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应收款管理论文范文

应收款管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应收款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应收款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对策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应收账款绝对数的增长加大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信用观念扭曲、信用意识淡薄的现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是非常发达,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所以存在着一些企业之间相互故意拖欠的现象,从而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成为呆账、坏账,从而增加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

(二)签订合同时内容不够严谨。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缺乏对合同内容全面、审慎的把握,所签的合同条款不齐备,内容不全面,为合同的履行埋下了隐患。在订立合同时,合同的一般条款欠缺,虽然不会对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等问题产生影响,却会对合同的履行、合同当事人经济利益的实现带来消极影响。还有就是业务人员票据知识不够,特别是支票的处理上没有知识或经验,没有预防空头支票、虚假账票等知识而开具了相关的认可收据,从而导致追索不能,造成坏账产生。

(三)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力,造成大量逾期账款

1、大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滞后。应收账款发生后并没有做任何管理,只是让其挂在账上,未对其收现能力进行分析,只有发现应收账款已经逾期时,才被动地催收,结果导致了应收账款越积越多,最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威胁。

2、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长期不对账或对账不清。现实中有的企业长期不对账,有的即便对了账,但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只是口头承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对应收账款的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分类,平时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如果出现回款不畅,就不能满足管理需要,从而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逾期账款,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

二、解决对策

(一)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职责、权限,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的行为有章可循;(2)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3)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2、确立信用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目的是要在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与采用这种政策而承担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新增盈利大于等于要承担的三项成本时,才能实施和运用这种赊销政策。

3、明确应收账款管理主体。在做出赊销决定之前,应该对各种情况有一个认真仔细的分析,灵活运用赊销手段,合理确定现金折扣与折让及比例,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占领市场和发展壮大自己的一项基本策略。因此,企业应认真组织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专门研究企业的营销策略,调查了解客户的资信程度,真正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的方法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在实践中用得较多是账龄分析与分类管理(ABC)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分析法。

4、确立应收账款管理目标。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赢利和采取信用政策预计所要担负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运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实施和推行使用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应包括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市场情况的预测和判断,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果企业销售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收款信用政策,扩大赊销额,获取更大的利润;相反,则应该执行严格的信用政策,或对不同的客户的信用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企业在获取最大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1、建立健全赊销申报制度。企业要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不能只从销售人员口中了解情况,应当建立健全的赊销申报制度,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可以设计预先统一编号的“四联赊销单”,载明欠款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开户银行及账号、经手人、地址、电话、发货日期、货名、规格、数量、金额、本单位经办人和责任人,还有赊销金额、赊销期限、有无担保等内容,分别由客户、责任人、经办人和资信管理部门留存,资信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其使用情况,防止挪用和截留货款,杜绝资金的体外循环。另外,商品交割过程必须履行严格的签发制度,其中一联必须附在增值税发票记账联后面作为会计凭证附件以备今后查证。

2、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1)建立客户信用档案;(2)建立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的清收责任制与激励机制;(3)规范合同条款和经营操作;(4)加强企业销售人员、催款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销售人员、催款人员进行经济合同的条款、讨债的技巧以及企业销售、收款的工作程序和制度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3、注重合同管理。企业除现金收入之外的供货业务都必须签订合同,当销售部门收到经信用部门和企业法定代表审核签字后的赊销申报单后,根据审批意见并与客户意见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签订销售合同。销售合同的要素必须齐全而且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特别是付款形式、账期和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都应清楚、准确,最好是能够采用统一的合同范本。另外,销售部门还要将合同影印几份,经有关部门或人员与原件核对无误后分别交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利于其对销售合同的执行、跟踪、检查起监督和预警作用。

(三)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1、应收账款的动态跟踪管理。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保持与客户经常联系,提醒付款到期日,催促付款,可以发现货物质量、包装、运输、货运期以及结算上存在的问题和纠纷,以便做出相应的对策,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同时,也会使客户感觉到债权人施加的压力,使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推迟付款,极大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可以快速识别应收账款的逾期风险,以便选择有效的追讨手段。

2、应收账款的催收。企业管理当局对已经到期的应收账款应交由应收账款清收小组进行催讨。对于清收小组的组织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款项经办人、部门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应为某项应收账款的当然责任人参加清收小组,在清收小组负责人的调配下参与工作;二是清收小组成员按客户分工,并分解落实清理回收目标任务;三是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将收回远期欠款和控制坏账纳入绩效考核,调动催讨人员的积极性和效果。

3、确定科学的讨债方法。一般的催讨方法有:电话催讨、信函催讨、律师催讨、诉讼催讨等。究竟选择何种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无论何种方法都应该把收款行为限定在法律范围内,决不能采用威胁的、有违法律的行动。企业除了依靠本身的力量外,还可以委托机构,但在选择机构时要慎重,要选信誉良好的公司。

(四)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保理业务是保理代付业务的简称,通俗地讲,就是企业将应收账款按一定的折扣卖给银行、获得相应的融资款,该部分融资款在一定时期内以收回的账款进行偿还。它是一种专门为赊销设计的集融资、结算、财务管理和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产品。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需求压力,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也为产品适销对路、货款回笼期较长的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2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而形成这种债权的主要原因是赊销。从企业自身原因分析,赊销主要两个方面的动机:一是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二是减少库存,降低成本。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出于自身的需要或客观的原因,往往采取赊销的办法对外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因此,应收账款发生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商品市场占有率,扩大商品销售量和利润的实现,是企业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太大,又不能及时收回,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将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从近年来我国企业总的情况来看,应收账款虽然逐年减少,但由于市场经济萎缩,应收账收回艰难,其数额仍然是比较大的。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便具有了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货款回笼取决于结算方式,也取决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若放松管理,一味片面追求销售额,其资金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正常的再生产活动。其次,它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由于加强了管理,应收账款收回及时,企业无须因资金不足而大量贷款,从而减少了利息的支出,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该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呢?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管理

应收账款赊销效果的好坏,依赖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调查表明,真正的赊销风险不在于客户而在企业内部。只有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才能防范坏账于未然。信用政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

(一)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是企业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或者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1)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在竞争中处于并保持优势地位,保持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如果对手很强,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对竞争对手来说较低的信用标准;反之,信用标准可以相应严格一些。(2)企业自身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提高竞争力,争取客户,扩大赊销;反之,应选择较高的标准以降低违约的风险程度。(3)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必须对客户信用等级做出判断并决定是不是给予客户优惠。客户资信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五个因素: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简称5C系统。a.品质。是指客户履约或赖账的可能性。是解决是否给予客户信用的首要因素。主要通过客户以往的付款履约记录来了解。b.能力。指客户偿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数量及质量及其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流动资产数量多,流动比率越大,表明其偿付债务的物质保证越雄厚;反之,偿付能力差。流动资产质量即变现能力强,则偿付能力强;反之,则偿付能力差。c.资本。指客户的经济实力与财务状况的优劣。是客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d.抵押。指客户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对于不知底细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尤为重要。一旦收不到这些客户的款项,便以抵押品抵补。如果这些客户提供足够的抵押,就可以考虑向他们提供相应的信用。e.条件。指可能影响客户偿付能力的经济环境。当客户面临不利的经济环境时,企业对客户商业信用标准的确定应慎之又慎。

(二)信用条件。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做出的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1)信用期限。是指允许客户从购货到支付货款的时间限定。通常,延长信用期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量,从而增加销售毛利。但是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2)折扣期限。是指客户享受现金折扣优惠的付款期限。该期限的确定主要视折扣的损失是否小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而定。(3)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决定企业是否提供及提供多大程度的现金折扣,主要取决于提供现金折扣后的收益是否大于现金折扣成本。

(三)收账政策。

企业如果采用积极的收帐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帐款投资,减少坏帐损失,但会增加收帐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帐政策,则可减少收帐费用,但却会增加应收帐款投资,增加坏帐损失,这样就要求企业依据市场经济环境和自身状况科学地设计回收策略。企业除了要适时地使用现金折扣、适度地利用担保制度外,还应确定合理的收帐程序和讨债方法。一般要先给客户一封有礼貌的通知信涵,进一步可通过电话催收,如再无效,企业的收帐员可直接与客户面谈,若证实客户确实遇到暂时困难,经过努力可以东山再起,企业应帮助客户度过难关,以便收回较多的应收帐款。若客户虽有能力付款却想方设法进行拖欠,则有必要采取法律行动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讼等以维护企业利益。

二、谨慎选择结算方式。

在充分调查了客户的资信情况后,接下来便要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它是决定能否安全、及时收回款项的主要因素。企业通常采用的结算方式有支票、银行本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对于盈利能力较强、资信度较好的客户,企业可适当放宽政策,采取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而对于盈利能力较弱、资信度较差的客户,企业则应该选择支票或银行承兑汇票。决不能只为了单纯地提高销售额,而去迁就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才能有效地降低应收帐款带来的风险。

三、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应收账款由销售部门或销售人员自己管。但是这样做存在管理漏洞,缺少必要的控制环节,销售人员的行为应该由谁来监督呢?因此,仅由销售部门自己来管理并不妥当。一种观点认为该由企业财会人员来管理。会计人员纵然对账务处理比较清楚,但对具体客户情况并不了解,简单归由会计人员来管理也并不合适。事实上应收账款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程信用管理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内部组织管理中就应该有这样一个专门研究营销策略、研究客户资信的机构来管理应收账款,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管理制度。

四、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

在进行对账工作时,企业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及时间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核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1)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2)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本单位明细账余额与客户单位往来余额对不上的现象。这主要是对账工作脱节所致。销售部门往往只管将产品销售出去,而不管款项是否能收回,认为收款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因为应收账款都很大,牵扯的单位也很多,加之平时财务人员的记账、编报表等工作本来就已经很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与客户对账,而一般对账工作均是债权单位主动实施。这样一来,企业的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就陷于停顿状态,使得客户有借口说往来账目不清楚拒绝付款或拖延付款,给企业造成损失。因此,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应从销售业务的第一笔起就应由销售人员定期与客户对账,并将收款情况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营销人员可以按其管理的单位对产品发出、发票开具及货款的回笼进行序时登记,并定期与客户对账,由对方确认,从而为及时清收应收账款打好基础。作为企业经营者,应将销售与货款回笼同销售者的业绩结合起来考察,使他们意识到不但要使产品销售出去,更要使货款能及时回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五、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对还未收回的款项,应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此笔者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

1、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客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货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这一类客户往往会想尽办法延长付款时间,从而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本文将这类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进行重点管理。另一类客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由于购销双方签订的抵押或担保合同具有法律保证,当付款日期来临时,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收款或拍卖抵押物以收回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可以划分为B类进行管理。还有一类客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是时间差造成的,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一般情况这类客户收到货物后会很快付款,安全性很好,可以划为C类,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

2、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账龄越长,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越大。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分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3、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析。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B类。

从上述分类可知,无论是从风险角度、账龄角度、还是比重角度,A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管理人员应把更多业精力放到A类应收账款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回收。同时也不能放松对B、C类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的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加速资金周转。

六、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坏账准备制度,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总之,企业必须正视目前面临的情况,加强清欠工作,减少应收帐款损失,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从而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轨。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第3篇

近15%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增加了一倍,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方式的不同和对货款收回管理力度的强弱不同程度影响着应收账款增减。有的企业全年余额占月平均销售收入的比例较大,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与其制度需要及其自身发展现实不相适应,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上市公司,在我国国有企业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高居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疾。造成应收账款高居不下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扩大市场分额的需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故意拖欠账款也是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的表现。

从主观上讲,我国企业管理者普遍重视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而客观上他们对于应收账款管理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都是十分缺乏。

高额的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直接引发财务危机。企业通过赊销方式不断扩大销售收入,而赊销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应收账款。很多企业在具有良好的赢利状况下,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面临财务危机。我国许多企业包括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经常出现利润可观,账面状况不错却资金匮乏的状况。 应收账款管理的坏账风险对企业赢利状况的影响。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据统计逾期应收账款在一年以上的其追帐的成功率在50%以下,二年以上的债权成功率就更低了,而我国相当多的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已达到三年以上,收回更无望了。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实际已成坏帐但未做坏帐处理的情况也普遍存在。有的企业因为收入回笼不畅而无法购买生产用料,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企业全年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占全年平均销售收入较高的比例,必然会对个别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生不良影响。

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就恰如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你带伞出门,可到中午却下雨了,而当时你很难说你未带伞的决策是对是错,你事先收集了当天的天气预报,可依旧会“天有不测风云”的。此时你未带伞的决定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由于你未带伞而由此带来的全身淋湿,你的身体是否能承受淋雨才是关键。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宜是如此。要从源头控制,防范于未然,因而防范机制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第4篇

(一)销售量增加。商业的竞争是产生应收账款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当今经济市场背景下,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企业不得不扩大再销售。在同等条件下如: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购买者会理智的进行对比选择,如果可以赊销,就能将销售量提高。

(二)库存减少。库存量大,势必会积压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同时保险及管理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在成本核算时,其仓储成本也会大幅增加,而且还需要承担商品贬值风险。而对于赊销,在核算成本时,以上费用即可节省,也不必承担商品贬值所带来的相应损失。综上所述,企业进行赊销策略,是减少各项开支的有效途径。

