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诗词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诵读古诗词,不仅可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增加文化积淀,提升语文素养,而且对于学生改进作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有很大的作用。仔细研读古诗词,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随处可见,而且运用得更为恰当。1.比喻: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用“珍珠”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2.拟人: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历久不衰。3.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而下,真让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夸张的手法道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气势,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色。4.对偶: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5.设问: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除上述修辞外,还有反复、排比、互文、借代等,真可谓博大精深。只要我们潜心研读,一定会受益无穷。
二、引经据典,增强魅力
要想提升作文语言的魅力,一靠生动形象,二靠文化特色。如果语言既有形式上的生动形象,又有内容上的文化内涵,就能一下使文章变得厚重起来。因此,在作文中正确、巧妙地运用一些经典的东西,会使文章更具魅力。如在痛苦中执著,我们可以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迷惘中追求,我们可以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豁然开朗,喜获丰收时,我们可以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如写到春播可引用诗句“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写到萤火虫可引用诗句“轻罗小扇扑流萤”;写到荷花可引用诗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到秋天的枫叶时可引用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如果觉得经典古诗词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改动,表达效果更佳:市场上看到两位妇女较劲,一学生这样表达“黑云翻墨未遮山,‘唾沫’满天落脸盘”;弟弟年龄小,却是万分“奸诈”,一学生慨叹“老妈呀老妈,您老人家真是‘不识老弟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一家中’”;考试前夕,一学生这样改动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考试快到了,复习不慌张!”……
三、展开想象,填补空白
1.投影仪、记分牌及投影片若干。
2.学生选定诵读篇目、备齐纸笔。
3.学生自带一本诗词读物或一幅抄写诗词的书法作品。
二、分组准备,推荐选手
学生自愿组成3-5人活动小组,推荐一名选手上台参赛(小组成员要轮流当选手,不能连任),另选两首课外诗词写在投影片上(各小组选题重复的不能超过3首)。
老师分发记分牌和投影片,主持人给小组和选手编号,通报各组选题。
三、抽签背诵,评选能手
第一轮:将已经学过或要求背诵的古诗词题目及作者写在纸条上,由选手抽出三首诗,当众背诵,每首诗满分为10分。
要求用普通话,声音洪亮且正确、流利。观众席上各小组用记分牌打分、亮分,各组打的分数之和即为选手得分,由老师在黑板上标出。
第二轮:选手依次背诵自选的课外诗词,主持人投影出示诗词全文,各小组对照投影给选手打分,要求及做法同上。
此外,选手若能加背一首课外诗词,另奖2分,但必须正确、流畅,否则倒扣2分,而且加背的诗词不能超过三首。两轮竞赛得分之和的前三名即为此次活动的背诵能手,全班鼓掌祝贺,这三位同学的名字将写进班集体的光荣榜。
四、抄录诗词,自由诵读
竞赛告一段落,各小组交换课外读物、摘抄课外诗词,然后自由诵读。老师巡视、答疑。主持人收集书法作品,课后组织评委评选,择优张贴到“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学习、欣赏。
五、挑战能手,争当“擂主”
下课前5分钟,挑战者(包括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可选用古诗联句、报字说句、报题背诗、据问背诗等形式让背诵能手检验自己的实力,并选读或加背1一2首课外诗词。
如能胜出,即为“擂主”(下次活动的主持人),名字也上“光荣榜”;如果出师不利,就在背诵能手中推荐一名同学做“擂主”。不过,“擂主”评选一般比较灵活,比如有一位挑战者虽然在按要求背诗答题中表现欠佳,但最后因声情并茂地自选朗诵了一首诗,赢得满堂喝彩而顺利当选。
【关键词】大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分析
一首经典诗歌能够提升现代人的见识与素养、净化人的心灵与思想。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大学语文教师在设计、组织古诗词教学活动过程中,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一系列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学生学习方法、策略的选用与积累经常被忽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从传统的主导者逐渐转变成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而要想引导学生开展更高效、有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就必须要注重学习方法、策略的传授,全面挖掘、发挥学生各方面学习潜能。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困难分析
(一)现代因素分析。首先,院校及教师的忽视。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背景下,很多教师将授课重点放在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上,经常会忽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再加上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也将学习重点放在了实践技能的掌握应用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古诗词教学增加了难度。其次,现代文学的冲击。不断涌现的文学种类,以及灵活多样的文字形式,能够快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相较于年代久远且理解难度较大的古诗词来讲,学生更喜欢学习网络文学、虚幻小说等一系列新颖、多样化的文学内容,进而导致古诗词教学效果、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二)古代因素分析。首先,语言太过简练。古诗词篇幅看似简短,其实往往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意义,既有表象,也拥有丰富内涵,所以若没有较为深厚的文学底蕴是无法对其中存在的妙处有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的。其次,年代太过久远。不论是唐诗、宋词,还是《诗经》和元曲,与我们有着几千年的距离,要想透彻理解古人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其实难度较大。再加上,对当时的情境、事件与人物了解片面,这更增加了学习难度。最后,背景较为模糊。虽然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来学习和获取古诗词的背景资料,但也有一些资料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全面获取,再加上很多古诗词若脱离了创作背景,是很难带领学生做深入分析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给大学语文教师设计、组织各项古诗词教学活动增加了一定难度。
二、大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
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认真学习知识的重要动力,大学生也不例外,其只有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才有助于学生强烈求知欲的激发,才能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实现与诗人思想情感的恰当契合。对于古诗词来讲,吸引人的并非只是朗朗上口、形式整齐的外在特点,作家作品本身蕴含的历史文化因素拥有的独特魅力也能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着手点。为此,其教师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联想活动,以及诗人词人资料汇编等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这种充满趣味性且具有较高操作性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相关的学习探究活动中,也能够获得更理想的授课效果。
