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地质测绘技术论文范文

地质测绘技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地质测绘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地质测绘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土地勘测;质量;措施

国土资源局土地勘测工作承担着县域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土地招拍挂勘测定界和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维护等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业务工作,我们为提高勘测工作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土地勘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了土地勘测工作的质量,为提高对社会发展的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土地勘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近几年的项目来看,乃至国家投资项目,规划设计均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项目规划不符合当地工农业生产习惯,道路等建筑物的布置脱离实际,地形情况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项目施工中的实际困难没有全面考虑。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测图比例尺不能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在项目勘测设计过程中,没有进入项目区内及群众当中开展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没有摸清楚项目区的实际地形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实际。确定项目的时间较晚,往往在项目需要上报前的一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才委托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工作,为了不耽误项目的正常上报,只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工作,自然造成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低劣,深度不够;得不到政府的配合,经常凭借经验“闭门造车”。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勘测质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2.提高土地勘测质量的措施

2.1 充分认识土地勘测质量的重要性

土地勘测绘工作是推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监测地理国情、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土地测绘公共服务是国土资源局测绘工作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很多所辖范围内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已全面实施,测绘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土地测绘服务保障作用也在不断的增强。针对在土地勘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勘测质量不高、勘测任务备案管理制度不落实、勘测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等,应提升对土地勘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基础勘测工作入手,提高勘测质量。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系统人员做好土地勘测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对进一步做好测绘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服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为增强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并与其它法律法规宣传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并形成宣传合力,不断增强勘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测绘宣传工作,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测绘法制环境,取得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对土地勘测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使各项勘测法律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土地勘测服务水平。土地勘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勘测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不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此,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谋划,主动服务,及时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规划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等提供勘测保障服务,使勘测成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2.2 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的监督

加强土地勘测质量监督的检查工作,强化土地勘测成果汇交,提高勘测服务保障能力。按照《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完善测绘项目监理制度。结合盘县实际,完善年度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流程和评定标准,健全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市级测绘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开展常态的质量监督检查。加强土地勘测成果汇交工作,提高土地勘测服务保障能力。加大对土地勘测产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和抽查比例,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2.3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

建立健全可量化的土地勘测诚信体系和评估标准,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三结合”的有效监管模式。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测绘行业服务标准和测绘单位诚信评估办法,量化指标值,明确评估指标。二是签订《测绘单位诚信服务承诺书》。三是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信息公开制度,四是开展土地勘测诚信服务调查工作,填写《测绘单位诚信服务用户调查表》,并在项目完成后,将其作为勘测成果汇交的要件。

2.4 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

按照有关条例的要求,规范土地勘测项目备案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测绘成果统一对外提供制度,确立对外提供土地勘测成果资料的严肃性、权威性。对外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测绘成果均需统一加盖测绘资质专用章。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土地勘测管理制度、勘测质量管理制度、勘测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勘测管理工作制度,为生产优秀土地勘测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2.5 加强土地勘测业务培训提高勘测成果质量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改善人员结构。改善从事勘测工作人员的知识、年龄结构,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勘测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勘测队员业务培训力度,确保土地勘测成果质量。从学习内容上,认真组织学习《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等业务行规;从学习方法上,采取书面学习与野外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习形式上,采取老手带新手,技术熟练的组长带组员的办法。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每个勘测队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从而提升土地勘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创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效能,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真正让服务理念和效能意识深入人心。

2.6 健全土地勘测机构机制,构建和谐土地勘测发展环境

加强土地勘测队伍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勘测队伍,为全县公益性勘测和政府应急勘测提供队伍保障。充实土地勘测管理人员,注重测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构建和谐土地勘测的发展环境。

2.7 认真做好测量标志普查、管理及维护工作

一是全面普查,摸清底数。组织人员通过全面、彻底地普查,全面掌握县域拥有的永久性测量标志数量以及状况。二是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对完好的测量标志分别建立档案,利用《测量标志管理系统》软件,全部实施微机化管理,同时详细拍摄各测量标志的点位、标志及附近现状照片,做到底数清楚,现状明白。三是明确责任,加强保护。对各个水准点、三角点、B级GPS点全部委托测量标志所在地乡镇国土资源所(站)保管,将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落实到所(站)、责任到人,并要求各责任人增强责任意识,定期进行检查,切实加强保护。

3.结束语

在土地勘测工作中,应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监督和业务培训,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体系,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为提供高质量的土地勘测服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区域地理信息项目领导小组编.贵州省地理信息数据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刘纪远主编.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陈帅.RTK技术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13).

[4]薛天云.RTK与常规控制测量的应用比较分析[J].科技资讯,2009(18).

[5]沈双龙.关于RTK测量在地质工程中应用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27).

[6]李镇良.GPS RTK控制测量优势分析研究[J].科技资讯,2009(34).

[7]吴少林.山区土地勘测定界GPS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8]王志勇,守华英.浅谈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1).

[9]韦春琳.浅谈土地勘测定界测量中数据处理的方法[J].南方国土资源,2007(08).

[10]王锦萍.浅谈1:10000地形图3D产品的制作方法与技巧[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11]李黎.GPS集成技术在城市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趋势[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

[12]罗名海.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践[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

[13]答星.基于Orthovista的数字正射影像快速成图的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14]李琪.城市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可量测系统[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15]肖建华,李江卫,严小平,王厚之.基于CORS系统的城市三维基准维持与稳定性分析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

[16]王瑞莉,官善友.浅谈武汉市地下空间的信息化[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

[17]官善友,庞设典,龙治国.论武汉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

[18]郑先昌,陈鑫海,洪兴全.某深基坑喷锚网支护整体滑塌事故分析及抢险加固措施[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

[19]杨育文,袁建新.土钉墙力学性状及其边界元法分析[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0]孙国庆,施木俊,雷永红,唐传政.三维工程地质模型与可视化研究[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1]施展.勘测定界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

[22]孙志刚,马春秋.浅谈CORS系统在城镇地籍调查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23]余剑.土地勘测定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24]楚军,黄三发,王海濛.浅谈青荣铁路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分类面积计算[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5]魏玉明,党星海,孔令杰,张秀霞.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6]孙玮玉,谢飞.丰县农村地籍调查中地籍要素编辑探讨[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7]金玉玲,耿丽艳,赵永兰.AUTOCAD二次开发在制作地籍影像图中的应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

[28]李新刚.浅谈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

[29]纪青,张志进,操瑞红.第二次土地调查内业建库的质量控制[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0]齐志飞,倪尧.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建库软件开发技术探讨[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1]杨波.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09(25).

[32]薛梦烨.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

[33]张菲,金芳芳,黄明宏.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34]迟进军.对现代房产测绘中相关内容及质量控制之探析[J].科技信息,2011(13).

[35]高帮胜.浅谈房地产测绘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36]李潇,张晓玲.关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J].地矿测绘,2010(01).

[37]李广兰.信息化的地籍测绘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03).

[38]王灵锋,赵广乾,张炳蔚.水下地形测绘的前期质量控制[J].现代测绘,2009(06).

第2篇

【关键词】矿山开采;开采测量;测绘技术;测绘技术与方法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每年对各类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十分惊

人,而另一方面我国各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现象却屡禁不止,由此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浪费十分惊人。在实际的矿产开采、监测与核查的工作中,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矿山开采监测与测绘的技术和方法,很多实际工作的开展还是依赖于工人的经验或者传统的手工测绘手段,使得矿山开采监测测绘技术无法得到实质性发展。本论文结合现阶段政策法规对矿山安全管理的要求,分析测量工作在服务于矿山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并研究了服务于矿山安全管理测量工作的方法,就是想要解决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及矿山开采监测的其它工作中的矿山测量技术体系问题及技术规程框架。形成完整的现代体制下的各类矿山开采监测的测绘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框架。

1 矿山开采监测与测绘概述

1.1 矿山开采监测的内容

矿山开采涉及地质、山体、矿产、水土等多方位,因此需要对开采过程实施监测的内容较多,主要集中以下两个方面:

1.1.1 地质环境监测

矿山开采首先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主要是不利影响甚至是有

害影响,例如对矿山大肆开采造成地表沉陷、地下水下降、山体滑坡、

泥石流灾害、生态系统被破坏等等,为了尽量减小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必须要在开采的过程中,对矿山及开采过程实施动态化的监测,采取预防和防治结合的手段保障将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1.1.2矿山开采安全监测

矿山开采中的核心问题便是安全监测,因此矿山开采监测的过程

中必须要对安全进行监测,包括采用相关传感器对有害干扰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对矿山内部的空区、塌陷地区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各类矿产资源实施安全管理机制,从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确保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的安全性。

1.2 矿山开采中的测绘技术

目前对矿山开采监测所应用到的主要测绘技术主要有GPS定位、

遥感测绘技术及激光探测技术等,下面逐一进行简要的介绍。

1.2.1GPS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是利用卫星的三点定位原理,对地球上的物体实现

三维空间内的定位的一种技术。GPS定位技术目前应用于矿山开采领

域,其主要应用在利用GPS定位技术实现对矿山的数字化地图绘制,

利用数字地图实现对开采过程的动态化监控。

1.2.2 遥感测绘技术

遥感测绘技术是目前普遍应用的较为成熟的一种测绘技术,简单

来说,就是利用遥感技术,在计算机上面进行计算并且能够达到测绘目的行为。遥感测绘技术能够实现人类无法触及到的矿山内部区域,从而在计算机上完成对矿山内部的矿产储量分布、地质条件研判以及各类灾害事故的预警等分析工作,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测绘技术。

