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养护技术论文范文

养护技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养护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养护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观赏枣树;盆栽;养护技术

枣是我国的特产果树,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枣树结果早,寿命长,容易连年结果,是城乡庭院中很好的绿化树种。观赏枣树枝条形态各异,叶绿果红,枣花芳香,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观赏枣树盆栽,可观其果,品其味,增加生活情趣,现将观赏枣树盆栽养护技术介绍如下。

1良种选择

用于盆栽观赏枣树的品种应具备结果早、果实大而奇特、枝形美、树形紧凑等特点。目前,适于盆栽的观赏枣树优良品种主要有:①龙须枣。树势较弱,发育枝、结果基枝及脱落性果枝均弯曲扭转生长,枝形奇特,如龙爪状,故又名龙枣、龙爪枣。果面常高低不平呈扭曲状,观赏效果较好。②茶壶枣。果形酷似宜兴茶壶,因而得名。③葫芦枣。果实的中上部有一道缢痕,呈葫芦形或磨盘形,果形优美,故又叫缢痕枣、磨盘枣。④梨枣。9月成熟,皮淡红色,肉质酥松清脆,是国内目前大量推广的丰产栽培品种。从中选出的晋矮四号可全红着色,适宜盆栽观赏。⑤柿蒂枣。其主要特点是果实基部萼片宿存,初为绿色,较肥厚,随果实发育成熟而呈肉质状,最后呈暗红色,形同柿蒂。⑥胎里红。树势中庸,丰产。果实锥形,桃红色。受精后,花盘、子房呈紫色,故名胎里红,且小枝、叶脉均为紫色,具有特殊的观赏价值。⑦冬枣。又叫苹果枣,树形较弱,一年生枝紫红色,叶刺退化,叶长圆形,果实圆形,成熟前阳面有红晕,外观美丽,果实品质佳。⑧羊奶枣。果形类似于羊的,果肩较圆或锥形,梗洼与环洼窄浅,侗部距果顶1/4~1/3处有较深的环状缢痕,缢痕下部向一侧歪斜,果顶圆或尖圆,顶尖略凸出或凸出较长,呈短角状。果肉绿白,质地较细,松脆,汁液多,味甜,可食率95.5%,品质好,丰产。另外,还可选择其他各具特色的品种如:辣椒枣、秤砣枣、沂蒙无核黑枣等。

2盆器与盆土要求

2.1盆栽容器

根据实用的原则,初上盆时为了便于养护,一般选用适合树体大小的素烧盆(瓦盆)使其快成型,易结果;待成型后,为增加其观赏性可更换为釉盆、紫砂盆、瓷盆或木盆(桶)。

2.2盆土配制

枣树适应性较强,盆栽对盆土要求不甚严格,但由于其是在有限的土壤中生长发育,所以要求盆土疏松肥沃,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盆土可用园土4份,腐叶土(或草炭土)4份,砂土(或煤渣)2份配置,按体积比例充分混合,喷洒1%的高锰酸钾溶液后,用塑料薄膜密闭一昼夜,然后去掉塑料薄膜,经过3~5d后,就能上盆使用。

3上盆与换盆

3.1上盆

枣的栽植时期以萌芽期栽植成活率较高。如冬季有较好的越冬条件,可在秋季落叶后上盆,这样春季萌芽较早,可缩短缓苗期,促进前期的生长发育。上盆方法:先用碎盆片凸面向上盖到孔上,然后铺约3cm厚的炉渣,再放入少量培养土。栽前对苗木进行修剪,剪平伤口,剪除伤根,多留须根;栽时一手扶正苗木,一手向四周填入培养土,并将苗木轻轻上提,稍加振荡使根部舒展并与土壤密接,对较大或主根较粗的根系,可用竹签或木棒将根部四周的土轻轻插实,并用手轻拍盆腰,以避免根际存有较大的空隙。栽植深度以与枣苗原土痕(根颈)处相平为宜,若为嫁接苗,接口要露出土面,盆土装8成满,留20%左右的水口以利浇灌。上盆后及时浇透水,然后放于背风向阳处,保持盆土湿润。

3.2换盆

随盆栽枣树植株的长大,原有的盆容积已不适宜植株生长的要求;盆土经植株根系长期选择吸收,有些矿质营养已经缺乏;再者,经多年生长,枣树根系在盆内交叉生长,互相拥挤,影响新根生长,使吸收养分的能力下降。因此,盆栽枣树2~3年需进行1次换盆或倒盆。结合换盆,进行适当的根系修剪,以起到复壮的效果。换盆一般在春季萌芽前进行,换盆前准备好营养土。将植株从盆内取出后进行根系修剪,一般只剪除盆土外层的网状根,对根垫的修剪量应控制在20%~30%,轻轻剔除周围盆土,去掉1/3~1/2,换上新的营养土,栽于较大的盆或原盆中。灌足水放于半荫处10d左右,然后进行日常养护。