三、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首先,要多听多读,加强范文熏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典范作品的听读来实现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提升。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选择一些经典范文,让学生进行反复听读,不仅要达到清楚、准确与完整的倾听,还要从语音、节奏,以及重音与停顿等方面来加强感受,并通过多次琢磨与练习不断提升学生语言的流畅、正规度,促进其语言感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听读、听说与听写等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听的方式,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听读,可以通过电教手段来引导学生对名家名篇进行听读,让其在此过程中接受双重美的熏陶。作为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产生直觉同化,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所在。对此,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应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直觉思维的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感、审美能力。其次,注重阅读积累。阅读不仅是促进手、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重要路径,也是对语言产生直觉体悟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做好精读的前提下,还要提升学生到阅读速度,以此来训练、提升其直接思维。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古诗词篇章,能够为学生知识积累、增强语言提供有力支持。听、说作为口语交际的重要表现形式,前者的谚语活动并非是对相关信息的机械、被动与简单重复,而是一个主动思考,对相关语言材料重组,对相关信息知识创造性理解与接受的过程,所以说接受信息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听,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时刻端正态度,通过反复倾听来获得积极感知;听为吸收,那么说便是表达,是对听的一种检验。对此,教师应尽可能多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听到、感受到的相关内容、意义恰当表达出来,以此来对其感知做进一步锻炼。经过相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诵读中,学生在接收到节奏、语调和语流的反复刺激后,往往会在精神层面留下相应的“声音映像”,而这种映像在受到某些外界刺激后,记忆中熟悉的语言流便会自然溢出。比如在带领学生欣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程中,不仅要带领学生对作者生动准确的遣词造句做出细细推敲与体会,还要结合诗人遭遇、感受的句段对诗人当时所处背景、情境展开全面想象,以此来促进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学生获得相应感知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现有知识展开联想,通过一系列练笔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学生巩固阅读成果,积累更丰富的语感。最后,通过恰当语境的创设来深化语感。一首优秀的古诗词呈现的并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言外之意,教师应带领学生积累这种深切、敏锐的语感。良好语感能力的形成,往往离不开理性思维的支持,离不开学生良好悟性的恰当参与,所以,为了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分析、琢磨古诗词,能够对语言产生更准确的领悟,应重视语感情境的科学创设。对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熟读中,对诗歌内容产生整体感知,然后再带领其做出更深层次的分析、推敲,真正发自内心地去体验感悟,以此来对作者的独特思路、情感有更全面的理解与把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对古诗词进行探究、领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四、分析古诗词的含义
首先,对表面含义的分析。对于一系列艺术作品来讲,思想的表达、心声的流露、情感的宣泄需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予支持,尤其是对古诗词来讲,其本身就是由丰富多样的形象构成的,对此,为了让学生对诗歌的形象有更具体的感受、深层次的理解,可以采用描摹法来对诗词表面含义进行分析,将诗歌形象再现出来,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想象力,在头脑中形成与作者创作时情景极为相似的画面,然后再运用生动且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诗词中的各种形象,以此来更准确把握全诗意境。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可根据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不同理解来大胆加工,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绘,这样不仅有助于优化教学环节与成果,也有助于学生相关潜能的挖掘与发挥。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解释,对诗歌中的句子、段落做出艺术性改造,而并非是对原文进行机械翻译。其次,增强诗情品味。诗句的品味主要指品味诗的中心句、关键句,关键句也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落脚点,对此,教师应要求学生熟记背诵,并通过老瓶装新酒的方式来为这些名句注入新的生机。比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王之涣在《登鹳雀楼》结尾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教师应带领学生对这类佳句给予仔细推敲、细细品味,以此来产生全新的理解。再次,品味技巧。技巧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诗歌审美艺术特征,大多数优秀诗篇拥有恰当、独特的技巧安排,以此来呈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比如对比、倒装与映衬等手法在古诗词中有广泛应用,且恰当地发挥着传情达意、锦上添花等作用。再如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其一生追求自由、无视权贵,他之所以能够创作出流芳千古、历久弥新的诗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对比喻、夸张等手法的灵活运用,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呈现出独特的构思,进而创作出更高的意境。最后,对于意境的品味。一首优秀的古诗歌,在对悲欢离合的感叹、对风花雪月的歌咏时会给人传递一种情怀、品格等,而这些在诗歌意境中的所有体现,在不同情境中,产生的品格、情怀也是不同的,当然也会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意境。学生要想对古诗词的品格、情怀做出准确且全面的把握,就必须要对诗歌的意境做出深入品味。
五、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大学的古诗词教学,教师不能局限于学生对诗歌思想内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与诗词思想、情感实现共通共鸣,并在深刻感悟中,接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自由运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到学以致用:一是在生活中。只要有心就能够发现,其实古诗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杏花村”酒、《几度夕阳红》电视剧、《涛声依旧》歌曲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古诗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二是在写作中,若可以实现古诗词的恰当引用,不仅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能够大幅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与文学素养。三是创造性运用。对于任何事物来讲,其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古诗词学习运用也是如此,对此在生活中、写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变形诗句、引用主题来对古诗词进行间接引用,来获得意想不到的引用效果。
六、结论
广大语文教师在教育革新发展中应正确认识到,加强古诗词教学研究,对增强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与效果、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尊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尝试更新颖科学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古诗词教学与现代经济生活的恰当整合,让学生真正受到古诗词的积极影响,并对其进行创造性集成,通过对古诗词教学不断创新改革,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严澜 单位:无锡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何蕊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中古诗词教学微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2(3).
