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育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作者:央视评论员杨禹
自从四川大学新闻系“拟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一说传出后,社会上褒贬不一,争议很大。10月22日,央视《朝闻天下》节目播出了记者对四川大学领导和新闻系负责人的采访。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在直播节目中随即发表评论指出,不赞成川大新闻系“以新闻作品代替本科生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不仅不应取消,还应加强,因为本科论文是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杨禹指出,近年来我国新闻学高等教育发展很快,遍地开花。大量的新闻系新闻系毕业生虽然总体水平不错,但暴露出一个普遍缺陷,就是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脱节。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新闻学师资和课程设置脱离新闻实践。川大有关负责人希望学生能够更多地、更早地进入到新闻实践当中,这是有益的。但如果按照川大的新规定,可以用学生学习期间发表的新闻作品来替代毕业论文,就值得商榷。新闻教学增强实践性,和新闻教学保持学术性,这之间并不矛盾。现在很多走上职业岗位的记者,把新闻写成了论文;而他们在学校里,又把论文搞成了新闻。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新闻作品就代替了毕业论文的重要作用。我们要珍惜高校里的新闻学教育和学习,在增强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求,而不是把二者对立起来,用一种形式代替另一种形式。
针对校园里普遍存在的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轻视现象,杨禹指出,当我们抱怨学生们“剪刀+浆糊”来糊弄毕业论文时,要探究一下,如何加强对这种现象的约束,而不是因此而取消论文;当我们抱怨老师不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时,也应探究一下,这些老师为什么不能来完成自己的教育职责。杨禹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现在从大学毕业生里,找到一个英文说得利索的,比找到一个中文写的利索的人,要容易得多。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无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不太会用中文写作的方式,将自己对一个问题的系统的逻辑思考表达出来。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放弃本科毕业论文这一要求,而是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用更多的办法来提高本科学习中实践与理论学习的结合度,最终使本科毕业论文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引导和检验作用。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研究
一、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意义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学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本科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科研能力以及实践操纵能力的验收。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成为检验高校本科教育任务落实情况的指标。随着知识共享渠道多元化的发展和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现象的出现,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存在着剽窃抄袭等问题。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任务 。
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论文开题时间滞后
目前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时间为第七学期后期到第八学期,而对于本科学生来说这个时候刚好涉及到考研和就业的准备关键期,导致了学生对论文选题的研究工作准备不足,这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选题草草,有些同学甚至根本不了解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意义,以至于当后期着手对论文写作的时候,给定完成论文时间的不足迫使本科生将对课题的研究与对论文的撰写同时进行,这导致了课题研究既不全面也不深入,直接影响到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本校本科生第一学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学年进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此时本科生已经具备了学科基础专业知识,能够对专业方向进行初步解读。到第三学年,学校又开设了部分专业课,这些课程已经使本科生具备初步选题的能力,但是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时间却在第七学期即将结束时或者第八学期,所以本科生一般在开题前一个月才着手进行毕设课题的选择和研究,这使得学生缺少对与课题相关文献的阅读准备工作,导致了学生对选题的盲目进行,最终影响论文的质量。
(二)论文撰写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强
本科毕业论文真正完成的时间期限较短,而学院各专业在开题之后只进行一次统一检查。对于有些导师,除了指导学生的论文之外还要承担一些科研课题以及教学任务,所以有时不免对本科生论文撰写的监督工作有些疏忽,再者部分本科生自我监督能力不强,仅仅在答辩的前几天才进行论文的研究,时间仓促,资料不足,这些问题使得有些学生为了完成论文的写作任务而剽窃和拼接他人的论文,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毕业论文验收形式过于单一
本科生毕业论文一般是学术型论文,而多数同学对于学术的研究兴趣不大,所以说如果勉强对不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的话,就很难保证论文的质量。所以高校应鼓励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论文模型上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写好应用型论文。另一方面,虽然高校制定了对毕业论文审查的相关管理规范,但是论文的审查工作较为繁杂,繁重的审查工作必然导致审查质量的下降,最终造成答辩过程的形式化,而对论文的管理标准也只停留在字数、格式以及查阅文献量等制式化水平。验收形式的单一性和管理制式化也导致了论文质量的下降。
(四)本科毕业论文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通过参加本科生开题、中期和结题的答辩,发现本科毕业论文大部分还停留在已有理论和前期已有的成果基础上,缺乏真正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毕业论文选题与实际结合不紧密,没有真正达到在本科毕业论文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标。甚至有些学生是根据指导老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和老师需要的实验数据来立题和选题,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提升能力的角度出发。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实践结合各不相同,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学生论文选题与实践结合比例较高;基础理论研究专业的学生论文选题与实践结合比例就较低,而人文类的专业学生论文选题90%多的学生是理论研究型的,这就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真正胜任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三、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办法
(一)加强论文前期的准备工作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要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论文是需要长期的知识的累积和认真的研究态度。对此,建议学校应在保证正常课程的开设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开设与毕业设计相关的讲座或选修课,及早让学生了解毕业设计的整个流程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技巧,以保证论文高质量的完成。
(二)修改教学计划,开题提前
为了让同学有充足时间对毕业论文进行调研和写作,应提前进行开题。在本科生大三阶段,也即是在初步具备基本科研能力和自学能力时,进行毕业论文的开题工作。这样一方面能够保障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时间上连贯性,另一方面也回避了与考研就业准备关键期的直接冲突。时间上的充裕能很好的保证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完整进行,进而论文质量得以保障。
(三)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无论是从教育管理体制、大学学习的特点以及大学生心理特征角度看都是势在必行的。本科生在整个本科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都是处于基础阶段,而毕业设计却需要学生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能力,所以,对于本科生来说,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无疑是摸着石头过河。此时,本科生导师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导师能够站在一定专业高度对本科生进行指导,并且能够以宏观的视角把握论文的研究方向,帮助本科生顺利地完成论文,而且还能保证论文质量。除此之外,本科生导师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时,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课题经验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年纪一般为18~22岁左右,正处于青年初期到青年中期的过度时期,学生在这段时间内要完成作为一个成年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鉴于现在大多数大学生为独生子女,缺乏独自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能力,自我意识及调节能力不成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再者,传统的辅导员制使得一个辅导员负责数百的学生,这也导致了辅导员不能时刻关注每个同学的情绪变化,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期间,本科生由于论文压力更易产生情绪不稳定的问题,这种情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容易衍生出更多、更大地问题,因此本科生导师制势在必行,本科生导师能够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同学调整情绪,间接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 。
(四)论文验收标准多元化、健全验收管理体制
本科毕业论文不应将学术论文作为唯一标准,应该鼓励应用型论文的写作,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形式也要进行创新,而且还要在论文的评审和答辩方面加强管理,比如在论文写作结束后,参考指导教书评语,评审人首先进行评阅,通过后学生方可进行论文答辩,答辩结束后,再由答辩委员依照公正严谨的态度对答辩成绩进行综合评估,对于首次答辩不通过的同学再另行组织进行二次答辩,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
(五)搭建毕业论文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对是否完成实验的评判标准进行改革,将以前学生只须完成固定的步骤就能得到一定的结果转变为鼓励学生进行不同的实验,支持学生自主创新,做好实验数据记录,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实验,不要求结果一致,最后再由导师点评,从而完成整个试验。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个性、科学态度以及自主创新能力。这样就能使学生不拘泥于一种解决方案,自主寻找多种解决方式,通过多动脑多动手的实践训练可以解决本科论文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进一步的提高论文质量。
四、结束语
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能体现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也是高校衡量自己教学任务落实的标尺,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对于校方和学生无疑是种双赢。
参考文献:
[1] 李慎恒.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潍坊学院学报,2009,(3).
