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范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

第1篇

1信息工程监理特点

信息工程因为具有灵活性高,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各个具体信息项目会非常的复杂。其高度的灵活性使得工程体系中容易出现问题,更新速度快使得工程监理的内容会随时更新,因此其各个项目的监理工作随着时间和事件的改变而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构建一个有统一标准的工程对其进行监理非常重要,有统一的标准其从业人员在进行工作和改革的过程中都有法可依,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信息工程处理的效率,虽然将建立工程细化束缚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但是却能够降低操作的错误概率。此外,工程监理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极其重要,一定要有很多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知识以保证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监理工作中的问题以提高信息监理工程的使用性。在这样一个具有专业素质人员组成的团队,专门从事信息项目的监理工作,一定要避免部门的重叠和相似部门的交叉,因为该举措能够影响监理工作的严肃性和专业性,同时导致工作小组人员实际从业人员与所需岗位的配比升高。形成专业的信息工程监理机构之后,还应该对其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同时还要对其管理能力和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监理工程标准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还要让其组员有针对性的涉足某一个领域或者行业,以提高其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同时有利于其工程监理工作的推广和实行。

2信息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监理工作的标准化表现为对内标准化和对外标准化,对内标准化是指对信息工程的内部管理上,要做到按照统一的标准检测和监督内部员工的一切行为;对外监理的标准化则是指,首先,对于外部企业和外部的合作项目,要做到统一的招标和投标,不因为各种原因排斥或者倾斜于任何一家合作单位,对于相同的合作项目,不因公司的规模大小和资金注入的多少而采取差别待遇。总之,信息工程的监理工作的标准化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这两个方面,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相关的专注进行专门的了解。

3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

实践与工作成效想要证明信息工程监理化在实践中的效果和作用,任何理论都没有实际的案例来的更加有说服力,所以,特针对此情况,选取了一个符合该情景的案例,供大家一起分析讨论,以便达到更好的阐述效果和目的。该案例具体分析:其一,策划编制工作内容包括:在开展一项工程的监理前,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尽可能详细的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和策划工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工程工作者,我们要时刻谨记这句话,不能因为单独的贪多求快,就忽略了一项工程的准备工作,当然监理工作的准备和策划,与一项信息工程的前期准备的重要性是无法比拟的,但是也绝不意味着它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比较低。一个良好的前期策划和准备,才能引导一项工作的顺利前行,所以,我们在开展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前,一定要结合多种因素,对监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的编制。其二,统一编制的要求。编制中要遵循的原则是,首先,一定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绝对不能违背各项相关制度,否则,再详尽在科学的监理工作都是空谈,都是无意义的,是无效的。严重的话,甚至是违法的。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编制的最低标准,满足了最低标准,接下开就要向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的质量标准靠近了,质量标准有几个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全面性和统一性,全面性是指在监理工作的标准进行编制的时候一定要将各种常见和不常见的情形充分考虑进去,否则在监理工作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就无法进行管理,当然,无法将各种偶然和必然性全都考虑到,但要尽量的考虑周到;统一性即强调监理的标准要简单明确,不给任何工作中的疏漏以可乘之机。

第2篇

1信息工程监理特点

信息工程因为具有灵活性高,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各个具体信息项目会非常的复杂。其高度的灵活性使得工程体系中容易出现问题,更新速度快使得工程监理的内容会随时更新,因此其各个项目的监理工作随着时间和事件的改变而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构建一个有统一标准的工程对其进行监理非常重要,有统一的标准其从业人员在进行工作和改革的过程中都有法可依,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信息工程处理的效率,虽然将建立工程细化束缚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但是却能够降低操作的错误概率。此外,工程监理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极其重要,一定要有很多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知识以保证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监理工作中的问题以提高信息监理工程的使用性。在这样一个具有专业素质人员组成的团队,专门从事信息项目的监理工作,一定要避免部门的重叠和相似部门的交叉,因为该举措能够影响监理工作的严肃性和专业性,同时导致工作小组人员实际从业人员与所需岗位的配比升高。形成专业的信息工程监理机构之后,还应该对其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同时还要对其管理能力和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监理工程标准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还要让其组员有针对性的涉足某一个领域或者行业,以提高其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同时有利于其工程监理工作的推广和实行。

2信息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监理工作的标准化表现为对内标准化和对外标准化,对内标准化是指对信息工程的内部管理上,要做到按照统一的标准检测和监督内部员工的一切行为;对外监理的标准化则是指,首先,对于外部企业和外部的合作项目,要做到统一的招标和投标,不因为各种原因排斥或者倾斜于任何一家合作单位,对于相同的合作项目,不因公司的规模大小和资金注入的多少而采取差别待遇。总之,信息工程的监理工作的标准化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这两个方面,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相关的专注进行专门的了解。

3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

实践与工作成效想要证明信息工程监理化在实践中的效果和作用,任何理论都没有实际的案例来的更加有说服力,所以,特针对此情况,选取了一个符合该情景的案例,供大家一起分析讨论,以便达到更好的阐述效果和目的。该案例具体分析:其一,策划编制工作内容包括:在开展一项工程的监理前,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尽可能详细的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和策划工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工程工作者,我们要时刻谨记这句话,不能因为单独的贪多求快,就忽略了一项工程的准备工作,当然监理工作的准备和策划,与一项信息工程的前期准备的重要性是无法比拟的,但是也绝不意味着它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比较低。一个良好的前期策划和准备,才能引导一项工作的顺利前行,所以,我们在开展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前,一定要结合多种因素,对监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的编制。其二,统一编制的要求。编制中要遵循的原则是,首先,一定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绝对不能违背各项相关制度,否则,再详尽在科学的监理工作都是空谈,都是无意义的,是无效的。严重的话,甚至是违法的。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编制的最低标准,满足了最低标准,接下开就要向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的质量标准靠近了,质量标准有几个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全面性和统一性,全面性是指在监理工作的标准进行编制的时候一定要将各种常见和不常见的情形充分考虑进去,否则在监理工作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就无法进行管理,当然,无法将各种偶然和必然性全都考虑到,但要尽量的考虑周到;统一性即强调监理的标准要简单明确,不给任何工作中的疏漏以可乘之机。

二结语

第3篇

1.1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单位安全管理水平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通过规范各个环节,以达到较高的安全管理水平。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其主要依据就是我国水利水电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具体生产特点。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尤其是工艺过程的控制,以不断改善其工艺水平为手段,逐步建立和形成一套与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实际相符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加快形成水利水电企业的安全文化,从而提高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2从本质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单位安全水平

通过发现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其生产的安全性。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对此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它主要是从革新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研制新设备等方面来起作用的,因而,可以从本质上处理好这些安全性问题。

1.3维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获得一部分经济资源。因此,保证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的应有之义。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就包括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可以更好地维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合法去权益。

2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够

很多地方的水利工程安监单位往往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以下几处:第一,安全问题集中整治;第二,安全问题检查;第三,事故处理工作。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滞后问题,这主要是由思想认识不到位所造成的,没有深刻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些水利单位甚至认为水利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没有太大必要,一来耗时,二来耗力,因而,在水利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采取消极对待态度。

2.2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不足

尽管水利单位在思想上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这些单位却在水利水电安全标准化建设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究其原因,主要是缩减企业运行的开支。此外,很多单位还不断减少水利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安全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得水利水电安全标准化建设缺少足够的安全性问题资料,无法实现其完整性、系统性。

2.3基层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队伍力量不足

基层水利水电单位在水利水电监督和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处:第一,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第二,安全监管队伍力量薄弱。此外,相应的监管工作制度不完善。这大大降低了基层单位的安全监管水平,无法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安全进行,从而最终影响了水利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进度和质量。

2.4从事标准制修订工作相关人员数量、素质和标准质量有待提高

现如今,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仍存在不足的问题,除了上述几方面的原因外,还与从事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相关人员数量、素质有着较大的关联。不可否认,标准编撰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标准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很多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多引进非对口专业的人员来完成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以致于标准的质量较低,因而标准编撰队伍的素质和标准质量都有待于提高。

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措施分析

3.1加强对水利水电标准化建设的重视

首先,应做好水利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引导工作,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协调工作,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标准统一化,并制定合理的考评机制。其次,还应坚持一下2个原则:第一,分类指导;第二,重点推进。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具体特点,将某些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如水利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工程评估等,这些环节不能出现问题,否则将会影响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并积极总结这些环节的工作经验,积极发现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此外,其他方面的工作也要同步推进,如不断改善工程建设装备,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等。

3.2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要想更加有效的推荐你水利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必须保证企业所有工作人员对标准化的建设内容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以使所有工作人员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专门的培训,使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各方面要求,如标准化建设内容、目的等。此外,企业还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编写标准化建设教材,以让员工平时加强学习,创造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让每位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及其要求,并要个要求自己,从而为更好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3.3安全投入

不可否认,充分的安全资金投入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顺利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进一步扎实有效地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就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资金投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之前,某些部门通过预算得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需要的安全资金投入过大,因而,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问题上存在思想上的不坚定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进度和质量。必须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投入工作,做到资金合理利用。

3.4培养人才,夯实基础

第4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研究

随着公路工程的不断发展,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大部分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还存在不足,因此,如何高效地进行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是公路建设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有利于从各个角度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的日常管理水平,加强公路工程建设规范化,为公路工程的建设提供保障。

一、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一)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含义

