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诗词教学论文范文

诗词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诗词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诗词教学论文

第1篇

诵读古诗词,不仅可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增加文化积淀,提升语文素养,而且对于学生改进作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有很大的作用。仔细研读古诗词,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随处可见,而且运用得更为恰当。1.比喻: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用“珍珠”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2.拟人: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历久不衰。3.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而下,真让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夸张的手法道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气势,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色。4.对偶: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5.设问: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除上述修辞外,还有反复、排比、互文、借代等,真可谓博大精深。只要我们潜心研读,一定会受益无穷。

二、引经据典,增强魅力

要想提升作文语言的魅力,一靠生动形象,二靠文化特色。如果语言既有形式上的生动形象,又有内容上的文化内涵,就能一下使文章变得厚重起来。因此,在作文中正确、巧妙地运用一些经典的东西,会使文章更具魅力。如在痛苦中执著,我们可以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迷惘中追求,我们可以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豁然开朗,喜获丰收时,我们可以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如写到春播可引用诗句“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写到萤火虫可引用诗句“轻罗小扇扑流萤”;写到荷花可引用诗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到秋天的枫叶时可引用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如果觉得经典古诗词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改动,表达效果更佳:市场上看到两位妇女较劲,一学生这样表达“黑云翻墨未遮山,‘唾沫’满天落脸盘”;弟弟年龄小,却是万分“奸诈”,一学生慨叹“老妈呀老妈,您老人家真是‘不识老弟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一家中’”;考试前夕,一学生这样改动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考试快到了,复习不慌张!”……

三、展开想象,填补空白

第2篇

1.投影仪、记分牌及投影片若干。

2.学生选定诵读篇目、备齐纸笔。

3.学生自带一本诗词读物或一幅抄写诗词的书法作品。

二、分组准备,推荐选手

学生自愿组成3-5人活动小组,推荐一名选手上台参赛(小组成员要轮流当选手,不能连任),另选两首课外诗词写在投影片上(各小组选题重复的不能超过3首)。

老师分发记分牌和投影片,主持人给小组和选手编号,通报各组选题。

三、抽签背诵,评选能手

第一轮:将已经学过或要求背诵的古诗词题目及作者写在纸条上,由选手抽出三首诗,当众背诵,每首诗满分为10分。

要求用普通话,声音洪亮且正确、流利。观众席上各小组用记分牌打分、亮分,各组打的分数之和即为选手得分,由老师在黑板上标出。

第二轮:选手依次背诵自选的课外诗词,主持人投影出示诗词全文,各小组对照投影给选手打分,要求及做法同上。

此外,选手若能加背一首课外诗词,另奖2分,但必须正确、流畅,否则倒扣2分,而且加背的诗词不能超过三首。两轮竞赛得分之和的前三名即为此次活动的背诵能手,全班鼓掌祝贺,这三位同学的名字将写进班集体的光荣榜。

四、抄录诗词,自由诵读

竞赛告一段落,各小组交换课外读物、摘抄课外诗词,然后自由诵读。老师巡视、答疑。主持人收集书法作品,课后组织评委评选,择优张贴到“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学习、欣赏。

五、挑战能手,争当“擂主”

下课前5分钟,挑战者(包括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可选用古诗联句、报字说句、报题背诗、据问背诗等形式让背诵能手检验自己的实力,并选读或加背1一2首课外诗词。

如能胜出,即为“擂主”(下次活动的主持人),名字也上“光荣榜”;如果出师不利,就在背诵能手中推荐一名同学做“擂主”。不过,“擂主”评选一般比较灵活,比如有一位挑战者虽然在按要求背诗答题中表现欠佳,但最后因声情并茂地自选朗诵了一首诗,赢得满堂喝彩而顺利当选。

第3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分析

一首经典诗歌能够提升现代人的见识与素养、净化人的心灵与思想。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大学语文教师在设计、组织古诗词教学活动过程中,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一系列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学生学习方法、策略的选用与积累经常被忽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从传统的主导者逐渐转变成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而要想引导学生开展更高效、有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就必须要注重学习方法、策略的传授,全面挖掘、发挥学生各方面学习潜能。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困难分析

