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音乐赏析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一直采取“讲-赏-析”三部曲的模式,即按照教师讲解-学生欣赏-师生讨论的步骤进行。课堂上放映的影片大多是获得各种电影奖项,或者即便没有获奖,也是被公认为“经典”的影片。教学模式和内容的相对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不能满足学生的观影需要。鉴于此,笔者欲从一下三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一)打破经典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以往的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中,教师主要选择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或其他奖项的获奖影片来进行赏析。经典影片固然有其闪光之处,但某些影片年代久远,在大学生中缺乏共鸣点,加之影片资源相对固定,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改革后的教学中,会适当增加一些深受大学生欢迎的,颇具青春时尚气息,贴近其生活的影片,例如歌舞青春,重回17岁,地心游记等。
(二)打破“西片”一统天下的局面
由于课程名称的限制,教师在选择影片时,往往会把目光瞄向好莱坞的作品。其实,在浩瀚的电影资源中遨游不难发现,中西文化差异在同题材电影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也是带领学生足不出户领略中西文化的绝佳机会。所以,改革后的教学中,会对比放映同题材的东西方电影作品,例如都是以神话为题材的,西方有雷神托尔,诸神之战,中国有白蛇传说,倩女幽魂。
(三)增设专题讲座
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好莱坞在向全世界输出它的电影产品的同时,也在向全世界输出美国的文化。因此,我们在看电影,听音乐的同时,应了解其文化涵义。改革后的教学中,会增设一些专题讲座,诸如好莱坞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中的暴力美等。通过类似的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观影视野,激发学生对某一领域探索的欲望。
二、革新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教学方式
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创设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和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寓教以情,以情感人,使学生以热情的心态来进入学习。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主导。将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增添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以往的授课模式是教师播放-学生欣赏,教师讲-学生听,即信息流动方向为教师到学生的单一方向进行,缺少了学生的反馈与参与。改革后的课程设计中会大大增加学生参与的环节。例如,讲到电影音乐的节奏要与电影画面的节奏保持一致时,教师就可以一边播放电影片段,一边指导学生们打节奏。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使得学生真切的体会到音乐的律动,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节奏与电影画面节奏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看似“玩儿”的教学过程中,掌握了一些音乐节奏节拍方面的知识。
三、结语
关键词:武侠电影;音乐;赏析
一、引言
一幅幅刀光剑影的江湖画面,一段段恩恩怨怨的儿女情愁,一招招出神入化的盖世神功,一座座侠肝义胆的英雄塑像,武侠电影带给了我们这些神奇。武侠电影音乐是专门为武侠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是武侠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艺术体裁。武侠电影音乐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使武侠电影观众把听觉形象与视觉想象结合起来,达到视听的统一和享受。我国武侠电影音乐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因此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我国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国文化,以其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深厚底蕴赋予了我武侠电影音乐极强的生命力。
二、当前我国武侠电影音乐的特点和功能
