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精准医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各项研究工作中,病案的作用逐渐被凸显。站在医学角度讲,合理利用病案信息资源,能够为科研立项、申报成果、撰写专著和发表科研论文等科研工作提供大量的临床资料。那么怎样使得病案信息的利用效率提高,更好的为科研工作提供精准、科学的材料,就成为了科研管理与病案管理之间的一个新的问题。本文从科研管理角度入手,大量真实准确的病案信息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先决条件,病案信息库的建立与使用,进一步印证了医学研究工作是在病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
1医学研究工作以病案信息为依据和前提
提高并按质量与规范化管理病案使病案信息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病案系统能够对患者从就诊到治愈的全部病情和诊疗状况,真实的反应了疾病从发生在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诊疗的经过以及最终治疗效果。能够为医学研究、教学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与材料。病案信息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于医学论文的撰写,同时还能作为课题申报的佐证材料,能够验证临床研究成果。尤其是对疑难疾病的临床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病案信息能够辅助确定科研项目,制定、实施可行性方案。为医学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病案信息与科学研究二者紧密联系,者同时要求病案管理的质量和病案信息开发程度与科研水平相适应,进而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有利的支撑。
2病案信息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为科研工作提供基础
2.1将病例档案由纸质版转换为电子版有助于病案的科学
管理与高效利用病案关系部门应该逐层将纸质病案转化为数字化病案,并且将电子档案设置成只读模式,防止病案的任意打印复制。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得病案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防止病案信息的滥用、丢失与破坏。对病案信息起到了切实的保护作用。这样一来,病案信息能够充分的发挥、利用,钢架便捷的为乐颜、教学事业服务。是病案信息的价值惠及全社会。
2.2医院网络系统信息的利用
并按信息资源库中的数据能够以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将医疗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电子病案信息,其中包括通过HIS、LIS、PAS系统数据的提取,这能够充分保证所采集的病案信息高效、精准、完整、安全的被病案信息使用者所利用。
3数字化病案信息库能够影响医学科学研究
3.1综合检索及资源利用
病案信息资源库的建立解决了传统纸质版病案查阅困难的缺陷,通过病案信息资源库,可以对单条的病案进行检索,也可以对组合条件的病案信息进行综合搜索,这样能够大大提高病案信息的使用效率,同时提高了科研资料的准确性。病案信息的高效全面利用,为科学研究与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一手资料。在病案信息资源库的已有搜索和阅读模式基础之上,病案信息使用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对病案信息资源库中的检索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自定义,对于病案首页上已经显示出来的数据直接读取,而病案首页上并未显示的数据可自行摘录。对于并按信息资源库的利用,实现了在不涉及病案原件的基础之上查找、使用完整的病案资料,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病案原件丢失损毁,起到了保护病案原件的作用,还能够快速、准确的为病案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资料。
3.2方便医疗科研随访
在需要进行跟踪随访的科研项目中,对于一些极具科研价值的病例,对患者病情进行跟踪随访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在现有条件下,对患者的随访方式只要包括电话、邮件、、家访等。而通过计算机发送短信的方式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详尽的出院指导、提醒患者复诊,还能够让患者对病情及时反馈。确保了随访结果的及时、准确。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跟踪随访信息。
3.3方便地区性疾病的科研调查
提高并按质量与规范化管理病案使病案信息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病案系统能够对患者从就诊到治愈的全部病情和诊疗状况,真实的反应了疾病从发生在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诊疗的经过以及最终治疗效果。能够为医学研究、教学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与材料。病案信息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于医学论文的撰写,同时还能作为课题申报的佐证材料,能够验证临床研究成果。尤其是对疑难疾病的临床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病案信息能够辅助确定科研项目,制定、实施可行性方案。为医学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病案信息与科学研究二者紧密联系,者同时要求病案管理的质量和病案信息开发程度与科研水平相适应,进而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有利的支撑。
2病案信息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为科研工作提供基础
2.1将病例档案由纸质版转换为电子版有助于病案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
病案关系部门应该逐层将纸质病案转化为数字化病案,并且将电子档案设置成只读模式,防止病案的任意打印复制。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得病案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防止病案信息的滥用、丢失与破坏。对病案信息起到了切实的保护作用。这样一来,病案信息能够充分的发挥、利用,钢架便捷的为乐颜、教学事业服务。是病案信息的价值惠及全社会。
2.2医院网络系统信息的利用
并按信息资源库中的数据能够以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将医疗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电子病案信息,其中包括通过HIS、LIS、PAS系统数据的提取,这能够充分保证所采集的病案信息高效、精准、完整、安全的被病案信息使用者所利用。
3数字化病案信息库能够影响医学科学研究
3.1综合检索及资源利用
病案信息资源库的建立解决了传统纸质版病案查阅困难的缺陷,通过病案信息资源库,可以对单条的病案进行检索,也可以对组合条件的病案信息进行综合搜索,这样能够大大提高病案信息的使用效率,同时提高了科研资料的准确性。病案信息的高效全面利用,为科学研究与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一手资料。在病案信息资源库的已有搜索和阅读模式基础之上,病案信息使用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对病案信息资源库中的检索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自定义,对于病案首页上已经显示出来的数据直接读取,而病案首页上并未显示的数据可自行摘录。对于并按信息资源库的利用,实现了在不涉及病案原件的基础之上查找、使用完整的病案资料,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病案原件丢失损毁,起到了保护病案原件的作用,还能够快速、准确的为病案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资料[2]。
3.2方便医疗科研随访
在需要进行跟踪随访的科研项目中,对于一些极具科研价值的病例,对患者病情进行跟踪随访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在现有条件下,对患者的随访方式只要包括电话、邮件、、家访等[3]。而通过计算机发送短信的方式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详尽的出院指导、提醒患者复诊,还能够让患者对病情及时反馈。确保了随访结果的及时、准确。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跟踪随访信息。
