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互联网利与弊论文范文

互联网利与弊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互联网利与弊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互联网利与弊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网络营销 传统营销 非法营销 营销渠道

一、概论

(一)相关概念。

传统营销是指不同的商家通过一些实体店铺将各种商品信息尽可能充分地展示给顾客,主要是通过实际体验,给顾客以真实可感的体验,从而促成交易的一种活动模式。

网络营销是指不同的客户通过INTERNET这一工具在网络上根据自己的需求检索相应的商家及商品信息,然后通过不同的手段跟有意向的商家取得联系,从而由潜在客户转变为有效客户的过程。

营销渠道是指为了保证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所采用的一种营销媒介,也可以说是经营渠道,以网络营销为例,其营销渠道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达到营销目的,营销渠道的选择对于营销活动至关重要。

(二)网络营销图解。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更加形象的对网络营销加以理解,这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网站产品信息供消费者阅览和购买,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借助网络收缩到企业网站上商品信息,进而进行相关活动。简而言之,网络营销主要是借助于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网络来发挥其营销效果的。

(三)研究意义。

一方面,研究该课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那么对于一些互联网还未普及的地区,对于网络营销接触的很少,面对这样一个新鲜事物,刚开始接触的话肯定会有恻隐之心,那么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指导读者对于网络营销产生更加理性的认识,以及当面对网购产生的问题如何回应就有了参照,从而使得消费者更加安全安心的进行网购,能够比较理性的进行扬长避短。

另一方面,其理论意义也不可忽视。网络营销现在发展还不成熟,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新兴事物,这方面的文献资料还很欠缺。那么这不利于以后相关学术资料的进一步完善,笔者通过对于网络营销一些方面的感想,能够在学术资料方面作为一定补充,可以供以后学者的参考和借鉴。

(四)研究创新。

尽管目前研究网络营销的专家和学者也有很多,但他们大多从纯理论上进行分析,或者是仅是以某个行业的具体案例进行剖析而没有上升到理论,笔者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更重要,因为我们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某种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笔者通过图示形象的向读者展示何为网络营销,并且以生活中一些可见可感的事例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即从实际上升到理论,然后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而指导实践,这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所在,但是笔者所谈还是局限于表面,有待于深入。

二、网络营销的利与弊分析

(一)参照物的选择。

为了突出网络营销模式的利弊,我们不妨找出一个参照物——传统营销。自从交易活动开始之际,其实我们认同的就是传统营销,它主要强调的是实物体验,即在一个固定的交易场所进行产品买卖活动,因此,选取传统营销作为参照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营销渠道的对比分析。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主要差异在于营销渠道不同,我们不妨抓住这一个落脚点进行分析。为了更加形象的突出两种营销渠道的差异,笔者认为图示不失为一个很好地分析方法。正如下图所示:

首先相同点可以看出:两种营销模式都有两种营销渠道,即:直接营销渠道和间接营销渠道。但是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无论哪个营销渠道,网络营销都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复杂的中间环节,作为一名消费者来说,从消费者心理学来说,对于同样的产品肯定更加倾向于购买活动的简单化,即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三)网络营销的利与弊。

一方面,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网络营销的有利之处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于企业来说降低了成本。网络营销不需要和传统营销那样装修很好的实体店,有时只需要一些简单装修的场所即可,就房租这方面来说就少了好多,所以就目前的趋势来说,网络营销越来越受到一些小企业的青睐。

第二,对于企业来说所接触到的顾客来源更加广泛。由于互联网的普及,通过网络营销,即使一些偏远地区的消费者也能够购买自己的产品,这和传统营销相比往往是达不到的,消费者的覆盖面越广,那么营销者的买卖机会就增加,这对于营销者来说是一个绝好的营销模式。

第三,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品的可供选择类型更加丰富。由于现实出行限制,当消费者在一些实体店进行消费时,往往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商品,只能退而求其次。而通过网络营销,消费者各异购买各种类型商品,可以通过条件检索,找到自己所喜欢的商品,从而增加消费活动的幸福指数。

第四,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会购买到漫天要价的商品,因为网络上可以查到即时信息,通过一些店铺商品信息价格对比,消费者可以据此判断出某个商品的市场价格,从而能够避免传统营销活动中被老板胡乱要价的现象。

第五,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效率更高。从事过网购活动的人都知道,对于自己喜欢的商品,通过和商家联系确定购买后,只需通过一些简便的支付方式就可以享受到送货上门的服务,这样一来,对于那些工作比较忙的人来说,就能够达到购物和工作两不耽误的现象,充分利用时间。

第六,网络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例如,在收到的商品与网络上的商品不符,消费者可以申请替换或者退款等服务,这样一来就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另一方面,网络营销存在一些弊端值得我们注意,特别是一些非法的营销方式,主要表现在:

第一,非法网络营销。有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营销这一工具在网络上出售一些荼毒精神的商品,那么对于一些认知度不强的消费者来说一旦购买商品之后就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而且,有些人在网络上售出的商品与消费者实际购买到的商品根本不是一种商品,而且现在互联网法律还不健全,有些消费者即使吃了哑巴亏也无处申诉,这样只能致使这种不法风气愈演愈烈。

第二,网络营销模式的信任度问题。由于买卖双方不能面对面的交易,可能对于一些已经习惯于传统营销模式的消费者来说,不敢轻易接触这种营销模式,特别是如果刚刚接触就碰到一些非法营销的话,会导致消费这对于网络营销信任度降低,甚至于排斥这种营销模式,不利于消费市场的发展。

第三,网络营销风险。现在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还有待加强,消费者在进行网购时,需要通过一些支付手段,如支付宝,网银等,万一操作不当就有可能会被人盗用,导致财产损失。所以消费者在线进行网络购物时一定要按照提示在进行交易完成后及时退出账号,以防止有人盗用。

第四,产权界定不明显。笔者在此进行例证,比如网络上有些要进行论文写作等,一旦交易完成,商品出售者就直接在网络上抄袭他人作品,这种行为就会使得原作者的权利受到损失,而且很难查询始作俑者。还有,有一些商家在出售商品时商品图片直接从别的商家那边复制,导致商品失实。

第五,价格导致的商品质量问题。在网络上无法通过竞价产生太多利润,于是一些商家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就只有在商品质量上动手脚,那么就会导致商品质量问题,虽然商品价格比较低廉,但如果购买到的商品质量不好,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无法达到效用最大化,那么这种交易活动就是失败的。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网络营销虽然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各种问题。那么如何正确的规避这些问题则显得至关重要,笔者根据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得出以下几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应该在进行网络营销活动时先做好相关知识学习。我们要懂得一些互联网的基本常识,要在掌握互联网基本法律的基础上从事互联网交易,理性的辨别非法营销活动,在遇到非法营销时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从而能够减少非法营销活动。

其次,理性看待网络营销,不要片面的认为网络上的信息不可信,否定网络营销这种高效的营销模式。我们在对一件事物做出判断的同时要有理有据,只有我们不断深入接触互联网购物才能够对它更加理性的看待,一种交易活动的进行是在买卖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彼此信任才能够完成交易。因为,我们要增强信任感,只有这样网络营销才能够更加迅速的发展,消费市场才能更加繁荣。

再次,提防网络营销风险。在此笔者主要是以网购支付问题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就这方面而言,正如上面论述的那般,要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使用支付工具,即使不可避免要使用的时候,也必须保证账号的及时退出,以避免有人冒用账号,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要注意各种安全措施的使用。

另外,互联网相关的法律规章必须及时完善。只有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才能够给那些通过非法营销的人员一定程度的惩罚。法律的强制力必不可少,同时如果能够界定产权归属,那么一些商品信息就不会被另外一些人非法乱用,造成商品信息混乱。一旦出现那种非法活动,一经发现有关部门就有法可依,及时处理相关人员,这样一来有助于良好的网购环境的形成。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商家为了提高利润销售给消费者质量不过关的现象,网络营销模式中应该加强对于这种现象的监管,一旦有消费者投诉,就应该立即有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取证,一经查实,就将商家的信息在网络上公布,只有这种通过社会监管的方式才能够产生更大的威慑力。因为在网上从事营销活动的话,信誉最重要,一旦被消费者评价的信誉度很低的话,那么该商家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四、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网络营销模式正在快速成长,在某些方面还不成熟,正是由于发展不成熟,所以会有一些弊端,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模式的好处,随着微博,微信以及相关网络手段的发展,相信网络营销在不久的将来会更加深入人心。笔者在此建议读者切忌因噎废食,以后网络营销一定能够独当一面,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我们应该享受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冲,郭沛明,张文杰.浅析网络营销[J].经济师,2005,(10).

[2]罗时万,范树青.企业网络营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5,(07).

[3]芮廷先编著.网上商店与营销策略[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刘满凤,黎志成.网络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08).

[5]郜翔.网络营销理论基础的探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6]李少华,朱军.网络营销初探[J].化工质量,2002,(06).

第2篇

监管互联网的教训

迈阿密大学 A. Michael Froomkin

“学到了很好的教训”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演讲

2011年9月22日

近十年互联网已成为美国立法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互联网诞生至今,美国经历了三波监管浪潮。

第一波网络规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互联网才刚兴起不久,对其缺乏了解的政府自然而然有三个想法。

首先是为互联网找一个类别或相似的门类,以便于用一套已知的流程套用到对互联网的管理上;其次,由于互联网是一个新事物,政府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处理相关事务并划定其职能目标;最后,政策制定者总希望新事物保持现状或回到他们熟悉的情境中,因此他们会尝试建立一套标准让行业遵循。

例如,美国政府曾担心网络“过度自由”,故尝试在通讯公司设备上安装加密软件以便监控,但最终失败。在这波监管中,美国政府学到不少东西。他们明白了监管要从商业公司入手而非直接针对用户,政策制定需要考虑网络世界特殊的法律管辖权,还有对互联网版权保护等问题。

2000年后,美国互联网进入第二波监管浪潮。在这波浪潮中,私人企业成为重要参与者,它们拥有最新的科技,对互联网世界最为熟悉,更重要的是英美政府也特别习惯于让业内专业人士起草各种行业监管法案。

在此期间,政府和企业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互联网设备、软件、用户身份及其相关信息的识别力度。商业公司希望掌握更多的用户信息用来创造更多产品,赢得利润;政府希望掌握用户互联网行为便于监管。

作者认为,在现在的第三波互联网监管浪潮中,趋势必然是对互联网“匿名性”的进一步削弱甚至废除。但通过网络追踪用户行为如此简单,以至于隐私被侵犯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我们反而需要更强的隐私保护措施。

制度

内涵碳关税的利与弊

奥登堡大学Christoph Bohringer

卡尔加里大学 Jared C. Carbone

“内涵碳关税”

NBER工作论文 17376号

为了阻止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黯淡前景成真,需制定一个全球性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议。对于很多单方面实行减排政策的国家来说,用贸易政策可以作为国际间控制碳排放的方式。一种常见的具体方式,就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碳排放关税。

所谓“碳关税”,是一国向某非经合组织国进口钢材时,会征收直接碳排放关税(包括冶炼钢材时所产生的碳排放税)和间接碳排放税(如将钢作为原材料制成其他产品时产生的碳排放税)。

经济学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检验发现,这种碳关税确实能减少“碳泄漏”:即因有义务减排国的减排导致无义务减排国增加的碳排放量。碳关税有效地把经合组织国家所承担的部分负担转移给发展中国家。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惩罚”对于发展中国家显然是不利的,它也可能伤害到现有的减排政策。在最坏的情况下,过度的碳关税会激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大战。

观点

推动美国核电厂效率

加利福尼亚大学

Lucas W. Davis、Catherine Wolfram

“解除管制,市场合并,与效率”

NBER工作论文 17341号

放松政府对市场的管制是近30年的大趋势,核电市场也不例外。核电在美国刚投入使用的40年,从核电力价格到分销渠道一直在政府的管制下运行。

其中一个主要理由是保持安全可控,但安全可控是否一定要由政府来完成?答案却不确定。市场本身也能借助竞争来帮助实现核电运行领域的安全可控目标。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电力市场在许多州开始解除管制。伴随着解除管制的是大量市场合并,现在全美最大的三家核电公司掌握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核电负荷。

