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师生关系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对策
师生关系它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很多文章是立足于中小学,探讨师生关系问题。本文在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基础上,试图从高等学校的视角分析师生关系。
一、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师生关系的好坏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理论和实践。但是调查表明,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着诸多亟需改善的问题。
1、师生交往少,关系淡漠。师生除课堂教学交往外,课后各自行走匆匆,哪怕碰面也不见得师生互打招呼,感情沟通渠道出现明显缩小的趋势。据走访了解,除了上课外,绝大部分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为零。原因很复杂:大学扩招了,学生越来越多老师顾不过来了;科研和生计的压力让不少老师很难花更多精力在学生身上;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学生和老师之间就容易产生代沟。师生关系冷漠必然影响到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
2、师生关系的疏离,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落感。有人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少管制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发展;也有人感到一种失落,他们习惯了在老师的教诲和指导下一步步前进。对于师生关系的疏离,高校教师认为:大学的班级观念松散,学生多住集体公寓,上课地点也不固定,学生很难管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如高中时期,加之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日趋多样化,大多数学生不轻易找教师;且都有一定的科研任务,也难以顾及与学生的过多交流。
3、课堂单向灌输多,师生平等沟通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的关系。实际上多数高校教师仍然以讲授为主,课堂上仅仅是老师的讲解和学生机械地记笔记。有的老师说:我曾经也尝试过采取课堂讨论式教学,但大多数学生不爱提问,讨论效果不佳。比如就有的大三学生而言,除了英语口语课,20人的小班制,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自由发言的机会,其他很少有课能让大部分同学畅所欲言。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大学不是孤岛,社会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传递到大学之内,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变化。高等学校与周围的世界是息息相通的,外面的一切变化也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现在,大部分学生社会意识强,选择自己创业,在学习之余,兼职工作等等,这样不但有时会与学习脱节,更与老师彻底封闭。
2、师生自身因素
①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随着大学的扩招,现在老师面对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又有繁重的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跟学生交流机会不是很多。很多高校大部分公共理论课采取多班合上的“大课”制,特别是大一、大二都是基础课,教师因上大课到学期末也叫不上学生的名字,更谈不上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思想、智力与个性等。对个别专业来说,一共有6个班,每班都40多名同学,即使上专业课,教师也并非能认识其中的大部分。
②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不当。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误导,还有些高校教师总在尽心训导,学生经常体验的是被动和无奈。主要原因是双方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书本知识的教与学上,相互缺乏人际交往的动机和愿望,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更是难以得到培养和发展。
③教师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高校师生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普通的人际关系,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也都会在其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一般教师比较偏爱才能出众的学生;而不认真、成绩差、爱惹事的学生,教师则看不顺眼。如果缺乏理性的指导,教师在评价、对待学生时就会感情用事,就会有失“公正”,作出对一些好的学生和不好学生都不尽合理的评价。
三、改善师生关系的对策
1、学校要全面树立学生主体观,做好育人工作。全面的学生观要以学生为本,把立足点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做好改善师生关系的各项工作。其次要为师生交流创造平台。学校要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教育和服务,学校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参加学生活动,教师下学生寝室了解生活、思想现状,增加交往频率,使师生关系在和谐、团结、共勉的氛围得到升华。最后要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与方法。学校课程安排不合理,也会影响到师生关系。在教学方式上,压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填鸭式教学,扩大课堂讨论。
2、要增强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包含了教师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它是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师通过自身对事业的忠诚和执着的追求,通过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这些优良品质会使学生的性格受到各方面良好的影响,易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其次要善于创建平等的、使学生敢于质疑的教学氛围。教师应积极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对象创造更多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教师保持良好的互动状态。最后教师更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在学生成绩的评定、各类评优评先及学生入党问题上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客观、全面地予以评价,这利于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构,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师生关系和谐,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体育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积极创造这种和谐关系。
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裴顺安平时关心和热爱每个学生,从不鄙视那些生理上有缺陷和体育差的学生,经常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用科学的手段训练他们。他所培养的学生赵学恩获得残疾人奥运会跳高冠军,并保持世界纪录。只有象裴老师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起信任,师生之间才会有共同的语言,才能在一种感情融洽、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形成和谐环境,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现代学生个个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精力旺盛,他们大都喜欢运动,喜欢上体育课。对于体育明星、体育健将有着强烈的崇拜感,喜欢模仿体育明星的形象,渴望得到体育教师的正确指导。因此,体育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体育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时,不能仅拘泥于教材,应适当引进一些鲜活的资料,传递一些新科技信息,增加体育教学的“磁性”以吸引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吸取本学科的新鲜血液,多积累一些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不断推出新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位品德高尚,事业心强,正直公道,平易近人,言行举止文明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敬佩,是效仿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统一思想,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淳淳善诱,晓之以理,使学生真心佩服。这样就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朋友,并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学生与教师接触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且还要练,若教师能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堂的室内理论课后,一旦走进体育课堂,就会象出笼的鸟一样感到无比的兴奋,跃跃欲试。教师若能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掌握好分寸,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整,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学生各得其乐,师生关系就更为和谐、融洽。如果学生前一堂是理解性较强的课,那么接下来的体育课就应在准备活动部分适当地安排些游戏活动,轻松一下学生神经。如果学生前一堂课是音乐课或实验课,体育教师就应在接下来的体育课中首先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此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很多体育差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淡薄,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体育教师要注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己,对学生,对教学,对工作都是一举多得的。当然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思想方向,以免适得其反。
在我们电视界,电视传播以画面为主的观念贯穿于80年代,而且一直影响到90年代。“画面为主论”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它源于情节性电影观念。电影艺术大师伊文思说过,“画面是电影的主体,解说词只是加强画面效果”。[1]伊文思这句话,不仅对中国电影学术界,而且对中国电视学术界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是电视“画面崇拜”的理论依据。“一幅画就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这一称颂画面魅力的名言,成为电视“画面崇拜”的旗帜。1991年初,当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的洪民生在第三次全国电视音乐交流会上的讲话重申了电视传播“以画面为主,声音加以配合”的观点,[2]电视“以画面为主论”有了官方的权威的定论。
电视“以画面为主论”,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北京广播学院教授朱光烈1990年《对一个定论的异议——电视传播中语言与画面功能的比较研究》,[3]提出电视传播是以语言为主的,1991年中央电视台在舟山召开声画关系研讨会,对朱光烈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批评。1991年,林杰谋发表《厚此薄彼的比较方法不可取——与朱光烈同志商榷》一文,批评朱光烈“厚此薄彼”、“厚语言”、“薄画面”。此后,“主画论”者和“主声论”者各执一端,时有争论。主流电视学术界也以“声画结合”论取代了“画面为主”论。
1997年8月,暨南大学教授黄匡宇《电视新闻:用语言叙述、用画面证实》(载《现代传播1997年4期),该文的核心观点是“电视新闻语言符号的双主体构成”,不料却引起“声画结合”论者的反驳。1998年4月,《现代传播》第2期发表马莉的《电视声画不再分离——兼与黄匡宇先生商榷》、杨竞的《略论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同构》,以“声画结合”观点驳斥黄匡宇的双主体论。1999年,朱光烈在《现代传播》上发表长篇论文《“声画结合”论批判》,从12个方面向“声画结合”论开火,提出“语言是构成电视传播的基础”,“声画结合论不具有普遍意义,不具有理论品格”。2000年1期的《南方电视学刊》刊出凌燕的文章《强化画面意识,实现声画的最优化结合——兼与朱光烈、黄匡宇先生商榷》一文,也以“声画结合”作出回应。
电视声画关系引发的争论,其实是两种电视观念的碰撞,争论的双方各执一端,多陈其理。其中也有“调和论”、“声画结合”即“主画论”者意识到画面的缺陷后推出的调和论,“双主体论”也是“主声论”者推出的调和论。但这两种调和论都未跳出“以谁为主”的思维框架,似乎都不能令争论双方信服,反而引发对方更为激烈的批评,这其中原因到底何在?
