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软件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软件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软件工程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软件工程毕业论文

第1篇

第一、要知道软件的生命周期和毕业设计的相对关系,从设计产品开始,通过产品的开发使用到最后的退出舞台,都为这个软件的生命。

第二、在软件的生命周期里需要完成的任务有提出问题的定义,分阶段的调查和编写软件数据和设计文档等在实现阶段主要需要完成的则是编写毛和对他的测试工作,需要根据他的说明书把这些转为程序代码,并成单元的测试,使其编写。

第三、确认他的测试阶段,根据要求进行总的测试,并对用户提供测试结果,这个极端是对应论文的论文评审,和答辩阶段。

第2篇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用计算机实现企业人事工资的管理势在必行。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利用计算机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劳动人事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劳动人事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而工资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一般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发放工资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进行工资发放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工资核算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工资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服务于财务部门其他方面的核算和财务处理,同时计算机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工资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所以人事工资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成为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人事工资管理的基本。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完善,各个行业都在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手段,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提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对企业体系无论是在行政职能、企业管理水平以及优质服务上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设一个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是该企业运用现代化技术创造更多更高的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工资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财务管理也是如此,由于企业职工人数较多,每一位职工的具体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各项工资条款的发放,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那么势必会给管理人员带来种种麻烦,因此类似工资管理系统之类的财务软件的开发势在必行。现在中国企业已进入"新管理时代",企业管理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管理"时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期的"混合管理"时代后,从九十年代末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新管理时的中国企业管理是面向市场,基于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模式,价值化,系统化,电脑化,国际化和普遍化管理的时代. 新管理时代的中国企业管理以建立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整合企业经营,全面强化企业管理,形成企业持久发展的"内功".越来越多的质优企业舍得在管理系统上投资的举动,足以说明这一趋势.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不断趋向多样化,企业间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的今天,要求企业行动必须快捷,灵敏,在管理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人力已经很难完全达到要求,必须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三、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法、进度)

主要内容:支持企业实现规范化的管理,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劳动人事管理的日常业务,包括新员工加入时认识档案的建立,老员工转出、辞职、退休等。目标:实现企业员工工资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四、进程计划(各研究环节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

2006-03-10---2006-03-16收集所需资料2006-04-02---2006-04-16完成系统需求分析, 对人事查询管理,人事维护管理,工资查询管理,工资维护管理,等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进行确定。2006-04-17---2006-04-25对数据库表结构进行设计,将表结构导入数据库。并对论文进行初步构思、编写。2006-04-17---2006-05-05继续完成功能模块的代码编写。2006-05-05---2006-05-23设计测试实例,对系统进行测试,找出缺陷,进行完善。2006-05-24---2006-06-15完成毕业论文的编写工作。

五、导师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签字: 200 年 月 日

第3篇

1.1 IC卡行业发展现状... 1

1.2 IC卡迅猛发展的原因... 2

第二章 硬件系统设计... 4

2.1 IC的选用与设计... 4

2.1.1  IC卡概述及分类... 5

2.1.2  IC卡国际标准... 5

2.2 电源电路设计... 7

2.3主控芯片AT89S52 及相关电路设计... 9

2.4 串行通信... 14

2.5 蜂鸣器电路设计... 18

第三章 系统软件设计... 19

3.1 编程软件... 19

第4篇

(一)毕业设计题目设置与选题方面

题目设置不合理,类别与层次不清晰,选题匹配效果差[2]。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一般都按照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工程项目提供,但每年真正来源于工程实践题目比例较少。部分题目理论性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不能很好理解;部分题目开发工具复杂,占用了毕业设计的大部分时间。在选题时可能导致学生想选的题目选不上,能力差的学生所选题目难度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导致选题效果差,造成毕业设计很难完成。

(二)毕业设计过程监控方面

毕业设计监控工作实施困难,效果较差。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一般包含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程序测试、撰写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但对这些环节的监控有时候会形成空白带,毕业设计不在实验室进行,有的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有的学生在外地找工作,老师不能定时与学生见面,老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且学生提交的各阶段文档流于形式,只有指导教师在进行监控,未形成完善的监控体系,导致监控不到位,监控效果较差[3]。

(三)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方面

答辩考核方法单一,答辩仅由学生的讲解和老师的提问两个环节组成,考核准确度低。答辩通过门槛较低,答辩只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排名,一般排名在最后的学生才可能不及格,不利于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积极性,造成大部分同学仅以答辩及格为目标,思想上不重视,答辩准备工作不扎实。再由于软件工程专业特点,毕业设计软件作品评分标准难于量化,考核具有一定难度,也造成答辩效果不好。同时为了提高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毕业答辩的质量控制有所放松,直接导致了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难以保障。

二、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各项实际问题,主要进行的相关工作具体如下:

(一)合理设置毕业设计题目,动态选题

依照软件工程专业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毕业设计题目设置环节,紧紧围绕工程实际型、创新项目型、竞赛题目型、科研项目型等类型进行题目设置,以适应市场动态需求。同时着力避免在毕业设计题目中设置虚拟型题目、理论研究型题目、综述型题目、分析设计型题目等。在选题过程中,通过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进行多轮双向动态选择,动态调整题目各项技术参数以保证学生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能力且能有利于自己以后工作的题目[4]。这样,在选题之后,每个指导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不同能力进行分别指导,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运用其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都能够通过毕业设计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近四学年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各类题目汇总。

(二)毕业设计过程实行三级监控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以主管副校长为组长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毕业设计宏观调控,学院成立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毕业设计协调与监控工作,软件工程专业成立以专业负责人为组长的毕业设计工作小组落实并实施毕业设计各环节具体工作[2]。具体参见下图2。在实现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三级管理机制的同时,为保障毕业设计工作质量,软件工程专业要求所有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且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师德良好,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在每年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开始前都对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择优任用,且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6人,以保证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充分指导[5]。

(三)毕业设计过程量化考核

以往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绩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的平时表现由指导老师把握;二是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由专业其他指导老师进行评阅;三是现场答辩成绩。由所在组的指导教师按照相关评分标准打分并取平均分。这样基本能够保证毕业设计成绩的公正,但是由于只有毕业答辩环节具有约束力即答辩未通过则总成绩不及格,其他环节不具约束力,因此造成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工作流于形式,前期、中期阶段提交的文档趋于应付、质量不高,最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较低[6,7]。为此,软件工程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实施了毕业设计各阶段的软件工程生命周期量化考核法即各个阶段量化考核,且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行下阶段毕业设计工作,必须加以整改,整改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毕业设计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该考核方法切实可行,能够保证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质量,最终提高毕业设计总体质量。

