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钢琴伴奏艺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但是每一个阶段都是以不同阶段所在时期的背景作为创作的基础,创作的角度也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描绘爱情的作品还是描绘大自然风光的作品,都体现出千变万化的特点,所以也就导致了歌曲的伴奏曲创作是不能一簇而就的。要针对每一首歌曲的整体特点,创作出适合歌曲的伴奏曲,所以在伴奏曲的创作上,首先是对歌曲的整体把握,深入的了解歌曲所表现的情感以及表达的思想,才能创作出好的伴奏曲,帮助演唱者理解歌曲。从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能够看到,它的整体的创作风格是全面的。从声音的形象来说,非常具有歌唱性,能够让歌唱者更快的融入到歌曲中。在曲调色彩的比较上比较明显,具有旋律性的意义多是体现在低音上面。另外,舒伯特歌曲的曲风比较淳朴,跟民间情感非常的融合,并且也极具诗意。舒伯特创作的作品特点很多,虽然都是出自一人之手,但是在每个作品会存在着差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曲调的深入理解。在对一个作品的解析时,先是熟悉作品的创作时期,创作的背景都是歌曲的底蕴,每个时期有着不同的背景,所表现出来的曲调的情感和内容都是不同的,也只有在特定的背景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曲调所表现出的情感。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
1.艺术歌曲整体速度的把握
在所有歌曲面前,适当的演奏速度是好作品的标记,所以,演奏的速度是演奏的关键。歌曲是缓慢的,演奏的速度就必须是缓慢的,只有在速度和旋律上高度统一才能展现作品的情感。演奏者找到合适的速度对歌曲进行处理,但是也要充分发挥作品的内容,不能破坏作品的节奏感,在演奏中要尽量地展现作品的整体风格。
2.艺术歌曲作品的句法和呼吸
演唱者对歌曲的理解首先是对歌词的理解,在歌曲的句法特点上进行呼吸。演唱者根据句法和歌词的内容来决定歌曲演唱过程中的停顿或者是呼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歌曲的情感和内容。例如舒伯特的《从塔塔罗斯来的人》,整个曲目一共被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的第二十一小节一直到第二部分第二十二小节的转折的地方,是用来抒感,钢琴伴奏的重音就是新的乐句开始的提示。伴奏部分的音域不断地开始提升,就会带动更多的情绪。
3.艺术歌曲作品中的休止的运用
休止的手法在钢琴伴奏曲中式非常重要的手法之一,是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舒伯特在他的艺术歌曲中使用了大量的休止的符号,很多时候,为了能够让歌曲中的情感更加自然的发生转变,休止符在适当的时候出现。
4.艺术歌曲作品中独奏声部的认识
在钢琴伴奏曲中,独奏声部是指除了歌唱部分以外的钢琴演奏的部分。这些独奏的部分一般都是情感转换的过度部分,演奏者需要对这些独奏部分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把握情感的变化,才能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展现出饱满的情感。所以在音乐作品的演奏过程中,作品分析的过程非常的重要,也是钢琴演奏之前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在钢琴演奏曲的过程中,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深入理解,才能更好地对歌曲进行演奏。