[2]童绍玉,李秀寨,刘荣.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途径研究――基于大学研究性学习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
[3]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和规范工作,制定《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评分标准》和(〈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制定》等管理文件,对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思想、过程管理、格式要求、评分要求、组织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统一设计封面格式、题目审批表、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表和答辩记录表等,明确规定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责和管理人员职责。
建立院系两级管理制度。学院进行宏观管理的同时,鼓励各系所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尝试各种新的管理方法。“生物技术”专业的择优选导师制度颇有特色。它要求指导教师对成人教育本科生所做的科研有全面的了解能提出适合作为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学生按学分积排序的先后,选择自己理想的题目及导师,指导教师如对学生不满意也可以适当调配。这种择优选导师的方法,调动了教师、学生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一批高水平、有价值的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产生。
二、重视管理环节,提高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是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在毕业论文的管理过程中,学院采取了系统化手段,即明确选题原则、规范审题程序、深入中期检查、严格论文答辩、合理评定成绩、全面总结归档。毕业论文的选题直接影响论文的水平,学院确定论文选题体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原则,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结合科学研究、生产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要适合成人教育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在审题程序上,各专业虽不尽相同,但均有一定的规范要求,或由本专业具有指导论文的教师拟定题目或由系所为本专业学生提供选题指南,学生自主拟题目但需经指导教师批准。
中期检查是导师把握学生参考文献的查阅和实验环节中的实际工作量,防止抄袭、偷工减料和实验数据不准确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我院规定,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字数要在8000—10000字左右,毕业论文中必须要有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图表等,一律用A4打印纸并统一格式和封面,装订成册顺序是:(一)封面;(二)内容摘要;(三)目录;(四)正文;(五)参考文献;(六)审批表;(七)指导教师评语;(八)答辩记录。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论文答辩,论文成绩以答辩委员会评定的分数为准,各系所组成的答辩委员会,按照规定程序对学生论文逐个答辩,并且有详细的答辩记录。确保论文质量和成绩的公证性。
三、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锻造优秀毕业论文
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是提高学院整体毕业论文水平的关键。答辩时,学生先将毕业论文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时间10分钟),然后回答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不超过20分钟。评分标准为: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以下)。有了一系列科学、规范、具体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从总体上看,我院成人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有较好的学术水平和较高的质量,题目鲜明、论点明确、论证翔实、结合实际。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多能结合重要课题及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独立见解,有的还能有所突破。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评审办法和标准,开展系所级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组织公开论文答辩,并邀请低年级的学生参加,学院设立最优答辩奖,对优秀的毕业论文当场予以表彰和奖励,表彰与答辩同时进行,形成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好多毕业论文达到正式发表的水平。
农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试验研究与写作是重要的必修实践课程,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四年的学习进行一次系统的实践应用、总结和检阅,学分较多,持续的时间较长。毕业实习也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评价本科毕业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重要标尺。
一、农学类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1.毕业论文研究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测试训练,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锤炼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是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具有了良好的理论知识,也有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但是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未能得到实际工作的训练,缺乏解决问题的胆略和经验,找不到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切入点。面对实际问题,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
大学生毕业实习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平台和必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指点、自己调研与思索,制定出可行的方案。毕业实习包括多个环节,有开题报告、任务计划书、试验的设计与试验操作、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这些内容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成的系统,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检验和训练,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重要作用。
2.毕业论文试验与论文写作可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与作风
科研试验需要系统严谨的设计,试验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与偏差,这都需要学生以严谨的科研态度对待,不得有半点马虎,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做事风格有重要作用。
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千锤百炼,多一次修改就多一次认识,多一次修改就前进一步。修改培养学生严格地认真思考,反复推敲,使论文进一步趋于成熟和完美。修改论文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需要。
3.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是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一些个过渡时期,是学生的角色转变、心理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
毕业论文(设计)是老师指导下的系统工作与锻炼,是大学生上岗前一次综合训练,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及综合能力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成长及适应社会需要有着深刻影响。有时候学生刚走上工作,面对实际问题,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实践太少,对生产和科研都感到很神秘,甚至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毕业实习正是学生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心理逐步转变的过渡时期,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慢慢消除,增强独立处理问题的胆略和经验。
4.毕业实习可以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毕业实习的试验研究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独立进行,一般是几个同学共同协作,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试验操作、结果分析总结和论文撰写,在此过程需要很多的沟通与协作,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很好作用。
二、近年来农学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诸多问题
1.主观上的问题
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有其特殊性,可能会面对烈日炎炎、满身泥水,因此会有同学对这一行业忘而却步,特别是现在的一些独身子女,吃苦精神不够,专业思想不牢,甚至对农业有排斥的心态。这种专业思想不牢固会造成学生对毕业实习与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能以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作风来对待。
另外,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毕业实习就是干活,甚至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文学功底很好,写作没有问题,不需要锻炼,这些都是误区。毕业实习的科研工作肯定会有一定的工作量,农学类专业还会需要田间操作,可能会有比较苦、比较累,但要认清正是在这些实践工作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的写作与平时的散文等写作存在较大区别,更需要逻辑思维和科学严谨的试验依据,是需要一个系统的锻炼过程的。对于这些要有清楚的认知,才能得到很好的实习锻炼效果。
2.客观上的问题
(1)考研热给毕业实习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由于就业观念趋向的变化和大学生扩招带来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报考研究生的同学越来越多,这些同学在大三到大四这段时间里一心投入在考研的学习冲刺上,争分夺秒,忽视了毕业实习工作。导致毕业实习投入的精力不够,花的时间较少,严重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2)就业压力带来的影响
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多数集中在最后一学期,这半年里是毕业实习的关键时期,也是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现在就业压力较大,特别是农科类大学生就业压力尤其突出,而且现在的就业是双向选择,都需要一个考察选择的过程。所以很多同学在四年级就开始到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实习,严格按照单位的作息制度上下班,而且为了更好的展现自己,一般不会请假。这就使同学没有时间参加毕业论文的试验研究工作。
(3)毕业论文内容、效果上存在一定偏差
现在的本科生毕业论文都是以做老师的科研课题为主,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很多同学的论的太尖、太深、面太窄,这对于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有较好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本科生同学毕业后是面向基层,或是到企业上班,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比例并不是很大。这些太尖、太深、面太窄的研究内容毕业后用的较少,甚至根本用不上。
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一般作物是一年一个周期,现在的多数同学毕业实习和论文试验工作只能是作物生长的某个阶段,不能跨整个生长季节,这使实习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对于本科生的毕业实习最好是能经历整个作物生长周期,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实践。
三、提升农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巩固专业思想,提高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与参与积极性
专业思想的培养与巩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一是学科的发展前景与重要性;二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与意志;三是人生职业规划的引导;四是教师和班主任队伍与学生的沟通与谈心。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与学生谈心时,把“学农爱农、立志务农”的专业思想教育作为谈心的重要主题。通过专业思想教育,大大增强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信心与决心。
2.研究如何更好地处理考研同学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问题
总体原则是采取把毕业论文课题内容与考研方向结合起来的方式,如果导师的研究内容与学生考研方向差异较大,可以考虑转导师,转到研究内容与考研内容相近的导师。尽量探索一条两全齐美的办法。另外,毕业实习对考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参加与考研学科相近内容的毕业实习,可以增加对研领域的深入了解,增强本领域知识的系统性,对考研题目的答题有一定的帮助,因为现在的考研试题一般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应试同学对学科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3.研究如何对待提前到就业单位上班的问题
针对当前就业压力大的形势,对于毕业生提前到就业单位边实习边进行双方选择的问题不能一律禁止,对待这个问题的原则是要从方法上着手,尝试在就业单位设立导师,探索一条学校导师与就业单位导师联合共同指导模式,即要求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安排一位指导教师,与校方的指导老师共同拟定与工作内容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实施。特别是加强就业单位导师与学校导师的对接模式,论文选题的思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共同联手来提高农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实习效果与毕业论文质量。
4.鼓励和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应用性内容研究
选题内容向应用理论或应用技术研究转型,探索拓宽知识面、增加系统性的选题思路,避免太深、面太窄、实践应用性不强的的选题内容,提高学生毕业后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
在这方面,本研究团队在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上也做了新的尝试,以应用研究为主,注重设计系统性强、内容涉及面较宽的题目。通过尝试,感觉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已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把这些想法与创新的方法进行总结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并在本科生实习中进行新一轮的实践。
另外,考虑到作物生长的周期性问题,已尝试从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暑假期间开始安排学生利用暑假期间提前进行毕业论文的内容实施,在第七学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参与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这样同学在毕业实习中可经历作物的全生长周期,使实习内容做到系统化。
5.加强毕业生实习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建立一套以学生评价为主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评价体系
要做好毕业论文质量的把关,重要的做好毕业论文试验研究过程的监控与管理,使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切实学到知识、学到技能、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要求学生写好开题报告、任务书、毕业论文等内容以外,增加实习过程的详细记录、心得体会(经验与问题分析),并成立毕业实习督导小组,对毕业实习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跟踪检查指导。
现在各个院校基本上都有毕业论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但过去的这些评价方法主要是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各种材料是否齐全等形式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不利于进一步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本研究小组正在探索一套以学生评价为主的体系,通过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的所做所学的效果、毕业论文的发表情况与应用情况、毕业后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突出实习内容的应用性和学生主体地位,对持续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必荣.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7,(24).