提高并按质量与规范化管理病案使病案信息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病案系统能够对患者从就诊到治愈的全部病情和诊疗状况,真实的反应了疾病从发生在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诊疗的经过以及最终治疗效果。能够为医学研究、教学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与材料。病案信息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于医学论文的撰写,同时还能作为课题申报的佐证材料,能够验证临床研究成果。尤其是对疑难疾病的临床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病案信息能够辅助确定科研项目,制定、实施可行性方案。为医学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病案信息与科学研究二者紧密联系,者同时要求病案管理的质量和病案信息开发程度与科研水平相适应,进而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有利的支撑。
2病案信息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为科研工作提供基础
2.1将病例档案由纸质版转换为电子版有助于病案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
病案关系部门应该逐层将纸质病案转化为数字化病案,并且将电子档案设置成只读模式,防止病案的任意打印复制。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得病案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防止病案信息的滥用、丢失与破坏。对病案信息起到了切实的保护作用。这样一来,病案信息能够充分的发挥、利用,钢架便捷的为乐颜、教学事业服务。是病案信息的价值惠及全社会。
2.2医院网络系统信息的利用
并按信息资源库中的数据能够以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将医疗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电子病案信息,其中包括通过HIS、LIS、PAS系统数据的提取,这能够充分保证所采集的病案信息高效、精准、完整、安全的被病案信息使用者所利用。
3数字化病案信息库能够影响医学科学研究
3.1综合检索及资源利用
病案信息资源库的建立解决了传统纸质版病案查阅困难的缺陷,通过病案信息资源库,可以对单条的病案进行检索,也可以对组合条件的病案信息进行综合搜索,这样能够大大提高病案信息的使用效率,同时提高了科研资料的准确性。病案信息的高效全面利用,为科学研究与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一手资料。在病案信息资源库的已有搜索和阅读模式基础之上,病案信息使用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对病案信息资源库中的检索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自定义,对于病案首页上已经显示出来的数据直接读取,而病案首页上并未显示的数据可自行摘录。对于并按信息资源库的利用,实现了在不涉及病案原件的基础之上查找、使用完整的病案资料,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病案原件丢失损毁,起到了保护病案原件的作用,还能够快速、准确的为病案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资料[2]。
3.2方便医疗科研随访
在需要进行跟踪随访的科研项目中,对于一些极具科研价值的病例,对患者病情进行跟踪随访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在现有条件下,对患者的随访方式只要包括电话、邮件、、家访等[3]。而通过计算机发送短信的方式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详尽的出院指导、提醒患者复诊,还能够让患者对病情及时反馈。确保了随访结果的及时、准确。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跟踪随访信息。
未来,“黑科技”会取代医生吗?患者可以不用再去医院吗?
虚拟现实:
复杂的人体能一览无余吗
2016年被称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元年,虚拟现实打破了个人的时空局限,在游戏、购物、房产、旅游等各行业掀起了应用热潮。虚拟现实技术是不是也可以让错综复杂的人体一览无余?
不久前,在广州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精准肿瘤外科治疗中心,医生利用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一个7岁小女孩成功切除了一个巨大的肝母细胞瘤。
因肿瘤与周围脏器紧密纠缠,手术的难度非常大。“切多了,孩子很可能大出血,下不了手术台;切少了,短期内肿瘤就会复发。”中心副主任陈亚进说,现有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扫描技术,都只能表达某一界面的解剖信息,医生们只能凭经验由多幅二维图像去“构想”病灶与其周围组织的三维几何关系。全息投影和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医生完整切除病灶,病人也从中获得更多信息。最后,陈亚进为这名女童切下了一个直径为15厘米、重达1.4公斤的肿瘤,出血少于200毫升,达到精准微创的效果。
201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赵沁平院士提出,虚拟人体将成为开展医学行为的基础。鉴于人体的复杂性,虚拟人体应是虚拟现实的终极目标。
2016年11月30日,广州发起了“虚拟现实(VR)医院计划”。据“虚拟现实医院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介绍,中国的“数字化虚拟人”将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高质量人体几何图像采集和计算机三维重构,完成基本形态学基础上的几何数字化虚拟人,目前我国已经分别成功构建了男女解剖虚拟人数据集。第二阶段是物理虚拟人,即在几何虚拟人基础上附加人体各种组织的物理学信息,比如强度、抗拉伸系数等。第三阶段是生理虚拟人,这是数字虚拟人研究的最终目标,可以反映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重现生理病理的有关规律性演变。
我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局部器官的生理虚拟。钟世镇举例说,在虚拟心脏平台上,既可以模拟各种心脏手术,又可以模拟各种药物对心脏的作用,从中筛选最佳手术方式和最佳用药剂量等。
人工智能:
机器深度学习之后
电影《超能陆战队》里萌萌的“大白”,是不是让你很动心?随着医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医疗机器人未来也许可以成为人人拥有的实时健康管家。
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广东省网络医院”内,研发中的医疗聊天机器人,正与一位模拟“头部病痛”的女性患者对话。
“一般来说,超过39摄氏度为高热,发热是自我保护和抵御感染的一种反应。您的情况是否符合上面的描述?”“你是否有下列症状中的几种?”“情况紧急,请马上去看急诊。这些症状可能是急性脑膜炎的表现……”
这样的科研性医疗场景,未来将成为现实。人工智能的作用不仅限于帮助诊断,还能提供治疗方案。据IBM“沃森肿瘤专家”中国运营服务商公司首席运营官王泰峰介绍,随着“沃森肿瘤专家”认知计算能力不断提升,其将成为帮助医生临床决策并给出治疗方案建议的有力帮手。
2015年发表在全球高等级期刊的医学文献中,仅以肿瘤为主题的就有4.4万篇。如果一名肿瘤医生想全面学习这些最新治疗手段,那么就算他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休息,每小时也需要研读5篇论文。王泰峰说:“这是人类不可能做到的,但恰恰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强项。”
未来,机器人通过不断深度学习,可以给出人类大多数疾病的诊疗方案。但是,沃森的定位并不是取代医生。“因为它没有办法创造知识。”王泰峰说,“就算人工智能给出一个独辟蹊径的治疗建议,如果没有经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仍然没有实际临床意义。”
回到现实,令人期待的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仍然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广东省网络医院院长周其如说,这个“婴儿”成长需要“吃”更多的东西,也就是深度学习。首先是医学教科书,针对临床路径明确的病种;第二,大量的循证医学数据资料;第三,大量的前沿医学论文数据,这相当于全球专家的会诊;第四,教学医院的病例。“干净的数据很重要,必须经过严格筛选。不能是过度医疗的病例,还要遮挡患者的隐私。”
更“稳”更“准”的机器人:
做手术可以完全交给它吗
在“真刀实枪”的手术领域,机器人正在展现一定的前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黄健使用手术机器人做过大量膀胱手术。他说,医疗机器人在我国发展迅猛,截至10月28日,某知名品牌手术机器人全国共装机59台,完成手术35273例,其中泌尿外科手术超过五分之二。
与传统开放及腹腔镜手术相比,使用机器人进行手术更加精准、微创。机器臂模仿人的手腕动作,甚至比人手更灵活、稳定。它可以做非常复杂的微创型手术,触及一些很难到达的身体部位,还可滤除人手的自然颤动。“熟练的操作者可以用它撕开葡萄皮,然后精准完好缝合。”黄健举例说。
但是,手术完全交给机器人,你放心吗?现在的手术机器人大多是一个机器臂,没有思考能力,无法判断某项操作对人体的伤害。黄健说:“手术中不仅要考虑创伤最少,还要考虑会否带出癌细胞以致癌细胞在其他地方种植。相比医生,机器人难以整合信息进行判断。”
此外,机器人并不适合一切手术。一些简单的手术,用机器人来做是“杀鸡用牛刀”,手术方式须视病情需要而定。
医务界希望新一代的手术机器人能达到“有思维、看得透、摸得着、体形小、手脚多”,具有人的思维和记忆能力,可以制订手术方案,在手术过程中对危险操作发出提醒,真正做到灵活、灵敏、微创和智能。
可穿戴设备:
能否实现精确的远程“视触叩听”
三甲医院的排队和拥挤,相信让很多患者发怵。随着远程医疗的进一步发展,不少人幻想,可以不去医院,直接在家看医生吗?