所谓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指的是受工程项目业主方委托的企业,为工程建设全过程或者分阶段提供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活动的一项管理活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是项目经理责任制,其基本根据是工程合同,并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在规律,对项目进行管理。此外,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还是以一种服务为目的的管理,主要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关注的重点,把实现项目利益、人民的要求和期望作为目标。

(二)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公路工程在交通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加强各地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由此可见,加强公路工程管理的标准化刻不容缓。公路工程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一般情况来看,包括如下特性:具有单件性、一次利用性、结果的不可挽回性、不确定性、独特性、建设的周期性、管理的整体性和组织的临时性等。但其也具有独特的特点:第一,公路工程施工路线较长,涉及的方面广;第二,流动性较大;第三,专业性较强,要求标准较高,施工工艺复杂,工程量大;第四,人员相对分散。

二、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对整个公路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在加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化同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管理,下文提出了几点措施。

(一)管理制度标准化

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加强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的标准,交通运输部建立的法律法规、相关施工工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管理理念,与时俱进,以技能环保为目标。此外,加强管理标准化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不断提高工人的专业技能,以适应管理制度标准化的要求。

(二)项目部建设标准化

项目部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核心,项目部建设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理念,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在一个积极和谐的工作场所和温馨的生活环境,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所以,项目部标准化建设是很有必要的,项目部应有会议室、实验室、资料室等,有利于更好的为工程服务,此外,还要不断完善一些临时设施,比如职工宿舍、食堂等,保证工人的生活质量。

(三)实验室管理标准化

公路工程施工材料的好还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使用效果,所以要加强对材料的检测控制,试验室是施工现场材料、构件以及整个结构质量控制的关键,因此应建设标准化的实验室,并对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将力学实验室、沥青实验室以及土工实验室等进行明确区分,并根据实验室类别设置空间面积、配置试验设备。为了使试验操作更加标准化,可以编制相应的试验操作流程,降低试验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程度。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预制构件管理标准化

梁板以及小型件预制标准化是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梁板以及小型构件预制标准化建设不仅要强化预制过程还要实行管理标准化,通过编写方案,并在断完善标准化体系,最后达到“管理标准化、加工工厂化、操作规范化”。加强预制现场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根据工程的规定,综合考虑预制、运输、以及拼装等因素,建立临时设施,严格管理预制构件以及构件养护,保证预制构建的质量。此外,还要加强构件预制以及钢筋加工程序化。在构件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和脱模剂的使用,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振捣时间、频率。在构件预制完成后,要严格控制其养护条件,使其预制构件能够达到规定的强度要求。

(五)施工管理标准化

公路是人们出行的重要途径,为了减少公路工程的安全隐患,要严格把握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各个阶段的施工工艺有所不同,所以,要加强对每一道施工工序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来进行,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抽样检测,使其符合相应的标准化要求;在施工完成后,对公路工程进行实体检测,规范质量检验和控制,加强各种验证测试和标准测试,使测试项目齐全,检测频率达到要求,测试数据真实可靠;此外,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在关键路段和关键部位进行施工时要进行监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管理,不仅要加强管理标准化,还要加强现场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重要构件预制的管理,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另外,在加强公路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时,可以借鉴并总结相关管理经验,确保管理的科学性,为企业和国家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 要:随着国家基础设施以及电网工程的大规模建设,该文通过寻找二维码技术与电网工程建设管理的契合点,研究二维码对变电工程建设进行标准化作业管理、质量检验检查、分部工程验收档案管理和工程现场设备管理的具体措施,提升工程作业质量规范化水平,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工程信息溯源能力,推进现场信息化技术应用,完善现场相关图文信息档案管理。

关键词:二维码 标准化作业 质量检查 分部工程验收 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113-04

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电力企业也增大了电力设施的建设,通过提高工程现场建设管理水平,保证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维码技术在变电站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是二维码技术通过结合计算机软件研发、无线通信技术等共同作用下,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信息智能提示、查询;施工现场工程质量智能化检查;建立可同步查阅的分部工程电子档案,包含了质量检查、工程验收信息;实现分部工程档案信息的准确、快速查询。

在变电站施工现场管理中应用二维码技术,保证了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信息辅助查询、工程质量检查、分部工程验收档案管理等工作在控,实现了现场施工作业质量检查效率、工程信息溯源效率的提升,大幅度地提升了施工现场作业质量,保证了作业人员施工工艺100%达标、变电站现场工程施工质量100%达标,最终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1 二维码技术

1.1 概述

二维码(QR(Quick Response)code),又称二维条码,它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是所有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可实现的应用十分广泛,如:产品防伪/溯源、广告推送、网站链接、数据下载、商品交易、定位/导航、电子凭证、车辆管理、信息传递、名片交流、wifi共享等。

二维码应用根据业务形态不同可分为被读类和主读类两大类,该成果全部采用二维码的主读类业务。

第一,被读类业务。

平台将二维码通过彩信发到用户手机上,用户持手机到现场,通过二维码机具扫描手机进行内容识别。应用方将业务信息加密、编制成二维码图像后,通过短信或彩信的方式将二维码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用户使用时通过设在服务网点的专用识读设备对移动终端上的二维码图像进行识读认证,作为交易或身份识别的凭证来支撑各种应用。

第二,主读类业务。

用户在手机上安装二维码客户端,使用手机拍摄并识别媒体、报纸等上面印刷的二维码图片,获取二维码所存储内容并触发相关应用。用户利用手机拍摄包含特定信息的二维码图像,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进行解码后触发手机上网、名片识读、拨打电话等多种关联操作,以此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1.2 技术特点

(1)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可容纳多达1 850个大写字母或2 710个数字或1 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几十倍。

(2)编码范围广:该条码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用条码表示出来;可以表示多种语言文字;可表示图像数据。

(3)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这使得二维条码因穿孔、污损等引起局部损坏时,照样可以正确得到识读,损毁面积达50%仍可恢复信息。

(4)译码可靠性高:它比普通条码译码错误率百万分之二要低得多,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5)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防伪性好。

(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7)条码符号形状、尺寸大小比例可变。

(8)二维条码可以使用激光或CCD阅读器识读。

1.3 技术原理

根据变电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求,为分部工程、关键施工区域、质量检查对象制作二维码标识,并显示在相应位置。现场作业人员通过移动终端(PAD或智能手机)扫描相应二维码,可进入到基于二维码技术研发应用程序界面进行施工区域施工明细、标准化工艺信息、质量检查记录、分部工程验收档案界面进行对应信息的查看(见图1)。

2 应用研究

2.1 方案功能图

方案功能图见图2所示。

2.2 标准化作业管理

根据工程施工现场分部工程作业要求,预置工艺作业标准、工艺流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工艺参照图等内容信息页面,在施工伊始为拟定范围内的项目制作二维码标识,并制作标牌,作为界面入口。记录现场作业人员不需要在花时间准备相应的纸质资料,只需要到现场使用带有扫描二维码功能应用客户端移动终端(PAD或手机),通过二维码扫描查看对应工程的相关作业信息资料,通过工艺参照和图片,使施工人员掌握工作要点,确保标准工艺和典型工法的100%执行到位,提升作业质量。并且不在需要带着纸质资料,节省了信息资料准备时间,推进了绿化办公应用(见图3)。

2.3 质量检查

根据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检查要求,预置质量检查内容信息页面,在施工伊始为拟定质量检查范围内的项目制作二维码标识,作为质量检查界面入口。记录检验人员配置带有扫描二维码功能及应用客户端的移动终端(PAD),在进行质量检查时使用手持移动终端扫描项目二维码,终端上显示该项目的检验内容,检验人员在手持移动终端上完成项目的质量检查,并将检验记录上传服务器,生成项目质量档案。

完成质量检查后(见图4)进行现场数码照片的采集,数码照片采用国网公司关于《输变电工程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工作要求》中规定的规格设定,采集完成后与质量检查记录信息对应,上传至服务器。

质量检查操作流程见图5所示。

2.4 分部工程验收档案管理

根据工程施工现场分部工程验收要求,预置验收内容信息页面,在施工伊始为拟定质量检查范围内的项目制作二维码标识,并制作标牌,作为质量检查界面入口。记录检验人员配置带有扫描二维码功能及应用客户端的移动终端(PAD),在进行质量检查时使用手持移动终端扫描项目二维码,终端上显示该项目的过程验收相关文字及数码照片信息。包含:验收内容、检验人、检验人所属单位、检验时间、佐证图片信息、记录人等(见图6)。

2.5 工程现场设备管理

为变电工程施工现场物资及工器具制作二维码,并预置变电工程现场物资管理界面,现场人员可通过二维码扫描了解物资的基本信息和检验调试记录,并作为身份标识与运行单位进行交接,运行阶段为运行人员提供运行维护信息查询(见图7)。

2.6 二维码信息维护

用于施工现场工程项目信息对应二维码的信息制作、修改。

3 应用成效

二维码技术通过在天津南1 000 kV变电站建设施工现场的应用,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取得了更大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变电站建设现场信息化管理水平。

3.1 促进作业质量标准化和规范化

现场施工人员可通过查询工艺标准、工艺流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通过工艺参照、图片,使施工人员掌握工作要点,确保标准工艺和典型工法的100%执行到位,提升作业质量;

项目管理人员浏览工程过程质量检查记录及图片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并提出阶段性意见,保障施工质量优质率达到百分之百,保证了施工质量验收和工程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提升了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通过智能客户端完成工程质量检查工作,并同步完成质量检查信息的更新,现场所有人员均可通过二维码查询质量记录和佐证照片,实现人人可监督、实时可监督,切实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3.3 提高了工程信息溯源能力

通过在质量检查、分部工程验收等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质量检查记录、验收记录以及现场佐证数码图片,现场工作人员可以查看工程的施工人员、检验人员、验收人员、时间、检验项目类型、验收类型等工程信息内容,实现工程信息的快速溯源。

3.4 推进变电工程施工现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二维码技术当前被普遍使用,且简单易懂、操作简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研发的功能合理、实用,不仅可以提高现场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还能降低办公耗材使用率,进一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3.5 促进施工现场作业相关图文信息的完善

通过二维码技术及其衍生功能的应用,将图文信息收集工作完美地嵌入质量检查、分部工程验收等工作环节中,使办公人员更容易完成图文信息收集的工作,杜绝事后集中整理信息的做法,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图文信息不完善、不准确、不真实等情况的出现。

4 结语

二维码技术之所以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就在于它能够高效、智能地对相关信息的储存以及管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通过在变电站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不仅在效益上获取了重要收获,也大大减少了人员操作时间,随着二维码技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二维码技术在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一定还会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王杨.二维码传播信息的应用与分析[D].山西大学,2013.