第3篇

如何让中小学生端正对互联网的认识,认识到互联网给自己带来有利与弊,并学会辨别互联网上信息的真假善恶,养成正确的网络意识,对信息技术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小学生因为迷恋网络,而影响学业,做出违法的事件并不少见,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形成良好的网络意识。很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只讲基本知识,基本的操作技能,对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并不够,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因为电脑设备落后,没法上好信息技术,而对于好奇心强,对电脑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对遇到的网络问题,不能很好的去处理,也不能约束自己,过度使用网络,时间长了,患上了网瘾症,甚至做了违法的事,归根到底是学校对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的不到位,未能引导学生去真正地认识网络的使用价值。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不断思考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的渗透问题,如何让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教育的同时,在思想素质方面也得到良好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我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把信息技术教学与思想德育进行有效的结合。

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教育学生要正确、规范使用电脑设备。电脑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学生多进行机房各项制度的灌输,教育学生爱护电脑,把电脑当作与自己一起学习的朋友,养成正确开机、关机的习惯,以保护电脑设备;其次,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下课后要及时洗手,禁止在微机室内吃零食,因为键盘上有很多的细菌、尘土,并且与当前的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疾病教育相联系,保持学习环境的清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作出榜样,以身示范,对学生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让学生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信息技术教材不仅是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载体,也是思想教育的载体,信息技术教材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更容易让学习接受,所以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思考教材中隐含的德育内容,作为其中重要的学习目标,尽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到信息知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在学习计算机发展时,用投影机示计算机各方面应用的视频资料及我国最新的计算机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信息科技,热爱国家的热情。在学习网络信息交流的内容时,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首先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行为教育,了解网络文明公约,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争做一个有教养的网络文明好学生。另外,借用网络上真实案例,让学生从心里去感知网络不良的一面,结合网络上的病毒,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受,计算机病毒给电脑使用带来的危害,以及计算JOL~E罪现象,如网络诈骗、盗取别人的网络信息等,都是违法行为,过度进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都是不良的行为,因为这会使学生消耗在电脑上的时间逐渐增加。引导学生上网查找学习资料、网络交流、收发邮件、网络论坛、智力游戏,教育学生遵守网络公约,讲文明,讲礼貌,尊重别人,遇到无聊、不健康的信息马上离开,学会自我保护,谨防受骗,养成文明的网络道德,彻底端正学生对网络应用的正确认识,消除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心理。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团结协作是目前衡量人才标准一个重要方面,不会协作就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教学中,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两人或j人一组;然后在教学时,把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的有趣和难度大小适宜的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讨论,互帮互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对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记录,考核小组,促进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建立一种和谐亲密的伙伴关系,让学生从进步中体会团结协作的快乐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结合本地的人文资料,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挖掘本地的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料。临淄是齐国故都、世界足球起源地,学生知道齐国时期的天文、军事等方面的成就吗?让学生围绕“齐闰历史知多少”为主题,利用搜索引擎,搜集相关的资料,利用PowerPoint或Word软件,做成电子报刊的形式进行展示,领略齐国历史博物馆、古车博物馆、姜太祠等家乡历史的人文资源,同时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引导参加信息技术各种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4篇

【关键词】服装 网络消费者 网络营销渠道

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成为社会构成、交流、联络的重要渠道,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实体店相继开拓出了新的市场渠道,即网络营销市场,网络营销市场的出现和发展完全更新了传统市场营销理论和货物交换的概念与方式,企业营销模式和管理策略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在服装销售渠道的建设中,有得力运用网络资源而业绩辉煌的成功成就者,也有未把握好网络销售要领而功亏一篑的商家,所以作为服装行业要想运用好网络市场营销,必须对服装网络营销市场做深入的研究、对服装网络营销策略做详尽的分析、对服装网络营销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动态做明确的了解,方是做好服装网络营销的基础,才可真正提高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使其真正成为商业市场中的一大战略利器。

一、服装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

网络营销,即买卖双方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通过不见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身处网络时代、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网络营销已经形成对传统营销模式强有力的冲击。

随着国际间的大融合,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商家也抓住了巨大的网络市场。网络营销相关岗位的需求与日俱增。近几年,由于网络在中国普及率的提高,中国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服装网络营销市场逐步发展壮大,从企业来谈:大、中、小企业都在网络市场上占有相应份额;从个人来谈:网络市场的发展也创造了个体服装业主的商业渠道,同时演变了一种新的网络销售形势,即代购。

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网络销售市场必定能走得更高,因为,互联网,超越了国界和地区的限制,使得整个世界的经济商业活动都紧紧联系在一起。信息、货币、商品和服务的快速流动,大大的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所以利用好网络能为服装的销售带来更大的商机和市场前景。

二、服装网络营销市场的构架与基本特征

(一)网络营销市场的基本特征。

信用性:网络营销不比传统营销,进行的是面对面的交换方式,所以对其信用性上就有相当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除了买卖双方的诚信度意外,更需要一个第三方作为保障支撑,由此就演变出淘宝的一套支付手段和方式。

公平性:在网络营销中,所有的企业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性只是意味给不同的公司、个人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并不意味着财富分配上的平等。

模糊性:由于互联网使许多人们习以为常的边界变得模糊。其中,最显著的是企业边界的模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模糊、产品和服务的模糊。

复杂性:由于网络营销的模糊性,使经济活动变得扑朔迷离,难以分辨。

多重性:在网络营销中,一项交易往往涉及到多重买卖关系。

(二)服装市场的特征。

多样性: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服装的品位、款式、风格等需求也各不相同。

层次性:消费者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受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等条件的制约,服装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在产品层次上有明显的差别,服装企业要 根据服装产品的品牌、质量和流行态势、市场寿命等制定出多个段位的价格,以此满足不同的消费人群。

易变性:服装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周期性和可变性特点,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地位的改变都会促使消费者调整需求结构,消费层次会随之而发生变化,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变化也使服装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

三、服装网络市场的利弊分析

(一)服装网络市场的优势

服装网络营销由于依靠互联网为中间依托,无需店面支持,免除了店面租金等各方面成本,实现了产品直销功能,帮助企业减轻库存压力,降低其经营成本。

国际互联网由于其覆盖全球的特性,企业和商家可进入任一国市场,在服装业的发展上,商家也能更好的掌握国际服装市场及国际总体大的流行趋势,为中国服装行业注入了新生力量,更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的服装外贸业的发展,网络营销为中国的服装企业铺定了一条通向国际市场和绿色通道的路。

服装网络营销相对传统市场营销模式来看,在服装商品的信息传播上速度快、范围广、无时间地域限制、无时间版面约束、内容详尽、多媒体传送、形象生动、双向交流等诸多特点,降低了企业营销信息的传播成本。

(二)网络服装市场的劣势。

信誉问题。由于网络市场是在虚拟世界作为销售依托,所以在网络购物中最重要的就是信誉问题,购买者所担忧的问题包括商家所提供的商品信息、商品质量保障、商品售后服务甚至是钱货交换问题等。

安全问题。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消费者担心信用卡被盗,转账过程中资金的安全问题等,这些顾虑都为网络营销蒙上了一层阴影。

顾客辨别商品的实物性较难,在网络市场中由于顾客都是隔着屏幕进行的服装选择,所以对服装的质感、大小、面料构成、色彩等都无法最直观的辨认,所以这就对网络商品的商品描述性要求极高。

商品种类繁多,质量不等。服装消费行为必须近距离的观察,才能对服装的质感做出最正确的判断,而商品繁多,质量又难以清晰判断的情况下,不太会网购的消费者往往都难以购买到合适的商品。

第5篇

我们的生活因为科技的存在更加便利,我们不必记住一串长长的电话号码,不必小心翼翼地捧着地图寻找目的地,因为智能设备会帮我们打理一切,提供丰富的娱乐信息;我们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检索身上的皮疹到底是怎么回事,诸如此类简单的医疗问题都不在话下;我们可以非常惬意地足不出户就能预订餐馆和机票,支付账单,或是比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网店的价格,因为“对应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App。”

然而,利与弊总是相伴相生的,在日益发达的科技领域更是显露无疑。我们在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亦承受着它的副作用――科技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和超高的渗透率,已经远远超出人的掌控。游戏掌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已经无处不在,从我们的家庭,到办公桌,再到我们的口袋和钱包。科技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得寓教于乐成为可能。在长途旅行中,只需一台平板电脑,或是游戏掌机,你很快就能让不安分的孩子安静下来,他们甚至还会玩得不亦乐乎。在一些地区的学校中,教师已经在使用互联网给学生布置作业,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文献检索。不得不承认,互联网让各类庞杂的信息变得触手可及。从另一方面来讲,一旦这些智能设备落在孩子的手中,他们在上面玩什么、看什么就由不得你了。

游戏或多媒体中多元化的刺激性因素,使得神经系统始终处在高强度的刺激接收状态,久而久之,人的兴奋阈值也会提高,逐渐对平淡的生活感到厌倦。于是,在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儿童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他们抱怨,“太无聊了。”在游戏玩家和游戏之间,或者阅读者与内容之间高强度的互动中,同时也伴随着快速动态化的信息摄取,这就导致体验者仅需付出极少的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就能够获得充分的满足感。这会扰乱注意力和工作记忆的下行神经调控的培养,导致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如果过度暴露于游戏和多媒体信息之中,儿童的心智是否又能够应对现实世界中对短时记忆、回忆以及观点组织能力要求比较高的活动,如课外作业、论文写作等等?

从社交层面来讲,电子屏幕所呈现的扁平化的2D世界不利于沟通能力的培养。据统计,97%的交流是非语言性的,只有剩下的7%是言语交流。但在通过键盘键入文字的过程中,说话者言语中的意义和意图会有大量丢失。此外,在社交媒体的匿名特性掩盖之下,很可能会出现恶意甚至暴力的言语攻击,同时我们又无法及时对被侵害者的状况做出反应。视频聊天中虽然也存在非语言交流(如面部表情、语调、肢体语言、语气、语速等等),但仍旧不能完全地还原面对面交流中说话者之间直观的互动过程。长此以往,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包括问题解决、折中妥协和冲突排解等能力都会受到影响,以致身心发展出现偏差。因而,原本是用来改善人类生活的科学技术,可能会反过来破坏我们的生活,造成自闭、网络暴力、孤独,影响正常的社交和工作生活。

我们深知小孩子一日三餐不能只吃糖果。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他们需要有一个平衡的膳食和营养搭配。而无孔不入的智能终端给人们出了一道选择题,可谓退一步天堂,进一步地狱。更大的挑战在于,作为家长你并不能够时时刻刻监控孩子对智能设备的使用情况,况且由于这类设备简单易用的特性(还记得关于3岁小孩子未经指导就熟练使用iPad的故事吗),孩子们很容易上手,可能在你还没看其画面内容之前,他们就已经快速地切换到了另一个程序。因而,我们需要对未成年人使用电子设备圈定一个范围。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不应接触数字内容,而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每天使用“高质量数字内容”的时间不应超过2个小时。与此同时,苹果和谷歌都在各自的移动平台上加入了家长控制选项,控制未成年人可以访问的应用程序和内容。也有一些比较激进的父母会直接没收孩子们的游戏设备,切断互联网和有线电视。在未成年人对智能设备形成严重依赖前进行干预变得十分必要。而我们也常会听到孩子们抱怨没有网络的世界非常枯燥。

科技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变得更加便利了,可惜,如何教会未成年人处理好虚拟世界或是智能设备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在其中。因为,没有人开发过这样的一款App。

译者后记

在编译这篇文章时,我脑海中浮现最多的是《机器人瓦力》中的画面,人类在新星球上过着安逸而无忧无虑的生活,各种机器或称科技设备随时待命,一切生活所需都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甚至到最后,人类不得不打败机器才能踏上重返地球的航程。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科技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我们努力创造,到头来却发现我们所孜孜以求的生活最后竟成了另外一种负担。

虽然这在短期之内并不会实现,但这一趋势却愈发不可收拾:低头一族、屏奴、没有方向盘的无人驾驶汽车受波及沦为数码产品奴隶的不仅是我们的下一代,因为我们自身也在沦陷,我们又该拿什么去说服孩子们呢。