4土肥水管理

盆栽枣树由于盆土有限,比大田露地栽培的枣树需要较精细的水肥管理。早春发芽应结合施基肥浇水1次。枣树萌芽、枝条生长、花芽分化和开花坐果几乎同时进行,对营养需求特别大。因此,在开花前后结合施有机肥应再适当增施速效性氮肥。观赏枣树盆栽浇水应遵循“干透浇透,见干见湿”的原则,不浇“半截水”。在果实二次速长期(膨大期)要追施以磷、钾为主的速效肥,秋季施基肥则有强壮树势的作用。另外,盆栽第1年,土中常带有杂草种子或根段,当萌发时,应立即拔除,盆土由于浇水次数较多易板结,每年春天应中耕1次;也可在盆中养少量蚯蚓,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培肥土壤。另外,开花期干旱,应间隔1~2d喷1次清水,以提高坐果率。

5整形修剪

枣树为喜光树种,修剪反映迟钝,应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才能使其生长结果良好。盆栽枣树除保证一定挂果外,还应有良好的树型,树型可选用主干弯曲形、圆头形、游龙形等。盆栽观赏枣要适当矮化,每个主枝选留2~3个副主枝和适量辅养枝,观赏枣的修剪以初冬和早夏为主,主要疏剪徒长枝、细弱枝、干枯枝、病虫枝和扰乱树形的冠外枝;在生长旺季,要注意抹芽疏梢、摘心和拉枝,培养美观独特的树冠。冬剪主要是培育树形,对需要延长的骨干枝枣头短截后,将剪口下的第1个二次枝剪除,以促使主芽萌发,形成新的延长枝。同时对树体上的并生枝、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等进行疏除。对于利用结果的枝条一般缩剪到二年生部位,剪口下的二次枝剪除。夏剪主要是抹芽疏枝和摘心,以控制徒长枝,要经常注意抹除多余的枣头。盆栽枣树成型快,一般当年就可完成整形修剪任务。因此,对萌发出的新枣头,除更新外,其他均从基部抹除,以节省营养消耗,保持树冠内的通风透光,集中营养促进二次枝、枣吊及花、果的发育。

6越冬管理

盆栽枣树可在室内越冬,也可在室外越冬。室内越冬,应选择无取暖设备的闲屋,一般于12月中下旬将盆搬入室内,入室前浇足水。为了保持湿度,可将花盆装入塑料袋内,袋口扎在树干上,或用塑料薄膜将盆口包严。室外越冬,即将花盆浇水后埋入地下,盆口与地面齐平或略低于地面。也可将浇足水的盆树集中放于院内的墙角处,用砖或木板挡一比花盆高10cm左右的墙,墙与盆、盆与盆之间的空隙用杂草、树叶、木屑等物填充、覆盖。

7病虫害防治

7.1枣锈病

此病主要由高温高湿引起,一般发生于7~8月。该病主要表现在叶子和果实上,感病初期出现无规律的淡绿色斑点,进而呈黑褐色,并向上凸起,最后病斑呈褐色、叶子脱落,造成落果。防治方法:①冬季注意清除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②在易发期,适当疏枝保证树冠内通风透光;③在7月中旬及8月上旬各喷1次1∶2∶200倍量式波尔多液。

7.2枣疯病

该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感病枝条纤细,成鸟巢状密生,叶片变小呈簇状,花退化。此病可通过嫁接病株、根蘖分株等带病。因此,发现病株应及时刨除,防止蔓延。

7.3枣尺蠖

该虫在所有枣区都有发生,以幼虫为害嫩芽、叶、花,并能吐丝缀缠阻碍芽叶伸展,严重时可将全树叶片吃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防治方法:①早春成虫羽化前在树干上离盆土10~20cm处涂2~5cm宽的长效机油毒剂以毒杀上树的雌虫和幼虫;②发现幼虫后进行人工捕捉,亦可喷布800倍50%巴丹水溶液,每7~10d喷1次,共喷2~3次。

参考文献

第2篇

1.1水质的选择

家庭养花浇水多用自来水,但是自来水含有消毒剂漂白粉,其中的氯离子易伤盆花幼嫩的根毛,必须贮存1~2d,待氯气挥发后,水温接近土温时,方可用来浇花。磁化水因水分子的自然排列已被磁场所打乱,与植物细胞中的水分子相近,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所以盆花浇磁化水最好。