[2] 苏巍.二维码的应用及标准化研究[C]//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4.

[3] 淘金,闫宁.二维码在档案信息化中的应用[C]//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人文社科与教育学分册).2014.

[4] 曾戊忠.基于二维码的珠澳.气象信息共享网络管理[C]//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与新技术探索.2014.

第6篇

论文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并结合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以适应我国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兴建了一大批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我国的水利行业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成为WTO的一员,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的标准进行分析,揭示现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逐步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1、我国现行标准体系的简介

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主要由《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水利技术标准汇编》、《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负责的标准项目现状表》中的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及工程建设所采用的国家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等方面的施工标准。水利工程管理标准根据工程类别进行分类,包括了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技术、河道堤防工程项目管理、水库大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闸工程项目管理等。

2、我国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一共有163项技术标准。其中综合类标准为19项、水利工程建设类标准为102项、水利工程管理类标准为42项,三者分别占标准总数的12%、62%、26%。另外,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中,强制性标准106项,推荐性标准23项。因此,在水里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强制性的标准占主要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中,施工质量检验类的标准有6项,验收及评定类的标准有14项。因此,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的现行标准体系中,涉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及环境标准的只有2项,明显较少。同时,对于验收及评定的标准只有14项,其中10项都是评定类的标准,验收标准明显不足。

3、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

从对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行体系主要以强制性标准为主,推荐性标准为辅,这种体系标准不适应我国加入WTO协定的相关要求。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中,我们应该后对现行体系中的强制类标准做出一定的修改。并且,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来修改并组编强制类标准较低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

其次,对于加入WTO后,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标准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不配套的项目建设标准要予以修改。进一步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来配套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同时,建立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并符合我国相关行业的标准。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不断完善,我国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的建设与评定做出了新的规范。水利建设行业等建设行业要实现验评分离,严格实施好工程验收标准。

第三,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中技术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的部分要加以修改。由于我国现行体系标准是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编制的,,应该把这些工程建设施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的反应上去,以更好的配合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中缺少与环境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加以补充。

第四,重新整合并编制相关强制性的工程建设标准。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后,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应该对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类标准加以认真审核并从“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考虑,全面贯彻实施相关标准。并对零散不完整等条文进行填充,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汇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新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现行法规的要求,并且新体系的核心内容要以我国法律、法规、WTO/TBT协定为基础依据。

第五,加快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修订。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制订,不断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然举措。因此,通过新体系的建设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技术标准,是我国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标准可依,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江、河、湖、库等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体系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4、结论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WTO协议,深化建设标准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新的体系建设还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并且,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于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新的标准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我国的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经验也应加入到新的标准体系中以更好的适应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成为WTO一员之后,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 has promoted from learning advanced to self-dependent innovation.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tireless efforts of Chinese engineering enterprises, the management mode is improving continuously, and has successfully practiced many management modes such as EPC, PMC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 IPMT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Team) as well a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gineering proje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and gives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关键词: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supply chain;management;mode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031-03

1 我国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萌芽

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由于涉及国内外众多承包商与供应商,价值链分散于世界各地,对于这种超大件组装的管理本身就是供应链管理。只是工程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不以物流为重点,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概念的混淆,工程建设项目也一直延续“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以至于人们一提到供应链就想起物流,无法将工程建设项目供应链与价值链联系起来。

PMC和IPMT是两种可以承载供应链管理的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扬巴和SECOO项目中,已经可以明显看到供应链管理的许多特征,目前已有几篇学术论文已经对此展开了讨论,但这些论文却大部分陷入了“物流”的烂泥潭。由于项目管理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在项目管理中相关管理者对供应链管理浅尝即止,没有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1][2]。

工程建设供应链与制造业供应链相比,具有更强的虚拟性、绝大部分工作都是通过外包、外协、委托加工方式展开,工程建设供应链管理也十分注重与供应商/承包商关系以及内外部协同。如果以这些指标来考察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程度,那么工程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早就已经存在,只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模式。

对于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也像商品生产过程一样,是一个复杂的有逻辑先后顺序的过程,需要经过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施工、试车、验收及最终交付等诸多工作环节,涉及了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工艺、不同的操作流程、甚至不同的语言文化。分工带来效率,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也迫切需要专业化分工,成立专业的勘察设计单位、专业的施工单位,专业的监理单位、专业的管理咨询单位等等。

如果站在劳动分工的角度来看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发展脉络,正如制造业那样,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经历了“专业化分工”和“一体化”两个发展过程。

2 我国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发展脉络

2.1 专业化分工过程 工程建设项目的专业化分工过程表现为:指挥部DBEPCPMC,共经历了设计与建设专业化、采购专业化、管理专业化三个阶段。以下对该过程进行简要阐释。

指挥部模式最大的缺点就是专业性差。采用指挥部模式的工程通常都是由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大型工程,涉及诸多学科与技术,环节众多,管理复杂,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非专业部门和管理人员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这种问题在建设项目指挥部型中尤为突出。

为了解决指挥部模式专业性差的问题,保证工程建设最核心的设计与建设环节的质量,设计建设工作逐渐从指挥部中分离出来,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经过不断的发展,设计与建设单位形成了独立的组织,专门承担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建设任务,这就是DB模式。DB模式的出现,使得工程建设的设计与建设环节的专业性得到了保证。但除了设计与建设工作以外,可行性研究、勘察、采购、试车等其他环节仍由业主承担,依然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对更多的工作环节进行专业化改革。

继设计与建设环节实现专业化之后,采购环节凭借其与设计的强相关性,也逐渐从业主职能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专业化。采购与设计、建设环节一起,构成了EPC模式的雏形,专业的采购、设计、建设单位逐步发展为EPC总承包商。EPC的出现,标志着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技术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已初步完成。

EPC的出现保证了工程的技术与质量,但其管理水平仍然相对落后。PMC是管理走上专业化的结果,专业项目管理公司的介入显著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缩短工期,降低了成本。专业化分工阶段至此基本结束,业主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控制干预能力降到最低。(如图1所示)

然而,专业化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破坏了工作的整体性,打破了事物原有的发展规律,为了实现专业化将技术与管理分割,分别由不同的专业机构承担的方式人为地制造了许多不和谐。如在伊朗某炼厂建设过程中,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SEI)通过与伊朗当地两家承包商通过组成联合体的方式承建A项目,SEI负责的装置为360万吨/年渣油加氢、480万吨/年重油催化、90万吨/年重整三个主要的工艺装置,以及若干辅助装置。项目采购主任从三个公司分别选择成员组成采购部,接收项目各家公司的设计中心的请购文件,统一发放询价文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虽然三个装置的设计、安装与建造环节完全达到了各项专业技术指标,但由于语言、风俗习惯、法律环境、合同样式、信息系统、文件格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使得SEI与其他参与方在公用工程数据、施工安装、采购和试车等环节配合起来困难重重,导致SEI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谋求与他方的协同,甚至被迫重新学习语言,重置信息系统和编码系统,并在各项指标、格式以及要求的统一方面消耗了大量人力,导致员工工作量大增,拖延了工期,也增加了成本[3]。

2.2 一体化过程 专业化分工破坏了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内在的工作逻辑,参建各机构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思想和大局意识,因此,必须在管理上克服这种弊端,使得既能保证分工所带来的效率,也能最大限度地克服分工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因此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开始朝另外一个方向发展,那就是集成一体化。这个阶段的发展表现为:PMCIPMTIPMT+EPC供应链管理。(如图2)

专业化分工是必不可少的,专业化分工可以确保局部最优,但局部最优并非整体最优,为了弥补专业化分工的缺陷,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统一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统一的管理包括统一的语言,统一的愿景与目标,统一的计划,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流程,统一的信息系统等等。

IPMT模式是管理集成一体化的结果,IPMT由业主、项目管理单位以及专家工程师组成。项目管理单位包括项目管理公司、咨询公司以及工程监理公司,专家主要从质量监督、设计、监理及施工等单位聘请专业管理人才;二级项目经理部的组织和管理由业主+专家工程师组成,形成 PMT(Project Management Team,项目管理团队,是由业主代表、承包方代表和专业工程师组成的子项目管理机构)管理团队;监理单位除了依照合同承担施工阶段的工程监理工作外,同时协助业主完成对施工前期的组织与策划,设计、采购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工作[4]。业主、管理咨询机构、监理和专家团队在工作上的协同打破了组织原有的边界,随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得管理活动在保持其专业性的同时按照一定的秩序开展,避免信息不对称、多重领导以及管理层内部冲突造成的管理混乱。