应该说,电视声画关系的争论,推动了电视学术研究的进展。“主画论”和“主声论”者都有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电视界长期以来存在重画面、轻声音、重视觉元素、轻听觉元素的现象,“主声论”者对“主画论”的诘难,打破了这种平衡,却不能解释引发争论的原因。
电视声画关系的争论,说到底是电视叙事艺术符号系统内在机制造成的。从系统论的视点看,电视叙事符号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以自身的内部矛盾为依据,通过与外部环境的适当交流而自发地为自己开辟道路。这就是电视叙事符号系统的内在机制,它在形式上表现为互斥、互补和整合。它调节电视叙事符号系统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运动,随着时代的衍变,打破元初的和谐,使之经过重新建构,达到新的平衡,沿着“有序——无序——新的有序”的历程前进。
电视是一门晚近诞生的新兴艺术,它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是地地道道的晚辈,显得年轻而稚嫩。电视在构建自己的符号体系过程中,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那就是无论是画面系统还是声音系统,都从其他艺术形式汲取了养料,甚至可以说是从其他艺术形式脱胎而来。它难以割断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
有一个不容忽视实际情况是,早期的电视人要么是广播界人士,要么是电影界人士,在构建电视符号系统过程中,大家一开始就注意到了电视与广播的区别,“听广播”、“看电视”,便是这种区别的最直观的显现。广播只能诉诸人们的听觉,而电视不仅诉诸人们的听觉,更重要的是诉诸人们的视觉。看到了这一区别,人们理所当然地作出判断:广播主要依靠有声语言,而电视主要依靠画面语言。人们致力于电视画面符号的研究在情理之中,而电视画面系统的构建完全建立在电影画面的基础上,因为电视同电影区分的只能是物质手段、成像原理、镜头运用的不同而并无本体上的符号的质的区别,它所运用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同电影完全相同。人们以电影画面模式来研究电视,认为屏幕上存在没有声音的画面,却不可能存在不见画面的声音,由此推出“无声的画面,仍然可以成为电视艺术作品,而无画面的声音,则根本与电视绝缘”,“没有了画面,就没有了电视”[4]的结论。这是典型的“主画论”。“主画论”在电视符号系统建立之初以及之后较长的时间,居于主导地位,使得电视符号系统成为一个稳态系统。
由于“主画论”的盛行,电视界较长时期重画面、轻声音,重视觉元素,轻听觉元素。结果是:纪实性的电视艺术作品没有同期声,没有真实的环境音响和真人的原腔原调;电视剧几乎都是后期配音,对口型、补台词。重者,口型对不上;轻者,体型对不上、气质对不上、情感对不上、气氛对不上,百片同调,多剧同腔,移花接木。更有甚者,有人试图以画面取代声音甚至文字语言的功能,美国人施瓦兹尼就曾说,“电视使得人类社会进入脱离文字的时代”,“主画论”走向了“画面崇拜”,暴露出许多问题。
然而,电视符号系统一经建立,便具有了系统的内在机制,电视声音系统的功能画面无论如何取代不了。电视声音系统在电视画面系统侵入自己的功能时,其内在机制便会自发地摄取负熵、排除正熵,以维持系统内部的稳定有序状态。这一维持的机制就是前文提及的“互斥机制”,就是说,电视声音系统与画面系统彼此之间互相对立、相互排斥、互相斗争。这种“互斥”的内在机制在系统外的表现就是“主声论”的崛起。
电视声音符号系统的构建一方面移植了广播艺术声音,另一方面亦受到电影声音的渗透,其运用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同广播和电影并无二致。在电视符号系统构建之初,因有广播艺术声音的完整移植,电视声音系统处在有序状态,其互斥的内在机制并未发挥作用。国内电视学术界普遍认为“电视是广播的延伸”,“广播电视”经常并举,可见电视声音系统对广播声音系统的完整移植。然而,当电视画面系统功能不断地侵入声音系统,产生较大范围的互切边缘区域后,电视声音系统的互斥机制便产生了作用,具体表现就是以朱光烈为代表的“主声论”者向“主画论”发起诘难。声画关系的论争,打破了元初的和谐,直接将电视叙事符号系统导入一种无序状态。
必须看到,电视叙事符号系统中声音和画面的互斥性,仅仅是其内在机制的一个方面,也不是电视声画关系的实质。声音和画面同属电视叙事符号的两大系统,其相互之间的对立、排斥是电视符号系统内部的矛盾斗争。“主画论”和“主声论”都同样从“以谁为主”的问题出发,具有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偏差,将电视符号系统中声音和画面的互斥机制给予过度强化。电视叙事声画两大系统的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如何配置并发挥电视的声画功能,而不是“以谁为主”,突出或者削弱声音或画面的功能,因此,声音和画面关系的实质,不是声画的互相排斥,而是声画的互相补充。电视叙事符号系统的都存在这种互补的机制。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我们把电视符号系统看作是一个恒久不息、变化前进的开放系统,“开放系统被定义为这样一种系统:它通过输入和输出组建和破坏自身物质成分的行为,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5]电视声音和画面系统正是通过与外部环境(指其他艺术形式或声画之间)的物质交流,保持自身的结构,并取得进一步发展的。这种交流的机制,就是互补机制,它指电视声音和画面对外部环境之间同时共存,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各以对方为依存条件,一旦丧失了对方就丧失了自身。
电视叙事声音和画面的互补机制取决于它们各自承担着的不同的电视的功能,它们各自承担的功能的融合才构成电视叙事的符号系统。电视画面和声音各自功能的负载并不意味着它们处于封闭状态,恰恰相反,这两大系统都处于开放状态。一方面,电视声音和画面各自都从相邻艺术和相关范围汲取营养。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电视声音和画面符号的构建,独立品格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是从较低水平的有序向较高水平的有序上升的流转不息、生气勃勃的过程。在这两种有序状态之间,电视声音和画面以其互补机制,通过与外部环境(其他艺术形式)的交叉与联系,刺激与反应、“同化”与“顺应”,打破旧的有序,导问新的无序状态。这是电视声音和画面互补机制表现出来的独具特征的形式。电视叙事艺术晚出,电视画面从电影画面汲取营养,电视声音从广播声音延伸,形成一种元初的有序。随着互补机制的形成,电视声音和画面均需脱离母体,进而建构自己的独立品格。因而,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人们致力于电视声画两大符号系统的构建,努力寻电视艺术的“个性”,终于为自己争得“第九艺术”的地位。
电视艺术地位一经确立,其互补机制便日益强化。电视不断地同其他艺术形式交流,从而打破元初的和谐,导向新的无序状态。在90年代以后,许多艺术形式与电视联姻,交叉渗透,电视诗歌、电视散文、电视小品、电视舞蹈、电视音乐,等等,莫不反映出电视互补机制的强大作用。正是这种交叉与联系,使得电视声音和画面两大系统内部发生不平衡状态,尽管其互斥机制可以排除正熵以维持有序,但交叉与联系的广泛使得电视声画外部环境的干扰加强,正熵激增,元初的和谐被打破,电视声画走向了新的无序状态。
另一方面,电视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除电影外)大多的一种符号体系作为要素,电视以声音和画面两大体系构成其符号系统。声音和画面在与外部环境交流的同时,互相之间亦不断地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是以声画各自负载的功能为交换内容的。交流的结果便是声音和画面在功能上产生了互切形式,出现了中间环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中间环节的产生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相互交流的结果。因此,电视声音和画面的交流应该是一种互补关系,而非对立关系。这是声音和画面关系的实质。
无论是“主画论”还是“主声论”,看到的都是电视声音和画面内部的互斥机制,强调的都是声音和画面的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和互相矛盾斗争,以为强化某一方面的叙事功能,必然削弱另一方面的叙事功能,这其实都是片面思维的结果。电视声音和画面各自负载了不同的电视叙事功能,声画之间除了相互对立、排斥之外,其本质的关系是互补关系。电视声音和画面的交流,使其功能上产生了互切形式,出现了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既非声音在功能上取代了画面,也非画面在功能上取代了声音,而是声音和画面都可以负载或共同负载了某方面的电视功能。就是说,电视声音或画面某一方在某一方面功能的强化,并不能削弱另一方在这方面的功能,而是在这方面出现了边缘区域。由于电视声画互补机制的作用,电视声音和画面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交流的同时,互相之间亦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这就出现了两种相切的边缘区域:一是电视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切的边缘区域,二是电视声音和画面功能上的相切的边缘区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视的互补机制日益强化,这种边缘区域必然走向扩展。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任何试图扭转这一趋势的努力都是白费功夫。实际上,“主声论”和“主画论”的努力都是这种努力,双方都试图准确界定以至强化声音或画面的功能,忽视了声画功能互切的边缘区域扩展的趋势。
在电视声画功能互切的边缘区域扩展面前,发挥作用的应是电视声画的内在的整合机制。从系统论动态原则看,由于电视声画的互补机制的作用,引起了声画内部的变化,发生了不平衡状态,这时就有新的行为,将无序导向新的有序,建立新的平衡,同时又向着比受到干扰以前更加稳定的平衡前进。这就是电视声画的整合机制,即对电视声音和画面的基本属性、基本功能和审美观念的调整和规范。电视声画的内在机制并不允许“边缘”区域的无限扩大,因为“艺术越接近到它的或一界限,就会渐次地消失它的一些本质,而获得界限线那边东西的本质”。[6]这时候,电视声画的整合机制就会自我调节,在旧有本质的基础上,整合相切时产生的特质,从而建立起新的本质,完成更高形态的本体建设。实际上,在电视声画关系争论的同时,这种整合就已经发生,“声画结合”、“声画同构”就是这种整合的表现。或许,“声画结合”、“声画同构”如朱光烈、黄匡宇先生指出的那样,还存在很多理论上的问题和缺陷,但是对电视声画关系的整台却是电视声画内在机制的要求。
笔者认为:对电视声画关系的整合,不仅涉及电视传播的基础,而且涉及电视的本质。我们以叙事理论审视电视声音和画面,并综合争鸣各方的观点,提出以“声画一体”对电视声画关系进行整合。电视声画关系整合表述为:电视传播的声画关系是以语言为基础,以叙事为本质,主要通过声音叙述和表现、画面描写与再现,声画功能互补的声画一体的关系。
首先,电视传播以语言为基础。语言是以“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资格被归入现象之列的,语言的交际功能显而易见。每一个人都可以体会到在他和其他社会成员接触时,他都要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哪怕是极其简单的所谓“寒喧”,也要运用语言来进行。正因为这个缘故,只要有社会生活的存在,只要有人们之间的接触,就要有语言。从人类社会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有语言。人类创造了语言,以语言来进行思维和交流。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在生命的诞生与终结这一点上,人同其他动物没有区别。然而,人却因其精神的存在可以不死,精神的不死在于语言符号。人肉体消失了,但其精神却被语言符号锁定并流传下来。人类创造了巨大的文明,这个文明离不开语言符号。语言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如朱先烈先生分析的那样,文明社会人的交流,他们的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科学等一切社会活动和社会发展,都是借重于语言进行的,文化、教育、科学都是用语言构成的,人类的一切传播都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电视也不例外。语言不仅是电视传播的基础,也是画面解读和阐释的基础。
其次,电视传播以叙事为本质。电视的本质是什么?张锦力在《解密中国电视》中否定了对电视本质从电视定义方面作出的理解,认为“电视的第一本质是对新闻的传播,而不是什么第九艺术,也不是什么画面纪录”。以新闻传媒作为电视的本质,笔者不能苟同。从传播学观点看,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视听兼备决定了电视具有极强的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由于是电子媒介,电视时效性强,保存性、选择性差,这些是电视传播的特点。认为电视传播的本质是新闻,仅仅看到了电视传播时效强的特点,试图以一个方面的特点概括本质,显然是片面的。仅符号学的观点看,电视声音和画面分别包含了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系统。符号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指代性,符号总是代替某一事物,它承载一定的内容(概念、意义),是传播活动的基本要素。符号的基本属性是指代性、社会共有性和发展性。从电视承载的符号看,怎么也难以得出电视传播的本质是新闻的结论。
那么,电视传播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从其功能切入看看会得出什么结论。电视属大众传播,查尔斯·莱特认为,大众传播的功能共有四个:监视环境、舆论引导、传承文化、娱乐。胡正荣据此概括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7]功能决定了电视节目的编排。在大多数的电视节目里,浸透的是叙述。那些电视剧、供电视播放的影片、动作系列片、卡通片、新闻、纪录片等等,都是叙述性文本;那些供消遣娱乐却有着描述、教育或论证之类目的的其他电视节目也往往以叙述作为达到目的一种手段。“惟一的一种贯穿始终都避免叙述的电视节目是那种依自身的交替规则结构十分明显的节目:例如游戏节目,体育锻炼节目、记者招待会、访谈节目、音乐节目、体育竞赛等。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叙述也在悄悄发挥作用。比如说,一场足球比赛就可以看成是一个队胜利和另一个队失败的故事,可由体育竞赛播音员来叙述”。[8]因此,叙述不仅是电视中起主导作用的文本类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叙述结构就像是一座大门或一个栅栏,即使是非叙述性电视节目也必须穿其而过。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是由叙事话语规则构成的世界。由此,我们自然得出电视的本质是叙事。
第三,电视主要通过声音叙述表现、画面描写再现。语言基本上是一个听觉系统,语言的模式是一种时间中的系列运动。在运动中,语言符号主要由声音负载。电视声音是一个时间流程,它在时间中运动,是历时性的。叙述是一个过程,是线性的、流动的,也是历时性的,是时间的艺术。这与电视声音的特质是相同的。因此,电视声音主要承担了电视的叙述表现功能,电视亦主要通过声音(语言)叙述表现。当然,电视并不完全依赖声音叙述表现,画面也可以叙述表现,声音亦并不只是承担叙述表现的功能,它也可以描写再现。
电视画面负载了非语言系统的全部具象性符号。它以流动、动态的空间,通过横向的展示,主要承担电视的描写再现功能。再现是描写性的,共时性的,这与电视画面的特质相一致,因此电视画面主要承担了描写再现功能。电视并非仅仅通过画面描写再现,声音也可以描写再现。画面的叙述和声音的再现就是电视声画互切的边缘区域。
