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体育欣赏论文范文

体育欣赏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育欣赏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体育欣赏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信贷

    银行是经营资金融通业务的中介,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核心业务。而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00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塞、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信息经济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1970年阿克尔洛夫发表了《次品市场》,他认为在二手车市场上,买卖双方重复博弈的结果使二手车成交量很小,其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称。1973年斯宾塞在其论文《劳动市场信号》中对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进行了深层分析。1976、1981年斯蒂格利茨相继发表文章,分析了保险市场和信贷市场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将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1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的一方对另一方缺乏信息,进而影响其做出正确决策,导致交易效率降低的现象。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分为事前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事后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两种情况。逆向选择是交易事前的信息不对称。阿克尔洛夫在分析二手车市场认为,在二手车市场上有好车也有坏车,买主很难分辨出来。所以买主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二手车的平均价格。好车的卖主索要的价格高于市场的平均价,坏车的卖主很愿意以平均价出售。从而导致好车退出市场,只剩下坏车。金融市场上同样也存在这种事前的逆向选择,最终的结果也是好的借款人退出市场,市场上留下的是质量差的借款人。道德风险是交易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在金融交易发生之后,借款人可能用贷款人的资金从事风险更高的业务,以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企业用信贷资金从事高风险的投资。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于我国商业银行中,使得银行交易效率降低,金融风险增大。

    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关系的信息不对称

    2.1 惜贷现象

    由于借款人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缺乏对借款人真实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了解。借款人对自己的信用水平、偿债能力、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非常了解。银行提供的贷款利率是社会风险度的平均值。这样就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风险低的借款人觉得利率太高不愿意贷款,风险高的借款人却积极地寻求贷款。贷款银行单凭借款人的财务资料很难判断谁是风险低的借款人,谁是风险高的借款人,而且有些风险高的借款人为了取得贷款,向贷款银行隐瞒真实情况,更有甚者提供虚假信息,提供给银行的是虚假的财务报表。当银行难以正确判断时,就会拒绝借款人的请求。商业银行和借款人之间重复博弈的结果导致产生“惜贷”和“慎贷”现象。

    2.1 不良贷款问题

    在做出贷款决策时,银行最关心的是借款归还问题。然而银行对借款人的情况了解始终是有限的,在贷款发放之后,一些不良借款者欠贷、赖贷、逃贷,难以归还贷款,这就会产生不良贷款,银行同时会遭受经济损失。2003年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2.44 万亿元,不良贷款的比例为17.8%。1999年国家投资组建了信达、长城、东方、华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是专门剥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当时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剥离了1.4万亿元不良资产,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不良贷款率还是很高。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仍然处于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对不良贷款的控制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和强制措施,所以金融资源的配置处于无效率状态。信息不对称也是不良贷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存款客户盲目选择银行

    存款客户和银行之间也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银行作为债务人对自己的信用水平和财务状况的了解显然超过存款客户(债权人),这种状况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存款客户有可能误选一家信用水平低的银行,或者银行有可能用客户的资金从事高风险业务,那么存款客户就处于不利的位置。尤其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信用评级制度,银行也没有定期向客户公布自己的财务信息,存款客户更加难以判别金融机构的质量,在选择银行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无法判断时,利率就成为存款客户选择商业银行的标准。信用水平较差的银行自然会以高息揽存,然后银行用高息揽存的资金从事高风险的业务以获得高额利润。一方面,如果银行的业务出现问题,存款客户就会遭受损失;另一方面,如果客户对银行缺少信心,客户就会抽回资金,银行有可能出现“挤兑”现象。这样对双方都不利。

    2.4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的真正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发展前景难以预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从我国的银行业结构来看,我国的银行业过于集中,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金融资产过于集中于大银行。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无法预测,向其提供的贷款也就很少。企业有大量的融资需求,但是无法得到满足,而银行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却不敢贷出去。一方面是企业贷不到款,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银行找不到合适的客户,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社会的资源无法实现最优配置,这同时也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上存在问题。这些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企业融资困难,同时也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

    3 解决信贷关系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探讨

    3.1 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放松贷款利率管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利率管制是相当严格的,这使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资金的资源配置效率无法得到优化,货币政策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得发挥。利率市场化使金融机构可以依据自身的资金供求、头寸、盈利及风险等因素自行控制的利率,使资金的供需状况得到真实的反映。从贷款方面看,利率市场化后,让利率反映贷款项目的风险度,对风险进行合理量化。在受理每笔贷款申请时,银行对借款人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对于风险越大的、资信程度较低的客户,收取高贷款利率,这样可以补偿较高风险带来的损失。对于风险小的、资信程度较好的客户,收取低的优惠贷款利率,有利于吸引高质量、低风险的客户群。所以加快利率市场化对于解决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3.2 建立信用评级体系,使信用担保市场化

    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机构从事企业的资信评定工作,它以独立、客观和公正为原则,按照经济标准、法律标准和道德标准对企业的历史、现状与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所提供的分析报告和评定结果可以反映一个企业值得信赖的程度。信用评级可以对借款人未来债务清偿能力和信赖程度进行评判。我们不仅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进行评级,而且对借款人的信用也进行评级。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进行评级可以避免存款客户盲目选择银行,使存款客户在存款之前就对银行的资信、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管理水平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做出选择。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使银行能够得到充足的有关借款人的公开信息,辨别客户的优良,做出正确的贷款决策。信用担保市场化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运转的效率。

第2篇

企业信誉是企业立足之根本,因此加强企业信誉,构建企业管理体系就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使企业行为更加规范,企业欺诈减少,企业销售等更加正规,从而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提高了企业的销售业绩,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立足。其次,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商业道德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必须遵循的轨迹。也是促进市场经济稳定,维持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然而现代市场经济混乱已经成为现实,市场经济犯罪行为较多,因此企业急需从自身出发,构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维持市场经济稳定。具体要求企业应做到规范化管理,彻底消除市场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提高企业的诚信度,减少企业经济犯罪行为。第三,只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使企业自身竞争力得到提高。诚信、公平始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其生存的根本保障。因此只有在构建诚信体系的前提下,企业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产品生产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获得价格优势,并且通过与客户的接触获得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构建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途径

(一)加强管理人员对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人员作为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者和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其必须加强对企业信用度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企业信誉,使企业能够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稳定发展。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风险管理是其核心,但对于复杂的风险管理来说,由于涉及专业和众多因素,因此仅靠一个部门无法实现完善管理。并需将企业业务和管理融入到各个部门之中,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应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并出台相关准则和奖惩制度约束部门行为,提高各个部门的管理效率,从而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工商管理人员应加大风险管理的投入,建立全方位的工商部门职员之间的协作模式,并且增加企业信誉构建方面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大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服从管理,提升其思想高度,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模式,这是构建工商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职员之间共同努力。

(二)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信息的更新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其效益。风险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高超的技能和管理能力,因此,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在企业内部独立存在,而不是依附或从属于其他部门,并且部门及部门人员的职的调查、分析以及执行。确保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掌控,对待企业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预防政策,如针对企业销售业绩低下问题应全面排查企业人员的诚信问题,针对现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从而使销售人员与财务人员及其他人员之间建立和谐互助的关系,提高工商管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由于工商企业自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有助于企业人员建立共同的目标。当然也要求管理人员不断的通过学习或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并重视个人信誉的重要性。