[2]吴蔚.论传统的吟诵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3]刘然.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4]施茂枝.疏言显象悟意化言——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路[J].语文建设,2006(1).
[5]梁红.谈古典风流行歌曲对高校古诗词教学的促进作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5).
[6]饶泽荣.国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中国古诗词歌曲教学探究[J].音乐探索,2011(1).
[7]朱曙辉,霍美丽.学而时习之——关于高校中文专业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
[8]高欣.古诗词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5(4).
1.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来教学生词。
课堂模拟实际生活是有效的辅助教学的手段,老师可事先把单元词汇按名词,动词,形容词分类,课堂上一是实物展示发法,通过实物展示,增强学习词汇的兴趣。二是图片展示法,把对应的意义用图片展示出来,更生动,更形象。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能促进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词汇的朗读及说出其意思的能力,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热情。
2.把单元词汇放入句子中背诵。
单纯背诵词汇表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单词放到句子中产生变化时,学生会一头雾水。于是我经常把单词和句子揉在一起教,跟学生共同分享汉语意思,当词不离句时,学生才能准确理解词义,才能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这种方法很受学生们欢迎。
3.通过多种形式来辅助词汇教学。
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英文歌曲,谚语,格言,绕口令,习语,说唱,诗歌,成语,笑话,谜语等形式参与到教学中,给学生以新鲜感,吸引他们上课的注意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留心,收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而且难易要恰当。比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starterunit3whatcolorisit?本单元学习颜色,由于学生刚从小学上来,对儿歌很感兴趣,我就把“一闪一闪亮晶晶”这首儿歌歌词换成颜色的单词,使其押韵:colorcolortencolors,redorangeyellowandbrown,greenblueblackandwhite,andpurpleandgray,colorcolortencolors,wemusttrytolearnthembyheart。这些活动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寓教于乐,对记单词是大有好处的。但注意时间上不能过长,否则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4.利用单元材料复述故事。
复述故事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检验词汇熟悉程度的一个好方法。比如:新目标九年级unit9sectionB学了俩个故事,一个是的发明,一个是的发现。我给出关键词:然后让学生复述这种方法难度较小,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帮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提升他们说句子的能力。
爱国情怀在古诗词中随处可见,王昌龄的《出塞》、岳飞的《满江红》等诗篇,都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宋诗人陆游通过《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陆游85岁临终前不忘祖国统一的那份牵挂。这样的诗句还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教师要介绍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并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反复品味吟诵,体会诗人表达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人生理想教育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自比冰壶,不但表达了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还向世人表白自己清白无辜、藐视功名利禄的操守。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以石灰作比喻,表现了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梅花“凌寒独自开”,顶风冒雪、不畏严寒,也体现了王安石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元代诗人王冕凭借《墨梅》诗中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在教学这些古诗词融入人生理想与信念教育,会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在学清照的《绝句》、贾岛的《剑客》后,学生在品味诗句韵律美的同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对作者博大的胸襟,咤吒风云的气概佩服不已,在课后的搜集“咏怀诗”的过程中,都慷慨激昂地说出自己喜欢其它咏情诗的理由,声情并茂地背诵抒发自己壮志的“咏怀诗”。教师相机设计“用一两句诗抒发一下你的理想;读了咏怀诗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的课堂练习。在浓郁的古诗词诵读气息中,激起学生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像文天祥、李清照、谭嗣同一样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灵魂,犹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学生徜徉于这样的诗词王国,定会启迪心智,流连忘返。
三、爱家乡教育
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出门在外的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这样的诗句还有唐代诗人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感受诗人思乡之情的同时,让学生也谈谈家乡的风土人情,进而营造出热爱家乡的教学氛围。
四、亲情教育