[2]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
[3]蔺万煌,王华,魏宝阳,苏益.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2).
[4]李英贵.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探计[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关键字:成人教育 函授 毕业论文质量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授教学方式是成人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的必然需求,是传统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形式[1]。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至今,高校成人教育模式主要形式仍然是以函授模式为主。
对于高校成人教育函授本科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检验其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检验指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为:“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显然,“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是本科教育的目标,而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是这种“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的培养过程,毕业论文是研究能力的书面反映,毕业论文答辩是对研究能力的考核[2]。迄今为止,在大多数高校成人教育函授本科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毕业论文答辩依然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年来,如果我们有机会对高校成人教育函授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认真阅读,并且有机会参加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就不难发现,如今成人教育函授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不容乐观,所存在的问题很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
一、 存在的问题
高校成人教育函授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出现的最大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普遍较差,包括论文本身的质量和论文答辩水平都比较较低,与相应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相距甚远。函授毕业论文论文中常见的问题有如:论文选题太大但内容范而空,没有明确的主题和观点,仅局限于泛泛而谈;所研究的主题与所学专业严重脱节,无法看出作者对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的水平;论述问题时系统性条理性较差,让人读后不知所云;所探讨的问题几乎无任何学术性和实用价值可言;所提出观点和所做结论只凭感觉信口开河,找不出任何强有力的依据。同时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时,不少的学生对毕业论文中相对重要问题的阐述把握不住,对答辩委员们提出的即便是很一般问题解释不清,甚至由于从未对此认真思考而根本无法回答,等等,种种现象实在是令人担忧。
二、 主要原因分析
导致高校成人教育函授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出现问题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如:1.社会影响。社会对成人教育文凭的认可度不高,导致学生在思想上根本没有把函授学习视为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途径,而只是将其作为提高自身地位的一种权宜之计,因此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不够重视,得过且过,其中也包括了毕业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2.学生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是函授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需要同时应付工作、学习、家庭等多方面的问题,函授办学过程中 “学员到课率低,日常管理难;考试纪律不好抓,考试秩序难;专业分散,组织学习难[3]”的三难现象一直都存在。学生留给自己的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加上对所学专业发展现状认识不到位、对毕业论文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研究论文写作方法也不了解,导致毕业论文质量受到严重影响。3.学习环境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函授毕业论文质量不高,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成效直接有关,其中也包括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对各个学习环节的管理模式安排以及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和选择等等。显然,教学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对函授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应该是导致毕业论文出现较大问题的主要原因。虽说影响高校成人教育在职学习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来说,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的是学校方面、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三、关于提高成人教育在职学习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1. 高度重视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积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强化教育,提高学生、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毕业论文环节重要性认识的教育,提高师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2. 制定严格可行的管理规程,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规范管理;
3. 科学安排毕业论文的教学时段,改变以往在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才启动毕业论文工作的做法,提一个学年进行毕业论文安排,便于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能拥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选题和思考;
4. 完善毕业论文的监控模式,加强毕业论文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督促学生和指导教师及时解决所发现问题;
5. 加强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培训,提高学生从事科研的水平;
6. 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承担课题中的子课题研究工作,并将此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
7.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展开研究,提出有实用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并将此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
8. 完善毕业论文的评阅和教师指导工作的考核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毕业论文工作的奖惩制度;
9. 制定合理地毕业论文的实施方式,根据不同专业的专业特征,采用撰写论文的方式和结合专业进行设计撰写设计方案的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安排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着任何课堂教学或教学实习不可代替的功劳[4]。因此,值得高校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投入精力和时间去。思考去研究,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探索出一条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函授教学毕业论文质量有效的途径。
[1]鄢烈洲,曹艳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函授规范管理与持续发展研究 [J]. 继续教育,2011,(1):15-19
[2]张勇,赵勇. 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J]. 西北医学教育,2004,17(2):225-226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独立学院;
毕业论文在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对高校本科生四年学习效果的最后检验。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本科毕业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和本科生就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随着近年来河北大学进入国家“一省一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序列,有利的资金支持也对本科专业的培养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学校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的成效显著: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提升,科研与教学齐头并进,积极凝聚团队力量,加强学术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教师业务提高。母体高校的优势给独立学院提供了好多发展机会,本文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提出了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质量提高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力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研究的深化和解决。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滑坡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影响因素,就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来看,本科毕业生论文的滑坡还有相对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而言特殊的情况,下面对此原因分别作出梳理和分析。
(一)就业、研究生复试压力的因素。就业压力是影响高校毕业生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参加单位面试、实习,占有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些客观因素都削减了毕业生对论文的投入。除此之外,由于复试阶段面试的权重越来越大,很多学生不敢对此掉以轻心,宁可牺牲毕业论文的投入精力,也要对复试百分百严阵以待,这些原因都使得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无暇顾及,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不重视、态度不认真,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形式,更有甚者在论文的写作中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甚至提交上届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的论文“交差”。
(二)教师指导方面的责任意识与能力因素。不可否认,在影响高校毕业生论文质量方面,指导教师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前影响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不够的因素有三:一是多数教师承担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勇于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淡漠,在选题、指导、评阅和答辩环节“放水”严重,看似对学生毕业季的压力保持“同情”态度,实际是对自身的职业精神要求过低,对基本工作没有做到位,这无疑影响到学生对论文准备的不严肃、不重视态度。二是少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出现了经验不足、指导能力有限的情况。具体来说,部分学生反映,由于自身的研究能力有限,对于选题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而教师本身本应去帮助解决的应有举措,得到的回答却差强人意。缺乏基本的指导业务能力,指导水平不高已经成为本科毕业生论文质量滑坡的又一重要因素。三是由于当前高校职称评价机制的原因,重科研、轻教学,使得绝大多数教师面临职称评定、科研等多重压力,轻课堂教学的连带效应是轻视指导论文,有应付心理(包括硕士、博士等阶段的指导也有类似情况),这是因为指导论文带来的现实利益不如科研明显,奖励机制不能配套,自然对于教师而言,积极性就大打折扣。
(三)高校自身管理机制的因素。面对扩招和就业压力,很多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并没有把毕业论文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很多高校甚至将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视作走过场和例行程序,在现有的毕业管理设计中,流程之间缺乏脱节和矛盾之处,实施办法和考核标准形同虚设,制度贯彻执行力度不够,监督工作浮于表面,发现问题也不加以整改。特别指出,独立学院由于其自身的实力和学生基础与一般院校相比,存在不小差距,在这方面就显得更为突出。由于学院的生源素质与河大“一本”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态度存在明显差距,在对待本科毕业论文的环节上存在把关不严,要求放低等情况,在课程设置方面,学院重传统知识灌输授课,轻科研训练和研究方法类授课,这必然导致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缺乏良好的思维训练、批判精神和探索意识,不利于学生研究意识的培养,可以说以上情况成为本学院和国内独立学院办学的普遍性矛盾。
二、探索提高独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要实现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在结合一般普通高校和自身实际的情况下,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探索和改革,作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工作应给予重点关注。