第四,电视声画一体,交相扶持。在视听兼备、有声有形的电视叙事艺术中,画面赋予声音以形态、神韵,声音则回报画面以生命、现实感和生活气息。在电视叙事文本中,声音(语言)历时性地提供事件、人物和背景,画面则共时性地展示这一事件、人物和背景。声音和画面,如骨肉难分,相辅相成,交相扶持,相得益彰,一损俱损,一荣皆荣。因此,我们说电视是声画一体的时空复合艺术。
笔者认为:非要在电视声音和画面中分出以谁为主,无异于非要在人之手足中分出以谁为主。声音和画面各自承担着电视的功能,它们的功能之间可以交叉,但不可能互相替代。强调声画一体,其实就是要充分发挥声音和画面的功能,声画交替扶持,互相补充。有的论者将声画两张皮现象归咎于“声画结合”,“声画同构”,是不够准确的。声画两张皮现象是强调声画互斥机制造成的,无论是以声音为主还是以画面为主,都无法解决两张皮现象,而声画一体,为声音和画面共同完成叙事任务提供了理论支持,更能解决声画两张皮问题。
收稿日期:2001-06-18
【参考文献】
[1]朱光烈.“声画结合”论批判[J].现代传播,1999,(5).
[2]洪民生.繁荣电视音乐,为屏幕增光彩[J].电视研究,1991,(3).
[3]广播电视业务[M].电视业务,1990,(1).
[4]高鑫.电视艺术学[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贝特朗菲.开放系统模型[J].哲学译丛,1983,(2).
[6]剔林斯基.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M].
我们很容易犯一个通病:学生考试成绩差或不守纪律,便以为“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一怒之下便会对其进行挖苦、讽刺、体罚甚至赶出校门。其实,我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著名教育家布鲁姆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和先天禀赋虽存有差异,有超常儿童,也有弱智儿童,但二者只占百分之一二最多不到百分之五,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仍是“可教可雕”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随便对一个学生失去信心。每一位老师都要拿起表扬的“武器”,在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多表扬学生。———在学生看重的事情上(如表扬、鼓励),我们可能太吝啬了,而在学生反感的事情上(如讽刺、挖苦),我们可能又太慷慨了。要知道: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宽容与关爱的基础上,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二、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好感
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战场,也是构建师生关系的主阵地。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学会运用课堂教学中的“无错原则”,———就是要认识到学生是成长中的尚不成熟的个体,要从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和回答问题,要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要从发展的角度理解这些“错误”的价值。要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进行延迟反应,将重点放在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与改进上。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让每个积极参与的学生都画上满意的句号,使学生的参与有安全感,这种参与不仅是认知上的参与,而且是师生情感上的参与。运用“无错原则”,能打破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当“观众”的局面,代之而来的是每个学生都能当“演员”,在“舞台”上大显身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一向以“严”字当头,严密的班级管理规范,严格的班级管理,严厉的班级处罚,班级管理颇有成绩。然而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
一天自习课,我快到教室门口,忽然,教室里传出“城管的来了!”刚才还唧唧喳喳的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想不到竟然有学生把我当作“城管的”!我火冒三丈。不过,我还是慢慢地冷静了下来。
我开始反思我的班级管理,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我的一些行为的确有些像城管的。对那些违反班规的学生,我不也是常常没收他们的球拍,没收他们的小玩意,没收他们的漫画书吗?不也是常常摔他们的笔,扔他们的书,撕他们的本子吗?这与某些城管的工作人员不是一样的吗?看来,我的班级管理缺乏人性化,如果不及时矫正,那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迟早会有崩溃的一天,更谈不上和谐了。
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一味强调教师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会抹杀学生的个性,会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与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因此,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
通过班级管理的实践,我觉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以热情换取坦诚,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和谐。面对学生缺点与错误,班主任要懂得善待。
1、善待学生的学习困难:
每一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几个“学困生”,他们也常常是老师最不喜欢的人,对他们,老师也最容易产生怨气,老师与他们之间也最易产生不和谐音。其实,“学困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地培养他们。
2、善待学生的顶撞冒犯。
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冲动,特别的高年级的学生,冒犯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表现为:当面顶撞、背后谩骂,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而班主任,更容易被学生冒犯。对于学生的冒犯,若处理不当,轻则对当事人造成不良后果,重则影响到学校声誉和社会安定。因此,班主任应严肃谨慎地应对学生的冒犯。面对正在发生的冒犯,应冷静,切忌激动、上火。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以确保自己胸怀宽广。”
学生可以不好,但老师不能不善。班主任应该善待学生的冒犯。
3、善待学生的个性表现。
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好动,有的孤僻、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由于学生的个性表现往往影响班级的整体形象和荣誉,因此,有些班主任不能容忍学生的这些表现,并加以限制,从而引发师生间的矛盾。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个性,岂不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吗?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对于学生的个性表现,班主任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4、善待学生的讨好心理。
小学生喜欢讨好老师,特别是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他们爱多事,常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容易引起老师的反感。然而,作为班主任,要善待他们的一片好心,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我觉得,教师要常常提醒自己: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与学生之间首先是活生生的人与人的关系,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学生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只有我们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善待他们,给予他们最大地赏识,最平等而又博大无私的爱,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赢得最强有力的教育力量。
5、善待学生的违规犯错。
学生违规犯错是经常发生的,这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麻烦,师生的冲突也多发生在这里。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培养造就,我们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教育学生时,不要站在学生的对面,规定:你们能怎样,你们不能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
[关键词] 过程管理 和谐 导师制 心理健康 学生发展
距离产生美,距离产生威严。有人说,不管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学生终究是学生,教师不应与他们走得太近,否则就失掉了师道尊严,教师的威信也随之丧失。事实上我们都清楚,教师的尊严和威信并不来自于师生间的“远距离”,而来自教师的专业水平、丰富的知识、教育教学艺术及教师的人格修养和魅力,更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沟通、理解和关爱。热爱、尊重学生,走近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树立教师威信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师爱的一种具体表现,它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一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今后的发展。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学校内部管理中,应该注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通过各种途径,尤其通过过程化管理,来构建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了解是相互的。首先,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每学期新生报到注册的前后几天,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所任班级的学生进行一次普访,目的是“摸底了解”,内容包括学生姓名、出生年月(记住生日)、家庭住址和状况(经济状况、成员状况、家长的工作状况等)、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和理想等。入学前后的家庭走访,有利于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教师的“教”更有的放矢,使学生更显示出他的主体性。其次,让社会、家长和学生尽可能多地来了解学校和教师,增强透明度,减少神秘感,学校开放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关心和监督。为此,学校提倡内部管理制度和任课老师的信息公开化,如学校、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电话,学校近期的活动,管理上的改革措施,任课老师的资历和教研科研情况等小档案,以校内宣传窗、广播台、校报、告家长书等形式,向每一个学生及家长公开,便于互相联系并能及时接受家长的监督。
朋友们聚餐时总有这样的体验:面对一大桌盛宴,如果我们一边品尝,一边交流各自的感受,比起一律地埋头猛吃,要有趣味得多,分享到的快乐也会更多。实际上,教学就是一道五味俱全的美餐,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只习惯于独自品尝各自的酸甜苦辣,最多也就在办公室里与同事做一番喟叹,他们往往忘记了最有共享资格的对象——学生。教学相长,我们每天在与学生打交道,每一个教育故事里的或喜或悲,或酸或甜,是我们教师的也是我们的学生的。因此说,教育故事是师生一起创造的。在适当的情景下讲给学生听,师生一起分享,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分享中,教师或以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或以探询的语气以求得到学生的帮助,或以朋友的平等和真诚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时候的课堂气氛常是最民主最活跃的,学生的思路也常常是最敏捷最开放的。在故事的分享中,师生都能获得各自所需的“营养”,得到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学生从中感悟成长的美丽,教师从中反思教育的真谛。真所谓一举而多得,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搜集整理教育故事,把它们讲给学生听,在故事里,师生一起来认识对方、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达到和谐关系共同成长的目的。
评价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评价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成功管理坚持人的个别差异性,人无完人。学校管理者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应该坚持“扬长避短”、“扬长补短”的原则,在统一的评价标准下,允许异步发展,即对教师的发展要求因人而异。从发扬、发展教师的长处、优势起步,达到纠正教师的不足的目的。我们在要求全体教师进行横向比较的同时,更注重教师发展的纵向比较。评价体系让我们看到每一位教师的自身进步,并且让教师自己及时感受到自身的提高,时时被一种成就感激励着。在具体操作中,应让每一位教师先寻找现实座标,再规划发展座标,制定出发展措施。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还应采取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即不仅看教师终点的教学成绩,更要看他起点的高低,过程的经验,使评价更公正、合理,更全面、准确。同时,对学生实行“等级”+“评定”、“以激励为主,多方面促进”的理念教育方式。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发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这种课程学习的评价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学生健康的心理,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生命质量。这种评价方式更为学生所接受,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在这样的过程管理中,不仅能让教师体会成功、学生体会成功,学校管理者自身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校的发展也就有了坚实的“软件”保障。
