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审计认知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审计职业道德作为审计信息质量高低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大企业、大集团频频出现审计舞弊案件。从中可以发现,大量的审计造假可以折射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银广夏曾经作为蓝筹股的杰出代表而被大肆吹捧,然而,在2001年8月上旬,经证监会稽查,上市公司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竟然存在严重造假行为,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收入,虚构利润7.45亿元,实际负债超过16亿元。事件在我国被选为影响百姓生活的十件大事。无可否认,虽然做假的责任大部分应归咎于银广夏的管理层,但注册会计师在事件中是责无傍贷的。作为公众依赖对公司作出独立核算的审计师,不可能在审核过程中完全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除非是注册会计师没有依据正确的审计程序处理,又或因该注册会计师的素质未能发现问题,更甚者是会计师根本是同流合污,事件足以令中国会计师行业震惊。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应采取的对策
(一)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要进行适当的培训,必须了解培训的方法。首先,确立目标。培训中只有以明确的具体目标为导向,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职业道德培训的方法,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学习,独立的去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其次,进行教育评价。预定的目标决定整个教学活动。但教学活动是否能有效地运转和实现预定的目标,就是借助于评价,评价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在职业道德培训中,教育的评价,不可能通过一次考试以及所取得的分数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标准。评价应当是全面的,不仅有对所掌握知识的评价,而且有对人格的、认识能力与水平的评价,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等。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不仅有书面考试,还应当有口试;不仅有动脑思考,还有亲身的践行。评价的过程应是动态的,是对学员职业道德的发展,进步过程的评价;再次,引入情感。把情感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不再是一种枯燥无味的纯知识输入、输出的活动,而是一种融知识、情感为一体的生动活泼的积极愉快的探索未知的学习活动。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催化剂”,它能使教学过程处于积极的状态。这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动力源泉。
(二)行业内部监察。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是良好执业的保证。一个优秀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有一套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这样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再是传统的内部行政管理,它更主要的是以人为本,保障注册会计师业务的顺利执行,同时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防范可能出现的弊端。很多地区或国家都有同业监察或定立一些“执业检查制度”。这是值得推广的制度。因为由于社会环境变迁,政府及公众人士对会计师专业服务的期望日增,在确保高质素的服务水准方面,执业检查制度实有其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这制度确保审计师已适当地完成其查账任务。加上在制度下,通过检察员与会员之间的讨论,可改善审计工作程序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会员方面,通过检查制度可以了解到其不足之处及提高其审计准则水平。
(三)司法规范。法律一方面阻吓人们从事不道德行为;另一方面也为道德的标准作了一定的规范。另外,基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特性,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在制定有关会计政策时,必须充分吸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业团体意见,充分考虑注册会计师的义务和权利,合理设定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以维护其合法权益,让注册会计师正常作出适当的参与,有利于注册会计师与社会各界形成沟通,达成共识。
三、结论
(一)必须净化环境。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净化执业环境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净化包括分清委托人、被审计人和审计人的角色;以法律或法规去彰显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并赋予一定的法定权力,以使其能独立地进行工作。另外,在社会上宣传正确信息的重要性及做假的严重后果也不可忽视。
(二)事务所应建立执业质量控制制度。要从制度层面防范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的质量风险和道德风险。现今,不少事务所的业务质量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有不少更是纸上谈兵,各自为政的情况并不少,试问怎能去保证执业质量?还可以定位独立性的投诉机制,以便促进与社会和客户的沟通。
(三)改变传统的审计理念和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树立现代的审计意识和现代的审计技术方法。因为现在公司作假舞弊的技术越来越高,可以说是高智能、高技术、高系统的操作,一般都是涉及公司高层的问题,肉眼鉴别不了,所以注册会计师要有一套办法来对管理层的经营风险、道德风险、内部串通舞弊等等做出评估,并采取可行的审计对策。
(一)多样化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
采用过程化审计的方式,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并存转变。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把审计工作贯穿于业务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有利于节省事后审计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再者,人民银行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和范围的广泛化,单纯依靠手工的现场审计方法已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将传统的审计方法与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先进方法相结合,将传统的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结合起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耗费,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益和效率。
(二)为风险管理服务,发挥内部控制效果
对于任何组织来说,风险管理都是其业务运行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有效的风险管理,良好的内部控制,为组织治理创造价值。内部审计作,通过提供风险识别及评估等方面的建议促进组织建立风险框架,通过指导和协调组织风险管理活动,保持和发展风险管理框架,帮助制定控制风险的策略,通过提供专项咨询参与确定组织风险管理战略,进一步改善风险管理框架,就风险应对措施的合理性、风险监控的及时性、恰当性、有效性等信息进行内部的交流和沟通。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实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再者,在对风险管理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其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深入的评价,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状况,衡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程度和有效性,指出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从而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环节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内,实现组织价值增值。