2.1 滑坡监测测绘

滑坡是矿山开采中经常出现的灾害事故,对滑坡实施监测就必须

借助于现代测绘技术。目前能够实现滑坡监测的测绘技术主要有大地测量法和GPS测量法。

2.1.1大地测量法

大地测量法是利用高精度测角、测距的光学仪器和光电测量仪器、全站式电子速测仪等仪器仪表实现对大地绝对位移的测量,从而进行分析是否产生滑坡灾害,或者对滑坡灾害进行预警。

2.1.2GPS测量法

大地测量法最大的缺陷是其测量精度较低,必须借助于大地作为

绝对参照物,因此近几年发展了GPS测量法。GPS测量利用了GPS定位仪器能够实现高精度下的滑坡位移和滑坡速度,测量精度高,能够

实现全天候动态监测。

2.2 地裂缝监测测绘

地裂缝的监测是一项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监测工作内容,需要结合地标沉降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因此地裂缝的监测测绘,通常是借助于传统的测量法和GPS测量、遥感测绘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首先利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每隔一定周期观察记录大地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并利用GPS测量实现固定参照物的三维空间的定位、位移和速度,最后结合遥感测绘技术对被监测区域的地标分层沉降进行标定,从而综合分析出地裂缝的发展与走势,实现对地裂缝的动态实时监测与测绘。

2.3 空区塌陷区监测测绘

随着矿山开采力度越来越大,矿山山体内部难免会出现空区塌陷

区,一旦发生塌陷则酿成惨痛事故,因此需要对矿山开采中的空区和塌陷区进行监测测绘。目前主要应用遥感测绘技术实现对山体内部空区塌陷区的监测。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现在也出现了利用激光探测技术实现对空区塌陷区的探测和研判,利用激光对矿山山体进行三维扫描,建立相关数据库,通过数据比对和三维模型的分析,能够准确的提出空区和塌陷区研判模型,并给出适当的监测和补救措施依据。

2.4 水土流失监测测绘

矿山开采不可避免的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的现

象,因此,为了尽量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要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目前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2.4.1遥感监测法

遥感监测是借助于卫星和航空遥感技术,将地面的植被、沙石、

水源等地物扫描为电子地图,构建三维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实现对地表水土流失的监测。这种方法往往适合于较大区域面积的水土流失的监测。

2.4.2地面监测法

地面监测法适合于较小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的测量与监测,其主要

方法是采用对被监测区域设置不同的监测地块,为每一个地块分别设置不同的参照物,如沟渠截面、植被率、沙石面积等,通过定期对参照物的测量测绘,形成数据报表,从而能够为被监测区域的水土流失提供基础性数据。

我国矿山测量工作及相应的技术规程远远滞后于目前矿山开采监测及矿山管理工作的需要,矿山测量技术体系不全,技术规程不能满足新技术发展的要求,矿山测量内容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对矿山开采监管的需要等。矿山开采中的核心问题是安全问题,而要保障矿山开采过程的安全,就必须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对矿山开采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测绘与监控管理,从而能够实现对矿山开采的动态监测测绘与动态管理。针对矿山开采监测的具体方法,本论文详细探讨了测绘的方法与实施步骤,从系统方法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在矿山开采领域的测绘技术的应用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测绘技术在矿山开采领域中的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当然,测绘技术应用于矿山开采领域,不仅仅局限于本论文所探讨的方法,更多的具体的应用技术方法有待于广大测绘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矿山开采监测中的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祥,刘素红,王安建等.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江西德兴铜矿开采环境影响动态监测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5.

第3篇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测绘专业各分支专业,即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含矿山测量、水利测量等)、地形测量、海洋测绘、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质测绘、地图制图与地图制印、地理信息工程专业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技术生产及测绘仪器设备维修、质量检查监督、技术管理、技术开发、科技信息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政治思想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省(部)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二)主持完成市(厅)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两项以上。

(三)主持技术推广项目,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或开发新产品两项以上或主要参加三项以上。

(四)编制和审核大中型测绘项目综合技术设计两项以上或单项设计书四项以上,并组织或主持完成大型测绘工程项目或生产项目一项以上。

(五)主持完成三项以上大中型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六)编辑设计或编审大型普通地图集或专题图集,并已出版。

(七)承担完成三种类型10台以上测绘仪器维修或检测鉴定任务,并能独立解决其重大技术难题。

(八)承担完成重大测绘仪器的研制、改装或精密仪器安装调试工作。

(九)主要参加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技术推广,完成数字化制图或编辑入库等项目工作。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部)级测绘科技成果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测绘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主持或组织完成的项目成果获得市(厅)级优秀成果奖、优秀图书奖一等奖以上。(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主持完成大型测绘项目,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审定,其项目设计水平先进、质量优良,产生显著的效益。

(四)主持开发、推广的科技成果两项以上,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译者),撰写有较高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期刊2篇以上。

(三)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或交流论文2篇以上。

(四)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报告2篇以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八、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可破格申报:

1、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2、在推广新新技、新工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并被省(部)级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3、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工程一项或中型工程二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级权威部门鉴定,填补了省内外技术领域空白。

4、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省级5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1部(独著10万字以上,合著20万字以上)。

九、附则

1、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第4篇

关键词:测绘工作 遥感测绘 措施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030-01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遥感技术就已经步入人们的视野,第一颗由苏联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就是凭借遥感技术而取得成功。截止到目前,遥感技术已谱写了半个世纪的篇章,纵观今天的遥感技术,已经不再应用于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多种应用在航天飞机卫星运转、发射、检测以及环境方面的遥感技术提供更为客观、真实的数据。现阶段,我国测绘工作具体涵盖资源测绘、地质勘测以及环境检测等方面,由于遥感技术的显著性效果,在此行业中被普遍应用。

1 遥感技术发展概况

所谓的遥感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相关设备对遥远的事物进行监测,从而获取信息及感知的有效方式。其中,传感器这项装备可以说是遥感技术最为关键的设备。利用传感器自身的传播性能,遥感技术感知附近及地面事物,在经过确定及筛选之后,获得有用的数据,同时再将这些信息与数据利用传感器传递到地面,采用分析法与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系统的比较,最终得出较为全面、客观的信息。此外,遥感技术渗透了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测绘科学及地球科学等学科知识,结合了各个学科的优点,整合而成的一项高端、先进而又精确测绘技术。

2 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1 测绘遥感应用不够广泛

在我国,在所有的测绘工程项目中,遥感技术是完成任务目标的必备手段,可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技术的水平与领域也随之不断延伸。然而,由于人们习惯和观念,对遥感技术存在一定陌生感,导致其推广受限。

2.2 遥感工作资金造价高

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测绘项目因为遥感技术价格高等问题望而怯步,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促成遥感技术由最开始的理论层面正式步入实质阶段,其具体的环境资源、灾害监测、地质勘探以及地理测绘方面的检测功能逐渐明显。但是,仍然遥感技术造价高、花费大等特点仍然制约了其发展。此外,在我国,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一些重点研发的科研项目上,譬如说资源勘探、环境污染以及地址灾害等方面,而用于煤矿开采或工程地址检测方面的则少之又少。

2.3 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低,应用水平较低

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检测以及地质灾害勘测方面的优势将会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失业用户地质灾害研究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从某种方面来看,提高遥感技术信息员的空间分比率,在测量水平、覆盖范围、以及信息数据准确性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 完善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的策略及其具体做法

随着时展,遥感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测绘工程项目中,遥感信息技术的漏洞与不足也愈加明显,而完善遥感技术手段、加强其宣传力度以及提高技术水平可以说是普及遥感技术的主要方式。

3.1 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现阶段,遥感技术在我国测绘工程项目中应用较为广泛,因为遥感技术相比传统的测绘工具,其优势更为明显,避免了很多容易出现的测绘漏洞。

(1)跟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遥感技术发生人为干预的情况较少,可以客观、全面的将监测区域的情况反映出来。而若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测量,极容易出现误差偏大或误差累积等现象。而不得不说,遥感技术的测量数据比较真实、准确。譬如说:在矿区资源的定位和监测上,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确定煤矿资源的具置,避免以为内不科学开采威胁生命或资源浪费等问题。

(2)与传统的测绘方式不同,遥感技术能够动态实时、全方位、全天候的进行工作,这可以说是遥感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它以全球定位系统作为后盾与支撑,在完成空间定位与导航工作之后,能够实时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

(3)遥感技术发展至如今,应用范围已经极为广阔,它可以迅速了解所在区域的地质特点、资源所在地以及地理情况,从而获取全面、精确的数据。

3.2 加强对遥感技术深度研究,拓展应用领域

可以说,在地质调查这项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急迫需要与客观要求,从事物本身出发来看,也是十分必要的。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态势来讲,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应进一步以研究遥感技术为出发,提高其精度、准确度以及宣传力度。首先,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可以说也为遥感技术的深入研究工作做出了贡献。我国必须以进一步开发遥感技术为核心,以强国为目标从而不懈努力。除此之外,我国还需提高思想认识与观念意识,增加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解决当前各大测绘工程项目应用遥感技术而遭遇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拓展其技术领域。其次,相关部门也应重视起来,加强对遥感技术的推动、深入研发与鼓励,可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来促进遥感技术的应用及普及。

3.3 大力推广遥感技术,加大遥感技术普及力度

只有在大力推广工作中,才能充分的显示遥感技术对测绘工作的适应力与优势。现阶段,不少应用遥感技术的测绘工程项目已经发现遥感技术高超的环境适应力以及技术优势,譬如谁:能够勘测不同地形,实现对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以及火灾等的全程监测,获取真实的数据,为建立灾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国灾害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适合监测不同地形,可实现对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以及火灾的全程监测,从而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为建立灾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国灾害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增加遥感技术的覆盖面积以及普及程度势在必行。

(1)利用遥感技术来降低项目工程的测绘造价,实现遥感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实用度。只有降低资金成本,让更多和项目去接受,而不是目前集中在几个重点项目上。

(2)提高遥感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也将有利于遥感技术的普及。早期遥感技术受分辨率限制,较多应用于宏观的检测,而当前由于新工作思路的拓展,遥感技术与地质的符合程度越来越高,受距离的限制也越来越小。但是相关人员在改善工作思路,加大遥感技术地质检测水平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4 结语

总之,在当今的测绘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科技的进步,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将会大大增加,实现遥感工程司、灾害、气象、地质遗迹环境资源监测等项目,拓展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让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灾害预防、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覃永勤.浅谈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其工程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5).