武侠电影音乐应服从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武侠影视作品特定的主题思想、内容情感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表现需要,并与其有机结合,从而在内容情感上呈现出某种特定性。武侠电影音乐可以根据武侠作品表现的需要随时改变自己的结构形式,根据不同的情节、人物、环境,运用不同情绪的音乐去渲染和表现。武侠电影音乐往往可以运用分散穿插的结构方式,在特定的人物活动或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穿插点染,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此外,武侠电影音乐的艺术效果必须通过武侠电影艺术整体各构成元素的有机融合去实现,通过与画面、人物语言和音响的共融,去服务于武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刻画。
总的说来,武侠电影音乐可以为武侠电影营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以达到深化视觉效果的作用。武侠电影音乐在发挥渲染气氛的功能时,通过音乐这种听觉手段为影片部分或者整体地创造某种气氛,增强听觉感受,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气氛对于音乐和画面而言,既抽象又具体,而武侠电影音乐就是把这种难以捉摸的情感色彩,借助一定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来,使武侠电影画面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三、近期主要优秀武侠电影音乐赏析
《黄飞鸿》系列电影可以说是我国武侠电影作品中电影音乐的成功运用的代表之一。在《黄飞鸿》系列,“男儿当自强”的歌曲或以此改变的旋律反复出现,将威武中华男儿的形象传颂四方。音乐作为声音主导动机的关键环节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影片主题思想方面走在前列,同时也是烘托氛围、创造节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从《卧虎藏龙》的获奖,到《英雄》的中西合璧,到《十面埋伏》的好评,再到《功夫》的不断创新,武侠电影音乐从单纯的民族乐器的突现已经发展到交响式的中西合璧新民族风情,在大众文化中得到广泛流行。
张艺谋的武侠作品《十面埋伏》从中国古乐中汲取了很多特殊音乐元素,是出色利用我国传统古典音乐的典型代表制作,其中最突出的是运用了奇崛而独具震撼力的琵琶曲,在影片中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强烈作用。《佳人曲》这段二胡和琵琶协奏曲在《十面埋伏》中被一再应用。片尾小妹死后也响起了金捕头悲伤的歌声。《佳人曲》中的佳人和小妹的形象是互相映衬的,南国秀丽,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艳妩媚;北国苍莽,其仕女多雪肤冰姿、妆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领起,开笔就给所歌佳人,带来了一种与南方迥异的晶莹素洁的风貌。
作曲家谭盾充分地发挥了自己跨越中西、古今不羁的创作特长,在《卧虎藏龙》和《英雄》中使电影配乐发展到交响式的中西合璧新民族风情。谭盾的音乐把人生的困惑和无奈用典型的中国情结表达了出来,舒缓而优美的旋律反映了惆怅而悲伤的人生,让人感觉人即是江湖,人的爱情和人生也如江湖一样不可把握。在《卧虎藏龙》中,大部分音乐旋律单纯、朴素、统一,和声简单明了,配器清淡。《卧虎藏龙》选用了多种中国民族乐器进行补充,使整部影片的配乐统一而富有变化。《英雄》中的电影音乐也是一次视听的盛宴,是视听艺术的大胆实验。《英雄》从头至尾有一支主旋律萦绕在人心头,时而凄切、悲凉,时而雄浑、激越,时而像如泣如诉的马头琴讲述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传奇。影片中,作曲家谭盾发挥自己跨越中西、古今不羁的创作特长,让这些乐声彼此对话。影片一开始,出现了交响乐与鼓声相间的“序曲”,西洋交响乐宛转流露出二人转的曲调。而东方的鼓点却打出爵士、摇滚的节热“棋馆古琴”的一幕,使小提琴和中国古琴的乐声2000多年以来首次融合到一起。
周星驰的影片《功夫》在武侠电影音乐的运用中又创新了一步,近年来首次运用了不少时代的音乐,令人亲切,令人振奋,给人向上的激情。周星驰的《功夫》带来的这些怀旧音乐是扎根民族,扎根民众,扎根中华文化的,只有如此,电影音乐才会有生命力。在《功夫》中,激昂慷慨的音乐几乎贯穿整部影片,尤其是在精彩的打斗时,每每有振奋人心的民乐响起。影片中出色地插入了《闯将令》《小刀会组曲》。《闯将令》以高亢的唢呐引领,具有逼人的豪迈气势,非常适合在武侠片决斗时刻引用,这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粤语武侠电影中经常采用。《小刀会组曲》受到香港武侠导演普遍欢迎,它本是舞剧《小刀会》的配乐,但因其慷慨悲壮的基调和浓厚的民族色彩而成为民乐经典。此外,《四川将军令》《十面埋伏》《东海渔歌》以及《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都能够使人不禁油然而生一种男儿当自强的豪情。
四、总结