这大概是中国医疗史上距离最远的一次远程医疗实例:在不久前的“神舟十一号任务”中,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陈冬在天宫二号进行的失重心血管研究实验(CDS)中,测量了自己的心率、血压、呼吸、皮肤上细小血管的微循环,并给自己做了超声波检测。随后,这一系列珍贵的数据被传送到地面,由医务人员进一步分析航天员的身体在失重情况下的细微变化。
目前,我们理解的远程医疗仍是“医生对医生”的远程会诊。比如基层医院遇到了某个疑难杂症,于是通过互联网连线千里之外的大医院专家进行视频会诊,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技术、云医院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将更深入人们的生活,实现“医生对患者”的直接交流。
“虚拟现实医院计划”执行总监、广州市正骨医院博士后万磊认为:“‘医生和患者可以不见面’是一个方向。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随着技术发展,将具有视觉、触觉、嗅觉等人的一切感知功能。未来的手术中,医生可以在虚拟病人环境下操作,远程控制机器人给病人做手术的动作。”
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周其如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可穿戴设备技术的完善,让医生在另一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视触叩听”。
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相应增高。万磊说,尤其是远程手术对互联网数据传输带宽有很高要求,不能有任何网络延时。
未来,“黑科技”会取代医生吗?患者可以不用再去医院吗?
虚拟现实能看透人体吗
2016年被称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元年,虚拟现实打破了个人的时空局限,在游戏、购物、房产、旅游等各行业掀起了应用热潮。虚拟现实技术是不是也可以让错综复杂的人体一览无余?
不久前,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精准肿瘤外科治疗中心,医生利用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一个7岁小女孩成功切除了一个巨大的肝母细胞瘤。
因肿瘤与周围脏器紧密纠缠,手术的难度非常大。“切多了,孩子很可能大出血,下不了手术台;切少了,短期内肿瘤就会复发。”中心副主任陈亚进说,现有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扫描技术,都只能表达某一界面的解剖信息,医生们只能凭经验由多幅二维图像去“构想”病灶与其周围组织的三维几何关系。全息投影和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医生完整切除病灶,病人也从中获得更多信息。最后,陈亚进为这名女童切下了一个直径为15厘米、重达1.4公斤的肿瘤,出血少于200毫升,达到精准微创的效果。
201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赵沁平院士提出,虚拟人体将成为开展医学行为的基础。鉴于人体的复杂性,虚拟人体应是虚拟现实的终极目标。
2016年11月30日,广州发起了“虚拟现实(VR)医院计划”。据“虚拟现实医院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介绍,中国的“数字化虚拟人”将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高质量人体几何图像采集和计算机三维重构,完成基本形态学基础上的几何数字化虚拟人,目前我国已经分别成功构建了男女解剖虚拟人数据集。第二阶段是物理虚拟人,即在几何虚拟人基础上附加人体各种组织的物理学信息,比如强度、抗拉伸系数等。第三阶段生理虚拟人,这是数字虚拟人研究的最终目标,可以反映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重现生理病理的有关规律性演变。
我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局部器官的生理虚拟。钟世镇举例说,在虚拟心脏平台上,既可以模拟各种心脏手术,又可以模拟各种药物对心脏的作用,从中筛选最佳手术方式和最佳用药剂量等。
人工智能会取代医生吗
电影《超能陆战队》里萌萌的“大白”,是不是让你很动心?随着医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医疗机器人未来也许可以成为人人拥有的实时健康管家。
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广东省网络医院”内,研发中的医疗聊天机器人,正与一位模拟“头部病痛”的女性患者对话。
“一般来说,超过39摄氏度为高热,发热是自我保护和抵御感染的一种反应。您的情况是否符合上面的描述?”“你是否有下列症状中的几种?”……“情况紧急,请马上去看急诊。这些症状可能是急性脑膜炎的表现……”
这样的科研性医疗场景,未来将成为现实。人工智能的作用不仅限于帮助诊断,还能提供治疗方案。据IBM“沃森肿瘤专家”中国运营服务商公司首席运营官王泰峰介绍,随着“沃森肿瘤专家”认知计算能力不断提升,其将成为帮助医生临床决策并给出治疗方案建议的有力帮手。
2015年发表在全球高等级期刊的医学文献中,仅以肿瘤为主题的就有4.4万篇。如果一名肿瘤医生想全面学习这些最新治疗手段,那么就算他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休息,每小时也需要研读5篇论文。王泰峰说:“这是人类不可能做到的,但恰恰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强项。”
未来,机器人通过不断深度学习,可以给出人类大多数疾病的诊疗方案。但是,沃森的定位并不是取代医生。“因为它没有办法创造知识。”王泰峰说,“就算人工智能给出一个独辟蹊径的治疗建议,如果没有经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仍然没有实际临床意义。”
回到现实,令人期待的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仍然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广东省网络医院院长周其如说,这个“婴儿”成长需要“吃”更多的东西,也就是深度学习。首先是医学教科书,针对临床路径明确的病种;第二,大量的循证医学数据资料;第三,大量的前沿医学论文数据,这相当于全球专家的会诊;第四,教学医院的病例。“干净的数据很重要,必须经过严格筛选。不能是过度医疗的病例,还要遮挡患者的隐私。”
机器人做手术更可靠么
在“真刀实枪”的手术领域,机器人正在展现一定的前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黄健使用手术机器人做过大量膀胱手术。他说,医疗机器人在我国发展迅猛,截至2016年10月28日,某知名品牌手术机器人全国共装机59台,完成手术35273例,其中泌尿外科手术超过五分之二。
与传统开放及腹腔镜手术相比,使用机器人进行手术更加精准、微创。机器臂模仿人的手腕动作,甚至比人手更灵活、稳定。它可以做非常复杂的微创型手术,触及一些很难到达的身体部位,还可滤除人手的自然颤动。“熟练的操作者可以用它撕开葡萄皮,然后精准完好缝合。”黄健举例说。