第5篇

关键词:地质测绘,现代技术 ,工程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aise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ngineering design in before, engaged 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workers to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space distributi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certain proportion to the facts they reflect the size to the terrain of the chart, as engineering geology budget and the execution of the foundation provides design department use. Therefore, the need for engineering geology of the draw, and prepare the accurate geology map.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work is very important work a survey, it is also to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eparation work.

Keywords: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moder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地质的测绘主要是运用地质相关的理论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及地质进行精密的观测和分析,了解对于建筑区各个工程地质的内在条件和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后按照测绘比和论文的尺寸把它们更好地绘制在图纸上,并且通过勘测和试验等编制成工程地质图,作为工程勘测的首要的资料,供给对于项目各个部门的参考。对于长期的地质测绘它依靠于经纬仪、平板仪、水准仪这三种较为局限的应用,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的采用了相对来说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设计的理念。现代的地质绘图技术主要依赖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遥感勘测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2工程地质测绘

作为岩石工程勘测的首要工作的工程地质测绘,它是在各项勘察工作中最为提前的一项测绘工作。对于一般的勘察,是在最初阶段勘察和可行性研究时开始这项工作。但是在作周密勘察的阶段是为了补充研究某些特定的地质问题和关于工程地质建设方面的特殊问题,也会采取周密的工程地质的测绘。工程地质测绘的优点在于应用设备简单,消耗资金较少,工作范围和时间较短 ,所以测绘工作尽量更多的获取地质信息用来对岩石工程勘测,获得大量有关岩石工程的资料,充分认识建筑施工工地现场的地面地质的情况,估测和分析地下地质现状 ,为实行测试、勘测其他勘测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较为周密细致的地质测绘还可以起到节省工程资金时间和其他勘测的步骤,提高勘察的工作效率。为了更好地进行工程测绘,我们还需要对场地的选取或建筑地段工程的条件以及空间分布的内在的联系做更为深入的研究。为编制专门的地质图形提供有力的资料。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某一特定的因素如地形、地质面貌进行研究,了解他们的分布状况,成因和发展规律。总体来说,工程地质测绘,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服务提供高效的研究目的。

3 工程地质测绘的问题研究

3.1岩石的研究

在地质测绘中,要仔细查明各种性质不同的岩石在地表层面上的分布特性岩石变化的规律。把各种岩石的构造、形成变化和生存的周期与当地的地壳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还应该根据对野外观察研究判断岩石与建筑物之间的存在性能。直接的观察各种岩石生长于怎样的地形,其完整和保存的情况,还可以惊醒简单的试验,做出相关的判断,掌握关于这些方面的基本规律。

3.2 地质构造的研究

地质的构造是研究整个区域稳定性的首要因素,尤其是现代构造活动的进行和活断层的形成,同时,地质的构造还限定了各种不同特性的岩体的位置,掩体的完整性和选定建筑区域内掩体的稳定性。作为一项地质测绘重要的因素,研究构造还必须以具体的地质力学原理对其进行地质历史的分析和总结,这样才能进一步的认识结构面的组合规律,同时还要对其构造惊醒详细的统计,以便于岩体定量的模式化。

3.3地貌的研究

对于地貌是岩性、构造和近期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地貌可能判断表层沉积的成因和构成,根据各种地貌形态之间的差异等关系,可以确定地貌形成的顺序,这些可以了解各种动力地质功能的发展成因。对地质构造地貌,主要研究在外力的作用情况下,各种地质构造的具体的活动表现,以及不同岩石组成在不同的地层在地貌上的表现。

3.4水文和自然地质的研究

水文地质的研究主要从岩性的特点以及地下水的性质、水量、水质等方面入手,查明各个水系含水层的特点。这项研究与自然风土现象和构建工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地质的探索主要叙述建筑区域是否可能受到现代自然地质的危害,研究自然地质也是有助于预测工程地质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自然地质现象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便于查明产生原因和促进发展的条件。

4 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获得准确的三位立体的空间做标。通过获取地面的摄影显示一系列高精度分辨率的数字三位的图像来表达地面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整个空间数据及信息的存储、应用和看见的平台应该是现代高科技技术的相结合。对于现代的地质测绘技术,主要应用远程距离的通讯设备手段和测绘系统的实时动态应用遥感技术的有效地结合, 就可以解决检测、定位和勘测等问题,使地质的测绘工作从原有的静态过渡到静态,扩大测绘的工作范围和时间,可以快速的获取空间精确地信息系统资料。地质图是显示地壳表层岩石的分布、地质结构分布、地层年代、地质应用范围等地质现象的地图,作为地质行业工作极为重要的图件。地质图首先将地壳表面的所有地质现象作为点、线、面、注明不同的符号等,然后把普通地质地图作为原图,通过正射投影将这些地理空间真实投影到地理底图上,以完成地质现象的透明化表达的效果来更具体化的描述地质表面准确信息。三维表面建模技术利用透视学的原理表达地表的变化,这种透视立体的图形更好的反映了地形的立体三位状态,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对同一个地形作进行各种不同的立体形态的分析和审查。地质现象的三维效果能更好的表达出地质现象的变化情况,便于工作者分析地质空间分布效果规律,根据不同视角审视地质空间的分布。

5地质测绘的作用和发展

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通过地形图的使用,更快、更准确的掌握了人们生活的信息。然而测绘资料也是绘制地质地形图的基础步骤,因为要想构建高质量的地质勘测图形,关键在于依靠准确的、详细的绘制的资料,使空间的信息及时获得处理和更新。作为现在地质测绘技术,大地控制测量成果的平差计算,以往用对数表人工计算,进度慢、差错多,现在也普遍涉及到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像GPS后处理软件、控制精灵,遥感技术等等,又提高效率也减少误差出现,所以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很大的应用范围。地形测量是长期以来的测图方法,以大平板仪测图,至今在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仍然是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占主导地位的已经是全野外数字化测量了,采用全站仪、RTK一天的工作量已是大平板仪所不能比拟的。

6结语

我们正处在社会经济、科学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体方向很大影响着地质测绘的发展趋向,这种趋向体现在理论的概括性扩大,测绘技术的综合程度提升。应用的仪器和技术也是在不断地得到改进而计算机业同时在发展,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测绘必将会适应时代的发展道路,并且全力的建造现代的测绘技术,只有不断的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总结,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应该深入研究地址的条件,调查地质现象,并且进行地质测绘研讨活动,预测它与地质环境的作用。通过地质测绘可以对地质的情况更好地了解,并且掌握地质各个分布的规律,这为惊醒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使工作更好地做到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曹幼元,贺跃光. PDA GPS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J].测绘技术装备,2005,(4).

[2]魏建华,张展,许月光.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几个研究对象[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9,(4).

[3]周新力,羊春华.导航型GPS在地质工作中应用前景的初步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4]刘善军,尹力军.GIS及在地矿业中的应用[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9,(S1).

[5]覃永勤.浅谈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其工程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

第6篇

1 遥感技术发展概况

所谓的遥感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相关设备对遥远的事物进行监测,从而获取信息及感知的有效方式。其中,传感器这项装备可以说是遥感技术最为关键的设备。利用传感器自身的传播性能,遥感技术感知附近及地面事物,在经过确定及筛选之后,获得有用的数据,同时再将这些信息与数据利用传感器传递到地面,采用分析法与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系统的比较,最终得出较为全面、客观的信息。此外,遥感技术渗透了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测绘科学及地球科学等学科知识,结合了各个学科的优点,整合而成的一项高端、先进而又精确测绘技术。

2 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1 测绘遥感应用不够广泛

在我国,在所有的测绘工程项目中,遥感技术是完成任务目标的必备手段,可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技术的水平与领域也随之不断延伸。然而,由于人们习惯和观念,对遥感技术存在一定陌生感,导致其推广受限。

2.2 遥感工作资金造价高

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测绘项目因为遥感技术价格高等问题望而怯步,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促成遥感技术由最开始的理论层面正式步入实质阶段,其具体的环境资源、灾害监测、地质勘探以及地理测绘方面的检测功能逐渐明显。但是,仍然遥感技术造价高、花费大等特点仍然制约了其发展。此外,在我国,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一些重点研发的科研项目上,譬如说资源勘探、环境污染以及地址灾害等方面,而用于煤矿开采或工程地址检测方面的则少之又少。

2.3 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低,应用水平较低

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检测以及地质灾害勘测方面的优势将会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失业用户地质灾害研究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从某种方面来看,提高遥感技术信息员的空间分比率,在测量水平、覆盖范围、以及信息数据准确性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 完善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的策略及其具体做法

随着时展,遥感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测绘工程项目中,遥感信息技术的漏洞与不足也愈加明显,而完善遥感技术手段、加强其宣传力度以及提高技术水平可以说是普及遥感技术的主要方式。

3.1 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现阶段,遥感技术在我国测绘工程项目中应用较为广泛,因为遥感技术相比传统的测绘工具,其优势更为明显,避免了很多容易出现的测绘漏洞。

(1)跟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遥感技术发生人为干预的情况较少,可以客观、全面的将监测区域的情况反映出来。而若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测量,极容易出现误差偏大或误差累积等现象。而不得不说,遥感技术的测量数据比较真实、准确。譬如说:在矿区资源的定位和监测上,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确定煤矿资源的具置,避免以为内不科学开采威胁生命或资源浪费等问题。