(三)开拓新市场。销售最好的法则为高质量与低价格,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新市场中的占有率,实际是通过应收账款这一形式来向客户提供两项交易:销售产品和提供货款(在相对有限的时期内)。由于在销售过程中企业无形中取得了一定的商业信誉,也就是说实际是给购买方提供了一笔无利息的贷款,这样做会吸引客户并将其留住,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应收账款管理目标

对于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的存在实际就是一个产销的统一体,企业想利用赊销来实现销售量和收入的提高,达到提高销售利润这一目的,但是同时承担由于赊销带来的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死账与坏账这一现象。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将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目标。制定合理的、可行的和相应的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不仅要考虑通过信用政策而增加的销售盈利,还要考虑此政策所要产生的成本。当信用政策的增加成本超过销售盈利所增加的,方能实施和推行使用此政策。此外,企业对销售状况及市场前景的预测、对应收账款可回收性的调查,都是应收账款管理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为保护企业利益,将损失最小化,如企业销售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采取进一步的放款收款信用政策。反之,则要加强信用政策,根据不同客户的不用信用程度,及时作出调整。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企业合理的信用政策,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为达到应收账款管理目的的必须合理制定的方针策略。

三、目前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的赊销,对客户的信息的不进行调查。盲目的赊销是造成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的一个很大的原因。采取赊销的关键是对客户的资信程度的好坏,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的中小企业却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盲目的去给客户做赊销,就造成了一些客户弄了一些假的资信信息给到企业,企业对此调查不严谨,故造成了发出产品而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另外一些销售人员也是为了完成业绩,不深入了解客户,也是造成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原因之一。当然在这里面不乏一些经营状况较好的客户,但是企业发货后客户却有意以各种理由推迟付款,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

(二)未严格执行销售程序,造成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收。企业销售商品如果采用赊销方式,应按规定签订销售合同。但有的中小企业在与客户未签合同的前提下将商品发给客户,信用差的客户以种种理由推拖,造成了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

(三)催收不力,法律保障刚性不足,坏账损失严重。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存在着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的现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催收政策和手段方面缺乏,这就致使企业员工工作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部分企业在意识到可能收不回款项后,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但是这种方式得到的结果往往是,诉讼费花了,但却一样的没办法收回全部的款项,或者是仅仅收回一小部分。更有一些企业因为生产经营不顺利,生产的产品没有销路,或者是资金严重周转不开,导致了企业的倒闭。这就使得企业更难收回应收账款,进一步加重了损失。

四、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一)深入信用调查,重视信用评估要想合理地评价客户的信用,必须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企业调查人员直接与客户接触或以客户及其他单位保存的有关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基础来了解一个企业的信用状况。企业应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经常进行调查评估。信用评估可以采用5C评估法。即重点分析客户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

(二)完善销售程序并严格执行企业严格遵守销售程序和规定,对应收账款进行“一条龙”式的管理,即从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开始,到制定收款政策、收款计划、跟踪分析、售后服务及纠纷处理等,都要落实到人,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管理。

(三)建立逐级审批制度及科学的考核机制企业应授权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并实行“谁审批,谁负责”,使每一笔应收账款都有明确的责任人,直到账款收回。财务部门应定期统计各笔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以实际收到的账款作为考核指标,与奖惩挂钩。

(四)建立应收账款坏帐准备制度坏账损失,总是随着商业信用行为的存在而存在的。所以,稳定性原则是企业必须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帐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建立弥补坏帐损失的准备制度,即企业要按照期末应收帐款的一定比例提取坏账准备。

五、总结

第5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融资;国际保理;证券化

1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在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1应收账款拖欠严重

根据市场调查,我国约有80%的企业采取了赊销的方法,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1.2资金使用效率低

在赊销方式中,企业物资的流动与资金流动是不一致的,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不能同步收回而销售收入却已得到确认,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销售收入,势必导致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损益产生,迫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企业还要用流动资金垫付股东年度分红。

1.3信用管理部门角色定位不明确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一种是财务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另一种是销售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两种方式都有其弊端。财务部门兼管信用管理,将财务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视作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的资源和要素配置不齐全。实际上财务部门的控制更多的是事后控制,并不能承担信用管理部门的全部职责。销售部门兼管信用管理缺点更明显,销售部门以追求高额销售量为第一目标,为完成销售业绩而对赊销风险置若罔闻。

1.4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及实际价值难以认定

据笔者调查,银行目前开办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最担心的问题是难以认定对应收账款项下交易的真实性及应收账款的实际价值。银行普通认为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多数不够健全,缺乏规范的应收账款确认方式,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实际价值难以进行认证,而且企业的贸易伙伴往往多数处于异地,对这些异地应收账款情况的了解更加困难。

1.5难以了解应收账款债务人信用情况

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品与土地、房产或存单存折相比较,把握度和可控度较弱,不但需要考虑抵质押人自身的财务和信用状况,还需考虑到形成应收账款的上下游客户资信情况。如何全面获取债务人的资信情况一直是银行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获得商业信用,一些客户伪造资信资料,客户进行有意的欺诈行为,而企业缺乏科学的客户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客户的档案不完整,企业的信用决策和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

2我国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融资的现实意义

当前,企业如何将应收账款及时回收,已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而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获得更为理想的资本结构

通过应收账款融资,企业能够在应收账款到期前取得现金资产,为正常的生产运营提供现金支持,同时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而且,如果采取无追索权的保理融资模式,保理商将买断企业应收账款,收款风险大大降低,并且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是应收账款的减少和货币资金的增加,负债并没有任何变化,更有利于财务结构的优化。

2.2提高偿债能力

企业通过转让应收账款,既融通了资金又避免了风险,且无需增加企业负债,还可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坏账损失,减少信用调查及应收账款收款的开支,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有助于国企走出困境。

2.3降低融资成本

应收账款融资成本主要包括:一是咨询成本;二是折扣成本;三是纳税成本。有资料显示,资产证券化交易的中介体系收取的总费用率比其他融资方式的费用率低好几个基点。而且应收账款证券化通过成熟的交易机构和资产重组、风险融资、信用增级等安排,改善了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条件,使证券发行人能以高于或等于面值的价格出售证券,加上支付的利率较低,企业融资成本也必然大幅度降低。尤其在进行大额筹资时,应收账款证券化通常表现出较大的优越性。

2.4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应收账款融资的本质是以应收账款的回笼资金作为信贷资金的第一还款来源,其信用基础是借款企业商业信用与买家商业信用的高度融合。应收账款融资行为的广泛开展,不仅能够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更能够把商业信用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到新的层次,有利于诚信、守法的市场经济规则的建立,更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3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方式选择

3.1应收账款抵押融资

应收账款抵押融资是企业以应收账款的债权作为抵押担保,向银行、财务信贷公司等金融机构取得借款。一般由应收账款的债权人(出让方)开出载有以应收账款作为抵押担保的条款和票据,然后在规定的期限从贷款机构在账款限额内取得现金。如果出让人到期不能偿还借款,则贷款机构有权行使应收账款的收款权来偿还票据本金及其他费用。由于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应收账款账龄等因素使应收账款回收具有相当的风险,因此借款限额通常是应收账款额的60%至90%。作为抵押贷款的应收账款,既可以由借款人收取,也可以由贷款人收取,但一般情况下,往往不通知债务人,而由借款人继续收取。

为了明确借贷双方的责任,应签订有关协议,明确如下问题:(1)借款人的借款偿还期限、偿还方式、利率及表明到期如数清偿本息的说明。(2)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抵押担保借款的追索权,即一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或收回的数额不足以偿还放款的本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有权向借款人索赔的权利。(3)对借款人逾期利息与逾期违约金的规定。(4)借款人对担保品拥有所有权的说明。此外,出借人还应鉴定应收账款的价值,剔除一些账龄长,已成死账的应收账款,以便正确计算担保价值。

3.2应收账款让售融资

(1)国际保理。

保理业务(Factoring)是一项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金融服务。保理业务是指卖方(出口商)将其应收账款打包出售给保理商,由保理商负责应收账款催收的一项金融服务。随着我国保理市场的不断成熟,保理业务功能的进一步开发,面对我国众多出口生产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研究保理业务供应链前置创新,解决能够取得国际定单却无法组织或扩大生产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具备了新的现实条件。供应链前置的研究就是把保理从传统功能下延伸至供应链前端,从而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作为一条并行的完整资金链保障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据2003年FCI年报统计数据,2003年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结算额仅为240百万欧元,仅占全球国际保理总额的0.503%,约占我国同期出口额的0.068%。可见,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水平较低。此外,其分布也不平衡。国内尤其是西部的许多地区,国际保理业务仍然不为商业银行和进出口企业所熟悉。这一状况是与国际贸易中信用证使用日渐减少,赊销记账交易使用不断增多的潮流相悖的。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保理业务正迅速地成为外资银行抢占中国金融市场的极具竞争力的“武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保理业务以填补产品空白和改善服务中的不足,已成为当务之急。

(2)福费廷。

福费廷融资是企业已经承兑、担保的远期票据向银行和福费廷公司申请贴现、或者说是银行或福费廷公司以无追索权的方式为企业贴现远期票据。其与票据贴现融资的区别在于,票据贴现融资的依据是短期票据,贴现银行对贴现申请人有追索权;福费廷融资的依据是远期票据(包括远期汇票和本票),贴现银行或福费廷公司对贴现申请人无追索权。福费廷融资与保付融资的区别在于,福费廷融资的期限比保付融资的期限长;福费廷的金融服务比较单一、无连续性,保付的金融服务比较复杂、具有连续性。

3.3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

应收账款证券化,即企业将应收账款汇集后出售给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的特设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注入SPV的资产池。经过资产重组和信用增级后,SPV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从而达到发起人筹到资金、投资人取得回报的目的。特设机构SPV是专门为资产证券化设立的特殊实体。它可以是由证券化发起人设立的一个附属机构,也可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专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机构,设立的形式可以是信托投资公司、担保公司或其他独立法人实体。

目前利用应收账款融资的企业逐渐增加,比如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于2000年3月在深圳签署了总金额为8000万美金的应收账款证券化项目协议,在国内企业中首创资产证券化的融资先例,为中国企业直接进入国际高层次资本市场开辟了道路。

在我国,应收账款融资的顺利开展,还需各方紧密配合和共同努力。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国家也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洁华.应收账款融资:开辟企业融资新渠道[J].浙江金融,2007,(3).

[2]张立玮.金融创新:应收账款让售的优势[J].经济特区,2005,(6).

第6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原因分析;管理

应收账款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产生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是存在赊销活动。近年来,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量逐年增加,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企业之间拖欠货款现象普遍,呆账和坏账比例逐渐提高,已经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这不仅对企业的资金流和资金周转带来危害,而且加大了企业的财务和运营风险,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因此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充分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

一、应收账款的定义

应收账款指企业因赊销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因此,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二、应收账款的利弊分析

从性质上看,应收帐款属于公司的债权,是流动资产的一部分。从财务实践来看,企业应收账款的形成,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应收账款的形成,有利于扩大销售,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形成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资金被客户所占用,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2)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账面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3)应收账款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三、应收账款增多的原因分析

1.赊销现象严重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实现收益,但是收益的实现是建立在销售收入的基础上的,如何扩大销售收入就成为了企业的头等大事。现金流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资金链的断裂必将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如此,赊销方式应运而生,赊销不仅可以购买到所需物品,而且还可以延迟付款,一方面解决了自身生产所需的材料等,另一方面,延续了自身使用应付账款的权利,扩大了自己的资金链,使企业自身资金充裕。但是,对于销售方来说,虽然扩大了自己的销售收入,账面上的收益得到增加,但无疑加大了收账的风险,扩大了呆账和坏账的比例。

2.企业的信用状况不甚乐观

赊销方式的诞生和生存基础就是企业的信用。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规范,企业的信用状况已经成为交易的前提条件之一。不过,我国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信用制度还不健全,人们的信用习惯没有形成,这使得失信的收益往往大于守信的成本。并且,我国的信用考察制度基本上建立在主观决策和判断层面上,缺乏信用的决策系统,网络信用系统也没有建设完成。这些都表明赊销方式赖以生存的基础尚不完善,面临巨大的挑战。

3.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奖惩制度

由于企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压力,往往将企业销售人员的工资与销售业绩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员工往往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采取赊销的办法。虽然销售任务圆满完成,大大提高了销售量,但也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有很大关系。再者,企业没有认真调查取证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即使制定了相关政策,却因盲目扩大销售量没有认真落实。因此债权债务双方就经济往来的未了事项应定期对账,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很多企业并未及时、不定期地对账,未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造成资金外流,给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压力。

四、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1、明确内部分工

目前对相当多的企业来说,应注意完善财务制度。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应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主,销售部门参与共同管理的制度。二者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财务部门要控制好赊销额的最高限量,以降低因数量过多而带来呆账、坏账产生的风险。销售部门熟悉客户的有关信誉和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这对于如何确定赊销期限和折扣率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以及不同客户的信誉的调查,及其享受的折扣率的确定等内容,销售部门应参与制定。只有合理的分工,使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整个资金流动衔接起来,才能强化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在每一笔赊销业务中,应建立按信誉额度大小、进行层层审批制度。即在企业内部要分别规定销售人员、销售部门负责人可批准的赊销权限,限额以上的赊销业务报请总经理审批。必要时由总经理召集财务部、销售部负责人一起根据客户所辖范围,规定各级人员违反赊销审批范围应承担的责任。要加强销售人员的资金回笼意识,进一步完善销售人员的“三包”责任制,对销售人员的业绩实行销售量与货款回收率双项指标进行考核,与奖金挂钩。