但是,手术完全交给机器人,你放心吗?现在的手术机器人大多是一个机器臂,没有思考能力,无法判断某项操作对人体的伤害。黄健说:“手术中不仅要考虑创伤最少,还要考虑会否带出癌细胞以致癌细胞在其他地方种植。相比医生,机器人难以整合信息进行判断。”
此外,机器人并不适合一切手术。一些简单的手术,用机器人来做是“杀鸡用牛刀”,手术方式须视病情需要而定。
医务界希望新一代的手术机器人能“有思维、看得透、摸得着、体形小、手脚多”,具有人的思维和记忆能力,可以制定手术方案,在手术过程中对危险操作发出提醒,真正做到灵活、灵敏、微创和智能。
可穿戴设备能否实现远程操控
三甲医院的排队和拥挤,相信让很多患者发怵。随着远程医疗的进一步发展,不少人幻想,可以不去医院,直接在家看医生吗?
这大概是中国医疗史上距离最远的一次远程医疗实例:在不久前的“神舟十一号任务”中,航天员陈冬在天宫二号进行的失重心血管研究实验(CDS)中,测量了自己的心率、血压、呼吸、皮肤上细小血管的微循环,并给自己做了超声波检测。随后,这一系列珍贵的数据被传送到地面,由医务人员进一步分析航天员的身体在失重情况下的细微变化。
目前,我们理解的远程医疗仍是“医生对医生”的远程会诊。比如基层医院遇到了某个疑难杂症,于是通过互联网连线千里之外的大t院专家进行视频会诊,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技术、云医院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将更深入人们的生活,实现“医生对患者”的直接交流。
“虚拟现实医院计划”执行总监、广州市正骨医院博士后万磊认为:“‘医生和患者可以不见面’是一个方向。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随着技术发展,将具有视觉、触觉、嗅觉等人的一切感知功能。未来的手术中,医生可以在虚拟病人环境下操作,远程控制机器人给病人做手术的动作。”
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周其如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可穿戴设备技术的完善,让医生在另一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视触叩听”。
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相应增高。万磊说,尤其是远程手术对互联网数据传输带宽有很高要求,不能有任何网络延时。
医学科技的发展,是以医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为基础的,病案作为医学科研的重要信息资源,其作用在医学科研立项、成果申报、以及专专著撰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是各种科研活动的临床资料来源。病案是医疗活动的记录,也是医疗信息的主要来源。病案利用涉及医院经营管理、监督和评价医疗服务质量、医疗纠纷、疾病预防、医疗政策调整、临床医教研等。利用好病案信息,能为医学科研提供更为科学、精准、全面的材料,病案信息库是提高病案信息技术的重要途径。
一.病案信息库建立的必要性
1.病案信息的作用
病案信息记录了患者在就诊到痊愈整个过程听全部病情信息和诊疗情况 ,所记录的信息具有高度的真实性,是医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是了解患者诊疗过程和最终疗效的准确途径,也成为医学研究的科学参考与依据。病案信息是医学论文撰写、课题申报等医学工作的有效的、科学的材料,并且能够在临床研究成果验证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于部分疑难病症进行临床研究、高新技术投入医学实践时,病案信息的价值至关重要。科研项目在确定时也需要病案信息进行辅助,使医学研究更为科学化。因此,医学研究和病案信息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要推动医学研究和医院临床研究的发展,就必须加强病案信息管理,提升病案信息技术。
2.病案信息数字化技术对于医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病案信息数字化后,就使病案信息从纸质化转为电子化,病案管理与应用将更为科学、高效。在转化过程中,将病案权限设置成只读模式时,还能够使病案信息避免被修改、滥用、丢失甚至破坏,同时,又实现了病案信息的共享,在切实保护病案信息完整性、真实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开发病案信息的价值。数字化后的病案信息,还能够更方便的进行数据提取,提高了病案信息运用效率。
二.病案信息数字化技术对于我国医学研究与医院工作的价值
1.医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病案信息库的建设大幅降低了病案查询的难度,通过信息检索,不仅能够检索单条病案,还能够设置组合条件检索相关的全部病案信息,病案信息利用效率、利用范围将大幅提升,医学科研的材料将更为全面、详细,研究资料与成果准确性也能有相应的提升。当前,各医疗机构、科研单位普遍建立了能够搜索和阅读的病案信息库,研究过程中,可以从自身研究或利用需求出发,定义检索内容。在检索首页已经显示的病案信息就可以直接读取,而没有显示的详细数据,则可以进行选择性摘录。这种技术的应用目的在于病案信息管理的有效化和科学化,最大限度保证病案信息资料的完整度。
2.便于医疗科研项目的跟踪随访
一些需要进行跟踪随访的医疗科研项目和研究价值较高的病例要求跟踪随访患者病情。医疗机构普遍采用电话、、家访的方式进行跟踪随访,但从便利性和实用性上来说,计算机邮件和短信的方式能够给予患者更为详尽的后续康复指导和复诊提醒,并且方便了患者将其病情及时反馈到医疗机构平台,以充实病案信息,使随访结果更为及时、准确、全面,医疗科研人员也能够获得更为详实的跟踪随访资料。
3.对地区性疾病调查与研究的作用
医疗科研项目中包含一些特定地区疾病的发生机理、情况等内容的调查与研究,病案信息统计平台就能够根据病案信息统计报表,为该疾病的研究提供更科学的资料,便于统计并分析特定地区患者的特征、治疗措施及治疗情况。对于疾病进行分类统计并制作表格,就能够直观、清晰地展示出疾病分布状况、分布特征以及医学特征等,针对当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与方法也就更有针对性。
4.便于医疗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病案信息的记录是全过程的,包含了患者疾病发生时的情况、转换和诊疗时的情况等,能够详细地体现出医务人员的医疗及业务水平,反映出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医疗政策的落实与执行状况。我国医院的管理和医疗质量监督与评估的基本依据就是病案信息,检查病案内容,就能够分析出医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各种问题,确保医疗安全与质量。
5.转变医院的服务理念
病案信息数字化技术应用是符合当前现代化社会需求的工作方式。围绕病案信息技术,病案信息收集与统计人员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病案信息资源加工与处理能力。医疗市场要求病案信息技术能够深入开发与利用病案资源,在病案统计时,提升综合服务意识,以医疗费用问题为例,医院可以对病案进行分类研究,科学设计医疗费用的多级别参数,不断促进医疗收费的合理化,使医疗市场实现良性化竞争。
三.结语