(三)推行资信管理制度推行资信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是企业信用管理系建立中的关键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客户资料的收集是重点,只有企业了解客户具体信息,才能以客户为基础推行自信管理制度,构建完整的客户资料管理库,并不断开发新的客户,对客户信用进行调查。也就是说,自信管理制度的推行其主要目的就是获得即时的客户信息,企业可利用合法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对企业客户进行调查,了解客户的真实信息。通过建立工商企业的内部授信制度,考察合作客户的赊销条件。正确了解客户的信用额度,并以此作为向客户发放贷款的依据,降低工商企业运营风险。企业可对客户近期及以往的交易记录进行调查,建立专门的审查部门对客户进行追踪调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

(四)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用等级评价客户是企业服务的目标,也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来说,其首要目标就是获得客户满意度。要实现这一点,企业应建立客户档案,并对其档案进行分类管理。认真分析客户的品质,信用度以及还款能力等方面内容,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一般,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用等级评价应建立在分析客户需求和整理客户基本信息基础上。客户信用分析可按月或按季度进行,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做出合理的评价。

三、总结

第3篇

油画起源于西方,是西方画的重要画种,具有非常高的表现力,极大推动了世界绘画的发展。油画使用油质材料,它也因此而得名,一般在布、厚纸板或者是木板上进行创作。油画具有非常丰富的色彩、强烈的空间感和质感、层次等,描述的事物十分真实生动,将事物的质感发挥的淋漓尽致,艺术表现力极强。另外由于油画颜料容易修改,作家可以尽情的进行艺术创作。比如世界著名油画作品《蒙娜丽莎》,它成功地塑造了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属于城市有产阶级的一位妇女形象。画中的蒙娜丽莎具有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露出一种欢愉。尤其是她微微上翘的嘴角,使蒙娜丽莎的笑容看起来十分平静,但却又给人想象,意味深长,将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中有教养妇女的矜持表达的十分美好。

2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油画欣赏教学中优势分析

2.1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油画欣赏教学的内容

由于油画欣赏教学的课时有限,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讲解油画欣赏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师会在课前做好油画欣赏的PPT课件,可以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油画欣赏作品,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比如在PPT课件中,可以将一些优秀的代表作品配上文字说明和作品图解分析等,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系统地、反复地欣赏这些代表作品。这样,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就能欣赏几十幅作品,大大提高油画欣赏课的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交流和欣赏、感受作品的美。

2.2多媒体教学能有效营造美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时,教材中的油画作品受到印刷质量和尺寸问题的影响,欣赏的视觉效果很差,而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示作品的数字化图像,画面十分逼真,对画作的局部还可以放大欣赏,极大地满足了教学的需求。比如,欣赏油画作品《阿尔诺非尼夫妇像》时,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局部放大就能观赏到画面墙上的小圆镜里精细描绘的画外景物,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作者的画风受到了传统细密画的影响。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一定离不开PPT课件的设计,而设计PPT课件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选择课件模版和设计版面的过程中,都能展现出油画教学老师的专业素质。在PPT课件中加入大量的油画欣赏技巧信息和一些优秀的油画作品,让学生受到作品的熏陶和感染,从而达到油画欣赏教育的目的。

2.3多媒体技术可以满足油画欣赏教学对图像的需求

油画欣赏教学中需要高质量的油画图像,并能所以对其进行编辑处理,这样才可以和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并且提供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多样的油画作品和丰富的创作资料,而且相应的图像处理软件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欣赏作品的机会,完全达到了油画欣赏教学中对图像的要求。第一,通过Photoshop等软件,可以随意分离、组合或者是随意勾画油画中的物象,变换不同的色调,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分析作品的构图及色调特点等,全面认识作品的形式语言法则。第二,由于这些图像处理软件功能给长强大,还可以为师生提供创造机会。比如,通过过滤器等工具对作品进行处理,可以使作品呈现出油画、浮雕、马赛克等多种视觉效果,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感受到从客观自然物象至油画作品的提升过程,感受到油画独有的语言特色。第三,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对画作中的图像进行处理,能使抽象概念更加直观化,降低油画欣赏的难度。由于在学习油画初期,学生的欣赏水平有限,一般只理解写实油画,抽象油画和现代派油画很难被理解。教师只需要调出一幅秋景画作,采用Photoshop软件对其进行“马赛克效果”处理,风景照片就会改变色系,变成红色、褐色等系列色系,显示出抽象的效果。图像经过处理之后,学生仍然能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则对对再现、抽象等艺术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4多媒体技术提高视听综合的效应,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油画情境

多媒体技术除了呈现视觉图像的优势外,它还将声音、音乐融入到油画欣赏中来,使油画作品与音乐、影像资料、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发挥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欣赏中的综合效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配上一些情景音乐,教师在一旁进行讲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学生美的情绪反映,创设声像同步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听觉、视觉都受到强烈的刺激,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例如展现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时,配合播放《国歌》,音乐意象与油画形象融为一体,学生马上在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中获得审美体验。

3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 对策

就目前而言,由于上市公司中的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因而对会计部门缺少应有的限制与监管,以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对整个公司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基于以上现象,本文先对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阐述,再进一步提出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上市公司主要的治理结构为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与经理层,整个上市公司便是通过各层结构之间的相互制衡与协调来得以运行。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普遍出现了“一股独大”的局面,因而弱化了其他股东成员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力度,与此同时,控股较多的股东不仅在股东大会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并且还可以凭此优势顺利进入到董事会当中。而董事会在结构上也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股权过于集中,与此同时,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和大股东之间的信息还存在不对称的现象,当其他的中小股东与控股的大股东出现利益上的冲突时,大股东往往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使自己的利益得以实现,因而需要编撰一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并对外进行披露,这样便牺牲了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中,有人兼任数职,不仅是公司高管,同时还是董事会的成员,这样就使得董事会原本的监管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是缺失,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会计信息在对外披露时的质量。

在上市公司中对会计人员录用还是由本公司来选聘,有公司的财务部门对其进行审核之后便可上岗,同时,会计人员各方面的福利也全由该公司掌握,因此,会计人员完全听命于公司的管理者,常常违背会计的准则,遵照公司领导的意见对账目进行随意修改与处理。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人员不仅不能发挥主要的监督作用,更成为会计信息造假的“帮凶”。

二、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对策

(一)健全上市公司现行的治理机制

为了使上市公司现行的治理机制得以完善,就必须对“一股独大”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健全治理结构的重要任务。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第一,有针对性的减少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以削弱其掌权的局面;第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保证一些中小股东能够在董事会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企业管理员兼任董事会成员的现象相当普遍,而证监会对却只对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人数提出了相关规定,对独立董事的责任与选聘等方面没有具体规定与说明,使得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目前状况下非常难以实施与展开,因此,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上,不能充分发挥出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为了保证独立董事的监管作用,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在录用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时,应规范选聘机制,以增强企业中、小股东成员在董事大会上所享有的话语权。

第二,在录用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时,应规范选人机制,务必要选择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以及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人,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董事会的监督作用。

第三,对独立董事的责任与权力进行规范,使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能够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发表出独立的意见。

(二)完善上市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

上市企业中现行的一些会计制度,极有可能导致使会计人员对上市企业产生依附心理。当企业中出现一些经济违法问题时,财务人员往往不能履行自身的监督职责。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对上市企业的财务部门务必要健全控制与监督,并对现行的会计管理制度加以完善。

(1)积极实施会计委派制度。政府会计的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向企业之间派遣会计的制度即为会计委派制度,被委派到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在工作调动、聘用与任免、工资晋升、职称评定以及奖金发放等方面都由政府负责,与上市公司分离,因此,也不受到企业负责人的限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人员工作上的独立性,这样便从根本上消除了会计人员对企业的依附,因而也不需要为其提供虚假的信息。

(2)对会计人员的队伍结构进行优化。会计人员在上岗之前,务必对其职业素质与道德素质加强考核,通过考核之后还应经过严格的培训,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岗。与此同时,还应增加适当的奖惩措施,对工作中认真负责、时刻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进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而对于一些在工作做不负责任、严重缺乏职业道德的人也决不能姑息,除了严厉的惩罚之外,还应吊销从业资格证书。

(三)完善上市公司会计队伍的自我建设

为了完善上市公司内会计队伍的建设应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首先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一些道德培训活动,让会计人员充分了解到诚信对整个企业生存以及个人职业进步的重要性。其次还应加强会计人员对专业知识与法规政策的学习,使其树立合理正确的职业观与道德观,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上市公司中出现的信息失真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科学有序的发展,更动摇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并牺牲了公司许多中小股东与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因此,社会各方面务必联手合作,一起为净化市场环境而努力,以保证我国经济建设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国斌,郝建辉,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对策[J].企业经济,2014.

