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设计模式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设计模式[4-5](designpatterns)是在设计面向对象软件的过程中记录的知识和经验,它是对被用来在特定场景下解决一般设计问题的类和相互通信的对象的描述。设计模式的目的就是复用这些面向对象软件设计[6-7]的解决方案以及便于这些抽象解决方案的积累和交流。软件设计有2种设计方法,分别是结构化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设计方法[8]。设计模式作为面向对象软件设计过程中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成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设计者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文主要关注了工厂模式,一个设计模式的描述一般包含模式名、意图、结构、参与者、协作等5个方面。本文结合这5个方面详细介绍工厂方法模式。1)模式名。工厂方法(factorymethod)模式,又称为虚构造器(virtualconstructor)模式。2)意图。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模式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子类。3)结构。工厂方法模式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4)参与者。产品类定义工厂方法所创建的对象的接口,实际产品类实现产品类;接口创建者类声明工厂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产品类型的对象。创建者类也可以定义一个工厂方法的默认实现,其返回一个默认的实际创建者对象。实际创建者类重定义工厂方法返回一个实际创建者类实例。5)协作。创建者类依赖于其子类来定义工厂方法,所以返回一个适当的实际创建者实例。一般地,工厂模式适用于类创建对象延迟到子类和类创建对象未知的时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厂方法模式的父类和子类分别用来定义创建对象的接口和负责生成具体的对象,实例化的过程在子类中实现。由于工厂方法模式隐藏了子类实例化不同对象的创建过程,降低了层次之间的耦合性,满足了软件扩展性的需求,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增加新子类时需要付出的代价。这个特性很好地满足了在规约转换软件中需要不断升级和开发新规约的特点。
2通信软件的开发方案
传统的FACTS装置通信软件针对具体的通信规约,每个软件只能处理单个的通信规约,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并且效率低下。本软件采用通用型通信软件方案[9],如图2所示。在该方案中,变电站内FACTS装置可只有一个通信软件,该通信软件能接入系统中所有FACTS装置,并且完成与变电站监控系统的信息交换。使用这种通信软件将大大减少开发通信模块的工作,提高了代码的复用率。根据软件需求分析[10]得出通信软件应分为3部分开发。1)系统配置。此部分主要用来配置系统中FACTS装置信息、接入设备信息、通道信息和规约信息。FACTS装置信息主要包括装置地址、数据传输通道信息和装置本身具体的遥测、遥信等运行信息;接入设备信息主要包括接入设备地址、数据传输通道和接入的具体遥测、遥信等信息;通道信息主要配置数据传输通道使用的规约以及辅助的通道地址、端口号等;规约信息用来配置具体的使用的规约库。2)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是通信过程上行和下行的数据按照具体的数据格式采集和发送出去。这是通信软件实际进行数据交换的地方。3)数据转换。数据转换就是根据系统配置,FACTS装置与接入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完成信息的无缝传输。这是通信软件的核心处理部分。
3IEC60850-103规约向IEC61850标准接入的实现示例
3.1工厂模式在通信软件中的应用在进行通信软件的设计时,FACTS装置通信软件使用的通信规约不尽相同。因此,本软件开发了一些常用的通信规约,使得其之间能够相互转换。下面结合工厂方法模式说明IEC60850-103规约向IEC61850标准转换的过程。在进行通信软件的设计时,不同的规约采用的物理通道不同,也就是通信方式的不同,而实际的通信方式的种类远小于规约的种类,如果把具体的通信方式写在具体的规约中,当不同的规约使用相同的通信方式时,就会出现大量重复劳动的现象。此时把不同的通信方式抽象成一个基类,由具体的规约在使用时去实例化自己的通信方式。因此在抽象工厂中定义了创建通道和创建规约的接口,使得规约的创建和通道的创建分开。这样使用工厂模式可以很方便地开发新的规约,而不需要更改原来已经完成的系统,每增加一个规约只需要增加自己的工厂方法和实现类即可。工厂模式应用如图3所示。1)抽象工厂类。将抽象工厂类命名为IFactory,主要是定义了抽象的创建通道和规约的方法。分别是createProtocol()和createChannel()。2)具体工厂类。将IEC61850工厂类命名为IEC61850Factory,继承于IFactory类。实现了具体的规约和通道的创建过程。3)抽象通道类命名为IChannel,定义了通道的打开、关闭、读和写的方法以及通道状态判别的方法。4)TCP通道类命名为TCP,继承于IChannel类,实现了TCP通信的具体工作。5)抽象规约类命名为IProtocol。主要是定义了通用规约的通用数据变量和处理方法。6)103规约类命名为IEC103,继承于IProtocol类。主要工作是定义了将采集到的数据局转换为中间数据IDevData的方法,以及将ICtrlData中的数据下发的方法。7)IEC61850标准类命名为IEC61850,继承于IProtocol类。主要工作是定义了将IDevData中的数据进行解析的方法和将需要下发的命令转换为ICtrlData中间数据的方法。