3、改进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

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总账与明细账核对,二是明细账同客户单位往来账目核对。前者是账务部门的内部事务,后者是企业的相关事务。做好应收账款对账工作,目的是保证收账工作能顺利进行。传统的做法,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对账工作,销售部门则负责收账工作。然而,随着企业之间赊销业务的频繁,这种约定俗成的分工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迫切要求对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加以改进:

(1)将企业之间对账工作分两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是营销人员同本单位财会部门核对应收账款账目;第二环节是营销人员同客户单位核对往来账目,使营销人员成为对账工作的主角。

(2)借鉴银行定期对账管理模式,由应收账款会计定期向营销人员提供对账单,包括账款形式、货款回笼及余额。营销人员按其管理的客户单位设立统计台账,对产品发出、销售发票开具和货款回笼进行序时记录,定期同财会部门提供的对账单相核对。出现未达账项及时向财会部门反馈,由应收账款会计查明原因后进行调整。保证应收账款明细账同相应的统计台账余额一致。

(3)营销人员同客户单位核对往来账目。对客户单位已入账,我方尚未入账的款项,查清记录后向财会部门反馈,由应收账款会计查明原因后进行调整,保证统计台账余额同客户单位往业账目余额一致。对营销人员难以对清的往来账目,可由应收账款会计配合进行。

4、建立和健全往来账户结算登记、核查、清理制度

企业应严格按会计制度的规定来规范核算,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及时反映每笔往来款项,以随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形成、回收增减变化情况,并按月与客户核对和清理。要求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对过期的应收账款逐笔查清原因,建档清查,及时向领导汇报。公司领导应根据查明的情况,分清责任,责成有关人员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制定具体催收计划,责任到人,财务部门要跟踪督促执行。

综上所述,赊销可以扩大销售量,抢占市场,但是也会导致坏账额度增加,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现金流的周转。因此,在保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企业应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将应收账款的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方正生。应收账款分析{M}西安:陕西省行政学院学报,2007.

第7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成本信用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饭店形成应收账款的原因大致有两种:①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即客户消费后,由于现金不足,经饭店的管理人员担保后过几天再付账,这也就是通常说的临时挂账;②商业竞争。饭店企业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服务扩大销售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主要手段。饭店的赊销现象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的饭店都普遍存在,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信用消费,对饭店增加营业收入有促进作用。但过多的信用消费会造成饭店的应收账款激增,使饭店资金周转不灵,进而引发坏账风险。企业只有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认真地分析,合理地进行赊销,才能减少或避免风险。

1应收账款的成本管理

既然饭店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那么其管理的目标就是求得利润最大化。应收账款是饭店的一项资金投放,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而投资肯定要发生成本,应收账款成本主要包括:①机会成本,这是饭店资金被占用后丧失了其他投资的收益;②管理成本,主要是指饭店对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所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过程开支的差旅费、通讯费、人工工资、诉讼费以及其他费用等等;③坏账成本,指因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以上前2项构成应收账款的直接成本,第3项为应收账款的风险成本,这3项就是饭店提供给客户商业信用的付出。饭店需在综合考虑各项成本之和后与使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应收账款所增加的盈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如果应收账款赊销有着良好的盈利前景,就应当放宽信用条件。饭店即采用了赊销来扩大销售,就要对应收账款的成本加强控制,尽可能地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成本,提高应收账款的投资效益,因此,饭店从实际出发,制定以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2建立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制度

饭店内部应建立允许挂账消费的审批程序和落实内部担保人和责任人的风险防范措施等一整套管理制度。

2.1确定适当信用标准,谨慎选择客户

首先由需挂账消费的单位提出申请,饭店销售人员及财务部有关人员需对该单位进行信用评估和审核,饭店可利用信用评估机构、银行、财税部门、消费者协会、工商管理等部门的资料为依据(如报纸上公示的消费者信得过单位、银行3A企业名单、工商局的诚信单位等),以及该单位在本饭店消费结算情况和在其他饭店消费结算情况综合分析后获得客户的信用资料,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客户信用资料的分析,确定出信用较好的单位批准同意其在饭店挂账消费,对同意挂账消费的客户必须将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办公地址、法人代表身份证号码、经办人员的授权证书等做备案登记。除了获取上述资料外,更重要的是要同挂账单位客户签订允许挂账消费协议书,明确允许挂账的最高限额和结算期限、有效签单人的亲笔签字笔迹(以便前台收银核对笔迹之用)、违约的责任,并由双方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履行了以上手续后,挂账消费方可实施。且销售部应确定一名销售人员做为责任人对此单位的所有消费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2.2控制挂账消费范围及确定信用期限

饭店对挂账消费的行为都有一个适当的控制范围,过大或过小都对经营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饭店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饭店应根据消费者的信用度,为客户进行饭店的信用等级分类,对于信用等级高的单位控制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给予较高的信用额度,对信用等级一般的单位,挂账额度应控制在一定的金额范围内,但都应确定信用期限(一般以1个月为宜),同时销售部、财务部应定期(一般3个月)对挂账单位重新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度下降的的客户,要及时通知前台经营部门,限制其“签单”或控制“签单”金额。碰到允许“挂账消费”的协议客户来店消费时,有效签单人未到场,由其他人员签字挂账的,需有销售经理或部门经理担保后(签下担保责任书)方可挂账。

2.3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

饭店的应收账款规模不仅要控制在一定的总额之内,还要研究确定最佳应收款水平,一旦确定了应收账款水平,就不会因为签单控制过严而影响销售,也不会因为签单过多而增加成本,签单的控制水平视地区、酒店规模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业内人士认为签单账款不能突破饭店总营业额的30%左右。为确保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例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对财务部的应收账款员实行收款考核责任制,将款项的回收与工资、奖金直接挂钩,充分调动收款员的积极性。对销售人员接洽的大中型会议接待,可实行消费款资金回笼与销售员的工资奖金挂钩的考核办法。除收回款项方可计入销售员的考核营收外,还确定会议款项回收期限,在此限期之前收回的给予一定比例的收款奖励,在规定期限内收回的属正常回收不奖也不罚,超过此期限的按照欠款时间长短,确定扣罚比例,把应收账款的成本限额分解到具体部门和个人,把风险责任与个人的物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对由于个人原因导致挂账款项不能及时收回的要视具体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人为造成的呆账坏账,应由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2.4建立例会制度

饭店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应建立应收账款例会制度,要求每天编制当天的现金收支情况报表和签单情况报表,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总经理或分管副总主持,销售、财务、各经营部的经理和相关人员参加,通报上月的应收账款发生和回收情况,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针对收款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案,重点跟踪超过规定结算期的客户,提高结算效率,降低结算周期,加速资金周转。

3强化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意思

应收账款的风险主要有资金周转不灵的风险。为了有效地防范挂账消费的风险,除了一些常规的做法,应抓好以下几点。

3.1树立应收账款时间观念和风险观念

应收账款是有时间价值的,采用信用政策意味着效益一定的资金时间价值,是有代价的,信用额度越大,期限越长,代价就越高,应收款规模越大,账龄越长,失去的资金时间价值应越多,事实上,饭店每减少一天债权就可降低一天的债务,避免一份利息,增加一份赢利,同时,如果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等原因,均会使应收款成为呆账、坏账。因此,饭店财务审核人员应密切关注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凡是挂账期限超过1个月,挂账余额超过信用额度的,要及时督促应收账款员是否已将账单送去催讨。如挂账期限超过2个月,则要查找挂账单位有无延期结算的正当理由并加强催讨的力度和确定应收款员是否有现金收回却没及时入账的可能性。对于应收账款账龄超过3个月的单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加强催讨的同时要从各方面了解该单位前段时间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是否恶意拖欠等等,可采取向对方发出催讨函,尽可能取得对方单位加盖公章的支付欠款的承诺函件。并可通知对方由于违返协议规定饭店将停止该单位的挂账消费、直至通过法律手段等等措施。总之时间拖的越长,应收账款回收的成功率越低。

3.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

加强对签单账目的管理,及时清收。对已发生的签单账款,要从强化管理入手,建立往来账目的结算、核算、清理制度。由销售、财务部门分别对每笔签单账目进行准确详细的记录,并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向各部门发出预警通知,把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第8篇

【关键词】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对策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成因

1、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求生存,经常采用赊销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特别是在市场疲软、银根短缺的时候,赊销具有重要的促销作用。在这种销售策略的推动下,应收账款不断增加。

2、企业自身的问题

目前企业领导层对销售业绩过度重视,而忽略了内部管理。体现在:

(1)会计监督不到位。没有定期对账,财务、审计部门未能很好地履行监管职能,使得应收账款越来越多。

(2)设立指标不科学。企业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只注重收入和利润,没有对应收账款的回笼情况进行调查。

(3)风险意识不强。企业在建立信用关系时,没有深入了解客户的信誉,为应收账款的回收带来了风险。

(4)没有健全的控制制度,没有明确责任,管理者责任心不强。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企业的经营观念尚未转变。一些企业一味抓生产、重产值、抓销售、重收入,盲目赊账,未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忽视了对资金的管理,最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其二,没有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

其三,对应收帐款的会计监督力度不够。首先,没有定期对账,造成时效中断;其次,财务、审计等部门未能很好地履行监管职能;再次,有关责任人认为钱收不收回与自己无关,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三、应收账款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1、虚增企业利润,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在我国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企业当期发生的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这使其账面利润增加,但并不表示实际现金流入增加。因此,一定程度上大量应收账款虚增了企业利润。若企业不能及时把盈利转为可供支配的现金流,就会失去投资机会,从而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会威胁企业的生存。

2、费用增加,资产贬值

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拖欠在外,会使管理应收账款的成本增加,当然也加重了资金周转负担。与此同时,以物抵债已成为目前一种重要的还款方式,但是收回的抵债物资实际价值低于应收账款价值,造成资金缩水,同时也可能因为欠款人无钱还债,将货物退回,时过境迁,商品因陈旧过时而贬值,或者因为债务人失踪、死亡、所在公司倒闭造成应收账款无法追回。

3、丧失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就能进行投资以产生更多的利润。如果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不仅损失了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和伴随着应收账款而产生的各种费用,而且损失了大量投资机会。通常情况下,缺失投资机会造成的损失是不能用资金来衡量的。

4、提高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使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因而使企业必须举债经营。为了维持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企业不得不以大量举债为生。这一举动使得企业的财务费用增加,经济效益下滑,更加使得企业走入了资不抵债的深渊。

四、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

1、树立正确的赢利观念

每个企业都要根据自己的产品、市场及自身状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将赊销水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企业才能良好发展。再者,销售人员要加强责任感,摒弃只重视销售收入而不重视运营能力成长的观念。

2、降低企业应收账款赊账的风险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应收账款的方法,应收账款对于公司来说意义重大,它决定了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因此,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时也需要估测一下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当企业实际收回账款的天数过长,就必须引起重视,因为这表明了赊销方信誉度低,同时也说明企业催收账款的力度不够,使资产形成了呆帐甚至坏帐,降低了资产流动性。

3、拟定特殊应收款项的认定标准

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综合风险重大的应收账款要进行特殊管理:单项金额重大是指单笔款项数额超过一定值,或者超过企业净资产的某一比例。例如,当应收账款超过企业净资产1%时可认定为特殊应收账款。综合风险重大是指一些不再进行合作的客户,最后一笔应收账款长久拖欠,则这类可认定为具有综合风险的特殊应收账款。

4、设立专门的坏账计提方式

计提特殊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应该有专门的标准,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分别予以计提。第一,应收账款单项金额重大的,在账龄计提的基础上再增加计提10%。第二,对于应收账款综合风险重大的,可根据风险等级分别计提坏账准备。比如,一等风险单独计提30%,二等风险单独计提50%,三等风险单独计提100%。虽然这种管理方法不能完全避免坏账的产生,但至少可以提前发现存在的隐患。

5、加强与银行合作

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向企业提供保理服务,这样的服务,不但一次性解决了企业面临的困境,还可以帮助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科学管理。公司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后,取得了银行支付的对价,还免除了应收账款的收款风险,使公司能够放开手脚大力拓展业务。有些银行提供的保理业务服务具有多种选择和功能,企业可在没有抵押或担保的情况下获得银行融资支持,加快现金回笼,提高资金周转速度;企业也可将应收账款卖断给银行,规避到期无法收款的风险,达到了优化财务报表的目的;同时企业更可将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外包给银行,避免影响与下游客户的关系。

6、合理定位企业的发展目标,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不应只顾眼前利益,为获得市场份额而盲目扩大销量,片面追求利润,应该注重企业价值。要认识到应收账款坏账存在的危险,明白其危害。制定合理的政策,在赊销过程中形成应收账款时,必须要谨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加速资金的回笼、周转,提高资金使用率。

除以上对策外,还要谨记策略。即建立完善的开户制度;签订严密的销售合同;控制适当的铺货广度;掌握恰当的发货频率;培养优先的回款意识;形成有序的对账制度;养成勤劳的拜访习惯;配合健全的内部考核。