(2)与传统的测绘方式不同,遥感技术能够动态实时、全方位、全天候的进行工作,这可以说是遥感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它以全球定位系统作为后盾与支撑,在完成空间定位与导航工作之后,能够实时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

(3)遥感技术发展至如今,应用范围已经极为广阔,它可以迅速了解所在区域的地质特点、资源所在地以及地理情况,从而获取全面、精确的数据。

3.2 加强对遥感技术深度研究,拓展应用领域

可以说,在地质调查这项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急迫需要与客观要求,从事物本身出发来看,也是十分必要的。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态势来讲,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应进一步以研究遥感技术为出发,提高其精度、准确度以及宣传力度。首先,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可以说也为遥感技术的深入研究工作做出了贡献。我国必须以进一步开发遥感技术为核心,以强国为目标从而不懈努力。除此之外,我国还需提高思想认识与观念意识,增加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解决当前各大测绘工程项目应用遥感技术而遭遇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拓展其技术领域。其次,相关部门也应重视起来,加强对遥感技术的推动、深入研发与鼓励,可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来促进遥感技术的应用及普及。

3.3 大力推广遥感技术,加大遥感技术普及力度

只有在大力推广工作中,才能充分的显示遥感技术对测绘工作的适应力与优势。现阶段,不少应用遥感技术的测绘工程项目已经发现遥感技术高超的环境适应力以及技术优势,譬如谁:能够勘测不同地形,实现对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以及火灾等的全程监测,获取真实的数据,为建立灾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国灾害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适合监测不同地形,可实现对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以及火灾的全程监测,从而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为建立灾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国灾害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增加遥感技术的覆盖面积以及普及程度势在必行。

(1)利用遥感技术来降低项目工程的测绘造价,实现遥感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实用度。只有降低资金成本,让更多和项目去接受,而不是目前集中在几个重点项目上。

(2)提高遥感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也将有利于遥感技术的普及。早期遥感技术受分辨率限制,较多应用于宏观的检测,而当前由于新工作思路的拓展,遥感技术与地质的符合程度越来越高,受距离的限制也越来越小。但是相关人员在改善工作思路,加大遥感技术地质检测水平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4 结语

总之,在当今的测绘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科技的进步,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将会大大增加,实现遥感工程司、灾害、气象、地质遗迹环境资源监测等项目,拓展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让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灾害预防、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标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54?04

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设计等问题,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的要求而提出的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1]。目前我国有61所高校被批准为卓越计划高校,其中部分高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中南大学与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测绘工程专业已被批准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2]。测绘工程专业是地学领域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3],这使得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具有更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由于“3S”(GPS、RS、GIS)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和普及,使测绘工作从工具到理论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专业整合、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及测绘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卓越计划”正符合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之一是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它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方面的内容。本文针对信息化测绘系统下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分析制定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具体研究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制定原则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首先应对人才培养的层次定好位,然后根据专业特点,突出行业背景,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

1. 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

行业和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从工程师的类型来说,有服务型、生产型、设计型和研发型[4]。笔者认为卓越测绘工程人才的培养至少应该分两个层次,即生产设计型和生产研发型。他们的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前一层次应强调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后一层则应多一些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具有多种类型,主要可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两大类。我国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有明显的不同,本次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包含这两大类型的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也应根据学校的类型在培养层次上定好位。同时,在制定培养方案或具体措施时,还要考虑同一学校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2. 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

每个专业人才培养都应符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有:①实践性强。从工程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测绘产品制作,都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主干课程都应安排较多的实验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践类课程,课程设置时,其占的总学时数应在30%以上。②专业涵盖面宽。从内容上来说,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因此,制定方案时要融合四个旧专业的主要内容,并以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的内容为重点。从专业服务来说,测绘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广泛的工作领域,如国土、矿业、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国防等,这就需要开设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地质学基础、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③依赖工具。测绘科学是随着测绘工具发展而发展的,现代测绘基本上就是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包括体现测绘学科特色的“3S”技术。根据该特点,方案中应设置计算机技术与测绘专业结合紧密的课程,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

3. 行业背景不同

虽然许多高校都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大部分高校仍具有行业特色。各高校在测绘工程专业上一般也结合其行业特色进行人才培养,如: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理工等具有地矿特色,同济大学具有土木特色,西南交大具有铁路特色,河海大学具有水利特色等。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增加一些与行业特色相关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并在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中体现出行业特色。“卓越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该计划的前提,其中的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培养方案可以更充分地体现行业特色。

4. 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从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讲,“卓越计划”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生产管理与企业经营能力及人文素养。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我校以教师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发为手段,联通教学和科研,采用案例、启迪、学科交叉、科研训练、自主设计实验等方式,打造学生创新能力锻造平台,并设置相应考核办法以及必须达到的学分要求。在工程专业的教育过程中除了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哲学、经济、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5],人文社科的知识素养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创新视野和创新思维,培养方案中应加强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我校结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在全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从培养人才层次来说,“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今后本行业领域的领军人才,这就需要加强培养其领导管理能力,培养方案中除设置相应的管理类课程外,在课外研学中也应有所加强。

二、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指学校层面制定的本校加入“卓越计划”的各个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它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参与高校制定的本校实施“卓越计划”的纲领性文件,一般在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基础进行深化,强调实践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及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测绘工程专业总体应达到的标准是: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测绘工程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具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较强的测绘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的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绘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生可从事测绘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从事空间信息的采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等测绘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能达到工程测量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工程测量员的技术资格,并具有在毕业4年后能获得国家注册测绘师的能力。对应国家标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拥有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所需的相应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扎实的测绘工程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①具备从事测绘工程学科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等。②掌握测绘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实用数据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应用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③掌握测绘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包括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体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籍与房产测绘的理论与技术。

第三,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能从事测绘工程设计与施工工作。

第四,能参与测绘工程生产过程和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经营能力。

第五,善于沟通,能适应环境,不断学习,初步具有竞争和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与能力矩阵设计

培养标准细化后,就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标准实现矩阵”,把相应的知识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本方案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六类:

①基础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测绘学概论、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等。

②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测量学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技术、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测绘程序设计基础、地图学概论。

③“卓越计划”人文与管理特色课程。包括人际传播与沟通、文学与创意、经济法、领导学、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公共关系学。

④校企联合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测绘工程监理、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⑤行业特色课程。包括地下工程测量、地质学基础、土建工程概论。

⑥校企联合实践课程。包括测绘基本技能训练、测量学实习(含设计)、控制测量生产实习(含设计)、工程测量实习、企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其中,实践类课程可以全部或部分安排在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也可以部分在企业进行或者由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课程体系建立后,应对照培养标准中知识能力大纲所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素,与用于实现这些要素要求的每一门具体课程和教学环节一一对应起来,即建立起 “标准实现矩阵”(见表1)。在此基础上,拟定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的制定应对照知识能力大纲中各要素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四、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实践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目的是通过此方式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问题。依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有一年时间是校企联合培养。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培养方案分时段先后进入优秀测绘企业完成36周的工程实践,有5门课程校企联合授课。通过具体工程实践,参预测绘项目策划、技术设计、实施、技术总结、成果检查验收,使学生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生产与管理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企业阶段的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指导与考核方式等。

1. 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①测绘基本技能训练3周。要求了解测绘基础知识,掌握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距离、角度、高差测量以及方位角、坐标、高程确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②测量学实习5周。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测绘成果检查验收的基本要求。③控制测量实习4周。掌握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对控制测量成果进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④工程测量实习3周。深入实践,广泛接触各种工程项目,掌握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的技术与方法。⑤部分专业课程学习5周。主要包括测绘工程监理1周,企业实务1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1周,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2周。⑥企业综合实习4周。到所在企业的总经办、总工办、生产部、综合部、法律部、财务部、市场部、质检部、后勤部、安全部等部门,学习测绘企业经营管理方法、测绘项目生产、技术管理过程。⑦毕业设计17周。在优秀测绘企业,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测绘项目的技术设计、生产、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其成果作为毕业设计提交学校。具体内容和计划由学校和相应的大型测绘企业结合实际企业生产情况、岗位需求、学生特点综合制定。

2.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体要求

①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应根据各阶段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制定自身学习、工作计划。②掌握多种测绘仪器的操作及检校技能,掌握常规测量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③参加测绘项目的生产与管理,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初步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测绘工程专业素养。④了解测绘企业及测绘项目管理和经营体制。⑤做好企业学习日志、学结和实践报告或论文。

3.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指导和成绩考核方式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生的学习由在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联合指导,并实行导师制。中南大学在实施“卓越计划”时,要求全面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校外各有一位导师。校企联合培养首先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由校企联合制订阶段培养计划和预期培养目标,学生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要随时向企业指导教师汇报学习进展,在校指导教师也会定期前往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和指导,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学习任务。

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学生除了需要获得上述课程的各科学习成绩以外,还需要获得企业综合学习成绩,该成绩由三部分组成:①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该部分成绩占校企联合培养总成绩的40%。②学生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③学生的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校企联合组成),该部分成绩占企业学成绩的20%。

五、结语

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教育部与国家测绘局决定联合实施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并成立了工作组和专家组。以推进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的实施,协调相关政策措施,制定专业标准和实施方案,论证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等工作。在此背景下,我校制定了“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于“卓越计划”刚开始实施,其标准体系和培养方案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探索完善之。

参考文献:

[1] 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2] 田青.教育部国家测绘局联合实施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N].中国测绘报,2011-04-08(1).

[3] 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9(2):70-74.