病案信息作为医学科研的科学材料和重要依据,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存储方式,既是医疗科研的原始依据,又是医学科研的出发点。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病案信息库,是发挥病案信息价值的重要途径,既能为医学科研提供更为高效、全面、科学的依据,还能够为医院工作提供依据,深入掌握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不断检查病案内容,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治疗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使医疗质量与安全性不断提高。病案信息统计人员必须加强服务意识,为患者、医院、医学科研工作者、医疗市场、政府等各个主体提供有效的病案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病案信息的价值,使各个主体能够从病案信息中提取到需要的信息,改进自身工作方式,从整体上提高医学科研与医疗服务成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朝霞;赖伏虎;;刍议病案首与统计工作的关系[J];中国医院统计;2005年04期
[2] 唐朝霞;赖伏虎;;刍议病案首页与统计工作的关系[J];中国医院统计;2005年04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游离皮瓣移植术的40例患者。排除标准为:(1)患者自身有糖尿病和营养不良等影响愈合的疾病;(2)术前存在肢体周围血管疾病。将入选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循证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8~63岁,平均36.47岁;对照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7~63岁,平均36.14岁。
1.2 方法
1.2.1 循证组 循证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成立循证小组,掌握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针对游离皮瓣手术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查阅并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资料,并且提出循证问题,对资料进行分析后做出相应的判断,根据判断来实施相应的护理。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中护理,术中给予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手术,术后定期对患者的受区和供区伤口敷料渗血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同时观察患者的皮瓣血循环情况。
1.3 循证护理的实践
1.3.1 患者的心理状态 (1)心理状态:任何手术对患者的身心都是一种伤害,游离皮瓣手术是一种从自身切取带血管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移植或转位到创面进行修复的高技术含量的手术方式,其具有手术操作精细、手术时间漫长、手术部位多、术中护理特殊性、复杂性等特点[2],并且由于患者对该手术缺乏了解,担心手术的安全、疗效及费用问题,因此,大部分患者会在术前存在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状态[3]。(2)循证:针对患者手术前焦虑、恐惧心理,笔者查找相关方面的文献,了解患者术前焦虑、恐惧的主要原因,一是认知不够;二是术前教育方法不当;三是没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由于患者的这种心理变化使机体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加强,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四肢发凉等[4],不但影响麻醉效果,也会影响对手术的耐受及术后的恢复。(3)护理措施:术前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因人施护,做好心理疏导。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热情接待,在做护理操作之前做一次必要的解释,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5]。(4)护理效果:经过术前护理措施的实施,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明显减轻,能以较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1.3.2 术中的选择 (1)手术:游离皮瓣手术常用的为仰卧位。(2)循证:手术摆放的总体要求是患者安全、舒适,充分暴露术野,便于医师操作。(3)护理措施:手术床单保持整洁干燥无皱褶,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自然放松,两上肢外展不超过90°,注意不要过分牵拉,以免损伤臂丛神经,约束带固定,不宜过紧,在不影响手术操作情况下,定时按摩受压皮肤和调整受压部位[6]。(4)护理效果:术中采取上述,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臂丛神经、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1.3.3 止血带的不良反应 (1)电动气囊止血仪使用:游离皮瓣手术时,应用止血带阻断肢体血流,最大限度地制止创面出血,使手术视野清晰无渗血。但使用不当会带来不良反应[7]。(2)循证:止血带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止血带下衬垫过厚或不平整易产生皱褶,影响止血带与血管紧密相贴,使压力分布不均匀,造成皮肤水泡、止血失效;消毒皮肤时,过多的消毒液流入气囊袖带浸润皮肤,经上时间受压引起化学性皮肤烧灼伤;充气压力不当、使用时间过长,患者出现止血带疼痛、神经压迫加之缺血而受损;缠绕气囊过紧,静脉血流在未充气之前就被阻断,而动脉血流仍通畅,造成血液积聚在肢体上,缠绕过松,导致神经功能障碍[8-9];下肢皮瓣手术如快速放松止血带,会引起患者大量的血液淤积在下肢,血液重新分配,回心血量急剧减少,如此时未及时加快输液、输血速度,则患者血压、脉搏有明显波动,各组织器官相对缺血,严重者发生止血带休克。(3)护理措施:使用止血带前,使用石膏棉纸衬垫,包裹平整、压力均匀,充气前要抬高患肢。止血带最好绑在肌肉较为丰富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在止血带的使用过程中,通气管要尽量接近患肢,防止伤口感染。止血带的松紧程度控制在3~5 cm为宜,过紧会引起神经损伤,过松的止血效果不好。在使用止血带的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功能,如果出现出血的情况要及时处理[10]。(4)护理效果:术中采取上述护理措施,手术过程顺利,无1例止血带不良反应发生。
