体积百分比(%) 粒径范围(μm) 1 10.00 <1.54 3.00 <0.06 2 30.4 <5.00 10.00 <0.18 3 50.0 <9.28 25.9 <0.5 4 52.8 <10.00 46.2 <1.0 5 65.6 <14.0 50.00 <1.11 6 90.0 <29.1 80.2 <2.5 7 92.1 <32.0 90.0 <3.49 8 99.7 <70.0 100 <14.0
关键词:炼油 催化剂 工艺 作用
一、引言
自从1949年美国催化燃烧公司用纯铂和钯作催化剂催化燃烧有机废气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进行VOC催化剂的开发研究。目前国外生产VOC净化催化剂的主要公司有Engelhard,Johnson Matthey,Allied Signal及UOP四家,主要以Pt、Pd等贵金属为燃烧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国内研制的VOC净化催化剂中,根据处理的对象不同,使用贵金属作活性组分的有LY-C、NZP、JFJF型催化剂,使用复合金属氧化物作活性组分的有BMZ和PCN-1等型号。由于VOC的成分复杂,各种污染物的特性不同,任何单一的控制方法均受其去除性能、投资运行费用和适用范围的影响,治理VOC还需优化各种控制技术和开发不同控制方法的组合技术,以达到提高去除率、降低成本和减少二次污染的目的,这是目前消除VOC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由于一种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催化机理不同于该物质的单一行为,对VOC中多种物质催化燃烧机理的研究又十分缺乏,因此开发高性能、使用范围广的催化剂和对多组分VOC催化燃烧机理的探索仍是今后研究的主要任务。
二、炼油中汽油脱硫催化剂
开发可降硫的催化剂和添加剂,不仅可以减少汽油含硫,而且不损失其他产品的产率。根据以下思路开发了这种催化剂和助剂:一是更改FCC进料定硫化物裂解的反应路径生成硫化氢。这可直接减少汽油范围含硫物质的生成。二是开发对汽油沸程范围硫化物直接起作用的催化剂。三是开发汽油中硫选择性转化成焦炭的催化剂(焦炭增加,SOx排放增多)。利用适当的供氢物质使噻吩和烷基噻吩转化成四氢噻吩。带有高的氢转移活性的FCC催化剂可减少FCC汽油含硫量。高氢转移活性催化剂可促进噻吩环的饱和,生成四氢噻吩很容易裂解,释出硫化氢。开发的GSR降硫添加剂可使汽油含硫量减少15%―25%,已应用于10座炼油厂的FCC装置。开发的GFS―2000降硫催化剂,已工业应用于加工含硫质量分数2.5%的减压瓦斯油(VGO)。FCC装置使用GSR-1助剂,可使汽油含硫量减少20%,再使用GFS-2000催化剂后可使汽油含硫量进一步减少15%。GFS功能引入渣油FCC催化剂系列。尽管加工高金属污染物的常压渣油,新的催化剂消耗仍减少了20%。推出了SATURN FCC催化剂,可减少FCC汽油含硫50%以上。
三、炼油中汽油降烯烃催化剂
烯烃存在于FCC反应器最初生成的中间产物之中。烯烃可进行各种二次反应,如氢转移饱和生成烷烃。进一步裂解生成较小的烯烃,然后饱和生成相应的烷烃。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会同洛阳石油化工总厂,高桥石化公司炼油厂长岭炼化公司催化剂厂和齐鲁石化公司催化剂厂,开发了GOR-C和GOR-Q型降低FCC汽油烯烃催化剂。GOR-C催化剂在洛阳石化总厂进行的加工高钒常渣原料油工业试验表明,汽油烯烃体积分数有42.2%下降到31.6%。GOR-Q催化剂在高桥石化公司炼油厂进行的加工减压柴油惨练一定量大庆渣油的工业试验表明,汽油烯烃体积几分数由43.1%下降到34.4%实现了规定的35%以下的目标,同时,其他产率增加了0.32%,液化气产增加了2.45%,干气产下降了0.3%,油浆产率下降了1.23%。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炼制研究所开发的LCP降烯烃助剂,在金陵石化,添加石化,锦州石化完成了工业应用试验,助剂加入量为催化剂总量的5%左右(质量分数)时,可是FCC汽油烯烃体积分数下降6%-10%辛烷值提高0.6-1个单位。在洛阳炼油试验厂第二FCC装置的工业试验也表明,FCC汽油烯烃体积分数下降12.4%,汽油辛烷值提高了2个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LGO-A降烯烃助剂在锦州石化公司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工业应用试验也表明,加入6%助剂后,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56.6%下降到50%左右,汽油辛烷值稍有提高。
四、加氢催化剂
用于产品的生产和原料净化、产物精制。常用的有第Ⅷ族过渡金属元素的金属催化剂,如铂、钯、镍载体催化剂及骨架镍等,用于炔、双烯烃选择加氢,油脂加氢等;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如氧化铜-亚铬酸铜、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铬催化剂等,用于醛、酮、酯、酸及CO等的加氢;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如镍-钼硫化物等,用于石油炼制中的加氢精制等;络合催化剂,如RhCl[P(C6H5)3],用于均相液相加氢。采用渣油加氢处理应脱除的杂质有硫、氮、钡、镍等金属及沥青质。一般来说,对于各自的杂脱除反应,采用选择性高的催化剂组合使用。除减压轻油加氢处理外,大部分作为FCC的前处理使用。作为FCC前处理要求脱氮、加氢、脱硫。为了适应需要,根据载体的改良,金属载体的最佳化,研制成功了KF-901.该催化剂在煤柴油处理上显示了高效性,可以说是柔性催化剂,在日本国内三个炼厂适用。减压轻油的轻度加氢裂化(MHC),在中间馏分的裂解中使用选择性高的MHC催化剂KF-1014。
五、结论
随着世界燃油规范标准的不断提高低碳炼油技术逐渐成为各大石油石化公司及企业发展过程中提升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的关键。因此,包括催化剂在内的低碳炼油技术创新和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依靠相关催化剂实现低碳生产与产品性能提升,逐渐成为石油资源高效转化和价值提升的重要控制点,同时也是企业获得高质量终端产品、提高效益的根本途径之一。石油化工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大学等加氢、脱硫等低碳催化剂研发和生产正在大步前进,推动低碳炼油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 强.生物滴滤法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的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论文');">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王建军.消除VOC的催化剂.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9,(3):34~36