【参考文献】

[1] 张俊杰.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与对策.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

[2] 高明武.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分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

[3] 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第9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成本信用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饭店形成应收账款的原因大致有两种:①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即客户消费后,由于现金不足,经饭店的管理人员担保后过几天再付账,这也就是通常说的临时挂账;②商业竞争。饭店企业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服务扩大销售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主要手段。饭店的赊销现象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的饭店都普遍存在,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信用消费,对饭店增加营业收入有促进作用。但过多的信用消费会造成饭店的应收账款激增,使饭店资金周转不灵,进而引发坏账风险。企业只有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认真地分析,合理地进行赊销,才能减少或避免风险。

1应收账款的成本管理

既然饭店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那么其管理的目标就是求得利润最大化。应收账款是饭店的一项资金投放,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而投资肯定要发生成本,应收账款成本主要包括:①机会成本,这是饭店资金被占用后丧失了其他投资的收益;②管理成本,主要是指饭店对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所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过程开支的差旅费、通讯费、人工工资、诉讼费以及其他费用等等;③坏账成本,指因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以上前2项构成应收账款的直接成本,第3项为应收账款的风险成本,这3项就是饭店提供给客户商业信用的付出。饭店需在综合考虑各项成本之和后与使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应收账款所增加的盈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如果应收账款赊销有着良好的盈利前景,就应当放宽信用条件。饭店即采用了赊销来扩大销售,就要对应收账款的成本加强控制,尽可能地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成本,提高应收账款的投资效益,因此,饭店从实际出发,制定以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2建立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制度

饭店内部应建立允许挂账消费的审批程序和落实内部担保人和责任人的风险防范措施等一整套管理制度。

2.1确定适当信用标准,谨慎选择客户

首先由需挂账消费的单位提出申请,饭店销售人员及财务部有关人员需对该单位进行信用评估和审核,饭店可利用信用评估机构、银行、财税部门、消费者协会、工商管理等部门的资料为依据(如报纸上公示的消费者信得过单位、银行3A企业名单、工商局的诚信单位等),以及该单位在本饭店消费结算情况和在其他饭店消费结算情况综合分析后获得客户的信用资料,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客户信用资料的分析,确定出信用较好的单位批准同意其在饭店挂账消费,对同意挂账消费的客户必须将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办公地址、法人代表身份证号码、经办人员的授权证书等做备案登记。除了获取上述资料外,更重要的是要同挂账单位客户签订允许挂账消费协议书,明确允许挂账的最高限额和结算期限、有效签单人的亲笔签字笔迹(以便前台收银核对笔迹之用)、违约的责任,并由双方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履行了以上手续后,挂账消费方可实施。且销售部应确定一名销售人员做为责任人对此单位的所有消费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2.2控制挂账消费范围及确定信用期限

饭店对挂账消费的行为都有一个适当的控制范围,过大或过小都对经营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饭店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饭店应根据消费者的信用度,为客户进行饭店的信用等级分类,对于信用等级高的单位控制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给予较高的信用额度,对信用等级一般的单位,挂账额度应控制在一定的金额范围内,但都应确定信用期限(一般以1个月为宜),同时销售部、财务部应定期(一般3个月)对挂账单位重新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度下降的的客户,要及时通知前台经营部门,限制其“签单”或控制“签单”金额。碰到允许“挂账消费”的协议客户来店消费时,有效签单人未到场,由其他人员签字挂账的,需有销售经理或部门经理担保后(签下担保责任书)方可挂账。

2.3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

饭店的应收账款规模不仅要控制在一定的总额之内,还要研究确定最佳应收款水平,一旦确定了应收账款水平,就不会因为签单控制过严而影响销售,也不会因为签单过多而增加成本,签单的控制水平视地区、酒店规模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业内人士认为签单账款不能突破饭店总营业额的30%左右。为确保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例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对财务部的应收账款员实行收款考核责任制,将款项的回收与工资、奖金直接挂钩,充分调动收款员的积极性。对销售人员接洽的大中型会议接待,可实行消费款资金回笼与销售员的工资奖金挂钩的考核办法。除收回款项方可计入销售员的考核营收外,还确定会议款项回收期限,在此限期之前收回的给予一定比例的收款奖励,在规定期限内收回的属正常回收不奖也不罚,超过此期限的按照欠款时间长短,确定扣罚比例,把应收账款的成本限额分解到具体部门和个人,把风险责任与个人的物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对由于个人原因导致挂账款项不能及时收回的要视具体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人为造成的呆账坏账,应由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2.4建立例会制度

饭店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应建立应收账款例会制度,要求每天编制当天的现金收支情况报表和签单情况报表,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总经理或分管副总主持,销售、财务、各经营部的经理和相关人员参加,通报上月的应收账款发生和回收情况,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针对收款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案,重点跟踪超过规定结算期的客户,提高结算效率,降低结算周期,加速资金周转。

3强化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意思

应收账款的风险主要有资金周转不灵的风险。为了有效地防范挂账消费的风险,除了一些常规的做法,应抓好以下几点。

3.1树立应收账款时间观念和风险观念

应收账款是有时间价值的,采用信用政策意味着效益一定的资金时间价值,是有代价的,信用额度越大,期限越长,代价就越高,应收款规模越大,账龄越长,失去的资金时间价值应越多,事实上,饭店每减少一天债权就可降低一天的债务,避免一份利息,增加一份赢利,同时,如果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等原因,均会使应收款成为呆账、坏账。因此,饭店财务审核人员应密切关注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凡是挂账期限超过1个月,挂账余额超过信用额度的,要及时督促应收账款员是否已将账单送去催讨。如挂账期限超过2个月,则要查找挂账单位有无延期结算的正当理由并加强催讨的力度和确定应收款员是否有现金收回却没及时入账的可能性。对于应收账款账龄超过3个月的单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加强催讨的同时要从各方面了解该单位前段时间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是否恶意拖欠等等,可采取向对方发出催讨函,尽可能取得对方单位加盖公章的支付欠款的承诺函件。并可通知对方由于违返协议规定饭店将停止该单位的挂账消费、直至通过法律手段等等措施。总之时间拖的越长,应收账款回收的成功率越低。

3.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

加强对签单账目的管理,及时清收。对已发生的签单账款,要从强化管理入手,建立往来账目的结算、核算、清理制度。由销售、财务部门分别对每笔签单账目进行准确详细的记录,并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向各部门发出预警通知,把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第10篇

许多企业在日常工作中总是忽略应收账款这一项工作,导致应收账款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混乱,严重的影响了资金的周转,在商品交易中,商品的发出与货款的收回没有同时进行,产生了应收账款,其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目前,在我国企业中,应收账款管理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销售时采用信用销售,征信评估不严格。我国大部分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采用信用销售,并且他们在采用信用销售时并不严格的审核购货人的信用报告,这就是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直以来我国的企业就缺乏信用的信念,在商品交易时的征信评估非常的薄弱。缺乏正当的信用销售流程,企业大部分的信用销售基本上都取决于领导的喜好,一些大老板在征信方面不严谨,则导致后期应收账款不能如期收回的现象发生。

(二)应收账款的权责不够明确。许多企业都认为合同成为企业完成应收账款的法宝,所以在应收账款这方面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以及负责人进行管理。就应收账款所划定的权责不够明确,导致许多不应该产生的应收账款产生,导致有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致使公司应收账款账面的钱核对不上。因此,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权责划定方面成为一个薄弱项,很多“官司”的产生甚至都与之有一定关系,结果产生的时候责任的落实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三)企业对员工考核不够,应收账款的账龄比较长。许多企业因为账目不够明细,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导致账龄时间越来越长,其回款则更加困难。当前,很多企业注重的员工的销售业绩,注重公司向外推销的情况,往往对于回款情况则较为忽视,或者重视程度不够。这也给员工传递一个信念,那就是销售比回款重要,业务人员也将工作重心放到了业务的开展上,对于回款则可以“得过且过”,从而导致应收的账款账龄越来越长,越来越难追回,导致坏账、死账。

(四)应收账款控制存在问题。很多企业并没有针对应收账款这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跟踪控制制度,即使有的公司建立了自己的跟踪制度其落实情况则让人堪忧,很多制度内容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与销售人员核对账目信息,导致销售的业绩额与核算的账目脱节,问题不能够及时的被发现,应收账目放的时间就越来越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坏账、死账不断产生。企业对财务部门定期查账不够,在货物与资金流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账目信息记错的现象,不能够及时的被解决。

二、企业应收账款不及时导致的后果

(一)降低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企业收益下降。赊账的销售方式导致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成正比,发出货物、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及时的收回,此类没有货款进账的销售收入形式,一定会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造成公司利益的损失,部分应收因为涉及时间较长,还会产生需要企业流动资金垫付股东年度分红的现象。企业因为追求表面上的收益,而产生垫付的税款以及股东分红的现象,占用了企业大部分的流动资金,时间越长就越是影响企业的运转,下一步则会导致企业经营实际收益额被掩盖,最后导致企业的既定效益目标没有办法实现。

(二)过分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效果。我国企业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销售出去的货物与账面应当吻合,当期发生的销售情况以及赊账情况都要记入当期的收入。因此,企业账目上销售利润的增加并不代表现实现金的流入,会计制度会要求企业按照应收账款的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如果实际中发生的坏账超过了坏账准备率,那么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大量的增加,只是增加了账目上的销售收入,过分的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效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最后将会导致企业经营不善。

(三)增加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损失。企业中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资料,核算并且核对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误,这些错误不能及时的被发现,就会导致应收账款中欠款企业资料以及应收账款信息不明确。应收账款的合同、账款、审批手续资料的散落、遗失,都有可能会使本可以按时收回的应收账款没有办法收回,应该全部收回的却只有一部分收回,能够通过法律的武器收回的账款,却因为资料的不全最终不能收回,最终导致企业严重的亏损。

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解决方法

(一)制定严格的信用政策。在现代社会企业中存在不断的竞争行为,导致了许多企业采用赊账销售的政策,赊账销售到底好不好,就要取决于企业制定的信用期间标准考核。信用期间就是指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的中间一段时间,如果信用期间制定的比较短,可能不会吸引大众的眼球,在企业竞争中不利于企业销售额的提升,如果信用期间制定的比较长,一定会引起大众的注意,有益于销售额以及销售利润的提升,但是,信用期间放长的话,也就是引起应收账款投放成本的增加。因此,要制定严格的信用政策,合理规划信用期间,从而促进企业对信用度的重视,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建立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企业应当针对应收账款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将债权责任明确下来,用来规范企业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明确责任制度划分的范围,对应收账款人员的拖欠款尽可能的落实到个人身上,通过明确的规定,任何人在进行交接的过程中都需要对其负责的账目进行清理,对超出限定时间的购物人给予相应的处罚,自己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明确规定信用部门人员徇私舞弊所产生的后果,调查不实而产生的坏账,信用部门的人员也要受到相关制度的惩罚,并且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资金回笼考核,依照实际收入和账目进行信息处理,对其进行严格的管控。

(三)及时对应收账款账龄做出分析。在应收账款调查分析中,要及时的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做出分析,通过账龄分析,企业可以得到许多想要的信息。比如有多少客户是在折扣活动的时候付款,有多少客户是在信用期以后付款,有多少客户拖欠账目较长,客户拖欠多少账目,这些信息在调查分析中一目了然。企业经过仔细调查之后,应当对其制定相应的措施,对于危险系数比较高的客户要进行严格监管,对其账务信息尽可能的进行了解,随时保持与客户的联系,观察客户的动态。

(四)严格的制定会计人员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策略。会计人员应当与销售人员定时核对账目信息,加强会计基础的工作,在做好应收账款以及应付账款信息日常工作以后,还要根据应收账款的特点,结合其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制定出往来款项的对账制度,并且要进行严格的执行。会计人员在编制报表时,定时的对应收账款进行抵消,按照实际收款做出统计,分类放好。在企业面临大统计时,可以及时的找到应收账款人员的信息。

第11篇

【关键词】 应收账款 财务管理 风险损失

一、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保持市场竞争力,很多企业允许赊销手段进行交易,以扩大对购买方的吸引力,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从目前企业经营现状来看,应收账款的份额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也日益凸显。

首先,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可以控制企业的现金流,降低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不断上升的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也非同寻常。科学地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可以控制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满足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对现金流的需求又不对后续规模扩大产生影响。很多企业就是因为对应收账款疏于管理,使得即使在具有良好的盈利状况下,也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有利润、无资金,发展缓慢。

其次,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可以客观地计量销售收入,体现企业的真正实力。因为我国企业获得的收入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量的,企业在增加应收账款的同时,增加了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但这种利润没有实际现金流入的支持,只是一种账面利润。如果能对这些应收账款带来的影响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做好充分的管理工作,降低或避免坏账损失的发生,保证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才能使得账面利润更有说服力和可靠性。而会计信息使用者才可以根据财务报表等书面会计材料评价企业的实力,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

此外,加强应收控制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应收账款最直接的来源是企业之间的赊销往来,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采取的不可避免的市场利益的让步。如果企业能够通过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保证赊销业务的顺利实现,又不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也有利于调动交易对方的积极性,必定会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形成口碑,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逐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都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1、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