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在远方想到的是:故乡的兄弟在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之时,身上都插上了茱萸,却发现唯独少了一位兄弟,亲人间在佳节未能完全团聚的缺憾跃然纸上,亲友间的鱼水亲情感人至深。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母亲“密密缝”的动作和母亲“意恐”“迟迟归”的心理。五、六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寸草心”比喻游子孝心,“三春晖”比喻母亲恩情,形成对比,衬托出母爱的温暖、博大,表达了游子的感恩之心。教学这样的古诗词时,教师应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诗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进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自己的母亲、朋友说说心里话,使情感得到深化和升华。
五、友情教育
在古诗词中抒发朋友间真挚情谊的佳作极多,如高适的《别董大》、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教学时,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挚爱亲情的同时,引导他们要珍惜朋友、同学之间的感情。如教学《赠汪伦》时,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有踏歌而行的汪伦,有乘船待发的李白,并相互说离别赠言,进而体会到他们的深厚情谊。
一、由景至情至主题,逐步分析
我国古诗词的首要元素为景,其次为情,在景与情均具备的情况下,进入古诗词主题的描述。由人人都可以随口朗诵出的《静夜思》,到婉转拗口的《离骚》,无一不是诗人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情境之下迸发出的情思或心绪。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也要着重注意古诗词中的景,根据景思考其代表的意象,从而进行更深层的情的表述,情的认知,进一步把握诗的主题。
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由景至情,再至主题,对此逐步分析。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先利用多媒体展现“蜀道”之景,并且从诗词中,找出“鸟道”“天梯石栈”“黄鹤之飞”等意象,在学生脑海中勾画出一副雄浑壮阔,又危险之极的蜀道之景,为诗人所表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进行铺垫和陈述,从另一方面领会到诗人借蜀道之难抒发人生艰难的愤懑之情。
在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含义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诗人的人生历程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诗人的角度出发,对诗词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该诗词。仍然以李白为例,众所周知,李白虽才华横溢,但是仕途坎坷,他早年奉召进京,曾有过一段十分风光的时日,曾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磨,但奈何最终造奸人所害,仕途不得志,满腔热血被浇灭。于是肆意游玩于山水当中,放浪不羁,满怀浪漫情怀的同时有着压抑与心底的壮士未酬。以景入情进一步对主题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诗词,认识简单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讲解古诗词的基础知识
时代在不断改变,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教育模式也应该随之发生新的改变。在新课改中,国家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自主、个性发展,即提倡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被迫学习的境况。这一方面在讲解古诗词的基础知识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古诗词虽然十分美好,但是其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很大,稍显枯燥的基础知识教学时常难以被学生理解掌握,因此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从而获得教学中质的改变。
三、以朗诵吟哦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欣赏古诗词
在古代,众多诗词都是与朗诵吟哦相匹配的,其中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为诗词带来了与众不同的魅力。将其运用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培养古风之气,并且体会其中的深刻情感。与此同时,应试教育制度要求学生能够完整地默写出教材上的诗句,并且通过教材学习,从而对课外古诗词进行赏析。
这无疑要求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死记硬背,在多次循环重复之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十分不利于古诗词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另辟蹊径,采取有效有趣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到古诗词的魅力,而朗诵吟哦就是其中十分有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在古诗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索优秀的朗诵材料,并且对自己的朗诵吟哦水平加以检验,使自己的朗诵能够饱含情感且吐字清晰;其次,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检验他们的朗诵水平;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朗诵,进行停顿处的讲解,如“千古’风流人物”等语句,促使学生在不断的锻炼之下,渐渐体会这首诗词的豪迈之感,以朗诵得雄浑壮阔。
学生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对所学词汇进行归类和总结。这样,由于这些词汇是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得到的,因此,他们对这些词汇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反之,如果教师将自己的分类结果告诉了学生,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去记忆这些词汇,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分类和总结能力。比如,在学习完外研版高中英语选修7第一模块Basketball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不参考课本的情况下,总结出该模块中所涉及到的有关篮球这项运动的词汇。教师可以做出如下引导:Now,youshouldworkwithyourgroupmembersandtrytohaveasummarizethewordswehavelearnedaboutthebasketball.Iwillcheckwhichgroupisthefinalwinner.