(三)参与组织治理,增加组织价值
一个组织要进行有效的治理必须重视战略计划和决策制定过程。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则通过评价组织的战略计划和决策制定过程促进有效的组织治理,内部审计可以审查工作安排的合理性,是否与组织目标一致,是否有明确的阶段花花.是否有合理的人、财、物等资源的安排等等,同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其完成各项治理目标和工作计划,最终实现价值增值。
(四)审计多样化,实现组织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包括保证和咨询两类业务,人民银行传统内部审计属于合规性审计,主要保证业务正常运行的范畴,针对管理中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意见。随着知识的日新月异,业务不断扩大和深入,决策层、管理层及其不同业务部门面临的新问题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问题随时都需要内部审计把脉问诊,风险导向审计、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多形式的审计产品应运而生,审计产品关注的重点不同、范围不同、方式不同,可以提供多方位的保证和咨询服务,最终增加了组织治理价值。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几点思考
(一)价值增值目标强调的是一种理念
直接将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到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强调内部审计人员是重要的直接参与者。首先,内审部门应抛弃传统的以查处问题为重点的审计理念,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以被审计单位的角色开展工作,努力与被审人员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强调被审计单位价值链,形成以内部审计为中心的价值网,提供与被审计单位组织目标相一致的保证和咨询服务。
(二)需构建合理的审计组织架构
平行于各职能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审计保证和咨询功能的发挥,应向高层次监管部门转变,独立性是审计的基本特征。审计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机构独立、经济独立、工作独立和人员独立上。平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其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结果和审计报告造成了太多的影响,致使内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立性,影响了审计责任的履行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为价值增值提供人才保障
审计环境对审计证据、合理的职业谨慎、公允反映、独立性、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道德行为等都具有内在的、必然的影响。脱钩改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更大的独立性,然而其外部环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将影响高质量的审计工作:
首先,有些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上极易发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当审计人员与管理层出现意见分歧时,容易发生购买审计意见行为。其次,有些企业对会计信息弄虚作假,经济利益驱使其串通某些审计人员作弊,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再者,有些企业缺乏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只考虑审计费用,忽视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执业质量。最后,当会计市场供求失衡变为买方市场时,同行间无序、不正当的恶性竞争就会变本加厉,行政干预的指定垄断,经济拉拢的佣金回扣日益泛滥,会计师事务所就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
所以,开展高质量的审计工作,离不开高效有序的审计环境。在良好的法制环境下的审计,其质量肯定要高于法制程度不高条件下的审计,而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制化的进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和配合,在规范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的过程中更离不开高素质审计人才。
二、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素质与高审计质量的冲突
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忙季人员严重不足,淡季人员又无所事事,因此,许多会计师事务所都采取了忙季临时招聘试用或兼职人员的办法,这些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业务水平,有时甚至会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形象。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在职审计人员素质不同程度上存在如下问题:
1、思想观念有误区。
没有树立“以质量取胜”的良好思想作风,实际工作中,不注重审计质量,偷工减时,片面认为只要项目做得多就会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巨大利益;为了节约审计成本,让只接受过有限专业培训,缺乏执业经验的新手担当重任;为了不失去客户,对客户管理层过于宽容,过分信赖客户内部审计的工作;为了开拓业务,在对客户的经营业务不够了解的情况下接受委托,一旦客户管理层的诚信度不够,迟早会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甚至会涉及官司。
2、业务水平不很高。
首先,知识面不宽。审计人员基本上都能较熟练地掌握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及部分常用的经济法规,对于较为特殊的行业的会计知识不太了解,真正懂得经济学原理的人很少。其次,知识的深度不够。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国内知识较为丰富,国际准则及国际惯例等知识较为贫乏;对国际会计学界的新问题、新思路、新动向等了解不多。最后,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较差。从发展的眼光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业务不应只局限在年度审计业务上,更应该扩展到财务顾问、管理咨询等方面。除了要具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外,还要善于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运用。
3、职业道德失水准。
会计师事务所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实施高质量审计带来的公众利益之上,听命于客户管理当局甚至有求必应;审计人员对非常熟悉或信任的客户不能保持适度的怀疑;当客户以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相威胁时,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以丧失职业道德为代价迎合客户;有些审计人员对道德和非道德行为的界限认识不清,不能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了牟利会计师事务所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招揽客户,不仅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受到整个社会的质疑,而且严重威胁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三、全面有效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已呈现出终身化的趋势,在职审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有效提高,不再是几次短时间的培训、辅导,而是必须要经常地、系统化地进行。
1、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同行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会计师事务所应始终坚持“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要摆正和客户的关系,对客户做客观分析,项目要有取舍,对风险要做事前评估;从领导至每位员工都有明确的质量责任制,并把质量的考核与职务、工资、奖金挂钩;配备高素质审计人员,提高社会公信力;加强专业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从精神面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管理水平、社交能力等诸多因素入手,构筑自身的文化内涵。