[2]孙艳艳.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4.

第5篇

关键词:网络诚信;电子商务;商务伦理

一、网络诚信危机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

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2007年中国网商交易额突破1.3亿,网商数量已经超过3000多万,这个市场非常之大,发展非常之快。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据2009年6月的《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显示,有23.5%的企业和26.34%的个人认为电子商务最让人担心的是网络诚信问题,具体表现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以及网上提供的信息不可靠等,诚信问题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心理,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网络诚信危机问题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网络诚信危机的成因分析

假交易,合同诈骗,侵犯消费者权益,各种各样的网络诚信问题是非常突出的。网络交易为什么出现这种诚信上的危机呢?一是它的虚拟性,二是技术上的复杂性,三是电子商务的远程性,四是记录可更改性。

三、构建网络道德诚信空间,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在技术手段走在道德意识、法律观念之前时,电子商务就面临抉择:要么更改规范,要么就得限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很显然,进行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要比限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网络道德的建立就成为关系电子商务发展的最佳通道。

1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网络经济是信用经济,而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到了互联网时代,信用几乎是电子商务的灵魂。不道德行为在电子商务中的泛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规范信用的机制。在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信用体系很不完善,企业的信用评估、个人的资信状况都不甚了了。急需建立个人和企业完善的信用体系和规定信用查询制度,以实现在具体化、可靠性基础上所进行的“虚拟化”交易。

(1)设置相应的监管部门,加强信用制度的监督力度。如加强行业自律,为交易的弱势方提供信用担保;加强失信的惩罚力度,提高失信方的失信成本。

(2)早日设立信用认证机构,为交易双方提供信用认证。建立信用评估机构及标准,信用档案登记及管理机制,信用资料公开查核机制,信用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公安、法院、银行、工商、税务、海关等相关机关的信息互通机制,失信惩罚机制,社会开放查询等机制,从而为全社会提供信誉咨询服务,促进信用意识的形成。

2 借鉴发达国家相关法律的建设经验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环境,这是一个在制度层面上影响着电子商务在中国应用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已经颁布了《联邦电信法》、《伪造存取手段及计算机诈骗与滥用法》、《联邦计算机安全处罚条例》等,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30多个国家也都制订了有关计算机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法律管制与道德教化相辅相成才能实现网络的安全与文明,发达国家的管理机制对我国的计算机安全立法工作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而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还处于单行条例、法规的管理阶段,目前只有《电子签名法》和《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我们应该从法律角度进行信用制度的立法。制定个人、企业、政府信用制度管理办法,先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做试点,然后推广到全国,在全国建立信用网络管理体系。

3 加强商务伦理道德教育

商务伦理道德是维系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精神动力,是链接现代文明的纽带,是关乎改革进程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理念之一。

第6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薪酬管理 薪酬

    近年来某城市商业银行人才流失较重,究其原因是其薪酬管理制度不合理,难以留住人才。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银行间的竟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某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壮大,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其薪酬管理水平,以提升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吸引和留住人才。

    一、某城市商业银行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员工激励方式较单一

    目前,某城市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的一大缺陷就是过分倚重于物质奖励,忽视了精神奖励的作用。绝大多数人认为银行对员工的激励措施主要还是停留在发放年终奖金,激励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偏废。仅有物质激励,没有精神激励,还是达不到激励效果。尤其是在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以后,物质激励的边际效率是呈下降趋势的,为了达到相同的激励效果,就必需使用更多的物质资源。

    (二)对银行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激励不足

    近年来某城市商业银行流失的人才大部分是在40岁甚至是35岁以下的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许多银行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认为他们的发展机会小,前途渺茫。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薪酬不高,发展机会少。那些业务骨干和主要管理人员认为,他们为社会和银行创造的价值与银行给他们的薪酬相比是不对等的,没有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其次激励方式主要是发放年终奖金。发放年终奖金虽然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那些业务骨干和主要管理人员更需要的是能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希望得到社会和外界的承认。所以目前某城市商业银行的激励方式对主要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三)员工收人分配缺乏内部公平性

    某城市商业银行员工收人分配缺乏内部公平性。首先现有收人差别对不同类别岗位的员工区分不具体。现行的岗位等级工资收人分配制度,虽然拉开了不同级别之间员工的收人差距,但同一职务序列和同一工作年限时段的员工收人基本一样,不同职务不同岗位之间的工资收人差别较小,没有将岗位难易程度、员工贡献大小考虑进去,造成内部收人分配在新的平台上的“平均主义”,抹杀了个人人力资本及其价值的区别。其次,在员上考核上资收人部分,基本上都是以员工及其所在部门上一年度的业绩考核结果决定其本年度的考核工资。这种做法,很容易使员工追求短期效应,可能与银行长远发展要求背道而驰。例如,为了追求短期的“业绩”,有的员工不计成本拉存款;有的员工则在年终考核之前,临时凑存款,导致考核前后存款在各商业银行间穿梭流动和大搬家。

    (四)福利被忽视

    目前某城市商业银行的福利费用较大,但是发挥的激励功效却有限。主要福利且与工资总额挂钩的有:基本养老保险为工资总额的20%,住房公积金为工资总额的30%,基本医疗保险为工资总额的7%,工伤保险0.5%,失业保险2%,生育保险1%,工会经费2%,培训经费1.5%,职工福利费为工资总额的14%,此几项总计达到工资总额的78%。另外,银行还为员工提供补充养老保险、货币分房等福利。然而,银行和员工都低估了这部分高昂的福利费用;现有的福利计划没有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绩效进行设计,对于整个银行而言是统一的,因此对内缺乏公平性、激励性,对外缺乏竞争力。如:对于年轻的银行员工来讲,他们并不重视长期的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等。他们更需要的是眼前的现金激励。而银行却没有考虑到他们的需求。

   二、完善某城市商业银行薪酬管理的建议

    (一)不同类别的员工采用不同的薪酬激励方式

    对不同的员工要用不同的激励措施。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明,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之后,才能考虑高层次的需求。工资作为满足低层次需求的保障条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仍是个硬道理。对于职位较低、技能要求不是很高的一般业务操作人员,职业安全保障和工资是他们的第一需要,激励的重点就应放在合理的工资报酬和及时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例如与他们签订相对稳定的期限较长的用工合同,让他们对银行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他们对银行的组织承诺度。而管理和技术人员,他们属于银行需要稳住的人才,因为他们本身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本,较高的业务水平。他们的第一需要已经不再是生存和工作的稳定性。他们更注重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工作的环境、个人才能施展的空间、个人成就能否实现等。因而对这部分员工,银行要充分考虑到其发展成就和成长需要,将未来的长远激励和眼前的短期激励结合起来,采取以发展前景为基础的物质激励,在个体激励和群体激励中找到平杨点,建立一整套的尽可能照顾到其各个层次的多方面需要的激励机制。而不能停留于简单的加薪,虽然薪水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对工作的投入程度。