2.指导学生画出相关词汇的思维导图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真正以学习的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还可以指导他们画出相关词汇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便可以从语音、语义、用法以及构词法等多方面全面掌握重点词汇,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比如,在学习了高中英语外研版选修6第6模块WarandPeace中的disagreement这个单词之后,教师可以做出如下指导:Now,pleaseworkbyyourselfandtrytodrawthemindmapsoftheword“disagree-ment”.Youcanpayattentiontothepronunciationofthisword,themeaningsofthisword,thespecificusagesofthisword,thedifferencesbetweenthiswordandothersimilarwordsandtheword-formationofthisword.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思维导图中探讨disagreement这个词汇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的区别,或者是相关词汇a-gree,agreement,disagree等的意思和用法等。这样,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相关词汇的思维导图,学生不仅可以从多个层面对一个重点词汇进行全面地再次学习和总结,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3.指导学生运用相关词汇就某一话题进行口语练习或者写作练习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实际的英语会话或者英语写作中正确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另外,通过形式多样的口语练习和写作练习,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并能在实际的场合中运用这些词汇。比如,在学习完高中英语必修五第五模块TheGreatSportsPersona的单词之后,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场合中恰当地运用词汇,实现活学活用的目的,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Now,pleaseusethewordsinthisunit,suchasathletics,rugby,bat,club,net,pitch,ring,stadium,track,tracksuit,trainer,perform,sportswearandsoontodescribeasportsituation.这样,通过在写作中进行实际联系,学生不仅可以对这些词汇的语义和用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地进行实施。
4.结语
教师要认真研读文章,对生词分类处理生词,分清高频词和低频词,直接讲解高频词,发音、拼写、句法、搭配等,依据该词语在文本中的意思,处理这类词汇,避免引发歧义。用图片和情境引出词汇,例如,《Thisismysister》教学,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全家福照片,进入有关家庭的话题,教师分别指向照片上的相应人物用英语介绍,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及时纠正学生发音的错误,指导学生学习家庭成员的词汇,都要求学生重复诵读,确保发音正确,提醒学生分清单复数的区别,让学生参照照片反复跟读学习新单词,教师领读句型,强调be动词单复数用法及各家庭成员单词。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扮演家庭不同的成员,进行英语对话表演。把游戏引入到初中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通过快乐地体验,学习英语知识,遵循初中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心理和认知特点,尊重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设计适宜初中学生活动的生动有趣的英语游戏,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学生在游戏的同时,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减少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丰富词汇量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据了大量课堂时间,学生的词汇掌握仍然不牢固。教师要帮助学生度过词汇难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学中把英语发音规则与汉语发音规则进行对比,减少汉语对发音的影响。例如,浊辅音、尾辅音、双辅音、弱读音节等问题要随时强调,避免汉语影响造成拼写错误。正确区分词类和近义词,将词义相近,但词类不同的词放在一起比较,区别词形和用法,例如,careful、careless、carelessness和carefully,教师帮助学生分清楚这些词的不同词类,掌握这些词在句子中的成分。辨析搭配方法相似或意义相似的近义词,避免近义词混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语言环境,教师的讲解尽量使用英语,讲清楚英汉之间不同点,让学生理解词汇,避免生搬硬套,造成选词错误。鼓励学生大量的背诵英语词汇,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增强语感,克服母语对英语写作的负面影响,提高正确使用词汇的能力。在词汇学习中,要求学生记住单词的意义和拼写的同时,记住同义、近义、反义词,掌握词形相似的词,了解词形变化,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记忆词汇,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穿插词汇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英语句子中词组搭配位置相对固定,记忆一些特殊的语法规则,以免发生混乱。副词与形容词的词性变化是教学难点,要加强记忆。把词汇的读音和拼写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依据读音和拼写之间的规律,结合读音规则,加强单词的记忆。改变机械的记忆办法,多途径立体式的记忆,把课堂学习引申到课外,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英语读物,了解英语国家文化,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关于英语信息,丰富词汇量,提高阅读质量。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意思,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猜词,通过猜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多数英语词汇词根相同,词性发生变化,重视合成词、转化词、混合词的构成法则,词和词组在词典里是孤立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整个语篇的一部分,与其它词语和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词汇意义不是由词典决定的,而是由语境决定的,确定词义必须依靠语境信息,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词义。英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词义的能力,用英语解释英语更加简便确切,在用英语解释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扩大了英语词汇量,学生积极参与,在了解词汇意思的基础上,掌握英语英语的运用技能,挖掘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让词汇教学丰富多彩。词汇教学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注重新旧知识的关系,活动方式以旧带新,由易到难,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循序渐进,富于变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词汇,增加词汇出现频率,词汇教学才会变得生动,有效提高阅读效果。
(一)语境理论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
早在古代的时候,就有学者对语境这一概念做了阐释。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就曾提过一个名词究竟具有多重意义还是唯一意义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考察,虽然他有语境的意识,但却没提出明确的语境概念。而其发展是从皮尔士提出索引词语的时候开始的。索引词语是指可以像索引那样起作用的词语,如指示代词和专名词。如当你和朋友在讨论一部电影的时候,这个电影肯定是你和朋友都看过或听过的,否则你们无法进行交谈。像这样需要利用语境才可以理解的词语就是索引词语。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马林诺斯基是在提出语境概念的学者中第一个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及的。在《意义的意义》中他说:“如果不给详尽的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翻译一种原始的或与我们自己的语言相差很大的语言的话语。”后来,弗斯受到其观点的影响,提出了关于语言和语言分析的普遍理论。他将其分成参与者的特征、言语活动和非言语活动三个要素,并且将语境分成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
后来,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学习并发展了他们的理论,提出“语域”,并将其分为语场、语式和语旨三个构成要素。语场、语式、语旨分别指的是语言活动所发生的范围、借用的媒介和参与者的角色。任何一个构成要素产生变化都会引起意义的改变,产生不同的语境类型。