1.3.4 术中患者低体温 (1)低体温:术中低体温会引起寒战、术后并发症,增加切口感染的几率,使凝血功能出现异常等,给患者的手术安全带来一定影响。(2)循证:有效的预防术中低体温一直国内外学者都在研讨的问题,笔者查阅大量的文献,总结临床常见的几点保温方式,①自然保温。预热棉被覆盖、穿着无菌的手套、头套等,尽量减少肢体外露。②保温毯及变温毯。保温毯和变温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保温措施,保温毯主要是将温度恒定在适宜的温度直至手术结束,而变温毯是使依据患者的体表温度变化而改变毯子的问题,使患者能够维持最佳的手术体温。③亚低温治疗仪。使用电脑控制毯子的温度,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热量,从而达到保温的功能,是一种使用安全、效果明确的术中保温方法。(3)护理措施:将手术室控制在室温23 ℃~25 ℃,湿度50%~60%。使用充气式保温毯,术前将保温毯以43 ℃预热20 min并保持至手术结束。(4)护理效果:采取了上述措施,术中渗血减少,缩短了手术时间,患者寒战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1.3.5 双极电凝的使用 (1)双极电凝:双极电凝是目前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2)循证: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时,镊尖表面会附有一层组织液,当电凝完成后,组织液干燥凝结,会在镊尖的表面形成一层绝缘物。因此,在使用前应用一定要使用湿盐水纱布细致的清除镊尖的附着物。双极镊尖之间保持50~70 mm对组织损害程度最轻,止血效果最好。(3)护理措施:使用前仔细清除镊尖的附着物,并将电凝的 双极镊尖之间保持50~70 mm的距离,采用短时、多次的通电,精准的达到止血的目的。(4)护理效果:采取了上述措施,术中的双极电凝使用准确,避免正常组织的损害,止血效果十分理想。
1.3.6 手术感染 (1)术中感染:感染的基本原因是病原菌,有可能是自身感染,在手术过程中,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止感染的关键。(2)循证:术中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媒介传播、护理措施。(4)护理效果:患者不出现伤口感染的现象,术后伤口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情况。
1.3.7 血管危象 (1)血管危象:在手术的过程中,常遇到血管痉挛的问题,这种小血管痉挛是由于机体受到了各种内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2)循证:患者血压过低或休克.均能引起小血管痉挛。(3)护理措施:保持病室环境安静、保暖、禁烟,室温23 ℃~25 ℃,湿度50%~60%。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方面问题的评估,因意外受伤和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紧张使交感神经兴奋,不利于组织和吻合血管的修复,护理人员要及时的给予疏导和沟通,减少不良情绪对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4)护理效果:采取了上述护理措施,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几率。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率,包括静脉危象、动脉危象等。观察两组患者的游离皮瓣移植存活率及患者满意度。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情况
循证组的血管危象总发生率20%,对照组的血管危象总发生率55%,两组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游离皮瓣移植存活率
患者出现血管危象经血管探查手术处理后,其中循证组4例血管危象存活2例,循证组的游离皮瓣移植存活率18/20(90%),而对照组11例血管危象存活6例,对照组的游离皮瓣移植存活率15/2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满意度
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的随访,其中循证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术后的随访满意度达到了95%(19/20),并且所有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对照组的术后的随访满意度为55%(11/20)。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科学规范的护理方式,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不仅可以加强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保证了游离皮瓣移植术血管危象的预防和护理,循证组患者在接受循证护理后,无止血带不良反应发生,无手术感染发生,术中发生的血管痉挛及时得到解除,双极电凝止血效果良好,而且由于提高了患者机体温度,手术过程中渗血减少,缩短了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游离皮瓣手术在显微外科医学领域不断被推广应用,手术室护士不但要掌握各种游离皮瓣特殊器械、设备的操作和保养,更要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收集游离皮瓣手术新进展和常见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弥补传统手术护理配合的不足,提高手术护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在预防游离皮瓣手术后血管危象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范启申.建国以来我国在四肢骨关节严重创伤致残修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7(18):1411-1416.
[2]肖晓玲,胡秋秋,唐唯佳.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结合运用于临床的探讨[J].南方护理学报,2012,12(6):16-18. [DyLw. Net专业提供写作医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
[3]曹艳,杨国荣,屈希珍,等.5例轴型皮瓣移植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1(37):12-13.
[4]李亚洁,蔡文智,李瑛,等.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认知现状调查与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0,39(8):70-72.
[5]李秀娥,李文秀,李英英.读书研讨会在循证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0(1):74-75.
[6]张静.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0):120-121.
[7]Ali M.Preoperative surgical briefings do delay operating room start[J].J Patient Saf,2011,7(3):139-143.