英文名称: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中石化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1-7631
国内刊号:33-1087/TQ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关键词:加氢,脂肪醇,固定床,热点
脂肪醇主要用作生产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的原料。除了石油系列的烷基苯外,来自天然油脂的脂肪醇是目前国内生产表面活性剂的第二大原料[1]。国内天然脂肪醇生产主要有合成脂肪酸-固定床加氢工艺和天然油脂-悬浮床加氢工艺[1] [2]。
本研究采用固定床加氢方法制备脂肪醇:将催化剂制成一定形状的颗粒装入反应塔内,脂肪酸甲酯和循环氢气在一定温度、压力下,通过催化剂床层反应生成脂肪醇。该装置的优点:反应速度快,停留时间短;床层内流体轴向流动,很少有返混现象;物料中不含固体催化剂,因而对设备的磨损小,在设备内不存在固体沉积,粗醇后处理工序中可以省去过滤操作。免费论文参考网。同时也存在如下不足:由于固定床加氢制醇工艺过程是气液相加氢,这种混合在固定床内的分布极难均匀,从而会导致沟流。加氢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速度快时容易产生局部过热,在床层轴向上会有一个温度最高点,即热点。热点一旦产生,会导致反应过程中发生产生烷烃的副反应,对反应的选择性不利;同时,催化剂易结焦,在采用铜系催化剂时,铜易析出,催化剂会很快失效。所以在脂肪酸甲酯加氢过程中,要尽量消除热点、减少沟流,使物料均匀地通过催化剂床层。研究加氢制醇工艺中消除热点的措施,在氢化制醇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免费论文参考网。它将影响副反应的多少和催化剂的寿命,最终反映在脂肪醇的质量及生产消耗上。为了达到预计目标,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如下措施:
1、采用碘值较小的物料
通过研究和生产实践发现:在物料选择时,尽量选择碘值较小的物料,如牛羊酸甲酯、棕榈油甲酯等。如在采用碘值较大的棉油酸甲酯、豆油酸甲酯时,发应产生的反应热较大,容易产生热点,在生产中可以采用混合甲酯为原料的方法以调节物料碘值。即将高碘值甲酯与低碘值甲酯混合,使物料甲酯的碘值保持在一定水平。在操作方面也可采用先进低碘值的物料甲酯,待催化剂活性稍低时再进高碘值的原料。免费论文参考网。此外,在固定床催化剂升温还原后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活性,这时空速宜小点,逐渐提高空速,每提一次稳定一段时间,直到达到额定空速。
2、采用大的氢酯物料比
固定床工艺适宜于气相反应,脂肪酸甲酯加氢系气液相反应,为了使物料能以气相分布或至少是呈雾状在固定床中通过,研究采用较大的氢酯比,即利用大量氢气和酯混合后通过固定床中的喷头使物料呈雾状喷向床层,可以减少沟流并且可以将反应热用大量的氢气移走,以消除局部过热的目的。一般采用的氢酯比为12000~15000:1(体积比),甚至更高。不过也不是氢酯比越大越好,因为氢酯比过大,有增加醇深度转化为烷烃的危险,况且采用较大的氢酯比,对能量消耗不利,主要表现在循环氢压缩机功率增长,氢气加热器热负荷增大。一面降低空速,一面增加氢料比也可达到消除热点的目的。不过空速太低,停留时间过长也会使烷烃增大,设备利用也不合理。
3、增设冷氢装置
消除热点可以在反应器结构上采取一些措施。本研究在固定床内增设冷氢装置,即在加氢反应器内外筒之间,通入冷氢,以此降低反应塔外筒的温度,防止外筒温度过高,后能对反应塔床层起到消除热点的作用。但冷氢装置要严格控制,如果通量太多会使床层温度过低,使得加氢反应无法正常进行。
4、增设再分布装置
为了减少沟流,使物料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固定床内可以增设再分布装置。但对Cu-Zn催化剂而言,由于其寿命较短,一个月左右就要换催化剂,而布装置结构复杂,拆卸麻烦。尝试采用惰性球代替分布板,以此来改善物料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要慎重选择惰性球体,否则在球体上会有使醇发生脱水的副反应。一般通用的球体氧化铝、氧化硅在本研究中不适用,而瓷球是较为合适的。可用瓷球来改善物料的分布情况,并且当物料呈雾状喷向床层时,可以改善物料对催化剂的冲击,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催化剂的破碎现象。
最初固定床反应器中轴向温度可达20~25℃。本研究在采用以上方法后,反应床层的温度在10~15℃左右,为优质低耗生产脂肪醇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印祖伟国内脂肪醇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待续)[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07 ,30(5):5~7
[2] 黄辉,范春玲,曹贵平等,天然脂肪醇的合成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08,38(2):113~116
关键词:中国石油;催化裂化;专利信息;专利检索;战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3-0080-02