认知语用学在19世纪八十年代蓬勃发展了起来。语境是心理的产物是以斯泊伯和威尔逊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们的观点。他们认为,语境除了包含上下文语境和物质语境,还包括假设、信念、记忆和心理状态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并且他们认为语境是不断动态变化和发展的,会随着交际过程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二)语境理论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陈望道在《修辞发凡》中提出了“六何”,即“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3]这是中国语言学界对语境最早的阐述。张志公教授后来也提出现实的语境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语义的影响,小到说话的风格,大到一个时代性质和特点都可被看为语言环境。随后,何兆熊教授提出了对语言之外因素的考虑,如交际双方的知识背景和互相了解的程度。
1994年,胡壮麟把语境分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三大类:一是上下文语境,即话语内部的环境;二是情景语境,即话语产生的环境;三是文化语境,即说话者所处的语言社会团体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等等。1997年,钱贯连提出“语境干涉”的概念,即话语会受到语境的限制,从而影响我们话语的理解和表达。此外,何自然、熊学亮、王德春等也都在不断丰富发展这一理论。
二、语境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关于语境,不同的语言学家有不同的分类,在文章中,我主要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来探讨一下语境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关系。
(一)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指的是话语或文本产生的环境,包括参与者双方、场合、媒介、话题等,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影响词义的选择和确定。
我们可以把情景语境看作是一定语义信息的承载体,我们如果能够创建有效地情景语境就可以使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比如我们都知道汉语当中有一个词叫“多少”,词典中它有3个释义,假如我们只是将这些意义告诉同学,就会枯燥乏味,但如果我们创建一个交际情景来进行教学,效果可能大有不同。我们可以给同学们说一个使用了“多少”这个词语的对话:A:这个香蕉多少钱一斤?B:不多不少正好4块钱一斤。A:哎呀,你这多少有点贵了吧,能便宜一点吗?B:这已经很便宜啦,你或多或少要让我们赚点钱呀。A:好吧,那就给我少称一点吧。通过这样的对话,同学们就会同时知道“多少”有几个方面的意思,以后用起来就容易理解的多。
(二)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是指人们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风俗习惯和行为和心理上的习惯等。语言中词汇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它也是语言的基础,与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汉语的词汇直接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之中,留学生们对汉民族的文化都不太了解,可能常会出现词语错用误用的现象,因此文化语境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影响也值得我们关注。
比如“望子成龙”这个成语,它从表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西方人的理解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魔鬼”,中国人的理解则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这正是中西方对于“龙”的理解差异而造成的。在西方人看来,龙是一个长得特别凶残的动物,是邪恶的象征。而在中国人理解中,龙是吉祥的动物,是古代皇帝的象征。由于这些差异,才产生了一些由于武断的猜想而产生的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造成了交际过程中的交流不畅和使用汉语词汇的困难。
其实,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课堂上,常会出现由于留学生本民族的文化和汉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只对留学生进行词语、语法、听力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汉民族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的教学贯通其中,为他们构建良好的文化语境,达到真正的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氛围。
适当的结合语境因素来进行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不仅增强了词汇学习的实用性,还能够帮助留学生们熟悉词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增强对词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当然,语境的利用不只是对外汉语教师的必备的一个能力和素质,对于想真正融入汉民族文化的外国学习者来说,积极主动地来利用各种语境来进行词汇学习也同样重要。
传统陶瓷艺术教学中老师们应该适当的创新改革一下。首先,老师们应该以更加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样才能使课堂知识新鲜丰富生动起来,保持学生们的新鲜感,才能充分的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理论结合实践。陶瓷艺术课中如果只是空洞洞讲理论的话,即是兴趣多么浓烈迟早也是会消散的。老师们可以在陶瓷艺术课中适当的增加实践课的比重,使得课堂不那么乏味单调。最后,在陶瓷艺术理论课的讲解方面,力求把深层次的东西挖的更清晰明了,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好的领悟和掌握陶瓷艺术的理论知识,才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现代模式的陶艺教学
现代陶艺虽然仍以传统陶艺为基础,但是经过现代的一些思想艺术流派的影响,在一些观念和部分技艺上已经大不一样了,有了自己的艺术审美,有了自己的工艺进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情感在现代的陶瓷艺术作品中融会贯通,对于同一陶瓷艺术作品,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所以在陶瓷艺术课的教学中可以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会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互动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以各自的文化交流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多样化的历史文化产物具有极大的魅力。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片沃土的成功典型去发扬陶瓷艺术。陶瓷艺术技法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吸取经验,同时还要能够举一反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是陶瓷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所以对于现代的陶瓷艺术教学和学习亦是如此。老师们应该着重的去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其创新能力,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有毅力。因为所有的创新都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他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繁复实践才能得以证明。所以老师们可以有针对性的挑选一些视频去给学生们看,让他们知道好作品的产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期间需要历经多少的风风雨雨,让同学们明白任何事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成功的,让学生们能有所领悟、有所感想,这样不仅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斗志,还能从侧面达到育人的目的。
3总结
关键词:初中 语文 古诗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多篇古典诗词。这些古诗词多数是中国古代杰出诗人的代表作,在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礼后,依然熠熠生辉。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充分感受中国古典文化,欣赏古人的悠然自得,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从意象入手挖掘诗歌意境
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典诗词,最讲究的无疑是意境。所谓意境是将诗人的个人感受蕴含在诗歌意象之中,从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内涵,历来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带领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通过对诗中描写的意象具体的分析,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感悟诗歌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此诗是杜甫在历经漂泊,身患重疾的情况下,登上岳阳楼所作,诗中抒发了作者遥望故乡,触景伤怀之情。全诗通过“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孤舟”这几个意象的描写,隐含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自己孤单漂泊的凄凉。而在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莺”、“燕”、“暖树”、“春泥”都体现了早春来临的景象,而“乱花”、“浅草”则描绘出来早春的大自然中花草的特点,全诗通过早春时独特的意象展示了西湖初春的景象,寄托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情绪。