IPMT模式虽然实现了管理层的集成一体化,但该管理层并不完全具备工程技术知识,也不能得到EPC执行层及时的工作反馈,有时会因为工程技术知识的不足和信息不对称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常常与EPC和各级承包商产生矛盾[5]。执行层往往因为领导层的错误决策而陷入两难的境地,既不能完全服从错误管理层的领导,就不能不听从管理层的指挥,因而严重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工期。IPMT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的这一缺陷,是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缺乏协同的体现,因此必须构建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的协同机制,将一体化的范围扩展到执行层,才能克服管理层与执行层不协调的问题。

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不断发展,管理中心不断下沉,与EPC的协同程度不断提高,这种发展趋势在IPMT模式的基础上催生了IPMT+EPC模式。IPMT+EPC模式是管理层与执行层一体化的结果,该模式将EPC的组织与IPMT中不同子项目PMT融合在一起,统一目标,协同计划,协同决策,实现IPMT与EPC之间信息流的高效流通。然而,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

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注定了将来一定会像制造业一样将供应商包括进来,实现从原材料到最终交付业主的全供应链管理。根据经验数据,项目工程费用中,设备购置费、主材费合计大约占75%;建筑安装工程费(不含主材费)大约占25%。从工程整体角度来看,合格的供应商是其正常生产的保证。零件或原材料运送的延误,缺货、次品或废品等都会给制造商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最终要实现的是IPMT、EPC与供应商、服务商的一体化,最终完成了从供应商到最终顾客(业主)全供应链的构建,形成了完整的工程建设项目供应链。目前,中石油四川石化已经成功采用供应链管理理念完成了四川1000万吨炼油/80万吨乙烯工程的建设。

3 我国工程建设项目供应链的特点

3.1 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不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结束 工程建设活动一般以“项目”的形式出现,工程建设活动参与方随着项目的诞生而聚集,随着项目的终结而解散,耗费大量资源所建立起来的协同工作关系也随之结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从理论来看,解决这种问题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完全实现标准化,让所有企业完全采用一样的标准展开各项工作;一种是保留工程建设参与方的协同工作关系,当需要时仍有原班人马(骨干成员不发生重大变化)继续合作。由于大型、超大型工程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化、法律环境,尤其是技术环境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想要完全实现全行业的标准化十分困难。除此之外,项目成果的独特性与唯一性是项目的本质属性,实现完全标准化之后必然导致项目成果同质化,无法满足顾客对项目成果的个性化需求。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在工程建设行业的标准化方面进行努力,而是在标准化的同时,通过保留参建各方工作关系的方式维持一种秩序。

同一项目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不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结束,他们很可能在下一个项目开展时又重新聚集在一起,因此他们会主动协调各种流程,统一标准,为信息系统预设端口,以便与其他工程建设单位集成。随着时间发展,工程建设供应链参与各方角色将会逐步发生转变,更加注重自身的核心业务,将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交由更加专业的兄弟公司完成,形成新的供应链关系,逐渐优化工程建设项目的每个供应环节。

3.2 更多的资源被纳入 以往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往往只注重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所管理的对象一般也只有工程承包商和监理商。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开始被纳入工程建设供应链系统,包括材料设备供应商、技术供应商、服务商、软件开发商、管理咨询公司、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物流机构以及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

纳入的资源越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就越大。由于现代工程公司也普遍采用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模式来提升项目的竞争力,提高项目的专业化水平,因此许多现代工程公司的诸多业务部门及服务部门被相继撤销。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服务资源与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现代工程建设项目中出现了大量专业商与服务商的身影。相信在今后的工程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实践中,会有越来越多服务机构会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中小企业也逐步加入到工程建设供应链当中来,依靠自己的自身优势,与大的工程承包公司(总包商)结成伙伴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成为优势供应链中的一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由于中小企业的积极参与,大型工程公司可以进一步削减自身的施工队伍,将资源更多地配置设计与管理方面,提高企业竞争力。大型工程公司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让中小企业有机会参与到高水平的项目建设中来,提高施工能力与管理能力,为行业培养后备专业力量,保障国内工程建筑行业在较长的时期内都有合格的承包商与施工队伍,全面提高工程建筑行业水平。

3.3 信息化程度更高,信息建设向协同方向进一步发展 目前国内工程建设单位正在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工程项目管理软件、ERP、财务软件的应用已经普及,许多优秀的企业已经开始针对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寻找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发出一批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然而,工程建设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与商业、零售业以及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分包商这一层,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由于思想观念落后,中小企业普遍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孤岛效应、牛鞭效应依然比较严重。未来的供应链管理必须形成与信息一体化一致的专业组织、工作流程与考核标准,真正从组织和流程上确保信息一体化的实现,对阻碍信息传递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相应的惩罚,真正实现工程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

3.4 越来越强调战略合作 目前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中的供应商关系管理(SRM)和客户关系(CRM)管理风靡一时,但在实践中,无论是SRM还是CRM都存在地位不平等情况。在工程建设供应链中,由于专业性很强,技术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工程建设一般以项目制形式存在,项目结束后各方就会解散,因此建立平等互信的战略友好合作关系十分重要。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供应链各参与企业应该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开展工作,同时要做到协调各方利益,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供应链管理以“资源整合”与“协同”为核心,战略合作关系可以帮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整合优质的资源,降低选择成本与交易成本,同时在各个工作环节中协同更加充分。战略合作的层次越高,所产生的效益也就越大。但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建设项目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与法律对于招投标管理的要求相悖,为了防止工程建设项目滋生腐败,法律强制大部分工程项目在整合相关建设资源时执行招投标的法定程序,各建设单位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益。随着供应链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部门监督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来的工程建设企业将逐渐摆脱招投标的束缚,真正按照资源最优配制的原则自由组合。

4 结语

由于全球建筑市场分布与集体主义文化影响的原因,具有东方思想特色的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起步并取得一定发展。目前中石油下属企业已在个别项目中成功实践了工程供应链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先进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茂民.基于PMC的大型项目管理的方法与应用研究――以扬子-巴斯夫IPS项目为例[D].东南大学,2005.

[2]刘海凤.基于PMC模式的南海石化项目成本管理[D].上海财经大学,2008.

[3]朱江.伊朗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管理案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

第8篇

论文关键词:从百年大计看当前建筑管理中的项目控制

在施工项目工程工序的建设中,施工项目工程工序质量控制,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实现百年大计和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其实,施工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所以,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施工项目工程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从百年大计的角度,针对建筑管理中的项目控制问题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实施项目控制的必要性

项目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的中间结果可能与预期目标不符,甚至背道而驰,因此,必须及时调整人力、时间及其它资源,改变工作方法,以期达到预定目标。如果这样做仍不能奏效,就不得不调整或修改目标。这个过程就称为项目的控制。我国基本建设中浪费现象十分惊人,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失控、工期失控、质量失控的情况相当严重,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项目管理论文,因此加强项目控制对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干扰因素很多,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这些干扰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材料设备的因素、机具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环境因素。在国内,一般认为人的因素对实现项目目标的干扰最大,如项目主管单位负责人用行政手段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项目,使项目失误;或者工人技术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责任心差等。其次是材料、设备因素的干扰,如材料价格上涨,引起成本失控;材料供应跟不上,延误工期;设备制造企业不履行合同,设备质量低劣;设备不能按时到货等。如果我们能设法找到项目干扰因素,试图预先控制中间结果对预期目标的偏差,就可以对项目实行主动控制。项目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二、项目控制的主要内容

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涉及生产人员人身安全的目标管理,应给予高度重视论文怎么写。确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类人员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是最基本的一项安全管理制度。近年,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生产实践表明: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起责任,建立健全安全专职机构,加强安全部门的领导,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这是搞好安全生产有力的组织保证体系。通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生产“事事有其主,人人有其责”。每个施工项目应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特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并配备规定数量的专职和兼职安全管理员项目管理论文,做到按专业、岗位、区域等包干负责。同时随着项目的推进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

2、合同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不仅是专业成本人员的责任,也是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的责任。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负责,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工作。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化全面负责,特别要把成本的控制放在首位。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如:单方面强调质量,忽视了成本;单方面做到供货及时,但忽视昂贵的价格等。因此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并确保工资发放到工人手上。

3、信息管理

由于施工管理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各部门和单位需要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频度也在增加,相应地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施工管理中,目前采取的还是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基于纸介质进行的。结果,在整个过程中,信息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流动。这往往影响到获取工程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将各种信息化技术引入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关于进度、合同、材料、预结算、工程资料等的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论文,通过这些软件将项目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变成一个端口,利用Internet将各端口相互连接并汇总到一个终端(项目经理)。即有信息的互通又有集中的管理使项目运行的每一环节符合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4、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各建设阶段的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协调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动用时间目标的实现。为了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施工,需要制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即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将要进行活动所做的事先安排。也就是说,控制是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即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将要进行活动所做的事先安排。对于工程进度,项目管理中主要是督促承建单位,在开工前按合同要求,安排整个工程的进度计划,检查其合理性。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要求承建单位按季、月安排实施计划,检查其执行情况,与此同时对原材料、设备、劳动力的实际情况也给予充分的注意,及时掌握其动态,当发现某一环境脱节时,除在有关的人员参加例会上加以阐明外,同时还应及时向承包单位计划部门及至上级计划部门提出,以便采取补救措施。因此,承建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从最初的报价到项目竣工、验收,应始终抓住计划这个环节,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进度控制,以实现合同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要求。 5、质量控制 项目的质量控制项目管理论文,是为了确保实现合同商定的质量要求,质量标准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论文怎么写。建设项目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施工质量,而且还取决于勘察、设计质量、材料、设备的质量以及项目投入使用过程的质量。因此,它是由建设全过程中各阶段质量组成的一个整体概念。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有质量控制的任务。 6、成本控制