学校规定,每位任课教师每周必须有针对性的至少找学生谈话或联系家长一次,客观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更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做到学校与家庭的双向管理,及时沟通。并把谈话和联系的时间、地点、学生姓名、主要内容记录在册。通过谈话或联系,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同时还能欣赏他们的特长。有人说,欣赏犹如一盏高悬的智慧明灯,不仅能照亮求学者,也能照亮为师者。
导师制作为一种班级授课制的补充,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调动教师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管理
的积极性,在班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一项新举措。也是学校长期以来所实践的师生“结对、帮教、帮困”制的深入。学校首先对本校教师进行导师资格的认定,要求教师在政治上积极向上,事业心强,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有较长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工作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行为规范辅导、学业辅导等。
学校应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参加学生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沟通,在活动中了解和彼此信任,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活动中,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言语,一个肯定的眼神,哪怕是一丝好感的暗示,都是吹向学生心灵种子的春风,是让他们茁壮成长的灿烂阳光。活动可以是常规的班队活动、节日联谊或趣味性的体艺活动、野外的拉练野炊等。长期以来,师生们都有一种“约定俗成”的理解,认为班级活动只是班主任的事,与其他任课老师没多大的关系,遇到元旦文艺会演、校园文化艺术节等这些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时,任课老师常常会忙于教务而对学生的热情不顾不问,失去了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大好机会。
A、课余常和学生闲谈,不摆架子,能理解学生的“时尚”,愿意与学生做朋友。
B、专业水平高,讲课有条理有个性有激情,善于调动课堂气氛。
C、能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能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并积极鼓励。
D、有敬业精神。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由医学生向医师转变和过渡的桥梁,这期间病人是最宝贵的学习资源。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病人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使得临床实习资源日趋短缺,也造成了现阶段“实习医生不觉得自己是医生,患者及家属拒绝接受实习医生的服务”的尴尬境地。因此,表面看来,实习医生与患者之间没有出现紧张或恶劣的正面冲突,但今天的“平和安静”,却正是明天“医患纠纷”的隐患。临床带教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前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安排好他们与实习医生配合的学习项目,但是最终得到的效果充其量也就是一出“表演”,而非真实的诊疗过程,无法从根本上调动起双方的主动性和相互需求,使得临床实习教学流于形式。医患关系的改善不仅要注重于当前,更应该着眼于今后。从临床实习阶段就应该教育实习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为其在以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时,能够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并真正地贯彻和体现医学医疗“以人为本”的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临床实习阶段对实习医生进行建立正确医患关系教育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病人的权利和法律意识增强。传统的以医生为中心,只注重疾病本身,而忽视病患的旧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思想观念转变的步伐,因此,除了指导学生要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外,还应该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对病人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诊治,使学生力争做到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为人服务为中心的服务方式。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和要求,初步尝试了“一站式跟踪服务”的临床带教模式。
2.1从门诊开始教育实习医生树立“患者至亲”“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实习医生从门诊开始接触病人。带教教师选择合适的患者,让实习医生协助完成基本的查体项目,并在之后的检查和住院过程中陪同患者及其家属,一方面帮助患者更快捷有效的完成入院程序,同时为实习医生提供了与病人接触和了解的机会,使双方建立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从而顺利过渡到住院后的问诊和查体等环节。当然,需要提前告知实习医师医疗行为是一种以人和人的健康为对象的行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原则。在临床工作中做到痛病人所痛,帮病人所需,贴近病人,认真仔细对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取得病人信任,让患者放心,倾吐自己的心声。带教教师在指导实习医生学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患病过程的同时,还应该帮助其进一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与态度,如对所患疾病的看法,内心的感受,尤其是对疾病的担心与恐惧感,疾病对生理与心理的影响,病人对医生治疗方案、措施与态度的期望等。
2.2在住院部进一步强化实习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有了门诊的初步接触,进入住院部,开始第二阶段的培训与渗透。避免让实习医生管理超过2名以上的患者,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多肯定实习医生的工作,当面给实习医生布置任务,告知家属实习医师是最直接照顾患者病情的医生。进一步教育实习医生应该摒弃“以医为尊”、“重病轻人”、“患者求医”、“医不叩门”的思想,耐心地向患者多解释、多倾听,增加人文关怀与情感交流的投入,交往中要注重沟通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中,相似的态度、信念、价值具有吸引性”,医生的语言贴近患者生活、适合患者心理,就可取得相似的吸引。语言内容因人而异,根据病人所处的社会阶层、文化程度、习惯与患者关系亲疏等社会属性的不同,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的患者等,尽可能注意医学语言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而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则注意语言的条理性和适当的医学术语,能够用数据说话的尽量使用,不可含糊、模棱两可;特别注意减少支配和强加的意识,把治疗方案等选择交给病人(家属),不轻易说“不”,用期望与引导实施医疗行为。
2.3将患者(家属)对实习医生的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针对实习医生作为学生的角色,对其各方面的教育和要求都应该有一个量化的考核指标。将患者及其家属对实习医生的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学生对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视,使其认识到医患沟通能力的高低与医学知识技能的多少一样,是考评一名医学生合格与否的不可或缺的标准,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分割。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这种“一站式跟踪服务”的代教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实习医生与患者的疏离关系,强化的双方的需求关系,提高了实习医生的责任感,使其能够切实体会到真实的医疗行为中医患之间的关系。但是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实习医生与患者产生摩擦的概率,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应该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发现隐患问题,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和对待。
关键词:英语学习良好习惯
不少中学生觉得英语是一门费力多,收效少的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制定学习计划
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感情丰富,求知欲强,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但他们意志薄弱,易受外界影响,学习上往往只凭一时的兴趣和好恶,忽冷忽热,一曝十寒。针对中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一方面学生要在每学期初制定一个学期总计划,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根据课程进度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周密计划。许多学生执行计划时往往有始无终,这主要是没有遵守学习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所定计划目标过高,超过了自身生理负荷所容许的范围,尽管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预定的学习目标却未达到,这种挫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信心、情感、意志等动力要素,产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所以制定计划时必须正确认识自我,制定的计划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体验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做好课前预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想要向45分钟要质量,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一环。预习通常要做到:借助音标、录音机,读单词,了解词义,初步读懂课文,能就课文回答一些表层问题;借助词典、课本、笔记、参考书等到资料,了解一些单词和短语的用法,找出疑难问题。课前预习有重要的意义,它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智力的发展;能激发求知欲和认知兴趣,能更好地领会、记忆所学知识;同时有助于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在预习新课时,要学会对比分析,增加对语言的敏感性。汉语语言和现代英语均属分析语言,了解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就可实现知识的正迁移,简化学习过程。而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如英语中有汉语中无的助动词、系动词,便是学习简单句的重点、难点。也可通过比较新学项目和已学项目的异同来发现问题。如学过分词作定语后,再学不定式作定语,比较它们在意义、使用范围、时间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就能抓住学习非谓语动词作定语的关键。抓住了本质,学习才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当然分析对比还应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
三、积极认真上课
预习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英语课呢?首先要有良好的心境。良好的心境、充沛的精力,能使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心情不佳,疲惫不堪,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即使你最喜欢的乐曲也可能变成催眠曲。要想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平时就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开夜车;课前不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善于排解不快之事。其次,课堂上要五官并用,积极投身语言交流。语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密度高、容量大、活动多。事实证明,积极活跃,乐于模仿,刚强上进的性格有利于英语学习。内向型的学生就要注意抓住活动机会,积极大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时时注意克服性格上不利因素的影响。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要点,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做好笔记,跟同学结成对子,课后互对笔记,认真整理。
四、课后总结活用