(四)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

辽宁工业大学于2011年制定并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团队机制,建立了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机制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引导学生每年都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类各级比赛[8]。随着学校和学院创新教育活动多年持续深入开展,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超过1/4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能够独立主持创新性项目,并以该项目为原型申报毕业设计题目[9],同时参加省级、国家级计算机竞赛并获得奖项。通过主持校级及省级创新项目既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极大锻炼与提高,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明显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主持参加创新项目既毕业设计题目情况见表3。

三、结束语

第5篇

一、研究背景

软件工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软件工程的课程体系涉及了从客户沟通,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到最终软件维护等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既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程,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均将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软件工程课程,学习作为软件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专业能力,为未来从事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各类工作,提供理论及方法的指导。可以说,学好软件工程,对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

二、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软件工程课堂教学当中,部分院校采用纯理论课堂讲授的授课形式,另一部分院校则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实训课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然而,从教学内容来看,当前软件工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方法学,即传统的软件工程学。对于面向对象方法学来说,很多新的知识方法还涉及不足,特别是软件模型化,构建技术,UML统一建模语言等等一些当下社会流行的软件工具和方法。同时,实践环节较少,实践效果不够理想也是软件工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可供该课程选用的合适的实验项目甚少,所以学生通过实验课程所达到的效果与教学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足。软件工程是一门计算机领域的综合性、工程性学科。涉及软件生命从萌芽、成型、成熟、生命结束的各个周期阶段的工作和任务。学习者似乎能听懂,可听完后大部分学生还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真正需要动手时,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理论知识,过于抽象晦涩。与实际的应用需要相脱节,学生对很多知识理论,只停留在概念阶段,难以消化,更无法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的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中究竟何时何地可以运用,具体又该如何操作。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仍存在很多不足。这一方面与课程理论研究性较强有关,另一面也与教师本身长期在院校从事较单一的教学工作,缺少工程项目经验,脱离实际的生产及软件开发场景,难以将理论与现实情境很好的结合传授给学生。在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中,也集中体现出了学生不能把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基础理论及运用理论的技能和方法,所以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不能将软件工程的理论充分运用到他们的设计实践中去,从而导致设计开发的软件和撰写的文档在结构、内容等方面错误百出。

三、改革思路

(1)研究并解决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新兴软件方法不足等问题。结合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改善软件工程教学现状,研究传统软件工程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占的课时比例及应当讲授的内容,增加研究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及讲授的方式、内容和课时量。(2)研究并解决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性不足,学生学习停留于理论阶段的问题。结合理论课程的内容,增强软件工程的实践性,与一些软件开发的实训课程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将软件工程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现实认识。(3)研究并解决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足,课程停留于课堂教学,脱离实际运用,学生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根据教学计划,教师请教并邀请相关企业的软件资深从业人员,与学生开展专业知识交流活动。以企业中实际可行的软件项目为案例,为学生讲解软件知识,让学生理解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如何有效的融入实践当中。并加深学生对课程、对当今计算机领域流行的专业知识及未来从业方向,对计算机专业从业现状的认识,真正做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参与实际的企业项目。(4)研究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缺少理论支撑,不能合理规范化完成设计的问题。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与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相结合,在毕业论文指导的过程中,重视软件工程理论的应用。以软件工程方法学,软件过程,项目管理等相关知识软件工程相关理论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力求整个毕业设计过程达到模块化、规范化,正规化。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2

[2]崔含鼎,梁仕云.现代教学系统工程模式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第6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

北工商教字[2006]30号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本工作规定。

 

第一章  教学基本要求

一、时间及学分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安排时间为9~13周,学分为9~13,正常情况下应在第四学年第八学期结束之前完成。

二、主要任务

1.理工类各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或独立撰写一份毕业论文,并绘制有关图表。

2.经济、管理、文、法类各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并绘制有关图表。

三、知识要求

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能力要求

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资料查阅、实验研究、社会调查、理论计算、数据处理、经济分析、外文资料的阅读和翻译、计算机应用、文字表达和论文(设计)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五、综合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和研究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章  选题原则

选好题是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原则是:

一、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二、应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比较全面的训练,允许将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专题作为学生的选题;

三、选题应符合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可增加与实际相结合、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题目的比例;

四、选题的份量和难度要适当,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既能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目内容,又能使少数学习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

五、选题应尽量做到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先进性、开拓性。

六、非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完成计算机软件题型设计题目时,其设计内容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七、要注意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八、学校鼓励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与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以获得科研经费、企事业单位经费的支持,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成果促进科研项目的完成和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以实现双赢。

 

第三章  成果形式

一、理工类各专业

成果形式主要为工程设计型和工程技术研究型的毕业论文(设计),应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设计、绘图、计算、测试、实验、软件开发和技术经济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基本训练。

(一)毕业设计

1.设计说明书的字数不少于20000字。如为软件设计,则软件工程文档应包括:有效程序软盘和源程序清单;软件分析与设计说明书;软件分析与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在学生毕业答辩前,该专业教研室应组织软件验收。

2.绘制设计图纸。使用最新国际标准,有条件的院(系)可用CAD绘图。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设计摘要200~300字。

5.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等。

(二)毕业论文

1.实验、测试报告及论文正文的撰写字数一般为8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2000字。

2.绘制有关图表。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论文摘要200~300字。

5.应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二、经济、文、法类各专业

成果形式主要为科研论文,应侧重于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1.毕业论文正文一般为8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2000字。

2.论文摘要200~300字。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应用计算机进行建模、数据分析及绘制图表。

三、管理类专业

(一)科学研究论文

侧重于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训练和对本专业中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的培养。

1.毕业论文正文一般为8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2000字。

2.论文摘要200~300字。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应用计算机进行建模、数据计算与分析及绘制图表。

(二)软件分析与设计

侧重于软件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培养。

1.分析与设计说明书的字数为10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5000字。软件工程文档应包括:有效程序软盘和源程序清单、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验收记录单、项目开发总结。在学生毕业答辩前,该专业教研室应组织设计验收。

2.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3.论文摘要200~300字。

第7篇

有些具有专业技术性的毕业论文写作,的确具有困难性,对于一些工程学科的学生而言,该毕业论文应当是结合设计进行的。

例如,计算机应用或者软件工程学科,就需要进行相关的系统设计,并且完成、能够成功运行才能够符合他们的毕业论文的标准。这样的毕业论文由于要基于真正的系统实现,意味着从一开始的系统框架的搭建以及数据的链接都要非常明了如何实现,才能够不断推动整体设计的进行。所以有很多工科学生因为无法独立完成这样的论文以及毕业设计内容,而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转移。便会去寻找一些愿意有偿代做系统设计,且愿意提供毕业(设计)论文的人,这样做既可以帮助自己完成学业拿到相应的学分得以毕业,还能够学习更多的其他知识丰富人生。

但是在进行该类设计很多知识的工科毕业设计工作中,例如涉及数学小论文的知识内容、通信类相关技术论文等等,就需写作人员在开始构思整个系统的实现之前,进行必要的技术掌握,才能避免在实际研发过程中出现问题及错误。例如,在进行数据挖掘技术相关的系统设计或者模型分析的论文中,在材料准备阶段,就应当结合数据挖掘原理及技术应用的相关理论内容,探讨该类已经在期刊中所提到的相应的预警规则,针对网络安全方面的安全预警模型进行多维度的介绍。【提供】

第8篇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质量保障与监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Quality Assurance and Monitoring System Building of

Computer Graduation Design

LI Xiaoyan, QIAN Xiaohong, LING Wei

(Huaxia Colleg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23)

Abstract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University training program is the last major comprehensive teaching, is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research, social practice, a combination point, is to train students and to deepen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basic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to adapt the key to future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cent years led to our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thesis) of the objective factors and the declining quality of management shortcomings,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 (Thesis)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pproach.