我国的武侠电影一向留意于细腻的表达手法;我国的民族音乐,纯净而深邃,文化底蕴深厚,在表达细腻感情时如玉一样温润婉转;抒发激情时,似山河般坚定壮阔。这独有的特色与我国的武侠电影正是相得益彰。总之,武侠电影音乐是武侠电影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是武侠电影艺术语言不可缺少的载体。今后,在导演们和作曲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武侠电影音乐的表现手法必将日益丰富多彩,在武侠电影中发挥更加广泛和多方位的艺术功能。
参考文献
1.韩璐.论武侠电影的声音艺术创作[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1)
2.侯燕.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电影音乐特性研究[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7,(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艺术与宗教、道德、科学等称作生产的一些特殊方式;他认为艺术等精神生产虽然受物质生产普遍规律的支配,但它们是一些特殊的生产。这表明艺术特殊的生产也同样存在生产力问题,艺术生产力则是整个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1.1艺术生产力的特征
(1)艺术生产力水平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特性,艺术生产力不是脱离历史和主体存在的自然三物,它深刻地蕴含在人类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艺术发展的长河中,艺术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奔腾不息、延绵不断的过程。一种艺术传统、艺术成果不可能在一无所有、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凭空创造,而一个时代的艺术生产力和艺术成果又会沉积为新的艺术生产力。
(2)艺术生产具有社会综合性,普烈汉诺夫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他的心理所决定的,他的心理是因他的境况所造就的,而他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制定的。”艺术生产振动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社会综合性特征。
(3)艺术生产具有社会进步性,艺术的社会进步性并非等同与科学的社会进步性,它不是后代艺术家显而易见的超越前人的成就,也不是新形式必然代替旧形式,更不是现代艺术后来居上进而否定古典艺术,艺术像科学一样呈现出逐步发展和进步的趋势。通俗音乐生产力是艺术生产力的一个分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客观存在的,它符合艺术生产力的内涵,具有艺术生产力的一切特征。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商品的概念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通俗音乐确切地说是指游离于经典作品之外用通俗技法编写演唱并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音乐。通俗音乐以它直白的语言、简洁朴实的音乐形式、贴近生活情感的内容,真真切切地反映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坦坦荡荡地传达着普遍的人的内心情感,容易让欣赏者接受并产生共鸣,而且其朴实的音乐风格也使人们不仅有乐可听、有歌唱,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在商品中表现为使用价值。通俗音乐不是自然界固有的,而是音乐人、艺术家对生活的体现,对生活的升华,通过艺术活动创造出来的音乐产品,如唱片的录音、音乐的创作都消耗了音乐工作者的劳动时间,凝聚了音乐工作者的成果,故它具有普通商品的价值。通俗音乐商品是音乐这种艺术品种进行社会传播的媒介物质化,是精神劳动的物质化和价值化,即音乐与音乐载体的综合,且参与市场交换的劳动产品。音乐走上商品化的道路,体现为两种形式:其一为物质、物品的形式,如乐谱集册、CD唱片等;其二为音乐文化的娱乐服务活动形式,如在酒吧、宾馆等场所中的音乐唱奏表演和音乐厅、大剧院中各种营业性的音乐演出活动。总之,通过对通俗音乐生产力、通俗音乐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论述,不能不说中国通俗音乐就是商品,而且理应成为商品。
2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通俗音乐也称为流行音乐或大众音乐,是20世纪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一种音乐风格,大致分为抒情歌曲、通俗易懂的器乐曲。而中国通俗音乐发展最主要的表现在通俗歌曲的发展。
2.1通俗歌曲的类型及风格
(1)都市浪漫曲。这类歌曲一般以都市为背景,以敏锐的眼光捕捉都市人的生活、情感、思想,并以细致的笔触描写生活在都市的人的复杂内心,如《何不潇洒走一回》、《香港小夜曲》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都市人的生活和爱情观。