3.2数据结构介绍在103规约向IEC61850转换的过程中,103规约作为设备侧使用的规约,IEC61850作为转出侧的规约。转换的实际过程要借助于中间数据来完成,数据的流向为双向,即103规约可以向IEC61850上送数据,IEC61850也可以向103规约下发命令。具体的转换过程为:103规约将自己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中间数据IDevData格式,IEC61850从IDevData中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与此相反,IEC61850将需要下发的命令转换为中间数据ICtrlData格式,103规约从ICtrlData中获得下发的命令并下发到自己的装置上去。至此,103规约向IEC61850标准的转换工作完成。同时,由于IDevData和ICtrlData为中间数据格式,因此当别的规约需要这些数据的时候也可以获取,这样103就可以不需要针对其他的规约另行开发,直接就可以完成和其他规约转换的工作。在FACTS装置通信软件中存在2种意义上规约,分别是装置侧规约和转出侧规约,而设备侧和转出侧并不进行直接的通信,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分别和两者进行数据交换的中间数据结构,就是IDevData和ICtrlData两个数据类。
3.3IEC61850数据映射IEC61850[11]是基于制造报文规范(MMS)来实现双方的通信,而IEC61850-80-1[12]中提出了可以扩充原有的数据类型,同时也给出了IEC60850-5-101和IEC60850-5-104数据向IEC61850映射的列子,结构如下所示。其中casdu、ioa和ti分别映射的是IEC61850中的逻辑设备(logicaldevice)、逻辑节点(logicalnode)、数据(data)。而传统的规约中仍是靠点索引来建模,即通过CPU号、组号和点号等来组织数据,因此传统规约向IEC61850转换时必然要进行一定的映射,这样就利用扩展的数据类型使得传统数据点和IEC61850数据一一对应起来。当系统在初始化时,将中间数据中的哈希表进行初始化。当IEC61850作为智能设备规约时,通过解析配置文件名,得到主键,按照一定的解析方法就可以得到对应传统规约的CPU号、组号和点号;而IEC61850作为控制规约时,将转出的CPU号、组号和点号按照一定的组织方法形成具体的主键,即可在哈希表中得到唯一对应的IEC61850的SCL脚本。这样使得IEC61850和传统规约就可以方便的进行规约转换工作。
4结论
为了更好地定义中国本土定制服装品牌,本文作了如下界定:定制是一种消费行为;定制服装指的是商品性质;定制服装品牌是一种文化现象。将中国定制服装品牌定义为:基于本土文化与消费特征的,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因素与品牌导向的,以个体消费者的体型特征、气质类型、个人品味、生活方式、购买习惯为设计基础的文化现象,并形成包括产品、价格、促销、渠道、人员、销售过程、环境等相关营销组合要素在内的品牌运营与管理体系。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植根于本土环境与当代思潮。定制服装的品牌模式分类以经营模式、业务模式、服务模式、盈利模式为核心维度,对定制服装品牌在生产、设计、销售、服务等过程中所形成的组合关系的相关探讨[6]。通过对现有国内定制服装品牌官网资料的整理与针对广州、南京、上海、深圳、北京、杭州等地区主流商场中的代表品牌展开为期3个月的市场调研,明确了定制服装品牌的市场份额、品牌运作方法与品牌类型。基于定制服装品牌模式的核心维度分析,将定制服装品牌模式划分为3类:基于作坊式运营并专注于高级定制业务的定制服装工作室或品牌;基于成衣品牌多元化发展与品牌上延的定制服装子品牌;基于数字技术与流水线生产的大规模定制服装品牌或团购定制品牌。为了进一步说明3类定制服装品牌模式的差异,以业务模式、经营模式、盈利模式、服务模式这4个核心维度为切入点进行逐一比对分析。表1示出定制服装的品牌模式分类及其核心维度分析。
2定制服装品牌的动态多维定位体系
2.1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特征
2.1.1系统性特征品牌价值链是指建立在品牌价值基础上的每个品牌运作环节的结合体,要求每个价值模块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整条价值链的无缝对接依赖于全部环节的合理规划,准确定位。因此,要建立系统定位的观念,从某个具体定位点切入,进行品牌运作的全盘规划[5]。服装品牌定位的内容与范围可以选自产品、价格、分销和沟通等全部营销组合要素中的任意一个,定位点的选择与实现均依赖于与其他营销组合要素的配合与所产生的协同效果。因此,借鉴品牌价值链理论的思想,形成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定制服装定位理论。2.1.2多层次特征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具有多层次特征。服装品牌的定位是展开营销战略战术的前提,服装品牌定位的内容包括:目标消费者、品牌文化、产品设计风格、品牌差异点、产品价格、品牌发展战略、产品功效、竞争优势、情感定位等多个方面。同时,由于世界的复杂性、环境的多变性和消费群体的多元性,很难用单一的市场组合满足所有的服装消费者。因此,基于统一定位对品牌不同层次要素的组合搭配才是确保品牌顺利实现溢价的基础。