第8篇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误差分析;描述记录;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动态控制;全过程管理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城市建设也得以迅速发展。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因为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建筑沉降情况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在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因为降水、勘探技术等原因导致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的精准性,对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水文地质勘察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1.1 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

最容易被忽略的往往是很重要的细节问题,在水文地质勘察中我们应该首要考虑在水文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勘探成果里因过少直接涉及水文参数的利用,水文地质问题往往只被认为是象征性的工作继而不被重视。在勘察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的评价,在勘察报告中往往也是一带而过。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够深入,设计中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导致经常会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相关的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比较被动的境遇。

1.2 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技术方法

现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技术方法分为测绘、钻探、物探、实验、监测五个类型,在实际运用中,应当考虑到相应技术的运用所带来的不足。测绘,是严格遵守《测绘法》规定,按一定比例尺要求,对测绘范围内水文地质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测量与描述记录,形成地质测绘图件并进行总结,对地下水的形成与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测绘的优点是覆盖面广,其缺点是工作量大,针对性差。钻探的方法是运用钻机设备从地表向地下钻进成孔,从而达到水文地质普查、取得地下水文地质资料等目的,特别是在深层水的开发利用中是目前唯一的技术手段。钻探的优点是直观、准确,缺点是技术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物探,是利用地球物理原理,根据各种岩石间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区别,采用先进的探测仪器与方法测量了解水文地质的勘察方法。物探的优点是针对性强、速度快,缺点是物探只是一种辅方法,必须配合其他方法使用。实验,是为得到水文地质参数,解决水文地质问题进行的各种实验,实验方式多元化。实验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参考价值高,缺点是不够全面。监测,是一项日常性、基础性勘察工作,包括监测各种基础参考指标。监测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参考价值高,缺点也同实验,不够全面。

2 常见水文地质勘察中针对难点的改进措施

2.1 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改进措施

在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这一方面,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另外,工程勘查要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的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例: 拟建供水水厂一座,供水量2×100m3/d。其供水水源地初步定于 A 城区北部,需进行 A 城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根据建设方意向,水源地开采满足2×100m3/d,连续 20 年左右开采期限要求。结合目前掌握的水文地质资料,须进行详查勘察阶段的水文地质工作。在初步圈定可能富水地段的基础上,结合水源地开采,实施探采结合勘察方法。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探明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满足 B + C 级精度要求,为水源地施工、设计及批准开采提供依据。

B 级精度要求如下:

1)查明拟建水源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与供水有关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提出开采地下水必须的有关含水层和数据。

2)根据一个水文年以上的地下水的动态资料和群孔抽水试验或开采性抽水试验,验证水文地质计算参数,掌握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及供水能力。

3)结合具体的开采方案建立和完善数值模型,计算和评价补给量,确定允许开采量。

4)预测开采条件的地下水位、水量、水质可能发生的变化。

5)提出不使地下水水量减少和水质变差的保护措施。

C 级精度要求如下:

1)基本查明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和水文地质特征。

2)初步掌握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3)根据带观测孔的单孔抽水试验或枯水期的地下水动态资料确定有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参数。

4)结合开采方案初步计算允许开采量,提出合理的采用值。

5)初步论证补给量,提出拟建水源地的可靠性评价。

2.2 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技术方法改进措施

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技术方法有测绘、钻探、物探、实验、监测五个类型,在实际操纵中应注意取长补短运用。

水文地质测绘是认识地区水文地质的最基础方法,也是全部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测绘的内容应包括: 1) 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及各地貌单元间的关系; 2) 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及地下水情况; 3) 地层的成因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 4) 地层的厚度、分布、透水性、富水性等情况; 5) 地质构造的褶皱、断层、泉井、地表水的位置、类型、规模、富水性等情况。

钻探的基本任务是在测绘和物探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含水层的构造、层次、岩性、厚度以及水质、水量、水温等水文参数,一般采取“以探为主、探采结合”的打井方法。钻孔选择应有测绘物探基础,勘探点与线应合理选择,满足抽水成井需求。岩石要用清水清洗,松散层也应用泥浆冲洗,以保证钻探质量,提高岩芯采取率,完整岩层、粘性土大于 70%,破碎带、溶蚀带、碎石土、砂性土大于 30%。

在应用物探的方法时,要注意方法的针对性与适用性,采取电阻率法、浅震、电磁波法、声波法等多种方法确保其科学性。物探的方法与测绘及钻探方法配合使用,可较准确查明水文地质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验分为室内实验与室外实验,室外实验包括抽水、放水、注水、渗水、压水、连通、弥散、流速、流向等测定,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段应尽量布置在富水性好和拟选择的水源地,确定抽水孔的特征曲线、实际涌水量,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推算井孔的用水量,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为评价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室内实验测定包括分析、测定、模拟实验地下水及岩石水理、力学性质,岩石侵蚀机理、含水层颗粒成分。

监测主要包括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动态检测,包括其水位、水量、水温、水质等进行的监测,以方便对地下水进行全面评估与掌握。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文地质勘察已经成为了我国工程勘察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能够对水文地质造成影响的要素有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在对工程进行地质勘察的过程中,负责勘察与设计的工作人员务必要对水文地质的条件起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因此我们就要对这些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要采取相应的应对对策,这样才能够对建筑物的质量有一个很好的保障,同时也能够对工程的建筑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3S

 

随着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出现,无论在学科理论,或在技术体系,以及应用范围上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重大的变革,从而也将彻底地改变传统测绘的方式。当前测绘产业以“3S”技术为特征,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研究地球及自然环境,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的重要工具。工程测量技术服务领域主要包括:农业、林业、水利、交通 、城市建设等行业,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结合 、测量仪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得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逐渐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测量新技术的服务范围也进一步扩宽,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论文格式,3S。。

一、现代测绘新技术(3S)的发展概况

(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的发展

GPS是美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制,于九十中期年全面建成的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三维空间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实时导航与定位。随着精度从最初的百米范围内提高到1米以内,现在的GPS已经民用化。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创新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GPS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扩宽,目前,各种体积小、精度高类型的GPS问世,更加方便的用于野外测量。GPS技术作为测绘发展更新的新技术,已经成为大地测量的先进技术手段,也是最具潜力的全能型技术。GPS定位技术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除具有对测站选择更灵活、更适应不利条件、全天候连续作业外。还具有比任何地面常规技术供数量更多、精度更高的数据信息。

(二)遥感技术(RS)的发展

遥感技术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其中航空遥感作为地形图测绘的重要手段已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卫星遥感影像测图也取得较好的效果,运用遥感资料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进而应用于测绘工作已广泛的应用。航空遥感最先在军事上应用,1972年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发射升空以来,很多国家都相继发射了众多对地观测卫星。遥感信息获取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极化;从空间维扩展到时空维;从低分辨率发展到高分辨率甚至超高分辨率。

(三)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土地和交通方面的地理信息研究。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多个学科、多种技术交叉结合的产物,GIS的提出到现在不到50年的时间。特别是在与民生和经济息息相关的行业,如商业、城市规划、物流、交通、人口普查、疾病分析等领域,GIS技术的运用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对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发展和应用对测绘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是测绘新技术的重大发展和跨越。当前GIS深入到了各行各业乃至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论文格式,3S。。

二、测绘新技术(3S)在工程测量、林业、水利,高新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一)在工程方面

在工程项目中,可以运用GPS准确的定位,以便准确的找到工程项目的位置,例如地形复杂或山区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准确定位控制点,矿区的范围的界定等。利用遥感技术(RS)在矿山测量中应用遥感资料,可获取矿区实时、动态、综合的信息源,对矿区环境进行监测,为矿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利用GIS建立数据管理库,对项目进库后综合管理,以GIS为平台,以3S测量技术为数据获取的途径,可以建立集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输出于一体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系统,作为工程测量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系统。

(二)在林业方面

3S技术主要在林业方面有三大应用: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森林资源灾害监测利用遥感技术(RS)对林地资源的分布、生长状况及其变化进行调查和估测分析。利用遥感技术多层次、多时相的动态监测功能获得及时可靠的数据,通过GIS技术进行相关数据的实时更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可得到林地的动态变化情况。

(三)在水利方面

“3S”技术可以及时有效的防洪减灾,可用于灾前预测、灾中监测和灾后评估;“3S”技术防治水土流失调查预测和水土保持规划,可运用“3S”技术可以监测水蚀、风蚀等多种类型的土壤侵蚀区的侵蚀面积、数量和强度发展的动态变化。可以对水资源实时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水资源实时动态监测在水利信息化中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掌握瞬时变化的供水和需水等有关信息,才能科学、准确地进行水资源的配置及调度;“3S”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勘察设计中得到了充分运用。“3S”技术在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如南水北调的选线,在DEM的基础上,进行地质情况分析,并结合GIS中的有关地质环境数据库实现合理的选线分析。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也广泛运用“3S”技术。如在水库的规划设计中,利用GIS建立的库区DEM,可以直观、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各种库容和淹没面积及开挖土石方量;结合其他GIS专题数据可以进行大型水库淹没区实物量、灌溉区有效灌溉面积和水库淤积量的估算。(四)在高新农业中

运用GPS技术对高新农业信息进行空间定位; RS影像技术可获取区内农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化的影像信息,便于区内状况的分析; GIS技术可以建立农田土地管理、自然条件、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等的空间数据库;对作物生长苗情、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模拟,为分析农田内自然条件、资源有效利用状况、作物产量的时空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处方信息。3S技术它能够收集土地利用现状、植被分布、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农作物的灾情分布、土壤肥力等多种信息,将信息技术与农艺、农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获取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自然资源,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测绘新技术(3S)的集成应用

测绘新技术3S集成应用,取长补短是自然的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和向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进行空间分析,以从提供的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依据。实际应用中,较为多见的是两两之间的结合,常见的两两结合有以下几种方式:

RS与GIS集成:遥感数据是GIS的重要信息来源,GIS则可作为遥感图像解译的强有力的辅助工具。GIS作为图像处理工具,可以进行几何纠正和辐射纠正,图像分类和感兴趣区域的选取;遥感数据作为GIS的重要信息来源,可以进行线和其他地物要素的提取,DEM数据的生成,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和地图更新。