Key words graduation design; quality assurance and monitoring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形式,同时也是本科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后所必须进行的工程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要在前面一系列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分析研究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1 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阶段走向实际工作前的最好的锻炼机会。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高校教育质量的直接反映。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校而言,毕业设计都是一个不可缺少、无比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环节的作用,多年来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现今毕业设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任务重时间短。毕业设计教学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共10周左右,期间学生需要完成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以及最后的答辩准备。

(2)就业考研带来的压力,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校的教学秩序,特别是对毕业设计工作影响很大。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的找工作时间,研究生复试的时间基本同步,这些事情只能交叉进行,学生能在毕业设计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很难得到保障。

(3)传统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时代的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学生就业机制的转变, 企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都开始积极探索分散式毕业实习与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在加强实习教学环节建设的同时扩大了毕业生就业渠道。

分散式毕业实习与设计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如学生过于分散,完成毕业时间过于分散,以及带来的文档资料缺乏有效的管理等等,如果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分散式毕业实习与设计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4)学生前期工作准备不到位,资料匮乏,知识孤岛化。①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相关基础课程训练缺乏连贯性。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相关基础课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虽然本门课程之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统一,但是不同的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最终造成知识的孤岛化。当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时候,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将孤岛化的知识打通,才能完成毕业设计。

②工程实践教学管理不足。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等过程,但是实践环节零散化,分离化,造成的每门课程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实践任务,却忽略了前导课程知识的运用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

③规范化训练不够。毕业论文(设计)基础训练课程(例如文献检索课程)并没有开设或者虽有计划列出但从未开课,所以学生完成的初稿往往存在诸如不会用英语翻译摘要、查阅的文献文不对题,写出的文章观点不明、论证不清、东拼西凑、缺乏逻辑、表达不清和缺乏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学生普遍缺乏写作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表达能力不高。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2.1 化整为零:刚性的教学要求,柔性的安排

毕业设计虽然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但是所应用的知识分布需要在前面7个学期完成,所以我们需要将各类的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模块化,分散到7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

(1)毕业选题的提前进行。学校在保证教学质量和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加强专业课与毕业设计 (论文) 相结合、在相关基础性课程开展教学的时候确定毕业设计 (论文)选题类型。

(2)毕业选题的个性化,生活化。在毕业设计中学生的态度、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都对毕业设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这就要求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应结合学生本人的情况及其就业取向,启发和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来选择毕业设计题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使其与就业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毕业选题的宽泛化。毕业选题的提前进行,只能将选题限定在比较宽泛的类型中,过于细化的选题将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

2.2 积零为整:实践教学连贯化

毕业设计与专业课结合,除了将毕业设计模块化,分散到各个学期的基础课程的训练外,我们还需要保证这些基础课程训练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1)实践教学管理的全程化。实践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四大类,还有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对这些实践教学进行全程化的监控和管理,保留每门课程的设计成果和文档信息,以方便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积零为整。

(2)实践教学管理的透明化。实践环节不是零散的一些教学单元,不同专业方向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从培养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兴趣、工程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管理,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把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有机衔接,使实践能力的训练构成一个体系,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将零散的教学单元整体化,形成体系,至少每门课程的老师可以清楚的看到前导课程中学生完成的实践内容,实践的过程,实践的成果,以及本次课程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循序渐进的完成实践教学。

2.3 毕业论文规范化的训练从第一份实践文档规范开始

毕业论文(设计)基础训练课程(例如文献检索课程,写作基础知识)等从学生进行第一份实践文档的撰写就开始规范。

3 以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为例

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通常以MIS系统的开发为主,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知识如计算机基础,算法,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等是使学生具备最新信息技术规划设计和运用能力的基础。如何在这些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通过化整为零和集零为整的方法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就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1)化整为零:刚性的教学要求,柔性的安排。

①毕业选题的提前进行:在学生开始第一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给予指导性的建议,作好初期职业规划并选择与职业相关度较高的毕业选题类型。

②毕业选题的个性化,生活化:毕业设计选题与时代紧密结合,以可以体会和感知的题目为引导方向:譬如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校餐厅账务管理系统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思考,并逐步走上开发的道路。

(2)积零为整:实践教学连贯化。

毕业设计虽然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但是所应用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则在前面7个学期完成,这7个学期的教学和实践将为毕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①实践教学管理的全程化。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四大类:课程实验是围绕课程展开,为了夯实基础而设,完成的时间比较短,通常是随堂进行;课程设计通常在该门课程结束的学期末展开,通常为期一周到二周,实践的时间相对比较长,我们可以以学生选择的毕业设计的选题类型作为参考指南来定制学生这些课程的课程设计任务,并记录设计过程和结果。如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如果学生选择的餐厅账务管理系统,那么数据库就围绕餐厅账务管理进行设计;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时候,就围绕该系统进行界面开发和数据库的连接。

②实践教学管理的透明化。如前面表述,数据库原理的时候,学生设计餐厅账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已经完成的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的设计和数据库的连接,将前导和后续的知识环节衔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管理系统,即有利于前导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学生学习计算机信心的培养。

(3)从第一份实践文档规范开始进行毕业论文规范化的训练。

4 小结

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采用集零为整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融会贯通,最后的毕业设计就只是前面知识的一次融合和再次巩固,降低了毕业设计的难度并且能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钱炜,姚俭,徐琳,沈越贞.完善规范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6 (1):18-22.

[2] 陈金忠,梁军录,杨丽君,王春生.理工科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现状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9.27(9):130-132.

[3] 董康军,王菊霞.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硅谷,2009(10):114-115.

[4] 王志英,蒋宗礼,杨波,胡学钢,岳丽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2):42-44.