(一)要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统筹考虑。笔者认为,本科教育是知识、创新和实践的相互衔接的整体过程,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并不简单只盯着写作期间的几个月,如果在整个大学四年没有整体知识和研究思维的确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的。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学过程和课程设置中突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创新等一系列改革,以“合力”来确保本科教育质量,从而逐渐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夯实毕业环节的运作基础。具体举措包括:一是构建完整的研究类课程体系。美国教育学家梅滋指出,“大学不仅教授知识,而且还教授研究。”[1]以往我们的意识是重传授知识,轻传授研究,很多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认为,本科生无需太多研究课程和思维方法课程,其现实结果是在近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调查统计中,很多毕业生认为“研究能力不足”(74%)[2]成为毕业生主要的影响因素,这说明研究类课程的严重偏少和科研思维方法的短缺,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学术训练和毕业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当前高校课程和课堂教学缺乏启发式、讨论式、批判式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考察中,考试内容多以书本知识为范围,考试题型固定为名词解释、简答、选题、论述为主,答案标准化严重,至于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发挥型试题所占比例较少,而学生以考试内容为指挥棒,放弃了自身独立思考的潜力,当然也不可能自觉进行研究型探索。因此,笔者建议在现有课程中增加考察学生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内容,在考试中对课程命题由注重知识考察转向知识与能力并重,切实提高命题质量。二是建立规范化、严格化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教学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相关规定,注重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引导本科毕业生合理安排就业、复试与撰写论文的关系,监督抽查指导教师对毕业生论文的具体指导工作和流程,建立督导小组进行中期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对进展缓慢的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对教师指导不到位的情况进行通报批评。
(二)指导教师的负责、有效的指导是提升学生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科生毕业论文导师制是国内高校进行论文指导的基本模式,学校建立导师责任制度,意味着导师是学生论文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研究方向是毕业生选题优先考虑方向。但从目前教学实际来看,部分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不明确,对学生选题无动于衷,一味让学生自己选题、写作,学生写完初稿,导师的批阅修改极其潦草、简单,能力低、责任差成为影响学生论文质量的严重影响因素。对此,笔者建议:一是建立历届毕业生指导教师调查制度,对能力较强、负责的指导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优秀论文的毕业生给予奖金支持,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发表给予一定版面费的支持。对责任意识较差、水平有限和观点陈旧、学生反映较差的指导教师给予通报批评,停止一定时间期限的指导资格。二是教研室相关教师开展选题讨论,有针对性的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避免盲目和不知所措地在选题质量上走弯路。三是选择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流程、研究方法与注意事项系统讲解,有可能的条件下联系往届优秀毕业论文或考取重点院校的研究生进行现身说法,介绍经验和感受,取长补短,切实提高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
(三)严格答辩、客观评价是毕业论文提升的最后保障。答辩和成绩评定是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环节,为此我们应从规范管理入手,程序和质量并重,坚持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首先,建立较为全面的考评指标,从写作态度、开题状况、选题价值、格式规范、论文质量和答辩现场发挥等多个环节分别精确打分。其次,采取答辩导师回避制度,学生上交论文不显示导师姓名,采取评审教师打分无记名方式,在答辩环节对论文完成较差、态度不端正和弄虚作假者建立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制度,允许在一周之内修改完善,再次参加答辩。如第二次答辩还未有根本性提高,答辩组可以建议论文不予通过,并上报学校学术委员会。第三,答辩通过后,对于优秀毕业论文要进行巡回交流和展示,建立示范机制,为以后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结语
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不是一时一事可以迅速解决的,这需要有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的努力。对于学校而言,管理上的规范和科学是基本要求,对教师而言,责任与水平是关键因素,对学生而言,阅读、写作与方法是根本出路。写作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是很多毕业生走向社会的名片,是社会认可的第一步。只有在学生、导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毕业论文一定会有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Jone Theodore Merz .A History of European Scientif ic Though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 M ]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 1965 :167 .
[2]刘德成.从毕业生论文质量看高校教学存在的缺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5):53.
作者简介: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4]。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5]。“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3]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3.3加大“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作用
1.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
2.本科论文写作过程细化性分析
3.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途径
4.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探索
5.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从高校本科论文环节浅谈本科评估与教学管理
7.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8.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问题的思考——以历史学为例
9.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创新性研究
10.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11.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形式与选题研究——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视角
12.本科论文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3.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4.对艺术类本科论文的几点思考
15.自学考试本科论文预申请管理系统设计
16.护理本科实习生毕业论文回顾分析
17.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
18.基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导师制运行模式探索
19.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动因、困难及出路
20.跨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初探
21.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现象平议
22.本科论文的创新性与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23.金融学应用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实证研究——以某地方财经高校为例
24.“全过程”本科论文写作中科学素养的培养——以法学专业为例
2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论文选题的分析和思考——以南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论文选题为例
26.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质量因素探讨
27.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
28.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本科论文质量
29.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以钦州学院为例
30.关于图书馆服务职能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点思考
31.二类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外审制度利弊及对策浅析——以陕西榆林学院为例
32.中日化工类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育方式比较
33.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
34.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35.理工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36.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动机研究及其启示
37.略论大数据时代下本科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网络交互平台的工作机制
38.护理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相关态度和行为调查
39.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40.体育专业本科论文写作不应取消而应加强
41.外语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的现实思考
42.以案例分析为创新路径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
43.论“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对当前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影响
44.强化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应用
45.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46.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
47.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探索
48.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究
关键词:毕业论文 实验 体育教育专业 科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44-03
1、引言
高校是培养体育师资的主要场所,体育教育专业是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中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相对比较成熟的专业,近几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单位增加,除了办学悠久的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开办也较普遍,体育类专业办学竞争越发激烈,培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毕业论文是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其中还谈到“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也提出培养学生掌握科研方法,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由此可见,本科最后阶段的毕业论文工作已成为考核学生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历年来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2.1 选题困难且缺乏新意
国内学者黄汉升口]研究近年来国内体育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特点,发现存在题目过大、缺乏准备、随意性大、题目不知所云等问题。通过查阅近五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但作为地方院校,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
首先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选题,选什么样的题目。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极为薄弱,文化知识学习兴趣较差,对理论也不够重视,当毕业年碰到不得不面对的毕业论文工作,很多学生选题显得极为迷茫,不能选出适当的题目。通过访谈,笔者发现除个别学生能通过理论学习和自身爱好发现研究专题外,很多学生选题更多求助于教师,有些人盲目选题,如同完成普通作业任务,并不考虑研究的可行性,个别人甚至在数据库上寻找体育学术论文题目直接挪用,没考虑自身研究能力和涉及的研究范围。此类选题如果及时被导师予以纠正,并给予合理选题指导,问题尚可解决,问题是个别指导教师学术能力有限或疏忽大意,如果开题通过,将导致学生后期无法完成论文,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最后不得不大改,勉强通过,敷衍了事。
其次论文选题严重重复,近五届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尽管强调不得重复,但由于学生选题方法和途径单一,导致选题重复严重。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上届学生调查本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下界学生就选择调查其他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还有学生拟定一个唐山市区学生的体育消费的研究内容,尽管学生可能在实践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并严格进行调查分析,但这样的题目无新意,而且学生的论述内容大同小异,结果是学生很难通过论文写作获得初步的科研方法和技巧,难以达到培养质量。另外学生选题集中在大众健身和学校体育领域,反复研究,思维不能发散,个别学生选择在体育产业和运动训练领域挖掘新题目,而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极少有人挖掘题目,导致学生很难有机会利用实验室完成论文。
最后是选题缺乏监控,一般学校都是学生进行选题,根据选题分配指导教师,但随着体育专业的扩招,每届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一些院校指导教师负担普遍超负荷,导致个别导师缺乏对学生选题的监控,直接结果就是题目过大或者选题偏离培养大纲,从而导致学生以后不得不使用一些不熟悉、偏冷的研究方法完成,常见的实验法等方法反而遇冷。
2.2 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
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
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3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 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
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