2、提高业务素质水平。
在人员聘用上,要严把进人素质关,全部要求大学本科以上的会计和审计专业学历,不仅注重学识、经验、业务水平,同样注重思想作风、道德品质;要体现用人价值关,只有用足用好人才,会计师事务所才能出业绩、出效益。在人员培训上,审计人员应加强自身修养,注重业务实践的锻炼;会计师事务所要真正重视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如上岗培训所有业务人员,及时全面地掌握必需的政策法规,执业规范、执业技能及职业道德要求;不定期举办国际会计师讲座,与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学习他们先进的审计方法和风险意识;选拔一批人员到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定期召开人员经验交流会,对专业人员进行案例教育。在人员晋升上,搞好质量奖罚机制,让加薪、晋级与其审计项目的质量评分直接挂钩,质量分比重大于业务数量分。
3、营造诚信大环境。
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道德规范,诚信教育应当从全社会抓起。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充分认识到社会审计的目的、重要性及企业自身的会计责任,并建立健全各种配套的法律法规,严肃查处一批属于会计责任的违规企业,为会计师事务所创造一个诚信的执业环境;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按德办事,才能真正树立会计师事务所在社会公众中应有的威信和形象。
会计师事务所只有以人才为起点,逐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才是提高自身执业能力最基本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质量审计高素质人才全面有效
[论文摘要]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被发现的糖代谢异常症状,其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本文通过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及危害,总结了妊娠期糖尿病及早防疗方法,寄希望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发生的糖尿病,通常发生于妊娠期的中、晚期,并伴有明显的代谢改变,其发生率为1%~14%。GDM可给母体及胎儿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孕产妇及胎婴儿患病率和病死率将明显上升,产妇及其后代远期患病率也将上升。其影响主要是由于对妊娠期糖尿病漏诊或确诊晚,得不到满意治疗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可增加自然流产发生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等,也增加了巨大儿、胎儿发育异常、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发生率。并使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症、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等。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治,产妇及新生儿远期罹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将明显增加。所以及早诊断与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1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1.1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皮肤、泌尿系统感染、产后出血危险性高,易发生羊水过多、妊高征、巨大儿、胎儿畸形及死胎,而新生儿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低血糖、低血钙及红细胞增多症等。妊高征虽然随着年龄和体重变化,但控制年龄和体重因素后仍与血糖浓度有关。急性孕期并发症如妊高征和先兆子痫等。同时巨大儿母亲也面临着手术分娩的危险,孕妇手术分娩危险性高。
1.2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危害
巨大儿、胎儿畸形及死胎新生儿发病率高,GDM越严重,新生儿病率越高,同时血糖控制好不好与新生儿病率有密切的关系。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及红细胞增多症等。新生儿低血糖症与巨大儿的发生相平行,与高胰岛素血症有关。母体血糖越高,新生儿低血糖发生越多。另外,糖尿病严重、血糖控制不良及巨大儿均可以使新生儿病率上升。
2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2.1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妊娠期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抗胰岛素激素分泌增加导致两者比例失衡,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受体缺陷,胰岛素信号系统调节失控等因素有关。所以应进行糖筛查的预防工作。由于胎盘分泌的各种对抗胰岛素激素于24~28周时快速上升,32~34周达到高峰,所致胰岛素拮抗分别变得明显和极其明显,所以孕期常规血糖筛查时间定为24~28周,此阶段筛查异常能及时做出GDM诊断有利于临床处理。如该筛查正常但又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存在,应在32~34周再复查。
2.2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加综合措施,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胰岛素治疗,不宜用口服降糖药,因其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畸形及低血糖等。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治疗GDM的主要方法,应兼顾母儿双方,既保证胎儿营养,又防止餐后高血糖,避免饥饿性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对体质量正常者,热量摄入为每天125kJ/kg体质量,超体质量孕妇每天100kJ/kg体质量,中等肥胖为50kJ/kg体质量,其中糖类占40%,蛋白质占20%,脂肪占40%[3]。为防止餐后高糖血症,建议少量多餐,正规控制饮食3~5天,行血糖轮廓试验,如空腹血糖及零点血糖≥5.6mmol/L,餐后血糖≥6.7mmol/L,应行胰岛素治疗。
运动锻炼锻炼对GDM的治疗甚为重要。可使葡萄糖进入肌肉、脂肪组织,增加对胰岛素的反应,增强细胞内糖代谢,从而降低血糖,减少餐前胰岛素用量。运动量不宜太大,一般使心率保持在120次/min以内,运动时间不宜太长,一般20~30min,选择比较有节奏的运动,如散步等。胰岛素治疗饮食及运动治疗无效者,可行胰岛素治疗,其能降低血糖,恢复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分泌,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GDM餐后高糖血症较空腹多见,故多选用中、短效胰岛素。用量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孕期也有区别,一般初次推荐量为0·7μ/kg体质量,为防止不良反应,初次使用量约为计算量的1/3~1/2。并根据复查血糖轮廓调节餐前胰岛素用量。一般可控制血糖达良好水平。
产科处理GDM胎儿肺成熟较孕周晚,只要病情稳定,应尽可能维持近足月。可通过监测雌二醇、做羊水振荡泡沫试验来了解胎肺成熟状态。一旦胎肺成熟即应着手分娩。这样既可避免医源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又可防止突然胎死宫内。同时在孕期应积极控制血糖,减少巨大儿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病情不稳定,对母儿影响大者,需争取时间分娩,必要时羊膜腔注入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分娩方式:除有产科剖宫产指征外均可经阴道分娩。GDM孕妇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是必要的,可减少母儿并发症。因为分娩后胰岛素突降,故近分娩期避免使用长效胰岛素,同时应监测血糖、尿糖,以调整胰岛素用量。
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GDM有助于减少巨大儿、羊水过多及妊高征发生,降低手术产率,减低新生儿并发症及其他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另外,由于GDM的孕妇有50%的风险会发生糖尿病,这些潜在的孕前糖尿病病人,应及早努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0.