    (二)厚待银行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

    银行为了发展,在薪酬有限的情况下,要有重点地保留重点员工。例如某美国银行在遇到业绩下滑后,在年度工资调整上的思路是:80%的业绩是由20%的精英来完成的,少数业务员工决定了银行的发展。因此采取这样的策略:对高层员工采用高于市场平均值的增长率,对中层员工采取平均市场增长率,对一般员工则保持工资不变。银行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千的薪酬管理是一个甚为敏感的问题。他们在数量上只占到银行员工总数的很小一部分,但银行对他们的薪酬支付往往要占到银行薪酬总额的大部分。银行里的各种决策,包括薪酬决策,都是由管理层一手作出的,他们必须让员工相信自己没有以权谋私。因此给这部分高层员工制定出合适的薪酬很重要。除了设计合理的基本薪酬,还应注意各种奖金和福利政策的使用。一般来说,年终奖应是其基本薪酬的1.5-2.5倍。长期奖金在总报酬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其中土要是各种各样的股票选择权计划。此外,不能忽视福利和服务对业务骨于和主要管理人员的激励作用,他们的福利应比大多数其他员工要高。

第7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师生关系,平等,尊重

 

体育教育,一是要培养能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人,二是终身体育的问题,首要的任务是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代复合型人才。现代体育教学的功能,已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也不仅仅是增强体质,而是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可见,体育教师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而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其地位由权威者、传授者向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转化。组织教学更是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环节,让学生在一种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验,使其探索、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和提高。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的方式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呢?笔者认为建立好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一 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与现实的呼唤

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受到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的教

和学生学的模式一直存在,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想象、表达、思考和质疑的机会和条件,综合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发展。这已经落后于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的潮流,影响素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前进,科学文化的发展,社会文明的提高,学生的民主、平等、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要搞好体育教育工作,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因此,新型师生关系是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培养人才的前提。

二 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㈠ 创造一种平等、和谐和民主的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合理地、灵活地设计活动方案,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都体验到参与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指导学生如何掌握运动的方法、技巧,以及如何克服困难,调动其练习的积极性。这种氛围一方面使师生均可获得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来表达自我,展现个性;另一方面可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师生大胆、真实的暴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样可以稳定学生情绪,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当老师在课堂中组织教学时,学生产生一种期待,一种渴望,精神上感受到的是一种放松,这种无声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在表达和创造着一种氛围,提供让学生去表达自己所想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㈡ 营造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氛围

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不尊重、爱护学生,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许多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反馈:我喜欢和佩服的老师是尊重学生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培养自身积极的人生信念,敬业爱岗的精神和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应放下所谓的尊严,走到学生中去,走进学生的心里,融入于他们的活动,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当然,理解是相互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有学生积极配合。新型师生关系提倡师生互动,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反思,在老师的正面引导下学会换位思考,多想想“假如我是对方我会怎么做?”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学生。

三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措施

由于教师身份的特殊性以及知识阅历等原因,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任务重点落在教师身上。

㈠ 正确定位师生的角色关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则是一种多通道的授受、平等、互动关系。毕业论文,尊重。而教师的职业特点也使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多种角色特点,所以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观。过去流行一种说法: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感觉很有道理,可是仔细想想,其实不然。教学过程并不是把知识分成若干等份卖给学生,而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空空的容器,虽然说知识无极限,可中学生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他们是接受知识的人,再说,知识浩瀚如海,岂能车载斗量。

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有明确的教学意识,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平等的参与教学活动。毕业论文,尊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他们,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因;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新课程理念中有一句话:“教师要做学生的伴游,而不仅仅是导游”。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核心,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㈡ 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4

教师的教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应认真考虑怎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灌输式的教法,改变过于注重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的教学以教为中心,使教学这种“双向活动”变成“单向活动”。新型师生关系中强调的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表现为一种实质性的交往,强调的是师生双方共同交流,互相沟通,互相探索,互相补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努力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共同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同时,一个教师应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体育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中去,培养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品质,树立正确的理念和信念。毕业论文,尊重。

㈢ 教师要关爱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毕业论文,尊重。

现代心理学认为:明朗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毕业论文,尊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利用情感的力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驰骋、宽松自如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毕业论文,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必须做到:首先要信任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其次要热爱学生,特别是有“特殊原因”的学生要倾注全部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理解,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的尊敬。

㈣ 教师要做一个欣赏者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运动时,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教师若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你就会带着积极的情感面对他们,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关爱他们,他们自然会被你的关爱、你的热情、你的欣赏所感化,重新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实现一个真正的自我。我们应该知道,教师每一句赞赏的话,每一个薀含着热爱的动作,每一个欣赏的表情,都会是沟通情感的催化剂。曾经有一位老师在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说:她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即每一天必须与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起码有一次交流与接触,这种交流可以是严肃的谈话,也可以是目光的亲切对视和信任的点头,只要她走进教室,不管从那个学生跟前走过,都会给予信任的微笑或点头。她说这也不是什么施舍,也不算是什么物质上的奖励,但同学们却从她的关注中感到温暖和力量,在她的关注中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欣赏。她的潜台词是:我知道你是最好的!像这样的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抱有希望,她永远都会感到每个学生都是精美的艺术品,从而体验到积极的教育情感。

㈤ 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的教与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而在教学中,教师合理、激励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舞台。所以,在教学中评价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营造表扬激励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运动能力的大小,正确地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健康发展。

总之,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交融着师生的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我们要在教育改革思潮的引导下,努力探讨教育教学的新途径,为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浅谈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实践与研究王红霞

3、《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

第8篇

关键词:教学,兴趣,自我锻炼能力

 

普通高校的体育课教学均采用专项选修形式,学生自主选择有一定特长的项目进行学习。但问题在学校制定的专项内容是根据学校现有体育设施与条件而制定的,因此有许多学生并不能选到自己的专长项目进行学习,故,兴趣与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 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科技论文,教学。兴趣能激发人们积极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愉快地从事某方面的活动,使能力、智能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对兴趣的培养应努力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

1、树立“学必求精”的思想

任何体育项目对专项运动员来讲,树立不学则已,学必求精这并不难。但对普通大学生来讲这似乎很难,因为他们接触所学项目时间很短,有的学生更是只听说,但从未实践过。因此,教学课中技术技能的学习只能是整个教学的一部分,加强教学项目的理论学习就显得很重要,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例如在太极拳教学中,通过动作结构剖析太极拳对人体的作用,技术动作与攻防的关系等,这样学生就能在今后的教学中看到一些门道,而不是依葫芦划瓢地机诫模仿。这样树立不学则已,学必求精的思想就有了基础。

2、“跃跃欲试”的调动

要想使学生对每次体育课都表现出“想学”的欲望,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力求使语言严谨精炼,态度和蔼端庄,示范准确轻松,优美连贯,使学生在知觉意向中产生钦佩的连锁反应,即欣赏、羡慕、向往、思维、实践。尤其是在动作的示范要给人一种美感享受,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趣,产生良性兴奋。认知派心理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兴输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适应时,人们的兴趣最大。因此,学习新动作时,难度不能太大,若超越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通过努力暂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则兴奋的大脑会增添抑制因素,出现贪多嚼不烂,学不进去,若难度太小,思维过程容易出现“空隙”,神经系统往往会出现惰性,思想就会不自主地“开小差”了。所以,教师选择的手段或编排的动作,即要有一定难度,又要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跨越的内容为原则。使之在“钦佩”、“向往”的意向中,经过思维而产生积极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兴趣。科技论文,教学。