记得读到过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一个小孩子因为长时间使用平板电脑阅读电子书,在给他一本真正的纸质书的时候,他竟然还会试图通过左右滑动来翻页。在他的认知里,数字读物先于纸质读物而存在,自然而然地会采用已经习得的方式去“操控”。在互联网时代里,慢慢丢失的并不止这一项技能。你会发现,现在的“00后”对于科技产品的态度跟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分歧,他们会把科技的介入和存在当作理所当然,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在新技术与旧有的生活方式之间纠结,在他们眼里,社交网络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更加模糊了,甚至已经融为一体,而我们在他们这个年龄段曾有的一些喜好已难觅踪迹。

亦或者,是我们太过执拗了,抱守着前朝遗老的死忠心态去做一些无谓的抗争,比如日渐衰落的纸质书,比如我一边在键盘上敲击着这些文字,一边矫情地怀念着笔尖沙沙划过纸面的那份惬意。

前段时间,邻居家的小孩常会在我下班回家之后来找我,而我也是瞬间爱心泛滥,将我买来缅怀童年的一些小玩具给他玩。就这样持续了不到一个星期。后来,他发现了我家里那台早已撂荒的平板电脑――2013款Nexus 7。解锁之后,他问我有没有一款叫天天酷跑的游戏,我说没有,只给他玩了几款用来打发时间的小游戏,像Flappy Bird、2048、Flappy 2048、黑白块儿。他很快失去了兴趣,问我可不可以下载其它的游戏,我打开Google Play商店告诉他无法连接。然后,第二天,第三天,他一再央求我下载其它游戏。

于是,我把平板电脑带到了公司,继续撂荒。

第6篇

蔡松吴苗凡金聪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革新,新型网络技术Wi-Fi诞生,传统通讯工具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上网载体,为网民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大学生作为追求时尚与新兴事物的代表性群体,对Wi-Fi上网的接受程度以及使用率极高。本项目以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在校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半结构式访谈,分析校园Wi-Fi上网对大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影响程度,探究相关解决方法与应对策略,为高校校园Wi-Fi管理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大学生;校园Wi-Fi;学习影响

0引言

Wi-Fi成为手机上网的最主要接入方式。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手机在上网设备中的使用率高达83.4%,首次超过传统PC设备。Wi-Fi相比传统手机上网方式更受手机网民偏爱,成为手机网民首选接入方式,占比55.3%,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形成这一态势,主要源于Wi-Fi没有流量限制且稳定性强,能极大满足用户的网络需求。

手机网民的学历水平相对较高。我国网民结构中,20-29岁年龄段的青年人占比最大,其中20%以上是大专及本科学历学生。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对网络运用熟练,对Wi-Fi上网颇为青睐。

本文以校园Wi-Fi上网对大学生学习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更合理的校园Wi-Fi管理办法,为校园移动网络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建议与意见。本次调查共发放325份问卷,问卷有效率为85%,即有效问卷共276份。

1校园Wi-Fi覆盖情况分析

空间上集中覆盖。根据调查,滨江6所高校并未在空间上实现校园Wi-Fi的全覆盖,覆盖区域几乎都在教学楼、图书馆和体育馆等固定场所。此外,校园Wi-Fi都不对外开放,均采取身份权限识别机制,以保证在校师生正常登录使用。

时间上无限覆盖。滨江6所高校基本实现校园Wi-Fi的24小时开放,但开放也是相对的,部分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校园Wi-Fi的管理采取一些限制性的手段,如上课期间,学校会控制校园Wi-Fi网速和信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园Wi-Fi的时间覆盖率。

2大学生校园Wi-Fi使用现状分析

2.1校园Wi-Fi的主要使用群体分析

低年级学生成为校园Wi-Fi的主要使用群体。据调查,校园Wi-Fi的使用人群主要为大一和大二的在校学生,占比71.01%,其中35.87%的学生是在课堂上使用校园Wi-Fi上网的;大三学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占比7.61%,大四学生更少,仅1.81%。导致这一现象原因有:

首先,学生自我约束能力逐渐增强。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约束,也没有了漫天飞舞的作业和试卷,整个人就会放松下来,自我约束能力也就不强。而随着年级及年龄的增长,自我约束能力也随之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课堂上使用校园Wi-Fi上网的频率也就减少。

其次,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增强。读四年的本科学生,大三要开始考虑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的设计与答辩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与规划;而读三年的专科生则要考虑实习与就业,压力更大。因此,大三大四学生更重视课堂教育以及课余时间的利用,合理安排时间,以提高工作与学习的效率。

2.2大学生使用校园Wi-Fi时长与上网地点分析

校园Wi-Fi的使用时长与学生的专业类型无直接联系。校园Wi-Fi网速较快,信号稳定且可免费使用,因此深受在校师生的欢迎与青睐。调查显示,63.41%的学生使用校园Wi-Fi时长平均每天达2小时以上,仅36.59%的学生使用校园Wi-Fi时长少于2小时。各专业学生所占比例相当,学生使用Wi-Fi的时长与专业类型并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校园Wi-Fi的使用时长与性别无关。滨江高校使用校园Wi-Fi的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0.36%和49.64%,使用时长小于2小时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19.93%、22.10%,使用时长大于2小时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50.36%、49.64%。各时段男女比例都很接近,无明显差异,因此校园Wi-Fi使用时长与性别没有必然联系。

学生使用Wi-Fi的地点较集中。51.23%受访者都选择在教学区使用校园Wi-Fi,教学区成为Wi-Fi消费的主要阵地。由于大部分学校校园Wi-Fi都只覆盖了教育区、图书馆等学生学习区域,并未在休闲区域内实现网速信号优良的Wi-Fi配置。受校园Wi-Fi空间覆盖范围的影响,学生除了上课期间在教室使用校园Wi-Fi以外,在课余时间也大都会选择教室作为Wi-Fi使用阵地,毕竟在休闲区域内没有校园Wi-Fi,即使有校园Wi-Fi,信号不稳定,网速也较差。

2.3大学生使用Wi-Fi上网的动机分析

2.3.1娱乐心理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使用校园Wi-Fi上网,主要是因为觉得老师讲课内容颇为枯燥,想找些事情做以娱乐心情、打发无聊时光。他们主要选择玩手机游戏、登陆社交门户网站及聊天工具、看视频、看小说。调查数据显示,这一现象在高校教育中颇为普遍,该人群所占比例竟达到65.01%

2.3.2求知心理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传播媒介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正处于求知黄金阶段的大学生需求,发达的互联网络信息包罗万象。无论学生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遇到问题时,即可连接高速快捷的校园Wi-Fi,通过手机搜索引擎获取相应信息。调查显示,搜索引擎在学生校园Wi-Fi应用中占比15.24%,说明传统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高校课堂也必须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网络相融合,随时更新信息,才能达到知识有效传播的效果。

2.3.3求新心理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群体,而互联网所具有的即时性和和高速性信息,能满足他们的求新心理。调查发现,浏览新闻资讯在校园Wi-Fi上网应用内容中占比19.75%,仅次于社交聊天。

3校园Wi-Fi对大学生学习影响分析

3.1校园Wi-Fi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综合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校园Wi-Fi的合理利用确实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少好处。

(1)校园Wi-Fi的设置使校园内学习资源与互联网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高。许多学校图书馆学习资源可能只允许学校内网访问、下载并共享,也有一些文献资源网站在校内网访问时才能免费分享资源。当参加各类竞赛、毕业论文设计等,学生都需要大量

参考文献,校园Wi-Fi的设置则为学习资源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2)校园Wi-Fi促进了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当老师、同学都不方便面对面交流时,利用校园Wi-Fi进行网上学习交流,降低了交流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

(3)校园Wi-Fi的合理使用促进学生有效掌握(下转第252页)(上接第130页)课堂学习知识。手机搜索引擎随着各大品牌手机搜索APP的推出、手机浏览器等多渠道推广,逐渐为学生所青睐。手机搜索引擎在大学生校园Wi-Fi上网应用中占比15.24%,学生在校使用搜索引擎主要用来查询与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3.2校园Wi-Fi对大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

校园Wi-Fi虽然利益无穷,但上网犹如一把“双刃剑”,为大学生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许多不利影响。因此,如果相关管理者不能合理配置与管理校园Wi-Fi,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尽的麻烦与消极影响。

综合所有消极影响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具体表现如下:

(1)调查中,17.03%的学生反映校园Wi-Fi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出勤率,却降低抬头率,导致听课效率大打折扣。部分学生来教室上课的理由是教室里有免费Wi-Fi可蹭,而不是真正为了听课。为此,有些高校的老师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采取了强制性手段——上交手机或者是屏蔽整个教学区的信号等。然而这些做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可以说有些不妥当。

(2)若教室校园Wi-Fi信号好网速快,部分同学则会联网,做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降低学习效率;然而教室Wi-Fi网络信号不好,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对于需要网络课堂教学的老师来说,网络是必不可少的,若教室只有宽带,而没有校园Wi-Fi,则无法使学生进行现场资源的查找与共享,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项大的挑战。

(3)当校园Wi-Fi网速太慢或信号不稳定,而又急需用时,会致使学生心情烦躁,丧失耐心及热情。

4相关建议

4.1对管理者的建议

管理者须详细了解校园Wi-Fi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优化Wi-Fi配置与管理,以提供更完善的网络服务,为贯彻落实网络课堂教育提供坚实基础。具体建议如下:

(1)管理者可开拓出适合大学生的个性Wi-Fi使用方案套餐。根据大学生使用Wi-Fi动力,使用时间分布,管理者可开拓不同的使用方案套餐。例如使用的时间控制,访问限制,地域限制,提供不同方案套餐,在帮助大学生学习的同时为其提供休闲娱乐的无线。另外从无线费用的角度出发,在免费使用时限的基础上,适当收取无线使用费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无线滥用的现象。

(2)结合教务课程需要,在固定教学区配置信号优网速佳的校园Wi-Fi,而在非需区域则不配置校园Wi-Fi但配置校园宽带。从无线定点配置的角度,配置适合不同学习场合的无线,结合课程老师的意见,控制学生无线使用,但切莫采取强制性的不合理措施。

4.2对学生的建议

作为学生,应该清楚认识到校园Wi-Fi对自己的利与弊,正确合理地安排时间,合理利用学校提供的Wi-Fi网络资源,切莫沉溺于网络,荒废学业。与此同时,做好人生规划,为为未来的职业道路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宫小淇,高娃,李晨光.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调查及对研究[J].学园,2013(34).

[2]缪红燕,刘相臣,吴祥辉.TAM模型视野下大学生移动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J].学术探索,2014(2).

[3]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7).

[4]CNNIC.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8).