全省正高5人副高15人不受限制
据介绍,申报对象重点面向在我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工农业和社会事业管理第一线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特别优秀人才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受身份、学历、资历、外语、论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继续教育等条件限制。凡遵纪守法,有强烈的事业心,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力超群、业绩卓著、贡献突出、业内认可者皆可申报。今年全省特别优秀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名额正高在5人以内,副高在15人以内。
各市州省直单位推荐不超过1人
据介绍,各市州、省直各单位推荐的人选一般不超过1人。各市州、省直各单位于2009年11月25日前将《申报表》等材料报送省人事厅。再由省人事厅组建评审委员会投票表决,通过的特别优秀人才名单及所取得的业绩成果在省内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广泛听取意见并接受群众、业内专家的监督。
关键词:人力资本有限理性经济人审计合谋人力资本产权审计制度安排
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典型的“人合”企业,人力资本作为一个“人合”企业的立家之本,他在审计执业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行为特征应是被重点关注的。传统经济学认为,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汪丁丁认为接下来的话就是,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制度,这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中有深刻体现。具体到审计中,现行审计制度安排必然会影响与约束人力资本的载体——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行为,相应地,审计师不仅会在既定的制度安排约束下进行追求经济利益、规避风险的审计活动,同时会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支撑性的制度安排,使得审计制度安排发生变化,之后又对制度安排的变化做出反应,这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本文中,我们只把经理级以上人员列为人力资本,因为只有经理级以上人力资本的审计行为特征才有可能影响到审计制度安排,而一般的审计人员只是承担一些简单的程序性工作,不能充分体现人力资本的审计行为特征及对审计制度安排的影响。同时我们把人力资本分为两类:非合伙人——单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合伙人——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集合体,文中有时统一以“审计师”来代替这两类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是有限理性经济人及对审计制度安排的影响
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完全理性和自利性是两个基本假设,这两个假设的合乎逻辑的推论,是人们会合理利用掌握的信息来预估将来行为所产生结果的各种可能性,然后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但现实生活中,人在复杂环境和不确定因素下进行决策时,不会对自己的决策进行理性计算,也没时间和耐心去考虑各种行为结果的概率问题,在面对复杂情景和问题时会采取捷径或用自己掌握的一部分信息进行决策,因而决策的非理性是存在的,也就是说,人是有限理性的,不是完全理性的,这就是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同样,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本载体——审计师也是有限理性的,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人,在现阶段还没达到“道德人”的境界,尽管他有一些并不是“经济人”假设所能解释的一些“道德”行为,如大多数情况下会遵守审计准则、法规进行审计,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一些施善行为。既然审计师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那么在现行审计制度安排下,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完全理性地拒绝被审计单位的“利诱”而坚持原则,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审计合谋有时就不可避免了。如前所述,人力资本主体可以分为两类,参与审计合谋的人力资本主体不同,对审计制度安排的影响就不一样,下面分单纯人力资本参与的合谋和合伙人(即整个事务所)一起参与的合谋及各自对制度安排的影响。
1.单纯人力资本参与的审计合谋及对审计制度安排的影响
被审单位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事务所的合伙人便会委派项目经理带队审计,此间有两层委托关系:被审单位委托事务所,事务所委托项目经理,其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变得更加严重。审计师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向选择”和“机会主义”倾向,当被审单位抛出“诱饵”引诱审计师共谋时,审计师此时会进行合谋与否的决策。据行为经济学理论,人们进行决策时,容易给高概率发生的事件赋予较高的权重,而给低概率发生的事件赋予较小的权重,于是往往将极小概率的事件看成不可能,而将极大概率发生的事件看成是确定,而极小与极大概率又取决于个体的主观印象。审计师进行合谋与否的决策时,他会根据现实中这种“损人利己”的合谋被发现曝光的比例很小而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合谋被发现的机率极小而将其看作不可能,同时他的有限理性不能让他清醒地意识到合谋一旦被发现的严重后果,就算被发现,由于现阶段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较轻,合谋的收益大于合谋的成本,审计人员的“经济人”特性便会让他作出合谋的决定,于是他会向信息不充分的合伙人隐瞒审计风险,与被审单位一起骗取“无保留”的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为什么会参与审计合谋?这反映了审计制度安排的什么问题?审计人员的有限理性经济人特征(内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可以通过制度的安排(外因)来改变审计人员做决策时的考虑因素及其权重,从而减少审计合谋的发生。据行为经济学理论,额外财富的边际效用在人富裕时会低于贫穷时的边际效用。审计合谋审计人员将得到的报酬就是一种额外财富,此时,即使富裕的CPA与贫穷的CPA一样只具有有限理性,但这笔额外报酬对富裕的CPA没有很大的边际效用,从而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力而导致审计师合谋,这时被审单位就得加大“贿赂金”才有可能“打动”富裕的CPA,从而加大了被审单位的合谋成本,当“贿赂金”大到等于或大于合谋能给被审单位带来的“利益”时,被审单位便没有动机合谋,合谋自动中止。从这看出,提高CPA的薪酬待遇,让他们成为富裕的CPA,可提高CPA的“免疫力”,从而减少合谋的发生。这就要求合理化事务所内部收益分配机制,提高新酬待遇,让CPA的利益与整个事务所的利益相挂钩,一荣俱荣,便不会出现CPA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而向合伙人撒谎,欺骗合伙人。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应加重CPA的个人审计责任,加大合谋一旦被发现的惩罚,提高CPA合谋的成本,此时被审单位若想合谋,就必须提高“贿赂金”以弥补审计师冒的高风险,从而加大了被审单位的合谋成本,合谋便不会那么容易发生。此外,相关部门要加强审计的监管,加大上市公司审计的复查力度,使审计合谋案件“曝光”机率大大增加,从而改变审计人员主观印象中的审计合谋被发现的概率极小,起到警戒作用,让审计人员不敢轻易合谋。