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 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
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
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
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关键词:培养模式;知识结构;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王军(1979-),男,满族,辽宁本溪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何鹏举(1961-),男,甘肃庆阳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江西?赣州?3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JXJG-09-6-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21-02
近十余年来,我国的本科生毕业人数从1999年的44万人扩大到2011年的660万人,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从1999年的7.1万人扩大到2011年的52.4万人,当一个国家的本科高等教育达到大众化甚至普及化的时候,必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研究生教育)的大众化。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面对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招生规模、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矛盾,如何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
本科生教育是大学中的基础教育,强调的是学习但不能没有研究性和实践性的训练;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教育,强调的是研究和创造性,但是也不能忽视基础教育,尤其是自然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以及人文社科和思想品德教育。大学中的基础教育与高层次教育是一个有机体,应把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按照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设计和考虑,打通本科生高年级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隔离。[1]
一、测控专业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是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尝试,是现行的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的补充与延伸。推荐免试指由本科阶段直接保送进入硕士生阶段学习的一种培养方式,相应的还有硕博连读培养方式,就是硕士生直接保送到博士生阶段学习,目前国内也有部分大学(如清华大学)采取部分优秀的本科生直接保送到博士的培养方式。我校在2009年正式开展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现已实行研究生推免制度三年了,“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正是为了适应我校的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所进行的有效补充,不但可以缓解招生数量与培养质量的矛盾,而且有助于吸引本校优秀本科生源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优化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发展。
“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沿用了博士生培养方式中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的概念。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的培养方式是国家确定的博士生入学方式之一,缩短了研究生培养周期,对激励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硕博连读模式在美、英等发达国家有较长时间的应用和实践历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得到了世界各国较为普遍的认同和借鉴。在当前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增大的形势下,“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对于促进本科生努力学习、毕业后选择继续学习或者参加工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是高等教育多元化的一种尝试。
我校本科生教育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分制度,允许学生在修满规定的毕业标准学分的基础之上,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学习进度,增加了人才培养的灵活性。“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主张以人为本,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体现了我校弹性学分制度的优越性,“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对于促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本硕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
测控专业是光、机、电、计算机多专业交融的技术学科,针对测控专业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显著特点,以“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机械及仪器”、“机械电子工程”等硕士点的人才培养为导向,以矿山、冶金、仪器仪表等行业需求为目标完善本专业的电类和机械类课程。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行了层次设计和分类设计,修订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统筹安排本科课程与硕士研究生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相互衔接,以就业和读研两个方向灵活设置选修课程,加强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满足就业和读研的需求。
在本科三年级结束后,根据导师组的考核意见以及学生个人的选择、能力和兴趣进行分流。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进行本科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另一部分达到保送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则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该部分学生不再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经过研究生阶段培养,最后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即可。
1.课程体系
测控专业毕业规定总学分为186学分,包括5大模块,如表1所示。
公共必修课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思政、体育、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化等课程,按学科大类分类设置,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专业必修课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制图、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专业选修课包括Matlab语言、测控电路、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机电传动控制、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计算机网络、仪器总线、光电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智能仪表设计技术、工程光学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则涵盖大一到大四每个学期,包括军训、金工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校级公选课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安排的人文社科、经管艺术、自然科学等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专业培养目标。
关键词:在校本科生 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
当前,我国高校特别重视培养和提高在校本科生的综合素质,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科生在校期间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现代企业都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新进大学生适应慢、工作效率低,且二次培训耗时耗力耗费,这对企业造成损失。据调查,来校招聘的企业人员不断地抱怨目前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实践、动手能力。如果高校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其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和效益。可见,实践动手能力的获得和增强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大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具有重要意义。[1]
浙江海洋学院是一所以海洋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高校,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学始于1958年(当时专业名为工业捕鱼,1999年更名为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海渔专业),目前列为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特色专业和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该专业紧紧围绕东海渔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浙江省海洋渔业发展,为海洋渔业企业、相关部门输送了大量人才。然后,一方面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传统的海洋渔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国家致力于发展远洋渔业和渔业装备业,对本专业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本专业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出现了一些与时展需要不是很相符合的现象。
本文根据我国海洋渔业和本专业今后发展的趋势,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已有基础,按照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初步探讨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问题。
1.在校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不高的原因
笔者现均为浙江海洋学院海渔专业教师且都从海渔专业出身,通过总结多年海渔专业执教经验和对海渔专业学生的调查,现对海渔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1.1专业思想不够稳定
海渔专业在高考录取时为第二批次的提前批,且为艰苦专业。但是目前以独生子女为主的考生在被高考录取时,海渔专业并不是他理想的第一志愿,填写只是为了提高被学校的录取几率。由于对始业教育和专业见习等环节认识重视不够,或受少部分高年级学生负面诱导的影响,导致学生对本专业没有清晰的认识,认为海渔专业就是出海做渔民,就业待遇差、发展空间小、工作条件非常艰苦等等原因,致使少数学生入校后专业思想极为不稳定,对本专业的兴趣不浓,甚至失去兴趣,学习的动力不足,天天想着换专业,更不要说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了,并影响了周围同学的学习和培养。
1.2进入大学前后思想落差大
有少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认为大学应特别美好,而在进入大学后却感觉与理想中的大学相距甚大。而且大学与高中相比,管理环境相对宽松,强调自主学习,空余时间较多,使得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学生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旷课、过分热衷体育运动和沉迷于网络游戏等成为他们的选择,认为只要毕业时能够拿到文凭就可以了,甚至认为混混日子也能拿到文凭,因此他们更不会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了。
1.3实践动手机会在逐渐增加,但仍偏少
虽然我国高校很重视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现实中大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很少。原因是条件有欠缺(包括实习经费不足),许多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或者是走走过场,效果差。[2]
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尽管我校近几年来在实验设备、实验室、学科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改善实验实践等条件,海渔专业依托“水产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远洋渔业平台”等众多的平台购买了许多关于渔具材料性能测试、助渔助航、远洋渔业捕捞、数值模拟等方面的大型仪器设备,且较多是最新型的,如水平渔探仪、垂直渔探仪、鱿鱼钓机、金枪鱼钓具等。但由于大型仪器设备价格较高,因此购买的台数有限,于是提供给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仍然有限,会出现指导老师操作仪器其他同学观看的局面或者进行分组实验,其中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独立做完实验,而其余学生只是走走过场。同时,海渔专业的某些实验课(如水生生物学实验、鱼类学实验等)接触的是海洋鱼虾类,极少数学生怕脏怕累,在实验课上不愿动手,只站在一旁观看其他同学操作,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在专业调研、专业实习与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经费、人力资源的限制以及指导、考核、评价等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同学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阻碍了本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培养和提高在校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措施
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环节等措施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结合本校和海渔专业实际情况,我们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并加强对海渔专业在校本科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组织好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内容,并通过各种手段引导、激励学生参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培养和增强在校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1重视并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积极、稳定的专业思想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是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