(2)西北风。西北风吸收了陕西、甘肃、河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信天游”、“花儿”等民间音调作为自己的基本音乐语言,并结合以摇滚乐、的士高等节奏。曲调粗犷,富有山野气息,演唱风格刚劲豪迈,透出阳刚之美,既有民歌的韵味,又有当代劲歌的风范,西北风的题材大多反映生活在贫脊土地上的农民生活不富裕的现实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3)民谣。民谣的歌词具有歌谣体的特征,自然恬淡、朗朗上口,旋律较清晰流畅,吉它是它的最佳伴奏乐器,像是流浪艺人和吟游诗人的即兴创作,具有很强的歌唱形式。民谣中包括城市民谣、校园民谣及新民谣。
(4)新时令小调。其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曲调巧妙地结合了地方色彩的民间音乐素材,旋律简洁,节奏规整,如《小芳》、《老玉米》等都是较出色的时令小调。
(5)摇滚乐。改革开放以来,摇滚乐激荡了一批年轻人的心灵。摇滚乐在形式上一般激越、疯狂,表演狂野、豪放,音乐上给人震撼的感官刺激,追求叛经离道、革故纳新的反叛精神,健康而富有青春朝气,倡导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如崔健的《新路上的摇渡》、唐朝的《梦回唐朝》、何勇的《钟鼓楼》等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积极向上的思想追求。
2.2通俗歌曲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1)通俗歌曲的歌词非常口语化。通俗歌曲比起艺术歌曲语言更加直白、坦露,不仅表现在爱情主题上,而且表现在生活中,带有人生哲理性思考,如《好人一生平安》,通俗歌曲选择口语化的歌词语言正是由于通俗歌曲的内容大多反映的是平常人的生活爱情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
(2)通俗歌曲表现手法简洁朴实,更具有语言性的特征,音乐与口语化歌词的结合,增加其朴实性。第一,旋律较平稳,不炫耀、不夸张,朴实而自然,具有以下表现手法:旋律音程以级进为主,跳动的音程较少,重复音使用频繁,通常运用回绕唱类型和同音反复类型,给人感觉像是喃喃低语或是内心的独白,很适合表达平静的心态和平静的语气,质朴而感人;通俗歌曲的旋律发展、和声逻辑的运动变化,旋律发展线条较少体现功能逻辑,启承转合的乐句思维也被忽视,和声语言灵活自由。通俗歌曲的旋律气息较短促紧凑。第二,通俗歌曲的节奏规整,一段音乐通常重复一两个节奏型,更加适合表现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第三,通俗歌曲易于流传,因为它音域较窄,音区较低。第四,通俗歌曲的曲式简单,大众化,大都采用一段体、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
(3)通俗歌曲演唱方法语音化。通俗歌曲是一种大众参与性很强的艺术,它的歌词通俗,表现手法朴实,决定了语音化的歌唱方法。(4)通俗歌曲表演形式的时代化。通俗歌手的演唱台风较为自然、随意,带有即兴表演的性质,拉近了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包装的时代化,歌手打扮的比较前卫,舞台灯光、音响、电声乐队的广泛运用充分体现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了生活的节奏和时代的脉搏。其他通俗音乐也像通俗歌曲一样,简洁、朴实、贴近生活,反映平民生活状况,坦坦荡荡,容易与听众产生共鸣。总之,中国的通俗音乐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即商品生产过程中所反映出的使用价值。
2.3通俗音乐具有教育功能
通俗音乐的语言直接产生于浪漫主义音乐而后与浪漫主义分道扬镳,形成了自己的惯用手法——和声语言。中国的通俗音乐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具有审美性。通俗音乐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各方面多层次的精神需要,使人民群众在文艺艺术活动中有了更多的参与,选择和活动的机会。它敏锐的思维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简洁的通俗的手法传承了人类文明,如歌曲《血腥的法庭》,像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的蒙古歌曲,唱出了蒙古族特殊的音乐风格,给人以粗狂、豪爽、苍劲刚硬的美感。近年来举国传唱的《走进新时代》、《好日子》、《西部放歌》、《常回家看看》等因内容贴近群众,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规整,结构丰满,音域宽广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再如各种公益歌曲鼓励、教育广大人民的公共道德,为社会多做贡献;还有公益活动,如同一首歌,走进群众生活,宣传了中国的政治、方针、政策及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变化,反映了人民的心态,具有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通俗音乐具有商品和精神产品的双重性,所以通俗音乐也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一些不健康、不成熟的作品影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青少年学生对通俗流行歌手的崇拜和追随影响了青少年接受中国传统和世界经典文化,所以音乐工作者一方面要创作出精品,在商品价值与社会价值相抗争时,要注意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音乐工作者要挑选有用之材、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观。