2.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参与的审计合谋及对审计制度安排的影响
若事务所委托的CPA足够忠诚,他会如实将发现的问题“禀告”事务所的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集合体——合伙人,这时,合伙人的有限理性经济人特征便起作用了。现行审计制度安排实质是:由被审单位管理当局聘请事务所审管理当局自己,那么,事务所面对自己的“上帝”——客户的不当请求时,他的“经济人”特征使得他不能断然地拒绝这种请求,否则不但得不到“合谋金”,以后的合作关系也就终结了。同时,现时大部分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制,且注册资本金要求低,那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的合谋一旦被发现所需承担的只是有限责任,最多让事务所倒闭,而不会危及到合伙人未投入到事务所的私人财产,于是合伙人的“理性经济人”特征容易使他接受合谋,同时,他的“有限理性”不会让他有完全的理性认清形势,不会让他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从维护公众利益出发而拒绝合谋。
审计合谋的频繁发生,企业管理当局利益不断上升,但这种利益的上升是以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受损为代价的。据吴联生的“利益协调论”,利益相关者之间现有的利益关系一旦发生变化,便产生了新的冲突,便会破坏目前审计制度安排的基础——审计域秩序,从而要求利益相关者达到新的纳什均衡,产生新的审计域秩序,从而导致审计制度安排的变迁。“审计制度安排是一个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的过程,它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变化而变化”(吴联生,《审计研究》,2003),由于审计合谋的不断出现,目前的审计制度安排至少需要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变化:
(1)审计委托权由证监会掌管
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经营者的审计,事实上接受的不是社会公众的委托,更不是股东或经营者的委托,而是政府的委托。因为政府的合作广度最大,所以有权进行委托,同时政府规模有限,所以应该进行委托(吴联生,《审计研究》,2003)。这是社会审计最根源的本质,是我们肉眼所不能直接看到的,我们目前看到的就是股东进而演变为管理当局委托CPA进行审计,从而容易导致审计合谋。既然CPA实际上接受的是政府的委托,那么在形式上,至少在第三者看来,也应该由政府进行委托。目前谁最具有优势代表政府来执行审计委托权呢?证监会。它本身就是一个政府机构,是上市公司的监管机构,具有信息优势,可以代表政府委托CPA,从而改变目前事务所对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依附地位,减少审计师“被逼无奈”进行合谋的发生。
(2)事务所组织形式由有限责任制逐步过渡到合伙制
目前,大多数事务所实行有限责任制,有限责任制事务所破产所造成的损失却可能远远小于事务所与管理当局合谋所带来的合谋收入,于是,事务所容易与管理当局合谋。现在,把事务所的经济体制从“有限责任制”转变到“无限责任制”是很多学者所推崇的,无限责任制加大了事务所的法律责任,合谋一旦发现,合伙人可能就面临倾家荡产的风险,使得事务所合伙人进行合谋决策时不得不加大对合谋成本的考虑,他的“经济理性”又会促使合伙人不会轻易进行合谋,从而有效减少了合谋的发生。
在此基础上,王善平还提出合伙人必须是德高、足资、多才的CPA,才能有效减少审计合谋的发生。德高,从道德品行上保证合伙人不会进行审计合谋;足资从物力资本上保证合伙人不会轻易用自己足够多的私人财产作赌注而去进行审计合谋;多才的CPA要求合伙人是审计行业的专家与行家,那么他手下的审计人员的“逆向选择”能被合伙人识别,从而也制止了单纯人力资本参与的审计合谋。
二:人力资本在审计行为中的产权特征及对审计制度安排的影响
人力资本产权是市场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种行为权,这组行为权利是人力资本产权主体的意志体现,以至于出现了产权残缺时,产权的主人可以拒绝使用其人力资本为别人服务。审计师作为人力资本的载体拥有人力资本所有权,他将这种所有权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同时也是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合作,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审计: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这个公共合约即事务所又是周其仁所说“市场中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中的特殊,它对人力资本具有更大依赖性,从而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影响更明显。
如经济学家周其仁所说,人力资本产权具有两大特征:第一,人力资本天然属于只能属于个人;第二,人力资本的运用只可“激励”不可“压榨”。正是事务所包含了人力资本,其产权特征使得这个企业契约是一个“不完全契约”。受有限理性和高交易成本的限制,这个契约双方——合伙人和单纯人力资本无法在事前就可能影响双方关系的所有未来事件达成一致,各方只有在合约的发展阶段上明确或默契地对出现的新问题达成一致,在此期间,双方的谈判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由于事先不能明确界定所有交易条件,那么在合约的执行过程中就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与自主性,特别是人力资本产权的所有者——审计师对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程度。当人力资本对自己的所得与付出满意时,就会越干越起劲,不需监督也能自觉地努力,相反,若不满意,他就会偷懒,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更不会积极的创新。人力资本是需要激励的具有创造性的能动资本,审计师同样如此。若合伙人对其激励不当,就有可能导致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产权的主人——审计师就把自己的才能“关闭”起来,默默无闻,没有创新,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甚至浪费。