在施工阶段,应充分运用企业自身优势尽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取得最大利润。施工阶段资金需求投入量、资金筹措、资金分配等方面应有计划、有措施地协调运作,努力达到合理稳妥地控制投资。项目部相关部门应充分了解工程单价或总价的构成,掌握施工中的资金流动。施工过程的资金运动不是资金简单地循环和周转。在施工过程中,资金不仅发生价值形态的变化,而且发生价值量的变化。从成品资金的形态最后转变为货币形态—最终结算和支付。在流动资金形态转变中分离出利润,给工程带来生产能力,通过工程运行获取收益。

7、组织与协调

组织协调是指在一个工作系统内,通过信息交换、会议沟通、函件往来、感情联络和研究讨论等方式,消除系统内机构运行产生的矛盾、问题和障碍,确保系统内各个组织机构能够正常运行的手段。利用会议进行协调。工程例会是进行协调的重要方法,参加会议的各方对工作的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除例会之外,专题会议也是协调的方法之一。

项目管理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管理,也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古今建筑业的结晶,其形象状态从古代人居住的石穴、草房过渡到当今的高楼大厦以及地下建筑。施工管理科学在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积累中不断的得到发展,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工程建设管理者应不断积果经验,学习高效的管理技能,努力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1]陈恒.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太原大学学报.2006(01) [2]吴向东.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新理念—战略成本管理[J].2002(01) [3]王生谦.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4)

第9篇

论文关键词:从百年大计看当前建筑管理中的项目控制

 

在施工项目工程工序的建设中,施工项目工程工序质量控制,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实现百年大计和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其实,施工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所以,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施工项目工程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从百年大计的角度,针对建筑管理中的项目控制问题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实施项目控制的必要性

项目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的中间结果可能与预期目标不符,甚至背道而驰,因此,必须及时调整人力、时间及其它资源,改变工作方法,以期达到预定目标。如果这样做仍不能奏效,就不得不调整或修改目标。这个过程就称为项目的控制。我国基本建设中浪费现象十分惊人,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失控、工期失控、质量失控的情况相当严重,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项目管理论文,因此加强项目控制对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干扰因素很多,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这些干扰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材料设备的因素、机具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环境因素。在国内,一般认为人的因素对实现项目目标的干扰最大,如项目主管单位负责人用行政手段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项目,使项目失误;或者工人技术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责任心差等。其次是材料、设备因素的干扰,如材料价格上涨,引起成本失控;材料供应跟不上,延误工期;设备制造企业不履行合同,设备质量低劣;设备不能按时到货等。如果我们能设法找到项目干扰因素,试图预先控制中间结果对预期目标的偏差,就可以对项目实行主动控制。项目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二、项目控制的主要内容

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涉及生产人员人身安全的目标管理,应给予高度重视论文怎么写。确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类人员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是最基本的一项安全管理制度。近年,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生产实践表明: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起责任,建立健全安全专职机构,加强安全部门的领导,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这是搞好安全生产有力的组织保证体系。通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生产“事事有其主,人人有其责”。每个施工项目应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特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并配备规定数量的专职和兼职安全管理员项目管理论文,做到按专业、岗位、区域等包干负责。同时随着项目的推进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

2、合同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不仅是专业成本人员的责任,也是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的责任。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负责,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工作。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化全面负责,特别要把成本的控制放在首位。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如:单方面强调质量,忽视了成本;单方面做到供货及时,但忽视昂贵的价格等。因此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并确保工资发放到工人手上。

3、信息管理

由于施工管理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各部门和单位需要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频度也在增加,相应地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施工管理中,目前采取的还是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基于纸介质进行的。结果,在整个过程中,信息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流动。这往往影响到获取工程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将各种信息化技术引入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关于进度、合同、材料、预结算、工程资料等的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论文,通过这些软件将项目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变成一个端口,利用Internet将各端口相互连接并汇总到一个终端(项目经理)。即有信息的互通又有集中的管理使项目运行的每一环节符合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4、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各建设阶段的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协调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动用时间目标的实现。为了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施工,需要制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即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将要进行活动所做的事先安排。也就是说,控制是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即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将要进行活动所做的事先安排。对于工程进度,项目管理中主要是督促承建单位,在开工前按合同要求,安排整个工程的进度计划,检查其合理性。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要求承建单位按季、月安排实施计划,检查其执行情况,与此同时对原材料、设备、劳动力的实际情况也给予充分的注意,及时掌握其动态,当发现某一环境脱节时,除在有关的人员参加例会上加以阐明外,同时还应及时向承包单位计划部门及至上级计划部门提出,以便采取补救措施。因此,承建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从最初的报价到项目竣工、验收,应始终抓住计划这个环节,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进度控制,以实现合同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要求。 5、质量控制 项目的质量控制项目管理论文,是为了确保实现合同商定的质量要求,质量标准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论文怎么写。建设项目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施工质量,而且还取决于勘察、设计质量、材料、设备的质量以及项目投入使用过程的质量。因此,它是由建设全过程中各阶段质量组成的一个整体概念。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有质量控制的任务。 6、成本控制

在施工阶段,应充分运用企业自身优势尽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取得最大利润。施工阶段资金需求投入量、资金筹措、资金分配等方面应有计划、有措施地协调运作,努力达到合理稳妥地控制投资。项目部相关部门应充分了解工程单价或总价的构成,掌握施工中的资金流动。施工过程的资金运动不是资金简单地循环和周转。在施工过程中,资金不仅发生价值形态的变化,而且发生价值量的变化。从成品资金的形态最后转变为货币形态—最终结算和支付。在流动资金形态转变中分离出利润,给工程带来生产能力,通过工程运行获取收益。

7、组织与协调

组织协调是指在一个工作系统内,通过信息交换、会议沟通、函件往来、感情联络和研究讨论等方式,消除系统内机构运行产生的矛盾、问题和障碍,确保系统内各个组织机构能够正常运行的手段。利用会议进行协调。工程例会是进行协调的重要方法,参加会议的各方对工作的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除例会之外,专题会议也是协调的方法之一。

项目管理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管理,也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古今建筑业的结晶,其形象状态从古代人居住的石穴、草房过渡到当今的高楼大厦以及地下建筑。施工管理科学在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积累中不断的得到发展,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工程建设管理者应不断积果经验,学习高效的管理技能,努力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1]陈恒.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太原大学学报.2006(01) [2]吴向东.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新理念—战略成本管理[J].2002(01) [3]王生谦.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4)

[4]田世宇.工程建设质量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5](日)藤井隆雄编著.控制理论[M].科学出版社.2003

第10篇

论文摘要: 本文在界定配合施工概念与内容,说明标准化管理的内涵与意义,以及配合施工常见问题的基础上,从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四个方面阐述标准化管理在配合施工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引言

配合施工是勘察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服务的关键环节,能够让设计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适时弥补设计缺陷,优化施工图设计,对提高勘察设计及服务质量,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有重大意义。配合施工管理不到位,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将会延误施工进度甚至带来严重的施工事故,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品牌声誉,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由于配合施工涉及相关方多、工作内容复杂等特点,如何探索运用标准化管理来切实提升配合施工管理水平,提高配合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安全,成为摆在勘察设计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1 配合施工概念与内容

配合施工是指勘察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交付后至竣工验收合格期间,通过现场工作配合施工单位及时研究解决勘察设计问题等。

配合施工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日常工作和设计变更。其中,日常工作主要为督促施工方贯彻落实业主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规范等的鉴定或审查意见等;开展施工现场的日常巡查,根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完成配合施工日志填写工作,详细记录当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巡检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以及问题解决情况等;定期向建设指挥部和上一级单位汇报配合施工工作情况等。设计变更工作主要为根据项目实施需要,以会审纪要为依据,按照变更设计类型和规定流程及时完成变更设计并交付施工方。

2 标准化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2.1标准化管理的内涵。标准化,即为企业将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以规章制度、规范、规则等方式加以固化,并依标准付诸实际。标准化管理是以标准为基础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以预防为主线,注重全过程控制,强调持续改进,其核心是建立系统的标准,并确保各项标准得到贯彻执行。

2.2标准化管理的意义。有效的标准化管理,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提高配合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不仅是贯彻落实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要求,是建设项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勘察设计企业把项目建设成安全工程、精品工程的客观需要。

3 配合施工常见问题

由于配合施工工作内容较为复杂,现实管理中常常暴露出一些问题,一般表现为:

3.1规章制度不健全。未建立完善的与配合施工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明确规定勘察设计企业内部各专业以及企业与施工方、监理方、业主等有关方在配合施工中的工作关系、职责范围、工作界面、工作流程、工作程序与沟通机制等,不利于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工作,难以高效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各项配合施工工作,及时了解现场施工进展情况,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问题。