课堂上所学知识,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予以巩固。在复习过程中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其溶入一定的知识体系。如学习了“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如果其宾语前的动词是某些感官动词或使役动词时,该动词不定式要省略to”后,我们可以把这些动词归纳在一起,以便于记忆。可总结为:一感(feel),二听(hear,listento),三使(make,let,have),四看(see,watch,notice,lookat)。这样的归纳总结能梳理知识的条理,能加深记忆,有利于知识的内化。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转化为能力。一些好的英语学习者都是通过使用外语来学习外语的。因此在课余时间我们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力所能及的写作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英语。
制定计划——课前预习——积极上课——归纳总结——及时复习——课后读写,这个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长期的训练。这个习惯一旦形成,我们将受益终身。
怎样才能把学习英语变得像母语学习一样容易?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心得:
在我们现行教材《Goforit!》中,我都很强调课下每日听磁带的重要性。坚持听磁带的更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听的同时,进行跟读;要求耳朵很敏锐地找出自己与原声带中发音不尽一样的地方,并不断减小差异,使自己的语音更加地道。这也就是模仿的真谛。每个孩子不应把听读当作是一期课中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应把每日的听读作为一种习惯来养成。
此外,听课文朗读磁带的同时也是在复习课文,它帮你更好的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为什么我们在作题时,经常会莫名地选中一个感觉上正确、但又无法清楚解释其所以然的答案,很多人称它做冥然中的第六感,其实它是大量正确语言输入信息在你脑海中形成的潜意识,即语感。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习得的。几乎所有的语法点、音标、文化趣味知识补充都是为了更准确、更流畅的进行对话交际运用。我们除了书面练习之外,还采用了录音作业,其目的就是从音准、语调、顿挫和流畅程度这四方面考察学生的发音情况。我将录音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评语,回录到这盘磁带上,让孩子作保留,在比较中看自己发音中的进步。:
另外,在和家长做电话回访时,我常听家长们说到在家不敢跟孩子们说英语,害怕自己的错误发音会影响到孩子。其实家长们参与孩子学习的方法有很多,不光是可以和孩子扮演不同角色来熟练对话,还可以引导孩子对物体或事件进行简单描述或对自己的各种意愿进行表达,更重要的要加以鼓励,促进孩子说英语的自信。孩子有发音不准确的地方,老师会在课堂上帮助纠正,或孩子通过听朗读磁带来自我校正。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胆尝试才是最重要的。
读有两种形式:一是课内朗读,二是适当加入课外阅读。朗读又分以下两个素材来源:一是课本上的对话或阅读篇章,一是练习册上出错的题。在我们朗读的过程中,嘴巴在读,眼睛在看,耳朵在听,脑子在想,所以它最能将我们的感官系统完全调动并使之相互配合;而反复熟读练习册上老师订正过的题,可以使正确的语言在大脑中印象更加清晰。要不古人怎么会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另外,适当加入英语课外读物是扩充词汇的好帮手。多接触英语总归是好的,但它又一定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我经常向家长、学生推荐的是《21Century(初中版)》,山西临汾师范大学出版的《英语周报》,《空中英语教室(ClassroomStudio)》(初级、中级版),而中央二套每天中午十二点和晚七点的《希望英语(Outlook)》节目就更加经济实惠了。
对于初中、小学的孩子,现在的写作训练基本要求在50个词左右,不超过80个词。就像汉语记日记、周记一样,英语也需要这样的练兵场。学生应习惯于经常性地写一个小段落,讲讲身边的人或事。一来是能提高对英语的自如运用,二来考察了孩子们的洞察力,培养其发现新生事物的能力。所以常写、多写是大有裨益的。
课堂上学到了很多语言现象,这些知识需要课下一定量的习题来进行巩固和检测。朗文教材配有专门的练习册,每单元的题量大概是10页。每一道大题前都会给出一个范例,我们要求学生读懂这个范例,明确它到底是在考什么,再在脑海中搜寻对应点的知识进行作答。基本上,在课本出现的句子是标准模式句,是为了让学生快速明白的掌握,句子一般不会太复杂。而练习册上的句子通常就会很长,而为设计一道小题,必然要加入一些新词汇。所以在学生们做题时要提醒他们随时积累新词汇、短语、句型以及表达方式。
让学生们在听、说、读、写、题五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在语言学习这条大道上领略到旖旎的风景,并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Goodhabitsleadtogreatsuccess!总之,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很不容易,正如俗话所说:“习惯成自然”。人一旦有了某种习惯,有时不需要要求,即使遇上种种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干好事情,可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的进行练习和强化。
参考文献:
1、《百万个为什么》(英语学习法)
一、郊区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
郊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多数学生的预习都是在老师的强迫下坚持的,流于形式,没有实效;(2)大部分学生由于心理因素不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3)学生间交流意识不强,不能主动交流,分享知识;(4)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应付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5)部分学生对于经典名篇诵读机械记忆,不会灵活运用。思考的习惯欠缺,缺乏课外自觉读写的积极主动性。另外,还存在书写不规范,标点符号错用,汉字书写潦草等问题。
二、郊区中学生语文学习不良习惯的原因分析
外因:(1)家长方面: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大。由于家长外出打工,对孩子的要求不高,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只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吃穿和安全上,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2)教师方面:过分注重学生成绩,急功近利,死教苦抓而忽略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对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方法缺乏指导。
内因:郊区学生大多数不是留守就是家长做生意的儿童,家长对学生缺少正确的引导,有的家长甚至不能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影响孩子学习情绪,部分学生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学生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升学目标;思想上不求上进。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以致于厌学。
三、郊区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郊区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并与农村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应该重点培养以下几方面的习惯:
1.培养工整书写的习惯。为学生选定字帖,每天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二十分钟的书法练习,老师勤加督促,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字就会写得工整、美观。
2.培养预习自学的习惯。上新课前,老师要给学生划定预习的范围,让学生自己解决生字生词、了解作者、课文背景及文章脉络。学生大多没有查资料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自习课上点拨预习的方法,领着预习,学生一旦养成了预习和自学的习惯,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就会认真学习。
3.培养学生经常诵读的习惯。郊区学生多数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回家根本不读课文,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多进行诵读训练。课堂上,通过范读、齐读、默读、速读、分角色朗读、背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读产生兴趣。
4.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由于郊区学生家长很少为孩子购买课外书籍,造成他们学习资料相对缺乏。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会上网,但他们上网大多是为了玩游戏,查资料的人很少,这就要求教师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郊区学生平时在课下说的特别厉害,但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就变成了锯了嘴的葫芦,老师提一个问题往往无人回答。在平时预习时,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设置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积极回答,允许他们对老师的分析讲解提出问题,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当然,对于学生的片面观点和错误认识,要加以纠正。
6.培养学生阅读记笔记的习惯。阅读可以拓展视野,陶冶性情。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我建议学生们征订一些有益的报刊杂志、推荐学生读名著、背古诗词等。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课外让学生准备专门的笔记本,把读到名言警句和精彩语段摘抄下来。
7.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在学生有了阅读,摘抄及复习巩固的习惯之后,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片段思考,还可以书写自己的一些感想,记叙一些有意义的和印象比较深的事情,描写一些看到的景色,让学生养成只要有一点见闻、感想就用自己的笔记下来,写得多了,语言表达就会越来越流畅,不会感到无话可说。
作者:吕春华 余昌娥 历梅 党洪霞 常慧 张昌清 单位:十堰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 人民医院产科 太和医院产科
有学者提出80%的安全问题属于系统问题,从长远看,改进系统应比教育员工效果更好[4]。我科在原有护理人员的基础上新增护士8人,现有护理人员40人,其中有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3人,护师12人,护士及助产士13人。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的分层管理,真正做到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干,充分发挥了每位护理人员的技能特长。改变传统排班模式,实行APN双班连续工作制,每班配一名工作在5~10年以上或主管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来保障对新生儿的连续护理及安全管理。实行人性化管理⑴常规培训及常规教育:王芳等提出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5]。
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培训,包括工作3年内护士及刚分配护士,在入科前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进行1~3个月的跟踪培训教育。培训内容主要为新生儿相关理论、专项护理操作(如新生儿沐浴,水疗,抚触,臀部、脐部及眼睛护理等)、病情观察、疫苗接种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等。⑵建立无惩罚的文化环境让护理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现代安全文化认为,创造非惩罚的环境,鼓励人们报告差错事故并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从错误中进行学习是防范同样错误再次发生的的最好方法[7]。护士及时报告和记录护理安全隐患,护理管理者和整个组织系统能够公开对待缺陷,采取少惩罚个人,多系统改进的方法,从根源上防范差错的发生[8]。科室制定并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上报制度。每月针对上报的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综合分析整改来强化护理安全意识,保障护理安全以预防为主。⑶加强弱势群体管理:新生儿是弱势群体,非常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照顾,因此在新生儿喂养、更换尿布及保暖上护理人员要亲自动手,同时要教会产妇和家属,特别是当新生儿发生呛奶及其他危险事件时如何在第一时间抢救孩子,如何给孩子包裹包被,母乳喂养知识等。