(1)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便会进行入学教育,也就是始业教育,其中也包括了专业思想教育。在始业教育中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不仅可使学生较全面清晰地了解所学专业,及其课程设置,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且促使学生确立远大职业理想。重视始业教育中的专业思想教育,需要认识到位,管理到位,下够功夫。首先,新生班主任要选好,最好选择海渔专业出身或具有海渔专业背景且有责任感的教师。其次,系主任、班主任可通过查档案和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最后,请有多年执教经验且对专业有深刻认识的老师或海渔专业知名人士(船老大、公司老总、渔业科学家)做报告,为学生讲解所学专业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做等问题,使学生从一入校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目标。专业思想教育中要让学生清楚认识所学专业,充分认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确立远大职业理想。
(2)专业思想教育要结合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与以后职业的关系,引导学生转变角色,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目前,海渔专业的学生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是一门通识教育课,很多专业的学生在一起上,讲解的内容都是比较笼统的内容。海渔专业应结合海洋捕捞产业背景为学生单独设立针对性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这样海渔专业学生才能彻底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产业背景、职业需求等内容。
2.2重视并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管理
海渔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包括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如专业见习和调研、四项基本技能训练、海洋捕捞生产实习、渔具装配实习、毕业论文等)和主要课程实验(如渔具材料性能测试、网具工艺与装配、渔具模型制作、网具模型水动力试验、鱼类形态观察和分类鉴定、渔业资源生物学测定、海图作业、渔航仪器使用、气象观测和海洋水文测定等)。
(1)教师在给学生上实验课时除了教会学生实验的目的、原理、内容、仪器如何使用等之外还要尽可能给学生主动权,从仪器调试、错误修正、实验数据分析等全部由学生自行组织完成,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接触各种设备,了解其功能、原理和构造,让学生每完成一次实验都有一种成就感。[3]
近几年,海渔专业在实验硬件建设投入较大,购置了水平渔探仪等大型仪器设备,要让这些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尽可能全面向师生开放。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实验仪器方面的培训,由于实验室专任教师有限且专业教师不可能对所有仪器都熟悉并会熟练操作,因此可以请校外技术人员来我校进行仪器的使用和技术指导,也可以把专业教师送出去参加各种仪器设备的培训,如遥感卫星技术培训等,待专业老师学会后再来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实验仪器要切切实实地用在学生教学实验中,让学生接触较新型的仪器设备。
(2)海渔专业大一和大二年级在学年结束时分别安排有专业见习和四项基本技能训练,利用课程时间多安排内容,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专业见习可初步培养学生海洋捕捞技术,四项基本技能训练可培养学生的海上急救、海上求生、船舶消防、救生艇筏操纵等技术。
海渔专业大三年级在学年结束时安排有生产实习,主要是出海生产实习(跟随捕捞渔船出海捕捞20天)、千岛湖生产实习和绳网厂装配实习等,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实时监督,使实习真正起到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海上捕捞动手能力。在保留现有实习途径的基础上,一方面应逐步拓宽生产实习的途径(如到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公司或渔政部门实习),另一方面待条件成熟时可逐步建立海上捕捞生产模拟实验室或小型3D海上捕捞生产放映室,主要包括助渔助航设备的使用模拟,渔船海上捕捞生产模拟等,让海渔专业的学生不出校门也可以体会到海上捕捞生产的过程和艰辛。
(3)充分利用校外现有产学研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海渔专业校外有固定的产学研基地,如杭州千岛湖、定海华隆绳网厂、宁波渔业公司等,这些基地可接纳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可让学生把书本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渔业生产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培养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在这些固有基地的基础上,可适当与有关渔业装备、渔需用品生产或销售的企业单位合作,安排学生到这些公司单位见习锻炼。除学院安排外,可鼓励本专业学生自主和学校附近的渔业企业等公司联系,利用空余时间到该公司兼职锻炼,让学生提早接触海渔专业的相关行业,这样的学生待毕业后易被招聘单位喜欢和接受。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并积极申请大学生科研项目。让学生尽早参加科学研究,科研项目多的教师应多让本科生参与到科研中来,并鼓励学生积极申报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校级创新性研究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等。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科研项目时,应严格指导学生,强调做科研的原则,以身作则。而学校相关部门则应完善项目申请、项目审核、项目监督、项目评价等方面制度,从项目人员、指导老师、项目创新性、项目成果等内容进行严格把关、严谨评价、多面权衡,确保项目可做可行可成。同时,要让学生明确申请课题的目的,不是为了报销经费和荣誉而去申请项目,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做项目,得出有效的成果,切实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
(5)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首先,应充分向学生强调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意义,将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对原有知识进行突破和提高,把这些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解决某一方面的实际问题。通过这次设计大学生可以充分认识自己,可以在毕业前亡羊补牢,查漏补缺[2]。同时向学生强调在做毕业论文设计时应具有主动性,积极查阅资料和向指导老师联系请教;其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宣讲,让学生做一名诚信的人,做论文是不得抄袭他人的论文成果;在其次,在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同时,指导老师也应及时督促、联系学生,并积极教育、引导、鼓励学生不要有畏惧困难,和学生共同解决毕业论文设计中出现的难题;最后,要解决好毕业论文设计和就业的关系。毕业设计主要是在毕业前的最后两个月完成的,这两个月还有部分未找到工作学生正在全力以赴去谋求一份职业,难以保证对毕业设计的全身心投入。因此,一方面应及早启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尽量让学生大四放寒假之前完成论文的写作工作(未完成的让学生在寒假期间尽量完成),另一方面学院和海渔系教师应积极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为本专业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
2.3重视并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目前,大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一般难以直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生应多走出校园,到社会中去,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步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海渔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组织学生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服务,如开展“三下乡”活动,由海渔专业的指导老师带队,带领学生到渔村渔港等地方对船员进行安全意识、选择性渔具渔法的使用和捕捞时对海洋哺乳动物的保护等知识宣传,使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学生在实践中开阔了视野,扩大知识面,锻炼和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
2.4逐步转变海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新的需求。海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结合海洋捕捞产业的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做出适时的转变。
目前,海渔专业课程结构有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四部分组成,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为17%左右,可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当前,海渔专业学生在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难问题的大背景下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就业环境,而大型渔业集团和中小型渔业企业却普遍存在着较大的专业人才缺口。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尝试让渔业企业进驻本专业,学校和渔业企业共同培养教育人才,进而改善本专业人才的就业环境,实现专业学生“学有所用”和渔业企业“有人可用”,在专业、学生、企业之间形成“三赢”局面。
2.5重视并加强学生体育锻炼
海渔专业为艰苦专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应首先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有些学生很少进行体育锻炼,经常沉迷于网络游戏,身体素质较差,这样的学生去海上实习如何克服晕船,如何参与海上生产?平时应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充分利用学生空余时间,经常开展一些体育活动,如系内各个班级之间的篮球、足球、兵乓球比赛等。利用海渔专业自身的特点,开展一些技能比赛,如渔业船员四项基本技能比赛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也使学生之间得到了交流。
3.结语
海渔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否真正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需要得到社会的检验和认可。因此,我们在本科生教育培养中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对海渔专业在校本科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组织好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手段引导、激励学生参与动手能力培养,最终在大学毕业时努力把学生培养学生成为对国家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周岩.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探索[J].教学纵横,2010(7):50-51.
本科论文致谢词
致谢论文
在本篇论文完成的同时,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在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论文才能如此顺利的完成。并且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肯定。在本篇论文的完成过程中,X老师对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细心地和我讲解论文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专业上的指导,信心上的鼓励。我能顺利完成本篇论文和老师的认真指导和辛苦的批改是分不开的,在此我由衷论文写作的向X老师表示感谢。
同时我也要感谢学校和学校的领导给我们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论文。感谢同学和家人在这期间的大力支持。
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郑建立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郑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郑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电工楼105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师妹叶秋香同学,她对本课题做了不少工作,给予我不少的帮助。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
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当自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自己也从当年一个从山里走出的懵懂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青年,回想自己的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虽然只是一个本科毕业,但也实属不容易。首先,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当然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是农民,没有他们的勤勤恳恳和细心安排,我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我的大学生活。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也不可能完成我经济学第二专业的学习。当然,一个农民家庭要同时供两个大学生上学,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接济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要感谢那些在我求学时对我经济和精神上帮助的亲戚、朋友、老师和同学们,我的生活因你们而精彩和充实。
华中科技大学,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的很充实和愉快。我第一学期是在哲学系度过的。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有幸和许多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听睿智的哲学老师讲授哲学。后来由于一些本可抗拒但一时冲动的原因,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哲学系,离开了亲爱的哲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光,但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对我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这些有用的东西一直对我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这些东西将伴随我走完整个人生的道路。现在回想起在哲学班的日子,还是那么的温馨和惬意,我不能不感谢当时哲学班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跟你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那真是其乐融融,妙不可言!