二、吟诵感受,品读诗词韵律美
一、初高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严重
虽然国家不断的在倡导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中高考已经成为了人才选拔的主要方式,因而许多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更多还是关注于分数和成绩。在这种教育理念之下,就使得分数已经成为了评判一个教师或者是一个学生的教与学是否具有成效,是否是一种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在这种评判机制和体系之下,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就局限在了对于字词句法的讲解,学生们的学习也被限制在了片面的背诵和记忆方面。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许多学生不仅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了一种抵触的情绪,同时还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和教条化,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也不能够满足现今对于素质教育和人才全面发展和培养的需求。
(二)忽视了朗诵的潜在意义
就目前初高中古诗词的教学来看,基本都是由教师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和讲解,而学生们在课堂当中则是一种疯狂笔记,课后则是疯狂背诵的状态。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当中,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人们都更加讲求速度,但是仅仅注重速度的提升而不关注于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提升只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对于古诗词学习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古诗词当中所创造出来的意境和美感。而通过朗诵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这一过程当中,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作者情感和态度的感受和体会。就我们经常所谈到的熟能成诵,实际上并不是要求学生机械进行很多遍的快读,而是通过一种朗读的方式来使学生在脑海当中创设出相应的意境和情境,从这个角度而言,朗诵比死记硬背更加具有记忆成效。
二、初高中语文古诗词混合教学的方式
(一)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混合式教学是目前许多教师乐于采用,但是在真正实施过程当中却会出现许多的问题,要么就是混合的过程过于简单化因而并不能够达到混合教学的实际效果,要么就是混合的方式和过于复杂,内容过于庞杂,从而导致了教学无法有效推进。而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实际上就是最早提出的混合教学的概念和方式,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g进步而不断生发出来的。将现代化网络化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通过两者互补来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谈一谈他们事先查询到的相关资料,之后再由教师对其背景、主要内容和勾勒出来的意境进行总结和概括。在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补充发言或者是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们欣赏网络上据此古诗词创作出来的图画,也可以痛过配乐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古诗词的朗诵。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更多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当中的,通过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通过感官的刺激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基于学习目标进行混合
学习目标是一堂课教学所要达成的教学效果和目的,因而在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对于学生培养的方向和所需要使他们发展和提升的能力。而在对学习目标进行混合的时候也需要对多种学习资源和方式进行整合,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就初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内容和目标来看,更多是要求以诗歌意境来使学生们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们的知识理解和意境感知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声声慢》的时候,其中主要是一种较为悲凉的愁绪,因而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黄昏”这个角度和意象去体味词人所寄予和抒发的悲凉和凄惨。通过对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这些叠词的分析和意境的探索,能够使学生们在准确把握诗词意境和作者情感的同时,提高他们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以此达成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人文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必须要能够理解并背诵教材中精选的古诗词,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均有较大帮助,也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在理解并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位以及气质,并充分感受到生命的灵动,使小学生接受深层次的人性教育。
一、通过体味意境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多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意境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引领小学生去体验并感受诗人的情感。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情景交融的思想境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形成健康积极的乐观情怀,净化自己的思想以及情感,对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很大帮助。
二、通过理解内涵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情怀
诗人一般是通过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学生在
理解诗词内涵的过程中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并真切
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他们在理解不同内涵的诗词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以及感恩意识等,进而
使其不断端正自己的行为,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品质,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生活意识以及思想认识有很大
帮助。
三、通过诗词朗诵来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情感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大部分都有极强的节奏及韵律,小学生在朗读以及背诵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感受并体验到诗词传达的情感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小学生在节奏的平仄起伏以及乐感的体验中受到诗词美感以及情感的熏陶,不断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感,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校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认识的培养,尤其是小学生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成熟,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学习古诗词可以使学生在感受以及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人文情感以及人文精神,对其成长及发展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怡洁.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吉林教育,2009(35).