3、“区别对待”的合理应用

青年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上常表现出两种不同状态:身体素质好,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对“新奇”的东西,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试一试,身体素质差,活动能力弱的学生,常表现出既想学,又害怕的消极情绪,怕“出洋相”,缺乏胆量和自信心。对前者,要防止蛮干合理安排,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体现阶段性和变异性,对后者,要分析产生困难或“畏惧”的原因,给予帮助。若由于身体素质的发展满足不了技术要求,应做到“素质先行”或布置课外作业,发展专项所需的素质,若由于过去学校场地器材条件差,或因受伤而引起恐惧心理,就要因人而异,贯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分解到完整,由保护帮助到独立完成等原则。例如,武术中的跳跃动作或是前扑动作时,首先由基础好得很学生在教师的保护下完成练习,接着,挑选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基础差的学生完成同样练习,当他经过努力完成了练习时,不仅显示出极大的喜悦,看到了自己的“实力”,增加了自信心,进而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同时也打消了其他学生的恐惧心理,解放了思想,产生“增力”情绪。

4、鼓励与表扬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要熟悉学生的特点,还要看到他们的微小进步,以便使其积极性持续稳定地发展。当基础差的学生学会一个新技术时,不仅内心表现出极大的喜悦,行动上还会显示出敢于继续参加实践的积极效果。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促使同学及时肯定自己的进步,进行自我反馈,自我强化,树立信心,培养与巩固兴趣。

二、自我煅炼能力的培养

自我煅炼能力是指成功地完成自我锻炼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为了发展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必须使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一旦掌握了知识、技能,就能促进其自我煅炼能力的发展。可见,自我哦锻炼能力是依知识、技能的掌握为转移,并且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具体有以下6点:

1、对所学的各种知识技术的目的意义、技术要求应简单扼要的说明,并使之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体验和加深,以便按照自己的情况选用适宜的练习方法和手段。科技论文,教学。科技论文,教学。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卫生常识,掌握自我评价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是坚持长期的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

3、对同一性质的能力,选用不同的手段、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反复培养。例如,为了掌握传球技术,可采用多种练习手段,其结果必然使同学在愉快、活跃的情绪中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从而掌握并提高传球技术。

4、在不同的场地器材条件下,因人、因地制宜地进行锻炼的能力。如在准备活动中教给同学单人操、双人操、行进操等。又如,介绍阴雨天或缺乏场地器材条件的室内、外练习方法,使之锻炼时不受天气及场地器材的干扰。

5、要求同学按课的内容相互带准备活动,并把它作为平时成绩。由于经过了学习、思维、实践的体验,使所学知识技能得以巩固提高。

6、了解主要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了解动作术语,学会看体育图片,提高欣赏比赛的能力。科技论文,教学。这不仅丰富了生活情趣,提高了体育修养,也是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坚持自我煅炼的需要。科技论文,教学。

三、小结

体育课的兴趣和自我煅炼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和同学的积极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教师不但要阐明各种活动的意义,教给学生必要得理论知识、运动卫生保健知识,而且要通过内部丰富、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同学在良性兴奋的活动中得到体验,在自我反馈、自我强化中,不断培养兴趣与自我煅炼能力。

四、参考文献

任德义体育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认识及辨证关系科技信息2006.10(B)

周海浪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科技信息2006.10(B)

第9篇

摘 要 拉丁舞是一项体育与艺术相融合的运动,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美是拉丁舞中的重要的体现,本文通过培养欣赏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审美能力的认识和发展是高校拉丁舞教学的目的,把握拉丁舞在高校教学中的欣赏和审美价值的培养规律。

关键词 欣赏 审美价值 拉丁舞教学

一、前言

拉丁舞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的,是由体育、舞蹈、音乐、服饰为一体的一项时尚体育运动项目,通过人体肢体来塑造人们的形体美、动作美、和艺术美。拉丁舞中体现着美感及舞伴间的互动和人们对它的审美需要,势必会将拉丁舞的地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从而成为一种时尚、高雅而受大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在高校拉丁舞的教学与训练中,加强美感的培养,充分挖掘拉丁舞中的美育资源,这样不仅能满足大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对婀娜多姿的美态的吸引和对线条美的追求,而且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观点。所以,拉丁舞的发展在高校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发展拉丁舞这门课程必须得加强教学方面。

二、欣赏在高校拉丁舞教学的应用

欣赏是拉丁舞在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在愉悦、欢快的音乐伴奏下、与舞伴尽情的舞蹈,有助于放松身心,从而形成与人际交往的意识,使个性和礼仪逐步得到改变,而且能对学生审美价值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为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在拉丁舞的教学过程中,欣赏是对学生的一种陶冶的方式,情感上的交流,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辨别事物的重要途径。

三、欣赏和审美价值在高校拉丁舞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激发大学生学习拉丁舞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一种情绪的表现,人们在认识某种事物上或是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反应,是学习某运动的动力,它可以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力量,也标志着对参与该项运动的积极性。强烈的动机是建立浓厚兴趣的基础之上的。体育运动的兴趣是长期在对体育运动实践中形成的,在对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及对体育运动的满足感,能否对此项运动产生重复运动的欲望等。

(二)提高审美意识,丰富对拉丁舞的理论知识

拉丁舞是一项“美”的体育运动,它通过人体的各种肢体语言,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形象。拉丁舞中体现的美感是人们对这项运动的认识,从人们的审美需要使其成为一种时尚、耀眼、高雅而受大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拉丁舞的教学中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要领,而且还要培养大学生对舞蹈的审美意识、教会大学生欣赏拉丁舞蕴含的美。在欣赏的同时,大学生会对拉丁舞的发展演变、各舞种的风格、音乐特点,运动员在参赛时的作风和礼仪,精神面貌,拉丁舞的竞赛规则的演变,裁判员的执法与作风等等都有所了解,进而丰富了大学生学习拉丁舞的知识面。

(三)丰富教学形式变化,辅助教学

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求将反复地讲解或播放相关的画面,甚至详细讲解到动作的每一个细节,反复地强调动作要领,使大学生在视觉上直接冲击,在大脑中对那个画面形成深刻的印象和记忆,也可进行分组练习进行欣赏,以便及时纠正错误的动作形成。

四、把欣赏和审美价值观渗透到教学中

(一)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欣赏审美主体性

对于欣赏者来讲,通过舞者优美动人的舞姿,欢快的音乐节奏,给人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审美主体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占主体地位,也是欣赏能力的提升和素质培养的主体地位。在拉丁舞的教学中虽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但它不能代替学生欣赏。以自己反复地练习来达到精神上和视觉上的提升。拉丁舞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拉丁舞,引导学生体会和欣赏其中蕴含的审美因素,培养创造美和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发展自己独特的美,养成良好的舞者风范。主要的方法表现在:(1)通过授课中表现动作美、形体美、表现美,启发学生对美的追求。(2)教师应以规范、得体的着装进行授课,让学生直接从视觉上获得美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审美与欣赏的能力。(3)在授课中加强舞者规范的礼仪动作训练。(4)将课堂上的行为规范融入到生活中。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

拉丁舞中讲究动作造型美、其动作要求美观、健身、朝气蓬勃,其舞伴间的眼神交流和与动作的配合是一致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对表现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美、欣赏美,感受拉丁舞动作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评价和鉴赏性。发展学生心灵的健康美,行为的健康美、配合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不断的提高审美价值观的提高。

五、结论

拉丁舞中蕴含着诸多审美价值,拉丁舞集形体美、音乐美、服饰美、妆容美、礼仪美于一体的体育运动,突出了对身体美的塑造,培养欣赏和审美能力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审美能力的发展得充分的认识到拉丁舞教学的目的,把握拉丁舞审美能力的培养规律。有助于提高艺术欣赏和对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形体塑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评价美的意识和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丽萍,黄帝全.高校体育舞蹈的价值观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13.