3.2人员配备不到位。由于勘察设计企业生产任务繁重、人力资源较为紧张以及对配合施工重视不够等原因,使得企业往往难以保证配合施工人员的数量与质量,存在派出人员不齐全,专业配备不够,派出人员经验有限,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现场人员不稳定,经常更换或无法常驻现场等各类问题。人员配备不到位,影响了配合施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现场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3监督管理不完善。配合施工属现场作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现场人员的监管较难。勘察设计企业如果未加强对配合施工人员的监督管理,并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配合施工人员有可能发生违纪违规问题,不但影响正常的工程建设,而且严重损坏企业声誉,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转贴于

4 基于标准化管理的配合施工管理

经过多年的实践,中铁二院在近年的配合施工项目中,通过大力推广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的全方位标准化管理工作,有效解决了配合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基于标准化管理的配合施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4.1管理制度标准化。根据相关标准化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通过制定设计交底、配合施工管理实施办法、变更设计实施细则、配合人员责任和工作守则等系列规章制度,重点针对施工图设计、现场配合施工及变更设计的实际情况,完善配合施工管理制度和勘察设计工作流程及责任制。逐渐形成了系统全面、责权分明、程序具体、考核明确的配合施工相关管理体系,从制度上确保配合施工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4.2人员配备标准化。成立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项目部经理任组长,副经理、总工任副组长,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副总工、专业设计负责人为组员,积极推动标准化管理。配合施工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尽可能为具有配合施工工作经验、熟悉项目情况或参加过项目勘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项目推进全过程的人员配备尽可能执行“谁勘察、谁设计、谁配合施工”原则。

4.3现场管理标准化。配合施工技术人员在进驻现场前由项目部组织学习标准化管理相关文件,促使其按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采取了系列具体措施:将配合施工管理办法下发至全体职工;配合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按专业分别成册,人手一册;各种标准化管理图表、岗位职责等管理办法则制作成标牌挂放于办公室显著位置;通过各种方式方便职工随时随地学习、温故知新。

在强化学习的基础上,加强配合施工的现场标准化管理。按规定,配合施工人员均要求随身携带一帽(安全帽)、一牌(胸牌)、一本(配合施工日志本)、一手册(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等四要件。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一般事项予以现场快速准确处理,复杂事项要求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予以尽快处理,并建立健全各项配合施工台帐。如需变更设计,本着“先批准、后变更,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快出图、出高质量图。同时,对建设单位审核下发的本专业施工图进行及时梳理及核查,对图纸内的差错漏洞第一时间予以更正通知。

4.4过程控制标准化。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采取定期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内业检查与外业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抓好检查标准化管理的落实情况,实行责任到人。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未认真贯彻执行标准化管理要求的员工,立即停止其工作,要求其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在充分理解文件精神和要求后再开展工作;对于标准化管理贯彻较差且屡教不改的人员,责令退出配合施工工作;对于执行情况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将标准化管理的执行情况纳入员工年度业绩考核。

5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设计配合施工工作在工程项目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勘察设计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配合施工的重要性,在实际生产中以标准化管理实现配合施工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才能提高配合施工管理水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勘察设计任务,同时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打造企业良好品牌,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刘亚非.浅析铁路建设项目设计配合施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3):222-224.

[2] 温江.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问题探讨[J].商业文化,2011(7):362-363.

[3] 戈守云,李尚斌.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标准化管理[J].交通 科技,2011(7):46-48.

第11篇

论文摘要:基层事业单位的基建档案,存在职责不明、保存不妥的现象,造成了不良后果和损失,因此,加强基层事业单位基建档案管理,要在组织领导、建章立制、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做到领导重视、相关人员通力协作、及时收集、按时归档、严格交接,推动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基建档案是指在基建管理和基建工程项目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它既是建设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又是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也是单位维权的凭证和依据。基建档案具有内容的单一性、载体的多样性、形式的特殊性等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基建档案的内容、形式、载体等属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以基建工程项目为中心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具有全面化、精确化、系统化的成套性和现实性、专业性要求,而一个完整的基建工程项目要经过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要经过主管机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好多部门,给收集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就此对基建档案管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加强领导,建立档案组织

抓好基建档案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以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可靠的保障,用规范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内"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基建档案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工程条款,将基建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建设项目开始,就积极介入。

2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编制分类方案和规则

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基建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如它所包括基本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档案、基本建设施工档案和以竣工图为核心的工程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基建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基建档案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基建档案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在组织基建档案的过程中给相关人员提供标准,增加基建档案资料整理的可操作性。

资料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工程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建部门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性文件、基础性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工程管理文件、施工竣工验收及文件、基建财务文件、监理文件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建竣工归档工作。

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基建工程档案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基建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做到工程进度到哪个阶段,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跟踪到哪个阶段。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基建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对基建文件材料的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工程项目组卷,使档案资料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

一个单位基建档案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的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档案资料的组织者对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基建档案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今天,有利于未来,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素材,针对某些领导和技术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管理人员与负责基建人员工作不协调、缺乏基建方面专职人才、施工企业一般比较重视工程质量和进度等现状,一是要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加强对基建管理部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项目设计及建设施工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将基建档案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工程条款,将基建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引起参建单位的足够重视,自项目建设开始,应该组织其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强化岗前培训,要求做到统一的要求、标准与格式,严把档案质量关,要求做到技监与基建档案同步进行、工程建设与档案材料的积累、整编、审定同步进行,系统掌握项目开工前、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竣工后档案工作的不同点与侧重点,既瞻前顾后,又紧抓过程;二是要组织本单位档案人员及其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档案法》及国家关于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办法,在各部门间形成档案共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做到主动出击、提前拟定计划,实行跟踪收集、动态收集、严把质量,同时要求档案人员,要根据工程进度,紧密与参建单位的经理、施工人员等联系,争取配合,做到边施工、边检查、边记录、边收集资料。

第12篇

【关键词】通信技术 工程管理 安全生产 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开放力度的加强,我国的建筑工程市场正不断的与国际化相接轨,与之相适应,我国的项目工程管理必须走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的道路。通信技术工程管理也一个系统工程,和普通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来说,有其独特的特点。本论文对通信技术的工程管理优化进行了探讨,对于我国在通信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实施项目管理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通信工程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保证机制的形成。通过实施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能够使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即形成了施工企业负责实施安全管理、监理单位对安全监督和政府对安全监管,从而保证通信建设市场领域的安全生产。

(二)有利于提高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家通过对工程安全生产实施三重监控,即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施工单位自身的安全控制、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一方面,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改进市场监管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监理单位的介入,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进行时时的监督管理,改变以往政府被动的安全检查方式,从而提高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发生通信工程建设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基本原则是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能最大限度的消除事故隐患,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四)有利于实现通信工程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通过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通信工程质量,也保证了施工进度和工程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投资的正常回收,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二、通信工程管理控制原则

对施工项目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进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几点原则:

(一)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社会主义商品经营的原则是“质量第一”。通信工程项目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长,是“百年大计”,是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切身利益,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自始自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二)“以人为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人作为施工的直接组织者、操作者、指挥者,调动人的积极性,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不断学习通信施工的规程、规范和标准,以提高人的技术水平、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因此,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三)“以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的检查,这是确保工程项目的有效措施。

(四)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质量标准是评定工程项目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二者是经过科学论证后而制定的。工程项目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是要经过严格检查,以测试的数据说话的。

(五)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工程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面对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地、公正地、不持任何偏见地、遵纪守法地处理问题,杜绝不正之风,做到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的态度。

三、通信技术工程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标准化组织结构

完善的组织结构能够为标准化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建立相关的组织结构,比如标准委员会,作为指导标准化工作的机构。这个委员会主要负责监督、审查和评定企业标准化体系,以及重大标准化问题的审批等工作。并且根据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单件性的特点,实行“一次性”项目经理。从而避免企业内部的利益主体的出现,削弱企业整体实力。项目经理的组建要随着工程项目的成立而成立,随着工程项目的完结和验收交付而终结。

(二)、加强项目管理培训。

在组织内部进行要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对员工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项目管理培训,增强全体人员的项目管理意识,普及项目管理知识,使得组织成员能够对项目管理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并且了解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中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在整个企业中形成项目管理的文化氛围。

(三)确定项目管理范围

项目范围管理,是控制项目风险、质量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定义项目范围首先应该确定哪些是可以项目化的,然后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对任务和活动进行项目管理改造。然后做好项目范围规划,对范围变更能够采取提前的应急措施。项目范围确定地越详细具体,项目就会越明确。

(四)严格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以及进度控制

在进度控制上,首先要制定合理可行的进度计划,并且考虑随时可能出现影响工程进度的变化,并对整个工程进行动态控制,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以保证在规定的期限里及时完工。在质量控制上,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原材料一定要符合施工的要求,注重预防而不是检查,强调管理层的责任和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对于质量控制要尽量的落实到每个人。并且对于施工现场进行标准管理,工具、材料、标示等进行规范化,为工程质量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

四、主要的注意事项

实践证明,要想取得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功,就应对以下几点加强重视。

(一)企业业主在管理过程中要有创新意识,多多借鉴国内外各种先进经验,不要拘泥不前。作为政府主管部门,也应树立正确的项目管理理念,认识到其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我国目前的部分企业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业主在委托项目管理时,不愿意从初期开始委托,而仅仅注重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是怕削弱了自己的控制权。其实只要真正了解了项目管理的实质,就完全不必担心这种情况的发生。

(二)对于项目管理企业来说,组建一支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高素质团队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要善于运用技术先进的管理工具与技能,才能为业主提供更高效的管理服务。

(三)项目管理企业要找到自身的准确定位,不要过多干涉承包商的工作,应在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把握项目目标,通过相互合作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总之,我国的通信工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企业自身努力的基础上,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以促进通信市场建设的日益成熟与规范。

五、总结

针对我国通信工程建设复杂、专业化、技术程度高、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我国通信工程应该进行现代化的项目管理,进行项目管理是现代通信工程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项目管理首先要建设标准化的组织,其次对于组织成员要进行项目管理知识培训,在组织内部形成项目管理的文化氛围。并且在项目建设阶段加强建设项目的范围管理、进度控制管理、质量控制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俊峰.浅谈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J].广东科技.2008.