大一下学期,我转专业来到了一个新集体,开始了新的专业。虽然老师和同学都是新的,专业是新的,但我仍然感受到了那种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和融洽!这对我融入新环境,对新专业产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公管院的老师更是让我难忘,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篇论文构思和写作过程,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王国华教授,对我论文的完成更是功不可没,王老师每次给我的疑问给予细心的解答并给出写作建议,对我的论文进行细心的修改,使得我的论文结构一步一步的完善,内容日趋丰满。没有王老师的细心指导,这篇论文是不可能完成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的水平还非常的欠缺。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本科论文致谢词范文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X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X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X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XX学院的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感谢给我提供参考文献的学者们,谢谢他们给我提供了大量的文献,使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有了参考的依据。
论文(设计)题目:浅析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篮球教学的影响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同智力活动的效益有关的一切心理因素。他们同智力因素结合,在智力活动中发挥作用。燕国材认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ⅹ非智力因素。可见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多么巨大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学生是有思想感情、有个性、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要以“教育学生必先了解学生”为原则,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扬其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真正热爱与追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展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从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运动的愉。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但是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的学习兴趣不高、篮球战术教学效果不明显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探索与改革的今天,篮球选项课的如何完善与改进,以期在教学内容上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能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篮球技能上能有一定的提高,并能终身受益,是我们目前必须探讨的重要研究课题。
国内外学者对非智力因素的论述多集中于心理学层面,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已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对非智力因素在中学生篮球教学的影响作用分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促进中学篮球教学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的主要内容:
1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篮球教学影响作用进行调查分析
2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篮球教学影响研究
2.1动机与篮球教学
2.2焦虑情绪与篮球技术教学
2.3情感态度与篮球教学
2.4.
意志、思想品质与篮球教学
3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篮球教学的深远意义
3.1对转变、更新篮球教学观念有着积极作用
3.2对篮球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有着促进作用
3.3对篮球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3.4对完善篮球教学原则起着积极作用
预期目标:
1.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维持与调节、补偿与抑制等作用。它不是单独的某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它与智力因素相互渗透交织在一起,共同制约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非智力因素对篮球教学影响很大,具有重要意义。非智力因素与教学效果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一个学生的成功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
3.教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价值培养至关重要。应采取最优化的激励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稳定而积极的学习兴趣,热情愉快的情感情绪,果断坚毅的意志品质,进而开发出他们的学习潜力。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1.本选题研究步骤:
本选题研究步骤分三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包括:技能迁移与干扰规律研究方向的确定、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访谈调查、导师指导、文献综述撰写、题目确定、确立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包括:论文撰写工作的实施、走访调查、访谈调查。
第三阶段:完成阶段。包括:研究内容归纳分析、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及答辩。
2.课题的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关于非智力因素在中心篮球教学中运用的相关文献。
2.2访谈调查法:在研究的选题论证阶段,针对本课题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走访部分专家,广泛征求其对本课题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与体育教师、学生和社区篮球爱好者进行随机的交流与咨询,以帮助拓宽论文的分析视角与分析深度。
2.3逻辑归纳法:通过得到的资料与调查进行逻辑归纳与总结,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结论。
2.4数理分析法: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相关重要结论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毕业论文开题
3月20日—3月30日第一周
2.收集论文资料
4月1日—4月15日第二、三周
3.形成论文初稿
4月1日—4月15日第二、三周
4.修改论文
4月30日—5月5日第六周
5.论文二稿的形成与修改
5月6日—5月12日第七周
6.答辩稿的形成
5月13日—5月20日第八周
五、已查阅参考文献
[1]
刘福军. 篮球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
宁贺男.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1)
[3]
徐海滨. 篮球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
科技信息.
2009(34)
[4]
贺建福.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5]
李加奎. 目标——导控式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04)
[6]
李俊平. 体育游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0)
[7]
费洪林. 对篮球专选课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8)
[8]
宋子祥. 对篮球专选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J].
民营科技.
2010(11)
[9]
侯志岚,马侠.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科学大众.
2007(09)
[10]
陆培祥. 试谈体育教学对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J].
科学大众.
2009(03)
[11]
李菲菲,葛文,刘丹.浅析非智力因素对竞技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
2006
[12]
王力. 非智力因素在速滑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作用[J].冰雪运动.
2006(02)
[13]
聂武生.浅析非智力因素对篮球教学的影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7)
[14]
赵素云. 对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8)
[15]
刘福军.篮球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16]
王建密.试论篮球教学中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7]
荣敦国,刘一民.非智力因素在不同运动项群中的作用等级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6)
[18]
崔树林.东北地区体育院系篮球专选班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0.
六、指导教师意见:
本题研究具有一定意义,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法可行,研究步骤合理。同意上报。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七、系(教研室)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锻炼动机考学难度课程设置就业状况
从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来看,当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人才竞争力略显羸弱,暴露出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1]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上升,改行现象频繁出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实际的需求结构失衡,在体育学所包括的其它4个专业相比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契合,与产业发展紧密接轨,与健康中国深度融合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等等,都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2]社会学背景下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升学以及就业问题的思考,从武术馆校学生的锻炼动机、运动员参赛目的、升学难度、本科课程设置、就业状况5个维度出发,主要讨论学生升学难、在校期间课程设置不科学、毕业后就业压力大以及专业不对口等现象。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平型关文武学校、蓝天文武学校、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3所学校的在校学生在习武的动机、考学目的、毕业后择业方向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获得相应文献资料。查阅关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单招考试规则、学生培养计划、专业课程设置、就业状况等书籍、期刊,为本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对被试样本进行数据收集,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制量表,通过问卷星、邮件进行问卷发放,共计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2份,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96%,有效率100%。
1.2.3访谈法
通过邮件、电话的形式,对平型关文武学校以及蓝天文武学校的校长和教练进行采访,从中了解中学生习武锻炼的动机。通过打电话的形式,与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获悉本科生的学习状况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
利用IBMSPSSStatistics23.0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KMO值检验、可靠性分析都符合后建立各维度相关系数矩阵,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结果与分析
2.1问卷发放情况
以平型关文武学校与蓝天文武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电话访谈校长和教练了解信息,以该馆校初一年级及以上的学生为样本发放问卷100份(每所学校50份),回收问卷100份;山西师范大学大一到大四在校生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有效问卷100%;对山西师范大学2016、2017年两届毕业生为样本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42份。回收率84%,有效率100%。经过IBMSPSSStatistics23.0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KMO值检验、可靠性分析。通过问卷回收进行整理,信度检验结果为:0.755,效度检验结果为:0.812,说明回收的192份问卷都符合研究条件。从表2可知:信度系数值为0.755,大于0.7,因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良好。针对“项已删除的α系数”,任意题项被删除后,信度系数并不会有明显的上升,因此说明题项不应该被删除处理。研究数据信度系数值高于0.7,删除题项后信度系数值并不会明显提高,综合说明数据信度质量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从表3可知:分析KMO值;如果此值高于0.8越趋近1时,则说明效度越高,此表KMO值为0.812,大于0.6,意味着数据具有效度,适合做相关性分析。最终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说明研究项信息可以被有效的提取。