[2] 姚莉.论体育舞蹈教学对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培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6):41-42.

[3] 朱玲珍.论健美操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2).

第10篇

[关键词] 中职体育 主题教学 课程载体 学习评价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发展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但若干年的体育教学并没有完全实现这一基本目标。以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存在教材重复过多,教材容量太大,教材内容对技术要求过高等弊端,使体育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教材内容的选择给出了一定的自利。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目标突出了健康第一的原则,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的传授,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而是学会健体,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建立必要的运动技能储备,并具备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

1“大单元”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大单元教学模式是指遵循技能形成规律,在一段连续的时段中对学生进行进行某一专题性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身体练习,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完整性,也利于技能的形成。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课程载体的开发,把其他有关心理、保健、体育欣赏等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拓展体育的教学时空,丰富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自我效能感,努力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后文简称《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3.1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3.2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内容和方法

3.2.1课堂主题教学

教师面向全体一年级的中职学生,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或项目作为教学主题;再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把一个学期的总教学时数划分为两至三个单元,其中的主单元要占总教学时数的50%~60%,且是以一个教学主题为内容。

3.2.2《体育与健康报》的编发

《体育与健康报》是针对《标准》中的隐性目标而开发的课堂外的课程载体,也是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时空的拓展。通过对《标准》的研究,将隐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见表1)每个子目标就是某一期《体育与健康报》的主题,围绕主题,利用网络和其他媒体相关资料进行排版、印制和发行。

我校根据《标准》要求于2008年9月对一年级的实验班级编发了《体育与健康报》,深受学生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2.3学习评价模式的反馈与激励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科学全面,即要有绝对性评价又要有相对性评价;即要有终结性评价又要有过程性评价。根据《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我们构建了一种新的学生学习评价模式,它是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通过《体育与健康自评互评表》表现出来的。在这种评价模式中,采用层次评价法,体育委员评价组长,组长评价同学,同学评价体育委员。每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每位学生在期初根据自己的原有水平进行新学期的目标设置,期末根据自己设置的目标和教师提供的反馈数据进行自评与互评,教师则根据自评互评表和学生的成绩档案表给学生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这份评价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认识和发掘自己的潜能。

3.2.4体育展示单元的促进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学生课外参与运动的过程是对课堂主题教学的延续,也是对课堂主题教学效果的检验。那如何为大多数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时空呢?结合课堂教学的主题,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组织课外活动、校运会、校际间友谊赛、冬锻比赛等构建校园内的体育展示平台,再根据各种赛事的特点利用班会或集中时间段,让学生得到充足的展示。这种展示包括运动才能的展示和组织能力的展示,使有兴趣、有特长的同学找到了展示自我青春朝气的舞台。为体育节而专门组织的学生裁判培训班和《体育与健康报体育节专版》,使一批有兴趣、运动能力欠佳或无特长的同学也找到了展现能力的机会――布置场地、做裁判,并为日后课余时间的同学比赛培养了一批组织小能手,让学生“所学就能所用,所用就有所乐”。结合体育节而编发的《信息学校体育与健康报》,又使更多的同学了解了这些比赛项目的特点与魅力,并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体育比赛,最重要的是体育节为学校创造了一种体育氛围,通过体育节的连续举办必然会创造和积累校园体育文化。

4 结论与思考

4.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最明显的是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在论文评比和指导学生比赛中都有获奖。2008年指导学生参加湖州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获得了团体一等奖;所撰写的论文《关于中职体育课实行选修学分制的研究》在职业教育研究上发表;《健美操训练对中职女生自信心培养的探究》在2008年度湖州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4.2学生以往害怕体育课,甚至厌恶。而现在厌学情绪没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运动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难看出,“大单元”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4.3体育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有传统性的,有充满现代气息的,有休闲健身的,有挑战极限的。体育教师在大学里所学的内容只是体育活动中极其有限的一小部分,根本无法满足开放环境中的学生需求,这一切都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但体育教师的培训模式、内容与中职的教学要求存在脱钩现象,这就导致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4.4.众所周知,中职学校专业课是放在首要位置的,而对基础课的设置是相对次要的。作为教师,也在这种氛围和体制中失去了应有的压力,对学生要求不高,教师也降低标准,因此平时也就很少去钻研业务,很少去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使大单元教学的延时教学效果得不到体现。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讨[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1.

[2]吴庆麟、胡谊.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2

第11篇

【关键词】唐山市; 高中生;体育课教学

高中阶段是很多学生经历成年的阶段,是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增长至稳定状态,此阶段学校的体育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要。所以体育课教学无论从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手段、教学的方法还是从教学评价等方面都需要严格要求,并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本文从唐山市高中体育课现状的角度出发,对唐山市部分高中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学生学习态度、教师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不同学校之间开设体育课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唐山市高中体育课程更好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1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唐山市的三所高中(唐山市第十六高中,唐山市宏文高中,唐山市开滦二中)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中的期刊数据库和学位论文数据库,下载有关于高中体育课开展情况的相关文献,将获得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为论文撰写提供参考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针对唐山市普通高中的教师、学生设计与体育课开设情况相关的调查问卷,并进行发放和回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各种数据。其高中生问卷120份,教师60份;学生问卷回收111份,有效102份,回收率为92.5%,有效率为91.8%。教师问卷回收56份,有效50份,回收率93.3%,有效率为90%。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唐山市三所高中教学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2.1.1三所高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情况分析

教学目标的制定情况中,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使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以及战术特点、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能够欣赏体育比赛等教学目的都有制定,说明接受调查的三所高中教学目标制定良好。

2.1.2 三所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体育教学中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了体育不同类的项目的基本知识,不同类别项目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法、技术理论和战术理论。对于体育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战术理论知识要求有要求的学校较少,各有1所学校进行了要求。

三所高中对于常见的运动项目均开展了篮球、排球、田径的技术教学;对于足球、乒乓球、体操等课程的技术教学有部分高中没有开展,原因是缺乏此专业的教师。目前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体育教师的情况是:一名体育教师能够精通的运动项目目前只有1~2项,加之高中体育教师的编制较小,所以出现了上述的结果。

2.1.3三所高中体育课教学方法分析

讲解法、示范法、游戏法、比赛法和重复练习法是体育课的教学方法。讲解法和示范法是针对新的技术动作的学习,而游戏法比赛法及重复练习法主要用于学习过的动作的练习和提高。游戏法充分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提高技能水平。游戏法在该地区的使用并不普遍,其原因是这种方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针对性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2.1.4古冶区三所高中体育课教学效果分析

如上表所示,学生中认为技能提高较多的有25人,提高了一些的有57人,两项相加超过了总人数的80%,说明多数的学生体育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多数教师对于现行体育课教学是否需要改变持不确定的态度,说明不同的教师对于该地区高中体育课的开展持有不同的态度,可能是教师对于体育的认识以及要求不同造成的。

2.2三所高中学生学习基本情况

在对该地区三所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一般,表示喜欢体育课的学生数量排在第二位。说明该地区高中生对于体育课具有一定的喜好程度。对比体育课表示厌烦的人数较少,说明从学生本身对体育课的兴趣出发,着重培养学生对运动项目兴趣的培养,是一条较好的路径。

3 结论

3.1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唐山市三所高中设定的较为全面,符合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

3.2在技能教学方面,唐山市体育课教学中对于羽毛球技术教学缺失,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议该地区进行羽毛球场馆的建设,并开展该项目的技能教学。