GIS与GPS集成:定位、测量、监控导航。

GPS+RS集成:几何校正、训练区选择以及分类验证,提供定位遥感信息查询。

GPS+GIS集成:定点查询专题信息,提供或更新空间点位。

GIS+RS集成:几何配准、辅助分类等,提供和更新区域信息。论文格式,3S。。

四、结语

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提高, GPS、RS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 GIS技术的不断成熟, 现代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数字工程化的方向发展。大力开展数字化3S测绘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将是测绘行业立足者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和创造经济效益的首要任务。

第10篇

关键词:上堆积尾矿库 勘察 研究

中图分类号:D918.2文献标识码:A

1 勘察的目的、任务

建立尾矿库的目的是保证有足够的库容储存尾矿砂、确保尾矿库的安全正常运行。

尾矿库勘察的主要内容有:1)从地质条件方面论证所选库址的可行性;2)为拟建的构筑物提供设计所需的坝材及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对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提出治理的措施建议;3)对已有尾矿坝坝体进行进行勘查,对坝体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坝体加高的可能性及为闭库设计提供坝体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2 尾矿库勘察阶段及方法

按不同的设计、建设阶段,尾矿库勘察分为: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和尾矿库正常运行后的勘察。

2.1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

主要是建库选址勘察,内容是查明拟建场区的地形地貌和不良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藉以避开抗震不利、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段。

抗震不利地段主要包括孤立山咀、地震液化、采空塌陷等。

不良地质现象主要包括活动断层、岩溶塌陷、采空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发育地段。库区下游应避开厂矿、村镇、景观、文物、人员集中场所。

工作内容有踏勘、地形测量、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测绘等,藉以查明场区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岩层产状,地质构造、活动断裂,汇水面积,不良地质现象,采矿及矿产赋存情况,库区下游影响范围内的村镇、工矿企业、人文、景点分布情况。

2.2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

主要目的是查明选定库址的地基稳定性、渗透性、压缩性指标及被水淹没后不稳定岩层的分布范围,并提出各项防治措施。主要方法是用钻孔进行勘察。为达到勘察目的,钻孔应沿拟建初级坝位置布设,用以查明坝基的岩土层分布、土层的渗透性,有无软弱层、液化层和岩溶、采空塌陷的分布情况。

此外,对尾矿坝各附属设施包括排洪系统,尾矿输送管道、库水循环管道等部位也应布置一定钻孔,确保基础位于稳定地层中,避免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管道破裂,威胁库体安全。

2.3 尾矿库建成后的工程勘察

目的是为尾矿库稳定分析提供基本参数,提供尾矿库继续加高扩容的设计依据,为闭库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凡设计坝高大于20米或总库容大于60万方的上游式尾矿库,必须进行稳定分析并宜在下列时间进行:1)坝体堆积至1/2~2/3最终设计坝高时;2)尾矿堆积坝整体外坡比陡于设计值时;3)堆积坝已接近或达到设计最终坝高,拟继续加高坝体时;4)当尾矿库出现不安全症状时;5)尾矿库终了,应进行闭库后的坝体稳定性分析评价。

主要通过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辅以调查、测绘查明影响坝体稳定的因素。钻孔主要沿垂直坝体方向布设。查明堆积坝的土层的组成、分布和密实程度;查明尾矿堆积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动力性及高应力状态下的强度与变形性质;查明勘查期间浸润线,渗漏途径。应查明坝体坡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初级坝的构成及结构形式,坝移、破坏、浸润线变化和出漏情况及其它影响尾矿库安全的因素。

3 尾矿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尾矿库勘察中存在的问题,有尾矿库本身的,也有勘察工作中的。

3.1 尾矿库本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没有专业的尾矿库施工队伍,尾矿库建设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以前往往由企业自行设计施工,不按规范和无施工标准及必要的监督机制。解决方法:加强尾矿库设计、施工统一管理。建立尾矿库建设改造的专业队伍和资质审批制度。加强库区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2)堆积坝坡度陡不符合设计要求;干滩长度不足;排洪、排水系统损坏,坝体渗水。解决方法:按设计进行放坡;分散放矿,保证尾矿砂合理的沉积次序和干滩长度;修复或重建排水、排洪系统,贴坡反滤处理。3)老尾矿库选址不当,尾矿库位于居民区、工矿企业、文物、景点上游,严重威胁下游生命财产安全;库区位于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区等地质灾害危险地段。解决方法:闭库、及时清运;搞好地质灾害治理,闭库、清运。4)安全检查存在走过场现象,对真正的隐患未能认真查清。解决方法:提高对尾矿库安全的重视,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监督制度。加强尾矿库安全知识的培训,及时发现隐患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3.2 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无上坝的道路,勘察设备无法到达现场进行工作,不利于尾矿库抢险、和监测工作。解决方法:尾矿库设计、施工时预留道路以利于今后的抢险、监测、勘察工作。结合坝坡改造,修复库区道路。 2)尾矿堆积坝主要由尾矿砂堆积而成,结构松散,很难取到原状土样进行物理力学分析。解决方法:利用探坑环刀取样;采用双管单动、专用内置环刀取砂器;建立原位测试数据与物理力学指标的对应关系;预埋取样器、取样盒。3)勘察钻探期间,未按规范使用泥浆、套管护壁,钻孔完成后未及时按规范采用水泥砂浆封孔,造成坝体溃坝。解决方法:合理使用泥浆、套管护壁;钻孔完成后未及时按规范采用水泥砂浆封孔。

4 今后工作的展望

随着国家对尾矿安全及环境保护的重视,涌现了许多尾矿生产、利用的新方法、新技术。如尾矿浆干法排放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尾矿再造废水的闭合循环,有效地减少尾矿库沉积的泥浆,增加了安全系数;旋流器分级沉砂脱泥技术使尾矿砂代替建筑河砂成为可能,使尾矿砂在改良土壤、制造彩瓦、行道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土栽培技术等方面拓展了尾矿砂的利用范围,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尾矿砂的治理和利用上也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凤民.加强科研 保障铀矿大基地建设[A].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2

[2] 曾文乐,谢国发,姚亦军.江西相山铀矿整装勘查区铀资源远景区块划分与评价[A].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2

[3] 秦明宽,李子颖,郭庆银,漆富成,潘蔚,欧光习,程纪星,刘祜,张字龙.地浸砂岩型铀矿区域成矿环境与远景区筛选评价技术及应用[A].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2

[4] 蔡煜琦,朱鹏飞,李晓翠,张明林,张文明,朱晓彤.我国铀矿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大基地建设[A].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2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处理 技术集成 工程勘察 工程地质 

论文摘要:工程(地质)勘察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及其集成化应用,也涉及方法论和其它问题。因此,提出工程地质勘察信息化的要求,不但是地质信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地质信息科学的理论框架、方法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形成主要动力。 

 

0引言 

当前,伴随着一般信息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起,地质信息科学已经逐渐形成雏形。这是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是关于地质信息本质特征及其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学科领域。它的形成与地质学和地质工程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和促进密不可分。历史分析的结果表明,计算机技术的引进、改造、融合、集成和应用过程,实际上就是工程(地质)勘察信息化的过程。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 

1.1 信息处理技术地质测绘、钻探、山地工程等所获取的数据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的数据源,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流程的起点,这些数据包括搜集到的早期勘察数据和现阶段地质勘察获取的状态数据,不但具有多来源、大数量、多种类、多层次、多维和多应用主题等特点,同时又具有可采集性、可存储性、可管理性、可复制性、可共享性等可信息化的特征。这个过程可以划分为勘察数据获取、勘察数据整理与管理、勘察图件制作、地质体空间分析、勘察成果编制、管理与查询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可以对应一种或数种信息技术,如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可以用数据库技术来实现,勘察图件的制作可以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或gis技术来实现,地质体空间分析可以用三维建模与空间分析技术来实现,勘察成果的编制可以通过数据库中资料的组合来生成,成果的查询检索可以通过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来实现。[1] 

1.2 信息处理方法数据采集是整个处理过程的起点,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的主要工作之一。所采集的数据包括可以搜集到的前期资料和工程勘察获取的数据,这些数据都可以通过直接录入、导入与二维平面图或三维模型绑定输入等四种方式来进行处理。[2]报告、汇报、归档部分是指利用数据库、二维辅助制图和三维模型与空间分析成果来编制工程勘察报告等勘察成果,并对所取得的成果数据进行审查汇报,最后把成果进行数据库管理和归档。以上这些工作全部处在标准化体系的制约之下,这些标准包括工程勘察规范、数据编码标准、图层设置标准等等,同时这一过程被网络技术进行全面的改造,从而组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的完整流程。 

1.3 信息处理流程①数据采集阶段。在确定了工作目标后,首先搜集工作区域的各种已有资料,在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在可能的工作区域内进行野外考察,进一步确定工作区域。在基本确定的工作区域内进行野外测量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钻探、物探、地质试验和可能的山地工程等工作。这个阶段主要是获取工作区域内地表、地下的各种地质资料。②室内整理阶段。室内整理阶段是对获取到的地质资料进行校对、分析和分类的工作,使获取到的数据条理分明,便于后期工作的使用。

这一阶段可以滞后于数据采集阶段,也可以与数据采集阶段同时进行。③分析处理阶段。分析处理阶段主要是利用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各种地质图件的编制,对野外勘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等,为下一步勘察报告的编制提供各种资料。④编制报告阶段。工程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勘察报告,这一过程主要依赖地质技术人员对地下地质空间的感悟与工作经验,充分利用获取的数据和前期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处理成果来编制工程勘察报告。⑤成果审查与汇报阶段。这一过程是对整个勘察工作的检查和验收,如果分析不够充分,要返回到分析处理阶段进行更充分的分析处理,如果分析结果缺乏足够的数据,要返回到数据采阶段,进行补充勘探工作,直到审查通过。⑥资料归档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把原始勘探资料和勘探成果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工作。这部分资料同时也是其它工作的资料依据。从信息处理角度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三部分,其中数据管理包括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对数据应用的结果进行管理,数据应用包括数据统计分析、空间模拟与分析、地质图编制和报告编制等。 