2.2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简介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属于体育学中教育学类,本科生毕业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证书。主要培养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毕业后能够在武术、散打、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专一性人才。本科期间学生主要学习武术套路、散打、舞龙舞狮、传统体育养生等理论知识,且对这些方面进行基本的技术、技能训练,在日后择业时可选择武术教学、训练、竞赛、裁判、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作为培养目标。
2.2.1招收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的高校及专业要求
2018年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具备本科招生的院校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51所院校,比2016年统计中新增院校有湖南师范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2所院校。由原来在招收学校当地考试变成到指定单位统一考试。考试分为理论考试与专业技术考试2大类,理论考试设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四门课,每科150分,满分600分;技术考试有武术套路、散打、中国跤,不同专业各具体设置,满分100分。最后取文化成绩30%加专业成绩70%,择优录取。具有一级运动员与运动健将等级资格的考生,同等条件下,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可降低30至50分不等。
2.2.2武术馆校学生对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了解与期望
根据问卷调查以及与当地武术馆校校长、教练员的电话访谈,了解到大多数考生是为了避免参加普通高考被淘汰而又想上本科院校才选择习练武术,他们对民族传统体育单招的要求了解甚透,而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了解的很少,甚至有些考生存在盲目性,有跟风的倾向,只是为了完成自己上大学的梦想,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对考学做了一定的了解,按照自身兴趣爱好把自身的升学、就业做了适当的规划。
2.2.3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该专业主要设置的必修课有: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导论、中国武术史、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中医学基础、针灸推拿、运动康复、运动训练、教练员、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武术套路、散打、武术养生方向、舞龙舞狮等课程。其中大一大二2学年的课程居多,占总课程的70%左右,大三开始准备论文开题与实习,大四第一学期实习,第二学期写论文。在问卷中了解到,学生认为学校专业课设置的不太合理,每周2节专业课4个学时有点偏少,一个学期下来掌握的学习内容不是很多,一些简单的基础课在考学前就已经掌握,在大学重复学习的现象稍有存在,且上课方式单一、老套,上课场地与教材略有陈旧。学生在实习就业中正常课堂能够顺利的进行,然而遇到身体特殊的学生或训练中有队员受伤需要应急处理、训练量大需要及时调整等情况无从下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育课程单调与缺失,应强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服务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研究[3];因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非师范专业,学生从教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须增加考取教师资格证的科目;应增加文化课成绩所占比重,增加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加对英语学习的重视;让学生在运动训练、疲劳恢复上进行实践教学,掌握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技能等等。
2.2.4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实习与就业
调查发现:该专业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实习,第二学期回校撰写毕业论文,实习单位主要在武术馆校、散打与跆拳道俱乐部当中,还有一些在中小学做体育教师。从专业技术看,在实习单位,学生对本专业课的教学基本可以完成,但只要稍微拓展其它课程,就会觉得捉襟见肘。有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应该放在大三,这样便于早早的了解自身的不足以后还有时间去学习和提高自己。大四第一学期实习,刚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未来得及再次给自己充电就马上就要毕业了。影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社会、个人、家庭这三个因素,调查显示,占有比例最高的是社会因素,最少的是家庭因素。说明该专业在时代背景下与其它社会中的体育项目相比不具有优势;个人存在的问题是单一的专业技术具备,广泛的体育基本知识还有欠缺;家庭因素所占得比例最小,说明在择业竞争中用人单位主要是要求个人能力,如有自己创业的学生创业成本也不是很高,所以家庭因素影响最小。
2.3系统性分析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对策
按照层次分析方法,由准则层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基础层中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对本科民族传统体育系的了解;本科在读生对课程的设置及教学中认为的不足及毕业生面对的就业环境和心理角度出发进行系统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从武术馆校的校长、教练到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全面了解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这个学科,学生在中小学的时候要明确训练目的,多元化的培养,加强文化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涵养,让学生明白不只是为了升学,而是有更多的教学、训练细节需要去系统性的掌握。在学生本科在读期间,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创新上课方式,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根据社会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建设。增加实践操作课,学会训练受伤应急处理与训练后疲劳恢复等科学训练方法,由教学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鼓励大学生考研、当兵、创业等多元化发展观念。学生毕业后找工作过程中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转变理念,不能因为专业不对口或者薪资待遇不高而迟迟不愿就业。从自己原有的专业技术向相近且容易就业专业转变,如:健身房与跆拳道馆及各行业体育俱乐部等。
【关键词】运动康复专业 核心课程 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前言
我国的康复医学教育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以医学院校开设相关专业为主,培养目标是康复医师?目前,我国康复医师的培养已初具规模,但临床上执行治疗方案的康复治疗师的培养却发展缓慢?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全国部分高校开设了运动康复专业,希望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专业的人才?本次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核心课程的设置,希望为我国运动康复专业的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由两类人群组成?一类是来自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10所体育院校以及天津医科大学、玉林师范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等3所医学及师范类院校的相关专业负责人,共计26人;另一类是来自西京医院康复科(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实习基地)、陕西康复医院康复科、陕西省兵器工业部521医院康复科等5所医院的康复科主任和教授,共计12人?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第一,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有关运动康复的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计划以及相关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资料等;第二,专家访谈法。与近几年在教育部撰写运动康复专业培养方案的8名专家就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核心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沟通;第三,问卷调查法。对多所体育类高校运动康复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毕业考核环节、学生对专业能力培养的期望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3.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专家访谈结果
8名专家都认为运动康复专业的实践环节应该加强,应结合培养目标, 通过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设置, 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运用康复知识的能力?截至目前,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的毕业人数达145人,专业师资力量配比、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临床技能的培养在运动康复专业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实践性教学对运动康复专业至关重要,如何使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全国各院校的学缘结构和办学特色不尽相同,各校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方案也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PT、OT师的职责、残疾运动员的医学分级、心脏病的康复、膝关节损伤的康复、骨科康复新技术新理论等是目前我国运动康复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对就业趋向有指导性意义的内容?
运动康复专业的课程可以分为基础科目(包括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应用性专业科目(专业基础课)、专业性科目(核心课程)等几个部分,其中每部分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教育平台开设专业性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包括物理疗法技术学、肌肉与骨骼临床康复治疗学等几类课程,同时增加实训环节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毕业实习长达半年,工学结合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见表2)?
在对比开设康复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结合西安体育学院开办的临床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的特色和优势,制订了以小组为单位的研讨团体,拟定了运动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以及相关学时的分配比例等?人才培养计划强调了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同时强调了限选课和专选课的教学,分别以50%和15%的比例进行合理设置,并增加了临床医疗和基础医疗的课时。同时,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以1:1的比例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其中适当增加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时数?此外,实习基地均为市级三甲医院的康复科室,同时编制了完整规范的教学实习指导大纲,并配以系统的考核方案?从2012届该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来看,预期的培养目标并未达到,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一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调整与改革?改革思路如下:第一,准确把握教育定位,与培养目标保持一致;第二,正确制订评价体系与标准;第三,毕业考核形式多样化,重视实训操作?
4. 结论
(1)在对多所开办运动康复专业的高校调研之后,笔者发现,由于西安体育学院地处西北,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明确的就业范围就是在西北五省各级医院的康复科。
(2)运动康复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设置,虽然教育部在编写专业大纲时已经划定一定的核心课程范围,但应根据各院校特色保留基础内容,凸显特色课程。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就是西安体院运动康复专业发展的特色?
(3)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新培养方案的毕业考核要求中应将毕业论文改为围绕医院大病历的毕业设计?
(4)结合我院运动康复专业学生的培养特点进行核心课程的设置,增加实习时间,将原有的10周实习时间增加至24周?
参考文献:
[1] 雷桂成:《体育院校运动康复方向本科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8卷第1期,第103-105页。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EB/OL]. http://,2008?
[3] 喻洪流、胡秀枋、沈力行、钱省三:《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教育发展》,《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第10卷第44期,第182-184页。
[4] 黎健民:《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本科教育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5卷第4期,第71-73页。
[5] 姚鸿恩、李宗珊、周军:《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思考》,《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7卷第4期,第1-5页。
[6] 乔志恒、郭明:《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5卷第1期,第96-98页。
[7] 刘政治、黄岩松、陈卓颐:《中医康复专业发展的前景探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10卷第3期,第95-97页。
[8] 戴红、卓大宏、卫波:《我国康复治疗技术岗位需求预测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年第18卷第12期,第739-742页。
[9] 陈卓颐、罗治安:《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2卷第2期,第83-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