1.2浇水量

1.2.1浇水原则。浇水的原则是“浇则浇透,浇透而不浇漏”,即每次浇到水从盆下盘子渗出为止。另外还应根据花盆的大小、深浅以及花盆的质地而定。小盆浅,浇水要少要勤;泥盆渗水性好,盆土容易干燥,要勤浇;石盆、釉盆不易渗水,长期积水,花卉会烂根。

1.2.2浇水时期。不同的花木浇水时期不同。一是宁湿勿干型,指当盆土完全干燥后就会受损枯死的花木,这类花木要在盆土稍微干燥时就浇足水,如铁线蕨、凤尾蕨等;二是宁干勿湿型,指当盆土干透后再浇水的花木,如仙人掌、芦荟等;三是间干间湿型,指在盆土表面干约3cm立即浇水的花木,如龟背竹、绿萝等。

1.2.3浇水季节。春寒乍暖,天气变化无常,这时盆花开始萌芽、生根,需水量大,要保持盆土湿润;夏季干燥,蒸发快,浇水要加倍;秋季应适当少浇水,以免花枝疯长,影响第2年开花;冬季,多数花木处于休眠状态,保持盆土稍干即可。

1.3浇水时间

每天的浇花时间春、夏、秋、冬各不相同。花谚说得好“晨水是甘露,火水是砒霜,晚水救命汤。”这就是说,在春秋之季,上午10时左右和下午4时以后是浇花的适宜时间,而在夏季切勿中午浇花,盛夏中午温度最高,盆土与水温差异最大,这时浇花容易导致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受阻,减弱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产生生理干旱,而使枝叶萎蔫。同样的道理,冬季宜在中午浇花。总之,“春浇中午,夏浇早晚,秋浇隔天,冬季勤看”。

1.4浇水方法

盆花浇水前必须把板结的盆土凿松,以利所浇的水及时吸收,不致从盆边冒出。最好用细孔喷壶均匀浇透水。小盆花卉的浇水最好采取盆浸法,即把花盆放入较大的水盆中,使水从排水孔渗入盆土,至盆土表面微湿后搬出,这样可防止盆土因浇水而板结,有利于盆花的根呼吸。一般阴性观叶盆花在干燥室内的特殊环境下,加上灰尘的遮盖,往往难以显现鲜艳的本色,除定时浇灌外,还应采取洒水洗尘和喷水润叶的叶面喷灌法,这种办法还可为夏季盆花在中午高温时降温消暑,以及为半夏眠花卉解除休眠而继续开好花。

2施肥

2.1肥料种类

2.1.1有机肥。有机肥是各种植物、动物体的籽实、脏器、残体或排泄物经加工、腐熟后所形成的肥料,如人粪尿、畜禽粪、饼粕、糟渣、杂草绿肥等。有机肥是迟效肥料,养分全,肥效长,使用前一定要经过发酵腐熟。

2.1.2无机肥。无机肥是化学合成或天然矿石加工而成的肥料,如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无机肥料肥效快,但养分单纯,肥效不常久。肥分单一,但长期单独使用,会使盆土板结,与有机肥配合使用为好。

2.2合理施肥

2.2.1施肥原则。施肥的原则是适时适量。适时是指花卉需要时再施用,如发现花卉叶色变淡,或植株生长细弱时施肥即为适时。无论何时都应做到适量,施肥过量会影响花卉生长发育。氮肥过多,植株易徒长,茎叶柔弱,影响开花结果,且易遭病虫危害;磷肥过多,会阻碍花卉生育,影响开花结果;钾肥过多,植株低矮,叶皱色褐,甚至枯萎。

2.2.2施肥时期。幼苗期生长迅速,应多施氮、钾肥,以使茎枝粗壮,根系发达;花前和现蕾时,多施磷肥,促花大色美花蕾饱满;透色和花谢后喷施磷酸二氢钾可防止落花落蕾;花期和坐果初期,要控制肥水,否则易落花落果。

2.2.3施肥季节。冬季气温低,植株生长缓慢,大多数花卉生长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一般不施肥。春秋季节为生长旺季,应适当多追肥。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快,花卉生长旺盛,坚持薄肥勤施的原则。施用有机肥料,一定要经过充分腐熟。施用化肥浓度不能太大,防止花卉“烧死”。

2.2.4施肥时间。不同的季节,施肥时间不同。一般夏季宜在傍晚施肥,冬季宜在中午前后施肥。一般施肥可在晴天气候干燥或下雨前施,雨后和连阴雨天不施;气候暖热适宜生长时多施,气候炎热或寒冷呈半休眠或休眠状态时不施;盆土干燥时施,湿时不施;陈旧盆土多施,新换盆土少施;基肥足少施,无基肥或不足多施。