主动告知产妇和家属医院的有关安全措施,新生儿洗浴时家属应跟随,其他时间不能让陌生人接触新生儿,任何时间都不允许让新生儿独处。⑷加强预见性管理:预见性的安全管理是产科病房安全管理的关键。主要内容有:①加强健康宣教:从产妇入院到产后出院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全程有序的新生儿安全防范宣教,履行告知义务。②加强夜间安全管理,据我院统计夜间是发生溢奶误吸、捂被窒息及意外坠床的高发时间,发生率在90%以上。严格交接班,严格交接新生儿个数、查看婴儿睡姿及盖被情况,排除新生儿捂被和仰卧位睡姿。夜班护士及时锁门,经常巡视病房,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并提醒家属轮流休息,时刻保持有一人关注新生儿。让产妇及家属与护士共同承担起新生儿安全管理任务,来减少和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发生。结合护理部和科室制定的各项检查标准,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新生儿因捂被引起的窒息、溢奶导致的误吸、意外伤(包括坠床和沐浴时烫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均较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前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略)。实施安全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投诉次数明显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求,也是医院生存的根本。我科建立健全新生儿管理制度,建立无惩罚的护理安全上报制度,针对隐患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如交接班制度、安全宣教制度、病房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措施等。进一步加强健康宣教,加强护患沟通,使产妇及家属在理解、接受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护士进行风险管理,从而使新生儿不良事件如溢奶误吸明显下降、捂被窒息和意外坠床零发生。实施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新生儿的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产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患者投诉率明显下降(P<0.05),很好的改善了护患关系。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师生关系
在大力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求得教育效果最优化的今天,我们同样应该看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成功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承担着引导、帮助和支持的角色。师生之间的良流协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因,诱发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尤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推动学生课内外自觉自主学习的动力之源。
一、何谓“师生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人际关系,它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学校中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
就微观而言,师生关系主要指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包括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工作关系,以满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组织关系和以情感认识等交往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意志坚强、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发挥。反之,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则会使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效果。因此,师生关系如何,学生是否对教师有着崇敬和喜爱等正面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智力活动水平,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高校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重点在于使学生具备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存在于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之中。这就对高校外语教学的课堂气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思考积极活跃,情绪兴趣高涨,互动和交流渠道通畅,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主要应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注重自身素质修养,形成自己的风格
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想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成长和提高,自己先要以身作则。作为教师,首先要以正面、积极的形象展现给学生,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影响学生。其次,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上一定要过硬,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不断充实锻炼自己,开拓视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最好再培养一些艺术特长,如美术、书法、声乐等,将特长融入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树立教师威信,让学生产生敬佩、崇敬之情,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最后,教师还应根据自己的气质性格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不宜盲目地模仿。例如,内敛稳重的教师应以儒雅的学者风范使学生折服,而不是以生硬的幽默取悦学生。
(二)转变观念,换位思考,增强服务意识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由此不难看出曾经教师和学生地位的不平等性。这种观念无形当中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筑起了厚厚的屏障,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当今和谐社会,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绝对权威、高高在上的日子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爱戴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如今的高校学生,知识面广,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看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传统的师生观在他们的思想当中已被颠覆。所以,教师面对他们,应放下架子,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当中,适当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感受,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成长和提高的服务者。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过于严厉和专制,但也不能完全和学生“打成一片”,更不能成为学生的“保姆”,任由其发展,最重要是要把握好这个度,使距离恰到好处。
(三)真诚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的同时,注意个体差异
在保证师生的地位平等的同时,还应注意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做到不偏不倚。无论英语水平的高低和学习成绩的好坏,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平等的对待和真诚的关怀,渴望品尝成功后被人认可和称赞的喜悦。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期待和肯定,就会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激发起他们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作为高校英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英语考试成绩并不突出的同学,也许可以说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口语表达一般的同学或许有着超强的表演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施展才华的平台,让学生明白老师对他的器重,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及自身的价值。
高校中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英语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教师也应该以真诚的态度予以指出,并提供指导性的具体建议,同时要讲究说话的艺术,选择合适的时机,切莫讽刺挖苦。
(四)常常自我反思,敢于自我批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冲突。如有些学生无视课堂纪律,作业作弊、逃课等等,教师就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引起冲突,而解决师生关系冲突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冷静处理,学会自我检查和自我反思,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是否我的教学方法不当?我采取的方法是否偏激、粗暴?找出师生冲突的症结所在以及自己思想与工作方法上的不足,并敢于在学生面前进行自我批评。但是教师不能为了解决师生冲突而放弃原则,屈从于学生的压力。教师应该在检查自身问题的同时,取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学识渊博经验老道的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上也难免出现误差,一旦出现,要及时在课堂上纠正,不能因顾及面子而固执己见,以免误人子弟,给学生留下虚伪糊弄得过且过的不良印象。
四、结语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做过学生,也都曾经对某个老师产生过喜爱或者厌恶的情感,回想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情感不知不觉被融入了老师所教的学科,影响了我们对待某一学科的态度乃至成绩。由此可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利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带来的这种“正移情”,教学效果和质量必将得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6
2.蒋小青;英语教学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4年11期;64-65
关键词:聋哑生、行为习惯、培养
一、示范性
人人都知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们一种高级的生理机能,是构成智力的核心因素。正常人的思维发展总是按照“低级——高级”这样一种模式发展的。而智障孩子则不然,直观具体形象是智障孩子思维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这一思维特点充分反映了他们思维发展停留在具体、直观、形象这一低级水平上。这就要求行为规范教育注重直观、具体、形象,即示范性。
1、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作为教师,每天和学生接受七八个小时,教师的言行时刻影响着智障孩子。所以,做教师的,要以身作则,用自己合乎规范的言行去教育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起到有益、无形的示范作用。
2、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要注意用学生中好的言行习惯提供示范作用。他们来自本校本班且年龄和经验上相接近,彼此熟悉,他们好的言行容易被同学接受。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在这方面的教育中,也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除了在学校,其余的时间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家长的言行时刻都在吸引智障孩子的注意力,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做一,家长也应该和老师一样,要意识到自己是孩子的榜样,要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地提高智障学生直观、形象水平,促进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拿进校门训练来说,要求学生进校门时,见到老师要主动行礼问好,首先,我们教师知州的老师要互相问好,一是问好,二也是为学生树立榜样;其次,发现同学忘了主动问好时,要及时提醒他,并让他看其他同学进校门是否向同学、老师问好,起到学生示范的作用;最后还有家长在场,有些学生因为家长在身边不好意思问好,见到老师就不声不响地进去了,而我们家长要主动提醒自己的孩子要主动问好,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提醒,但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可见,对学生一个细小的行为规范训练,要做到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结合,公共对他们进行教育,并用实际行动为他们做出良好的示范。
二、反复性和长期性
反复性和长期性在智障孩子教育中表现是十分明显的。
许多实验研究发现,人的大脑皮层损毁面积越大,对学生记忆的干扰作用越明显。这说明记忆活动于整个大脑的健全与否密切相关。智障孩子大脑发育障碍不可避免地会给记忆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害,导致整个记忆有明显缺陷。其突出表现为记忆速度缓慢,记忆容量小,保持差,易遗忘,再现困难,不完整,这些就影响到孩子对行为规范的巩固和保持。因为对于行为规范要用大脑去理解、记忆,在脑中留下印象,以便需要之时,在完整地再现出来。但由于智障孩子的记忆容量小,对老师所讲解、师范的内容就不能完全地接受下来,致使他们容易遗忘。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时,要针对问题注意多反复,对反复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同样,由于他们保持差、易遗忘,再现不完整,因而一项训练项目也不是一次就能训练完成,达到预期效果的。要长时间地反复多次地强化训练,让他们在脑海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形成条件反射,最后渡到自然习惯中去。
例如:有些智障孩子敬队礼时,总是用左手。如何使他们能用正确的方法来敬队礼呢?首先要讲清队礼的意义和方法,然后进行训练。训练时,让他们分清左右手,然后告诉他们要用写字的右手来敬队礼。最后实际操作,每天在进校门及升旗时,再进行及时地提醒和指导。
三、内容少、坡度小、速度慢