理解了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我们就不难理解“激励理论”。人力资本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体,特别在事务所中,离开人力资本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只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让他对自己的“资本”不加保留的加以利用,进行创新,才能增加事务所的价值。其实,事务所合伙人是那个决定人力资本所有者是否打开以及打开多少智慧大门的守门人,他只要用对了激励手段就能“控制”人力资本所有者。事务所的人力资本是事务所获得盈余的根本来源,但是,若不对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进行适当的控制,引发事务所最终风险的也会是人力资本。象毕马威去年的销售滥用非法避税产品案件,差点就使得“四大”减少为“三大”,就是由于创新过度没有节制变成了冒险。因而事务所在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人力资本创新同时,约束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71-80
[2]王善平.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制度中的私人财产与创新能力[J],2005,
内审网[3]吴联生.利益协调与审计制度安排[J].审计研究,2003,2
他,不似陆探微那份“精利润媚、如锥刀焉”的劲拔;他,没有张僧繇“手不释卷、俾夜作昼”所赋予的“栩栩如生,皆参其妙”;但是他,无需璀璨浮华的堆砌,无视躁动不安此起彼伏的世界,不染英雄失路的忧郁,不染世俗挣扎的尘埃,但是却又眷恋意韵传神的魅力,摒弃外在形的牵强。他用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线条,如“春蚕吐丝”、流水行地”般的舒展流畅,把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的境地。他让一抹传神融入笔尖,让笔尖勾勒出令人动情的唯美。
他,就是顾恺之。有先哲这样评价他,“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他身着朴实的粗衣布鞋,烘托出他清瘦俊秀的气质;他有着深谙世事的淡然,似乎看尽了人世沧桑,读透了爱恨羁绊,但又仿佛迷恋尘世中人性的纠结与缠绵;他飘忽的眼神流露出一份懒散,让人感到平和。也许正是这一份清雅,淡然,让他能够触及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差异,却又恰到好处的将这些细腻的差异传神融汇。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画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较动荡不安,人们追求超脱和宁静,人物造型追求骨秀清象和潇洒的风度,在色彩上多用冷灰色调,表现出了清淡的设色喜好。风格上由简略变为精微,人物刻画上特别注重传神及心理描写。
在这一时期许多卓有成就的人物画种异军突起,其中尤以顾恺之的传神写照最为显著。有人评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唐—张彦远),画家必须通过描绘对象外在的“形”,刻画出内在的“神”,成功解决“形”、“神”的关系,成为此后人物画创作的准则。
气韵生动,得意忘形
■顾恺之人物画中“传神”论的提出和影响
“形”与“神”的关系历来是中国绘画理论中争论不休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在汉以来关于形神哲学探讨的基础上,在魏晋时期人物品藻风气的直接影响下,中国画论中传神和畅神审美标准得以确立。两宋时期“故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④的思想风潮,无疑也为顾恺之“传神写照”命题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顾恺之的这三篇画论,最早载于《历代名画记》卷五)是顾恺之现存的三篇画论,在画论中,顾恺之第一次提出“传神”、“写神”、“通神”的理论思想。顾恺之的一副根据三国诗人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而创作的《洛神赋图》成功的诠释了他的绘画理论,该画以“秀骨清象”的审美标准塑造了洛神的迷人形象,深入描绘人物体态与内在的精神气质,是中国人物画中最早见到具有深远意境的作品,开启了人物画对传神意境追求的先河。
顾恺之人物画中的“传神”论的影响十分广泛。它的产生,标志着艺术进入了自觉的阶段。画家们纷纷以之作为创作人物画的最高标准。在顾恺之之后,“传神写照”成为中国画创作的第一主旨,从人物的传神到花鸟的传神,从山水的传神到笔墨的传神,顾恺之的“传神”论不仅是绘画史上的宝贵财富,而且它带来的影响更波及文学等领域[2]。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从顾恺之人物画作品中观意韵传神
顾恺之传神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以形写神”。“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全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象之明珠,不若悟对之通神也。”顾恺之通过引经据典,为自己的中心论点做了最好的解释。现在首先以他的《女史箴图》进行分析: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比较形象的解释了顾恺之“传神”的艺术思想。该画人物造型苗条匀称,面容肃穆,构图紧凑,动态幽雅宜人。从图中可以看出线条的连绵不断、悠缓自然、非常匀和的节奏感。
万载流芳,飘香永存
■对顾恺之传神美学的结语
《画断》中对顾恺之的评价较为精准,并且为后代画史充分承认。他对美学中“传神”的理解,把绘画境界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改变了汉代以来以宣扬礼教为主的风气,引导画家离开礼教、离开政治,注重表达人物的气质神韵。
第一,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在逐渐下降。虽然我国是第一人口大国,但从人口学角度来说,实际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压力在慢慢消退: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生的那代人进入劳动力大军之后,我国每年的新生劳动力将会明显减少。比如说,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10~14岁人口有1.2亿,5~9岁人口有9000多万,但0~4岁人口只有6800多万——下降速度极其迅速。南方某些地区出现的所谓民工荒,除其他因素影响外,也受了最近几年新增劳动力不断下降的影响。
第二,我国人口将步入急速老龄化的路途。伴随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我国于2014年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如果今后的新生人口仍如近几年那样迅速降低,那么老龄化水平的增速就会相应加快,我国将步入急速老龄化的路途。近期的人口预测发现,2020年之后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将呈加速度状,至2050年,在每100个人中,就有30个60岁以上的老人。届时,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将比世界平均老龄化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