这主要受限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尚不完善,很多维持市场经济发展的后续制度建设需要逐步开展。尤其是与应收账款相关的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刚刚起步,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政策指导几乎是空白的,管理机构也局限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给企业的自由决策权很小,管理难度相当大。而且企业信用意识也较薄弱,对信用危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很多小企业恶意拖欠账款,不仅给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也破坏了整个市场经济秩序,牵制了提供方便的对方企业。

2、未考虑企业经济实力,盲目扩大应收账款规模

很多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仅有的或扩大已有的市场份额,避免被吞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广告、价格、售后服务等手段外,赊销因为能够迅速地提高企业的账面利润,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的欢迎。在很多交易中,未进行应有的客户经营发展能力分析与信用评价,盲目放宽信用条件,降低信用标准,扩大应收账款规模,短期内确实给企业带来巨额的营业利润,但后期的账款追回面临诸多的问题,坏账损失严重,最终造成应收账款有增无减、居高不下,企业经营隐藏了巨大的危机。

3、应收账款缺乏内部控制管理

大多数企业因为风险意识较差,缺乏对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严重缺失,首先是在应收账款形成初期没有对销售客户的资信进行严格的审查程序,信用评审标准变化大,缺乏连贯性和统一性,很多情况下都是凭业务主管工作经验或个人感情进行赊销决策,责任不明确,出现问题互相推搡,无法追究。其次形成应收账款之后没有对其制定严密的赊销内部控制制度。一般销售人员的赊销权较大,工作的随意性大,而且很多后期的会计处理工作不完善,岗位分离制度未建立,大大提高了企业发生坏账和销售人员舞弊的可能性。而且由于没有有效的奖惩制度,业务人员的业绩优劣和相应的奖罚与应收账款回收的好坏与管理效果没有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业务人员收款积极性,纵容了其盲目扩大赊销业务的行为。

4、经营者法律保护意识薄弱,应收账款回收不力

有关资料已显示,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20% 的水平,应收账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事物。同时任何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也都明白违反合同、协议规定,不归还到期债务是负债方的违约违法行为,自身的经济利益理应得到保护。但考虑到诉讼成本效益反差、交易合作关系、社会影响等因素,很多企业对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甘愿沦为呆滞账,也不愿催索欠款,更不用说诉诸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久而久之,应收账款回收率极低,只增无减,使得企业背负了过重的不该有的经济负担,进一步的市场扩张的动力必定受到不利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企业无奈之下,铤而走险,效仿拖欠应付款的办法,致使企业之间的三角债越积越多,资金流动混乱,经营业务与市场扩展形成恶性循环,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明显加剧。

5、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规范,管理方法落后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制度制定到机构设置企业都应该合理规划。但很多企业不仅没有建立应有的基本管理制度,对应收账款形成、评估、收回、控制等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各项工作缺乏操作性。而且没有设置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进行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日常控制极不规范,管理手段满足于计量与确认,根本没有正确认识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的时间性差异,没有进行风险审计与控制措施,也未根据不同的市场业务情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及时调整信用政策,与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要求相差甚远。

三、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措施

1、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尽职尽责,做好宏观调控措施,提高对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重视,通过制定法规、规章为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框架,让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又发挥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为逐步深入我国的市场体系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控制应收账款合理规模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的重要内容,信用政策包括的各个方面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是确定合适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过于宽松,可能会增加企业销售份额,但同时因为对风险控制的低要求导致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增大。相反,如果为了追求经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过于谨慎,将信用标准过分提高,会使很多客户被阻挡于该高标准,最终的结果是不利于企业销售,得不偿失。所以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研究,确定合适的信用标准。第二是设计合理的信用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现金折扣的恰当使用,可以实现客户与企业的利益双赢,是现代经济交易中常用的一种交易策略。第三是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控制应收账款规模。信用额度的规定主要是出于防范坏账损失对企业的破坏程度。而且鉴于市场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特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制度体系,结合当前企业面临的具体环境和条件,对信用额度进行必要调整,使企业能够承受意外情况带来的经济利益风险。

3、建立赊销审计制度,加强风险防范

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从源头上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最有效的。所以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不论外界有什么阻力,都应尽可能地按照已有的信用政策控制交易,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并根据岗位分离、互相牵制的原则制定分级管理制度将赊销业务控制在合理限度内,同时建立赊销审计制度,完善赊销业务内部控制,明确每位负责人的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通过严格的人为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减少呆账和坏账损失。此外还有必要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分析。由财务部门负责对应收账款的回收、账龄等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并形成正确的分析材料交管理层,为管理层做出正确的业务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作用,体现现代财务管理要求。

4、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建立应收账款催讨机制

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很多企业有必要建立专门的逾期应收账款催讨机制,选派合适的团队负责对应收账款的后期管理,根据不同的应收账款的风险类型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或进行风险转移,将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性更强的资产,如票据贴现;或实行“债转股”、资产置换等方式,将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此外还应该注重提高专门负责该部分管理工作的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技能,通过企业之间的管理经验交流、在职培训等方式,鼓励其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寻找债务重组、出售债权和资产证券化的可能,借助先进的管理手段,满足企业经营所需要的现金流的需求,保证企业发展速度。

5、规范应收账款管理基础工作,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最根本的保障还是基础工作要规范,应收账款的管理尤其如此。只有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谨慎性的原则和态度,从应收账款的形成到后期的管理控制、最终的实现过程都建立有严格的管理程序,一切按规定执行,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但同时,还需要灵活地根据市场需求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比如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首先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及其对企业利润造成的影响,然后按期提取坏账准备,给企业发展以充足的调整空间和面对风险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杜新宇: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5).

[2] 杨建平:对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

第12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问题原因;改进措施

一、应收账款管理不良的影响

应收账款管理不良,占用企业资金,增加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降低了企业的经营质量,增加企业经营风险。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前对客户信息不共享,造成掌握客户信息不全面,无法准确选择优质合作伙伴

客户信息经常分布在部门、财务部等多个部门之间,而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缺少沟通,有的部门之间设置壁垒,造成信息不能共享。甚至有的部门或业务人员把客户信息占为己有,不愿交给企业统一管理。对客户信息掌握不全面,经常对合作伙伴误判,经常造成对客户选择错误,增加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二)事中对环节控制缺失

在过程中,有的人员签订合同后,不关注货款回笼。尤其是企业货款逾期未收回时,相关部门未能严格执行合同导致该企业大量应收账款的拖欠,这也增加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的风险。有些业务员为了留住一些老客户或是拉拢新客户,盲目地采用先铺货的方式或者是赊销方式,失去了对客户的约束力,造成货款拖欠的问题。

(三)事后催款(收款)不力

目前很多企业货款催收是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但两个部门对收款分工方面划分不明确。有的业务员只注重增加指标,不重视回款指标,有的业务人员往往碍于客户的情面,迟迟不催收。而财务人员进行催收时,因为对客户不熟悉, 搞不清楚客户状况,在找部门时经常找不到人或不配合,财务部门日常工作量又多,也不愿意得罪人,对欠款监督不够,也造成了欠款现象。在发生欠款时部门和财务部门互相推诿,时间一长应收账款便成了呆账。

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对客户资信调查,忽视对客户偿债能力评估

有的人员为了增加,在没有对客户资信作评估的情况下,还不知道客户是否有偿债能力时,就盲目地采用赊销方式发货,造成了大量应收账款。

(二)内部管理存在缺陷

一是合同管理有漏洞。很多逾期的应收账款,没有签订货款回笼合同,在出现纠纷时没有合同等有效证据。二是考核机制不健全。在对人员业绩考核中片面追求、利润指标,被考核人为了个人利益,经常采用赊销商品方式,造成应收账款增加。三是应收账款管理部门之间出现推诿,应收账款管理没有准确界定各管理部门的职责,经常产生坏账不能准确界定责任人。

四、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一)外部措施

1.加强客户资信调查,尤其是对偿债能力调查。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客户资产状况,营业状况,劳务状况及行业声誉和相关报表数据等,了解客户的偿债能力等相关的生产经营状况,来确定客户的资信状况,并由等业务部门出具资信调查结论表,此资信调查情况表作为与客户合作的依据。

2.控制应收账款的限额。企业要根据客户的资信调查表确定应收账款限额,对不同等级的信用客户给予不同的限额,此应收账款限额作为与客户合作的零界点。

3.采取合理的收款策略。为了收回欠款,就要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策略,一般地说,客户在超过企业允许拖欠的期限之后,企业首先发函通知对方,有礼貌地提醒对方交款期已过;如果没有效果,可以打电话催收或派催收人员登门催交货款,如果客户确有困难,可以商谈延期付款方式。如这些措施都无效,则可通过仲裁或法律途径来解决。

4.与客户对账

企也应定期或不定期与客户核对往来账目,以避免造成双方差异,造成出现呆坏账情况,对账之后双方盖章,形成法律文书,可以确保应收账款的可靠。对与客户核对有差异的欠款,首先要督促责任人抓紧收回;其次要追查合同、结算单、发票和物流单等等相关资料,并将此相关资料拍照或复印存档等,作为向客户追讨货款的依据;;再次,与客户对账,也有利及时发现企业人员是否公款私存或挪用公款的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形成震慑,确保货款真实完整。

(二)内部措施

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措施,强化应收账款内部监管。

1.完善应收账款考核制度。首先,企业对部门业绩考核,不但要考核收入指标,而且要考核应收账款指标,确保经营质量;其次,对人员个人工资收入要与应收账款挂钩考核,有利于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对应收账款要界定责任人,采用“谁谁催收”“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把防止和减少款拖欠的责任层层落实到各部门及责任人,从源头上杜绝形成欠款,规避经营风险,加速欠款的回收;再次,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专项审计,重点对造成长期欠款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专项审计并汇报给总经理等高级管理层,进行问责,设立应收账款回款金额和期限目标,采用绩效考核办法,责令限期追回。

2.界定部门职责,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协同。企业中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所占的角度不同,经常出现分歧,推诿。企业高层(总经理)要召开联席会议,界定两部门在应收账款中各自职责并加强两部门协同。

首先:建立欠款联合签署意见制度。对需要赊欠货款的客户,业务部门应要求客户提供其信用状况等相关材料,业务部门(或信用部门)进行审查并出具意见,同时将相关审查资料送达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收到材料后对客户进行复合审查,并对客户信用状况出具审查意见。财务部门将出具的意见书转交业务部门,业务部门负责欠款审批人员依据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出具的意见书,进行审批。为便于界定责任,要求出具意见和审批人员对其签署的意见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实行联合签署意见制度,防止欠款的随意性,同时,强化了风险意识,加强了内部监管。

其次: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接,核对回款状况。财务出纳人员每天(每周)将收到货款情况进行统计,并及时发给业务部门进行核对登记。业务部门收到后及时登记,并把没有回款的客户及时提交给财务部门。

3.加强应收账款合同管理。企业赊欠款必须签订相关合同,一般合同签订由业务板块研究提出,总经理授权负责人签订;重要合同需经专题会议研究同意后,由总经理或其授权的人员签订,重要合同会议研究时,应由财务负责人参加,并形成会议纪要存档。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属于重要合同:

(1)合同标的限额(50万元)以上的;

(2)合同期限一年以上的;

4.做好应收账款的分析与通报、跟踪。企业财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应收账款统计、分析、通报等工作,尤其对逾期应收账款进行重点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呆坏账提前进行预警,对应收账款分析情况及时向企业负责人和责任人进行通报,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应收账款通报进行安排专人跟踪督促,确保应收账款通报及时达到落实、整改。

5.坏账准备金制度,只要企业存在赊销方式,都是不同程度存在坏账损失的。针对此情况,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要求,一般企业要按照账龄提取坏账准备金。一般情况下,根据应收账款的年末余额账龄按比率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按照备抵法测试进行账务。核销的呆坏账,全额冲减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收回的呆坏账,全额冲回坏账准备。需要注意的,当企业的应收账款被界定作为坏账损失后,企业与欠款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仍然存在,企业仍然有权力和义务进行索要。

参考文献:

[1]刘兴民,王莉红.关于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实思考[J].辽宁经济,2015,11:82-84.

[2]周瑞卿.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2:109-112.

[3]严涛.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财会研究,2012,09:49-52.