第7篇

论文摘要:计算机教学资源是现代化教育的主要物质基础,我们也要积极、主动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质量和效能。文章就计算机辅助数学分析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数学分析作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基础课,课程已逐步显示出在培养计算机人才目标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应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的改革,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合作精神。因此,如何对《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进行适当改革必将引起各位同学深切关注。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数学分析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它的抽象性,学生接受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对《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进行适当改革必将引起各位同学深切关注。

1 数学分析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的利与弊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做笔记,然后做题,来汲取知识。因此,学习方法的改革应在尊重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体现以计算机为指导,学习为中心的自我改善学习方法理念,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分析课程的内容本身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可以运用于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中的大量实际问题。因此,应该精选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中典型的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把“数学模型”作为数学分析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数学模型以寻找实际问题的答案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即通过编制程序由计算机完成复杂的计算解答任务。

2 数学分析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在数学分析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学习,利用其图形、文字、声音、图像并茂的特点,创设可视形象的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思维灵活性,还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联网的计算机,可以利用实事和数学联系起来,讲猜不透,弄不明白的数学题,简单化,形象化。

2.1多媒体技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突破了笔记本不能空间画图的局限性,把多媒体引人到学习数学分析的日常生活之中,能充分凋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校园网为平台,建立的网络教学课件,以及和老师在线答疑,和同学们一起在线交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结合数学分析的理论知识,运用.. Maple、Matlab、Mathematica等软件来求解实际问题,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例如借助于Ma tlb软件模拟现实中较难细致观察的几何图形,在学习中用动画来模拟复杂函数的图形、曲线曲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的位置变化。例如绘制三维函数的图形,只需在讲授二重积分部分求曲顶柱体的体积时,可以借助于课件或数学软件将对曲顶柱体从“分割到求和 ”的过程一步步地细腻、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得以更好地理解“微元法”的思想,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突出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

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以突出的方式展现做成PPt等课件格式。这样同学们可以借助电脑随时掌握学习的重点点以及难点。如将定理、重点的概念或关键词、学生初学时难以理解的内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等,或配以不同字型、或配以醒目的颜色来突出显现,由此可达到突出重点、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记忆、增进同学们学习的目的。

2.3有利于开展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开展数学实验是一种推动数学教学进步的重要方式,它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去“做数学”。因此,改革数学课程设置、开设数学实验课是非常必要的。而多媒体技术恰好可以为学生提供这种做数学实验的机会。通过多媒体,学生上机自主学习,变单纯由教师讲授演示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各种软件亲手输入数据或图形,对探究性问题进行主动试验、猜想、推断,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推广和发展相应结论。在这种做数学实验的过程中,既能增强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使其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计算机的特点对学生学习的帮助

3.1首先计算机最现代化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

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

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

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

第8篇

关键词:实践;广告设计;设计竞赛;教学

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的教学;第二部分是广告设计实践的技能培训。如果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考虑,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两部分的内容的教学方法大都是采用一些合理的交叉性、阶段性、多教学场景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涵盖了理论的讲授,而且还有各种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教学课程。其中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以重点培训实际操作技能。理论与操作两者相互结合,共同达到强化学生的目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广告设计的专业性、技能型以及实践性的特点,所以不管是实践课程还是理论课程都一定要注重设计实验课程内容的设置于执行。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样有两部分,一是保证校方与企业合作项目能够成功的实践,二是校领导指导学生参加高职广告设计竞赛。下面就来简单的探讨一下设计竞赛对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所获得启示。

1设计竞赛在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结构可以用一个比较系统的教学模块表示。在这一教学模块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项目”和“设计竞赛”在这个系统出处于左右两边平衡的部位。图示的实践课程教学系统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教学模式。那就是新、旧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实现“基础训练”与“初步应用”两部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拥有这很大的局限性,这与教学条件的限制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缺乏地方产业、“双师型”的认可教师等等,没有企业的有力支持,没有广告设计实践需要使用的实验室,没有足够的硬件设施等等,这一系列的限制导致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教学优势,不能很好的与市场进行接轨,不能与符合目前市场的需求以及时代后续发展的需要。很难培养出高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落后的表现。第二种就是新型的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用与时俱进来形容,因为这种授课模式是在第一种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将前沿的市场与企业真实的课题进行融合。目前高职广告设计的教育行业已经将实施了真实项目进入课堂的授课方法,但是这种授课方式难度大,因此大都不了了之。而“设计竞赛”不仅包含了企业的真实课题,还包含了虚拟性课题和社会公益性课题,因此从内容上来说这种授课方式比“企业项目”要丰富得多,涉及面更广;从技术性与创新性的角度来看,这种授课模式更具有灵活性、选择性以及给了同学们更广阔的空间;而且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成功的评价标准的范围也变的更宽松,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容易就调动起来,同学们也会有更多的学术性。探索性的存在。而且涉及精神能很好的将全国范围内、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专业知识链接起来,这样会使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拼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与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对学校,对学生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设计竞赛项目的选择,教学场所的要求

2.1设计竞赛项目的选择

目前,互联网已经得到普及,全国乃至全国的设计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易获得,因此不用担心信息不足。而作为广告设计的任课教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赛,因此认可教师在选择竞赛项目时一定要考虑到类别、影响力、层次等多方面影响,而且还要选择合适的课程以及技能培训目标,还要符合循环渐进的技能培训项目的内容。在选好竞赛项目以后就是设计竞赛的培训,在最后的广告设计竞赛开始之前,指导老师一定要为学生讲解广告设计竞赛的目的以及意义,让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竞赛,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竞赛。作为高职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设计竞赛项目,一定要经过慎重的考虑,选择出与学生课程有关而且有一定的含金量的专业比赛项目,只有选择合适的设计项目,学生才能学得更多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对于目前有一些设计项目片面的强调商业的价值以及市场化以及各种不利的项目,任课教师一定不要选择,因为这类项目会让学生滋生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设计竞赛教学场所的要求

设计竞赛一旦确定,不管是培训还是比赛,不可能只在一间教室完成,因此广告设计竞赛的整个过程将随时变换教学场地。设计竞赛的整个过程需要在市场上进行调查,需要到处收集资料以及实物制作等多种要求,因此设计竞赛需要多个教学场所才能进行。一般情况来说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可以在一个教室进行,但是企业项目、设计竞赛等技能强化的教学场所大多安排在实训基地,这样更有利于竞赛的进行。

3设计竞赛的作用

设计竞赛对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设计竞赛的整个过程以及获奖对于同学说是受益匪浅的。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可以让学生们对学习的乐趣变得越来越对,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从长远的角度来讲,这种精神,这种专业知识将一直陪伴于学生,让学生终身受益。

比赛的结果不管如何,不可能出现人人都能的同样的奖励,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获奖的情况。因此这就会激励学生去那里获得奖励,获得老师的认可,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让学生在良性的攀比中进步。同时,任课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肯定,并且适当的教育学生,让学生培养积极的处世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4总结

广告设计的专业性很强,是一门以实践技能培训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学科。因此广告设计的教学系统设计一定要注重每一个实践模块构建的科学性。“设计竞赛”作为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模块之一,不仅需要专业任课老师认真、负责的筛选设计竞赛的项目,还需要师生有效的实施。设计竞赛极大的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技能培训的内容,并且将学生的知识面打开,让学生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竞赛”通过第三方评价的竞技方式,为我国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珉睿.竞赛在广告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艺海,2008(05).

第9篇

1.如何从中国情境中创新营销理论?——本土营销理论的建构路径、方法及其挑战

2.基金营销与资金流动:来自中国开放式基金的经验证据 

3.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及应用模式 

4.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5.国外移动图书馆营销案例分析及其启示——以加拿大伯灵顿公共图书馆为例 

6.基于5T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微博营销策略及应用分析——以欧莱雅的微博营销为个案研究

7.大数据时代的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构建——基于“一汽大众”的案例研究 

8.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实证研究 

9.中国寿险业营销效率评价研究 

10.我国汽车行业营销趋势研究 

11.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内容营销:概念初探与研究展望 

12.人力资源经理的议题营销过程及策略研究 

13.控股股东卷入、两权偏离与营销战略风格——基于第二类问题和终极控制权理论的视角

14.保险营销策略问题初探 

15.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述评 

16.论“共主体”营销话语的建构与践行——关于现代营销近视症的矫治研究

17.学科服务目标的精确定位与学科服务的精准营销

18.基于IPA的旅游目的地意象整合营销传播——两个江南水乡古镇的案例研究 

20.政府旅游公共营销的实现机制和路径选择——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

21.我国汽车营销现状及创新分析

22.目的地营销绩效:现状及价值链模型 

23.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行为动态演化研究

24.网络营销新渠道:SNS营销

25.我国智能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26.基于体验营销的酒店品牌建设研究 

27.我国高校图书馆营销新方式  

28.国外图书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案例研究及其启示

29.多渠道零售商线上线下营销协同研究——以苏宁为例

30.东风商用车网络营销对策 

31.网络营销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评述

32.双元营销能力平衡、战略地位优势与新创高技术服务企业绩效

33.营销能力对技术创新和市场绩效影响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中小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34.4R营销理论与学术期刊网络营销策略

35.多市场接触下的联合非伦理营销行为——基于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度的二维分析模型

36.企业微信营销研究及策略分析 

37.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和粉丝数量的短期互动模型 

38.基于自媒体的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研究 

39.关于逆营销的效果研究:基于CLT理论的视角 

40.全渠道营销理论——三论迎接中国多渠道零售革命风暴 

41.搜索引擎营销研究综述及展望 

42.技术与生存:数字营销的本质  

43.基于DEA的企业微博活动营销效果评估——以S企业官方微博为例 

44.基于营销理念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45.电子商务对营销渠道管理的影响 

46.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基于内容及来源的描述分析 

47.中国烟草业营销分析  

48.“大数据”背景下营销体系的解构与重构 

49.保险营销渠道团队管理研究 

50.企业微博营销中品牌曝光度对网络口碑的影响研究  

51.论旅游景区的差异化营销策略选择与组合

52.创新高职市场营销教学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53.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策略研究 

54.销售低迷状态下的白酒营销回归与创新

55.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微营销研究 

56.基于消费者怀旧的品牌营销策略  

57.关于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发展的探讨

58.口碑、口碑传播和口碑营销的辨析

59.供应链下的市场营销资源合理运用问题探讨 

60.大数据时代营销创新研究的价值、基础与方向

61.旅游产品体验营销中的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策略 

62.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对企业国际营销能力升级的影响机制——基于海信集团国际化发展的纵向案例

63.基于groupon模式的我国经济型酒店网络团购营销研究 

64.保险O2O营销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65.“心”营销: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66.企业网络社区营销价值、机理及模式研究  

67.关注和融入中小企业成长——论中小企业银行服务营销 

68.互联网对我国保险营销渠道影响分析 

69.高科技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70.论企业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策略  

71.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72.公益事件营销中企业—消费者契合度和宣传侧重点影响效果研究

73.体验式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  

74.关系营销导向对营销创新的影响研究 

75.传播学视角下微信营销的利与弊  

76.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大学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为例 

77.金融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价值的共同创造  

78.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传播的效果分析——以微博扩散网络为例 

79.微博营销信息的时空扩散模式研究——以曲江文旅为例 

80.旅游目的地营销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81.制度压力、合理性营销战略与国际化企业绩效——东道国受众多元性和企业外部依赖性的调节作用 

82.关于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83.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84.传播学视角下即时性营销模式与战略实现——以微信营销为例 

85.网络拓扑特征对病毒式营销传播动态影响的研究——基于新浪微博大数据的实证分析

86.高校图书馆微博营销策略研究——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87.市场营销理论、实践、教育的创新与融合——2014中国市场营销国际年会综述

88.面向Y一代用户的大学图书馆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89.赣南脐橙三位一体营销战略探讨 

90.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91.关系资源对营销能力的影响机制:顾客导向和创新导向的中介效应 

92.营销动态能力的概念与量表开发 

93.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 

94.基于内部营销视角的图书馆管理新策略  

95.消费者参与社交网络营销因素的实证分析

96.深入理解营销渠道研究的过去和未来 

97.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使用渠道权力的影响  

98.论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99.基于全方位视角的企业营销绩效评价研究  

100.基于蓝海战略的保险营销创新研究  

101.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与创新方向 

102.我国网络营销中的道德问题及其对策 

103.绿色营销研究:内涵、现状与对策  

104.国外绿色农产品营销的特点及借鉴  

105.小微企业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  

106.体育赛事营销的本质及营销观念创新研究  

107.内部营销对酒店员工工作满意的影响研究——以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  

108.营销管理的新趋势——绩效营销研究探析 

109.保险营销模式的转变与发展——电话营销与网络营销模式的互补 

110.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营销战略浅析 

111.中国汽车营销渠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12.当前中国电影营销的关键问题研究 

113.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大事件营销效应:基于空间生产视角  

114.我国高校图书馆营销现状调查及分析 

115.IFLA图书馆国际营销奖及其背后的营销理念 

116.营销刺激、心理反应与有机蔬菜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行为——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117.感性消费时代的企业色彩营销策略

118.浅析我国保险网络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119.营销策略对品牌忠诚的影响:顾客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

120.体验营销研究前沿评介

121.国内市场营销研究进展分析

第10篇

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学习生活之中,顺应时展的潮流,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已经应运而生。然而如何辩证的看待网络环境对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影响,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阅读课也理所当然成了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坚实基地。而与此同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网络技术又普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日益成为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把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进行全面整合,整合后的外语课程将打破课堂+课本的局限,利用计算机技术创设理想的外语教学环境,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学结构(陈坚林,2006)。