第三,婚龄人口的挤压现象将逐渐凸现。我国新生人口性别比自20世纪中期失衡以来,新生婴儿性别比一直处于上升之中。考试大网站整理2014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年0岁人口的性别比达到了令人震惊的119∶100(男婴与女婴之比)。201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又显示,0岁~4岁男女平均性别比为121.22∶100.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出生的人口,在进入婚龄段后,会碰到前所未有的婚姻挤压,从而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不断创新是专业高评委开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
专业高评委办公室需严格按照市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的要求,在社会化评审中,强化专家的作用和社会的监督,并密切注意行业的动态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涉及的行业特点有所创新,这是专业高评委做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作的基础。
1、创新思路,适应社会化评审。社会化评审突出了个人申报、社会评审、单位聘用,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申报的自回归给了个人。专业高评委办公室需根据这一特点,加强和相关行业协会的沟通,密切注意行业的发展动态,注意收集行业中对人才的需求,关注行业人才的发展,特别是青年人才的状况,积极参与通过行业协会对行业范围内特殊专业人才的聘任工作。并通过行业协会对专业高评委进行宣传,使行业内外充分了解专业高评委,扩大专业高评委在行业内外的影响。
2、专业高评委专家组成要充分考虑涉及行业的特点。社会化评审之后,申报单位涉及科研院所、各类不同性质、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有的是长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专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是在实验室中从事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在组建评委库时根据市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的要求和社会化评审的特点,结合行业专业特点,经行业组织推荐,按要求严格筛选,选择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具有高级专业职务和一定的资历,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在专业上有一定造诣的,从事理论研究的教授、副教授;从事课题研究的院所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在生产一线从事项目开发、项目管理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组成了评审委员会库和专业学科组库。
3、充分发挥专家评委的作用,形成民主氛围。专家、评委是评审工作的主角,评审过程中专家、评委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申报者专业上进行全方位的评审,是客观、公平、公正开展职称评审工作的前提。特别是对破格申报的材料,首先听取专家的意见,以专家评鉴意见为主,行业推荐意见作为参考,真正从理论水平、业绩、业务能力、创新能力上把一些确有真才实学的精英人才挑选出来,发挥他们的作用。如工程系列水产及食品专业高评委97年破格晋升的几位中青年科技人员,在破格晋升高级工程师后,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大增,所在单位也放手让他们承担省市级的科研课题,在近年为主所担纲的项目中,其中一项获得1998年上海市科技星火三等奖;另一项获得199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还有一项获得200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切实发挥了专业高评委为社会、为行业,选拔、推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4、形成三级监督、四级把关的严格的评审程序。专业高评委由上级主管部门和市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指导、监督评审工作,在评审过程中注重发挥各学科组专家的作用。首先,根据申报专业,由各学科组专家对申报者的论文、业绩报告进行鉴定,由主要鉴定者写出初步的鉴定意见,再在学科组会上各专家对每位申报者充分发表意见,融合整理,形成学科组鉴定意见,并进行无记名量化打分和表决。执行高评委评审时,由专业学科组组长介绍专业学科组鉴定意见、打分和表决情况,高评委委员对申报者逐个讨论,自由发表意见,各学科组长做解释,最后各委员无记名投票表决,形成表决结果。高评委通过发挥专家、委员的作用,评审过程中形成了三级监督(市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专业高评委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四级把关(专业高评委办公室、市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专业学科组、执行高评委)的严格的评审程序。
二、通过专业评委会平台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据统计,截止2007年,上海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134.52万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3.84万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有万人。通过专业评委会的选拔,形成了初、中、高三个层面的人才“金字塔”。
1、建立了一个依托专业高评委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的平台。专业高评委是根据德才兼备的选拔标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各项素质进行科学评价,按照用人单位选人的具体要求,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职业能力倾向、发展潜力及业绩等情况进行的科学综合测评,它是建立在测量学、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上的一种综合选才方法体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对专业人员各项素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立体化的评价。为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业绩等的评价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平台,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企、事业单位人才聘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服务。