第13篇

【关键词】供应链 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周转期

一、供应链营运资金基本理论概述

供应链可以直译为英文“supply chain”,许多学者对于供应链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比如:供应链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再比如: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顾客的物流计划与控制等职能,同时它也是一种管理策略,主张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它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分担采购、制造和销售的职能,从而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企业的市场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想要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上获得胜利,企业就必须与其供应商和客户形成紧密的战略联盟关系。与此同时,对企业营运资金进行有效地管理,必须充分考虑营运资金在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地位与关系。由于企业的营运资金目标不同,种类也不尽相同,所以本文选择以提高周转效率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作为研究的对象[1]。

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主要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加快资金的回收,同时也可以提升支付能力。这样,既有利于企业进行内部的管理,提升其内部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也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中所有战略合作伙伴的绩效。

图1 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

从图1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营运资金可以分为采购过程中占用的营运资金、内部生产占用的营运资金和销售过程中占用的营运资金。所以,结合本文对所选案例――苏宁电器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就是选取一定的财务评价指标,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苏宁电器2009~2012年度的营运资金绩效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并期望评价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苏宁电器在该时期内的财务运行状况以及营运资金管理水平。

二、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一)营运资金分类

营运资金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从供应链的角度把营运资金与业务流程、环节管理相结合对营运资金进行分类,这样,既考虑到了全部的营运资金,又直观地反映了营运资金在各个环节的分布。

表1 营运资金具体项目分类表

如表1所示,根据业务流程,将营运资金分为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生产环节营运资金和营销环节营运资金。结合图1及表1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资金在各个环节的分布图。

图2 营运资金在各个环节分布图

(二)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指标

根据苏宁电器2009~2012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计算相关指标,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使用的计算指标如下:

1.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指标

由于在现实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往往是不能同步的。所以,仅用企业的存货数量衡量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是不科学的。因此,要真实的测算营运资金的周转期,就要在物流的基础上考虑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付账款对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影响。

采购过程营运资金周转期= (1)

采购过程营运资金= (2)

2.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指标

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要考虑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如应付租金、出租包装物的租金等。因为其他应收款表示的是企业已经支付某单位的款项或是尚未收取的款项,所以其他应收款影响了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而其他应付款是指企业应付但尚未支付的款项,所以在计算营运资金时应扣除其他应付款的款项。

生产过程营运资金周转期= (3)

生产过程营运资金=

(4)

3.销售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指标

销售过程是指企业依据消费者市场的需要,最终把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因此销售过程也是供应链的最后一环。在销售过程中需要厂商、商、经销商和顾客共同参与完成的。

销售过程营运资金周转期= (5)

销售过程营运资金=

(6)

三、苏宁电器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案例分析

(一)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管理初期发展

1.“1+3”的运营模式

成立于1990年的苏宁电器最早主要致力于空调的直销,但由于当时中国空调人均消费水平低,空调的供应量大于消费者的需求量。所以,苏宁电器逐渐将自己的战略重心转移到建设和完善零售的环节上,并建立了“1+3”的运营模式。其中“1”指连锁店, “3”指物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和客服中心。“1+3”的运营模式就是建立一个连锁店面的同时必须建立一个物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和客服中心。“1+3”运营模式既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也可以稳定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帮助企业提供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

2.传统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分析

传统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分析,就是按照要素来对供应链的营运资金进行分析。根据苏宁电器2009~2012年财务报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如表2所示的绩效指标。图3是对应表2的营运资金绩效分析图。

表2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绩效指标 单位:天

从图3不难看出,苏宁电器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9至2012年是逐年上涨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2009-2012年间,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都明显上涨。如果将2009年作为基期年,那么,2010年的存货周转期比2009年基期年上涨22.97%,2011年上涨34.34%,2012年上涨58.72%;2010年的应收账款比2009年基期年上涨78.48%,2011年上涨337.97%,2012年上涨615.19%.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11至2012年的供应链营运资金周转期涨幅最明显。

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的实施,使苏宁电器代垫财政补贴款增加,客户增多,从而使应收客户款项增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相应增加,最终导致应收账款周转期增加,所以苏宁电器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期的延长是企业以后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图3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绩效指标分析图

(二)基于供应链的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1.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1)采购环节的绩效指标值

根据苏宁电器2009~2012年财务报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如表3所示的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绩效指标值。图4是对应表3的绩效指标的分析图。

表3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的绩效指标值

单位:元

(2)采购环节的绩效分析

由于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天数必须是正数,但是根据公式计算出营运资金周转期是负数,所以,为了符合实际要求,本文将营运资金的数值取绝对值后进行计算。再结合图3计算得出:2009年~2010年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上升了46.34天,2009~2012年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下降了30.51天。虽然从2011年的51.65到2012年的57.11上升了5.46天,但是,总的态势较2009年的周转期还是呈下降趋势。如果把2009年的营运资金周转期看成基数,那么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4年中相对于2009年来说下降的百分比分别是100%,112.26%,25.12%,38.35%。

图4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采购环节绩效指标分析图

表4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流动负债内部结构分析表(%)

另外,从表4中也可以看出苏宁电器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占流动负债总额的比例最大,分别为86%、91.7%、86.1%、81.8%;同时发现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比例在这4年中没有过大的波动,且始终保持在高位。在苏宁电器2009~2012年流动负债总额中,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两项总和都在80%以上,是流动负债的主要构成部分,表明苏宁电器利用供应链的优势,既增强了议价能力,又增加了对供应商信用资金的使用力度,从而加快了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的运转。

总之,苏宁电器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9~2012年度表现较好,虽然在2010~2012年间周转期有所延长,但是,相比2009年是呈下降趋势的。在2009~2012年的4年间,苏宁电器占用供应商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于应付票据的增加。

2.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1)生产环节的绩效指标值

根据苏宁电器2009~2012年财务报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如表5所示的生产过程中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相绩效指标值。图5是对应表5的绩效指标的分析图。

表5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生产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绩效指标值 单位:元

图5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生产环节绩效指标分析图

(2)生产环节绩效分析

从表5和图5可以看出:2009年~2012年生产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出现了波动,2012年生产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比2011年上涨6.45天,上涨比率为176.71%。2009年~2012年在产品存货金额均为零,其原因主要是苏宁电器是以家电零售为主的企业,不涉及产品生产,所以不存在在产品。

通过计算可知:苏宁电器生产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2009~2011年间下降了8.75%,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但2012年上升明显,苏宁电器应更加关注生产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变化。

3.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1)销售环节的绩效指标值

根据苏宁电器2009~2012年财务报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如表6所示的销售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绩效指标值。图6是对应表6的绩效指标的分析图。

表6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销售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绩效指标值 单位:元

(2)销售环节绩效分析

从表6和图6可以看出, 2009~2012年期间销售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逐年上升,上升的比率分别为66.38%、103.87%、70.54%。同时,发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成品存货占销售环节的营运资金的比重最大,致使2009年、2010年的成品存货金额比整个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的金额还分别高出46265.6万元、22443.6万元;2011年、2012年成品存货占整个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的98.06%、94.99%。说明苏宁电器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存在潜在弊端。二是应收账款占整个环节资金的比例逐年上升,反映出苏宁电器的坏账风险较高。

图6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销售环节绩效指标分析图

四、苏宁电器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苏宁电器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存货周转期长,导致成本上升

通过图表分析可以看出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管理的每个环节所包含的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和成品存货在其各自的营运资金中所占的比重都是最大的。在采购环节中,如果把2009年的营运资金周转期看成基数,那么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4年中相对于2009年来说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销售环节,结合图6不难看出,自2009年~2012年周转期逐年上升。可见,在苏宁电器供应链循环中,存货周转期越长,说明存货在企业滞留的时间越长,企业的成本就越大,这样就提高了销售该存货的亏损概率。

2.应收账款周转期上升,降低了企业偿债及盈利能力

根据上述图表的数据显示,对于应收账款周转期来说,从2009年~2012年上涨了615.19%,这一现象表明其应收账款的周转效率变慢,也说明了苏宁电器从2009年~2012年资金在企业外部滞留的数额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应收账款形成的利润并没有以实际的货币作为基础。所以,应收账款周转期的上升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苏宁电器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解决对策

1.优化存货管理结构,降低成本

无论是苏宁电器的门店还是供应商都会有自己的存货库存。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优化库存,降低成本;但是,以某一环节的优化代替整体供应链优化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苏宁电器应该调整各环节存货结构,提升配送环节的能力,以达到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的目的。

2.关注与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周转期的增加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所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赊销方式,寻找赊销收益和风险的最佳组合,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和成本。同时,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控制应收账款规模。

参考文献:

[1]James A. Gentry,R. Vaidyanathan, HeWiaiLee. A Weigh ted Cash Conversion Cycle[J]. Financial Management (spring),1990.

[2]Tim Reason. Capital Ideas: The 2005 Working Capital Survey[R]. CFO M agazine,2005.

[3]George William Collins, Analysis of Working Capital, Accounting Review,1945, Vol.21 Issue 4.

[4]王竹泉,逢咏梅,孙建强. 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02).

[5]宫丽静. 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供应链的视角[D].中国海洋大学.2008.

[6]邓连凯,王文文.供应链整体营运资金管理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6).

[7]吴克,熊燕华,王佳强,朱亚敏,张杰.供应链环境下苏宁电器VMI的实施研究[J].物流科技,2008(5).

[8]郭晓莎,吕素萍.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1(5).

[9]王竹泉,马广林.分销环节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J].会计研究,2005,(06).

[10] 王竹泉,孙莹.营运资金概念重构与分类研究――由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引发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营运资金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0.

[11]戴鹏.营运资本一个尴尬的概念[J].对外经贸财会,2001,(9).

[12]李心合,叶玲.嵌入供应链的公司财务理论研究[J].当代财经,2013,(05).

[13]李聪聪.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3,(8).

[14]王竹泉,王苑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沿问题[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

第14篇

【摘要】对产业集群进行供应链(SC) 式整合,并注重SC 的资金流管理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SC 和财务管理的全面系统整合,探讨产业集群的SC 式整合和SC 资金流优化过程中的决策问题,构建产业集群、SC、财务活动三层次相关主体的多阶段联合定性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产业集群、SC 及财务活动的相关决策问题都具体化并集中于集群式SC 财务决策问题,由此建立定量化的集群式SC 财务决策优化模型,并探讨集群式SC内部协调优化问题。

关键词 供应链(SC) 式整合;资金流优化;集群式SC;财务决策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绍兴市哲社科“十二五”规划2014 年度重点课题“产业集群背景下绍兴纺织供应链财务决策研究”的研究成果(125J103)。

【作者简介】曾丽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

一、引言

经济发展到不同阶段,需要相应的管理技术和水平与其相匹配,产业集群的发展也不例外。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初级发展大多依赖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劳动力、市场需求等天然的要素禀赋优势,管理技术和水平似乎并不重要。随着这些比较优势的逐步丧失和外部环境的变迁,集群中的企业意识到必须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进整个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才能获得持续发展,而这些都需要借助各种现代的管理理论如JIT(即Just In Time,准时制生产方式)、企业再造理论、全面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和技术,如MRP (即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MRPⅡ (即制造资源计划)、erp (即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等管理系统才能实现。此时,集群内的企业注重的仍是自身业务流程的改进。如今,产业集群在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实践中,意识到仅仅依靠业务流程的改进带来的利润增长空间逐步缩减,靠单个企业的力量难以突破发展困境。因此,对产业集群内分散的企业进行供应链(即SupplyChain,简称SC) 式整合,并注重SC的资金流管理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应用SC管理和财务管理理论,在对两者进行系统整合的基础上,探讨在集群内进行SC式整合并优化SC资金流的财务决策问题。

二、SC管理与财务管理整合之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和SC管理基于它们共同的内容(资金流) 和相似的目标(前者目标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后者目标是SC整体效益最大化),具有天然的粘合性,在国内外,不管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它们都已在一定程度上交叉融合。

(一) SC管理与财务管理整合之理论研究成果

在理论研究方面,既有基于SC 的融资、投资、营运(存货、应收款、现金)、分配等方面的研究,又有SC环境下的预算、决策、绩效评价研究;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研究;既有一般性的理论阐述,又有针对特定行业或企业的实证研究。但大部分研究是基于SC视角对某一项财务活动或财务管理的某一个环节的局部研究,而关于SC和财务管理的系统整合研究并不多。

在国内,陈良华①于2000年率先进行了SC管理下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过程重组研究,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预算管理从传统以企业为边界延伸至整个SC,为财务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即SC视角;冯巧根(2001) 提出了基于SC的财务管理重点;杨绍辉(2005)、贺碧云和吴先金(2006) 等探讨了财务SC的流程设计;周传丽(2008) 提出了SC财务目标为集合体收益最大化与主体利益最优化;杨健(2009) 构建了财务SC管理模块,包括采购与付款管理模块、存货与仓储管理模块、销售与收款管理模块、财务SC关系管理模块;江其玟和胡幽研(2009) 构建了基于SC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概念模型;王娟(2010) 构建了基于SC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模型。

在国外,对财务管理和SC管理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财务SC。基伦联合公司(Killen&Associ?ate,Inc,2001) 提出了财务SC (FSC) 概念:它是代表与现金流通有关的所有交易活动,从客户下订单、冲账到买方付款,其功用与实体或物资的SC 同等重要,是SC 实物链条的同步支持系统。SAP研究院(2002) 认为,财务SC是比ERP系统更为高效的SC整合工具,其优势是能将财务链条沿着SC关系铺开,更有助于企业外部业务处理。此时,财务SC还是基于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财务流程。

随着研究的深入,财务SC的概念外延被大大拓展了。C.Read,H.Scheuermann等② (2005) 提出财务SC包含着直接影响现金流和营运资本的流程与交易,它是从SC或购买者的选择出发,通过支付流程、信息报告和分析以及现金流预测进一步向外延伸的财务(金融) 活动和资源链条。Killen &Associate Inc(2000) 提出财务SC的运行要素有两个:交易关系和交易流量。交易关系不仅包括节点企业彼此之间产品或服务的买卖关系,还包括节点企业彼此之间的金融交易关系,例如供应商为制造商提供短期银行信贷的担保关系。交易流量则是指节点企业之间产品、服务或资金融通的数量以及相应的信息和票据流量。交易关系产生交易流量,交易关系和交易流量沿着SC延伸就形成了财务SC。此外, F.R.Boucher ③ (2002)、S.U.Rahmen ④(2006) 等还探讨了财务SC信息架构。