5.钢琴演奏中人声和伴奏的结合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具有非常独特的感染力,在整个演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都有人声和伴奏的结合。伴奏声部对歌曲的演唱会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很多时候,歌词和人声都无法将歌曲的情感全面的表达出来,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无词胜有词,能够更加衬托出歌曲的情感。另外在歌曲中,伴奏声部对歌唱具有烘托的作用,演奏声部将情感渲染到一定程度再由歌唱声部展现歌词的情感,这样更加能够将歌曲的情感全面的表现出来。伴奏声部跟歌唱声部要展现出和谐统一的状态。要想表现出情感丰富的歌曲,就一定要让伴奏部分的情感跟歌唱部分的情感保持高度的统一,无论是曲调还是在情感上,都要具有一致性,才能让整个歌曲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开创自己的风格。
三、总结
常规伴奏又称“一般伴奏”,指的是在有乐谱的前提下,事先与伴奏对象的演唱者、演奏者或其他各种艺术形式的表演有一定的合作排练时间,形成默契,有利于充分发挥钢琴伴奏的艺术优长。具体又分以下几种形式:
1.独唱伴奏。钢琴可以为各种唱法(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独唱伴奏。还可以为戏曲、曲艺的唱腔演唱伴奏。例如殷承忠为《红灯记》的钢琴伴奏,就是成功的例证,是钢琴民族化的一大艺术成果,是值得充分肯定的。钢琴为独唱伴奏,要强化钢琴的衬托、美化作用。
2.合唱伴奏。钢琴为合唱伴奏,不仅可以使合唱“具有新颖、广阔的艺术表现天地,而且可以充分发挥钢琴单独完成多声部演奏的神奇表现力,从而使二者完美结合,相映生辉。”钢琴为合唱伴奏,常用的伴奏方法有:和声织体衬托法、复调性与副旋律对比衬托法、主题并置对比衬托法、色彩重叠衬托法、声部带状进行衬托法等等。
3.重唱伴奏。钢琴为重唱伴奏,也可以充分发挥钢琴本身演奏多声部音乐的优长,所以其伴奏方法与合唱伴奏的方法基本相同,尤其是复调性与副旋律对比衬托法,更为多见。
4.钢琴为各种器乐伴奏。钢琴为其他各种器乐伴奏,应避免钢琴因音量过大而喧宾夺主。
5.钢琴为其他各种艺术伴奏。钢琴可以为舞蹈弹奏舞曲,为杂技、魔术、电影、电视、戏剧伴奏,主要起“配乐”作用,一般常弹奏气氛音乐、画面音乐、情绪音乐等。
6.钢琴为声乐教学伴奏。钢琴为声乐教学伴奏,是最常见的,其方法与为独唱伴奏大同小异。
二、即兴伴奏
钢琴的“即兴伴奏”,指的是事先未经准备和排练,而临时根据需要进行的钢琴伴奏。显而易见,这种伴奏形式难度更大。钢琴即兴伴奏又分两种:
1.有谱即兴伴奏。即临时将乐谱交给伴奏者,但并无练奏和排练时间,要求伴奏者有全面的音乐修养与过硬的钢琴演奏能力。
(一)引导性主导角色
作曲家在创作艺术歌曲或为艺术歌曲编配伴奏时一般会根据作品的内容、情绪、速度等要素写作前奏,前奏是整个声乐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声乐歌唱者演唱前的必要准备。钢琴伴奏的引导性角色在前奏中得以充分体现,这种引导性是多方位的,既可以是音高的预备、调性的明确、速度的提示、节奏形态的导入,也可以是歌曲情绪的酝酿。例如意大利作曲家阿•斯卡拉蒂的作品《在我的心里》四小节前奏中,前两小节钢琴伴奏低声部柔美地(dolce)先现了声乐主题旋律,使声乐表演者内心有了主题旋律音高,后两小节的和声语汇是f小调II65-K64-V7–I的完满终止,从而为歌唱者明确了作品的调式调性,如谱例1所示。另一位意大利作曲家佩里的作品《奥菲欧的祈祷》八小节的前奏尽管没有明确的主题旋律,但钢琴伴奏连续的和弦琶音织体充分发挥了钢琴宽广的音域特征,以鲜明的力度对比、竖琴般的伴奏风格将声乐表演者自然引入“奥菲欧的歌声在四周隐蔽的山谷里面回荡”的作品意境,这种引导性主导角色的体现更加突出,如谱例2所示。
(二)连接性主导角色
艺术歌曲一般根据作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曲式结构进行陈述、展开与对比,这些曲式结构常见的有一部曲式(A)、二部曲式(AB)以及带再现的部曲式(ABA)等。作曲家通常在二部曲式或部曲式内部形成对比的A、B两个结构之间设计间奏,间奏既是前段音乐的某种补充,又是对后面音乐主题形象的酝酿,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间奏中,钢琴伴奏主要通过速度的变化、调性的过渡与伴奏织体的转换等手段扮演其连接性的主导角色。如作曲家加斯帕里尼创作的世俗康塔塔《不可能放弃爱情》采用了(ABA)的部曲式结构,作品的中部(B)通过速度和调式的对比,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钢琴伴奏在中部(B)与再现部(A)之间巧妙的运用了四小节的间奏,形成了对比之后的连接与回归,从而使演唱者从调式与速度上再现作品的首段,如谱例3所示。