第9篇

Abstract: The graduate thesis design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But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in the graduate thesis design of computer specialty, such as unscientific subject, irregular management, and so on.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se issues, the author proposed the subject of graduate thesis design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actual conditions. Then the students should do the graduate design using softwa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关键词: 计算机;毕业设计;软件工程

Key words: computer;graduation design;software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39-02

1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的检验。通过毕业设计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综合能力,治学方法等方面得到锻炼,使之进一步理解所学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1]。因此,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相应学力层次的重要依据。是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技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手段。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独立解决一般的计算机应用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一次计算机应用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训练,也使学生在思想作风、学习毅力和工作作风上受到一次良好的锻炼[2]。

2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先来看一个毕业设计的例子:教师A根据自己的教学科研情况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为使用C语言设计一个自动机演示系统。他指导的学生B已经找好工作,毕业后将到一家网络公司工作,进行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学生B提出能否将毕业设计题目换成网站开发相关的内容,教师A不同意。学生B就开始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相关代码的开发。等编码工作完成后,学生B将编码情况向教师A汇报,教师A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审查,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B对各个模块的设计及实现进行微调。然后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及答辩准备工作。等到进行答辩时才会第三次露面。

这是一个典型的失败的毕业设计,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在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时,指导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科研情况指定题目,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只能被动地适应老师的要求。

2.2 老师只关心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不进行有效的指导。毕业设计完全变成了学生独自的行为,指导老师不参与毕业设计的过程,也就无法了解到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只向指导教师提交最终的代码和毕业论文,而学生是如何完成代码和论文的,指导教师无法了解。这样会产生各种问题,如从网上下载代码,抄袭别人的论文等。这样的毕业设计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水平,对学校的声誉也将造成恶劣的影响。

2.3 重代码轻文档。由于学生只提交最终代码和毕业论文,容易造成学生不严格遵循软件开发的工程方法,只重视编码,忽略需求分析。在了解项目内容后,在软件开发中跨越了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模块设计,直接进行编码。这种无序的软件开发方法的直接后果就是开发效率低下,代码复用性差,并导致系统最后可集成性差。这样的毕业设计和学生的即兴编程没有区别,对提高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毫无帮助可言。

反之,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片面地强调软件工程理论,把学生的毕业设计完全变成相关文档的书写过程,而不考虑相关编程技术和技巧的训练也是不正确的。

作者针对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3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毕业设计题目

确定好的题目是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3]。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二个学期,这时大部分学生已经确定了毕业后的工作意向,并且临近毕业,学生很难专心在学习上。如果毕业设计的题目和他以后的工作学习没有多大关系,学生往往会抱着应付的态度,完成任务就可以了,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而如果题目合适,毕业设计可以看作是学生工作前的一次岗前培训,那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当然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题目。

如果学生下一步将攻读硕士研究生,那么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夯实基础,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毕业设计的题目应该偏重于理论研究。

如果学生毕业后将到大型企业工作,要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软件工程的理论进行规范的软件开发,并设法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以适应日后的工作环境。如果毕业后将到小型企业工作,则应该重点加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编程的技巧和技术的培养。

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题目往往局限于算法设计或数据管理等有限的几个方面。而针对目前社会上需求强烈的手机应用,网络游戏等却较少涉及。但其实如果学生具有了这些方面的工作经验,对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很有意义的,同时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应该勇于在这些方面进行尝试。

总之,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应该是指导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结果,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兴趣设计合适的题目是一个成功毕业设计的基础。

4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

确定了毕业设计的题目后,就正式进入了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技术上的困难,例如算法的实现,数据结构的设计等。②过程上的困难,例如进度的控制,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与协调等。

传统上,老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帮助学生将系统的框架建立起来,甚至将重要的数据结构设计好,学生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的细化设计,编码完成整个系统的实现。

但其实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具有自己独立完成一个模块甚至是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能力。即使在实现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也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等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真正缺乏的是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团队合作理念。因此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强指导。因此,毕业设计的指导应该主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4.1 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良好的系统设计,特别是模块间的接口设计让一个好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的系统的设计并不困难,但让多个好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中型系统的设计就非常困难了。学生往往没有相互合作完成一个项目的经验,甚至不知道模块接口为何物。但这又是学生毕业后,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将毕业设计的题目划分成多个有一定耦合性的模块,分配给多个学生,并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模块接口的设计,让他们接受这方面的锻炼。

4.2 软件工程在毕业设计中的运用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去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使学生认识到软件工程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价值。

单打独斗惯了的学生,拿到一个题目后,喜欢马上进行代码的编写,遇到问题后推倒前面的设计,重新开始新一轮的编码。对于很简单的题目这样做当然能够完成任务,但对于真正的大型项目,这种方法显然好、是不行的。

按照软件工程思想,软件开发的过程分为需求分析、程序设计、代码实现,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几个阶段[4]。只有认真完成了前面的阶段的工作后,才能开始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例如要进行编码,就必须先进行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对系统的方方面面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之后,才能够开始。

毕业设计可以将所学到的软件工程的知识进行实践,了解真正公司化的多人协助的软件开发过程,从而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与软件工程的几个步骤相对应,可以将整个毕业设计分成几个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指导教师分别检查每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全程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

4.3 重视系统的测试工作测试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以前的毕业设计对此往往缺乏重视。学生完成了代码设计后,进行一次简单的试运行,如果没有大的问题,就认为系统设计完成了。反正在毕业答辩的时候,也不要求运行程序,即使有不完善的地方也不会被发现。

这种做法是非常不正确的,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是非常不利的。如果老师不进行强调,学生认为测试是可有可无的,他以后工作中,就会更加不重视测试工作,软件的质量将不能得到保证。因此,必须留出一到两周的时间进行系统的测试。

5总结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提出了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重点强调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重要性。然后又分析了毕业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几个问题:注重系统设计的指导,技术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强调软件工程在毕业设计中的指导作用;重视测试在系统开发中的意义。作者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表明,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学到了更多工作中有用的知识,提高了毕业设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志英.实践教学: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头戏[J].计算机教育,2004,(9):60-63.

[2]王玉锋,刘保旨,李雪梅等.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77-79.