(二) SC管理与财务管理整合之实践应用现状

关于财务管理与SC整合在实践应用方面的最佳体现就是ERP软件,不管是国内面向中小企业的用友、金蝶还是国外面向大企业的SAP,它们基本都已经融入了SC管理理念,既是财务软件,又是SC管理工具。尤其是SAP的财务SC管理模块提供了十分完善的财务SC整体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在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实践中使用。它分为以下几个模块:信用管理、直接账单、争端管理、收款管理、集团现金、资金和流动性管理及风险管理。SAP通过一套自动化、快速、整合的财务SC管理全新思路致力于更快地解决争端、减少结算周期、降低账单成本、减少坏账损失、改善现金管理、优化营运资本、提升与客户的关系管理等。

综上所述,关于财务管理与SC管理的整合,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理念的提出、模块的构建、基础模型的构建、模式的研究等,尚缺全面、系统的定量研究。而关于财务SC,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与SC的整合。首先,其只是SC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局部整合(仅涉及筹资和营运,而未涉及投资和分配)。其次,由于两者的结合点只体现在日常的营运活动中,尚未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从而实现全过程的资金流的优化管理,未能实现资源在整个SC中的优化配置。最后,现有的大部分ERP软件未能实现财务SC 的全部功能,在系统设计上,一是局限于营运资金管理;二是只是管理信息系统而非决策支持系统,即其主要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而非为决策提供支持;三是在实践应用中远未达到理论研究水平,仅仅被应用于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本文应用现有的关于SC和财务管理整合的研究成果,构建产业集群、SC、财务活动三层次相关主体的多阶段联合定性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集群式SC财务决策问题,建立定量的集群式SC财务决策优化模型。

三、产业集群背景下SC 管理与财务管理整合之定性决策模型

根据产业集群、SC、财务活动的发展和决策路径,建立三层次相关主体的多阶段联合定性决策模型(图1)。

该模型包含产业集群、SC、财务活动三个层次相关主体的决策。产业集群、SC、财务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下:产业集群的发展有赖于对集群进行SC式整合,把集群内松散、无序的企业打造成许多具有竞争优势的SC;SC的运作过程表现为各种业务活动,由于业务活动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在当前或未来引起资金运动,可以假设业务活动就是财务活动,SC 的运作最终表现为各种财务活动。因此,产业集群决策体现为集群内SC的决策,并且SC的业务决策与其财务决策高度统一。

模型将决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按照各层次主体的发展和决策路径循序渐进,并且与其他主体同阶段决策无缝衔接。

各层次各阶段决策内容分析如下。

(一) 模块一:确定目标

确定产业集群、SC与财务活动三层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并确保三层次的目标高度统一,总体目标与特定时期的具体目标无缝衔接。

总体目标一般保持长期不变,并已达成共识。产业集群的总体目标为持续发展,转型升级;SC的总体目标为SC长期稳定发展;财务活动总体目标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具体目标反映了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相关主体的目标,它是总体目标的具体化,为总体目标服务,使其更具有可执行性。特定时期、特定环境是指相关主体的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环境、政府政策等。产业集群具体目标有品牌建设、技术创新、物流园区建设等;SC具体目标有打造核心竞争力、创建绿色SC、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等;财务活动的目标有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风险最小化等。

三层次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产业集群目标的实现

依赖于集群内众多SC目标的实现,SC目标的实现依赖于SC的每一项业务活动(也即财务活动)。

(二) 模块二:方案设计

1.产业集群层次:基于产业集群目标,提出可能的发展路径。常见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有工艺流程改进、产品创新、功能创新、链条转换等。

2.SC层次:基于SC目标,进行SC设计,设计内容包括SC类型、合作伙伴选择。

3.财务活动层次:基于财务活动目标,提出各种备选方案。

(三) 模块三:方案选择

1.产业集群层次:选择最有效的发展路径。

2.SC层次:选择最优的类型和合作伙伴。

3.财务活动层次:选择最优的方案,即进行财务决策。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影响且依赖SC设计,SC设计影响且依赖财务决策。在进行SC设计时,需要遵循预期的发展路径,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需要考虑预期的SC设计;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的实现需要依赖集群内众多SC 的有效设计;SC 的有效设计依赖于SC 内多层次的财务决策。

综上所述,前三个模块集中于财务决策,因此第四部分将对财务决策进行定量化研究。

(四) 模块四:方案实施

此阶段主要是对产业集群的发展、SC 的运作、财务活动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决策方案的有效执行。决策内容包括确定实际与预期是否存在显著偏差、偏差的原因及影响、是否对偏差进行纠正及如何纠正、是否修订目标。

(五) 模块五:方案评价

此阶段主要是对产业集群发展状况、SC运作状况、财务活动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具体决策内容有确定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绩效评价(效率和效果)、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对相关目标进行修订。

四、集群式SC 财务决策

(一) 集群式SC财务决策思路及特点

基于前文分析,产业集群、SC及财务活动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产业集群、SC及财务活动的相关决策问题都具体化并集中于财务决策问题,产业集群和SC进行耦合形成集群式SC。因此,产业集群的路径选择、SC的设计、财务活动方案的选择最终可转化为集群式SC财务决策问题。集群式SC财务决策以财务决策作为切入点,通过管理财务活动,确保SC整体最优化。

集群式SC财务决策可分为外部决策和内部决策。外部决策将集群式SC作为一个整体,不考虑内部节点企业间的交易和活动,仅考虑与外部的交易活动,决策目标是实现集群式SC整体价值最大化;内部决策需要充分考虑内部节点企业间的交易活动,决策目标是确保SC整体收益、成本、风险在内部节点企业间的有效分配,真正实现SC节点企业间的利益同享、风险共担。

核心企业是集群式SC决策的主导者。集群式SC财务决策主体是集群式SC,包括SC中的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因此,决策过程是相关主体的动态博弈过程,为了实现整体最优化和利益的合理分配,核心企业应成为决策(至少是外部决策) 的主导者。

集群式SC财务决策是多阶段、多目标决策。

集群式SC财务决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SC整体价值最大化,在每一次决策时,不能仅仅考虑某单一财务活动效益最大化,而是要考虑与其相关的前后财务活动状况,例如在进行投资项目方案选择时,需要考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所有的财务活动。集群式SC财务决策涉及多个主体、多项财务活动,因此,在不同发展阶段,针对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财务活动,应有不同的具体决策目标。

(二) 集群式SC模型构建思路

1.以项目对相关系列财务活动进行归集。基于前文分析,集群式SC财务决策对象是系列相关的财务活动,为了便于模型的建立,将这系列相关的财务活动作为一个项目,将项目生命周期内所有的财务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决策。对制造企业,常见的财务活动可以归集为以下项目:筹资项目、投资项目、存货项目、分配项目。

2.将所有决策目标统一为项目现金净流量现值最大化。针对某一项财务决策,往往涉及多个决策目标,既有货币化、可计量的经济指标,又有非货币化、不可计量的非经济指标,这些目标虽然相互作用和矛盾,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和复杂性,但它们都指向价值最大化这一终极目标,即决策所选方案会带来最大的现金净流量现值。为简化决策过程,将所有决策目标都统一为项目现金净流量现值最大化。

所谓项目现金净流量,通过以下几步来表述:首先,项目现金净流量指项目实施当前或未来所带来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项目现金净流量指此项目引起的增量现金净流量,需将此项目引起的现金流量与其他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分离,前者是决策相关因素,后者是决策无关因素。其次,现值表明这一指标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它指应用一定的折现率将不同时点发生的现金流量折算到决策当前时点的金额,如果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延续时间不长(一般不超过1年),则不需要折现,将各时点金额直接相加即可。再次,由于决策肯定发生在项目实施之前,项目引起的现金流量金额、时点需要预测获得,预测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对指标的计算时需要考虑风险因素。

(三) 集群式SC财务决策模型构建

集群式SC财务决策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外部决策,第二个层次是内部决策。

1.外部决策。建立如下集群式SC整体优化模型。

目标函数:项目现金净流量现值最大化。

约束函数:资金约束、收益约束、风险约束、其他约束。

决策变量:所有影响项目现金流量的变量。

(1) 函数及变量说明。①项目现金净流量。项目现金净流量=项目现金流入量-项目现金流出量。项目现金流入量指项目生命周期内各节点企业的现金流入量,不包括节点企业之间的现金流入量。一般指此项目向市场提供最终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项目现金流出量指项目生命周期内各节点企业的现金流出量,不包括节点企业之间的现金流出量。一般指各个节点企业为此项目在相应时期的现金流出。②约束函数。资金约束:各节点企业对项目的投入不超过该节点企业的预期投入;项目总投入不超过总的预期投入。收益约束:期望收益率不小于SC要求的最低期望收益率;期望风险净收益不小于0。风险约束:预期项目风险水平不大于SC可以承受的或可接受的水平,可以用标准差表示项目风险水平。其他约束:利于SC的长期稳定发展。例如,客户满意度达到SC 要求的最低标准;研发投入不能低于一定的标准。

(2) 模型应用及求解。①确定备选项目方案。以核心企业为主导,在所有成员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确定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②预测备选方案的增量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并计算出增量现金净流量现值。③评价备选方案是否满足各约束函数,所有满足约束函数的方案都为可行方案。④所有可行方案中,增量现金净流量现值最大的即为最优方案。

(3) 模型输出结果。项目总成本及各节点企业付出的成本、项目总收益、各节点企业间的内部交易量。

2.集群式SC内部协调优化。

(1) 确定集群式SC中相关节点企业应享有的项目收益。将项目净收益在集群式SC相关节点企业间进行合理分配,是集群式SC内部的协调优化过程,也是集群式SC稳定发展的关键。在进行收益分配时,需考虑相关节点企业为此项目付出的成本、承担的风险、对项目的贡献程度,还需考虑一些间接因素如相关节点企业的生产效率、技术状况、在集群式SC中的地位、核心竞争力、产品的独特性及不可替代性等。

(2) 确定项目内部交易价格。项目内部交易价格指项目涉及到的集群式SC相关节点企业间的交易价格。通过集群式SC整体优化模型,可以获得相应节点企业的成本;上面(1) 确定了相应节点企业应得的项目收益。因此,根据以下公式:各节点企业享有的项目收益=节点企业现金流入量现值-节点企业现金流出量现值,即可求出相关节点企业间的交易总额,进而求出交易价格。

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往往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集群式SC相关节点企业间不断协调,调整各个参数或函数关系式,并代入模型计算,直到求得最优的解或使各方都满意的解为止。对于比较复杂的项目,求解需要借助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才能完成。

五、小结

本文将SC管理与财务管理进行整合,以产业集群、SC、财务活动三层次主体的发展和决策为路径,构建定性决策模型,使三层次的决策实现无缝衔接。在此基础上,认为产业集群、SC及财务活动的相关决策问题都具体化并集中于财务决策问题,建立了定量化的集群式SC财务决策优化模型和内部协调优化思路。

本文的研究首先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思路和对策,同时也拓展了SC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视野,使SC研究视角从过去主要关注物流、信息流转到关注资金流,以优化资金流为出发点来优化物流和信息流;其次使财务管理由过去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财务问题转到关注整个SC的财务问题,并站在SC的角度来组织财务活动、优化配置资源,实现财务管理和SC管理的共同目标。

本文关于集群式SC财务决策优化模型只是提供了思路和一般性的模型,对于模型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受篇幅限制,没有一一列举。关于一些复杂项目的模型求解以及涉及非经济指标的约束函数如何量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陈良华2000 年率先进行了供应链管理下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过程重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970095),参见《供应链管理下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过程重组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 年第6 期,第111 页。

②③④转引自Ferguson.Renee.Boucher.SAP closes billing cycleeWeek 15306283[EB/OL].10/21/2002.

参考文献

[1]冯巧根.基于供应链的竞争财务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117(7):46-49.

[2]杨绍辉.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融资服务[J].物流管理,2005,(10):179-183.

[3]贺碧云,吴先金.财务供应链模型的构建及其实施环境[J].财会通讯,2006,(4):77-78.

[4]周传丽.基于相关利益导向的药品分销供应链财务目标[J].宏观经济研究,2008,(6):49-54.

[5]杨健.财务管理信息化视角下财务供应链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l2):51-52.

[6]江其玟,胡幽研.基于供应链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型构建[J].财会月刊,2009,34(12 月上旬):4.

[7]王娟.基于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8]Killen&Associate.Inc.Optimizing the Financial Supply Chain[J].Research Paper,Oct,2001.