流化催化裂化(Fluid Catalytic Cracking,简称FCC)是炼油厂重油轻质化生产汽油的核心工艺,是原油二次加工中最重要的加工过程。催化裂化催化剂作为催化装置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反应性能特点决定了催化装置产品分布和整体经济效益;催化裂化催化剂主要是Y型沸石分子筛微球催化剂。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兰州中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Y型沸石分子筛微球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工作,开发了全合成、半合成、全白土三大类型的沸石催化裂化催化剂。目前其催化裂化催化剂在中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9%,在中国石油内部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0%以上。在催化剂研发过程中,兰州中心注重专利信息的利用,提升创新的水平,在产生创新成果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研发单位积极组织将关键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形成知识产权保护。
1 面临多方挑战加强专利信息工作
目前,催化裂化技术面临挑战:世界范围内原料不断劣质化和重质化,市场对轻质油品需求却不断增加;传统催化裂化以多产汽油为主,目前欧美发展趋势为多产柴油馏分;燃料生产对炼油化工一体化低成本低碳烯烃生产的需求;市场需求波动大,产品必须不断调整,满足在不同产品方案之间灵活切换;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压力大。开发FCC催化剂和工艺技术是快速提升中国石油重质油加工水平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FCC催化剂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后,开发低成本生产技术是走向国际先进市场的关键之一;加强清洁生产技术以及清洁燃料产品开发,降低催化剂制造过程的污染物排放。开发满足各种性能要求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关键在于:深入研究重油分子催化裂化转化模式,在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指导催化新材料和系列重油催化剂的开发,围绕FCC反应过程增产丙烯、降低汽油烯烃、增加汽油辛烷值、提高重油转化、增强抗重金属污染等技术形成系列催化裂化催化剂,让核心技术根据市场需求、用户特点不断改进,扩展发展空间,形成专利网,更好地保护系列催化剂,最大化提高总液收和汽油辛烷值,适当增加低碳烯烃产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越来越多的期刊文献、论文的发表,以及竞争对手大量的专利申请,在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对技术开发、研究、保护、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要使技术创新拥有专利必备的“三性”条件,必须检索全面、分析到位、保护方式选择得当,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由于石油化工领域中,国内几大石油公司、研究院所、大学研究领域重叠,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其便捷性有助于技术的相互借鉴,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研究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相同或类似的创新时有发生,侵权预警越来越重要。
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后,走向国际先进市场是企业发展必然的选择,需要决策海外申请专利的时机,选择技术输出国家,规避其有效专利。
兰州中心拥有一批催化裂化技术人员,也拥有一批专业的企业专利信息工作者,根据上述需求,企业开展了包含专利文献在内的检索及分析工作。
2 专利检索是专利信息利用的首要基础
在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检索中,企业专利信息工作者和技术人员首先非常注重期刊、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数据库等非专利文献的检索,企业拥有清华同方、维普、万方数据库,并且充分利用国家科技图书馆、SCI finder进行期刊、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的检索。专利信息工作者和技术人员将非专利文献的检索纳入到专利申请前“三性检索”范围之中。
企业充分利用石油化工专利信息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系统、欧洲专利局、美国专利数据库、日本专利数据库等免费专利数据库;另外企业还购置了Thomson innovation收费专利数据库。在检索过程中,注重检索式的制定,将国际专利分类(IPC分类)和关键词相结合,从检索结果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对检索式进行调整和优化。检索目的不同,检索式的制定会存在差别。明晰行业发展状况,制定领域战略时,其检索式的制定相对比较的宽泛,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其检索式为:摘要/权利要求=(催化裂化 or FCC)and IPC=(b01j or C10G)。
兰州中心注重专利信息的利用与优化,在中国石油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共建的“中国石油石化专利信息平台”上,兰州中心凭借资源、人才优势还自行开展了专利数据深加工的工作,对已有的中国石油化工专利导航系统进行了改进,目前已在石油化工类别有选择地做了29个类别的三级导航,大幅度提高了查准率,进一步突出了功能化服务,提高了数据库的利用率。在三级导航中其中一个导航是“催化裂化催化剂”,将检索式固化在系统中,无需检索人输入检索词,实现“一站式服务”,直接点击便可得到检索结果。
在进行专利申请的三性评判、新产品的上市、技术或产品出口前检索等工作中,兰州中心注重技术的实际创新点,从催化剂的组成、制备方法的角度进行检索。
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最重要组成为Y型分子筛,兰州中心对其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其开发的含有原位晶化型NaY型分子筛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全白土催化剂)在业内享有声誉。在检索式的制定过程中,我们注重其原料和工艺条件的特点,选择了粘土、高岭土、原位晶化、水热晶化、分子筛、沸石作为关键词,以C10G、C01B为分类号,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拟订的检索式为:(摘要/权利要求=(粘土or高岭土)and(原位晶化or水热晶化or水热合成) and(分子筛 or 沸石) and (Y or NaY)) and (IPC=C10G or C01B))。该检索结果主要提供给管理层或技术人员了解技术进展、初步的技术领域专利保护和分析使用。