2.2.5根据花卉的特性施肥。以观叶为主的花卉,如松、竹、吊兰等,以氮肥为主,可促进枝叶生长,色彩浓绿。以观花赏果为主的花卉,所需的肥料要多一些,在长枝叶时,施1~2次以氮肥为主的肥料;在花芽分化、形成花蕾和开花前的生长阶段,则应施用以磷肥为主的肥料,能使其花繁果茂。一般对于有病新移栽的花卉,暂时不施肥;在开花期的花卉最好不施肥,以免使花蕾、花朵凋落。

2.3施肥方法

2.3.1基肥。基肥施用一般采用2种方法:一是将肥料按一定比例和培养土(约1:9)均匀混合后栽培花卉,既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又可以供给花卉生长全期的营养需要。二是将肥料少许在花卉上盆、换盆或翻盆时垫入盆底,一般不超过盆土的1/10,且上面要覆1层土壤,再栽植花卉。

2.3.2追肥。追肥一般采用2种方法:一是土施,即将肥料直接施入土壤中。追施液肥要先稀释喷洒到盆土中;追施固体肥料则可均匀撒入盆土表面,上面再盖1层土掩盖。注意施肥后要浇水以利吸收。二是叶面喷施,又称根外追肥,其具有省肥、见效快的优点。通常在花卉生长旺盛期或缺乏某种元素时使用。一般将无机肥料配成0.1%~0.5%的浓度在早晨或傍晚无风时进行喷施,以使叶面湿润为宜,最常用的是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亚铁等。

3常见病虫害防治

3.1病害

3.1.1诊断及危害。①白粉病。白粉病诊断:叶面出现黄色透明小斑点,以后逐渐扩散到整个叶片,出现白粉斑,后期病斑变成灰色。主要危害月季、玫瑰、大丽菊、、牡丹、瓜叶菊、凤仙花、木香等多种花卉。②炭疽病。炭疽病诊断:叶片上出现黄褐色下陷点,并向外扩散为暗褐色圆斑,或在叶片上呈现不规则斑块,叶尖干枯并不断向下扩散。后期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常排列成轮纹状,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主要危害兰花、橡皮树、蔷薇类、仙人掌类、牡丹、茉莉、石竹、鱼尾葵等多种花卉。③黑斑病。黑斑病诊断:受害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病斑,逐渐扩大,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甚至导致植株死亡。主要危害月季、杜鹃、茶花、樱桃、榆叶梅等花卉。

3.1.2防治。①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并应及早清除病、落叶,并焚烧,清洁环境,减少传播媒介;注意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1∶100波尔多液保护,阻止病害发生和发展;发病早期喷抗菌剂50%多菌灵、50%退菌特、65%代森锌、75%百菌清、50%托布津500倍液,50%苯来特1000倍液。

3.2虫害

3.2.1蚜虫。蚜虫又名腻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为害三叶梅、、石榴等。被害植株叶片卷曲,枝条和叶片变黄,造成叶、花大量脱落,严重时造成植株很快死亡。防治方法:用红辣椒50g,加水30~50g浸泡24h,用其滤液喷洒受害植株,防治效果很好,或者喷洒40%乐果乳油2000~3000倍液、50%灭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3000倍液。

3.2.2红蜘蛛。红蜘蛛又叫火龙虫子,一年发生多代。主要为害野榆、雀梅、五针松等的叶片、花瓣。红蜘蛛的虫体似针尖大小,深红色或紫色,肉眼只能看到红色小点。被害植株叶片失绿,叶缘向上卷翻,以致焦枯脱落,造成花蕾早期萎缩,严重时植株死亡。防治方法:用柑橘皮50g,加水0.5kg浸泡24h,过滤后喷洒植株,或者喷洒三氯杀螨醇1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2000倍液进行防治。喷药时要叶面、叶背一起喷,效果更好。

第3篇

关键词:珙桐;珙桐育苗;技术

珙桐为珙桐科珙桐属,为我国特有特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起源古老,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的孓遗树种,目前仅在甘肃东南部的永江、陕西西南部的安康地区,湖北的神农架、长阳、五峰及恩施州各县市、湖南西北部武陵地区、贵州的梵净山、四川的西部、西南部及云南东北部和西北部七省40多个县市有零星分布。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珙桐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受到严重破坏,使本来就具有残遗性的珙桐群落面临濒危的状态。在这种形势下,探索珙桐人工繁殖,提高育苗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珙桐种子具有后熟性,且骨突很厚,常规育苗成功率极低,笔者通过近十年的探索,从种子采集、处理、贮藏、整地、播种到后期管理都积累了一定经验,进行了若干个对比试验,珙桐育苗成功率得到大大提高。