第15篇

【关键词】 油田企业; 财会队伍; 一体化建设; 精细核算; 学习型组织

胜利石油管理局财会系统现有在岗人员1 800多人。近年来,企业在推进财会队伍的职业化、精细化、复合型建设,培养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精良、德才兼备的财会队伍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为油田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财会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适应新形势,不断调整完善财会队伍体系

1.适应体制机制变化,调整财会队伍组织架构

油田重组上市之初,财务管理实行“三级核算,四级管理”模式,为减少核算层级,从2002年开始,集中财务资源,减少核算层级,变二级财务科为财务资产管理中心,撤销三级核算单位,将三级财务人员行政工资关系上转到财务资产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委派财务人员到三级单位参与管理和监督。将原财务结算中心的资金结算业务和财务监督业务进行分离,突出财务监控,实现职能转型。财务组织架构的优化,为提高财务管控效率提供了组织保障。

2.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财会队伍人员结构

随着油田外部市场战略的提出,胜利局外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外部市场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4.86%;国内外部市场形成了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市场和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市场;海外市场形成了以中东、中亚、北非、美洲、东南亚五大区域市场。为适应市场变化,提出要像重视外部市场一样重视外部市场财会队伍建设,领导思想上重视,机构设置上考虑,政策上倾斜,待遇上优厚,着力建设一支与胜利局市场战略相适应、相匹配的高素质财会队伍。胜利本土市场,是财会队伍的“主阵地”和“大本营”;国内市场,是企业重要的生存空间,配备了300多名财会人员,参与财务管理、招投标和项目运作;国际市场,是企业生存空间的有效延伸,根据项目需要配备了33名既能驾驭语言和财务专业知识,还熟悉国际商务规则、惯例和国际贸易的一专多能财会人员,参与海外项目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商务谈判等诸多环节。人员的充实到位,构建了适应胜利本土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财会队伍格局,较好地满足了外闯市场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市场化的需要,从生产经营领域选拔60多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财会队伍中,初步建立了复合型的财会管理队伍,其中25人具有双职称。

3.适应一体化要求,搭建一体化平台,促进一体化交流

适应一体化管理要求,我们着力构建和形成了“一个预算管理委员会,一个经济活动分析平台,一套精细管理、挖潜增效措施和标准,一套内控制度,一体化考核”的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以实现资金、资产、投资、成本、市场等资源的有效配置。着力推进上市、非上市人员的经常流,促进胜利油田的一体化发展。近年来,对上市、非上市两个财务处之间、机关和下属单位之间以及下属单位之间进行了交流。其中处级和科级之间相互交流24人,一级与二级单位之间交流21人。通过换位置实现换位思考,切实增强了财会队伍的大局意识和共同发展意识。

4.适应优化结构需要,科学选拔和储备人才

在财会后备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不分上市、非上市界限,拓宽选拔渠道,发现和储备干部,建立财会人才梯队。从2007年开始,对二级单位的总会计师岗位,探索建立公开竞聘方式选拔处级干部模式。在全油田范围内先后分三批选拔二级单位总会计师,通过笔试、业绩评价、面试、综合考评等多个程序,从500余名参选人员中遴选出30多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财会人员担任二级单位总会计师。同时还从相关专业中选用一批人才,充实到财会队伍中来,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激发了财会队伍活力,增强了队伍后劲。

(二)以职业能力建设和精细财务管理为重点,努力提升财会队伍素质和能力

1.加强财会队伍的培训

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培训。胜利本土市场,培训重点是加强财务与生产经营的融合及财会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着力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国内市场,重点培训提高财会人员参与招投标、项目管理和独立作战的能力;国际市场,培训重点是加强对国外语言、合同、税收、金融等方面的能力。我们按照不同管理需求,采取基础培训与提升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效率和针对性。2007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种继续教育培训班160多期,总会计师业务提升班26期;举办16期英语和小语种培训班,培养220人;先后举办了22期涉外合同、税收法规、物流、金融等专业知识培训班。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2.强化岗位练兵,增强财会人员复合能力

建立挂职锻炼和基层联系点制度。油田机关与二级单位采取下挂、上挂等方式,每年选派10名以上财会人员进行挂职锻炼;建立各级财务人员定点联系基层单位制度,动态掌握各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反映基层问题。促进财务管理向生产经营延伸。我们定期组织生产经营、定额造价等方面的专家给财会人员授课,财会人员下基层了解生产运行,通过财务管理与生产流程的结合,使财会人员能够较好地把握成本控制的关键节点和效益提升的关键环节,切实增强了财务工作能力。用好经济活动分析平台,提高分析决策水平。目前油田已形成上市、非上市一个平台,“财务部门牵头、业务部门具体分析”、“分专业、分专题、分重点”展开的经济活动分析模式。通过分析,使财会人员在对生产经营状况“体检”和“会诊”的过程中,提高了决策水平,逐步成长为财务的专家、管理的行家。

3.多措并举,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展学术研究

建立履职报告制度。要求二级单位总会计师和财务中心主任,每半年就工作开展情况形成自己的履职报告,向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做一次汇报,并书面报油田财务部和组织部门,进一步增强了财会人员管家理财的责任和意识。建立总会计师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财务管理经验交流会。通过集体讨论,相互交流工作,相互启发,提高管理水平。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献计献策。我们在系统内开展了合理化建议活动,并纳入油田整体合理化建议工作体系。近三年来各级财会人员共提出合理化建议750多项,获得局级以上成果的有32项,另外有530多项成果被各单位采纳应用。开展会计业务拉力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2008年开始,在全局范围内举办了会计业务知识拉力赛,通过分站比赛和总决赛,财会人员对财经法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掌握更加牢固。参加集团公司会计知识大赛。2010年集团公司组织的“中石化会计人员知识大赛”活动中,胜利局通过培训和层层选拔,选拔出7人参加了中石化华东片区的比赛,其中4人进入集团公司总决赛个人前五十名的排名,其中2名同志分别取得了中石化集团个人第五名及个人第十名的优异成绩。搭建财会人员业务交流的平台。胜利局每年定期组织财务系统经验交流会和财务管理论文研讨会,通过交流与研讨会的形式,促使二级单位培养财会人员在工作的同时,注重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注重业务处理经验的积累和提炼,促进财会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财会人员动手、动脑、动笔的习惯,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三年来在《会计之友》、《财会通讯》、《中国石化财会》等杂志80多篇。

(三)以财会业务发展和管理手段转型为平台,着力打造适应财务管理精细化和效益化的财会队伍

随着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TMS)和会计集中核算信息系统的实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财会人员的职责也由原来的以会计信息获取、记录和报告为重点,转为以资源有效利用、生产经营过程优化、业务精细化等价值管理为重点的财务管理方面。适应财务管理方式的变化,财会队伍建设重点也转向培养财务管理精细化和效益化的财会人员。

1.通过细化预算和严控成本,培养财务人员“细”和“实”的工作作风

在油田一体化预算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管理局从2010年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开展了以精细预算编制,精细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力为重点的预算管控模式,取得了很大成效。成本管理上依托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油田开展了系统节点管理、区块成本管理、单井成本预算管理、对标追标、项目组运作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成本消耗控制,夯实成本管理基础,提高成本竞争优势,确保挖潜增效任务完成,全面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通过预算、成本管理的“细”和“实”,培养了财务人员的精细化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通过优化资金管理、做好税收筹划和提高资产管理效益,培养财务人员优质和高效的工作理念

资金管理上从研究政策,优化资金源头流入开始,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优势,统筹资金运行,通过优化资金占用和债务结构,控制贷款规模,优化结算流程,来保障资金安全和高效运行。税收筹划从单位成立、公司注册开始进行税收筹划研究,对生产经营过程做好引导,做到合理节税。资产管理以摸清家底,实现资产保全效益为基础,通过加大资产调剂使用力度,最大限度发挥闲置资产使用效益,实施资产运营情况跟踪分析制度等工作,提高资产运营效益,实现整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通过资金、资产管理的“优”和“效”,培养了财务人员当家理财的能力和素质。

3.通过精细会计核算和风险防控管理,培养财务人员的精细和防范意识

精细核算是精细管理的基础,会计核算要在统一核算标准的基础上,从业务处理流程入手,紧贴管理需求,扎实推进会计核算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市场经济环境下,防范风险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以内控管理为桥梁,积极构筑审计、内控、财务稽核、效能监察等多维风险防控体系,确保油田财务风险整体受控。通过规范和精细会计核算,培养财会人员规范处理经济业务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多维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培养和提升财会人员的风险管控能力。

二、财会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多年来,财务系统通过有组织地培训学习、考试取证、强化交流等措施,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全局人员配置、人才激励等因素影响,与目前油田生产发展形势的需求相比,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影响着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队伍总体情况的分析来看,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会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不能形成正常的队伍年龄阶梯

从全局目前会计人员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上财务人员占财务在岗总人数的53%,30岁及以下人员只占财务总人数的7.6%,不能形成正常的人才年龄阶梯结构,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二)复合型人才短缺,不能满足海外市场发展的需要

从胜利油田的情况看,目前已有33名财务人员被派到海外市场,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这些人员基本上能够胜任语言、财务专业知识,还有国际商务规则、惯例和国际贸易谈判等一专多能的需要。因海外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还需要培养大批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海外市场从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三)目前财务管理整体工作压力大,财会队伍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

随着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等信息化手段的实施,油田目前的财会队伍中,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稽核和会计档案的仅占财会人员总数的7.62%。从事预算、成本、资金、应收款和存货管理以及资产、内控、税务信息和综合事务管理的人员占总人数的85%。从事这些管理岗位的人员中,有很大部分的工作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业务,特别是生产经营管理的业务,随着企业管理的深化和细化,财务人员承担的工作量会越来要多。因此,现在各级财务管理机构都缺员。

(四)人才成长通道单一,人才发展的空间受限

目前财会人员的成长与发展,只能走行政岗位晋级一条路,由于岗位有限,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晋级到科长及以上领导岗位。这种人才成长模式,不符合“发展有空间,上升有通道”人才培养思路。

三、油田企业今后财会队伍建设的思路重点工作

按照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目标的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油田企业实际,进一步优化财会队伍结构,着力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今后财会队伍建设的思路和重点工作如下。

(一)树立四种意识,强化职业道德素质

作为财务队伍建设,德和廉尤为重要。财会队伍建设要注意对增强四个意识的培养。1.增强自律意识。廉洁从业,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身处经济要害部门和关键岗位,要始终常怀律己之心,正确审视自己的岗位和正确把握自己的权利,树立财务人员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赋予财会人员的职责和内控制度要求,树立风险意识,在执业过程中对岗位职责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把握清楚,自觉规范言行,防范和规避各类风险。3.增强主动意识。财会人员要把财务工作融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变事后算账为超前预算和过程控制,积极参与经济运行过程的管理与监督,按照集团傅成玉董事长提出的从五个环节把握价值创造,为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创造效益提供财务技术支持。4.增强责任意识。财会人员要在改革发展中当好主人翁,把本职工作纳入促进油田科学发展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大局中来谋划和运作,不仅要立足本职当好管家,更要为管理和决策出谋划策。强化职业道德作为财会人员从业的重要基础,其中廉洁自律是财会人员从业的标尺。我们要继续将职业道德、廉洁自律教育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反复强化培训,树立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的自觉意识。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学述职述廉制度,领导干部通过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自觉规范行为,筑牢职业道德防线,防止腐败行为发生。

(二)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为财会工作提供强动力

继续发扬勤俭节约作风。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经营一元钱,节约一分钱”的理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搞好挖潜增效活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弘扬精细化作风。大力倡导财务精细管理和精细持家的理念,积极引导财会人员立足岗位,着眼管理,推动细化预算编制,做实成本控制,精细会计核算,努力推进预算分解到单元、成本控制到单元、会计核算到单元,考核评价到单元的单元管理思路;在责任主体上细化到基层队及班组;在重点费用项目上,建立成本项目组管理体制,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建立机制。发扬吃苦耐劳精神。油田企业经济运行始终面临经营压力大、挖潜增效任务重等实际困难,这对财务工作和财会人员都是一个挑战与考验。要继续发扬严谨细致、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克服困难,干出一流业绩。

(三)继续改善财会队伍结构,加强财会队伍的知识化和年轻化建设

胜利局财会队伍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47.46%,学历总体比例偏低,财会队伍中有两个不同学科以上学历和两个不同专业职称的复合型人才更少。财会队伍的平均年龄为42.71岁,偏大的年龄结构已经不能适应高强度财务工作的需要。需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多引进一些新近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改善财会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建议集团公司建立和完善财会人才培训和成长的长效机制,规范人才培养渠道,能够快速并长期培养各个企业财务管理急需的各种人才。

(四)适应“走出去”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加大涉外财会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大涉外财会队伍建设,就是要根据“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需要,对财会人员进行涉外税务、法律、招投标和外语等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涉外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涉外财会人员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做好“市场经营理念”和“国际化理念”的培养,以适应中石化“走出去”发展战略需要。树立市场经营理念和国际化理念,就是要熟悉市场规则,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以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标准来审视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要从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员培养机制等方面入手,尽快与国际接轨,支持油田“走出去”快速发展的人才需要。

(五)适应“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的需要,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建设世界一流财务”是总部确立的一项崭新的课题,“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的内涵就是要创造世界一流的财务绩效,达到世界一流的财务管理水平,建成世界一流的财务管控体系。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依赖于建立世界一流的财会队伍作支撑。建设世界一流的财会队伍,需要引进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和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建设世界一流的财会队伍,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进行:一是从生产经营行业选拔优选的非财务专业人才进行财务知识培养外,通过参加会计职称考试,要求达到会计中级职称,这种途径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二是要更加注重从现有的财会人员中培养,通过举办工程技术、涉外合同、税收法规、物流、金融等专业知识培训班,培养国际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继续的复合型人才,做到一专多能,满足市场化、国际化财务管理对人才的基本需要。

(六)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学习、学术研究氛围,提升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全体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