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研究和申请专利前的分析时,要对检索式做进一步的限定,如催化剂中含有其他必须的组分或制备中必须加入必要的原料等。
总之,针对不同的检索目的和技术制定不同的检索式,保证检索结果的准确并避免漏检情况的出现。
在检索国外专利数据库时,对检索词的修正有时要参见中国专利文献的命中情况,查漏补缺。
3 积极开展专利信息的分析与利用
3.1 战略分析
技术人员和专利检索人员在不断检索、总结过程中,建立了催化裂化催化剂数据库。将检索的大量相关专利进行归纳总结,包括专利名称、专利申请号、说明书摘要、说明书全文、专利申请人、专利申请日、同族专利等信息,建成了相应的数据库并定期更新数据。
对于检索出的大量相关专利从其技术内容上逐一筛选,结合情况分析所确立的经营目标,通过对检索出的专利的说明书摘要的分析,挑选出对所确立的经营目标的相关技术领域有密切关系和重大影响的专利,并提取其全部专利说明书,作为专利战略所要研究分析的关键专利,供下一步进行深入详尽的研究。同时,也要对这些挑选出的关键专利进行数据采集,并对这些数据和在上一检索步骤中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从中可以定性和定量的得出关键技术与相关技术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市场分布、各竞争者间势力范围的划分等多方面的结论。
关注重点公司、尤其是竞争对手的专利信息,对其进行重点研究和分析,以抗重金属钒催化裂化催化剂为例,该催化剂的特点是高沸石含量或小晶粒,大比表积,一般说来全白土型和半合成型催化剂的性能较为优越。在这种背景下,技术人员对恩格哈德、Grace公司的催化裂化催化剂进行重点的关注,发现其核心技术后,利用专利的引证、同族专利的信息更加充分的了解核心技术。
3.2 项目研究
{1}开题前检索。首先应该进行的国内外期刊文献检索,特别是对综述性文献的检索,了解本领域技术发展现状,各种工艺路线的特点,选择拟定要进行的研究所采用的基本技术方案,确定之后,以此为方向对国内外专利文献进行检索,了解更深层次的技术研究状况。
{2}研发进行中的检索。有助于研究者获取最新的技术知识,有助于缩短研究时间,避免重复研究;从中启发开拓研究者的创新思路,有利于掌握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专利文献对技术的阐述更为详细,数据更为可靠。检索的重点在于竞争对手专利的跟踪和中国的专利检索,国外的可以直接借鉴、国内的避免雷同,监视法律状态,谨防侵权。
{3}申请专利前的检索。主要检索国内外期刊文献检索、国内外专利文献。国外的期刊文献最好是对美国化学文摘(CA)检索,国内最好检索《中国学术期刊》、《中国期刊网》,有条件的可以检索重庆维普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国外专利主要检索:美国专利数据库、欧洲专利数据库、日本专利数据库,也可以委托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国内外专利检索。其目的要对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进行检索,以使其满足“新颖性”、“创造性”要求,以专利形式加以保护。
3.3 技术或产品出口前检索
仅检索出口国家就本项目是否有他方申请专利、授权状况、是否维持有效,排除侵权。
4 专利信息利用的效果
兰州中心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并注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经过多年的研发,目前,企业涉及Y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专利申请累计近140项,授权60余项项,其中国外申请8项,授权3项。“十一五”期间申请专利40余项,2011年申请专利达到18项。
目前石油化工研究院包括Y分子筛催化剂在内的催化裂化催化剂专利申请量已达160余项,成功开发了六大系列24个牌号的催化裂化催化剂产品,产品在全国60余家炼厂进行了工业应用,应用效果良好,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高辛烷值催化裂化催化剂为例,该系列催化剂在国内数家装置应用,仅以辛烷值增加1项计算,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一年可以为3家炼厂新增效益4亿元以上。兰州化工研究中心自主创新催化裂化催化剂产品比例占兰州石化催化剂厂的90%以上,目前已经在苏丹喀士穆炼厂,阿尔及利亚炼厂等国外炼厂进行了工业应用,效果良好;该厂于2011年通过了美国雪佛龙、壳牌、埃克森美孚等三家国际公司的供货商资质认证。同年,中国石油与雪佛龙公司(Chevron)美国盐湖城炼油厂成功签订了2000t催化剂订单,首批试用86t,这标志着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研发的催化裂化催化剂正式进入北美市场。
催化裂化催化剂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和广泛原料的适应性,跻身先进催化剂行列,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金桥奖、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其中1项专利获得2010年第12届中国专利金奖提名)。优秀的团队中也产生了拥有“甘肃省科技功臣”、“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多项荣誉的优秀个人。
参考文献:
英文名称: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甘肃省兰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3555
国内刊号:62-1039/O6
邮发代号:54-6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论文摘要:叙述了草莓酸的基本性质,合成工艺及其应用,大量资料表明草莓酸已大量应用在现代工业中,并在未来更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对其发展进行了一些展望。