近5年,广济医院大发展
近5年,芜湖广济医院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2003年建院之初只有100张床位的小医院一跃成为拥有500张床位的二级综合性医院;从当初的一栋3000平方米的小楼到如今拥有6层门诊综合楼、17层住院综合楼各一座;2015年10月,广济医院现代化住院综合楼正式启用,软硬件全面升级。五年来,芜湖广济医院秉承“办百年医院,济一方百姓”的宗旨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五年来,广济医院积极参加社会各项公益事业,为残疾人、特困家庭免费救助、送医下乡精准扶贫、向各类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捐款100多万元,为促进社会稳定和解决百姓疾苦尽心尽力。
这5年,管理制度不断创新
管理理念在创新
广济医院积极探索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医院发展方向,在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2011年确立了“两个中心”的管理理念,一是以建立住院部新大楼为中心,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和施工管理。二是以医院运营和医疗质量为中心,在建设新大楼时期必须保证良好的医院运营和医疗质量。新大楼启用阶段,确定2016年为“服务提升年”,重点强化服务管理和服务创新;确定2017年为“医疗质量提升年”,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全院上下团结在以汪之初院长核心的领导班子周围,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转变管理理念,开拓进取,向着“办百年医院”的目标前行。
管理机制在创新
理念创新是前提,机制创新是保障。2015年医院重新调整管理组织架构,实行以董事长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执行院长为中心的内部医护管理体系,以总经理为中心的对外营销和运营管理体系,向管理精细化要效率、要效益。规范了行政、业务、医技会议制度和行政管理例会制度,强化了行政、业务、查房,建立了病人出入院沟通、出院回访机制,完善了控制非医疗开支、设备采购、后勤物资采购程序,落实了临床、医技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用人机制在创新
广济医院十分重视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把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选拔重用人才放在管理的重要位置.在制度上给予规范,在专业上给予引导,在事业上给予空间,在待遇上给予保障。2015年医院成立人力资源部,对人才队伍实行专业化管理。医院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兴院、科技强院、质量立院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打造名医、名科、名院“三名工程”;加快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锻造中青年骨干队伍,2017年举办首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发挥老专家传帮带作用,加强医疗、教学、科研三结合,全方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这5年,医疗技术不断创新
医疗技术是医生赖以生存的基础,医疗技术创新(新业务、新技术)则是医院发展的核心,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011-2017年,芜湖广济医院从20个临床医技科室发展成为拥有5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开展多项新技术。2011年率先开展微创治疗,引进多台腹腔镜、钬激光、电子胃(肠)镜、西门子多排螺旋CT等先进设备。2015年广济医院再上新台阶,巨资引进美国GE超导核磁共振、美国GE产科四维彩超。2016年巨资购进超强度超声聚焦肿瘤消融设备——海扶刀,在皖南地区首家开展无创治疗,通过海扶刀可无创治疗子宫肌瘤、腺肌症、胰腺癌、肝癌。2017年医院巨资购进美国GEIGS 330 DSA,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选送心血管介入团队至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开通双休日全国知名专家门诊,双休日定期邀请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知名专家来我院坐诊;开设血液透析中心,引进德国费森尤斯双极反渗水处理机,满足60个病人同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开展这些新技术,使医院的整体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提高了医院的竞争力,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这5年,医疗服务不断创新
如今,医护人员既承载着治病救人的生命重托,又担负着优质服务的关怀责任。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服务水平高低成为患者就诊的重要导向。芜湖广济医院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探索医疗服务创新,多方面提高来院患者的满意度。在医院成立之初开创性地成立服务中心和医疗服务部。服务中心有十余人,分布在门诊和住院大楼,每天接待患者咨询、提供便民服务和投诉处理。
细节之处见真情。医院采用现代化设计理念来提升服务水平。新配置的气动传输系统,及时将药品和检查报告单传递到医生手中,为抢救生命治疗疾病争分夺秒。可移动病床方便了患者的出入,减少因移动而产生的不适感;对生命负责,床头柜的圆角设计,底盘的滚轮设计方便了患者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的安全度和舒适度。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每个年度开展的服务提升活动,一个个温馨的笑脸,一个个暖心的举措,都体现着广济医院对患者的满腔仁爱,对服务的永恒追求。
这5年,医院文化不断升华
不忘初心,以社会公益为己任
广济医院这5年,一直践行着精研医术、传承医德的院风,倡导诚信办院、济贫助残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仁爱思想,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5年来,向社会弱势群体、特困家庭进行医疗救助,减免医药费3万多例,减免费用500多万元,向各类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捐款100多万元。
2011年,我院为解决无为县菜农卖菜难问题,主动购买三万五千斤大白菜并免费发放给市民,在《大江晚报》头版头条大幅照片报道。
2013年,我院组织全院职工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一万两千多元。
2014年,在《大江晚报》报道“折翼天使”朱麟洁的出书梦想之后,我院一次性拿出37000元帮助其完成了出书梦想,并为其免费治疗和爱心救助。
2015年,我院慰问周边社区特困30多户,总计慰问资金15000元。
2016年,我院免费为近50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为2000多名农村适龄妇女进行免费妇科检查。
2016年,为响应省工商联“千企帮千村”活动,芜湖广济医院、芜湖六安商会结对帮扶送医下乡慰问五保户村民。为千余名65岁以上村民免费健康体检,并为104户五保户村民送去慰问金52000元。
2016年,我院妥善安置10户受灾人群至我院住院部13层。捐献近3万元救援物质和所需药品运往无为重灾区, 组织职工捐款12000余元......
公益,成了广济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济医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打造学习型医院
建立健全学习制度
坚持每周四下午“医院学习日”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开办健康大讲坛,邀请权威专家来院给青年医师授课。2017年,我院开设首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并举办首届护理培训班。2011-2017年外送进修学习100余人次。开展各项医疗、护理、院感质量检查活动,对病历、处方的书写,抗生素的使用执行情况进行认真评审,严格按照医院管理制度进行奖罚。加强18项核心制度的培训及考核。开展急诊急救的情景演练规范医疗行为。加大对药占比管控力度。从制度上保障学习型医院建设工作的有效推动。
打造学习平台,营造学习氛围
5年来,医院积极承办多项省市级继教班,开展多项学术交流活动。
2014年,西藏自治区公立医院院长代表团来我院开展学习交流。
2016年,安徽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年会在我院隆重召开。安徽省卫计委领导、中国医院管理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领导出席。
2016年,我院与弋矶山医院共同承办“脊柱退行性疾病诊治研究进展学习班暨美敦力脊柱沙龙”。邀请德国和韩国专家来院讲学进行学术交流。
2016年,我院与芜湖市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妇科肿瘤微无创治疗新进展”继续教育培训班,邀请上海知名专家、弋矶山医院妇产科专家、芜湖市二院妇产科主任、芜湖市医院妇产科专家来院开展学术交流。
2016年,芜湖市医学会检验分会年会在我院召开。
2017年,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开诊并举办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血液透析治疗继教班。还将举办DSA继续教育培训班。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术; 不预防放置引流;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069-02
肝部分切除术是目前肝脏外科主要的手术方式,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可能出现腹腔出血及胆瘘等并发症,国内大多数医院的肝脏外科医师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以便早期发现相关并发症及预防术后腹水。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成熟,尤其是精准肝切除手术理念的应用,手术时间缩短,术中术后出血及相关并发症等明显减少。研究表明在肝脏切除术中预防性应用腹腔引流没有必要性[1]。现将在笔者所在医院肝脏外科行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连续不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275例患者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肝脏外科实施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275例,男179例,女96例,平均年龄(53.4±13.4)岁。原发病:原发性肝细胞癌218例,胆管细胞癌31例,肝血管瘤17例,肝内胆管结石4例,肝包虫病3例,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例。其中186例为肝脏局部切除术,89例为左半肝切除术或右半肝切除术。均未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手术组来实施手术。术前充分准备,改善肝脏储备功能至Child A级。术中应对肝脏创面仔细缝扎、止血,特别注意对血管及胆管断端的处理。关腹前需仔细检查手术野,有无活动性出血或胆漏。检查创面胆漏时可采取在腹腔冲洗后,在创面上铺一块白色纱布,观察有无黄色胆汁。