(一)现代因素分析。首先,院校及教师的忽视。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背景下,很多教师将授课重点放在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上,经常会忽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再加上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也将学习重点放在了实践技能的掌握应用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古诗词教学增加了难度。其次,现代文学的冲击。不断涌现的文学种类,以及灵活多样的文字形式,能够快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相较于年代久远且理解难度较大的古诗词来讲,学生更喜欢学习网络文学、虚幻小说等一系列新颖、多样化的文学内容,进而导致古诗词教学效果、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二)古代因素分析。首先,语言太过简练。古诗词篇幅看似简短,其实往往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意义,既有表象,也拥有丰富内涵,所以若没有较为深厚的文学底蕴是无法对其中存在的妙处有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的。其次,年代太过久远。不论是唐诗、宋词,还是《诗经》和元曲,与我们有着几千年的距离,要想透彻理解古人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其实难度较大。再加上,对当时的情境、事件与人物了解片面,这更增加了学习难度。最后,背景较为模糊。虽然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来学习和获取古诗词的背景资料,但也有一些资料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全面获取,再加上很多古诗词若脱离了创作背景,是很难带领学生做深入分析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给大学语文教师设计、组织各项古诗词教学活动增加了一定难度。

二、大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

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认真学习知识的重要动力,大学生也不例外,其只有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才有助于学生强烈求知欲的激发,才能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实现与诗人思想情感的恰当契合。对于古诗词来讲,吸引人的并非只是朗朗上口、形式整齐的外在特点,作家作品本身蕴含的历史文化因素拥有的独特魅力也能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着手点。为此,其教师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联想活动,以及诗人词人资料汇编等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这种充满趣味性且具有较高操作性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相关的学习探究活动中,也能够获得更理想的授课效果。

三、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首先,要多听多读,加强范文熏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典范作品的听读来实现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提升。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选择一些经典范文,让学生进行反复听读,不仅要达到清楚、准确与完整的倾听,还要从语音、节奏,以及重音与停顿等方面来加强感受,并通过多次琢磨与练习不断提升学生语言的流畅、正规度,促进其语言感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听读、听说与听写等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听的方式,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听读,可以通过电教手段来引导学生对名家名篇进行听读,让其在此过程中接受双重美的熏陶。作为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产生直觉同化,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所在。对此,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应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直觉思维的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感、审美能力。其次,注重阅读积累。阅读不仅是促进手、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重要路径,也是对语言产生直觉体悟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做好精读的前提下,还要提升学生到阅读速度,以此来训练、提升其直接思维。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古诗词篇章,能够为学生知识积累、增强语言提供有力支持。听、说作为口语交际的重要表现形式,前者的谚语活动并非是对相关信息的机械、被动与简单重复,而是一个主动思考,对相关语言材料重组,对相关信息知识创造性理解与接受的过程,所以说接受信息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听,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时刻端正态度,通过反复倾听来获得积极感知;听为吸收,那么说便是表达,是对听的一种检验。对此,教师应尽可能多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听到、感受到的相关内容、意义恰当表达出来,以此来对其感知做进一步锻炼。经过相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诵读中,学生在接收到节奏、语调和语流的反复刺激后,往往会在精神层面留下相应的“声音映像”,而这种映像在受到某些外界刺激后,记忆中熟悉的语言流便会自然溢出。比如在带领学生欣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程中,不仅要带领学生对作者生动准确的遣词造句做出细细推敲与体会,还要结合诗人遭遇、感受的句段对诗人当时所处背景、情境展开全面想象,以此来促进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学生获得相应感知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现有知识展开联想,通过一系列练笔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学生巩固阅读成果,积累更丰富的语感。最后,通过恰当语境的创设来深化语感。一首优秀的古诗词呈现的并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言外之意,教师应带领学生积累这种深切、敏锐的语感。良好语感能力的形成,往往离不开理性思维的支持,离不开学生良好悟性的恰当参与,所以,为了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分析、琢磨古诗词,能够对语言产生更准确的领悟,应重视语感情境的科学创设。对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熟读中,对诗歌内容产生整体感知,然后再带领其做出更深层次的分析、推敲,真正发自内心地去体验感悟,以此来对作者的独特思路、情感有更全面的理解与把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对古诗词进行探究、领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四、分析古诗词的含义