运用网络环境下的通讯以及多媒体技术来实施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使得教学方法日益完善,从而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适应不同的学习群体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方式多样化,具有灵活的选择性,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英语任务型教学,如我们可以通过浏览网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语阅读资料,从而极大地提高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效率;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分享网络日志的方式,来扩大英语任务型阅读的教育群体,吸引大家主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同时又可以各种讨论信息,供更多的师生查阅,进一步推广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可谓是一举两得。高凡与张媛媛(2010)认为网络教学环境这种虚拟的教学环境以学生生命发展为主旨,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激发英语学习持久的内在动机,培育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能力和效力,是一种生态化的英语教学环境。

(2)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英语任务型阅读的积极主动性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网络沟通形式也是变化万千,我们可以通过论坛、朋友圈、微博等各种平台或者浏览信息,网络平台上的各种互动极大的提高了英语任务型阅读教育的积极主动性(杜默君,纪蓉琴. 2013)。不管是为了宣泄情绪,还是为了结交朋友或者是为了闲暇时的消遣,事实上我们已经在这个网络共享平台上自主的去实现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了。郭乃照(2011)将任务型教学应用于英语教学,构建“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认为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个体发展的课堂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索初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新路径。

(3)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可以提高英语任务型阅读的效率

从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角度来看,在网络环境下能实现的最根本的利益其实就是它的信息质量。网络资源的多样化,使得它包含了大量涉及各个学科间课题真实的英语语言文本。当然,除了英语语言文本,还有网络视频和音频,毫无疑问,网络资源涵盖了所有高中课本上所涉及的话题和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从这方面来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引发学生对英语任务型阅读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可以大大提高英语任务型阅读的效率。

三、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1)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缺少面对面的交流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缺少面对面交流,可能会人为地拉大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在传统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就是语言和生态以及动作等可以促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情感感化学生,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可能会缺乏这些情感交流和互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效果。

(2)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信息资源缺乏系统性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缺乏系统性,一般情况下信息真伪难辨,缺乏教师的引导,学生容易丧失判断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也会使得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目标偏离。

四、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整合措施

针对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任务型阅读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情况,在网络阅读学习中,我们应该努力建立民主、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重视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交流,通过网络也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等各种途径来实现情感的交流互动,从而达到情感共鸣,进而提高网络环境下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效率。

通过笔者一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对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利弊进行了积极探索,教师能较成功转型为教学任务的设计者、问题的协调者、学习质量的监督者。借助网络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将英语教学构建成一个移动互动生态圈,证明网络多媒体教学对目前英语自主学习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贾卫章, 张淑芳. 2014),网络多媒体视域下的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五、结语

第11篇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建立信用体系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渐得到了更多部门和企业的关注。各地都逐渐出台了一些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和规范。这些法规的先后出台,提出了依法披露、合法征集、信用服务、失信惩戒、信用管理等推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系列设想和指导意见毕业论文,在政府立法规范信用征信领域做了一些探索,但这和征信幸捣⒄沟恼逍枨笙啾仁窃对恫还坏摹T谡餍欧裥幸档淖既牍芾怼⒋右等嗽钡闹耙底矢窆芾怼⒅匆导际踝荚颉⑿幸当曜嫉确矫嫫裎共⒚挥谐鎏ń先娴墓芾砉娣丁?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活动,信用同样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电子商务和信用服务都是发展很快的新兴领域,市场前景广阔,从二者的关系看,一方面,电子商务需要信用体系,而信用体系也很可能最先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并体现其价值。因为电子商务对信用体系的需求最强,没有信用体系支持的电子商务风险极高;而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又很容易建立信用体系,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再加上电子签章四者相互呼应交叉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上,只要稍加整合分析,进行技术处理,就可以建立信用体系,并且该信用体系对电子商务是可控的。于是,整合电子商务与信用体系,或者建立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就成为一种需求,一种目标,一项任务。

那么,电子商务及信用体系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政策法律环境将对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造成怎样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信用体系大象无形

长期以来,对于如何规范电子商务活动,人们确立了几种基本模式,那就是技术手段、行政管理、法律制裁与信用保障。在电子商务和网络发展的初期,人们更多地偏重于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如加密、认证等安全措施,都是以技术为核心的。但很快人们就认识到了过于依赖技术手段解决电子商务中的问题存在着弊端,便开始更多地考虑行政管理和法律制裁。而信用保障与技术手段、行政管理、法律制裁相比,又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从一定意义上看,信用保障主要是创造一种可信赖的商业环境,尤其是与法律制裁相比较,它既是一种“软环境”,具有法律制裁所难以具备的防患于未然的功效,又不会面临技术手段难以解决的交易安全性与便捷性的矛盾。电子商务的生命就在于其快速和便捷性,如果过多地利用技术手段和行政干预手段对网上交易进行管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安全性,但却恰恰限制了网络交易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其优势丧失殆尽。所以,总的来看,在规范电子商务活动的四种主要措施中,信用体系可以说是一种最为灵活且最有可能与电子商务本身实现良性互动的规范模式,它可以无处不在却同时能做到大象无形。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由于电子商务与信用体系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它们可以很容易地做到无缝连接,这种无缝连接所带来的效率和便捷正是电子商务所必需的。而在行政管理及法律制裁中,我们发现,要实现它们与电子商务的无缝连接还是十分困难的。

四种信用模式的利与弊

电子商务作为虚拟经济、非接触经济,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保证,其生存和发展都将十分困难,个人和企业的交易风险都将提高。比如,买家付款后不能及时得到商品、卖家卖出商品不能保证收到货款、商品质量问题、网上重复拍卖等等问题,都难以避免。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主要采取四种较为典型的信用模式,即中介人模式、担保人模式、网站经营模式和委托授权模式。中介人模式是将电子商务网站作为交易中介人,达成交易协议后,购货的一方将货款、销售的一方将货物分别交给网站设在各地的办事机构,当网站的办事机构核对无误后再将货款及货物交给对方。这种信用模式试图通过网站的管理机构控制交易的全过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商业欺诈等商业信用风险,但却需要网站有充足的投资去设立众多的办事机构,这种方式还存在交易速度慢和交易成本高的问题。担保人模式是以网站或网站的经营企业为交易各方提供担保为特征,试图通过这种担保来解决信用风险问题。这种将网站或网站的主办单位作为一个担保机构的信用模式,有一个核实谈判的过程,相当于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因此,在实践中,这一信用模式一般只适用于具有特定组织性的行业。网站经营模式是通过建立网上商店的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在取得商品的交易权后,让购买方将货款支付到网站指定的帐户上,网站收到货款后才给购买者发送货物。这种信用模式是单边的,是以网站的信誉为基础的,这种信用模式主要适用于从事零售业的网站。委托授权经营模式是网站通过建立交易规则,要求参与交易的当事人按预设条件在协议银行中建立交易公共帐户,网络计算机按预设的程序对交易资金进行管理,以确保交易在安全的状况下进行。这种信用模式中电子商务网站并不直接进入交易的过程,交易双方的信用保证是以银行的公平监督为基础的。

我国电子商务目前所采用的这四种信用模式,是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为解决商业信用问题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但各自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这些信用模式所依据的规则基本上都是企业性规范,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要克服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包括银行、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的协同作战,才能使交易双方在政府信用作为背景的基础上建立起对电子商务的信心。

信用体系是法律的辅助环节

通过近几年来对于解决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的实践,我们发现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在解决办法上,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其一,已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只要尽快进行立法或修订法律,就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典型的如电子签章的法律效力问题;其二,目前对于该问题还没有成型的解决方案,需要更多地从理论层面进行探寻,较为典型的有网络的管辖权问题、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其三,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类,就是即便是出台或修订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其中的法律问题也难以马上解决,需要相应的法律辅助机制的配合,或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的作用。这方面的例子有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问题、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可靠保障问题、电子商务的法律救济问题等等。也就是说,在这一类法律问题中,我们看到,尽管相应的法律规定十分明确,但是还有大量的违法行为存在,我国刑法对于信息安全的明确规定并没有杜绝危害信息安全的行为,而我们的著作权法也难以使那些“拿来主义者”却步。造成这种“令行禁不止”的原因很复杂,既与互联网本身非中心性、虚拟性、跨地域性和高度自治性关联,也产生于网上违法行为的隐蔽性、低成本和便捷性。而解决这种难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在立法与修订法律之外建立起一整套的法律辅助机制,形成完善的法制环境,从各方面杜绝和制裁违法行为。而信用体系的建立就是该法律辅助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电子商务是信用体系在中国发展最快的领域

一方面,电子商务本身是信用体系存在和发展最好的土壤,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又很容易建立起信用体系,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甚至物流通过电子签章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上,只要稍加整合分析,进行技术处理,就可以建立信用体系,并且该信用体系对电子商务是可控的、互动的。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消费者成为参与者。在很多已经形成的电子商务模式中,我们都看到,通过BBS等方式,对于同一类消费,很多消费者可以很快地建立联盟,展开评价和交流,而这些评价,本身就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2篇

【关键词】图解电影 影视传播 艺术性

一、何谓“图解电影”

如今,“图解电影”成为了一种传播影视文化的新途径。它是指观众在观影后截取了作品中的一些图片,配以相应的文字,从而制作出如同“电影连环画”般的新作,同一部电影经过二次创作会呈现出迥异的面貌。

“图解电影”是将完整的影视作品打碎后,重新拼贴而成的“新镜子”,最终的成果因为短小精悍、便捷易读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追捧。例如:由蜀黍科技公司打造的“图解电影”APP在短时间内积累了500多万用户和上千创作网友,赢得了百万融资,这足以预见该种影视传播方式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口袋影院”的魅力

在“图解电影”的受众中,手机用户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这种形式被喻为“口袋影院”,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享受影视作品带来的乐趣。

(一)便捷性

“图解电影”的最大优势在于便捷性,它通过截图加文字说明的形式将影视剧简化为平面作品,使人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多部剧集的内容,并且通过作者的说明加深观众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这样的影视传播形式相当节省时间,效率极高。

在有些情况下,观众没有携带耳机等相关设备,这时图解作品便成为了一个好的x择;相较于影视视频,图片资源易于获取,使用者可以运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阅览影视剧,较为省力。

并且,对于一些恐怖或晦涩的影片,“图解电影”既能在某种程度上冲淡直接观影时的恐惧感与疲惫心理,创作者会通过文字引导观众发现影片中的细节、避开会引起观影不适的桥段,加深其对于文艺作品的进一步思考。

(二)大众性

所谓大众文化,“就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普及于社会大众之中的通俗文化。它有三个特征:传播媒介、大众化、通俗化。”[1]“图解电影”无疑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当今影视剧正沦为缺乏营养的“快餐文化”,观众们急需一个新的“筛选工具”。“图解电影”的创作者往往会将没有意义的剧情省略,对低俗或者恐怖的部分会进行删减。

正是出于“图解电影”的便捷性,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用图像代替文字,用直观代替体验,在百度搜索关键词‘电影’约有相关结果100,000,000个,而搜索关键词‘图解电影’约有相关结果3,630,000个,比例突出。”[2]大众性也是“图解电影”的突出优势。

(三)互动性

互动性方面,“弹幕”功能的出现颇具时代意义。早期“弹幕”用于军事领域,如今被赋予的新的涵义:“当我们点开链接观看网络视频时,大量评论留言并非陈列在跟帖位置上,而是直接从网络视频播放器所显示的画面中飘过,看上去就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3]这种即时发表评论的形式,创造了围观式的观感体验,增进了影视传播的互动性。

影视媒介和观众之间存在着一种传播与反馈的关系,“弹幕”的出现让这种反馈超越了时空的阻隔。“使得任何一个观看此视频的人都能够获悉他人的思想,得知他人的感触,在帮我们更加准确、全面或者多元地理解视频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而“图解电影”同样具备“弹幕”功能,观众可以在读图的同时发表评论,并直接与在线的其他观众交流。

三、“图解电影”存在的问题

在“图解电影”兴起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相伴而生的问题,这些弊端会在很大程度对“图解电影”的发展,甚至是整个影视传播的发展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一)版权问题

版权是“图解电影”无法规避的现实问题之一,大部分图解作品的来源是未经过授权的。这种形式毕竟和影评不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原始视频文件的一种复现和还原。

更有一些正在上映的新片,创作者凭手机在影院内拍照后制作成“新片图解”进行传播。这类作品往往画质模糊,但能够交代影片的基本情节,会对票房造成损害,若该传播形式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相应作者可能会面临侵权的控诉。