其中,处于多层次结构中核心层的各定制服装品牌要素成为品牌定位点选择的备选项。2.1.3动态性特征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具有动态性特征。在进行定制服装品牌定位时,一系列定位要素,如消费者、竞争品牌、品牌自身、行业环境、经济政治环境等都处于持续的变化发展中,因此品牌定位往往需要不断更新定制服装品牌要及时检查自身定位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因此定位又具有动态性结构特征。动态定位(DynamicPositioningModel),以品牌目标消费者、竞争品牌、品牌自身为定位的主维度,以宏观环境(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行业环境等内容为定位的辅维度,从多个内外维度收集动态信息实现对品牌的精准定位。图1示出DPM动态定位图。该模型以“变化”为前提假设,从5个维度实现品牌的定位与再定位过程[7]。
2.2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点分析
市场定位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基于品牌目标消费者的偏好和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找到令竞争品牌处于劣势的营销要素组合。为了建立各营销组合要素间的协同关系,需进一步甄别出一个最能体现品牌差异化的点,即“定位点”的概念。定位点是目标消费者所关注的利益或价值点,也是品牌各项营销战略、战术制订的基点,准确有效的定位点识别还是品牌实现差异化的根本[8-9]。定制服装品牌定位点识别的具体步骤为:1)目标市场定位(即目标消费群的准确识别,并了解其需求);2)定位点识别(通过竞争分析,选取相应的品牌利益、属性、价值定位点);3)品牌定位(通过各项营销要素的组合运用实现定位)。表2示出不同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点选择。定制服装品牌定位点选择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定制服装品牌的利益定位点大多集中在产品、体验、服务上。对于定制服装品牌而言,消费者更加关注的是产品属性带来的体验利益,因此利益定位点来源于购买动机或消费动机,诸如社会导向层面的炫耀、地位象征、独特、赠礼、精致等。
2.3定制服装品牌的需求特征
定制服装市场消费层次丰富,不同层面、不同层次的需求共同勾画出一个多层次、具有特殊性的中国定制服装市场[10]。消费者的需求特征是品牌动态多维定位的起点,主流消费群的分类与需求特征分解是定制服装品牌动态多维定位体系建立的前提。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00个定制消费者样本进行分类。根据聚类结果,将定制服装消费群体分为3个子群体,分别占比为31%,25%,44%。通过对3类定制子群体的比对分析,可以将定制服装消费群的定制需求归纳为以下3类:商务、社交定制需求;特体定制需求;婚庆定制需求。
2.4定制服装品牌的动态多维定位
为了更加准确地完成对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首先要基于动态定位模型,对5个主要定位维度进行分析;根据定制服装消费者对各个营销组合要素的需求,选择品牌相应的利益定位点、价值定位点与属性定位点。最后根据定制服装主流消费者的主要定制需求完成定制服装品牌的动态多维定位。通过调研找出顾客选择定制服装的影响因素,根据重要程度排列为:符合体型特征(64%)、产品可选择性强(58%)、符合工作及社交需求(55%)、享受定制服务(38%)等。将以上结论代入定制服装品牌的动态多维定位体系。定制服装品牌的动态多维定位体系可分解为3个步骤:S1动态定位过程,即对5个主要定位维度(消费者、竞争对手、企业自身、宏观环境、行业)进行分析;S2定制服装品牌定位点选取过程,即基于定制服装消费者需求导向的营销要素组合分析,选取相应的利益、价值、属性定位点;S3定制服装品牌核心定位点识别与应用过程,即选取定制服装品牌的主定位点、次定位点、水平定位点,再完成定位范围、宽度、数量、过程的选择。定制服装动态多维定位体系的应用帮助定制服装品牌识别核心定位点,并应用到营销要素组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中,即:S1S2S3。
3定制服装品牌的设计模式
3.1设计模式与模块化思想
设计模式是基于企业背景与品牌模式的设计完成方式与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定制服装品牌的设计模式是基于定制服装品牌模式与设计类型的设计方法研究。模块化是协调设计中多个需求,实现整体系统、创造多个不同的形态并降低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定制服装的设计系统进行探讨,有利于标准化的设计和规范的管理[11-12]。组成一个完整事物的各个环节处于离散状态时,这些不能形成合力的环节的作用将极其微弱;反之,当这些环节进行有序连接后,就能相互助推,发挥出该事物应有的联动效应。图2示出定制服装品牌设计模式的子模块结构关系。本文对模块化思想的借鉴正是将品牌设计过程中相关核心环节进行模块化整理,并使之相互连接起来并发挥联动效应。
3.2定制服装品牌的核心要素