第13篇

关键词: 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很大,很多地方的水利水系得到了改善,农村山塘水坝水库等也进行了提质改造,农村水源问题得到了改善。然而,一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支渠水沟水圳等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这些支渠水沟水圳,有的由于劳力缺乏无人修,有的由于采用机械化作业没法修,有的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村组范围没人组织维修。

二.发展水利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建设的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水利建设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其具有覆盖面广、工作范围大、建设时间长等特点。

自1949年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整治长江工程等一系列水制工程,在解决大部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的同时,还对河道进行整改及维护工作。我国通过对中小河流及湖泊的治理、建设大型堤坝、加固水库等水利建设措施,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应对抗旱、防洪、排涝等自然灾害时的能力。另外,退耕还林等行动属于水利建设的“外援”,通过种植树木来实现加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我国每年都要在河流湖泊沿岸打捞垃圾,用以改善水环境。水利建设不是短期工程,需要几代人长期坚持、不懈努力。

从水利建设的特点来看,它是需要大量的、持续的资金投入,这也就意味着要建立健全严谨的资金筹集和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用以监督将资金流向及科学高效的利用资金。

三. 农田水利的特点与其管理的现状

所谓农田水利就是一项以农业增产为最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采用各项有效的方法来兴建并运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对各块农田的水分状况与该地区的水利条件进行改善与调节,以此提高其抵御天灾的能力,并达到让生态环境能够进行良性循环的目的,通过这些手段最终促进农作物的生产。由于农业水利与农业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农业生产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田水利发展的影响。建设和管理基层农田水利,能够十分有效的降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专为农业发展而服务,是农田水利的特点。但我国农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强对农田水利的建设与管理。

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情况相较于过去而言,已为全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也不为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所适用,我国的人口不断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这就要求粮食的产量也要不断增加,就必须提高农业的生产质量。农田水利建设是促使农业能够加快发展速度的有利条件,必须加大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力度。但目前我国对农田水利的建设方面却不尽如人意。

四.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 设备落后且设备老化,很难实现高效运作

目前我国所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都是依靠农民投入的资金和农民所提供的人力来建设与管理的,这些水利工程大多在质量上缺乏科学保障,而且水利工程的设备配备相对落后,建设也缺少科学依据作为标准化的指导,建设所采用的技术也相对落后。在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所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只能有着较差的质量,所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益也比较低,难以实现高效的运作。由于国家提出加大粮食产量以满足人口的需要,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水利工程现代化的建设。但是就目前的农业水利建设管理状况而言,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这就要求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整改的力度,加大投资力度。

2. 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滞后,加大整体运行的难度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局面大多存在着管理力度不足,管理滞后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不够。没有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适当的管理造成的。企业的管理部门为了谋取利润,没有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到位,对农业生产过程中随意浪费水等现象没有及时制止,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也造成了经济的损失。除此之外,在对农业水利建设与管理上还存在很多令人堪忧的问题,对维护管理的责任不明确,无法落实,影响了农业水利工程的整体运行,经济效益不高。

3. 水利工程质量不达标、数量不足以满足农村实际需求

传统的农村水利工程大多数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投入运营了多年之后,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就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灌溉用水总量不断增加,传统的水利工程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用水需求,如果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的话,将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五. 对加强基层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要建立水利项目统一建设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必须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所有水利建设工程由县水利部门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确保定陶县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将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摆在较为重要的位置,实现优先发展。由政府做起,从根本思想上改变对农业水利建设的认识,重视农业水利建设,把它作为首要工作。各级政府人员相互督促,树立起忧患意识,实现农业水利建设的发展和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

对农业水利建设管理的资金采用多渠道的方式,以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建设农业水利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单凭一方面的投入是无法保障其长期运行的。因此,除了当地政府机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外,还要加大投入资金与人力。政府投入的同时,还应像社会宣传,获得社会的帮助。

需要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确保农业水利过程中发生问题有人管,解决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问题。为了让水利工程实现高效的运作与发展,就要明确指出建设过程中的主体问题,各司其职,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做到有人负责并快速解决,加强工作人员与政府人员的责任心。

国家的宏观调控对于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来说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加快,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于农村的建设进度。作为农村建设的核心,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伴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相关资金与人员设备的逐步到位,农村的水利建设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开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发挥工程效益最大化,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建设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今后对于县境内所有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大施工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从而实现农民和管护主体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秀弟,杨润龙. 概论当今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期刊论文]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3年7期.

[2] 吴海文.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J]. [期刊论文] 《建筑遗产 》 -2013年14期.

[3] 王海群Wang Haiqun. 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期刊论文] 《城市建筑 》 -2013年22期.

[4] 楼豫红Lou Yuhong.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 [J]. [期刊论文] 《中国水利》 -2011年7期.

第14篇

关键词:水电企业,档案管理,水电工程

 

1紧跟形势,更新观念,强化档案开发利用

档案是一个单位的基本情况记载,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各行各业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行相应的变革,档案工作必须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特别是水电建设规模的需要,水电档案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要求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相应变化,这就要求水电档案工作者必须认清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新特点,了解水电建设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使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能够满足和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满足和适应水电行业特点的需要。。

水电工程建设档案记载了建设活动的各种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是全面反映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历史见证,是全体水电工程建设者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这些档案不仅在工程建设质量评定,而且在事故原因的分析、索赔和反索赔、阶段与竣工验收及其它日常管理工作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做好水电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科学利用档案

为水电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档案的利用是推动档案工作向前发展的最有力、最活跃的因素。为了更好的开展利用工作,必须加强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等基础工作,必须以维护档案的完整、安全准确为前提,否则利用工作就会变成一句空话。科技档案只有通过利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它潜在的经济效益。这种潜在的价值只有在适当的时机才能转化为直接价值。

档案工作要实现由被动提供利用到主动服务的转变,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建立健全档案机构和设施

档案管理工作要走向正规化,必须首先建立健全档案机构,必须配备必要的档案设施,配置专业管理人员,这样才能有利于档案的收集、归档存放和利用。

随着科学的进步,对档案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一支素质较高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的档案管理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准确地发挥档案效能。我们比较重视档案中的管理人员培养,多次参加专业培训,并取得了中级专业证书,在档案工作中比较好地发挥了作用,及时为领导提供了各种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2 了解信息,主动服务

及时掌握信息是档案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重要一环,这要求档案人员必须及时了解本单位的重要工作动态。如某项工程的计划任务书、开工请示、报告、上级批复、年度施工计划、季度安排、项目负责人等,通过这些信息,掌握本单位的中心工作任务,围绕中心工作主动调整和预测在利用档案方面的要求,并做到借阅时迅速准确地提供服务。

2.3 要求摸清工作规律,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档案的利用工作同其它事物一样,都有他自身的规律,只有严格遵循它的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客观现实需要查找凭证性的档案多,而且要求量大面广,因此,要加强这方面档案资料的收集保存工作。若进行新工程设计,必须加强统计的调查。掌握规律、抓住重点、兼顾一般,在检索工具和方法上适应不同的需要,同时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档案信息的二次、三次加工,为利用创造方便条件。

2.4 熟悉库藏,优质服务

掌握情况是做好利用工作的基本条件,只有家底清楚,熟悉库藏,才能充分为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努力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正规化,为水电工程的管理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准确地提供了优质服务

3档案工作管理现代化

档案工作管理现代化主要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手段来研究和处理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性问题,使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档案工作标准,大力推进标准化进程。。这些法规的建立,使档案

工作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作为水电档案工作者,首先要按照国家的档案标准进行运作;其次,要密切配合水利水电行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进行管理.积极推行标准化,提高水电档案的质量,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管理思想现代化

要采用科学的态度,根据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和档案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织、计划和控制;其次要勇于面对时代变革和管理技术的革命.积极探索,努力适应时代潮流,吸取西方先进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管理理论的精髓,用现代化的思想武装水电档案工作者的头脑。

3.2 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在水电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必须增强法律意识,以《档案法》、《水法》为准绳,明确水电档案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依法治档。其次,可以运用经济手段,合理配置水电档案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益。最后,在管理中辅以行政手段,加强政治思想建设,采用计划管理、目标考核等办法,调动广大水电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出秩序、管理出成绩、管理出效益。

3.3 档案管理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

在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首先,必须加强各级领导的现代化意识。因为领导干部是档案现代化的决策者,只有他们的现代化意识加强了,才能领导组织好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才能贯彻和实施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其次,必须培养出专业化的档案工作队伍。水电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元化的综合性工作,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博学多才,在已掌握的档案专业知识基础上,多学习水电专业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能。同时要熟悉和了解本单位档案馆藏的内容及档案形成的规律,根据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涉及专业面广、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专业性强等特点,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结合新时期水电基本建设要求,认真研究本单位档案的分类、组卷、编研、利用、保护等问题,全面提高业务素质。由于科技的进步,档案的管理手段也在发生变化,档案的载体形态、管理程序、技术方法等都有所改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T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现代化涉及到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著录条目的输人、缩微品的制作,还包括从归档立卷、编目检索、统计鉴定、提供利用到库房管理等档案工作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必须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现代化意识和办公自动化水平,尽快掌握现代化技能,以适应档案工作现代化

的需要。

4结论

21世纪的水电档案管理,将面临着档案数量急剧增长,档案内容更加丰富、各种载体不断出现的新局面,档案管理工作任务会越来越繁重。作为档案工作者要面对挑战,调整好工作思路,加大档案基本建设力度,认真搞好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档案管理各项业务工作,认真履行《档案法》所赋予的职责和权限,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努力提高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

【参考文献】

[1] 刘晓兰. 浅谈水电工程设计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问题[J]. 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 2001, (01) .