各类观众都能成为主动的创作者,该形式的创作团队不够专业且缺少法律意识;同时,新生事物缺乏相应的规范进行管束,容易造成行业的版权混乱。一方面是影视作品的版权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网友的图解作品也被随意转载、抄袭,容易引发争端。

(二)观众流失问题

众所周知的是,观众的反馈与艺术的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图解电影”看似促进了影视剧的传播,实则造成了观众的流失,也会影响影视创作者的积极性。

观众流失会导致影院票房和电视剧收视率受损,网友会利用各种途径获得新作的截图,对于观众而言,看图解既节省了买票的开支,又相对容易。实际上,“电影图解”是打了盗版的“球”,观众的流失会造成影视市场的损失。

“图解电影”用相对简洁、草率的方式对影视作品进行复述,而观众的思想被麻痹后,将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还想看些什么,变得被动而对影视剧缺乏热情。这种现象将反作用于电影主创团队和影视市场,影响新的影视剧质量,造成恶性循环。

(三)艺术性问题

图解作品算不算是一种新的影视形式?尚无定论,但在它进行影视传播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对电影的艺术性造成影响。

学界对于电影有个较为经典的解释:“电影首先是一桩事实……一部电影不管好或坏,首先它是一部电影。”[5]“图解电影”斩断了许多作者认为不必要的情节,电影不再完整,电影的艺术性也不再完整。更重要的是,“图解电影”的形式更为主观,截图后总会附上网友自己的见解,但可能会构成对于原著艺术意图的误解。

艺术与受众的距离感应当控制在一定的界限之内。“图解的致命要害不在于其目的是为了使电影普及或者宣扬影片摄影艺术,而是为了娱乐本身。它将娱乐作为所有创作的唯一标准,甚至可以置原有的电影艺术性于死地。”[6]随着“图解电影”等新的传播形式出现,它将扭曲观众对于文艺作品艺术性的理解,这会对影视传播造成本质上的损害。

参考文献

[1]王.论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区别.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7):42.

[2][6]王鹤翔.本体论视域下的图解电影研究[J].大众文艺,2016(9):200,201.

[3]土八哥.让字幕飞――互联网“弹幕”视频全方位解析[J].大众软件,2011(5).

[4]江含雪.传播学视域中的弹幕视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16.

[5][法]克里斯蒂安・梅茨著.电影的意义[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9):3.

第13篇

论文摘要: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对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高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它所带来的有害信息是高中学生形成不良网络行为的环境因素,传统道德规范己不能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需要,网络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己达成共识。本课题针对目前高中生中存在的不良网络道德的表现,寻求在信息科技课中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的方法与途径。

一、概念的界定

网络道德:在Internet上,一些协会或行业组织为了网络正常运作而制订的网络规范,这些规范考虑了在网络上的一般道德要求,人们可以从不同的网络规范中抽取相同的、普遍的东西,最终上升为人类普遍应当遵循的规范和准则—网络道德。

自律意识:指在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使之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主要研究方法

实践研究法。根据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从两个层面上开展研究:第一层面,邀请学校、专家对崇明中学如何在高中信息科技课中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方法进行论证;第二层面,在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做到研究与实践双管齐下,并请专家同行指教,找到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的方法,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帮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学会自我管理。

调查研究法。作为实践研究法的辅助方法,崇明中学从2002年10月开始历时一个月,利用网络道德测试方式对高一年级50名学生的网络道德品质进行调查研究。

个案研究法。通过学生上网情况分析,结合个别学生经常上网吧的现象,有重点的找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探寻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引导其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养成健康的网络道德。

(二)主要研究内容

1.高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

在历时一个月的网络道德测试阶段,学校对高一年级111名学生运用网络的目的、上网的场所和时间段、网上交流的对象以及对目前网络中部分不良现象所持态度等因素进行网络道德品质的调查研究,并对平时喜欢上网聊天、打游戏的部分学生家长及城桥镇相关社会人员进行访谈与调查,然后又用一个月的时间抽取高一年级50名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的测试。

2.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与培养

2002年10月,学校建立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并通过信息科技课向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宣传并付诸实施:

善于网上学习,浏览健康信息。

诚实友好交流,坦诚对待他人。

增强自护意识,慎重约会网友。

维护网络安全,遵守网络秩序。

有益身心健康,正视虚拟时空。

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在信息科技课上开展“虚拟世界的现实思考”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培养网络道德意识,让学生自己制订班级网络道德自律守则并加入班级公约。

其次,通过班委、团支部力量,建立“班级自我教育委员会”,其成员为: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自律委员、小组长、学生代表。班级自我教育委员会的“权力”组织是全体学生大会,行使制订班级网络道德教育计划、制度(班级网络道德自律守则,并加入到班级公约中)等职能。它的职责是:督促全体同学遵守班级公约,督促值日班长做好工作,组织每月一次的民主生活会。

从2002年12月到2004年5月,学校借助德育部门的力量,开展“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辩论赛,通过论辩,选手们得出了上网有两个方面的弊端:

第一,沉溺于网吧的学生上课时精神恍惚,身在教室心在“网”,中午与傍晚放学后会迫不及待地奔向网吧,课余时间都耗费在网吧里,它成了影响中学生学习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二,高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正处在转型期,经网络中形形的不良诱惑,容易造成人格的扭曲,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辩论赛提高了中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参赛的选手和学生观众纷纷表示要远离“黑网吧”,远离“电子鸦片”。

学校还依靠信息教研组的力量,开设校园网网络道德教育专栏,进行网络道德案例的分析,如:孩子为何上网成瘾?QQ的背后……从一系列的案例中不难发现,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黄毒侵害、上网成瘾、陷入虚幻。网络还使一部分学生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中的人格表现完全不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是好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却可能正扮演着“光明破坏者”的角色。

为此,学校从技术层面普及学生网络知识,从社会道德、法律层面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吸收优秀文化、自觉抵制网络中不文明不健康的信息,把握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三、研究成果

(一)学生网络道德品质的调查与分析

笔者曾经对111名高一学生开展网络道德品质的调查,主要调查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网络的目的、上网的场所与时间段、网上交流的对象、如何看待网友、是否侵犯或攻击过其他电脑或网站、对目前网络中部分不良现象所持的态度等。

调查内容显示:从上网的目的来看,47.7%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查找资料、26.1%的学生上网是为了聊天等,26.2%的学生是为了和朋友联系:从上网的场所看,54.1%在家上网,17.1%在网吧上网,13.5%在同学家上网,15.3%在亲戚办公室上网;从交流的对象看,53.3%是和同学或认识的朋友交流,27.1%是与素未谋面的网友交流,19.6%选择为其他;对所交网友态度看,9.9%的学生认为不是真的朋友,25.2%的学生认为和现实朋友一样,64.9%的学生认为只是随便聊聊;针对是否侵犯或攻击过其他电脑或网站,0.9%持肯定态度,1.8%表示经常,9%的表示偶尔,88.2%的学生从来没有;对目前网络中部分不良现象所持态度(如在语音聊天室骂人等现象),60.4%的学生表示非常反感,11.7%的学生表示没什么而且很好玩,11.7%的学生表示别人骂所以我也骂,16.2%的学生持其他观点。

综上调查情况分析:不良网络道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1)欺骗恐吓行为。(2)访问“不宜”网站。(3)使用不文明语言进行网上交流。(4)摹仿“黑客”行为。

造成高中学生形成不良网络道德的主观原因:一是高中学生双重人格的冲突,二是网络言行随意放纵,三是网络价值观念模糊。造成高中学生形成不良网络道德的客观原因:一是繁重的学业负担,二是缺乏现实的网络道德教育者,三是面向青少年的网络内容甚少。

(二)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的措施

首先建立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即“善于网上学习,浏览健康信息、;诚实友好交流,坦诚对待他人:增强自护意识,约会网友慎重;维护网络安全,遵守网络秩序;有益身心健康,正视虚拟时空。”

其次采取网络道德教育措施:

1.利用班会、论坛(网络与道德、网络语言的纯洁性等专题)、午会课(网络道德教育宣教片)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制订网络道德自律守则并加入到班级公约中。

2.通过学生会、团委建立自我教育机制,由各年级学生分会主席、自律部学生及干事组成,工作方法是同违纪学生谈话,进行思想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围绕违纪事件对违纪学生的思想,认识态度进行较深入的了解,给予相应的教育,并有专人负责记录,由违纪学生确认,提出改进建议,定期与违纪学生保持联系,掌握其思想动态及表现,鼓励其抛开违纪包袱,确立今后行动的方向。

3.依靠学校信息教研组的力量,开设校园网网络道德教育论坛(网络安全讲座),进行网络道德案例分析,丰富校园网内容。

第14篇

摘 要: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支持模式,MOOC的技术与理念得到了众多学者关注,国内也有很多教育机构推出了基于MOOC的教学服务。本文结合作者以MOOC开展教学的经验,采用实证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教学实践、网上调查、面对面访谈和最终成绩分析等手段,对MOOC支持教学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主流MOOC平台自身的不足进行了探索,提出了MOOC平台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MOOC;利与弊;学习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2-0003-04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基于Internet环境的教学模式得到日益广泛地应用,面向广大学习者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为MOOC,慕课)应运而生。在教育界的学者们为MOOC的优势而欢呼、众多学校一哄而上地开发MOOC课程的时候,笔者也在思考:MOOC真的能解决当前教育中的资源均衡问题吗?MOOC真的能大幅度地提升教学效率吗?当MOOC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是否坐在家里就能够上哈佛大学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辨的方法不能解决学者们对于MOOC的争辩,只有把MOOC拿到学习实践中去,检验在MOOC中的学习效果,才能真正地发现MOOC的利与弊。

一、什么是MOOC?

1.MOOC的定义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其含义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本不是个新鲜的词汇,但被缩写为MOOC,并被音译为“慕课”或“魔课”之后,立即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MOOC于2009年前后出现,至2012年成为热点词汇。

MOOC是以大规模互动参与、借助互联网开放获取资源为目标的在线课程,它既提供文本素材、图片、视频、习题等传统课程材料,也提供交互性论坛,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不限时间、不限地域的学习环境。由于MOOC可以为学习者、教师和助教建立学习社区,将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在共同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先备知识的驱使下组织起来,因此MOOC能够把很大范围内的、具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者组织在一个学习社区中,促使不同地域的学习者通过Internet实现不同时空的社会知识建构。[1]

2.MOOC的特点

MOOC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式,是一种典型的“以学为中心”的、基于e-Learning理论的学习模式。它通过因特网进行传播,对学习时间和地点没有限制,且以高等院校层次的课程为主。

从目前MOOC的建设与发展情况看,MOOC具有以下特征:①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网络课程,它具有相对完整的课程结构,向大众开放;②是一种动态生成式的课程。在课程前期由MOOC课程教师负责提供教学课件、视频资源、图像、动画、测试题等学习材料,在课程运行过程中则可以提供话题讨论、师生答疑、动手操作等活动,并可以由学习者在这些模块中逐步增加内容,以丰富围绕着知识点的学习元体系;③其学习环境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其学习者并不局限于某地,允许对此领域感兴趣的学习者自由注册使用,它既能提供在线交流论坛,又鼓励学习者通过Wiki、博客、社交网站等工具以小组活动等形式参与学习。④随着技术的成熟,MOOC内部的学习资源也逐步呈现出多样化、集成化、面向学习者的特色,教学信息可以依据学习反馈而动态发展和更新,甚至可以依据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实现动态的资源推送。[2]

3.MOOC的教学实践

从MOOC的发展状况来看,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面向社会的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基于Internet的哈佛大学公开课、耶鲁大学公开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3] 目前,国内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都加入了MOOC课程建设的大军,借助MOOC平台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自2010年开始,北师大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团队集合20位一线教师的力量,采用共建共享的方式组建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公共网络课程,借助基于案例的微视频、教学案例、习题、知识地图、自主测评等技术组织了面向全校师生的开放式网络课程,用于支持全校每年2500名学生的日常自主学习和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

二、基于MOOC课程的实证性研究过程

1.基于MOOC开展课程教学的模式

最初,MOOC主要应用于远程教育的教学活动中,随着网络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MOOC教学平台也逐渐在高校出现并普及。目前,MOOC主要以两种方式服务于大学教学活动:①将MOOC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传授方式,形成翻转课堂;②将MOOC作为课程的强化与补充,主要以课后学习支持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支持,形成混合式课程。