草莓酸是利用香料2-甲基-2-戊烯酸新发展的一个合成香料。Strasburger等发现2-甲基-2-戊烯酸具有新鲜草莓香气,可调配多种食用香精,如用它和香叶醇等一起调配了一个糖果香精,具有极好的草莓香味,并申请了专利。投入市场后。引起了调香师们极大的兴趣。1975年,c.J.Mussian等应用色质联机,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新鲜草莓中鉴定出2-甲基-2-戊烯酸。因此,调香师们在拟定新的食用草莓香精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的草莓酸,就能调配出新鲜、真实感强的草莓香精,效果极佳。在模拟其他浆果香精时,也有同样功效。
1 草莓酸的合成工艺
长期以来,国内的草莓香精一般都采用玫瑰醇、杨梅醛、低炭类的酯调和而成。这样配置的草莓香精没有天然新鲜草莓的青、酸、甜的特殊香气,缺少真实感,并有花粉香气的弊病。为此,国内于1979年,由上海轻工实验厂试制成功了草莓酸。上海日用化学品厂用它调制研制了1173号草莓油香精,经食品工业行家们的鉴定,并与进口草莓香精对比品味,认为1173号草莓香精具有香气浓郁,风味醇厚持久,新鲜草莓真实感强等优点,基本上解决了长期不能解决的草莓香精问题。
1.1草莓酸的合成
第一步在NaOH的水溶液中缩合,收率约80%,第二步氧化以AgN03-NaOH作氧化剂,收率76%,该工艺的主要缺点是第一步缩合时以NaOH作催化剂。易引起丙醛多聚的副反应,得到2-甲基-2-戊烯酸的纯度不高,在第二步氧化中使用价格贵的AgN03作氧化剂,使得草莓酸的生产成本高。采用KF-PTC催化剂合成2-甲基-2-戊烯醛,收率达到90%,且后处理简单,参照Dalcanale报道的方法,采用亚氯酸钠体系氧化醛生成相应羧酸,此方法成功的应用于草莓酸的合成:
反应式中生成的次氯酸(4)极易与醛(1)和酸(3)发生卤代副反应,(4)与(2)又易产生爆炸性气体二氧化氯气体,为克服上述缺点,可采用过氧化氢作为氯清除剂:
选用异丙醇作溶剂。磷酸二氢钠或醋酸-醋酸钠作缓冲溶液,经多次实验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配比以及加料方式等进行优选。
1.2硝酸银氧化法
将溶于乙醇中的2-甲基-2-戊烯醛在快速搅拌下,加到AgNO3水溶液中,在40℃滴加NaOH水溶液,反应3h,室温放置过夜,次日将反应液过滤,滤藏用6N盐酸酸化至pH=I,分去水层,油层减压蒸馏。收集105~107℃/1333Pa馏分,用己烷在一30℃重结晶。得精制反式草莓酸,收率可达76%。
1.3氧化银氧化法
该法是美国专利报导的,利用a、B-不饱和醛在一银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a、B-不饱和醇及酸,方程式如下:
先制备银催化剂:将12.5g氧化银悬浮在40ml水中,滴加3滴14 NaOH水溶液,充分搅拌下,滴加6.13克3%H2O2水溶液,反应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然后将2-甲基-2-戊烯醛和14%NaOH溶液同时滴入上述银催化剂溶液中去。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用异丙醚萃取,得到2-甲基-2-戊烯醇。碱性水溶液用稀盐酸酸化,再用异丙醚萃取,即可得2-甲基-2-戊烯酸,收率41。3%。
1.4空气氧化法
空气氧化法一般采用锰、钴和镍的醋酸盐作催化剂,反应温度控制在30-35℃之间。由于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必须用水浴冷却。反应液可通过碱提的方法将产物与原料分离,再酸化。未反应的2-甲基-2-戊烯醛可重复进行氧化。
2 草莓酸的应用
2.1制草莓酸奶
经马云杰的研究,乳酸菌的接种量为3%,草莓与酸奶的质量比为1:5,此时制出来的草莓酸奶产品外观色泽朴实、质地细腻,果、奶香味协调,酸甜适口。草莓酸奶的配方如下:
酸奶 80%; 白沙糖 2%;
草莓汁 15%; 发酵剂 3%。
以上配方开发出来的草莓酸奶,色泽悦目、质地细腻、口感柔和、酸甜适中,具有浓郁的草莓香味。该产品既保持了牛奶和草莓的营养价值,又增添了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的有益菌,具有相当广阔的市场前景。
2.2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草莓酸奶在化妆品行业也有大量的应用。其最主要的是应用在面膜方面的。很多厂家都推出了自己草莓酸面膜。
论文关键词:二氧化氯,含氰废水,破氰,COD,催化剂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对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氰废水和高COD废水等一些特殊水质的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废水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后方可排放[1]。而这些水质的处理由于它们的处理难度,也一直是困扰污水处理工作者的难题。根据我公司的特点和多年来的水处理经验,对二氧化氯在特殊水质的处理方面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效果验证。通过二氧化氯对含氰废水和高COD废水的处理实验,我们验证了二氧化氯对这些水质的处理效果。
下面二氧化氯对含氰废水和高COD废水的处理进行详细的说明。
1.二氧化氯对含氰废水的处理
1.1实验原理
通过二氧化氯氧化法对CN-进行处理。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与氯气相比,它具有氧化性更强,操作安全简便,受 pH值的影响较小的特点。氯气对氰化物的氧化通常只将CN- 氧化成毒性较小的氰酸盐(NaCNO),并要求很高的PH值,见反应式(1)含氰废水,而二氧化氯对氰化物的氧化却能将CN- 氧化成N2 和CO2 ,见反应式(2),彻底消除氰化的的毒性[2]:
CN- +Cl2+2OH- == CNO- +2Cl- +H2O (1)
2CN- +2ClO2==2CO2↑ +N2↑ +2Cl- (2)
1.2实验对象
含氰废水样品由济南某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毕业论文范文。
1#废水水质指标:颜色:深褐色,pH=11.0,CN-=4064 mg/L;
2#废水水质指标:颜色:褐色,pH=10.0,CN-=792 mg/L。
1.3二氧化氯的制备及投加工艺