客户对品牌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对最终产品的认识来形成的。一个完整的产品包括许多要素,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最终产品质量与功能的提高往往取决于其中几个关键因素。本文将对整个产品质量功能起到关键作用的要素称为核心要素。通过对现有文献、3种访谈结果的整理,确定了定制服装品牌设计核心要素评价体系,分为定制服装品牌形象、定制服装品牌产品、品牌定制服务、定制服装品牌市场网络4个二级指标及相关的19个三级指标,构建了如图3所示的中国定制服装品牌评价要素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采用专家评价和核心定制消费者滚雪球调研法相结合的方法采集数据并构成判断矩阵。根据中国定制服装品牌要素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关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准则层因素对目标层的影响权重并最终合成权重,表3示出中国定制服装品牌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各指标的组合权重为W=(0.0064,0.0144,0.0309,0.0030,0.0087,0.0122,0.0411,0.0636,0.0180,0.0913,0.0279,0.3178,0.1484,0.0309,0.0663,0.0138,0.0663,0.0064,0.0309)T,所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CR)均小于0.05,比较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被接受。由此判断,基于成衣品牌业务延伸的定制服装子品牌的核心要素为:C31(0.3178)、C32(0.1484)、C26(0.0913);次核心要素层为:C42(0.0663)、C34(0.0663)、C24(0.0636)、C23(0.0411)、C13(0.0309)、C33(0.0309)、C44(0.0309);要素:C27(0.0279)、C25(0.0180)、C12(0.0144)、C41(0.0138)、C22(0.0122)、C21(0.0087)、C11(0.0064)、C43(0.0064)、C14(0.0030)。
3.3定制服装品牌设计模式的构成
对定制服装品牌的设计模式进行分解,定制服装品牌的设计模式包括以下4个模块:1)定制服装品牌的三维设计模块(ISS),即整合设计(IntegratedDesign)、标准设计(StandardDesign)、系统设计(SystematicDesign);2)定制服装品牌的动态多维定位模块(S3);3)定制服装品牌的要素分层模块(Y),即通过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判断各个要素的权重,将19个三级指标划分为定制服装品牌的核心要素层、次核心要素层和要素层,从而实现对有限定制服装品牌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品牌核心定位点的选取;4)定制服装品牌的营销要素组合模块(MTM4P),即根据品牌定位点的选择过程,分别从利益定位、价值定位、属性定位的角度对各营销要素进行分析,进而识别品牌的核心定位点、次核心定位点和水平定位点。4个模块的有机复合,推导出定制服装品牌设计模式的复合架构。定制服装品牌设计模式如图4所示,包括4个模块:1)定制服装品牌的三维设计模块(ISS);2)定制服装品牌的动态多维定位模块(S3);3)定制服装品牌的要素分层模块(Y=0.0064X11+0.0144X12+0.0309X13+0.0030X14+0.0087X21+0.0122X22+0.0411X23+0.0636X24+0.0180X25+0.0913X26+0.0279X27+0.3178X31+0.1484X32+0.0309X33+0.0663X34+0.0138X41+0.0663X42+0.0064X43+0.0309X44)+(MTM4P);4)定制服装品牌的营销要素组合模块(MTM4P)。将4个模块组合在一起,再加上一个时间轴的概念,即再定位的过程(W),即得到基于动态多维定位的定制服装品牌设计模式(Fashioncustomizationbranddesignmodel,FCBDM)的基本框架。
4结论
1.采用来自生产第一线和科研实践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
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要采用生产第一线或科研实践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使学生融入到生产实际中,初步了解生产技术和科研工作的流程,接触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从思想上明确科研项目选题的重要性,从而意识到正确选题与促进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这种题目下,学生可以在科研项目中得到历练,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毕业设计中,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指导教师深入实践,加强校企合作关系。