2实现地质信息技术的集成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信息技术的作用,需要实现信息集成化。其原则和出发点是:使各部分信息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每个元素都要服从整体,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每个元素最优;各个信息处理环节相互衔接,数据在其间流转顺畅,能够充分共享。系统有了这样的的整体性,即使在系统中每个元素并不十分完善,通过综合与协调,仍然能使整体系统达到较完美的程度。从工程勘察信息系统实现的逻辑结构看,系统集成的内容包括:技术集成、网络集成、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分布式的工程勘察点源信息系统的建立,就是上述四方面集成的结果。 

3结语 

工程(地质)勘察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各种信息技术及其集成化应用,也涉及方法论和其它问题,要求深化对地质信息机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因此,工程地质勘察的信息化需求,也是地质信息科学发展的动力,促进地质信息科学的理论框架、方法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形成。工程(地质)勘察的计算机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作为地质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借鉴和引进其它地质与矿产勘查领域的成果,并且逐渐融入地质信息科学的总体发展轨道,伴随着地质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测绘工作;遥感测绘;措施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迄今,遥感技术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当前的遥感技术不再局限于人造地球卫星,多种专门用于环境、资源监测卫星的发射与运转以及航天飞机等都为其信息获取提供方便。当前的测绘工作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地质勘测以及资源测绘等,而遥感技术因其特有的优势在测绘行业中受到越来愈多测绘工作者的青睐。

一、遥感技术发展概况

遥感技术顾名思义是通过相关设备对被监测事物进行遥远的感知而获取相应监测数据的一种测绘手段。其最关键的装置在于传感器。遥感技术通过传感器对地面事物进行感知并且获取信息数据,再利用传感器将数据传输到地面,利用计算机等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对所要监测的事物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数据信息。从遥感应用上看,遥感技术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综合应用,它的学科基础是建立在空间信息技术上,同时将测绘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各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渗透,因而遥感技术综合了当前各学科的优势,是一项先进的测绘技术。

二、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1 测绘遥感应用不够广泛

从遥感技术的发展来看,其发展前景比较乐观,而且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水平不断在拓展。但是就当前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实际应用范围不够广泛,遥感技术在当今依然是一项不为人所熟知的测绘技术。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前的测绘工作,比如地形地质勘测、工程勘探等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的测绘技术,对于遥感技术还比较陌生,对其应用就更加受限制,观念上的制约以及对遥感技术的不熟悉制约了遥感技术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其作用,也不利于遥感技术的大力推广。

2.2 遥感工作资金造价价高

遥感技术在工作中价格较高也是制约遥感技术进一步普及应用的重要问题。伴随着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感正在从实验阶段走向技术应用阶段,其地理测绘、地质勘探、灾害监测、环境资源检测的功能逐渐凸显出来。但是反观当前的各项测绘工作,遥感技术的应用反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角色。主要原因就在于应用遥感技术花费太大,造价太高,因而我国应用遥感技术的领域主要是在重点部门的重点科研项目,比如说运用遥感对地质灾害、环境污染、资源勘探等进行测绘,而一般的工程地质检测、煤矿开采等应用不多。

2.3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低,应用水平较低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测、环境污染检测等方面的优越性将会大大推动我国的地质灾害研究事业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因而提高遥感技术信息源的空间分辨率,对于加强数据、的准确性、拓展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测量水平是极为有利的。

三、完善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的策略及其具体做法

随着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不断普及,遥感信息技术的一些弊端和漏洞也逐步显现出来,而有效提高遥感技术的技术水平,加强其技术推广,是完善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的重要举措。相关人员要明确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3.1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与传统测绘工具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极大的规避了传统测绘工作的弊端。

3.1.1遥感技术覆盖范围比较广,能够全面了解所在区域的地理情况,获得全面的资料数据。

3.1.2遥感技术能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动态实时的检测。这是遥感技术最大的一个优势,遥感技术以全球定位系统作支撑,完成空间导航和定位之后,可以全天候24小时对所检测区域进行动态实时的检测,比如对矿区环境污染的检测,可以获取全面动态的检测数据和画面,从而为矿区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研究数据。

3.1.3遥感技术受人为干预比较少,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所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传统测量手段受主观因素干扰比较大,因而测量的数据会出现误差累积、偏差较大等问题,但是运用遥感技术会有效规避人力测量的劣势,误差不累计,测量数据精度较高。例如在矿区资源监测与定位上,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定位资源所在范围,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以及不科学开采导致的生命安全问题。

3.2加强对遥感技术深度研究,拓展应用领域

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调查是相当必要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就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来看,遥感技术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人员要从加强遥感技术深度研究这一方面出发,提高遥感技术的测量精度,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

3.2.1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遥感技术开发研究的鼓励和推动,采取相关措施推动遥感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比如,利用政策优势,鼓励相关部门在开展测绘工作者运用遥感技术,将遥感技术从示范性试验阶段推动到大范围应用普及阶段,使遥感技术能够真正发挥其技术的优越性,对传统测绘手段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和开创。这将会大大推动遥感技术与实际测绘工作的联系水平,不仅有利于遥感技术发挥其测绘水平上的优势,更有利于在实践中发掘遥感技术的弊端,从而推动遥感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3.2.2加大对遥感技术的资金投入也是深度研发遥感技术的关键举措。一项技术从开始研发到投入使用要历经漫长的过程,遥感技术从最初出现到现在也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我国也逐渐成为遥感技术大国。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我国必须向着遥感强国的目标前进,因此加强技术的深度研发是极其必要的。相关研究部门要重视现代遥感技术在各行各业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提高观念意识,加强对遥感技术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研究者深度研究遥感技术,解决现阶段遥感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的技术性问题,拓展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3.3大力推广遥感技术,加大遥感技术普及力度

遥感技术只有在大力推广中才能显示其技术的活力和对测绘工作的广泛适应力。当前遥感技术已经凸显出其难以比拟的技术优势和环境适应力,比如,能够适用各种复杂地形的勘探工作,能够实现对火灾、气象灾害、地质灾害过程的实时检测,动态获取相关数据,为开展灾害研究和建立灾害防御体系提供便利等,因此必须要大力推广遥感技术,提高普及程度。

3.3.1相关人员要从降低遥感技术工作造价出发,通过降低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工程测绘的资金花费,来实现各行各业测绘工作对遥感技术的应用。只有减少资金预算,才能促使更多的行业选择应用遥感技术,而不仅仅集中于少数几个重点行业的重点项目。

3.3.2提高遥感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也将有利于遥感技术的普及。早期遥感技术受分辨率限制,较多应用于宏观的检测,而当前由于新工作思路的拓展,遥感技术与地质的符合程度越来越高,受距离的限制也越来越小。但是相关人员在改善工作思路,加大遥感技术地质检测水平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的普及,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必将会大大拓展,遥感地质、环境资源监测、气象、灾害检测乃至工程矿区勘探测量中的遥感应用也必会进一步拓展,其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灾害预防等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覃永勤.浅谈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其工程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

[2] 曾庆斌,韩金芳,马丽新,刘丽.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A].

第二届 " 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 " 论文精选[C].2010.

第13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测绘;GPS;城市建设

1、工程测量重要性分析

工程测量技术多年广为应用在诸多建筑项目中,为项目建设掌握测量精度,熟知项目所处地质、水文等地貌环境提供了重要帮助。归纳建筑项目城市建设中应用测量技术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1资料依据性更强

工程立项建设之初,需要对重要的施工图、组织设计方案等原始技术资料予以设计及确认,而这些重要技术资料中通常需要明确施工范畴、项目概况、水文地质结构、施工物资等各项因素的统筹安排。而工程测量技术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介入,能有效提供这些技术文件参考依据,故而为项目作业提供了方便与技术保障。

1.2保障定位精度

由于各种作业项目的控制管网放样精度及分布控制形式不尽相同,建筑限差、建筑主轴线控制精度等需求也就不同。而完成这些测量作业除却要控制精度以外,还要确保勘测作业能结合地质、地貌结构进行测量,从而才能在保障精度需求的同时,顾及到现场三通一平及勘测面积的成本投入问题,有效凭借测量精度控制项目建设的一定成本投入。

1.3竣工验收凭证

项目竣工验收除却基本的三检制度执行以外,也要通过工程测量GPS、RTK有关测绘技术运用来计量土方填、挖数量。这是因为土方填挖计量涉及到其他工种作业的工程量增减结算问题。而有效的工程测量技术运用,能为工程量预结算及合理变更作业设计施工等提供重要依据。

2、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

2.1测量仪器的广为应用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阶段,多种专业技术较强、实用性较高的工程控制管网测量仪器应运而生,为工程放样测量及管网布局提供了重要有力支持。比如,全站仪、光电测距仪、以及数字水准仪等精良测量仪器的运用。此外,现如今测距仪器中连续显现和自动定位、追踪功能的有关技术发展也较为成熟,更为有效的确保了测量精度。

2.2 GPS定位技术的应用

全球经济增长迅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迭速度较快。在此形势下GPS科技发展不断成熟与完善。因此,基于GPS技术最初的定位功能,已由最初的导航及测绘功能拓扑到了空间位置状态下的方格点位控制,误差控制更为精准,能满足高度系统作业,并且如今广为应用在了高速公路建设、隧道溶洞施工、油藏勘探等多项工程中,应用价值及发展空间仍然有待开发。