1.2.2 围手术期护理
1.2.2.1 术前护理 肝脏手术前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进展,介绍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和护理队伍的经验,消除或减少患者恐惧心理,增强其安全感和对手术的信任度。与患者亲属谈话,取得家属的支持,确保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手术。做好术前常规检查及重要器官功能的检查。指导患者合理加强营养,对症支持治疗,改善其全身营养状况。术前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按上腹部手术范围备皮,清洗脐孔。必要时做好胃肠道准备。
1.2.2.2 术后护理 按全麻术后常规实施护理。去枕平卧6 h,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2~3 L/min。给予患者心电监护至少12 h,应加强定时巡视,并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及尿量,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伤口辅料情况,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黏膜等情况。加强各种管道如动脉置管、深静脉置管、胃管、尿管的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及时观察有无出血征象,特别是心率一般>100次/min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处理。观察患者皮肤巩膜有无黄染、有无发热、有无胸闷气促、腹胀及腹膜刺激等症状。疑有腹腔内出血、腹腔积液特别是膈下积液感染、胆漏的患者,及时行床旁B超检查,必要时穿刺放置引流管,术后若出现腹腔动脉活动性出血时应及时再次手术止血。
术后第2天可先饮水,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的理论,术后提倡早期进食,以利于保护肠黏膜的结构,减少肠源性感染。指导患者可少量多次进食。早期进食糖类食物可形成肝糖元,对肝脏起保护作用。嘱患者注意生活规律。注意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脏的修复及肝功能的恢复。注意加强营养,饮食以优质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为宜。术后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腹腔内出血、腹腔内感染、腹水、胆漏、胸腔积液、伤口感染及住院时间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外科并发症共12例,其中腹腔出血1例,胆漏1例,膈下积液2例,胸腔积液4例,腹腔感染2例,切开感染裂开2例。腹腔出血患者经再次剖腹探查止血后治愈,胆漏患者经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术后15 d拔出引流管,其他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患者住院时间5~16 d,平均(8.3±2.8)d。患者术后腹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恢复较快。
3 讨论
3.1 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
需要实施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大部分肝癌患者,往往合并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硬化,故肝部分切除术风险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如何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快的康复是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不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肝部分切除术由于减少了潜在的观察病情变化的方式,对护理工作者对肝部分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患者病情变化的细节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及时与手术医生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及时发现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患者死亡率。。
3.2 术后腹腔出血的防护
腹腔内出血是肝部分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最容易危及患者安全的并发症[2]。出血部位主要来自肝脏创面的动脉血管,也可能有裸区、两侧三角韧带、右侧肾上腺等处的出血。最主要的原因仍是术中止血不仔细、彻底,盲目相信器械及止血材料;结扎线脱落及患者自身凝血机制障碍也是可能的原因。在术后早期,应动态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中心静脉压(CVP)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的神智、意识等基本状态,评估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术后血压的稳定预防并发症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心率>100次/min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处理。本组发生1例术后腹腔出血,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6 h时表现为血压稍有下降至105/60 mm Hg,但心率增快至120~130次/min,急查血红蛋白93 g/L,床边B超腹腔较多积液,立即判断为腹 腔内出血,遵医嘱立即再次剖腹探查及腹腔止血,术中证实创面动脉出血,经仔细止血处理患者此后恢复良好。因此,笔者认为,通过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红蛋白水平的短时间内的变化,患者意识状态、皮肤黏膜、尿量及口干程度等可以协助医师直接判断患者有无腹腔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3.3 术后胆漏的防护
任何肝脏手术都可能发生胆漏,且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合并症[3]。其常见的原因是肝脏断面的小胆管处理不够精细,肝断面的肝组织缺血坏死,肝断面的继发感染等。术后严密观察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观察切口敷料有无黄色或褐色液体渗出,注意患者的体温,心率及皮肤巩膜黄染等情况。本组发生1例术后胆漏,患者术后26 h时表现为腹胀,伴发热,心率增快至100~110次/min,床边B超右膈下及肝周积液,予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出黄色胆汁样液体,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恢复良好。
3.4 腹水及腹腔感染的防护
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实际上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逆行感染途径,增加了腹水及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研究表明,肝切除术后预防性引流的患者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术后住院时间更长;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行预防性引流是肝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在不预防性放置引流管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及呼吸情况,腹部的体征,尤其是腹胀的发生,患者的氧饱和度及有无胸闷气促情况。术后早期需动态测量并记录腹围,定期腹部体格检查,如叩诊、听诊肠鸣音等,特别要注意有无移动性浊音。高度怀疑腹腔感染的病例,应积极留取血标本行细菌学检查,及时实施B超或CT检查,予以胶体支持及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本组出现2例腹腔感染,2例膈下积液。患者术后2~4 d内表现为畏寒高热症状,心率增快,伴轻度胸闷、气促等症状,行床边B超检查证实,同时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DyLw. Net专业提供写作医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确为腹腔感染。2例腹腔感染患者行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出浅黄色液体,所有患者加强广谱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血浆、白蛋白支持,患者病情均在较短的时间内好转。
因此,笔者认为不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通过精心细致的护理,特别是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Liu C L,Fan S T,Lo C M,et al.Abdominal drainage after hepatic resection is contraindicate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s[J]. Ann Surg,2004,239(2):194-201.
[2] Moreno Elola-Olaso A,Davenport D L.Predictors of SUYgical site infection after liver resection:a multicentre analysis using National Surg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data[J].HPB(Oxford),2012,14(2):13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