先将氯酸钠固体颗粒与水充分混合,然后加入某还原剂成分,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氯酸钠混合液,然后与一定浓度的硫酸进行反应,并且控制一定温度,通过负压曝气的投加工艺技术,将产生的纯二氧化氯投加到作用水体,经一二级吸收系统,常温下,反应时间30min,最终达到对水体的破氰的处理要求。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 二氧化氯破氰工艺流程图
我们分别对1#、2#分别进行了不同二氧化氯浓度的投加实验,并对处理后的水样的pH值和CN-浓度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检测方法:用五步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投加含量,用吸光度-浓度曲线法测定CN-的浓度,用pH计测定水样的pH值。
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1. 二氧化氯对1#水样的处理数据
实验样
pH值
CN-
mg/L
ClO2投加浓度mg/L
CN-去除率%
现象
原水
11
4064
10566(理论)
100(理论)
-
1#A
9.9
2898
2920
28.69
无现象
1#B
9.4
1729
4813
57.46
无现象
1#C
8.5
866
7189
78.69
无明显现象
1#D
3.22
510
9543
87.45
剧烈冒泡颜色变浅
1#E
3.29
366
12250
90.99
剧烈冒泡颜色变浅
1#F
1.01
276
18852
【关键词】甲醛 危害 废水 处理技术
一、甲醛性质、来源及危害
甲醛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易挥发,且随温度升高挥发速度越快。甲醛易氧化、聚合,其浓溶液在常温下长期放置会聚合成环状聚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高纯度甲醛可聚合成多聚甲醛。
甲醛是化工行业最常用的原料,如苯酚与甲醛缩合生产酚醛树脂过程中产生的酚醛废水,除含有大量醇类、酸类等有毒物质外,还含有浓度高达几万的酚和醛。制药行业甲醛是生产医药原料中间体和成品药的重要原料之一。纺织行业纺织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含甲醛的羟甲基化合物作为整理剂,为改善织物的折皱性,使用含甲醛的阳离子树脂以提高染色牢度。粘合剂行业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能加强板材的硬度及防虫、防腐的功能,所以用来合成多种粘合剂。粘合剂的生产大多涉及树脂合成,如酚醛树脂、氨基树脂等。
废水中的甲醛常温下极易挥发的无色、刺激性、有毒的物质,能与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直接反应,使微生物细胞抑制其生物活性或导致死亡。其对人体的影响表现为:人体对甲醛最敏感的部位是嗅觉,甲醛的危害表现在对黏膜的刺激作用,鼻吸入后滞留在鼻腔组织,吸入时,鼻子容易出现严重的刺激和水肿、呼吸道阻力增高、呼吸频率下降、眼刺激和头痛。甲醛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很强,易诱发过敏反应。甲醛是一种基因毒性物的致畸、致癌作用,对人体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及肝脏等产生危害。
二、甲醛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国内外学者对甲醛废水的处理研究较多。处理的方法主要按废水中是否存在酚进行分类,含酚的一般采用缩合法、氧化法、混凝法等来处理;不含酚的主要采用氧化法、吹脱法、生物处理法、石灰法、缩合法等。
(一)氧化法
(1)Fenton法。试剂氧化法Fenton试剂氧化处理甲醛废水,是当前国内外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课题。简磊研究了Fenton试剂处理含甲醛有机废水的效果、影响因素及其适宜条件。吴超飞的试验表明,在H2O2浓度0.25mol/L,Fe2+浓度3.0mol/L,温度控制在85℃,反应时间大致为90min时,甲醛去除率可达到99.1%。随着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开发了电-Fenton和光-Fenton等工艺处理含甲醛的废水。胡成生采用电-Fenton反应实验装置,控制反应时间90min,Fe2+浓度300mg/L,pH值
(2)光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于含甲醛有机废水的处理。王玉军采用二氧化钛作作为催化剂,高压汞灯作为光源,对低浓度甲醛废水采用光催化氧化处理试验。赵莲花研究得出pH4~5,0.6kW/m3氙灯光强下照射4h,催化剂WO3投加量0.4g/L,甲醛废水去除率可达65.46%。蔡铁军等用多金属氧化物与TiO2制成复合催化剂;杨瑞等用丝光沸石与TiO2做成混合催化剂;吴树新等用超声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催化剂来氧化甲醛。
(3)超声波/H2O2法。李占双等研究了超声波与H2O2联合法处理甲醛废水的效果。当甲醛初始浓度为100mg/L时,使用超声波处理或H2O2氧化含甲醛废水时,效果不理想,处理60min后甲醛去除率分别为接近40%和50%,当两种方法联合使用60min后,甲醛的去除率达到了80%以上,说明联合工艺表现出协同效应,促进降解率的提高。
(4)ClO2氧化法。很多学者用二氧化氯处理工业废水,岳钦艳研究了二氧化氯氧化甲醛废水过程的时间、pH值等因素。当废水中甲醛浓度为8125mg/L时,反应30min后,反应达到稳定期,甲醛去除率为80%左右。
(二)吹脱法
利用甲醛沸点低、易溶于水、易挥发的物理特性,采用蒸汽对废水中的甲醛进行吹脱预处理,极大地降低了后续生化处理的工作量,可改善处理效果。张蕾等对配置甲醛浓度为7400mg/L的甲醛废水进行了蒸汽加热吹脱处理研究,蒸汽加热吹脱甲醛去除率可达96%。闫百兴将甲醛废水雾化处理,喷洒在刚从锅炉出来的炉渣上,甲醛遇高温和氧气后,立即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接着通过集气罩和排气筒排入大气,多余的甲醛被多孔炉渣吸附,此法处理甲醛浓度为25000mg/L的废水,去除率可达96%以上。
(三)尿素缩合法
在酸性环境条件下,甲醛与尿素反应会生成甲基脲沉淀。赵瑞华等向100mLCODCr浓度为29143mg/L的甲醛模拟废水中加入尿素,pH值调整为2,出水的CODCr值为5400mg/L,CODCr去除率达到81.47%。
(四)生物法