3.3在该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中均表示对于目前的体育教学需要作出改变,说明该地区的体育课教学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4建议

4.1建议体育课教师通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学识,多设计与讲述内容相关的游戏。通过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兴趣。

4.2建议教师在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基础薄弱和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关注,尽量使用一些针对性的方法帮助这两类学生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光伟.吉林省重点高中体育课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年硕士论文,2006,(3):12~15

[2] 谭华,刘晋.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探索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 63~65

[3]杨建运.高中段体育选项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5,(2):115~117

[4] 崔劲东.对高中体育课教学的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61~66

[5] 陈敏.农村高中开展选项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21~25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篮球规则;调查;大学生

引言

篮球运动在我国是一个极为普及且深受广大大学生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作为篮球运动技术发展的指导性法规——篮球竞赛规则,可为组织、裁判篮球比赛提供客观统一的依据;更是开展及参与欣赏篮球运动竞赛的重要条件,所以对篮球规则的了解和熟知在扩大大学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热爱和积极参与篮球运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在目前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热衷于篮球运动但对于篮球规则知识的学习相对滞后;由于学生对篮球规则的不甚了解,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在校际学校篮球比赛中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普及和校园秩序的正常维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校的普修篮球课200名爱好篮球运动的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0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4.74%。

1.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论文,收集整理并吸收有关国内学生篮球规则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的文献资料。

1.2.3 数理统计

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所收回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关于我校学生获取篮球规则知识的渠道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目前我校学生篮球规则知识的来源广泛。但体育课仍然是学生尤其是女生了解、学习篮球规则知识的主要途径,61.18%的女生主要通过体育课堂获取相关知识;另外,有23.53%的女生通过大众传媒的各种方式获取篮球规则的相关知识,而女生通过课外培训获取相关知识的比例仅为2.3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长及女生本人对篮球运动的认识程度还较低。我校学男生对篮球规则知识的获取主要得益于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所选比例为68.42%,位居第一;远超过体育课教师对篮球规则知识的传授,我校学男生通过体育课获取篮球规则知识的比例为18.95%;而男生接受课外培训的学生为数不多,比例仅为8.42%。对教师在课上讲解规则情况的调查显示,有8.33%的学生认为篮球教师经常讲解篮球规则知识,有77.78%的学生认为篮球教师只是偶尔讲讲篮球规则知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篮球教师在篮球规则知识的讲授方面还远远不够,应引起篮球教师的高度重视。

分析认为,由于过去新闻媒体的落后,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也只是在学技术的同时较为零散地了解一些体育规则知识和概念。随现今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和国际性重比赛的日益增多,观赏高水平赛事已经成为学生们的生活内容和体育素质的表现方式。而目前我们的体育教学在学生获取相应的体育知识的实效性方面已经受到以大大众传媒(电视、网络、报纸等)的冲击;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观赏能力,让他们终身受益?这也对我们目前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我校学生对篮球规则知识掌握及状况

我校学生掌握篮球规则知识的情况不容乐观;男生有比例为29.48%的同学对篮球规则知识相当精通,有39.22%的学生了解一小部分规则知识,但仍有31.58%的学生对篮球规则知识完全不了解;调查显示我校学女生对篮球规则知识精通的人竟为0人,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仅有7.06%的女生对规则知识了解大部分,然而仍有48.24%的女生对规则知识完全不了解,可见抚顺市大部分学学生对规则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多数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男生掌握程度稍好于女生。

分析认为,虽然目前学学生获得篮球规则知识的途径较多,但是这些途径在篮球规则的解释上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同时,学生对于篮球规则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有着较高关联。目前,体育新课程把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实践证明,由于规则知识的缺乏,反过来也阻碍和影响了学生参与、欣赏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另外,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对于篮球规则知识的了解程度要远低于高年级学生;我们认为除以上原因之外,也与学生在初中时的体育教师自身掌握的篮球规则知识相对缺乏,有些教师脱离实际地理解、解释规则有一定关联。

2.3 我校学生对篮球规则知识求知态度

我校学男生中有26.32%的同学非常想了解篮球规则知识;有61.05%的学生持“一般”态度,所选比例位居第一;有12.63%的男生不想了解篮球规则相关知识,对篮球运动不感兴趣,求知欲低,持无所谓的态度;我校学女生有17.65%的学生非常想了解篮球规则知识,有42.35%的女生想了解篮球规则知识,但女生持无所谓态度的比例为40%,所选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男女生对于规则知识的学习持积极态度的分别占26.32%和17.65%,我校学男生对篮球知识的求知欲要比女生强。

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较高,大部分学生过于偏重篮球运动的娱乐成分,虽然客观上存在着学学生对规则知识的求知欲相对篮球技术要低的现象。但是,绝大部分的学学生篮球规则知识求知态度还是积极的,部分学生认为篮球则知识的要求和难度较其他运动规则相对高,学习起来有困难。同时学生们认为在自己想学习篮球规则知识的时候,苦于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对于规则的解释。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体育课仍然是学生尤其是女生了解、学习篮球规则知识的主要途径,男生对篮球规则知识的获取主要得益于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

3.1.2 我校学生掌握篮球规则知识的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同学只了解一小部分或完全不了解,可见抚顺市大部分学学生对规则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多数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男生掌握程度稍好于女生。

3.1.3 虽然客观上存在着学学生对规则知识的求知欲相对篮球技术要低的现象。但是,绝大部分的学学生篮球规则知识求知态度是还是积极的

3.2 建议

3.2.1 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第13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体育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是人的文明化,即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体育文化就是指人们在从事体育、鉴赏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广义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所有的高校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则指高校师生员工们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

从社会学角度审视,体育文化的存在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需求,体育己从单纯的肌肉活动及与文化隔离的状态下解脱出来,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能观赏又能参与,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处,生成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它是整个体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整个教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体育文化存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民族性和人们需求的多样选择性。即体育文化并不具有统一的模式而是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以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不同需要而存在的。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一方面,素质教育具有阶段性和思想性,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使被教育者形成它所期望的规范性的意识品质等,其目标和发展过程是可控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无意识的、内隐的,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即是主体又是客体,主动与被动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或载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它是以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环境为依托的一种审美文化,是通过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等活动来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文体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最容易接受的形式,满足大学生求新知,求技能,喜交际,善表现的心理需求,同时大学生由于人格上的不成熟而导致许多认识误差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纠正和指导。

1.要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体育文化有着很强的渗透力,能够通过竞赛的形式发挥集体的凝聚力。健全领导机构是保障各项工作畅通的前提,因此,应该有以学校领导领衔的宣传部、团委、学生处、体育系(部)为主导,各院系为基础的领导机构。这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交融工作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学生会和体育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倡导者,具体工作的实施者。整个机构工作流程要符合学生的利益,要围绕学生群体进行。提高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意识。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从换位思考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工作,才能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2.要重视体育课的延伸

21世纪各类学科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课内外的有机结合。科技论文,校园文化。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又是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参与程度,激发体育热情,增强运动能力,强化体育锻炼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学生各自喜爱的运动项目不同,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自己可以找到自我锻炼的方式和方法,来满足个性化发展。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使得不同人群都能够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乐趣,弥补了课内的不足,显示了体育课延伸的优越性。科技论文,校园文化。由于课外体育活动在锻炼时间、活动内容、锻炼的实效性上都超过了体育课的功能,因此,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要拓展,要引入社区、野外环境中,这样能够优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从而增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底蕴。