智障孩子的记忆特点,也决定了在对他们进行行为训练时,要讲究一个“度”的问题。为了让智障孩子理解训练内容,完成训练任务,取得训练效果,就要注意训练的难度及训练的强度。训练的内容应该能被他们理解掌握,坡度要小,不要为他们设置太大的障碍,这样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应给予帮助,尽量避免在他们训练出现困难之后再帮助他们,因为他们往往承受不起失败或挫折的冲击。而且训练时,要放慢速度。智障孩子抽象概括能力差,表象基础不坚实,接受能力低,学习速度是很慢的,尤其是要达到真正的理解,融会贯通,更需要慢速度。:
1酒店的短期效应与实习生长期职业规划相矛盾
酒店招聘实习生的最直接的目的是在成本相对低廉的情况下,又能提供相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解决当前酒店解决用工荒问题,所以往往诸多酒店岗前培训时间较短、岗前培训不到位就要马上投入到实际工作岗位中,轮岗机会也很少。而酒店实习生希望通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多学实践中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也希望通过诸多轮岗的机会了解酒店运营的程序与管理,而不是仅仅想成为一个劳动力。因此,因为酒店的短期效应与实习生长期的职业规划相抵触、相矛盾,在实习过程中,酒店实习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与态度,甚至离开实习岗位。
2酒店工作的现实残酷性与实习生心理期望值相矛盾
因为酒店实习生由学校初入社会,感觉到在心理上难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生理上难以承受超负荷的劳动加班,难以适应繁重而简单的工作以及酒店缺乏人性化的管理等,这些显示出某方面酒店工作的残酷性。而实习生在学校涉及的酒店工作环境往往都是非常惬意,同时自己来实习主要是想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想真正成为酒店管理人才,这种心理的期望与现实酒店工作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如果这种心理矛盾得不到及时疏导,后果只会愈演愈烈。
3酒店相对严格、成熟的管理与实习生不成熟的心质相矛盾
大多数酒店都有自己一套相对完整、严格和成熟的管理制度,有些甚至缺乏人性化,而充满激情与个性的大学生初入社会心质往往不是很成熟,做人、做事的一些方式方法往往会与这些管理制度相违背,所以要在两者中寻求平衡点也是酒店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4酒店同工不同酬相矛盾
酒店实习生与酒店正式员工的不同待遇问题,也是酒店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我校的回访过程中,有实习生反应到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妥善处理这一问题,有利于实习生的稳定。我校基本是前三个月有差异,后面逐渐缩小差异,这样学生也可以理解前三个月主要学习与适应过程,等自己完全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时候,实习生应该享受同等的待遇。
二基于校方酒店实习生管理的对策
1做好前期的实习动员与指导
我们的学生年龄都是刚成年,年青充满朝气,涉世之初,不了解社会,所以前期一定要打好预防针,告诉同学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做好心理准备,做好实习工作的指导,以免到了实习单位不知所措。
2提供良好的实习单位,实习与就业相链接
良好的实习单位是酒店实习管理好的前提条件。如果实习单位不好,酒店实习管理也将无从谈起。可以参考选择那些诚信酒店,生活、饮食环境较好,服务管理水平较高,知名度较高、对实习生有较好的规划、工资待遇较好等方面的酒店,从实践中来看,比较好的酒店,实习管理是最好的。
3签订相关协议,保障学生权益
为了更好地保障学校、酒店和学生本人的权益,应该签订相关的实习合作协议,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做到有据可循。
4建立酒店与学校双向管理机制及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
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建立酒店与学校双向管理机制及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也显得非常重要。除了酒店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学校方也要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做到齐抓共管,双管齐下。
5所有学生购买保险,争取意外事故主动权
(一)效益管理系统
效益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一系列为全面满足船舶企业知识生产效益管理需要的子系统,包括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管理模块、效益指标制定模块、工程施工安全指标管理模块、品质指标管理模块、保障机制管理模块、工资分配指标管理模块、生产效益考核模块等七大模块。效益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介绍如下:
1.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管理模块
根据设计部门发送的订单信息,进行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的维护,包括订单类型、工艺维护及作业流程的制定。
2.效益指标制定模块
针对订单进行效益指标的制定,包括船舶产品类别、施工内容、出勤人数、施工区域有效面积、设备、物量、实动工时、预计完成时间、目标产值、目标物量、目标材料、总支出、预期经济效益等项目,提供指标考核系数,为订单生产完工后的效益考核打好基础。
3.工程施工安全指标管理模块
针对船舶订单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施工安全指标进行设置,包括安全指标、检查指标、工伤指标等。
4.品质指标管理模块
对订单生产中的品质指标进行管理,包括报检指标、探伤指标、品级指标等。
5.保障机制管理模块
按订单进行齐套管理。可以确认订单的物料是否齐备,设备负荷是否合理,模具状况是否良好,技能人员是否到位,工序汇报是否齐全,以此为依据计算人工的计件工资。
6.工资分配指标管理模块
设置项目部、作业区、工段、班组、工人等各级生产组织,按生产性质形成的分配权重比例,设置各级之间的换算关系。
7.生产效益考核模块
根据以上模块所设置的各项效益考核指标,结合生产作业看板系统产生的实际数据,进行订单生产效益考核,具体包括目标产值、目标物量、目标材料、目标总支出、实际产值、实际物量、实际材料、实际总支出、结算信息、配备人员的实际工时、人员效率、人均产值、人均支出、质量信息、安全管理等。对订单生产效益进行分析比对,为使用者提供决策和改进的重要信息以及订单改进备案储存,为之后同类订单提供比对和参考。
(二)生产看板管理系统
生产看板管理系统的内容涵盖了船舶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业务内容,如项目管理、作业管理、生产进度跟踪、生产统计等环节,其产生的数据是本次生产效益管理考核数据的重点来源。
1.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包含组织机构设置、业务类型维护、船号字典、项目号字典、工种字典、级别字典、物量单位字典、物料清单、人员字典、班组字典、设备字典管理等。
2.生产计划模块
包含主生产计划的编制、班组计划确认、外协计划确认等。计划包含的信息包括作业区、月份、施工区域、船号/项目号、工段长、班长、外协单位、产品类别及船号、计划节点、施工内容、施工班组、施工责任人、在籍人数、班组分配比例、有效面积、图纸编号/段号、材料规格、材料型号、数量、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单位价格、总物量、总产值、辅助人员、设备工具、上月已结比例、上月已结产值等重要指标。
3.生产调度模块
包含派工单、项目调度、生产进度跟踪等,对生产计划编制后形成的任务自动形成派工通知单下发,调度可以根据派工管理查询已经下达的任务和调配的任务清单;对因特殊原因在班组间进行调配的任务,确认完工比例之后形成生产调拨单。通过生产作业管理形成的实际进度单,形成生产进度信息,便于生产管理部门人员对生产进度进行跟踪。
4.作业管理模块
包含进度反馈、完工处理、结算管理等;质量安全监督模块包含质检管理、安全管理、工伤管理等。
5.生产区域订单看板管理
按照生产组织的不同层级反馈该层级目前所有订单执行情况,包括订单状态、结算情况、所在作业区、月份、施工区域、船号/项目号、工段长、班长、外协单位、产品类别及船号、计划节点、施工内容、施工班组、施工责任人、在籍人数、班组分配比例、有效面积、图纸编号/段号、材料规格、材料型号、数量、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单位价格、总物量、总产值、辅助人员、设备工具、上月已结比例、上月已结产值等信息的实时反馈。
二、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的先进性
首先,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的使用原理打破了现有的项目组管理模式,从以船为单位进行线型管理,转向以中间产品为单位的区域管理,实现管理机构扁平化。船舶制造订单是系统运行的源头,通过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管理模块的功能,将设计部门发送的订单信息转变成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将中间产品的订单类型、工艺及作业流程形成规范进行下达。当订单转入效益指标制定模块,由生产管理部门针对订单制定出勤人数、施工区域有效面积、设备、物量、实动工时、预计完成时间、目标产值、目标物量、目标材料、目标总支出、预期经济效益等项目指标并录入系统,一方面针对每个项目提供指标考核系数,另一方面为订单生产完工后的效益考核做好基础准备工作。订单流转到安全管理部门后,安全管理部门对订单的工程施工安全指标进行设置,包括安全指标、检查指标、工伤指标。质量部门对订单的品质指标进行录入,包括报检指标、探伤指标、品级指标。以上指标的确定,诠释了对订单投入生产的各项指标与要求,对中间产品订单化的管理,使得船舶制造打破原有的项目组管理模式成为了可能,通过对诠释完毕的订单进行分解,形成工作包/派工单,才能在后续工作中完成对中间产品的订单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数据分析。其次,改进了生产组织方式,从原有的基础生产模式变更为知识生产模式,从设计源头以订单为载体,到利用工作包/派工单的形式编制生产计划。在基础数据管理模块进行组织机构设置、业务类型维护、船号字典、项目号字典、工种字典、级别字典、物量单位字典、物料清单、人员字典、班组字典、设备字典管理,目的是完成效益管理系统和生产看板管理系统数据基础的统一,从效益管理系统中形成的订单可以无缝转到生产看板管理系统。效益管理系统诠释完毕的生产订单通过平台自动加工在生产看板系统的生产计划模块自动形成生产计划,由于订单包含产品物量和产品完成需要的计划工时,施工部门可根据工作包/派工单在生产调度模块进行派工,按计划工时分配人力,通过作业管理模块进行进度管理、完工处理、结算等,确保生产进度可控,在生产效益管理上通过工时/物量的统计、分析,充分实现对产品进度、作业效率、人力用场地资源的全面控制,使生产效益管理从生产计划和现场管理两个方面实现精细化。再次,通过保障机制管理模块、工资分配指标管理模块和生产效益考核模块对包括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机制、生产计划、设备维护、消耗指标管理、品质管理、绩效管理、结算管理、工资分配制度在内的影响生产效益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管理。做到生产有计划、设备有维护、消耗有指标、品质有保证、绩效有考核、责任有落实、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工资分配制度,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部激活。最后,通过生产效益考核模块建立知识生产绩效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综合考虑知识生产的绩效,针对订单权衡其成本及收益,不断提升船舶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各种新挑战。
三、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的社会效益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一个举中轻重的产业,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中国的旅游业要有一个新的飞跃,中国要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大国,必须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业需求。然而,目前我国的酒店在招收和使用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中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著名酒店管理集团将继续扩大在华联锁酒店的数量,我国酒店业必然要参与一个国内和国外竞争对手并存的全球性的竞争。酒店的发展迫切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精通酒店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因而酒店需要招收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但另一方面,酒店招收的大学生却难以立足该行业。近年来,酒店大学生员工的流失现象有增无减。致使许多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员工时宁愿招收高中生(或职高生),而不愿意要大学生。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的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端正大学生就业思想
1.现状。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定位存在着较严重问题,在观念、价值等方面与酒店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时普遍存在好高鹜远的择业心态,缺乏酒店实际工作经验,缺少积累实践经验的思想准备,致使大量具有培养前途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流向酒店以外的企业与公司。相反,非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抢占酒店就业市场,导致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份额的下降。无形中造成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低的现象。原因分析:作者通过多年来在酒店的实际工作经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深深体会到现代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存在如下主要的问题。
(1)缺乏对酒店业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的理解。酒店业管理人员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而且更应该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没有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对就业的岗位和待遇期望值过高。当前在酒店业内,绝大部分管理人员是首先从服务员做起,积累起经验后逐级晋升为管理人员的,而这些经验往往是酒店成功经营的根本。因此,不从实践中充实自己的经验,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就难以在酒店中立足。