生物处理法目前普遍应用于有机废水处理。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对废水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做转移、转化和净化处理,使其转变为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该方法运行成本低、处理能力大、适用范围广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王志海探讨了活性污泥法对甲醛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其结果表明,该法对甲醛模拟废水处理效果较好,甲醛去除率达到99.9%。杨寒稀对工业甲醛废水在SBR中的生物降解性作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低负荷法启动厌氧SBR,对甲醛的去除率在97%以上。
三、结语
论文主要对甲醛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多种处理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状况,各分析了其主要特点以及各种的优势,对工程技术人员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林长松,袁旭峰,王小芬,冯宗强,朱万斌,程序,崔宗均.HRT对固定床厌氧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0,(03).
[2]黄志金,黄光团,史春琼,季景瑜.溶解氧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01).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
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论文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介绍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论文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技巧
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
(1)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论文开题报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2.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
新时期对聚丙烯催化剂的研究,能够更强的增加其功能性,以利用其高附加值,进一步弥补国内市场对聚丙烯类催化剂研究的缺口。
关键词:聚丙烯 催化剂 石油化工
新时期对聚丙烯催化剂的研究,是为了适应聚丙烯树脂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发展需求。聚丙烯催化剂兼具高活性,在使用过程中,拥有高立体定向性,新一代功能性聚丙烯以其可调、可控性的特性,及与其聚合物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实践,实现其催化功能性目标。论文以国内聚丙烯发展现状及进展,聚丙烯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如何在新时期增强聚丙烯的功能性作用三方面进行论述,以其为新时期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文献。
一、我国聚丙烯发展现状及进展
尽管近年来,聚乙烯产业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使得聚丙烯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大难题。大致说来,聚乙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四个方面的问题:技术水平(基本问题)、激烈的市场竞争(外部环境问题)、产品号牌档次(进出口协调关系问题)、产业结构布局(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国内聚丙烯市场消费的市场用途,主要体现在BOPP膜,CPP薄膜,纤维制品、编制制品、注塑、管材等等一系列用途。尤其是石油化工方面,功能性聚丙烯催化剂的使用,可以使管材制品更具高强度、抗冲击力,耐高温高压、韧性好、抗老化等等一系列好处。因为具聚丙烯催化剂功能性的增强,使得管材的使用寿命增强,尤其是近年来,。使用范围已经遍布家庭、娱乐设施等等系列方面。
如通过2013年国家化学建材测试中心的大清炼化公司推出的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材料PA14D和南京扬子石化公司自主研发的YP—503新型高性能管材料。而现今供求关系的日益明显下,PPR的市场容量在进一步扩大,尤其是PPR以其稳定的质量和优良的加工性能,以作为现代住宅的给水系统首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得益于聚丙烯催化剂衍生的管材制品的功能性作用,也使得新型材料的研发,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2006 年,根据炼化企业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整体布局,建成合成树脂重点试验。2010 年,中国石油设立重大工业化试验项目,推进展聚丙烯催化剂技术工业化应用,并进行系列产品开发。2012 年5 月31 日,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高效球形聚丙烯催化剂PSP - 01 通过成果鉴定。经过几年的发展,聚丙烯行业的研究,一年年在获得突破性进展,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技术和水平,同时也使的聚丙烯作为合成材料行业中,作为催化剂的作用日益明显。
二、聚丙烯的未来发展方向
聚乙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产出的聚合物材料产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节能和环保,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