[2] 李宝玲. 水电基本建设档案的管理[J]. 安徽科技, 2003, (06) .

[3] 李钊. 加强水电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J]. 湖南水电, 2007, (01) .

[4] 仇勇,孙宏伟,高荔. 新时期水电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之我见[J]. 兰台世界, 2007, (09) .

[5] 胡易夏. 信息化建设中的水电档案管理工作[J]. 档案与建设, 2006, (04) .

[6] 李涵. 如何做好重点水电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J]. 档案, 2007, (01) .

第15篇

1地铁工程劳务分包发生经济纠纷的原因

1.1劳务分包方不具备劳务分包资质

在地铁工程建设前,地铁工程建设方会根据工程量和施工安排寻找合作的施工单位,与具有劳务分包资质的单位进行合作。但个别情况下,部分企业没有劳务分包资质,伪造资质与工程建设方签订合同,进行劳务分包。地铁工程耗资巨大,诸多劳务分包方力争参与建设的机会,为了获取企业的最大利益,往往铤而走险。这样无资质的企业通常存在人员杂乱,用工不规范的现象。一旦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施工单位还可能再进行转包等,这样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很难保证,会影响地铁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率。在用工上的不规范也容易引发经济纠纷,甚至引发冲突。

1.2法律意识淡薄

劳务分包过程中没有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或劳务分包合同不合理,双方利益关系没有约定明确。地铁工程建设方与施工方进行劳务分包谈判时,由于进行谈判或劳务分包业务的管理人员缺乏法律观念,在业务处理上缺乏经验,没有意识到劳务分包合同的重要性。没有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或签订了简易的劳务分包合同,在合同中对工程建设的进度、安全规定、建设要求、劳务工人的薪酬核算等等问题缺乏必要的沟通,在合同内没有明确规定,这将导致合作双方的利益受到损害。一方面地铁工程建设方的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劳务分包的工人的薪酬待遇、工作条件等难以保障,容易引起经济纠纷。

1.3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引发合同纠纷

地铁工程建设耗时较长,且工程建设还会受当地地理因素的影响。在建设期间可能会出现自然灾害、工程事故等等,这些因素在施工前期无法预判,任何风险的发生都可能会影响到地铁工程建设。这些不可控因素一旦发生,地铁工程建设进度将会受到影响,无法按原签订合同完成,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发的合同争议该如何处理,造成的经济损失谁来承担,这些都涉及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上的法律问题。

1.4劳务分包工人流动性较大,增加了工程施工风险,难以有效监管

劳务分包工人由劳务分包公司管理,人员混杂,来自各地,其技术水平也难以保证。在施工期间,由于工程难度、工程周期、薪酬待遇、施工环境等都会对工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劳务工人有可能出现中途离开的情况,进而影响工程建设。在劳务分包过程中也是常见现象,对于劳务分包工人的监管上难度较大。

2.如何避免地铁工程劳务分包合同管理常见的法律问题

2.1在地铁工程建设前要按照规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地铁工程建设周期长,与施工单位合作较多,在劳务分包操作上必须严谨、仔细。在工程建设前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与施工单位签订劳务分包合同。通过合同的签订,规范地铁工程的建造要求,处理好与合作方的关系,以合同的方式明确地铁工程建设方与施工方的责任和义务,尤其要规定好劳务分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保障劳务分包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地铁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地铁工程建设方要设立法务部门或要求法务人员参与到劳务分包合同的签订的全过程,针对法律相关规定,严格项目进行的各个环节,确保工程建设方与施工方间的劳务分包事宜的规范性、完整性。

2.2严格审批劳务分包企业的资质,抬高合作门槛

地铁工程的建设关系着国计民生,是利国利民的大举措,因此工程建设管理人员要意识到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选择合作的施工单位时,要严格把控施工企业的准入门槛,核实企业是否具有劳务分包的资质,服务质量、人员多少、人力成本、盈利状况等都要进行了解,选择与优质企业进行合作。地铁工程建设方必须派专人对施工方进行实地考察,查看是否符合合作的要求,对于不具备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坚决不合作。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择进行对比、分析,优选合作单位,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是对地铁工程建设的保障。

2.3严格执行地铁工程前期的招投标工作

在地铁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招投标项目中,从制定招标计划书、招标信息、发标、开标、评标、定标等诸多环节,通过公开招标,寻找最佳投资方,促使招投标过程更规范化、标准化,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对发起招标的企业和参与竞标的企业都严格要求,本着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维护市场有序竞争的原则,仔细审核企业的招标文书、竞标企业的投标资质等,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坚决不允许参与招投标活动。工程建设方要严格按照招投标工程的程序进行,根据招投标的招标原则,邀请三家以上具有劳务分包资质的公司竞价投标,更多的竞标方的参与才能更大程度的保障招标的公平、公正。招投标管理程序有利于优中选优,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不单是招标过程中竞价的高低,还要对企业进行各个方面综合考察,在对招标各方进行充分调研和研究后,综合评比,选择最合适的合作方。完善采购招投标管理程序,通过现场招投标活动,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客观评估,加强对活动现场的监督,提高活动的透明度。

2.4提高劳务分包合同的规范性、准确性、全面性,最大程度保障合作双方的利益

地铁工程建设方首先要选择具有高水平的施工人员队伍,同时也要肩负起对劳务工人合理的工作待遇。同时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合作双方必须以合同的形式进行责任、义务的约定。地铁工程建设方与施工方要根据工程建设的需求对劳务分包过程中的工人的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工人技术、工程工序、质量标准等诸多条款认真协商,仔细研究后拟定一份较为全面、规范的劳务分包合同,双方在确认无误后进行签订。合同签订的过程要经过层层把关,经由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尽可能减少合同漏洞。通过劳务分包合同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减少合同风险,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2.5增强合作各方的法律意识,在劳务分包操作上认真遵守法律规定

我国支持建设工程中劳务分包形式,但法律较为宽泛,由于现实中问题纷繁复杂,地铁工程建设单位与劳务分包企业间的责任划分、权责归属涉及经济法、民法、劳动法、合同法等多方面法律问题,甚至有些条款在权益的确定、法律规范的执行方面较为模糊。因此加强相关法律的学习,根据法律规定细化合同约定,增强法律的可行性,执行性。在进行劳务分包谈判和合同签订上,合作双方要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证件、资料,手续齐全,双方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并备份归档,留存察看。

2.6加强对劳务分包单位施工过程的监督

要加强对劳务分包单位的监督,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控工程建设质量。对于分包合同中的建设工期、工程施工顺序、材料标准、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都要进行监督和管理,将劳务分包方施工状况定期汇报。严格督促施工方按照工程进度进行施工,将施工进度与工程计划表及时比对,要在工程建设期间建立良好的工程进度反馈机制,确保信息交流顺畅,确保工程在预期时间内完工。对于在施工过程中不合理的施工现象和不符合工序要求的施工行为及时叫停,督促施工方及时整改。同时监督施工方在后期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转包行为。部分劳务分包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会有转包行为,这种情况下不但工程建设方的工程质量难以有保障,劳务工人的合法权益也将受到侵害,拖欠农民工工资,多方债务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劳务分包单位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2.7通过投保的方式进行风险转移

在地铁工程建设前,可以根据工程的建设状况进行投保,通过投保的方式进行风险转移,降低企业经济损失。目前,工程险有建筑工程保险、安装工程保险,后新增科技工程保险。根据工程项目保险种类和行业的不同,保险进行细分,有工程质量保险、工程保证保险、职业责任险、建筑安装一切险、安全生产保险、建设工程相关保险等等。地铁工程建设期间,存在劳务分包的问题,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合作风险,在用人、施工、质量、自然灾害等等诸多方面,一旦出现风险,将对地铁工程的建设造成经济损害,甚至耽误工期。为了减少损失,更好地进行工程建设,地铁工程建设前期,建设方可以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进行一定的工程保险的投资,通过转移风险来减少工程在劳务分包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比如工程保证险,保证险是劳务分包方需要根据工程建设方的要求,由保险人担保自己的信用,即便劳务分包方不能履行义务,也将有保险人向工程施工方履约赔偿。工程质量保障险也是工程进行的一项很好的保障,工程质量保障险为工程建设方提供地铁工程建设中,劳务分包方在期间内履行工程质量缺陷修复义务的保险,当工程施工方不能履行合约修复义务时,保险公司将向工程施工方代偿,这极大地保护了地铁施工方的利益。此外,地铁工程也可就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巨灾保险的投保,降低意外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总之,在工程开始前,进行合理的保险投资是一种较为妥当的降低风险的方式。

劳务分包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地铁工程建设方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合作双方增强法律意识,完善合同管理,促进工程建设有序进行,减少劳务纠纷,保障双方利益。同时加强对劳务分包企业监督,督促施工方认真履行职责,保障地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工。

【法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段培鹤.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9(7):47-50.