2、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人才群体队伍。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职称评委会这个平台,上海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整体素质较高的人才群体队伍。2004年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155.2万人,亿元,到2007年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到202.99万人,GDP增长到亿元,除去历史原因和政策因素外,人才总量和GDP呈正向发展。
2007年,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有万人,占30.3%,同比上年增加8.67万人,增长16.4%。
三、专业高评委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行业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动力
1、通过选拔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行业人才队伍中起到了辐射作用。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力也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力军,专业高评委正是通过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在行业人才中形成一个辐射圈,通过一些人影响一批人,通过一批人辐射一个行业,通过行业影响一个领域,形成一个跨系统、跨所有制、跨地区的人才辐射效应,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人人努力,个个积极向上,形成一个良好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格局。
2、通过选拔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行业人才队伍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专业高评委通过各行业联系着各行各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依托专业高评委这个载体,不断培养大批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充分发挥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高级专业人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促进广大专业人才健康成长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他们在专业岗位上的奋斗经历和发展历程,必然对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成才,产生强烈的导向作用,会激励更多专业人才奋发向上,健康成才,使高级专业人才影响和带动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适应行业发展的专才。
3、通过选拔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行业人才队伍中起到了带动作用。通过发挥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技术能力强、具创新精神的特点,产生“蒲公英人才现象”效应,通过选拔一个专业,培养带动一批人才,带动一个产业,搞好搞活一个行业;通过一批一流人才,带动一批二流人才,以高级专业人才带动整体人才队伍的素质的提高,通过人才带动行业中生产要素的高效结合,以行业的大发展促进人才的大开发。
四、上海的新一轮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这为专业高评委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机遇
今后几年,是上海各行业面临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而行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专业高评委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新机遇,社会化评审又为专业高评委发挥作用构筑了新的平台。
1、上海经济跨越发展,促进了行业人才的发展,为高评委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上海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要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此,必须走“科技兴市”的发展之路,这就需要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经济主导竞争力、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人才资源是构成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实现行业由传统向现代跨越式发展,其核心是创新,关键是人才,必须由人才资源作支撑。
上海“办博”,为上海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拓展了上海各行业发展的新空间,为各个行业产品的创新发展,升级换代,提供了动力。同时也为各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培养大批的高层次的新型人才,这为专业高评委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空间。
2、适应发展,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将促进各行业人才质量的提升,这为专业高评委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了条件。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使资源开发的重心已由物力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转移,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国与地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只有顺应这一世界潮流,强化人力开发,才能不断增强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这些年,使上海进入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时期。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竞争。
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业人才队伍,才能不断确保行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为专业高评委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