在目前的工业设备中,高密度的有色金属材料的应用,对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很深。据现代研究表明,在工业换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低密度的塑料零配件替代高密度有色金属材料,就综合性能和环保效果来看,聚丙烯是密度最小的品种,对于实现轻型、集约化实现有效的节能减排,将是一个大的方向。
受市场青睐的高附加值聚丙烯产品,是一项超越的技术,未来聚丙烯的发展方向就是,同发达国家的技术革新持平,重要的是制造技术的革新。聚丙烯作为五大塑料之一,在各个领域的使用,在未来的发展,要以其产生的高附加值,弥补国内市场仍然进口的劣势。
三、如何在新时期增强聚丙烯的功能性作用
聚丙烯催化剂应用领域的单一化,是21实践聚丙烯发展的主要特征,实现其功能性的额首要条件是实现集约化生产模式,回收利用是其首要努力方向。
作为聚丙烯高端应用领域的飞跃,要在实现其高端性能的基础上,依托聚丙烯分子链结构的规整性。在对聚丙烯的研发上,通过链支化、功能基图案、纳米复合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在对聚丙烯的性能研究上,要强化其低温韧性、溶体强度、印染性、粘结性和与其他聚合物的兼容性。这样在实现其敬爱工性能时,其导热、导电、导磁性能才会综合提高,这样通用高分子催化下的工业市场用途,才能充分得以发挥。
新时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聚丙烯行业的市场需求加大了,但是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和、拥有广泛的市值,竞争的加剧,产能的提高,整个市场机制都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形,在空间和区域布局的不合理性,模式的我国聚乙烯行业一度落后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中吗,中小企业就日益被淘汰出局。
竞争的加剧,刺激了企业对技术的关注度。不仅对其内部管理加以科学化、职能化,同时还以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和技术含量为出发点。增强聚丙烯催化剂的功能性,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同时将竞争的附加值同技术含量放到同等重要的局面。
加快对聚丙烯催化剂的技术和科研中,增强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地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开发与应用中迈进,这样其行业的核心竞争里也就相应的增强。
四、总结
新时期对聚丙烯催化剂的功能性研究,从其发展现状及进展分析,在到对其未来行情进行预期,再到后来的如何增强其功能性,以期为未来聚乙烯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三方面进行论述。要增强其功能性,必须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对聚乙烯作为催化剂,及与聚合物之间的共融性和互异性做出仔细的研究和试验证实。在对新时期聚丙烯催化剂功能性的研究中,以回收利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节约环境能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使得我国聚丙烯行业的发展,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江镇海;国内聚丙烯市场现状及发展[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3,42(2):56-58.
4-APR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在钯回收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的意义:
贵金属有“现代工业的维他命”之称。由于钯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用做催化剂、仪表材料、感光材料等, 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通讯、计算机、汽车等现代科技和工业领域之中, 有极其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全世界7 0 % 的钯矿分布在俄罗斯,中国钯矿产资源严重不足,因而从钯的二次资源中回收利用钯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钯的分离富集方法主要有火法冶金法 、湿法冶金法、溶剂萃取法、生物提取法、离子浮选法、吸附法和共沉淀法等。火法冶金法能耗大;湿法冶金法污染大,强酸对设备腐蚀严重;溶剂萃取法生产量小,成本大,萃取后后续处理麻烦,沉淀法工艺复杂,费时费力,不适合工业化。近年来最高效的钯回收方法是吸附法,包括螯合树脂吸附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等,树脂分离法具有能耗少,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树脂能重复利用,且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螯合树脂是一类由母体(高分子聚合物)和螯合功能基以化学键等形式相结合而成的功能高分子。与离子交换树脂相比,螯合树脂由于高分子效应,具有许多新的优点,螯合树脂与金属离子相结合的能力更强,选择性也更高。
目前,已有一些采用螯合树脂分离富集钯(Ⅱ)的研究报道,但是吸附容量都较低。本文期望合成一种新型螯合树脂,用于分离富集钯(Ⅱ),并且对钯(Ⅱ)有较高的吸附容量。
毕业论文(设计)的提纲:
a:4-APR螯合树脂的制备
探讨溶剂、反应摩尔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树脂合成的影响
b:4-APR螯合树脂对钯离子吸附行为的研究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 溶液pH值对树脂吸附钯离子的影响
(3) 树脂对钯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平衡的测定
(4) 温度对树脂吸附钯的影响
(5) 树脂对钯的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6) 树脂对钯的动态吸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