3.竞赛形式要有趣味性与多样性

通过体育文化节和非正规的体育趣味比赛等,把体育的情感与文化理性结合,通过以下这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演讲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征文竞赛、摄影比赛、最佳运动评比、作品赏析、图片资料展览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体育,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既达到了宣传体育文化的目的,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观摩体育比赛或观看录像,使学生了解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体育动作的优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通过网络、宣传画、板报、校广播站等媒体来介绍奥运知识、体育消息等,使学生理解并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了解我国的体育发展现状。

通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使整个校园充满活力,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逐渐得到提高,还能够使学生个性发展。由于体育具有其它学科难以具备的功能,课余体育的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娱乐性、挑战性,对学生个性发展有独特的促进作用。因此,通过有组织的系列活动,让学生生活得到充实,扩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密切学生与社会不同层次人群的接触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文化节是各院系展示自己才能的最佳表现时机。科技论文,校园文化。院系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通过院系承办或和体育系(部)联办各项体育竞赛活动,来提高共同参与的积极性,活跃校园文体生活。院系间相互的竞争可以推动校园体育文化上一个台阶,同时也提高了承办院系的知名度。

4.要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

学生体育社团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另一个组成部分。社团有着齐备的组织功能,各社团都能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学生干部管理队伍。科技论文,校园文化。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制定计划、自我完善规章制度,学校体育系(部)进行宏观调控。一般在每个社团机构内选派1—2名教师作技术指导,同时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要发挥社团的号召力,社团可以承担组织和竞赛工作,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常规体育竞赛给体育教师带来的繁重工作压力。通过体育社团活动可以转变学生的行为角色,学生可以在活动、竞赛中担任组织、服务、裁判等不同的角色,在角色转移中增加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才干有很好的作用。这不仅满足了学生各自的选择与爱好,并且还掌握了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组织活动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科技论文,校园文化。

5.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建设

各类学校的规模、办学条件、师生结构、学校所处区域的不同,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同思路。因此,因地制宜地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是关键。各学校有它的不同发展历史,要充分利用体育建筑、雕塑、场地的功能,它们本身就是一种体育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体育发展的知识、思想、智慧,它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观念、价值等。它们属于物质文化层面,本身就是一种体育文化,是体育意识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等。大学生们有着旺盛的精力,通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可以释放出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的空间,开辟好学生的活动场所。场馆设施的合理布局,以及符合人的心态的色调,都可以给予人们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结束语

校园体育文化是社会体育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体育文化的传播旨在大力弘扬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文精神。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人文氛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是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挖掘学生潜能、启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的广阔大地,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群体文化,也是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轨的助动力。师生通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团结协助、进取创新精神。科技论文,校园文化。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可谓是精神文化的大舞台。它可以营造出教育的氛围、能够增添学校的活力,使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志军.体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功能[J].体育师友,2004(2).

[2]刘铮,滕炜莹.论校园体育文化.体育文史[M],2005(4).

[3]陈永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第14篇

一、教材内容: 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七-九年级教科书第二章,这章节共3学时,本课是第1学时,这一章节内容与其它章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为运动参与是促进学生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同时它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故本课又是本章节学习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本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学情分析:

他们的生理特点是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抽象性强的知识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初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价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全面。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和直观性动画进行启发学生,通过小团队相互间的合作讨论、探究,使学生由易到难,从浅入深地握全课内容。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3、 情感目标: 根据实际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五、教学手段:引导、演示、启发、讲授法、讨论法、自我评价法等

六、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论文百事通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上一节体育课,首先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4分钟)插入视频图象。。。。。。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参与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讲授新课

1、首先让我们一起看下面的两个实验,边看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想一想?

(1)如果把小兔子、小鸽子从小关起来喂养而不让他们运动,他们长大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了?

(2)“运动剥夺”实验:将20—30岁的健康男子分成两组,要求第一组在实验期内(20天)一直躺着,不许起坐,站立;第2组也做同样的规定,不同的是允许该组每天躺着时可以在专门的器械上锻炼4次。

2、学生分组讨论(3---5分钟)并将讨论结果用笔写在纸条上展示给全班学生观看。。。。。。

3、在学生谈感想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简要的总结,实验表明:如果没有运动,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运动的少,生命力就脆弱。得出生命在于运动。

4、生命在于运动“life depends on sports”。(1)这句体育格言出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2)、我国先秦时期《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3)、古希腊人: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游戏)

5、今天我们虽然不能到户外沐浴阳光,我们同样可以体验到运动带给我们的愉悦!(体育欣赏——音乐背景下的体育图片欣赏)请大家边欣赏画面,小组讨论“体育锻炼究竟有什么好处?(讨论时间5分钟)

6、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得出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对此问题有精辟的见解(展示幻灯片) 既然体育运动有这么多好处,我们就应该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来,从小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锻炼重在参与,它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

7、学生自测体育参与意识并统计得分情况:。。。。。。,教师点评。。。。。。。

8、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创设一些实用的体育锻炼方法。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本次的要点部分;

2、师生在音乐的伴奏声(《健康快乐歌》)中边唱边做动作

3、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八、板书设计: ①“生命在于运动”;②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③体育锻炼重在参与;④了解自我的体育参与情况;⑤创设体育锻炼的方法。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体育舞蹈 价值 体育运动

价值是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的体现,价值的产生是由物质、文化自身固有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的多少,作用的大小,决定了人们需要的程度。“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日本、英国、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前来我国进行表演与教学。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组织了相应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学习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我国体育舞蹈在体育中的作用已被国家教委所重视,1987年国家教委为高师体育增设了体育舞蹈课,一些大学在体育课中也增加了体育舞蹈的内容。体育舞蹈在我国得到如此迅猛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其自身功能与价值所决定的。为了能使体育舞蹈在我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应首先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研究,以求得共识。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了几方面研究,旨为广泛宣传推广这一新兴体育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Www.133229.cOm

1 运动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体育学是研究人的身体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体育目的手段与方法的体育舞蹈,是体育文化系统中的新生事物,是体育研究的对象。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繁重的劳动量将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多,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自我需要的高级精神享受和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体育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通过在娱乐中运动,达到更好地完善自身, 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兴起与蓬勃发展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现体育目的,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

体育舞蹈的形式有个体练习,但更多的是群体练习,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参加者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

运动学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是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把运动知识化、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实现体育的目的。体育舞蹈遵循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容,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体育舞蹈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增强,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机体在新的情况下的平衡。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体育运动学价值,因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当今社会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2 生理学价值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的学科。根据运动负荷的价值或理论,学术界曾提出如下结论:即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接近或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的下降;心率增加到160—170次/分之间虽无不良的反应,但亦未能出现更好的健身迹象。因此,通常把一般人的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保持在120—140次/分之间。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20—140次/分情况下活动,身体各组织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查阅有关资料可知,华尔兹最高平均心率为142.8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2.6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5.2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72.8次/分,以上四种舞蹈对健身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

3 心理学价值

体育舞踞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踞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另外体育舞蹈还具有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由于体育舞蹈是一种群体运动,在集体场所进行,能使参加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起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4 美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美学观认为,美既不是人的主观精神意识的产物,也不是纯自然进化的结果,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从摆脱自然生产开始,人类社会就朝着物质生产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两个方向发展,并具有审美属性。在今天,现代体育运动许多项目对美的要求愈来愈高,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武术等等。而体育舞蹈是美中的佼佼者,她为人们创造大量的审美客体,其运动过程,还是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可使人体外型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刚柔相济。这既能满足自我实现美的愿望,也能成为他人的审美客体。另外,体育舞蹈中的团体舞更是美不胜收,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给别人以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在情感上进行调整疏理和谐,自我欣赏,得到美的享受。一个人审美能力除了与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有关外,还受着自我身体条件的限制。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人们改变着自我的形体、姿态等身体条件,并在体育舞蹈优美的音乐和优美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提高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