1种子的采集处理

(1)种子的采集。

珙桐种子采集时间一般在白露后10—15天为最佳。太早种子成熟度不到,影响发芽率,太晚种子易自然脱落,不易采集。各地可因海拔、小气候的因素适当调整。

(2)种子的处理。

球果收回后,及时用木棒等捶打除去外种皮,并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其充分腐烂以便于去掉未去净的外种皮,然后阴干待贮藏。本环节应注意的是用木棒捶打时力量要掌握好,既能除去外种皮,又不得捶破种子。种子处理一定要及时,切不可等球果干后处理,否则既费工又费时。

2种子的贮藏

珙桐种子由于骨突特厚加之有后熟性,一般一年难以出苗,笔者曾用硫酸、人尿、锯头等处理,一年实难达到满意效果,因此种子贮藏一般要在8个月以上。因此珙桐育苗成功与否,种子的贮藏最关键。在种子贮藏环节,笔者进行了以下对比试验。

经过对比分析,以方法六最佳,出苗整齐,发芽率高。

从贮藏方法产生的效果分析,贮藏的关键是打破休眠、促进后熟、腐烂骨突、种仁充分吸水。过去认为种子采后即要保湿的说法值得商榷。

3苗圃选址与整地

(1)选址:珙桐是肉质根,苗圃最好选择海拔在800-900米之间的沙壤半阴半阳坡。海拔低于800米由于气温太高不利于生长,海拔超过900米由于生长期太短,不利于培育大苗。

(2)整地、施低肥、作床:以生荒最佳,生荒整地在11月进行,做到三净一细,即可播种。熟土也可,熟土整地先深翻,然后去杂成行,用杀籽的除草剂打一遍,马上覆盖一层地膜,15天后即可播种。底肥以每亩200-300斤磷肥、50斤复合肥即可,播种前将其洒在圃地,并轻挖一下,即可作床待播。

作床法是:1.34米下裁,床面宽100cm,步道宽27cm,两侧的斜边各3.5cm,床高13-16cm,当圃地的坡度大于5度时,为减少水、肥流失,苗床应与流水线保持一定的角度,也即是生产中常用“人”字形开沟法,苗箱长超过15米,必须开腰沟,每15米开一条,以利排水和操作。苗箱成形后须进行土壤消毒,可普打一遍多菌灵或敌克松。转4播种及后期管理

(1)播种时间:珙桐的播种时间在12月-次年2月均可。视种子贮藏地点、苗圃海拔高低而异。并随时观察贮藏种子的情况,种子大部分裂口即可筛出或挖出播种。室内贮藏的种子不要筛出沙子即可待播。室外贮藏的种子,在播种当天挖出,挖的过程要小心细致,即不损坏种子又不遗漏种子。天气以晴天为最佳。

(2)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和撒播,条播行距控制在20-25cm、株距10cm,撒播种子行距控制在8-10cm左右,播种量在200㎏/亩左右。

(3)覆土:覆土可采用直接覆土和用筛蓝筛土覆盖,覆土厚度为3cm。熟土地有条件或小面积育苗可覆盖一层生黄土,效果最佳。

(4)覆膜:苗圃覆土完毕随即覆盖地膜,地膜可以起到保温、保湿、防冻、防雨的作用。笔者曾经过对比试验,覆膜的比不覆膜的发芽率提高30%以上。待苗木基本出土,选择一阴天,揭去地膜。

(5)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也是育苗成功与否的最后一步。及时除草,除草的原则是除小、除了。苗木出土2月,待长出新的子叶,即在5月中旬即可施肥,追肥以尿素最佳,本着少量而多次的原则,追肥第一次亩平5斤左右,第二次10斤,因地制宜,因长势而异,追肥应选择小雨天或用水混施。8月停止追氮肥,可施一点磷、钾肥,以利苗木木质化、抗冻。苗木管理好一年可以长到70-80cm,两年生可达150cm。

5综述

珙桐育苗用一年新种,不管采用什么办法处理种子实难成功。在选好种源的基础上,选择种子最佳贮藏方法,适时播种精心管护,即可取得好的效果。据笔者观察,一粒种子最多可长出七株苗木,一般可出2-3株,亩产可达2-3万株苗。珙桐育苗技术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也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这些都需要林业科技工作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郑万钧,洪涛,朱政德.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