2.3 RS即遥感技术的运用

RS科技应用技术主要以传感器及信息传输技术应用为主,通过对信息数据的处理、提取、加工及配套电磁波遥感、红外遥感等技术的运用形成遥感影像,这种信息影像又可非为图像及非图像方式。其RS技术运用平台广为应用于航空遥感、地域遥感、气象遥感、海洋遥感、以及能源检测遥感中。此外,RS技术运用也为编制地理地籍资料、水文地质地貌资料、土地资源规划等城市规划资料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故而,全面推广、运用,并深刻研究RS技术是工程测量在城市建设中的主要技术研发工作任务。

2.4GPS-RTK技术

2.4.1土地外业施测

主要包括宗地测量、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测量和违法用地测量等。测试人员需要在基准站前站好,并架好仪器,每组分配两个人,一个人唯一基准站,另一人背着仪器到每个地方立杆并记录数据,同时输入特征编码,在记录数据时要求测量人员立点要准确,取3秒作为一个记录单元,把一整个区域或宗地测完后回到室内,由专业的软件接口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图幅。测量人员应当尽量稳住对中杆,进行准确测量。

2.5摄影测量技术运用

结合摄影角度及空间位置的差异性,摄影测量可多用于地面摄影测量、航空及航天摄影测量中,是人工智能及RS技术的综合技术产物。由于摄影测量技术下的影像直观、真实、信息丰富,能较好的传递大量几何形态信息,包括大型地貌、地质信息等,因此,其技术通过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相融合,又能实现高精度精准的三维空间信息的有效掌握,故而利于大比例测绘工作中加以应用。

3、工程测量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3.1测量机器人

认为野外考察作业不具自动化应用特性,除却必要的认为野外勘探测量以外,测量机器人技术发展主要是全自动化全站仪所演化而来。它的技术结构组成包括坐标系统、遥控系统、换能器、闭路传感器、以及控制系统等。同时,一些职能全站仪还未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二次开发平台,从而通过软件对测量数据的记录及自动化输出等,则更利于城市建设工程测量。

3.2信息系统

对于工程设计结构系统、数据精度要求高的复杂项目工程。除却应用当前信息化计算机科技完成测量作业以外,诸多信息系统平台的科技研究已成为主流。即信息系统中常见平台有大地测量、全球地籍信息、水文地质地籍信息、生态环保信息资源等。

3.3建筑结构三维测量

当前城市建设规划下项目建设对几何模型重构要求、质量建设、以及自动化生产需求都特别高。此外,与其配套的项目作业准备阶段质量检测、数据测量及监控也愈发要求严格。因此,当前项目结构三维测量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已经是一种不争事实,包括三维工业测量延伸到人体科学测量等。

3.4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

传感器是“3s”技术研究及科技应用的必要研究载体,当前GPS接收机、自动化全站仪、以及土木三维测量、包括人体科学测量等技术研究都脱离不开各种功能、方式的传感器应用。比如,人体科学测量体系中的器官、部位显微测量及影响处理必然离不开传感器的多重应用。再如,GPS定位系统及全站仪中都需要利用传感器来接收测量信息,从而才能将信息、数据通过传感信号传递出去形成测量影像等。

4、结束语:

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工程测量下测绘技术应用无所不在,只要有项目开发及运营建设,就必然存在工程测量有关主流技术的运用。因此,随着时代建筑产业科技的不断日新月异变化,测量技术发展也将愈发成熟与完善,前景应用更为广阔,从而高度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有力发展局面,利于国民产业经济迅速增长。

参考文献:

1 李小珍;焦丽辉;;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应用浅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11年 17-18

2 何初露;;区域高密度、高精度要求下的高程采集[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3-24

3 安家骁;;试论测绘新技术与工程测量的内在联系[J];中国地名;2011年06期 22-23

4 杨义刚;;虚拟现实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08-09

第14篇

    1.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2.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探讨      

    3.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解析    

    4.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5.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6.SL机场测绘工程项目的进度与质量管理研究      

    7.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    

    8.东莞市某公路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9.测绘工程专业“四维渗透式”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10.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规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1.注册测绘师制度下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探讨      

    12.测绘工程全英语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策略    

    13.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    

    14.创新型测绘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    

    15.基于“卓越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GIS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16.谈测绘工程中测绘技术的应用及流程     

    17.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18.测绘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     

    19.测绘工程专业摄影测量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0.测绘工程中GPS RTK技术的应用实例    

    21.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实践教学探索 优先出版    

    22.测绘工程在机场建设中的应用        

    23.论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应用及特点 优先出版    

    24.GPS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25.基于《测绘工程》期刊的测绘技术动态可视化分析    

    26.小议测绘工程专业高端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27.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28.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技术运用    

    29.对地形测绘工程中质量控制的探讨     

    30.关于工程测绘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    

    31.探讨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及其系统控制措施    

    32.天津市水运工程测绘技术重点实验室    

    33.浅析RTK系统在城市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34.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探析     

    35.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36.GIS在工程测绘中的运用探究    

    37.独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8.GPS高程测量及在水利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39.谈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测量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40.浅谈测绘工程技术发展与应用     

    41.工程测绘中GPS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42.测绘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43.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44.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5.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方法分析    

    46.浅谈测绘工程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应用    

    47.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浅析      

    48.分析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49.工程测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意义    

    50.浅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51.测绘工程专业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52.关于工程测绘质量控制实施的探讨    

    53.测绘工程中的风险管理分析    

    54.测绘工程专业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55.新形势下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优先出版      

    56.基于测绘新技术在地质测绘工程中的运用分析 优先出版    

    57.测绘新技术在地质测绘工程中的运用    

    58.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59.浅析GIS在工程测绘中的运用     

    60.关于RTK作业系统及其在城市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61.初探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    

    62.浅谈测绘新技术在国土测绘工程中的运用    

    63.专业认证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改革    

    64.工程测绘中断面数据的处理分析    

    65.测绘工程监理方法探讨     

    66.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对比分析     

    67.水电工程测绘中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    

    68.浅析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69.工程测绘中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应用探讨 优先出版    

    70.工程测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意义 优先出版    

    71.测绘工程技术精度控制策略探究    

    72.基于分类培养的建筑课程差异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工程测绘技术教学为例        

    73.浅析测绘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74.二级学院工程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为例       

    75.提高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实践教学    

    76.现代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分析与目标定位     

    77.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道路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78.论CORS系统在城市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79.测绘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措施分析探讨    

    80.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策略    

    81.当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82.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探讨     

    83.探讨测绘工程中的问题及措施     

    84.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探讨    

    85.试论当代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86.论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绘的发展    

    87.浅析工程测绘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88.简述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89.《测绘工程》网上投稿系统正式开通试用    

    90.《测绘工程》2015年第24卷(总第128-139期卷终)总目次     

    91.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卓越工程师相关培养环节现状分析    

    92.矿山工程测绘中GPS测绘技术的应用探析 优先出版    

    93.建筑工程测绘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94.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道路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95.高职建筑施工与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96.关于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的研究    

    97.工程测绘中GPS测绘技术的应用探析    

    98.新建本科院校测绘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    .

第15篇

      

        学术研究

        (1)建立新国家地理格网服务地理国情监测初探 狄琳

        (3)远离大陆海岛的高程传递 柯宝贵 章传银 张利明

        (5)玉树地震对周围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站的影响分析 李凯锋 欧阳永忠 陆秀平 任来平

        (9)基于eros-b影像更新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与精度评价 陈国良 汪云甲 田丰

        (12)基于lidar和航空影像的三维建模方法探讨 冯梅

        (15)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的快速处理技术研究 尹杰 杨魁

        (18)等效法收敛计变形监测 杨浩

        (22)基于椭球面大尺度表达地表对象方法研究 杨永崇 竞霞

        (26)gis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曾波

        无

        (28)拓普康全站仪车模亮相首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展览会 无

        技术交流

        (29)基于jscors层析连云港沿海水汽的三维特征分析 董春来 王香兰 蒋廷臣 周立

        (33)基于椭球膨胀法实现独立坐标系统的建立 于亚杰 赵英志 张月华

        (37)困难复杂地区输电防雷线塔数据机载lidar三维扫描获取 阮羚 周平 姚尧

        (40)基于点云数据的文物精细建模 孟志义 钱林

        (44)利用改进的fcm方法分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田慧 周绍光

        (47)无砟轨道cp ⅲ平面控制网测量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谯生有 闻道荣

        (50)gis与模型技术在城市排水管线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解智强 杜清运 高忠 王贵武 黄俊

        (54)基于arcgis engine的矢栅基础地理数据空间转换方法研究 刘佰琼 周卫 戴相喜

        (58)mapinfo二次开发在坐标转换中的应用 李东 毛之琳

        (6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字线划地图概述 武文忠 郭新成

        无

        (63)“则泰杯”全国第四届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竞赛评选揭晓 无

        技术交流

        (64)基于webgis的复杂城市交通网络信息服务 薛明 刘春 肖学年

        (69)武汉市1∶2000房产管理图数字化测绘与建库工程及成果应用 郑举汉 张鹏 徐磊 陈镇

        (72)一种改进的折线转分段bezier曲线的拟合方法 张超 王文静

        (75)测绘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赵力彬 张新利 吕志勇 施建辉 李发红

        无

        (78)爱普生大幅面专业绘图仪助力遥感产业化发展 无

        徕卡测量新技术应用专栏

        (79)徕卡hds 8800三维激光扫描仪在露天矿中的应用 段奇三

        则泰三维技术应用专栏

 &nb

sp;      (81)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舟曲重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周学林 魏文涛 刘丽惠 王占超

        测绘教学

        (83)空间大地测量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研究 魏二虎 张奇 李征航 王甫红

        (86)gis应用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微 舒娱琴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