第10篇

张强

性 别 :

年 龄:

23

身 高 :

173cm

学 历:

本 科

联系电话:

1376710****

毕业院校:

东华理工大学

专 业:

软件工程

户 籍 :

江西赣州市

兴趣爱好:

打牌,玩游戏

家庭地址:

江西赣州南康市安福巷

电子邮箱:

教育经历

2006/09—2010/06 东华理工大学 软件工程 本科

项目经验

2007/9—2008/1 毕业过程管理项目(已在使用)

项目简叙:

毕业过程管理是根据大四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流程而做的一套系统,从学生选题—教师审核通过—提交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后期检查—论文提交—提交答辩分组—提交答辩分数等一套流程,用户角色包括教学主任,教学秘书,管理员,学生,教师

开发工具/环境:

配置环境:IIS6.0

开发工具: VS2005+SQL Server 2000

责任描述:

后期论文提交,教学秘书给论文答辩分组等两部分功能(包括设计,编码,测试)

2009/9—至今 双语教学系统(学校的项目)

项目简叙:

此项目是用于教学资源管理,主要功能有双语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在线使用(word格式和pdf格式可以在服务器端免安装);

项目基于B/S模式开发的,用户角色分为管理员,教师,学生

开发工具/环境

配置环境:IIS6.0

开发工具: VS2005+SQL Server 2000

责任描述:

全程负责项目的设计,后台代码编写,测试和后期优化,

IT技能

技能分类

技能名称

从事时间(月)

运用程度

编程语言

C#

24

熟悉

Javascript

13

熟悉

Web2.0(其他)

24

熟悉

Ajax

12

会应用AjaxPro开发

XML

24

了解

HTML

24

熟悉

数据库

SQL Server2000

24

熟悉

My SQL

1

了解

操作系统

Win2000

WinXP

40

熟悉

自己我评价

是一个有毅力的人,在项目开发中追求代码的最优化,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有过经验),相信技术不是问题,能够在艰难面前迎头而上,逻辑思维能力好,坚信大学四年应该有自己满意的作品

英语技能

四级

第11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 高等学校 教学改革

一、高校软件工程教学概述

现阶段,软件工程课程已经逐渐的成为一门单独的新学科,而且在我国许多高校基本上均开设这门课程,因而其重要性可谓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课程已经成为开发软件的必备知识,所以,要想真正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那么就必须对软件工程知识加以熟练的掌握,这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同时,高校在开展软件工程教学时,应当恰当的选择讲授方式,要想方设法的创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有型人才,才能够进一步推动科技的蓬勃发展。我国很多高校都设有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在这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软件工程是一个基础性比较强的课程,而且也是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只有切实的掌握了这门课程,学生学习软件知识才能够得心应手。当前,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在进行软件工程教学时,选用的教材基本上均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软件工程导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都是采用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际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予以展开,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在课堂上由教师把相关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然后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训,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设计一些东西。

二、软件工程教学的特点

(一) 综合性较强

学习软件工程课程需要相关的前导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前导课程主要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导论、简单的操作系统以及对数据库的基本处理能力等。通过对这些前导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局部性的问题有大体上的了解,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专业问题。软件工程课程更为注重的是学生对全局问题的解决能力。我们都知道,软件工程课程是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因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去与其他学生共同讨论,如果仍然解决不了,则需要去请教专业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软件工程的研究其实就是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应用自己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且不超过预算的条件之下,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软件。

(二)实践性较强

正如前面提到的,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是经过许多研究学者深入研究且精心提炼的结果。高校学生在进行软件工程课程学习时,应当在能够掌握基础概念和方法的前提下,切身的置身于软件开发的实践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与体会书本上所讲授的知识的内在涵义,才能够切实的掌握知识与技能把,从而为日后的工作及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发展速度较快

软件工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提出,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软件工程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常有着多种多样的开发方法,不仅有较为传统的软件工程,还有专门针对某个软件的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甚至还有一些其他的软件工程开发项目,比如结构软件工程、形式软件工程以及净室型软件工程等。然而,许多高校所选用的学习教材无法把多样化的软件工程开发方法全面的涵盖进去,进而导致学生不能对比较前沿,比较先进的开发软件方法有整体上的认识。所以,教师在实施软件工程教学的过程中,切勿仅仅注重教材内容的讲授,还应该在具体的教学中适当的引入比较先进的软件开发方法,以便于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的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对经验丰富教师的需求迫切

软件工程是一门需要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如果是尚未切身参与过软件开发的教师,可以说是无法完全够胜任课程的教学工作的,即便是已经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多年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联系实际,往往也无法把课程知识有效地教授给学生。软件工程课程需要不断地与实践接轨,高校应该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掌握丰富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但是目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高校软件工程教学的难题。因此,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提高高校软件工程教学的效果与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三、软件工程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如果从高校软件工程教材的角度去分析高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通常不难发现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存在着较强的局限性。高校目前的软件工程教学所沿用的依旧是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组织开展软件工程实验时,仍然以生命周期的方式予以研究,这样做的结果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软件工程学习中出现时效性严重不足的不良现象,学生无法切实的跟上信息行业的发展步伐,并且很多软件方面新兴起的技术学生也无法接触到,尤其是那些前沿的科研成果。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可承担额听讲中仿佛是已经掌握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教师讲解的专业知识仅仅是非常模糊的认识,这是因为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只是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是远远无法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

(二) 实践次数少且质量不高

高校在进行软件工程教学时,不能够提供给学生比较合适实践的项目,这也是学生进行试验之后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之一。学生不能把自己所学习及掌握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这是实践质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另外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没有熟练地掌握,无法真正的确保知识的合理运用。因此,当学生做毕业论文时,便无法有效的将软件工程的优势予以充分的展现与彰显,甚至很多学生会将软件工程视为毕业设计中的一个软肋。除此之外,学生在进行课题选择时,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题目适合自己,可能有些学生会选择软件开发这个题目,但是在他们的毕业论文中,出现错误的频率非常之多,学生对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这些问题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中便可暴露出来。

(三)软件工程教师能力不足

现在,除了专门培养软件工程学生的学校之外,其他的学校也会开设软件工程课程,但是这些学校的教师资源质量不是很高,或者说是,这些教师进行软件工程教学相对比较欠缺。软件工程是一门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的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迫切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本质知识有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教师还应该具备丰富的软件开发方面的经验,最好是掌握一些开发软件的亲身经历,只有这样的软件工程教师才能够把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很好地教授给学生,并且在进行课程教授时才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够促使学生真正的将这门知识掌握好,进同时对该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高校软件工程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的一系列弊端及问题,导致高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欠理想,而如果想要把教学质量予以提高,那么就必须将上述问题妥善的解决。

四、高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面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应当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以及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充分的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尽快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计划,要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去实施改革。现阶段,许多地方高校在进行软件工程教学时,使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还有些高校虽然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却极大的忽略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原来传统教学出现的问题,软件工程课程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对学生只是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那么他们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是不能够提供学生应用及实践的。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当深刻予以了解,同时还应当尽快的开展教学改革。在软件工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担任的角色就是讲授教材上的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布置下来的任务必须积极的完成,并能够通过完成任务更为深入且全面的了解课程知识。此外,教师还应当切实的立足于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方式,以此开展课堂知识的讲解。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进一步提高软件工程教学的质量,本文软件工程课程的现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进行详细的阐述,以供教育教学工作者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何月梅,杜海艳,王保民.《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第12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双导师制;项目开发;实践能力;实践教学