3中国通俗音乐已经商品化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中国步入一个新的商品社会阶段,中国音乐商品化发展模式,特别是中国通俗音乐商品化发展模式也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中国的通俗音乐走上了商品化的道路,主要表现在:
3.1媒体型音乐商品化
(1)视广告音乐。经济越发达,广告越兴旺。在企业宣传中,一部制作精良的广告宣传是全方位演绎企业形象的方式,广告音乐在电视广告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传媒条件下的广告音乐是一种高投入、高效益的音乐商品,通俗音乐在广告中的运用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可以将整个信息编成歌,如力波啤酒的广告——喜欢上海的理由,主题音乐不仅朗朗上口,歌词通俗易懂,而且用整首歌表现了上海二十年巨大而惊人的变化,最后画龙点睛,在众多喜欢上海的理由中有一条特别醒目——上海酿造的力波啤酒。二是原创歌曲,如可口可乐的广告音乐——我想叫这世界一起唱,这种也成了流行歌曲,保护知识产权的呼声不断高涨,越来越多的原创音乐运用到电视广告中,滥用或盗用他人的音乐创作电视广告的现象逐渐减少。音乐在电视广告中被广泛运用,在令广告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为自己渲染上浓浓的商业气息,广告音乐已成为社会音乐商品化的主要形式。
(2)影视音乐。无声的电影到有声电影展现在观众面前,电影音乐也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电影艺术家和作曲家从实践中认识到为电影配乐的实质是为电影的节奏在作注释,其中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和作曲家,通俗音乐也在其中迅速发展。如铁达尼号主题曲《我心永恒》以及《人猿泰山》、《星球大战》、《狮子王》等电影音乐深入人心,中国电影《卧虎藏龙》中的乐曲曾获奥斯卡奖项,在格兰美奖项的评选中也榜上有名。音乐为电影带来如此之大的影响和效应,出版商当然不会放弃牟利的好机会,影视原声音乐出版的大量发行,令影视音乐也成为了社会音乐商品化的一种形式。
(3)数字音乐。网络时代比想像中来得还快,信息的大量产生和转移,使数字音乐的流通成为可能。数字音乐有MP3音乐、rm音乐、手机音乐等,他们的出现加快了通俗音乐的商品化进程,在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数字音乐的出现是必然的,商品化是它的本质特征。
3.2唱片音乐商品化
世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使音乐录音与商品化成为可能。商业录音也开始成为音乐世界开展及维持艺术家生命延续的保证,唱片商品销售使唱片制造介入到音乐创作、演奏者和听众之间。音乐创作、演奏向唱片制造商出卖音乐商品,唱片制造商用录半日模板加工制作,并复制成数以万计的单张唱片投放到市场销售,唱片商从中赢得高额利润,音乐制作、演奏者获得相应报酬。在“售”与“购”之间的介入者还包括唱片公司、演出公司和经纪人等等行为都表现出音乐商品化了。
4中国通俗音乐商品化的两面性
音乐商品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的通俗音乐的发展是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所以它必将走向商品化的道路。它为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通俗音乐走上商品化的道路,同其他商品一样明确目标,着力服务于某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因此,通俗音乐商品化在某种程度上为通俗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正面、有力的作用。
商品化了的通俗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商业属性的精神产品,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如果单一地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起来实行经济商品结合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即被异化。歌手、乐手、创作者将看到真正美好的自己,他们看到的是金钱,即使他们仍在唱着、奏着、写着,这样造成创作的表演的狂喜被渐渐遗忘,自我定位日渐模糊,只剩下猥琐的“计较理性”、“计算理性”,音乐变成只是商品,而非质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