联想生活去感悟就是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在对生活的联想和感悟中去理解古诗词。联想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由眼前的某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能够起到重要的升华作用,联想来源于生活,也和人的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这样的古诗词阅读能够还原生活、再现生活、联系生活,不仅可以打通阻隔在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壁垒,还可以使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实现“大语文”的教育理想。同时,通过联想能够做好情感激发,让小学生稍做思考,争着描述,甚是精彩,从而激发了热爱生活。例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长相思》一课时,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教学案例片断:师:(课件播放一段音乐后,在音乐声中有感情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师:一起来,预备起。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稍作停顿)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生1: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故乡。师: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生2: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觉的情景。师: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生3: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更加重了起来。师:你看到了抬头仰视的画面。生4:我看到山海关外,声音杂乱,士兵们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种声音,睡得很宁静。
二、合作探究促思维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古诗词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水平,加强文学修养并陶冶其情操。如在《寻隐者不遇》的教学时,老师设置让学生思考作者童子会有怎样的一问一答,让学生上台表演作者跟童子松下对话的情景。在角色表演中,学生深刻理解了诗句的含义。又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想象诗的意境,在理解“辞、猿声”两个词语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词语的意思,归纳诗句意思,代替了传统古诗教学中教师逐字逐词地给学生解释之后,学生死记硬背诗句的意思。在探究过程中,经过思维火花的碰撞,同学们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情感。
三、改进方法优化课堂
为了凸显人文素养教育的目的,让古诗词教学灵活富有实效,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新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的数量有了很大提高,为了更好地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创新精神,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例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一诗时,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师:这么美的画面如果能再加上有声有色的朗读就更好了!古诗就要读出来,如果让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诗你想怎么读?(和同学一起读、小组读、和老师读、赛读、摇头晃脑地读、男女生读)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3.师: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读。(师生合作读)
4.读出感触,读出诗人的感情。
【关键词】 意象 诗歌 灵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2-023-01
诗词犹如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卷,在那凝练的语言、整齐的节奏、丰富的意象中,描绘着自然的美丽,体验着生活的滋味,记录着人生的悲喜,感受着生命的真谛。高中生处于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培养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只以应试为目的进行枯燥的知识灌输,特别是在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诗词多种美的意象来让学生体验,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诵读诗词的语言美来体会意象
诗歌的每词每句都具有精炼、含蓄、生动等特点。通过诵读,细细地品味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看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卷在眼前展开,让人顿生美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明月、松林、清泉、渔舟、浣女向人们勾勒出了秋天雨后一个寂静深幽的美景。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描述:“荒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俨如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图。诗中的语言风格魅力独特,意境令人神往,通过诵读感受语言的意象能够让人心情愉悦。
在诵读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让学生把握好诵读的节奏,通过抑扬顿挫地诵读、音节间的错落,自然的融入诗词描绘的意境当中。如《蜀道难》中的“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诗的感情豪放,要读得有声势。第二,课堂当中需讲解相关的诗词鉴赏技巧,结合学生的反复诵读,让学生来进行品味、比较诗词中的语言在听觉、视觉方面的美感,以及用词的精准、凝练。
二、通过诗歌的情境再现来体会意象
诗词中凝聚着作者丰富的体验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再现,在那客观的物象背后,或许是诗人的悲欢离合,或许是诗人治国平天下的夙愿。通过创设情境,品味诗词,体验诗人的情感意象。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教学《山居秋暝》时,教师饱含情感地描绘一幅清新动人的山间秋图景,学生就自然会情随意迁,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自己就会散步在秋雨洗过的山谷,呼吸着新鲜湿润的空气,闻到扑鼻而来的松脂、竹叶及荷花香味,看到滚动着晶莹水珠的莲叶及波光粼粼的涟漪,听到山泉潺潺的音响和浣纱女舒心欢悦的笑声,于是陶醉在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类似情感的音乐、画面等方式来引导体验。如《春江花月夜》,诗作给人展示的是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作者借助春江、江天、江流、江水、江畔、江潭、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等形与景、光与色的物象,将春、夜、花、人有机结合起来的。可以用多媒体对这些景色再现,结合思乡之情的音乐,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春江夜月,体验到在那美丽的景色之中,孤独游子的静静思乡之情。例如,白居易所作的《琵琶行》整篇意境就是比较低沉而凄切的。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选择一曲比较忧伤哀怨的琵琶独奏曲进行播放,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出相应的画面。秋风萧瑟的一个夜晚,诗人、明月、孤舟、江水构成了一个冷清的画面。哀伤的乐曲、凄冷的画面,让学生一下就能领会到诗歌的基本情感。
三、通过类比鉴赏来品味诗词的意象
诗词中的物象、词句通常隐含着多重的意象,在教学中通过类比思维的培训,对学生的鉴赏能力是有很大益处的。比如,“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常见的象征坚贞高洁,鸿雁是思乡怀亲的标志,兰花、竹子、松树、莲花、梧桐、杜鹃等也是古诗词中常采用的物象。另外,古诗词常通过谐音字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如“柳”与“留”谐音,常借“柳”来表达挽留之意,故有折柳送友的习惯,如《折杨柳》和《雨霖铃》就是例证。“莲”与“怜”谐音,和爱情有关,南朝乐府的《西洲曲》中就是借“莲”来表达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切思念和对爱情的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