首先,对表面含义的分析。对于一系列艺术作品来讲,思想的表达、心声的流露、情感的宣泄需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予支持,尤其是对古诗词来讲,其本身就是由丰富多样的形象构成的,对此,为了让学生对诗歌的形象有更具体的感受、深层次的理解,可以采用描摹法来对诗词表面含义进行分析,将诗歌形象再现出来,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想象力,在头脑中形成与作者创作时情景极为相似的画面,然后再运用生动且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诗词中的各种形象,以此来更准确把握全诗意境。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可根据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不同理解来大胆加工,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绘,这样不仅有助于优化教学环节与成果,也有助于学生相关潜能的挖掘与发挥。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解释,对诗歌中的句子、段落做出艺术性改造,而并非是对原文进行机械翻译。其次,增强诗情品味。诗句的品味主要指品味诗的中心句、关键句,关键句也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落脚点,对此,教师应要求学生熟记背诵,并通过老瓶装新酒的方式来为这些名句注入新的生机。比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王之涣在《登鹳雀楼》结尾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教师应带领学生对这类佳句给予仔细推敲、细细品味,以此来产生全新的理解。再次,品味技巧。技巧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诗歌审美艺术特征,大多数优秀诗篇拥有恰当、独特的技巧安排,以此来呈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比如对比、倒装与映衬等手法在古诗词中有广泛应用,且恰当地发挥着传情达意、锦上添花等作用。再如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其一生追求自由、无视权贵,他之所以能够创作出流芳千古、历久弥新的诗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对比喻、夸张等手法的灵活运用,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呈现出独特的构思,进而创作出更高的意境。最后,对于意境的品味。一首优秀的古诗歌,在对悲欢离合的感叹、对风花雪月的歌咏时会给人传递一种情怀、品格等,而这些在诗歌意境中的所有体现,在不同情境中,产生的品格、情怀也是不同的,当然也会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意境。学生要想对古诗词的品格、情怀做出准确且全面的把握,就必须要对诗歌的意境做出深入品味。

五、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大学的古诗词教学,教师不能局限于学生对诗歌思想内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与诗词思想、情感实现共通共鸣,并在深刻感悟中,接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自由运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到学以致用:一是在生活中。只要有心就能够发现,其实古诗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杏花村”酒、《几度夕阳红》电视剧、《涛声依旧》歌曲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古诗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二是在写作中,若可以实现古诗词的恰当引用,不仅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能够大幅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与文学素养。三是创造性运用。对于任何事物来讲,其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古诗词学习运用也是如此,对此在生活中、写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变形诗句、引用主题来对古诗词进行间接引用,来获得意想不到的引用效果。

六、结论

广大语文教师在教育革新发展中应正确认识到,加强古诗词教学研究,对增强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与效果、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尊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尝试更新颖科学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古诗词教学与现代经济生活的恰当整合,让学生真正受到古诗词的积极影响,并对其进行创造性集成,通过对古诗词教学不断创新改革,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严澜 单位:无锡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何蕊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中古诗词教学微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2(3).

[2]吴蔚.论传统的吟诵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3]刘然.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4]施茂枝.疏言显象悟意化言——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路[J].语文建设,2006(1).

[5]梁红.谈古典风流行歌曲对高校古诗词教学的促进作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5).

[6]饶泽荣.国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中国古诗词歌曲教学探究[J].音乐探索,2011(1).

[7]朱曙辉,霍美丽.学而时习之——关于高校中文专业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

[8]高欣.古诗词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5(4).

精品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