为了探索在大学生中基于MOOC开展教学的效果,笔者带领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团队开展了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证性研究,然后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以及学生的期末成绩对MOOC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2.实验研究的主要形式与流程

(1)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

自2010年开始,笔者所在的团队就开始了面向全体本科生的计算机公共课网络教学,利用学校的3个教学平台和哈佛公开课的相关视频开展网上教学活动,以课后学习支持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支持。另外,为了获取关于MOOC教学效果的第一手资料,笔者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专门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基于MOOC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在这4年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时段MOOC都仅仅起着课后学习支持的作用,大约有4万余人次的学生借助这一模式开展了课后网上学习。只有在翻转课堂教学阶段,MOOC才真正地承担起教学活动的主角,大约有400人次的学生参与了这一学习过程。

(2)数据采集方式

为了掌握学生对于MOOC支持的教学活动的看法并获取MOOC教学的学习效率,笔者分别通过网上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分析期末考试成绩等方式对参与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进行调研,从学生“对MOOC支撑的翻转课堂的看法、学生对现行MOOC平台的看法、MOOC平台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模块的考试成绩分布”这四个维度采集第一手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开展频度分析、差异性和相关性检验。

3.基于MOOC开展学习的效果

(1)通过调查问卷获得的研究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的反馈数据,主要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在以MOOC开展学习的过程中,不论面向课堂授课过程的教学视频,还是针对教学案例的微视频,95%以上的学习者都没有耐心从头至尾地观看整个教学视频,拖动进度条、“快进”是很多学习者常用的方式;②学习者实际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预期的时间要少,多数学习者在进入MOOC学习界面不久就转而进入了其他网站;“快速浏览”和“略读”成为很多学习者基于Internet开展学习的习惯。③近3成的学习者不喜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仍然要求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④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阶段,近80%的学生自主地采取了小组协作的方式开展学习,认为小组协作与分享更有利于基于MOOC平台开展自主学习。⑤100%的学生都借助学校提供的教学平台和哈佛公共课平台开展了课后自主学习,但有20%左右的学生反映“看不懂”,或者反馈“记不住,看过就忘”。⑥对于在教学中应用MOOC平台的看法,男生与女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普遍支持以MOOC平台作为课后复习或者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持手段,但反对在课堂教学中直接使用MOOC中的视频或者微视频。⑦对于可否在教学中大量借助MOOC平台,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跟踪调研数据发现,自学能力比较强的优秀学生会更多地借助MOOC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低。

(2)通过访谈获得的信息

访谈发现,学生比较认可以MOOC平台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支持,但普遍反对以MOOC平台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部分学生甚至指出“我们不是网络学院,基于MOOC的学习缺乏人文关怀”。另外,在学生遇到疑惑时,MOOC平台不能及时地提供反馈或者难以便捷地找到所需资源,也是学生诟病较多的问题。

(3)学生期末成绩反馈出的信息

提取“传统课堂演示与授课+MOOC课后支持”与“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开展教学”两个知识模块的期末得分,针对203名学生的得分进行详细分析与跟踪,发现了以下规律:①两种方式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成绩要略低于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成绩具有更大的极差。②在一些概念性的题目上,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得分要略低于传统课堂;而在一些设计性的题目上,基于翻转课堂则具有更多的高分者,但低分者也较多,具有较高的两极分化。③在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自控力比较弱的学生的成绩有下滑现象。

三、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1.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MOOC的优势

(1)基于MOOC,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分享

由于MOOC依托互联网,突破了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在家即可学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课程。随着MOOC课程数量的不断递增和优胜劣汰,优质的MOOC课程会逐步浮现并逐年增加,为学习者便捷地获取优质学习资源提供了保障。

(2)MOOC的受众面广,完全实现了时空分离的教与学

由于MOOC的学习者不局限于校内学生,对该知识感兴趣的任一城市、任一地域的学习者都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加入到学习社区中,完全实现了学与教的时空分离。另外,MOOC允许数量众多的学习者参与到同一个学习社区中开展学习,所以可以实现很高的生师比。[4]

(3)MOOC提供了异步学习环境,学习者可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学习方式

在MOOC的支持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学习进度选择学习资源开展学习。在MOOC学习环境中,各位学习者可以处于不同的学习状态、不同的学习进度,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行决定哪一块内容需要重点学习,哪一块内容可以快速略读。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具备的。

(4)MOOC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

由于MOOC课程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允许针对同一个知识点出现文本、动画、图像、微视频、视频等不同形态的学习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以满足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的需要。另外,MOOC教学平台允许以多种方式组织学习资源,有利于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例如,关联主义式的MOOC 让大量的资料能在线上的不同网站传播,然后再将各种资讯集结成通讯报导或网页,以方便让参与者读取。

2.MOOC的局限性

与传统的课堂集中授课相比,尽管MOOC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自身痼疾。

(1)基于MOOC的学习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没有现场感知的冲击力

从本质上看,基于MOOC的学习仍然是一种学习者面向计算机屏幕的网络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主要通过观看学习资源、参与人机交互活动实现学习。与在课堂中的学习相比,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容易产生学习倦怠。

(2)基于MOOC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数情况下,基于MOOC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独立面对计算机屏幕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具有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自主地安排学习进度。否则,就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另外,在基于MOOC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习者不愿意按部就班地学习,也影响了他们对知识体系的完整掌握。

(3)MOOC中的师生缺乏现场交互,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很僵化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一个眼神、学生的一个特殊神态,师生间会意地一笑,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在取得阶段性学习成果时,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一个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握拳动作,就是学习者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的动力。而在MOOC学习过程中,就缺乏这种至关重要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部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很孤独、也容易引起倦怠感。

另外,如果在缺乏小组协作形式下大量开展MOOC教学活动,学习过程就变成了纯粹的人机交互过程,将不利于学习者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容易导致学习者成为“计算机控”,严重者甚至导致人格障碍。

(4)由于师生分离,MOOC难以向学习者传递教师的个人魅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人魅力、言传身教都会对教学效果、学生的个人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而在MOOC学习活动之中,这些优势也很难得到体现。

(5)MOOC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适用性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科、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MOOC仅仅是一种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适应性要求。对于一些适合以图片、视频呈现的现象和规律,以及基于信息化环境创设情境与陶冶情操的课程,MOOC都具有优势;而对于体系性概念、规律的掌握,思辨素养的养成,MOOC则具有局限性。

(6)完全基于MOOC的自主学习不适合培养完备的、系统化的专业人才

从开展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的最终教学效果看,学生对该模块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有所提升,但在知识的系统性、完备性方面,则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学生学习成绩的极差也远大于传统教学模式。可以说,完全基于MOOC的自主学习不适合培养完备的、系统化的专业人才。

3.MOOC平台自身存在的问题

调研国内现行的几个MOOC平台,笔者发现多数MOOC平台中的资源内容及类型仍然比较单一,导航体系不完备、管理模式僵化,存在着难以满足学习者期望的痼疾。

(1)多数MOOC平台的资源内容及类型仍很单一,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多数平台中仅仅放置了一些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视频(或者三分屏视频),也有的平台中放置了若干面向教学案例的微视频,尽管少量平台中穿插了一些测试题、交流环节,但对教学的支撑仍然显得单薄,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5]

(2)多数MOOC平台尚没能做到视频资源切割标注,学习者难以获取感兴趣的知识点

从笔者调研的5个平台可以看出,多数MOOC平台都没有针对平台中的视频资源做切割与标注,导致学生只能从头到尾地观看视频,或者拖动播放钮“快进”或“快退”,不便于学习者便捷地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环节。另外,由于缺乏对重点信息的标注,“快进”过程中的学习者很可能因为“快进”而遗漏关键知识,导致知识难以形成体系。

(3)多数MOOC平台的功能仍比较单一,个性化支持不足

教育技术的研究者认为:在MOOC教学平台中,可以设计出能促进大量回应和互动的教学活动,通过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评价系统(例如随堂测验、考试等)来反应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并及时地把学习状况向学习者做出反馈,以便学习者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随着自主诊断、数据推送技术的发展,MOOC在这方面的性能会有更大的提升。然而,当前多数MOOC平台的功能仍然很单薄,对学习者的个性化支持严重不足。[6]尽管在学习资源个性化推送方面有很多的理论成果,很多学者也发表大量的研究性论文,但尚未见到实用化的、能够满足个性化推送的MOOC平台。

(4)多数MOOC的导航体系不完备、管理模式僵化

由于多数MOOC对资源的组织仍采用线性堆放方式,没有借助知识可视化的技术实现基于知识地图的导航体系,导致学习资源的检索和定位不够便捷,也难以清晰地呈现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7]也没能实现对论坛有价值发帖的重组与重构。[8]

另外,目前的多数MOOC平台仍然是教育技术专家实验室的平台,由教育技术专家和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后台管理,没有向一线教师完全开放资源组织与重组功能,导致平台的个性化与亲民性不足,往往难以满足一线教师和学习者的需求。

四、结束语

MOOC是一种新型的、基于Internet的学习环境,对于“以学为主”的学习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尽管MOOC有很多优势,但在当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MOOC仍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不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从MOOC的应用效果看,MOOC针对短期培训,或者面向具体知识点的培训具有优势,而对于面向学科的、系统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良好人格素养的养成,则以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更有利。

从另一方面看,尽管MOOC教学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基于MOOC平台的教学探索,毕竟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MOOC教学环境中的问题,有的是MOOC平台自身的,有的则是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层次的,当前MOOC的实用化水平和对学习的实际支持能力,与学者们的理论研究与期望仍有很大的差距。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事教育技术的研究者,平心静气地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更有效的、个性化更好的MOOC平台,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才能使MOOC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真正地本土化,从而真正地在国内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马秀麟. MOOC,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吗?[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1.

[2]百度百科.MOOC.http:///view/10187188. htm?Fromtitle=MOOC&fr=aladdin.

[3]李华,龚艺等.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5):28-32.

[4]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5-9.

[5][7]马秀麟,白风风. 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学习资源的组织[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0):60-62.

第15篇

关键词:网店;税收征管;规范化;网络交易;C2C模式;税收正义;拉弗曲线;最适课税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6-0088-04

目前,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按交易对象分类,电子商务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企业与政府间的电子商务(B2G)。①其中,由于B2C模式的经营主体都是工商注册的企业,缴税容易实现,因此,网店征税更多的是指C2C经营模式。C2C作为一种最早出现的网络交易方式,是电子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多时候指的是个人对个人的交易形式,较著名的例子是淘宝、易趣、拍拍和鹏程万里商城。根据个人网店的营运服务以及C2C模式发展的现实情况,目前C2C已不单纯归属于消费者对消费者零散的电子商务模式,即大家经常提到的“个人网店”,我们目前所接触到的个人网店基本上都在专业的大型网站上注册会员,其发展势头迅猛,成为诸多网民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一族的购物首选。但繁荣过后问题也随之而来,网购与消费者传统购物方式大相径庭,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不开具发票等经营不规范问题严重阻碍了网店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9月、2013年9月《焦点访谈》曝光网络敲诈、网售假药,这一切都源于缺乏规范化的网络商业经营环境,买卖双方维权问题无从谈起。因此,无论对于商家还是消费者,网店规范化经营的积极税收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填补对网店交易的税收监管空白,使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处于同一税收平台,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税收公平和税收正义。