采用来自生产第一线和科研实践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特别是那些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师必须具备现场生产实践经验。只有这样学生做出的毕业设计才能符合实际,并且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这就促使指导教师要到实践中“找原材料”。这种要求,对教师本身也有一种压力,会对提高教师自身专业实践能力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与此同时,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除必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外,还需具有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实践能力。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专业课教师虽然理论基础坚实,但是他们从高校毕业就立即进入高校工作,缺少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的准备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实践中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自身坚实的知识也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也可以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指导教师。
在“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模式”的毕业设计工作中,高校可以到企业或科研单位聘请技术研究人员作为学生设计的兼职指导教师,这样有利于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学校在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同时,也进一步解决了缺少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等实际存在的问题;对企业方面来说,与学校合作有利于企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创新,有利于企业在迅猛发展的经济浪潮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其长期、持续发展的优势。企业也可以邀请理论基础十分坚实的高校教师担任高层次的技术专家与管理顾问,从而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使企业和高校实现共赢。
二、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保障措施
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本科毕业设计选题得以顺利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保障措施,使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活动,为企业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难题。为此企业、社会和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完善促进学校、教师、企业结合的政策环境。
实现该模式毕业设计的前提是落实好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政策,包括强化监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的落实,切实解决产学研结合过程中科技成果的分配问题。针对产学研结合的实际特点,进一步完善政府机构对大学或科研机构的考核政策,引导其建立一套有利于成果转化和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评价考核体系。
2.构建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的信息平台,关键是要实现促进人才、技术、资金及设备等信息之间的有效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各种信息的沟通,认真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加强高技术水平人才的培训,共同促进本行业内的产学研相结合。
3.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环境。
在当前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历程中,想要营造有利产学研合作的环境就要大力宣传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宣传与产学研结合相关的政策;认真总结那些产学研结合进展顺利的先进典型,将其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和分享;加快建设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强化相互间的契约意识,确保产学研合作可以得到不打折扣的执行;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合作共赢的理念,鼓励各方开展多样的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的各种合作。
4.改革完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
对科研评价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5.鼓励和支持教师突出应用创造更多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