()补充性主导角色
在声乐表演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幕情景,即声乐演唱者的歌声结束之后,钢琴伴奏者还在十分投入地继续演奏着,这在作品结构上一般称为尾奏或尾声。尾奏是对整个作品的一种补充、概括和总结,也是艺术歌曲表演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如弗雷斯科巴迪的抒情歌曲《当温柔的微风》在声乐表演者渐弱的歌声结束之后,钢琴伴奏高声部分解八度音型以更弱(pp)的力度对歌声进行了完美补充,恰似歌词所描绘的意境:“当温柔的微风把大地吹遍,鲜艳的玫瑰就露笑脸;清凉的树荫连成一片,再也不害怕烈日炎炎;仙女的微笑,把严酷的热浪通通赶跑……”如谱例4所示。
(四)独立性主导角色
随着艺术歌曲的不断发展,作曲家们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写作也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大胆创新,使钢琴伴奏与声乐表演合作的同时也具备了独立表现音乐的功能和作用。焦•巴•波龙奇尼的作品《爱慕你,我多么荣幸》中,内容相同的前奏、间奏、尾声除了对歌声的引入,段落的连接,结束的补充之外,本身也具有独立的音乐表现作用。其音乐材料来自声乐作品的首段,高音部呈现声乐演唱的首段主题旋律,和声功能具有典型的S-D-T的完满终止,等等这些充分显示了钢琴伴奏在这部作品中的独立结构意义,如谱例5所示。无独有偶,作曲家洛蒂《请告诉我》设计了大规模的前奏,以终止四六和弦-属七和弦-主和弦的和声序进形成了完满终止。毋庸置疑,钢琴伴奏在这里不仅仅是引导性的角色,其长达17小节的规模,相对独立的曲式结构,较为完整的音乐语言已经足够向听众展现作品的主题形象。
二、钢琴伴奏的陪衬角色
钢琴伴奏的陪衬角色主要体现在钢琴伴奏作为人声的配合者,通过各种音乐语言形式衬托人声,描绘意境,对比形象等,这在17、18世纪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中尤为多见。
(一)烘托性陪衬角色
钢琴伴奏的烘托性表现有多种方式与手段。如意大利作曲家巴萨尼创作的《安睡吧,安睡吧》,在四四拍的首段中,主题旋律平稳舒缓,钢琴伴奏采用了安静的柱式和弦持续进行,整个八小节的乐段和声节奏平静松弛,唯恐“沉睡的人儿从梦境中惊醒”。在表演时,钢琴伴奏应随着恬静的歌声,以轻柔的触键、较弱的力度营造出安详与宁静的和声背景,如谱例6所示。这种烘托性陪衬角色在意大利作曲家蒙泰韦尔迪创作的《让我去死亡》中也有充分体现,作品中钢琴伴奏的柱式和弦织体贯穿始终,和声的高音部一直附和着声乐歌唱者的主题旋律,在沉重的慢板中吟唱着“阿里亚娜”被忒修斯抛弃后的悲歌,戏剧性地刻画出主人公悲痛欲绝的心情。
(二)对比性陪衬角色
除了使用与声乐主题旋律统一和谐的和声背景进行烘托之外,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作曲家们秉承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创作风格,在钢琴伴奏写作中常常使用丰富的复调技法。复调技法的运用不但为这些作品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更使得作品的音响效果呈现出丰满的立体感,加强了声乐与伴奏的对比度,在听觉上具有丰富而华丽的美学价值[2]。阿•斯卡拉蒂的作品《紫罗兰》就是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复调手法的典范,作品运用娴熟的复调手法形成了钢琴伴奏与歌声的动静结合,互为补充,宛如紫罗兰花若隐若现于绿叶间的婀娜姿态,也使人们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紫罗兰般“含露带珠”娴静、羞涩的少女形象,如谱例7所示。
三、钢琴伴奏的角色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