一、网店税收征管的经济基础

马太效应加速了网店的优胜劣汰。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2.47亿人,相比2011年的2.03亿人,同比增长21.7%,据预测2013年网络交易用户数将会超过3亿人(见图1)。但与其市场需求截然相反的是,2012年实际运营的个人网店数量(1 365万家)较2011年(1 620万家)同比下降15.7%,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预测预计到2013年中国个人网店将会下滑到1 124万家(见图2)。据有关资料显示,淘宝网很多职业卖家辛苦经营后,却面临无钱可赚甚至停业倒闭的尴尬局面。有专家分析会有这样的市场环境改变,一方面是由于C2C经营模式门槛低,低成本、收益快、易操作的特点往往会使网络投资者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大都缺乏后续资金支持或创新理念,运营监管不到位,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会出现优胜劣汰,马太效应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忽视行业行为准则,商家信用缺失问题严重。随着网络零售市场的日益发展和用户对网购要求的日益提高,个人网店“鱼龙混杂”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优胜劣汰还将继续,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时,会更好地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不再是一种盲目的消费态度。消费者的择优消费理念和商家间的激烈竞争使网络交易市场进入一种优胜劣汰的环境,而电子商务市场的逐步成熟也为消费者判断商品的优劣提供一定的参考,个人网店也在不断规范中逐步前进。同时,个人网店市场的逐步成熟也要求个人网店与实体店根据纳税能力来“分摊税负”,以促使网店、实体店处于一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各经济主体平等竞争的条件与机会,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使网店纳税尽快走出“灰色地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税收公平和税收正义。

网店交易额突飞猛进。随着个人网店实名认证的开始和工商营业执照的登记,个人网店发展正在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快速迈进。《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检测报告》显示,2012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高达13 205亿元,同比增长64.7%,预计2013年有望达到18 155亿元(见图3)。作为我国最大的C2C电子商务网站的淘宝网,2012年的交易总额就突破1万亿元。另外,从图4中可以看到网购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也从2008年的1.3%增长到2012年的6.3%,预测2013这一比例将会达到7.4%,有些网民在电子商务市场上的消费高达几万、几十万,这一比例的稳步、快速提升,充分说明发达的网购市场带动了居民消费。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缓解了社会人员的就业压力。2012年6月份数据显示: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90万人,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 400万人。可见,网店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如此举足轻重,政府对其加以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实现其有序、健康、持续发展。政府从电子认证、签名以及消费者维权等诸多方面对网店这一新兴产业给予了积极关注,而且对于从事与网店行业相关的物流企业、支付平台也积极采取优惠措施。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为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行业的规范发展给予必要的积极指导。

二、税收干预网店经营活动的合理性

(一)纳税的社会公平原则——纳税能力说

征税是政府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直接导致纳税人已得收入或者利益的减少,所以某种程度上会出现纳税人对政府征税的抵触,反过来,纳税人对是否享有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也就格外关注。其中“不患寡而患不均”就充分说明国人对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也说明了税收公平的重要性。如果政府在征税的时候出现不公平现象,则政府在征税时阻力就会特别大。因此,作为税收原则的基本要求,强调税收的社会公平性显得极为重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主体间的公开、公正、平等竞争,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和规范行业间的市场竞争。网店现在已成为大部分消费者的购物首选,而且其发展极为迅速,成交额与日俱增,网店店主的收入也急剧增长,有的网店经营规模与某些实体中型企业不相上下,如果还对其进行免税,实在有违税收公平。“纳税能力说”即根据潜在纳税人的财富数量、经营情况等作为纳税能力依据。所以,既然发生了商品交易行为且具备了纳税能力,对网店纳税是势在必行的,从而促进实体店和网店的纳税公平,实现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经营形式间的公平竞争。

(二)纳税的经济效率原则——纳税收益说

政府对纳税人进行征税是集中社会纳税人的财富,并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进行社会资源调整,实现社会经济和行政管理的高效运行,可以说税收是经济机制有效运行的强力支撑。缺乏政府干预或者是税收干预的网络环境极易发生市场扭曲,网店售假、网络敲诈、信用缺失等一系列网络经营问题会相继出现,商家苦恼永远不会令消费者满意,消费者由于假货泛滥、理赔困难永远不会轻信商家,与所有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一样,缺少“看得见手”的干预,任由网络交易市场恣意发展,势必会在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遭遇运行瓶颈、低效运行。政府在制定税收税种等征税方式时要尽量减少其对经济运行甚至资源配置的干扰,遵循税收经济效率原则。针对网店目前的发展现状,设计合理的税收制度,选择合理的网店税源和税种,对网店的规范、高效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税收政策的合理运用不仅能降低对网店征税的经济成本,而且能够弥补由于市场失灵存在的缺陷,提高网店经营和电子商务市场的运行效率,保证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三)最适课税原则

最适课税原则就是政府对某些税源进行征税时,税制的建立、税种的选择和税率的设计、税收政策的运用要兼顾税收的再次征收问题,争取做到“放水养鱼”,税收收入取之有度。针对我们目前最优课税原则以及最优征税标准就是要求税收负担一定要合理,不能逾越纳税人承受范围,否则纳税人就会选择逃税。具体来说,税收最适一是要满足正常的财政支出需要,二是能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同步,使网店的整体税收负担尽量从轻。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Arthur Laffer)提出拉弗曲线来表示税率与税收收入、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关系,X轴代表税率,Y轴代表税收收入,当税率为零时,得到的税收也为零;当征税的税率提高到A点时,税收总额会增加到B点;当征税的税率上升到E点时,税收收入最大化,这一点就是税收征收的最佳点F,即最佳税率;但是如果继续提高税率,这时征税的税基会加速缩小,市场效率会进入低效运行,这一阶段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拉弗”;当税率提高到100%时,税收也相应降至零(见图5)。这一曲线也意味着并不是国家在制定税率时,征税的税率越高,税收收入就越大。最适的课税原则要求兼顾财政正常支出所需要的财政收入以及经济持续发展现实需要的可能,使宏观税负落在或接近拉弗曲线的“最佳点”,即最佳税率点。同样,对网店征税仍需设置合理税率,若税率设定的过高,不仅会影响税收收入,更会影响网店经营,有些店主甚至会通过税收转嫁把税负附加到网店所经营的产品中去,这样都不利于健康、公平网络商业市场的构建。

(四)预期效用最大化

预期效用是指在一定风险情况下,个人所作出的选择是追求某一数量的预期价值最大化。预期效用理论早期是研究纳税人遵从行为的理论,纳税人是风险厌恶者,是努力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经济学假设中作为理性的纳税人(不遵守道德约束),会十分了解税收相关法律知识,会根据税务机关稽查概率和惩处力度来考虑自己是否纳税申报以及是否完全申报纳税,因此,纳税人和税收征管部门之间会形成征纳博弈。从网店自身来说,为了规避纳税风险,会选择纳税不遵从,如果税务机关并未察觉,那么就会实现预期效用的最大化。税务机关虽然通过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中介部门能够获得某些信息,但由于网络经营活动无纸化、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税务机关仍会处于不完全信息的状态,只能通过加大稽查力度、惩处力度来负面激励网店纳税人进行完全申报纳税。因此,对网店征税以及设定税率时要考虑到纳税遵从度的影响,若是纳税人认为自己的纳税成本比较高,纳税人选择逃税的概率则会比较大,若是税务机关加强征收征管、加大逃税处罚力度,或者通过正面激励机制,给按时足额纳税申报人予以某种优惠,则纳税人会强化纳税遵从,选择完全缴税。

三、个人网店税收征管的优化构想

个人网店纳税并不是开展新的税种,不外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税务部门对个人网店征税只是针对网店这一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采取新的征税方式与之相适应。

(一)加强税收监管,强化纳税意识,引导网店健康发展

C2C模式的个人网店不纳税,为从事B2C电子商务企业找到避税的“天堂”,企业商户选择以“隐姓埋名”的形式借个人名义在网上从事各种商品的销售,往往有些网络交易偷税案审判的最终结果是借着个人网店的C2C不征税的经营模式,实际上真正从事的是B2C模式的业务。2011年6月,武汉市国税局对淘宝女装网店“我的百分之一”征税430余万元,被称为国内首张个人网店税单,但是后来证实“我的百分之一”归属于某实体经营企业,对其征税是对实体企业征税,并不是对网店征税。所以加强C2C运营模式的税收征管,对于规范网络交易市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杜绝把C2C模式作为实体店及其他网络经营主体逃税的“温床”。

(二)制定合理的征税要素标准

纳税义务人的确定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和提供C2C交易平台的第三方企业合作,税务部门、交易平台的第三方企业和工商管理部门共同商讨并制定出一个统一标准,关注现金流和货物流的走向,规定一个卖家累计交易次数和交易金额的档次,根据网店卖家达到的不同档次逐步进行实名认证、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如果发生纳税不遵从或网店信息不及时公开,采取负向激励机制,比如,处以倍数罚款、取消网店资格、停业整顿等,促使网店经营者积极主动申报纳税,把纳税当作一种义务和责任。适用税种和税率的合理设定方面,政府部门同样可以和提供C2C交易平台的企业合作。交易平台通过对网店交易商品进行分类统计,并及时地反馈到相关税收部门,税务机构利用税收专业知识对不同商品类型经营的网店制定出适合的税种、税率。针对个人网店卖家,征税可采用个税的超额累进方法,通过划分不同等级来纳税,因时、因事制宜,实现税收的相对公平。②征税环节方面,税收征管部门积极创新纳税手段,可以和第三支付方(比如支付宝、财付通等)以及网店支付的各个银行合作,并让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在提供卖家的销售金额和代扣代缴税收的时候获得一定的手续费,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节约了税务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了纳税成本,同时保证税金的及时足额上缴。

(三)积极开展网络税务管理平台

网络交易中所涉及的交易金额、商品种类等信息有其固定性,一旦发生,电子记录是很难修改的。而且对于个人网店的每一笔交易涉及到的资金流向、交易金额、交易日期、物流运输等都很容易得到和计算,只是相对于网店的数量及交易商品的种类而言,计算和统计的工作量比较大而已。鉴于此,应积极开发网络税务管理平台,并与银行、物流公司等相关机构紧密合作,实现纳税申报系统与网络交易系统的链接,网店卖家的每笔网络交易成功时自动按交易类别进行归类,并对各项的交易金额进行统计,在此同时将交易信息直接、自行的导入到网络税务管理平台,由网络税务管理平台自动计算每一个网店卖家所需要缴纳的税金并将其生成的结果自动导入网上纳税申报系统,自动生成数据文件,最后再自动上传到税务局征税终端,税务局征税终端对纳税信息进一步确认后,对个人网店的账户所在的银行发出划扣指令,要求银行对所纳税金进行划扣并入库。③因此,税务部门可以根据网店经营特点发一个监控互联网纳税中心,以对网络的纳税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四)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从纳税公平和税收法律的角度出发,对个人网店纳税毋庸置疑。但如果一刀切地对任何网店征税显然会对刚刚起步、经营规模小的网店冲击比较大。与现行的其他税种一样,按照《税收征管法》,参考经营规模、经营业务等因素,对个人网店实行税收优惠的扶持政策显得尤为必要。针对小型个人网店卖家,应着重引导其良性发展,按照能力赋税说,根据月或年利润额高低设置浮动税率,实现其横向公平,尤其对于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或作为大学生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网店,一定销售额下可暂缓征税。站在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亦或对从事高新技术产业(软件设计、电子及通信)的个人网店可先设定免税期、低税期或者税收返还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激励和扶持发展。另根据网点经营的具体情况,还可设置专项资金补贴、减计税收等多种形式的税收支出结构。

注释:

①吴江:《信息技术企业应用的作用机制研究和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2。

②荆文娜:《离开“免费午餐”对电商影响有多大》,《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7月4日。

③邓传江:《浅谈网络交易税收的利与弊》,《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刘晓静.“网店该不该征税”争议再起[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03-18.

[2]乔新生.网店征税需要“顶层设计”[J].时事报告,2011,(9).

[3]邓传红.浅谈网络交易收税的利与弊[J].中国集体经济,2012,(22).

[4]李海芹.C2C模式电子商务税收问题探析[J].企业经济,2012,(4).

[5]梁海跃.对网店征税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企业导报,2011,(11).

[6]史秋实.网店全球税收时代即将来临?[J].新财经,2011,(8).

[7]佚名.电子商务全球税收时代即将来临?[EB/OL].http://,2012-02-09.

[8]王晓涛.对C2C征税宜减免小微网店税负[N].中国经济导报,2013-03-14.

[9]周舟,朱烨,孔德成.电商“被税服”[N].中国服饰报,2011-07-22.

[10]程辉.网店税收征管难题亟待破解[J].税收征纳,2011,(6).

[11]姜瑜.网店征税不宜“竭泽而渔”[N].上海金融报,2011-08-19.

[12]张军杰.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模式探析——以腾讯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1,(2).

[13]古力米热·阿吾旦.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