《教育部关于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教高[2001]3号)指出:面对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向市场需求,改革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软件人才培养力度,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和紧迫任务。必须实施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开展切实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从本科教育入手,加速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以尽快满足国家软件产业发展对高素质软件人才的迫切需求[1]。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在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方面,顺应了软件产业的发展,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与软件企业合作培养软件人才,为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宗旨,构建了以“重实践、强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实践教学为特色,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支撑、以开放管理为保障的双导师制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软件人才培养的显著特色。

“双导师”实践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双导师”实践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由校内外两名教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实验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两位指导教师之间既有协作,也有一定分工。校内指导教师以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为主,为了与企业指导老师的专业上岗实践教学接轨,学院还组建了暑期专业模拟工程项目实践教学和兴趣小组的科研项目实践教学;而校外指导教师(即企业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则强调工作能力的实践教学指导,包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保证软件工程专业“双导师”实践教学新模式顺利运行,我们构建了“学生―企业―学校”三方责任、义务、权力相对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导师指导下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

1.1课程基本实验实践教学

基本实验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一般的基础实验课、专业基础实验课和专业实验课等实验教学环节,以及课程设计与课程实习等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这一环节中,学生密切结合理论教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思维,逐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分3个层次设计实验内容,注重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学院全面加强基础实验室建设,使实验开出率达到了100%。在此基础上,按照“验证性实验”、“综合与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3个层次设计实验内容[2]。通过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带动实验内容的更新,使课程设计类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教学占专业所开实验课程的100%。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部分科研课题成果,用于本科实验教学,推进了实验内容的改革,促进了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2)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建立教师到岗指导制度。经学校同意,学院鼓励和支持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学生可自主申请进实验室参加研究与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内的实验项目,学院采取实验课方式开设;教学计划外实验项目,对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实行晚上和周末时间开放。学院为课外实验时间特别建立了教师到岗指导制度,教师轮流到岗值班,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答上机实践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开放实验作品优秀或具有独创性成果的,可将作品和成果参加全国性各类大学生比赛。

1.2暑期实训项目实践教学

暑期实训属于校内较大规模的专业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软件工程项目模拟实验环节组成。利用学院的软件工程、数字媒体、网络工程与嵌入式实验室资源,暑期期间专门针对大二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软件工程项目开发实践培训,以加强学生工程团队协作意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与企业导师指导的专业上岗实践教学接轨。

1) 建设校内软件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为解决学生课程学习与实际工程项目开发动手难的问题,学院根据专业方向,利用各个教师的专业特长,给学生提出不同方向的工程实践项目,3~5人一组,每组一个项目。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在各个项目实验室建立上班模拟制度,学生必须签到,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的开发。暑期实训实践教学创新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完全能够模拟企业软件项目开发环境的实验与实践场所,解决了工程实践“入门难”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实习效果。

2) 暑期实训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学校理论教学的延伸,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企业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的接轨。根据人才市场当前的主流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工程小项目的实践培训。例如,Java编程语言,STRUTS体系结构与设计、JSP编程与环境配置、VC++实用技术、.Net技术、实用数据库技术、网络系统工程、动漫媒体、嵌入式等软硬件项目案例分析与设计。学院设立了“课外能力、素质学分”,只要按要求完成实践项目,即可获得相应学分。暑期实训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软件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给广大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实践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1.3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组建兴趣小组进行实践教学

在学院领导的鼓励与支持下,根据学院教师和学院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方向,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在各个专业方向班级组建兴趣小组,一方面培养部分优秀学生科研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和促进教师更好的完成科研项目工作。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综合能力,在学习负担较重,课余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所选项目题目的难度和工作量要既能保证学生的课内学习任务不受影响,又能切实完成科研项目的主体部分工作,还要能贯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以期达到一个连贯完整的科研实践培养训练计划。组建兴趣小组时,由学生自愿报名,教师审核通过后,对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初步指导,给学生充分理解消化课题的时间,并目能够在这期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3]。做科研项目的前1~3个月是重点突破期,5~8名学生相互协作,在己经查阅足够资料的基础上,主要攻克计算部分和设计部分的难点;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善设计流程,解决相关技术难点。但仅限于这些时间是不够的,对于科研项目来说,研究问题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创新性,需要教师和被指导的学生大量查阅资料、不断改进研究思路以及总结方法,并进行实践,最终解决问题。

这种多学科综合性科研项目的实践教学,使得兴趣小组成员必须将本科阶段所学的大部分知识综合运用,特别是数学、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语言编程和软件工程等专业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对学生本科阶段专业知识体系掌握是否全面彻底的一次很好的检验。目前学院已近组建的兴趣小组5个,每个小组成员约为8人,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项目任务,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经过大约2年的培养,兴趣小组的成员在成功完成了相应的项目后,同学们体会到解决实际工程或科研项目问题时需要考虑的诸多问题,对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有了很深刻的体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了自身处理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

2企业导师指导下的专业上岗实践教学模式

学校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为软件学院建立了校外的企业实训基地,企业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由认识实习、上岗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组成,是学生在软件工程项目开发实践中的全面综合训练,主要在企业单位完成。学院通过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改革实习模式,推动校外工程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2.1校外实习统一组织、集体安排、顶班上岗

对教学计划内的校外实习与实践环节,学校始终坚持统一组织与集体安排,软件专业学生全部到IT行业的各大企业单位进行实习,强化企业项目实习与实践锻炼。学生到企业后,由实习基地负责人统一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由学校和实习基地双向管理,实现产学结合、双向推动,共同受益。

2.2校企合作开展专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企业资源优势,与IT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全面合作,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企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机制,进一步推进软件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实行的是“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学生三年校内学习,一年企业实习学习。

2.3企业实训实践教学的安排

1) 企业项目开发训练实践教学。在基本掌握软件开发的主流技术后,以软件开发项目为龙头,以项目组为实训单位,对学生进行项目开发训练,时间为2个月(9~10月)。培训目标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参加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体验项目的开发过程和项目开发全程管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项目开发工作经验。企业拿出若干个已经完成的实际软件开发项目作为项目训练教案,学生在这些项目中自选课题,由工程师具体指导学生完成该项目的开发工作。

2) 上岗实习时间教学。专业实训实践教学结束后,学院与基地领导共同组织学生分别到各软件企业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由所在企业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结合企业的开发项目,使学生了解企业,熟悉软件企业文化,增强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实习时间从当年的11月初开始到次年的5月,共6个月左右的时间。

3) 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是综合训练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企业上岗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论文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专任老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毕业生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由学院组织教师与基地的工程师共同进行论文答辩工作,最后,由学校教务处对毕业生论文进行随机抽查答辩。因此,通过专业实训与项目开发,使毕业论文具有原创性,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与水平。

3结语

学院以强化实践教学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的双导师制指导的实践教学体系符合软件人才培养规律,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在课外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表现出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创新能力,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毕业生因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而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博得用人单位的好评,培养的2005、2006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为100%,2007、2008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6%,其中在北京IT企业就业的学生占总数的63%。

在校企合作办学“3+1”人才培养模式中,双导师指导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模式还存在不少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例如,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质量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如何正确处理毕业生考研、考公务员与专业实训实践教学的矛盾等,这些问题都需亟待研究与解决。

参考文献:

[1] 何火娇,杨红云,艾施荣,等. 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7(1):138-141.