(2)对职业的不认同感。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因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外在因素的吸引,许多人涌入酒店行业。但是随着对酒店职业特征的深入了解,加之对外国人及涉外行业神秘感的消失,酒店业从业人员曾有的职业优越感随之减弱,从而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
(3)缺乏不畏困难、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由于大学生到酒店后,同职高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同样工作和工资),大学生在一线操作方面与职高生相比,其技能略逊一筹,造成大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使自己失去继续工作的信心。
(4)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眼高手低、脱离实际等现象。一些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不愿意多花时间在专业技能操作课上下功夫,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5)由于中国现行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仍以分数为基础,学生对大学专业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缺乏对酒店业的正确认识。当大学生对酒店工作有一定了解后,产生了专业与意愿的背离,从而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流失。
2.解决方法。
(1)要教育学生端正自己的择业动机和择业心态。大学生应该树立从基层做起的思想,要认识到进入酒店工作后,不首先从服务员做起,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基层工作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生应该克服怕苦心理,要有耐性,避免产生急于升迁的焦躁情绪,树立从零开始的理念,培养从大处着眼,小事入手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
(2)大学生对自己应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认识。不仅应考虑“我想要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且更要用“我能干什么”,“酒店需要什么”的思维方式全面地审视自己。大学生应该学会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捕捉成功机遇。确定适当的期望值,及时协调个人志愿与酒店业需要的关系,合理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行动,以得到业内的认可,从而获得求职择业的成功。
(3)应该教育学生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训练不畏困难、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但是遇到挫折后,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客观要求太高?是客观条件苟刻还是主观条件不具备?认真分析,才能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从工作的成就中去寻找乐趣。(4)大学生要不断为自己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以激发自我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创造实现自我的机会。大学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理论知识得以升华,才能成为当代酒店业所需要的管理型人才。
二、完善酒店人事管理体系
1.现状。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知名品牌酒店管理集团纷纷登陆中国酒店业的市场,例如香格里拉(Shangri-La)、喜来登(Sheraton)、希尔顿(Hilton)、洲际(Inter-Continental)、雅高(Accor)、凯悦(Hyatt)等。这些世界知名品牌酒店管理集团,凭借其雄厚的实力、世界一流的管理和品牌,实行本土化人才策略,挖掘中国酒店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由于本土化战略的实施,导致国内酒店业管理人才的流动,使酒店业争夺管理人才的竞争加剧。管理人才的竞争不仅仅局限在中、低层,还发生在高层,例如在中国北部的五家香格里拉酒店中,就有两家香格里拉酒店(长春和青岛)是中国人当总经理,外国人则做副总经理。这意味着,中国的现代酒店业对酒店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的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酒店改革了过去由中等技术职业学校为主的人员结构,对高学历的人才需求量呈逐步上升趋势。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认为“本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最紧迫的问题是提高人员素质的占79.57%”,回答“招聘中最困难的问题是寻找本地受到良好训练的员工的占72.3%”。由此可见,中国酒店业急需高素质的人才,而酒店招收的大学生难以立足该行业的现象有增无减。这说明酒店在使用大学生时,在人事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2.原因分析。(1)酒店对人才规划缺乏长远观念,对所需大学生员工岗位缺少正确的设计和分析。有些酒店尽管每年通过各种招聘会招进了一些大学生,但对大学生员工没有明确的培养与使用目标,抱着一种“使用了再看”的想法。其结果是,要么因“人才高消费”,进来的大学生员工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要么因使用不当造成“招进来,留不住”。(2)酒店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僵化性。酒店仍然遵循大学生与职高生同一起跑线的做法,而且提升制度并不倾斜大学生,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一有机会就纷纷跳槽。(3)国际酒店进入中国已有20年了,目前酒店业已渐入成熟阶段,提升机会相对减少,且现有的中层管理人员年龄较轻。尽管酒店的高层领导认识到酒店的发展必须有充足的后备人才,很希望能招聘和培养更多的大学生员工,以此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但相当数量酒店的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要么因为不重视而忽视对大学生员工的使用和培养,要么因为自身的生存利益,对大学生员工的发展设置障碍。
3.解决方法。要有效控制大学生员工流失,酒店必须从完善人事管理体系入手,完善大学生员工的使用和管理体系。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制定岗位任职资格。岗位任职资格是一份关于完成某一岗位职责所必须具备的个人资格、技能及素质的说明。酒店要以适用性为原则,制定合理的学历比例,确定大学生的招聘需求,使招聘的大学生能与酒店职位“匹配”,避免“人才高消费”,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2)建立吸引大学生的企业文化。酒店应该为大学生员工或与大学生员工一起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计划,使他们明确自己在酒店的发展前景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酒店只有真正重视大学生员工的发展,在经营管理中突出“人本”思想,建立独特的旅游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酒店应该想办法减弱大学生因缺乏表达自己思想而产生的孤独感,使大学生能早日融入酒店并与酒店建立一种亲密关系。
(4)授予大学生员工一定的权限。酒店管理部门在授权大学生员工之前,应该保证,酒店组织重视他们的意见,相信他们的能力,支持大学生员工做出的努力。
三、更新旅游院校的教育模式
1.现状。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快速,近年来不论是在系院和专业的设置上,还是在办学规模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但在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旅游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与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旅游高等教育不能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实际操作能力、工作协作能力上的缺陷。这就造成了大学生自身就业的困难,并导致酒店人才缺乏的双重窘境。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提高及酒店管理人才的流失是我国高等学校酒店管理专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高等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切实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关系到我国旅游业的兴衰。
2.原因分析。我国高等学校传统教学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旅游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互相脱节。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由国家统包统分,这就导致有些高等学校的教学设置与当代酒店业需求脱离,专业设置、学生录取、教学管理、学生就业及学生毕业后是否学以致用、是否适应酒店对人才的需求,均缺乏整体的规划。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滞后性,有些旅游院校仍沿用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造成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理论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就业率低;而酒店急需的中层管理人才又得不到满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以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为中心,改变供需脱节现象。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根据酒店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围绕酒店人才市场需求的旅游教育机制,这是现代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3.解决方法。(1)高等学校应该建立全面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旅游教育与教学模式,包括:市场调研、教学组合、教育实施、质量评估等4个阶段。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即旅游院校通过对旅游企业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通过对人才市场信息的了解和企业人才需求调研,获取较全面的有关旅游人才市场的资料。针对教学目标市场,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市场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组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旅游高等教育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需要。(2)旅游院校必须加强与酒店的协作。酒店对人才的需求是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旅游院校只有加强与酒店的合作,及时了解、掌握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组合,才能有效解决供需脱节的问题。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通过协作可以弥补我国旅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资金和设施设备投入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3)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的基本大纲,它既要体现高等学校教学宗旨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要适应酒店对人才的特殊需要。在教学环节上必须处理好课堂与课外、教学与实习的关系,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基础课、理论课、专业技能操作课的比例。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的关系,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4)加强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高等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应切实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超级秘书网
四、结论
总之,要解决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员工流失的问题,大学生本身必须端正自己的择业动机,树立首先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发扬勤奋敬业的精神;酒店应不断完善人事管理体系,提高大学生在酒店中的地位,为大学生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旅游院校应更新教育模式,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培养高质量的酒店管理人才。只有将这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为我国酒店业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稳定的专业管理人才,更好地推动酒店业的蓬勃发展,早日实现旅游强国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