[2] 王秀梅,孙萍茹,安连锁. 构建“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彰显人才培养特色[J]. 中国高教研究,2009(2):84-85.

[3] 高鑫,李连飞,杜俊琪,等. 将科研项目引入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尝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87-88.

"Double Tutorial System" Software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Mode

YANG Hong-yun, SUN Ai-zhen, HE Huo-jiao, XIONG Huan-liang

(School of Software,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第13篇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选题管理效率成为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2012年,全国具备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学校有2492所,本专科毕业生人数600多万人,50%以上的高校对毕业论文收集、处理、检索、更新采用人工处理,已经无法达到信息化处理的要求,效率非常低。而其它大多数教学管理应用已实现数字化管理操作,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拥有自己的机房,校园网,这就提供了很好的硬件基础,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打造毕业论文的网上管理。一个可行的解决思路就是依托建好的校园网,采用技术,通过C#2005编程,后台采用MS SQLSERVER2005数据库平台,构建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本系统旨在使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网络化,可以直接在网络对学生论文进行管理。首先,学生通过网络选择论文题目,待教师审核通过后,完成论文并提交;其次,教师(包括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教师)通过网络对论文进行评分;最后,由系统计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供学生在网上查阅。

2需求分析

2.1功能需求

该毕业论文评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分别是学生、教师和管理员。

学生对该系统的需求主要是查询学生个人基本信息、查询可选课题情况并进行选择、提交选题申请、查询已选课题、下载论文所需的相关文件、上传论文、查看毕业论文成绩、修改密码等功能。

教师的需求是查询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课题、课题审核、上传文件、下载文件、对学生的论文、答辩情况等进行评分,修改密码等功能。

管理员的功能包括对公告、文件、学生、教师、论文、分组、成绩、用户等8个模块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添加新教师、添加新生、添加公告、上传文件、进行学生和老师的分组、审核成绩、修改管理员密码等,并对模块的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

2.2性能需求

根据用户对本系统的要求,确定系统在界面、响应时间、可靠性、安全等方面有较高的性能要求。

2.2.1界面需求

(1)页面内容:主题突出,站点定义、术语和行文格式统一、规范、明确,栏目、菜单设置和布局合理,传递的信息准确、及时。内容丰富,文字准确,语句通顺;专用术语规范,行文格式统一规范。

(2)导航结构:页面具有明确的导航指示,且便于理解,方便用户使用。

(3)技术环境:页面大小适当,能用各种常用浏览器以不同分辨率浏览;无错误链接和空链接;采用CSS处理,控制字体大小和版面布局。

(4)艺术风格:界面、版面形象清新悦目、布局合理,字号大小适宜、字体选择合理,前后一致,美观大方;动与静搭配恰当,动静效果好;色彩和谐自然,与主题内容相协调。

2.2.2响应时间需求

无论是客户端和管理端,当用户登录,进行任何操作的时候,系统应该及时的进行反应,反应的时间在5秒以内。系统应能监测出各种非正常情况,如与设备的通信中断,无法连接数据库服务器等,避免出现长时间等待甚至无响应。

2.2.3安全性需求

系统有严格的权限管理功能,各功能模块需有相应的权限方能进入。系统需能够防止各类误操作可能造成的数据丢失,破坏。防止用户非法获取网页以及内容。

2.2.4开放性需求

系统应具有十分的灵活性,以适应将来功能扩展的需求。

3系统设计

3.1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依据用户角色划分主要由三大模块组成:管理员功能模块、教师功能模块和学生功能模块。其中管理员模块又包括公告管理、文件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论文管理、分组管理、成绩管理、用户管理以及退出系统等子模块。

3.2数据库设计

3.2.1 数据库结构设计

E-R图是一种用于描述静态数据结构的概念模式,它直接使用信息世界中的术语来表示现实世界中的联系。E-R模型的基本元素包括:

实体:它是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

属性:指实体的某一特征。

联系:表示一个或多个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

3.2.2 系统E-R图

4模块设计与实现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是:分工精细、紧密合作,系统主要分为以下模块:公告管理、文件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论文管理、分组管理、成绩管理、用户管理、退出系统等子模块,在这些子模块下包括对公告信息、文件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论文信息、分组信息、成绩信息以及用户信息的添加、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

以下仅以论文管理页面为例进行简单描述。

当用户名和密码都正确时,管理员进入界面默认是论文管理页面,如图2所示。管理员可以根据论文编号、题目和指导老师查询相关的论文信息,并适时对论文信息进行更新和删除操作。另外,页面左边导航栏论文管理下面还提供了一个“添加论文”链接,单击此链接,页面将跳转到添加论文信息页面,管理员可以在添加论文信息页面上添加新增的论文信息。

5系统测试

系统的各功能模块需要进行测试,对于模块化应用程序,软件开发的最后一部分就是不断的测试程序,该阶段主要对系统的正确性及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测试。主要进行:功能确认测试、运行测试、健壮性测试、安全性测试以及查错方面的测试等,系统测试由测试组成员(或质量保证人员)或测试组成员与用户共同测试,在整个系统开发完成,即将交付用户使用前进行。测试阶段的信息流如图3:

在这一阶段,为使系统最终能够顺利运行,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严格按照软件测试步骤从管理员模块测试开始到系统集成测试止,所有测试都追溯到学生、教师以及管理人员的要求,这种测试符合现代软件测试准则从“小规模”测试开始逐步进行“大规模”测试。并严格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检查程序中的主要执行通路是否能按照预定要求正确工作。

在测试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检验数据显示区域的GridView控件是否能够按要求格式正确显示输入数据。

(2)检验数据显示区域的GridView控件的相关列是否能够实现数据的删除及更新操作。

(3)检验能否对输入数据进行适时查询并作相应更新操作。

(4)检验功能模块中所涉及的所有功能的实现及健壮性。

在整个系统调试程序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某些内在的错误影响程序的运行,在采用上述调试方法对程序进行反复修改调试后,程序运行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基本上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程不功,龙跃进,卓林. 2.0动态网站开发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1).

[2]邓文英,陈惠贞,陈俊华.挑战ASP与网页数据库设计[M].中国铁路出版社,2004.

第14篇

1构建软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框架

哈工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备独立承担软件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组织和管理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同时具有较丰富的、与国际接轨的学习训练经历,工程实践经验,企业经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品行优良,身心健康,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业高级人才,为进一步成为软件产业领军人物(高层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等)奠定坚实的基础。面向企业,综合考虑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组织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根据学科专业方向的设置,按照“模块化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相结合,体现国际化与工业化特色”的原则,我们制订了软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框架结构,如表1所示。软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框架针对培养目标和企业的需求,对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进行模块划分,横向构造“6个能力层面”;纵向根据专业方向划分为多个能力域,形成多个能力培养模块。软件工程硕士的专业方向应紧跟行业需求,灵活设置。近几年,哈工大软件学院先后设置了网络与信息安全、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数字化企业与电子商务、嵌入式系统与软件、物联网工程和移动互联等专业方向。在专业要求方面,全日制学生必须修满32学分;在职学生必须修满35学分。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制2~4年,在校学习1年,修满规定的学分,包括参加企业实训3周;实习基地实习1年,结合企业项目,完成学位论文。企业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实习单位导师分别指导项目开发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训交叉进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联合培养软件工程专业硕士。

2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国际化、工业化高水平师资队伍

构建3支师资队伍,每支队伍30人左右。建立以工业型师资为核心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形成工业型专职教师、校内及国内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结构,是实现国际化、工业化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第一支是以工业型师资为主的专职教师队伍。这些专职教师多数来自工业界、国外著名大学或国内外IT企业等。其中除任课教师外,还设若干专职实验教师岗位。实验教师主要负责专业课的实践环节教学,包括实验设计与指导、上机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实验教师还负责TA(实验辅导教师)的培训及管理工作。第二支队伍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管理学院认证并聘请的校内兼职教师组成。他们主要负责软件学院的基础课、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管理系列课程的教学任务。第三支队伍由来自国外高校或国内外知名IT企业兼职教师构成。他们来自行业前沿,掌握国内外最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人才培养经验,了解企业最新的技术需求。他们在承担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类、软件工具平台类的课程部分教学任务的同时,作为双导师制的企业导师,在研究生的工业实践、毕业设计、学位论文的指导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工业型专职教师为主、校内兼职基础型教师为辅、国内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结构,可以满足软件工程硕士国际化、工业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3校企合作,加强企业实践教学

建立完善的工业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工业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大纲、质量保证体系、工业化教学方式、技能实验与大作业、综合设计与企业实训、工业实习与学位论文、校企联合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等环节,将“工业化,个性化,精英式”的办学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校软件工程硕士第1学年寒假要到企业参加为期3周的实训。实训由学院统一带队组织,实行半封闭式管理。期间接受企业培训,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指定的项目。通过强化训练,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的项目开发流程,学习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和技术上的差距,对后续学习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第2学年,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并根据实习期间的实践工作内容撰写学位论文。对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是: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能表明作者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具有实用性且必须包含一定的工作量。取得的成果要有一定的先进性,要能表现出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2002年至今,哈工大软件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实习管理制度,在国内外建立工业实习基地70余个,实际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达200余家。工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有效保证了工业化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加强与企业界的沟通,了解企业需求,完善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工业实习质量和加强工业实习管理,学院定期举办“工业化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高级研讨会”,与企业界人士研究和探讨工业化人才培养中的合作问题,企业参与意识很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与国外大学合作,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

通过对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特点及成长规律的研究,我们对软件学院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开展了学科专业、教学体系、合作形态、组织方式、国际文化交流等层面的前瞻性研究,率先提出并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多国联合办学、多学科交叉渗透、多国文化融合的,培养高层次、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国际化联合教育模式。哈工大软件学院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二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美国Embry-Riddle大学、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日本会津大学等合作,采用哈工大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MSE)+合作方硕士学位(X)的“MSE+X”模式,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共分4个学期。第1学期,学生在各自学校学习;第2学期,外国学生来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工大学生合班学习;第3学期,中外学生一起去合作方学校学习;第4学期,学生自选在国内、外企业实习、撰写学位论文、答辩毕业,哈工大与国外大学分别颁发硕士学位证书。跨国联合培养班的全部课程采用英语教学,实行三导师制,由国内、国外大学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为加强交流,每年举办一次“中欧软件工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高校教师、企业界朋友在一起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国际环境下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多国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实现了国际化与工业化办学理念的教育模式与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的跨国联合培养模式及实践,面向企业人才需求的教学与工业实习,国际化师资与专家队伍建设,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管理及跨文化的融合等目标。

5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借鉴

欧美教学质量保证的成功经验,哈工大软件学院建立完善且适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工业化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学院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在各个培养环节上严把质量关,把规定、培训、预防、跟踪、反馈、控制等质量保证活动渗透到教学执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检查,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为提高软件工程硕士的指导质量,学院成立了若干个指导教师组,每个指导教师组负责一个专业方向的硕士指导,设组长1人,负责本组指导教师的组织和督导。每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每年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不超过4人。学院组织专家组审核学位论文。只有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核,学生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另外,硕士研究生开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论文等环节也有详细的规章制度、严格的过程管理,这是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

6成果与特色

在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中,哈工大软件学院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面向软件产业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形成较为完善的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工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建立有自身特色、符合国际化标准、满足软件企业需求的工业化人才培养计划。(2)创立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实现“跨学科融合,双边对等招生,联合培养,融合文化”的“MSE+X”软件工程硕士跨国联合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学习环境。(3)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机制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课程考核累加计分制等教学管理新制度。(4)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级软件人才。

7结语

第15篇

前言 1

题目背景: 1

一般的数据库维护系统 1

通用数据库维护系统 2

本文的工作 2

1 相关理论 3

1.1 软件工程理论 3

1.2 关系数据库理论 4

1.3 开发数据库应用的C/S模式和三层配置模式 4

1.4 典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8

1.5 ODBC简介 11

1.6开发工具简介 12

2 需求分析 14

2.1 功能需求 14

2.2 系统的功能模型 19

2.3技术路线 19

3 总体设计 21

3.1 数据库设计 21

3.2 系统功能模块 24

3.3 安全性设计 25

3.4用户界面设计 26

4 详细设计 28

4.1 DDL的组成 28

4.2 关键算法描述 29

5 系统实现及应用 39

5.1 系统功能简介 39

5.2 系统测试及评价 39

5.3毕业论文总结 40

参考文献 41

致谢 42

a1 相关理论

1.1 软件工程理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许多高科技产品的广泛应用和硬件可靠性水平的日益提高,软件质量、尤其是软件可靠性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保证开发出优质、高效、低成本的软件产品,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成员国的软件工作者在1968年、1969年的软件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从此,逐渐形成了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简称软件工程。

:16000多字 有中英文摘要

200元

备注:此文版权归本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